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69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大美波登生态农业园1号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062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功能分区设计

设计理念:

由于本地块被三条溪流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且私密的区域,周边环境生态自然、交通便利,结合安吉当地居住市场需求,该地块适合规划由独立住宅区、联排住宅区、叠排住宅区组合而成的高品位、高品质、低密度自然生态生活区。

独立住宅区:

沿梅园溪北岸布置,其位置靠近小区中心水景区并临溪水边,水岸边景观绿化归私人所有,极目南望是广阔的玫瑰花海洋,由此形成一个独立的最具价值潜力的高档居住组团。

该区建筑共3排,规划总户数62户,总建筑面积约26240平方米。

联排住宅区:

布置于小区东、西两侧,西侧临梅园溪、东侧临独立住宅区,建筑之间形成错落围合状组团并设置内环路、组团花园及水系,以获得较佳景观空间并提升其室内外价值。

该区规划总户数72户,总建筑面积约17680平方米。

叠排住宅区:

布置于小区北侧区域,通过小区主道路与独立住宅区及联排住宅区分隔形成独立的叠排住宅区域,该区域位置虽然相对其它地段较差,但其临山及鲁家溪的自然景观较佳,通过设置环路、组团花园及水系也可提高其潜在价值。

该区规划总户数280户,总建筑面积约46912平方米。

公共建筑区:

作为服务配套设施,小区内设置会所、幼儿园、物业管理、小型商业网点、垃圾处理站等公共配套建筑。

会所、物业管理及小型商业网点设于小区中心区域,幼儿园设于小区西侧,配套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

2.道路交通设计

人车分流、方便出行、沿路观景

主要道路:

本项目地块狭长、四面围水,考虑东、西两端主交通出入条件可在该两端设小区机动车出入口以便管理,在小区中间由西向东设置一主要区内道路,弯延其中以减缓车速并区分不同居住区域;

地块北侧沿鲁家溪设机动车道可与小区中间路形成大的环向交通并提供社会车辆通行。

区内主要道路宽度6米。

次要道路:

由区内主要道路引出进入各住宅组团并在其间形成环形道路及尽端式环岛,该道路主要供组团住家车辆及家具搬运使用。

区内次要道路宽度4.5米。

人行道路:

在地块北侧中部设小区主要人行出入口与机动车出入口分离,区内设置独立的人行步道系统与机动车道分离,并与景观设计结合打造步行观景的意境。

停车:

区内停车均考虑建筑首层室内停车,且每户不少于一个车位,车辆由次要道路进入各户车库。

3.景观与环境设计

根据区内不同功能需求进行系统景观设计,并充分利用地块周边的天然条件及玫瑰园主题,打造一个具有现代、时尚、浪漫感同时集观赏、休闲、运动等多项功能并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自然生态人文居住环境。

沿河景观系统:

沿鲁家溪分洪道及梅园溪北侧可根据组团户型的档次划分公共休闲、私家绿地两种功能区段以提升相应区间的环境价值;

梅园溪南侧可设置公共休闲绿地、咖啡茶座、运动场地、亲水平台等内容与之相呼应,未来的玫瑰种植园及婚庆广场更为小区提供了多彩而浪漫的视觉远景条件。

沿鲁家溪北侧龙山脚下自然景观条件良好,植物茂盛。

可稍作硬质场地铺设、栈桥等便可为小区北侧提供一条生态、自然、休闲景观林带。

小区中心景观系统:

沿小区中心道路两侧设置特色绿化、硬质活动场地、水系及中央水景花园等内容形成贯穿小区中心的东、西向景观带。

组团花园景观系统:

在人行主入口及居住建筑围合空地处设置公共活动绿地、组团花园、水系等内容以提升组团内居民小范围休闲活动需要。

私家花园景观系统:

对于独栋住宅可设置半封闭的私人院落景观空间,对于联排及叠排住宅可根据场地条件设置一层私家花园,同时建筑设计通过错排及大露台的处理手法使得景观立体化,形成空间景观环境系统。

