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_重命名_2019-8-25-12-10-41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649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_重命名_2019-8-25-12-10-41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_重命名_2019-8-25-12-10-41文档格式.doc

《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_重命名_2019-8-25-12-10-41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_重命名_2019-8-25-12-10-41文档格式.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_重命名_2019-8-25-12-10-41文档格式.doc

a:

31:

{i:

0;s:

23729:

"S9中小型电力变压器检验规范@#@编号:

@#@Q/DC.B03—2003@#@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S9系列中小型变压器主要部件铁芯、线圈、器身、油箱、箱盖、储油柜、绝缘件的检验方法和依据等有关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本厂外包加工的铁芯、油箱、箱盖、储油柜、绝缘件及自制部件线圈、器身检验和成品的出厂试验。

@#@@#@2引用标准@#@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T6451-1999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JB/T56011-9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产品质量分等》@#@Q/DC.B01-2003S9系列变压器技术条件@#@Q/DC.B02-2003S9系列变压器工艺守则@#@3铁芯检验@#@3.1使用的量具、仪表见表1@#@表1@#@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千分尺@#@0-25mm@#@0.02@#@内卡钳@#@0-300mm@#@1.0@#@游标卡尺@#@0-150mm@#@0.2@#@外卡钳@#@0-500mm@#@1.1@#@游标卡尺@#@0-500mm@#@0.2@#@钢卷尺@#@0-2000mm@#@1.0@#@万能角度尺@#@0-360mm@#@0.1@#@塞尺@#@0-2.0mm@#@0.5@#@纲板尺@#@0-1000mm@#@1.2@#@兆欧表@#@500V/500Ω@#@1.5@#@3.2检验程序@#@3.2.1委外加工的铁芯应验证其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每台必须有检测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

@#@@#@3.2.2抽样检验。

@#@@#@按其比例大小,10台之内抽检一台,10台以上抽检2台,25台以上抽检5台。

@#@@#@3.2.3检查铁芯是否有一点可靠接地。

@#@@#@3.2.4用500VMΩ兆欧表检测铁芯绝缘电阻@#@拆除铁芯接地片后的绝缘电阻必须>200MΩ。

@#@@#@3.2.5铁芯片检查@#@在拆除上铁轭后任取5片,在其毛刺最大处测量(缺口交点除外)用千分尺测量,剪口毛刺<0.03mm;@#@长边偏差±@#@0.15mm,短边偏差0.03mm,宽度偏差-0.2mm,平行度<0.4mm,直线度<0.5mm,角度偏差±@#@0.03°@#@。

@#@@#@易县电力局承装公司2003-09-01发布2003-09-10实施@#@Q/DC.B03—2003@#@3.2.6检测铁芯端面是否参差不齐@#@用游标卡尺的深度尺测量上铁轭上端面两相邻铁芯片的差值,不应>1.0mm(芯柱直径≦330mm时)。

@#@@#@3.2.7检查两下夹件上肢板间平面度@#@用300mm钢板尺和塞尺测量A、C相外侧,其平面度应<@#@3.0mm(铁芯直径≦330mm时)。

@#@@#@3.2.8检查铁芯表面状况@#@察看铁芯外表面不应有锈蚀(但允许有被漆膜覆盖的锈迹,其面积应不大于可见部分的20%)。

@#@@#@3.2.9铁芯叠片不应有错叠漏叠现象,每级接缝处不得有重叠压边现象。

@#@接缝空隙:

@#@铁芯直径≤330mm时离缝≤1.5mm。

@#@@#@3.2.10接地检查@#@接上接地片,铁芯对夹件、垫脚应为通路,拆下接地片应为断路。

@#@@#@3.2.11铁芯外形检查@#@铁芯装配直立后,其芯柱不应有明显弯曲、变形,芯柱的倾斜度不大于铁芯总高的5‰。

@#@@#@3.2.12铁芯重量检查@#@铁芯叠装后重量应与图样基本相符,如有约定时,其净重不得超出图样规定重量的0.5%。

@#@@#@3.2.13空载损耗试验@#@在上述检验合格后,对新试制的产品与标准相比照,允许偏差+30%。

@#@@#@3.3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将以上检验结果填入《铁心检测记录》。

@#@@#@3.4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标识@#@对外委加工的铁芯抽样检验,以上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品,应加倍抽查,对不合格项目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应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检验后的产品应做好相应标识。

@#@@#@4油箱的检验@#@4.1使用的量具、见表2(表2)@#@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游标卡尺@#@0-250mm@#@0.2级@#@钢卷尺@#@0-2000mm@#@1.5级@#@纲板尺@#@0-1000mm@#@1.0级@#@内卡钳@#@0-300mm@#@1.0@#@4.2检验程序@#@4.2.1对外包加工的油箱应验证其每台是否有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

@#@@#@4.2.2抽样检验外包加工油箱的成品,按交货数量的10台以下至少按要求检验1台,10台以上抽检2台。

@#@@#@Q/DC.B03—2003@#@4.2.3目测金属油箱内无焊瘤、焊渣,等金属和非金属异物;@#@表面漆膜光滑均匀,无漆瘤、漆疤、漏漆处。

@#@@#@4.2.4用内卡钳、钢板尺、钢卷尺在油箱中部和箱沿处测量油箱的长度、宽度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长度≦1000mm偏差-1~+2mm,>1000mm偏差-2~+3mm;@#@@#@宽度≦1000mm偏差0~+2mm,>1000mm偏差-1~+3mm;@#@@#@4.2.5用钢板尺和钢卷尺测量圆弧油箱册半圆弧与两直线的4个交叉点处,对角线和油箱内高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a)对角线<1000mm长度的偏差为±@#@2mm;@#@@#@b)对角线>1000mm长度的偏差为±@#@3mm;@#@@#@c)内高度<1000mm偏差为±@#@2mm。

@#@@#@4.2.6箱沿的检验@#@用钢板尺立面靠在箱沿平面上用塞尺测量,平面不平度<1.5/1000;@#@@#@箱沿和法兰密封面凸点高0.4mm,凹点深0.7mm用游标卡尺深度尺检验。

@#@@#@4.2.7箱底定位钉的检验@#@按产品图样用钢板尺和钢卷尺测量,长轴方向两定位钉距离偏差±@#@2mm之内;@#@短轴方向定位钉距离偏差+2mm之内;@#@定位钉的对角线距离偏差±@#@3mm;@#@定位钉与箱壁距离偏差为-2mm~+4mm。

@#@@#@4.2.8箱壁上端伸出箱沿尺寸的检验@#@用游标卡尺深度尺或钢板尺测量。

@#@按图样要求其尺寸偏差为±@#@1mm。

@#@@#@4.2.9散热管焊接的检验@#@在距箱壁50mm处用钢板尺结合游标卡尺测量散热管上端面和正面高低不平相差小于5mm,相邻管不得大于2mm。

@#@@#@4.2.10焊接质量的检验@#@目测或用钢板尺测量。

@#@@#@a)焊缝光滑均匀,无焊渣无交边、砂眼、气孔和焊接裂纹,焊高符合图样要求,箱体组件按图样要求焊接位置正确。

@#@@#@b)箱底、小车架焊后平行,应于长轴垂直;@#@安装孔距离偏差按线性尺寸末注公差的要求测量,应在公差范围内。

@#@@#@4.3油箱密封试验@#@用水和压缩空气打压50KPa,持续5分钟无渗漏为合格。

@#@@#@4.4油箱经压力试验后的永久变形两应小于1/2t(板厚)。

@#@@#@4.5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将以上检验结果填入《油箱检测记录》和《油箱密封试验记录》。

@#@@#@Q/DC.B03—2003@#@4.6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标识@#@抽样检测以上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品,应加倍抽查,对不合格项目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应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检验后的产品应做好相应标识。

@#@@#@5箱盖检验@#@5.1使用的量具、仪表见表3@#@表3@#@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游标卡尺@#@0-125mm@#@0.2级@#@钢卷尺@#@0-2000mm@#@1.5级@#@纲板尺@#@0-1000mm@#@1.0级@#@@#@@#@@#@5.2检验程序@#@5.2.1对外包加工的箱盖,应验证其每台是否有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

@#@@#@5.2.2检验数量按交货的多少进行抽样,数量少于10台时抽查1台,多于10台时检查2台。

@#@@#@5.2.3按产品图样测量长度和宽度尺寸@#@长度和宽度尺寸≦1000mm偏差为0~5.0mm,>1000mm时偏差为0~6.0mm;@#@@#@平面度偏差为≦5/1000(只允许向上凸)。

@#@@#@5.2.4用游标卡尺检验各密封处,密封面应平整,凸点不超过0.4mm,凹点不超过0.7mm。

@#@@#@5.2.5周边孔距的检验@#@相邻孔之间的距离偏差为1.0mm;@#@箱盖与箱沿配钻时应打好配合标识,标识不能打在密封面内。

@#@@#@5.2.6套管孔距和焊接螺柱的尺寸检验@#@用钢板尺测量套管孔中心距,箱盖长、短轴中心线的距离偏差为±@#@1mm;@#@套管孔边缘距螺柱的距离偏差为±@#@1.5mm,螺柱与箱盖的焊接,其焊接高度应符合图样的要求,并不得有咬边现象。

@#@@#@5.2.7支铁、吊板和其他零部件安装位置的检验@#@a)吊板和支铁应符合图样尺寸要求,开关孔温度计座和储油柜孔距应符合图样的要求;@#@@#@b)支铁、吊板和其他零部件的焊接位置正确,其位置偏差为±@#@1.0mm;@#@@#@c)焊接牢固,无咬边和气孔夹渣,周围平面无焊瘤。

@#@@#@5.2.8表面涂漆的检验@#@漆膜应均匀、光亮,无麻点、气泡、漆瘤和漏漆现象。

@#@@#@5.3密封面的检验,可与箱体一起进行渗漏试验,不准许渗漏。

@#@@#@5.4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将以上检验结果填入《箱盖检测记录》和《部件密封试验记录》。

@#@@#@Q/DC.B03—2003@#@5.5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标识@#@抽样检测以上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品,应加倍抽查,对不合格项目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应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检验后的产品应做好相应标识。

@#@@#@6储油柜检验@#@6.1使用的量具见表4@#@表4@#@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游标卡尺@#@0-125mm@#@0.2级@#@钢卷尺@#@0-2000mm@#@1.5级@#@纲板尺@#@0-1000mm@#@1.0级@#@@#@@#@@#@6.2检验程序@#@6.2.1对外包加工的箱盖,应验证其每台是否有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

@#@@#@6.2.2检验数量按交货的多少进行抽样,数量少于10台时抽查1台,多于10台时检查2台。

@#@@#@6.2.3外观检验@#@储油柜外表无磕碰、划伤和锤痕,油漆光亮,无漆瘤、流痕和漏漆现象。

@#@@#@6.2.4焊接部位的检验@#@焊接部位无咬边、气孔、夹渣、焊缝符合图样要求,目测检查其焊接缺陷不得超过4处;@#@@#@6.2.5储油柜法兰盘和口圈孔距的检验@#@用游标卡尺检验相邻孔距的偏差应在±@#@1.0mm之内,如两者配钻时应作好互配标记。

@#@@#@6.2.6储油柜中心高度的检验@#@将储油柜置于平台上,用钢板尺测量其支架底面至储油柜顶部距离,储油柜中心高度应符合图样要求(然后换算成中心距地面高度尺寸),其偏差应为0~+4.0mm;@#@@#@目测储油柜,不得倾斜,储油柜中心线与底面不平行度≤5/1000,油位计与底面不得倾斜;@#@用吊线法检查,油位计下端中心与垂吊线偏差≤2.0mm。

@#@储油柜直径偏差为±@#@2.0mm。

@#@连管法兰面与铅垂面倾斜偏差±@#@2.0mm。

@#@@#@6.2.7密封面检查@#@储油柜法兰密封面不得有开放性的划痕,用钢板尺和塞尺检查其平面度偏差应小于0.5mm;@#@@#@6.2.8储油柜结构应符合图样要求。

@#@@#@6.3渗漏试验@#@试验时充入压缩空气,压力为50Kpa,持续5分钟,焊缝处涂抹洗涤液检验,不得渗漏。

@#@@#@6.4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将以上检验结果填入《储油柜检测记录》和《部件密封试验记录》。

@#@@#@6.5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标识@#@Q/DC.B03—2003@#@抽样检测,以上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品,应加倍抽查,对不合格项目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应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检验后的产品应做好相应标识。

@#@@#@7绝缘件检验@#@7.1使用的量具见表5@#@表5@#@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游标卡尺@#@0-125mm@#@0.2级@#@钢卷尺@#@0-2000mm@#@1.0级@#@纲板尺@#@0-1000mm@#@1.0级@#@@#@@#@@#@7.2检验程序@#@7.2.1对外包加工的绝缘件,应验证其每件是否有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

@#@@#@7.2.2检验数量按交货的多少进行抽样,数量少于10件时抽查1台,多于10件时检查2件。

@#@@#@7.2.3所用原材料的检验@#@绝缘件所用原材料应符合图样要求。

@#@@#@a)木材应干燥、无腐朽,结疤不超过木材宽度的20%并结合紧密,结疤处不得有槽和孔。

@#@@#@b)绝缘纸板应干燥、无过水的痕迹,表面干净、平滑、无纸毛。

@#@@#@7.2.4木质绝缘件的检验@#@7.2.4.1外观检验@#@木质绝缘件的外观,应平整、光滑,无毛刺,浸漆烘干后无变形,无漆瘤。

@#@@#@7.2.4.2纵裂和环裂的检验@#@a)引线夹、垫块、撑板,不应有裂纹;@#@@#@b)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纵裂和环裂不超过宽度的10%。

@#@@#@7.2.4.3孔距的检验:

@#@@#@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木件孔距,偏差为±@#@1.0mm,孔直径偏差为±@#@0.5mm。

@#@@#@7.2.4.4长、宽、厚度的检验@#@长度偏差为-1.0~+2.0mm,宽度偏差为±@#@1.0mm,厚度偏差为0~1.0mm,@#@7.2.5绝缘纸板及其它绝缘件的检验@#@a)撑条长度偏差为0~2.0mm,宽度偏差为±@#@0.5mm;@#@@#@b)垫块长度偏差为±@#@0.5mm,宽度偏差±@#@0.5mm;@#@@#@c)静电屏长度偏差为±@#@1.0mm,宽度偏差为-2.0~+1.0mm;@#@@#@d)绝缘端圈内、外径偏差均为0~+2.0mm;@#@@#@标定厚度32mm以下的厚度偏差为-1.0mm~+0.5mm,垫块位置偏差为±@#@1.0mm;@#@@#@Q/DC.B03—2003@#@标定厚度32mm以上的厚度偏差为-1.5mm~+1.0mm,垫块位置偏差为±@#@1.0mm;@#@@#@e)夹件绝缘和垫脚绝缘其长和宽偏差均为0~+2.0mm;@#@冲孔直径偏差为0~+2.0mm,孔距偏差为±@#@1.0mm;@#@@#@f)粘制热压后的绝缘件应符合图样要求。

@#@@#@7.2.6瓦楞油道的检验@#@瓦楞高应符合图样要求,长度和宽度偏差为0~2.0mm,厚度偏差±@#@0.5mm;@#@@#@7.2.7层压垫块尺寸的检验@#@a)标定厚度15mm以下的层压垫块,厚度偏差-0.5~0mm,宽度偏差±@#@1.0mm,长度偏差-1.5mm~+1.0mm;@#@@#@b)标定厚度15mm以上的层压垫块,厚度偏差-1.0~0mm,宽度偏差±@#@1.0mm,长度偏差-1.5mm~1.0mm。

@#@@#@7.2.8夹件绝缘和垫脚绝缘的检验@#@夹件绝缘和垫脚绝缘的厚度偏差为±@#@1.0mm,垫块位置偏差为±@#@2.0mm。

@#@@#@7.3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将以上检验结果填入《原材料外购件检测记录》。

@#@@#@7.4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标识@#@抽样检测,以上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品,应加倍抽查,对不合格项目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应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检验后的产品应做好相应标识。

@#@@#@8线圈检验@#@8.1.使用的量具、仪表见表6@#@表6@#@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千分尺@#@0—25mm@#@0.01@#@钢卷尺@#@0—2000mm@#@1.0@#@游标卡尺@#@0—250mm@#@0.2@#@塞尺@#@0—0.2mm@#@0.5@#@内卡钳@#@0—300mm@#@1.0@#@兆欧表@#@500V/500MΩ@#@1.5@#@外卡钳@#@0—500mm@#@1.0@#@单臂电桥@#@纲板@#@0—1000mm@#@1.0@#@双臂电桥@#@8.2检验程序@#@8.2.1线圈绕制前的检验@#@对所用的绝缘件、绝缘筒、静电屏、电磁线验证其是否符合图样规定。

@#@@#@8.2.2线圈换位的检验@#@换位弯不允许进垫块,换位处必须有绝缘;@#@整匝数绝缘不允许进垫块;@#@换位不允许出现剪刀口;@#@不允许有悬浮布(纸)带;@#@分数匝数换位包扎进垫块数不多于10个。

@#@@#@Q/DC.B03—2003@#@8.2.3导线焊接检验@#@由于本公司导线不进行焊接,故不进行此项检验。

@#@@#@8.2.4线间绝缘及短路检验@#@用500V兆欧表摇测各线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00MΩ;@#@多根并绕的导线间不允许短路,单根导线不允许断路。

@#@在线圈头尾处逐根测量,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是否短路。

@#@8.2.5线圈油道堵塞检验@#@a)线圈出现的多角形和端绝缘变形不得使油道堵塞,有堵塞现象时不超过油道厚度的20%。

@#@@#@b)瓦楞油道,其搭接不超过一个“V”形,搭头处不考核,其余堵塞不超过油道厚度的15%。

@#@@#@c)换位导线线圈最小油道为2mm。

@#@@#@d)线圈不应有悬浮纸边、布带、漆瘤。

@#@@#@8.2.6撑条垂直度和平行度的检验@#@a)将线圈撑条粘在绝缘筒上,干燥后测量。

@#@@#@b)层间撑条在线圈绕制完成后使用吊线和钢板尺测量,其间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4.0mm,上下垂直度的偏差<5mm。

@#@@#@8.2.7线圈直流电阻测量@#@绕制完的线圈每台线圈都用单、双臂电桥测量测直流电阻,其误差<3%。

@#@@#@8.2.8高低压线圈一起绕的内外线圈松动检验@#@把线圈放在平台上,以双手搬动外线圈,以不动为合格。

@#@@#@8.2.9线圈端面不平度检验@#@将线圈放在平台上,用钢直尺和塞尺配合测量,其平面度偏差<3.0mm。

@#@@#@8.2.10线圈浸漆烘干检查@#@目测检查线圈外观,整洁、表面无漆瘤、漆疤,绝缘件无损伤。

@#@@#@8.2.11线圈高度检验@#@线圈干燥后迅速加压整形,用钢板尺测量线圈高度偏差为±@#@1.0mm,但内线圈不得高于外线圈。

@#@@#@8.2.12线圈外径偏差检验@#@在线圈未包绝缘前用外卡钳和钢直尺配合测量线圈外径偏差(不测出头处),低压线圈偏差为±@#@1.0mm高压线圈偏差±@#@2.0mm。

@#@@#@8.2.13线圈内径偏差检验@#@用内卡钳和钢直尺配合测量线圈内径(不测出头处),偏差为±@#@1.0mm。

@#@@#@8.2.14线圈完成后应有检验状态的永久性标识,以便于追溯。

@#@(其标识内容为:

@#@a.产品编号、b.相号、c.操作者、d.制造日期)@#@除有特殊标明外,均应逐台检验。

@#@@#@8.3检验记录@#@Q/DC.B03—2003@#@所有生产的线圈均应填写《线圈检测记录》,并由操作者、同岗操作者、授权专检人员在记录的自检、互检、专检处签名。

@#@@#@8.4检验结果的判定及标识@#@以上检验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检验后的产品应填写《线圈随工卡》贴在线圈上作为永久标识。

@#@@#@9装配、总装配检验@#@9.1使用的量具、仪表见表3@#@表3@#@名称@#@规格@#@准确级@#@名称@#@规格@#@准确级@#@钢板尺@#@0-300mm@#@1.0@#@兆欧表@#@500V/500MΩ@#@1.5@#@游标卡尺@#@0—125mm@#@0.2@#@兆欧表@#@1000V/2500MΩ@#@1.5@#@钢卷尺@#@0—2000mm@#@1.0@#@万用表@#@500型@#@2.5@#@9.2检验程序@#@9.2.1上道工序产品的检验@#@抽检上道工序的产品和领来的配件必须符合图样标准要求@#@9.2.2高低压线圈装配位置的检验@#@高低压线圈装配端正,线圈垫块不得超出铁芯垫块;@#@用钢板尺测量线圈出头的根部,两个线圈出头的相关位置偏差应不大于4.0mm。

@#@@#@9.2.3上下铁轭垫块整齐度检验@#@上下铁轭垫块应对齐,用吊线和钢板尺测量应不大于5.0mm。

@#@@#@9.2.4引线焊接检验@#@引线焊好后未包绝缘前检验:

@#@@#@a)焊接必须牢固,无假焊、虚焊现象;@#@@#@b)焊接后不得有尖角、毛刺,如有时应用钢锉修整合格;@#@@#@c)无炭化物和氧化物及烧焦的绝缘,如有炭化物和氧化物时应用砂布砂后用棉布擦净,绝缘烧焦处应去掉烧焦部位用绝缘纸、布带包好;@#@@#@d)裸体铜排和引线应该平整并擦亮,不应有裂纹。

@#@@#@9.2.5引线包扎应符合技术条件和工艺要求。

@#@@#@9.2.6器身装配绝缘检验@#@9.2.6.1检查拉螺杆、轭杆、U型螺杆装配是否对称,引线排列是否整齐,所包绝缘尺寸、绝缘距离应与技术条件和工艺要求相符。

@#@@#@9.2.6.2A、B、C三项线圈装配端正,距离符合图样要求,以各自的封片为基准,在线圈的根部用直尺测量,高低线圈起头偏差不大于4mm。

@#@@#@9.2.7铁芯插片后的检验@#@Q/DC.B03—2003@#@a)在上铁轭可见部用卡尺,板尺,目测检查插片不齐:

@#@@#@铁芯直径Φ≤330mm,偏差≤1.0mm的插片不齐,不多于3处;@#@@#@b)铁芯碰伤,缺角,破皮,卷边,锤印的现象,铁芯直径Φ≤330mm的不得超过3处,且不能出现在同一个部位。

@#@@#@9.2.8器身入罐前应有检验标识,并把器身清理干净,不得有灰尘,布带头等杂物。

@#@@#@9.2.9器身干燥检验@#@a)检查器身干燥作业记录,应符合相应工艺守则的要求,有一项不合格则均判定为不合格。

@#@@#@b)使用2500MΩ表测量绝缘电阻,在100℃以上测量结果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0.5KV@#@3-15KV@#@20-35KV@#@≥200MΩ@#@≥250MΩ@#@≥350MΩ@#@9.2.10引线松动检查@#@引线装配整齐、清洁美观,引线夹紧处不应串动,用两个手指抽动每根引线应不松动。

@#@@#@9.2.11检查垫块的松动检查@#@用3个手指将垫块左右、上下扭动、抽动,均不得有松动。

@#@@#@9.2.12紧固件的检验@#@所有装配的紧固件(含胶木螺母)都不得有松动;@#@拉螺杆下端到箱底的距离应大于10mm,螺母拧紧后端头露出防松螺母应大于2mm。

@#@@#@9.2.13器身悬空检验@#@器身高度与油箱深度加66%胶条厚度后相吻合,器身不悬空;@#@每台产品的器身调整好后,入箱前用样板和钢板尺配合测量4个点,偏差均应≤1.0mm。

@#@@#@9.2.14铁芯绝缘电阻测量@#@ 在接地片断开情况下,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铁芯绝缘电阻,应≥200MΩ;@#@装上接地片后,测量的绝缘电阻应为零。

@#@@#@9.2.15器身入箱前绝缘电阻的测量@#@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器身,应符合表8要求的数值。

@#@@#@表8@#@0.5KV@#@3-15KV@#@20-35KV@#@≥300MΩ@#@≥400MΩ@#@≥500MΩ@#@。

@#@@#@9.2.16器身清洁度检查。

@#@器身入箱前检查是否有金属和非金属异物@#@9.2.17器身导通检查。

@#@使用万能表Ω档,分别测量各个线圈的各分接头均应为通路。

@#@@#@Q/DC.B03—2003@#@9.2.18油箱、储油柜、套管清洁度检查。

@#@目测是否清洁,有无异物。

@#@@#@9.2.19检查储油柜外表、套管的排列,是否美观合理;@#@套管带电部分,其相互间绝缘距离应符合该电压等级的要求。

@#@@#@9.2.20目测所有电镀件、镀锡件,镀层应无破损、剥落,无锈蚀。

@#@@#@9.2.21变压器密封试验@#@通过给储油柜注油孔施加50Kpa压缩空气,静置12小时无渗漏,余压不少于30Kpa。

@#@测试结果应记录。

@#@密封试验不合格经返修后应重新报检,压力同上,时间减半。

@#@@#@9.2.22以上检验符合要求的,可转入试验程序。

@#@@#@9.2.23试验合格装订铭牌、字母牌,添加变压器油,打开上部变压器塞,直至有变压器油渗出,拧紧放气塞,打开放油塞至实际温度相符的油面位置为止。

@#@@#@9.3试验项目和要求:

@#@@#@9.3.1空载电压比试验@#@对规定的第一对绕组的主分接进行,与标准值允许偏差:

@#@@#@a)规定电压比的+0.5%。

@#@@#@b)实际阻抗百分数的+1/10。

@#@@#@取a、b其中低者,其他分接允许偏差按协议,但不低于a、b中较小者。

@#@@#@9.3.2空载电流试验结果与标准值允许偏差+30%。

@#@@#@9.3.3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试验@#@对于6-10KV、1600KVA以下的变压器其不平衡率相为4%,线为2%;@#@@#@注1:

@#@对所有引出的相应端子间的电阻值均应进行测量比较。

@#@@#@如果三相变压器的直流电阻值,由于线材及引线结构原因超出规定时,除应在出厂试验记录中记录出具体实测值外,尚应写明引起着这一偏差的原因,使用单位应按出厂实测值进行比较。

@#@@#@12@#@";i:

1;s:

21995:

"标准紧固件检验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修订记录@#@版本号@#@修订人/部门@#@修订日期@#@修订内容@#@备注@#@一、目的@#@对所采购的标准件的质量进行控制,对进货检验所涉及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抽@#@样等进行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螺栓、螺母、平垫、弹垫、销轴等标准件的进货检验。

@#@@#@三、一般性检查(按S-3级,AQL=2.5)@#@3.1查随货技术资料质量证明书,证明该标准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证明书应包括:

@#@@#@1.供方名称或厂标;@#@@#@2.制造依据的标准;@#@@#@3.精度级别;@#@   @#@4.表面处理方法。

@#@@#@3.2外观检查@#@3.2.1抽查是否有等级钢印标志@#@a)性能等级为4.6、5.6及≥8.8级的螺栓、螺钉必须标志;@#@@#@b)性能等级为5级及≥8级的螺母必须标志;@#@@#@c)螺纹直径≥5mm的螺栓、螺钉、螺母才需要标志。

@#@@#@3.2.2螺钉表面:

@#@@#@表面应光洁、平整、无毛刺、无锈斑、无缺牙、无烂牙,镀层不得有起泡、脱落或锌白等缺陷,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四、尺寸检查(按S-3级,AQL=2.5)依据相关的国标或技术要求进行检查@#@4.1对螺栓、螺钉及螺母,应检查螺纹大小径、螺纹导入长度、螺距,同时使用相应的螺纹规止通规进行检测;@#@@#@a)电镀前的螺栓、螺钉应使用公差等级为6g螺纹环规检查,电镀后的螺栓、螺钉应使用公差等级为6h螺纹环规检查;@#@@#@b)电镀前的螺母应使用公差等级为6G螺纹止通规及塞规检查,电镀后的螺母应使用公差等级为6H螺纹止通规及塞规检查;@#@@#@c)螺栓、螺母、螺钉通规检查须每个螺纹能顺利通过才合格,止规检查最多只能通过两个螺纹才合格。

@#@@#@4.2对自攻螺钉类,按标准要求进行螺纹尺寸检测:

@#@螺纹外径、末端外径、螺纹导入长度、螺距。

@#@@#@五、性能检查@#@5.1硬度检查(每批抽3Pcs试验,按Ac/Re=0/1判定)@#@a)根据实际情况,对大于或等于M8的螺栓、螺钉、螺母直接在洛氏硬度计上测试即可;@#@@#@b)有机械性能等级要求时,按对应的国标或图纸进行检验;@#@未作要求时;@#@螺栓、螺钉必须为4.8级,螺母必须为8级;@#@@#@c)对于自攻、自挤螺钉,硬度检测应制成镶件,测试其表面硬度、芯部硬度及渗碳层深度。

@#@@#@1.自攻、自挤螺钉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应≥450HV0.3@#@2.自攻钉热处理后的芯部硬度:

@#@@#@螺纹≤ST3.9:

@#@270~390HV5@#@螺纹≤ST4.2:

@#@270~390HV10@#@3.自挤螺钉热处理后芯部硬度应为290~370HV10@#@4.自攻螺纹规格与渗碳层的关系:

@#@@#@@#@5.自挤螺钉螺纹规格与渗碳层的关系:

@#@@#@6.自攻螺钉表面硬度测试应在平面上进行,并优先在头部进行。

@#@@#@7.自挤螺钉表面硬度测试可在螺钉的末端、杆部或头部进行;@#@若是在仲裁试验时,对螺纹公称直径≥4mm的螺钉,应使用维氏显微硬度计HV0.1进行测试,测量的部位应在纵向截面的牙形轮廓距离边缘至少0.05mm部位上进行。

@#@对螺纹公称直径<@#@4mm的螺钉,试验条件可协商。

@#@@#@8.自攻、自挤螺钉渗碳层深度测试部位应在牙顶与牙底的中间位置进行,但规格≤ST3.9自攻钉应在牙底进行试验;@#@试验力选择300g,渗碳深度为硬度超过芯部硬度30HV的点开始计算。

@#@@#@@#@9.自攻、自挤螺钉芯部硬度应在横截面的1/2半径处进行测量。

@#@@#@5.2破坏扭矩检查(每批抽15Pcs试验,按Ac/Re=0/1判定)@#@1)将螺钉用台斧钳夹住杆部,留至少两个螺纹在外面,再用扭力扳手将螺钉扭断,从而得出其破坏扭矩。

@#@@#@@#@2)公称直径1~10mm、性能等级为8.8~12.9的螺栓与螺最小破坏扭矩与螺纹规格、性能等级、螺距关系:

@#@(不适用于内六角紧定螺钉)@#@3)1.自攻螺钉螺纹规格与最小破坏扭矩关系:

@#@@#@2.自挤螺钉螺纹规格与最小破坏扭矩关系:

@#@@#@(附表紧固件机械性能要求)@#@5.3驱氢检查(每批抽10Pcs试验,按Ac/Re=0/1判定)@#@自攻、自挤螺钉等表面淬硬类紧固件,性能大于8.8级螺栓、螺钉、螺柱,性能等级大于等于12级的螺母,硬度大于等于372HV的弹性垫圈须要检查其是否有驱氢处理。

@#@@#@1.用无水乙醇将螺钉、螺栓、螺母、弹性垫圈浸泡,再进行烘干;@#@@#@2.将液体石蜡加热至160~190℃,并保持5min以上,确保液体中水分完全去除;@#@@#@3.将试件完全浸泡在石蜡中,10s后观察产品表面是否有气泡溢出;@#@若有大量的气泡溢出,说明驱氢处理不充分,判定产品不合格。

@#@@#@5.4盐雾实验(每批抽10Pcs试验,按Ac/Re=0/1判定)@#@1)镀(涂)层厚度及耐蚀性检验方法@#@紧固件镀(涂)层厚度及耐蚀性根据设计要求的涂覆种类,相关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

@#@@#@2)不锈钢紧固件耐蚀性检验方法@#@按照GB/T10125规定进行中性盐雾连续喷雾测试,测试时间120小时。

@#@检测表面不得出现红锈。

@#@@#@镀锌件检验@#@构件设计要求@#@镀层标注:

@#@电镀彩锌EP·@#@Zn8·@#@c2C电镀蓝白锌EP·@#@Zn8·@#@c1B@#@电镀黑锌EP·@#@Zn8·@#@P(BK)@#@滚镀件设计要求@#@根据GB5267.1的规定,不同螺距紧固件镀层厚度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螺距和公称直径紧固件平均镀层厚度@#@螺距mm@#@公称直径@#@镀层最小平均厚度μm@#@图纸标注@#@备注@#@0.2~0.45@#@M2.5及以下@#@2@#@电镀彩锌@#@电镀黑锌@#@镀锌紧固件不允许采用电镀蓝白锌。

@#@@#@0.5~1@#@M3~M6@#@3@#@1.25~2.5@#@M8~M20@#@5@#@3~6@#@M22及以上@#@8@#@柱状零件最大轮廓直径≤20、片状零件最大轮廓尺寸≤40的滚镀件,镀层最小平均厚度要求为3μm。

@#@@#@4.2镀锌工艺要求@#@镀锌工艺可以采用氰化镀液体系或碱性无氰体系,钝化后处理要求采用不含六价铬的钝化溶液体系,不得采用对导电性有影响的后处理封闭剂,所有处理溶液中均不得含有RoHS规定的六种有害物质。

@#@@#@除氢要求:

@#@紧固件中带弹垫的组合螺钉和维氏硬度大于320HV的紧固件必须进行除氢,结构件抗拉强度≥1050Mpa的工件必须要求除氢。

@#@@#@4.6锌电镀层的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4.6.1外观要求@#@4.6.1.1镀层应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4.6.1.2无六价铬钝化膜颜色@#@a)彩虹色钝化:

@#@外观以红橙紫色系为主,在日光灯下正面靠近观察,必须观察到红色,允许有部分蓝绿色系、淡黄色系,不允许以深黄、深蓝、褐色系为主;@#@色泽允许偏淡,在满足耐蚀性的基础上,允许颜色轻微发雾;@#@@#@b)蓝白色钝化:

@#@带有光泽的浅蓝白色,允许有轻微泛黄,但不得出现颜色明显不均匀现象;@#@@#@c)黑色钝化:

@#@均匀的纯黑色,允许轻微的颜色不均匀。

@#@@#@4.6.1.3不允许缺陷@#@a)在主要表面上明显可见的镀层粗糙、烧焦、麻点、黑点、毛刺、起泡、脱落等;@#@@#@b)明显的人为磕碰、划伤、手印;@#@@#@c)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d)局部无镀层或钝化膜层(有特殊要求的除外);@#@@#@e)疏松的钝化膜或呈深黄色、棕色和褐色的钝化膜;@#@@#@f)未洗净的盐类痕迹和明显的流痕;@#@@#@g)黑色钝化膜出现明显的发红、发绿、彩虹色或呈粗糙的灰黑色;@#@@#@h)蓝白色钝化膜苍白、疏松、粗糙、暗淡。

@#@@#@4.6.1.4允许缺陷@#@a)轻微的水印和不大于1mm2的夹具印(不在主要表面);@#@@#@b)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c)由于边缘效应,在复杂或大型零件的边、棱角处有轻微粗糙,但不影响装配;@#@@#@d)焊缝、铆接、搭接交界处钝化膜发白、发暗;@#@@#@e)非主要表面安装的铆接螺母柱根部或端面钝化膜局部发白或发暗、黑点。

@#@@#@f)任一尺寸大于600mm的大型零件,安装后不外露的凹槽等隐蔽部位,允许3处钝化膜发白或发黑,每处面积小于10dm2。

@#@@#@4.6.2外观检测方法(目检)@#@以肉眼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如40W日光灯,相距300mm~500mm)照明下观察。

@#@应避免反射光的影响。

@#@如有必要,也可用4~5倍放大镜参考检验。

@#@注意与生产零件同槽处理的试样件比较。

@#@@#@表2 紧固件的镀层厚度单位:

@#@μm@#@4.6.3.3厚度测试和仲裁@#@结构件可采用磁性测厚仪、涡流测厚仪、X射线测厚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紧固件表面平均厚度的测量可按照GB/T5267.1附录D的方法(化学测量法)进行。

@#@厚度测量出现争议时,按照GB/T6462金相法进行测量。

@#@@#@标称镀层厚度@#@镀层厚度@#@最小局部厚度@#@批平均厚度@#@Min@#@Max@#@2@#@2@#@2@#@4@#@3@#@3@#@3@#@5@#@5@#@5@#@4@#@8@#@8@#@8@#@7@#@15@#@注:

@#@当批平均厚度测量值超过最大值时,如果镀后螺纹能用要求的通规验收通过,则不应拒收;@#@如实测最小局部厚度不低于标称厚度30%,且盐雾测试合格,允许让步接受。

@#@@#@4.6.4结合力测试方法和要求@#@按GB/T5270中相关章节采用划格法测试,划格部位无钝化膜层或镀层脱落现象为合格。

@#@具体测试方法为:

@#@在试样表面镀层上,用切割刀具(刃口角30°@#@,刃口厚度50μm~100μm)按同一方向划11条间距为1mm的平行线,深达基体金属,再按垂直方向划划11条间距为1mm的平行线,这样可形成100个1mm2方格;@#@用胶带(附着力强度为10±@#@1N/25mm)紧密粘贴于划格部位,以未粘贴胶带边为基准大于90度角迅速拉起。

@#@@#@4.6.5耐腐蚀性测试方法和要求@#@按GB/T10125进行中性盐雾(NSS)试验,连续喷雾,测试时间见表3,测试结果按照GB/T6461进行评级,评级结果达到9级以上(即:

@#@除样品边缘外的腐蚀面积小于表面积的0.1%)为合格,白锈、黑斑、红锈都计为腐蚀。

@#@@#@表3 镀锌层中性盐雾测试时间@#@钝化类别@#@中性盐雾测试时间h@#@结构件和紧固件@#@彩虹色钝化@#@72@#@蓝白色钝化@#@24@#@黑色钝化@#@48@#@4.6.6导电性测试方法和要求@#@电镀彩锌和蓝白锌需要进行导电性测试。

@#@以试片测量,可将两块试片叠合,并错开一部分,用低电阻测试仪的两表笔分别以足够的压力搭接上下两块试片,测试电阻值小于800mΩ为合格。

@#@@#@4.6.7高温脆性和耐蚀性@#@碱性镀锌体系所镀锌层必须进行高温脆性测试,电镀彩锌需要喷涂的工件需要进行高温后耐蚀性检测。

@#@高温脆性测试方法为:

@#@将工件放入180℃~200℃的烘箱里,保温30min~60min,取出并冷却后,观察镀层表面不出现起泡现象为合格。

@#@需喷涂工件测试完高温脆性后,按4.6.5进行中性盐雾测试和判定,测试时间:

@#@24h。

@#@@#@4.6.8钝化膜附着力@#@只对结构件测试该项目。

@#@按GB/T9791中第8节有色转化膜附着力试验方法进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手持无砂橡皮或软纸,以通常压力来回磨擦10次,如果钝化膜不磨损和脱落至锌基体,表明钝化膜的附着力合格。

@#@@#@4.6.9六价铬和铅含量限制@#@镀锌层中的铅和钝化膜中六价铬含量须满足欧盟Q/ZX12.208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钝化液中六价铬含量须满足10PPM以下。

@#@委托第三方按相关国际标准测试时,检测机构需要得到我司认可。

@#@@#@5.3试样件要求@#@对于尺寸过大或工艺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很大的工件,进行破坏性检验项目时,允许制作试样件。

@#@试样件的表面镀涂要求随同待检验的产品零件表面要求一致,基体材料相同,并同期、同槽制成。

@#@试样件的尺寸如图1所示。

@#@@#@达克罗处理@#@4.3膜层分级及设计表示@#@达克罗膜层分级设计规则和符号表示意义参考GB/T18684的相应章节进行,涂层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其中最常用的涂层等级为2级。

@#@@#@表1达克罗涂层的分级和设计表示@#@分级@#@涂敷量@#@mg/dm2@#@涂层厚度@#@um@#@工艺@#@标注@#@1@#@≥70@#@2—5@#@一涂一烘@#@DMF·@#@1C@#@2@#@≥200@#@6—9@#@二涂二烘@#@DMF·@#@2C@#@二涂二烘+封闭@#@DMF·@#@2C·@#@S@#@3@#@≥300@#@9—12@#@三涂三烘@#@DMF·@#@3C@#@三涂三烘+封闭@#@DMF·@#@3C·@#@S@#@注:

@#@涂敷量是涂层的分级及技术要求的仲裁值,涂层厚度是参考值。

@#@@#@试样件的尺寸@#@性能要求@#@6.2.1涂敷量和涂层厚度@#@按GB/T6462采用金相法测试膜层厚度,按7.2.2中的方法测试涂敷量,不同等级的涂层涂敷量或涂层厚度应不低于表1要求。

@#@@#@6.2.2耐蚀性@#@按GB/T10125第3.2.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中性盐雾连续喷雾,不同等级的涂层,经盐雾试验后,出现基材腐蚀的时间不低于表2的要求。

@#@@#@表2盐雾试验要求@#@序号@#@标注方法@#@1.烘涂次数@#@2.中性盐雾测试(h)@#@1@#@3.DMF·@#@1C@#@涂覆一次@#@≥120@#@2@#@DMF·@#@2C@#@涂覆二次@#@≥480@#@3@#@DMF·@#@3C@#@涂覆三次@#@≥1000@#@按硝酸铵法测试:

@#@将样品浸入20%的硝酸铵溶液中在70±@#@5℃条件下浸泡1h,表面不发黑或腐蚀为合格(盐雾试验为仲裁方法)@#@6.2.3附着力@#@按7.2.4进行试验,涂层不得剥落和漏底;@#@胶带上允许粘附少量微粒。

@#@@#@6.2.4导电性@#@按7.2.5进行涂层导电性能检验,未封闭的涂层应满足电阻值小于1Ω,已封闭涂层不作导电性要求。

@#@@#@6.2.5耐水性@#@2级和3级涂层按7.2.6规定的方法进行耐水性试验后,涂层不得出现剥落和露底。

@#@1级涂层不作耐水性要求。

@#@@#@6.2.6耐湿热性@#@2级和3级涂层按7.2.7规定的方法进行耐湿热试验,240h内不得出现红锈。

@#@1级涂层不作耐湿热性能要求。

@#@@#@6.2.7环保性@#@按欧盟RoHS指令要求测试铅、镉、汞、六价铬的含量,重金属含量需满足Q/ZX12.208的相关要求。

@#@@#@六、7:

@#@膜层检验方法@#@7.1外观检验方法(目检)@#@以肉眼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如40W日光灯,相距300mm~500mm)照明下观察。

@#@应避免反射光的影响。

@#@@#@7.2性能检验方法@#@7.2.1涂层厚度@#@按GB/T6462采用金相法进行测量。

@#@@#@7.2.2涂敷量(膜重)@#@按GB/T18684中第8.2.1溶解称重法进行测量,该方法一般作为出现争议时的仲裁方法。

@#@具体操作为:

@#@@#@质量大于50g试样,采用精度为1mg的天平称得原始质量W1(mg)。

@#@将试样置入70℃至80℃的20%NaOH水溶液中,浸泡10min,使达克罗涂层全部溶解,取出试样,充分水洗后立即烘干,再称取涂层溶解后试样的质量W2(mg),量取并计算出工件的表面积S(dm2),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涂层的涂覆量W(mg/dm2):

@#@@#@W=(W1-W2)/S……………………………………………

(1)@#@注1:

@#@若试样的质量小于50g,则应累积若干试样以达到50g以上的质量后,再进行涂覆量试验。

@#@@#@注2:

@#@锌铬涂层浸入NaOH溶液中溶解10min后,涂层若没有完全溶解,则应延长浸泡时间,直到涂层完全溶解为止。

@#@@#@7.2.3耐蚀性@#@按GB/T10125第3.2.1要求进行中性盐雾测试(NSS试验),连续喷雾。

@#@盐雾试验为耐蚀性的仲裁方法。

@#@@#@按硝酸铵法测试:

@#@将样品浸入20%的硝酸铵溶液中在70±@#@5℃条件下浸泡1h。

@#@表面不发黑或腐蚀为合格。

@#@@#@7.2.4附着力@#@参考GB/T5270附着强度试验方法》在试样表面粘附宽度为25mm胶带(附着力强度不小于8N/25mm),用拇指腹部按压住胶带用力滑动,以排出气泡,然后从胶带的一端迅速剥离(剥离时,胶带的一端与试件的达克罗涂层之间的角度为45º@#@左右),检查涂层及胶带表面状况。

@#@@#@7.2.5导电性@#@用低电阻测试仪测试,用两个1kg压块测试10cm距离内的电阻值,要求阻值不得高于1Ω。

@#@至少在不同区域分别测试三处。

@#@@#@7.2.6耐水性@#@将试样浸入(40±@#@1)℃的去离子水中,连续浸泡24h,将试样取出后在室温下干燥,按7.2.3的方法进行附着力测试(在试样从去离子水中取出后的2h之内进行)。

@#@@#@7.2.7耐湿热性@#@湿热试验在湿热试验箱中进行。

@#@将湿热试验箱温度设定为(40±@#@2)℃,相对湿度为95±@#@2%,将试样垂直悬挂于湿热箱中,样品不得相互接触,当湿热试验箱达到设定温、湿度后,开始计算试验时间,连续试验48h检查一次,检查样品是否出现红锈。

@#@两次检查后,每隔72h检查一次,每次检查后样品应变换位置,240h检查最后一次。

@#@@#@化学镍处理@#@七、6:

@#@镍电镀层的质量要求@#@6.1外观@#@依据GB/T9798-1997《镍电沉积层》对镀镍层外观的要求,并结合我司产品的特征,确定以下镀镍层外观方面的规定和缺陷方面的限定。

@#@@#@3.1。

@#@1镀层应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6.1.2镀层颜色@#@a)暗镍和无应力镍应为带有黄色调的银灰白色;@#@@#@b)光亮镀镍应为带有光泽的浅黄色调的银白色;@#@@#@c)黑镍应为均匀的黑色;@#@@#@d)珍珠镍应为均匀无光泽(细沙状)的带有黄色调的银白色;@#@@#@e)抛光的镍层应为镜面光泽的暗银白色。

@#@@#@6.1.3不允许缺陷@#@i)在主要表面上明显可见的镀层缺陷,如:

@#@镀层粗糙、烧焦、麻点、黑点、毛刺、起泡、孔隙、裂纹、漏镀、花斑、条纹、变色等;@#@@#@j)所有的表面均不得出现镀层起泡、烧焦、针孔、麻点、黑斑、孔隙、裂纹、分层、起皮等严重镀层缺陷;@#@@#@k)镀层表面的明显可视的人为磕碰、划痕;@#@@#@l)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m)局部无镀层(有文件特殊要求的除外);@#@@#@n)未洗净的盐类痕迹;@#@@#@o)珍珠镍出现明显的亮点、起砂粗细不均匀、变色;@#@@#@p)黑镍出现明显的发红、发绿、彩虹色或呈粗糙的灰色;@#@@#@q)暗镍和底应力半光亮镍表面明显发雾;@#@@#@亮镍主要表面无光泽或光泽明显不均匀。

@#@@#@6.4结合力@#@6.4.1采用锉刀法(见7.2.2.1)测试,被测试部位镀层不应与基体分离,镀层之间也不应分离为合格。

@#@@#@6.4.2采用热振法(见7.2.2.2)测试,被测试样表面未出现镀层起皮、鼓泡、分层、剥离、脱落、卷起现象为合格。

@#@@#@6.5耐腐蚀性@#@按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相关要求进行连续喷雾,测试时间如表7所示,试验方式可选择。

@#@测试结果按照GB/T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进行评级,评级结果达到9级及以上(即:

@#@除样品边缘外的腐蚀面积不大于表面积的0.1%)为合格。

@#@@#@表7镀镍层盐雾测试时间@#@类别@#@服役条件号@#@腐蚀试验测试时间(h)@#@CASS试验(GB/T10125)@#@NSS试验(GB/T10125)@#@结构件@#@3@#@16@#@192@#@2@#@8@#@96@#@1@#@—@#@24@#@紧固件@#@3@#@8@#@96@#@2@#@—@#@48@#@1@#@—@#@12@#@注1:

@#@镍镀层耐腐蚀性测试可以进行CASS试验的,优先选择CASS试验,NSS试验作为备选和参考。

@#@@#@注2:

@#@按GB5267.1-2002设计的标准镀镍厚度紧固件均按照NSS试验12小时测试。

@#@@#@6.6氢脆性@#@抗拉强度在105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零件和弹性零件、冷作硬化状态下的薄壁零件(壁厚≤1mm)等镀锌后需受力的关键件、重要件,应满足缺口拉伸延迟破坏试验,破断时间大于200小时。

@#@@#@6.7延展性@#@多层镍体系中,作为底层的半光亮镍、暗镍或低应力镍按照GB/T9798-1997《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延展性测试,镀层的伸长率不能低于4.3表2中的规定。

@#@@#@6.8孔隙率@#@按GB/T12332-1990《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镍电镀层》9.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然后按GB/T9798-1997《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评级,评定级数不应低于8级。

@#@@#@6.9层间电位差(STEP测试)@#@采用STEP电位差测试仪测试镀层间的电位差时,在双层镍体系中,半光亮镍和光亮镍之间的层间电位差需大于120mV,且半光亮镍的电位要永远高于亮镍层的电位;@#@在三层镍体系中,除以上规定外,高硫镍层和亮镍层之间的层间电位差需达到15mV~35mV,且高硫镍的电位要永远低于亮镍层的电位,更加活泼。

@#@@#@八、参考标准@#@GB/T90.1-2002紧固件验收检查@#@GB/T90.2-2002紧固件标志与包装@#@GB3098.1-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098.2-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3098.5-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自攻钉@#@GB3098.7-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自挤螺钉@#@GB3098.13-1996螺栓与螺母的扭矩试验和破坏扭矩公称直径1~10mm@#@GB5267.1-2002螺纹紧固件电镀层@#@";i:

2;s:

532:

"BOM表制作講義試題@#@一.填空題﹕@#@1.整機中如果A總成用兩為2PCS﹐在A總成中用到B物料4PCS﹐則在BOM表中A的下階B物料用量為________PCS.@#@2.BOM表定義﹕@#@B____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_@#@二.問答題﹕@#@1.BOM表編制原則是什么?

