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906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度计使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接下来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比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沸水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等。

随后给学生讲解摄氏温度的相关知识,包括0C和100C的具体规定,以及0到100摄氏度之间刻度的划分,为后面的自制温度计铺平了道路。

掌握了温度的概念,接下来是我新课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温度计。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我将带领学生自制温度计。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讨论,大胆尝试,像发明家一样研制温度计,体验发明创造的无穷乐趣。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深刻的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及其原理,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具体做法是: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做一做。

给每个小组准备的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插有玻璃管的小瓶,小瓶内装有红墨水。

引导学生先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玻璃管的液面下降了;

再把小瓶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玻璃管的液面又上升了。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从而使学生明确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接下来我会启发学生思考:

怎样改进小瓶才能使它测出水的温度值呢?

学生提出要给小瓶添加刻度。

那么如何添加刻度呢?

同学们通过讨论以及我的点播便可以得出:

先把小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得出0C,再把小瓶放入沸水中得出100C,把0C到100C之间等

分为100等份,这一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改进小瓶让它更方便的为我们服务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把小瓶变小、玻璃管变细,管口封闭,红墨水换成水银、煤油、酒精等等。

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推行赏识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接着我会让学生看一看实验用的温度计,学生经过观察便可以得出温度计有玻璃泡,液体,玻璃外壳,毛细管,刻度这五部分构成。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肯定都迫不及待的想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这时我会先让学生想一想:

大屏幕所示的操作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操作错在哪?

学生相互讨论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体温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

在此我会重点介绍,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精确度高,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

除了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生活中常用温度计还有寒暑表。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会给学生简单介绍“测温史话”。

内容包括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

第一支不受大气压强影响的温度计;

第一支水银温度计;

以及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绝对温标的建立。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我还会给学生播放温室效应的有关视频。

这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保护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园。

3、动手动脑、练习反馈动手测量水的温度,使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

教学目的1。

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具体积相同的长方木块、铝块、铁块(长×

宽×

厚为4cm×

3cm×

1cm)、墨水瓶、水、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问:

实验室常用称质量的工具是什么?

讲述:

这节课学习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每张桌面所放的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及一杯水的质量。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器材”,并请学生将实验器材与桌面的实物对照检查。

二、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提问:

(1)托盘天平主要有哪些部件构成?

(2)观察你所在实验小组的托盘天平,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别多大?

结合学生答题,教师演示。

a。

各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多大?

b。

将游码放在磁性黑板上标尺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读数。

(3)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怎样调节?

三、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1。

每个实验小组动手调节桌上的托盘天平,使横梁平衡。

教师统计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将他们所在的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分别称出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称的结果填入作业本实验记录的表格内。

教师巡视,将这步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表内。

请一个实验小组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学生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3。

测1墨水瓶水的质量提问:

(1)用调好的天平怎样合理地测出1墨水瓶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

①用天平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m1;

②将空墨水瓶灌满水后,用天平称出水和瓶的总质量m2;

③用m2—m1得这瓶水的质量。

提问:

(2)为什么要先测空瓶的质量?

如先测瓶与水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空瓶的质量,由于瓶内还残留着水,测量的误差较大,因此先测空瓶质量较合理。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记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

教师巡视,将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请一学生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4。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四、归纳小结1。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用天平称质量小于天平最小刻度值的物体,可用“聚少成多,称多算少”的方法。

《淄博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布谷”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介绍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市有哪些科技活动。

2、了解“布谷”科技节的项目。

教学过程:

读《淄博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布谷”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主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协调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科技活动内容,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科技成果展示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创造、体验成功、自主发展,提升综合能力。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普及中小学科技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全市科技教育均衡发展为总目标,进一步创新中小学科技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着力加强科技活动体系建设和阵地建设,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采、特色鲜明的科技活动,打造一流的科技活动品牌。

三、活动主题:

普及、创新、均衡

四、活动时间:

2012年4月上旬—10月下旬

五、活动范围:

全市中小学师生

六、活动内容:

(一)科技辅导培训活动

1.建立淄博市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制度

2.区县科技辅导教师和学生培训

3.科技辅导员观摩学习活动

4.淄博市中小学科技教育中心网站建设

(二)科普活动校园行

1.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和第四届校园科普节

2.全市各区县和学校科技节活动方案评选

3.科普影片观后感征集

4.“小哥白尼”科普图片巡展活动

5.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

6.暑期科技夏令营活动

7.科技馆进校园

8.简易机器人和奇迹创意科普系列活动

9.淄博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

(三)科技竞赛活动

1.中小学生创造活动

2.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

3.中国创意大赛鲁中赛区选拔赛

4.校园景观“3D”模型制作比赛

5.全市中小学生航空、航天、航海、建筑模型教育竞赛

6.全市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活动

7.2011年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8.“少年科学家”----青少年机器人创新体验活动

9.“科学实验嘉年华”展示交流活动

10.中学生数理化建模论文评选活动

(四)“小哥白尼”科学工作室建设

(五)淄博市科普示范学校评选

七、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上旬)

各区县和学校依据《淄博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布谷”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各自科技节活动方案,指导各中小学校完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至10月中旬)

详细安排见附表。

(三)成果展示阶段(10月)

第一阶段(10月上旬):

区县展示。

区县将区域内各学校(市属学校随区县)的优秀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后,选定场所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市教育局将对区县展示活动进行巡检。

第二阶段(10月中旬):

全市巡回展示。

市教育局将对第十二届“布谷”科技节的优秀作品进行汇总,然后按照淄川、张店、博山、临淄、周村、桓台、高青、沂源、高新区、文昌湖区的顺序进行巡回展示。

(四)总结表彰(10月下旬)

第十二届“布谷”科技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淄博市科普示范学校

科普知识<

鱼类>

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等共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及借助语言的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但乐于合作交流的优秀品质以及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不同种类鱼的课件、非鱼类课件。

2.学生准备:

鱼的图片,查阅的有关于鱼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那是它的小皮球。

学生说出答案“鱼”,教师出示一条美丽的鱼,揭示课题《鱼》。

(二)学习新知识

1.师:

自然界鱼类的种类很繁多,你知道哪种鱼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请同学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于鱼类的资料.(可针对某一种鱼的颜色及特点).

2.师问: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的出鱼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可是为什么统称为”鱼”,是因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请学生拿出搜集的鱼的图片进行小组认真观察讨论

(1)小组说说各自图片上的鱼,自由说"。

①小组内搜集到的鱼的图片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想想这些鱼生活在什么地方?

③探讨它们是靠什么运动的,靠什么呼吸的?

2)小组间讨论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鱼各部位>

介绍:

这些鱼在外形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

3.巩固知识:

请你画画你的鱼

(1)你能把你的搜集的鱼用简笔画画出来吗?

(2)小组间活动:

"

你瞧,我画的鱼完整吗?

(3)教师出示众多鱼类图片并小结:

鱼的共同特征。

师:

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出示鲸鱼),它的名字叫鲸鱼,大家观察一下它是鱼吗?

生自由说.教师总结:

世界上有一些动物尽管名字叫鱼,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鱼。

比如(出示课件)鲸鱼:

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大小随种类而异,小的只有一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三十米,肉可食,脂肪是工业原料。

鳄鱼:

是生活在热带河流池沼中的爬行动物,体披角质鳞,靠脚上的蹼和大尾巴游泳,性情凶猛。

章鱼:

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多栖息于浅海沙砾、软泥及岩礁处,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其腕力能够移动比自己重二十倍的东西。

甲鱼:

又名鳖,爬行类动物,有甲壳,生活于河湖池沼中。

鳖肉营养丰富,鳖甲可入药。

鲎鱼:

是无脊椎的节肢动物,头胸甲像马蹄形,胸甲略呈六角形,尾像剑,生活在太平洋海底。

娃娃鱼:

又名鲵,两栖动物。

大鲵体长可达1.8米,叫声如小孩啼哭;

小鲵体长只有5-9厘米。

主要生活在山谷溪水中,肉鲜美而富有营养。

鲍鱼:

又称蝮,是软体动物,身背一个椭圆形的贝壳,生活在海洋中。

其不可叫石决明,可供药用。

师启示学生,看了这么多鱼类和非鱼类图片,你能说说"

什么样的动物是鱼吗?

小组内总结:

什么样的动物是鱼?

4.教师小结:

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鱼。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

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课件。

学生:

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

要求:

(1)人人动手;

(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

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

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

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

老师巡查

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

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总结:

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