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20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青岛版四下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

欣赏过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1:

真漂亮。

生2:

如果我也能住在这样的小区就好了。

生3:

这里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

……

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

园林绿化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

请看,这是滨海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

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评析: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

教师以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小区绿化的美丽景象,从现实的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统计的经验。

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折线统计图。

①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谁来说说看?

越来越多。

逐年增加。

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通过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发现的。

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

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个变化情况用更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有什么好主意?

画统计图。

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学习卡

(1)上完成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吧。

(学生活动。

②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你是怎么表示的?

谁来交流一下?

我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数量。

(屏幕展示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新课程观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整理统计的方法,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巩固复习以前学过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梳理,也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的确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变化情况。

那有没有能更加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学生沉思。

请看大屏幕。

(出示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认识吗?

我在电视上见过。

嗯,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其实呀,这就是折线统计图。

(板书。

我们一起来看一遍这个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注意认真观察。

(屏幕动态展示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点连线的过程。

谁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先描点,再标数据,最后连线。

观察细致,总结到位,了不起!

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观察、感悟中体会、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相信此间学生获得的一定更多,记忆的一定更深刻。

(屏幕同时呈现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

对比观察这两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个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和线段表示的。

折线统计图看的不是很清楚,而条形统计图可以一眼看出它所表示的数量。

折线统计图能否看出数量的多少?

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通过点。

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位置是表示数量的多少的。

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连接这些点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相信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我们小组认为这些线段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我们认为这些线段表示上升或下降。

可以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看来大家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

点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线段可以表示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表述得既清楚又有条理,希望接下来你能有更优异的表现。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分别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析了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你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哪种方法最恰当?

为什么?

折线统计图。

因为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的确是这样。

解决像绿地面积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在观察对比、讨论交流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渐走向明朗。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体会着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

独立制作。

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了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怎样表示这个变化情况?

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请大家利用学习卡

(2)尝试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交流。

谁愿意展示你画的折线统计图,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屏幕出示学生画的折线统计图,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画法。

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渐增加。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上升趋势。

你能根据数据的变化预测一下2014年临江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量吗?

17平方米。

20平方米。

18.5平方米。

那我预测是14平方米,你觉得合理吗?

不合理,因为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上升趋势。

所以2014年应该比2012年要多。

分析得有理有据,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独立制图并分析、预测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折线统计图也是非常常见的,能说说你都在哪里见过吗?

股市、气温、医院测量心跳的折线统计图……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看。

(屏幕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片。

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2)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全班交流。

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

(3)这幅折线统计图可能表示的是下面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①地区小学生6—11岁平均身高变化情况。

②某商场2012年6月—11月某进口商品销售量情况。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通过多层次与多形式的巩固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性练习,学生在应用拓展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关注数据的同时打开思路,从折线的形态分析变化,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透视“图外之意”,进行有意义的猜想和联想,让学习呈现出立体、丰满的态势。

4.总结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可以呈现出变化趋势。

我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来进行推测。

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也演变出形式各样的统计图。

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

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数的物象形态。

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大然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树的年轮、地震震波图等。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查阅这方面的相关资料。

通过交流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最后,将数学学习延伸至课外,延伸至生活,使学生在拓展中感受数学所独有的魅力。

【总评】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

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许多有关的生活素材,注重从观察入手,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例子巧妙地融汇,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再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和反思等学习活动中逐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动口交流、人人动手绘图。

在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中悟出特点、获得规律并进行简单预测。

在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处、学有疑虑处、思维断层处,教师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加以指点。

于是,师生灵感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最终不断生成创新的火花和创造的萌芽。

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

教师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基本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把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从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这种趋势,能进行简单预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统计意识。

课堂浸漫着恒久的思维魅力,数学学习的内涵、折射出的统计思想也更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