@#@@#@2.一件物料制程如下﹕@#@下料制作------------電鍍------------壓鉚-----------烤漆-----------絲印-----------二次壓鉚--------------組裝@#@請在下面寫出BOM表中實際階次@#@";i:

3;s:

21702:

"编码@#@2017-JXSJ@#@专业代码@#@080202-193@#@本科毕业设计@#@@#@菠萝削皮机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4113010533@#@学生姓名@#@薛帅@#@指导教师@#@孟华@#@提交日期@#@2017年5月10日@#@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此毕业设计中均系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没有篡改研究数据,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摘要@#@本设计一种小型菠萝削皮机,由电动机为动力源,采用正-停-反控制电路以实现菠萝削皮。

@#@本机器使用齿轮减速机构,丝杠和刀具等切削部件,同时设计了一个方便上料的卡盘作为菠萝夹具,而且该卡盘可以有一定的退让效果,能使刀具绕过难以切削的部分。

@#@本设计计算、校核了轴的各项数据,计算了齿轮的各项参数,设计了控制电路,绘制出了整机的装配图。

@#@本设计目的为:

@#@在“一果一上料”间歇工作前提下,实现菠萝削皮的机械化,代替小批量加工者手动劳动,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菠萝削皮;@#@齿轮传动;@#@丝杠;@#@电气控制;@#@间歇工作@#@Abstract@#@Thisisthedesignofasmallpineapplepeelingmachine,themainsourceofpowercomesfromthemotor.Itusesarunandstoprelaycircuittoefficientlypeelpineapples.Themachineworksbyusingcuttingtoolsthatarepoweredbythegearstoswiftlypeelpineapples.Themachineisalsodesignedtohaveamechanismthatfeedsinchunksofpineappletomaketheprocessworkadequately.Thecuttingtoolcanalsoprovidemoreadvancedmaneuversthatcouldmakehardercutseasilyaccessible.Thepineapplepeelingmachineworksbycalculatingthedataofpineapple.Itusessmartcameratechnologytocalculatethepineapple’ssize,shape,andtheaxisofhowthepineapplesarebeingplacedin.That’snotallaboutthismachine,thismachinecanbeusedonmanytypesoffruits.Thedesignofthismachineistohelpbygreatlyloweringtheneedofmanuallabor.Thismachineiseasytooperate,itwouldalsobeverycostefficient,andwouldgreatlyimproveproductionefficiency.@#@Keywords:

@#@Pineapplepeeling;@#@geardrive;@#@screw;@#@electricalcontrol;@#@intermittentwork@#@目录@#@1引言 1@#@2.菠萝削皮机的研究现状 2@#@2.1手动去皮 2@#@2.2机械加工去皮 3@#@3.菠萝去皮机的设计与校核 6@#@3.1菠萝的各项数据 6@#@3.2菠萝削皮机的方案确定 6@#@3.3刀具设计 7@#@3.4计算与校核 7@#@3.4.1螺旋副 7@#@3.4.2传动系统 12@#@3.4.3电动机功率计算和电机选择 14@#@3.4.4齿轮设计校核 14@#@3.4.5联轴器的选用 21@#@3.4.6轴的设计计算 22@#@3.4.7轴承的校核 28@#@4.电气控制原理阐述和电气原理图 30@#@结论 31@#@心得体会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谢 33@#@参考资料 34@#@III@#@商丘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1引言@#@菠萝在生活中为人们所喜爱,不仅因为它外形独特味道甜美,更因为它富含A、B、C等多种维生素,还有钙、磷、菠萝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中医认为,菠萝可以健胃、去热、解暑、加快酒精代谢。

@#@而现代医学也证明了适量食用菠萝对高血压、肾炎患者有益。

@#@@#@菠萝有这么多的优点,却需要削皮食用或加工,而菠萝的外皮构成比较复杂,除了硬质表皮包裹,在表面还均匀分布有深深的果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手动削皮,一般在削皮过程中,需要用特制的V型刀具沿着果眼的分布螺旋线来运动以去除果眼,或者先用削皮刀削去果皮,再用特制刀具去除果眼,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低效率的加工方式已经逐渐不被接纳。

@#@大型加工厂如罐头厂果脯厂有专用的菠萝加工流水线,占地面积大设备造价高昂,不适合小批量加工者使用,但手动去皮也很难满足饭店、酒店、零售商快速去皮的加工需要。

@#@因此,设计一台能快速安全削皮且方便搬运的小型菠萝削皮机,对市场而言,意义重大。

@#@@#@2.菠萝削皮机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菠萝种植和加工业都取@#@得显著成果,物流运输的发展,也为菠萝的运输销售保驾护航,更有优良产品早已远销海外,然而菠萝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研究进展却无法与连年增长的菠萝产量与加工量相匹配,以下将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的菠萝加工方式。

@#@@#@2.1手动去皮@#@手工去皮主要是利用各种去皮刀来进行加工,图2.1中的V型刀使用时是沿着菠萝果眼分布的螺旋线走刀,挖出一道沟槽,将果眼和连带的果肉一起挖掉,可以一次性去除果皮和毛眼但是加工用时长、效率低,稍不注意就会划伤手,安全性很差。

@#@@#@图2.2中的刀具是用来去除果眼的,使用时,使用者只需将刀具尖端插入菠萝果眼位置,捏紧向外拉即可将果眼去除,缺点是需要逐个动作,每次只能去除一个果眼。

@#@@#@图2.3中为水果削皮刀,不仅仅用于菠萝削皮,还可以用于其他薄皮水果的削皮,该刀具无法单一使用,一般都要配合2.1和2.2中的V型刀或者去果眼刀。

@#@@#@图2.4中快速去皮刀使用时只需将菠萝顶端削平,再将削皮刀按照逆时针方向旋入菠萝,待切削到恰当的时候向外拉就能将切削好的果肉带出,这种加工方式对菠萝果肉的切削并不充分,浪费很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手动加工单个菠萝的方式和工具,都摆脱不了安全性不高、原料利用率不高、效率低、卫生条件差的缺陷。

@#@@#@@#@图2.1V型去皮刀及去皮后菠萝@#@图2.2菠萝去钉刀图2.3水果削皮刀@#@图2.4旋转快速去皮刀及去皮后菠萝@#@2.2机械加工去皮@#@由于手工加工方式耗时长、浪费人力、卫生条件差,现有市场又发展快速,对加工的效率和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而且在城市生活中,年轻的父母们都很想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所以各种去皮机应运而生,以下将列举市场上已有的机械设备,并阐述加工方式。

@#@@#@图2.5中电动菠萝去皮机,一果一上料,人工上料取料,加工速度在15s/个,加工时,工人手动将待加工产品横向放置在机器中部的空间中,开动机器后,机器自动夹紧原料,刀具贴近原料进行切削,该机器还兼具通芯功能,然而设备较大,不宜安放,不适合小型加工者采用,并且小型加工场景中常用的加工速度要求为100个/小时,如果采用本机器,那么多余的生产力将浪费,不符合改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设计目标。

@#@@#@图2.6中全自动菠萝去皮通芯生产线,只需管理者在上料口上料,机器会有传送带自动运输原料至加工位置,加工位置有4或5个旋转工位,可以实现不间断加工,处理能力为80个/分钟,加工效率极高,除了去皮通芯,还兼具碎皮、清洗等功能,这种全自动菠萝生产线,机器庞大,占地面积大,耗能高,适合大加工厂使用,对小批量加工者来说造价昂贵且不利于安放,故不采用此方案。

@#@@#@图2.7中小型立式菠萝削皮机,加工者只需将原料立式放置在加工的爪盘上,开动机器后机器自动压紧原料,刀具运动至原料附近进行切削,切削完毕需要人工下料,该设备便于搬运,耗能小,加工效率基本满足小批量加工的要求,但是可改进空间也很大,可以使机器更小更方便,本设计课题也从这方面着手,设计一台方便加工、挪运的小型菠萝削皮机。

@#@@#@图2.5电动菠萝去皮机@#@图2.6全自动菠萝去皮通芯产线@#@图2.7立式电动菠萝去皮机@#@3.菠萝去皮机的设计与校核@#@3.1菠萝的各项数据@#@图3.1菠萝果眼分布@#@如图3.1所示,菠萝果眼为螺旋线分布,分布螺旋与水平面夹角范围为40°@#@-60°@#@,分布条数为7-13条,每条螺旋线所占圆周的比例为3/5,而菠萝的高度H与直径D的比例关系一般为H/D=1.5,菠萝高度范围在160毫米至280毫米之间。

@#@@#@3.2菠萝削皮机的方案确定@#@本方案设计的小型菠萝去皮机,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链转动或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结合作为传动系统,仿行刀具作为切削工具,丝杠和菠萝装夹部分通过齿轮传动作为刀具运动的动力,用多用夹具来固定原料,需要手工上下料。

@#@其中仿行刀具后端与丝杠螺母部分相连,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加工时刀具的上下运动,切削刀具的仿行运动来源于刀具的刀杆,刀杆采用弹性材料,这样在加工原料时,刀具就会根据原料的外形自动调整,减少加工时原材料的浪费。

@#@切削时因为螺纹丝杠副上丝杠螺母的运动带动刀具,只要切削时的速度选用得当,去皮刀就会沿着菠萝上果眼分布的螺旋线来切削,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在两者运动到上限或下限时,需要按动按钮使电机往初始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以便完整的为菠萝削皮、去毛眼。

@#@@#@原料的装夹部分,可以设计一个多用夹具,初步方案是使用一个有插齿的圆形转盘来作为原料加工时的放置位置,且该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上下部分都带有插齿,上半部分为可以上下活动的弹性机构,以达到自动夹紧的目的,并且两部分都需要在加工时可以旋转。

@#@@#@使用本机器时,上料过程,需要人工将菠萝两端削平,提起菠萝夹具的上半部分,再插在插齿上,上半部分会在松开时自动压紧菠萝,削皮刀具的位置应处于最上端或最下端,切削时放置菠萝的转盘旋转运动,带动与其相连的螺纹丝杠,丝杠转动又带动(推动)丝杠螺母上下运动,连带的刀具也会运动,在菠萝旋转的同时刀具上下运动在菠萝上留下的轨迹即为一条螺旋线,这种加工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果肉的浪费。

@#@@#@3.3刀具设计@#@首先确定菠萝削皮机所用削皮刀具的样式:

@#@刀具后端和螺纹丝杠螺母相连,以便于让螺母运动带动刀具运动,切削部分与丝杠螺母连接可以使用弹性金属材料,这样在进行切削时,X轴方向上的作用力推动刀具左右摇摆,而中段连接部分的弹性材料使刀杆形变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也是刀具等仿行能力的来源。

@#@如下图所示@#@图3.2切削刀具@#@3.4计算与校核@#@3.4.1螺旋副@#@削皮机工作时,丝杠螺母在丝杠上运动带动刀具上下运动,刀具位置在菠萝一侧,刀具只做上下运动,菠萝旋转时即可完成切削。

@#@@#@因为是小型机械,对于加工精度并无太大要求,选择滚珠丝杠代价高昂,没有必要,因此选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方便的螺纹丝杠作为切削部分的组成。

@#@螺杆的螺纹类型有梯形、矩形、锯齿形等,在此选用常用的梯形螺纹,梯形螺纹的牙型为等腰梯形,牙型角30°@#@,其内外螺纹以锥面贴近不易松动,与其它牙形相比虽然传动效率不占优势,但是易于制造,牙根强度很高,工艺性好,比其它类型的螺纹更耐磨,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传动螺纹。

@#@@#@1.螺旋传动材料的选择@#@螺旋传动的常用螺杆材料有Q235、Q275、45、50、42Cr、65Mn、T1、18CrMnTi等,考虑到本机械工作场景腐蚀性较低,受力不大,转速较低,兼具加工工艺性,故选择45钢作为螺杆材料。

@#@螺母材料常用的有ZCu10P1、ZCuA19Mn2等,这两种材料适用于一般传动,在此选择ZCuA19Mn2作为螺母材料。

@#@45钢屈服强度σs≥355MPa,抗拉强度σb≥600MPa,抗剪强度为178MPa(剪切力=178×@#@D22π,单位为N),螺母材料ZCuA19Mn2的许用压强P=15MPa。

@#@@#@2.螺杆相关的计算@#@刀具的切削宽度为10mm,意为菠萝转过一周,刀具的移动距离应为10mm,而螺杆旋转一圈刀具移动一个螺距的距离。

@#@@#@根据耐磨性计算数据初步确定螺纹中径,φ的值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2-1-4得剖分式螺母的取值范围为2.5~3.5,故在此取φ=2.5,故螺母所受力F=刀具重量和螺母重量之和=40N,由公式@#@d2≥0.8FφP(3·@#@1)@#@代入数值可得@#@d2≥0.8FφP=0.8402.5×@#@15≈2.6mm@#@按照螺杆抗压强度数据选择螺纹内径。

@#@根据莫尔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为@#@σca=σ2+3τ2=1AF2+34Td12≤σ(3·@#@2)@#@因为对于中尺寸或小尺寸的螺杆,可认为τ≈0.5σ,故@#@σca=F2+34Td12=1.3σ=1.3QA≤σ=σSS(3·@#@3)@#@由上文计算数据所示@#@A=πd124mm(3·@#@4)@#@d2----------------------螺纹中径@#@σca---------------------复合应力,包含拉伸和扭转应力@#@τ------------------------常数值@#@F----------------------作用于丝杠上的力@#@A----------------------螺纹段危险截面积@#@S----------------------螺杆稳定性安全系数@#@传力螺旋S=3.5~5.0,传导螺旋S=2.5~4.0,调整螺旋(精密或水平螺杆)S>@#@4,所以在此取值S=5,所以螺杆螺纹小径:

@#@@#@d2≥4×@#@1.3SQπσS=4×@#@1.3×@#@5×@#@4003.14×@#@300≈3.32mm(3·@#@5)@#@3.丝杠各项数据的确定@#@综上所述,比较两种计算结果,本课题应以抗压强度所计算的结果为准选择大、中、小径,查机械设计手册5-22页GB/T5796.3-2005选择,螺纹小径d3=20.5mm,螺纹中径d2=23.5mm,螺纹大径D4=26.5mm,螺纹公称直径d=26mm,螺纹线数n=1,螺距p=5mm。

@#@@#@4.校核该螺旋副自锁能力@#@图3.3螺旋副受力示意图@#@如图3.4所示,传力螺旋需要确保自锁性,以避免事故发生。

@#@在此我选择的螺杆材料为45钢,螺母材料为青铜,由机械设计手册表12-1-7得两者的摩擦系数f=0.08~0.10,此处选取f=0.09。

@#@@#@且梯形螺纹的牙型角为@#@α=30°@#@,β=α2=15°@#@@#@螺杆自锁条件:

@#@@#@ψ<@#@ρv@#@ψ=arctannp/πd2=arctan63.14×@#@23.5=3.904°@#@(3·@#@6)@#@ρv=arctanfv=arctanμv=5.1428°@#@(3·@#@7)@#@ψ--------------------螺纹升角@#@ρv--------------------螺纹的当量摩擦角@#@μv------------------螺杆的当量摩擦系数@#@因此满足自锁要求。

@#@@#@5.螺杆各部分长度确定@#@表3.1丝杆螺距表[11]@#@标准规格(mm)@#@M45@#@M48@#@M52@#@M56@#@M64@#@螺距@#@4.54@#@54@#@54@#@5.54@#@64@#@表3.2丝杆公称直径表[11]@#@螺距@#@3@#@4@#@5@#@6@#@8@#@公称直径@#@10-60@#@16-80@#@22-100@#@30-100@#@32-100@#@表3.3丝杆的余程[11]@#@螺距P@#@2@#@3@#@4@#@5@#@6@#@余程Le(mm)@#@10@#@12@#@16@#@20@#@24@#@因为螺距P=5mm,螺纹总长度Ls,余程为Le@#@Ls=Lu+2Le(3·@#@8)@#@查表3.1表3.2表3.3中各数据可得P=5mm时,余程为20mm。

@#@因为单个菠萝高度在160mm-280mm,所以工作长度Lu为320mm较合适,则:

@#@@#@Ls=320mm+40mm=360mm@#@图3.4丝杠余程与螺纹总长示意@#@6.螺纹强度校核@#@因为螺母材料为青铜,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2-1-10取τp=30MPa,σbp=40MPa,b=0.65p=0.65×@#@5=3.25mm,D4=d+2ac≈d=26.5mm,查表12-1-4得剪切强度:

@#@@#@τ=FπD4bn=4003.14×@#@26.5×@#@3.25×@#@80=1.26MPa(3·@#@9)@#@τ--------------剪切强度@#@F--------------螺母承受的力@#@D4--------------螺纹中径@#@弯曲应力[11]:

@#@@#@σb=3FH1πD4b2n=3×@#@400×@#@2.53.14×@#@28×@#@3.252×@#@80=2.907MPa(3·@#@10)@#@σb-------------螺母螺纹所承受的弯曲应力@#@H1[11]-------------常数@#@结果τ≤τ’p、σb=σbp,且因为螺杆材料强度远大于螺母材料强度,所以只校核螺母即可,螺纹强度足够。

@#@@#@7.螺杆的稳定性计算@#@表3.4螺杆稳定性系数[11]@#@螺杆端部结构@#@μ@#@μ1@#@两端固定@#@0.5@#@(如一端为不完全固定时为0.6)@#@4.730@#@一端固定,一端铰支@#@0.7@#@3.927@#@两端铰支@#@1@#@3.142@#@一端固定,一端自由@#@2@#@1.875@#@采用滑动支承时,若令l0为支承长度,d0为支承直径,则当l0/d0<@#@1.5时,认为是铰支;@#@l0/d0=1.5~3时,是不完全固定;@#@l0/d0>@#@3时,是固定端。

@#@采用滚动支承是,当只有径向约束是,是铰支;@#@当径向和轴向都有约束时,是固定端。

@#@@#@螺杆危险面惯性半径@#@i=d14=5.625mm(3·@#@11)@#@螺杆两端固定,根据表3.4可得μ=0.5μ1=4.730@#@螺杆柔度:

@#@@#@因为螺杆材料为45钢,由表3.5可得@#@a=461MPa,b=0.2568MPa,λ=μ1i=102.85@#@因@#@λ≥λ1@#@所以采用欧拉公式求实际稳定性系数SC:

@#@@#@Fc=π3Ed3464μ12=1927KN(3·@#@12)@#@SC=FCF=19270.5=3854>@#@S=3.5~5.0@#@满足稳定性要求。

@#@@#@因为螺杆的一端要连接齿轮,另一端要连接轴承,为便于选择零件和加工,螺杆和齿轮连接段加工成∅=20mm。

@#@查机械设计基础表14-1选择齿轮连接端的键为A型键b×@#@h=6×@#@6。

@#@@#@表3.5材料直线公式系数[11]@#@材料@#@(σb、σa的单位为N/cm2)@#@a@#@b@#@λ1@#@λ2@#@N∙cm-2@#@Q235@#@σb≥37200σb=23500@#@30400@#@112@#@105@#@61@#@优质碳钢σb≥47100σa=30600@#@46100@#@256.8@#@100@#@60@#@硅钢@#@σb≥51000σa=35300@#@57800@#@374.4@#@100@#@60@#@铬钼钢@#@98070@#@529.6@#@≥55@#@铸铁@#@33220@#@145.4@#@硬铝@#@37300@#@215@#@≥50@#@松木@#@3870@#@19@#@≥59@#@3.4.2传动系统@#@作为小型机械,可选的传动方式很多,比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为了保证传动平稳,本人决定以齿轮传动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齿轮传动的传动速度和功率可调节性大,传动平稳且效率高,和螺旋副组成刀具传动的部分非常合适,装配和更换零件都极为方便,所需空间比带传动、链传动少,平稳性也比其它传动方式好,能够在削皮机的制造、使用、维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菠萝最高为280mm,为了保证课题要求的100个/小时的切削速度,单个菠萝的切削时长不能超过36s,则丝杠螺母的运动速度为:

@#@@#@280mm36s=7.78mm/s@#@取整数值运动速度为8mm/s,螺距P=5mm,所以在切削时,螺杆的转速为96r/min,因为刀具的切削部分宽度为10mm,那么刀具每运动10mm,菠萝至少要旋转一圈,所以可以算出菠萝装夹部分旋转一周的时间不得多于10÷@#@8=1.25s,即转速至少为48r/min。

@#@在此我选择角接触球轴承作为菠萝夹具的所用轴承,因为该处转速低,角接触球轴承也可以少量承受轴向力,并且摩擦阻力小、转动效率高、成本低。

@#@螺杆和菠萝装夹部分的传动比:

@#@@#@i=9648=2@#@此处传动比数据意为,按照菠萝果眼分布的螺旋线切削果眼,丝杠转速和原料装夹处的转速比为2。

@#@@#@该机械运行时,菠萝夹具的旋转轴会有较大的运行静阻力,这个运行阻力可以近似的等于@#@摩擦的总阻力。

@#@@#@运行静阻力Pm[11]。

@#@@#@Pm=2βG0K+μ2Dc(3·@#@13)@#@G0----------------菠萝+旋转轴重量前文计算得出为400N@#@K-----------------滚动摩擦系数,K=0.04@#@μ-----------------轴承摩擦系数μ=0.02@#@β------------------附加阻力系数,β=2@#@Pm=2×@#@2×@#@400×@#@(0.04+0.02×@#@0.022)0.15=1130N@#@发动机和主动轴的动力传输采用联轴器,减速器和菠萝装夹部分、菠萝装夹部分和螺杆之间都为齿轮传动,并且因为传动需要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应该选择圆柱形齿轮。

@#@@#@传动原理图如下:

@#@@#@图3.5齿轮传动装配关系@#@各传动部分效率查机械设计基础表2-4得:

@#@@#@联轴器@#@η1=0.99@#@开式圆柱齿轮传动@#@η2=0.94-0.96,此处取0.95@#@传动系统总效率:

@#@@#@η=η1η2=0.99×@#@0.95=0.9405@#@3.4.3电动机功率计算和电机选择@#@求实际输入总功率Nc@#@Nc=PmV1000η(3·@#@14)@#@Nc=1130×@#@11000×@#@0.9405≈1.063KW@#@所需的最小电机功率@#@Pd=Ncη=1.063KW0.9405=1.13KW(3·@#@15)@#@表3.6Y型异步电动机数据摘录[11]@#@型号@#@功率@#@(kW)@#@马力(hp)@#@电流(A)@#@转速(r/min)@#@效率η(%)@#@功率因数(cosφ)@#@堵转转矩@#@额定转矩@#@堵转电流@#@额定电流@#@Y90S-6@#@0.75@#@1@#@2.2@#@910@#@72.5@#@0.70@#@2.0@#@6.8@#@Y90L-6@#@1.1@#@1.5@#@3.2@#@910@#@73.5@#@0.72@#@2.0@#@6.9@#@Y100L-6@#@1.5@#@2@#@4.0@#@940@#@77.5@#@0.74@#@2.0@#@5.5@#@Y112M-6@#@2.";i:

4;s:

4588:

"KED深圳市凯尔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WI-DZQC-E-002@#@版次:

@#@A/0@#@不锈钢产品焊接检验标准@#@生效日期:

@#@2012年03月20日@#@页次:

@#@第1页共2页@#@1.目的@#@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的焊接方法、焊接注意事顶,焊接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产品焊接质量的检验.@#@3.职责@#@3.1、品管部:

@#@负责根据图纸要求、相关国家标准合理制订统一的焊接品质标准并依此进行检验。

@#@@#@3.2、生产部:

@#@负责根据品质标准进行生产作业。

@#@@#@4.表面分区@#@产品在安装之后,按照观察产品的习惯,是否容易观察到产品的表面来区分产品的主要外露面、次要外露面和不易看见的面。

@#@见表1@#@表1抛光产品表面的分区@#@表面分区@#@特点描述@#@重要度@#@主要外露面A@#@产品安装后最容易看到的表面。

@#@@#@极重要控制面@#@次要外露面B@#@向下的面、侧面、边位、角位、接合位、内弯曲位。

@#@@#@重要控制面@#@不易看到的面C@#@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

@#@@#@一般控制面@#@5.不锈钢产品焊接要求@#@5.1焊接应根据钣金件的材质,板厚及焊接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

@#@以保证良好的外观和减少焊接变形。

@#@@#@5.2不锈钢的焊接在保证力度的前提下,焊点,焊缝应尽量置于对外观无影响的位置,且焊点布局应尽量匀称,大小适中,不能出现表面烧穿,擦伤等缺陷。

@#@不得有焊渣等残留物。

@#@@#@5.3焊接后工件表面应无明显的凹凸变形和影响产品外观又不可纠正的扭曲变形。

@#@凹凸变形以平面度允许差:

@#@(≦1mm/□500×@#@500.)@#@5.4布于主要外观表面及拼角位的焊缝应满焊,便于打磨处理。

@#@不能打磨处理的次要外观表面及拼角位的焊缝,焊点应尽量平顺均匀。

@#@@#@5.5对表面不着处理的不锈钢钣金件应尽量避免外观正反面烧焊,而将焊点布于内折边及拼角处。

@#@焊接应采用氩弧焊,加焊条时应用不锈刚焊条,以避免生锈。

@#@焊螺母时应用不锈钢螺母。

@#@@#@5.6对不锈钢钣金容器件,所有焊接位置必须满焊,不能出现表面烧穿,少焊,焊后产品需装水做测试是否漏水.@#@6..焊接方法的控制@#@6.1、焊丝:

@#@H1Cr18Ni9Ti @#@φ1、 @#@φ1.5、φ2.5、φ3@#@6.2、氩气、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99.95%,所用流量6-9升/分钟,气瓶中的氩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0.5MPa,以保证充氩纯度。

@#@@#@6.3、接口间隙要匀直,禁止强力对口,错口值应小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编制@#@审核@#@批准@#@KED深圳市凯尔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WI-DZQC-E-002@#@版次:

@#@A/0@#@不锈钢产品焊接检验标准@#@生效日期:

@#@2012年03月20日@#@页次:

@#@第2页共2页@#@6.4、@#@壁厚mm@#@焊丝直径mm@#@焊接电流@#@A@#@氩气流量L/min@#@喷嘴直径mm@#@1@#@1.0@#@30-50@#@6@#@6@#@2@#@1.2@#@40-60@#@6@#@6@#@3@#@1.6-2.4@#@60-90@#@8@#@8@#@4@#@1.6-2.4@#@80-100@#@8@#@8@#@5@#@1.6-2.4@#@80-130@#@8@#@8@#@6@#@1.6-2.4@#@90-140@#@8@#@8@#@7.焊接尺寸的控制@#@7.1组焊前必须在焊接前对拼装尺寸进行检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固定焊接。

@#@避免前期错误的延续。

@#@@#@7.2组焊件外形尺寸的控制:

@#@@#@周边尺寸@#@100~400@#@400~1000@#@1000~1500@#@1500~2000@#@允许偏差@#@±@#@0.4@#@±@#@0.5@#@±@#@0.7@#@±@#@1.0@#@对角线尺寸@#@300~600@#@600~1000@#@1000~1500@#@1500~2000@#@允许偏差@#@±@#@0.5@#@±@#@0.8@#@±@#@1.0@#@±@#@1.5@#@8.检验方法@#@8.1尺寸测量,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并保证在公差范围内.立柱、顶盖、下沿、围框、横梁等应平直、无扭曲、其直线度(不直度)用对角线法应满足上表要求。

@#@@#@8.2对要求完全固定的结构,不允许有歪斜、摆动、转动、位移等现象.@#@8.3目测焊接位置,用手拍一拍、摇一摇、推一推等动作时,对构件的感观效果测试;@#@焊接应牢固、可靠,可各构件的力度要求适应各构件的力度要求。

@#@不能出现假焊、虚焊和焊点松脱裂纹,@#@8.4基材方通外观面不允许出现凹坑、大麻点、划伤、压痕等缺陷。

@#@@#@8.5容器类产品必须装水做测试是否漏水.@#@8.6外观要求参照不锈钢外观检验标准.@#@编制@#@审核@#@批准@#@@#@";i:

5;s:

9400:

"采暖壁挂炉使用注意事项@#@家用燃气壁挂炉是集使用水、电、气于一体,壁挂炉能够提供生活热水和独立采暖的先进设备,使用既方便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业主如果能正确使用,不但能提高壁挂炉的使用效率,更能延长壁挂炉的使用寿命,最主要的是大大的节约了能源,以下介绍几种壁挂炉使用方面的相关知识:

@#@@#@关于水压@#@用户在使用前,首先应检查锅炉的水压表指针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说明书中规定的标准水压为1-1.2巴,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暖气系统和锅炉内都存在一些空气,当锅炉运行时,系统中的空气不断从锅炉内的排气阀排出,锅炉的压力就会无规律的下降;@#@在冬季取暖时,暖气系统中的水受热膨胀,系统水压力会上升,待水冷却后压力又下降,此属正常现象。

@#@实验表明,壁挂炉内的水压只要保持在0.5-1.5巴之间就完全不会影响壁挂炉的正常使用。

@#@如水压低于0.5巴时,可能会造成生活热水忽冷忽热或无法正常启动,如水压高于1.5巴,在供暖时系统压力升高,如果超过3巴,锅炉的安全阀就会自动泄水,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左右补一次水即可。

@#@@#@特别提醒:

@#@系统补水后一定要关闭锅炉的补水开关,长期出差的业主应将供水总阀关闭。

@#@建议在锅炉的安全阀上加装一根排水管,以避免锅炉水压过高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关于锅炉亮红灯@#@锅炉在启动时,如果检测不到火焰,就会自动进入保护状态,锅炉的红色故障指示灯就会点亮报警。

@#@造成此事实的原因是对之相连的燃气曾经出现过中断。

@#@此时应检查燃气系统查找可能存在的故障:

@#@1、天然气是否畅通,有无停气2、气表电池无电3、气表中的余额不足4、燃气阀门未开5、燃气表故障等(以上几种现象可以通过做饭的燃气灶来验证,找到原因并解决)6、检查供水供电系统并排除故障;@#@此时如想启动锅炉,必须将锅炉进行手动复位至红色指示灯熄灭后方可。

@#@@#@注意:

@#@天然气属特种行业,如需拆改管道或燃气系统问题请找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安全事项@#@1、必须要保证锅炉烟管的吸、排气通畅。

@#@壁挂炉烟管的构造为直径60㎜/100㎜的双芯管,锅炉工作时由外管吸入新鲜空气,内管排出燃烧废气。

@#@锅炉燃烧时需要吸入的空气量大约为40㎡/h,所以产生的废气量也较多。

@#@因此业主在装修封闭阳台或移机时,必须将烟管的吸、排口伸出窗外,不得将其封在室内或是使用单芯管,否则锅炉在燃烧时容易将排出的废气吸回,造成燃烧时供氧不足,极易导致锅炉发生爆燃、点不着火、或频繁启动等现象,给生命财产安全留下隐患。

@#@@#@2、壁挂炉在工作时,底部的暖气、热水出水管、烟管温度较高,严禁触摸,以免烫伤。

@#@注意:

@#@烟管的拆装最好由专业人员操作,以避免烟管接口处密封不严,引发事故。

@#@@#@冬季防冻@#@锅炉可以长期通电,特别是冬季,如果锅炉或暖气内已经充水,必须对锅炉设置防冻、准备充足的电和燃气,以避免暖气片及锅炉的水泵、换热器等部件被冻坏,具体操作方法请参照说明书。

@#@@#@注意:

@#@在设置防冻功能后,必须要保证家中的水、电、气充足和畅通。

@#@为防止万一,设置防冻后也要定期检查检查锅炉的水压以及工作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关于节能@#@节水:

@#@@#@1、热水龙头不宜一下开到最大:

@#@打开热水龙直至有热水流出时,锅炉有大约6秒的延时过程,这时锅炉和水龙头间的管线内都为冷水,所以这段时间内即使将水龙头开至最大流出的也是凉水。

@#@如果开到最大,将会有大量的冷水白白得浪费掉。

@#@所以在使用热水时应该先开小水流,等待锅炉启动至点火延时后再根据您的需要调整水流大小,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水,而且水的升温时间短。

@#@特别是浴室离锅炉较远的大户型尤为明显。

@#@@#@2、将热水流出前流出的冷水用容器储存;@#@如小水流不启动,可能是锅炉内管路脏或热水启动感应部分不灵敏,可找专业的维修人员上门解决。

@#@@#@3、在洗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水龙头的开关次数:

@#@因为每开关一次热水龙头,锅炉就要启动一次,就要有6秒左右的延时,这段时间内又有大量的冷水白白的浪费掉。

@#@而且锅炉在烧热水时,没有达到设定温度前都是以大火燃烧,这样也增加了燃气的使用量。

@#@@#@节气@#@1、关闭或调低无人居住房间的暖气片阀门:

@#@如您的住房面积较大、房间较多、而且人口又比较少的情况下,那么不住人或者使用频率低的房间的暖气片阀门完全可以关闭或调小,这样相当于减少了供热面积,不仅节能,而且在正常使用的空间供暖温度上升也会加快,减少了燃气消耗。

@#@@#@2、白天上班家中无人时不宜关闭壁挂炉,将温度档位调至最低即可:

@#@很多上班族习惯在家中无人时,将锅炉关闭,下班后再将锅炉放置高档进行急速加热,这种作法非常不科学。

@#@因为这样就等于一切从头开始,由于室温与锅炉设定温度温差较大,锅炉需要时间大火运行,这样不但不节能,反而会更加浪费燃气并且增加了住户挨冻的时间,而且有锅炉或暖气片被冻坏的危险。

@#@因此,在您上班出门前,只需锅炉的暖气温度调节旋钮调至“0”档(此时锅炉处于防冻状态,暖气片内的水温保持在35-40度之间,房间内的整体空间温度大约在8-14度左右),等您下班后,再将锅炉暖气档位调至您所需要的温度即可。

@#@@#@3、如果您长期出差或尚未居住则将锅炉与暖气片内的水放掉:

@#@建议您求助专业人员将锅炉和暖气片中的水排放干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不使用燃气,更不用担心锅炉或暖气片被冻坏。

@#@@#@关于壁挂炉的保养;@#@@#@1、壁挂炉的结垢原理及危害:

@#@壁挂炉的核心问题是热交换的效率和使用寿命,而影响这两个方面最大因素的就是水垢问题。

@#@尤其是在我们使用生活热水时,由于需要不断地充入新水,而且北京绝大部分地区的水质较硬,这样就使换热器的结垢率大大增大。

@#@而随着附着在换热器内壁上的水垢不断加厚,换热器管径便会越来越细,水流不畅,不仅增加了水泵及换热器的负担,而且壁挂炉的换热效率的也会大大降低,主要表现为壁挂炉耗气量增大、供热不足、卫生热水时冷时热、热水量减小等症状。

@#@若壁挂炉的换热部件终保持在这样一种高负荷的状态下运行,对壁挂炉的损害是非常厉害的。

@#@@#@2、暖气片内杂质及水垢对锅炉的影响:

@#@壁挂炉担负着暖气系统内水的循环,由于水内含有杂质并且具有酸性,对暖气片及管道内部会有一定的腐蚀。

@#@而我们所用暖气片大都为铸铁材质,暖气片内的砂模残留物和其它杂质,在工程安装时不可能完全冲洗干净;@#@加上暖气系统内的水始终是封闭循环的,锅炉的暖气部分又没有过滤网,这样暖气片及管道内部的锈蚀残渣及水自身的杂质就会通过壁挂炉的循环水泵再度进入到换热器内,这些杂质在高温情况下不断分解,又有一部分变成水垢附着在了换热器的内壁上让其管径变得更细。

@#@从而使循环水泵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长期运行就会造成壁挂炉的循环水泵转速降低甚至卡死,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3、暖气片内的水不宜经常更换:

@#@对于暖气系统,由于初次使用时暖气片内含有大量的杂质,建议使用一年后将其中的脏水放掉,重新注入新水,间隔几年后再进行更换。

@#@因为每更换一次水都会有大量的水碱被带入,而固定的水中含碱量则是一定的;@#@因此暖气系统内的水不宜频繁更换。

@#@经过一个取暖季后,若清洗保养也只需对壁挂炉单独进行即可。

@#@@#@4、定期对壁挂炉进行清洗保养都有哪些好处?

@#@@#@1)可以提高壁挂炉热交换的效率,降低燃气消耗量。

@#@经实验对比,在同等条件下运行过的两台壁挂炉,经过清洗保养后的壁挂炉比没有经过清洗保养的壁挂炉加热速度明显快25%左右,也就是说壁挂炉经过清洗后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节约25%左右的燃气。

@#@如果按每100平米的房子用气约1000元/月计算的话,一年(含供暖季)的时间您在使用壁挂炉上将会节省800---1000元左右!

@#@@#@2)延长壁挂炉的使用寿命,通过内部清洗除垢可有效降低水泵、换热器等主要部件的负荷,从而使锅炉运转更加顺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若每一到二年对锅炉进行一次清洗保养,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5年。

@#@@#@";i:

6;s:

8770:

"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鹤山市美业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文件名称:

@#@仓库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MY3—036@#@版本号:

@#@A@#@编制:

@#@审批:

@#@@#@日期:

@#@2004/7/5日期:

@#@2004/7/10@#@修订记录@#@页号@#@页版@#@修改内容@#@批准人@#@修改日期@#@1目的@#@规范原料仓、成品仓、五金仓的管理。

@#@@#@2范围@#@适用于公司原料仓、成品仓、五金仓的管理。

@#@@#@3职责@#@3.1原料仓负责公司原材料、下脚料的进仓、存储、出仓工作。

@#@@#@3.2成品仓负责公司棉纱成品、包装物及辅料的进仓、存储、出仓工作。

@#@@#@3.3五金仓负责公司五金备件,机台配件,各种润滑油,日常用品,生活劳保用品的进仓、存储、出仓工作。

@#@负责存储尚有价值的废旧物料。

@#@@#@4工作内容@#@4.1原料仓管理@#@4.1.1原料仓管理机制@#@原料仓由公司的仓库主管直接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审计,财务部负责仓库经济资料、数据统计和具体业务的指导。

@#@@#@4.1.2原料仓进仓、验收制度@#@4.1.2.1原料进仓时如下雨,要在指定的地点卸货;@#@如不下雨但地上有雨水,要在地上铺上防水布,以防棉花浸湿而霉变。

@#@@#@4.1.2.2随车来的散包,如可以分清批号,通知排包工及时打包并放回原批,如分不清批号,要通知棉检及时处理;@#@零包(包上有完整批号,但数量很少)要按产地、批号分开放置,并及时通知棉检处理。

@#@@#@4.1.2.3每批棉花进仓时,仓管员要根据经营部提供的产地、卡号、批号、等级、件数、重量等资料,及时核对有关信息,如有出入,应及时向仓库主管汇报。

@#@@#@4.1.2.4每批棉花进仓时,应按包头重量填写检斤单,检斤单一式3份:

@#@自存一份、经营部一份、财务部一份。

@#@@#@4.1.2.5根据检斤单算出的净重如与经营部提供的净重相差超过国家规定,要及时报告,经营部据此向供应商索赔。

@#@@#@4.1.2.6根据经营部提供的公定重量办理进仓。

@#@@#@4.1.2.7外购落棉、下脚料进仓时,应按包头重量填写检斤单,检斤单一式3份:

@#@自存一份、经营部一份、财务部一份。

@#@并以此重量办理进仓。

@#@@#@4.1.2.8本公司回用花、下脚料进仓时,以包头重量进仓,并按件数的10%的抽查重量。

@#@如与包头重量相符,按包头重量进仓,如不符,责成进仓部门重新称重并按新重量办理进仓。

@#@@#@4.1.2.9进仓后的原料必须在一天之内按分批后的批号、数量准确报给棉检室,以便抽样检验、安排使用。

@#@@#@4.1.3原料仓存储、堆放制度@#@4.1.3.1在仓库地面画线指明原料堆放区域。

@#@留出墙距0.5米,纵横各2米宽的井字形通道,以利仓库内的空气流通。

@#@@#@4.1.3.2原料进仓以后,必须严格按包装、级别、批号分档分堆堆放。

@#@绝对不允许有混批现象。

@#@@#@4.1.3.3原料堆垛要整齐有致,层与层之间交叉放置,保证安全稳妥。

@#@在堆垛时,棉堆高度应在四层以上,十层以下,并依每批的总件数及高度要求,算准底包数,以尽量利用仓库空间,增加库容。

@#@@#@4.1.3.4每批原棉进仓后必须挂牌,标明每堆(批)棉花的产地、批号、等级、数量、进仓时间等。

@#@@#@4.1.3.5仓库大门要每天打开,使仓库内的空气流通。

@#@在雨季或高温、潮湿天气时,必须适当地进行排气,防止棉花受潮或温度过高。

@#@@#@4.1.3.6正常生产时,仓库应每5天一次将库存的原棉件数准确地报给棉检室,转纺前夕一星期内,每天报数。

@#@@#@4.1.3.7发霉、变质的棉花,要另行放置,及时通知棉检和相关部门协商处理。

@#@分级室退回的棉花应单独放置,并注明原因,以便安排使用。

@#@@#@4.1.4原料仓出仓制度@#@4.1.4.1原料出给生产车间时,要严格按棉检室开出的《领料单》上的等级、批号、件数,出仓,并监督排包工的拉包工作,绝对不允许出现错批、错包现象。

@#@并按公司规定办理出仓手续。

@#@@#@4.1.4.2回花、下脚、废料出给外单位时,要有两名仓管员在场共同监督出仓。

@#@同时,应按包头重量填写检斤单,检斤单一式3份:

@#@自存一份、经营部一份、财务部一份。

@#@@#@4.2成品仓仓库管理@#@4.2.1成品仓仓库管理机制@#@成品仓由公司的仓库主管直接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审计,财务部负责仓库经济资料、数据的统计和具体业务的指导。

@#@@#@4.2.2成品仓进仓、验收制度@#@4.2.2.1包装组每天统计包装好的成品数量后,填写《入库单》。

@#@仓管员清点核对无误后,在《入库单》上签名确认,安排搬运工将包装好的成品运入仓库,并按要求堆放整齐。

@#@@#@4.2.2.2包装材料及辅助材料到厂后,仓管员以发票为准,核对供应商提供的送货单,确认品种,规格,数量无误后,安排搬运到仓库,仓管员在旁监督,安排堆放位置。

@#@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4.2.3成品仓存储、堆放制度@#@4.2.3.1仓库里成品、包装物及辅料要划分不同区域放置,不同品种、规格、批号的成品、包装物及辅料要分开放置,且做好标识。

@#@@#@4.2.3.2成品的堆放在做到既方便盘点、出仓,又能有效地提高库容。

@#@@#@4.2.4成品仓出仓制度@#@4.2.4.1棉纱成品出仓时,仓管员根据经营部发出的《产品出仓通知单》安排装车并填写《棉纱成品出仓单》,经顾客或顾客的委托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名。

@#@顾客或顾客的委托代理人凭此单到经营部办理有关手续。

@#@@#@4.2.4.2有样品纱时,仓管员开出《棉纱成品出仓单》,经营部有关人员签名确认,提货并交给顾客或顾客的委托代理人。

@#@@#@4.2.4.3需要领用包装物及辅料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到成品仓领取包装物及辅料。

@#@仓管员填写《领料单》,领料人签名确认,并立即运走所领用的物料。

@#@@#@4.3五金仓管理@#@4.3.1五金仓管理机制@#@五金仓由公司的仓库主管直接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审计,财务部负责仓库经济资料、数据的统计和具体业务的指导。

@#@@#@4.3.2五金仓进仓、验收制度@#@4.3.2.1物料到仓库后,仓管员立即通知相关的采购员,确认所采购的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等资料。

@#@采购员确认后,由仓管员通知下列人员进行验收@#@a、重要物料(关键的工艺部件),由采购员与品管部进行验收。

@#@@#@b、进口件,由采购员与使用部门进行验收。

@#@@#@c、一般物料,由采购员与仓库进行验收。

@#@@#@4.3.2.2各部门暂时不用的旧物料、损坏但尚还有价值的物品,退回五金仓库管理。

@#@@#@仓库填写《入库单》。

@#@@#@4.3.3五金仓存储、堆放制度@#@4.3.3.1仓库在地面划线指明物料堆放区域,并根据物料的性质,分类、分区域放置。

@#@能上物料架的一定要上架,不能上架的要在指定区域摆放齐。

@#@危险品单独存放,并与其它物料保持足够的距离。

@#@@#@4.3.3.2同类物料要按一定的规则摆放,每种物料都必须用物料卡标明品种、规格、单价等信息。

@#@@#@4.3.3.3入库的废旧物料单独存放,可再利用与不可再利用的要分开放置,且做好标识。

@#@@#@4.3.4五金仓出仓制度@#@4.4.4.1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到五金仓领取物料。

@#@非指定人员到五金仓领取物料,仓管员必须拒绝发料。

@#@@#@4.4.4.2各部门指定人员需到五金仓领用物料时,必须持经本部门领导签名同意后的《领料单》到五金仓领用指定物料。

@#@仓管员按上述领料单指明的物料品种、规格、数量等发料,不得多发、少发。

@#@@#@4.4.4.3各部门领料人员和仓管员共同核对所领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由仓管员在《领料单》上签名确认。

@#@各部门领料人员必须立即将所领物料拿走。

@#@@#@4.4.4.5情况紧急时(如晚上车间坏机时),在得到仓库主管明确授权的条件下,仓库可以先予发料。

@#@但必须在第二天将手续补办好。

@#@@#@5相关文件@#@无@#@6质量记录@#@6.1《入库单》@#@6.2《领料单》@#@6.3《产品出仓通知单》@#@6.4《棉纱成品出仓单》@#@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 好好学习社区@#@";i:

7;s:

8894:

"测测量量系系统统分分析析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量具编号:

@#@QH509240P量具量程:

@#@0-150mm量具类型:

@#@计数型文件编号:

@#@HB/ZQ-AP01-009黄骅市渤海汽车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量量具具重重复复性性和和再再现现性性数数据据表表NO:

@#@版号:

@#@修订号:

@#@表格编号HB/ZQ-AP01-009-01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基准件名称:

@#@测量日期:

@#@量具编号:

@#@QH509240P测量参数:

@#@测量人员:

@#@量具量程:

@#@0-150mm参数规格:

@#@评价人数3零件编号个数:

@#@10平均值试验次数3123456789101.A13.2503.2303.2303.2403.2103.2203.2403.2403.2403.2303.23302.23.2503.2303.2303.2403.2103.2303.2303.2303.2403.2303.23203.33.2503.2303.2303.2403.2203.2303.2303.2303.2303.2303.23204.均值3.2503.2303.2303.2403.2133.2273.2333.2333.2373.2303.23235.极差0.0000.0000.0000.0000.0100.0100.0100.0100.0100.0000.00506.B13.2503.2303.2303.2403.2203.2203.2303.2303.2303.2203.23007.23.2503.2203.2303.2403.2203.2203.2303.2303.2203.2203.22808.33.2503.2203.2303.2403.2203.2203.2303.2303.2203.2203.22809.均值3.2503.2233.2303.2403.2203.2203.2303.2303.2233.2203.228710.极差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2011.C13.2503.2303.2303.2403.2203.2203.2303.2403.2303.2403.233012.23.2503.2303.2303.2403.2203.2203.2303.2303.2303.2303.231013.33.2503.2203.2303.2403.2203.2203.2203.2303.2303.2303.229014.均值3.2503.2273.2303.2403.2203.2203.2273.2333.2303.2333.231015.极差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100.0100.0000.0100.0040零件均值3.2503.2273.2303.2403.2183.2223.2303.2323.2303.2283.23070.0322极差均值0.00367试验次数23最大均值差0.0037D43.272.57均值上限3.2344极差上限0.0094D300均值下限3.2269极差下限0A21.881.02注:

@#@圈出那些超出控制限的值。

@#@查明原因並纠正。

@#@同一评价人采用最初的仪器重复这些读数或剔除这些值并由其余观测值再次平均均并计算R和极限值.均值图UCLx=3.23443.23443.23443.23443.23443.23443.23443.23443.23443.2344LCLx=3.22693.22693.22693.22693.22693.22693.22693.22693.22693.2269UCLR=0.00940.00940.00940.00940.00940.00940.00940.00940.00940.0094LCLR=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极差图A评价人123456789103.1953.2053.2153.2253.2353.2453.255B评价人123456789103.2053.2153.2253.2353.2453.255C评价人123456789103.2053.2153.2253.2353.2453.255B评价人123456789100.0000.0020.0040.0060.0080.0100.012C评价人123456789100.0000.0020.0040.0060.0080.0100.012AXARBXBRCX佃RPPX/BARRRXnXxXRLX2RAXLX2RDL屒4吳A评价人123456789100.0000.0020.0040.0060.0080.0100.012定期修复后量具更换新控制计划PPAP均值图123456789103.203.213.223.233.243.253.26量量具具重重复复性性和和再再现现性性分分析析表表NO:

@#@版号:

@#@修订号:

@#@表格编号:

@#@HB/ZQ-AP01-009-02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零件名称:

@#@分析日期:

@#@量具编号:

@#@QH509240P测量参数:

@#@评价人员:

@#@量具量程:

@#@0-150mm参数规格:

@#@评价人数量:

@#@3来自数据表:

@#@0.0040.00370.032试验次数r=3零件数量n=10测量系统分析%总变差(TV)重复性设备变差(EV)=100(0.0110.054)=0.0043.05试验次数K1=20.6%=0.01124.5633.05再现性評价人变差(AV)=100(0.0100.054)=0.0042.700.011103评价人数K2=17.9%=0.009723.6532.7重复性和再现性(R&@#@R)零件数量K3=100(0.0150.054)=0.0110.01032.70=27.3%=0.01542.3052.08零件变差(PV)61.9371.82=100(0.0520.054)=0.03221.6281.74=96.2%=0.05291.67101.62总变差(TV)=1.41(0.0520.015)=0.0150.052=4.975=0.054判定:

@#@10%R10%RRR30%30%,测测量量系系统统尚尚可可接接受受!

