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199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s906蓄水池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

当经有关部门批准,该水池还担负消防职能时,则应贮存消防水量,其贮量应按消防规范要求确定。

居住小区的最高日用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计算

理确定,应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水深不宜过浅,一般可为3.5~4.5m。

本图集的埋地式钢筋混凝土蓄水池,有圆形、矩形和方形。

公称容积均有50m3、100m3、150m3、200m3、300m3、400m3、500m3、600m3、800m3、1000m3、1500m3和2000m3,共12个规格。

覆土厚度分为500mm和1000mm两类。

地下水位允许高出底板面上的高度详见各种规格水池的总布置图。

净水厂的清水池其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得少于2个,在有特殊措施能保证水要求时亦可建一个。

居住小区的蓄水池和建筑物内低位蓄水池宜分成基本相等的两个(格),容量超过1000m3应分成两格或分设两个,消防水池总容量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

当水池分成两个或两格时应按每个(格)可单独工作和分别泄空来配置各种管道和附属设施。

本图集的蓄水池未分格,若需分格则水池应由有资质的结构工程师重新设计。

3.1.3水池的布置及防止污染

1)水池应保证不漏不渗。

对于贮存生活饮用水的水池应采用符合有关标准的卫生防腐涂料做内衬处理,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当钢筋混凝土池贮存对混凝土有腐蚀的水时,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做相应的内防腐处理。

2)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在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和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

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及污染物。

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

3)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应独立设置,不得与消防用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共贮,并且不允许其他用水如高位水箱的溢流水等进入。

当居住小区的蓄水池经有关部门批准与消防用水合贮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否则须报请消防部门批准),但不应形成死水。

4)生活饮用水水池与其他用水池并列设置时,应有独立的池壁,不得合用分隔墙,两池壁之间应有排水措施。

5)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宜设在专用房间内,其上方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间、厨房、污水处理间。

3.2蓄水池的配水管

3.2.1进、出水管流量、管径、根数及布置

1)蓄水池的进、出水流量按下列要求确定(见表2)。

表2水池进、出水流量的确定

水池用途

进水设计流量

出水设计流量

备注

按服务对象的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计

一般按服务对象的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计

还应满足消防时的供水要求

服务对象是3000人以上的小区(符合备注2规定)

一般可按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计

下列计算值之和为设计流量:

1)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分别计算最大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

2)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等,应分别计算最高日平均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

1)当水池负有消防职能时,还应满足消防时的供水要求。

2)小区管网为环网,水池与环网有不少于两条管道相连,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管道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

服务对象是3000人及以下的小区(枝状管网)

一般可按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计

1)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均由小区贮水池供给时,则应按同一类型(采用同一计算流量公式的视为同一类型)所含有的全部给水器具当量数用相应公式分别计算设计秒流量(不得按每幢建筑为单位计算)。

但其中一部分建筑在建筑内又设贮水池,再由泵抽水供给时,则这一部分应按建筑贮水池的补水量计(若采用吸水井方式时扔按小区贮水池直供方式计算)。

2)小区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等,应分别计算最高日平均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

建筑物的贮水池

按贮水池的补水量计(不宜大于建筑物的最大小时用水量,不得小于最高日平均小时用水量)。

当采用变频泵抽水池内水供用户时,进水流量宜取大值

1)当建筑物内采用变频泵从水池内抽水升压供水(全部或局部),则根据泵所服务范围内的给水器具当量数计算设计秒流量。

对于含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计算流量公式)的综合性建筑,可分别计算后叠加为水池的出水设计流量。

2)当泵从贮水池抽水至高位水箱,由高位水箱供水至用户(全部或局部),则根据水箱服务范围内的最大小时用水量作为水池出水的设计流量

消防水池

按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计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及当地供水状况,确定水池所需提供的消防水量为出水的设计流量。

