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072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教学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7年、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被省农林厅授予2004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集聚资源要素,加强两大园区建设

1.成功创建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一是加强基础配套,扩大园区承载力。

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860万元,新建水泥路21.2公里,桥19座、泵站3座、渠涵闸165座,架设电力线路4千米,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优质高效产业园区。

二是坚持产业定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其中在优质稻米区,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并以南粳9108为主推品种,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基地规模化建设。

2.创新建设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

一是制定《**县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规划》。

集群内已建成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6个,经营面积约7300亩,集群南紧邻北窑沟以南还有3个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约4300亩。

二是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惠丰家庭农场现有条件基础上,投资600多万元,开工建设占地约15亩的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为周边15-20个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及粮食、农资、农机存放等提供服务,服务面积约1万亩,解决园区内水稻不能及时收割、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矛盾。

(二)打造特色产业,做优稻米产业

积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极力打造泗阳优质稻米品牌。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为目标,在卢集、高渡、裴圩等沿湖乡镇重点试种南粳9108共1.5万亩、在新245省道沿线乡镇推广宁粳4号和连粳7号6万亩,全县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优良品种种植实现全覆盖,2014年水稻平均单产达600公斤以上。

高渡于家龙家庭农场试种南粳9108,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00亩,打造“泗水明珠”品牌,每亩增收200元,并与连云港米厂签订26万斤订单。

(三)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保证粮食生产面积。

从2003年以来,**县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

2.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先后整合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优质稻米基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等项目资金,强化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耕地质量,做好高标准粮田建设。

2013年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规模1.6万亩,总投资800万元。

2014年底,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5.93万亩。

4.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总投资1000万元,新建电站2座,过路涵、桥共6座,防渗渠27.78千米,景观沟780米,水泥路6.1千米,砂石路4.5千米,平田整地700亩以及其它配套实施。

(四)培育新型生产主体,提高粮食规模经营水平

1.注重家庭农场培育。

根据中央及省市要求,我县加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鼓励扶持当地农民、返乡青年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从事农业规模经营。

到2014年底,全县共注册各类家庭农场1271个,实质性运作的有903个。

其中粮食种植、园艺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分别为492个、196个、52个和142个,分别是54.5%、21.7%、5.8%和15.7%。

2.搞好家庭农场服务。

在城厢、卢集境内设立了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探索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模式、规模、扶持的方式、方法,推动全县家庭农场的发展。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添置12吨仓容烘干机组12台套,建成以粮食烘干和粮食、农资家、农机存放等服务内容的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烘干机房和农资、农机库基础建设,预计5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营。

3.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培育。

2014年,按照“运营管理规范、家庭劳动为主、经营规模适度、产出效益较高、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安全可控”的标准,培育上报省市示范家庭农场16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5个。

(五)推广普及农业技术,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1.利用项目为载体,推广农业“三新”。

一是实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增效项目。

实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7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片12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1个,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52公斤/亩,639.1公斤/亩和804公斤/亩,使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提高。

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4年采样土地样品355个,稻麦完成试验示范28个,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稻、麦、玉、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万亩次,平均亩增产35公斤,亩增收83.3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减少不合理用肥每亩2公斤,亩节本增效8.2元,累计节本增效12169.5万元。

三是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及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有机无机复混肥)补贴建设项目。

2014全年计划补贴有机肥6000吨,完成5300吨,农户每购1吨有机肥,省财政补贴150元,已完成补贴79.5万元。

四是实施2013-2014年农业科技“三新”展示基地项目。

布置了小麦新品种试验24个、新技术项目5个、新产品展示3个以及1个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1个百亩高产示范方。

引进的多个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如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19、济麦22等,水稻品种徐稻4号、徐稻5号、连粳7号、Ⅱ优42、两优培九等,玉米品种郑单958、苏玉29、江玉501等、大豆品种如泗豆288。

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50多项。

2.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一是利用农民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大篷车送技术入乡进村。

2014年举办技术培训88场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

二是通过12316短信平台、电视网络媒体、培训教材、明白纸等方式发送农业技术信息。

2014年发放培训教材2万多本,技术明白纸9万多份,通过泗阳电视台发布农情农事信息电视预报17期共160多次,通过泗阳农业网发布农情农事信息80余条。

三是通过稻麦科技入户对农民进行入户到田指导。

县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根据对象示范户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跟踪指导,做到田间考察指导常态化。

2014年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时间在150天以上,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3.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机械化水平。

一是积极推广先进农机装备。

2014年落实中央及省财政农机购机补贴1848.2万元,全县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5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5%。

机耕、机播、机电排灌、机植保、机收、机脱粒水平分别为98.8%、80.6%、94.2%、74.5%、85.9%、98%。

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

二是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2014年我县夏季小麦种植总面积75.59万亩,据第三方核查夏季还田面积为64.12万亩,还田率达84.83%;

秋季水稻种植面积为47.53万亩,实际还田面积达38.997万亩,还田率达82.05%。

三是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实体化农机服务组织80家。

(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农民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玉米、棉花、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农民种地补贴。

