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910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

D.“报”字的第五笔是“竖”

7.下列关于课题板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冲称象》中“象”的第六笔是撇,从扁扁的“口”中斜出。

B. 

《登鹳雀楼) 

的“楼”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注意笔画间的穿插。

C.《春夏秋冬》《怎么都快乐》中“秋”的第八笔是竖撇,“快”的左点低,右点高,第三笔 

是竖要直。

D.《比尾巴》中“比”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是竖弯钩,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

8.下列词语构词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肆虐盘踞 

归宿 

嫣然 

淤泥 

荡漾

B.祭祀潮汛 

竹匾 

勉励 

摩挲 

殷勤

C.鼓掌打球装弶耕田采矿

D.呼啸寒暄 

魁梧 

忧虑 

严寒 

阻扰

9.“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中“蚍蜉”指的是( 

A.水中浮游生物 

B.蜻蜓 

C.大蚂蚁 

D.蜘蛛

10.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你被生者意忘,便是再一次死亡。

”去年,墨西哥以亡灵节为题材的动面电影“寻梦环游记”让很多人感动落泪。

B.考察文化的差异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怎么认识人类生命的问题,即生命观一一万物包括人的生命从哪里来,生命怎样维系、怎样延续,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

C.如果国家主权遭到贬损或剥夺,个人的一切就将失去保障(包括人权在内)。

D.对英烈“污名化”的思潮,不是还原历史,而是歪曲历史,不是发现史实,

而是颠倒黑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别有用心。

1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经验和认识自然规律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季节更替、

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下列反映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A.立春B.惊蛰 

C.夏至 

D.霜降

1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的“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警于事”,指的是( 

A.夸张B.比拟 

C.借代 

D.想象

13.在括号里依次填入适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喝水的时候,() 

用普通的杯子,() 

把杯子倒过来,水() 

不会往下流。

()

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航天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

因为 

所以 

 

也 

哪怕

B.即使 

如果 

因为

C.如果 

即使 

D.哪怕 

也要 

之所以 

是因为

1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③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④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⑤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⑥在家对有一面花放服杂的石墙,我也会呆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路上遇到一个残疾

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A.②①③⑥⑤④

B.⑤④③⑥①②

C.②①⑤④③⑥

D.③⑥⑤④②①

1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当代中国文艺生态中,春晚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自 

1983 

年第一届央视春晚以来,春晚在表达社会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塑造文化认同等方面,一直起着独特作用。

B.《红海行动》国家情怀意义深刻,战争场面真实震撼,许多电影人、影视工作者和业外人士纷纷为影片发声点赞。

C.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D.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国家安全并非抽象的概念、遥远的事情,也不只是少数人的职责,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16.“救救孩子!

”这是一位反封建斗士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这位反封建斗士是( 

D)

A.闻一多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17.堪称中国现代新诗奠基之作的是(B)

A.《死水》(闻一多) 

B.《女神》(郭沫若)

C.《致橡树》(舒婷)D.《雨巷》(戴望舒)

18.下列不属于徐志摩代表作的一项是(C)

A.《再别康桥》 

B.《沙扬娜拉》

C.《五月的麦地》 

D.《雪花的快乐》

19.下列关于《背影》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背影》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B.《背影》对现代白话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C.《背影》在语言上大量运用口语,不讲究藻饰,做到了自然亲切。

D.《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纪实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

20.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的作家是(D)

A.郁达夫 

B.艾青 

C.铁凝 

D.冰心

21.关于老舍戏剧语言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老舍要求自己每写一句台词,都要像老百姓说话那样随意、自然

B.老舍偏爱那种“说得很现成,含意却很深”的言词

C.老舍戏剧语言的诗意,是以“朴”“淡”“浅”“显”的形态呈现出来的

D.《茶馆》的语言风格京味十足。

老舍通过对老北京市民口语的运用,突出了简洁、生动、含蓄、幽默的艺术特色。

22.“达摩克利斯剑”源自希腊传说,它比喻的是(A)

A.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灾难

B.坚不可摧的力量

C.神圣的王权

D.骑士风范

23.因“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B)

A.石黑一雄B.罗曼·

罗兰 

C.契诃夫 

D.莫言

24.下列关于《老人与海》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重压下保持优雅风度”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形象。

B.桑提亚哥不仅把捕鱼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视之为人生角斗的象征。

C.桑提亚哥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打败,可就是消灭不掉他”的思想。

D.在两次战斗中,桑提亚哥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虽败犹荣。

25.以描写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的作家是(D)

