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853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文档格式.docx

4、课时计划

5、同伴辅导

6、看话

1、盲校培养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需要对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修订

3、简述合作学习座位编排的原则。

1、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有哪些

2、运用练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模拟试卷3

1、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学目标分为、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2、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

3、单元是学习活动中具有和完整性的一个单位。

4、从叙写的方式来看,教案有详案与之分。

5、是把完整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导向长期目标的小的、可测量的目标。

1、经验课程

2、过度学习原则

3、最近发展区

4、教学组织形式

5、协同教学

6、角色扮演

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2、简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本要素。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局限性。

1、制定单元计划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类比推理教学法盲校在使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模拟试卷4

1、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培智学校的课程体系由一般性课程和两部分组成。

3、按照单元计划间的关系,可以把单元计划分为垂直的单元计划和的单元计划。

4、现代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5、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课堂上共同承担一些或所有学生的教学任务。

1、发现学习

2、小组教学

3、支架教学

4、教学原则

5、最近发展区

6、操作法

1、发展性课程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

2、家长可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承担什么任务

3、简述课时计划的要素。

1、论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2、聋校教师在进行看话教学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2、发现教学论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3、常见的课时计划格式有常规教案、师生互动式教案。

4、现代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5、同伴辅导是指由学生对另一位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策略。

1、操作性学习:

是指通过对机体的操作行为的不断强化,使机体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2、课程目标:

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3、个别化教育计划:

是指由教师、家长等人员共同讨论制定的一种根据特殊儿童个体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要而制定的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具体教育方案。

4、单元:

是学习活动中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一个单位。

5、合作学习:

是利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以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营造团队心理气氛以增进学习有效性的一种教学策略。

6、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传达情感,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是教师传递信息和学生以听觉感知信息的基本获得方式的方法。

答:

泰勒原理是由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所创立的,是课程领域中很重要的课程范式。

泰勒认为在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时都必须回答4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以上4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其中,目标因素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目标既是选择、创造和组织教育经验的指南和关键因素,又是开发评价程序和评价工具的规范。

行为目标表述的优点:

精确、具体、可操作,可使教师明确教学内容,便于有效控制教学过程。

行为目标表述的缺点:

强调行为结果,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内部心理发生的变化,但内在的心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到)。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多属性的。

感觉事物时参与的感觉通道越多,接受到事物属性的刺激越多,对事物的感知就会越具体、真切、准确、全面、客观。

视力残疾儿童视觉感受严重受阻或完全丧失,要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必须调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共同参与、协调工作,才能补偿其丧失视觉所造成的缺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盲生多通道感知的积极性,指导盲生学会多通道感知的方法,充分发挥听、触、嗅、味等感官综合感觉的功能,增加盲生直接的感受和具体的感受,补偿视觉缺陷。

该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一般性课程体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

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

两类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论支架式教学及其基本步骤。

支架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并在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后根据情况逐步减少支持,最终争取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支架式教学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师或他人的适当支持、进行又快又好的学习。

为达成这一目的,支架式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

1)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综合考虑所学课程的目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等多种因素,制定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且是学生目前需要学习的目标。

2)搭建支架

在教学设计阶段,根据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与兴趣等多种思考,预先设想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据此搭建支架,即在教学进程的什么阶段提供怎样的支持。

3)明确学习目标和步骤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向学生明确说明教学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提供优秀的范例,并具体说明达成目标的正确步骤、方法或路径。

4)学习者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练习过程中,需要控制学习者失败的风险。

每次出现的练习应是学生独立或在教师、他人帮助下能成功完成的。

学习任务中,凡是儿童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鼓励儿童独立完成;

凡是儿童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予以控制,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

教师究竟应提供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支持,将取决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过多,以至有包办代替的危险,也不能过少,以至有旁观放任的嫌疑。

在保证学生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他人指导下的练习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练习的难度由小到大:

开始时呈现简单的任务,然后逐步提高任务的复杂性;

(2)教师或他人的支持由多到少,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责任:

开始时的指导、支持多一些,然后逐步减少。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情况下,还可以由教师指导的练习逐步过渡到同伴支持或小组学习的练习。

5)学生的独立练习

撤除支架,学生在没有任何外来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练习。

通过大量的独立练习,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知识和技能的具体情况,可以安排学生在其他情境中进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独立练习,以实现知识的泛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其他的指导者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并向学生提供及时反馈。

1、、培智学校的课程体系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

2、范例教学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瓦根舍因。

3、程序教学论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4、垂直的单元计划是指在一个学科内发展单元的方法,在这个学科中,要教的内容是以等级式排列或者按照一定的步骤排列的。