识别系统:

小区内设计统一的建筑、道路、景观识别系统以提升整个小区的环境品牌。

五、建筑设计

1.设计理念

依据现代家庭生活标准要求,每户设立独立的封闭停车库并能直达室内,叠排住宅甚至可设电梯至三层以上各户,

客厅及主卧室要求宽大并有良好的采光及景观效果,有条件的户型每户应有独立的家庭起居厅、早餐室并设中、西式厨房,每户应有较大面积的露台以及可以获取充足阳光资源及环境视觉的空间。

建筑外观选用现代简约式及美式两种风格供建设方参考并选择。

2.独立住宅

户型为360平方米及500平方米两种,二~三层框架结构。

一层布置车库、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工人房等;

二、三层为主卧室、次卧室、起居厅及卫生间并配有书房;

简约型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窗、板块组合及花池穿插等处理手法使小体量建筑在外观上富于变化;

美式风格建筑采用大坡屋顶、扣板外墙及条窗等处理手法赋予建筑异国情调,两种风格建筑都可与河道环境相互协调与统一构成一道亮丽的河岸风景线。

3.联排住宅

户型设计了200~300平方米之间的多套方案,三层框架结构。

车库设于地下室并与一层相通;

一层布置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工人房等;

二层为次卧室、起居厅及卫生间;

主卧室设于三层;

建筑外观与独立住宅相统一:

简约式建筑体形采用板块组合、退台、错排等简约方式使小体量建筑经互联组合后彰显大气与豪华;

美式风格建筑也采用大坡屋顶、扣板外墙及条窗等处理手法与独立住宅相协调。

4.叠排住宅

户型设计了160及180平方米的两套方案,四层框架结构。

一~二层为一户其客厅、餐厅、厨房设于一层,卧室设于二层;

三~四层为另一户通过公用楼梯至三层,其客厅、餐厅、厨房设于三层,卧室设于四层;

各户车库设于地下室并与一层及三层相通;

简约式建筑立面采用层层收进、凹凸错排等方式使叠排建筑富于音乐韵律感并与小区环境相融合形成区内错落有致的多层建筑组团。

叠排住宅立面也可选用美式风格并与独立住宅及联排一道赋予整个小区美国小镇情调。

5.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担负着小区内各种服务配套功能,其平面布局力求经济实用,立面简洁美观,小区中设有会所、幼儿园、物业管理、小型商业网点、垃圾处理站等公共配套建筑。

小区中心会所内设有大堂、休闲、运动、餐饮、商务、小卖、物管、安防及小区动力配套、污水处理等多项服务功能,小区幼儿园为本小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幼教服务。

小区垃圾站则担负本小区的垃圾收集、处理、转运工作。

六、结构设计

1.设计规范及依据

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有关文献资料: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本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整个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未发现埋藏的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3.结构概况

独立住宅:

二~三层、建筑高度约10m;

独立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

联排住宅:

三层、建筑高度约10m;

叠排住宅:

四层、建筑高度约13m;

公共建筑:

二~三层、建筑高度约8~12m;

独立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七、给排水设计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6)《安吉县城给排水专项规划》(2003.11)

2.雨水部分

本区块雨水经汇集后就近接入梅园溪或市政雨水管网。

根据《安吉县城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湖州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及参数,重现期为1年,

地面基集雨时间为15分钟,

综合径流系数0.4。

管径为DN400~DN800,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

一般情况下,雨水管道坡度平行于道路坡度。

3.污水部分

室内排水采用废水、污水及雨水三分流制,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本区块污水主要

为生活污水,部分污水收集后不排入城市管网,利用生物及物理技术净化后用做农业灌溉

或冲洗用水。

其余污水由化粪池接入区块管网,根据区内道路地势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区块污水汇集后通过区块西侧的污水泵站提升后接入城东路污水管网。

污水量根据《安吉

县城给排水专项规划》中用水量指标的80%计算。

管径为DN300,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

4.给水部分

本区块给水结合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由区块外道路市政给水管网接入,并通过干管直