@#@分析评价措施重复性和再现性占总变差的20.4%,重复性误差再现性误差,固该量具设备误差为主要变差,应对该量具进行校正与必要的维护。

@#@备注:

@#@所有计算都基于预期5.15(在正态分布曲线之下99.0%的面积)。

@#@K1为5.15d2,d2取决于试验次数(m)和零件数与评价人的乘积(g),並假设该值大于15。

@#@AV如果计算中根号下出现负值,评价人变差缺省为0。

@#@K2为5.15/d2*,式中d2*取决于评价人数量(m)和(g),g为1,因为只有单极差计算。

@#@K3为5.15/d2*,式中d2*取决于零件数(m)和(g),g为1,因为只有单极差计算。

@#@制定:

@#@审核:

@#@倱楋R噅牮臶K噁/222/222&@#@噁池噅偬汒汒3KR噐P22&@#@噐RR噔)/(0%噔噅噅琩琯琨氥噔瑬噁硴噁汸)/&@#@(0&@#@%噔RRRR)/(0%噔噐噐RP摒噐砎椦献椱湵/测测量量系系统统线线性性分分析析数数据据表表NO.版号:

@#@修订号:

@#@表格编号:

@#@HB/ZQ-AP01-009-03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基准件名称:

@#@测量日期:

@#@量具编号:

@#@QH509240P测量参数:

@#@测量人员:

@#@量具类型:

@#@计数型参数规格:

@#@零件n试验次数基准值零件均值偏倚极差1234567891013.2303.2303.2403.2403.2303.2403.2403.2303.2303.2403.2303.23500.00500.01023.2403.2303.2403.2303.2303.2303.2403.2303.2403.2303.2303.23400.00400.01033.2403.2403.2303.2303.2403.2403.2403.2403.2403.2303.2303.23700.00700.01043.2403.2303.2303.2303.2303.2403.2403.2403.2403.2403.2303.23600.00600.01053.2303.2303.2403.2403.2303.2303.2403.2303.2303.2303.2303.23300.00300.010偏倚与基准值的散布图如右图所示,最佳拟合这些点的线性回归直线为:

@#@y=b+ax式中x=基准值;@#@y=偏倚;@#@a=斜率a=xy-(x(y)/n)0.000977x2-(x)2/nb=(y/n)-a(x/n)=0.0018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R2)计算如下:

@#@R2=xy-x(y)/n20.0000x2-(x)2/ny2-(y)2/n线性图706050403020100-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y=E+00x+0.005R2=1偏倚测测量量系系统统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表表NO:

@#@版号:

@#@修订号:

@#@表格编号:

@#@HB/ZQ-AP01-009-04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基准件名称:

@#@测量周期:

@#@量具编号:

@#@QH509240P测量参数:

@#@量具类型:

@#@计数型参数规格:

@#@日期:

@#@时间:

@#@作业员:

@#@测量值13.2303.2303.2303.2303.2303.23023.2303.2303.2303.2403.2303.23033.2303.2403.2303.2303.2303.23043.2303.2303.2403.2303.2303.23053.2303.2303.2303.2303.2303.240平均值(X)3.2303.2323.2323.2323.2303.232全距(R)0.0000.0100.0100.01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X3.231UCLx=X+A2R3.233A20.580注:

@#@1)每次测量数据不少于三个。

@#@2)每组测量数据数量应统一。

@#@R0.003LCLx=X-A2R3.229D30UCLr=D4R0.008D42.28LCLr=D3R0.000X均值3.2313.2313.2313.2313.2313.2313.2313.2313.2313.2313.2313.231UCLx3.2333.2333.2333.2333.2333.2333.2333.2333.2333.2333.2333.233LCLx3.2293.2293.2293.2293.2293.2293.2293.2293.2293.2293.2293.229R均值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UCLr0.0080.0080.0080.0080.0080.0080.0080.0080.0080.0080.0080.008LCLr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由以上数据总得控制图判若所有X值及R值均在管制上下限内则可接受定若有任何一个X值及R值在管制上下限外则不可接受判定者:

@#@张树彬制定:

@#@审核:

@#@均值图3.2273.2283.2293.2303.2313.2323.2333.234极差图0.0000.0020.0040.0060.0080.0100.012测测量量系系统统偏偏倚倚分分析析表表NO:

@#@版号:

@#@修订号:

@#@表格编号:

@#@HB/ZQ-AP01-009-05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基准件名称:

@#@测量日期:

@#@量具编号:

@#@QH509240P测量参数:

@#@测量人员:

@#@量具类型:

@#@计数型参数规格:

@#@1、用三坐标测量仪确定样件基准值(测量5次,取平均值):

@#@测量次数测量值13.235基准值=3.235223.23633.235参数规格上限:

@#@3.343.235参数规格下限:

@#@3.153.2352、评价人测量样件10次,取平均值:

@#@序号实测值序号实测值X13.23X63.24测量平均值:

@#@X23.23X73.24X33.24X83.23X43.23X93.233.233X53.23X103.233、偏倚计算:

@#@偏倚=测量平均值基准值=-0.00224、偏倚占过程变差(公差)的百分比计算:

@#@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公差)=1.10%备注:

@#@制定:

@#@审核:

@#@0.0001基准值51iiX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小样法)NO:

@#@版号:

@#@A修订号:

@#@2表格编号:

@#@HB/ZQ-AP01-09-06量具名称:

@#@测量日期:

@#@量具编号:

@#@操作者A:

@#@被测产品:

@#@操作者B:

@#@量具功能:

@#@将测量结果添入下表中(用OK/NG,Y/N,GOOD/NOGOOD等术语)操作者A操作者B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结论1YYYYOK2YYYYOK3YYYYOK4NNNNOK5YYYYOK6NNNNOK7YYYYOK8YYYYOK9YYYYOK10NNNNOK11NNNNOK12YYYYOK13YYYYOK14YYYYOK15YYYYOK16YYYYOK17NNNNOK18NNNNOK19YYYYOK20YYYYOK结结论论:

@#@量量具具可可以以识识别别所所有有设设置置的的质质量量状状态态,测测量量系系统统可可以以接接受受!

@#@备注:

@#@制定:

@#@审核:

@#@";i:

8;s:

10164:

"@#@差速器外文@#@Byordinarydifferentialplanetarygear,theplanetroundrack(differentialshell)andhalfaxlegears,etcparts.Bythepoweroftheengine,directdriveshaftintodifferentialplanetarywheelframe,againbytheplanetswheeldriveleft,right,twohalfshaftarerespectivelydrivenwheelsleftandright.Differentialdesignrequirementsmeet:

@#@(left)+(rightshaftspeedshaftspeed)=2(planetswheelframespeed).Whentheautomobilemoher,left,rightwheelandplanetarywheelframethreespeedequalinbalance,whileinthecarwhenturningthreeequilibriumstateisdestroyed,causethemedialwheelspeeddecreases,andthelateralwheelRPMincreases.@#@AutomotivedifferentialisdrivenaxleLordpieces.Itsfunctionistobothsideshalfshafttransmissionpower,whileallowingbothsideshalfshaftindifferentspeedrotating,satisfybothsideswheelaspurerollingformsdoisometricdriving,reducingtireandthesurfacefriction.@#@Differentialthisadjustmentisautomatic,hereinvolves"@#@minimalenergyconsumptionprinciple"@#@,namelyearthallobjectsareinclinedtoconsumptionminimumstate.Forexampleagrainofbeansintoabowl,beanswillautomaticallystaysinthebowlbottomandneverstayinbowlwall,becausebowlbottomislowestenergyposition(potential),itautomaticallyselectstatic(minimum)withoutconstantlykineticenergymovement.Inthesameway,Wheelincorneringwouldalsoautomaticallytendencyofthelowestenergyconsumptioninaccordancewithstate,automaticallyturningradiusadjustingrightwheelsspeed.@#@Whencornering,duetothelateralfrictionwheeldraggedphenomenon,medialwheelhaveslipphenomenon,twodrivingwheelnowcanproducetwooppositedirectionofadditionalforce,asaresultof"@#@minimalenergyconsumptionprinciple"@#@,whichinevitablyleadsonbothsidesofthewheelspeeddifference,thusdestroyedthreebalancerelationship,andthroughthehalfshaftarereflectedinhalfaxlegear,forcingplanetarygearproducerotation,makethelateralhalfshaftspeedfaster,medialhalfaxleplanetismal,thusrealizebothsideswheelspeeddifference.@#@Ifthedrivewheelsoneithersideofthedriveaxleshafttotheuseofawholerigidconnection,thetwowheelscanonlyatthesameAnglerotation.So,whenthevehiclesteeringwheeldrive,duetothelateralthanmedialwheelsmovedacrossthedistanceisbig,willmakethelateralwheelsinrollingproducedsimultaneouslyslipperyprocrastinate,andmedialwheelsinrollingproducedsimultaneouslyslip.Eventhecarrunstraightroadgravamen,becausealthoughpavementstraightbuttyresorrollingradiusrange(tyremanufactureerror,weardifferent,bytheunevenorpneumaticrangingcausedbythewheelsofsliding).@#@Wheelwhennotonlyaggravateslidingtirewear,increasepowerandfuelconsumption,stillcanmakethevehiclesteeringdifficulties,brakingperformancebecomespoor.Forthewheelasfaraspossiblewillnotoccurinthestructureofsliding,mustguaranteethewheelscancomewithdifferentAnglerotation.@#@Axisbetweendifferential:

@#@usuallydrivenwheelbearingsforsupportonspindle,enabletoanyAnglerotation,anddrivewheelsrespectivelywithtworoothalfaxlerigidconnection,inbetweentworoothalfshaftwithdifferential.Thisdifferentialalsocalledshaftbetweendifferential.@#@slowly,rightwheelsfaster,withdifferentspeedtocompensateforthedistanceofthedifferences.@#@Ifafteraxlesmakeitawhole,hecouldn'@#@tdoitonbothsidesofthewheelspeeddifference,namelycan'@#@tdoanautomaticadjustment.Inordertosolvethisproblem,asearlyasinahundredyearsago,FranceRenaultautomotivecompanyfounderluisRenaultwilldesignadifferentialinthisthing.@#@Modernvehiclesonthedifferentialusuallyaccordingtoitsworkcharacteristicsintogeartypedifferentialandslipdifferentialtwokindsbig.@#@ThestructureoftheCherokeeopen-diedifferentialistypicalofplanetarygearsetstructure,onlythesunwheelandoutsidethepiniongearringarethesame.Inthisplanetarygearset,drivinggearisplanetshelf,passiveroundistwoSUNSwheel.Throughtheplanetarygearsetthetransmissionpropertiesweknow,iftheplanetshelfasZhuDongZhou,twoSUNSwheelspeedandrotationdirectionisnotaffirmatory,eventwoSUNSwheelrotationdirectionistheopposite.@#@Vehiclecondition,thisdifferentialmoher,featureistotwoandahalfshafttransmissiontorqueofthesame.Inadrivingwheelimpendingcase,ifthedriveshaftrotation,haveadhesionisuniformthedrivingwheelsofdrivingforce,ifthereisnodriveshaftrotationisaccelerated,haveadhesionthedrivingwheelsdrivingforceequalsimpendingwheelAngleaccelerationandrotaryinertiaoftheproduct.@#@Vehicleturningtiresdon'@#@tskidcondition,connectthetwohalvesofthedifferentialshafttorquedirectionisopposite,givethevehicledrivingforward,andonlytheinsideofthewheel,theplanetshelfandmedialsunroundbytheisokinetictransmissionbetweenbecamedecelerationtransmission,drivingsensationisacceleratedspeedcornersthanstraightmorepowerful.@#@Theadvantagesofopen-diedifferentialisinstalledinthepavementturneddrivingonthebesteffect.Weaknessisinadrivingwheellossadhesion,underthesituationofanothernordrivingforce.@#@Open-diedifferentialisthesuitablescopethatallpavingroadtraffic,frontaxleandrearaxledriverdrivecanbeinstalled.@#@2.Limitedslipdifferential@#@Limitedslipdifferentialusedforpartsmakeupopen-diedifferentialtransmissioninoff-roaddefects,itisintheopendifferentialinstitutionimproved,andthedifferentialshellsideincreasefrictionbetweengearpiece,correspondingtotheplanetarygearsetspeaking,istheplanetshelfandthesunroundbetweenincreasedfrictionslices,increasethesunwheelandplanetshelffreerotatingresistancetorque.@#@Limitedslipdifferentialprovideadditionaltorque,andfrictionslicestransferofpowerandtwodrivingwheelrotationdifferenceofconcerned.@#@Inopen-diedifferentialstructuretoimproveonLSD,cannotproduce100%limitedslip,becausethelimitedslipcoefficient,thehigherthevehicles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poor.@#@LSDhaveopen-diedifferential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andmechanicalstructure.Advantageistoprovidecertainlimitedsliptorque,defectisturningperformancebecomespoor,frictionsliceslimitedlife.@#@LSDisthesuitablescopepavingroadsurfaceandmildoff-road.Usuallyusedforthedrive.Formerdrovegenerallydoesnotinstalled,becauseLSDinterferesteering,limitedslipcoefficient,thegreaterthesteeringthemoredifficult.@#@Three.Thelocktypedifferential(mechanicallockingcheck,electricthelock,pneumaticlockingcheck)@#@Inordertoguaranteetheoff-roadvehiclesincomplexconditions,drivingperformancethroughcertainmechanicalstructureofthedifferentiallockedachievetwohalfaxlesynchronousrot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planetarygearsetistheplanetarygearsetofgearmechanismslocked,guaranteetheplanetshelfwheelwiththesun,andtwoSUNSroundbetweenthetransmissionratiobetweenis1:

@#@1.Canthesuntothewheelandplanetshelfthelock,canputtheplanetshelfandplanetarygearlocked,stillcanputtwoSUNSwheellocked.@#@Thelocktypedifferential,withoutthelock,its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andopen-diedifferentialexactlythesameasthatinthelock,underthesituationoftransmissionratiowasfixedfor1:

@#@1.@#@Theadvantagesofthisdifferentialinoff-roadself-evidentthatprovidesthebiggestdrawbackisthedrivingforce,thedifferentiallockupthesituation,vehiclesteeringextremelydifficult,Existingsinglewheelinheritengine100%torquepossible,halfshaftwillbecausetorqueexcessivedeformationorbreak,Vehiclesintheprocessofsteeringbearings,twoandahalfbyoppositetorque,ifbothsidestiresadhesionarelarge,wouldwringhalfaxle.Moreover,thiskindofdifferentials,thevehicleprocessexecutionlockuptheactionwillproducelargernoise.@#@Four.Electronicdifferentialslock@#@Electronicdifferentialslockandtheaforesaidcompared,withoutchangingthe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sofopen-diedifferential,butuseABSorEBDsystemtoimplementunilateralbrakingskidwheelsmovement,limitoftwodrivingwheelrotationdifference,guaranteethedrivewheelsmomentum.@#@Advantages:

@#@goodsafety,won'@#@tdamagedvehicle.Faults:

@#@needABSandcostly;@#@EBDsystem,Intheharshoff-roadconditions,electronicproductreliabilityasmechanicalproducts;@#@Unilateralwheeldrivingforce,asthelocktypedifferential.@#@1,geartypedifferential:

@#@@#@Whendrivingwheelrotationdifferenceexistsaboutwhen,differentialassignedtoslowturnsdrivingwheeltorqueisgreaterthanturnfastdrivingwheeltorque.Thiskindofdifferentialtorquepartitioningcharacteristicscansatisfythecaringoodpavementmoving.Butwhentheautomobileinbadtheroad,butseriousinfluencethroughcapacity.E.g.whenacardrivingwheelintomuddyroad,althoughanotherdrivingwheelingoodroad,thecarwasoftencannotadvance(knownasslips).Atthispointinthemuddyroadonthedrivingwheelsin-situslip,ingoodroadwheelsismotionless.Thisisbecauseinthemuddyroadwheelsandroadsurfaceadhesionbetweenthelesser,roadonlythroughthisroundofhalf-and-halfshaftroleofsmallerreactiontorque,thereforedifferentialassignedtothisroundoftorquealsosmall,althoughanotherdrivingwheelandbetterroadtoimproveadhesionofthelarger,butbecauseaverag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torque,whichmakethisdrivewheelscanonlyalsoassignedtothedrivewheelswithslipequalamountsoftorque,sothatthedrivingforcetoovercomedriv";i:

9;s:

16034: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1.2正视:

@#@指检查者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而进行的观察(如图1)。

@#@@#@图1:

@#@“正视”位置示意图@#@1.3A级表面:

@#@从外部能直接看到、或日常维护时能被直接看到的表面。

@#@A级表面分为A1、A2两个表面。

@#@(A1、A2表面划分见表下表)@#@1.4A1表面:

@#@在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能直接正视到的产品正前外表面。

@#@@#@1.5A2表面:

@#@在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除A1表面以外的能直接正视到的外表面。

@#@@#@类型@#@A级表面划分标准@#@A1表面@#@A2表面@#@机柜@#@机柜前门板、机柜前门镶嵌的装饰面板、面盖等。

@#@@#@左右侧门、后门;@#@@#@机箱、插框@#@机箱、插框前面板、上盖板。

@#@@#@左右侧面、后面。

@#@@#@模块@#@模块前面板@#@模块上盖、左右侧面、后面。

@#@@#@1.7B级表面:

@#@除A级以外的所有表面。

@#@@#@1.8金属表面:

@#@包括电镀、氧化、钝化、以及金属压铸面等非喷涂表面。

@#@@#@1.9打磨:

@#@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1.10基材花斑:

@#@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1.11喷涂前划痕:

@#@指喷涂或氧化之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一般呈细线型划伤或局部磨擦的痕迹。

@#@@#@1.12浅划痕:

@#@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至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膜层表面则为:

@#@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1.13深划痕:

@#@表面膜层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无膜层表面则为:

@#@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1.14凹坑:

@#@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1.15凹凸痕:

@#@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1.16打磨区:

@#@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1.17烧伤:

@#@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1.18水印:

@#@电镀或氧化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1.29缩水:

@#@因材料、工艺等原因使塑胶或压铸件表面出现凹陷的收缩现象。

@#@@#@1.20气泡:

@#@指因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空气泡。

@#@@#@1.21砂眼:

@#@焊接或打磨件表面的疏松针孔。

@#@@#@1.22披锋:

@#@压铸件的分模面上出现或残留的毛刺。

@#@@#@1.23露白:

@#@镀锌彩色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锌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彩色的白色。

@#@@#@1.24雾状:

@#@镀铬、镀镍表面或透明塑胶表面上的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1.25局部无铬层:

@#@指镀铬表面因电镀工艺的局限而在凹槽内、深孔内、折弯内角等低电位区出现铬层未电镀上的现象。

@#@@#@1.26修补:

@#@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1.27异物:

@#@由材料、模具、环境或机器设备中的灰尘、夹杂物、污物等影响而形成的与表面不同色的斑点。

@#@@#@1.28颗粒:

@#@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如焊渣等)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1.29挂具印:

@#@指电镀、氧化、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1.30色差:

@#@颜色与标准色板样品片/件不兼容所产生的颜色不一致,不均匀。

@#@@#@1.31图文损伤:

@#@印刷图文因局部脱落或擦伤、附着不良、污染等所造成的图形、字迹不完整不清晰现象。

@#@@#@2对外观的技术要求@#@2.1总则@#@2.1.1原则:

@#@产品外观应美观,颜色均匀一致,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会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象。

@#@生产者应认真操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的损伤。

@#@@#@2.1.2表面按其在产品中所处位置和质量要求划分为二个等级,即:

@#@A级和B级表面;@#@A级表面中按最终工作状态又可分为A1表面和A2表面。

@#@各等级每一面上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详见表2。

@#@@#@2.1.3有签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样板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

@#@其它结构件表面缺陷的程度不能超出表2的要求,否则为不合格。

@#@表2中未包括的缺陷均属于不允许范围(但符合零件状态标准的除外)。

@#@@#@ (注:

@#@表2中所列的缺陷个数当在每一表面上超过2个时,每2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同一缺陷,面积以其总和计。

@#@)@#@2.1.4对于颜色、光泽和纹理,按零件生产要求进行控制。

@#@@#@除非另外指定,最终的光泽、纹理、抛光应同质量部保存的样品片/件所表现的颜色、纹理和光泽相匹配。

@#@当和样品片/件的差异不是很明显时,是可接受的。

@#@机柜、柜门、面板等所表现的颜色、纹理和光泽相匹配表面应在通用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判断。

@#@@#@颜色、光泽和纹理应同有纹理的表面的样品片/件视觉兼容。

@#@当同样品片/件相比较时,样板的视觉验收有最终权威。

@#@@#@色差在有争议时以色差仪的DeltaE值为依据判定。

@#@@#@2.1.5特殊装饰表面应在相应的零件图纸中(或以签样的形式)规定是否允许表面缺陷、包括是否允许折弯模具压痕等。

@#@@#@2.2印刷图文@#@对于印刷图文的要求按DMBM0.402.004执行。

@#@@#@在外部表面上的印刷图文周围20mm范围内不允许有明显表面缺陷。

@#@其它按表2执行。

@#@@#@2.3加工工艺原因导致的问题@#@2.3.1拉丝或喷砂表面经压铆后在压铆区域出现纹理、光泽不完全一致的现象(装饰纹被压平或有压过痕迹),可以接受。

@#@@#@2.3.2对于在压铆、焊接的背面所呈现出的轻微凹凸痕迹,属于正常的加工痕;@#@但在要求较高装饰性的表面(如喷有机涂层的外部表面)应加以适当的掩饰处理。

@#@@#@2.3.3镀彩锌零件先电镀后压铆时,压铆区的电镀层外观在颜色或光泽上有变化、但镀层及钝化膜无损伤,不作为缺陷。

@#@若钝化膜有损伤,可对损伤部位进行涂漆(金色)修补,该修补不受表2的面积限制。

@#@@#@2.3.4对于机械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正常模具压印,不属于缺陷;@#@但必须保证其与零件边缘轮廓平行或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压痕的程度各方商定,必要时以签样标准加以限制。

@#@@#@2.3.5 冲压过程中产生的接刀痕,只要符合安全和尺寸规定,即可接受。

@#@@#@2.3.6 带有盲孔、或者较深通孔的零件进行电镀或喷涂时,孔内较难镀(喷)上。

@#@因此允许在孔内部、深度大于孔半径的区域没有膜层,但可以涂上油漆(或其它类似的有保护作用的干膜涂料)加以保护,不允许有可见的腐蚀物。

@#@(同时需注意满足尺寸要求)。

@#@@#@2.3.7 表面处理时的挂具印应安排在B级表面。

@#@对于只有A级表面的零件,其挂具印应位于边角位置,并要求其大小控制在S≤2.0且P≤4(S及P的含义见表2)。

@#@@#@2.4材料缺陷导致的问题@#@2.4.1由于原材料制造原因,铝制零件有时会在化学处理后、在表面呈现出粗晶组织现象(如斑纹状态)。

@#@这种缺陷不允许出现在面板类零件等A1表面,但可用于其它表面(前提是该材料的其它性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如化学成份、机械性能等,而且花纹应比较均匀。

@#@@#@2.4.2 由电镀锌板、电镀锡板(马口铁)或覆铝锌板制作的零件,在其切口断面会出现锈迹。

@#@只要这种锈蚀现象只发生在断面上、而没有延伸到平板面正面区域,且呈零星点状、不成片,则认为可接受。

@#@镀锌钢板在折弯时出现的压痕处膜层损伤,不允许出现在A1部表面。

@#@@#@2.5缺陷的改善@#@2.5.1对于基材花斑、或镀前划痕、或者焊接后的表面不平整等,均可以采取打磨抛光的方式加以去除,但抛光区不能留下有深度感的打磨条纹(即应采用较细的磨料,表面粗糙度Ra低于1.0μm),且打磨后的基材必须符合零件尺寸要求。

@#@因抛光区的光泽与周围区域不同,对同一表面上抛光区的面积和数量限制如表2;@#@当超出表2限制时,应对整个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以使该表面光泽基本均匀一致,同时也应满足本文2.1.1条的原则:

@#@不能在整个表面布满了小面积的抛光区。

@#@@#@2.6特殊情况@#@2.6.1当型材棱边有磕碰凹痕时,在A级表面上,正视其磕碰凹痕深度不能超过0.7mm(如图1),宽度不限;@#@数量每条边不多于2处。

@#@@#@ @#@ @#@ 图2:

@#@棱边上的磕碰凹痕@#@ @#@2.6.2无色氧化处理的铝表面上的划痕,均当作“镀前划痕”对待。

@#@@#@2.6.3当用数控冲床进行加工时,由于机床台面对板材的磨擦作用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磨擦痕,即外观上此种擦痕较宽,无凹入感。

@#@此类极轻微的擦痕可以出现在A2表面上、不受表2限制。

@#@@#@2.6.4螺钉头上若出现槽口明显变形、或表面膜层破损,均不允许。

@#@若槽口边缘出现的轻微毛刺,在A1表面上、不允许;@#@在其它表面,以目视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突起、或膜层脱落等缺陷为限。

@#@@#@2.6.5对无凹入感的镀前划痕,当其与轮廓边平行者,允许L≤300且P≤2。

@#@(L及P的含义见表2)@#@3外观检验条件@#@3.1目视检测条件为: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500-600mm,观测时间为5秒,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图1)。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3.2检查时,每一表面按其面积或该表面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

@#@表面大小划分标准如表1。

@#@当缺陷所在的检测面尺寸超过表2中对应的最大一类时,则将该面划分为几个这样的最大面对待,且划分方法应保持同一种方式(即始终按面积分,或始终按外形尺寸分)。

@#@@#@表1:

@#@表面大小类别划分@#@表面大小@#@划分标准@#@按面积@#@按最大外形尺寸@#@小@#@检测面积≤6400mm2@#@最大尺寸≤300mm@#@中@#@6400<检测面积≤48600mm2@#@300<最大尺寸≤600mm@#@大@#@48600<检测面积≤97200mm2@#@600<最大尺寸≤1000mm@#@超大@#@97200<检测面积≤360000mm2@#@1000<最大尺寸≤1500mm@#@表2:

@#@产品外观缺陷的可接受范围(注①) @#@外观缺陷类型@#@表面大小@#@缺陷所处表面类型@#@合格范围@#@A级表面@#@B级表面@#@A1表面@#@A2表面@#@基材花斑@#@不限@#@金属表面@#@不允许@#@S(缺陷面积的总和)≤被测面积的5%@#@打磨区@#@小@#@金属表面@#@不允许@#@S≤100且P≤2@#@不限制@#@中@#@S≤100且P≤2@#@不限制@#@大@#@S(总面积)≤被测面积的5%@#@镀前划痕(手感无凹入或极轻微凹入)@#@小@#@金属表面(但不包括拉丝及喷砂面)@#@L≤15且P≤2@#@L≤20且P≤3;@#@@#@或@#@L≤40且P≤1@#@不限制@#@中@#@L≤20且P≤3;@#@@#@或@#@L≤40且P≤1@#@L≤20且P≤5(或L≤40且P≤3);@#@@#@以及@#@L≤80且P≤1@#@大@#@L≤20且P≤5(或L≤40且P≤3);@#@@#@以及@#@L≤80且P≤1@#@L≤40且P≤5;@#@@#@以及@#@L≤150且P≤1@#@超大@#@L≤40且P≤5;@#@@#@以及@#@L≤150且P≤1@#@L≤300且P≤3@#@镀前划痕(手感有明显凹入)@#@小@#@不允许@#@L≤40且P≤3@#@中@#@L≤20,P≤3@#@或@#@L≤40且P≤1@#@L≤20且P≤5(或L≤40且P≤3);@#@@#@以及@#@L≤80且P≤1@#@镀前划痕(手感无凹入)@#@不限@#@拉丝及喷砂面@#@L≤15且P≤2@#@L≤20且P≤3@#@不限制@#@浅划痕@#@小@#@所有@#@不允许@#@不限制@#@中@#@L≤7且P≤1@#@大@#@L≤7且P≤2@#@或@#@L≤10且P≤1@#@超大@#@L≤10且P≤3@#@或@#@L≤15且P≤2@#@或@#@L≤25且P≤1@#@深划痕@#@不限@#@塑胶、压铸@#@不允许@#@不限制@#@其它@#@不允许@#@凹坑@#@小@#@非拉丝和喷砂面@#@直径≤1.0且P≤2@#@直径≤3.0且P≤3@#@不限制@#@中@#@直径≤2.0且P≤3@#@不限@#@拉丝及喷砂面@#@直径≤0.5且P≤2@#@直径≤1.0且P≤3@#@不限制@#@凹凸痕@#@不限@#@所有@#@不允许@#@不限制@#@烧伤@#@不限@#@拉丝@#@不允许@#@S≤10.0,且P≤2@#@水印@#@小@#@电镀、氧化@#@不允许@#@S≤3.0,且P≤2@#@不限制@#@中@#@S≤1.0,且P≤2@#@大@#@S≤3.0,且P≤2@#@不限@#@压铸@#@S≤10.0,且P≤2@#@不限制@#@水纹、缩水@#@不限@#@塑胶、压铸@#@按对应的样件标准,程度应轻于样件@#@气泡@#@不限@#@透明塑胶@#@不允许@#@直径≤1.0,且P≤4@#@小@#@不透明塑胶@#@不允许@#@中@#@直径≤0.3,P≤4@#@披锋@#@不限@#@塑胶、压铸@#@目视无披锋,手摸不刮手。

@#@@#@手摸不刮手。

@#@@#@砂眼@#@不限@#@压铸@#@直径≤0.5,P≤4@#@直径≤1.0,P≤4@#@塑胶@#@直径≤0.3,P≤4@#@直径≤0.5,P≤4@#@露白@#@不限@#@镀锌彩色钝化@#@不允许@#@S≤4.0,且P≤3@#@黑点@#@不限@#@不允许@#@S≤1.0,且P≤3@#@雾状@#@不限@#@镀铬、镀镍、@#@透明表面@#@不允许@#@S≤100,且P≤2@#@铜排镀镍@#@S≤100且P≤2@#@不限制@#@局部无铬层@#@不限@#@镀铬@#@不允许@#@允许在深孔内壁、凹陷区、内角部位等低电位区出现。

@#@@#@挂具印@#@小@#@电镀、氧化@#@不允许@#@S≤1.0,且P≤4@#@中@#@S≤2.0,且P≤4@#@大@#@S≤3.0,且P≤4@#@所有@#@喷涂@#@不允许@#@修补@#@不限@#@电镀、氧化@#@颜色、光泽与原膜层目视无明显差异,S≤4.0且P≤3@#@颜色、光泽与原涂层目视允许有轻微差异,S≤20.0且P≤3@#@喷涂@#@颜色、光泽与原膜层目视无明显差异,S≤50且P≤3@#@颜色、光泽与原涂层目视允许有轻微差异,S≤100且P≤3@#@异物@#@小@#@所有@#@不允许@#@S≤1.0,P≤6@#@中@#@S≤0.2且P≤2@#@大@#@S≤0.3且P≤4@#@颗粒@#@@#@小@#@所有@#@S≤0.3且P≤1@#@S≤1.0且P≤3@#@以及@#@S≤3.0且P≤2@#@中@#@S≤0.3且P≤3@#@或@#@S≤0.5且P≤2@#@或@#@S≤0.7且P≤1@#@大@#@S≤0.5且P≤3@#@或@#@S≤0.7且P≤2@#@或@#@S≤1.0且P≤1@#@超大@#@S≤1.0且P≤3@#@或@#@S≤1.5且P≤2@#@或@#@S≤2.0且P≤1@#@注①:

@#@表中的L表示单个缺陷长度,单位为mm;@#@S表示单个缺陷面积,单位“mm2”;@#@P表示缺陷的数量,单位“个”。

@#@@#@11@#@";i:

10;s:

9818: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一.规程、规范、规则@#@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5.《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7.《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9.《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10.GB50273-2009《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1.GBJ211-19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2.TSGG7001-2004《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13.TSG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14.JB/T10354-2002《工业锅炉运行规程》@#@15.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16.TSGG1004-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17.GB24500-2009《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8.DL/T964-2005《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二.设计、制造标准@#@1.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2.GB/T1921-2004《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3.GB/T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4.GB/T16508-19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5.GB/T11943-2008《锅炉制图》@#@6.JB/T1626-2002《工业锅炉产品型号编制方法》@#@7.JB/T2190-1993《锅炉人孔和头孔装置》@#@8.JB/T2191-1993《锅炉手孔装置》@#@9.JB/T5341-1991《烟道式余热锅炉技术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0.JB/T6503-1992《烟道式余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11.JB/T6734-1993《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12.JB/T6736-1993《锅炉钢构架设计导则》@#@13.JB/T9560-1999《烟道式余热锅炉产品型号编号方法》@#@14.JB/T3191-1999《锅炉锅筒内部装置技术条件》@#@15.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16.JB/T1609-1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17.JB/T1610-1993《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18.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19.JB/T1612-19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20.JB/T1613-199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21.JB/T1615-1993《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22.JB/T1616-1993《管式空气预热器技术条件》@#@23.JB/T1619-2002《锅壳锅炉本体制造技术条件》@#@24.JB/T1620-1993《锅炉钢结构技术条件》@#@25.JB/T1621-1993《工业锅炉烟箱、钢制烟囱技术条件》@#@26.JB/T1622-1993《锅炉胀接管孔尺寸和管端伸出长度》@#@27.JB/T1623-1992《锅炉管孔中心距尺寸偏差》@#@28.JB/T1624-1993《中低压锅炉管子弯曲半径》@#@29.JB/T1625-2002《工业锅炉焊接管孔》@#@30.JB/T1634-1993《管道成型焊接件技术条件》@#@31.JB/T6509-1992《小直径弯管技术条件》@#@32.JB6692-1993《锅炉水处理设备参数系列》@#@33.JB6693-1993《水管工业锅炉主要受压元件制造工艺》@#@34.JB/T3271-2002《链条炉排技术条件》@#@35.JB/T2932-1999《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36.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7.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38.GB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39.GB985.2-2008《埋弧焊的推荐坡口》@#@40.JB/T9619-1999《工业锅炉胀接技术条件》@#@41.JB/T5255-1991《焊制鳞片管(屏)技术条件》@#@42.JB/T6735-1993《锅炉吊杆强度计算方法》@#@43.JB/T7603-1994《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44.JB/T9620《往复炉排技术条件》@#@45.JB/T5339-1991《锅炉构架抗震设计标准》@#@46.GB/T16507-1996《固定式锅炉建造规程》@#@47.JB/T6513-2002《锅炉灭火保护装置》@#@48.GB/T18342-2001《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49.GB/T18750-2002《生活垃圾焚烧锅炉》@#@50.JB/T10249-2001《垃圾焚烧锅炉技术条件》@#@51.JB/T10355-2002《锅炉用抛煤机技术条件》@#@52.JB/T10356-2002《流化床燃烧设备技术条件》@#@53.GB/T10820-2002《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54.JB/T2192-1993《方形铸铁省煤器技术条件》@#@55.JB/T2637-1993《锅炉承压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56.JB/T2639-1993《锅炉承压灰铸铁件技术条件》@#@57.JB/T9621-1999《工业锅炉炉门型号编制方法及结构要素尺寸》@#@58.JB/T9625-1999《锅炉管道附件承压铸钢件技术条件》@#@59.JB/T9626-1999《锅炉锻件技术条件》@#@60.GB/T2992-1998《通用耐火砖形状尺寸》@#@61.GB/T16811-2005《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62.GB/T12459-2005《钢制对焊无缝管件》@#@66.GB/T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67.GB/T4053.1~2-1993《固定式钢直梯和斜梯安全技术条件》@#@68.GB/T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三.辅机及附件标准@#@1.JB/T4268-1999《双色水位计制造技术条件》@#@2.JB4196-1999《锅炉用传动减速箱制造技术条件》@#@3.GB/T8129-2002《工业锅炉旋风除尘器技术条件》@#@4.JB/T3725-1999《锅炉除渣设备名称和型号编制方法》@#@5.JB/T3726-1999《锅炉除渣设备通用技术条件》@#@6.JB4357-2008《工业蒸汽锅炉用离心引风机》@#@7.GB12220-1989《通用阀门标记》@#@8.GB12241-2005《安全阀一般要求》@#@9.GB12242-2005《安全阀性能试验方法》@#@10.GB12224-200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11.GB/T12252-1989《通用阀门供货要求》@#@12.JB/T106-2004《阀门标志和识别涂漆》@#@13.JB/T308-2004《阀门型号编制方法》@#@14.JB/T6513-2002《锅炉灭火保护装置》@#@15.JB/T6521-1992《工业锅炉上煤机通用技术条件》@#@四.主要零部件标准@#@1.JB/T74-1994《管路法兰技术条件》@#@2.JB/T75-1994《管路法兰类型》@#@3.JB/T81-1994《凸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4.JB/T82.1-1994《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5.JB/T82.2-1994《凹凸面对焊钢制法兰》@#@6.JB/T82.3-1994《榫槽面对焊钢制法兰》@#@7.JB/T82.4-94《环连接面对焊钢制法兰》@#@8.JB/T86.1-94《凸面钢制管法兰盖》@#@9.JB/T86.2-1994《凹凸面钢制管法兰盖》@#@10.JB/T87-1994《管路法兰用石棉橡胶垫片》@#@11.JB/T90-1994《管路法兰用缠绕式垫片》@#@12.HG20592~20635—2009《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美洲体系)》@#@五.主要原材料标准@#@1.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2.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3.GB713-2008《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4.GB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5.GB/T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6.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7.GB/T9439-2010《灰铸铁件》@#@8.GB/T9440-2010《可锻铸铁》@#@9.GB/T5117-1995《碳钢焊条》@#@10.GB/T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11.GB/T983-1995《不锈钢焊条》@#@12.GB/T5293-1999《埋弧焊用碳素钢焊丝和焊剂》@#@13.GB/T12470-2003《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14.GB/T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15.GB/T14957-1994《熔化焊用钢丝》@#@16.GB/T14958-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17.GB/T3994-2005《粘土质隔热耐火砖》@#@18.YB/T5092—2005《焊接用不锈钢丝》@#@19.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20.GB/T14976—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21.GB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六.检验与试验标准@#@1.JB/T3375-2002《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2.GB/T247-2008《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3.GB/T2102-2006《钢管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4.GB/T2101-2008《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5.GB/T706-2008《热轧型钢》@#@6.GB/T11263-2005《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7.GB/T222-2006《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采取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8.GB/T223.5-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还原型硅钼酸蓝光法测定酸溶硅含量》@#@9.GB/T223.59-198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10.GB/T223.63-198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11.GB/T223.68-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12.GB/T223.69-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13.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14.GB/T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法》@#@15.GB/T228.1-2010《金属拉力试验法》@#@16.GB/T232-2010《金属弯曲试验法》@#@17.GB/T229-2007《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法》@#@18.GB/T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法》@#@19.GB/T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法》@#@20.GB/T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21.JB/T2636-1994《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22.NB/T47016-2011《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23.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4.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i:

11;s:

13896:

"@#@产品审核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福田质计字[2011]65号@#@□通知□通报□纪要□报告■计划@#@表号:

@#@FTBG.10002.02.B@#@生效日期:

@#@2009-5-31@#@会签人签字@#@一、整车产品审核人员现状评估@#@1、审核人员现状@#@质量系统整车产品审核人员,主要从事产品符合性监督评价,重点进行整车Audit评审,工作侧重于静态评价及一般性驾驶评价。

@#@对于新开发产品整车功性能动态主观评价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目前基本没有从事整车制动性能、NVH、操纵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动态主观评价专门人员。

@#@@#@2、整车动态评价能力与目标差距@#@整车动态主观评价能力标准:

@#@瑞典SIS公司提供的国际通行的整车评价人员能力标准为10级,具体如下:

@#@@#@³@#@0没有任何的知识@#@³@#@1基础的理解和能力@#@³@#@2 在指导下,具备需要的能力@#@³@#@3大多数时间不指导,具备需要的能力@#@³@#@4具备基本的能力@#@³@#@5有一定高度的能力水平@#@³@#@6被认为是组织中最好的@#@³@#@7竞争团队中具备高水平的,可以作为标杆。

@#@@#@³@#@8具备教授他人的能力@#@³@#@9世界一流的,被其他人认可。

@#@@#@2011年2月工程研究院聘请瑞典SIS公司进行了产品工程师整车评价培训,按照SIS公司专家给出的评价,公司范围目前最好的一两位整车产品主观评价工程师水平为4级。

@#@大部分人的评价水平在2级以下。

@#@虽然在国内商用车公司中福田主观评价工作起步较早有一定优势,但同国际水平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差距。

@#@@#@3、岗位设置需求@#@福田公司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级的公司,这就必须拥有性价比一流的产品。

@#@质量管理部作为新产品开发主要节点控制与评价的管理部门,更加需要一流的产品质量评价队伍,针对目前整车动态主观评价人员能力水平存在的不足,急需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培训工作。

@#@@#@批示:

@#@@#@批准@#@审定@#@审核@#@拟文@#@王美臣@#@尤传刚@#@张兴@#@于益文@#@主送:

@#@质量管理部、多功能工厂、蒙派克工厂、萨普工厂、奥铃工厂、欧曼一工厂、欧曼二工厂、欧V工厂、南方工程车事业部、北方工程车事业部、工程研究院@#@抄报:

@#@王美臣副总@#@抄送:

@#@@#@批准时间:

@#@2011年7月28日发放时间:

@#@2011年7月28日@#@二、培养目标@#@1、5年规划目标@#@结合福田公司目前多业务平台,设置乘用车、中重卡、轻卡、多功能车等专职评价人员;@#@构造塔尖型人才,培养出专门评价整车NVH、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等更加细分的评审专家。

@#@随着福田公司的发展进步,新产品的不断推出,5年之内福田公司将拥有一只具备高水平的,可以作为标杆的主观评价工程师队伍。

@#@@#@做到:

@#@@#@◆更系统,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形成一套系统的主观评价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主观评价人才培养机制。

@#@@#@◆更务实,通过培养,旨在提高主观评价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更专业,为适合的人员设计一条职业发展道路,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关键技术技能,在细分的领域获得极高的技术水平。

@#@@#@2、分级管理@#@按照公司目前业务架构,整车产品审核员应按照公司级和事业部工厂级进行2级管理。

@#@@#@◆公司级产品审核员:

@#@由质量管理部统一管理并发放审核员资质证书,首先培养10人左右,逐步扩充到20人,在公司范围内资源共享,主要进行新产品动态主观评价工作,目标是培养成为细分评价领域专家。

@#@培养方式为内部交流与外部培训并重。

@#@@#@◆事业部工厂级产品审核员:

@#@由质量管理部统一管理并发放审核员资质证书,人员根据各事业部自身情况设定,主要进行产品符合性评价工作,目标是培养成为具备基本能力能够独立从事评价的专门人才,其中优秀者将可晋升为公司级审核员。

@#@培养方式为内部交流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

@#@@#@3、2011年能力提升目标@#@总体目标:

@#@2011年整车动态主观评价工程师能力达到2级水平即在指导下,具备需要的能力。

@#@@#@①产品审核员熟悉并掌握公司整车质量评价标准、了解公司主观评价方法;@#@@#@②产品审核员掌握主观评价基础驾驶技能。

@#@@#@三、目标达成策略@#@1、公司级产品审核员培训@#@①组织质量系统产品审核员参加P201项目S3阶段样车主观评价工作,对产品审核员进行一次内部培训,同时对新进入福田公司的产品审核人员进行一次水平摸底工作,通过评审选拔10人左右的优秀审核人员。

@#@@#@②不定期的组织公司级审核员进行交流及内部培训工作。

@#@主要通过公司新产品评价将公司级审核员召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学习、提高。

@#@@#@③通过内部培训交流,按照下图流程,找出不足方面,借助外部力量提升自身能力。

@#@争取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聘请国际高水平的培训公司进行一次主观评价培训工作。

@#@@#@2、事业部工厂级产品审核员@#@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公司级审核员对各工厂事业部审核员进行内部培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②产品审核员自学,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活动@#@不足方面培养@#@评估及活动@#@角色和技能@#@角色定义@#@每个角色需要的@#@能力和技能@#@评估@#@不足@#@培养计划@#@计划实施@#@培养课程@#@其它活动@#@课程@#@其它安排@#@组织@#@四、培训组织管理@#@1、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设置培训领导小组,组织设置及职责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

@#@尤传刚@#@成员:

@#@武锡斌、王宗明、张兴、贾朝军@#@职责:

@#@@#@1、负责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审批;@#@@#@2、负责培训课程设置与师资的评审决策;@#@@#@3、负责培训费用预算的评审与审定;@#@@#@五、培训评价管理@#@为保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建立学员评价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如下:

@#@@#@学员评价管理@#@◇对学员的评价指标分为五项,即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表现、考试成绩、团队精神。

@#@根据评价结果计算的综合得分对学员进行排名,考核通过者颁发资格证书。

@#@@#@◇组织综合评价,对综合得分排在前3名的学员,经过评定确定为优秀学员,对优秀学员激励政策如下:

@#@@#@①颁发优秀毕业生证书并奖励奖学金2000元;@#@@#@②同等条件优先推荐职务晋升。

@#@@#@对综合得分没有达到要求的,出勤情况不好、课堂课后表现都不好的学员激励政策如下:

@#@@#@①建议调整岗位或降职;@#@@#@②给予降低1-3级工资。

@#@@#@六、2011年培训计划@#@1、培训项目:

@#@@#@整车产品质量主观评价人员培训@#@2、培训目的:

@#@@#@◆提高评审人员的理论水平,熟悉整车评审标准、评审项目;@#@@#@◆初步了解并掌握整车主观评审方法。

@#@@#@3、培训内容:

@#@@#@◆理论学习(主观评审方法、作业标准、评审程序)。

@#@@#@◆驾驶技能培训(动态评审应具备的初级驾驶技能)。

@#@@#@4、培训方式:

@#@@#@◆第一阶段:

@#@@#@1)卡车评价摸底及培训:

@#@11年7月底结合H4项目TTO2样车Audit评审工作进行实际评车操作摸底,参加摸底人员提前自学评审标准,或依据原所在企业评审标准进行整车主观评价。

@#@@#@2)乘用车评价摸底及培训:

@#@2011年8月结合P201项目S3-2样车主观评价工作开展实际操作摸底,在北京多功能工厂进行,参加摸底人员提前自学评审标准,或依据原所在企业评审标准进行整车主观评价。

@#@培训讲师讲解福田主观评价方法、流程。

@#@@#@◆第二阶段:

@#@预定2011年12月底至12年1月初共5天时间,选派10名评审员在东北地区冬季试验场进行整车主观评价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5、培训范围及人员数量@#@◆第一阶段:

@#@质量管理部8人、蒙派克工厂2人、多功能工厂2人、萨普工厂1人、奥铃工厂1人、欧曼工厂2人、欧V工厂1人、南方工程车事业部1人、北方工程车事业部1人。

@#@预计总人数19人。

@#@@#@◆第二阶段:

@#@从质量管理部、事业部及工厂选拔,预计总人数10人左右。

@#@@#@6、培训讲师:

@#@@#@◆第一阶段:

@#@质量管理部:

@#@张兴、于益文;@#@工程研究院:

@#@卜云峰、沙雷@#@◆第二阶段:

@#@拟定为瑞典SIS公司或其他一流评价公司高级测试驾驶员培训讲师@#@7、培训费用预算@#@◆第一阶段培训费用在P201项目S3样车动态评审费用中列支。

@#@@#@◆第二阶段外聘培训咨询费用预估25万元由公司质量管理部承担,在年度产品质量审核员培训费用中列支,具体见附件二。

@#@@#@◆参加集中培训人员的食宿差旅费由各单位自行承担。

@#@@#@附件一:

@#@2011年整车产品审核员培训计划表@#@附件二:

@#@整车产品审核员培训费用计划表@#@附件三:

@#@参加培训人员提报表@#@附件一:

@#@整车产品审核员培训计划表@#@2011年整车产品质量审核人员培训计划表@#@序号@#@工作项目@#@工作要求@#@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1@#@参加整车产品审核员培训名单提报@#@质量管理部相关科室;@#@各事业部、工厂质量控制部提报参加培训人员名单@#@7月28日@#@质量管理部@#@各事业部、工厂@#@张兴、贾朝军@#@各事业部、工厂质量厂长@#@2@#@第一阶段培训:

@#@@#@教材的准备@#@主要准备:

@#@@#@1、整车质量评审标准@#@2、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方法;@#@@#@3、汽车NVH主观评价方法;@#@@#@4、汽车操稳与平顺性主观评价方法;@#@@#@7月28日@#@质量管理部@#@于益文@#@3@#@培训人员自学@#@培训人员自学培训教材,发现问题相互探讨或与质量管理部审核员沟通,记录问题留待集中培训时解决。

@#@@#@7月28日—@#@质量管理部@#@各生产工厂@#@培训人员@#@4@#@制订评价标准@#@小组讨论,形成对摸底人员可以量化评价的标准,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1、评价发现问题能力;@#@@#@2、评价驾驶技术;@#@@#@3、评价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7月30日@#@质量管理部@#@张兴@#@5@#@评审样车的准备@#@1、P201项目S3-2共4台样车准备完成,按时停放到北京多功能工厂评审间;@#@@#@2、评价小组对3台样车进行评审确定样车的缺陷项次及扣分值。

@#@@#@8月5日@#@多功能工厂@#@张小虎@#@以样车试制安排为准@#@6@#@新调入评审人员完成原企业评审流程等的书面报告@#@新调入评审人员书面报告原所在企业整车评审程序、评审标准、评审项目及评审方法@#@7月30日@#@质量管理部@#@新调入人员@#@7@#@评审员完成实车评审报告@#@评审人员用一天时间独立地完成1台P201样车整车评审,根据人员数量安排在2天完成,并出具评审报告@#@8月5日—8月6日@#@质量管理部@#@评审人员@#@已实际通知为准@#@8@#@对评审人员评审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对评审人员实际驾驶水平进行评分,对发现问题能力进行评估,并提交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福田公司整车评审资源现状,对下一步培训提出建议。

@#@@#@8月5日—8月6日@#@质量管理部@#@工作小组成员@#@9@#@第二阶段培训:

@#@@#@聘请国际高水平评审专家担任讲师@#@完成培训协议的签订工作,内容包括:

@#@培训内容、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数等@#@11月30日@#@质量管理部@#@张兴@#@10@#@选派10名评审员,组织参加外部整车主观评价培训班@#@主要讲授:

@#@@#@整车主观评价评审程序、评审标准、评审技能、评审方法@#@预计2011年12月下旬至2012年1月@#@质量管理部@#@张兴@#@授课讲师@#@11@#@培训人员实车评审考试@#@培训人员分别独立地完成考试科目@#@同上@#@培训人员@#@张兴@#@授课讲师@#@12@#@综合评价参加培训人员@#@考评合格的培训人员由培训公司颁发资格证书;@#@@#@建议各工厂、事业部对培训考评不合格人员进行置换@#@同上@#@质量管理部@#@张兴@#@授课讲师@#@附件二:

@#@整车产品审核员培训费用计划表@#@驾驶培训报价单@#@Service服务内容@#@Cost价格(RMB)@#@Group1orGroup2@#@5daystrainingcoursefor10persons@#@5天10人的主观评价培训课程费用@#@130,000@#@OneSwedishinstructorandoneassistant(hotel,food)@#@高级瑞典培训师及翻译助理等相关员工的食宿@#@6,000@#@Travelcosts差旅费(打折后):

@#@@#@25,000@#@Other-Admincost:

@#@@#@行政及其它相关费用@#@5,000@#@Rentingtracks:

@#@Jiamusi(5days)租用场地@#@20,000@#@Rentingcars(includingvehiclesrepair)租用车辆(5辆)@#@40,000@#@Total合计:

@#@@#@226,000@#@Tax税率(10%)@#@22600@#@Group1:

@#@Total第一组合计:

@#@@#@248,600@#@以上为参考报价,本次费用需要与培训公司具体商定,以签署的培训协议中规定为准,另行预算审批。

@#@@#@附件三:

@#@@#@参加培训人员提报表@#@序号@#@姓名@#@部门及岗位@#@备注@#@1@#@2@#@3@#@4@#@5@#@6@#@7@#@8@#@9@#@10@#@";i:

12;s:

5733:

"标准件的重量表序号名称规格重量(Kg)46开槽盘头螺钉M30.0047547开槽盘头螺钉M40.008748开槽盘头螺钉M50.014149开槽盘头螺钉M60.020850开槽盘头螺钉M80.0451开槽盘头螺钉M100.06552开槽沉头螺钉M30.0046353开槽沉头螺钉M40.0085454开槽沉头螺钉M50.013555开槽沉头螺钉M60.019556开槽沉头螺钉M80.03757开槽沉头螺钉M100.0578标准件的重量表序号名称规格重量(Kg)3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40.008843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50.01433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60.0208439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80.039234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00.0638841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20.0903442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40.1314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60.17964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200.29994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240.46265标准件的重量表序号名称规格重量(Kg)30T形螺栓M100.10231T形螺栓M120.16432T形螺栓M160.333T形螺栓M200.36434T形螺栓M240.535T形螺栓M300.83标准件的重量表序号名称规格重量(Kg)16普通螺栓M50.01717普通螺栓M60.02518普通螺栓M80.04719普通螺栓M100.07220普通螺栓M120.10321普通螺栓M140.14122普通螺栓M160.18523普通螺栓M180.24224普通螺栓M200.30425普通螺栓M220.36926普通螺栓M240.45927普通螺栓M270.60928普通螺栓M300.76529普通螺栓M361.166标准件的重量表序号名称规格重量(Kg)1螺母M40.000842螺母M50.001243螺母M60.002324螺母M80.005675螺母M100.010996螺母M120.016327螺母M140.025288螺母M160.034129螺母M180.0441910螺母M200.061911螺母M220.0759412螺母M240.111913螺母M270.16814螺母M300.234215螺母M360.3706螺母重量表序号名称名称单件重量(Kg)1螺母M40.000842螺母M50.001243螺母M60.002324螺母M80.005675螺母M100.010996螺母M120.016327螺母M140.025288螺母M160.034129螺母M180.0441910螺母M200.061911螺母M220.0759412螺母M240.111913螺母M270.16814螺母M300.234215螺母M360.3706螺栓重量表序号名称名称100mm长重量(Kg)1普通螺栓M50.0172普通螺栓M60.0253普通螺栓M80.0474普通螺栓M100.0725普通螺栓M120.1036普通螺栓M140.1417普通螺栓M160.1858普通螺栓M180.2429普通螺栓M200.30410普通螺栓M220.36911普通螺栓M240.45912普通螺栓M270.60913普通螺栓M300.76514普通螺栓M361.166T形螺栓重量表序号名称名称100mm长重量(Kg)1T形螺栓M100.1022T形螺栓M120.1643T形螺栓M160.34T形螺栓M200.3645T形螺栓M240.56T形螺栓M300.8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重量表序号名称名称100mm长重量(Kg)1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40.008842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50.0143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60.02084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80.03923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00.06388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20.09034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40.131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160.17969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200.29991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M240.46265开槽盘头螺钉重量表序号名称名称100mm长重量(Kg)1开槽盘头螺钉M30.004752开槽盘头螺钉M40.00873开槽盘头螺钉M50.01414开槽盘头螺钉M60.02085开槽盘头螺钉M80.046开槽盘头螺钉M100.065开槽沉头螺钉重量表1开槽沉头螺钉M30.004632开槽沉头螺钉M40.008543开槽沉头螺钉M50.01354开槽沉头螺钉M60.01955开槽沉头螺钉M80.0376开槽沉头螺钉M100.0578十字槽盘头螺钉重量表1十字槽盘头螺钉M30.004522十字槽盘头螺钉M40.004523十字槽盘头螺钉M50.012864十字槽盘头螺钉M60.018535十字槽盘头螺钉M80.034346十字槽盘头螺钉M100.05377十字槽沉头螺钉M30.004528十字槽沉头螺钉M40.004529十字槽沉头螺钉M50.0128610十字槽沉头螺钉M60.0185311十字槽沉头螺钉M80.0343412十字槽沉头螺钉M100.0537平垫圈C级重量表序号名称名称单件重量(Kg)1平垫圈C级(GB95-85)50.00042972平垫圈C级(GB95-85)60.000993平垫圈C级(GB95-85)80.0017254平垫圈C级(GB95-85)100.0034385平垫圈C级(GB95-85)120.0063086平垫圈C级(GB95-85)140.0087117平垫圈C级(GB95-85)160.010978平垫圈C级(GB95-85)200.016369平垫圈C级(GB95-85)240.0310510平垫圈C级(GB95-85)300.0504611平垫圈C级(GB95-85)360.087351平垫圈A级(GB97.1-85)50.0004432平垫圈A级(GB97.1-85)60.0018283平垫圈A级(GB97.1-85)80.0018284平垫圈A级(GB97.1-85)100.003575平垫圈A级(GB97.1-85)120.006276平垫圈A级(GB97.1-85)140.0086117平垫圈A级(GB97.1-85)160.011298平垫圈A级(GB97.1-85)200.017169平垫圈A级(GB97.1-85)240.0323110平垫圈A级(GB97.1-85)300.0536111平垫圈A级(GB97.1-85)360.0920323大垫圈A及C级(GB96-85)30.00034824大垫圈A及C级(GB96-85)40.00077325大垫圈A及C级(GB96-85)50.00145626大垫圈A及C级(GB96-85)60.0027927大垫圈A及C级(GB96-85)80.00622828大垫圈A及C级(GB96-85)100.0121629大垫圈A及C级(GB96-85)120.0221830大垫圈A及C级(GB96-85)140.0316331大垫圈A及C级(GB96-85)160.0408732大垫圈A及C级(GB96-85)200.076833大垫圈A及C级(GB96-85)240.138934大垫圈A及C级(GB96-85)300.272635大垫圈A及C级(GB96-85)360.532636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30.0000637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40.0001338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50.0002739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60.0005240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80.0010541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100.0019542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120.0033943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140.0053944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160.0073545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180.010346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200.0139447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220.0189848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240.027249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270.0385250轻型弹簧垫圈(GB859-87)300.0526";i:

13;s:

29740: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超高压容器的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是超高压容器安全的基本要求。

@#@超高压容器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并且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第三条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如下:

@#@@#@

(一)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表压,不含液体静压,下同),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超高压容器;@#@@#@

(二)超高压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者装置用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者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三)超高压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四)超高压容器所用的爆破片(帽)、压力表、测温表等安全附件。

@#@@#@第四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超高压容器:

@#@@#@

(一)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使用的超高压容器。

@#@@#@

(二)机器上非独立的超高压部件(如超高压压缩机、超高压泵的缸体等)。

@#@@#@(三)强度和密封性能试验研究用超高压容器。

@#@@#@第六章不适用于绕丝式超高压容器。

@#@@#@第五条 @#@超高压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当先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

@#@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超高压容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第六条 @#@研制和开发超高压容器产品,其技术要求与本规程规定不一致时,制造单位应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报告,约请有第三方检验检测资格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验检测。

@#@检测合格后,可以投入正式制造。

@#@@#@采用新材料制造超高压容器应当满足第十六条规定。

@#@@#@第七条 @#@进、出口超高压容器除满足本规程外,还应当满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八条 @#@本规程以下术语的含义是:

@#@@#@

(一)最高工作压力,系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

(二)设计压力,系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的条件,并作为超压释放装置调定压力的基础,其值不得小于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三)试验压力,系指容器耐压试验压力。

@#@@#@(四)设计温度,系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受压元件的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

@#@@#@(五)主要受压元件,系指筒体、端盖、卡箍、螺塞、堵头等承受压力载荷作用的元件。

@#@@#@(六)爆破安全系数,系指容器理论爆破压力除以容器的设计压力所得的数值。

@#@@#@(七)自增强处理,系指通过超压或者超应变处理,在厚壁压力容器中产生对强度有利的残余应力的一种方法。

@#@@#@ @#@@#@第二章 @#@材 @#@ @#@料@#@ @#@@#@第九条 @#@超高压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材料生产单位必须保证材料质量,按规定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并在材料指定部位或其他明显的部位作出清晰、牢固的标志。

@#@@#@第十条 @#@制造超高压容器的锻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同时应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第十一条 @#@制造超高压容器用锻件,磷含量(熔炼分析,下同)应小于等于0.012%,硫含量应小于等于0.008%,并严格控制钢中的气体(如氢、氧、氮等)及有害痕量元素(如砷、锡、锑、铅、铋等)的含量。

@#@@#@第十二条 @#@制造超高压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锻件的生产单位,应当提供常温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夏比V缺口冲击功、断裂韧性和50%纤维断口转变温度(FATT)。

@#@@#@断后伸长率(A)大于等于16%;@#@断面收缩率大于等于40%;@#@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大于等于41J,断裂韧性大于等于120MPa。

@#@当改变冶炼、锻造或者热处理工艺时,应提供锻件的和FATT值。

@#@@#@当设计温度超过250℃时,还应提供设计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力学性能的试样应取自经性能热处理后的锻件的冒口端,端部应当切除至少2/3壁厚的余料,试样取样位置为试样中心线距表面1/2壁厚处,取样方向应为横向。

@#@无法取横向试样时,可以取纵向试样,但应当考虑材料横向和纵向性能的差异。

@#@@#@第十三条 @#@制造超高压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锻件应按GB/T226《钢的低倍组织缺陷及酸蚀试验法》进行低倍组织检查,不允许存在裂纹、白点、气孔、夹杂等缺陷,并且按GB/T1979《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定图》评级,要求一般疏松不超过2级,偏析不超过2级。

@#@@#@第十四条 @#@制造超高压容器主要受压元件锻件的锻造比应不小于3,采用电渣重熔冶炼时,其锻造比可不小于2。

@#@锻件性能热处理后应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硬度测定、晶粒度及非金属夹杂物检查。

@#@按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检验,锻件晶粒度应当为5级或5级以上。

@#@非金属夹杂物按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法》检验,硫化物类小于等于2级,氧化物类小于等于2级,二者之和小于等于3.5级。

@#@@#@第十五条 @#@超高压容器新材料生产单位应当约请具有第三方检验检测资格进行检验检测,并且将技术评定文件和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委托的技术机构进行技术评审,合格后方可试用。

@#@通过一定周期的使用验证,满足安全要求后,新材料生产单位将评定文件、检测报告、评审结论和试用总结报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技术评定文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

(一)生产单位具备的冶炼设备、锻制设备、热处理设备和检测设备等设备的清单;@#@@#@

(二)钢的化学成份设计技术依据;@#@@#@(三)根据使用要求,按标准试验方法试验得到的,包括常温拉伸试验数据、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高温拉伸试验数据(使用温度在室温以下的除外,试验温度范围为室温至设计温度力学性能数据)、50%纤维断口转变温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数据、以及超高压容器制造工艺(热处理和冷、热成形)对钢材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报告等力。

@#@@#@(四)钢对使用介质的耐腐蚀试验报告(仅对耐腐蚀用钢);@#@@#@(五)相变点、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热传导系数等物理参数;@#@@#@(六)钢的试制技术条件。

@#@@#@第十六条 @#@采用国外材料制造超高压容器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一)所选用的材料应当是国外已有使用实例的超高压容器用钢,并且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其技术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规定的技术指标。

@#@@#@

(二)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前,应对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进行复验,满足使用要求后,方能投料制造。

@#@@#@ @#@@#@第三章 设 @#@ @#@计@#@ @#@@#@第十七条 @#@超高压容器设计单位,应当持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范围的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第十八条 @#@超高压容器设计单位,应当向用户(指超高压容器制造单位或者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下同)提供设计图样、技术条件、设计计算书,以及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

@#@@#@对装设爆破片(帽)装置的超高压容器,设计单位还应向用户提供超高压容器安全泄放量、爆破片(帽)泄放面积的计算书。

@#@无法进行计算时,应当征求超高压使用单位的意见,协商选用爆破片(帽)。

@#@@#@第十九条 @#@超高压容器应当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并保证制造质量的可检验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第二十条 @#@设计超高压容器时,应当考虑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其温度、介质、加载速率等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满足超高压容器全寿命安全运行的要求。

@#@对存在腐蚀、冲蚀的超高压容器主要受压元件,应当有足够的厚度裕量。

@#@@#@第二十一条 @#@超高压容器的设计计算,应当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计算文件应当经设计单位总工程师或者超高压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二条 @#@超高压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装有爆破片(帽)的超高压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爆破片(帽)的标定爆破压力。

@#@@#@第二十三条 @#@超高压容器的最高壁面温度不得高于钢材允许的使用温度。

@#@@#@第二十四条 @#@超高压容器的设计总图上,必须加盖超高压容器设计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

@#@@#@设计总图上应当有设计、校对、审核(定)人员的签字,并且由设计单位总工程师或者超高压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五条 @#@超高压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应当注明以下内容:

@#@@#@

(一)超高压容器名称;@#@@#@

(二)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三)设计条件(包括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腐蚀裕量等);@#@@#@(四)主要特性参数(包括设计使用寿命,以及容积、净重、总重等);@#@@#@(五)热处理要求;@#@@#@(六)防腐蚀、冲蚀处理要求(必要时);@#@@#@(七)耐压试验要求(包括试验压力、介质等);@#@@#@(八)无损检测要求;@#@@#@(九)安全附件的规格和订购的特殊要求;@#@@#@(十)超高压容器铭牌的位置;@#@@#@(十一)包装、运输和安装的要求(必要时);@#@@#@(十二)其他特殊要求。

@#@@#@第二十六条 @#@超高压容器的设计计算书,至少应包括筒体静强度计算书、主要受压元件应力分析报告书。

@#@@#@第二十七条 @#@超高压容器的筒体静强度设计,采用爆破失效设计准则。

@#@超高压容器的爆破安全系数,当按材料的拉伸试验数据计算爆破压力时,应取大于等于3.0;@#@当按材料扭转试验数据计算爆破压力时,应取大于等于2.7。

@#@@#@第二十八条 @#@超高压容器的爆破压力可按材料的拉伸试验数据或者按材料的扭转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见附件1。

@#@@#@超高压容器的壁厚计算公式见附件1。

@#@@#@第二十九条 @#@自增强处理的超高压容器,其内表面的残余环向应变不得超过2%。

@#@ @#@@#@ @#@@#@第四章 @#@制 @#@ @#@造@#@ @#@@#@第三十条 @#@超高压容器制造单位应当持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A1级压力容器范围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并且按照批准的品种范围制造。

@#@@#@ @#@第三十一条 @#@制造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制造。

@#@对设计的修改和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的改变,应当事先取得设计单位的修改设计证明文件,对改动部位应当有详细记载,并且存档备案。

@#@@#@ @#@第三十二条 @#@制造单位对外协的超高压容器筒体锻件,应按材料标准逐件进行复验。

@#@复验项目包括:

@#@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低倍组织、晶粒度、非金属夹杂物和无损检测。

@#@对外协的其它主要受压元件用锻件,应由外协单位提供齐全的锻件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报告。

@#@@#@ @#@第三十三条 @#@单层超高压容器的筒体热处理后,必须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结果应当符合技术条件和本规程的要求,并且应该在筒体外壁上均布划出5个与筒体轴线相垂直的环线,在每个环线上均布取4点,做硬度检查,硬度最高值与最低值差(△HB),环线间各点应当不大于40;@#@同一环线上各点不大于20。

@#@@#@ @#@多层超高压容器的各单层筒体或者内筒热处理后,必须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结果应当符合技术条件和本规程的要求。

@#@@#@ @#@第三十四条 @#@超高压容器的无损检测应当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并且满足有关标准、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 @#@

(一)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取得Ⅱ级或者Ⅱ级以上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压力容器锻件的无损检测经验。

@#@超声检测报告应当由取得Ⅲ级资格证书者复核后签发。

@#@@#@ @#@

(二)超高压容器的筒体在制造期间(耐压试验之前),至少应当做两次100%的超声检测(调质热处理前后各一次)。

@#@调质热处理后必须同时做纵、横超声波检测。

@#@其它主要受压元件应当做一次100%的超声检测。

@#@筒体外表面应当进行100%的磁粉检测或者渗透检测。

@#@无损检测按有关标准或者技术文件规定的方法执行。

@#@@#@ @#@(三)超声检测验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1.超高压容器筒体及主要受压元件超声检测灵敏度为ф2mm当量直径;@#@@#@ @#@2.超高压容器筒体不允许有超过ф3mm当量直径的单个缺陷或者ф2mm和超过ф2mm当量直径缺陷密集区存在,在距离筒体内表面或开孔部位边缘50mm范围内不允许有大于等于ф2mm当量直径单个缺陷存在;@#@@#@ @#@3.其它主要受压元件不允许有大于ф3mm当量直径的单个缺陷;@#@@#@ @#@4.可以采用其他不同的超声检测方法,但是验收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规定。

@#@@#@注:

@#@缺陷密集区,系指当荧光屏扫描线上相当于50mm的声程范围内同时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或者在50×@#@50mm的探测面上发现同一深度范围内有5个或5个以上缺陷反射信号。

@#@@#@(四)磁粉(渗透)检测验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1.不允许有裂纹、白点、气孔和折迭等缺陷存在。

@#@不允许存在长度大于2mm的线性缺陷或者直径大于4mm的圆形缺陷;@#@@#@ @#@2.发现4个或者4个以上呈线状分布的线性或者圆形缺陷,并且其相邻缺陷首尾相距不得超过1.6mm。

@#@@#@ @#@注:

@#@线性缺陷指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并且长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6mm的缺陷;@#@圆形缺陷指长度与宽度之比等于或小于3,并且长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6mm的缺陷。

@#@@#@(五)制造单位应当认真做好无损检测的原始记录,准确详细填发报告,有关报告和资料保存期限不应当少于七年。

@#@@#@第三十五条 @#@超高压容器的机械加工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一)超高压容器主要受压元件和密封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进行加工。

@#@@#@

(二)筒体精加工后内壁表面及密封面粗糙度Ra一般应当小于或者等于0.8μm(经过设计单位同意后可以取1.6μm),外壁表面粗糙度应当小于或者等于3.2μm(管式超高压容器的外表面粗糙度Ra应当小于或者等于1.6μm)。

@#@盲孔型超高压容器的筒体内壁表面形状突变部位应该圆滑过渡,并且粗糙度Ra应当小于或等于3.2μm。

@#@@#@(三)对于管式超高压容器,在机械加工后应该进行直线度和壁厚差检验,其结果应当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筒体外表面不允许有深度大于0.25mm的缺陷存在。

@#@@#@第三十六条 @#@不得对超高压容器主要受压元件施行焊接。

@#@@#@第三十七条 @#@对于需要采用自增强处理的超高压容器,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规程进行,并且采用适合的手段测量筒体的残余应变值。

@#@自增强处理后的筒体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稳定化热处理。

@#@自增强处理后应当进行100%超声检测,检测结果应满足第三十五条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 @#@超高压容器加工完毕后应当进行耐压试验。

@#@耐压试验应当制定严密的试验程序和要求,试验场地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适用的消防器材,附近不得有火源,并且必须经过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技术部门检查认可。

@#@@#@耐压试验期间,无关人员不得在试验场地停留。

@#@@#@第三十九条 @#@超高压容器的耐压试验应当按照本条要求进行。

@#@@#@

(一)耐压试验压力PT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PT=ηP@#@式中:

@#@P—超高压容器的设计压力(对于在用超高压容器可取最高工作压力),MPa;@#@@#@η—耐压试验压力系数,可取η=1.10~1.25(设计压力高时取低值,设计压力低时取高值,一般取1.12,但PT值不应该超过1.5P);@#@@#@—试验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的下限值,MPa;@#@@#@—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的下限值,MPa。

@#@@#@

(二)试验介质一般采用煤油和变压器油混合液或者设计图样要求的试验介质。

@#@@#@(三)耐压试验时,超高压容器壁温和试验用介质温度应不至于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一般不得低于15℃。

@#@@#@(四)超高压容器中应先充满液体,排净滞留在容器内的气体。

@#@容器外表面应当保持干燥,等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每级保压3~5分钟,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根据容器容积大小保压10~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到设计压力保压进行检查。

@#@检查期间压力应当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方法维持试验压力不变。

@#@确认无泄漏后再按升压级差缓慢逐级卸压。

@#@升压或者降压时每级保压时间内,压力读数应当保持不变,不得带压调整紧固件。

@#@@#@(五)耐压试验要安装两个量程相同、经校验合格的压力表,并且应该装在试验装置上便于观察的位置。

@#@@#@(六)耐压试验后应该及时将试验介质排净,并且将容器内外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锈痕。

@#@@#@第四十条 @#@耐压试验的超高压容器,符合以下要求为合格:

@#@@#@

(一)试验过程中无渗漏;@#@@#@

(二)各元件无可见的异常变形;@#@@#@(三)试验过程中无异常响声;@#@@#@(四)设计有要求时,应该测量容器筒体外径的残余变形(在距端部1/4、1/2和3/4筒体长度处测量),其值不得超过筒体外直径的万分之一,且不超过0.05mm;@#@@#@(五)耐压试验后,应对单层筒体进行超声检测和表面磁粉检测或者渗透检测(内直径小于500mm的筒体只进行外表面检测)。

@#@超声检测比例不少于20%;@#@表面检测的比例为100%。

@#@检测结果应满足第三十五条的要求。

@#@@#@第四十一条 @#@超高压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当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

@#@@#@

(一)竣工图样(如果在原蓝图上修改,应当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志)、技术条件和设计计算书;@#@@#@

(二)产品质量证明书(参见附件2);@#@@#@(三)爆破片(帽)装置等安全附件的使用说明书;@#@@#@(四)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五)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

@#@@#@第四十二条 @#@制造单位必须在超高压容器的明显部位装设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见附件3),并且应当符合《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

@#@未装产品铭牌的超高压容器不得出厂。

@#@@#@第四十三条超高压容器的制造过程,必须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 @#@@#@ @#@@#@第五章 @#@使用与管理@#@ @#@@#@第四十四条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超高压容器。

@#@超高压容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是否附有竣工图样、设计计算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安装及使用说明书、安全附件使用说明书等文件。

@#@@#@第四十五条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超高压容器的安全全面负责。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超高压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超高压容器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第四十六条 @#@超高压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档案:

@#@@#@

(一)超高压容器档案卡(见附件4);@#@@#@

(二)超高压容器设计计算书、竣工图样、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技术文件和资料;@#@@#@(三)超高压容器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四)超高压容器日常生产记录;@#@@#@(五)超高压容器及其安全附件、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六)超高压容器维修记录和质量证明文件;@#@@#@(七)超高压容器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处理报告。

@#@@#@第四十七条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对超高压容器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第四十八条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对超高压容器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超高压容器作业人员)进行超高压容器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超高压容器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超高压容器安全作业知识。

@#@@#@超高压容器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超高压容器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十九条 @#@超高压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维修、紧固或者拆卸工作。

@#@@#@超高压容器需要维修时,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超高压容器制造许可证或者具有超高压容器维修许可资格的单位承担。

@#@@#@修理单位应保证超高压容器的安全使用要求,并出具质量证明文件。

@#@@#@ @#@@#@第六章 @#@定期检验@#@ @#@@#@第五十条 @#@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工作。

@#@未经年度检查、定期检验或者定期检验不合格的超高压容器不得继续使用。

@#@@#@ @#@ @#@ @#@ @#@ @#@ @#@ @#@ @#@第五十一条 @#@年度检查,是指超高压容器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或者生产周期检验。

@#@检查工作可以由检验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员进行,也可由使用单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超高压容器管理人员进行。

@#@检查工作由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部门负责实施。

@#@年度检查报告书由检查人填写、签字,并存档备查。

@#@@#@年度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第五十二条 @#@超高压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

(一)全面检验,是指在超高压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全面检验由检验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师进行。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和超声检测结果应满足第三十五条的要求。

@#@@#@

(二)耐压试验,是指超高压容器全面检验合格后,所进行的液压试验。

@#@耐压试验@#@由有资格的检验机构负责,使用单位协助配合实施。

@#@@#@第五十三条 @#@超高压容器的定期检验周期应当根据超高压容器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条件确定,其检验周期如下:

@#@@#@

(一)全面检验,超高压人造水晶釜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其他超高压容器每3~6@#@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耐压试验,每10年至少进行一次。

@#@@#@第五十四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超高压容器全面检验周期应当缩短:

@#@@#@

(一)介质对器壁的腐蚀情况不明,设计者所确定的腐蚀数据不准确;@#@@#@

(二)首次检验;@#@@#@(三)使用环境恶劣,使用超过12年,经技术鉴定并和检验机构协商,确认不能按@#@正常检验周期使用;@#@@#@(四)使用单位或检验机构由于其它原因认为应该缩短周期。

@#@@#@超高压人造水晶釜使用超过12年后,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  第五十五条 @#@超高压容器,经过全面检验合格后,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耐压试验:

@#@@#@  

(一)更换和修理主要受压元件的;@#@@#@  

(二)改变使用条件,超过原设计参数并且经过强度校核合格的;@#@@#@  (三)停止使用一年后重新使用的;@#@@#@  (四)从外单位移装或者本单位移装的;@#@@#@  (五)使用单位或检验机构对超高压容器的安全性能有怀疑的。

@#@@#@  第五十六条 @#@超高压容器进行全面检验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  

(一)将被检容器内部介质排放、清理干净,用盲板从被检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处隔断所有介质的来源,并且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记;@#@@#@  

(二)内有易燃、有毒介质的被检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清洗、消毒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必须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三)切断与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

@#@@#@  第五十七条 @#@超高压容器年度检查项目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一)隔热层、铭牌是否完好;@#@@#@  @#@

(二)外表面有无裂纹、变形、局部过热等不正常现象;@#@@#@  (三)密封部位有无泄漏;@#@@#@  @#@(四)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可靠;@#@@#@  @#@(五)紧固螺栓是否完好;@#@@#@  @#@(六)壁厚是否符合规定。

@#@@#@  第五十八条 @#@超高压容器的全面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  @#@

(一)第五十七中规定的年度检查的全部项目;@#@@#@  @#@

(二)制造技术条件、运行记录和历次年度检验、全面检验记录是否完善;@#@@#@  (三)容器的内外表面、开孔处等部位有无腐蚀、冲蚀等现象,应力集中部位有无裂纹;@#@@#@注:

@#@对有怀疑的部位,用放大镜检查或者无损检测;@#@若发现缺陷,应该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且用打磨的方法消除缺陷,打磨处应当圆滑,粗糙度应当符合第三十五条要求,并且打磨的深度不得影响安全使用,必要时应当进行强度校核;@#@对于内直径小,检验人员无法进入内部检验的超高压容器,可用内窥镜、管道爬行检查仪等方法进行内部检验。

@#@@#@(四)应按第三十四条的要求对容器筒体进行不少于100%的超声检测和不少于30%的表面检测(对内径小于500mm的筒形容器可从外表进行检测);@#@@#@(五)容器内壁如由于温度、压力的作用,可能引起金属材料金相组织变化时,应当进行金相检验(内直径小于500mm的容器除外),并且按第三十三条规定测量表面硬度;@#@@#@(六)带螺纹的主要受压元件,应当进行宏观检查(螺纹、圆角过渡部位,长度等),并且用磁粉或者着色检查有无裂纹。

@#@@#@  第五十九条 @#@超高压容器的耐压试验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  

(一)按照第五十三、五十五条要求,确定是否进行耐压试验;@#@@#@  

(二)按照第五十八条进行全面检验;@#@@#@  (三)符合第三十九、四十条的规定(使用温度超过300℃时,可取η=1.05);@#@@#@  (四)耐压试验场地和设备经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和检验单位认可,并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i:

14;s:

21414:

"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1绪论................................................................3@#@1.1螺杆真空泵介绍...................................................3@#@1.2国内外发展状况...................................................3@#@2螺杆泵的设计与计算..................................................5@#@2.1转子型线选择.....................................................5@#@2.2电机及联轴器的选择..............................................10@#@2.3螺杆几何参数的计算..............................................12@#@2.4传动齿轮设计....................................................13@#@2.5阳转子阶梯轴设计................................................15@#@2.6轴承选择........................................................16@#@2.7机械密封结构设计................................................19@#@2.8进气口及排气口设计..............................................20@#@2.9泵腔结构设计....................................................20@#@2.10吸气端盖结构设计...............................................21@#@2.11排气端盖结构设计...............................................22@#@3Pro/E三维建模及干涉分析............................................23@#@3.1螺杆转子建模....................................................23@#@3.2螺杆泵三维装配..................................................24@#@3.3螺杆转子运动仿真及干涉分析......................................25@#@4ADAMS转子动平衡分析及优化..........................................26@#@结论..................................................................29@#@致谢..................................................................30@#@参考文献..............................................................31@#@LG-70干式螺杆真空泵设计@#@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单头等螺距凹齿面干式螺杆真空泵。

@#@根据螺杆啮合原理,采用内凹齿面型线的转子,有效地解决了螺杆泵运行过程中转子之间发生齿面干涉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完全密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吸气腔前后级之间的泄漏。

@#@使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在缓冲减震的同时提高电机轴与螺杆的对中性。

@#@在排气端盖和泵腔之间采用机械密封,防止了排气端盖中的润滑油进入到泵腔中而污染真空环境。

@#@为了降低泵排气口温度,在泵腔上改善冷却水通道的同时也在其临近排气端的一侧开设冷却气体通道,从而达到双重冷却效果。

@#@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对本次设计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并检查干涉,在分析软件中对单个转子进行动平衡分析,经过反复修改模型,在泵的降噪减震方面取得优化,缩短了实际中产品的生产周期。

@#@@#@关键字:

@#@干式螺杆真空泵;@#@凹齿面型线;@#@机械密封;@#@双重冷却;@#@动平衡分析@#@Abstract:

@#@Thisarticledesignedakindofsinglethreadandfixedpitchscrewvacuumpump.Basedonprincipleofscrewmeshing,concavetoothsurfaceprofileoftherotorisused.Itcaneffectivelyremovetheinterferencebetweenthetoothsurfaceofthetworotorswhentheyareworking.Alsoitcanactualizetoairproofcompletelysothattheleakagebetweentwostagesofthepumpisreducedfarthest.Duetopincouplingwithelasticsleevesisused,theshockabsorptionandthecenteringbetweentherotorandthemotorshaftarebothimproved.Atthesametime,mechanicalsealisusedforpreventingtheoilwhichisintheexhaustendcaptoenterintothevacuumenvironment.Inordertoreducethetemperatureofthegasintheexhaustport,coolinggaspassagenearthedischargeendsideofthepumpchamberisopenedwhileimprovingcoolingwaterpassageonthepumpchamber,soastoachieveadoublecoolingeffect.Finally,throughusingthethree-dimensionalsoftware,theoverallmodelforthisdesignofthestructureisgot,anditischeckedfortheinterference.Byusingtheanalysissoftware,thedynamicbalanceanalysisonthesinglerotorisdone,afterrepeatedlymodifythemodel,thenoisedampingachievedoptimization,andreducingtheproductioncycleinactualproducts.@#@Keywords:

@#@dryscrewvacuumpump;@#@concavetoothprofile;@#@mechanicalseal;@#@doublecooling;@#@dynamicbalanceanalysis@#@1绪论@#@1.1螺杆真空泵简介@#@螺杆真空泵能够进行抽排气的原理是其通过一对螺杆转子在泵腔中进行同步反向高速旋转,将气体从进气口输送到排气口。

@#@因此在螺杆真空泵中,转子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螺杆泵在进行装配时都要经过转子的动平衡校正后再装进泵腔中,且其两端由轴承来支撑。

@#@转配时转子与转子之间要预留一定的间隙,使在泵运转过程中既不会发生干涉也不会有过大的泄漏,也正如此所以螺杆泵在运转平稳,保证真空环境清洁方面相较于油封式真空泵有很大的优势。

@#@泵的整体性能、运行的平稳及制造成本是直接由螺杆转子型线决定的。

@#@其中单头等螺距梯形内凹型线为最常用的型线之一,其拥有优秀地综合性能,良好的密封性能以及较大的容积利用系数,并且有效地解决了转子的齿面干涉问题[1]。

@#@@#@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都是较早对螺杆真空泵进行研制工作的国家和地区,其研究的最初是为了将螺杆真空泵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制造业和半导体工业。

@#@而现在,干式螺杆真空泵已经广泛应用于核能、电子、医药、化工、食品工业等领域。

@#@在核工业中用于核工业及核反应堆的真空获得;@#@在半导体工业中可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生产芯片、蚀刻、生产PLASMA的CVD制程;@#@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回收药液及药物中间体,为人造器官生产提供清洁无菌条件,回收气体消毒剂;@#@在化工上用于溶剂萃取及真空蒸馏以高效回收溶剂,在肪酸生产中用于消除水污染,清除喷射器中的阻塞物;@#@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香精、香料浓缩、食品包装等[2]。

@#@@#@1.2国内外发展状况@#@在国外有很多关于螺杆真空泵的研究,例如日本T.Ohbayashi等人通过对螺杆泵的抽速、漏率及流量的分析找出对应的平衡点,以此确立一种预先评估螺杆真空泵性能的方法[3]。

@#@日本DIAVAC公司开拓了增压螺杆真空泵的应用前景。

@#@英国Rietschle有限公司根据螺杆压缩机原理设计出了一种双螺杆干式真空泵,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并已用于批量生产。

@#@2002年美国Tuthill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推出一款用于气体处理的新型干式螺杆真空泵,该型号螺杆泵采用了可变啮合设计,相比与其他种类的真空泵降低约为30%耗能。

@#@2003年普旭的无油螺杆真空泵系列通过了应用材料公司在美国实验室的测试。

@#@之后于2004普旭年推出了表面经过特别强化的螺杆真空泵[4]。

@#@@#@在国外,对螺杆干式真空泵的生产有很多家厂商,如德国的莱宝和普旭公司、Sterling公司、英国RietschleThomas公司、爱德华公司等,其所生产的螺杆泵已大量投放市场,并广泛用于电子半导体,中央空调,医药,石油化工等各种行业。

@#@@#@国内从事干式螺杆真空泵研究的有南通威特真空设备有限公司,东北大学,长沙鼓风机厂等单位,这些单位都对干式螺杆真空泵进行过研究,但均未投入规模生产中。

@#@由于各国都对自己的螺杆泵技术保密,我国在螺杆泵的设计方面依然有很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在实际的螺杆泵加工制造上,依然局限于我国的生产设备落后及加工条件不满足要求,生产的螺杆泵精度不高。

@#@@#@本文的目的为对螺杆真空泵的整体进行设计,实现螺杆泵各个零件的优化选择,改进目前市场上国产螺杆泵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噪声大、振动大等。

@#@提高泵性能的同时节约成本,扩大国产螺杆真空泵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

@#@@#@2螺杆泵的设计与计算@#@2.1转子型线选择@#@2.1.1转子型线要素@#@

(1)型线方程@#@转子型线方程为一定的坐标系中,转子各点坐标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多齿型线,其又分为螺旋齿面和端面型线,转子轴线垂直面与转子齿面的截交线称为转子端面型线,且端面型线作螺旋运动就会形成螺旋齿面。

@#@而单齿型线一般情况下直接给出齿面方程。

@#@@#@

(2)面积利用系数@#@转子型线的面积利用系数是用来表征转子最大直径范围内总面积利用程度的参数,通常用符号K表示。

@#@面积利用系数可由转子端面型线方程通过相应数学运算得到。

@#@面积利用系数越大,表示在相同的转子直径条件下,该型线端面用于抽气的面积越大,型线也就更优良。

@#@@#@(3)几何抽速@#@转子型线的几何抽速指泵在按额定转数转动时,单位时间所排除的几何容积,以符号Sth表示。

@#@转子型线的几何抽速可用式2-1表示@#@Sth=2Kvzn/60(2-1)式中K—转子型线面积利用系数;@#@@#@v—阴阳螺杆一对齿的齿间容积(L);@#@@#@z—转子齿数;@#@@#@n—转子转速(r/min)@#@几何抽速是评价转子型线优劣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参数下,几何抽速越大,就表示泵的抽气能力越高。

@#@@#@(4)泄漏三角形@#@多齿转子端面型线的顶点,通常不与泵腔内壁接触,因此在转子顶点和泵腔的内壁之间,会形成一个空间曲边三角形,于是便将其称为泄漏三角形。

@#@对于单齿型线,其泄漏三角形主要存在于主从动转子导程之间的齿侧。

@#@气体一般通过泄漏三角形从压力较高的齿间容积,泄漏到压力较低的邻近齿间容积,若要减小气体的泄漏就要尽量减小泄漏三角形的面积。

@#@@#@2.1.2转子型线设计原则@#@

(1)转子型线应满足啮合要求。

@#@螺杆泵中阴、阳转子的型线必须为满足啮合定律的共扼曲线,使其不论在任何位置经过型线接触点的公法线也必须经过节点。

@#@@#@

(2)转子型线的面积利用系数应尽可能大。

@#@因为较大的面积利用系数会使泄漏量占的份额相对减少,从而抽气效率得到提高。

@#@@#@(3)转子型线所形成的泄漏三角形面积应较小。

@#@型线设计时应使转子的泄漏三角形面积尽量小从而减少气体泄漏。

@#@@#@(4)转子型线形成的连续接触线长度应较短。

@#@所谓接触线,是指阴阳转子啮合时,两转子齿面相互接触而形成的空间曲线。

@#@泵在实际运行中,为保证转子间无摩擦,齿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因此,理论上的接触线便转化为实际中的间隙带。

@#@为了减少气体通过间隙带的泄漏量,则要求缩短转子间的接触线长度。

@#@@#@从制造加工和运转角度考虑,则要求转子型线便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啮合特性以及较小的气体动力损失。

@#@且在高温和受力情况下,应具有较小的热变形和弯曲变形。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一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的。

@#@如,减小泄漏三角形面积的同时,就会加长型线的接触线;@#@减少流动气体损失,就会增大泄漏三角形的面积等。

@#@因此应根据实际要求,综合考虑各个型线的设计要素,从而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2.1.3常见转子型线比较@#@

(1)双边对称圆弧型线@#@表1双边对称原话型线的组成齿曲线性质@#@阴转子@#@齿曲线@#@AB@#@BC@#@C@#@CD@#@D@#@DE@#@EF@#@FG@#@曲线性质@#@圆弧@#@摆线@#@点@#@圆弧@#@点@#@摆线@#@圆弧@#@圆弧@#@阳转子@#@齿曲线@#@HI@#@I@#@IJ@#@JK@#@KL@#@L@#@KM@#@MN@#@曲线性质@#@圆弧@#@点@#@摆线@#@圆弧@#@摆线@#@点@#@圆弧@#@圆弧@#@双边对称圆弧型线其端面组成曲线各性质如表1所示,端面型线如图2.1所示。

@#@其中阴阳转子齿数比为6:

@#@4,此种型线的优点为抽气效率高,压缩比大,可以满足高抽速的要求。

@#@其各段曲线的方程可参考文献[5]。

@#@然而多头螺杆型线的缺点是齿型线复杂,加工费用昂贵,需使用特制的刀具在专用机床上加工。

@#@@#@图2.1双边对称圆弧型线端面型线@#@

(2)单头变螺距梯形齿转子型线@#@单头变螺距梯形齿螺杆如图2.2所示。

@#@其导程的变化由变螺距系数控制。

@#@导程大的一端为吸气口,在转子转动过程中封闭腔体积越来越小,对气体进行压缩使其达到一定压力并排出。

@#@变螺距螺旋部分是由一个曲边三角形在圆柱上沿螺旋线扫描得到的,其上齿面曲线是一条由零为起点的二次抛物线所生成的变螺距螺旋线。

@#@具体齿面方程可参考文献[6]。

@#@@#@图2.2单头变螺距梯形齿螺杆啮合示意图@#@转子型线采用变螺距,其优点为被抽气体在螺杆输送过程中有内压缩作用,从而可降低整体的排气压缩功耗,并且对发生在排气口的喘振现象有抑制作用,使泵在工作过程中趋于平稳,减小噪声。

@#@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转子为变螺距,其加工难度明显要高于等螺距转子。

@#@@#@(3)单头等螺距梯形齿螺杆转子型线@#@单头等螺距梯形齿的螺杆转子型线是一种工作性能和加工难度均可为使用单位和制造厂家所接受的型线,已被国内外多种型号的螺杆真空泵采用。

@#@如图2.3所示,具体齿面方程见文献[7]。

@#@@#@图2.3单头等螺距梯形齿螺杆啮合示意图@#@由于齿根圆周的螺旋升角大于螺杆齿顶圆的螺旋升角,所以在螺杆级齿相互啮合的区域中,一个螺杆的齿跟部分要比另一个螺杆的齿顶部分上升(或下降)得快,从而可能发生根切,使两转子级齿间出现干涉现象。

@#@其干涉深度计算公式见文献。

@#@@#@(4)单头等螺距内凹转子型线@#@图2.4单头等螺距内凹齿螺杆啮合示意图@#@为解决梯形齿螺杆啮合发生干涉的问题,提出了内凹转子型线。

@#@如图2.4所示。

@#@其消除齿面干涉的原理为:

@#@两螺杆转子相互啮合的齿面均采用齿面倾角γ=0的平齿面,并且保持各自齿顶圆啮合线为等螺距螺旋线,将与之啮合齿面上的可能发生干涉的部分全部除去,使齿面成为向内凹的等螺距螺旋线共轭曲面。

@#@@#@相互啮合的两齿面在轴向剖面上非直接封闭即为内凹齿面法的齿型的特点。

@#@其沿各自的齿顶圆螺旋线构成完全共轭啮合的封闭曲面,在一个方向上完全消除泄漏三角形,最大限度地降低前后级之间的泄漏。

@#@因此其抽气效率高,明显地提高了泵的抽速和极限真空度。

@#@@#@图2.5内凹螺杆转子端面型线@#@内凹螺杆转子的端面型线如图2.5所示。

@#@端面型线由四部分组成,AB段为半径Rt圆弧,其对应角度为α1,BC段为生成圆半径为r0的渐开线,其对应角度为α2,CD段为半径为Rr的圆弧,对应的角度为α3,DA段为摆线。

@#@所有角度均采用弧度制,各段的曲线方程如下[8]:

@#@@#@AB段方程:

@#@@#@X=Rtcosϕ@#@Y=Rtsinϕ0≤ϕ≤α1(2-2)@#@BC段方程:

@#@@#@生成圆半径为r0的标准渐开线方程为@#@X=-r0ϕcosϕ+r0sinϕ@#@Y=-r0ϕsinϕ+r0cosϕ@#@图2.5中FG段即为上式中的标准渐开线,其起点F坐标为(0,-r0),与啮合圆相交于H点。

@#@为保证两螺杆转子能够在E点啮合正确,需将标准渐开线绕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β角,即将H点旋转至与E点重合。

@#@Β角即为标准渐开线半径为r1时所对应的θ角,故@#@β=-(tan(arcos(r0/r1))-arccos(r0/r1))(2-3)@#@根据矢量回转公式,则BC段方程为@#@X=-r0ϕcos(ϕ+β)+r0sin(ϕ+β)@#@Y=-r0ϕsin(ϕ+β)+r0cos(ϕ+β)(2-4)@#@CD段方程:

@#@@#@X=Rrcosϕ@#@Y=Rrsinϕα1+α2≤ϕ≤2π(2-5)@#@DA段方程:

@#@@#@两螺杆上的摆线段的生成圆和基圆具有相同的半径,均为啮合圆半径r1。

@#@图2.5中的DA段以左侧螺杆的啮合圆为生成圆,右侧螺杆的啮合圆为基圆而生成的摆线。

@#@@#@X=2r1sinϕ-Rtsin2ϕ@#@Y=2r1cosϕ-Rtcos2ϕ(2-6)@#@这四种螺杆型线各有优缺点,多头螺杆转子虽然能够有效减小泵的体积和质量,但是加工复杂,根据制造能力及实际需要,选择单头螺杆转子。

@#@@#@对单头螺杆型线而言,单转抽速S大小即为齿间容积v,当等螺距型线导程和变螺距型线吸气端导程相同时则两者的齿间容积也相同,那么在相同的几何参数下,等螺距凹齿面型线的齿间容积较大。

@#@根据表2给出的单头型线螺杆泵几何参数可以看出凹齿面型线可以提高抽气效率[9]。

@#@@#@表2单头螺杆泵转子型线几何参数的比较@#@泵型号@#@几何抽速Sth/(L/s)@#@面积利用系数K@#@转子内外径比@#@齿间容积v/(L/r)@#@齿间容积提高百分比/%@#@变螺距和等螺距型线@#@凹齿面型线@#@变螺距和等螺距型线@#@凹齿面型线@#@LWZ-8@#@11.10@#@11.63@#@0.875@#@0.385@#@1.27*104@#@1.33*104@#@4.50@#@LWZ-15@#@18.82@#@19.73@#@0.874@#@0.383@#@2.15*104@#@2.26*104@#@4.90@#@LWZ-30@#@36.31@#@38.18@#@0.863@#@0.362@#@4.21*104@#@4.42*104@#@4.75@#@LWZ-70@#@84.67@#@89.00@#@0.867@#@0.368@#@9.77*104@#@1.00*103@#@2.30@#@综合考虑干涉、齿间容积、级间泄漏和泄漏三角形[10-11]等因素,本次设计中选择单头等螺距凹齿面型线螺杆。

@#@@#@2.2电机及联轴器的选择@#@2.2.1电机选择@#@根据设计要求,此型号螺杆泵抽速S=70L/s。

@#@@#@选取电机满载转速n=2900r/min,功率P=7.5kw。

@#@电机型号为Y132S2-2。

@#@电机基本参数如下:

@#@@#@同步转速3000r/min满载转速2900r/min@#@额定功率P=7.5kw质量70kg@#@轴伸直径38mm轴伸长度80mm@#@轴伸键宽10mm轴伸键深5mm@#@2.2.2联轴器选择@#@根据联轴器对各种相对位移有无补偿能力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

@#@挠性联轴器又可按照是否具有弹性元件分为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两个类别。

@#@@#@

(1)刚性联轴器结构及特点。

@#@常见刚性联轴器有套筒式和凸缘式等。

@#@凸缘式联轴器是把两个带有凸缘的半联轴器用普通平键分别与两轴连接,然后用螺栓把两个半联轴器连成一体,以传动运动和转矩。

@#@凸缘式联轴器的材料可用灰铸铁或碳钢,重载时或圆周速度大于30m/s时应用铸钢或锻钢。

@#@凸缘式联轴器对两轴对中性的要求很高,当两轴有相对位移存在时,就会在机件内引起附加载荷,使工作情况恶化,这就是它的缺点。

@#@但其构造简单、成本低、可传动较大转矩。

@#@@#@

(2)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结构及特点。

@#@这里以十字滑块联轴器为例。

@#@滑块联轴器由两个在端面上开有凹槽的半联轴器和一个两面带有凸牙的中间盘组成。

@#@因凸牙可在凹槽中滑动,故可补偿安装及运转时两轴间的相对位移。

@#@因半联轴器与中间盘组成移动副,不能发生相对转动,故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角速度应相等。

@#@但在两轴间有相对位移的情况下工作时,中间盘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从而增大载荷及磨损。

@#@@#@(3)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结构及特点。

@#@以弹性套柱销联轴器为例。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与凸缘联轴器相似,只是用套有弹性套的柱销代替了连接螺栓。

@#@因为通过蛹状的弹性套传递转矩,故可缓冲减振。

@#@这种联轴器制造容易,装拆方便,成本低,但弹性套易磨损,寿命较短。

@#@它适合于连接载荷平稳,需正反转或启动频繁的传递中小转矩的轴。

@#@@#@根据螺杆泵对轴对中性要求高的特性,本次设计中选择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依据电机功率所以选取联轴器型号为:

@#@TL6。

@#@其三维效果图如图2.6所示。

@#@@#@图2.6弹性套柱销联轴器TL6@#@2.3螺杆几何参数的计算@#@除了型线的类型外,转子螺杆部分的几何尺寸对螺杆真空泵的动力指标和强度指标有很大影响。

@#@如螺杆部分的长度,外径,螺旋角等。

@#@为保证任何时候至少有一条密封线来隔绝泵的吸气口和排气口,螺杆与衬套的最小长度L应该大于形成两条密封";i:

15;s:

3115:

"车间参观管理办法@#@一、目的@#@为做好车间参观来宾的接待工作,维护车间生产秩序,保障公司的技术秘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1、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2、所有来宾(包括上级视察、合作客户参观、内部培训学习等)的参观事宜均依照本办法执行。

@#@@#@三、管理职责@#@1、总经办负责本办法的制定和修改,负责车间参观的基本审核,以及公司领导临时布置的参观安排。

@#@@#@2、生产车间负责参观接待的准备工作(清洁卫生、生产准备、员工着装等)。

@#@@#@3、接待部门负责参观申请、参观陪同。

@#@@#@四、管理内容@#@1、所有来宾参观事宜,一律采取对口接待的办法,谁接待、谁负责,贯彻始终。

@#@@#@2、接待部门须事先填写《参观申请表》,按审批流程经公司领导(或总经办)批准后,方可正式引领来宾参观。

@#@车间员工宿舍、仓库、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公司规定的保密部位,不在参观范围。

@#@@#@3、凡无《参观申请表》的来访,或未有公司领导(总经办负责人)电话通知的来访,生产车间一律谢绝参观,并及时引领其离开车间,登记好来宾的姓名、单位和来访目的,交由总经办处理后续事宜。

@#@@#@4、来宾未经公司领导事先批准,一律不得拍照或摄象,违者陪同人员应及时制止。

@#@如确有拍摄需求的,相关陪同人员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正式同意其拍摄。

@#@@#@5、来宾在车间参观时,陪同人员应礼貌的提示不要在车间吸烟和做其他严重违反车间管理规定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事项。

@#@@#@6、来宾参观过程中,必须有公司员工全程陪同,否则生产车间有权拒绝其参观。

@#@@#@五、罚则@#@1、没有办理《参观申请表》或没有经过公司领导口头批准,私自带领来宾参观车间的部门或个人,罚款200元/人.次。

@#@@#@2、来宾没有办理《参观申请表》,或未经公司领导口头批准,车间员工私自放行参观的,当事人罚款100元/人.次,车间领导陪罚200元/次。

@#@@#@3、凡是来宾有严重违反上述规定,公司都将追究相关对口接待部门或接待人的责任;@#@若相关事项给公司造成严重恶劣影响或其他损失情况公司将对相关接待部门或接待人予以处置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件@#@1、《参观申请单》@#@*****有限公司@#@2016年5月17日@#@邦信汇通公司生产车间参观申请表@#@@#@申请部门@#@申请日期@#@年月日@#@参观事由@#@欢迎牌内容@#@参观日期@#@年月日时~时@#@参观者单位@#@参观人数@#@带@#@队@#@及@#@主@#@要@#@参@#@观@#@人@#@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是否需要拍照@#@部门负责人@#@意见@#@总经办@#@意见@#@公司领导@#@审批意见@#@";i:

16;s:

18120:

"@#@目录@#@1前言………………………………………………………………………..…………………….1@#@2结构参数计算………………………………………………………...…………………………1@#@2.1已知条件.………………………………………….……………………………….1@#@2.2发动机结构形式……………………………………………………………………1@#@2.3发动机主要结构参数……..………………..…………………….…….……………1@#@3热力学计算………………………………………………………………..…………………….2@#@3.1多变指数的选择………………………………...……………………………………2@#@3.2压力升高比的选择……………………………………………………………………2@#@3.3绘制P~V图……………………………………….…………………………………3@#@3.4P~V图的调整…………………………………...……………………………………4@#@4动力学计算……………………………………………………..……………………………….4@#@5运动学计算……………………………………………….…………………………….……….6@#@5.1活塞位移………..……………………………………………………………………….6@#@5.2活塞速度………………………..……………………………………………………….6@#@5.3活塞加速度………..…………………………………………………………………….7@#@6连杆的设计………………………...………………………………………….………………...7@#@6.1连杆主要尺寸设计……………….………………………………………………..……8@#@6.1.1连杆长度的确定……………..……………..……………………..…………8@#@6.1.2连杆小头尺寸的确定……………..……..……………………………..……8@#@6.1.3连杆大头尺寸的确………………..……..…………………………………8@#@6.2连杆强度的计算…………….…………………………………………………………9@#@6.2.1连杆小头强度的计算………………...……………………………………9@#@6.2.2连杆大头的强度计算……………...………………………………………12@#@7小结…………………………………………...…………………………………..….……….14@#@8参考文献…………………………………………..…………………………….…….……….15@#@9附表………………………………………………….…………………………….…..……….16@#@1.4L四冲程汽油机连杆组设计@#@1前言@#@这个学期开设的《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制图知识和汽车以及发动机的整体知识框架后所给我们的一次很好的锻炼,众所周知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越来越快,而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自然也成为了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对汽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汽车的行使速度、加速性能、爬坡度、牵引力等等都取决于发动机,因此来说设计发动机是汽车设计的重中之重,而发动机的设计又对我们的想象能力,制图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查阅各种工具书的能力无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认真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高质量的去完成,这也为以后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1@#@2结构参数计算@#@2.1已知条件@#@平均有效压力:

@#@0.8~1.2取=1.0@#@活塞平均速度:

@#@<@#@18m/s,取=16m/s@#@2.2发动机结构形式@#@1.4L汽油发动机设计,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为4缸4冲程汽油机,冷却方式采用水冷。

@#@@#@2.3发动机主要结构参数@#@由 =1.4L取得D=76mm@#@则S=1.0×@#@D=76mm(S与D均取整)@#@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的取值范围在0.8~1.2之间,@#@P===74kW@#@ε=取ε=10;@#@由@#@则气缸工作容积=@#@=0.389L=0.039L@#@n==6316r/min@#@角速度ω===661.07rad/s@#@曲柄半径@#@3热力学计算@#@压缩始点的压强=0.8~0.9;@#@取=0.09@#@3.1多变指数的选择@#@压缩过程:

@#@@#@取压缩冲程终点(设为B点),从A点(压缩过程始点)到B点的压缩过程看作是多变的压缩过程,压缩多变指数范围为=1.28~1.35,取=1.30@#@膨胀过程:

@#@@#@取定容增压的终点(设为C点),从B点到C点看作为定容压缩过程,膨胀多变指数范围为=1.30~1.40取=1.35@#@由可计算得到压缩终点压力为:

@#@~@#@@#@3.2压力升高比的选择@#@查得压力升高比=,λ在6~9之间。

@#@取=7则@#@===12.53,圆整后@#@3.3绘制(理想)P~V图@#@得到未调整的P-V图(数据见附表3)@#@图1@#@3.4P~V图的调整@#@发动机实际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在得到的P~V图上要修正得到,最高压力不在上止点,还有点火提前角,排气提前角的修正,显然实际的边界条件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要做一些适当的修正。

@#@@#@图2@#@4动力学计算@#@由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计算:

@#@@#@(为机构往复惯性质量)@#@活塞质量=214.86g@#@连杆小头质量.==80.94g@#@连杆质量m=0.00063(D-80)2+0.0476(D-80)+0.2149≈1.05kg@#@估算@#@P在连杆小头处即活塞销孔处分解为和,而又在两岸大头分解为K和t,又根据《汽车发动机设计》有@#@@#@@#@k=cos(+β)=@#@(数据见附表4)@#@5运动学计算@#@取@#@5.1活塞位移@#@X=r[(1-)+](数据见附表2)@#@5.2活塞速度@#@(+)(数据见附表2)@#@5.3活塞加速度@#@(数据见附表2)@#@6连杆的设计@#@连杆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连杆大头、大头盖、连杆轴瓦及连杆螺栓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

@#@连杆小头与活塞一起作往复运动,连杆大头与曲轴一起作旋转运动,连杆杆身作复杂的平面摆动。

@#@连杆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

@#@由于受力比较复杂并且需要实验来指导,因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6.1连杆主要尺寸的设计@#@6.1.1连杆长度的确定@#@连杆长度由杆比来说明,而,值越大,连杆越短,则发动机的总高度越小。

@#@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值范围为。

@#@取,则@#@6.1.2连杆小头尺寸的确定@#@连杆小头位于活塞内腔,尺寸小、轴承比压高、温度较高。

@#@本次设计汽油机的连杆材料选取为45钢,密度=7.85g/cm.@#@连杆小头的内径,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取,@#@连杆小头的外径,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取,@#@连杆小头的宽度,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取,@#@衬套外径,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取@#@6.1.3连杆大头尺寸的确定@#@连杆大头的结构与尺寸基本上决定了曲柄销直径D2、长度B2、连杆轴瓦厚度等等,对曲轴的强度、刚度和承压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大头的外形尺寸又决定了凸轮轴位置和曲轴箱形状,大头的重量产生的离心力会使连杆轴承、主轴承负荷增大,磨损加剧,有时还不得不为此而增加平衡重,给曲轴设计带来困难,因此在设计连杆大头时,应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尺寸尽量小,重量尽量轻。

@#@@#@连杆大头内径,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取@#@连杆大头外径,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取D′2=0.62D=50mm@#@连杆螺栓孔间距离,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C/D′2=1.2~1.25,取C=1.2D′2=62mm@#@高度H3,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H3/D′2=0.35~0.4,取H3=0.38D′2=20mm@#@高度H4,参考杨连生版《内燃机设计》设计,H4/D′2=0.38~0.44,取H4=0.4D′2=21mm@#@6.2连杆强度的计算@#@6.2.1连杆小头强度的计算@#@衬套过盈配合的预紧力及温升产生的应力@#@式中—小头外径,为32mm;@#@@#@—小头内径,为22mm;@#@@#@—衬套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对于青铜,可取=1.81/;@#@@#@—连杆小头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对于钢可取=1.010(1/);@#@@#@μ,—泊桑比,一般可取μ==0.3;@#@@#@E—连杆小头材料的弹性模数对于刚,E=2.2N/mm@#@—衬套材料的弹性模数,对于青铜,=1.15N/mm@#@计算得0.065mm.@#@计算可得:

@#@@#@把小头视为内压厚壁圆筒,在压力P的作用下外表面的切向应力为@#@内表面==101.8N/mm2@#@外表面=79.3N/mm2@#@经检验小于100-150N/mm2@#@小头应力的校核@#@当发动机处于额定工况时,连杆小头的最大拉伸作用力为:

@#@@#@当发动机处于起动工况时@#@固定角@#@@#@在的截面上@#@–(0.5723213.26@#@–=2.63@#@计算截面拉伸力引起的法向力和弯矩为:

@#@@#@小头壁厚为;@#@@#@由拉伸作用在外表上产生的应力为:

@#@@#@取点火提前角为:

@#@@#@连杆小头的合力为:

@#@@#@计算截面中由压缩力引起的法向力和弯矩:

@#@@#@==@#@=@#@不对称循环的最大与最小应力为:

@#@@#@平均应力及应力幅:

@#@@#@又由n@#@——材料在对称循环下的拉压疲劳极限,取=200@#@——应力幅;@#@@#@——平均应力;@#@@#@——考虑表面加工情况的工艺系数,其值在0.4~0.6之间,取@#@——角系数,@#@——材料在对称循环下的弯曲疲劳极限,对于钢,@#@则取@#@算得n=2.2〉1.5则小头合格@#@6.2.2连杆大头的强度计算@#@连杆大头受惯性力拉伸载荷:

@#@@#@式中、、、分别是活塞组、连杆组往复部分、连杆旋转部分及连杆大头下半部分的重量。

@#@@#@取@#@则弯曲应力为:

@#@@#@@#@式中—计算断面的抗弯曲断面模数,取@#@—计算圆环的曲率半径,计算可得@#@、—大头及轴承中央截面面积,计算可得@#@查杨连生《内燃机设计》σ的值在15000~20000N·@#@m之间,合格。

@#@@#@7小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连杆组的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工程制图》、《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汽车发动机设计》以及大二和大三进行过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的一次专业课程设计,我学到了许多大三、大四都没来得及好好学的关键内容,而且在实践中运用,更是令我印象深刻,深切体会到课程设计并非以前所想像的那样纸上谈兵。

@#@所有理论、公式都是为实践操作而诞生的。

@#@可以说是对我所学知识的一次很好的巩固和回忆,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我还学会了查询各种工具书的方法,提高了想象能力,学会了怎样把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提高了作图的能力以及用Excel处理数据和绘制图形的技能,使我对发动机原理及内部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8参考文献@#@[1]杨连生.内燃机设计.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2]陆际青.汽车发动机设计.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3]唐增宝,何永然,刘安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4]周龙保.内燃机学.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吴兆汉.内燃机设计.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6]沈维道.工程热力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附表@#@附表1@#@活塞行程s(mm)@#@活塞直径D(mm)@#@转速n(r/min)@#@单缸压缩容积Vs(L)@#@压缩比ε@#@余隙容积Vc(L)@#@压力参数@#@84@#@82@#@4700@#@0.32686@#@9@#@0.0419@#@0.85@#@曲柄半径r(mm)@#@连杆长度l(cm)@#@半径/长度λ@#@曲柄角速度ω@#@(rad/s)@#@进气压力Pa@#@(MPa)@#@Va(L)@#@Pc(MPa)@#@42@#@144@#@0.292@#@492.18@#@0.085@#@0.504@#@1.415@#@多变指数n1@#@多变指数n2@#@ @#@ @#@ @#@ @#@ @#@1.28@#@1.35@#@ @#@ @#@ @#@ @#@ @#@ @#@ @#@ @#@ @#@ @#@ @#@ @#@定容加热过程的压力升高比@#@Vz(L)@#@Pz(MPa)@#@Vb(L)@#@Pb(MPa)@#@ @#@ @#@6@#@0.042@#@8.492@#@0.368@#@0.653@#@ @#@ @#@附表2@#@曲轴转角(。

@#@)@#@活塞位移X(m)@#@活塞速度v(mm/s)@#@活塞加速度j(m/s²@#@)@#@0@#@0.0000@#@0.000@#@12802.765@#@5@#@0.0002@#@2264.872@#@12721.356@#@10@#@0.0008@#@4500.975@#@12478.741@#@15@#@0.0018@#@6680.109@#@12079.717@#@20@#@0.0032@#@8775.198@#@11532.135@#@25@#@0.0049@#@10760.813@#@10846.700@#@30@#@0.0070@#@12613.658@#@10036.687@#@35@#@0.0094@#@14312.991@#@9117.596@#@40@#@0.0120@#@15840.985@#@8106.751@#@45@#@0.0150@#@17183.017@#@7022.855@#@50@#@0.0181@#@18327.863@#@5885.512@#@55@#@0.0215@#@19267.819@#@4714.737@#@60@#@0.0249@#@19998.731@#@3530.451@#@65@#@0.0285@#@20519.930@#@2352.004@#@70@#@0.0322@#@20834.092@#@1197.706@#@75@#@0.0359@#@20947.017@#@84.412@#@80@#@0.0396@#@20867.336@#@-972.861@#@85@#@0.0433@#@20606.154@#@-1961.237@#@90@#@0.0469@#@20176.652@#@-2870.234@#@95@#@0.0504@#@19593.643@#@-3691.929@#@100@#@0.0539@#@18873.111@#@-4421.050@#@105@#@0.0571@#@18031.737@#@-5054.987@#@110@#@0.0602@#@17086.435@#@-5593.724@#@115@#@0.0632@#@16053.902@#@-6039.689@#@120@#@0.0659@#@14950.203@#@-6397.544@#@125@#@0.0685@#@13790.397@#@-6673.898@#@130@#@0.0708@#@12588.225@#@-6876.979@#@135@#@0.0729@#@11355.854@#@-7016.257@#@140@#@0.0748@#@10103.690@#@-7102.035@#@145@#@0.0765@#@8840.272@#@-7145.027@#@150@#@0.0780@#@7572.231@#@-7155.934@#@155@#@0.0792@#@6304.338@#@-7145.024@#@160@#@0.0802@#@5039.607@#@-7121.744@#@165@#@0.0810@#@3779.479@#@-7094.360@#@170@#@0.0815@#@2524.056@#@-7069.649@#@175@#@0.0819@#@1272.391@#@-7052.652@#@180@#@0.0820@#@22.810@#@-7046.485@#@185@#@0.0819@#@-1226.732@#@-7052.224@#@190@#@0.0816@#@-2478.288@#@-7068.868@#@195@#@0.0810@#@-3733.551@#@-7093.374@#@200@#@0.0802@#@-4993.502@#@-7120.770@#@205@#@0.0792@#@-6258.082@#@-7144.338@#@210@#@0.0780@#@-7525.903@#@-7155.859@#@215@#@0.0766@#@-8794.010@#@-7145.925@#@220@#@0.0749@#@-10057.703@#@-7104.292@#@225@#@0.0730@#@-11310.416@#@-7020.266@#@230@#@0.0709@#@-12543.682@#@-6883.127@#@235@#@0.0686@#@-13747.161@#@-6682.549@#@240@#@0.0660@#@-14908.746@#@-6409.024@#@245@#@0.0633@#@-16014.753@#@-6054.273@#@250@#@0.0603@#@-17050.163@#@-5611.620@#@255@#@0.0572@#@-17998.941@#@-5076.329@#@260@#@0.0540@#@-18844.407@#@-4445.883@#@265@#@0.0506@#@-19569.649@#@-3720.208@#@270@#@0.0470@#@-20157.967@#@-2901.818@#@275@#@0.0434@#@-20593.345@#@-1995.886@#@280@#@0.0398@#@-20860.916@#@-1010.239@#@285@#@0.0360@#@-20947.435@#@44.730@#@290@#@0.0323@#@-20841.712@#@1156.231@#@295@#@0.0287@#@-20535.019@#@2309.317@#@300@#@0.0251@#@-20021.448@#@3487.197@#@305@#@0.0216@#@-19298.204@#@4671.605@#@310@#@0.0182@#@-18365.830@#@5843.222@#@315@#@0.0151@#@-17228.352@#@6982.139@#@320@#@0.0121@#@-15893.346@#@8068.335@#@325@#@0.0095@#@-14371.905@#@9082.184@#@330@#@0.0071@#@-12678.535@#@10004.941@#@335@#@0.0050@#@-10830.948@#@10819.223@#@340@#@0.0032@#@-8849.786@#@11509.455@#@345@#@0.0018@#@-6758.259@#@12062.276@#@350@#@0.0008@#@-4581.727@#@12466.882@#@355@#@0.0002@#@-2347.213@#@12715.312@#@360@#@0.0000@#@-82.887@#@12802.656@#@365@#@0.0002@#@2182.493@#@12727.184@#@370@#@0.0008@#@4420.148@#@12490.391@#@375@#@0.0018@#@6601.847@#@12096.959@#@380@#@0.0031@#@8700.464@#@11554.631@#@385@#@0.0048@#@10690.501@#@10874.011@#@390@#@0.0069@#@12548.576@#@10068.287@#@395@#@0.0093@#@14253.847@#@9152.885@#@400@#@0.0119@#@15788.376@#@8145.068@#@405@#@0.0149@#@17137.418@#@7063.499@#@410@#@0.0180@#@18289.622@#@5927.758@#@415@#@0.0213@#@19237.156@#@4757.850@#@420@#@0.0248@#@19975.734@#@3573.713@#@425@#@0.0284@#@20504.564@#@2394.723@#@430@#@0.0321@#@20826.203@#@1239.237@#@435@#@0.0358@#@20946.342@#@124.168@#@440@#@0.0395@#@20873.513@#@-935.390@#@445@#@0.0432@#@20618.739@#@-1926.482@#@450@#@0.0468@#@20195.132@#@-2838.534@#@455@#@0.0503@#@19617.453@#@-3663.526@#@460@#@0.0537@#@18901.653@#@-4396.089@#@465@#@0.0570@#@18064.395@#@-5033.518@#@470@#@0.0601@#@17122.592@#@-5575.703@#@475@#@0.0631@#@16092.957@#@-6024.987@#@480@#@0.0658@#@14991.584@#@-6385.954@#@485@#@0.0684@#@13833.577@#@-6665.149@#@490@#@0.0707@#@12632.728@#@-6870.746@#@495@#@0.0729@#@11401.266@#@-7012.176@#@500@#@0.0748@#@10149.663@#@-7099.720@#@505@#@0.0765@#@8886.527@#@-7144.085@#@510@#@0.0779@#@7618.560@#@-7155.980@#@515@#@0.0792@#@6350.598@#@-7145.695@#@520@#@0.0802@#@5085.718@#@-7122.713@#@525@#@0.0810@#@3825.412@#@-7095.349@#@530@#@0.0815@#@2569.829@#@-7070.441@#@535@#@0.0819@#@1318.053@#@-7053.096@#@540@#@0.0820@#@68.431@#@-7046.501@#@545@#@0.0819@#@-1181.076@#@-7051.810@#@550@#@0.0816@#@-2432.525@#@-7068.097@#@555@#@0.0810@#@-3687.631@#@-7092.393@#@560@#@0.0803@#@-4947.404@#@-7119.792@#@565@#@0.0793@#@-6211.830@#@-7143.635@#@570@#@0.0781@#@-7479.574@#@-7155.755@#@575@#@0.0766@#@-8747.743@#@-7146.782@#@580@#@0.0750@#@-10011.701@#@-7106.492@#@585@#@0.0731@#@-11264.953@#@-7024.205@#@590@#@0.0710@#@-12499.100@#@-6889.191@#@595@#@0.0687@#@-13703.869@#@-6691.103@#@600@#@0.0661@#@-14867.216@#@-6420.396@#@605@#@0.0634@#@-15975.510@#@-6068.740@#@610@#@0.0605@#@-17013.774@#@-5629.393";i:

17;s:

6499:

"@#@深圳康达尔高陵饲料有限公司@#@车辆出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1、为加强厂区车辆出入和停放管理,维护畅通有序的良好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办公环境,确保公司各项活动的高效、协调运行,特制订本试行办法。

@#@@#@ @#@ @#@ @#@ @#@2、本试行办法适用于出入厂区的一切车辆。

@#@@#@第二章厂区界定与划分@#@1、厂区是指厂区内和门前三包的所有区域。

@#@@#@2、厂区内分为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

@#@办公区包括公司办公楼及其周围区域,生产区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及1号车棚,生活区包括员工宿舍楼、食堂、篮球场及其周围区域。

@#@@#@3、门前三包区域包括大门前的临时停车场及厂区围墙周边区域。

@#@@#@第三章车辆通行证申领及办理@#@1、车辆通行证分为五种,以红色、蓝色、黄色、橙色、绿色、浅绿六种颜色加以区分。

@#@@#@2、红色通行证为办公楼办公人员持有,蓝色通行证为生产甲班人员持有,黄色通行证为生产乙班人员持有,绿色通行证为小机组人员持有,橙色通行证为装卸工甲班持有,浅绿色通行证为装卸工乙班持有。

@#@@#@3、员工首次办理通行证由部门登记相关信息(姓名、车辆类别、车体主色)后,交由办公室统一免费办理。

@#@@#@4、新进员工入职后应主动到门房办理临时通行证、转正后按相关规定换领通行证。

@#@@#@5、车辆通行证需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更改、损坏。

@#@因人为破损或丢失换领新证的需缴纳工本费20元。

@#@@#@6、因通行证丢失、更换车辆、工作变动等原因致使原证件不能使用的应及时向门房报告备案,并换领新证。

@#@@#@7、员工离职之前应及时交回本证,不能及时交回的需缴纳20元工本费。

@#@@#@第四章车辆出入管理@#@ @#@ @#@ @#@ @#@1、车辆一律凭“通行证”出入厂区。

@#@车辆出入许可证件应妥善保管,不得转借,车、证、人应与申领登记保持一致。

@#@出入厂区时须主动配合保安人员,以便查验。

@#@@#@ @#@ @#@ @#@ @#@2、车辆进入厂区减速慢行(车速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按交通标志的指示行驶。

@#@遵守厂区内各项交通警示及保安人员的指挥,礼让三分,文明驾驶 @#@。

@#@ @#@ @#@ @#@@#@3、外来车辆(除拉料车辆)一律停放在公司门口的临时停车场,需进入厂区的外来车辆(需在厂区内作业),请门房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联系,以便掌握情况及时放行。

@#@@#@4、公安、消防、急救等特种车辆执行任务期间可以不受限制通行,非执行任务期间需履行相关手续。

@#@@#@5、经公司批准的友好单位、客户来我公司参观、交流时,车辆一律停放在临时停车场或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6、持证车辆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带入厂区,严禁车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7、严禁出入公司的车辆(仅指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携带工具箱或其他装载设备。

@#@@#@8、所有车辆必须自配防盗设备,否则发生意外由车主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9、未尽事宜或其它异常情形,保安放行不可判断时应及时报知相关部门、领导,灵活处理。

@#@@#@ @#@ @#@ @#@ @#@ @#@ @#@第五章车辆停放管理@#@ @#@ @#@ @#@ @#@1、厂区内所有路段严禁停放各种车辆,各种车辆应按指定的位置停放。

@#@自觉接受保安人员的指挥,在规定区域或指定车位居中有序停放,保持车头朝向一致。

@#@@#@2、厂区内通行的车辆一律按厂区内交通标志行驶,严禁逆向行驶。

@#@人员上、下车后立即驶离,不得在通道上滞留。

@#@@#@3、生产工人车辆停放在1号车棚(厂房南边),装卸工、办公楼办公人员车辆停放在2号车棚(办公楼东侧)。

@#@@#@4、公司领导、员工的其他车辆停放在车库及办公楼前的停车场,停放时不得阻塞通道,按线有序停放,严禁跨线停车,线外停车。

@#@ @#@ @#@ @#@ @#@ @#@ @#@@#@5、进入厂区装卸货物必须通过记重磅出入,装卸过秤车辆、不得堵塞通道,必须保持通道畅通。

@#@@#@ @#@6、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车内不存放贵重物品,停车后及时关锁门窗。

@#@停车时避免与其它车辆发生碰擦,如有碰擦,应主动与车主或现场保安人员联系,妥善处理。

@#@@#@7、因车主本人原因不能及时办理通行证或不按规定停放车辆,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车主本人承担。

@#@@#@ @#@ @#@ @#@ @#@ @#@ @#@第六章违章处理@#@ @#@ @#@ @#@ @#@车辆进入厂区后,驾驶人员应自觉遵守厂区管理规定,服从公司工作人员的安排,文明行驶,文明停车。

@#@对不遵守停车、行驶管理规定、不配合工作、不服从指挥的,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厂区内车辆不按规定停放和行驶的,保安人员有权利对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执行,公司车辆如有三次不按规定停放和行驶的,通报相关部门责成教育驾驶人员限期改正;@#@外单位车辆如有三次不按规定停放和行驶的,并不服从指挥的,向车辆主管单位通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

@#@@#@2、对持假通行证出入厂区的车辆,一经查处,没收假通行证,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 @#@ @#@@#@3、不按规定持通行证驾驶车辆出入大门时,保安人员有权要求其配合调查,对于拒不配合检查者保安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必要时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 @#@ @#@ @#@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深圳康达尔高陵饲料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九月七日@#@";i:

18;s:

23316:

"@#@标题:

@#@Mecal机培训教材@#@Page12of8@#@MaintenanceWorkshop@#@@#@一、Mecal机的机型简介:

@#@@#@工作原理:

@#@@#@本设备是一个半自动的压接设备,需要手工送线,模具自动送端子,压接的外观是由操作员的目测,压接参数由千分尺检测,正常生产时由压力监测器自动监测。

@#@此设备为Komax机不能生产的多线压接以及做为KOMAX机单线压接的一种补充机型,本机为脚踏开关方式操作。

@#@@#@结构:

@#@@#@安全罩@#@急停开关@#@电源开关@#@压接监测器测器大器KKD器器器具器具器器@#@数显千分尺@#@压接电机@#@计数器@#@压接区@#@安全罩:

@#@在压接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操作员在压接时将手伸进压接区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上部有一个门开关,可在没关电源时打开安全罩起到自动断电的作用.@#@急停开关: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使用此按钮,只要往里按一下即可关闭,打开时根据箭头指示旋转即可.一般不作关机作用.@#@计数器:

@#@@#@生产过程中为方便操作员能清楚自己生产的数量,如需要清零的话直接按下数字显示器下面的按钮即可.@#@电源开关:

@#@@#@在开机时将开关打在”1”的状态为开,打在”0”的状态为关,如人没在岗位上的话请将此开关打在”0”的状态下(即关闭).主要是为了避免其它岗位的人来到机器上乱动乱按导致设备损坏.@#@压接区:

@#@@#@压接处前面有一个压接槽口,可将导线放入进去进行压接,但手绝对不能伸进去,一般情况下只要手不伸进安全槽口内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切记!

@#@不得将手伸进安全槽口内.小安全档块绝对不准私自拆卸,否则警告处分.@#@压接监测器:

@#@@#@参数的公差范围@#@做Learning键@#@清除键@#@此灯亮表示压接正常@#@请做测试@#@@#@@#@此设备是用来检测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压接参数是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使用时需要做LEARNING先用短样进行压接,测量各压接参数,当压接参数合格后,直接按一下压力监测器上的ENT键,再根据文件要求使用样品进行压接,一般压接5~8根.当压接监测器显示出将自动转换到所需要参数的5%公差范围,这时表示做Learning成功。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压接状态。

@#@.生产时,设备亮红灯的话,按下”CLR”键就可以清除了,但必须要检查亮红灯的产品是否符合工艺的各项要求,如符合,可继续生产,如产品符合而设备继续报警的话则通知ME人员进行维修.如不符,则进行调整.@#@CFM4000压接监控器@#@此监控器和上面的一种的作用是相同的@#@@#@做Learning键@#@ 项目 向下@#@ @#@选择压接 向上 进入/确定@#@单元1个/2个@#@开机后按项目键进入MENU模式,然后选择LEARN后按确定键进入-@#@@#@在此模式下根据工艺标准存入5组数据正确的压接数据后自动后进入-@#@@#@@#@在此模式下报警的话,按进入键就可以清楚该数据,对于报警线的检查同前种监测器一样需要检测其参数,符合工艺要求的可以继续生产,如仍报警则通知ME人员进行维修;@#@不符合工艺要求,则需调整相关参数.@#@做LEARNING:

@#@@#@更换新看板,模具,压接控制,传感器及压接高度调整后,必须做Learning.@#@端子盘@#@压接冲头@#@压接模具@#@传感器@#@更换送料方位@#@更换端子送料方位:

@#@@#@在模具为左送料时该端子的安装方式如此图所示,如模具为后送料时,请将安装端子旋转到机座的后面并进行安装.@#@端子@#@压接下模@#@送料爪@#@压接上模@#@压接模具:

@#@@#@模具主要有两片上模和一个砧座(即下模),上模为线芯压接和绝缘层压接模片,模片在端子未到位或变形及各种端子安装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最易打坏模具,所以在安装端子时要特别注意端子是否变形、是否到位是比较重要的.@#@二、生产操作指导:

@#@@#@生产前的检查:

@#@@#@上班前确定设备及量具是否有放行牌或合格证且放行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模具是否完好无损,自检标识是否正确摆放,交接班本内的记录内容是否清楚明了,各按钮是否灵活可靠,并做好班次保养表里的保养内容@#@模具@#@1.检验端子是否在下模的正上方(适用于所有气动送料模具);@#@或上一个被剪掉的端子的切断点是否在下模的正上方(适用于机械送料模具)。

@#@装端子之后,回拉一下,看是否到位。

@#@@#@2.用摇臂摇动偏心轮检验端子是否到位.@#@注:

@#@对于WULING的模具,可先将端子装到砧座上方,回拉后去检查,若端子不在砧座的正上方,则是不需要安装到位的,将端子退后约一个端子的距离即可。

@#@@#@@#@A.根据模具的来源,可分为北美模具和欧洲模具两种(见下图)@#@@#@第二节模具介绍@#@一、模具分类:

@#@@#@准备:

@#@@#@审编:

@#@@#@批准:

@#@@#@欧洲侧送料模具@#@北美侧送料模具@#@ @#@B.根据端子进入模具的方向,可分为侧送料(左,右),后送料模具,这是与端子的形状有关(见下图)@#@后送料模具@#@左送料模具@#@C.根据送料方式,可分为气动送料,机械送料模具(见下图)@#@机械送料模具@#@气动送料模具@#@二.模具的安装和管理(现场实操并讲解)@#@1.由于模具分类不同,所以模具的高度调整也不同。

@#@@#@q欧洲模具调整一格为0.02mm.@#@q北美模具调整一格为0.03mm.@#@·@#@@#@曾经打坏模具的问题分析:

@#@@#@·@#@端子安装不到位,导致模具在运行时模片碰到端子造成打坏模具.@#@·@#@端子变形导致卡在模具里造成打坏模具.@#@·@#@端子纸带被挂进送料槽内导致端子送料不到位造成打坏模具.@#@·@#@端子盘夹的太紧导致端子送料不到位造成打坏;@#@@#@·@#@端子末销和变形的端子未及时清理导致打坏模具;@#@@#@·@#@模具安装未到位和模具高度调节过低或过高;@#@@#@注意:

@#@当遇到模具打坏时,切记马上停止压接,保持现场,并立即通知模具中心@#@人员来处理。

@#@@#@安装模具:

@#@@#@·@#@确定模具是完好无损的及有末样和垫有软垫方可接收并进行安装.@#@·@#@安装模具前必须先关掉电源开关;@#@@#@·@#@拉起安全罩,清洁模具安装底板;@#@并清洁模具底板;@#@@#@·@#@将模具的上模头挂入压接机的悬挂槽内正中位置;@#@@#@·@#@将模具底板装入模具安装底板;@#@旋紧螺杆,使固定压板压紧模具;@#@轻摇一下是否装到位.@#@·@#@如模具是气动送料的类型则应接通气源。

@#@@#@端子的安装:

@#@@#@·@#@先检查端子的ID及IQC-Pass章和免检标识方可使用,如没有的话则应通知QC开红牌隔离退回物料部进行确认。

@#@@#@·@#@将端子正确安装(即端子带朝自已这边),松紧适当;@#@取下时摆放应将端子带朝下.@#@·@#@使用斜口钳剪除侧送料端子的首4个端子.打开送料爪,将端子沿着送料槽将端子安装到位,轻轻回拉一下,确定端子送料到位..转动偏心轮,压紧端子;@#@@#@·@#@使用摇臂板手摇动压接机顺时针压接一次,在压接过程中要观察,如有异常,停机立既处理(要注意端子的位置),检查压接样品确认端子有无到位及模具有无损坏;@#@重复本操作,再次确认模具的送料准确.@#@试压接:

@#@@#@·@#@放下安全罩,将开关转动至”1”的位罩,接通电源,电机转动;@#@@#@·@#@手工送线至正确位置(装有挡块的直接将线芯末端抵住挡块即可,后送料和右送料的用剥皮处的绝缘层末端抵住线芯压接翼处进行压接);@#@@#@·@#@用脚轻踏脚踏开关,压接一次;@#@@#@·@#@检查压接质量.@#@压接高度的调整:

@#@@#@·@#@将试压接的样品用千分尺测量确定与工艺要求的差额,再进行调整,使用4mm的内六角板手进行压接调整;@#@@#@·@#@欧洲项目的模具:

@#@“A”为线芯压接高度的调整螺杆;@#@”I”为绝缘层压接高度的调整螺杆;@#@@#@·@#@北美.尼桑项目的模具:

@#@左手边有两个调整杆,里面为线芯压接高度的调整,外面为绝缘层压接高度的调整。

@#@@#@·@#@首先进行线芯压接高度调整,再进行绝缘层压接高度的调整;@#@@#@·@#@高度调整螺杆每旋转一格为0.02mm,面对螺杆顺时针旋转,高度减少,反之则增大..@#@·@#@调整时必须要将电源关闭,打开安全罩,使用4mm的内六角板手进行调整,绝对不得用手或斜口钳进行调整.北美.尼桑的模具允许直接用手调整,调整结果后压接出来的样品参数必须是标准的(符合工艺文件各方面).@#@·@#@各种参数调整合格后做Learning,:

@#@@#@做压力测试:

@#@@#@剪去端子线芯压接翼的半边,使用短样进行压接,如果压力监测器出现报警则表示该监测器为正常状态,并将压力测试仪上的值记录在报表上.如没有报警现象则要通知机修来维修监测器.@#@三、正式生产的过程:

@#@@#@控制体系:

@#@@#@工作内容@#@导线ID或看板号@#@端子ID@#@端子来料信息@#@密封圈ID@#@压接状态@#@线芯压接高度@#@线芯压接宽度@#@拉力测试@#@弯曲测试@#@需控制的绝缘层压接高度@#@每班开始@#@X@#@X@#@X@#@X@#@X(3)@#@X(3)@#@X

(1)@#@Ford(3)@#@X

(1)@#@X

(1)@#@X(3)@#@新看板号或换看板号@#@X@#@X@#@X@#@X@#@X(3)@#@X(3)@#@X

(1)Ford(3)@#@X

(1)@#@X

(1)@#@X(3)@#@例行检查@#@X@#@X@#@X@#@X

(2)@#@X

(2)@#@Ford

(2)@#@X

(1)@#@X

(2)@#@完成看板@#@X

(2)@#@X

(2)@#@Ford

(2)@#@X

(2)@#@更换端子盘@#@X@#@X@#@X

(2)@#@X

(2)@#@Ford

(2)@#@X

(1)@#@X

(2)@#@调整模具@#@X

(2)@#@X

(2)@#@Ford

(2)@#@X

(1)@#@X

(2)@#@注释:

@#@@#@X表示必须要检查或验证的项目,X()内的数字表示要检查的样品的数量,且样品必须是连续的。

@#@只有工艺卡上备注栏内有备注对绝缘层压接高度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才需要在记录表格上进行记录.@#@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端子:

@#@@#@对照工艺卡检查端子的ID及IQC-Pass章和免检标识,还有要检查端子有无变形,如有大量的话就要通知QC进行隔离,如个别的话则自行剪掉即可。

@#@@#@导线:

@#@@#@对照工艺卡检查导线标签上的内容,标签上的ID必须和工艺卡上的ID一致,且标签上必须盖有放行章和日期.数量.机器号.看板号.操作工工号,如发现导线或标签有问题的话请及时反馈给领班或机动工。

@#@@#@合格的压接状态:

@#@@#@·@#@端子外观:

@#@要求未损坏,未弯曲,未变形,未平齿;@#@@#@·@#@首检时线芯没有切口或切断线芯,线芯没有散出线芯压接翼;@#@@#@·@#@线芯压接翼顶部线芯必须可见且不得超过1.5mm@#@·@#@线芯压接翼与绝缘层压接翼之间必须能看到线芯和绝缘层末端(有密封圈的还必须能看到密封圈)。

@#@@#@·@#@绝缘层没有压进线芯压接翼内;@#@@#@·@#@切断销可见,但不得超过0.5mm,密封圈未损坏或变形过大.@#@·@#@线芯压接翼处喇叭口必须可见:

@#@单槽口,双槽口,无槽口的端子线芯压接翼的底部必须要有喇叭口,只有双阶双槽的端子线芯压接翼的顶部必须要有喇叭口.@#@·@#@做了弯曲测试后绝缘层和密封圈没有脱落绝缘层压接翼.@#@装配在端子上的密封塞要求:

@#@@#@@#@端子的绝缘层压接翼的位置居中并完全包住密封塞,无明显的划伤;@#@没有切断销.@#@Wuling的SEAL15458379则需将端子的切断销顶住SEAL的边壁压接<@#@具体根据现场的相关文件>@#@@#@可接受范围:

@#@@#@1.在绝缘层压接翼和密封塞的第一层防水翼之间有细小的切口<@#@切口的深度不能切到线的绝缘层或切穿密封塞.>@#@@#@2.绝缘层压接翼的位置在密封塞顶端左右.@#@3.端子尾部有切断销,但长度不超过0.5mm.@#@以上特殊要求详见VPS.@#@压接高度:

@#@@#@必须测量端子压接翼最高点;@#@单槽口端子以槽口底部为准,只有在测量不便时允许测量槽口顶部,双槽口和双阶双槽口的端子以测量两槽口中间的最高点为准,无槽口只要测量中间就行了.测量出的结果在预控制表上的点首检必须在绿色区域.所用的量具为千分尺,使用千分尺时应读取小@#@·@#@数点后的三位数字,但在压接预控制图上描点时应四舍五入法进行描点.详细操作请参考<@#@<@#@千分尺与卡尺操作指导书>@#@>@#@.@#@压接宽度:

@#@@#@以线芯压接的最宽处为基准,测量出的结果只要在工艺卡的要求公差范围内即可.(首检只需测一条,Ford项目三条,Ford项目例检和末检时测两条,其它项目例检和末检无须测量.)@#@清零键@#@合格证@#@千分尺的使用事项:

@#@@#@·@#@使用千分尺时先将千分尺归零,归零的步骤为先将粗调或细调轻轻旋转到与另一个接触点吻合,按下清零键即可进行清零,切记:

@#@在与另一个接触点吻合时一定要轻缓地旋转.刚开始使用时可多做几次清零,连续测量时不需要再清零,使用该设备时应检查是否有合格证及有效期.测量时及归零时响声不得超过三次.@#@拉力:

@#@@#@打开绝缘层压接翼,有密封圈的将密封圈抽出即可,如属双线压接的只需对最小线径(一根)进行测试即可.测试时先将端子头夹入拉力机的上夹具头并将该夹具头夹紧,再将导线夹入拉力机的下夹具头并将下夹具头夹紧,按下清零键后再按运行键即可开始测试,测试后将测试完的废线取下放入废料盒内并读取测试出来的结果<@#@拉力机面板上显示的准确数值>@#@,测试结果要达到工艺要求.速度要求为100mm/min(Ford项目首检测三条,其它项目首检测一条,例检都是测一条.)@#@弯曲测试:

@#@@#@对于线芯<@#@2.0的手捏在距离端子尾部20~30mm处进行试验,线径>@#@或=2.0的,手捏在距离端子尾端40~50mm处进行测试,测试方式以上下45度弯曲,不带密封圈的弯曲测试5次,带密封圈的弯曲测试2次;@#@双线压接的测试上面的一根.测试结果要求密封圈和绝缘层没有脱落绝缘层压接翼即可.@#@剥皮状态:

@#@切割面平整光滑,线芯表面无氧化,首检时不许有线芯切断和切口,生产过程中允许切断10%的线芯,对于7芯线不允许线芯有切断和切口.不允许切断和切口存在同一导线上.@#@·@#@以上的测试都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生产前应将以上的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表格内,如果以上的检验有一项不合格都不能进行生产,否则将视为首检出错.@#@表格的使用:

@#@@#@根据工艺卡选择单线或双线记录检验表格,再根据压接高度的正负公差范围(0.03-@#@0.05)选择预控制图.另外,由于记录检验表格与压接预控制图是配套使用的,如果前@#@面是报废的,后面所对应的格子也应该报废,否则为填写错误的过程控制。

@#@记录时应清晰@#@正确,写错了可在旁边写上正确值,但必须同时签上你的姓名和更改的日期。

@#@@#@对于P.T.S的注释:

@#@@#@对于导线需要穿过接插件再进行压接端子然后回拉的这种看板称之为P.T.S,@#@P.T.S的首检表格有专门的表格,并且此类型的看板的特殊要求是靠近P.T.S的一端不允许返工.@#@首检:

@#@@#@每班开始或更换新看板时需做首检,每班开始首检须检查所有需检验项目,在端子ID未改变、参数未改变、模具未更换时换下一个看板首检只需检查与上一个看板不同的项目,更换检验记录表时第一个看板须检查所有需检验项目,首检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例检:

@#@@#@在参数末改变、模具末更换的情况下生产超过2个小时的情况下需要做一次例检,例检的检查项目请根据上面表格内的要求来检验,值得注意的是:

@#@例检时允许有一根压接高度在预控制表格上的点落在黄色区域,但不允许两根都落在黄色区域,如两根同时落在黄色区域则需要调整压接高度至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如有一根落在红色区域则应该马上停止生产并将之前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通知QC用红牌将该批产品全部隔离.并进行调整,重新做首检再进行生产。

@#@@#@末检:

@#@@#@每看板生产<@#@=200pcs不需要做完成,在端子ID未更换时由最后一个看板做完成,要求各项参数都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如果有参数不符合工艺要求时则需要通知QC用红牌进行隔离并把问题反馈给领班且与上或下个班的交接人员进行交接.@#@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生产过程中压力检测仪出现报警现象:

@#@检查报警的产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如果符合则可继续生产,反之则要报废报警的产品,如果生产时连续亮红灯且都符合工艺要求的话则应叫机修人员维修压力检测仪.@#@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个别的产品缺陷可直接报废或在长度保证的情况下返工一次,,报废的数量需填写在报表上.(PTS不允许返工).批量的则通知QC开红牌进行隔离.@#@四、生产结束:

@#@@#@关掉机器电源,清洁整台机器,日常保养的检查项目,与下个班的交接以及报表的填写.@#@五、安全事项:

@#@@#@·@#@紧急情况下按下面板上的红色急停"@#@Stop"@#@开关可快速停止机器;@#@@#@每次压接后应把脚从踏板开关中移出,以确保安全操作;@#@@#@·@#@需要离开机器时,应将开关转动至"@#@0"@#@位置,关闭电源,停止电机;@#@@#@·@#@每次需要拉起安全罩时,应将开关转动至"@#@0"@#@位置,关闭电源,停止电机;@#@@#@·@#@严禁把手伸入压接区域;@#@@#@·@#@生产中注意检查压接质量,及时清理压接区域积存的端子和废料;@#@@#@·@#@生产中注意检查端子送料状态,及时清理变形的端子,确保模具安全;@#@@#@·@#@生产中注意检查端子送料状态,及时清理端子的废料带,确保模具安全;@#@@#@·@#@生产中设备故障,应及时通知机修人员维修;@#@@#@·@#@人离开机器应停机或关机,确保在安全状态;@#@@#@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方法:

@#@@#@端子变形:

@#@在发现端子变形时应关掉电源打开安全罩将变形的端子剪去;@#@@#@模具松动:

@#@模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运行如发现有所松动时,要将模具紧固并重新测量参数;@#@@#@参数不对:

@#@在做首检或例检时应尽量小心仔细地测量,不让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出现.@#@端子盘的安装:

@#@尽量让端子盘不至于太松动又不至于过紧,用手稍稍能拉得动.@#@六、Mecal首检流程:

@#@@#@1.拿出所要生产的工艺卡,检查物料是否齐全,导线ID是否正确. 2.根据工艺卡取出相应的模具与端子,并检查模具的末样和垫片及端子的免检标识。

@#@@#@3.正确安装模具与端子。

@#@@#@4.使用相应的板手把偏心轮顺时针转动一周,确保送料到位与模具的完好。

@#@@#@5.取相应的短样进行压接,压接第一根短样时要检查外观和测量相关参数。

@#@@#@6.测量相关参数是否符合要求@#@7.把相关参数调整到工艺范围之内后,进行Leanring与压@#@力测试;@#@@#@8.取一条压接好的短样进行弯曲测试。

@#@@#@9.取短样进行高度、宽度的测量与拉力测试;@#@@#@10.在进行各测试时,及时填定好相应的表格,要求每测一根填写一根。

@#@@#@11.填写首样标签,留样QC;@#@再次测量各参数!

