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716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

《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Word下载.doc

a:

50:

{i:

0;s:

8102:

"机械伤害急救常识@#@机械伤害造成的受伤部位可以遍及我们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有些机械伤害会造成人体多处受伤,后果非常严重。

@#@现场急救对抢救受伤者非常关键,如果现场急救正确及时,不仅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赢得抢救时间,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为一个建筑工人,学一些有关机械伤害的急救知识,对自己和工友都是非常有用的。

@#@@#@1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

@#@急救检查应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有条件者测血压。

@#@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2)让人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向医疗救护单位救援。

@#@记住报警电话很重要,我国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120。

@#@但除了120以外,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急救,也要适当留意。

@#@在发生伤害事故后,要迅速及时拨打急救。

@#@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电话中应向医生讲清伤员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号码)、行驶路线。

@#@@#@②简要说明伤员的受伤情况、症状等,并询问清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该做些什么。

@#@@#@③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

@#@@#@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

@#@@#@4)检查伤者呼吸道是否被舌头、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

@#@@#@5)如果呼吸已经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6)如果脉搏不存在,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7)如果伤者出血,进行必要的止血及包扎。

@#@@#@8)大多数伤员可以毫无顾忌地抬送医院,但对于颈部、背部严重受损者要慎重,以防止进一步受伤。

@#@@#@9)让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如有呕吐同时无颈部骨折时,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噎塞。

@#@@#@10)动作轻缓地检查患者,必要时剪开其衣服,避免突然挪动增加患者痛苦。

@#@@#@11)救护人员既要安慰患者,自己也应尽量保持镇静,以消除患者的恐惧。

@#@@#@12)不要给昏迷或半昏迷者喝水,以防液体进入呼吸道而导致窒息,也不要用拍击或摇动的方式试图唤醒昏迷者。

@#@@#@2现场急救技术@#@1.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

@#@将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伤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气温适宜的地方,解开伤员的衣领、裤带、内衣及乳罩,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

@#@@#@2)使伤员仰卧,施救人员位于其头部一侧,捏住伤员的鼻孔,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伤员的嘴吹入气体。

@#@之后,离开伤员的嘴,放开鼻孔,以一手压伤员胸部,助其呼出体内气体。

@#@如此,有节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5次。

@#@吹气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伤员肺泡破裂。

@#@@#@3)吹气时,应配合对伤员进行胸个心脏按摩。

@#@一般地,吹一次气后,作四次心脏按摩。

@#@@#@2.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摩是心脏复苏的主要方法。

@#@它是通过压迫胸骨,对心脏给予间接按摩,使心脏排出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让需要进行心脏按摩的伤员仰卧在平整的地面或木板上。

@#@@#@2)施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双手重叠放在伤员胸部两乳正中间处,用力向下挤压胸骨,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不离开胸部。

@#@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

@#@其按摩速度为每分钟约60~80次。

@#@胸个外心脏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①胸外严重损伤、肋骨骨折、气胸或心包填塞的伤员,不应采用此法。

@#@@#@②胸外心脏按摩应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

@#@@#@③按摩时,用力要均匀,力量大小看伤员的身体及胸部情况而定。

@#@按压时,手臂不要弯曲,用力不要过猛,以免使伤员肋骨骨折。

@#@@#@④随时观察伤员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3.止血@#@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伤口加压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压包扎,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

@#@其具体做法是如果伤口处没有异物,用干净的纱布、布块、手绢、绷带等物或直接用手紧压伤口止血;@#@如果出血较多时,可以用纱布、毛巾等柔软物垫在伤口上,再用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⑵手压止血法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急救中和其他止血方法配合使用,其关键是要掌握身体各部位血管止血的压迫点。

@#@手压法仅限于无法止住伤口出血,或准备敷料包扎伤口的时候。

@#@施压时间切勿超过15分钟。

@#@如施压过久肢体组织可能因缺氧而损坏,以致不能康复,继而还可能需要截肢。

@#@@#@⑶止血带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四肢伤口大量出血时使用。

@#@主要有布止血带绞紧止血、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橡皮止血带止血三种。

@#@使用止血带法止血时,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并在此时间内每隔半小时(冷天)或1小时慢慢解开、放松一次。

@#@每次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暂时止血。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

@#@@#@4.搬运转送@#@转送是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急救后由救护人员安全送往医院的过程,是现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

@#@同时,应注意掌握各种伤病员搬运方法的不同:

@#@@#@1)上肢骨折的伤员托住固定伤肢后,可让其自行行走。

@#@@#@2)下肢骨折的需用担架抬走。

@#@@#@3)脊柱骨折伤员,用硬板或其他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

@#@@#@4)昏迷病人,头部可稍垫高并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5.机械手外伤的急救措施@#@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

@#@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

@#@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布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

@#@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些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6.发生头皮撕裂伤急救措施@#@1)必须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

@#@@#@2)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有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钆,压迫止血。

@#@@#@3)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感染。

@#@@#@4)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i:

1;s:

21357:

"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钢筋调直机@#@型号@#@GT1-14@#@机械设备编号@#@001@#@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钢筋弯曲机@#@型号@#@GW-40@#@机械设备编号@#@002@#@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箍筋弯曲机@#@型号@#@GF20@#@机械设备编号@#@003@#@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部分接线不牢固,立即更换,安全装置齐全。

@#@@#@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钢筋切断机@#@型号@#@GQ40@#@机械设备编号@#@004@#@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交流弧焊机@#@型号@#@BX1-630铜@#@机械设备编号@#@005@#@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圆盘锯@#@型号@#@MG104A@#@机械设备编号@#@007@#@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平刨、压刨机@#@型号@#@机械设备编号@#@008@#@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表C10.6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6#楼及A、C段商铺@#@施工单位@#@河南华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名称@#@塔吊@#@型号@#@机械设备编号@#@006@#@操作工姓名@#@保养时间@#@2014年@#@作业项目及内容@#@保养人@#@(签字)@#@检查电路和安全装置,接线是否牢固,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检查各部位螺丝紧固情况,更换损坏或丢失的螺丝,检查防护罩是否齐全@#@检查三角带、钢丝绳、绳卡,调整三角带,更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检查各传动部位润滑情况,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及液压油等润滑剂@#@检查运转情况,听声音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3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3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所有螺丝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三角带、卡绳等完好无损@#@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4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5月15日@#@电路、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接线牢固,安全装置齐全@#@部分螺丝松动,机械人员立即紧固,防护罩齐全@#@部分三角带、卡绳出现损坏,立即更换。

@#@@#@各部位传动及时润滑,及时加注机油、齿轮油、黄油等@#@机械声音正常,自动可靠@#@备注@#@可半月保养一次,根据机械现状,可随时进行保养@#@";i:

2;s:

11061:

"文献综述@#@A1231陆保保11213030146@#@摘要:

@#@科技在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使新理论、新概念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

@#@因为生产模式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传统制造业存活越来越艰难。

@#@现就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

@#@ @#@@#@关键词:

@#@机械工艺、机械制造、发展趋势、技术特点@#@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dvanc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theories, @#@new @#@concepts @#@are @#@emerg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also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constantly @#@updated @#@product, @#@th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Backward @#@because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survival @#@increasingly @#@difficult. @#@Now @#@for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Keywords:

@#@Mechanical @#@Technolog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rend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一:

@#@前言@#@制造技术已经是生产、国际经济竞争、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获得、开发和利用它。

@#@它正被看作是现代国家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

@#@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

@#@而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

@#@它们的研究对机械工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特点@#@

(一):

@#@柔性、集成、并行工作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够制造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的产品,能按订单制造,满足产品的个性要求。

@#@ @#@@#@

(二):

@#@制造智能化。

@#@能够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智能制造系统能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强调以人为系统的主导者这一总的概念。

@#@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和集成并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智能又促进集成水平的提高。

@#@ @#@@#@(三):

@#@设计与工艺一体化,传统的制造工程设计和工艺分步实施,造成了工艺从属于设计、工艺与设计脱离等现象,影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

@#@产品设计往往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受到制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

@#@因此,设计与工艺必须密切结合,要以工艺为突破口,形成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

@#@ @#@@#@(四):

@#@精密加工技术是关键,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

@#@ @#@@#@(五):

@#@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现代制造技术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开始,到产品形成、使用,一直到处理报废的集成活动和系统。

@#@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进行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而且特别强调拆卸设计。

@#@使产品报废处理时,能够进行材料的再循环。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 @#@@#@(六):

@#@人、组织、技术三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作用的永恒性;@#@提出了由技术支撑转变为人、组织、技术的集成;@#@强调了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作用。

@#@在制造工业战略决策中,提出了市场驱动、需求牵引的概念,强调用户是核心,用户的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三:

@#@我国当前制造技术的现状及问题@#@机械制造业历来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是应用最新科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走大走强,形成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

@#@但我国目前只能称为机械大国,还不是机械强国。

@#@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迎接世界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

@#@ @#@@#@同时,就目前国内的机械制造技术,但是设备升级单靠买发达国家的设备也是不行的,必须量体裁衣,才可能实现投入小、高效益。

@#@自2008年以来,中国出口企业多数都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至订单锐减、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的攀高、人民币升值等,令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连连亏损,甚至倒闭。

@#@转型升级已经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应该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给企业和产品更多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国情研究生产适合的生产工具。

@#@@#@四: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机械加工工艺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也有了新的内涵。

@#@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

@#@如今,这一学科正在朝向制造系统的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精密工程、特种加工技术、模糊技术方向发展。

@#@ @#@@#@

(一)制造系统的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在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下,现代制造系统经历了NC(数控)--FMS(柔性制造系统)的先进自动化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个工厂全盘集成制造系统,它借助计算机将经营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准备、零件加工、检查和销售等各个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综合集成起来,成为高效益、高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

@#@先进工业国的柔性制造系统已相当的广泛。

@#@我国起步晚,但数控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也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在全国进行试点、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 @#@@#@

(二)精密工程 @#@@#@包括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和纳米技术等方面。

@#@当前,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好以微细加工为手段的微型机械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21世纪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方法首推电子和光学高摧性材料的超精磨削加工。

@#@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是一种特殊的精密加工,不仅精度高,而且尺寸十分微小。

@#@其主要的工艺方法是光刻、沉淀、扩散、离子注入等。

@#@微型机械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纳米级水平上相融合的产物,它注定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

@#@ @#@@#@(三)特种加工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机械设备都有高温、高压、高速和高精度的要求,因而产生了一些新材料来制造零件,如金刚石、陶瓷等超硬材料的加工,其加工精度可达到分子级加工单位或原子级加工单位,用通常的金属切削方法来加工这些零件已十分困难,有的就无法加工。

@#@特种加工不仅扩大其应用范围,而且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放电加工是模具制造不可缺少的方法,它将以放电加工自动化系统和FMC纳入模具工业的工厂自动化(FA)。

@#@激光加工和精密等离子加工在钢板切割方面已有代替冲压和剪切的趋势,今后将由激光切割机和精密等离子切割机等机床构成柔性制造系统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特种增材加工作为一种快速制造技术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加工手段。

@#@ @#@@#@(四)模糊技术 @#@@#@模糊技术是在模糊数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

@#@模糊技术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一项基础技术。

@#@如果再评价机电产品质量或评测企业管理系统时,应用模糊评判技术,则能精确的、可靠的得到产品质量评价结果,能定量化的获得企业管理测评指标。

@#@如果在机械设计中应用模糊设计,则能合理的,科学的解决设计参数值等问题,而且具有优化设计的效果。

@#@如果在机械设计中和在机电产品上应用模糊控制,则可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

@#@@#@五:

@#@结束语 @#@@#@虽然目前国内的机械工艺技术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状态。

@#@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产品的不断更新,随着先进的工艺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中,以及自动化制造单元的逐步普及,以后会逐步发展为自动化制造工厂,即整个制造过程都是由多个自动化制造系统连接起来的,配备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储运系统,并有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和指挥,即从原材料、生产、装配、成品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都在“自动化”的运转中完成。

@#@@#@参考文献:

@#@@#@[1]宋天虎.我国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004-132Ⅹ(2000)@#@[2]蒙坚.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研究.煤炭技术 @#@第31卷第6期 @#@@#@[3]陈家元.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TH16 @#@B @#@1006-4414 @#@ @#@@#@[4]吴良芹.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

@#@12-15 @#@@#@[5]张海东.论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发展.TH16 @#@A @#@1009-8631@#@";i:

3;s:

20333:

"湖北理工学院@#@一.实践目的及主要内容@#@

(1)了解生产现场机床的类型及其布局;@#@@#@

(2)了解生产现场工人使用的工艺文件(主要工序卡)形式;@#@@#@(3)了解生产现场的夹具类型;@#@@#@(4)重点了解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加工路线、加工阶段划分等)及一副夹具的工作原理;@#@@#@(5)完成实践报告。

@#@@#@二.实践时间@#@第八周第十周星期五@#@三.实践单位简介@#@黄石中兴气动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全系列气动马达及延伸产品专业生产厂家。

@#@主要经营气动马达、减速气动马达、气动启动器、气动葫芦、潜孔钻机、锚杆钻机、帮锚杆钻机、气动绞车、气动泵、及气控阀等。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执着的团队,始终活跃在行业前列,多年来致力于气动机械的研究、开发、制造,产品具有结构紧凑、耐磨、低噪声等优异品质;@#@以专业的态度、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朋友的信赖与支持,也赢得了广阔、稳定的市场,用户遍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韩国、日本、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越南、土耳其等国。

@#@@#@为加强企业发展后劲,向高科技型企业迈进,公司整体搬迁至千亩青翠的青龙山下、万顷碧波的磁湖畔,与科研实力雄厚、加工设备精良、检测设备齐全的黄石理工学院强强联合,合作成立学、产、研基地,使公司整体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执着的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气动机械的研究、开发、制造,缔造了“中兴”气动马达卓越的品质,以专业的态度,优异的品质赢得了朋友的信赖与支持,也赢得了广阔,稳定的市场。

@#@气动马达是公司的专业根基。

@#@公司有叶片式、齿轮式、活塞式三大系列气动马达。

@#@由气动马达延伸的产品有叶片式、齿轮式、活塞式减速气动马达、气动葫芦、气动卷扬机、气动锚杆钻机、潜孔钻机、气动隔膜泵……九大类百余种气动产品。

@#@公司可根据用户不同功率、转速、安装空间需要,设计提供各式国内外专用成套减速气动马达及其配套设备。

@#@在为矿山、钢铁、金属冶炼、石油、化工、造纸、海洋流体输送、水电工程等领域服务中,业内的创新攻坚,性价比优势不断显现。

@#@@#@公司一贯以科技为动力,着力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新技术,让客户不仅获得优良的产品品质还可以得到具竞争性的价格。

@#@创立“中兴”国内顶尖品牌是该公司的追求,公司目标是达到甚至超越国际一流品牌。

@#@@#@四.齿轮轴机械加工过程分析@#@

(一)材料的选择@#@该轴包括圆柱、齿轮、键槽等表面。

@#@轴是组成减速器的重要零件之一,它本身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精确的尺寸和较高的表面粗糙度,与轴承配合处的轴颈表面还有高的硬度,因而材料应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碳素钢价格低廉、锻造工艺性能好、对载荷较大,较为重要的场合,以45号钢最为常用。

@#@为确保使用性能,我们选用45钢作为齿轮轴的材料。

@#@@#@

(二)毛坯的选择@#@在选择毛坯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

(1)零件材料及其机械性能@#@

(2)零件的形状和尺寸@#@(3)生产类型@#@(4)具体生产条件@#@(5)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考虑上述因素综合分析,零件材料为45钢,各台阶直径相差较大,采用棒料浪费材料,而且零件在工作中经常承受较大的冲击性载荷,因此应选用锻件。

@#@由于零件为大量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也较简单,尺寸不大,故采用模锻成型。

@#@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经综合考虑,选用φ35mmX200mm的45钢模锻成型作毛坯。

@#@@#@(三)零件的技术要求@#@为了使材料得到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性能,对齿轮轴进行调质处理,选用IT7级精度,对于外圆表面粗糙度Ra0.8,键槽底部粗糙度Ra6.3,键槽侧面Ra3.2,齿轮精度IT7级,齿面粗糙度Ra3.2,端面表面粗糙度Ra3.2,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等技术要求见零件图纸@#@(四)工艺分析@#@1、零件使用性能分析@#@从传动轴的受力分析可知,它受扭转-弯曲复合作用力,承受中等载荷,工作教平稳,冲击力小,所以,可以采用45钢,为了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坯料需进行正火热处理。

@#@@#@2、零件技术条件分析@#@外圆尺寸精度:

@#@φ24h7mm、φ25h7mm、φ20h7mm、φ16h7mm、φ12h7mm、φ10mm,及M32mm的螺纹。

@#@@#@外圆形状位置精度:

@#@φ32、φ25、φ20、φ16相对φ12@#@外圆表面质量:

@#@所有外圆表面质量要求Ra0.8um,两键槽侧面要求Ra3.2,底部Ra6.3,齿轮齿面Ra3.2um。

@#@@#@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轴的锻件强度较高,形状比较简单,外轮廓尺寸不大,在φ20h7φ和12h7两节轴上均开有键槽,且轴两端带有中心孔。

@#@总的来说,轴的结构较规则,在加工键槽和中心孔时,采用顶尖和三爪卡盘夹紧定位。

@#@@#@4.毛坯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在传递力矩过程时要承受很强的冲击力和很大的交变载荷,要求材料应有较高的强度、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而且轮廓形状不复杂,故采用锻件适宜。

@#@零件尺寸不大,且为批量生产,故采用模锻适宜。

@#@@#@5.毛坯余量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越接近成品零件,即毛坯的精度越高,则零件的机械加工劳动量越少,材料消耗越少,可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因而,在确定毛坯时,应根据机械加工和毛坯制造两方面考虑。

@#@@#@毛坯余量@#@尺寸@#@项目@#@φ32mm@#@Ø@#@25mm@#@Ø@#@20mm@#@Ø@#@16mm@#@Ø@#@12mm@#@粗车余量(直径)@#@1.5@#@6.5@#@11@#@15@#@19@#@半精车余量(直径)@#@0.6@#@2@#@2.5@#@2.5@#@2.5@#@精车余量(直径)@#@0.4@#@1@#@1@#@1@#@1@#@磨削余量(直径)@#@0.5@#@0.5@#@0.5@#@0.5@#@0.5@#@总余量(直径)@#@3@#@10@#@15@#@19@#@23@#@(五)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是加工中用来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定位的所依据的工件上的点、线、面。

@#@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基准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甚至还有可能造成零件的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按工件用作定位的表面状况把定位基准为粗基准、精基准,以及辅助基准。

@#@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加工过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

@#@用加工过的表面所作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对于同时具有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的零件,当必须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的互为位置时,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如果零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互为位置要求高的表面为粗基准。

@#@@#@2)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作粗基准。

@#@@#@3)如需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作组基准。

@#@@#@4)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

@#@@#@5)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只允许使用一次。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自为基准原则@#@4)互为基准原则@#@5)所选择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适用。

@#@综上因素,粗车时以外圆和两侧端面为粗基准,以两侧端面中心孔为精基准定位。

@#@@#@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需考虑经济加工精度、工件材料性质、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生产类型和经济性以及现有设备情况和技术条件等因素,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加工方法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

@#@@#@尺寸φ25h7mm及φ16h7mm:

@#@粗车——半精车——磨削@#@尺寸φ20h7mm及φ12h7mm:

@#@粗车——半精车——铣键槽——磨削@#@大径为φ32mm的齿轮:

