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601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五篇范文字左右Word下载.docx

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

“怎么了,幼儿园不好吗?

“太无聊了,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

”我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

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

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

可如果我通过了,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

“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

母亲像个孩子般激动地叫起来:

“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抱住母亲哇哇大叫。

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记忆犹新。

原来,孩子一丁点的小成功都能够让母亲那么骄傲。

感谢母亲给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积极进取的成功。

在中国,父母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

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是很重要的。

严厉的慈母

中国人总是把孩子的“听话”当作优点,但我的母亲更希望我学会“讲理”。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得意。

每逢父母有朋友来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吗?

你不是才五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周的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

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顿: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

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

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

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

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

懂了吗?

“知道了。

妈妈还生气吗?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母亲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她每次的处罚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永远牢记。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

有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去买礼物。

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母亲说:

“书不算是礼物。

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

”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

直到现在,书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42个月的陪读生活

我10岁时,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

他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厉,小孩子的灵气越来越少。

母亲叹了口气:

“唉,为了高考,有什么办法呢?

名人的成长故事事迹2

雷佳音在演话剧时,入木三分,观众掌声连连。

突然,他跑下舞台,走到了正坐在观众席里的妈妈身旁,牵着她的手走上了舞台。

在主持人的介绍后,雷佳音深情地说道:

“儿子年少时不懂事,让你操碎了心。

请妈妈放心,以后儿子会踏踏实实做事,好好做人,会好好孝顺你和爸爸……”一段话说得在场的观众都潸然泪下,原来,雷佳音年少时曾是个街头混混,初中因早恋而辍学……是父母的牺牲与隐忍,让浪子回头,并在演艺道路上一飞冲天。

初二早恋辍学,年少轻狂伤透父母心

30岁的雷佳音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国企职工,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幼年长像清秀的他说话奶声奶气的,身材也很瘦弱。

妈妈担心他缺少阳刚之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鼓励他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并在小学二年级时将其送到了足球队。

天有不测风云,四年级时,雷佳音的妈妈下岗了。

为维持生计,妈妈到学校附近一家单位做清洁工。

以至于雷佳音每次经过,看到妈妈在擦窗户的身影时,自卑心理作祟的他就低头跑开。

一次,同学问雷佳音:

“你爸妈做什么工作啊?

家里有多大面积?

”雷佳音眼睛瞪得大大的,故意放高声说:

“上班的,我家住两个屋呢。

”而那时雷家的经济远不如以前,且一家人就住在仅有的14平米的房子里,除了一张床,电视机成了家里唯一的大物件。

怕因此遭人嘲笑,雷佳音开始变得张扬起来,想以此掩盖内心的自卑。

进入初中后,雷佳音给大家的印象是说话可乐,整天嘻嘻哈哈,一张口就能逗笑众人。

加上他身高已长到1.78米,帅气而健谈,给同学们印象还不错。

一直到初二,一个女孩的到来,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年雷佳音14岁,一天,刚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大家就发现班里新来一位女生,长得娇小清新,像小龙女一样,有着与东北人不一样的气质。

或许是为了显摆自己,正处在青春期的雷佳音做出了令全班同学惊诧的举动。

他小跑跪到讲台上,双手高举着喊道:

“她是我的,谁都不许和我抢啊。

”同学们哄堂大笑。

后来大家才知道,女孩叫晓雅,从浙江宁波转校过来的。

虽然雷佳音对晓雅并非一见钟情,可确实有好感。

于是,每天上课,他都会偷偷看几眼坐在角落的晓雅,那个角落还被他命名为“好望角”。

每天下课后,雷佳音和同学们都会围绕在晓雅身旁,听她讲述南方趣事,还会谈论一些娱乐事件、明星演唱会。

大家听得兴致盎然,对晓雅也都令眼相看。

时间久了,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雷佳音和一位男同学每天都会护送晓雅回家。

一天,刚送完晓雅,天就下起了大雨,已经上楼的晓雅突然返回来,将手中的一把雨伞递到了雷佳音的手上,而不是给边上另一位男同学。

那一刻,雷佳音的小心思明白了一件事,晓雅是喜欢自己的。

果不出所料,几天后,女孩很委婉地告诉雷佳音,说很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想做他女朋友。

雷佳音心花怒放,甭提多开心了。

于是,正处青春期的一对少年开启了各自的初恋。

那是一段非常浪漫而唯美的时光,两人每天一起上学,晓雅坐在雷佳音的自行车前梁上,两人有说有笑,时而还会亲吻对方一下。

晚上,雷佳音送完晓雅后已是9点半。

一次,爸爸追问:

“你到哪里去疯了?

