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64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霉素软膏Word格式.docx

注意饮食,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多的食品,有利于伤口和骨折的愈合,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向病人耐心讲解病情特点,着重精神安慰和鼓励,消除了患者恐惧烦躁的不良心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教会病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使患者能恢复最大的功能。

  (4)素软膏在烧伤植皮手术中的妙用 

烧伤后行植皮手术时,取下的皮片通常直接铺在消毒板的油纱上,当从铺皮板上将油纱连同皮片一同揭下时,往往有皮片脱落或打卷的现象。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现巧用红霉素软膏涂抹铺片法。

即先将软膏挤在油纱上,然后用镊子将软膏均匀涂抹在油纱上(每10cm约需8g红霉素软膏),再用两把无齿精细镊子将皮片平整地铺在油纱上,靠软膏较强的粘合力将皮片与油纱牢固地粘贴在一起,避免皮片脱落或打卷,做点状植皮将皮片切成小块时尤为实用。

通过我院数百次的临床应用,证明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它的优点是:

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红霉素软膏是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6.注意事项

◆对该品过敏者禁用。

◆该品与其他红霉素类抗生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该品仅供外用,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应慎用。

◆使用不宜超过1周,如症状未缓解,应向医师咨询。

◆该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药物相互作用

◆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应避免合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红霉素软膏和眼膏的区别

1.适应症

红霉素软膏:

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

红霉素眼膏:

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

2.生产要求

万级

100级或最终灭菌

3.处方

红霉素0.01g,液体石蜡0.05g,凡士林加至10g。

糖酸红霉素0.5g,眼膏基质加至100g 

三、软膏剂基质介绍

(一)理想的基质应符合下列是要求:

  1.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和涂展性,无刺激性。

  2.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

  3.能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不与药物发生配伍禁忌,性质稳定。

  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

  5.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二)油脂性基质

  油脂性基质包括油脂类、类脂类及烃类等。

  特点:

润滑、无刺激性,并能封闭皮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故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

能与较多的药物配合,但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易与水性液混合,也不易用水洗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1.油脂类。

此类基质常用的有豚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

  2.类脂类。

①羊毛脂

性质:

淡棕黄色粘稠半固体,熔点36-42℃。

吸水性强,可吸收约2倍其重量的水并形成W/O型乳剂。

用途:

与凡士林合用。

可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

其他:

有较大的吸水性,由于羊毛脂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颇相似,故可提高软膏的渗透性。

②蜂蜡、虫白蜡、鲸蜡

主要成分:

蜂蜡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醇酯,鲸蜡为棕榈酸鲸蜡醇酯,两者均含有少量游离高级脂肪醇而具有一定表面活性作用,属于较弱的W/O型乳化剂。

  性质:

蜂蜡熔程:

42-50℃,两者均不易酸败。

作用:

调节稠度,增加稳定性。

常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③二甲硅油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状液体,无味无臭,粘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作用:

常用于乳膏中作润滑剂。

  3.烃类

①凡士林(软石蜡)

熔点38-60℃,无臭无刺激,不酸败,性质稳定。

适用: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不适用:

急性而且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原因:

吸水性较低(约吸收5%水分))。

特点:

有适宜的粘稠度和涂展性。

本品与适量的羊毛脂或胆甾醇合用,可增加其吸水性。

对药物的释放与穿透较差,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改善。

  ②固体石蜡

熔点50-65℃。

  用途:

调节软膏的稠度。

③液体石蜡

能与多数脂肪油或挥发油混合。

4.硅酮类 

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无色无臭的液体,无毒、无刺激、易涂布,性质稳定。

保护皮肤以及透皮促进剂。

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润滑而易于涂布,不污染衣物。

本品对眼有刺激,不宜作为眼膏剂基质。

(二)乳剂型基质

组成:

水相+油相+乳化剂

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和皮肤瘙痒症。

忌用:

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

①一价皂:

  氢氧化硼酸钠

  三乙丙胺钾+脂肪酸肥皂(O/W乳化剂)

  三乙醇胺铵

  乳化能力提高

O/W型乳剂基质用于皮肤不显油腻感

  缺点:

易被酸、碱、钙、镁离子或其他电解质破坏。

忌与阳离子型药物:

硫酸

  处方:

  硬脂酸100g

  蓖麻油100g

  液体石蜡100g

  三乙醇胺8g

  甘油40g

  蒸馏水452g

  适用:

乳膏

②多价皂:

(W/O型乳剂型基质)