@#@滚齿——剃齿@#@3.加工阶段的划分@#@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

@#@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粗加工阶段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并加工出精基准,主要是提高生产率。

@#@半精加工阶段是为零件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在热处理前进行。

@#@精加工阶段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高。

@#@因此,对齿轮轴的加工阶段划分为:

@#@加工精基准——粗加工主要表面——半精加工主要表面——精加工主要表面。

@#@@#@4.加工顺序的安排@#@一个零件有许多表面需要机械加工,此外还有热处理工序和各种辅助工序。

@#@各工序的安排应遵循一些原则。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

(1)基面先行原则@#@

(2)先粗后精原则@#@(3)先主后次原则@#@(4)先面后孔原则@#@而齿轮轴除了应遵循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还应注意:

@#@@#@

(1)外圆表面加工顺序应为,先加工大直径外圆,然后再加工小直径外圆,以免一开始就降低了工件的刚度。

@#@@#@

(2)齿轮轴上的退刀槽等表面的加工应在外圆精车之后,否则在精车外圆时产生断续切削,影响车削精度,也易损坏刀具。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应遵循一般原则:

@#@@#@

(1)预备热处理如退火和正火,通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前进行,调质安排在粗加工以后进行。

@#@@#@

(2)最终热处理通常安排在精加工之后和磨削加工之前,目的是提高材料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调质、淬火、渗碳淬火等。

@#@@#@辅助工序的安排:

@#@@#@辅助工序种类较多,包括检验、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去磁及平衡等。

@#@检验工序分加工质量检验和特种检验,是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除了工序中的自检外,还需在下列场合单独安排检验工序:

@#@@#@

(1)粗加工后;@#@

(2)重要工序前后;@#@@#@(3)转车间前后;@#@(4)全部加工工序完成后。

@#@@#@综上各种原则,齿轮轴的加工工序为:

@#@@#@工序10:

@#@下料@#@工序20:

@#@模锻@#@工序30:

@#@正火@#@工序40:

@#@车端面、打中心孔@#@工序50:

@#@粗车各外圆@#@工序60:

@#@调质处理@#@工序70:

@#@精车外圆Ø@#@32mm,Ø@#@20mm,Ø@#@16mm,Ø@#@12mm,倒角@#@工序80:

@#@铣键槽@#@工序90:

@#@磨各外圆@#@工序100:

@#@滚齿@#@工序110:

@#@剃齿@#@工序120:

@#@去毛刺@#@工序130:

@#@检验@#@工序140:

@#@入库@#@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黄石理工学院@#@机电学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JS99-03@#@共2页@#@产品名称@#@零件名称@#@齿轮轴@#@第1页@#@材料牌号@#@45@#@毛坯种类@#@锻造@#@毛坯外形尺寸@#@Ø@#@35mm×@#@200mm@#@每件毛坯可制件数@#@1@#@每台件数@#@1@#@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工时@#@准终@#@单件@#@10@#@下料@#@棒料尺寸Ø@#@35mmX200mm@#@金工@#@20@#@模锻@#@锻造毛坯@#@30@#@热处理@#@正火处理@#@40@#@车@#@车端面,打中心孔@#@金工@#@CA6136@#@YT1545°@#@右偏刀,中心孔钻@#@50@#@车@#@粗车外圆Ø@#@32mm,Ø@#@25mm,Ø@#@20mm,Ø@#@16mm,Ø@#@12mm@#@金工@#@CA6136@#@YT1590°@#@右偏刀、顶尖,游标卡尺@#@60@#@热处理@#@调质处理@#@金工@#@70@#@车@#@圆Ø@#@32mm,Ø@#@20mm,Ø@#@16mm,@#@Ø@#@12mm,倒角@#@金工@#@CA6136@#@YT1590°@#@右偏刀、YT15@#@45°@#@右偏刀,顶尖,千分尺@#@80@#@铣@#@铣键槽@#@金工@#@X5032@#@直柄键槽铣刀、V形块@#@90@#@磨@#@以两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磨各外圆@#@金工@#@MI332BX1500@#@顶尖、平行砂轮,千分尺@#@100@#@滚齿@#@滚齿,最大直径为Ø@#@32mm@#@金工@#@Y3150K@#@整体齿轮滚刀(模数为3,头数2)弹簧夹头、顶尖@#@110@#@剃齿@#@剃齿@#@金工@#@Y4250@#@剃齿刀@#@黄石理工学院机电学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类型@#@零件图号@#@JS99-03@#@共2页@#@产品名称@#@零件名称@#@齿轮轴@#@第2页@#@描图@#@120@#@钳工@#@去毛刺@#@金工@#@锉刀@#@130@#@检验@#@检验@#@质检室@#@千分尺、游标卡尺、@#@描校@#@140@#@入库@#@涂上防锈油@#@底图号@#@设计@#@(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装订号@#@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名@#@签字@#@日期@#@(六)主要机床@#@1、常用机床介绍@#@1)车床@#@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切削机床之一,它的加工范围很广。

@#@车床可以车削外圆、车端面、切断和切槽、钻中心孔、钻孔、镗孔、铰孔、车削各种螺纹、车削内外圆锥面、车削特形面、滚花以及盘绕弹簧等。

@#@@#@2)钻床@#@钻床的特点是工件固定不动,刀具做旋转运动,并沿主轴方向进给,操作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机动。

@#@在钻床上装上不同的刀具可完成钻孔、扩孔、铰孔、锪孔、锪凸台等。

@#@@#@5)铣床@#@铣床是利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工件或(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铣床的加工范围与刨床相近,但比刨床加工范围广,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刨床。

@#@铣刀是一种多齿刀具,铣刀上等每个刀齿是间歇参加工作的,因而使得刀齿冷却条件好,刀具耐用度高,有较高等生产率,因此在单件小批和成批大量生产中,铣削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铣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9-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1.6um。

@#@@#@6)磨床@#@磨床是为了适应工件精密加工而出现的一种机床,它是精密加工机床的一种,磨床是用非金属的磨具或磨料加工工件各种表面的机床。

@#@通常磨具旋转为主运动,工件的旋转与移动或磨具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通常把使用砂轮加工的机床称为磨床,如外圆磨床,平面磨床,而把用油石、研磨料作为切削工具的机床称为精磨机床。

@#@@#@2、机床的选择@#@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机床的使用性能决定的,在设计工艺规程时,主要是选机床种类及型号,选项择时间参照相关手册,产品样品,遵循以下原则:

@#@@#@

(1)机床的加工尺寸范围应与零件的外轮廓尺寸相适应;@#@@#@

(2)机床的精度应与上件的精度要求相适应;@#@@#@(3)机床生产类型应与零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

@#@@#@当在车间没有相适应的机床设备时,就需要对已有的机床进行设备的改装,使其成为专用机床。

@#@在此,应根据具体要加工的零件的要求提出设计任务书,包括:

@#@一些必要参数、精度要求,产品要求,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

@#@@#@齿轮轴需经过车、钻、铣、滚齿等工序加工完成。

@#@根据现有的设备具体安排如下:

@#@@#@粗车两端面,各部分外圆面选用CA6136普通车床@#@b.半精车、精车外圆轮廓,钻、选用CA6136普通车床、钻床@#@c.铣键槽选用X5032@#@d.齿轮加工选用滚齿机;@#@@#@滚齿机Y3150K参数:

@#@@#@最大工件直径@#@X@#@最大模数(mm)@#@滚刀至工作台最小中心距(mm)@#@工作台尺寸(mm)@#@主轴转速@#@级数@#@范围(转/min)@#@800X10@#@50@#@690@#@9@#@45~280@#@电机@#@外形尺寸长X宽X高(mm)@#@工作精度@#@主电机@#@总电容@#@台数@#@等级@#@粗糙度Ra@#@7.5@#@16.03@#@7@#@3050X960X2150@#@5-6-7@#@2.5@#@五.夹具工作原理分析@#@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一种装置。

@#@其作用是将工件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和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地夹紧。

@#@合理地选择夹具,能够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减轻上人的劳动强度。

@#@@#@1.通用夹具@#@通用夹具是指已经标准化的,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于加工不同工件的夹具。

@#@在通用机床上一般都附有通用夹具,如车床上的三爪和四爪卡盘、顶尖和鸡心夹头、铣床上的平口虎钳、万能分度头、回转工作台等;@#@磨床上的磁力工作台等。

@#@这些夹具有很大的通用性,使用时无需调整或稍加调整就可以装夹不同的工作。

@#@通用夹具一般作为机床附件供应给用户,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广泛用于装夹定位基准面比较简单(如外圆柱面、平面)的工件。

@#@三爪卡盘:

@#@适合安装较短的轴类或盘类工件。

@#@四爪卡盘:

@#@适合安装方型﹑椭圆型或不规则形状的工件,装夹时必须找正,定中心。

@#@中心架和跟刀架:

@#@在车削细长轴时,为增加工件刚性防止工件振动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作为附加支承。

@#@@#@2.专用夹具@#@专用夹具是专为某一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

@#@专用夹具不必考虑通用性,故可以设计得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但它的设计制造周期较长,成本也较高,产品变更时无法使用,因而适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中。

@#@@#@在选择夹具时应考虑:

@#@A、是否可用机床备有的各种通用夹具和附件。

@#@@#@B、生产类型。

@#@@#@C、夹具应尽量敞开。

@#@@#@D、自动换刀具和换工作台时不能与夹具或工件发生干涉。

@#@@#@该齿轮轴为中大批量生产,应以专用夹具为主,该零件为回转零件,因此选用顶尖和三爪卡盘,即可满足加工要求。

@#@@#@六.小结@#@本次从车间参观到完成报告,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受益匪浅。

@#@@#@在实践过程中,我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分析、基准选择等有了很好的认识,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理解了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序卡片的形式以及加工方法的选择等。

@#@@#@通过实践,我深深地理解了一句话,那就是‘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听老师的讲解,似乎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当我们着手去弄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什么东西都不好弄,要做好各种准备还真是不简单。

@#@虽然这些我们平时听着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可自己动手的时候,才发现小事也有大学问。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要做完容易,可是要做好就得另当别论了。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不仅更加了解了零件的生产过程,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细心程度。

@#@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在刚工作时不至于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尽管这只是一次很短暂的实习,但我们的确收获不小,我相信,这次实习必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工作。

@#@@#@11@#@1@#@";i:

4;s:

1951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前景@#@在未来几年国内房地产业和各类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国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预计也将维持在高位(预计在20%以上)。

@#@由此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工程机械的市场容量可能还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国内企业在国内的销量和收入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进入21世纪,更多企业已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据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朱焘介绍,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设计的成功。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工业设计的创新,在于其能否引导世界潮流。

@#@今天的汽车、手机、电脑市场中,各企业越来越关注其设计问题,谁的工业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

@#@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象日本东芝,拥有的工业设计师数以百计。

@#@还有国内大企业海尔集团,就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每年投入的开发设计费达8000多万元。

@#@这些高投入获得了高回报,海尔产品广泛行销海外世界市场就是一个证明。

@#@这说明,市场需求更多的工业设计就业人才,工业设计越来越在市场受到重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国加入WTO在即,只有工业设计人才得到重视、使用,我国的工业产品才能跻身广阔的世界市场,市场需要多层次、多门类的工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人才在未来有极大的升值潜力。

@#@"工业设计"将是一个为我们国家、我们的企业大量创造知识产权的黄金水道,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21世纪的文化将是设计的文化!

@#@@#@在中国,工业设计就业前景现在正值上升的时期,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过去我们是以加工为主,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的加工业务和外加工订单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这些加工企业都开始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所以目前工业设计是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环境.但是作为工业设计来讲,第一点就是要技术上的创新,工业设计绝对不是一个外观造型,所以要做出一个好产品来,第一点就是技术的更新,所以这对人才的要求就相对来讲比较高。

@#@对于一个要做工业设计的设计师来说,要具备整合技术的能力,在学校里面应该多学一些跟科学技术相关的知识——不是说要他当一个科学家,也不是说让他去发明什么技术,但是他要了解技术,新材料现在发展到什么水平了等等,这是设计师对新材料发展的了解,他才能知道把这些东西引进来。

@#@作为工业设计师,一方面是要大量地学习这些新知识,要有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是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的积淀也不是我们读几本好书,把古代的某个物品搬出来,把它翻翻新,这就叫创新了,而是怎么去结合中国文化元素,提取当中的文化底蕴的东西,这又是一个需要修炼的内功;@#@第三点是作为工业设计师,对手段的能力要强,从做工业设计的角度上来讲,你所掌握的计算机软件要远远多于做平面和装璜的。

@#@工业设计除了有CAID等辅助工业设计的软件以外,还有许多的渲染、结构的软件,像CAD、PROE等各种加工的软件,直至和加工设备的接口的编程,这都需要工业设计师掌握和了解。

@#@所以工业设计师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端的人才,他应该是从整体的设计业务当中成长起来的最高端的一批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现状@#@机械类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制造并提供机械设备和电气装置的部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因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设有机械类专业,已经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加上传统的机械企业这几年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前机械行业的就业需求并不旺盛。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

@#@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

@#@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

@#@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

@#@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

@#@@#@但如果着眼今后,可以这样说,机械行业将焕发生机。

@#@经过数年的改革调整,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

@#@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还比较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取得相当成绩,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水平现时还处于比较稚嫩和脆弱时期,运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

@#@因此,国家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技术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吴澄先生指出:

@#@自动化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由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我国传统工业的落后现状,国家将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使我国工业技术朝着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自动化技术的采提高国民经济诸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对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建立自动化工业体系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应用技术,所以,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市场广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率:

@#@92.01%。

@#@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

@#@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

@#@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

@#@就业前景:

@#@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88.68%、机械设计及制造82.72%、汽车与拖拉机81.61%、机车车辆工程91.44%、流体传动及控制84.53%、真空技术及设备88.89%、机械电子工程88.44%、设备工程与管理85.6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87.23%、铸造84.47%、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92.46%、焊接工艺及设备92.79%。

@#@@#@机械是目前就业率很高的专业,但是赚钱多少要看个人的能力,一般研究生在北方4000左右,本科生3000左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流体传动与控制(即液压与气动技术及PLC)、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程序设计等;@#@@#@

(2)专业课包括机械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数控技术与CAM(即数控与计算机辅助制造)、先进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分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面貌,就业面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

@#@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

@#@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  这些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还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水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研究生须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制造及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小季表示:

@#@“这个专业就业面相当广,被称为‘万金油’。

@#@我的师兄师姐毕业都是去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高新技术公司、机械出口贸易公司这种单位,薪酬待遇也不错。

@#@”@#@  就业情况: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1:

@#@10以上。

@#@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

@#@@#@  据了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

@#@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研究方向:

@#@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动力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潜力大,等待厚积薄发@#@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该学科主要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析、系统仿真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

@#@该专业的研究生在力学、机构学、强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方面应具有扎实的基础,在CAD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也应有较强的能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安林说: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搞设计,也可以搞工艺、装配、维修等。

@#@机械类专业不像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一毕业就是白领。

@#@学机械设计的毕业后必须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对生产工艺包括机加工、热处理等有一定认识后,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岗位上有所建树。

@#@建议学机械设计的同学做两到三年蓝领,再做三年灰领,日后没准就是金领了。

@#@”@#@  就业情况:

@#@由于机械设计是最传统的机械学科,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很多招聘机械类人才的单位大多倾向于招收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

@#@据了解,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去国家科研单位如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飞机设计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去外资、民营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

@#@主要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目前毕业生就业多在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地区。

@#@@#@  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智能机械系统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三维图形学@#@  机械电子工程——双选择,机械VS电子@#@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

@#@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

@#@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

@#@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日后多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

@#@@#@就业情况:

@#@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应用面非常广泛,就业也相对容易。

@#@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具体到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

@#@@#@研究方向:

@#@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机电产品设计与控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方向@#@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这个专业来说,目前就业状况还是不错的。

@#@航天、航空、汽车、船舶、兵器等各个行业都有需求,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的一些电器类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需求也很旺盛,例如美的、格力、万和、海尔等。

@#@外企对本科生的需求相对较少,因为研发部门一般都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工厂的制造工人岗位高职生就可以胜任。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

@#@可在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邮电、通讯、电力、交通、金融、外贸、环保、城建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工作。

@#@@#@特别适合在高新科技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作:

@#@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智能测控系统、计算机与自动控制装置,电子装置的设计、运行与维护、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同时,也可在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编制、机械设备更新改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辅助分析和辅助制造以及对成型产品的质量分析、检验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到设计院,工厂(设备管理),工厂(维修),工厂(设备引进),元器件厂商(销售或技术支持),元器件厂商(研发);@#@机械、汽车、通讯、家电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

@#@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

@#@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

@#@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分布@#@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国有企业34.35%@#@录取研究生14.68%@#@民营及私营企业12.59%@#@其他事业单位1.10%@#@高等学校1.23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机关1.24%@#@科研设计单位7.94%@#@三资企业12.14%@#@部队3.54%@#@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0.99%@#@出国1.43%@#@自主创业0.43%@#@金融单位0.25%@#@医疗卫生单位0.08%@#@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总结分析@#@从世界机械发展水平来看,就中国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

@#@所以,在中国的机械方面的技术发展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虽是这样,但这也不是意味着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就很有发展前途。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社会上缺少的是高学历,高技能,高资历的人,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人甚之又少。

@#@对于我们渉学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来言,面对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们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始终如一的完善自各个方面。

@#@@#@";i:

5;s:

14528: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5锥孔及2-M8孔的钻床夹具@#@设计者:

@#@李志荣@#@指导教师:

@#@敖晓春@#@2006年9月28日@#@.@#@目录@#@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3@#@序言……………………………………………………4@#@零件的分析…………………………………………………..4@#@零件的作用………………………………………..........4@#@零件的工艺分析………………………………………..4@#@工艺规程设计………………………………………………..5@#@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5@#@基准面的选择…………………………………………..5@#@制定工艺路线…………………………………………..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7@#@夹具设计……………………………………………………..12@#@问题提出………………………………………………12@#@夹具设计……………………………………………….12@#@参考文献……………………………………………………...13@#@@#@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5孔及2-M8孔的钻床夹具@#@设计要求:

@#@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设计时间:

@#@2006.9.11~2006.9.29@#@设计内容:

@#@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一张);@#@@#@3、绘制毛坯图(一张);@#@@#@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张);@#@@#@5、绘制夹具总装图;@#@@#@6、绘制夹具零件图;@#@@#@7、说明书@#@班级:

@#@机械03-1班@#@学生:

@#@李志荣@#@指导教师:

@#@敖晓春@#@系主任:

@#@@#@2006年09月29日@#@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厢体内部:

@#@主要作用是传递纽距,帮助改变机床工作台的运动方向。

@#@零件在主视方向均有8mm的筋板支撑,零件中部有的花键孔,上平面分别有M8的螺纹孔和5mm的锥孔.,所有技术要求都是为了机床总体装配.。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本零件可从零件图中可知,它有三组加工面,而有位置要求,还有两组孔,也有位置和精度要求。

@#@@#@1、零件左端面,它是毛坯铸造出来之后等待加工的第一个面,此面将作为初基准,表面粗糙度为3.2。

@#@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即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技术要求。

@#@@#@2、零件顶面,它是以底面为粗基准而加工的,它将作为精基准以完成以后的孔加工,为达到题目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表面粗糙度为3.2。

@#@.最终达到要求。

@#@@#@3、以顶面为基准加工的花键孔,此面表面粗糙度为6.3。

@#@采用钻,扩即达到要求。

@#@@#@4、18mm的槽加工,此槽侧面粗糙度为3.2,底面粗糙度为6.3即采取粗铣、半精铣,两步工序能达到要求。

@#@@#@5、加工M8螺纹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底孔为φ6.7,考虑到工艺要求我们采取钻、攻丝两步工序。