这么晚才回家。

”雷佳音早已准备好了答案,比如,他把自行车的齿轮卸掉,把车胎的气芯拔了……,反正找了各种理由。

一天早上,班主任老师提前进班查看卫生,惊讶的发现雷佳音和晓雅抱在一起,小小年纪,公然在班上谈恋爱,这还了得?

批评教育后,老师将此事告诉了家长,爸爸气得揍了雷佳音一顿,并罚他站门外。

即使这般,也没能阻止雷佳音的早恋,只是他和晓雅更加隐蔽了。

不过令雷佳音没有想到的是,一次郊游竟给自己惹下了不小的“祸端”。

初二下半年,学校组织全校2000多人去郊游,而雷佳音为了陪晓雅去看日出,早起就去爬山,结果错过了集合回校的时间。

当他们手拉着手从山上晃悠下来,见2000多人站立原地就等他们俩时,雷佳音知道自己闯大祸了……

此事影响很大,校领导通知了双方家长。

很快,晓雅父母为其办理了转学手续,而雷佳音的父母气得肺都要炸了,爸爸觉得丢人,没有教育好孩子。

妈妈则一连几天吃睡不好。

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年少不懂事的雷佳音的脑海产生——辍学。

哪知话刚出口,妈妈就受不了了,她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一头扑撞向门口,嘴巴里还念叨:

“让我气死算了……”说时迟,那时快,雷佳音父子俩同时伸手把她给拽住了。

恰巧隔壁邻居正喊自家小孩吃饭,妈妈突然说道:

“你们俩不要拽我,佳音姥爷喊我吃饭呢。

”父子俩吓坏了,无比担心地对视一眼:

莫非妈妈受刺激,精神失常了?

因为雷佳音的姥爷早已在多年前过世。

雷佳音的脸色发青,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不让妈妈受伤害,浪子回头闯入艺术殿堂

雷佳音吓得脸色发青,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抱着妈妈的腿哭着哀求:

“妈妈,都是儿子不好,我以后听你的话,你可不能有个闪失啊。

”妈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好一会儿,眼泪从脸颊滑落而下。

雷佳音和爸爸将妈妈扶上床,可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妈妈是否真的病了。

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妈妈的身体并无大碍,是心里压力过大造成的,保持良好心情休息几天就慢慢好了。

妈妈康复后,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奈的答应了雷佳音休学的请求。

初恋分手,雷佳音好一段时间才走出失意。

因为没有了升学压力,辍学后的雷佳音整个人都懈怠了下来,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小混混”。

某日同学仍在教室里念书,他闲得无聊,就和一帮经常逃课的“哥们”一起拿个小DV,看哪个班有好看的女孩,就去拍视频……为此,他们还成立了组合,叫kingofthelove,五个男孩,老大叫“天地豪情”,雷佳音排行老四,叫“到处留情”。

名人的成长故事事迹3

黄绮珊原名黄晓霞,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这个双鱼座女孩不仅生性浪漫、透明,自幼还喜欢被人赞美。

而天赐的好嗓音,满足了她的这个愿望。

从3岁开始,小绮珊就习惯了别人被她的歌声震惊,当时她跟着外公学唱京剧,无论唱戏唱歌都字正腔圆、声音高亢,一开口准能把院子里的大人们招过来。

上小学后,身为文体委员的黄绮珊,经常在学校的文艺比赛中拿第一名。

80年代刚刚接触台湾流行音乐,她就能把邓丽君、苏芮的歌唱得惟妙惟肖。

后来报考重庆华桦舞蹈团,在快男超女般的海选中,能歌善舞的黄绮珊是唯一被录取的人。

刚开始她是舞蹈演员,直到有一次团领导偶然听到她唱歌,被她惊得目瞪口呆,“你能再唱一遍吗?