当采用在灭火期间连续补水方案时,则应按灭火期间所需补水流量与在补水时间内充满水池的补水流量比较,取其大者为进水流量

工厂的水池

不得小于其服务对象的最高日平均小时用水量,并保证不发生因池空而中断向厂区供水的现象

根据厂区的实际需要及水池在厂区供水中的作用确定

各行业应执行有关的专业规范,当负有消防职能时还应满足消防时的供水要求

2)进、出水管的管道流速按不同工况选用,一般可为0.5~0.9m/s。

工厂用水的水池应按相关规范确定。

3)贮水池的进水管一般每池设一根,按计算流量确定管径。

当需确保供水时应配置两根(每根均按通过设计流量计算)。

当水池内水位达到最高水位时应有停止进水措施。

用泵输送水时应停泵;

直接由管网进水时应有阀控制,如采用浮球阀、液压水位控制阀(参见01SS105)或在进水管上设置电动阀,由液位控制启闭等方式(采用浮球阀时不宜少于两个,两个进水管口的标高应一致)。

4)本图集采用的进水管布置方式适用于净水厂内清水池或一般非饮用水贮水池(不从生活饮用水系统供水)。

在居住小区和建筑物内贮存生活饮用水的贮水池和由生活饮用水系统供水的消防池,其进水管应在水池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

当进水管口为淹没出流时,管顶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管径的1/5。

孔上宜装设同径的吸气阀或其他能破坏管内产生真空的装置,但不存在虹吸倒流的底位水池(池中最高水位比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管底低300mm以上),则进水管不受此限制(但进水管扔宜从最高水位以上进水池)。

当水池内水会被污染,进水管(输送生活饮用水)的出水口高出溢流边缘的最小空间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进水管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

进、出水管的布置不应使水流产生短路,一般设置在水池的不同侧,必要时应设置导流装置(本图集≥300m3的圆形水池、≥150m3的方、矩形水池均设有导流墙)。

5)当贮水池出水管接泵房吸水井或高位水池出水管直接供用户时,按出水管的根数及每根管所负担的供水流量确定管径。

出水管可按图集的接管方式,也可以从池的侧壁连接出(但均应保证水池设计最低水位以上的贮水能输出)。

当管道从吸水坑侧壁接出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管内底应高出坑底100~150mm。

当提升泵直接从水池内抽水时,应按计算所得的流量选泵,根据泵的台数确定吸水管根数。

根据每台泵的供水能力确定吸水管管径。

一般每台泵宜单独送池中吸水。

泵的吸水管一般设向下的喇叭口(喇叭口直径D一般为吸水管直径d的1.25~1.5倍)。

水池内应设吸水坑,坑的尺寸(长×

宽×

深)一般应满足表3要求。

表3吸水管在吸水坑内的布置要求

名称

项目

居住小区和建筑物的贮水池

净水厂和城市的贮水池

喇叭口与吸水坑侧壁的净距

不宜小于1.5d

应为(0.8~1.0)D(注1)

吸水管与吸水管的净距

不宜小于3.5d(d为相邻两根管道直径的平均值)

两个吸水管喇叭口之间的净距

应为(1.5~2.0)D(注1)

吸水管喇叭口低于最低水位的距离

不宜小于0.5m(消防泵不宜小于0.6)

达不到上述要求应采取防止空气吸入的措施

应为(1.0~1.25)D(注2)

吸水管喇叭口至坑底的距离

应为0.8d,但不得小于0.1m

应为(0.6~0.8)D(注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注:

1.同时应满足喇叭口安装要求;

2.当喇叭口为倾斜、水平布置时,则吸水管喇叭口的最高点低于最低水位分别为(1.5~1.8)D和(1.8~2.0)D,吸水管喇叭口的最低点距坑底的净距分别为(0.8~1.0)D和(1.0~1.25)D。

6)当居住小区和建筑的升压泵采用自灌式吸水,因无条件满足每台水泵单独抽水时,可采用吸水总管方式。

吸水总管伸入水池的饮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饮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饮水管应满足全部设计水量。