A.高尔基 

B.奥斯特洛夫斯基 

C.列昂诺夫 

D.肖洛霍夫

26.当代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阿伦·

塔特说,他第一次读这部作品时,一个字也看不懂,不过他已意识到这是一首伟大的诗篇。

这部作品是( 

A.《空心人》B.《荒原》 

C.《窗前晨景》 

D.《灰星期三》

27.“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和“难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分别出自( 

A)

A.《签翁对韵》《弟子规》 

B.《声律启蒙》《三字经》

C.《声律启蒙》《千字文》 

D.《签翁对韵》《三字经》

28.下列四组作家中,全都是江西籍的一组是(A)

A.杨万里姜夔晏殊 

B.黄庭坚辛弃疾 

柳 

C.王安石范成大 

欧阳修 

D.朱 

熹文天样 

周邦彦

29.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 

A.《辞海》 

B.《现代汉语词典》

C.《说文解字》 

D.《文心雕龙》

30.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D)

A.秋高鹰隼傍霄抟 

B.九流争赴水萦蟠

C.几处溪山存旧物D.江汉回波散翠澜

31. 

下列诗句和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一重阳

D.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一一除夕

32. 

我国古代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 

A.《世说新语》 

B.《搜神记》 

C.《诗经》 

D.《警世通言》

33. 

下列关于谦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B.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C.窃,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之意

D.卑,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34. 

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泰论》)

B.臣被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葡相如列传》)

C.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D.吾属今为之掳矣。

(《鸿门宴》)

35.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属于递进关系的一项是( 

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师说》)

3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同“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B.收天下之兵(《过秦论》)(战士,军队)

C.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尺寸,尺码)

D.教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同“智”,智慧)

37.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 

12 

课《坐井观天》改写自( 

《庄子•秋水》 

B.民间故事 

C.《伊索寓言》 

D.神话故事

38.下列关于《逃家小兔》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年幼的小读者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

B.《逃家小兔》以免妈妈想尽各种办法追回想逃跑的免宝宝为主线,让免宝宝感受爱。

C.兔宝宝的经历就像孩子的游戏一样,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不安全感。

D.《逃家小兔》的文字、图画作者分别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和克雷门•赫德。

39.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 

世纪法国的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高言必须有故事和教训。

B.《揠苗助长》告诉人们,做违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事,只能得到失败的结局。

C.《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属于讽刺性寓言,嘲笑人们的某些愚蠢行为,批判人们思想性格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D.故事性是寓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故事情节的寓言是不存在的。

40.有一部作品和叶圣陶的《稻草人》一同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童话的两个时期的杰作”,这部作品是( 

A.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B.洪汛涛《神笔马良》

C.冰心《寄小读者》 

D.秦文君《男生贾里》

41.通常将文学分为四大类别,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B.诗歌、小说、寓言、戏剧

C.诗歌、小说、散文、科幻 

D.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

42.“一切景语皆情语”,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 

A.刘勰B.王国维 

C.梁启超 

D.刘熙载

43.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B,要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C.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

“行”是基础,“知”是重点;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D.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教育的各领城。

44.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勝王阁、蓬菜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

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

③眼底院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45.下列关于语文课程性质描述准确的一项是( 

A.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紧紧围绕语言文字。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紧紧图绕语言文字的运用。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紧紧围绕语文知识。

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紧家园绕语文教材和生活实践。

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推出:

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______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______万字以上。

( 

A.5 

万 

400 

B.8 

C.10 

500 

D.50 

47.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C)

笔画、结构、字体、速度

笔画、结构、字体、临摹

C. 

正确、端正、整洁、流利

D. 

端正、正确、整洁、行款

48. 

一位教师在仔细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后,写了一段体会,正确

的一项是(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诊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是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是为了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49.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要让孩子在第一、二学段( 

A.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

B.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C.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D.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50.以下是四年级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片段,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师:

早晨下过小雨,客舍的柳像被洗过一样清新。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场雨,

要写清新的柳枝,这雨、这柳是否有什么特别呢?

生:

下过雨后空气会比较好。

早展下雨感觉很干净。

诗人可能想让雨冲走一些忧伤吧。

我听说过“柳”在古代有“留”的意思,应该是作者希望好友元二不要去那黄沙漫天的戈壁,希望他能留在这里。

你说得很对,在古代,人们以“柳”的谐音表达希望对方留下来的情感,还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A.探充景物描写,感悟选景传情。

B.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

C.渗透送别背景信息提升文化关注意识。

D.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名句填空(8分)(注意:

答题卡要依次注明小题序号)

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

2.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

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乞巧》)

4.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5.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 

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两句诗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 

论述题(12分)