接连接形成环状供水。

室外设置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给水量根据《安吉县城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计算0.4万吨/日*平方公里。

管径为DN200~DN150,管材为球墨铸铁管。

八、暖通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019-2003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

(5)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及规定;

(6)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设计内容

设计对象为:

建筑室内、地下室汽车库等。

3、通风系统设计

a.住宅选用小型冷暖中央空调系统(VRV系统),公建选用大型冷暖中央空调系统

b.地下室配电间、水泵房等均设机械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3~15次/小时。

c.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算。

采用汽车车道、天井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

4、防排烟系统设计

a.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均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平时用于通风换气,火灾时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采用汽车车道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

地下汽车库排烟量按6次/时计算,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b.排烟控制:

排烟风机均采用消防专用高温排烟风机,风机入口设置平时常开、

280℃自动关闭并输出电信号的排烟防火阀,该阀与相应的排烟风机联锁。

排烟口的设置保证与本防烟分区最远点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

同时停止,所有通风系统的运行。

5、环保与节能

a.地下汽车库排风均经竖井至屋顶排放。

b.所有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声型,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连接管路时设置软接头及减振支吊架,送回风管上均设消声器。

6、其它

a.通风风管均采用不燃、无毒、无机玻璃钢风管,厚度按国标。

b.所有排烟风管采用夹心保温玻璃钢风管,耐火极限为两小时。

九、燃气设计

根据《安吉县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01~2020)及安吉县城市燃气管网布置现状,对本地块的燃气供应说明如下:

1.进入本区块干管从城东路上接入,进入园区干管为DE110;

2.参照安吉居民用户现有水平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及本区块规划居民户数(485户),故确定区块供给居民用气支管管径为DE90。

十、电力设计

1.10KV电缆直埋敷设

(1)10KV进线

规划10KV进线接城市10KV电网,采用双回路供电。

(2)直埋电缆的埋置深度和敷设

A、电缆埋设深度-0.8m(过道路时埋深为1.0m)。

B、与其他各种设施交叉或平行时、与道路交叉或平行时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

C、电缆敷设的全部路径,应满足所使用的各类型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

(3)敷设于电缆保护管中每管孔穿一根电缆,镀锌钢管内径不小于所穿电缆外径的1.5倍。

穿越道路时保护管应伸出路基两侧各1000mm。

2.0.4KV电缆直埋敷设

小区电网电源均引自箱式变压器,电压0.4KV。

小区电网的敷设方式主要为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埋设深度-0.8m(过道路时埋深1.0m)。

电缆与可燃气体管道平行敷设间距不小于1.0m。

直埋电缆过挡土墙时均穿G100钢管。

0.4KV电缆分支箱分支箱采用TXT-600型。

3.其它

直埋电缆敷设时直线段每隔10m处设置电缆标志桩,在电缆转弯处设置电缆转弯标志桩,在电缆转弯处设置电缆标志桩。

电缆施工其他未尽事宜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十一、智能化设计

根据园区建筑功能需求,结合今后系统发展的趋势,要求区内管理采用智能化系统,由如下七大部分组成:

1.通信网络给程控交换机系统(CAS);

2.宽度网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PDS);

3.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4.有线电视宽度网及卫星接收系统;

5.公共背景音乐广播兼消防广播系统(PAS);

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

7.小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

十二、环保设计

安吉是全国著名生态县,本项目地处安吉县重要地理位置,因此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拟采用以下环保设计:

1.设计原则

回归自然:

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

建筑外部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能源利用:

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等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设计理念

本项目的环保设计理念为:

贯彻环保及节能思想、实现“绿色建筑”目标。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

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

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要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3.设计思路

水污染对策:

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接入城市管网;

雨水经收集并初步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同时选用自动控制微喷系统以减少水量流失;

多种植树冠较大的树种,以增加雨水截流量,减少地面径流,调节空气和土壤湿度;