5、长期目标是指个别化教育计划团队对该学生在新的一年(或学期)里能完成任务的最好预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3、转衔计划:

是指帮助特殊儿童从一个教育(生活)阶段向另一阶段过渡、衔接的计划。

4、课时计划:

是指教师以一节课为范围所做的教学设计。

5、同伴辅导:

是指由学生对另一位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策略。

6、看话:

看话是运用视觉感受语言的发音动作及相关因素(表情、语境等)理解说话内容的技能。

1)文化科学的要求向普通学校看齐。

与1993年试行的《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中所提的“文科方面基本达到、理科方面基本接近普通学校水平”相比,有了更高的要求。

2)满足盲生的特殊需要:

依法维权;

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个别化教育计划只是在学期(学年)开始时,个别化教育计划团队成员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等因素对学生在一学期(学年)的发展目标以及为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教育与服务的一种预设。

当预设的东西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时,则需要及时对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修订。

1)组内成员的位置尽量靠近,各组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既便于组内成员开展讨论,又不致让本组的讨论声音影响其他组);

每一组的成员都应相视而坐;

3)要灵活,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空间的布局受学生人数、教室大小、桌椅特征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圆形、马蹄形等适宜班级规模较小或是教室空间较大的班级,而且需配备便于学生迅速移动的设施。

会晤型采用前后桌组成小组,方便、节时、省空间,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的班级,但由于其位置较固定,不利于学生小组的自由交流。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满足特殊儿童个别需要的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在融合教育的大潮下也没有被普通教育所取代,是因为特殊儿童有着与普通儿童显着不同的个别需要,如果不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

即使同一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满足特殊儿童的个别需要,需要依据特殊儿童的现有水平、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要,制定个别化的课程,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课程。

其中,个别化的课程是关键。

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看作是特殊儿童教育的个人路标,规定了每个特殊儿童教育的恰当性。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促进家长、教师等不同人员进行沟通的工具

特殊教育是个难度大、影响因素多样的复杂体系,需要与之相关的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家长、专业人员等的积极合作。

尽管也可以有其他的合作平台,但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成员每年有机会一起讨论、制定与修订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无疑是个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机会。

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制度化的规定,有助于提高交流、合作的质量。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是评价学校与教师教育绩效的重要依据

特殊教育的绩效评价与特殊儿童发展的评价一致是特殊教育领域的难题之一。

由于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不同特殊儿童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很难单纯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特殊学校与教师的工作、对特殊儿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个别化教育计划具体规定了特殊学生在某个时期应该达到的目标、谁来帮助他达成目标、谁来价目标是否达成。

这无疑为评价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绩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某种程度上说,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是学校和家长就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签定的一份“契约”,是学校、教师及相关人员为特殊儿童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责任书。

在练习法的实际运用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

设计练习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来安排练习内容。

2)练习题要有层次

教师设计练习题应有一定的层次。

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也要设计稍有变化的练习题。

练习的设计要有坡度,难易适中,使处于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题。

3)练习的形式应多样

单一的练习形式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厌倦,教师可根据情况,同一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练习,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练习的形式有口头练习、模仿练习、问答练习、操作练习等。

在组织练习时,可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分层练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4)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教师根据练习的形式、难度等因素,合理分配练习时间,使学生有适当的完成练习的时间,提高练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和指导,及时肯定、鼓励和纠正、辅导。

1、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2、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残疾儿童。

3、单元是学习活动中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一个单位。

4、从叙写的方式来看,教案有详案与简案之分。

5、短期目标是把完整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导向长期目标的小的、可测量的目标。

1、经验课程: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2、过度学习原则:

也叫充分练习原则,即让学生在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情况下,反复学习、充分练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3、最近发展区:

由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真正的发展水平和由在成人指导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者所决定潜在发展水平间的距离。

4、教学组织形式:

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程序。

5、协同教学:

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课堂上共同承担一些或所有学生的教学任务。

6、角色扮演:

是指在游戏中,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按角色要求进行动作、语言对话、操作。

程序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有:

1)积极反应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自己进行读、写、说以及解题活动,并在不断的强化中,处于积极反应状态。

2)小步子原则。

教材难度的增加以小步子进行,以小步子出现程序教材。

学生在完成了上一步并得到反馈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

3)及时强化原则。

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立即对学生的正确反应进行强化。

4)自定步调原则。

鼓励每个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不强求统一的进度。

5)低错误率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尽量减少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基本信息:

包括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家庭及所在学校、班级、教师的基本信息等;

2)评估结果及分析(现有水平);

3)课程安排;

4)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教育支持与服务;

6)提供教育服务的地点、开始的时间、频率、持续的时间;

7)转衔计划;

8)评价;

9)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人员。

1)优点:

(1)由于采用集体授课,一个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教育规模,加快了教育普及的进程;

(2)教学内容被划分为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课,以课的形式安排教学活动,能确保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

(3)以班级为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并在固定统一的时间单位展开活动,便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了教学管理的计划性和规范化,使教学质量有了保障;

(4)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集体生活,便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化。

2)局限性:

(1)集体教学中,教学活动由教师设计与组织,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教学,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2)班级授课制以讲授为主活动方式,学生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3)由于受固定的时间限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人为分割以适应课时的要求;

(4)由于面向全班学生,教学内容和进度整齐划一,只能以中等学力的水平为准,不能很好地照顾到个别差异,致使学力强和学力弱学生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

(5)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固定化、教学进程的程序化使教学缺乏灵活性和新异性。

1、系统性:

注意各单元计划间的系统性以及单元内部更小的单元或课时计划间的系统性,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学习者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单元间、单元的组成部分间按照某种逻辑体系相互联系。

2、完整性与独立性:

每个单元要有一个范围相对较广、连贯而统一的中心主题。

单元与单元之间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关注不同的主题或中心问题。

3、单元的时间跨度适宜:

一个单元所需的时间视单元的大小和性质来决定。

特殊学生因学习速度较慢,单元学习时间可适当拉长。

4、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配合:

为搭配个别化教育计划,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以长期目标为中心,小单元的撰写则以短期目标为导向。

5、注重整合

在单元设计时,要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单元,但即使设计垂直的单元计划,也要注意和其它学科单元计划间的配合。

类比推理法是运用盲童已熟悉的或其他感官能够感受到的类似事物进行比较推理,使其认识事物的方法。

视力残疾儿童主要通过听觉、触觉感知事物,而听觉触觉感知的范围有较大的限制,对过大或过小的事物都难以感受。

如用手指感知诸如蚊子、苍蝇等微小东西的形状有极大的困难。

教师可指导盲童先行触摸和蚊子类似的蜻蜓、触摸和苍蝇类似的蝉。

同时,教师要通过语言对两者的大小、形状、结构、颜色、性质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使盲生得到较为具体、形象的感受,并形成正确的概念。

也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的模型来认知事物。

盲校教师运用此方法应注意:

1)教师所选定的比拟物或事,一定是盲生已经了解或熟悉的事物,最好是已经形成正确概念的事物。

否则就无从推理了。

2)教师在类比推理中一定要讲清楚并让盲生记住所授事物和比拟物之间的异同点,否则容易使盲生形成错误概念。

1、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培智学校的课程体系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

3、按照单元计划间的关系,可以把单元计划分为垂直的单元计划和水平的单元计划。

4、现代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5、协同教学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课堂上共同承担一些或所有学生的教学任务。

1、发现学习:

是指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经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2、小组教学:

又叫分组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支架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并在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后根据情况逐步减少支持,最终争取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4、教学原则: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5、最近发展区:

6、操作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技能以及身体技巧的方法。

1)发展性课程的优点:

所选择的目标较能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较易学习。

2)发展性课程的不足:

(1)发展性课程也许适合轻度或年幼的智力落后儿童,但不适合年龄较大的智力落后者,因为它强调依照发展序阶来设计课程目标,未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

(2)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无关,未能考虑学生个别环境上的需求,所订的目标没有实用性,已习得的能力不易类化到日常生活。

1)提供与其孩子学习有关的最新的信息;

2)提供有助于发展和实施其孩子教育计划的重要信息;

3)强化和扩展教师要求孩子在家中练习和保持的技能;

4)就孩子在学校习得的技能转换到家庭、社区环境的情况提供反馈;

5)与学校保持充分的沟通。

(一)教学说明:

1、说教材:

教材的来源及结构(本单元的位置)、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说学生:

学习本节课的已有知识、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教案主体部分:

1、教学目标:

确定本学科教学目标在本课时中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

3、教学资源:

教学时所使用的材料;

教学辅助人员。

4、教学过程:

由多因素参与,多层面体现,多环节递进的网络结构转化过程。

5、板书设计:

以文字、图案、表格等直观性语言达到的一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6、教学后记:

每一节课实施后,对教学实施情况的回顾、反思、总结、检查。

1、论直观性与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