2014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资金达1亿元,惠及全县近20万农户,增加了农民政策性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完成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资金304万元,发放补助物资到位,实施面积79.8万亩,有效地控制了小麦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早衰,实现我县有史以来小麦产量最高水平。

(七)加大农资监管力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深入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教及服务指导工作。

2014年3月20至3月27日,组织开展了**县“2014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出动执法及科技人员共计86人次,举办现场咨询培训4场,接待咨询群众0.35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0.75万份,挂横幅标语、拱门9条,受理群众举报2起,展销优质种子近1000公斤,货值超万元。

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种子“双打”工作。

到目前为主,种子“双打”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93人/次,检查种子企业数13个/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数602个/次,专项整顿种子市场35个/次,立案查处经营违法违规种子案件11起,结案11起,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起,共查获违法违规种子7247公斤,货值金额5.466万元,没收种子147公斤,没收违法所得0.68万元,罚款5.25万元。

3.强化监督抽检,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2014年抽查种子样品41个,常规检测样品(水分、发芽率、净度)32个,对近似品种名标注TM的水稻、玉米及小麦种子送省质检中心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9个,经检测不合格样品3个,全部抽检样品合格率达95.12%。

4.深入开展种子生产基地巡查,强化种子田质量检验。

一是加强种子生产规范化管理,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地块等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核查授权情况、委托制种合同、亲本(基础种和原种)来源、生产面积、隔离情况等情况。

二是加强种子田质量检验,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种子田田间质量检查,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载、防杂保纯措施、田间纯度,逐田逐品种进行检查,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田。

2014年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3个/次,检查生产基地面积达5500亩。

5.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

在去年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进一步健全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动态监管机制。

重点检查了持证企业经营资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发证机关档案文件。

通过到省级发证的江苏省泗棉种业有限公司检查,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仍有相当部分沟、渠、涵、闸年久失修,不能发挥灌排作用,旱作田块基本上不能实现自由灌排,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不强。

需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行区域治理,提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实施进展缓慢

以农技推广中心为例,近三年实施的25个项目中,尚欠17个项目资金近2600万元,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有些已经影响到项目的申报和争取,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较慢

目前农村留守劳动力大部分为“6038部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受到制约,影响到粮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

同时,由于农村养老体系还不健全,留守人员仍以土地为生,不求多收,但求有事做,制约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影响到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技队伍力量薄弱

1.农技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断层。

目前,我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相当比例的技术人员年龄偏大,接近退休,而年轻技术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人员数量偏少,人手不足。

农业农村工作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业务量大,农业战线各部门都存在缺编情况,有些部门还存在农技人员被借调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人手严重不足,仅有的农技人员常常处于“疲于奔命”状态。

3.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农技人员由于年龄较大,知识结构陈旧,对于农业方面的新技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一些新思路、新模式不够了解,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条件不足,生产水平与经营规模不匹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对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相应配套设施与经营规模不对称,如机械配套不足,晒场、仓储等设施受经济、用地指标的制约不能配套到位,致使不能及时收割、播种,不能发挥经营土地的最大产出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市委扩大会议观摩点项目为抓手,抓好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1.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承载能力。

完成南卜路西延与成子湖旅游公路对接及防渗护坡工程(2.6×

0.07m)1950米建设;

完成联迎路硬质水泥路260米×

5米(南卜路至吴洼河堆段)及城南蔬菜基地道路建设;

完成园区牌楼建设。

2.卜湖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

完成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园区服务能力。

在惠丰家庭农场原有基础上从南卜路向南新建六米宽水泥路,与新建服务综合体大门相连,大门东侧新建成东西向烘干房及配套设备设施,西边新建成东西向钢架结构农资(机)库,完成12台套烘干机组安装、调试;

院内空白地建成水泥晒场,将院内东侧粮仓及西侧、南侧办公生活用房统一刷白,院内环境整洁到位。

(二)以优质稻米产业为抓手,扩大产业规模,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巩固发展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建设成果,新扩建1万亩南粳9108种植面积,新建500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个。

重点在卢集、高渡、裴圩三个乡镇和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施优质稻米高产创建工程,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加大“成子湖”、“泗水明珠”牌大米宣传营销力度,初步形成集品种引进、栽植推广、加工销售、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

(三)以壮大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规模经营发展

1.重点培育家庭农场。

严格按照省、市示范家庭农场标准,重点培育发展以粮食种植、果树栽培为主的家庭农场6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个。

2.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植保、农机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服务带动作用,年内各乡镇(街道)新增农机、植保合作社各1家,培育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19家。

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企业示范基地+家庭农场+服务组织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做好产业规划,带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增收致富。

(四)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县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1.积极申报争取项目。

重点抓好2015年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申报。

2.扎实推进实施项目,以项目推动农技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①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②认真做好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做好有机无机复混肥推广补贴工作;

③做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工作;

④继续做好小麦、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工作;

⑤做好稻、麦“三新”基地项目工作;

3.对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头,目标到田头。

实行绩效管理,实行会办制度,及时查摆问题,纠正问题,抓好项目档案资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扎实推进,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不折不扣实施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