绿地道路铺设渗水砖,未被收集的雨水让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空气污染对策:

合理规划道路系统使得车辆行驶通畅,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配置如紫薇、泡桐等环保树种,利用环保树种天然的净化功能达到自然过滤空气的效果。

噪声污染对策:

建筑外墙采用吸声材料、隔声门窗(中空玻璃)等结构,并在建筑周围配置常绿且高、密的乔木隔声带,将设备用房尽量布置在地下室,同时建筑设计采用高低错落板块状以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光污染对策:

建筑尽量不采用玻璃幕墙结构,在外墙涂料选用上考虑其对光的散射性能,同时建筑设计体形采用错排及多角度布置以最大减少光污染。

建材污染对策:

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并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水泥、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人为污染对策:

设计统一的环境标识系统及垃圾处理系统并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小区的环境品质,引导居民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十三、节能设计

在面对新的能源危机与世界能源格局变化的情况下,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项目拟采用以下节能措施:

1.设计原则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各种能耗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再生资源补充小区各种能耗需求。

节约资源: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用水。

资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排泄物循环利用

3.设计依据

 

(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

(5)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8-2007)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等各分册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9)《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1)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规范

4.规划节能设计

总体布局:

低层建筑置于用地南侧靠近溪水、多层建筑置于用地北侧靠近山体以获取最大水能及山能资源;

建筑主立面均朝南向并满足1.2倍日照间距要求以获取最大太阳能资源。

周边环境利用:

规划用地周边为溪水、北侧为山体,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小区创造了冬暖夏凉的良好气候条件。

水资源利用:

利用规划用地周边溪水资源将水系引入小区内并控制其流量及流速,可间接调节小区内冬、夏季温度以到达节能目的。

植物利用:

小区内部良好的人工种植环境及及外部天然植被条件可为小区提供巨大的造氧环境资源。

5.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布局:

建筑户型布局南北通透、自然通风,尽最大可能利用自然风资源以降低对其他能源的需求。

建筑屋顶:

屋顶及露台铺设防水层及隔热层,屋顶采用彩瓦-砂浆-聚苯板-砂浆-防水涂料的防水保温体系。

建筑外墙:

外墙面并采用外墙加芯保温技术并选用高级防水保温涂料及优质外墙砖。

建筑窗户:

窗户选用节能门窗(由热阻断铝合金、塑料形材、LOW-E中空玻璃等材料组成)并采用新型节能幕墙,避免采用大规模玻璃幕墙等能耗大的开窗形式,低窗台的设计加上大面积窗与小竖条窗的合理分布,既保证了室内大面积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性,也更大程度地减少了传统意义上大幅落地窗在冬季的热量散失。

同时还要预留外遮阳系统安装位,以防止室内、外由于热量对流产生的能量损失;

建筑中庭:

中庭元素是生态节能应用的新亮点,冬天,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直射进来,中庭屋顶的侧窗关闭使中庭成为一个巨大的“暖房”,到了夜晚,白天中庭储存

的热量又可以向两侧的居室辐射,可很大程度地减少楼体对供暖的依赖程度,从而有效地节省了建筑热能损耗。

绿化:

将绿化引入建筑内部可充分调节室内空气质量从而补充人体对空气能量的消耗。

5.结构节能设计

结构体系: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7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公建一级、住宅二级。

建筑结构耐火等级: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楼盖类型:

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墙体材料:

填充墙选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6.给排水节能设计

供水方式:

水泵水箱加压方式,选用能耗较低的水泵设备。

节水方式:

公共建筑的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咀、感应式小便冲洗阀等,坐便器水箱容积不大于6L,并配备节水器具、仪表等;

住宅用户采用刷卡供水。

热水供应:

a.热源采用天然气及太阳能。

b.公共建筑尽量采用适当低的热水温度,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

c.采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作为辅助供热系统,利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供应居住区洗浴热水。

系统设计:

a.冷热水系统的压力平衡:

冷热水侧的压差值不大于0.01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