  钙、镁、锌、铝氧化物+脂肪酸多价皂。

解离毒小、亲水性小于一价皂,亲油性强,HLB<

6,易形成,稳定高。

  硬脂酸12.5g

  单硬脂酸甘油脂17.0g

  蜂腊5.0g

  地蜡75.0g

  液体石蜡410.0ml

  白凡士林67.0g

  双硬脂酸铝10.0g

  氢氧化钙1.0g

  羟苯乙酯1.0g

  蒸馏水401.5ml

  制法:

油相熔化85℃+水相(85℃)边加边搅拌。

③脂肪醇硫酸(酯)钠类

  十二醇硫酸(酯)钠:

阴离子乳化剂,常用量:

0.55~2%,适宜的pH值为6~7,不得<

4,>

8。

  配伍:

常与其它W/O型乳化剂合用。

加入1.5%~2%氯化钠可使之丧失乳化作用。

  硬脂醇220g

  十二烷基硫酸钠15g

  白凡士林250g

  羟苯甲酯0.25g

  羟苯丙酯0.15g

  丙二醇120g

  蒸馏水加至1000g

油相熔化75℃+水相(75℃)边加边搅拌。

  ④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月桂醇硫酸钠

O/W乳剂乳化剂

  用量:

0.5%~2%

  刺激性:

较小

  HLB值:

40

能与酸碱性药物、Ca、Mg离子配伍,忌与阳离子药物配物。

⑤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

  一般o/w型乳剂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

但是,当o/w型乳剂基质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时,可与分泌物一同重新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乳剂型基质。

此外,o/w型乳剂基质易干涸、霉变,常加入保湿剂、防腐剂等。

w/o型乳剂基质俗称冷霜。

  (三)水溶性基质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组成。

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感,易涂展,无刺激性,能吸收组织渗出物。

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也可用于腔道粘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

润滑作用较差,其中水分易蒸发,易霉变。

1.纤维素衍生物

吸湿性好,可吸收分泌液,外观虽为油样,但易洗涤。

可与多数药物配伍,因药物释放和渗透较快,可充分发挥作用。

本品与苯甲酸、鞣酸、苯酚等混合可使基质过度软化;

可降低酚类防腐剂的防腐能力;

长期使用可致皮肤干燥。

2.卡波普尔(简称卡波普)

又称聚丙烯酸。

以此作基质,涂用舒适,尤适于脂溢性皮火的治疗,还具有透皮促进作用。

亦是理想的超声探头耦合剂。

四、制备方法:

1.研合法

  由半固体和液体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可用此法。

可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至取少许涂布于手背上无颗粒感觉为止。

大量生产时可用电动研钵进行。

2.熔合法

  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的基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须用此法。

若主药可溶于基质者亦可用此法混入。

或一些药材需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者也用此法。

操作时通常先将基质加热熔化,滤过,加入药物,搅匀并至冷凝。

大量制备可用电动搅拌机混合。

含不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可通过研磨机进一步研磨使其更细腻均匀。

3.乳化法

  将油性物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高级脂肪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加热至80℃左右使熔化,用细布滤过;

另将水溶性成分(如硼砂、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及保湿剂、防腐剂等)溶于水,加热至较油相温度略高时(防止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析出或凝结),将水溶液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制成乳剂基质。

加入药物并搅拌至冷凝。

  乳化剂中水、油两相的混合有三种方法:

①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设备。

②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合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③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

如制备O/W型乳剂基质时,水相在搅拌下极缓加到油相内,开始时水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水加入时,乳剂粘度继续增加,直至W/O型乳剂水相的体积扩大到最大限度,超过此限,乳剂粘度降低,发生转型而成O/W型乳剂;

使内相(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

五、药物加入法

  1.寻找合适的基质,将药物溶于基质中。

  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差,在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尽量寻找一种合适的基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

这些基质主要是油溶性基质,如高级脂肪醇等。

通常先分析药物在不同基质中的溶解度,这是乳膏剂研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了解了药物的溶解度后,再决定选择何种基质。

曾经有一个仿国外上市的乳膏剂,该主药是难溶性的,在制备过程中,有的研发者首先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基质将主药溶解,再将两相混合;

而有的就将主药细粉直接加至已经制成的乳膏基质中。

显然后者对主药在不同基质中溶解度没有进行充分考察,主药在基质中分布不均匀,制得的乳膏剂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都会存在一定差距。

  有时,难溶性药物在一种基质中的溶解度不理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那么可以采用混合基质,特别是当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时,往往能大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这是使难溶性药物溶解经常采用的办法。