@#@@#@6、加工M5锥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配钻方式加工。

@#@在加工的适当工艺过程中我们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以满足工艺要求。

@#@@#@由以上工艺过成的完成,本零件也按要求加工完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由零件要求可知,零件的材料为HT200,考虑到本零件在具体工作的受力情况,我们选择砂型铸造,足以满足要求,又因为零件是中批量生产,所以选择砂型铸造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最佳方法。

@#@@#@

(二)基准面的选择@#@基准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的重要过程之一。

@#@基面的选择正确与否,可以是加工质量的到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否则,不但加工工艺过程漏洞百出,更有甚者,零件的大批量的报废,使用无法进行,难以在工期内完成加工任务。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本拨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般零件而言,应以出加工的表面为粗基准,本零件正好符合要求,对于精基准而言,主要应考虑到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本题目我们以的孔为精基准,基本满足要求。

@#@@#@(三)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是应该使两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妥善保证,在生产纲领一确定成批生产的情况下,我们尽量集中工序,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工艺简单工序集中,尽量降低成本。

@#@@#@工艺路线方案:

@#@@#@工序:

@#@1/、铸造;@#@@#@2/、时效处理;@#@@#@3/、粗铣、半精铣左端面;@#@@#@4/、粗铣、半精铣顶面;@#@钻、扩孔;@#@@#@5/、钻、扩孔;@#@@#@6/、车倒角@#@7/、拉花键孔;@#@@#@8/、铣18mm槽;@#@@#@9/、钻M8底孔φ6.7、攻丝M8,配钻M5锥孔@#@10/、去刺@#@11/、检验。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拨叉”零件的材料为HT200,硬度HB170—200,毛坯重量约为1kg,生产类型为成批量生产,采用砂型铸造,13级精度以下。

@#@(批量生产)@#@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对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如下:

@#@@#@1.零件端面:

@#@@#@此面是粗基准,是最先加工的表面,由《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表6-92及公式(6-16)计算底面加工余量。

@#@@#@e=C@#@式中e——余量值;@#@@#@——铸件的最大尺寸;@#@@#@A——加工表面最大尺寸;@#@@#@C——系数@#@e=0.55×@#@=2.5mm@#@满足《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表6-93的要求。

@#@@#@2.顶面.30—80面:

@#@@#@因为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根据零件图中可以看出加工余量为e=3mm@#@满足《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表6-93的要求。

@#@@#@3、中间孔@#@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孔精度为IT7—IT8之间,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确定尺寸和余量。

@#@@#@钻孔:

@#@φ20@#@扩孔:

@#@φ22e=2mm@#@4、φ25花键孔@#@以φ22孔为基准拉孔e=3mm@#@5.铣18mm槽@#@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根据《机械制造工艺手册》查知e=18mm@#@6、M8螺纹孔@#@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根据《机械制造工艺手册》查知M8底孔为6.7为零件满足要求确定尺寸余量如下。

@#@@#@钻M8底孔φ6.7;@#@@#@攻丝M8;@#@e=1.3mm@#@.@#@(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工序Ⅲ:

@#@铣端面@#@a/加工条件:

@#@机床:

@#@X62W卧式铣床@#@刀具:

@#@高速钢圆柱铣刀GB1106-85@#@其中d=80mm,L=82mm,l=22mm@#@b/计算切削用量:

@#@=2.5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可知:

@#@@#@f=@#@由《切削用量手册》表9.4-8可知:

@#@@#@vt=0.34m/snt=1.35r/svft=1.70m/s@#@各休整系数为Kmv=Kmn=Kmf=0.69@#@Ksv=Ksn=Ksf=0.8@#@所以有V==0.19m/s@#@V==0.75r/s@#@V==0.94mm/s@#@由X62W机床取nt=0.792r/s=47.5r/minvfc=1.0mm/s@#@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0.20m/s=12m/min@#@afc.=.@#@确定主轴转速:

@#@l1+l2=17mml=75mm@#@n==7r/s=420r/min@#@切削工时:

@#@@#@@#@2、工序Ⅳ:

@#@铣20+10平面@#@加工条件:

@#@机床:

@#@X52K立式铣床@#@刀具:

@#@高速钢立铣刀其中d=32mm,z=6.@#@计算切削用量:

@#@=3mm@#@由《机械加工工艺实用手册》表15-52af=0.08mm/z@#@由《机械加工工艺实用手册》表15-55@#@v=0.3m/s=18m/min@#@==3r/s(179r/min)@#@按机床选取:

@#@@#@@#@切入切出l=80mm@#@.@#@切削工时:

@#@@#@3、工序Ⅵ钻,扩φ22孔@#@

(1)钻φ20孔@#@a/加工条件:

@#@机床:

@#@Z525立时钻床..@#@刀具:

@#@麻花钻其中d=20mm,@#@.b/计算切削用量:

@#@=20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表15-37可知:

@#@@#@.f=0.36mm/rv=0.35m/s@#@.@#@确定主轴转速:

@#@n==.334r/min@#@.按机床选取:

@#@@#@实际机床选取:

@#@v=@#@切入切出l=80mm@#@切削工时:

@#@.@#@

(2)扩φ22孔@#@a/加工条件:

@#@机床:

@#@Z525立时钻床..@#@刀具:

@#@扩孔钻其中d=22mm,@#@.b/计算切削用量:

@#@=2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表15-37可知:

@#@@#@.f=0..81mm/rv=0.14m/s@#@确定主轴转速:

@#@n==.121.5r/min@#@.按机床选取:

@#@@#@实际机床选取:

@#@v=@#@切削工时:

@#@.@#@4、拉花键孔@#@@#@5.铣18mm槽@#@a/加工条件:

@#@机床:

@#@x62w卧式铣.床..@#@刀具:

@#@直齿三面刃铣刀其中d=80mm,z=18@#@b/计算切削用量:

@#@=18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表15-55可知:

@#@@#@.af=0..20mm/zv=0.3m/s@#@确定主轴转速:

@#@n==71.6r/min@#@.按机床选取:

@#@@#@实际机床选取:

@#@v=@#@切削工时:

@#@.@#@6.钻M8螺纹孔@#@

(1)钻M8螺纹底孔φ6.7孔.@#@a/加工条件:

@#@机床:

@#@Z525立时钻床..@#@刀具:

@#@麻花钻其中d=6.7mm,@#@.b/计算切削用量:

@#@=6.7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表15-37可知:

@#@@#@.f=0.13mm/rv=0.35m/s@#@.@#@确定主轴转速:

@#@n==.998r/min@#@.按机床选取:

@#@@#@实际机床选取:

@#@v=@#@切入,切出l1.+l2=4mml=11mm@#@切削工时:

@#@.@#@

(2)攻丝M8@#@a/加工条件:

@#@机床:

@#@Z525立时钻床..@#@刀具:

@#@机用丝锥其中d=8mm,@#@.b/计算切削用量:

@#@=1.3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表15-37可知:

@#@@#@.f=1mm/rv=0.12m/s@#@.@#@确定主轴转速:

@#@n==286r/min@#@.按机床选取:

@#@@#@实际机床选取:

@#@v=@#@切入,切出l1.+l2=4mml=11mm@#@切削工时:

@#@...@#@@#@夹具设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经过和指导教师的协商,我决定设计第9道工序——钻M8底孔φ6.7、攻丝M8,配钻M5锥孔的夹具设计,本夹具将用于Z525立式钻床。

@#@刀具为.麻花钻,机用丝锥。

@#@.为达到零件工艺要求,对零件进行钻、扩、.两步工序进行加工。

@#@@#@1、问题提出:

@#@利用本夹具主要是钻M8螺纹底孔φ6.7孔。

@#@此孔.没有特殊的形位要求。

@#@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的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

@#@@#@2、夹具设计@#@1)根据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采用以孔以及端面来定位。

@#@@#@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3)@#@查表可得=42.7、xf=1.0、yf=0.7、.=.0.9@#@因此Fz=.595N@#@查表可得=0.021、xM=2.0、yM=0.8、.=.0.87@#@因此扭矩M=1.6Nm@#@由夹紧力机构产生的实际夹紧力应满足下式@#@P=K×@#@@#@其中:

@#@其余系数K=K1×@#@K2×@#@K3×@#@K4@#@K1——基本安全系数1.3@#@K2——加工性质系数1.1@#@K3——刀具钝化系数1.15@#@K4——断续刀削系数1.2@#@所以K=1.3×@#@1.1×@#@1.15×@#@1.2.=1.98@#@考虑实际夹紧力较小,以及所加工零件的结构特征,决定选用滑动压板夹紧结构而且不需要进行强度.校核.。

@#@@#@@#@3)定位误差分析@#@由于所加工的零件对本工序加工的面没有特殊的技术要求,虽然由于定位孔的加工误差以及底面的误差,可能产生所加工的面的平面度、位置度等形位误差,但是在这里是允许的。

@#@@#@4)夹紧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夹具时,应该注意劳动生产率。

@#@但是考虑到本零件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所需的夹紧力较小等原因,螺旋夹紧机构成了首选的方案。

@#@这种结构的缺点就是夹紧过程慢,且装卸不太方便。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将其中的一个定位销设计成活动的。

@#@@#@三、参考文献@#@

(1)«@#@机械精度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出版孙玉芹、孟兆新主编@#@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3)机械加工工艺实用手册@#@(4)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刘文剑等编@#@(5)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李庆寿主编@#@.@#@14@#@";i:

6;s:

11365:

"基层单位机动车辆运行管理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运行管理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厂内外机动车辆的管理。

@#@@#@2引用标准@#@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3管理内容与要求@#@3.1车辆的使用@#@3.1.1新车投用的规定@#@3.1.1.1新车在投用前,应根据原厂说明书和有关规定,进行一次检查、紧固及必要的清洗、调整和润滑作业。

@#@@#@3.1.1.2要对驾驶员、保修工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使用、维修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各种调整数据。

@#@@#@3.1.1.3建立车辆技术档案,配备必要的附属装备,严格执行走合期的各项规定。

@#@@#@3.1.1.4新车在制造厂规定的保修期内,发生属于制造厂责任的损坏,应作出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向制造厂索赔。

@#@@#@3.1.2载重标准的规定@#@3.1.2.1国产载重货车、自卸车、各种定型挂车,装载应严格执行原厂规定的额定载重量。

@#@@#@3.1.2.2进口汽车的载重标准,应根据原厂规定的额定载重量,结合本地的实际使用经验核定。

@#@@#@3.1.2.3车辆换装与原车尺寸、规格不同或尺寸相同而负荷不同的轮胎时,其最大负荷小于原车者,要相应降低载重标准,大于原车者,保持原车标准。

@#@@#@3.1.2.4对于改装、改造的汽车,需要改定其载重量时,应上报上级交通运输部门核定。

@#@@#@3.1.2.5所有已核定的载重汽车、自卸汽车、各种挂车,严禁超载。

@#@@#@3.1.3车辆运行的基本条件@#@3.1.3.1各种牌证齐全,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

@#@@#@3.1.3.2外观整洁,不得有零件残缺、外表破损、装备不全等现象。

@#@@#@3.1.3.3所有总成、组合件和零件必须联结牢固,所有通用件、标准件必须配齐。

@#@@#@3.1.3.4发动机运转良好,燃料、润滑油料消耗量正常,冷却水温在50℃以上时应无敲击异响,无漏油、漏水、漏汽、漏电现象,如发现异常必须进行周密检查和调整,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出车。

@#@@#@3.1.3.5底盘各总成连接牢固,变速器,后桥等主要传动总成不漏油、不过热、无异响,性能良好,润滑部位润滑良好,钢板弹簧无断裂或错开现象,轮胎气压正常。

@#@@#@3.1.3.6转动轻便灵活,横直拉杆及球头销不松旷,性能良好,前轮定位符合要求,脚制动效能符合要求,手制动作用可靠,挂车制动装置有效。

@#@@#@3.1.3.7客车车箱及货车驾驶室内不进尘土、不漏雨,门窗关闭严密,开启灵活,风挡玻璃视线清晰,货箱无漏洞,栏板销钩牢固可靠。

@#@@#@3.1.3.8电气设备齐全,工作可靠。

@#@@#@3.1.3.9汽车行驶时具有正常的牵引性能和加速性能。

@#@@#@3.1.3.10汽、挂车连接和防护装置齐全、可靠。

@#@@#@3.1.4新车、大修车走合期的规定@#@3.1.4.1走合期的里程应不少于1000公里,进口汽车按原厂规定的走合里程执行。

@#@@#@3.1.4.2在走合期内,应选择较好的道路并减载运行,一般载重汽车按载重标准减载20~25%,半挂车减载载重量的50%。

@#@@#@3.1.4.3车辆在走合期内运行,必须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程,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避免发动机突然加速。

@#@走合期内严禁拆除发动机限速装置。

@#@@#@3.1.4.4车辆在走合期内应特别注意做好例行保养工作,经常检查、紧固各部外露螺栓、螺母,注意各总成在运行中的声响和温度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3.1.4.5走合期满后,要进行一次走合保养。

@#@@#@3.1.5车辆的例行保养@#@3.1.5.1例行保养(即三检制)是各级保养的基础,在出车前,收车后和利用行驶中间的停歇时间检视车辆。

@#@@#@3.1.5.2例行保养的基本标准为:

@#@车容整洁、确保四洁(机油、空气、燃油滤清、蓄电池清洁),附件齐全,螺栓螺母不松不缺。

@#@油、水、电、气不渗不漏,保持胎气压正常,制动可靠,转动灵活好用,润滑良好,灯光、喇叭等信号装置齐全有效以及清洁、检查、紧固和润滑等。

@#@@#@3.2车辆的安全行驶@#@3.2.1车辆的检查@#@3.2.1.1机动车辆的年检及季检工作,由各单位按车辆管理机关的时间安排接受检验,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准继续行驶。

@#@@#@3.2.1.2机动车辆的日常检验由各单位车管与安全部门共同负责,每周至少检车一次,并做好检验记录。

@#@@#@3.2.2长途车的规定@#@3.2.2.1凡到本地区(包括所辖县)以远的地方执行任务的车辆均属长途车。

@#@@#@3.2.2.2凡属长途用车必须经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批准,在办理必要的手续后,方可出车。

@#@@#@3.2.2.3长途车司机应由熟悉行车路线,有长途行车经验的同志担任,严禁新司机驾驶长途车(新司机不跟车培训)。

@#@长途车司机必须有驾驶同类车一年以上经历,严禁不了解所驾车辆性能的司机出长途。

@#@@#@3.2.2.4凡一次出三台车以上的,要有干部带队;@#@一次出五台车以上,要有车队长带队。

@#@@#@3.2.2.5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至下年的三月十五日,凡在铁路沿线公出办事,原则上不出车,如若必须出车,须经单位行政一把手批准。

@#@@#@3.2.2.6出长途车前,要做好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全面认真地检查车辆,消除隐患。

@#@@#@3.2.3车辆的牵引@#@3.2.3.1应按照标准选择合适的挂车组织运输生产,不能随意拖挂重量。

@#@在大雪、冰冻、道路翻浆、泥泞陷车和打滑的情况下,及新驾驶员刚开始驾车时,不得拖带挂车,新车或大修车在走合期内应摘挂行驶。

@#@@#@3.2.3.2汽车、拖拉机拖带挂车时,只准拖带一辆,挂车的载重量不准超过主车的载重量。

@#@连接装置必须牢固,防护网和挂车的制动器、标杆、标杆灯、制动灯、转向灯、尾灯,必须齐全有效。

@#@@#@3.2.3.3机动车的转向、灯光装置失效时,不准被牵引,发生其它故障被牵引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须由正式驾驶员操作,并不准载人或拖带挂车。

@#@@#@b)宽度不准大于牵引车。

@#@@#@c)用软连接牵引时,与牵引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d)制动器失效的,须用硬连接牵引。

@#@@#@3.2.3.4起重车、轮式专用车不准拖带挂车或牵引车辆;@#@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3.2.4机动车辆载物(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件》的有关规定。

@#@@#@3.2.5机动车辆行驶时,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3.2.6轮胎是影响车辆安全运行和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轮胎管理工作,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行车和降低运输成本。

@#@@#@3.3机动车辆的保养与修理@#@3.3.1车辆的保养@#@3.3.1.1车辆保养执行以计划预防性保养为主,非计划预防性保养为辅的保养制度。

@#@@#@3.3.1.2根据实践经验和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汽车保养实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保养制度。

@#@结合多种车辆结构和性能的不同,分别制定其作业项目和周期里程,一般情况下允许在偶次二级保养作业时,附加一些作业项目,但不能以修代保以保代修。

@#@@#@3.3.1.3车辆保养计划是组织车辆按期进行保养的依据,必须将保养计划纳入运行作业计划,并保证保养计划的实施。

@#@@#@3.3.2汽车的修理@#@3.3.2.1要认真掌握汽车的损坏规律,新车或经过大修的汽车,行驶到规定的大修间隔里程时,经过技术鉴定,决定应当送修或准其继续行驶。

@#@@#@3.3.2.2按照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作业范围,汽车修理可分为汽车大具备、总成大修、小修和零件修理四类。

@#@@#@3.3.2.3认真执行修理计划和汽车及总成大修进出厂规定。

@#@贯彻修理标准,加强修理的过程检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4机动车辆停驶、封存及报废@#@3.4.1停驶、封存的规定@#@3.4.1.1车辆的停驶,是指部分总成或部件严重损坏,在较长时间内配件无法解决又不符合报废条件,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停驶的车辆。

@#@它属于技术性停驶,在停驶期间不做完好车考核。

@#@车辆停驶前,车队应将停驶车数、车号、原因、时间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并按停驶要求进行停放和管理,车辆恢复行驶时,应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3.4.1.2车辆的封存,是指技术状况良好的停驶车辆,停驶的原因主要是缺少驾驶员或货源短缺,燃料、轮胎供应不足等。

@#@这部分车辆可做封存处理。

@#@在封存期间应作完好车考核。

@#@封存在二个月以上需要恢复行驶时,应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3.4.1.3为防止气温、雨雪、霜冻对停驶和封存的车辆零件的腐蚀损坏,应设置简易车棚供停放保管用;@#@如必须停在停车场内,应停在安全可靠不妨碍其它车辆进出的地方。

@#@@#@3.4.1.4在停驶和封存期间,严禁拆、挪零部件。

@#@@#@3.4.2车辆报废的技术条件@#@载货汽车、越野车、大中小型客车,以及各种类型的专用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废。

@#@@#@3.4.2.1汽车经长期使用,性能低劣,货车车架和发动机(客车车身和发动机)两个总成严重损坏,确属不堪使用,或虽能修复,但工料费过高,一次大修费用为新车价格50%以上的。

@#@@#@3.4.2.2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载重汽车40万公里,矿山特种车30万公里,大客车50万公里,其它车辆45万公里。

@#@@#@3.4.2.3使用年限,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带拖挂的载货汽车、矿山作业专用车使用8年,其它车辆使用10年,或虽未超过以上使用年限,但经两次大修,技术状况下降,已无修复价值的。

@#@@#@3.4.2.4汽车经长期使用,虽经检修或更换零部件,在正常路面条件下行驶,油耗仍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15%的。

@#@@#@3.4.2.5因意外事故,如翻车、撞车、烧毁等,主要总成及零部件大部分损坏,无修复价值者。

@#@@#@3.4.2.6车型老旧进口车辆,或国产非定型杂牌车,经长期使用,主要零件严重损坏,已无配件来源,无法修复,又不宜进行技术改造者。

@#@@#@3.4.2.7经修理和调整仍未达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要求,或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