饮水管在池内布置要求同吸水管。

但饮水管口低于最低水位可为300mm(当水池分成独立的几格,每一格有一条饮水管,则可视为两条以上的饮水管)。

7)本图集设有A、B、C、D、E、F六种型号的吸水坑,每一种容积的水池已设置某一型号的吸水坑。

当工程要求,其出水管径、根数变动时,若原有坑不能满足要求则应按规范要求重新选型或另做结构设计。

图中每一个池只有一个吸水坑若根据需要增设一个坑时,可在A~F型中选。

坑不宜设在底板中央,一般应按图中所示设在池壁附近,方池宜沿四周设置,无柱或单柱水池中若设两个坑,宜对称布置。

但坑应远离进水管,避免造成水流短路。

一个柱跨范围内不应设两个坑。

每个坑都应设泄水管。

因坑的变动或增加而造成的结构变动,应由有资质的结构工程师负责修改,并对设计负责。

3.2.2溢水管、泄水管和连通管

1)溢水管:

应及时排出因事故而高于最高水位的水流。

一般按比进水管径大一级考虑。

溢水管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

居住小区和建筑的生活水池的喇叭口的垂直段不宜小于4倍的溢流管径;

溢水口宜高出最高水位100mm,在高出最高水位50mm处应设水位监视溢流报警装置;

当进水管径大,报警后需人工或电动关闭时,应给予紧急关闭的时间。

一般报警水位低于溢水水位250~350mm。

溢水管不得装阀门。

贮存生活饮用水的贮水池,溢水管出口应装防虫网,并不得与排水系统直接相接;

当溢水管在室内排入明沟或设有喇叭口的排水管道时,管口宜高于沟的上沿或喇叭口顶200mm。

埋地水池溢水应采用设置溢水井等方式间接排水。

在严寒和非寒冷地区,溢水井的溢水口顶必须高出设计地面300mm。

而蓄水池的溢流喇叭口的溢流边缘高出溢水井溢水口顶的高度≥200mm(即高出设计地面≥500),溢水井出水可重力排入室外排水检查井(详见各种容积蓄水池的总布置图)。

否则溢水井应改为隔离井,用排水泵提升排出(其做法参见国家标准图集01S305《小型排污泵选用及安装》)。

溢水井有两种型号供选择。

2)泄水管:

其管径应按泄空时间和泄水受体的排泄能力确定,本图集的泄水管按1h内放空池内500mm贮水深度计算(一般也可按2h内将池中余存水泄空计算),但最小管径一般不小于100mm。

泄水管应配置阀门。

泄水管宜从吸水坑侧壁接出(当水池没有吸水坑,泄水管宜从池底接出)。

对于贮存生活饮用水的水池,其泄水管不能与排水系统直接相接。

室内水池的泄水管要求同溢流管,在条件许可时其阀后泄水管可与溢流管合成一个系统。

埋地水池的泄水管的泄水口处须保证受水体的水不会倒灌,否则应采用隔离井用排水泵提升排出或采用潜水泵直接从水池中抽吸排水。

当泵采用移动时,应在设置泵的附近有接泵电源。

在池底最低处的上方池顶上应有能进泵的带盖(密封型)的孔口(可以和人孔合用)。

3)连通管:

当水池分成两格或两个时,个(格)和个(格)之间应设连通管,管径一般可与水池的进水管相同。

但负有消防职能的水池其连通管应按消防时需供给的全部流量来确定。

工厂水池应按有关规范确定。

管道上应设阀门。

管内底与池底相平(管道不宜伸入池内)。

供消防用水的水池配管(管材、配件、阀门等)应满足消防要求。

贮存生活饮用水的水池配管及其防腐涂料均应采用不污染水质的材料。

本图集各种容积水池的配水管按城镇水厂清水池出水管接泵房吸水井的工况配置,其管径见表4供选用时参考。

表4蓄水池的配管管径表

类别

公称容积(m3)

进水管

出水管

溢水管

泄水管

50

100

150

200

250(注)

25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

1500

2000

700

方形、矩形为200。

3.3蓄水池的附属设施

3.3.1水池的通气管由最大进水或出水流量求的最大通气量。

按通气量确定通气管的直径和数量(通气管内空气流速可采用5m/s),通气管一般不少于两根,并宜有高差;

通气孔处有网罩;