例如,某药物可溶于十六醇中,微溶于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当将此两种基质混合时,药物在混合溶媒中的溶解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当然,调节pH值使药物在基质中溶解,也是使药物溶解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节pH值,使药物溶于其中一相中,再将两相混合,使药物均匀分布。

但此种情况在难溶性药物中较少采用。

  2.将药物溶解于少量的有机溶剂中,再与基质混合。

  有时的确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溶解难溶性药物基质,那么,先将难溶性药物溶于某种溶剂中,再将其加入基质中。

此法有利于药物在基质中均匀分布,提高疗效。

特别是部分剂量小药物,采用此法有利于药物混合均匀。

以前常用对药物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二甲基亚砜,但由于二甲基亚砜具有特臭,现在已经较少使用,而改用其它溶剂。

如激素类药物制成乳膏时,由于部分激素类药物不溶于水,可先将其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再加至基质中,这样有利于小剂量药物均匀分散,有利于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从而提高疗效。

由于二甲基亚砜特臭,现改用丙二醇,考虑到激素类药物在丙二醇中溶解度较小,故需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制成一定浓度的乳膏,以提高疗效。

3.将药物磨成细粉,先混悬于合适的溶剂中,再加入基质中。

  如果药物在基质中溶解度达不到要求,而且也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来溶解药物,那么,可使药物混悬于合适的溶剂中,再与基质混合,制备乳膏剂。

此法可保证药物在基质中分散均匀。

  4.将药物磨成细粉,加入基质中。

  可将药物磨成细粉,通常细粉需过9号筛,再加到基质中。

药物可先与少量基质混合、研磨,这样可防止药物颗粒过粗。

为了保证乳膏的临床疗效,保证制剂质量稳定,一般应测定制剂中药物的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必要时将限度订入标准中。

  尽管这种方法也是乳膏剂制备方法之一,但是,从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发挥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分析,这种乳膏剂的制备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对于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通常应分析已上市药品制备特点,分析其粒径和粒径分布,在找不到合适的基质时,再采用本工艺方法。

否则,若直接采用本工艺方法,依据不充分。

  5.特殊药物应该采取特殊的加入方式。

  具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半固体粘稠性药物,可直接与基质混合,必要时可采用等量递加法将药物加入,混合均匀。

  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加入药物,以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

  另外,所选择的条件应保证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果药物对热敏感,那么,就避免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存在;

如果药物在某溶剂中不稳定,那么,就不应该采用此溶剂去溶解或悬浮药物。

考虑到乳膏剂通常局部起作用,处方中加入渗透促进剂一定要慎重,特别应注意由于加入渗透促进剂,增加药物吸收后的安全性隐患,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必要加入渗透促进剂,如非必要,建议尽量不加;

另一方面,如果非要加入渗透促进剂,可根据同品种不同剂型,分析加入渗透促进剂的安全性。

如该药物是否有口服、注射给药途径;

给药的剂量是多大;

该药的吸收情况等。

若没有充分的资料,不能给出合理的安全性评价,建议不要加入渗透促进剂。

六、包装及贮藏

  1.包装:

软膏管(锡、铝、塑料);

塑料盒。

  2.包装器械:

自动装置。

轧尾、装盒联动机。

3.贮藏:

避光阴凉干燥处,温度不宜过高过低。

七、发展前景

  在传统中医药外治法中,膏药治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传统医学走出国门,它不仅需要剂型与制作工艺的大改革,而且要求其疗效更快捷,更洁净更方便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临床调查各类疾病患者,如有同等的治病疗效90%以上的人愿意接受外治的方法治疗疾病。

因为它给药途径是从皮肤直接到达病灶,参与血液循环,往往比口服疗效快而直接。

更值得一提的是内服药所不及的病症,单独使用外用药都有非常奇特的效果。

如肩周炎、滑膜炎颈腰椎间盘纤维环水肿、无菌性炎症及韧带增生等属软组织损伤的病症,三叉神经痛、面部淤癍包囊肿块、痛经、鼻咽炎等一些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症都会有它的特殊疗效。

它的另一优点是不伤及胃肠道和内脏各器官,不影响口服药使用,不限疗程,可随时停药。

  再者,皮肤能接受人体1/3血液循环,它具有2万个平方厘米表面积器官,有其庞大愿意接受外治法的人群与皮肤受药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国外患者,最能接受是高效新型的外用新药,这更需要每个有志之士,致力研究创新好的外用产品,为人类健康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