@#@@#@3.4.3车辆报废审批制度@#@凡符合报废条件的车辆,由单位书面报告公司,经财务部、机动部、公安局共同组织有关人员做技术鉴定,签署意见后报公司主管经理审批。

@#@@#@";i:

7;s:

23098: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基于at89c51的数字电压表设计@#@设计课题: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摘要@#@数字电压表是常用的对电子电路进行检测的较精密仪器之一。

@#@本文的设计思想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方式。

@#@该设计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A/D转换模块、数据处理主控模块和显示模块。

@#@A/D转换模块主要由芯片ADC0808来完成,它负责将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为相应的数字量传送到数据处理模块(单片机)。

@#@数据处理主控模块由单片机AT89C51来完成,它负责将ADC0808传送过来的数字量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产生相对应的显示码传送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此外,它还控制芯片ADC0808的工作。

@#@经过仿真软件结果表明本设计中的电压表电路简单,所用元件较少,成本低且测量精度高。

@#@此电压表可以测量0—5V的模拟输入电压值,并通过一个四位一体的共阴数码管显示出来。

@#@@#@关键词:

@#@数字电压表,单片机,A/D转换,AT89C51,ADC0808@#@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及方案 2@#@2.1设计题目 2@#@2.2设计思路 2@#@2.3设计方案 2@#@第3章数字电压表的硬件设计 3@#@3.1单片机主控制模块的设计 3@#@3.1.1AT89C51性能简介 3@#@3.1.2AT89C51各引脚功能 3@#@3.1.3AT89C51的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5@#@3.2A/D转换电路设计 6@#@3.2.1ADC0808的主要特性 7@#@3.2.2ADC0808各引脚功能 7@#@3.3显示电路的设计 8@#@3.4总体电路设计 10@#@第4章数字电压表的软件设计 11@#@4.1设计流程图 11@#@4.2各子程序简介 12@#@第5章软件调试 13@#@5.1软件调试 13@#@5.2误差分析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附录程序截图及解释 17@#@基于AT89C51单片机数字电压表的设计@#@第1章绪论@#@在电量的测量中,电压、电流和频率是最基本的三个被测量,其中电压量的测量最为经常。

@#@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常需要测量高精度的电压,所以数字电压表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

@#@数字电压表(DigitalVoltmeter)简称DA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

@#@传统的指针式电压表功能单一、精度低,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采用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集成方便,还可与PC进行实时通信等优点。

@#@@#@目前,由各种单片机和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被广泛用于电子及电工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自动测试系统等领域,显示出了它极强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由DVM扩展而成的各种通用及专用数字仪表仪器,也把电量及非电量技术提高到崭新水平。

@#@新型数字电压表以其高准确度、高可靠性、高分辨率、高性价比等优良特性备受人们的青睐。

@#@@#@本文是以简易数字直流电压表的设计为研究内容,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

@#@转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显示模块。

@#@其中,A/D转换采用ADC0808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控制核心AT89C51再对转换的结果进行运算处理,最后驱动输出装置LED显示数字电压信号。

@#@@#@@#@@#@1@#@第2章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及方案@#@2.1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AT89C51数字电压表的设计@#@2.2设计思路@#@

(1)根据设计题目,选择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

@#@@#@

(2)A/D转换采用ADC0808实现,连接单片机的P1口和P3口的四位引脚。

@#@@#@(3)电压显示采用4位一体的LED数码管。

@#@@#@(4)LED数码管的段码输入由端口P0产生;@#@位码输入用端口P2产生。

@#@@#@2.3设计方案@#@本设计选择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

@#@A/D转换采用ADC0808来实现。

@#@输入采用0~5V的直流电压源,电压显示采用4位一体的LED数码管,LED数码管的段码输人由端口P0输出,位码输人由端口P2输出。

@#@@#@时钟电路@#@复位电路@#@A/D转换@#@测量电压@#@显示系统统@#@AT89C51@#@P1@#@P3@#@@#@P0@#@P2@#@@#@P1@#@硬件电路设计由6个部分组成:

@#@A/D转换电路,AT89C51单片机系统,LED显示系统、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以及测量电压输入电路。

@#@硬件电路设计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设计框图@#@第3章数字电压表的硬件设计@#@3.1单片机主控制模块的设计@#@3.1.1AT89C51性能简介@#@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有4KB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字节的随机存储器。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它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AT89C51功能性能:

@#@与MCS-51成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4KB可编程闪速存储器;@#@寿命:

@#@1000次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

@#@10年;@#@全静态工作:

@#@0-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B内部RAM;@#@32个可编程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片内震荡器和掉电模式。

@#@@#@3.1.2AT89C51各引脚功能@#@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

@#@4KB的Flash闪速存储器,128B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震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AT89C51采用PDIP封装形式,引脚配置如图3-1所示。

@#@@#@图3-1AT89C51引脚图@#@AT89C51芯片的各引脚功能为:

@#@@#@P0口:

@#@这组引脚共有8条,P0.0为最低位。

@#@这8个引脚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89C51不带外存储器,P0口可以为通用I/O口使用,P0.0-P0.7用于传送CPU的输入/输出数据,这时输出数据可以得到锁存,不需要外接专用锁存器,输入数据可以得到缓冲,增加了数据输入的可靠性;@#@第二种情况是89C51带片外存储器,P0.0-P0.7在CPU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先传送片外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然后传送CPU对片外存储器的读/写数据。

@#@P0口为开漏输出,在作为通用I/O使用时,需要在外部用电阻上拉。

@#@@#@P1口:

@#@这8个引脚和P0口的8个引脚类似,P1.7为最高位,P1.0为最低位,当P1口作为通用I/O口使用时,P1.0-P1.7的功能和P0口的第一功能相同,也用于传送用户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P2口:

@#@这组引脚的第一功能与上述两组引脚的第一功能相同即它可以作为通用I/O口使用,它的第一功能和P0口引脚的第二功能相配合,用于输出片外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共同选中片外存储器单元,但不像P0口那样传送存储器的读/写数据。

@#@@#@P3口:

@#@这组引脚的第一功能和其余三个端口的第一功能相同,第二功能为控制功能,每个引脚并不完全相同,如下表3-1所示:

@#@@#@表3-1P3口各位的第二功能@#@P3口各位@#@第二功能@#@P3.0@#@RXT(串行口输入)@#@P3.1@#@TXD(串行口输出)@#@P3.2@#@/INT0(外部中断0输入)@#@P3.3@#@/INT1(外部中断1输入)@#@P3.4@#@T0(定时器/计数器0的外部输入)@#@P3.5@#@T1(定时器/计数器1的外部输入)@#@P3.6@#@/WR(片外数据存储器写允许)@#@P3.7@#@/RD(片外数据存储器读允许)@#@Vcc为+5V电源线,GND接地。

@#@@#@ALE:

@#@地址锁存允许线,配合P0口的第二功能使用,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89C51的CPU在P0.0-P0.7引脚线去传送随后而来的片外存储器读/写数据。

@#@在不访问片外存储器时,89C51自动在ALE线上输出频率为1/6震荡器频率的脉冲序列。

@#@该脉冲序列可以作为外部时钟源或定时脉冲使用。

@#@@#@EA:

@#@片外存储器访问选择线,可以控制89C51使用片内ROM或使用片外ROM,@#@若EA=1,则允许使用片内ROM,若EA=0,则只使用片外ROM。

@#@@#@PSEN:

@#@片外ROM的选通线,在访问片外ROM时,89C51自动在PSEN线上产生一个负脉冲,作为片外ROM芯片的读选通信号。

@#@@#@RST:

@#@复位线,可以使89C51处于复位(即初始化)工作状态。

@#@通常89C51复位有自动上电复位和人工按键复位两种。

@#@@#@XTAL1和XTAL2:

@#@片内震荡电路输入线,这两个端子用来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即用来连接89C51片内OSC(震荡器)的定时反馈回路。

@#@@#@3.1.3AT89C51的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单片机中CPU每执行一条指令,都必须在统一的时钟脉冲的控制下严格按时间节拍进行,而这个时钟脉冲是单片机控制中的时序电路发出的。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各个微操作所对应时间顺序称为单片机的时序。

@#@MCS-51单片机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震荡器,XTAL1为该放大器的输入端,XTAL2为该放大器输出端,但形成时钟电路还需附加其他电路。

@#@@#@单片机AT89C51的时钟电路如图3-2所示,主要由电容C1-C3、电阻R1、晶振X1等组成。

@#@AT89C51的18脚(XTAL2)和19脚(XTAL1)接时钟电路,其中19脚是AT89C51内部振荡器倒相放大器的输入端,用于接外部晶振和微调电容的一端;@#@18脚是AT89C51内部振荡器倒相放大器输出端,用于接外部晶振和微调电容的另一端。

@#@@#@图3-2AT89C51的时钟电路图@#@单片机在启动运行时都需要复位,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MCS-51单片机有一个复位引脚RST,采用施密特触发输入。

@#@当震荡器起振后,只要该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即可确保时器件复位。

@#@复位完成后,如果RST端继续保持高电平,MCS-51就一直处于复位状态,只要RST恢复低电平后,单片机才能进入其他工作状态。

@#@图3-3是51系列单片机统常用的复位电路。

@#@@#@图3-3AT89C51的复位电路@#@3.2A/D转换电路设计@#@现实世界的物理量都是模拟量,能把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的器件称为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A/D转换器是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接口电路,按照各种A/D芯片的转化原理可分为逐次逼近型,双重积分型等等。

@#@双积分式A/D转换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转换精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

@#@与双积分相比,逐次逼近式A/D转换的转换速度更快,而且精度更高,如ADC0809、ADC0808等,它们通常具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及地址译码、锁存电路等,它们可以与单片机系统连接,将数字量送到单片机进行分析和显示。

@#@一个n位的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只需要比较n次,转换时间只取决于位数和时钟周期,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转换速度快,因而在实际中广泛使用。

@#@@#@3.2.1ADC0808的主要特性@#@ADC0808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带有使能控制端,与微机直接接口,片内带有锁存功能的8路模拟多路开关,可以对8路0-5V输入模拟电压信号分时进行转换,由于ADC0808设计时考虑到若干种模/数变换技术的长处,所以该芯片适应于过程控制,微控制器输入通道的接口电路,智能仪器和机床控制等领域。

@#@@#@ADC0808是分辨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

@#@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

@#@ADC0808是ADC0809的简化版本,功能基本相同。

@#@一般硬件仿真时采用ADC0808进行A/D转换,实际使用时采用ADC0809进行A/D转换。

@#@@#@3.2.2ADC0808各引脚功能@#@图3-4ADC0808引脚图@#@ADC0808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图如图3-4所示。

@#@@#@下面说明各个引脚功能:

@#@@#@IN0-IN7(8条):

@#@8路模拟量输入线,用于输入和控制被转换的模拟电压。

@#@@#@ALE:

@#@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为高电平时,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择IN0-IN7上那一条模拟电压送给比较器进行A/D转换。

@#@@#@ADDA,ADDB,ADDC:

@#@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择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其对应关系如表3-2所示:

@#@@#@表3-2ADC0808通道选择表@#@地址码@#@对应的输入通道@#@C@#@B@#@A@#@0@#@0@#@0@#@0@#@1@#@1@#@1@#@1@#@0@#@0@#@1@#@1@#@0@#@0@#@1@#@1@#@0@#@1@#@0@#@1@#@0@#@1@#@0@#@1@#@IN0@#@IN1@#@IN2@#@IN3@#@IN4@#@IN5@#@IN6@#@IN7@#@START:

@#@START为“启动脉冲”输入法,该线上正脉冲由CPU送来,宽度应大于100ns,上升沿清零SAR,下降沿启动ADC工作。

@#@@#@EOC:

@#@EOC为转换结束输出线,该线上高电平表示A/D转换已结束,数字量已锁入三态输出锁存器。

@#@@#@OE:

@#@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REF+、REF-:

@#@参考电压输入量,给电阻阶梯网络供给标准电压。

@#@@#@Vcc、GND:

@#@Vcc为主电源输入端,GND为接地端,一般REF+与Vcc连接在一起,REF-与GND连接在一起.@#@CLK:

@#@时钟输入端。

@#@@#@3.3显示电路的设计@#@LED是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缩写。

@#@LED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与单片机接口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LED显示器是由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显示字段的显示器件。

@#@在单片机中使用最多的是七段数码显示器。

@#@@#@在应用系统中,设计要求不同,使用的LED显示器的位数也不同,因此就生产了位数,尺寸,型号不同的LED显示器供选择,在本设计中,选择4位一体的数码型LED显示器,简称“4-LED”。

@#@本系统中前一位显示电压的整数位,即个位,后三位显示电压的小数位。

@#@@#@4-LED显示器引脚如图3-5所示,是一个共阴极接法的4位LED数码显示管,其中a,b,c,e,f,g为4位LED各段的公共输出端,1、2、3、4分别是每一位位数选端,DP是小数点引出端,4位一体LED数码显示管的内部结构是由4个单独的LED组成,每个LED的段输出引脚在内部都并联后,引出到器件的外部。

@#@@#@图3-54位LED引脚@#@本设计中LED和单片机的连接如图3-6,图中可以看出,本设计用单片机的P0.0~P0.7作为LED显示的片选端口,P2端口作为LED的位选信号。

@#@@#@图3-6显示电路连接图@#@3.4总体电路设计@#@经过以上的设计过程,可设计出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数字电压表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3-7所示。

@#@@#@图3-7设计电路总图@#@此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5V模拟电压信号通过变阻器RV1分压后由IN0进入ADC0808,经过A/D转换后,读取转换后的采样值,通过公式:

@#@电压=采样值/采样精度*参考电压,将通过公式计算后的数字量经过其输出通道A0-A7传送给AT89C51芯片的P1口,AT89C51负责把接收到的数字量经过数据处理,产生正确的显示段码通过P0口传送给共阴数码管,P2.0、P2.1、P2.2、P2.3产生位选信号控制数码管的亮灭。

@#@@#@AT89C51通过P3.4给ADC0808的CLOCK提供时钟信号,当给单片机的P3.0输出一个正脉冲,利用其下降沿可启动A/D转换,由P3.2检测A/D转换是否完成,转换完成后,通过P3.1使输出允许控制端OE置为高电平,允许单片机读取转换数据,将转换结果送给共阴数码管显示出来。

@#@@#@@#@第4章数字电压表的软件设计@#@4.1设计流程图@#@主程序主要完成信号存储、信号处理、A/D转换以及调用显示等。

@#@@#@主程流程如图4-1所示:

@#@程序首先从ORG0000H开始,然后无条件件跳转至主程序的首地址开始,初始化后,先调用模数转换程序进行输入信号的数字化,然后调用显示子程序将处理后的数字输出,一次数据结束后,循环执行调用的两个子程序。

@#@@#@图4-1主程序流程图@#@A/D转换子程序如图4-2所示:

@#@首先进行开始模数转化,执行后,如果检测到转化没有完成则继续转化,如果转化完成,执行下一条指令,将取得模数转化结果并转换为工程量,然后显示转换结果,此为一次模数转换,如此循环可转换下一组数据,全部转换完毕后,结束。

@#@@#@图4-2A/D转换子程序流程图@#@4.2各子程序简介@#@初始化子程序的主要工作是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初值预置,开中断和打开定时器等。

@#@@#@A/D转换子程序用来控制对输入的模块电压信号的采集测量,并将对应的数值存入相应的内存单元。

@#@@#@显示子程序采用动态扫描实现四位数码管的数值显示,在本设计中,为了简化硬件设计,主要采用软件定时的方式,即用定时器0方式2产生40ms定时,通过软件延时程序来实现10ms的延时。

@#@@#@@#@第5章软件调试@#@5.1软件调试@#@软件调试的主要任务是排查错误,错误主要包括逻辑和功能错误,这些错误有些是显性的,而有些是隐形的,可以通过仿真开发系统发现逐步改正。

@#@Proteus软件可以对基于微控制器的设计连同所有的周围电子器件一起仿真。

@#@Proteus支持的微处理芯片包括8051系列、AVR系列、PIC系列、HC11系列及Z80等等。

@#@Proteus可以完成单片机系统原理图电路绘制、PCB设计,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可以与uVisions3IDE工具软件结合进行编程仿真调试。

@#@@#@本系统的调试主要以软件为主,其中,系统电路图的绘制和仿真我采用的是Proteus软件,程序方面,采用的是C语言,用Keil软件将程序写入单片机。

@#@@#@5.2误差分析@#@由于单片机AT89C51为8位处理器,当输入电压为5.00V时,ADC0808输出数据值为255(FFH),因此单片机最高的数值分辨率为0.0196V(5/255)。

@#@这就决定了电压表的最高分辨率只能到0.0196V,从下表可看到,测试电压以接近0.01V的幅度变化。

@#@@#@本文的数字电压表可以测量0-5V的电压值,最大分辩率为0.001V。

@#@通过仿真测量结果可得到简易数字电压表与“标准”数字电压表对比测试表。

@#@@#@本次设计的电压表误差分析采用多次测量求绝对差值的方法,并把各组数据列成表格,这样能更加清晰地看出误差的波动范围及大小,如下表5-1所示:

@#@@#@@#@标准电压@#@(V)@#@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测量电压@#@(V)@#@0.00@#@0.509@#@1.000@#@1.509@#@2.000@#@2.490@#@3.000@#@3.490@#@4.000@#@4.490@#@5.000@#@绝对误差(V)@#@0@#@0.009@#@0@#@0.009@#@0@#@0.010@#@0@#@0.010@#@0@#@0.010@#@0@#@表5-1误差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简易数字电压表测得的值和标准电压值偏差在0-0.02V,这可以通过校正ADC0808的基准电压来解决。

@#@因为该电压表设计时直接用5V的供电电源作为电压,所以电压可能有偏差。

@#@@#@@#@@#@结论@#@经过近段时间的努力,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基本完成。

@#@但设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这次设计是我第一次设计电路,并用Proteus实现了仿真。

@#@在这过程中,我对电路设计,单片机的使用等都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设计学会了Proteus和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从系统的需要、方案的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原理图电路图的仿真的设计流程,积累了不少经验。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使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外接元件少。

@#@在实际应用工作应能好,测量电压准确,精度高。

@#@系统功能、指标达到了论文的预期要求,本文设计主要实现了简易数字电压表测量一路电压的功能,详细说明了从原理图的设计、电路图的仿真再到软件的调试。

@#@@#@通过本次设计,我对单片机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无论是在硬件连接方面还是在软件编程方面。

@#@本次设计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芯片,设计中还用到了模/数转换芯片ADC0808,以前在学单片机课程时只是对其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

@#@通过这次设计,对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硬件上的理论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对电路的仿真方面也不够熟练。

@#@@#@总之这次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的功能要求。

@#@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电路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争取在电路设计方面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1]王瑾.基于Proteus的数字电压表仿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2]赵兆.基于FPGA的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3)@#@[3]高荣杰,章海亮,龚亮明,等.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AD转换仿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1).@#@[4]胡健.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5]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6]宋凤娟,孙军,李国忠.基于89C51单片机数字电压表";i:

8;s:

25034:

"@#@┊┊@#@┊@#@┊┊┊┊┊┊┊┊@#@┊装┊┊┊┊┊@#@订┊┊┊┊┊线┊┊┊┊┊┊┊┊┊┊┊┊@#@┊@#@┊@#@┊@#@┊@#@┊@#@┊@#@┊@#@┊@#@┊@#@┊@#@┊@#@装@#@┊@#@┊@#@┊@#@┊@#@┊@#@订@#@┊@#@┊@#@┊@#@┊@#@┊@#@线@#@┊@#@┊@#@┊@#@┊@#@┊@#@┊@#@┊@#@┊@#@┊@#@┊@#@┊@#@┊@#@┊@#@基于MATLAB的电动汽车差速控制@#@摘要@#@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技术包括车辆工程,电机及其驱动技术,电池技术,控制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迫近,电动汽车独特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国内外大型研究机构的推动,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取得了各种成果。

@#@@#@双轮驱动电动汽车是一种新的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简称EV)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电动汽车以其理想的控制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针对两轮驱动电动车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设计和实验。

@#@@#@首先,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驱动系统的分类和比较。

@#@@#@其次,从传统的电子差速控制算法,该项目受到车轮简单新颖驱动电动汽车为背景的优势,通过对系统动态性能的优化设计和控制,车辆的速度控制先进的车辆控制策略研究的深入,基于电动汽车驱动芯片轮设计,并围绕这一思路,硬件电路设计。

@#@@#@最后分析了输入参数,根据实测波形,验证了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电动汽车,差速控制,转矩分配,整车动力模型。

@#@@#@ABSTRACT@#@Electricvehicleisanimportantbranchofthedevelopmentofautomobileindustry,thecoretechnologyincludesvehicleengineering,motoranddrivetechnology,batterytechnology,controltechnology.Withtheenergycrisislooming,thedevelopmentprospectsofelectricvehicleunique,attractedtopromotelarge-scaleresearchinstitutionsathomeandabroad,hasbecomeahotresearch,andhasmadevariousachievements.@#@Thewheeldriveelectricvehicleisanewelectricvehicle(Electricvehicle,referredtoasEV)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withthedevelopmentofelectricvehiclesandthe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theelectriccarwithitsidealcontrolperformanceandwideapplicationprospect,andhascausedwidespreadconcernintheacademicandengineeringcircles.Thetwowerestudied,analysis,andexperimentaldesignrelatedtodrivecontrolsystemofelectricvehicle.@#@Firstofall,electriccars,thedomesticandforeigndevelopmentbackgroundindetail,introducestheclassificationandcomparisonofdrivingsystem.@#@Secondly,thedifferentialcontrolalgorithmfromthetraditionalelectronic,theprojectbythewheelhastheadvantagesofsimpleandnoveldriveelectricvehicleasthebackgroundoftheadvantages,byoptimizingthedesignandcontrolofthedynamicperformanceofthesystem,in-depthvehiclespeedcontroladvancedvehiclecontrolstrategyresearch,chipwheeldriveelectricvehiclebasedonthedesign,andaroundthisidea,thehardwarecircuitdesign.@#@Finally,thispaperfinalanalysisoftheinputparameters,accordingtothemeasuredwaveform,verifiedthefeasibilityofelectricautomobileelectronicdifferentialcontrolscheme.@#@Keywords:

@#@electricvehicle,differentialcontrol,torquedistribution,vehicledynamicmodel.@#@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概况 1@#@1.2.1电动汽车驱动方式及轮式驱动研究现状 2@#@1.3电子差速的意义 3@#@1.3.1电子差速优越性 4@#@1.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4@#@第二章电子差速控制算法的选择 6@#@2.1自然差速的可行性分析 6@#@2.2现有电子差速方案的讨论 7@#@2.2.1转速控制 8@#@2.2.2转矩控制 10@#@2.2.3最佳滑转率控制 11@#@2.3本章小结 13@#@第三章行驶动力学模型及新型转向控制策略 14@#@3.1行驶方程式 14@#@3.1.2行驶功率方程式 14@#@3.1.3轮胎特性 15@#@3.1.4考虑轮胎特性得车轮滚动方程 16@#@3.1.5轮胎的侧偏特性 16@#@3.2转向行驶动力学模型 17@#@3.2.1车辆转向动力学方程 18@#@3.2.2轮胎侧偏角 19@#@3.2.3横摆角速度 19@#@3.2.4车轮转速 20@#@3.2.5车轮的法向载荷 20@#@3.3控制策略 21@#@3.4本章小结 22@#@4.1仿真模型的建立 23@#@4.1.1建立整车行驶平衡模块及控制模块 24@#@4.1.2建立整车其他参数估算模块 25@#@4.1.3建立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及轮胎模型 25@#@4.2仿真结果的输出 27@#@4.3本章小结 28@#@结论与展望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附录1:

@#@外文翻译@#@共4页第3页@#@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20世纪各国的汽车工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全球环境带来了灾害性的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42%的环境污染来源于燃油汽车的排放;@#@80%的城市噪声是由交通车辆造成的。

@#@此外,当今世界石油储量日趋减少,而燃油汽车则是消耗石油的大户。

@#@因而,当今石油资源匾乏的危机与环境保护的紧迫需求,都主导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势必寻求低噪声、零排放、综合利用能源的方向。

@#@@#@1873年戴维逊研制成功的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简称EV),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己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电动汽车具有低噪声、零排放、综合利用能源等突出的优点,正是当今汽车工业籍以解决能源、环保等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电动汽车的研究己成为汽车行业先进技术的研究主流。

@#@电动汽车的发展关键是在研发新型动力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动力系统的性能及降低成本。

@#@文献[1]指出:

@#@电动车辆应满足在各种恶劣情况下的可靠工作,要以民品的价格实现近似军品的性能。

@#@这对现代工业,特别是对电池、电力电子、电机等行业既是发展并应用新技术的重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合成新兴支柱产业的重大的机遇。

@#@所以,电动汽车的开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系统工程符合当代国际汽车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节能效益;@#@其次,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加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的差距,为我国新型工业的增长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以轮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工程项目为背景,立足于其动力系统性能的优化设计与控制,深入地研究了整车车辆差速控制的控制策略,开发了基于单片机的轮式驱动电动车辆驱动控制系统。

@#@如上所述,本项目面向社会与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涉及车辆、电机、控制理论、电力电子等众多学科与工程技术领域,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电动车新技术,具有现实的学术和工程意义。

@#@@#@1.2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概况@#@早在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之前,1886年巴黎街头就出现过电动三轮车。

@#@但由于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限制,燃油汽车的快速发展限制了电动汽车的进步。

@#@真正的电动汽车发展高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各国和研究机构都大张旗鼓地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制和生产。

@#@电动汽车的电机代替了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因此车辆的结构可以更加灵活和简便,驱动方式更加多样化,构成了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工程;@#@电机的控制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电子差速的实现、ABS的控制、车辆的稳定性运行、能量回馈都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实现的。

@#@电动汽车可以分成三类:

@#@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和纯电动汽车(PEV)。

@#@由于电动汽车的能量提供问题,当今各界研究较多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且在很多场合都已经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受一些化学科技因素影响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商业化。

@#@本文目的旨在研究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和方法中关于电子差速的控制,所以设计了结构简单和以普通电池为能源的纯电动汽车。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世界各大汽车集团公司如福特、通用、丰田和本田等,都在电动汽车上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并研制出多种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概念车。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汽车节能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工作。

@#@由于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不可能长久维持燃油汽车的发展,并显人群密度高,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己经给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急需电动汽车来改善这种状况。

@#@从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和国外高水平技术的差距不到5年,但是燃油汽车却有20多年的差距。

@#@我国一些公司和院校在90年代初就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电动汽车概念车,普通双轮轮式驱动电动汽车技术己经比较成熟,并在公交和小型车上得到应用。

@#@本文针对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在整车控制和电机驱动这两个与国际有差距的技术进行研究。

@#@@#@九五期间,科技部将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投入近l亿元。

@#@而2001年在十五国家863计划中,特别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投入近9亿元。

@#@随着国家十五计划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顼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一股研制和开发电动汽车的热潮。

@#@目前,北京、武汉、天津、威海4个城市已开展电动汽车试验示范运行,北京、上海还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国际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项目。

@#@@#@1.2.1电动汽车驱动方式及轮式驱动研究现状@#@传统的燃油汽车的驱动系统包含发动机、减速器和差速器。

@#@这是由于内燃机的速度可变范围窄,必须用减速器来扩大速度的调节范围,同时,使用差速器以便于转向。

@#@减速器和差速器为一系列传动齿轮,在汽车运行中消耗一部分机械能,从而使车轮得到的功率不到发动机功率的2/3,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效率。

@#@然而,由于电动机固有的特点,电动汽车可采用四种驱动方式:

@#@与传统汽车相同,即传动轴上带有减速器和差速器;@#@省略减速器:

@#@进一步省略差速器,电动机与驱动车轮同轴安置即轴驱;@#@将电动机直接装于车轮内即轮式驱动。

@#@@#@面向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紧迫需求,在突出解决其动力电池源的关键技术的同时,显然还必须对另一方面的关键技术,即电机驱动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进行整体优化的重新设计。

@#@顺应上述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的态势,本课题即聚焦于轮式驱动方式下动力系统性能的优化设计与控制。

@#@应指出,轮式驱动既完全消除了传动中的机械磨损与损耗,提高了传动效率,又在相比之下具有较小的体积和最轻的重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车轮空间也能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轮毅电动机的应用改变了汽车传统的驱动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机电一体化和现代控制技术。

@#@至今,国内外对轮式驱动都己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目前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大类型。

@#@20世纪70年代,由于汽车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随着一系列光化学污染等环境污染时常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开始注重环境保护,这使得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转向研究和开发电动汽车。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发达国家均投入巨资进行电动汽车商业化开发和应用。

@#@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改造传统车辆的电动汽车都是采用轴伸式电机作为驱动电机,用电机带动车轮。

@#@轮毅电机的出现从结构上提嵩了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机安装在车轮的轮毅内,电机的转予为外转予,输出转矩直接传输到车轮,既提高了车体空间的剩用率,又舍弃了传统的离合器、减速器、传动桥等机械传动部件,使整车重量减轻,降低了机械传动损耗,并具有灵活的机械行驶特性。

@#@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轮毂电机的尺寸要受到轮胎直径的限制。

@#@现有资料表明,轮式电机驱动系统额定功率一般都l0KW以下,而为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较好的力能指标和系统效率,轮式电机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永磁材料。

@#@因此,电机本体的设计难度、车辆运行控制的复杂度也褶应增加。

@#@僵伴随着控制理论、电子技术.和永磁电机优化设计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小功率车辆的应用场合,轮式驱动方式以其优异的秉性显示其广泛应用的前景。

@#@@#@1.3电子差速的意义@#@随着电子、盘动控制、电气技术的发展,汽车控制与各种技术的结合成必各个汽车研究机构越来越重视的发展热点。

@#@结合电机控制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控制使传统汽车利用电气技术所期望达到的各种电气性能得以实现。

@#@ABS和电子差速是当今汽车行驶电动控制的两大热门词汇。

@#@所谓ABS即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简称ABS。

@#@它是汽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汽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在路面上滑拖,以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电子差速(ElectronicDifferential,简称ED)是完全采用电控方式控制各个车轮的转速,使车轮以不同速度转动,不但达到转向的目的,同时保证车轮不发生滑动或者滑移,作纯滚动运行。

@#@@#@目前,传统汽车的动力不是直接以其初始的状态传递到车轮,而是经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和半轴这样几种装置的作用才使车轮驱动的,这套传动机构结构复杂,易产生振动、噪音等问题。

@#@电子差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汽车电子转向系统。

@#@它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只是接收转向控制指令,使用电子线路控制实现转向时内外车轮之间产生速度差,实现转向。

@#@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完全摆脱了传统转向系统的各种限制,不但可以自由设计汽车转向的力传递特性,而且可以设计汽车转向的角传递特性,给汽车转向特性的设计带来无限的空间,是汽车转向系统的重大革新。

@#@@#@本文电子差速是取消了以往汽车电子转向系统中的转向电机,直接使用轮毂电机提供转向动力,是一种全新的电子转向方案。

@#@@#@1.3.1电子差速优越性@#@1.提高汽车的操纵性@#@电子差速可以在前轮转向控制方面实现传动比的任意设置,并对随车速变化的参数进行补偿,使汽车转向特性不随车速变化。

@#@从而将传统“人-车’’闭环系统中驾驶员负担的部分工作由控制器完成,减轻驾驶员负担,提高了汽车系统对驾驶员转向输入的响应和“人-车’’闭环系统的主动安全性。

@#@@#@2.提高汽车的稳定性能@#@电予差速可以通过对车轮转向的控制,实现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功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且可以与其它主动安全设备如ABS、车动力学控制、防碰撞、单个车轮转向、轨道跟踪、侧向导航以及自动驾驶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对汽车的整体控制,提高汽车整体稳定性。

@#@@#@3.改善驾驶员的路惑@#@由于转向盘和转向车轮之间无机械连接,驾驶员“路感”通过模拟生成,在力矩控制方面可以从信号中提出最能够反应汽车实际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的信息,作为转向盘对力矩的控制变量,使转向盘仅仅向驾驶员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为真实的“路感’’。

@#@@#@4.其它方面的优点@#@电子差速系统仅仅在需要转向时电机才有功率输出,同时省去了传递效率极低的皮带传动,减少了燃油消耗,节省了能源,减少废气排放。

@#@电子转向系统中取消了液压助力,从而避免了液压油泄漏、液压油管、油封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电子差速的最终发展趋势是使用操纵杆的X.BYWIRE系统,它取消了转向柱、皮带轮和皮带等部件,给发动机舱节省了空间,给总体布置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系统采用软件控制,硬件具有很大的通用性,软释也仅仅通过修改部分参数就可以应用于其它车型,为新车型的开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采用电子差速系统后发动机不必露驱动油泵随之同步运转,使汽车的加速性能得到提高,这对于一向以加速性能作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武器的汽车生产厂家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取消转向盘后,驾驶室有更大的空间用予布置被动安全部件,减少了危险发生时对乘员的伤害。

@#@@#@1.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当前,在电动汽车研发的众多技术选型之中,轮式驱动电动车作为一种新颖的电动车选型方向,受到学术和工程界的普遍关注。

@#@就国内的相关研究而言,轮式驱动电动车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但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应用前景令人瞩目。

@#@车辆控制系统是车辆的运行核心,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的控制响应快、精度高,尤其对于轮式驱动电动车,每个驱动轮的转矩可以单独控制,这样,传统车辆上的先进控制系统的功能在电动车上主要可通过软件实现,凸显其系统低成本、高性能的独特优势。

@#@本课题即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

(1)两轮驱动:

@#@对电动汽车的两个电机车轮使用一体控制分体驱动技术,保证汽车匀速前进时各车轮的转速一致。

@#@@#@

(2)电子差速转向:

@#@在汽车需要转向时,对两个驱动车轮的速度进行计算,做到转向角度、方向盘输入量与驱动轮转速相对应。

@#@@#@(3)建立MATLAB/SIMULINK车辆动力学模型,对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求取在规定条件下的整车所需力矩大小,并将其分配到左右驱动车轮。

@#@@#@(4)建立MATLAB/SIMULINK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以及车轮模型,对所分配的车轮转矩进行仿真,求的整车的实时车速,并将其反馈到动力学模型之中。

@#@@#@(5)对左右驱动轮转速以及车辆横摆角速度进行估算,分析此时车辆的稳定性能。

@#@@#@第二章电子差速控制算法的选择@#@2.1自然差速的可行性分析@#@当车辆行驶在转弯路面或巷道时,为了防止不稳定的驱动,内轮和外轮将具有不同的速度。

@#@传统的内燃机车辆通过一个带减速装置的机械差速器来实现这一功能,如图3-1所示。

@#@本研究的电动汽车采用独立的轮式驱动方式,即每个车轮有一个直接驱动的电机。

@#@这样,与单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相比,本研究所要设计的样车,其两个后轮都能独立提供驱动力,可以按运行工况需求独立分配功率,因此不需要传统的机械差速器,而代之为新技术内涵的电子差速系统。

@#@@#@根据汽车行驶运动学,以及实际的车轮、道路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知道: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行程往往是不相等的。

@#@例如,汽车在转弯时,为满足运动学的要求,汽车外侧车轮的行程始终长于内侧的行程。

@#@此外,即使汽车直线行驶,也会由于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面情况的不同,或由于左右车轮轮胎气压、轮胎负荷、胎面磨损程度的不同,以及制造误差引起左右车轮外径不等或滚动半径不等,而导致车轮行程不等。

@#@在上述状态下,如采用单一驱动轴将动力传给左右车轮,则会由于左右车轮的转速相等而行程不同的运动学矛盾必然引发某一驱动车轮产生滑转或滑移,其结果除了会使轮胎过早磨损、无益地消耗功率和燃料及使驱动轮轴超载等外,而且,还会因不能按所要求的瞬时中心转向而使操纵性变坏。

@#@同时,由于车轮与路面间,尤其在转弯时若有大的滑移或滑转,则易使汽车在转向时失去抗侧滑的能力而使稳定性变坏。

@#@因此,为了消除由于左右车轮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而产生的这些弊病,传统汽车左右轮间装有机械差速器,从而保证了汽车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具有不同旋转速度的可能性,使之满足汽车行驶运动学的规律性的要求。

@#@传统机械差速器如图2-1所示。

@#@@#@图2-1传统机械差速器@#@两轮驱动电动车电动机直接安装于后轮上,在无人工参与调节的自然差速的条件下,其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电机的机械特性,即该两无刷直流电机在相同的工作特性曲线下运行。

@#@这样,当转向时,由转向的约束条件(纯滚动状态)可知:

@#@外轮转速应大于内轮转速,同时,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内外轮垂直载荷发生变化,相应的摩擦阻力也是内小外大(滚动阻力主要与车轮载荷有关,并且近似呈线性关系),则外轮电机的出力应大于内轮电机的出力。

@#@然而,轮毅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如图2-2所示,显然无法与自然差速条件相匹配。

@#@换句话说,在无人工参与调节的前提下,既不可能按自然差速条件,自动调节两驱动轮的转速,也不可能使之具有转速与出力(转矩)同比增大的这类机械特性的要求。

@#@因此,轮式驱动EV在摈弃机械差速器的同时,理所当然地关注着电子差速系统的新技术的发展。

@#@@#@图2-2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机械特性@#@2.2现有电子差速方案的讨论@#@差速器有三大功用:

@#@把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充当汽车主减速齿轮,在动力传到车轮之前将传动系的转速减下来将动力传到车轮上,同时,允许两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

@#@@#@为什么需要差速器,当汽车转向时,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在汽车转弯时,每个车轮驶过的距离不相等,即内侧车轮比外侧车轮驶过的距离要短。

@#@因为车速等于汽车行驶的距离除以通过这段距离所花费的时间,所以行驶距离短的车轮转动的速度就慢。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前轮较之后轮,所走过的路程是不同的。

@#@对于后轮驱动型汽车的从动轮,或前轮驱动型汽车的从动轮来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由于它们之间没有相互联结,它们彼此独立转动。

@#@但是两主动轮间相互是有联系的。

@#@因此一个引擎或一个变速箱可以同时带动两个车轮。

@#@如果你的车上没有差速器,两个车轮将不得不固定联结在一起,以同一转速驱动旋转。

@#@这会导致汽车转向困难。

@#@此时,为了使汽车能够转弯,一个轮胎将不得不打滑。

@#@对于现代轮胎和混凝土道路来说,要使轮胎打滑则需要很大的外力,这个力通过车桥从一个轮胎传到另一个轮胎,这样就给车桥零部件产生很大的应力。

@#@@#@差速器就是一种将发动机输出扭矩一分为二的装置,允许转向时输出两种不同的转速。

@#@在现代轿车或货车,包括许多四轮驱动汽车上,都能找到差速器。

@#@这些四轮驱动车的每组车轮之间都需要差速器。

@#@对于轮式驱动的电动车,由于去除了机械差速器,其差速功能主要由软件完成,即代之为电子差速控制。

@#@这样,电子差速完全摆脱了目前传统车辆主要从机械角度改进差速器的技术路线,其研究内涵相对于机械差速器无疑有本质上的飞跃和进步。

@#@@#@2.2.1转速控制@#@低速时,由ACKERMANN和JEANTAND提出的分析模型如图2-3所示,广泛用于确定车辆的驱动";i:

9;s:

24626: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物料分拣单元设计@#@摘要@#@PLC控制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自动化控制方法,由于其控制方便,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因此,在工业上优于单片机的控制。

@#@PLC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具有功能强、通用灵活、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讲述PLC在材料分拣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设计成本低、效率高的材料自动分拣装置。

@#@以PLC为主控制器,结合气动装置、传感技术、位置控制等技术,现场控制产品的自动分拣。

@#@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精度高、易控制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对象,稍加修改本系统即可实现要求。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分拣装置,控制系统,传感器@#@THEDESIGNBASEDONPLCOFMATERIALSORTINGUNIT@#@ABSTRACT@#@PLCcontrolisthemostcommonlyusedindustrialautomationcontrolmethod,becauseofitsconvenientcontroltowithstandanadverseenvironment,itisbetterthanMCUcontrolintheindustrial.PLCtraditionalrelaycontroltechnology,computer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areintegratedspecificallyforindustrialcontrolanddesign,havestrongfunction,commonflexible,highreliabilityand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andprogrammingsimple,easytouseandsmallsize,lightweight,aseriesoflow-poweradvantagesinindustrialapplicationsbecomemoreextensive.@#@ThispaperfocusesonthePLCinthecannedbeverageproduction,Thedesignofanautomaticsortingdevicewithlowcostandhighefficiencyispresentedinthepaper,whichregards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asthemastercontrollerandcombinespneumaticdevice,sensingtechnology,positioncontrolandothertechnologytoimplementautomaticselectingoftheproductslive.Thedeviceischaracteristicofhighautomation,steadyrunning,highprecisionandeasycontrol,whichcanfulfilltherequirementaccordingtodifferentsituationswithlittlemodifications.@#@Keywords: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sortingdevice,controlsystem,sensors@#@目录@#@摘要 1@#@前言 5@#@第1章分拣系统总体设计 6@#@§@#@1.1系统总体结构 6@#@§@#@1.2系统功能要求 7@#@第2章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8@#@§@#@2.1系统硬件结构 8@#@§@#@2.2系统的关键技术 8@#@§@#@2.2.1确定I/O点数 9@#@§@#@2.2.2PLC的选择 9@#@§@#@2.2.3PLC的输入输出端子分配 9@#@§@#@2.2.4接线端子图 9@#@§@#@2.3检测元件与执行元件的选择 10@#@§@#@2.3.1旋转编码器 10@#@§@#@2.3.2电感传感器 10@#@§@#@2.3.3电容传感器 11@#@§@#@2.3.4颜色传感器 11@#@§@#@2.3.5下料传感器 12@#@§@#@2.3.6步进电机 12@#@第3章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4@#@§@#@3.1系统的控制要求 14@#@§@#@3.2控制系统流程图设计 14@#@§@#@3.3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16@#@§@#@3.3.1高速计数器初始化 16@#@§@#@3.3.2下料气缸动作 16@#@§@#@3.3.3气缸1动作 17@#@§@#@3.3.4位移标志 17@#@第4章控制系统的调试 18@#@§@#@4.1硬件调试 18@#@§@#@4.1.1电感传感器的调试 18@#@§@#@4.1.2电容传感器的调试 18@#@§@#@4.1.3颜色传感器的调试 18@#@§@#@4.2软件调试 18@#@§@#@4.3整体调试 19@#@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 录 23@#@前言@#@分拣是把很多货物按品种从不同的地点和单位分配到所设置的场地的作业。

@#@按分拣的手段不同,可分为人工分拣、机械分拣和自动分拣。

@#@@#@目前自动分拣已逐渐成为主流,因为自动分拣是从货物进入分拣系统送到指定的分配位置为止,都是按照人们的指令靠自动分拣装置来完成的。

@#@这种装置是由接受分拣指示情报的控制装置、计算机网络,把到达分拣位置的货物送到别处的的搬送装置。

@#@由于全部采用机械自动作业,因此,分拣处理能力较大,分拣分类数量也较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各个生产企业都迫切地需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尤其在需要进行材料分拣的企业,以往一直采用人工分拣的方法,致使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差,材料的自动分拣已成为企业的唯一选择。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PLC技术设计了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材料自动分拣装置,在材料分拣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物料分拣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控制,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分拣系统能灵活地与其他物流设备无缝连接,实现对物料实物流、物料信息流的分配和管理。

@#@其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组装,具有系统布局灵活,维护、检修方便等特点,受场地原因影响不大。

@#@同时,只要根据不同的分拣对象,对本系统稍加修改即可实现要求。

@#@@#@PLC控制分拣装置涵盖了PLC技术、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位置控制技术等内容,是实际工业现场生产设备的微缩模型。

@#@@#@应用PLC技术结合气动、传感器和位置控制等技术,设计不同类型材料的自动分拣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灵活性较强,程序开发简单,可适应进行材料分拣的弹性生产线的需求。

@#@本文主要介绍了PLC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一些调试方法。

@#@@#@第1章分拣系统总体设计@#@§@#@1.1系统总体结构@#@系统硬件由电源、步进电机、汽缸、气体压缩机、可编程控制器及各种传感器等部件组成,与各类气源相连接。

@#@(传感器选用颜色识别传感器及对不同材料敏感的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

@#@@#@系统上电后,可编程序控制器首先控制启动输送带,下料传感器检测料槽有无物料,若无料,输送带运转一个周期后自动停止等待下料;@#@当料槽有料时,下料传感器输出信号给PLC,PLC控制输送带继续运转,同时控制下料气缸进行下料。

@#@电感传感器检测出物料为铁质物料时,反馈信号送PLC,由PLC控制气动阀1动作选出该物料;@#@电容传感器检测出物料为铝质物料时,反馈信号送PLC,PLC控制气动阀2动作选出该物料;@#@颜色传感器检测出物料的颜色为待检测颜色时,PLC控制气动阀3动作选出该物料。

@#@物料传感器为备用传感器。

@#@总体框图如图1-1:

@#@@#@电感传感器@#@下料传感器@#@电容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备用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电机及下料气缸@#@气缸1@#@气缸2@#@气缸3@#@气@#@体@#@压@#@缩@#@机@#@气缸4@#@图1-1总体框图@#@§@#@1.2功能要求@#@材料分拣装置应实现基本功能如下:

@#@@#@

(1)分拣出金属和非金属@#@

(2)分拣某一颜色块@#@(3)分拣出金属中某一颜色块@#@(4)分拣出非金属中某一颜色块@#@(5)不合格品处理。

@#@@#@第2章控制系统硬件设计@#@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是根据被控制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选择合适的PLC类型,并分配I/O点。

@#@@#@§@#@2.1系统的硬件结构@#@各传感器位置分布见图2-1:

@#@@#@YV4@#@YV3@#@YV2@#@YV1@#@YV5@#@SBW1@#@气缸1@#@SFW1@#@SBW2@#@气缸2@#@SFW2@#@SBW3@#@气缸3@#@SFW4@#@SBW4@#@气缸4@#@SFW4@#@备用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电传感器@#@SBW5@#@气缸5@#@SFW5@#@SN@#@SA@#@SB@#@SC@#@SD@#@UCP@#@光电码盘@#@各传感器位置图@#@图2-1各传感器位置图@#@§@#@2.2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关键技术即分析控制系统的要求,确定I/O点数,选择PLC的型号,然后进行I/O分配。

@#@@#@§@#@2.2.1确定I/O点数@#@根据控制要求,输入应有6个传感器信号,包括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备用传感器,以及检测下料的传感器和计数传感器。

@#@相应地,有5个汽缸运动位置信号,每个汽缸有动作限位和回位限位,共计10个信号。

@#@输出包括控制电动机运行的接触器,以及5个控制汽缸动作的电磁阀。

@#@共需I/O点22个,其中16个输入,6个输出。

@#@@#@§@#@2.2.2PLC的选择@#@根据上面所确定的I/O点数,且该材料分拣装置的控制为开关量控制。

@#@因此,选择一般的小型机即可满足控制要求。

@#@本系统选用松下公司的AFP03003系列PLC。

@#@它有16个输入点,6个输出点,恰好满足本系统的要求。

@#@@#@§@#@2.2.3PLC的输入输出端子分配@#@根据所选择的PLC型号,对系统中PLC的输入输出端子进行分配,详细情况见附录附表—1。

@#@@#@§@#@2.2.4接线端子图@#@图2-2接线端子图@#@§@#@2.3检测元件与执行元件选择@#@§@#@2.3.1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是与步进电机连接在一起,在本系统中可用来作为控制系统的计数器,并提供脉冲输入。

@#@它转化为位移量,可对传输带上的物料进行位置控制。

@#@传送至相应的传感器时,发出信号到PLC,以进行分拣,也可用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

@#@本系统选欧姆龙公司的E6A2-CW5C旋转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介绍:

@#@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的装置。

@#@技术参数主要有每转脉冲数(几十个到几千个都有),和供电电压等。

@#@它分为单路输出和双路输出两种。

@#@单路输出是指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是一组脉冲,而双路输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

@#@编码器如以信号原理来分,可分为增量脉冲编码器(SPC)和绝对脉冲编码器(APC)两者一般都应用于速度控制或位置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2.3.2电感传感器@#@电感式接近开关属于有开关量输出的位置传感器,用来检测金属物体。

@#@它由LC高频振荡器和放大处理电路组成,利用金属物体在接近这个能产生电磁场的振荡感应头时,使物体内部产生涡流。

@#@这个涡流反作用于接近开关,使接近开关振荡能力衰减,内部电路的参数发生变化。

@#@由此,可识别出有无金属物体接近,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

@#@本系统选用沪工LJ18A3-8-Z/B电感传感器。

@#@@#@电感传感器介绍:

@#@由铁心和线圈构成的将直线或角位移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电感量变化的传感器,又称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的线圈匝数和材料导磁系数都是一定的,其电感量的变化是由于位移输入量导致线圈磁路的几何尺寸变化而引起的。

@#@当把线圈接入测量电路并接通激励电源时,就可获得正比于位移输入量的电压或电流输出。

@#@电感式传感器的特点是:

@#@①无活动触点、可靠度高、寿命长;@#@②分辨率高;@#@③灵敏度高;@#@④线性度高、重复性好;@#@⑤测量范围宽(测量范围大时分辨率低);@#@⑥无输入时有零位输出电压,引起测量误差;@#@⑦对激励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稳定性要求较高;@#@⑧不适用于高频动态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测量和可以转换成位移变化的机械量(如力、张力、压力、压差、加速度、振动、应变、流量、厚度、液位、比重、转矩等)的测量。

@#@常用电感式传感器有变间隙型、变面积型和螺管插铁型。

@#@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传感器多制成差动式,以便提高线性度和减小电磁吸力所造成的附加误差。

@#@@#@§@#@2.3.3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也属于具有开关量输出的位置传感器,是一种接近式开关。

@#@它的测量头通常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一个极板是待测物体的本身。

@#@当物体移向接近开关时,物体和接近开关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得和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由此,便可控制开关的接通和关断。

@#@本系统选用欧姆龙公司的E2K-X8ME1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介绍:

@#@用电测法测量非电学量时,首先必须将被测的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而后输入之。

@#@通常把非电学量变换成电学量的元件称为变换器;@#@根据不同非电学量的特点设计成的有关转换装置称为传感器,而被测的力学量(如位移、力、速度等)转换成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称为电容传感器。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而言,电容变换器为无源变换器,需要将所测的力学量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后进行放大和处理。

@#@力学量中的线位移、角位移、间隔、距离、厚度、拉伸、压缩、膨胀、变形等无不与长度有着密切联系的量;@#@这些量又都是通过长度或者长度比值进行测量的量,而其测量方法的相互关系也很密切。

@#@另外,在有些条件下,这些力学量变化相当缓慢,而且变化范围极小,如果要求测量极小距离或位移时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其他传感器很难做到实现高分辨率要求,在精密测量中所普遍使用的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分辨率仅达到1~5μm数量级;@#@而有一种电容测微仪,他的分辨率为0.01μm,比前者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最大量程为100±@#@5μm,因此他在精密小位移测量中受到青睐。

@#@@#@§@#@2.3.4颜色传感器@#@此传感器为欧姆龙公司生产的E2K-X8ME1传感器,其为红蓝绿传感器,可检测目标物体对三基色的反射比率,从而鉴别物体颜色。

@#@@#@颜色传感器介绍:

@#@E2K-X8ME1是欧姆龙公司生产的一种可编程彩色光到频率的转换器。

@#@该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可编程的颜色选择与输出定标、单电源供电等特点;@#@输出为数字量,可直接与微处理器连接。

@#@它把可配置的硅光电二极管与电流频率转换器集成在一个单一的CMOS电路上,同时在单一芯片上还集成了红绿蓝(RGB)三种滤光器,是业界第一个有数字兼容接口的RGB彩色传感器。

@#@TCS230的输出信号是数字量,可以驱动标准的TTL或CMOS逻辑输入,因此可直接与微处理器或其它逻辑电路相连接。

@#@由于输出的是数字量,并且能够实现每个彩色信道10位以上的转换精度,因而不再需要A/D转换电路,使电路变得更简单。

@#@TCS230采用8引脚的SOIC表面贴装式封装,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有64个光电二极管。

@#@这些二极管共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16个光电二极管带有红色滤波器,16个光电二极管带有绿色滤波器,16个光电二极管带有蓝色滤波器,其余16个不带有任何滤波器,可以透过全部的光信息。

@#@这些光电二极管在芯片内是交叉排列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入射光幅射的不均匀性,从而增加颜色识别的精确度;@#@另一方面,相同颜色的16个光电二极管是并联连接的,均匀分布在二极管阵列中,可以消除颜色的位置误差。

@#@工作时,通过两个可编程的引脚来动态选择所需要的滤波器。

@#@该传感器的典型输出频率范围从2Hz~500kHz,用户还可以通过两个可编程引脚来选择100%、20%或2%的输出比例因子,或电源关断模式。

@#@输出比例因子使传感器的输出能够适应不同的测量范围,提高了它的适应能力。

@#@@#@§@#@2.3.5下料传感器@#@本系统下料传感器选择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它可以检测出其接收到的光强的变化。

@#@用来检测物体有无的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的金属圆柱形设备,发射器带一个校准镜头,将光聚焦射向接收器,接收器出电缆将这套装置接到一个真空管放大器上。

@#@在金属圆筒内有一个小的白炽灯做为光源。

@#@这些小而坚固的白炽灯传感器就是今天光电传感器的雏形。

@#@本系统选用传感器具体型号@#@光电传感器介绍:

@#@光电传感器是指能够将可见光转换成某种电量的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变为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3部分组成。

@#@光电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敏器件。

@#@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强变化的非电量,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

@#@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

@#@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体积小。

@#@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式传感器已成为系列产品,其品种及产量日益增加,用户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种规格的产品,它在机电控制、计算机、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2.3.6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作为执行机构用于带动传输带输送物料前行,与旋转编码器连接在一起。

@#@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材料分拣装置的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达到调速的目的。

@#@步进电机选用的型号为东阳仪表电机有限公司的YN60-6电机。

@#@参数为1200r/min、6w、220v、50hz。

@#@@#@第3章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PLC控制系统的核心,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及工艺流程,画出状态流程图并设计出梯形图。

@#@@#@§@#@3.1系统的控制要求@#@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待测材料进行检测并分类。

@#@当待测物体经下料装置送入传送带后,依次接受各种传感器检测。

@#@如果被某种传感器测中,通过相应的气动装置将其推入料箱;@#@否则,继续前行。

@#@其控制要求有如下9个方面:

@#@@#@

(1)系统送电后,光电编码器便可发生所需的脉冲@#@

(2)电机运行,带动传输带传送物体向前运行@#@(3)有物料时,下料汽缸动作,将物料送出@#@(4)当电感传感器检测到铁物料时,推汽缸1动作@#@(5)当电容传感器检测到铝物料时,推汽缸2动作@#@(6)当颜色传感器检测到材料为某一颜色时,推汽缸3动作@#@(7)其他物料被送到SD位置时,推汽缸4动作@#@(8)汽缸运行应有动作限位保护@#@(9)下料槽内无下料时,延时后自动停机@#@§@#@3.2控制系统流程图设计@#@ @#@根据系统生产工艺的要求,分析各个设备的操作内容和操作顺序,可画出程序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开始@#@下料气缸是否回到原位?

@#@@#@下料斗内是否有料?

@#@@#@计数到预置值自动停机@#@推气缸1动作@#@推气缸2动作@#@推气缸3动作@#@光电码盘发脉冲@#@电机运行@#@皮带开始传动@#@加计数到预置值@#@下料气缸Y5动作@#@SA检测到物体?

@#@@#@SB检测到物体?

@#@@#@SC检测到物体?

