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6280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双向绿波设计方法Word下载.doc

表8-1

数解法确定信号相位差

交叉口编号HIJ

间距

A

34

64

B

39

20

40

18

41

16

42

14

43

12

22

44

10

24

45

8

26

46

6

28

47

4

30

48

2

3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2)计算列内各行

画一横轴,按比例标上各个H~J交叉口及其间距;

例如HI之间标34(相当于340),IJ间标上64,等等。

以表8-1中的列数值为理想信号位置的距离间隔,在图8-3中,从H点出发向右画等距离的折线。

例如=39时,39。

从图8-3中查出各交叉口与前一个理想信号位置的距离间隔,填入表8-1中的相应位置。

以=39行为例,H、I交叉口实际间距为34,同理想信号位置间距38的差值为-5,将34填HI间的一列内。

意即I同理想信号位置的错移距离为5,即J后移5就可同I正好组成交互式协调。

I、J原间距为64,I与第一个理想信号位置相差22,J与第二个理想信号位置相差22,即J同其理想信号位置的错移距离为22,将22填入I、J间的一列内。

=39这一行的计算结束。

以下再计算列内=39~59各行,同样把计算结果记入相应的位置内。

图8-3取39时的实际信号位置与理想信号位置的对应图

H 34 I 64 J

a

b

c

5

b’39

除了绘图外,也可以直接计算。

例如I点与第一个理想信号位置的差值是34-1×

39=-5;

J点与第二个理想信号位置的差值是(64+34)-39*2=20依次类推,可求出a=39~59各行的距离间隔数值,分别填入表8-1中。

(3)计算列

仍以=39一行为例,将实际信号位置与理想信号位置的挪移量,按顺序排列(从小到大),并计算各相邻挪移量之差,将此差值最大者计入列。

=39一行的值为20。

计算方法如下:

H

I

J

H

20145

依此类推,计算=39~59各行之值。

(4)确定最合适的理想信号位置位置

由表8-1中可知,当=50时,=34时,H~J各信号到理想信号位置的相对挪移量最小,即当=490时可以得到最好的系统协调效率。

如图所示,图中H~I同理想信号位置之间的挪移量之差最大,则理想信号位置同I间的挪移量为(a-b)/2=(50-34)/2=8,即各实际信号位置距理想信号位置的最大挪移量为8

图8-4理想信号位置

H 34

49

理想信号位置距I为80,则距H为70m即自H前移70m为第一理想信号位置,然后依次每490m将各理想信号位置列在各实际信号位置之间。

如图所示。

图8-5理想信号位置与实际信号点的相对位置

7

I

(5)作连续行驶通过带

由题目得知,各个干线协调相位的绿信比分别为,,,写入表8—2中,实际相位信号位置与理想信号位置不一致所造成的绿时损失(%)以其位置挪移量除以理想信号位置间距(即=490)表示,如交叉口的绿灯损失为70/490=14%,列入表8-2第5行。

从各交叉口的计算绿信比减去绿时损失即为各交叉口的有效绿信比,列入表8-2第6行,则连续通过带的带宽为左、右两端有效绿信比最小值的平均值。

从表8-2中可知,连续通过带带宽为交叉口的有效绿信比14%与交叉口的有效绿信比14%的平均值14%。

计算相位差表8-2

交叉路口

理想信号位置编号

各信号位置

绿信比(%)

35

33

损失(%)

17

有效绿信比(%)

21

19

相位差(%)

82.5

33.5

83.5

从图8-5及表8-2可见,合用一个理想信号点的左右相邻的实际交叉口采用同步式协调;

其它各实际交叉口间都用交互式协调,因此,每隔一个理想信号点的实际交叉口又是同步式协调。

此例中,凡奇数理想信号点相应的实际交叉口为同步式协调;

而偶数理想信号点相应的实际交叉口为交互式协调。

因此,相应于奇数理想信号位置的实际交叉口的相位差为;

相应于偶数理想信号位置的实际交叉口的相位差为,将求得的相位差值填入表8-2第7行。

如保持原定周期时长,则系统带速需调整为:

V=2S/C=2*490/90=10.9m/s

由前所述可作出基于数解法的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的流程图,如图8-8所示:

图8-8基于数解法的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