宋朝理科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版)指出: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请谈谈思维和语言的关西,结合教学实际简要说说如何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析】考题之前说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答题范围其实就已经告诉了考生,是要写这几个板块。

听—阅读,说—口语交际,读—阅读;

写—识字写字、习作。

参考答案:

答: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教学要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以此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执教《妈妈睡了》一文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一加等方法认识“润”字,丰富了学生积累,发展了学生思维。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例如执教《桂林山水》时,播放壮族音乐,出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听说的欲望,发展了学生思维。

《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例如指导《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时,利用课件播放学生滑冰、骑自行车的视频,在听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为写作打下基础。

《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谈天说地》课中,出示“西游记人物”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三、 

案例分析(8分)

【 

案例材料】某教师指导四年级学生写想象文《我们的奇思妙想》。

为了站在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老师这样引导学生:

“我们对当今世界发展的信息了解是有限的,互联网可以填补这个空缺。

你们想去看看吗?

让我们走进网络世界。

”学生顿时兴趣盎然但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被网络世界浩如烟海的资料迷惑得找不出来方向,还有的学生看了相关插图后,关注的兴趣点发生了转移;

更有一部分学生沉浸在视频中,无法投入习作。

【问题】请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相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解析】没有师生对话的案例,落脚点应该放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当中,考题中明确要求写出改进意见,说明此案例一定是有很多缺憾的。

所以各位按照一般套路写就可以了,改进措施多写一些。

教师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感受世界的奇妙,为想象作文打下基础。

《课标》指出:

习作教学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1.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习作效率。

2.教师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展示信息世界的奇妙,有助于学生在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时将说与写结合起来。

为学生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课标》指出,第二学段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1.教师利用网络出示有关科技的信息,没有目的性,容易造成学生兴趣转移,如果先在谈话中归纳出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再有侧重点的播放相关资料就更好了。

2.在学生观看兴趣点转移之后,沉浸在视频中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设计“说说身边的奇思妙想”等环节,让学生说出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写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设计 

(22分))

【设计材料】

下面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第 

课《妈妈睡了》全文。

妈妈睡了。

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妈妈微微地笑着。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妈妈的呼吸那么沉。

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设计与问题】

1.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三个短语来描写妈妈的美丽,请用楷体认真抄写来,井照样子各仿写一个。

(4分)

认真阅读全文,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

(5 

分)

3.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完成片段教学设计。

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识字,体现多种识字方法,并将课后相关练习融入其中。

(9 

4.读着课文,我们一起感受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

请你写一写印象中某一时刻妈妈的样子,不少于 

100 

字,题目自拟。

(4 

【答案要点】

第一题参考答案:

抄写: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

仿写:

水汪汪眼睛,黑黑的眉毛,圆圆的脸,长长的头发。

第二题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大声自由读课文,认识“哄、闭、紧、润”等生字,会写“先、闭、脸、事”等生字。

(2)熟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明恋、紧紧地、红润等词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体会孩子对妈妈的依恋(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感悟亲人之间的爱。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感受爱

第三题参考答案:

【片段教学】

一、布置任务:

二、交流反馈

1:

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

(1)理解课文,并识记“闭、紧”二字

生 

1:

妈妈很累睡着了眼睛紧紧地闭着。

(生做动作)

2:

睡着的妈妈很漂亮,她有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师:

谁能记住这个“闭”字呢?

(加一加:

门+才==闭;

反义词:

开---闭;

组词:

关闭,闭合)

(2)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认识“润”字:

妈妈的脸很红润,你们能记住这个“润”字吗?

3:

氵+闰=润;

4:

下过雨之后,地面都是湿润的。

很不错,能用不同方式记住这个润字。

(3)设计仿说训练:

我的妈妈有()眉毛,()的脸,我爱妈妈。

(4)指导朗读:

重,。

慢。

(指名读,动作表演读)

2:

理解“温柔,微微地笑着”,感受对妈妈的喜爱。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温柔”。

5:

说话声音很轻,一点儿也不凶,就是温柔

2)设计情境对话:

妈妈会想到什么好故事,讲给我们听呢?

生回答,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3)指导朗读:

读快一些,重一些(指名、齐读)

三、整段回归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

妈妈睡着了,我们不要打扰她,来,轻轻地读读这段文字吧!

(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可用识字写字理论,也可以用阅读教学理论。

第四题参考答案:

我最喜欢看妈妈炒菜的样子,她眼睛盯着烧热的铁锅,倒上一点油,油烟中妈妈的脸红红的,几缕头发垂下来,显得特别温柔。

她一手挥动着锅铲,一手洒盐,菜香就这样扑面而来。

妈妈麻利地端出炒好的菜,我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品尝,也品尝到了妈妈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