”当黄绮珊又情感饱满地唱了一遍苏芮的《明天还是要继续》,领导“嚯”地站起身来,惊喜地说:

“我立即把你调去唱歌!

然而,就在当了两年歌唱演员,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时,心比天高的黄绮珊却不顾家人反对,决定辞职闯荡当时国内的“音乐圣地”——广州。

自信满满的黄绮珊觉得,凭借她出众的歌唱实力,应该能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1986年,18岁的黄绮珊来到广州。

举目无亲,也无人赏识她的歌唱才华,一切必须从零开始。

她当过酒吧歌手,加入草台班子搞过商演,有段时间因为接不到“活儿”,甚至还迫于生计贩卖过录音机和唱片,晚上就睡在廉价的小旅馆中。

既饱尝背井离乡之苦,也深切体验到了生存的艰辛。

两年后,她又跑到贵阳、海口等地驻唱多时。

在海南,娱乐城的老板让她住最好的酒店,给她开最高的工资。

虽然是一个“流浪歌手”,但她自信地说,“每走到一个城市,我都是引人注目的。

1991年,黄绮珊再次“杀”回广州,并梦想着能进入到“卜通100”。

它是90年代初广州最好的歌厅,也是原创音乐的基地,崔健、那英、林依轮、朱哲琴等人都在这里表演。

当时最流行的演艺厅文化是歌手在上面唱歌,客人在下面跳舞,但“卜通100”坚决不让艺人做“唱舞曲的”,客人只能坐着听。

为了站上广州最好的舞台,黄绮珊考了3次,陈彼得、那英都向老板举荐过她。

直到她准备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才接到老板答应她留下的电话,但只付给她每天47元钱,与她要求的120元相差甚远。

在“卜通100”,黄绮珊与当时岭南歌坛最富盛名的“新空气”乐队合作,并很快成为这家歌厅的传奇人物。

著名吉他手捞仔、词曲作者陈洁明都是这里的常客,后来也成了黄绮珊的好朋友。

捞仔记得,只要黄绮珊唱两句,人都不用出现,现场一定会掌声如潮。

1992年初,台湾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涂惠源来到内地,原本想去上海见见歌手,途经广州,被捞仔带去“卜通100”听歌。

当他看完黄绮珊的演出,不由被女孩的唱功震住了,赞叹道:

“这女孩的声音太有魅力了,简直就是中国版的惠特尼·

休斯顿!

”涂惠源怎么也想不到,在当时流行音乐并不发达的内地,居然会出现这种国际化的声音,他决定不去上海了。

而涂惠源恰好也是黄绮珊心目中仰慕的前辈,两个相识后,经常一起去咖啡厅、酒吧,在小桥流水般舒缓动听的音乐声中交谈甚欢。

话题也渐渐由音乐延伸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童年趣事乃至爱情观。

涂惠源不但是乐坛才子,而且对女孩子风度翩翩,讲起话来风趣幽默,和他在一起,黄绮珊觉得很开心。

涂惠源不仅被黄绮珊极具天赋的绝美嗓音所倾倒,接触一段时间后,更被她独特的性格深深吸引住了。

他见惯了娱乐圈那些嗲声嗲气、矫情做作的女孩,却不曾见过黄绮珊这样率真、爽朗、个性的女歌手。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舞台上,她一向喜欢穿休闲装,从不会衣着暴露;

作为一名艺人,她从不主动接近记者、DJ和导演。

他们在一起,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相识不久,两个一见如故的人就闪电般坠入了爱河。

婚姻破灭险自杀

人生低谷如何走出

相识半年后,黄绮珊与涂惠源在广州举行了婚礼。

此后不久,她便随丈夫去了台湾生活。

1994年,丈夫为黄绮珊量身定做了一张制作精良的唱片《躲在音乐背后的人》,随着这张专辑在台湾地区持续热卖,许多年轻人都记住了黄绮珊这个名字,以及她那副辨识度极高的好嗓子。

然而,就在黄绮珊在台湾渐渐有了点小名气时,她和丈夫这段看似琴瑟和谐的跨海姻缘,却随着两人在音乐理念的上严重分歧,而走到了尽头。

从每天不多言语的“冷暴力”,到夜不归宿,丈夫的每一步疏离,都让黄绮珊感到万箭穿心般的疼痛。

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守着偌大的房子和几盏孤灯暗自垂泪,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啊!

