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69380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党课课件)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PPTPPT资料.pptx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中国先进分子也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中共党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早在1918年下半年,即十月革命还不到一周年的时候,李大钊就连续发表了论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论文,满腔热忱地讴歌社会主义革命“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试看将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而陈独秀也发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指出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他说:

“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着他们极口痛骂,但是后来的历史家,都要把他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步的大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假如说,陈独秀于1919年1月在除三害一文中提出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政党时并没有明确是何种性质的政党,那么,在三个月之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他们联手创办的每周评论上刊登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关于纲领中的一段:

“劳工革命的第一步,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把无产阶级高举起来,放他们在统治地位”,就可以看作是他们对组建共产党的共同认识,也可以认同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相约”。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而这种“相约”很快就体现在了“南陈北李”遥相呼应的建党准备之中:

1920年前后,各地相继成立工读互助团。

工读互助团拟定了实施步骤:

“第一步巩固团体的基础;

第二步扩张我们的团体,实行主义的宣传;

第三步联络各处的同志,结成一个大团体,实行世界革命。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4、5月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两个研究会的建立,既为建党作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也为建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是实现建党的第一个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步骤。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共产国际派遣而来的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走进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进程。

维经斯基与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会面,加快了建党的步伐。

1920年6月间,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在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寓所聚会,决,定成立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会上起草了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确定通过工农专政、生产合作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1920年8月,征询李大钊的意见后,正式定名为“共产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由于实际上起到了各地组织发起的作用,亦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作为李大钊与陈独秀的联络人,北大学生张国焘经常来往于京沪之间。

1920年8月底,陈独秀要他将上海的建党意见转告李大钊,即“上海小组将负责苏、皖、浙等省的组织和发展,希望李大钊从速在北京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和天津、唐山等城市发展”。

李大钊随后复信说,“上海所拟议的要点都是切实可行的,在北京可以依照着发动起来”。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最初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三人,由李大钊任书记。

1920年11月底,改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这时又有一批先进分子加入,包括邓中夏、高君宇、张太雷等人。

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和北京共产党小组相继成立后,全国各地群起响应。

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全国及海外先后成立了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旅日、旅法等8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早期党组织的相继成立,为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份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也应运而生,在黑暗的中国,第一次树起了“共产党”的旗帜,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战斗口号。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翻译共产党宣言,非杭州陈望道莫属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包含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文字也极为优美、精炼,能准确译出已非易事,要做到文字传神就更难了。

就连恩格斯都说:

“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

”精通德语、英语、日语等共产党宣言主要版本语言之一、拥有较高的中文文学素养、具备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翻译共产党宣言。

邵力子推荐了小同乡陈望道,亲自写信,请他翻译共产党宣言,并随信寄去了共产党宣言日文版和陈独秀带来的英文版。

29岁的陈望道果然不负重望。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邓明以在陈望道传中详细描述过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这个故事的细节:

母亲见他夜以继日地埋头工作,身躯渐见消瘦,心疼极了,特地包了几个粽子,让他补一补身子。

义乌盛产红糖,母亲将粽子端至柴屋时还随带送上一碟红糖让他蘸着吃。

稍待片刻,母亲在屋外高声问他,是否还需添些红糖时,他连连回答说:

“够甜够甜了。

”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只见他吃了满嘴的墨汁,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陈望道只顾全神贯注地译作,竟全然不知蘸了墨汁在吃粽子。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陈望道把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陈独秀和李汉俊,请他们进行校阅。

陈独秀看罢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版,大加赞赏,决定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

译稿已校好,出版机构也定了,就差出版经费了。

恰在此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俄籍华裔杨明斋,经李大钊介绍来到上海,与陈独秀联系中国的建党问题。

维经斯基听说要出版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立即资助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了一个小型印刷厂又新印刷厂,取义于“日日新又日新”。

又新印刷厂承印的第一本书,便是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共产党宣言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次以完整形式在我国出版。

为此,1920年8月17日,维经斯基在给共产国际的信中说:

“中国不仅成立了共产党发起小组,而且正式出版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

中国革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一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中共早期领导人和党员,无不是这本书的读者和信徒,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1936年7月,毛泽东对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坦露自己思想成长历程时,深有感触地回忆说: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阶级斗争,考茨基著;

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02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98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

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1920年7月6日至10日,赴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和部分工学励进会会员共20余人,在蒙达尔纪召开会议,史称“蒙达尼会议”。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会议。

在“蒙达尼会议”上,蔡和森主张组织俄式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以此改造中国。

会后不久,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更加明确地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这是中国革命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从湖南省双峰县走出的蔡和森,以其远见卓识,推动了建党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寄出的第一封信中,旗帜鲜明地提出: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

”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又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

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

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李达、李汉俊同陈独秀、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他们是:

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他们代表着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陈独秀、李大钊均因事务繁忙,未出席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

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上海兴业路76号)。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表示祝贺。

他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概况,并建议把会议的进程及时报告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随后,代表们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

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们正在开会时,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马上中止会议。

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

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会场。

由于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

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98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大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的纲领是: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联合共产国际。

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是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

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

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

它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的建设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与党的一大所通过的党纲相比,它明确地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大会。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等文件。

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

大会解决了革命发展中的这个重要问题,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党的三大的重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会议的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党的四大以后,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群众运动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推动和影响下,各地学生联合会也十分活跃,会员有数百万人。

这些有组织的群众已经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从而为即将来临的大革命高潮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党员57967人。

以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组成的共产国际代表团参加大会。

由谭延闿、徐谦和孙科组成的国民党代表团到会祝贺。

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仅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召开的。

全党上下最焦虑、最关切的问题是:

如何正确认识严峻复杂的局势,如何从危难中挽救革命。

这次大会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

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党的六大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它认真地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为统一全党思想,克服党内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工作的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党的七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结语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