@#@@#@12.对照工艺卡取相应的物料,并在桌面上摆放好。

@#@@#@13.再次检查物料标签与填好的表格。

@#@@#@14.开始生产;@#@@#@1.注:

@#@针对NissanMecal机的标签问题,为了防止出错,更换员填写首样时,应将标签枪调好,首样标签必须与成品标签一致,操作工不得随便更改,每台机器必须有一把标签枪。

@#@@#@2.最小库存——安全库存。

@#@@#@生产由于公司实行的是精益生产,切线区的生产方式为拉动生产即由自已的客户:

@#@总装和准备区需求拉动生产。

@#@@#@这样必须要求对库存的控制,图1顺序号左端子右端子机床@#@一个看板使用一张拉动卡看板顺序号15.13F6----G4Mecal15@#@3.最大库存——生产批量+安全库存。

@#@@#@4.图1:

@#@看板拉动卡端子ID端子:

@#@15331632515380319端子代号@#@5.拉动卡的意义:

@#@确定看板库密封圈ID密封圈:

@#@@#@存及挂线位置。

@#@ 看板号 L9000612@#@6.若拉动卡上的包扎数量与工导线截面积mm21.6400m导线长度@#@艺卡上的包扎数量不一致时,-------------------------------------------------@#@需及时通知领班或相关人员。

@#@挂线位置NM05—B1@#@每把根数50@#@包扎方式@#@生产批量3把@#@安全库存2把@#@把数钩子0把@#@版本日期:

@#@11/7/200511:

@#@34:

@#@54@#@";i:

19;s:

3980:

"功功能能名名称称FUNCTION:

@#@后后门门与与后后侧侧围围段段差差/面面差差Flush说说明明:

@#@黄黄色色数数值值是是要要输输入入和和人人工工通通过过计计算算结结果果优优化化调调整整的的项项目目;@#@红红色色为为最最后后的的公公差差设设计计结结果果;@#@粉粉色色为为中中间间计计算算结结果果;@#@蓝蓝色色为为根根据据增增环环或或减减环环数数目目调调整整计计算算公公式式状况Condition位位置置Situation统统计计计计算算上上偏偏差差0.90统计计算下偏差-0.90左左NLeft右右NRight项项目目名名称称面面差差值值DETA制制造造上上偏偏差差制制造造下下偏偏差差计计算算内内容容装装配配调调整整后后设设计计上上偏偏差差装装配配调调整整后后设设计计下下偏偏差差xAM30F90.000.00-1.80面差或段差Flush0.00#尺尺寸寸公公差差名名称称Dsignation工工艺艺Mtier预预先先Prov.初初定定公公差差Tol.8s0矢矢量量Vect.上上偏偏差差Sup.下下偏偏差差Inf.1锁体定位孔到门板边缘的线性误差assembly+1+0.50-2锁体的安装误差assembly+2+0.40-3锁体的制造误差supplier+3+0.40-4锁扣的加工偏差supplier+4+0.20-5锁扣的安装误差assembly-5+0.40-6锁扣定位孔到侧围外面之间的位置偏差assembly-6+0.20-7-70.008-80.009-90.0010-100.00偏偏差差值值Dispersion1.38系系统统公公差差值值ITutilis1.80公公差差目目标标值值ITobjectif1.80风风险险系系数数RisqueIT0.90上极限DISPSup2.10下极限DISPInf-2.10补偿后统计上偏差0.30补偿后统计下偏差-1.50正向公差项目数n4.00负向公差项目数N2.00变变更更Modifications校校核核记记录录Etablipar:

@#@检检查查记记录录Vrifipar:

@#@日日期期Date:

@#@O创建CrationPatrickPetit06/03/05001002003004005公公差差方方向向Direction补偿偏差DETA1原理是什么?

@#@Y装装配配调调整整值值-0.80+/-1.30依依据据数数理理统统计计法法则则:

@#@偏偏差差Disp.数数理理统统计计偏偏差差dispersions数数理理统统计计系系统统公公差差IT偏偏差差之之和和Disp.偏偏差差设设计计的的上上偏偏差差设设计计的的下下偏偏差差6s统统计计STAT(6s0):

@#@(8s0):

@#@=6s0*1,3=8s0/1,30.500.770.591.000.000.770.35-0.650.400.620.380.800.000.620.25-0.550.400.620.380.800.000.620.25-0.550.200.310.090.400.000.310.05-0.350.400.620.380.800.000.620.55-0.250.200.310.090.400.000.310.35-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风风险险系系数数RISQUE:

@#@补偿后极限上偏差1.20补偿后圆整后极限上偏差补偿偏差DETA1-0.900.21补偿后极限下偏差-3.00补偿后圆整后极限下偏差实际补偿值DETA2-0.60补偿并圆整装配调整后产品极限上偏差0.20通通过过Visa:

@#@E14.80补偿并圆整装配调整后产品极限下偏差-2.00E23.00考虑调整改装孔的位置度公差和多个孔因素P11.00的孔与螺栓直径差为2*(调整量+位置度公差)应不小于P21.00页页Page123456绿的数值根据增环数和减环数调整,极限上偏差等于增环上偏差减去减环下偏差;@#@极限下偏差等于增环下偏差减去减环上偏差,图中与封闭环同向箭头的为增环装装配配调调整整后后设设计计下下偏偏差差下下偏偏差差Inf.公公差差方方向向Direction补偿偏差DETA1原理是什么?

@#@0.40-0.700.30-0.600.30-0.600.10-0.400.60-0.300.4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50-3.30装配调整量圆整补偿值-0.303.20补偿后圆整后极限上偏差补偿后圆整后极限下偏差绿的数值根据增环数和减环数调整,极限上偏差等于增环上偏差减去减环下偏差;@#@极限下偏差等于增环下偏差减去减环上偏差,图中与封闭环同向箭头的为增环";i:

20;s:

12041:

"@#@PLC系统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 @#@ @#@ @#@ @#@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

@#@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 @#@ @#@ @#@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中多达8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 @#@ @#@ @#@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3)通过输入接口接收现场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象寄有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4)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解释后执行。

@#@@#@5)根据执行的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通过输出单元实现输出控制。

@#@有些PLC还具有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

@#@@#@ @#@ @#@ @#@ @#@2.存储器@#@ @#@ @#@ @#@ @#@存储器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可读/写操作的随机存储器RAM,另一种是只读存储器ROM、PROM、EPROM和EEPROM。

@#@在PLC中,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

@#@广州科沃—工控维修的120@#@@#@ @#@ @#@ @#@ @#@系统程序是由PLC的制造厂家编写的,和PLC的硬件组成有关,完成系统诊断、命令解释、功能子程序调用管理、逻辑运算、通信及各种参数设定等功能,提供PLC运行的平台。

@#@系统程序关系到PLC的性能,而且在PLC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动,所以是由制造厂家直接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PROM或EPROM中,用户不能访问和修改。

@#@@#@ @#@ @#@ @#@ @#@用户程序是随PLC的控制对象而定的,由用户根据对象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而编制的应用程序。

@#@为了便于读出、检查和修改,用户程序一般存于CMOS静态RAM中,用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以保证掉电时不会丢失信息。

@#@为了防止干扰对RAM中程序的破坏,当用户程序经过运行正常,不需要改变,可将其固化在只读存储器EPROM中。

@#@现在有许多PLC直接采用EEPROM作为用户存储器。

@#@@#@工作数据是PLC运行过程中经常变化、经常存取的一些数据。

@#@存放在RAM中,以适应随机存取的要求。

@#@在PLC的工作数据存储器中,设有存放输入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逻辑器件的存储区,这些器件的状态都是由用户程序的初始设置和运行情况而确定的。

@#@根据需要,部分数据在掉电时用后备电池维持其现有的状态,这部分在掉电时可保存数据的存储区域称为保持数据区。

@#@@#@由于系统程序及工作数据与用户无直接联系,所以在PLC产品样本或使用手册中所列存储器的形式及容量是指用户程序存储器。

@#@当PLC提供的用户存储器容量不够用,许多PLC还提供有存储器扩展功能。

@#@@#@3.输入/输出单元@#@ @#@ @#@ @#@ @#@输入/输出单元通常也称I/O单元或I/O模块,是PLC与工业生产现场之间的连接部件。

@#@PLC通过输入接口可以检测被控对象的各种数据,以这些数据作为PLC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依据;@#@同时PLC又通过输出接口将处理结果送给被控制对象,以实现控制目的。

@#@@#@由于外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所需的信号电平是多种多样的,而PLC内部CPU的处理的信息只能是标准电平,所以I/O接口要实现这种转换。

@#@I/O接口一般都具有光电隔离和滤波功能,以提高PLC的抗干扰能力。

@#@另外,I/O接口上通常还有状态指示,工作状况直观,便于维护。

@#@@#@PLC提供了多种操作电平和驱动能力的I/O接口,有各种各样功能的I/O接口供用户选用。

@#@I/O接口的主要类型有:

@#@数字量(开关量)输入、数字量(开关量)输出、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等。

@#@@#@常用的开关量输入接口按其使用的电源不同有三种类型:

@#@直流输入接口、交流输入接口和交/直流输入接口,其基本原理电路如图3所示。

@#@@#@a)直流输入 @#@ @#@b)交流输入 @#@ @#@c)交/直流输入@#@常用的开关量输出接口按输出开关器件不同有三种类型:

@#@是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双向晶闸管输出,其基本原理电路如图4所示。

@#@继电器输出接口可驱动交流或直流负载,但其响应时间长,动作频率低;@#@而晶体管输出和双向晶闸管输出接口的响应速度快,动作频率高,但前者只能用于驱动直流负载,后者只能用于交流负载。

@#@@#@a)继电器输出 @#@ @#@b)晶体管输出 @#@ @#@c)晶闸管输出@#@ @#@ @#@ @#@ @#@PLC的I/O接口所能接受的输入信号个数和输出信号个数称为PLC输入/输出(I/O)点数。

@#@I/O点数是选择PLC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系统的I/O点数不够时,可通过PLC的I/O扩展接口对系统进行扩展。

@#@@#@4.通信接口@#@ @#@ @#@ @#@ @#@PLC配有各种通信接口,这些通信接口一般都带有通信处理器。

@#@PLC通过这些通信接口可与监视器、打印机、其它PLC、计算机等设备实现通信。

@#@PLC与打印机连接,可将过程信息、系统参数等输出打印;@#@与监视器连接,可将控制过程图像显示出来;@#@与其它PLC连接,可组成多机系统或连成网络,实现更大规模控制。

@#@与计算机连接,可组成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控制与管理相结合。

@#@@#@远程I/O系统也必须配备相应的通信接口模块。

@#@@#@5.智能接口模块@#@智能接口模块是一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它有自己的CPU、系统程序、存储器以及与PLC系统总线相连的接口。

@#@它作为PLC系统的一个模块,通过总线与PLC相连,进行数据交换,并在PLC的协调管理下独立地进行工作。

@#@@#@PLC的智能接口模块种类很多,如:

@#@高速计数模块、闭环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中断控制模块等。

@#@@#@6.编程装置@#@编程装置的作用是编辑、调试、输入用户程序,也可在线监控PLC内部状态和参数,与PLC进行人机对话。

@#@它是开发、应用、维护PLC不可缺少的工具。

@#@编程装置可以是专用编程器,也可以是配有专用编程软件包的通用计算机系统。

@#@专用编程器是由PLC厂家生产,专供该厂家生产的某些PLC产品使用,它主要由键盘、显示器和外存储器接插口等部件组成。

@#@专用编程器有简易编程器和智能编程器两类。

@#@@#@简易型编程器只能联机编程,而且不能直接输入和编辑梯形图程序,需将梯形图程序转化为指令表程序才能输入。

@#@简易编程器体积小、价格便宜,它可以直接插在PLC的编程插座上,或者用专用电缆与PLC相连,以方便编程和调试。

@#@有些简易编程器带有存储盒,可用来储存用户程序,如三菱的FX-20P-E简易编程器。

@#@@#@智能编程器又称图形编程器,本质上它是一台专用便携式计算机,如三菱的GP-80FX-E智能型编程器。

@#@它既可联机编程,又可脱机编程。

@#@可直接输入和编辑梯形图程序,使用更加直观、方便,但价格较高,操作也比较复杂。

@#@大多数智能编程器带有磁盘驱动器,提供录音机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专用编程器只能对指定厂家的几种PLC进行编程,使用范围有限,价格较高。

@#@同时,由于PLC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所以专用编程器的生命周期也十分有限。

@#@因此,现在的趋势是使用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编程装置,用户只要购买PLC厂家提供的编程软件和相应的硬件接口装置。

@#@这样,用户只用较少的投资即可得到高性能的PLC程序开发系统。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程序开发系统功能强大。

@#@它既可以编制、修改PLC的梯形图程序,又可以监视系统运行、打印文件、系统仿真等。

@#@配上相应的软件还可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等许多功能。

@#@@#@7.电源@#@ @#@ @#@ @#@ @#@PLC配有开关电源,以供内部电路使用。

@#@与普通电源相比,PLC电源的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对电网提供的电源稳定度要求不高,一般允许电源电压在其额定值±@#@15%的范围内波动。

@#@许多PLC还向外提供直流24V稳压电源,用于对外部传感器供电。

@#@@#@8.其它外部设备@#@除了以上所述的部件和设备外,PLC还有许多外部设备,如EPROM写入器、外存储器、人/机接口装置等。

@#@@#@EPROM写入器是用来将用户程序固化到EPROM存储器中的一种PLC外部设备。

@#@为了使调试好用户程序不易丢失,经常用EPROM写入器将PLC内RAM保存到EPROM中。

@#@@#@PLC内部的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内存储器。

@#@有时可用外部的磁带、磁盘和用半导体存储器作成的存储盒等来存储PLC的用户程序,这些存储器件称为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一般是通过编程器或其它智能模块提供的接口,实现与内存储器之间相互传送用户程序。

@#@@#@人/机接口装置是用来实现操作人员与PLC控制系统的对话。

@#@最简单、最普遍的人/机接口装置由安装在控制台上的按钮、转换开关、拨码开关、指示灯、LED显示器、声光报警器等器件构成。

@#@对于PLC系统,还可采用半智能型CRT人/机接口装置和智能型终端人/机接口装置。

@#@半智能型CRT人/机接口装置可长期安装在控制台上,通过通信接口接收来自PLC的信息并在CRT上显示出来;@#@而智能型终端人/机接口装置有自己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能够与操作人员快速交换信息,并通过通信接口与PLC相连,也可作为独立的节点接入PLC网络。

@#@@#@";i:

21;s:

15953:

"-18-@#@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目录@#@摘要 4@#@第一章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概述 5@#@1.1工艺编制的总体步骤 5@#@第二章对齿轮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 6@#@2.1分析齿轮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6@#@2.2明确毛坯尺寸 8@#@2.3拟定工艺路线 8@#@2.4设计工序内容 10@#@2.5填写工艺文件 10@#@第三章对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进行合理性分析 11@#@第四章夹具设计的要求 11@#@4.1了解夹具设计的总体要求 11@#@第五章夹具设计的特点 12@#@5.1确定夹具的类型 12@#@5.2钻模的主要类型 12@#@第六章工件夹紧计算及选择 13@#@6.1工件的夹紧 13@#@6.2夹紧力的选择 13@#@6.3夹紧力的计算及精度分析 14@#@第七章夹具的结构分析及设计 16@#@7.1夹具的夹紧和定位 16@#@7.2夹具的导向 17@#@第八章夹具的总体分析 17@#@第九章致谢 18@#@摘要@#@齿轮类零件是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主要用于传动,齿轮类零件主要有齿轮.齿轮轴,涡轮涡杆,在机械领域运用很广泛。

@#@@#@按传动形式分圆柱类齿轮、锥齿轮、齿条等。

@#@@#@按齿形状分:

@#@齿轮、齿、字齿等。

@#@@#@按制作方法分:

@#@铸造齿轮、烧结齿轮、轧制齿轮等。

@#@@#@我以齿轮加工工艺编制分析齿轮的加工要求,在生产实际中阐述齿轮的工艺过程,及工艺的合理性。

@#@@#@夹具在机械加工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夹具才是保障零件加工的方法。

@#@我从夹具的分析、设计、计算、使用方面概述夹具的用途。

@#@@#@按专业化程度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标准夹具、随行夹具、组合机床夹具等。

@#@我这次设计的是盖板式钻夹具。

@#@这是一种专用夹具,专为一工件的一道工序而设计的夹具。

@#@@#@关键词:

@#@齿轮、夹具、工艺、设计@#@1.1工艺编制的总体步骤@#@1.分析零件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1)分析图样资料@#@①加工工艺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②各加工表面之间以及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③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及表面的其他要求@#@④热处理及其他要求@#@

(2)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性能的要求下,制造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包括整个工艺过程,有毛坯制作、切削加工、装配及维修等工艺。

@#@@#@2.明确毛坯的状况@#@

(1)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零件应根据不同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不同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及耐磨性。

@#@@#@

(2)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的确定@#@(3)毛坯的选用@#@3.拟定工艺路线@#@

(1)确定加工方案@#@

(2)划分加工工段@#@(3)选择定位基准@#@(4)加工顺序@#@4.设计工序内容@#@

(1)确定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2)选择设备及工装@#@5.填写工艺卡@#@完成以上工作后,按要求填写工序卡片@#@2.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2.1分析齿轮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齿轮加工的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为了获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齿轮,齿形加工是整个加工的关键。

@#@以直齿圆柱齿轮工艺为例。

@#@如下图:

@#@@#@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按加工中有无切削,可分为有切削和无切削加工两大类。

@#@其中无切削加工有:

@#@热轧齿轮、冷轧齿轮、精煅等新工艺。

@#@@#@切削加工有:

@#@成形法、展成法。

@#@@#@

(1)齿轮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①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按加工角度分圆柱齿轮分,为轮体和齿圈两部分分,按轮齿的分布形式分直齿、斜齿、人字齿等等。

@#@@#@②圆柱齿轮的精度要求@#@根据齿轮的使用要求,对齿轮传动油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A.运动精度,传动比恒定,要求齿轮在转一圈时,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B.工作平稳性,要求齿轮运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小@#@C.载荷分布均匀性,为了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均匀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早起磨损,要求齿面接触要均匀,并保证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

@#@@#@D.合理的齿侧间隙,要求齿轮在传动时,要有一定的齿侧间隙。

@#@@#@

(2)分析结构和技术要求。

@#@@#@如图示,运动精度为7级,主要是公法线变动公差为Fw为0.0@#@036mm,径向公差为0.08mm,传动平稳性等级为6级,表面粗糙的为Ra1.6μm,端面与轴线有垂直度要求,齿轮表面需淬火,齿部硬度为52-54HRC.@#@2.2明确毛坯尺寸@#@

(1)齿轮的材料与毛坯@#@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制造齿轮的齿轮有锻钢、铸钢,铸铁,特殊情况时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

(2)齿轮的毛坯形式主要有棒料,锻件和铸件@#@(3)齿轮的热处理,齿轮粗加工前常安排预热处理,其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

@#@本零件可运用正火,正火可以消除内应力,提高@#@强度和韧性,改善加工性能,齿轮毛坯正火一般在粗加工之前。

@#@正火处理后的硬度为160—220HBW。

@#@@#@2.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根据齿轮材质和热处理要求,齿轮结构和尺寸大小,精度要求,生产批量和车间设备条件而定,一般工艺路线如下:

@#@@#@毛坯制造→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工→齿圈热处理→齿轮定位表面热处理→齿圈的精整加工@#@

(1)确定加工方案@#@A.齿坯加工:

@#@齿形加工中,主要保证基准孔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基准端面相对于基准孔的位置精度。

@#@齿形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如下表:

@#@@#@B.齿形加工:

@#@齿形加工一般采用滚齿,插齿,对于8级以下可以直接加工,6—7齿轮采用剃→垳齿,该齿轮采用滚齿,@#@该齿轮的精加工采用剃→垳齿@#@

(2)划分加工阶段@#@齿轮的加工工艺阶段可分为:

@#@毛坯制造,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工,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齿轮定位表面精加工,齿形精加工。

@#@@#@(3)选择定位基准@#@A.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确定齿轮中心和轴向位置,并采用面向端面的夹紧方式。

@#@使设计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重合,又使齿形加工等工序统一。

@#@@#@B,以外圆和端面定位:

@#@工件和夹具心轴间隙大时,采用千分表找正中心的方法;@#@从另一端夹紧,也可以找正。

@#@@#@(4)加工顺序安排:

@#@@#@工艺路线:

@#@毛坯制造→正火→齿轮毛坯粗,精车→滚齿→齿圈淬火→齿轮定位表面内锥孔磨削→垳齿@#@2.4设计工序内容@#@A.确定工序尺寸,粗车各端面,外圆,内孔按图样加工尺寸每部留1.5mm余量;@#@@#@精加工,内锥孔磨削和垳齿加工到图样规定尺寸,满足其技术要求。

@#@@#@B.选择设备工装,C6132,CA6140,滚齿机@#@齿轮加工夹具,心轴,节圆专用夹具@#@2.5填写工艺文件(如下表)@#@3对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进行合理性及加工成本进行分析@#@A.严格安照了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进行工艺编制,条例清晰,五大步骤,路线明确@#@B.遵循了基准重合,基准统一原则,在2.3(3)选择定位基准时,以内孔和端面定位,这种方式可使定位基准、设计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重合,又能够使齿形加工等工序基准统一。

@#@提高了定位精度。

@#@@#@C.严格按照了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的加工工序安排。

@#@@#@D.科学有序的安排工艺,合理的安排了工时,运用普通机床,减少了成本。

@#@@#@4夹具设计的要求@#@1)夹具应满足零件加工工序的精度要求。

@#@特别对于精加工工序,@#@应适当提高夹具的精度,以保证工件的尺寸公差和形状位置公差等。

@#@@#@2)夹具应达到加工生产率的要求。

@#@特别对于大批量生产中使用的夹具,应设法缩短加工的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

@#@@#@3)夹具的操作要方便、安全。

@#@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可设置必要的防护装置、挡屑板以及各种安全器具。

@#@@#@4)能保证夹具一定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夹具制造成本。

@#@夹具元件的材料选用将直接影响夹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定位元件以及主要元件宜采用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

@#@在大批量生产中。

@#@宜采用气压、液压等高效夹紧装置;@#@而小批量生产,则宜采用较简单的夹具结构。

@#@@#@5)要适当提高夹具元件的通用化和标准程度。

@#@选用标准化元件,@#@特别应选用商品化的标准元件,以缩短夹具制造周期,从而降低夹具成本。

@#@@#@6)必须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以便夹具的制造、使用和维修。

@#@@#@以上要求有时是互相矛盾的,故应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处理好主要矛盾,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

@#@@#@5夹具设计的特点@#@5.1确定夹具的类型@#@按使用范围,夹具可分为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两类。

@#@通用夹具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零件加工,如导尺、分度盘等。

@#@这类夹具是作为附件与机床一起配套供应的。

@#@专用夹具是专门为某一工件在某一工序进行加工而设计的夹具,如在铣床上加工弯曲零件必须采用相应的夹具@#@5.2钻模的主要类型@#@钻床专用夹具一般通称为“钻模”。

@#@可按钻模有无夹具体,以及夹具体是否可动,而分为下面几类:

@#@@#@A.固定式钻模@#@这种钻模在使用时,是被固定在钻床工作台。

@#@用于在立轴式钻床上加工较大的单孔或在摇臂钻床上加工平行孔系。

@#@这种加工方式的钻孔精度比较高。

@#@@#@B.回转式钻模@#@回转式钻模主要用于加工同一圆周面上的平行孔系,或分布在圆周上的径向孔。

@#@@#@C.翻转式钻模@#@主要用于加工小型工件不同表面上的孔。

@#@使用翻转式钻模可减少工件装夹的次数,提高工件上各孔之间的位置精度@#@6.工件夹紧计算及选择@#@6.1工件的夹紧@#@6.1.1夹紧基本原理理论@#@夹紧的目的是保证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不致因工时受切削力,重力或伴生离心力,惯性力,热应力等的作用产生移动或振动。

@#@夹紧装置是夹具完成夹紧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而不可以缺少的组成部分,除非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力不会使它离开定位时所需确定的位置,才可以设有夹紧装置。

@#@@#@设计夹紧装置时,应满足下述主要要求:

@#@[2]@#@A.夹紧装置在对工件夹紧时,不应破坏工件的定位,为此,必须正确选择夹紧力的方向及着力点。

@#@@#@B.夹紧力的大小应该可靠,适当,要保证工件在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压表面的损伤不致超出允许的范围。

@#@@#@C.夹紧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夹紧动作要迅速,操作方便省力,安全。

@#@@#@D.夹紧力或夹紧行程在一定范围内可进行调整和补偿@#@6.2夹紧力的选择@#@A.夹紧力方向@#@在保证安装的真确可靠,减少工件的变形,定位方便和在可以减少所需夹紧力的大小的前提下,夹具的夹紧方向和工件重力方向和切削方向相同。

@#@@#@B.夹紧力的作用点@#@夹紧力的作用点是指夹紧元件与工件相接触的一小块面积。

@#@现在夹紧力的方案已定。

@#@考虑夹具的结构尺寸特征可以确定夹紧力的作用点个数为2个。

@#@@#@考虑夹紧力作用点的一般要求:

@#@@#@①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能保持工件定位稳定,而不至引起工件发生位移和偏转;@#@@#@②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使被夹紧的夹紧变形尽可能的小些;@#@@#@③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加工表面,以提高定位稳定性。

@#@@#@6.3夹紧力的计算及精度分析@#@夹紧力的大小重要取决于切削P和重力G,重力是可认为不变的,而切削力在切削的过程中是变化的。

@#@影响切削力的大小因素很多,如工件质量的不均匀,加工质量的不均匀,刀具磨损以及切削用量的变化等等。

@#@@#@工件的加工误差:

@#@@#@造成表面位置的加工误差包括下列四方面:

@#@@#@1)△A——夹具位置误差,即定位元件相对机床的切削成形运动的位置误差。

@#@@#@△A1——定位元件定位面对夹具体基面的误差;@#@@#@△A2——夹具的安装连接误差。

@#@@#@2)△D——定位误差,即由定位引起的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

@#@@#@3)△T——刀具相对夹具的位置误差,即对刀导向误差。

@#@@#@4)△G——与加工过程中一些因素有关的加工误差。

@#@包括机床误差、刀具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如夹紧误差)、热变形、磨损等因素造成的加工误差。

@#@@#@△B=hmax-hmin=δh2@#@7夹具的结构分析及设计@#@7.1夹具的夹紧装置和定位装置[1][2]@#@夹具中的装夹是由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定位问题已在前面研究过,其目的在于解决工件的定位方法和保证必要的定位精度。

@#@典型的螺旋夹紧机构的特点:

@#@@#@

(1)结构简单;@#@@#@

(2)扩力比大;@#@@#@(3)自琐性能好;@#@@#@(4)行程不受限制;@#@@#@(5)夹紧动作慢。

@#@@#@7.2夹具的导向@#@在钻床上加工孔时,大都采用导向元件或导向装置,用以引导刀具进入正确的加工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防止或减少由于切削力等因素引起的偏移,提高刀具的刚性,从而保证零件上孔的精度,在钻床上加工的过程中,导向装置保证同轴各孔的同轴度、各孔孔距精度、各轴线间的平行度等@#@钻套@#@8总体分析夹具@#@8.1@#@夹具按专业化程度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标准夹具、随行夹具、组合机床夹具等。

@#@我这次设计的是盖板式钻夹具。

@#@这是一种专用夹具,专为一工件的一道工序而设计的夹具。

@#@在选定设计方案之前,我们到了实习,让我们对夹具设计有了很直观的认识,@#@比如说对零件的装夹,定位和精度分析等等。

@#@我们之中也在学校的数控实训中心参观,并请教了中心的老师。

@#@这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夹具设计的注意事项。

@#@@#@9致谢@#@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 @#@ @#@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襄阳职院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襄阳职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

@#@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

@#@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尽管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 @#@@#@机械1002@#@曾凯@#@2013-4-25@#@18@#@";i:

22;s:

26610:

"bk:

@#@PPAP@#@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规定了包括生产件和散装材料在内的生产件批准的一般要求。

@#@PPAP的目的是用来确定供应商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顾客工程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以及其生产过程是否具有潜在能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按规定的生产节拍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适用范围@#@PPAP的全文翻译:

@#@Productionpartapprovalprocess。

@#@@#@PPAP必须适用于提供散装材料、生产材料、生产件或维修零件的内部和外部供应商现场。

@#@对于散装材料,除非顾客要求,PPAP可不作要求。

@#@@#@过程流程@#@条文解释@#@本文中出现“必须”(should)一词表示强制执行的要求。

@#@“应该”(shall)一词表示强制执行的要求,但在执行方式上允许一些灵活性。

@#@@#@段落中标有“注”的词句是就所涉及的要求在理解方面和明确性上给予解释。

@#@标有“注”的语句中出现“应该”(should)一词表示仅供参考。

@#@@#@简介@#@生产件批准程序为一种实用技术,其目的是在第一批产品发运前,通过产品核准承认的手续,验证由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符合技术要求。

@#@@#@目的@#@1)确定供方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顾客工程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

@#@@#@2)并且在执行所要求的生产节拍条件下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持续满足这些要求的潜能。

@#@@#@第一部分@#@I.1总则@#@针对如下情况,供应商必须获得顾客产品批准部门的完全批准。

@#@@#@1.新零件或产品(以前从未提供给顾客的特殊零件、材料或颜色)。

@#@@#@2.对以前提交零件的不符合之处进行了纠正。

@#@@#@3.由于设计记录、技术规范或材料方面的工程更改所引起的产品更改。

@#@@#@4.第I.3节要求的任何一种情况。

@#@@#@I.2PPAP的过程要求@#@I.2.1生产件:

@#@用于PPAP的产品必须取自有效的生产过程。

@#@@#@所谓有效的生产过程:

@#@@#@l一小时至八小时的生产。

@#@@#@l且至少为300件连续生产的部件,除非顾客授权的质量代表另有规定。

@#@@#@l使用与生产环境同样的工装、量具、过程、材料和操作工进行生产。

@#@@#@l每一独立生产过程制造的零件,如相同的装配线和/或工作单元、多腔冲模、铸模、工装及仿形模的每一腔位的零件都必须进行测量,并对代表性的零件进行试验。

@#@@#@I.2.2PPAP要求@#@l供应商必须满足所有规定要求,如设计记录、规范,对于散装材料,还需要有散装材料要求的审核清单。

@#@@#@l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检测结果都会成为供应商不得提交零件、文件和/或记录的理由。

@#@@#@lPPAP的检验和试验必须由有资格的实验室完成。

@#@所使用的商业性/独立的实验室必须是获得认可的实验室机构。

@#@@#@l供应商委托商业性实验室做试验时,必须用带有实验室名称的报告格式或是采用正规的实验室报告提交试验结果。

@#@报告中必须填写清楚实验室名称、试验日期、试验所采用的标准。

@#@对任何试验结果只笼统性地描述其符合性是不可接受的。

@#@@#@l无论零件的提交等级如何,供应商必须对每个零件或同族零件保存相应的记录。

@#@这些记录必须在零件的PPAP文件中列出,或在该类文件中有所说明,并随时备查。

@#@@#@l供应商若想获得例外或偏离PPAP要求,必须事先得到顾客产品批准部门的认可。

@#@@#@I.2.2.1设计记录@#@供应商必须具备所有的可销售产品的设计记录。

@#@@#@注:

@#@无论谁负责设计,任何可售产品、零件或部件将只有一份设计记录,设计记录可以引用其它文件,并使之成为设计记录中的一部分。

@#@@#@I.2.2.2授权工程更改文件@#@针对未在设计记录上体现,但已在产品零件或工装上体现的一切更改,供应必须获得授权工程更改文件。

@#@@#@I.2.2.3要求的工程批准@#@在设计记录有规定时,供应商必须具有顾客工程批准的证据。

@#@@#@I.2.2.4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如果供应商负责设计,应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

@#@@#@I.2.2.5过程流程图@#@供应商必须以特定格式设计一份过程流程图,并能清晰地描绘出生产工艺步骤和顺序,且满足特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I.2.2.6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FMEA)@#@供应商必须遵循TS16949要求,进行过程FMEA的分析。

@#@@#@I.2.2.7尺寸检验结果@#@l提供尺寸验证已经完成,以及其结果表明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l标明设计记录的日期、更改等级和全尺寸结果清单、经批准的工程更改文件。

@#@@#@l在所测量的零件中指定一件为标准样件。

@#@@#@l在所有的辅助文件上记录更改的等级、绘图日期、供应商名称和零件编号。

@#@@#@l供应商必须提供每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尺寸结果。

@#@@#@I.2.2.8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记录@#@供应商必须保存设计记录或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材料和/或性能试验结果记录。

@#@@#@I.2.2.8.1材料试验结果@#@设计记录或控制计划规定有化学、物理、金相要求时,供应商必须对所有的零件和产品材料进行试验材料试验报告必须标明:

@#@@#@l试验零件的设计记录更改级别、编号、日期和试验技术规范的更改级别。

@#@@#@l进行试验日期。

@#@@#@l材料分供商的名称,以及当顾客提出要求时,注明他们在顾客批准的分供商名单上的材料供方代码号。

@#@@#@I.2.2.8.2性能试验结果@#@当设计记录或控制计划规定有性能或功能要求时,供应商必须对所有零件或产品材料进行试验试验报告必须标明:

@#@@#@l试验零件的设计记录更改级别、编号、日期、试验零件依据的技术规范更改级别。

@#@@#@l还未体现在设计记录的授权工程更改文件。

@#@@#@l进行试验的日期。

@#@@#@I.2.2.9初始过程研究@#@I.2.2.9.1总则@#@l对于顾客或供应商指定的所有特殊特性,必须在提交之前确定其初始工序能力或性能是可接受的。

@#@@#@l供应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来了解测量误差对研究测量结果的影响。

@#@@#@注1:

@#@此项要求是为了确定生产过程是否可能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初始工序分析重点是在计量值数据而非计数值数据。

@#@@#@注2:

@#@工序能力或性能的评价指数是经顾客和供应商双方同意的。

@#@在下文中将介绍CPK和PPK指数。

@#@对于某些工序或产品,其它方法更适用,在事先得到顾客批准的情况下可替代上述方法。

@#@@#@注3:

@#@初始工序分析是短期的,它不能预测到时间的变化和人员、材料、方法、设备、测量系统和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尽管是短期分析,采用控制图,按照顺序收集和分析数据也很重要。

@#@@#@注4:

@#@对于可以采用X-Bar和R图的那些特性、短期分析应该是在从批量试生产过程中进行采样,零件的样品量最小为25,含有至少100个读数的基础上进行。

@#@@#@I.2.2.9.2质量指数@#@如果适用,初始工序研究应该采用能力或性能指数来最终体现CPK-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

@#@σ的估计值是依据子组内的变差确定的(R-bar/d2或S-bar/C4)PPK-性能指数。

@#@根据总变差估计σ值(所有单个样本数据使用标准偏差(均方根等式),“S”)短期研究。

@#@初始过程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过程变差,而不是达到一个规定的指数值。

@#@当可能得到历史的数据或有足够的初始数据来绘制控制图时(至少100个个体样本),可以在过程稳定时计算CPK。

@#@对于输出满足规范要求且呈可预测的波形,长期不稳定过程使用PPK。

@#@@#@I.2.2.9.3初始研究接收准则@#@供应商必须采用下面接收准则评价稳定过程初始过程研究结果:

@#@@#@结果说明@#@指数值>@#@1.67该过程目前满足顾客要求。

@#@批准后开始生产并执行控制计划。

@#@@#@⒈33≤指数值≤1.67该过程目前可接受,但可能还需要一些改进。

@#@与顾客联系并评审结果。

@#@如果在开始批量生产之前没有改进,则需要更改控制计划。

@#@@#@指数值<@#@1.33该过程目前没有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接收准则。

@#@评审分析结果请与相关的顾客代表联系。

@#@@#@I.2.2.9.4不稳定过程@#@根据不稳定的性质,不稳定过程可能不满足顾客的要求。

@#@供应商必须进行鉴定和评价,尽可能在提交PPAP前消除引起波动的明显原因。

@#@供应商必须通知顾客不稳定过程的情况,必须在提交PPAP前提供一份纠正措施计划。

@#@@#@I.2.2.9.5单侧公差或非正态分布的过程@#@对于单侧公差或非正态分布的过程,供应商必须和顾客共同确定接收准则。

@#@@#@I.2.2.9.6不符合接收准则时的对策@#@如果过程不能改进,供应商必须与顾客取得联系,如果在PPAP提交允许的日期之前仍不能达到接受准则,那么供应商必须向顾客提交一份纠正措施计划、一份通常包含100%检验的修改的控制计划。

@#@持续进行减少变差的努力,直到PPK或CPK达到1.33或更大时,或直到从顾客那里获得了完全批准为止。

@#@@#@I.2.2.10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供应商必须对所有用于生产的新量具、修正量具、试验设备进行适当测量系统分析研究,如量具的双性、偏倚、线性、稳定性研究等。

@#@@#@I.2.2.11合格的实验室文件@#@供应商必须有一份实验室范围和说明所使用的实验室遵循QS-9000第三版,4.10.6和/或4.10.7节的证明文件@#@I.2.2.12控制计划@#@供应商必须制订一份控制计划来规定所有过程控制内容,此控制计划必须遵循QS-9000要求@#@I.2.2.13零件提交保证书(PSW)@#@圆满完成了所有要求的测量和试验后,供应商必须填写零件提交保证书(PSW)对于每一个零件编号都必须完成一份单独的PSW,除非顾客同意采用其他的形式。

@#@如果生产零件是采用多模腔、铸模、工装、冲模或仿形模或生产工艺(例如,生产线或加工单元)加工出来的,供应商必须对每个零件进行完整的尺寸评价。

@#@供应商必须在保证书或附件中的“铸模/型腔/生产工艺”栏中注明提交零件的特定型腔、铸模和生产线等。

@#@@#@I.2.2.13.1零件重量(质量)@#@供应商必须在PSW上记录要发运的零件重量,除非顾客另有规定,否则一律用千克(kg)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0.0000)。

@#@重量不能包括运输时的保护装置、装配辅具或包装材料。

@#@为了确定零件重量,供应商必须随机选择10个零件分别称重,然后计算并报告平均重量。

@#@用于生产实现的每个型腔、模具、生产线或过程都必须至少选取一个零件进行称重。

@#@@#@I.2.2.14外观批准报告(AAR)@#@如果在设计记录上某一要求提交的零件或零件系列有外观要求,则必须完成该产品/零件一份单独的外观批准报告(AAR)。

@#@@#@I.2.2.15散装材料要求检查清单(仅适用于散装材料的PPAP)@#@对于散装材料,散装材料要求检查清单必须经顾客和供应商达成一致。

@#@所有规定的要求必须满足,除非在检查清单上特别指明“没有要求”(NR)。

@#@@#@I.2.2.16生产件样品@#@供应商必须按照顾客的要求和提交要求规定内容提供零件样品。

@#@@#@I.2.2.17标准样品@#@供应商必须保存一件标准样品与生产件批准记录保存时间相同。

@#@@#@I.2.2.18检查辅具@#@如果顾客提出要求,供应商必须在提交PPAP时同时提交零件特殊装配辅具或部件检查辅具。

@#@@#@供应商必须确定检查辅具的所有内容与零件尺寸要求一致。

@#@提交时,供应必须将纳入检查辅具的工程设计更改形成文件。

@#@供应商必须在零件寿命期内,对任何检查辅具提供预防性维护。

@#@@#@必须按照顾客要求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研究,如:

@#@量具的双性、偏倚、线性和稳定性研究。

@#@@#@I.2.2.19顾客的特殊要求@#@供应商必须有与所有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相符合的记录。

@#@@#@对于散装材料,在散装材料要求检查清单上必须对所有的顾客特殊要求形成文件。

@#@@#@I.3顾客通知和提交要求@#@I.3.1顾客通知@#@以下情况发生时,供应商必须通知顾客负责产品批准部门。

@#@顾客可能因此会决定要求提交PPAP批准。

@#@@#@1.和以前批准的零件或产品相比,使用了其它不同的制造或材料;@#@@#@2.使用新的或改进的工装(不包括易损工装)、模具、铸模、模型等,包括附加的或替换用的工装;@#@@#@3.在对现有的工装设备进行翻新或重新布置之后进行生产;@#@@#@4.生产是在工装和设备转移到不同的工厂或在一个新增的厂址进行的;@#@@#@5.分供应商对零件、非等效材料、或服务(如:

@#@热处理、电镀)的更改,从而影响顾客的装配、成型、功能、耐久性或性能的要求;@#@@#@6.在工装停止批量生产达到或超过12个月以后重新启用而生产的产品;@#@@#@7.涉及由内部制造的,或由供应商制造的生产件的产品和过程更改。

@#@这些部件会影响到适销产品的装配性、成型、功能、性能和/或耐久性;@#@@#@8.仅适用于散装材料:

@#@@#@l新的或现有的分供应商提供的具有特殊特性的原材料的新货源;@#@@#@l在没有外观规范的情况下,产品外观属性的更改;@#@@#@l在相同的过程中变更了参数(属已批准的产品的PFMEA参数以外部分,包括包装);@#@@#@l已批准产品的DFMEA(产品组成、成分等级)以外部分的更改。

@#@@#@9.试验/检验方法更改、新技术采用(不影响接受准则)。

@#@@#@I.3.2顾客提交要求@#@在下列情况下,供应商必须在首批产品发运前提交PPAP批准,除非负责产品批准部门放弃了该要求。

@#@不论顾客是否要求正式提交,供应商必须在需要时对PPAP文件中所有适用的项目进行评审和更新,以反应生产过程的情况。

@#@@#@1.新的零件或产品(例如:

@#@以前未曾提供给某顾客的一种特定的零件、材料、或颜色);@#@@#@2.对以前提交零件的不符合进行纠正;@#@@#@3.关于生产产品/零件编号的设计记录、技术规范、或材料方面的工程更改;@#@@#@4.只对散装材料:

@#@对于供应商来讲,在产品上采用了以前未曾用过的新的过程技术。

@#@@#@I.3.3顾客不要求通知的情况@#@在下列情况下不要求通知顾客和提交(如:

@#@PSW)。

@#@供应商有责任跟踪更改和/或改进,并更新任何受到影响的PPAP文件。

@#@@#@注:

@#@任何情况下,一旦影响顾客产品的装配性、成型、功能、性能和/或耐久性,便要求通知顾客。

@#@@#@1.对部件及图纸的更改,内部制造或由分供应商制造,不影响到提供给顾客产品的设计记录;@#@@#@2.工装在同一工厂内移动(用于等效的设备,过程流程不改变,不拆卸工装),或设备在同一工厂内移动(相同的设备、过程流程不改变);@#@@#@3.设备方面的更改(具有相同的基本技术或方法的相同的过程流程);@#@@#@4.同样的量具更换;@#@@#@5.重新平衡操作工的作业含量,对过程流程不引起更改;@#@@#@6.导致减少PFMEA的RPN值的更改(过程流程没有更改);@#@@#@@#@7.只对散装材料:

@#@@#@l对批准产品DFMEA(配方范围、包装设计)更改;@#@@#@l对PFMEA(过程参数)的更改;@#@@#@l不会严重影响到特殊特性(包括在批准的规范限值内改变目标值点)的更改;@#@@#@l对批准的商品成分的更改(在化学提纯服务(CAS)系列中CAS数字没有改变);@#@@#@l生产不涉及特殊特性的原材料的分供应商生产现场发生变化;@#@@#@l不涉及特殊特性的原材料的新货源;@#@@#@l加严的顾客/销售接受容差限值。

@#@@#@I.4顾客提交要求-证明的等级@#@I.4.1提交等级@#@供应商必须按照顾客要求的等级,提交该等级规定的项目和/或记录;@#@@#@等级1-只向顾客提交保证书(对指定的外观项目,还应提供一份外观批准报告);@#@@#@@#@等级2-向顾客提交保证书和产品样品及有限的支持数据;@#@@#@等级3-向顾客提交保证书和产品样品及完整的支持数据;@#@@#@等级4-提交保证书和顾客规定的其它要求;@#@@#@等级5-在供应商制造厂备有保证书、产品样品和完整的支持性数据以供评审。

@#@@#@如果顾客负责产品批准部门没有其它的规定,则供应商必须使用等级3作为默认等级,进行全部提交。

@#@只供应散装材料的供应商必须使用等级1作为默认等级,提交所有散装材料的PPAP文件,除非顾客负责产品批准部门另有规定。

@#@@#@I.4.1保存/提交要求表@#@I.5零件提交状态@#@I.5.1总则@#@顾客必须通知供应商关于提交的审批结果。

@#@获得生产件批准后,供应商必须保证将来生产继续满足顾客的要求。

@#@@#@I.5.2顾客PPAP状态@#@I.5.2.1完全批准是指零件满足顾客的所有技术规范和要求。

@#@因此,供应商要根据顾客计划部门定货计划按量发运零件。

@#@@#@I.5.2.2临时批准允许按限定时间或零件数量运送生产需要的材料。

@#@供应商只有在下列情况,才给予临时批准:

@#@@#@-已明确了影响生产批准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已准备了一份顾客同意的临时批准措施计划。

@#@为获得“完全批准”需再次提交。

@#@@#@获得临时批准的材料,若到使用截止期或授权发货数量已满时,仍未满足既定改进措施计划,则拒收。

@#@如果没有同意延长临时批准,则不允许再次发运。

@#@@#@散装零件,供应商必须使用“散装材料临时批准”表格。

@#@@#@I.5.2.3拒收是指从生产批次中选取用于提交的样品和文件不符合顾客要求。

@#@必须提交更改的产品和文件,并获得批准后,才能批量发运。

@#@@#@I.6记录保存@#@无论按哪种等级提交,生产零件批准的记录必须保存的时间是零件在用时间再加一个日历年。

@#@@#@零件提交保证书的填写@#@零件资料@#@⒈零件名称@#@⒉顾客零件编号:

@#@工程签发的最终零件名称和编号。

@#@@#@⒊安全/法规项:

@#@若零件图上注明为安全/法规项,则选择“是”,否则为“否”。

@#@@#@⒋工程图样更改等级和批准日期:

@#@说明更改的等级和提交日期。

@#@@#@⒌附加的工程更改:

@#@列出所有在图样上没有纳入的,但已在该零件上体现的,并已批准的工程更改。

@#@@#@⒍图纸编号:

@#@规定提交的顾客零件编号的设计记录。

@#@@#@⒎采购订单代号:

@#@依据采购订单填入本代号。

@#@@#@⒏零件重量:

@#@填入用千克表示的零件实际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⒐检查辅具代码:

@#@如果辅助工具用于尺寸检验,应填入其代号。

@#@@#@⒑工程更改等级和批准日期。

@#@@#@供应商制造厂信息@#@11.供应商名称和供应商代码:

@#@填入在采购订单上指定的制造厂址代码。

@#@@#@12.供应商制造厂地址:

@#@填入零件生产地的完整的地址。

@#@@#@提交信息@#@13.提交类型:

@#@选择提交类型,并在相应的方框上划“√”。

@#@@#@14.顾客名称:

@#@填入公司名称和分部或工作组。

@#@@#@15.买方名称:

@#@和买方的代码:

@#@填入买方名称和代码。

@#@@#@16.适用范围:

@#@填入年型、车辆名称、或发动机、变速器等。

@#@@#@提交原因@#@17.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相应方框上划“√”,在“其他”栏上加注细节说明。

@#@@#@要求的提交等级@#@18.标明由顾客要求的提交等级。

@#@@#@提交结果@#@19.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相应方框上划“√”,包括尺寸、材料试验、性能试验、外观评价和统计数据。

@#@@#@20.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相应方框上划“√”。

@#@如果是“否”,应在下面“说明”栏中进行解释。

@#@@#@21.说明:

@#@提供关于提交结果的详细说明;@#@适当时,可在附件中进行附加解释。

@#@@#@22.在证实了各项结果符合所有顾客要求及顾客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全部准备妥当后,供应商负责人必须对声明的内容进行签批,并提供职务、电话号码和传真号码。

@#@@#@仅供顾客使用不填。

@#@@#@外观件批准报告的填写@#@1.零件号:

@#@零件统一编号。

@#@@#@2.图样号:

@#@如果与零件号不同,应填写绘有该零件的图样号。

@#@@#@3.适用范围:

@#@填入使用该零件的车型的代号或其它项目名称。

@#@@#@4.零件名称:

@#@填写按该零件图样已经完工的零件名称。

@#@@#@5.买方代码:

@#@填入具体购买此零件的买方代码。

@#@@#@⒍工程更改水平日期:

@#@工程更改水平和本次提交的工种更改日期。

@#@@#@⒎供应商名称:

@#@负责提交的供应商(也适用分供应商)@#@8.制造地点:

@#@制造和组装零件的地点。

@#@@#@9.供应商代码:

@#@顾客指定的供应商生产和组装零件的地点的代码。

@#@@#@10.提交原因:

@#@选择合适项目解释本次提交的原因,在相应的方框上划“√”。

@#@@#@11.供应商的表面加工资料:

@#@列出所有第一层表面加工工具、磨料来源、磨粒类型、纹理以及用来检查的光泽度标准样品。

@#@@#@12.表面预处理评价:

@#@由顾客所有代表完成(GM公司不使用)@#@13.颜色标注:

@#@填入字母和数字或数字表示颜色的识别号。

@#@@#@14.三色数据:

@#@对提交的零件,列出与顾客认可的标准样品相比的(色度计)数据。

@#@@#@15.标准样品代号:

@#@填入字母和数字式的标准识别号(福特汽车公司不使用)。

@#@@#@16.标准样品批准日期:

@#@填入标准样品批准的日期。

@#@@#@17.材料类型:

@#@标明第一层表面处理和基底(如:

@#@油漆/ABS)。

@#@@#@18.材料来源:

@#@标明第一层表面抛光和基底的供应商。

@#@如:

@#@Redspot/DOW公司。

@#@@#@19.颜色评价、色彩、色调、色品度、金属光泽和亮度:

@#@由顾客目测。

@#@@#@20.颜色供货标志:

@#@彩色零件号下标或色号。

@#@@#@21.零件交接:

@#@由顾客决定(批准/拒绝)。

@#@@#@22.说明:

@#@供应商或顾客的一般说明(任选项)。

@#@@#@23.供应商签名、电话号码和日期:

@#@供应商证明资料准确并满足所有规定要求。

@#@@#@24.顾客代表签名和日期:

@#@顾客批准签字。

@#@@#@批准程序@#@1、产品件批准程序(PPAP)概述@#@【PPAP的定义和目的】@#@–PPAP适用性@#@–PPAP过程要求@#@2、PPAP的提交@#@【提交要求】@#@–概要@#@–顾客通知和提交要求@#@–何时需要提交@#@–何时不要求提交@#@–无论是否提交@#@【零件提交状态】@#@–完全、临时批准@#@–再次提交PPAP情况@#@–顾客拒收情况@#@3、PPAP过程要求@#@-设计记录的尺寸编号@#@-授权的工程变更文件@#@-IMDS报告样@#@-初始过程研究的性能指数@#@-有资格的实验室@#@-外观件批准报告(AAR)@#@-生产件样品与批准样品@#@-检查辅具@#@-顾客设计记录规定的特殊性@#@-和顾客特殊要求的区别@#@4、记录的保存要求@#@-记录的保存时间@#@-使用记录的包括或引用@#@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体系工程师、GE、产品/工艺设计工程师、质量管理主管和相关人员@#@【培训背景】@#@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

@#@如何确保产量质量的稳定?