人为什么会变呢?

还抱有一丝幻想的黄绮珊,曾试图挽回这段濒临破裂的婚姻,但没有成功。

情变的打击,使黄绮珊感到万念俱灰。

她曾一个人在酒店服下大量安眠药……所幸被捞仔的徒弟及时发现,把她送进了医院,才捡回一条命。

捞仔安慰她,并转告了涂惠源在电话里的内容,“你这么热爱生活的一个人,你一定不会去做这个傻事。

1996年初,一个人离开台湾去广州时,黄绮珊有的只是一只装满衣物的皮箱。

迎着寒风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台北街头,想到几年的围城生活,换得的竟是满心伤痕……她不禁蹲下身来,掩面而泣。

在他们婚姻的后期,涂惠源依据两个人的情感经历写出了《剪爱》和《听海》两首歌曲,随着两人的分道扬镳,他把这两首歌给了张惠妹唱。

后来,《听海》成了张惠妹的成名曲,使她在海峡两岸一炮而红。

名人的成长故事事迹4

1919年,吴冠中出生在江苏宜兴,家庭贫困的他高小毕业后,进入无锡师范初中部,凭优异的成绩,几乎每学期都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奖学金。

1934年,吴冠中怀揣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但一场新生校际联合军训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他遇到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朱德群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并建议喜欢画画的他放弃电机专业专攻美术。

两年后,吴冠中如愿以偿地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校长林风眠的启发下,走上了“融贯中西”的艺术道路。

寻找心中的麦田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选派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吴冠中以全国绘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公费留学法国最高美术学府——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的资格。

吴冠中为自己的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气势磅礴的大门。

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对艺术的不重视,刺疼了他的心,他做梦都想着能在法国大展宏图,不再回国了。

吴冠中开始疯狂学画,一有时间就到卢浮宫。

除了在卢浮宫美术史学校听课,就是参观博物馆、大型展览及大大小小的画廊。

那么多画廊,每家不断在轮换展品,他天天转,所见仍日日新。

书店及塞纳河岸的旧书摊也是很吸引吴冠中的地方。

晚上他到法语学校补习,或到大茅屋画室画人体速写,时间排得紧,来不及吃饭,便买面包夹巧克力,边跑边吃。

大学城晚上常有舞会,他从未参与过,晚上回到宿舍就10点多了,还要看一小时法文书。

1949年,游历欧洲的留学生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学业,留在国外还是回祖国去,吴冠中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有一次,他看到了梵高写给他弟弟的话:

“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开花、结果。

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故乡的麦田里。

”正是这段话,令他意识到,他深爱的依然是自己的祖国。

走遍大江南北的“院士”

回国后的吴冠中到处写生,他住工棚、破庙,啃干馒头、喝河水,曾被路人误以为是修雨伞的、要饭的。

他背着沉重的画具独自闯荡荒野僻壤,从东海三角到西藏的边城,从高昌古城到海鸥之岛,一步步地向人们揭示艺术的奥秘。

吴冠中的一幅油画并非在一处完成,经常十里、二十里地挪地方;

画架画箱连同油画一起扛,他像山里的担货郎。

有时他靠双手攀着树根爬上陡峭无路的山巅作画;

作完画,他双手捧着油色未干的画幅,无法下山,于是只好先将画箱扔出,让它滚下坡去,自己则像儿童滑滑梯似地从坡上慢慢滑下去。

大江南北,频繁奔波,他在艺术领域的造诣日渐提升。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为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

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200年来获得该职位的首位亚洲人。

身负巨万的“穷人”

在业界看来,吴冠中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他将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有机结合,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风貌推向了世界。

他的画作在拍卖市场上高达几千万元,并屡创新高。

1999年,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了10幅作品。

2008年,吴冠中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

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此外,上海美术馆、浙江省人民政府及他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也收到过他捐赠的很多件作品。

2008年,他将113幅市值3亿元的作品捐献给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馆长说,这应该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赠。

然而,这位身负巨万的艺术大师,他的书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几乎顶到了书架。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安静地走了,没有追悼会,没有遗产纠纷,他所有的画都捐给了国家。

他以一生的心力践行着不负丹青的承诺,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人格上,他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名人的成长故事事迹5