宜结合导流墙布置。

并不得装阀门。

图集中的水池均以配置通气管。

若工程另有要求可另行选定。

通气管的材质也可根据工程条件另行选定,以符合工程需要。

3.3.2水池顶没有检修孔,其大小应按池内各种设备管件的尺寸确定,并确保人能顺利进出,本图集共有,800mm、,1000mm、,1600mm三种孔径。

设计人员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检修孔最小不得小于,600mm)。

对于寒冷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是否采用保温型检修孔。

检修孔一般宜设两个(本图集容量≥500m3的圆形水池,及≥300m3的方、矩形水池均设两个啊),宜对角线布置。

检修孔宜设在进、出水管、溢水管和集水坑附近。

当进水管上设有浮球阀时,检修孔应尽量靠近它。

检修孔应设在池壁边,应有密封型井盖加锁。

3.3.3检修孔处的池内壁应设爬梯;

对于贮存生活饮用水的水池,爬梯的材质及防腐涂料均应不污染水体。

当水池设在地面上时,外壁也应设爬梯。

3.3.4蓄水池的水位检测可以选用水位尺,水位传示仪或超声波液位仪。

蓄水池液位检测仪表建议采用一体化超声波液位仪。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误差:

最大测量值的0.25%;

分辨率:

2mm;

测量范围:

0~10m;

测量盲区:

不大于0.5m;

散射角:

全角不大于5.5°

输出信号:

4~20mADC;

负载阻抗:

500Ω;

电源:

220VAC;

防护等级:

不低于IP67;

带一体化显示装置和戴遮阳罩;

具有固定目标抑制功能;

具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

3.4本图集的配管、导流墙及附属设施布置为典型标示,一般不宜变动,若因工程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由此或因管径、根数的变化引起结构的变动时,应由选用单位的结构工程师校核、修改,并对此负责。

4.结构设计的基本条件及适用范围

4.1池顶活荷载标准值取2.0KN/m2,池边活荷载标准值取10KN/m2。

4.2覆土条件:

本图集中的水池吃定及池壁外均考虑覆土,池顶覆土总厚度分为500mm、1000mm两种。

用于严寒地区蓄水池,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采取保温措施后的总重量不应超过相应覆土厚度的总重量。

土壤条件:

抗浮验算时池顶覆土重度取16KN/m3,强度计算时池顶覆土重度取20KN/m3;

池壁侧向土压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上土的重度取18KN/m3;

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取20KN/m3;

土的折算内摩擦角,取20°

4.3混凝土重度:

抗浮验算混凝土重度取24KN/m3;

强度计算混凝土重度取25KN/m3。

4.4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允许高出底板底面上的高度,详见各水池总布置图的说明。

4.5地基承载力:

经过修改后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池顶覆土厚500mm,fa≥80kpa;

池顶覆土后1000mm,fa≥100kpa。

本图集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假定计算。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4.6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混泥土构件抗震等级为三级。

适用条件(抗震设防烈度):

8度,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为0.20g和0.30g地区的Ⅰ~Ⅱ类场地土;

7度,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为0.10g和0.15g地区的Ⅰ~Ⅳ类场地土;

6度及6度以下,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为0.05g及0.05g以下地区的Ⅰ~Ⅳ类场地土。

对于地震区的可液化土地基,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

4.7对于冻土深度超过水池埋深及溢水管管顶覆土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及习惯做法采取相应措施。

4.8对于埋置深度在原地面以下不足2m的蓄水池,应按有关规范计算地基沉降量,并对连接管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9导流墙应选用240mm厚承重混凝土砌块,砌块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当地无此砌块时也可采用等强度的烧结实心砖砌块。

导流墙厚度一般为240mm。

4.10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时,水池外壁、内壁和顶板顶面,用1:

2防水砂浆,厚为20mm;

顶板底面、支柱和导流墙表面可用1:

2水泥砂浆,厚为15mm。

当采用其他防腐材料时,其厚度按实际需要确定。

4.11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4.12本图集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特殊土层构成的地基。

如需在以上地基使用,必须按有关规范对地基进行处理。

5.当工程实际情况及所采用的技术参数与本图不符时,或地下水位及覆土厚度超出图中所示范围时,则应另行设计。

不得未经校核就采用本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