@#@如何顺利通过顾客对我们的产品认可?

@#@当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是以过程的方法、预防措施、持续改进为主题,宁愿事先花点时间和人力从产品设计上,过程工艺开发上保证产品先期质量的策划完善,确保后续生产减少变差和浪费。

@#@@#@PPAP第三版与PPAP第四版的区别:

@#@@#@●增加了对卡车的要求。

@#@@#@●减少部分表单的要求。

@#@@#@●更强调了以满足主机厂要求的意识。

@#@@#@【培训特色】@#@●小组讨论/发表、研讨、案例分析、情景仿真、自带企业资料现场诊断和实作对策、游戏分享、学员与学员、讲师互动相辅而成。

@#@@#@●深入浅出的解说与讲解,伴有随堂练习,以协助学员掌握知识,进而学以致用。

@#@@#@●分小组讨论的形式。

@#@@#@【培训大纲】@#@一、PPAP的过程要求@#@二、重要的生产过程@#@三、PPAP要求@#@●设计记录@#@●工程更改文件@#@●工程批准@#@●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流程图@#@●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尺寸结果@#@●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记录@#@●初始过程研究(PPK)@#@●测量系统分析研究(MSA)@#@●具有资格的实验室的文件要求@#@●控制计划(CP)@#@●零件提交保证书(PSW)@#@●外观件批准报告@#@●散装材料要求@#@●生产件样品@#@●标准样品@#@●检查辅具@#@●顾客特殊要求@#@四、顾客的通知和提交要求@#@五、顾客提交等级@#@六、零件提交状态@#@●完全批准@#@●临时批准@#@●拒收@#@七、记录保存@#@八、特殊说明@#@九、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特殊说明@#@十、福特公司的特殊说明@#@十一、通用汽车公司的特殊说明bk@#@";i:

23;s:

6360:

"@#@冲、剪、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冲剪压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冲剪压设备的安全管理。

@#@适用于所有的冲、剪、压等为加工方式的冲床、剪板机、液压机和气动压力机等设备。

@#@@#@3术语@#@无@#@4职责@#@4.1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冲剪压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制订冲剪压设备的管理制度和对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制订冲剪压设备的大修、一保、二保及定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4.2技术质量部负责冲剪压设备的选型,生产制造部设备管理部门配合。

@#@@#@4.3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按规定采购冲剪压设备。

@#@@#@4.4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按规定安装冲剪压设备。

@#@@#@4.5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冲剪压设备的操作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并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6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冲剪压设备档案管理。

@#@@#@5内容@#@5.1冲剪压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和验收@#@5.1.1技术质量部在新设备在选型时,要尽量选购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本质安全性高的冲剪压设备。

@#@@#@5.1.2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应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设备,以保证设备的质量。

@#@@#@5.1.3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在新设备安装时要主体设备与安全设施同时安装,要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5.1.4生产制造部的设备管理部门在新设备的验收、调试、运行和交付使用时,安全设施要与主体设备设施同时验收、调试、运行和使用,并要同时纳入管理。

@#@@#@5.2冲剪压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维修等管理@#@5.2.1冲剪压设备的操作使用@#@5.2.1.1使用部门冲剪压设备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操作和维修。

@#@@#@5.2.1.2冲剪压设备的操作使用按生产制造部设备管理部门制订的《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并对操作工人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及佩带个体防护@#@用品,防止出现事故。

@#@@#@5.2.2冲剪压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5.2.2.1.日常检查@#@日常检查,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主要是采用日常点检的方法对设备的异常声响、漏油、润滑、压力、振动、温度等参数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排除,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日常检查内容有:

@#@@#@①检查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加工产品能否达到质量要求;@#@@#@②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③在操作或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可靠,机械、传动机构是否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④设备运行中是否有漏油、噪声、振动、温度升高、冒烟、气味等异常现象;@#@@#@⑤检查润滑系统,确保润滑系统工作正常;@#@@#@⑥检查电器控制等部分性能,是否正常。

@#@@#@通过操作人员的注意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理或改进意见,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突发性事故。

@#@@#@5.2.2.3冲剪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冲剪压设备的维护保养按《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的要求进行,通常工作有如下几种工作内容。

@#@@#@①调整对设备上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如刹车轮毂的间隙、压紧力等。

@#@@#@②润滑,加润滑油。

@#@@#@③更换易损件,紧固螺钉等。

@#@@#@④清理边角料、擦洗油垢、灰尘,清扫周围场地。

@#@@#@5.2.2.4.冲剪压设备的定期检修@#@①冲剪压设备的定期检修是有计划的定期停工检修,包括小修、中修和大修。

@#@②定期检修必须建立在定检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包括技术状况检查,由操作@#@人员配合,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

@#@@#@③通过检查为设备计划修理、更换必要的零件和更新设备提供必要的依据。

@#@@#@④设备修理后要进行试运行验收。

@#@@#@5.2.3冲剪压设备的安全检查@#@冲剪压设备的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或预防事故的发生。

@#@@#@5.2.3.1检查内容:

@#@一般为行程限位、制动、连锁、防护等装置,润滑系统、接地(零)保护、照明、操作空间、辅助根据、工位器具,使用的模具等。

@#@@#@5.2.3.2检查方式:

@#@设备安全检查一般采用设备安全检查表的方式。

@#@@#@5.2.3.3检查时间:

@#@@#@①设备的检查有日查、周查和月查等。

@#@@#@②日查是操作者按点检卡进行;@#@周查由班组长按检查表进行;@#@月查由企业安技职能部门组织进行。

@#@@#@③此外还有季节性的专项检查、节假日前检查、临时的联合大检查等。

@#@@#@④在各种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使用这些设备。

@#@@#@5.2.4冲剪压设备的停用和报废@#@5.3.1冲剪压设备长期不使用,停用6个月以上,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技术发展部、工业运行部审核,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停用处理。

@#@@#@5.3.2冲剪压设备因长期使用,其性能和本质安全性下降,即使维修也很难恢复其固有状态,或修复不经济时,应予以报废。

@#@@#@5.3.3冲剪压设备的停用和报废由设备管理部门按《设备管理制度》办理相关手续。

@#@@#@6.相关文件@#@6.1《设备设施管理制度》@#@6.3《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4《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7.相关记录@#@7.1设备日常维护/检查/运行记录表@#@7.2设备维护保养计划@#@7.4设备技术状况普查记录表@#@8本制度更改记录@#@更改次数@#@更改生效日期@#@更改条款@#@更改通知单编号@#@更改人@#@@#@";i:

24;s:

18267: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摘要: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就企业财务管理而言,要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企业必须设计适合自己的一些目标。

@#@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关系到企业理财的重点及方向,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最终成效。

@#@本文论述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确立及实现这个目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投资决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单个企业的行为只有有利于相关主体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利益的实现,才能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相应的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从1978年的产值最大化和改革初期的利润最大化跨入到了现在的多元化阶段,从以前的“利己”转向于“利己和利他”相结合。

@#@但企业如何正确确定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企业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应考虑的因素@#@1.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

@#@@#@2.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

@#@@#@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关注这种总目标是否能对分目标起控制作用,并能通过管理者的行动付诸实施。

@#@简言之,财务管理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它应该既是指导性的,也应该是可量化的,具有可控性,否则就不能起到目标的指导作用。

@#@@#@3.不应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与企业担当的社会责任相提并论。

@#@@#@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理财环境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不是单独的企业行为,它是法律约束下的理财活动,法律约束本身就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也规定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如企业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养老金、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本身就表明企业已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法律约束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更多地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发展了,其社会责任也就实现了。

@#@@#@4.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

@#@@#@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除所有者外,还有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及政府等。

@#@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强调的是“互惠”。

@#@无论制定何种财务政策,都必须合理兼顾企业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的利益,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使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获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原因@#@现代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主体,需要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进行运作,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的,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1.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和策略时,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风险和收益等因素,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最终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如果把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做一层次上的划分,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是那些用来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程度的具体目标和表述具体目标的一系列财务指标,而这些具体目标和财务指标不但可以计量,可以追溯责任,而且责任人员可以控制。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目标不断发生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企业逐步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要考虑风险报酬;@#@不但要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也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支持公益事业等,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

@#@@#@3.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以财产所有权为形式的财务资本,而且包含了可以转换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即人的知识本身。

@#@资本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企业所有者投入的不仅仅是有形资本,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管理能力将比有形资产更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的管理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新领域。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及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我国企业首选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企业确定价值最大化目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1.转换财务管理模式。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的经营应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要从追求公司增值的高度出发,改变公司经营管理的方针,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带动公司各项管理工作。

@#@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公司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做出决策,把财务管理的要求贯穿在公司各项管理之中。

@#@财务管理工作应适应新的形势实现根本性转变,从过去的守财、保值、算账型的管理转变为生财、增值、决策型的管理:

@#@一是多渠道资本扩张,走资本运营之路;@#@二是财务部门全程参与重大经营决策活动;@#@三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四是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2.创新财务组织体系。

@#@@#@企业应组织体系调整方案,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专门组织、协调、规划、落实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把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相分离,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配备一支拥有创新精神和管理经验、具备较高财务管理专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财务队伍。

@#@@#@3.实行成本领先竞争战略。

@#@@#@在竞争日益充分的条件下,处于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保持优势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成本领先。

@#@成本领先,主要指利用公司在通信领域的行业经验、规模优势在提供同样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企业还要确立两个观念:

@#@一是成本管理不但是财务部门的事,而且是公司所有部门的共同责任。

@#@各业务部门在事中的成本控制将决定成本的大小,财务部门侧重的是成本的事前控制(成本预算)和事后控制(成本核算)。

@#@二是成本控制不但是管理者或领导者的责任,而且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公司的成本控制是联系和掌握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员工的手中,如果成本管理没有全员意识,没有使成本控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仅靠领导重视是控制不好的。

@#@@#@4.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必须尽可能地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为财务管理服务。

@#@二是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财务分析是要把抽象的数据变成具体生动的事实,把事后结果变成具体的原因。

@#@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财务指标的计算上,还必须寻根究底,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三是强化资金管理。

@#@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则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5.完善投融资体系。

@#@@#@一是科学确定投资方向。

@#@通过对各业务的投资、成本和利润的分析,科学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并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是规范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健全投资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改善流程结构,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三是提升企业资信等级,建立全面银企合作关系。

@#@资信等级高低将决定企业能否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应尽快与银行、证券以及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开展资信评估,提升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资信等级,争取更加有利的融资条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文章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但在其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使得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而导致其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危及生存。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以强化财务管理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资本运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

@#@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

@#@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第四,缺乏财务管理战略。

@#@@#@1.2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1.3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

@#@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

@#@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2.存在问题的原因@#@2.1财务管理受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经营了一个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

@#@四十多年来,企业总结财务成果,可以概括为四个过程:

@#@一是总结实现利润的过程;@#@二是总结实现利税的过程;@#@三是总结实现税费的过程;@#@四是总结安置社会就业的过程。

@#@@#@2.2政府决定企业行为由于企业不是法人资格的实体,而是作为政府的附属体。

@#@因此,从企业的开办、经营者的任命、厂房场地的选址、机器设备的购置、生产项目的确定、劳动人力的组成,生产资金铁筹集、原材燃料的组织、经营成果的要求,无不要靠“红头文件”和行政首长的“拍板”。

@#@这种政府决定企业行为的管理办法,必然产生盲目性。

@#@@#@2.3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企业不顾市场取向,必然放松经济核算,更不要健全财务管理。

@#@近几年已出现一些怪现象,由于财会人员不受聘用,停薪外出打工,企业停产半停产,财务人员无上班,企业年终会计报表无人的编制。

@#@对此,财政部门能负责其编制财务报表期间的工资,请财会人员回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才能完成财政部门年终决算汇编工作,以利财务决算报表的逐级上报。

@#@@#@3.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3.1改造企业外部环境@#@3.1.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即将出台,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

@#@@#@3.1.2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资信比较差,因此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贷款,面对此种不利的局面,企业应争取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在贷款到期时要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遵守信用,为以后开展的工作奠定基础。

@#@@#@3.1.3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的化的服务。

@#@@#@3.2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3.2.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

@#@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3.2.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

@#@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

@#@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

@#@@#@3.2.3加强财产控制。

@#@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

@#@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

@#@@#@3.3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3.3.1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

@#@@#@3.3.2优化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

@#@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

@#@@#@3.3.3优化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因此,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

@#@其次,要对全员进行素质教育,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由企业领导带头抓管理,加强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教育,在企业中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i:

25;s:

2489:

"X射线机曝光参数计算法@#@基本参数确定@#@一、以透照厚度为准:

@#@单壁单影=T;@#@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2T@#@1、≤10mm时,1mm相当于5KV;@#@@#@2、10~20mm时,1mm相当于6.2KV;@#@@#@3、21~30mm时,1mm相当于9KV;@#@@#@4、31~40mm时,1mm相当于12KV;@#@@#@二、焦距@#@焦距每增加或者减少100mm,电压增大或者减少10KV。

@#@@#@三、时间@#@1分钟=25KV@#@三、X射线机曝光参数为(基数):

@#@@#@透照厚度T=8mm时,电压170KV,时间为1分钟。

@#@@#@四、X射线机焦点到窗口的距离@#@XXQ2005120mm@#@XXQ2505150mm@#@XXQ3005170mm@#@五、计算方法@#@1、当透照厚度增加或者减少1mm时,电压变化按

(一)中各变化范围执行;@#@@#@2、当焦距每增加或者减少100mm时,压变化按

(二)中执行;@#@@#@3、时间每增加或者减少1分钟,电压增加或者减少25KV;@#@@#@例:

@#@计算φ219*14管焊口的曝光@#@第一步:

@#@确定所用X射线机型号,XXQ2505或者XXQ3005型;@#@@#@第二步:

@#@计算焦距-----219+150=369mm或者219+170=389mm@#@第三步:

@#@确定焦距和电压变化量,我们一般以X射线机曝光正常基数为准,即600mm;@#@这里φ219*14的焦距为219+150=369mm或者219+170=389mm,比基数600mm缩短231mm或者211mm,那么电压就应该减去23.1KV或者21.1KV。

@#@@#@第四步:

@#@计算透照厚度变化时,电压变化量,我们基本厚度是8mm,现在透照厚度是@#@14×@#@2=28mm。

@#@这样比基本厚度8mm增加20mm,根据

(一)中4参照,电压补偿量为:

@#@@#@20mm×@#@8KV=160KV。

@#@因为基数是170KV,故正常曝光参数为:

@#@170KV+160KV-23.1KV=306.9KV或者170KV+160KV-21.1KV=308.9KV,时间1分钟。

@#@@#@第五步:

@#@因为1分钟=25KV,在此基础上计算XXQ2505或者XXQ3005型的曝光参数:

@#@@#@1、XXQ2505:

@#@用240KV拍片,其时间为(306.9KV-240KV)÷@#@25KV/分钟=2.68@#@分钟;@#@这里2.68分钟是在原来1分钟基础需要补偿的2.68分钟,故还应加上基础1分钟,@#@即正常曝光时间为2.68分钟+1分钟≈4分钟@#@2、同样,XXQ3005型:

@#@用280KV拍片,其时间为(308.9KV-280KV)÷@#@25KV/分@#@钟=1.2分钟;@#@这里2.68分钟是在原来1分钟基础需要补偿的1.2分钟,故还应加上基础1@#@分钟,即正常曝光时间为1.2分钟+1分钟≈2..5分钟@#@2@#@";i:

26;s:

25542:

"ZJT防爆变频装置@#@ZJT-3×@#@500-690矿用隔爆型@#@变频调速系统@#@(此图等照片出来替换)@#@使用手册V1.0@#@西安华光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2月@#@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27号E阳国际11层@#@邮编:

@#@710075@#@电话:

@#@86-29-82308715@#@传真:

@#@86-29-82308700@#@一、综述@#@

(一)概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高电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与应用,使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现已逐渐推广到矿山的输送机系统。

@#@以交流变频调速为核心技术的驱动装置因其精确灵活的控制功能、运行的稳定可靠以及显著的节能效果正逐步取代原有的“软启动”驱动系统(降压启动、液力耦合器、CST等)成为皮带输送机的主流驱动设备。

@#@@#@ZJT×@#@500/66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变频器组合控制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是由西安华光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大容量变频胶带机的控制驱动装置。

@#@装置采用国际先进ACS800水冷系列通用变频器,可对3台及以下三相交流电动机进行软起动、软停止和变频调速控制,并能对电动机及供电线路进行保护;@#@配有660VAC、220VAC、24VDC辅助电源,供输送机附属设备、以及控制使用。

@#@作为隔爆型的带式输送机的软启动器、软停止的自动控制装置,可广泛用于含有甲烷混合气体、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输送机驱动控制。

@#@@#@

(二)功能特点@#@l适用于煤矿井下大巷及顺槽长距离胶带输送机驱动控制;@#@@#@l精确的软启动、软停车控制性能;@#@@#@l可实现多点、多驱动功率平衡控制;@#@@#@l可在低于同步转速的任何速度下长期运行;@#@@#@l具备与上位以及其它系统的通讯功能;@#@@#@l全中文操作控制界面方便灵活;@#@@#@l全中文运行状态参数、故障信息、运行趋势显示;@#@@#@l高度集成、搬运方便;@#@@#@(三)工作条件@#@本装置符合国家标准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及国际标准IEC60079的要求。

@#@可在以下条件下正常工作:

@#@@#@l海拔不超过2000m;@#@当海拔超过1000m,每升高100m,降容1%使用;@#@@#@l周围空气温度为(0~+40)°@#@C @#@;@#@@#@l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 @#@时);@#@@#@l在有沼气与煤尘爆炸性混合物的矿井中;@#@@#@l无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的环境中;@#@@#@l无显著摇动和冲击振动的地方;@#@@#@l能防止滴水的地方;@#@@#@l与水平面安装倾斜度不超过15°@#@;@#@@#@l地震裂度不超过8度。

@#@@#@二、产品介绍@#@

(一)基本参数@#@矿用隔爆型变频调速系统@#@型号@#@ZJT-3×@#@500-690@#@额定电压@#@660VAC,工作范围(75%~110%)@#@额定频率@#@50Hz,工作范围(0~60Hz)@#@额定功率@#@3x500kW@#@外形尺寸@#@L×@#@M×@#@H:

@#@4500mm×@#@1800mm×@#@1300mm@#@防爆型式@#@Exd[ib]I@#@变频器型号@#@ABB-ACS800,交-直-交@#@主控制器@#@AB-SLC504@#@通讯接口@#@DH+,DeviceNet,Modbus@#@输出回路@#@3路583A、10路32A@#@冷却方式@#@水冷@#@变频器控制方式@#@直接转矩控制(DTC)@#@重量@#@10吨@#@辅助输出@#@接线腔@#@

(二)组成结构@#@检修门@#@检修门@#@ZJT-3×@#@500-690防爆变频装置(背视图)@#@主输出@#@进线@#@控制单元@#@整流单元@#@进线单元@#@逆变单元@#@内水冷单元@#@ZJT-3×@#@500-690防爆变频装置(正视图)@#@如上图所示,ZJT变频装置其长方型箱体,由优质钢板焊接而成,开门结构为螺栓固定型。

@#@隔爆性能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3的有关规定,本安性能符合GB3836.4的有关规定。

@#@箱体整体坐落在一长型底架上。

@#@由主腔、接线腔和输入输出电缆连接器构成。

@#@主腔分隔为五个相通腔体,分别为:

@#@控制单元、进线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以及内水冷单元。

@#@背后设有检修门。

@#@这样的设计结构具有紧凑、安装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

@#@各部分功能原理见下述内容。

@#@@#@(三)功能原理@#@1.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系统以及辅助电机控制回路。

@#@选用AB的SLC500系列控制器,通过DeviceNet总线与传动部分和以及内水冷进行数据交换,与外水冷的接口是通过直接I/O硬接线实现的。

@#@@#@a)PLC控制系统:

@#@主要由以下设备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系统的控制功能、实现远程通讯及第三方通讯、提供操作界面、显示系统状态参数及故障信息。

@#@@#@l1xABSLC504CPU模块@#@l1x电源模块@#@l3x32点开关量输入模块@#@l2x16点开关量输出模块@#@l3xRTD输入模块@#@l2x模拟量输入模块@#@l1xModbus通讯模块@#@l1xDeviceNet通讯模块@#@l1xPanelView显示屏@#@l10x防爆操作按钮(安装于柜门上)@#@b)辅助电机控制回路:

@#@包括13个辅助电机控制回路,可控制如下设备:

@#@@#@l1#电机冷却风扇@#@l1#减速机油泵@#@l1#减速机风扇@#@l2#电机冷却风扇@#@l2#减速机油泵@#@l2#减速机风扇@#@l3#电机冷却风扇@#@l3#减速机油泵@#@l3#减速机风扇@#@l张紧绞车系统电源@#@l卷带电机@#@l外水冷泵@#@l外水冷却风扇@#@2.进线单元@#@包括1000A真空断路器2台、变频充电回路;@#@双回路进线引自不同变压器,为了获得12脉波整流,变压器两个副边绕组之间必须存在30℃的相位差,所以一个变压器绕组为星形接法(Yy0),另一个绕组为角形接法(Yd11)。

@#@@#@3.整流单元@#@安装有ACS800-507LC-2150-7整流模块、整流控制模块、风机、换热器、熔断器等;@#@@#@l采用大功率整流二极管组成全波整流桥,二组整流桥各输入相位差30°@#@的660V电源,实现12脉冲整流,谐波抑制符合IEEE519的标准。

@#@。

@#@@#@l直流采用母线设计,直流畸变率降低80%。

@#@@#@4.逆变单元@#@安装ACS800-107LC-700-7逆变模块、逆变控制模块、风机、换热器、熔断器等;@#@直流母线下侧并接三组逆变单元,采用IGCT功率管作为逆变器件,并采用PMW(脉宽调制)技术以提供正弦波输出。

@#@三相逆变器的每个桥臂由2个IGCT组成:

@#@IGCT的输出电压在正直流电压、中性点(NP)和负直流电压之间切换。

@#@采用DTC技术,可以对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在0~最大值之间进行连续的控制。

@#@在运转过程中变频传动系统自动完成功率平衡。

@#@@#@5.内水冷单元@#@安装内循环水泵、主换热器、内水冷控制模块、压力计、储能罐和阀门等。

@#@内水冷通过循环水泵直接对整流和逆变单元进行降温。

@#@配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随时监测循环水的温度和压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附内水冷却回路图。

@#@@#@三、安装调试@#@

(一)安装准备@#@1.开箱验收@#@l去掉包装箱后,确认装置外观完好无损,无锈蚀或漆皮脱落现象。

@#@@#@l随同产品装箱的文件:

@#@@#@a)装箱单1份@#@b)产品合格证明书1份@#@c)产品使用说明书2份@#@2.运输储存@#@a)装置总重约10000kg(净重)。

@#@@#@b)在移动设备前,应确保装置的门盖牢固关闭。

@#@如果装置中的各部件已松动或已脱离其在箱体中的位置,请勿移动装置。

@#@@#@c)电源输入、输出电缆连接器端面,应加保护盖板,以防防爆面碰伤。

@#@对裸露的防爆面、电缆连接器、观察窗等应注意保护。

@#@@#@d)装置在打开包装箱后运输中应有防止雨雪侵蚀的措施。

@#@必须同时使用为安全装卸而设置的6只起吊环。

@#@严禁使用2只起吊环进行起吊。

@#@@#@重要@#@在装置使用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操作手册。

@#@@#@e)装置使用前,尤其对经贮存后再使用的应检查:

@#@@#@u变频器是否完好无损;@#@@#@u各隔爆结合面有无锈蚀、损伤,紧固件是否松动;@#@@#@u连接导线有无松动;@#@@#@u送电前应注意各电器元件是否有因受潮而引起绝缘性能下降的情况;@#@@#@u确认输入与输出的接法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可送电。

@#@@#@u冷却管路是否有泄漏@#@

(二)系统构成@#@1.控制范围@#@本装置主要的控制对象为井下输送机系统(如图所示),包括:

@#@@#@l三台主电机的变频控制@#@l三台电机冷却风机启停控制@#@l三台减速机油泵启停控制@#@l三台减速机冷却风扇启停控制@#@l外水冷却循环泵电机启停控制@#@l外水冷却风扇电机启停控制@#@l张紧绞车的监控@#@l卷带电机启停控制。

@#@@#@同时,装置提供DH+、DeviceNet、Modbus通讯接口,可与矿井控制网联网;@#@并可和其它系统(如皮带保护系统)通讯交换数据。

@#@@#@系统图(需要修改更换)@#@2.监测信号@#@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控制,装置对如下信号(装置外)进行监测:

@#@@#@l每台主电机绕组温度、前后轴温度;@#@@#@l每台减速机高、低速轴温度、油温;@#@@#@l外冷却水水温及水位;@#@@#@l张紧绞车系统状态信息@#@l皮带保护系统故障信息@#@3.冷却系统@#@装置采用水冷方式对变频系统进行冷却,本防爆变频装置自带内水冷系统,通过ABB变频器内置循环水泵直接对整流和逆变单元进行降温;@#@同时在变频柜体内每个腔体下部还设有风扇,以加强空气流通,方便散热。

@#@若需要,系统还可在安装时添加外水冷系统。

@#@外水冷系统由水箱、冷却水循环泵以及热交换器风扇组成,通过外冷却泵的循环将水箱中的水与内循环水进行热交换,从而给内循环水降温;@#@外冷却风扇则用来给水箱内的外循环水降温。

@#@@#@(附冷却系统原理图)@#@警告@#@加装不合格的循环水将导致散热效果严重下降并损坏水管。

@#@@#@(三)安装调试@#@1.安装@#@a)确认主变压器安装接线正确,两台变压器绕组接线应分别为Yd11和Yy0方式。

@#@@#@重要@#@装置需要2路660V、1000A相位差30°@#@的电源输入,才能满足所有输出。

@#@@#@b)变频柜一般就近安放于输送机驱动部主巷道内,最好能放置于临近的联络巷内,但距离输送机驱动部的距离不超过50米。

@#@@#@c)外水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泵、水箱和热交换器)距离变频柜不超过10米为宜,并至于通风良好、粉尘较少的地点。

@#@@#@d)按照设计图纸完成动力及控制接线。

@#@@#@e)打开装置柜门将所有相关的断路器打到ON位置;@#@PLC/CPU钥匙打到中间位置;@#@变频器断路器开关(K1~K13、Q0~Q8)到正确位置。

@#@(详见原理图册)。

@#@漏电、接地保护投入。

@#@关闭所有柜门,拧紧螺栓。

@#@@#@表-断路器开关说明@#@代号@#@名称、功能描述@#@控制方式@#@K1@#@外水冷却泵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2@#@外水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3@#@1#电机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4@#@1#减速机润滑油泵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5@#@1#减速机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6@#@2#电机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7@#@2#减速机润滑油泵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8@#@2#减速机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9@#@3#电机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10@#@3#减速机润滑油泵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11@#@3#减速机冷却风扇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12@#@张紧控制器电源回路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K13@#@卷带机启动器@#@断路器手动、PLC输出控制接触器@#@Q0@#@控制变压器上端断路器(660V)@#@手动控制@#@Q1@#@辅助动力回路总断路器(660V)@#@手动控制@#@Q2@#@220V控制电源总断路器@#@手动控制@#@Q3@#@PLC单元冷却风扇断路器@#@手动控制@#@Q4@#@备用@#@手动控制@#@Q5@#@插座电源短路器@#@手动控制@#@Q6@#@PLC单元220V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Q7@#@PLC单元24V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Q8@#@整流单元24V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Q100@#@控制单元总隔离到闸@#@外部手动控制@#@Q101@#@1#主进线断路器@#@PLC控制、柜体按钮控制@#@Q102@#@2#主进线断路器@#@PLC控制、柜体按钮控制@#@Q103@#@充电回路隔离刀闸@#@手动控制@#@Q110@#@进线单元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Q111@#@进线单元冷却风机断路器@#@手动控制@#@Q202@#@整流单元冷却风机断路器@#@手动控制@#@Q301@#@逆变单元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Q311@#@1#逆变模块冷却风机断路器@#@手动控制@#@Q312@#@2#逆变模块冷却风机断路器@#@手动控制@#@Q313@#@3#逆变模块冷却风机断路器@#@手动控制@#@F1@#@内循环水泵动力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F10@#@内水冷单元24V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F11@#@内水冷单元220V控制电源断路器@#@手动控制@#@F12@#@内水冷单元冷却风扇断路器@#@手动控制@#@2.送电@#@1)确认两台主变压器均已送上电,并且电压正常。

@#@@#@2)在确认控制变压器有电后,合控制电源(Q100),如右图所示:

@#@此时显示屏将点亮并显示状态参数信息。

@#@@#@3)按下“系统复位”按钮以启动内循环水泵。

@#@@#@4)按进线柜门上的“装置合闸”按钮,两个主断路器(Q101、Q102)相继合闸。

@#@@#@注意@#@装置运行时不允许开门。

@#@变频器停止15分钟后方可开门。

@#@开门前确认按“装置分闸”按钮分断变频柜主断路器,并确认主变压器已断电。

@#@@#@3.测试@#@1)通过显示屏,配合柜门操作按钮察看系统状态及故障信息,确认配置以及外部控制信号正确。

@#@详细操作方式见第四章操作说明。

@#@@#@2)通过显示屏,配合柜门操作按钮点动各辅助电机,确认电机转向正确。

@#@详细操作方式见第四章操作说明。

@#@@#@3)内水循环测试确认:

@#@@#@检查膨胀罐压力@#@

(1)去掉膨胀罐(PA-102)底部的空气阀上的保护塞。

@#@@#@

(2)关闭阀V303。

@#@@#@(3)将放水管接至一空桶。

@#@@#@(4)打开放气阀V310将水从膨胀罐中放出。

@#@@#@(5)从空气阀处,用压力表测量膨胀罐的压力,控制压力到0.4bar。

@#@重新将保护塞装好。

@#@@#@(6)关闭阀V310。

@#@@#@(7)打开阀V303。

@#@@#@(8)按下面步骤给系统加冷却水。

@#@@#@加液步骤@#@

(1)由于泵内预充有水-乙二醇-防腐剂(water-glycol-inhibitor)混合物,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门是关闭的(V304和V305),直到开始给系统充液。

@#@(不需要放掉泵内的混合物,它可以留在冷却水路内。

@#@)打开泵进出口的阀门。

@#@@#@

(2)如果发现堵塞,请检查相应的阀门。

@#@@#@(3)确认所有断流阀打开。

@#@@#@(4)将加液管连接至冷却柜底部的加/放液口。

@#@@#@(5)将放水管接至水桶。

@#@@#@(6)打开放气阀(V310)@#@(7)打开加放液阀(V301)@#@(8)给系统加混合冷却液。

@#@对于防腐剂和防冻液的使用,请参见ACW6xxHardwareManual,code:

@#@64314149,Chapter7–WaterCooling.@#@(9)通过操作加/放油连接器,控制基础压力为1~1.5bar。

@#@通过压力表(PI-204)观察压力。

@#@@#@(10)当管路中有足够的冷却液时,冷却液会从放液管流出。

@#@观察到冷却液流出,则关闭放气阀。

@#@注意:

@#@只有在关闭了放气阀后,压力才会上升。

@#@@#@(11)通电。

@#@@#@(12)通过面板设定参数33.01控制方式为SERVICECTRL。

@#@@#@(13)从控制面板启动循环泵1到2分钟@#@(14)检查泵的转向。

@#@若有方向错误,则倒相更正。

@#@@#@(15)从面板监测泵进口和出口压力,从压力表PI-204监测出口压力。

@#@压力值必须大于1.5bar(泵停止时),表明冷却液循环良好。

@#@观察泵最大压力变化,其应该在2.5到3bar之间。

@#@.@#@(16)从面板停止泵。

@#@@#@(17)再启动泵运行2分钟。

@#@试听其有无嗡嗡声或摸水管感觉振动,确定是否管路中残留有空气。

@#@@#@(18)如果需要,放气,再加冷却液(直到达到1.5bar的压力)。

@#@再开泵再确认管路中是否有空气。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空气释放干净。

@#@@#@4)外冷却水打水测试:

@#@水箱加水后(注意最低水位)开启外循环水泵打循环。

@#@在打水的过程中仔细检查整个管路的泄漏情况,特别是管接头、变频装置水进出口处的位置。

@#@循环2分钟后停冷却泵,此时水箱水位会有所减少,将其加满即完成外冷却打水工作。

@#@@#@5)模拟测试确认与皮带保护的通讯以及张紧系统信号正常。

@#@@#@6)在没有连减速器输出轴联轴器的状态下,通过显示屏和按钮就地逐一起动变频器,检查每个主电机转向。

@#@具体步骤如下:

@#@@#@▲按“翻页”按钮将页面翻至系统控制页面;@#@@#@▲按“上行”或“下行”按钮将光标移至不需启动的两台驱动的撤销位置,按确定键将其两台驱动撤销@#@▲按“上行”或“下行”按钮将光标移至系统启停位置,按启动按钮。

@#@@#@4.起动@#@1)起停车曲线@#@由于本变频调速系统主要用于长距离大运量的皮带机运输系统驱动,而此类长皮带系统的张力变化和运动特性在皮带机运行时,特别在加速和减速时变化非常复杂,对系统的冲击和危害也特别严重。

@#@因此,为了改善皮带的动态性能,我们利用变频器的调速简单且精度高的特性,使用了一种优化的S形启动停车曲线,使得皮带机在启动和停车时,系统设备所受到的冲击最小,从而大大延长了皮带机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

@#@@#@皮带起动后速度会先上升至约10%的额定速度。

@#@在t0到t1的区间皮带速度将稳定在10%的额定速度,这个实际上是预张紧过程。

@#@预张紧过程结束后,皮带速度将以S曲线上升。

@#@这样的皮带起动方式将会使起动过程更加平稳。

@#@停车过程也类似。

@#@@#@启动时间和停车时间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并随时修改,特别适用于顺槽皮带的工作特点。

@#@@#@2)控制逻辑@#@

(1)皮带机可从上位、就地按钮以及柜门显示屏控制启停。

@#@@#@

(2)只要1#运行,则1#为主驱;@#@1#不运行2#为主驱;@#@1#、2#都不运行,3#为主驱。

@#@主驱为速度控制,从驱为转矩控制(功率平衡)。

@#@@#@(3)系统随时监测相应故障,判断各系统(驱动、冷却、保护、张紧等)健康,皮带机启动准备就绪。

@#@在皮带机起动、运行过程中任意时刻,若系统出现故障,则皮带机停机。

@#@@#@(4)启动前(停车状态STATE-0)配置逆变主控制字以及启动速度斜率初始值给定,准备启动。

@#@@#@(5)收到启动命令后,皮带进入启动状态(STATE-1),预警20s;@#@预警一半时间后,逐次启动各相应辅助电机。

@#@其中外水泵强制运行3分钟,然后改为温度控制;@#@外水风扇始终为温度控制。

@#@@#@(6)预警结束时,置相应控制字,启动变频器。

@#@当主驱转速大于3%时,进入加速状态(STATE-2)。

@#@@#@(7)速度达到10%时,保持10s(缓冲时间)以便之后平稳加速。

@#@缓冲结束后,将最终速度设定以及相应曲线斜率参数置变频器主驱。

@#@变频器自动控制皮带加速至给定速度。

@#@@#@(8)当主驱转速大于90%给定速度时,皮带达到满速(STATE-3),上级皮带可以向其加载。

@#@@#@(9)收到停车信号或故障信号,皮带机立即进入减速状态(STATE-4)。

@#@停车分“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两种模式。

@#@@#@l正常停车:

@#@上位正常停车信号,就地正常停,显示屏就地停。

@#@皮带机将按给定的停车曲线停车。

@#@@#@l紧急停车:

@#@发生故障、上位急停、就地急停。

@#@皮带机将按给定的紧急停车曲线停车。

@#@@#@(10)当皮带速度低于5%时,停止所有辅助电机(待讨论);@#@速度低于3%时,皮带进入停车状态(STATE-0)。

@#@@#@5.注意事项@#@四、运行维护@#@

(一)操作说明@#@为了方便在就地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对一些重要参数进行给定,使就地操作更加简便易行,系统中设计了显示屏,位置在柜体控制单元的中部。

@#@在其下方还设有操作按钮来实现对显示屏的操作。

@#@@#@1.操作按钮@#@在控制单元柜门上设计有11个操作按钮,分别说明如下(按钮见图):

@#@@#@序号@#@按钮名称@#@功能说明@#@1@#@设备起动@#@用于在显示屏设备就地控制画面,就地启动设备@#@2@#@设备停止@#@用于在显示屏设备就地控制画面,就地停止设备@#@3@#@前翻页@#@控制画面向前翻页@#@4@#@后翻页@#@控制画面向后翻页@#@5@#@光标上行@#@控制特定画面上的光标上移@#@6@#@光标下行@#@控制特定画面上的光标下移@#@7@#@加数@#@对特定画面上的给定数值做加数处理@#@8@#@减数@#@对特定画面上的给定数值做减数处理@#@9@#@确认@#@对设定的给定值做确认处理@#@10@#@系统复位@#@对系统故障进行复位@#@11@#@紧急停车@#@要求以紧急停车方式停止皮带机@#@按钮位置见下图:

@#@@#@显示屏画面@#@1)第一屏:

@#@参数状态主画面(剪切实际画面)@#@说明:

@#@@#@“主画面”面显示皮带机速度及转矩的趋势图、设备主要的工作状态参数,皮带机的运行状态等。

@#@@#@2)第2屏-参数状态画面@#@说明:

@#@@#@此画面全面显示皮带各项状态以及趋势,包括驱动的选择、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详细的参数以供参考。

@#@@#@3)第3屏、第4屏-系统故障画面@#@说明:

@#@此画面显示了有关变频器及其辅助设备的所有故障信息,便于出现故障时用户及时了解正确处理。

@#@@#@4)第4屏-“手动控制”画面@#@说明:

@#@@#@此屏幕用于调试或维护期间对单台设备的开停控制,通过操作屏幕下方提供的按钮实现。

@#@用“光标上行”或“光标下行”按钮移动光标到相应的设备处,再按“设备启动”或“设备停止”按钮启停设备。

@#@@#@5)第5屏:

@#@给定设置画面:

@#@@#@说明:

@#@@#@此屏幕用于选择或禁止某台驱动运行,或者设定控制参数给定值。

@#@通过操作屏幕下方提供的按钮实现。

@#@@#@l驱动选择:

@#@用“光标上行”或“光标下行”按钮移动光标到相应的选项处,再按“确认”按钮确认选择。

@#@@#@本系统提供了任意选择驱动控制皮带的功能,在就地显示屏或上位画面上可以任意激活一个或几个电机来驱动胶带机,激活任意电机后系统会根据所激活电机的情况默认一个主驱,这时只需照常发出启动皮带指令皮带便可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重新激活一组运行电机后,有可能使主驱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报警“主从驱故障”,这时只需耐心等待5-10秒后复位,故障即可清除,系统恢复正常。

@#@@#@l给定值设定:

@#@光标移至相应的参数位置,按“加数”或“减数”修正当前显示的给定值,数值到达要设定的值后,按“确认”按钮使之生效。

@#@@#@

(二)故障处理@#@系统故障分为“警告”及“故障”两个级别,“警告”不停车,“故障”立即停车。

@#@@#@1.故障内容@#@序号@#@故障名称@#@说明@#@驱动故障@#@1@#@主电机风扇漏电故障@#@主电机风扇电机漏电保护器动作@#@2@#@减速器油泵漏电故障@#@减速器油泵电机漏电保护器动作@#@3@#@减速器风扇漏电故障@#@减速器风扇电机漏电保护器动作@#@4@#@主电机功率过载故障@#@主电机功率的功率大于额定值并保持10s@#@5@#@主电机风扇空开未合K3、K6、K9@#@主电机风扇电机回路空开未合K3、K6、K9@#@6@#@减速器油泵空开未合K4、K7、K10@#@减速器油泵电机回路空开未合K4、K7、K10@#@7@#@减速器风扇空开未合K5、K8、K11@#@减速器风扇电机回路空开未合K5、K8、K11@#@8@#@逆变控制方式故障@#@逆变控制方式配置错误,应该始终为远控@#@9@#@主电机风扇接触器故障K3、K6、K9@#@主电机风扇电机回路接触器故障K3、K6、K9@#@10@#@减速器油泵接触器故障K4、K7、K10@#@减速器油泵";i:

27;s:

28036:

"AB-C-15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A@#@总则@#@1.为了规范公司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消除和控制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各类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特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本公司各工种的施工特点、施工安全生产经验及教训编写而成。

@#@@#@3.本规程条款如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规程不符时,按国家和行业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执行。

@#@@#@4.对单位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培训,对入厂的新员工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5.生产班组(队)在接受生产任务时,应同时组织班组(队)全体人员听取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讲解,凡没有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或未向全体作业人员讲解,班组(队)有权拒绝接受任务,并提出意见。

@#@@#@6.特种作业:

@#@@#@6.1电工作业;@#@@#@6.2锅炉司炉和压力容器作业;@#@@#@6.3起重机械作业;@#@@#@6.4金属焊接(含气割)作业;@#@@#@6.5金属无损检测作业:

@#@@#@6.6建筑登高架设作业;@#@@#@6.7单位内行驶机动车辆驾驶作业。

@#@@#@6.8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持证上岗的其他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获得《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证》。

@#@外埠来京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持原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劳动安全监察机关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明,向本市劳动安全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申请换领《北京市特种作业临时操作证》后,方准独立进行特种作业操作。

@#@学徒工必须办理学习证,在监护人的指导下操作,严禁无证作业。

@#@@#@7.在公司范围内的各类作业人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修改)@#@二、锅炉司炉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三、水质化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四、起重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五、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六、气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七、*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修改)*注:

@#@公司无此工种,但外包有可能涉及到需要列入@#@八、水暖工(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调整保留)@#@九、电梯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十、电梯安装工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保留)@#@十一、电梯维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十二、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修改)@#@十三、场内机动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修改)@#@十四、建筑施工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修改保留)@#@十五、清掏工安全操作规程(保留)@#@十六、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增)@#@十七、保安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增)@#@十八、保洁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增)@#@十九、中小型施工机具安全技术操作管理规程(修改)@#@二十、库房安全管理规程(修改调整)@#@二十一、拆除作业安全技术操作管理规程(修改)@#@二十二、土方作业安全技术操作管理规程(修改)@#@二十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保留)@#@注:

@#@目录中红色加下划线标注为删除内容@#@对焊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点焊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氩弧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天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油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调整删除)@#@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抹灰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调整删除)@#@防水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调整删除)@#@沥青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司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仪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计量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保温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勤杂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调整合并)@#@炊事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消杀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安全阀的调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删除)@#@一、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一般规定@#@1.1电工作业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证》(外埠来京从事电工作业的人员,必须持原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劳动保护安全监察机关核发的特种作业证明,并申请换领《北京市特种作业临时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

@#@非电工严禁进行电气作业。

@#@@#@1.2电工接受施工现场暂设电气安装任务后,必须认真领会落实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的内容,施工用电线路架设必须按施工:

@#@图规定进行,凡临时用电使用超过六个月(含六个月)以上的,应按正式线路架设。

@#@改变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必须经原审批单位领导同意签字,未经同意不得改变。

@#@@#@1.3电工作业时,应保证两人并起到监护作用,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严禁酒后操作。

@#@@#@1.4所有绝缘、检测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保证正确可靠接地或接零。

@#@所有接地或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

@#@保护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不得混用。

@#@@#@1.5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必须符合《施工观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1.6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

@#@@#@1.7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金属操作台和移动式碘钨灯的金属柱等,均应做保护接零。

@#@@#@1.8定期和不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的接地、设备绝缘和漏电保护开关进行检测、维修,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检测维修记录。

@#@@#@1.9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应按顺序先断电源,后拆除。

@#@不得留有隐患。

@#@@#@2.临时用电配电线路@#@2.1埋地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敷设深度不小于600mm并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其埋设路径应设方位标识。

@#@@#@2.1.2埋地电缆线路与其附近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2.1.3埋地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以及引出地面2.0M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2.1.4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专用接线盒内。

@#@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场所。

@#@@#@2.2架空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应使用绝缘子将架空电缆固定在墙壁或电杆上。

@#@绑扎电缆必须使用绝缘线(带)。

@#@@#@2.2.2架空电缆的档距应保证电缆能够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重。

@#@@#@2.2.3架空电缆的最大弧垂点距地面不得小于2.5M。

@#@@#@2.3进入在建工程的临时用电电缆线路必须采用埋地引入,其垂直敷设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以每层楼高度不小于一处为宜。

@#@在建工程内水平敷设时宜沿墙固定,其最大弧垂点距地面不得小于1.8M。

@#@@#@2.4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使用绝缘物包扎,接头不得承受张力。

@#@@#@2.5电缆线路不得沿地面明设。

@#@@#@2.6室内配线应采用瓷瓶、瓷(塑料)夹敷设。

@#@配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2.7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其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并采取防雨措施。

@#@@#@2.8潮湿场所或非埋地电缆配线必须穿管敷设,管口应密封。

@#@采用金属管敷设时应做接零保护。

@#@@#@2.9室内钢索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2.9.1吊架间距不宜大于12M。

@#@@#@2.9.2导线采用瓷夹固定时,导线间距不小于35mm,瓷夹间距不大于80mm。

@#@@#@2.9.3导线采用瓷瓶固定时,导线间距不小于1M,瓷瓶间距不大于80mm。

@#@@#@2.9.4采用护套绝缘导线时,可直接敷设与钢索上。

@#@@#@3.配电室和配电装置@#@3.1配电室@#@3.1.1配电室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室内应配置适于电气火灾的灭火器。

@#@@#@3.1.2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并配锁。

@#@@#@3.1.3配电室的顶棚应不低于3M。

@#@@#@3.1.4配电室内设置值班室或检修室距配电柜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M,并采取措施使配电室与值班室或检修室相互隔离。

@#@@#@3.1.5配电室应能自然通风,保持干燥,并采取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3.2配电装置@#@3.2.1配电柜单列布置宜靠墙安装,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不小于1.5M。

@#@@#@3.2.2配电柜双面维护时,正面操作通道宽度不小于2M,背面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0.8M。

@#@@#@3.2.3配电柜侧面的维护通道不小于1M。

@#@@#@3.2.4配电室内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小于2.5M时,应采取遮拦隔离,遮拦下方通行高度不小于1.9M。

@#@遮拦与带电部分的净距离不小于75mm。

@#@@#@3.2.5配电装置的上端距天棚不小于0.5M。

@#@@#@3.2.6配电柜应做接地保护连接。

@#@@#@3.控制设备及接地与接零@#@3.1临时用电的配电柜、配电箱及开关箱必须在技术上采取合理的组合结构形式。

@#@@#@3.2临时用电配电系统应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柜(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

@#@分配电箱的层次视施工现场规模、用电容量或用电设备数量而定,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形成层次清晰的三级配电和两级保护系统。

@#@@#@3.2.1总配电箱(又称固定式配电箱)。

@#@总配电箱用符号“A”表示。

@#@总配电箱是控制施工现场全部供电的集中点,应设置在靠近电源地区。

@#@电源由施工现场用电变压器低压侧引出的电缆线接入,并装设电流互感器、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及总开关、分开关。