陈晓卿196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学习摄影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

1991年南方发大水,淮河流域的水把村子围成许多小岛。

陈晓卿奉命拍摄一个与洪水抗战的片子,取名《孤岛纪事》,在央视播出后评价不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指示要把它做成英语版,而他在安徽做英语版的过程中,又与安徽台的同事开始策划一个新片——《远在北京的家》。

该片是反映保姆生活的,关于这个主题陈晓卿早在广院念书时就动过念头。

有几次坐火车回家,与在北京当保姆的女孩同一趟车,听见她们说话时故意卷着舌尖说北京话,陈晓卿就觉得有意思,很想用镜头来思考这一变化的意义。

陈晓卿与摄制组在安徽无为县妇联帮助下,找到了22个第一次去北京做保姆的女孩,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开始跟拍,一直拍到进入北京,在某个家庭做起保姆。

摄制组是临时组建的,经费很有限,出差时只能坐火车,还常常自己往里贴钱。

拍摄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了与保姆们保持联系,有时不拍片也要去看一看她们。

陈晓卿把粗编带给朱羽君看,朱老师感动得哭了。

1993年《远在北京的家》送去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纪录片大奖。

此后,陈晓卿在纪录片界名声大震,片约不断。

2006年拍摄《森林之歌》时,他就想要像国外一样拍摄纪录片。

“你知道好莱坞的编剧怎么卖剧本?

要卖一个100分钟电影剧本,你必须在3分钟内说服投资人和导演。

我们也是这么干的——3分钟内必须感动我,然后再告诉我你要怎么拍摄,情节点在哪儿、高潮在哪儿、什么地方是铺垫。

”一开始他就告诉手下,一定要把它做得吸引人。

结果,每个编剧至少被打回去了四五次。

有了剧本,陈晓卿让编导们确定镜头脚本,直至分镜头,严格制定每天的拍摄流程,哪天拍动物的爪子,哪天拍动物的皮毛,写得详详细细,但意外还是不断发生。

为了拍摄长白山的野猪,摄制组在野猪出没的地方投了上千斤的玉米,并在附近选好位置,搭建了掩体。

很快,野猪就真的出现。

不曾想,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掩体顿时被吹倒了,人与摄影设备完全暴露在野猪面前。

野猪见势不妙,扭头就跑,“比刘翔跨栏还快”。

生活中的“超级吃货”

陈晓卿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大奖,是一个著名纪录片导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就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而且早在十年前,他就做过七八家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嘉宾,平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

陈晓卿的手机里,除了无数张自拍的美食照片,还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数据资料,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罗列着各个餐馆的招牌菜。

他有一张令人吃惊的“美食地图”。

陈晓卿有个绰号叫“扫街嘴”,没事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餐馆,都要找个机会尝尝,并且有心地把餐馆的名字和地址都记下来。

陈晓卿说这完全是因为梁实秋的文字,让他对北京小吃产生了浓厚兴趣。

陈晓卿的美食专栏,散见于多家杂志报章。

他热衷平民美食,因此写的很多都是街头小吃,螺蛳粉、牛肉面、卤煮,但是这些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

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发来十几条推荐。

但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

生活中,任何人有陈晓卿这样的朋友,都会有惰性。

快到饭点的时候,各种寻求餐馆地址的电话短信纷至沓来。

你只需说出自己是在北京、成都或广州等城市的哪条街,想吃什么风味的,他马上就能提供最佳方案。

有一次,陈晓卿的朋友王小山要请大学同学吃饭,打电话问有什么好的馆子,陈晓卿不光推荐了馆子,还直接给餐馆打电话订位,顺带把菜都点好了。

烹饪《舌尖上的中国》

因为是“吃货”,陈晓卿一直想做一个比较大型的纪录片,以美食的角度,展现中国人生活当中的状态和智慧。

没想到正赶上了好时候,2011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需要各种类型的纪录片。

陈晓卿向台里报了这个选题,很快就得到批准。

拍摄前,陈晓卿曾与美食家蔡澜、沈宏非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所谓美食,其实就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高居庙堂。

他们决定以此为拍摄基调。

于是,找寻质朴、安然的中国原味的态度,贯穿到《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大味必淡,往往在最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

”陈晓卿说。

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