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649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CB设计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

ES-1

PaperMelamine

ES-2

ES-3

C,CE,L,LE

Fabriccotton

A

Asbestospaper

AA

Asbestosfabric

G-3

Glasscont

G-5

Glassclothmelamine

G-7

Glassclothsilicone

G-9

G-10,G11

Glassclothepoxy

N-1

Nylonphenol

FR-1,FR-2,FR-3

FR-4,FR-5

Glasscont,clothepoxy

FR-6

Glassfiber,polyester

CEM-1

Glasscloth,paper,epoxy

CEM-3

Glasscloth,Glasswebepoxy

GPO1~GPO6

GlassFiberMat,polyester

种类

加强材料

树脂

主要用途

Glass/Epoxy覆铜板(FR-4)

玻璃纤维

Epoxy

双面板,多层板

(工业用产品,PC,汽车,手机)

耐热树脂覆铜板

Polyimide

BT树脂

多层板,耐热,Package

(手机,通信用)

Paper/Phenol覆铜板(FR-1)

Paper

Phenol

单面板

(洗衣机,冰箱,电饭锅,部分CD-ROM,TV,VTR)

高频适用覆铜板

氟树脂

PPO树脂

高频PCB

(多媒体产品)

Flexible覆铜板

N/A

FlexiblePCB

Flex-RigidPCB

4-1.DesignClearance设计间隙

表1)ETACS,P/W,IMMOB类

表2)TX,RFM类

1.DesignClearance

Ø

TRACE:

相邻TRACE间距离以0.3mm为标准。

与VIA距离以0.3mm为标准。

与PAD距离以0.3mm为标准。

与SMD距离以0.3mm为标准。

2.DesignClearance

VIA:

相邻VIA间距离以0.5mm为标准。

与PAD距离以0.5mm为标准。

与SMD距离以0.5mm为标准。

3.DesignClearance

PAD:

相邻PAD间距离以0.5mm为标准。

SMD:

相邻SMD间距离以0.5mm为标准。

Copper,Text,Board,Drill等以表1),表2)要求为准。

1.进行设计时,确认PCB图纸上标记的元件安装禁止区域及布线禁止区域,并确认与壳体干涉的部位;

2.PCB相关图纸上没有以上1所列内容时,距离外廓留1mm(Min0.8mm)的空间;

3.在PCB单品上插入固定用RouterHole时

固定用RouterHole:

2φ以上,2个以上;

Array外廓尺寸及单品形状、尺寸相同时,RouterHole的尺寸及位置应设计为相同;

RouterHole位置取在PCB单品的对角线方向;

有机构孔(2φ以上,2个以上)时,代替使用;

与生产技术部门协商后进行。

4.原点(x:

y=0:

0)取在左下角;

5.PCB上有长孔时,正确标记其尺寸(包含公差)。

1.极性元件应统一极性进行布局,要考虑一定的间隔,可视性及排线效率进行布线;

2.对于DIP部品,要考虑layout而垂直布置;

3.PCBArray的RouterPin经过的区域应避免布置元件;

除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如配置IC时,空出5mm以上的空间

4.与机构干涉及固定元器件的部分,按照机构图纸要求进行设计(元件安装禁止区域及布线禁止区域);

5.排布Bottom面元器件时,考虑WAVE(波峰焊)进入方向来设计;

6.TestPointDimension测试点尺寸(最小规格)

TestPoint直径:

φ1.27

相邻TestPoint间距离:

2.54mm以上

--开发model不同的情况下,若PCB尺寸及固定孔尺寸、位置相同,则将TestPoint尺寸及位置设计为相同;

--TestPoint(TP)布置在Bottom面上(不得已的情况下布置在Top面)。

7.有2个PCB连接用CONNECTORPIN时,周围3mm内不得布置元器件(局部使用SOL’GM/C时,3mm内没有元器件才能使用)。

8.PCB温度分布受元器件布置的影响

9.考虑温度的PCB设计

由于元器件的尺寸小型化导致发热密度增加;

元器件温度à

PCB寿命;

选用放热效果号的PCB材料;

PCB设计时的考虑事项;

--铜箔Pattern的发热

--元器件安装方法

--电路Pattern的状态

10.考虑发热的元器件布置

11.针对发热元器件的对策

温度

至开始变色所用时间

基板状态

85˚C

约1000小时

略呈灰褐色但直至5000小时以后也几乎无变化

100˚C

约100小时

略呈灰褐色

150˚C

约30分钟

100小时内变色且无法只用

1.对所有元器件标记Referencename.