@#@总配电箱内的开关均应采用自动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开关)。

@#@引入、引出线应穿管并有防水弯。

@#@@#@3.2.2分配电箱(又称移动式配电箱)。

@#@分配电箱用符号“B”表示。

@#@其中1、2、3表示序号。

@#@分配电箱是总配电箱的一个分支,控制施工现场某个范围的用电集中点,应设在用电设备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箱内应设总开关和分开关。

@#@总开关应采用自动空气开关,分开关可采用漏电开关或刀闸开关并配备熔断器。

@#@@#@3.2.3开关箱。

@#@直接控制用电设备。

@#@开关箱与所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3M,与分配电箱的距离不得大于30M,开关箱内安装漏电开关、熔断器及插座。

@#@电源线采用橡套软电缆线,从分配电箱引出,接入开关箱上闸口。

@#@@#@3.3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行两级漏电保护,即总配电柜(箱)设一级漏电保护器,开关箱设二级漏电。

@#@@#@3.3.2应选择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

@#@@#@3.3.3开关箱内的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必须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的快速性漏电保护器。

@#@@#@3.3.4有泥浆、水和特别潮湿的施工场所,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的防溅型漏电保护器。

@#@@#@3.3.5上级漏电保护器与与下级漏电保护器的技术参数应当匹配。

@#@@#@3.5.6漏电保护器不得随意拆卸和调换零部件,以免改变原有技术参数。

@#@并应经常检查试验,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查明原因,严禁带病使用@#@3.4配电箱及其内部开关、器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

@#@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的配电箱为固定式配电箱,其箱底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

@#@移动式配电箱不得置于地面上随意拖拉,应固定在支架上,其箱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6M,小于1.5M。

@#@@#@3.5配电箱内的开关、电器,应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体内,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零。

@#@保护零线必须通过零线端子板连接。

@#@@#@3.6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面,并加护套保护。

@#@进、出线应分路成束,不得承受外力,并做好防水弯。

@#@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线口直接接触。

@#@@#@3.7配电箱内的开关及仪表等电器排列整齐,配线绝缘良好,绑扎成束。

@#@熔丝及保护装置按没备容量合理选择,三相设备的熔丝大小应一致。

@#@三个及其以上回路的配电箱应设总开关,分开关应标有回路名称。

@#@三相胶盖闸开关只能作为断路开关使用,不得装设熔丝,应另加熔断器。

@#@各开关、触点应动作灵活、接触良好。

@#@配电箱的操作盘面不得有带电体明露。

@#@箱内应整洁,不得放置工具等杂物,箱门应有锁,并用红色油漆喷上警示标语和危险标志,喷写配电箱分类编号。

@#@箱内应设有线路图。

@#@下班后必须拉闸断电,锁好箱门。

@#@@#@3.8配电箱周围2M内不得堆放杂物。

@#@电工应经常巡视检查开关、熔断器的接点处是否过热。

@#@各接点是否牢固,配线绝缘有无破损,仪表指示是否正常等。

@#@发现隐患立即排除。

@#@配电箱应经常清扫除尘。

@#@@#@3.9配电箱、开关箱及箱内安装的开关电器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做可靠的接零保护。

@#@@#@3.10配电箱和开关箱内必须设置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分断、隔离电源的开关电器。

@#@@#@3.11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3.12照明配电宜与动力配电分设,自称独立配电系统。

@#@@#@3.13在设有专用保护零线(TN-S保护系统)的施工现场内,应将专用保护零线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点应不少于三处,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3.14在设有专用保护零线的施工现场,下列电器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3.14.1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电动机械、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基座。

@#@@#@3.14.2电器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3.14.3配电屏(盘)和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3.14.4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箱体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3.14.5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设钢索、起重机轨道以及滑升模板的金属操作平台等。

@#@@#@3.14.6电力线路电杆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3.15配电箱与开关箱的维护@#@3.15.1在正常情况下配电箱和开关箱的检查维修周期至少每月一次。

@#@@#@3.15.2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应当保持整洁、干燥,电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

@#@@#@3.15.3配电箱和开关箱不得另行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

@#@@#@3.15.4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熔断器规格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禁止用非标准的不合格熔体代替。

@#@@#@3.15.5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避免受外力,并应严格防止与金属利刃和强腐蚀介质接触。

@#@@#@4.施工照明@#@4.1施工现场宜设置单独的照明用电回路。

@#@对停电后作业人员需要及时撤离现场的特殊工程,必须装设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装置。

@#@@#@4.2施工现场照明应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的照明光源。

@#@工作场所不得只装没局部照明,对于需要大面积的照明场所,应采用高压汞灯、高压钠灯或碘钨灯,灯头与易燃物的净距离不小于0.3M。

@#@流动性碘钨灯采用金属支架安装时,支架应稳固,灯具与金属支架之间必须用不小于0.2M的绝缘材料隔离。

@#@@#@4.3施工照明灯具露天装设时,应采用防水式灯具,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M。

@#@工作棚、场地的照明灯具,可分路控制,每路照明支线亡连接灯数不得超过10盏,若超过10盏时,每个灯具上应装设熔断器。

@#@@#@4.4室内照明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4M。

@#@每路照明支线上灯具和插座数不宜超过25个,额定电流不得大于15A,并用熔断器或自动开关保护。

@#@@#@4.5一般施工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灯具,不得使用带开关的灯头,应选用螺口灯头。

@#@相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

@#@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得有损伤和漏电,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单项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开关。

@#@@#@4.6一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电器。

@#@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4.6.1隧道、人防工程及高温、导电灰尘如:

@#@现场局部照明用的工作灯,室内抹灰、水磨石地面等潮湿的作业环境或灯具距地面高度室外低于3M、室内低于2.4M的场所,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4.6.2使用行灯,其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4.6.3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照明电压不得大于24V。

@#@@#@4.6.4在特别潮湿,导电良好的地面的场所和锅炉等金属容器内工作,照明电压不得大于12V。

@#@工作手灯应用胶把和网罩保护。

@#@@#@4.6.536V的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二次线圈、铁芯、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保护接零。

@#@一、二次侧应分别装设熔断器,一次线长度不应超过3M。

@#@照明变压器必须有防雨、防砸措施。

@#@@#@4.7碘钨灯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4.7.1电源电压为220V的碘钨灯宜做固定式照明灯具,安装高度不得低于3M,倾斜不大于4M,其金属外壳应做接零保护。

@#@@#@4.7.2碘钨灯做移动是照明灯具时,应采用36V电源电压。

@#@当移动不频繁时,也可采用220V电源电压,应符合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要求。

@#@除金属外壳应做接零保护外,还应加装漏电保护器,移动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4.8钠、铊、铟等金属卤化物灯具的安装高度宜在5M以上,灯线应在接线柱上固定并不得靠近灯具表面。

@#@@#@4.9照明灯具与易燃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普通灯具不宜小于300mm,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不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

@#@当间距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4.10照明线路不得栓在金属脚手架、龙门架上,严禁在地上鸾拉、乱拖。

@#@灯具需要安装在金属脚手架、龙门架上时,线路和灯具必须用绝缘物与其隔离开,且距离工作面高度在3M以上。

@#@控制刀闸应配有熔断器和防雨措施。

@#@@#@4.11螺口灯头及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1相线接在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纹口相连的一端。

@#@@#@4.11.2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得有损伤和漏电。

@#@@#@4.12所有电器和灯具的相线必须经开关控制。

@#@@#@4.13灯具内的接线必须牢固,灯具外的接线必须做可靠的绝缘包扎。

@#@@#@4.14对于夜间车辆通行的在建工程及机械设备,必须设置醒目的红色信号灯。

@#@信号灯和总配电室工作照明灯的电源应设在施工现场电源总开关的前端。

@#@@#@5.设备安装@#@5.1安装高压油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5.2搬运配电柜时,应有专人指挥,步调一致。

@#@多台配电盘(箱)并列安装时,手指不得放在两盘(箱)的接合部位,不得触摸连接螺孔及螺丝:

@#@@#@5.3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防雨性能或有可靠的防雨设施。

@#@配电箱必须牢固、完整、严密。

@#@使用中的配电箱内禁止放置杂物。

@#@@#@5.4剔槽、打洞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锤子柄不得松动。

@#@錾子不得卷边、裂纹。

@#@打过墙、楼板透眼时,墙体后面,楼板下面不得有人靠近。

@#@@#@6.内线安装@#@6.1安装照明线路时,不得直接在板条天棚或隔声板上行走或堆放材料;@#@因作业需要行走时,必须在大楞上铺设脚手板;@#@天棚内照明应采用36V低压电源。

@#@@#@6.2在脚手架上作业,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

@#@使用的料具,应放人工具袋随身携带,不得投掷。

@#@@#@6.3在平台、楼板上用人力弯管器煨弯时,应背向楼心,操作时面部要避开。

@#@大管径管子灌沙煨管时,必须将沙子用火烘干后灌入。

@#@用机械敲打时,下面不得站人,人工敲打上下要错开,管子加热时,管门前不得有人停留。

@#@@#@6.4管子穿带线时,不得对管口呼唤、吹气,防止带线弹出。

@#@二人穿线,应配合协调,一呼一应。

@#@高处穿线,不得用力过猛。

@#@@#@6.5钢索吊管敷设,在断钢索及卡固时,应预防钢索头扎伤。

@#@绷紧钢索应用力适度,防止花篮螺栓折断。

@#@@#@6.6使用套管机、电砂轮、台钻、手电钻时,应保证绝缘良好,并有可靠的接零接地。

@#@漏电保护装置灵敏有效。

@#@@#@7.外线安装@#@7.1作业前应检查工具(铣、镐、锤、钎等)牢固可靠。

@#@挖坑时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按规定放坡。

@#@@#@7.2杆坑在交通要道或人员经常通过的地方,挖好后的坑应及时覆盖,夜间设红灯示警。

@#@底盘运输及下坑时,应防止碰手、砸脚。

@#@@#@7.3现场运杆时,应由专人指挥。

@#@小车搬运,必须绑扎牢固,防止滚动。

@#@人抬时,前后要响应,协调一致,电杆不得离地过高,防止一侧受力扭伤。

@#@@#@7.4人工立杆时,应有专人指挥。

@#@立杆前检查工具是否牢固可靠(如叉木无伤痕,链子合适,溜绳、横绳、逮子绳、钢丝绳无伤痕)。

@#@地锚钎子要牢固可靠,溜绳各方向吃力应均匀。

@#@操作时,互相配合,听从指挥,用力均衡;@#@机械立杆,吊车臂下不准站人,上空(吊车起重臂杆回转半径内)所有带电线路必须停电。

@#@@#@7.5电杆就位移动时,坑内不得有人。

@#@电杆立起后,必须先架好叉木,才能撒去吊钩。

@#@电杆坑填土夯实后才允许撤掉叉木、溜绳或横绳。

@#@@#@7.5.1登杆组装横担时,活板子开口要合适,不得用力过猛。

@#@@#@7.5.2登杆脚扣规格应与杆径相适应。

@#@使用脚踏板,钩子应向上。

@#@使用的机具、护具应完好无损。

@#@操作时系好安全带,并栓在安全可靠处,扣环扣牢,严禁将安全带拴在瓷瓶或横担上。

@#@@#@7.6杆上作业时,禁止上下投掷料具。

@#@杆上紧线侧向操作。

@#@并将夹紧螺栓拧紧,紧有角度的导线时.操作人员应在外侧作业。

@#@紧线时装设的临时脚踏支架应牢固。

@#@如用大竹梯,必须用绳将梯子与电杆绑扎牢固。

@#@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

@#@@#@7.7紧绳用的铅(铁)丝或钢丝绳,应能承受全部拉力,与电线连接必须牢固。

@#@紧线时导线下方不得有人。

@#@终端紧线时反方向应设置临时拉线。

@#@@#@7.8架线时在线路的每2-3km处,应设一次临时接地线,送电前必须拆除。

@#@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强风天,停止登杆作业。

@#@@#@8.电缆安装@#@8.1架设电缆轴的地面必须平实。

@#@支架必须采用有底平面的专用支架,不得用千斤顶等代替。

@#@敷设电缆必须按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内容执行,并设专人指挥。

@#@@#@8.2人力拉引电缆时,力量要均匀,速度应平稳,不得猛拉猛跑。

@#@看轴人员不得站在电缆轴前方。

@#@敷没电缆时,处于拐角的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弯曲半径的外侧。

@#@过管处的人员必须做到:

@#@送电缆时手不可离管口太近;@#@迎电缆时,眼及身体严禁直对管口。

@#@@#@8.3竖直敷设电缆,必须有预防电缆失控下溜的安全措施。

@#@电缆放完后,应立即固定、卡牢。

@#@@#@8.4人工滚运电缆时,推轴人员不得站在电缆前方,两侧人员所站位置不得超过缆轴中心。

@#@电缆上、下坡时,应采用在电缆轴中心孔穿铁管,在铁管上拴绳拉放的方法,平稳、缓慢进行。

@#@电缆停顿时,将绳拉紧,及时“打掩”制动。

@#@人力滚动电缆路面坡度不宜超过15O。

@#@@#@8.5汽车运输电缆时,电缆应尽量放在车头前方(跟车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后面),并用钢丝绳固定。

@#@@#@8.6在已送电运行的变电室沟内进行电缆敷设时,电缆所进入的开关柜必须停电。

@#@并应采用绝缘隔板等措施。

@#@在开关柜旁操作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M(10kV以下开关柜)。

@#@电缆敷设完如剩余较长,必须捆扎固定或采取措施,严禁电缆与带电体接触。

@#@@#@8.7挖电缆沟时,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

@#@在交通道路附近或较繁华地区施工电缆沟时,应设置栏杆和标志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8.8在隧道内敷设电缆时,临时照明的电压不得大于36V。

@#@施工前应将地面进行清理,积水排净。

@#@@#@9.电气调试@#@9.1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被凋试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另一端应有专人看守或加锁,并悬挂警示牌。

@#@待仪表、接地检查无误,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9.2电气设备或材料作非冲击性试验,升压或降压,均应缓慢进行。

@#@因故暂停或试验结束,应先切断电源,安全放电。

@#@并将升压设备高压侧短路接地。

@#@@#@9.3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志牌,严禁合闸。

@#@@#@9.4用摇表测定绝缘电阻,严禁有人触及正在测定中的线路或设备,测定容性或感性设备材料后,必须放电,遇到雷电天气,停止摇测线路绝缘。

@#@@#@9.5电流互感器禁止开路,电压互感器禁止短路和以升压方式进行。

@#@电气材料或设备需放电时,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用绝缘棒安全放电。

@#@@#@10.施工现场变配电及维修@#@10.1现场变配电高压设备,不论带电与否,单人值班严禁跨越遮栏和从事修理工作。

@#@@#@10.2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人体与带电部分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并应有人监护。

@#@@#@10.3在变配电室内,外高压部分及线路工作时,应按顺序进行。

@#@停电、验电悬挂地线,操作手柄应";i:

28;s:

27706:

"@#@电炉配电操作规程@#@一、配电的职责:

@#@@#@1、配电工要爱护设备,保持设备的完好及清洁。

@#@@#@2、配电工有权制止非配电人员乱动设备。

@#@@#@3、认真做好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4、经常向领导反映设备情况。

@#@@#@5、积极配合电工检修设备。

@#@@#@6、设备运转中,坚守工作岗位。

@#@@#@二、送电前检查:

@#@@#@1、炉前工通知送电时,首先合上高压隔离开关,激磁开关,开动起运器,提升把持器到炭棒离开料面,再合上高压真空开关,才能送电,送电后注意高压电器等有无异常现象。

@#@@#@2、送电后看冲击电流大小,调节高压电流,使电流在变压器使用范围内。

@#@@#@3、等炭棒到底,电流基本稳定,甩掉电抗器,甩电抗器时,首先把电流调节器置零位,停电,提升炭棒把持器400mm左右,再把电抗器甩掉,以后送高压电。

@#@@#@三、扒渣操作:

@#@@#@1、把电流调节器置零位,提升把持器等电流置零位停电再提升把持器,约离钢水面500mm左右。

@#@@#@2、扒渣完毕,听炉前工的通知才能送电,炉前工的指导下调节低压电流6000A,4000A,2000A,等(为保护墙寿命和节约电力)。

@#@@#@四、倒星、角开关操作:

@#@@#@1、倒星角闸时,首先提升把持器,同时把电流调节器置零位,停电再停高压控制开关,才能倒闸,闸倒好后,把高压控制开关合上,再合高压闸,以后调整电流到炉前工需要的位置。

@#@@#@2、严格禁止代负荷倒星、角开关。

@#@@#@五、停电操作:

@#@@#@1、炉前工通知停电时,把电流调节器置零位,升起把持器使高压电流指针到零位后,停高压电,提升把持器约离钢水液面800mm以上,以免钢水增炭,等出完钢水,炉子面到原位置时,再提升把持器使炭棒能超过炉墙高度。

@#@@#@2、在炼钢结束时必须把全部高压电流断开。

@#@@#@六、换备用相操作:

@#@@#@1、三相都可以更换备用相,如三相内某一相发生故障,使电流调节器置零位提升把持器离开料面,再停高压电,然后停等相故障的起动器,再把备用相的起动打开适时转动某相的两个转换开关置备用位置,就可以送高压电,调整备用相的电流调节器,使高压电流指到使用位置。

@#@@#@2、要保持备用相的完好。

@#@@#@七、紧急措施:

@#@@#@1、如果发现事故(如把持器打火,炭棒脱落、跑钢等)及不正常的现象,马上停高压电。

@#@@#@2、如果听到可控硅、电动机、变压器及各种开关反常,马上停高压电。

@#@@#@3、如果闻到异味时,如胶木味,油烟味等马上停高压电。

@#@@#@4、电机打火厉害,马上停电。

@#@@#@八、掉闸及事故处理:

@#@@#@1、如因塌料顶掉高压闸时,在送电前,必须看好空气开关,是否掉闸,如果还掉闸,马上拉闸(避免造成短路现象)。

@#@@#@2、顶掉高压闸或其他事故原因不清时,找维修电工配合查明原因处理故障后再送电。

@#@@#@3、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完好状态,积极查找隐形事故。

@#@@#@4、不经电气主管部门的允许,不准改动电气设备的状态。

@#@@#@配砂工安全操作规程@#@1、认真执行防尘“五轻”:

@#@轻铲、轻倒、轻放、轻扫、轻拌。

@#@@#@2、送入混砂机的新砂需经筛选、烘干;@#@旧砂需经电磁带轮清除金属碎片。

@#@开车时,先开通风除尘设备,并戴好口罩。

@#@@#@3、混砂机转动时,不准用手扒料和清理碾轮,也不准伸手到碾盘内添加黏结剂等附加物料。

@#@捅下料口时,应用辅助工具,不准用手。

@#@@#@4、不准用手到碾盘内取砂样,一定要用工具从“取样门”取样。

@#@运转时不准用手检查转动部位。

@#@@#@5、进入碾盘内清理检修前,除了要切断电源,挂上“有人检修,不准合闸”的警示牌外,还要有专人监护。

@#@@#@6、砸火碱时,必须戴好手套、眼镜。

@#@火碱桶加水时不得搅动。

@#@@#@7、皮带机应有专人负责,开车送砂前,要用信号同混砂机工联系。

@#@严禁在皮带机上坐卧、睡觉和行走。

@#@严禁在运转中的皮带机上过人或递送物件。

@#@@#@8、皮带机运转中严禁加油、修理清扫,皮带机打滑或跑偏须停车处理。

@#@@#@9、混砂机平台必须坚固平坦。

@#@严禁堆放其他物品。

@#@平台周围应有防护遮拦。

@#@@#@10、混砂机系离人时,要交代他人看管。

@#@下班时,首先关闭送砂皮带机,再关闭混砂机电源,然后关闭送砂皮带机,最后关闭通风除尘设备。

@#@@#@11、电磁带轮需每班清理,通风除尘设备需定期清扫。

@#@@#@12、及时清工作场地撒落的砂和物件,保持工作场地人行通道整洁畅通,以利安全生产。

@#@@#@中频炉安全操作规程@#@1、中频炉熔炼操作人员应具有公司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资格证,且考核合格。

@#@@#@2、熔炼人员工作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开炉前应检查炉体水压、电器水压、油泵油压情况,确认正常后才可开炉。

@#@@#@4、开炉前应检查炉口、炉衬情况;@#@若发现炉口有钻铁时,应清理掉钻铁,重修炉口后再开炉。

@#@@#@5、炉衬应定期检查,当发现炉衬松软层太薄时,应及时停炉、拆炉。

@#@@#@6、炉料应干燥而不含易燃物,不含密闭容器,不能过度生锈或潮湿。

@#@@#@7、操作人员必须使用导电工具接触熔液,接触熔化金属时应先关断电源或戴高压耐磨手套。

@#@@#@8、炉前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液面情况,一旦出现“搭桥”现象,马上处理,捅掉搭桥;@#@当炉料全部熔化后,应立即扒渣,防止结“渣盖”。

@#@@#@9、倾炉出铁时应清理干净炉盖上碎料、杂物,注意安全。

@#@@#@10、每天生产完成后,清扫炉面和炉前卫生区。

@#@@#@抛丸清理室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工作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

@#@@#@2、操作人员应熟悉抛丸清理室操作规程,按工艺要求设置工作参数,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操作人员工作前应检查设备的机械、电器指示,各种指示正常才可开始工作。

@#@@#@4、操作人员在工作前应检查起吊用铁链、钢丝绳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时及时报告更换。

@#@@#@5、进入抛丸清理室的铸件应在设备规定负荷内,禁止超载工作。

@#@@#@6、开动设备前应确认室体内无人,并且对开门关闭良好。

@#@@#@7、设备运行期间严禁打开对开门。

@#@@#@8、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

@#@@#@9、皮带轮罩、链轮罩仅在维修时取下,机器运转时应安装牢固。

@#@@#@10、抛丸后铸件就放稳后才可摘吊钩,同时应清理铸件内存钢丸。

@#@@#@11、散落在地面的钢丸应及时清除,以防滑倒伤人。

@#@@#@12、每天工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应清理、打扫现场,保持现场卫生。

@#@@#@砂再生系统安全操作规程@#@1、砂再生系统操作人员工作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

@#@@#@2、设备操作者应熟悉砂再生系统各设备(振动落砂机、破碎机、再生机、调温器、气力输送装置、除尘器等)的使用说明,并掌握各设备操作方法。

@#@@#@3、各系统启动前排除储气罐、油水分离器积水,清除除尘器积尘,检查设备确无异物卡塞,振动设备机械无裂纹,连接紧固件无松动,压缩空气压力≥0.5Mpa,确认无误后才可启动设备。

@#@@#@4、接通系统电源,启动除尘系统,冷却水系统,人工切换到系统自动,系统开机操作。

@#@操作人员应注意各处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就近按动红色急停按钮,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后再开车。

@#@@#@5、落砂机工作时应轻载起动,起动后方可落砂,且砂箱不可长期放在落砂机上振动。

@#@@#@6、落砂时注意落砂机下的砂斗不能太满,避免因砂斗中积料太多,落砂机砸坏砂斗。

@#@@#@7、注意振动破碎排渣口的密封是否严密,遇有泄漏及时停机,关好排渣口并锁紧,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8、对气力发送罐维护时,必须关掉压力,按下相应开关使气力发送罐处于“OFF”位置,压缩空气连接装置的旋塞也必须关闭,“紧急关机”开关锁于“OFF”位置。

@#@@#@9、进行维修前,设备各部件必须断电,即急停开关必须置于“OFF”位置。

@#@@#@10、对开关柜进行维修时,主电流开关必须打到“OFF”位置。

@#@@#@11、维修振动设备时,将电机电源电缆脱离,即拔下工业连接器插头。

@#@@#@12、各处设备维修后,一定要认真清理设备及现场,避免异物进入系统,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13、生产完成后,人工切换系统至手动,待系统停机后切断电源,关闭除尘系统。

@#@清理落砂机栅床及磁选机,吊运废铁,清理现场及设备;@#@清扫环境,保持环境卫生。

@#@@#@造型工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认真检查所用砂箱、模型型板及设备、工具等是否安全可靠,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

@#@@#@2、叠放砂箱和砂型时,一定要整齐放牢稳,不得歪斜。

@#@600毫米以下的砂箱叠放高度不得超过2米,严禁上大下小乱放,取砂箱时不得从中间或底部抽取,扣箱间距一般不小于0.5米。

@#@@#@3、使用吊车时首先要注意吊车的额定吨位,吊车是否完好,(钢丝绳、钢链、天平、勾子等)还要注意被吊物是否安全可靠,要认真执行天车起重指挥统一规定的手势,两人以上操作时(包括两人)应由一人指挥,上下配合好。

@#@@#@4、吊砂箱及其他物件时,吊索、钢链、钢丝绳必须挂平衡。

@#@挂大砂箱要用天平梁,将四个箱把挂牢稳,吊物上下不准站人,不得随吊物前行走,大小不一的砂箱不准一块吊。

@#@在吊起的砂箱及其它物件下面工作时,必须使用安全架支撑牢稳或采取切实的安全保护措施才能工作。

@#@@#@5、使用风动工具,先检查风管、接头是否完好牢固,以免脱落伤人,使用时,操作者双脚要闪开捣固机冲头,不准撞箱带、箱帮,以防砸脚,也不许冲头向人,用完放在指定地点。

@#@@#@6、绑扎芯铁时,铁丝弯头不准对着人,大泥芯禁止使用铁丝扣,以防断落伤人。

@#@@#@7、翻砂箱时,钢链、钢丝绳等吊索吊具必须将箱轴挂牢固,吊挂角要适当,不得卡住砂箱角,翻转前砂箱上下不准站人或有浮放物品,操作者不准将身体靠近砂箱翻转方向。

@#@翻转大砂箱后,在抽取防模型(泥芯)脱落所用的铁撬时先把大砂箱支撑稳妥后方可抽取铁杠,禁止吊着砂箱抽取铁杠。

@#@@#@8、大件地坑造型时,地坑应有良好的防水层,地坑中的焦碳层应布置足够的通气孔、管,以防浇铸时,由于蒸气或瓦斯引起爆炸。

@#@@#@9、开箱、翻砂、合箱、验箱时,必须由一人统一指挥,不准将身体部位、头手伸两箱夹缝中,如确系需要,必须采取支撑等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10、合箱前,应认真压石棉绳或粘土泥条,合箱后应认真抹好箱缝,防止跑火。

@#@合箱时要认真估算铸件浇注时所产生的气体涨力和抬力,加设相应的防涨箱卡子或螺栓并上牢固,防止叫浇注时跑出铁水伤人。

@#@@#@11、工作中需局部照明时,只能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灯,以防触电伤人。

@#@@#@12、截断芯骨时,不准对着人打。

@#@@#@13、使用喷灯时,不准用汽油、酒精、稀料做燃料,油量不准超过容器的四分之三,并不得漏气漏油,连续使用时,须经常检查灯体是否过热,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

(1)点火前要将喷灯擦干净。

@#@@#@

(2)使用喷灯时,人不要距被烤物太近。

@#@@#@(3)喷灯点火时,不得将喷嘴对着人和易燃物,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4)油桶和酒精容器要妥善保管,以防发生火灾。

@#@@#@14、树脂砂型、芯刷酒精或表面烘干点火时,人的头部应闪开一定距离。

@#@@#@15、工作地面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地面要洒水,保持地面潮润,要留有安全线。

@#@@#@落砂工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应戴好口罩、手套,工作场地应经常保持喷洒水雾。

@#@@#@2、落砂前了解铸件、砂箱重量,禁止超负荷运行和起吊。

@#@@#@3、正确掌握铸件浇注冷却凝固时间达到安全开箱。

@#@落砂只能在艺规定的冷却时间之后进行。

@#@@#@4、检查落砂机及通风除尘设备是否良好,防护罩是否齐全,有问题解决后再开机。

@#@@#@5、不得违章私自调整修理电气、机械等设备,有问题需修理进,应找修理工修理。

@#@@#@6、必须遵守挂勾工安全操作规程。

@#@@#@7、吊运时应先试吊将钢丝链拉直,被吊物吊离地面约不超过50毫米,待无危险时方可吊运,禁止吊挂浇、冒口。

@#@铸件难以挂链时,可除去芯子后再吊运,或者放入吊盘内吊运。

@#@@#@8、大型铸件的落砂可当地进行,吊运大型铸件时,需要对钢丝绳或链条的承受负荷加以核实。

@#@禁止大型铸件内截埋入地坑或不分箱就起吊,应把铸件挖出,方可吊运。

@#@@#@9、叠放砂箱时大小不一的砂箱,大箱在下,小箱在上,摆放整齐、平稳,叠放大箱最高不得超过2米,小砂箱最高不得超过1.5米。

@#@@#@10、用平车转活时,轨道应先清理干净,往平车上装活要平稳牢靠,装的不要过高,防止倒落伤人。

@#@@#@11、开动电动平车转活前,应检查平车前后周围不得有人和障碍物。

@#@@#@12、完活后要将工作现场打扫干净。

@#@@#@清铲工安全操作规程@#@1、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2、操作前检查所用工具,如大、小锤、撬棍、风铲是否安全可靠,锤头是否松动,使用大锤时,应注意前后是否有人以防伤人。

@#@@#@3、严禁在堆上或没有垫稳的工作物上进行清铲、清理铸件,禁止站在铸件上工作。

@#@@#@4、严禁对着他人或两人对面同时进行清铲工作。

@#@@#@5、人工翻动工作时,必须确认安全时方可进行,使用天车起吊和翻转工件时应严格遵守起重工、挂勾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吊活前注意检查吊具是否符合安全检查规程。

@#@@#@6、使用固定或手提式砂轮机时,应先检查砂轮有无裂纹或缺损。

@#@砂轮麻损后的直径、厚度是否符合安全使用标淮。

@#@打磨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砂轮爆炸。

@#@@#@7、凡无防护罩的砂轮机不得使用,托板与砂轮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毫米。

@#@@#@8、打下的浇、冒口、芯铁等应放在指定地点,不准乱扔乱放,并将工作场地打扫干净。

@#@@#@混砂机安全操作规程@#@1、混砂机运转只有在对开式混砂槽可靠合拢并锁紧后才能进行。

@#@@#@2、混砂机气动工作压力应大于0.5Mpa,低于此值应停机。

@#@@#@3、维修保养混砂机必须切断主电源,切断压缩空气,排掉残余压力,关闭加砂阀,并避免意外又接通。

@#@@#@4、维修或更换电机后必须先点动试车检查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5、树脂、固化剂应严格分开装罐,严禁接近烟火,树脂泵、固化剂泵不可互换使用,固化剂容器管路必须耐酸。

@#@@#@6、调试或标定树脂、固化剂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劳保手套与防护眼镜。

@#@@#@7、液料泵不得无料空运转,初次调试或维修后重新启动前必须排除管道内空气,保证有料下运行。

@#@@#@8、每班次工作结束清理混砂机槽及叶片的结砂,清理树脂、固化剂入口的结块。

@#@@#@9、混砂机急停或因故障停机后如不能很快的排除故障,应及时打开混砂槽进行清理,必要时,还要清理沸腾室放掉沸腾室内砂子。

@#@@#@10、每班次检查清洗树脂、固化剂管路,每月一次。

@#@@#@11、定期效验调整叶片角度与间隙,每月一次。

@#@@#@12、定期效验调整加砂量、树脂固化剂加入量,每月一次。

@#@@#@13、及时检查清理分水过滤器,定期清洗各气动阀,半年一次。

@#@@#@14、大臂、小臂两端轴承每半年加一次黄油。

@#@@#@15、大臂、小臂回转轴承及齿圈每半年加一次黄油。

@#@@#@16、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随时保证完好,不可随意更改。

@#@@#@除尘器操作规程@#@1、工作前应检查除尘器、风机、电机、管道的正常情况。

@#@@#@2、开启机械前,应首先开启除尘器,运转正常后,再开启机械设备,下班前应先关闭机械设备,后关闭除尘器。

@#@@#@3、除尘器周围应经常洒水,及时清灰,防止二次扬尘。

@#@@#@4、下班前要对除尘器表面、平台及四周进行清理,保持卫生。

@#@@#@5、除尘器各转动部位、减速器要经常加油。

@#@@#@6、工作中要注意观察除尘器排气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及时检修。

@#@@#@热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注意防火、防爆、防烫、防触电,并了解有关救护知识,工作场地应配必要的消防器材。

@#@@#@2、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任意离开工作岗位,临时离开应向代管人交代清楚。

@#@@#@3、工作前应检查电气设备、仪表及工具是否完好,抽风系统是否完好。

@#@工作完毕后应做好工作场地及设备清扫工作。

@#@@#@4、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并应保持清洁,不堆放无关物品。

@#@@#@5、工作进入油槽要迅速。

@#@淬火油槽周围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使用行车时应有专人指挥,并执行有关行车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

@#@井试炉的吊车钢丝绳应经常检查,定期更换。

@#@@#@7、入炉工件,工具应干燥。

@#@@#@8、大型热处理炉及连续热处理炉采用炉子机械输送工件和燃料,使用前必须检查炉子机械关键传动部件有无烧损、腐蚀机械运行轨道上有无障碍物,工件堆放高度和宽度是否超过规定,堆放平稳与否。

@#@工件出炉卸车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和砸伤事故。

@#@@#@箱式(台式)电炉热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1、遵守一般热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

@#@仔细检查测温仪表、热电偶、电气设备接地线等是否完好。

@#@@#@2、检查炉膛内是否有杂物,炉底板、电阻丝是否完好。

@#@@#@3、工作中当工件进出炉时应断电操作,并注意工件或工具不得与电阻丝相碰撞和接触。

@#@@#@4、箱式电阻炉使用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

@#@@#@5、电炉通电前应首先合闸,再开控制柜按钮。

@#@停炉时应先关控制柜按钮,再拉闸。

@#@@#@6、每月定期清理设备各部位(包括炉底下部)的氧化物和脏物,发现问题应及时清理好。

@#@@#@7、热处理干燥者、保温炉、电熔炉除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温度外,其余均按本规程执行。

@#@@#@8、工作完毕应整理工作场地,并向接班操作负责人交待设备情况。

@#@@#@光谱分析室安全操作规程@#@1、用电仪器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

@#@@#@2、使用高压电的地方,必须悬挂警示牌注意安全。

@#@@#@3、操作摄谱仪或看谱计的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橡皮的地毯上。

@#@@#@4、操作仪器的电路,必须仔细检查。

@#@@#@5、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检查光源内部情况时,必须拉掉电源插头,才能进行检查。

@#@@#@6、工作时应经常通风。

@#@@#@7、电子弧光及火花发出光容易刺激眼的角膜,工作之前必须挡上颜色玻璃。

@#@@#@8、分析室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

@#@@#@9、安装电源及开关时,应通知电工负责进行。

@#@@#@10、在工作时间内,非工作人员末经允许不得在光源摄谱仪及看谱镜近旁逗留。

@#@@#@11、工作时必须小心谨慎。

@#@不得与别人说笑,也不得离开操作地点。

@#@@#@12、凡有指示灯的电器,如电指示灯不亮,应停电进行检查。

@#@@#@13、使用砂轮机时,必须遵守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1、电焊、气焊工均为特殊工种,身体检查合格,并经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2、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

@#@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3、操作场地10m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4、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包括打渣)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

@#@倾面焊接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火帽。

@#@@#@5、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油桶、管道,沾与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进行操作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并经过冲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敞开口、旋开盖),再进行工作。

@#@@#@6、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

@#@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照明电压采用12V。

@#@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7、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

@#@工作回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8、在有易燃、易爆物的车间、场所或天然气管附近焊接时,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同意并与天然气站联系好。

@#@工作时应采取严密措施,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9、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采取防护设施并不准将工作回线缠在身上,地面应有人监护。

@#@@#@10、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才能离开。

@#@@#@11、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

@#@露天作业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瓶上。

@#@@#@12、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检验和试验。

@#@@#@公用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认真检查砂轮、轴承,反正螺丝必须紧固适当,磨刀托板与砂轮正面的间距,不准大于4-6毫米;@#@托板和防护罩螺丝必须紧固。

@#@@#@2、磨刀时,不准站在砂轮正面或两人争用一片砂轮,更不许在磨刀、磨件时出现撞击砂轮的现象,发现砂轮不圆,表面有沟,夹盘松动等情况时,必须及时修理和调整,然后使用。

@#@@#@3、换砂轮时,首先必须验明有无出厂合格证,核对磨料种类和粒度。

@#@夹装前检查表面有无损伤,芯孔是否规则,并要用木棒轻敲的方法检查内部有无裂痕,表裂痕和损伤的不准使用。

@#@@#@4、安装砂轮,必须在夹盘与砂轮之间垫以缓冲纸垫和皮垫,经过静平衡后,紧住各个螺丝,空转三分钟之后,再修铲或投入使用。

@#@新砂轮直径不得超过两侧夹盘的一倍。

@#@@#@5、用湿抹布缠住刀杆磨刀时,不准有拖带现象;@#@磨刀室内必须有良好的吸尘设备,发现阻滞状况;@#@必须迅速修复;@#@散落的金属粉末、和砂轮灰尘每天清理,照明灯不可离砂轮太近。

@#@@#@6、备用的砂轮不得与铁器混放在一起,储放砂轮的地方要干燥,防止浸湿受潮。

@#@@#@7、公用砂轮,由所在单位指派专人监管,逐日进行检查、调整和清扫。

@#@@#@8、人离开时,必须关机。

@#@@#@天车工安全操作规程@#@1、天车工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并持有操作证者方能独立操作,未经专业培训和考试不得操作。

@#@@#@2、开车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机械、电气部分和防护保险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如果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严禁吊运。

@#@@#@3、必须听从挂钩起重人员指挥,但对任何人发动的紧急停车信号,都应立即停车。

@#@@#@4、行车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后方能进行操作,行车启动时应先鸣铃。

@#@@#@5、操作控制器手柄时,应先从“O”位转到第一档,然后逐级增减速度。

@#@换向时,必须先转回“O”位。

@#@@#@6、当接近卷扬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或与邻近行车相遇时,速度要缓慢。

@#@不准用倒车代替制动、限位代停车,紧急开关代替普通开关。

@#@@#@7、应在规定的安全走道、专用站台或扶梯上行走和上下。

@#@大车轨道两侧除检修处不准行车。

@#@小车轨道上严禁行走。

@#@不准从一台行车跨越到另一台行车。

@#@@#@8、工作停歇时,不得将起重物悬在空中停留。

@#@运行中,地面有人或落放吊件时应鸣铃警告。

@#@严禁吊物在人头上越过。

@#@吊运物件离地不得过高。

@#@@#@9、两台行车同时起吊一物件时,要听从指挥,步调一致。

@#@@#@10、运行时,行车与行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撞车,同壁行吊车错车时,行车应开动小车主动避让。

@#@@#@11、检修行车应停靠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地面要设围栏,并挂“禁止通行”的标志。

@#@@#@12、重吨位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

@#@不准同时操作三只控制手柄。

@#@@#@13、行车运行时,严禁有人上下。

@#@也不准在运行时进行检查和调整机件。

@#@@#@14、运行中发生突然停电,必须将开关手柄放置到“O”位。

@#@起吊件未放下或索具未脱钩,不准离开驾驶室。

@#@@#@15、浇铸前,应先看好钢水包高度,然后鸣铃和慢速运行;@#@浇钢时,下降速度要缓慢。

@#@@#@16、运行时由于突然故障而引起漏钢或吊件下滑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托向无人处降落。

@#@@#@17、漏天行车遇有暴风、雷击或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工作,切断电源。

@#@车轮前后应塞垫块卡牢。

@#@@#@18、夜间作业应由充足的照明。

@#@@#@19、龙门吊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执行,行驶时注意轨道上有无障碍物;@#@吊运高大物件妨碍视线时,两旁应设专人监视和指挥。

@#@@#@20、行车工必须做到“十不吊”:

@#@@#@

(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3)吊绳和附件捆缚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4)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5)歪拉斜挂不吊;@#@@#@(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7)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物不吊;@#@@#@(8)带棱角快口未垫好不吊;@#@@#@(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吊;@#@@#@(10)钢铁水过满,未打固定卡子不吊。

@#@@#@21、工作完毕,行车应停在规定位置,升起钓钩,小车升到轨道两端,并将控制手柄放置“O”位,切断电源。

@#@@#@9@#@";i:

29;s:

11713:

"EG/GL1702-2007              第7页,共7页@#@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了贯彻实施“科技兴安”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有效控制,为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安全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的管理。

@#@@#@2相关文件和术语@#@2.1相关文件@#@2.1.1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2.1.2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2.1.3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2术语@#@2.2.1安全技术@#@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它包括现代化管理技术、职业安全防护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技术三个方面。

@#@@#@2.2.2安全技术管理@#@指安全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的管理,即:

@#@安全技术情报管理、科研及其成果管理、先进技术成果推广管理、安全技术标准管理。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安全技术的综合管理工作。

@#@@#@3.2技术部负责纵向课题立项的审批,年度科研计划的审定。

@#@@#@3.3公司技术、设备等相关部门负责本质安全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的管理工作。

@#@@#@3.4各单位负责相应安全技术的实施和落实,配合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开发、推广与应用安全技术。

@#@@#@4工作程序及管理要求@#@4.1安全技术情报管理@#@4.1.1安全技术情报管理的基本宗旨是及时掌握、推广、应用国内外安全技术先进成果和经验,为促进公司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为公司安全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断提高服务。

@#@@#@4.1.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公司内部的安全技术情报交流活动,对外与国内各相关企业、情报网站、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横向联系,并积极发展国际交流。

@#@@#@4.1.3为活跃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公司不定期组织学术论文征集和交流活动,针对公司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举办研讨班,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4.1.4为鼓励安全专业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发展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技术专能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贡献,公司建立如下学术论文及研讨报告评定制度:

@#@@#@4.1.4.1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学术论文及研讨报告评定,并将内部交流或研讨的论文或报告汇编成册,各单位要积极报送调研论文。

@#@@#@4.1.4.2评定不定期进行,评定范围为在公司内部学术交流会或研讨班发表的论文或报告。

@#@@#@4.1.4.3从实用性、先进性出发进行评定,论文或报告分优秀、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4.1.5为促进各级安全专业人员努力学习,及时掌握国内外安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公司除组织参加国内的一些大型学术、情报交流外,还将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公司举办各种专题讲座。

@#@对公司安全专业人员的论文或报告,鼓励本人积极向外投稿,并组织征集向外推荐发表。

@#@@#@4.1.6组织全公司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内外重大安全工程技术成果和动态,不定期编写专题综述或研究报告。

@#@情报专题综述或研究报告可列为论文参加评定。

@#@@#@4.1.7将收集、整理加工情报资料以及撰写论文和报告,作为评定安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的重要考核条件。

@#@@#@4.2科研及其成果管理@#@4.2.1开展科学研究是促进公司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安全技术工作的重点,各级安全管理部门都应将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列为重要职责,切实抓好。

@#@@#@4.2.2根据国家的科研方针,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科研项目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与自定课题三类:

@#@@#@纵向课题:

@#@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由公司独自承担或由公司配合协作参加的课题;@#@@#@横向课题:

@#@自定题目而公司内部力量不足,需要委托公司以外单位合作的项目;@#@以及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邀请公司参加协作并符合公司需要的项目;@#@@#@自定课题:

@#@由各单位或各部门根据安全生产薄弱环节,自选的攻关项目。

@#@@#@4.2.3凡自定课题和横向课题,选题必须符合需要、先进与实用有效的原则:

@#@@#@需要:

@#@必须符合公司安全生产的需要,即必须针对公司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先进:

@#@课题起点要高,应以达到国内水平和接近国际水平为主攻方向;@#@@#@实用有效:

@#@在满足切实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预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量满足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能耗、节约劳动力、方便维护检修等要求。

@#@@#@4.2.4上级下达科研计划后,纵向课题应正式立项,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书面报告给公司技术部审批后,即可开展工作;@#@自定课题和横向课题由科研主要承担单位起草开题报告,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批后,正式立项,即可正式开展工作。

@#@@#@4.2.5开题报告应包括: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技术经济效果,国内外现有水平、发展趋势和推广的可能性,试验研究的内容、方法、技术关键及主要措施,进度安排、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试验费用及计算依据,研究条件(现有条件及必须添置的设备仪器规格型号),负责单位、参加单位及分工,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等。

@#@@#@4.2.6凡经批准正式立项并开题的纵向、横向及自定课题,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汇总,报公司技术部一并列入公司当年科研计划。

@#@@#@4.2.7科研项目费用来源:

@#@@#@4.2.7.1纵向课题所需费用,上级拨款不足部分列入公司年度科研计划开支。

@#@@#@4.2.7.2自定课题、横向课题所需费用列入公司年度科研计划开支。

@#@@#@4.2.8凡经批准列入计划的科研项目,课题所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组织或配合;@#@课题实施情况由课题负责单位与所在单位按季度提交实施进展情况小结,跨年度项目按年提交总结,报公司安全环保部。

@#@总结或小结应包括本期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安排,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按半年进行考核,并纳入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考核。

@#@@#@4.2.9课题总结及验收:

@#@@#@4.2.9.1课题结束后,无论是否申请呈报上级主持鉴定,均应进行课题总结及验收。

@#@@#@4.2.9.2课题研究试验总结报告由课题负责单位起草。

@#@@#@4.2.9.3使用报告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报告由使用单位负责起草。

@#@@#@4.3先进技术成果推广管理@#@4.3.1凡上级规定应迅速组织推广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新技术成果,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提出年度推广先进技术成果计划,在公司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中作指令性计划,下达各单位实施执行;@#@凡各单位准备推广已经经上级主持鉴定的新技术成果,由各单位提出专题报告申请立项。

@#@@#@4.3.2各单位推广先进技术成果项目所需资金,凡不涉及增加固定资产的项目,由各单位生产费用开支;@#@凡涉及增加固定资产的项目,按公司《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执行。

@#@@#@4.3.3推广先进技术成果项目完成后,各单位应提交项目验收报告。

@#@@#@4.3.4各单位申请的技术革新项目中,凡属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项目,应经公司安全环保部审定后,报综合管理部,统一列入公司年度安全措施计划。

@#@@#@4.3.5凡列入公司年度安全措施计划的项目,其实施和管理按《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执行。

@#@@#@4.4安全技术标准管理@#@4.4.1安全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是切实抓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与逐步提高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础。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条例》,安全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

@#@@#@4.4.2根据国家标准GB1.8—89《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的规定,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适当补充制订必要的企业标准,以逐步形成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标准体系,是公司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管理的努力方向。

@#@GB1.8—89所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a)生产过程特有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来源、等级、浓度、阈限值和其他参数);@#@@#@b)组织和实施生产过程的设计和计划,以及在正常工作条件和紧急情况下,对工作制度、设备操作程序、工艺过程控制和检验监测系统的要求;@#@@#@c)对生产厂房(含露天作业场地)和作业点的安全卫生要求;@#@@#@d)对设备的安全卫生要求;@#@@#@e)对具有危险和有害性的原材料、毛坯和半成品的使用、处理要求;@#@@#@f)对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剩余物料的运输(包括装卸)、贮存方面的安全卫生要求;@#@@#@g)对生产过程(或职业活动过程)用特殊设备的配置、作业点布局、管道布置、有潜在危险设备的分散和隔离,以及设备运动部分的启动信号的要求;@#@@#@h)对参加生产过程(或职业活动过程)的全体工作人员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要求及培训、考核的要求;@#@@#@i)对作为危险和有害因素源的剩余物料(含废料)的处理、利用和消除方法的要求;@#@@#@j)对采用防护措施(包括集体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的要求;@#@@#@k)设置安全标志的要求;@#@@#@l)安全卫生要求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m)其他。

@#@@#@4.4.3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在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中,由公司下达贯彻实施计划。

@#@@#@4.4.4对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贯彻执行分三步进行:

@#@@#@学习阶段:

@#@按公司分批计划要求,各单位应组织各级生产、设备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逐条学习,并列出本单位应贯彻的条文。

@#@@#@对照检查阶段:

@#@应组织各级有关人员逐条对照检查,查清本单位规章需修改补充的条款,查清现场需整改的隐患。

@#@@#@整改阶段:

@#@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修改补充本单位规章,并组织整改对照检查出来的隐患。

@#@@#@4.4.5公司级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起草;@#@各单位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由各单位组织起草,单位主管领导签发,并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

@#@@#@4.5各单位应指定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本单位日常安全技术工作,并接受公司安全环保部的技术指导。

@#@@#@5检查与考核@#@5.1对优秀、优良学术论文或报告,由公司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

@#@@#@5.2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公司给予奖励。

@#@@#@5.3各单位、各部门安全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未按本办法进行的,对责任单位(部门)扣款500~1000元。

@#@@#@";i:

30;s:

1343:

"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根据《XXX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建立和提升的十个方面内容》的要求,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订安全仪表系统管理制度如下:

@#@@#@1、机电车间仪表班为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组,负责安全仪表系统的管理、运行、维修、校验、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

@#@@#@2、仪器仪表要做到有序管理正确使用,保证安全仪表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时监控。

@#@@#@3、设立安全仪表系统设备台账,各类仪表设备要逐台登记造册,注明名称、位号、型号、厂家、日期等内容。

@#@各类仪表设备需按规定和实际使用情况,保证有足够的备品。

@#@@#@4、保证DCS系统主机、UPS电源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值班人员必须每天检查一次DCS仪表柜和系统主机,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5、各个安全仪表系统要实行定员定人定设备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保证安全仪表系统的正常运行。

@#@@#@6、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组要定期对安全仪表系统进行调试、校正。

@#@定期对安全仪表设备检查,进行日常的维护及保养工作。

@#@@#@7、严格奖惩制度,对钻研业务、工作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失职和造成事故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