2.Referencename:

高度:

1.3/宽度:

0.3

3.对于IC,编号顺序以从左上到右下为原则。

(IC的1号pin脚必须标示)

4.统一Referencename方向。

--使作业者容易区分

--勿被其他结构遮挡

5.对有极性的元器件,标示出其极性。

6.对于Connector(以及ProgrammingPin),在其焊盘之间插入Silk(适用于Top/Bottom)

7.标示出PCB车型名。

(零件号及版本号标记在Array上)

8.在Bottom面布置测试点(TestPoint)时,Silk布置在测试点周围不发生干涉的区域;

而在布置Connector及Dip元器件的测试点时,若焊盘(Pad)比丝印(Silk)大,则删除丝印(Silk)。

9.若要以非Connector元器件来代替Connector的功能时,用丝印(Silk)框出其外廓。

10.在Array上标示出PCB的进入方向。

11.同一种元器件使用多个时,为防止误插入,分别标示出式样名(例:

Auto及Safety)。

1.对于PCB的Pattern,R值为0.5mm。

目的是为了防止铜箔的断裂及剥离。

2.对于带有散热焊盘(ThermalPad)的元器件(如TR、FET、IC类…等),散热焊盘部位用铜箔加强。

3.确保CPU安装面下的铜箔面积

NGOK

4.分类大致可分为电源部、信号部、CPU部、输出部以及GND,且随电路的不同而不同。

5.要以CPU的GND最大限度地包围晶振周围。

6.不应有不必要的Pattern。

7.对于大面积的铜箔,焊盘(Land)应设计如下:

未考虑易焊性的设计考虑了易焊性的设计

8.对于DrillPad及过孔(Via),应设计Teardrop。

9.Dip元器件的Pattern布线应放在Bottom面(考虑PCB生产效率)。

10.GND及Powerline的铜箔布线尽可能宽一些。

11.Dip元器件里面禁止布置Pattern及过孔(Via)

12.为了减少虚焊及接触不良的现象,GND应采用利用布线的接地方法(参考图7)。

--利用布线时,需要2个以上

--采用SMD元器件时若表面难以布置GND,则通过过孔(Via)使用GND。

13.多层PCB中层的构成及布线方向

14.ESD引起的误动作对策

考虑系统的接地

--信号电路、屏蔽电路、电源供给电路以及装配操作台或PCB基板的“地”都应采用各自的“地”系统;

--电源线不应凌乱排布,而应当平行排布或布在屏蔽内;

--信号线不应排布在与电源线同一个屏蔽内;

--信号线与电源线呈直角排布。

1.Top面Library和Bottom面Library应区别适用

--Top面焊盘(Land)直角,Bottom面焊盘(Land)圆角;

--Top面和Bottom面的Library尺寸相异。

2.对于Chip元器件,焊盘(Land)按照Spec进行设计,若有PCBLayout及Datasheet则按照设计标准来设计。

3.电阻、电容按照设计标准设计(参照其他资料)

4.若焊盘(Land)长度不够,则进行回流焊(Reflow)时端子及Pattern间圆角(Fillet)的成型不稳定。

(考虑焊接状态不良的可能性,焊盘长度需要0.35mm以上,如图)

5.Pattern标准书

5-1.适用PCB板规格

1.FR-4,1.6t

2.4层以上多层板

3.各层铜箔厚度

基板铜箔厚度

镀铜厚度

铜箔合计厚度

外层

(Comp及Solder面)

17μm

25μm

42μm

内层

35μm

0μm

5-2.基于不同电流量的Pattern宽度设计标准(相对于环境温度升高10˚C时的许用电流)

注:

每升高1˚C,电阻值增加约0.4%。

5-3.Pattern电阻值的计算

20˚C为温度下,1oz基板的Pattern电阻R=0.303(mΩ/mm)*Length(mm)

则对于0.25mm的Pattern,R(0.25mm)=1.212(mΩ/mm)*Length(mm)

(例:

Pattern长度为100mm时,电阻值即为0.12Ω,Pattern上的电压降为V(drop)=0.12*0.4A=0.048V)

5-4.电压与导体间最小距离的关系

有涂层(Coating)

无涂层(Non-Coating)

DC电压

或AC电压(峰值)

导体间最小距离

备注

0~150V

0.65mm

海拔300m以下

0~30V

0.25mm

与高度无关

151~300V

1.30

31~50V

0.38mm

51~150V

0.50mm

301~500

2.50

151~300

0.75mm

1.50mm

500V以上

0.005mm/V

0.003mm/V

--Pattern电流与温度上升的关系

--电流量与Pattern宽度的关系,参照5-2表

--电流量达到1A,

对于40mil的Pattern,每1V电压确保0.005-0.007mm宽度

对于500V的电压,确保2.5mm到3.5mm的宽度

(若空间允许,在高频及大电流部位尽可能确保宽Pattern)

--GND的面积尽可能做大

GND不可形成闭环;

形成的闭环越大,产生的天线效应越强,结果将出现大量吸收空中辐射噪音的不良效果。

--根据line的电流量决定Patternwidth,但基本遵循以下标准:

PatternWidth

电源部

0.8-1mm

输入部

0.3mm

输出部

Powerline

但对于正常情况下不工作的大电流line,应按以下标准设计宽度,并通过试验确认有无异常。

电流

0-10A

1mm

10-20A

2mm

20-30A

3mm

30-40A

4mm

--考虑噪音(Noise)的GND加强方法

措施

具体措施

特点及注意事项

通过对GNDPattern的改善达到GND加强

设计为宽而短的GNDPattern

与诸如设计背面BetaEarth,多层板上设计GND层相比效果较小,但简单易行。

并且可与其他措施一起使用。

采用Mesh状态GNDPattern

有可能产生优于预想的效果,值得一试。

利用双层或多层板达到GND加强

双层基板的背面设计BetaEarth

效果明显

多层板中插入GND层

效果明显,但基板成本增加

利用金属片达到GND加强

采用GND改善金属片

在基板上难以布置大面积GND时、或无法改为双层或多层基板时可采用此法。

ShieldCase与基板GND多点连接

虽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可能引起ESD性能恶化

采用GNDFrame

即使部分的金属片效果也较佳。

由于不是必须要连接GNDFrame,若有ESD恶化的顾虑,可以和GNDFrame分离。

问题点

原因

对策

1

--由测试点焊盘(TestPointLand)面积过小导致

--过孔(Via)上布置了测试点(TestPoint)

--过孔(Via)的Drill缩小了测试点焊盘(TestPointLand)的面积

--单独分离。

2

--Connector发生焊接不良

--Connector晃动

--波峰焊(WaveSoldering)后Pin间发生短路

Top面与Bottom面的焊盘面积相同

--对于有外力施加的元器件焊盘,Top面与Bottom面设计为不同大小;

--波峰焊焊盘做的大一些

3

--PGMPin之间布置有过孔,因此在进行波峰焊时,焊锡膏围绕着过孔发生短路

--DIP元件及焊盘(Land)之间布置有Pattern以及过孔

--PGM之间的过孔及Pattern位置调整,并做丝印(Silk)处理

4

--安装多个相同的部件时,由于丝印不恰当,发生错误插入

--部件的外廓丝印不恰当

--追加部件的外廓形状丝印

5

--拧螺钉时使用的电动工具存在损伤Pattern的可能

--与螺钉的安装部位距离小

--未设计针对螺钉干涉的丝印

--螺钉安装部位追加丝印

--变更Pattern位置

6

--CPU及IC部件在安装完成后进行肉眼检查时难以查出安装方向是否有误

--不能在前期排除安装方向错误等问题

--SMT工序后确认及检查时,不能够确认PCB方向与有极性元器件的方向一致性

--设计了部件的安装方向,但安装完成后,丝印即被部件挡住

--丝印设计在部件安装区域外部

7

--由于GNDPattern面积较大,延长了热传导时间

GNDPatternTHEMALS7EA

(Top3EA;

Bottom4EA)

--修改GNDPattern

(GNDPatternTHEMALS7EA:

Top3EA;

--修改ConnectorPin孔

(φ1→φ1.2)

8

--Clinching方向相反

--变更Clinch方向

--追加防止PCBShort用的丝印

9

--过大电流导致Pattern损伤(RLY部的Powerline)

Pattern加强失误

--通过追加Bottom面PatternSorder,加强了PowerLinePattern

10

--PCB分离时发生IC破损

--IC所在位置与PCB外廓距离过小(0.5mm)

--IC位置变更

--距离PCB外廓0.8mm以上

11

--焊锡膏过多

--发生Pattern短路

--无Clinch外形

--无丝印

--DIP部件适用Clinching

--追加丝印

12

--Router进入时,发生PCBGuide与部品的干涉

--PCB部品布置在了Router的干涉部位

--变更干涉部品位置或修改Guide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