@#@@#@推气缸4动作@#@单次运行@#@连续运行@#@N@#@Y@#@Y@#@Y@#@N@#@N@#@Y@#@N@#@Y@#@图3-1 控制系统流程图@#@该系统可选择连续或单次运行工作状态。

@#@若为连续运行状态,则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中的汽缸4动作后,程序再转到开始;@#@若为单次运行,则汽缸4动作后停机。

@#@如果需要,该系统可在分拣的同时对分拣的材料进行数量的统计,这只需在各汽缸动作的同时累计即可。

@#@应用高速计数器编制程序,可以实现系统的定位控制功能。

@#@用高速计数器计数步进电机转过的圈数,来确定物料到达传感器的距离,实现定位功能。

@#@定位时,电机停转,计数器清零,传感器开始工作,对物料进行分拣处理。

@#@在汽缸1~3动作后,电机重新运行,高速计数器也重新计数。

@#@如果相应的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物体,则电机重新运行,高速计数器也重新计数,继续运行到下一位置。

@#@如果只对材料的某一特性进行分拣,比如只分拣金属和非金属,则只需对传感器的安放或程序进行修改即可。

@#@@#@§@#@3.3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根据所绘流程图,在FPWIN-GR软件中编写梯形图程序。

@#@程序梯形图关键部分如下(完整程序见附录附—1程序清单):

@#@@#@§@#@3.3.1高速计数器初始化@#@§@#@3.3.2下料气缸动作@#@§@#@3.3.3气缸1动作@#@§@#@3.3.4位移标志@#@第4章控制系统的调试@#@在PLC软硬件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工作。

@#@因为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在将PLC连接到现场设备之前,必需进行软件测试,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同时也为整体调试打好基础,缩短整体调试的周期。

@#@另外,一些硬件如传感器等,在使用前,也需事先调试好。

@#@@#@§@#@4.1硬件调试@#@§@#@4.1.1.电感传感器的调试@#@在电感传感器下方的传送带上,放置铁质料块,调整传感器上两螺母,使传感器上下移动,恰好使传感器上端指示灯发光,该高度即为传感器对铁质材料的检出点。

@#@@#@§@#@4.1.2.电容传感器的调试@#@在电容传感器下方的传送带上,放置铝质料块,调整传感器上两螺母,使传感器上下移动,恰好使传感器上端指示灯发光,该高度即为传感器对铝质材料的检出点。

@#@@#@§@#@4.1.3.颜色传感器的调试@#@通电状态下,在颜色传感器下方的传送带上,放置带有某一颜色料块,调节传感器上的电位器,观察窗口中红绿(或蓝)指示灯,当两灯恰同时发光时,该灵敏点即为料块颜色检出点。

@#@(注:

@#@顺时针旋转检测色温向低端移动,否则反之)@#@§@#@4.2软件调试@#@将所编写的梯形图程序进行编译,通过上下位机的连接电缆把程序下载到PLC中。

@#@刚编好的程序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错误。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程序中的错误,减少系统现场调试的工作量,确保系统在各种正常和异常情况时都能作出正确的响应,需要进行离线测试,既不将PLC的输出接到设备上。

@#@按照控制要求在指定输入端输入信号,观察输出指示灯的状态,若输出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并排除之。

@#@@#@§@#@4.3整体调试@#@将设备接入PLC,进行联机调试,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可通过综合调整软件和硬件系统,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结论@#@物料分拣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控制,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分拣系统能灵活地与其他物流设备无缝连接,实现对物料实物流、物料信息流的分配和管理。

@#@其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组装,具有系统布局灵活,维护、检修方便等特点,受场地原因影响不大。

@#@@#@本系统采用的可编程控制器,只要结合不同的传感器,比如根据材料的属性、尺寸的大小、物体的颜色等选";i:

10;s:

5679:

"第19章期权定价模型介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朱世武ZResdat样本数据:

@#@SAS论坛:

@#@,期权的概念,期权(option)是一种选择权,期权交易实质上是一种权利的买卖。

@#@期权的买方在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后,即拥有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价格向对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有价证券的权利,而不负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按期权所包含的选择权的不同,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期权合约对执行时间的限制,期权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

@#@,有关期权的专用术语:

@#@执行价(X):

@#@预先商定的期权执行时的交易价格。

@#@到期日(T):

@#@期权到达一定日期便会失效,这一日期被称为到期日。

@#@交易数量(N):

@#@期权执行时,标的物品的交易数目。

@#@期权价格(P):

@#@为得到期权所赋予权力而支付的价格。

@#@欧式期权是只有在到期日才能执行的期权;@#@美式期权是在到期日之前都可以执行的期权。

@#@,买权与卖权概述,买权,又称看涨期权(CallOption),是指期权的出售者给予期权的持有者在到期日或之前、以确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向期权出售者购买一定数量资产的权力。

@#@卖权,又称看跌期权(PutOption),是指期权的出售者给予期权的持有者在到期日或之前、以确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向期权出售者卖出一定数量资产的权力。

@#@,图19.1看涨期权的收益曲线,图19.2看跌期权的收益曲线,买权与卖权的平价关系,考虑一下这样两个策略:

@#@策略一:

@#@在零时刻从现货市场上购入1单位铜,同时购入一份看跌期权。

@#@策略二:

@#@在零时刻从资本市场上买入面值为X的国库券,同时购入一份看涨期权。

@#@设时刻T铜的现货价格为。

@#@,期权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动态无套利均衡原理,即用一组头寸不断调整的衍生工具证券组合来复制期权,保持时刻无套利的均衡状态。

@#@目前,最经典的两个期权定价模型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和二叉树(BinomialTheory)期权定价公式。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衍生证券的有效期可分为n段时间间隔t,假设在每一个时间段内资产价格从开始的S运动到两个新值uS和dS中的一个。

@#@其中u1,d1,设价格上升的概率是p,下降的概率则为1-p。

@#@在0时刻,股票价格为S;@#@时间为时,股票价格有两种可能:

@#@uS和dS;@#@时间为时,股票价格有三种可能:

@#@,以此类推,图19.3资产价格的二叉树图,下面来分析一下以上述资产为标的物的期权的二叉树情况。

@#@在0时刻,期权价格为C;@#@时间为时,期权价格有两种可能:

@#@;@#@时间为时,期权价格有三种可能。

@#@以此类推,图19.4中给出了期权价格的完整树图。

@#@在时刻,期权价格有i+1种可能:

@#@,图19.4期权收益的二叉树图,假设有一个投资组合包含了份股票和价值为B的无风险债券,那么在期末,这个组合的价值会变成(r为无风险利率),,图19.5投资组合收益二叉树图,适当选择和B使得该组合的期末价值与期权的期末价值相等,也就是和B满足,,即,,根据无套利均衡原理可以得出该组合和期权的期初价值也应该一样,即,,定义,,上式就可以简化成,很容易得到,,将上式推广,进行递归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结果,对于有n期的期权,期权价格C满足,,新设变量使得满足,则,对于所有,.对于所有,,从而,或(更便于实证计算的形式),,记,则,且,,记,可得,,其中,为大于的最小整数。

@#@,B-S期权定价模型,资产价格波动的经典假设,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个假设是资产价格遵循一扩散过程,称其为几何布朗运动,即,其中,S(t)为t时刻的资产价格,为飘移率,为资产价格的波动率,B(t)遵循一标准的维纳过程。

@#@下面引入It引理。

@#@,It引理:

@#@设F(S,t)是关于S两次连续可微,关于t一次可微的函数,S(t)是满足随机微分方程(19.9)的扩散过程,则有以下随机变量函数的It微分公式,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资产价格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即。

@#@将该式与(19.9)式同时代入(19.10)式,有,从而有,其中,为资产在t期的收益率,在此过程下,且对不同的时间是独立的。

@#@令S(0)为0时刻的资产价格,有(19.13)此刻。

@#@,Black-Scholes模型的基本假设:

@#@没有交易费用和税负;@#@无风险利率是常数;@#@市场连续运作;@#@股价是连续的;@#@股票不派发现金股息;@#@期权为欧式期权;@#@股票可以卖空,而且卖空者得到交易中的全部利益;@#@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看涨期权在到期日的价值为,,(19.14),令,可知,从而有,其中,(19.17),其中,从而有期权的预期价值为,,其现值即得期权的合理价格,例19.1考虑一个两年期美式看跌期权,股票的执行价格为$52,当前价格为$50。

@#@假设价格为两步二叉树,每个步长为一年,在每个单步二叉树中股票价格或者按比率上升20,或者按比率下降20。

@#@无风险利率为5。

@#@,在初始节点A,求出的期权价值为,,而提前执行的价值为$2.0。

@#@在这种情况下,提前执行是不明智的。

@#@因此期权的价值为$5.0894。

@#@,";i:

11;s:

1981:

",老鹰捉小鸡,认识顺叙,倒叙,插叙,顺叙和倒叙,顺叙是按着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来叙述。

@#@,例如,老鹰捉小鸡,这篇文章用了顺叙法,(按着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来叙述),顺叙法的优点:

@#@,顺着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步一步交代情节,清楚明白。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事情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叙述,接着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

@#@,例如,老鹰捉小鸡,这篇文章用了倒叙法,(先说结果,再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这篇文章用了倒叙法,(先说结果,再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倒叙法的优点:

@#@,先交代结果或突出的片段,使文章结构紧凑,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追查事情的原因及经过,不是更有趣吗,插叙法:

@#@,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个或几个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老鹰捉小鸡,这只老鹰被称为“森林战斗机”,为什么会得到这个名号呢?

@#@因为它百发百中,有一次森林大迁徙,小鸟啊,小蛇啊,小老鼠啊统统出来了。

@#@这只饥饿的老鹰一个俯冲直线而下,顺势把他们仨一并叼走了。

@#@自那以后,大家对它闻风丧胆,,在这里插入另外一件关于老鹰百发百中的事插叙!

@#@,这篇文章用了插叙法,(在原来叙述的事件中插入另外一件相关事件进行叙述),插叙法的优点:

@#@,补充说明了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紧凑,更加突出了XX的的精神/思想如果没有刚才那一段插叙,我们就不会知道老鹰那么凶猛,也就不会了解母鸡身上伟大的母爱。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主要有三种。

@#@按时间先后来写顺叙,语文新能量,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插叙,";i:

12;s:

23960:

"@#@焊接基础@#@核融合实验炉用线圈的TIG焊接@#@TIG焊接篇@#@株式会社DAIHEN(OTC)焊机@#@液态氦容器(磁悬浮列车用TIG焊接)@#@TIG 电弧@#@株式会社DAIHEN(OTC)焊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由以下各篇构成:

@#@@#@1@#@NO.T-A09501@#@电弧焊的基础篇@#@6@#@其他电弧焊@#@2@#@NO.T-B29502@#@CO2/MAG焊接@#@7@#@NO.T-M09507@#@焊接材料的基础知识@#@3@#@NO.T-B35903@#@本册是MIG焊接@#@8@#@NO.T-F29508@#@等离子切割@#@4@#@NO.T-B49504@#@TIG焊接@#@9@#@NO.T-G19509@#@工业用空气清洁机@#@5@#@NO.T-B19505 @#@埋弧焊接@#@10@#@NO.T-S09510@#@株及会社DAIHEN焊机的安装调整的一般知识@#@DAIHEN(OTC)TIG焊接讲座教材目录@#@1、TIG焊接的原理 1@#@1-1序言 1@#@ 1-2 TIG焊接的原理 1@#@2、TIG焊接的起弧方及 2@#@3、TIG焊接的主要特点 3@#@4、TIG焊接的分类@#@4-1各种TIG焊接的比较 4@#@4-2直流TIG焊接法 5@#@4-3交流TIG焊接法 6@#@4-4脉冲TIG焊接法 7~10@#@4-5其他TIG焊接法 11~12@#@5、TIG焊接设备@#@5-1 TIG焊接电源 12~16@#@5-2TIG焊接设备的主要构成及功能 16~23@#@5-2-1逆变控制及TIG焊接电源 16~19@#@5-2-2TIG焊枪 19~21@#@5-2-3钨电极 21~22@#@5-2-4附属件 22~23@#@6、TIG焊接操作的基础@#@6-1电极的伸长度 24@#@6-2TIG焊接的操作要领 24~25@#@7、TIG焊的一般焊接规范 26@#@8、有关TIG焊接的主要用语及解说 27~28@#@1.TIG焊接的原理@#@1-1序言@#@ TIG(TIG=TungstenInertGas的简称)焊接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中使用钨电极进行焊接的方法,在1930年得到开发成功。

@#@因为最初大多是氦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所以当时被地称为氦弧焊。

@#@上述名称是美国的产品名称,株式会社DAIHEN(OTC)于1955年与上述菱得公司在焊接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为同行业中的先驱者。

@#@@#@ 株式会社DAIHEN(OTC)在日本推进了TIG焊接的现代化。

@#@现在TIG焊接时一般都广泛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所以TIG焊接一般也被称为氩弧焊接。

@#@@#@1-2@#@ 图1-1表示了TIG焊接的原理@#@喷嘴@#@钨棒夹@#@保护气体@#@钨电极@#@(Nonconsumable)@#@填充焊丝@#@电弧@#@母材@#@图1-1 TIG焊接的原理@#@直流或交流电源@#@ @#@TIG焊接是在非溶化的钨电极及母材间产生电弧,利用氩气等惰性气体将熔融金属从大气中保护起来,通过电极及母材间产生电弧热融化母材并结合的方法。

@#@@#@TIG焊接方法中有如上述TIG焊接原理图中所示的使用填丝材料的填丝TIG焊接及不使用填丝材料只融化母材的TIG焊。

@#@@#@2.TIG焊接的起弧方法@#@TIG焊接按起弧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高频引弧方法”、“直流高压引弧方式”以及不使用高频及高压而使用接触引弧的“接触引弧方式”。

@#@最近,从世界的倾向来看,对从高频中发生的噪音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今后将越来越朝者不使用高频的引弧方及的方向发展。

@#@@#@1、高频引弧方式@#@电极@#@高频@#@TIG焊机powersource@#@图2-1 高频引弧法@#@母材@#@ @#@电极与母材不接触,通过在电极及母材间施加高频进行起弧的方法@#@ 直流高压引弧方式@#@母材@#@电极@#@直流高压电源@#@图2-2直流高压引弧方法@#@TIG焊机@#@电极与母材不接触,通过在电极及母材间施加直流高压进行起弧的方法@#@ 接触引弧法@#@母材@#@电极@#@电弧@#@TIG焊机@#@图2-3 接触引弧法@#@电极与母材接触,然后提起电极后发生电弧的方法@#@3.TIG焊接的主要特点@#@ TIG焊接焊接的主要特点如下:

@#@@#@ 由于使用惰性保护气体,对金属的保护效果较好,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焊接结果。

@#@@#@ 可以对几乎所有工业中使用的金属进行焊接。

@#@@#@焊接飞溅少,操作方便。

@#@@#@ 可以用于任何形状的接头的焊接,并且对焊接姿势没有限制。

@#@@#@ 在小电流区可以得到稳定的电弧,所以可以用于薄板的焊接。

@#@另外,TIG焊接容易得到单面焊双面成形。

@#@@#@1.2@#@0.6@#@1.2mm@#@9mm@#@矩形波交流脉冲TIGH焊接铝材料后的焊缝外观。

@#@@#@板厚不同的焊接接头的截面宏观照片。

@#@@#@端边焊接接头的截面宏观照片。

@#@@#@不锈钢网的端边焊接接头的外观照片。

@#@@#@图3-1 典型TIG焊接的例子@#@ 同时TIG焊接也有如下缺点:

@#@@#@ 由于使用比较贵的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焊接成本较高。

@#@@#@ 与MIG等熔化极电弧焊接相比,焊接速度低(焊接工作效率差)@#@ 作为保护气体保护焊接的一种,容易受风的影响。

@#@@#@4.TIG焊接方法的分类@#@4-1各种TIG焊接方法的比较@#@在TIG焊接法中有交流TIG焊接、直流TIG焊以及焊接电流周期变化的脉冲TIG焊接法。

@#@各种焊接方法中使用的电极极性以及电流的控制方法如表4-1所示。

@#@@#@另外,各种典型材料适用的焊机种类如表4-2嶄侭幣。

@#@@#@ 各种材料有其特有的特性,选用时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焊机。

@#@@#@表4-1 各种TIG焊的比较@#@直流TIG焊@#@交流TIG焊@#@脉冲TIG焊@#@焊机外特性@#@恒电流特性@#@缓降特性或恒电流@#@脉冲电流@#@极性@#@直流正接(焊枪负)@#@交流@#@直流正接或交流@#@使用电流(A)@#@4~500@#@10~500@#@1~500@#@适用板厚(mm)@#@0.3以上@#@0.5以上@#@0.1以上@#@焊接姿势@#@全位置@#@全位置@#@全位置@#@特点@#@有清氧化膜的功能@#@容易焊接薄板@#@焊接速度提高@#@主要适用材料@#@活性金属以外的任何金属@#@铝合金@#@镁合金@#@不锈钢(直流)@#@低合金钢(直流)@#@铝合金(交流)@#@廣:

@#@使用直流TIG焊时,如果使用直流反接(焊枪侧接正)的话,则钨极消耗严重,所以进行直流TIG焊接一般不使用直流反接@#@   表4-2 TIG焊接中的焊机选择@#@被焊材料@#@交流焊机@#@直流焊机@#@(焊枪侧接负)@#@碳素钢@#@@@#@$@#@注:

@#@@#@符号$:

@#@推荐使用@#@符号@:

@#@可以焊接,但不推荐@#@符号X:

@#@不适合@#@铸铁@#@@@#@$@#@不锈钢@#@@@#@$@#@铝@#@$@#@X@#@镁@#@$@#@X@#@硅钢、无氧钢@#@X@#@$@#@黄铜@#@@@#@$@#@银@#@@@#@$@#@Inconel(因科镍)合金@#@@@#@$@#@只有在需要利用阴极雾化作用将母材表面氧化膜去除的铝,镁合金的焊接以及要求得到浅的溶深的堆焊时才用交流TIG焊接。

@#@其他情况下都使用直流正接进行焊接。

@#@@#@4-2直流TIG焊接法@#@  为TIG焊接中应用最多的焊接法。

@#@使用有恒电流特性的直流焊机,如图4-1所时接法为将钨电极(焊枪侧)接负的直流正接法。

@#@直流TIG焊接可以用于除铝及镁合金以外的几乎所有的金属的焊接。

@#@@#@电流@#@电流@#@母材@#@电流焊机@#@图4-1 电流TIG焊接法@#@图4-2中为电极接正及电极接负时的特性比较@#@电极极性@#@电极接正@#@电极接负@#@焊机@#@电流@#@电极@#@电子@#@离子@#@焊机@#@电流@#@电极@#@电子@#@离子@#@电子及离子的移动情况@#@电极寿命@#@差,需要大直径电极@#@(比如,6.4mm---120A)@#@ 好,不需要大直径电极@#@(比如,3.2mm---400A)@#@焊缝溶深@#@溶深浅,焊缝宽@#@溶深深,焊缝窄@#@氧化膜清洁作用@#@有@#@无@#@用途@#@电极消耗严重,用途非常少@#@直流TIG焊接时一般都在此状态下使用@#@图4-2 直流TIG焊中电极接正及电极接负时的特性比较@#@W@#@U@#@N@#@4-3交流TIG焊接法@#@图4-3铝的表面氧化膜的去除作用@#@ 由于焊接铝及镁合金时要将母材表面上的氧化膜去除,所以需要将母材接负从而利用阴极雾化作用将氧化膜去除。

@#@(阴极雾化作用是利用将从正极过来的离子将氧化膜打碎、去除去的功能。

@#@图4-3为通过阴极雾化焊缝表面清洁的铝焊接接头的外观照片。

@#@)@#@ 如图4-4所示,铝表面上有熔点非常高的氧化膜。

@#@当电极接正、母材接负时从电极表面来的离子打在上述氧化膜上从而将之打碎、除去。

@#@焊接铝、镁合金材料时需要将表面的氧化膜去除,此功能称为氧化膜清洁作用。

@#@@#@电极接正时有表面清洁作用@#@电子@#@离子@#@表面氧化膜@#@钨电极@#@母材@#@图4-4铝表面氧化膜去除过程@#@但是,如图4-4所示当将电极接正、母材接负时,钨电极为阴极,作为阴极区的电极发热量大,电极消耗严重,而且熔深浅(参看图4-2),所以不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5所示,使用交流TIG焊接法,综合了钨极接正、钨极接负两种接法的优点。

@#@即在得到表面清洁作用的同时,电极的消耗得到降低,而且,可以得到钨极接正、钨极接负两种接法的中间形状的熔深。

@#@@#@使用TIG焊焊接铝时候,使用交流TIG焊接法。

@#@@#@交流TIG焊机@#@电流@#@电流@#@图4-5交流TIG焊接法@#@4-4脉冲TIG焊接法@#@脉冲TIG焊接法是将焊接电流周期性地变化,调整电弧的特性从而控制焊缝形状的方法。

@#@在脉冲TIG焊接中直流脉冲焊及交流脉冲焊两种存在,根据所焊接材料的不同分别选用。

@#@图4-2中表示了各种典型材料适用的焊机的配合。

@#@下面,对上述两种脉冲TIG焊接法分别作说明。

@#@@#@4-4-1直流脉冲TIG焊接@#@ 如图4-6中所示,直流脉冲TIG焊接中将焊接电流周期性地变化,在脉冲电流峰值(IP)期间(TP)将母材熔化,在基值电流(IB)期间(TB)让熔化池冷却,周期性地形成的熔池一层一层地叠加。

@#@@#@Tp@#@Tb@#@T@#@Ip@#@Ib@#@焊接方向@#@焊缝宽度@#@焊缝形状@#@脉冲电流波形@#@时间@#@Ip:

@#@脉冲电流峰值(A)@#@Ib:

@#@基值电流(A)@#@Tp:

@#@脉冲时间(sec)@#@Tb:

@#@backgroundtime(sec)@#@T:

@#@Cycletime(sec)@#@图4-6电流波形及焊缝形状@#@图4-7利用直流脉冲焊接不锈钢后的焊缝外观@#@ 图4-7为用直流脉冲TIG焊焊接不锈钢后的焊缝外观照片。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焊缝为鱼鳞状。

@#@相邻的鱼鳞与鱼鳞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焊接速度或脉冲频率来控制。

@#@@#@ 另外,直流脉冲焊接根据使用的脉冲频率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

(1)低频脉冲:

@#@0.5-20Hz@#@

(2)中频脉冲:

@#@10-500Hz@#@(3)高频脉冲:

@#@1-20KHz@#@ @#@注:

@#@上述脉冲频率的数据根据焊机生产厂家、产品的不同会有一些不同。

@#@另外,一些厂家将低频脉冲称为低速脉冲、将中频脉冲称为高速脉冲等。

@#@@#@图4-8中,分别表示了使用上述各种脉冲进行直流TIG焊接的事例照片。

@#@另外,各种脉冲的用途如下:

@#@@#@

(1)低频脉冲:

@#@用于异种金属或板厚不一样的材料的焊接。

@#@@#@

(2)中频脉冲:

@#@用于薄板(0.3mm程度)的焊接。

@#@@#@(3)高频脉冲:

@#@用于超薄板(0.1mm程度)、热电偶等要求高质量、超精密的焊接。

@#@@#@0.5~20Hz低频脉冲@#@20KHz高频脉冲@#@20~500Hz中频脉冲@#@¢可以用于超薄板(0.1mm)的精密焊接。

@#@@#@利用20KHz的高频电流,即使在1A的超小电流也能得到挺度很好的电弧。

@#@可以用于超薄板(0.1mm程度)、热电偶等要求高质量,超精密的焊接。

@#@@#@ @#@¢可以大幅度改善薄板(0.3mm程度)的焊接性。

@#@使用中频焊接电流可以在提高焊接稳定性的同时,使电弧集中,从而大幅度改善薄板(0.3mm程度)的焊接性。

@#@@#@热电偶的焊接。

@#@(直径0.25mm)焊接电流1A。

@#@@#@焊接例@#@异板厚不锈钢材料的焊接焊接电流30A(脉冲频率1.6Hz脉冲占空比50%)@#@1mm@#@10mm@#@板厚0.3mm@#@焊接电流10A@#@0.1mm不锈钢的搭接焊@#@图4-8直流脉冲TIG焊接例@#@不锈钢的角焊缝的焊接(0.3mm)@#@焊接例@#@焊接例@#@低频脉冲焊接焊缝外形焊接电流30A。

@#@@#@(脉冲频率0.8Hz@#@脉冲占空比50%)@#@¢可以对一些焊接困难的接头进行焊接。

@#@@#@通过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可以均匀的双面成型获得漂亮的焊缝外观。

@#@@#@另外,由于使用低频脉冲,适合于异种金属、异板厚材料、有间隙的接头等工件的焊接@#@直流脉冲TIG焊接的主要特点如下:

@#@@#@

(1)容易得到单面焊双面成型,可以对一些难焊接位置的接头进行焊接。

@#@@#@

(2)可以非常容易地对薄板、异板厚、异种材料接头进行焊接。

@#@@#@(3)可焊接的焊接规范范围大,对接头精度的要求低。

@#@@#@(4)焊接变形小,不易发生焊接缺陷。

@#@@#@(5)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渡好。

@#@@#@(6)进行手工TIG焊接时,由于焊工可以配合脉冲时间进行焊接操作,所以操作将变得方便。

@#@@#@0@#@4-4-2交流脉冲TIG焊接@#@交流脉冲TIG焊接中的原理与直流脉冲焊接中的原理一样,电流波形按一定周期变化,只是由于是交流TIG焊接时,如图4-9所指示,由于电流极性按50或者60Hz的商用频率正负变化,本来电流波形就呈脉冲形状。

@#@在这儿所指的交流脉冲TIG焊接是指将按商用频率正负反转的电流波形的振幅周期性地变化。

@#@@#@基值电流current@#@脉冲电流@#@基值电流时间@#@脉冲电流时间@#@EP@#@EN@#@图4-9交流脉冲TIG焊接电流波形@#@关于焊缝的形成机理与直流脉冲TIG焊一样。

@#@图4-10为使用交流TIG焊接铝合金后的外观照片。

@#@@#@图4-10为使用交流TIG焊接铝合金后的外观照片。

@#@@#@(A5083,3.0mm,对接接头)@#@交流脉冲TIG焊接是在利用可控硅等半导体元件控制的交流TIG焊机出现以后才实现可能的。

@#@并没有多久的历史。

@#@交流脉冲TIG焊接一般广泛用于铝合金的焊接。

@#@@#@交流脉冲TIG焊接的主要特点如下:

@#@@#@

(1)容易得到单面焊双面成形,可以对一些难焊位置的接头进行焊接。

@#@@#@

(2)可以得到充分的清洁(阴极雾化)宽度。

@#@@#@(3)焊缝与母材间的过渡好。

@#@@#@(4)进行手工TIG焊接时,由于焊工可以配合脉冲时间进行操作,所以操作将变得方便。

@#@@#@4-5其他TIG焊接方法@#@4-5-1 热丝TIG焊@#@送丝装置@#@导电嘴@#@焊丝电流@#@焊丝加热电源@#@焊丝伸出长度@#@电极@#@TIG焊接电源@#@图4-11热丝TIG焊系统示意图犯某TIG左狼由幣吭夕@#@电弧电流@#@ 虽然TIG焊接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焊接接头,但由于焊接容敷量少,焊接效率底。

@#@这是TIG焊接的缺点。

@#@热丝焊接是将焊丝边通电加热边送丝,从而增加容敷量的方法。

@#@在可以保持TIG焊接可以得到的高质量的焊接接头的本来优点的同时,提高焊接效率。

@#@@#@焊丝的加热方法有二种其中一种为使用专用的焊丝加热电源的双电源及加热法。

@#@另一种为使用焊接电流分流来对焊丝进行加热的分流加热法。

@#@图4-11为一般的热丝TIG焊接示意图@#@热丝TIG焊接是在TIG焊接电源的基础上再设置一台加热焊丝用的电源,在离开母材10MM的地方通电,利用电阻的发热对焊丝进行加热。

@#@这时,由于焊丝是在半熔化的状态下送入溶池的,所以与一般的焊接方法(对焊丝不进行预先加热,也称冷丝焊)相比较,熔数量可以增加到3倍。

@#@@#@ 所以,不光是在厚焊接时可以提高焊接效率,在焊接薄板时也可以得到通常焊接时的2倍速度。

@#@同时,由于热丝焊届预先对焊丝的加热过程中,可以将表面的油脂等烧掉,所以可以抑制气孔的发生。

@#@@#@ 但是,热丝焊接在友谊上有点的同时也有缺点。

@#@焊丝加热电流容易于电弧电流产生干涉从而引起磁偏吹的发生。

@#@特别是在高电流区,影响比较明显。

@#@所以,现在正在进行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能抑制磁偏吹影响的方法的研究、构想。

@#@@#@4-5-2TIG电弧点焊@#@ 如图4-12所示TIG电弧点焊是用焊枪的端部压在焊板上使之紧密接触,然后利用一定的TIG电弧对搭接板进行加热溶化,并形成点状焊接接头的方法。

@#@电弧的发生时间根据焊接母材材质、板厚的不同也不同,但一般情况电弧发生时间在0.5-5秒的范围内,电弧长度则可以在2-3MM的范围内选择。

@#@@#@作为可焊材料有结构钢、不锈钢等多种材料。

@#@但是由于不加溶敷材料,所以要求板与板之间有良好的紧密接触。

@#@另外,最近铝合金的TIG电弧点焊也开始得到应用。

@#@@#@焊枪开关扳机@#@钨电极@#@保护气体@#@电弧@#@焊接母材@#@工作台@#@熔融部@#@喷嘴(开)@#@TIG点焊焊枪@#@焊枪电缆及保护气管@#@图4-12 TIG电弧点焊示意图@#@5.TIG焊接设备@#@5-1焊接电源@#@

(1)TIG焊接电源发展的历史@#@ TIG焊接电源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别有交流焊接电源、直流焊接电源及脉冲焊接电源存在。

@#@最近几年中,在同一台焊接电源上可以进行交直流的切换及脉冲有无的选择的多功能焊接电源越来越多。

@#@@#@图5-1中表示了TIG焊接电源输出控制方及的变化、普及情况以及主要焊机的开发年代@#@ 1970年左右在直流TIG焊接电源中可控硅控制及焊接电源首次代替了一直使用到那时为止的磁饱和电抗及的焊接电源,焊接电源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1976年出现了控制速度能远远超过一般的可控硅的大功率晶体管,焊接电源的性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 1982利用上述大功率晶体管作为控制元件的晶体管逆变控制的直流电源得到开发,1986年开发成功了交流、直流兼用的逆变控制及TIG焊接电源并产品化,现在正进一步推进焊接电源逆变化@#@图5-1表示了现在销售在市场上的主要TIG焊接电源的电路构成以及其特点。

@#@@#@年份@#@焊接法@#@方式@#@逆变控制@#@可控硅控制@#@磁饱和电抗器式@#@交流@#@控制方式@#@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动铁心控制@#@晶体管控制(包括逆变控制)@#@可控硅控制@#@磁饱和电抗器式@#@直流@#@可控硅@#@(交流/直流)@#@逆变@#@直流/交流)@#@可控硅@#@(脉冲)@#@可控硅@#@(直流)@#@蝕窟扮豚@#@逆变@#@(直流脉冲)@#@模拟式晶体管@#@(直流脉冲)@#@控制方法@#@直@#@流@#@电@#@源@#@可控硅控制@#@晶体管斩波@#@逆变控制@#@引擎驱动发电机式@#@交@#@流@#@/@#@直@#@流@#@兼@#@用@#@极@#@可动铁心式@#@可控硅控制@#@逆变控制@#@原理@#@特点@#@在变压器2次侧通过控制可控硅导通的相位角来调整输出。

@#@@#@容易调整输出并得到稳定的输出。

@#@@#@容易实现大功率化。

@#@@#@在变压器2次侧对电流进行整流后,通过晶体管对之进行斩波来调整输出。

@#@@#@容易调整输出@#@高速应对@#@与逆变控制式焊接电源相比体积大@#@在变压器1次侧利用逆变器将上级电流变成高频交流,同时进行输出电流调整。

@#@@#@由于应对速度高,输出电流更加稳定、良好。

@#@焊接电流小型、轻便。

@#@@#@焊接电源耗能小@#@驱动用引擎与发电机做成一体,通过抽头切换开关或旋钮进行输出电流的调整。

@#@@#@由于自身可以发电,不要配电设备@#@焊接电源体积大,重量重@#@噪音大@#@通过可动铁心的移动来调整输出电流@#@通过交直流电路的切换,可以输出交流、直流。

@#@@#@结构简单@#@很难保证输出电流的稳定@#@通过控制可控硅到通的相位角来调整输出。

@#@通过交直流电路的切换,可以输出交流、直流@#@容易调整输出并得到稳定的输出。

@#@可以调整表面氧化膜清洁宽度@#@在变压器1次侧利用1次逆变器将上级整流过的直流变成高频交流后整流,然后再次通过2次逆变器将整流过的直流变成交流。

@#@@#@输出电流更加稳定@#@焊接电源小型、轻便@#@焊接电源耗能小@#@表面氧化膜清洁宽度的调整范围大。

@#@@#@变压器可控硅直流电抗器@#@引擎发电机@#@变压器可控硅晶体管流电抗器@#@整流器逆变器变压器整流器直流电抗器@#@变压器 可控硅 直流电抗器@#@带可动铁心的变压器 整流器 直流电抗器@#@斜下降激磁整流器直流电抗器@#@电路电路@#@整流器1次逆变器 变压器整流器直流电抗器2次逆变器@#@

(2)TIG电弧的特性@#@图5-2 TIG电弧的电流-电压特性@#@电弧电压(V)@#@电流(A)@#@1mm@#@3mm@#@5mm@#@电弧长度@#@特性:

@#@含2%氧化铈的坞电极(3.2mm)@#@阴极:

@#@水冷铜板@#@氩气流量:

@#@10L/min@#@60@#@40@#@20@#@300@#@200@#@100@#@0@#@ 图5-2中表示的TIG电弧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在到30A的小电流的范围内,随着电弧电流的增加电弧电压减小,呈现负电阻效应,然后转移到恒定电压特性区。

@#@随着电弧电流的进一步的提高,终于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呈现上升特性。

@#@@#@@#@另外,保持电流-电压一定而增加电弧长度时,电弧电压也基本上成比例上升。

@#@这是由于电弧区电压与电弧长度成正比的原因。

@#@一次,如图所示,不同电弧长度时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成平移曲线的形状。

@#@ @#@(3)焊接电源的特性@#@ 图5-3中表示了焊接电源的外部特性(实线)与电弧的静特性(虚线).在图中本焊接电源的工作点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S电(Q点也为工作点,但由于在Q点电弧不稳定,工作点立即移动到S点).如果电弧长度从L1变为L2,则工作点将有S1变为S2点,但上述二点之间的电流差很小,电弧仍可以维持。

@#@@#@空载电压@#@缓降外特性來@#@垂直下降外特性current@#@电压(V)@#@电弧长度L1<@#@L2@#@电流(A)@#@图5-3 焊接电源的外部特性及电弧静特性@#@L2@#@L1@#@另外,如果使用垂直下降特性的焊接电源,即使焊接电弧长度有变化,电流也能保持一定,所以可得到溶深恒定的焊接结果。

@#@逆变及焊接电源就是使用垂直下降特性@#@5-2焊接设备的主要构成及功能@#@ TIG焊接设备的主要构成如下:

@#@@#@

(1)焊接电源@#@

(2)高频发生装置及控制装置@#@(3)焊枪@#@(4)附属设备(遥控器、填丝TIG的送丝装置、冷却水循环装置等)@#@保护气瓶@#@输入电缆逝@#@接地电缆@#@遥控电缆@#@母材侧电缆@#@焊接母材@#@TIG焊枪@#@焊枪开关@#@焊接电源@#@保护气软管賑罷砿@#@气体调节器@#@上述构成中一般是将高频发生装置、控制装置内藏于焊接电源中,与焊接电源作成一体。

@#@图5-4表示了焊接设备的主要构成。

@#@@#@TIG焊接设备的连接图@#@5-2-1逆变控制及TIG焊接电源 @#@有关焊接电源在上面5-1处以讲过,在此对逆变控制及交流、直流兼用焊接电源作进一步说明。

@#@@#@图5-5表示了逆变控制及交直两用TIG焊接电源的构造例。

@#@@#@二次整流管@#@二次侧逆变用晶体管@#@一次侧逆变用晶体管@#@一次整流管@#@图5-5 交直两用晶体管逆变控制焊接电源@#@

(1)逆变及直流TIG焊接电源@#@逆变及直流TIG焊接电源的电路构成如图5-6所示。

@#@以下对基本原理进行说明@#@50/60HzAC@#@DC@#@控制AC@#@DC@#@DC@#@Input@#@50/60Hz@#@Output@#@图5-6 逆变式直流TI";i:

13;s:

23186:

"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顾客导向过程(COP)1):

@#@C-01:

@#@顾客需求识别@#@过程特性:

@#@@#@是@#@否@#@下述有关支持过程(风险评价)的问题是否已经明确?

@#@@#@是@#@否@#@是否已明确执行者?

@#@@#@ü@#@@#@使用什么?

@#@(材料、设备)@#@ü@#@@#@是否已经定义过程?

@#@@#@ü@#@@#@有谁进行?

@#@(技能、培训)@#@ü@#@@#@过程是否已经被文件化?

@#@@#@ü@#@@#@使用哪些主要标准?

@#@(测量、评估)@#@ü@#@@#@是否已经明确了过程的相关接口?

@#@@#@ü@#@@#@如何进行?

@#@(方法、技术)@#@ü@#@@#@过程是否已经被监控?

@#@@#@ü@#@@#@是否保持了记录?

@#@@#@ü@#@@#@2)COP的支持过程/管理过程@#@3)输入(I)/输出(O)@#@4)过程绩效指标@#@5)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6)ISO/TS16949:

@#@2002条款@#@7)检查记录,包括客观证据@#@8)评价@#@(NR,OFI,nc,NC)@#@C01:

@#@顾客需求识别@#@(I):

@#@顾客需求、法律、法规要求、QMS要求、供销部提供的讯息/报刊、@#@(O):

@#@确定的合同订单、相关技术协议@#@顾客要求识别准确率:

@#@99%以上@#@HC/QP-16@#@7.2.3@#@1.销售部每年一次以上的市场调查,对市场需求有较明确的了解,并将信息传递/提供至相关部门@#@2.依据法律法规及具体技术规范的要求,相关部门经过对合同的评审、确认,对顾客的需求(包括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签订技术合同/协议。

@#@@#@3.经查,认证产品HD230X230-1型前组合灯产品顾客要求全部识别,识别率:

@#@100%@#@S-03:

@#@人力资源管理@#@(I):

@#@培训、激励需求@#@(O):

@#@培训资料、激励结果@#@1.培训计划项目完成率:

@#@100%@#@2.培训有效性≥98%@#@HC/QP-05@#@6.2@#@1.全公司的人力资源配备基本合理、完善,关键技术/质量部门的岗位进行了有效控制@#@2.公司高层领导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并从事企业多年,供销部/技术部/质检部等都有较丰富的多年工作阅历和专业知识,能满足产品过程要求和市场需求。

@#@@#@3.所有培训都已全部完成,培训合格,市场人员的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公司制订了部门职责,岗位能力要求规定等行政规范,并依据规范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考核评定,上岗达标率达99%以上.@#@5.为保证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部分员工已具备一岗多能@#@S-02:

@#@记录管理@#@(I):

@#@需要控制的记录@#@(O):

@#@记录得到控制@#@1.查询记录所需时间≤10分钟@#@2.100%符合规定的保存期限@#@DFL/S-02@#@4.2.4@#@1.公司所有记录管理有效:

@#@依据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进行,与顾客有关的记录(包括合同/图纸/顾客财产/体系记录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经抽查技术部产品图部件用时3分钟,抽查供销部合同,用时4分钟。

@#@@#@3.上述产品图和合同符合保存期要求。

@#@@#@S-01:

@#@文件管理@#@(I):

@#@需要控制的文件@#@(O):

@#@已经得到控制的文件@#@所有部门使用的文件和资料均为100%最新有效版本@#@DFL/S-01@#@4.2@#@1.公司所有文件管理有效:

@#@依据文件控制程序管理,各部门订有响应的部门文件,有适应、有效的记录表格。

@#@@#@2.有DFL/C-05服务提供控制程序、DFL/C-06顾客满意控制程序、DFL/M-06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等文件,与顾客有关的文件得到有效控制,@#@3.包括合同的登记、评审、顾客意见反馈等有关顾客的资料都已有了保存的规定。

@#@@#@S-07生产件批准@#@(I):

@#@生产管理资料/顾客要求@#@(O):

@#@生产件批准程序@#@试验合格率≥90%@#@送样成功率≥80%@#@DFL/S-07@#@7.3.6.3@#@顾客未提出要求,PPAP文件已全部完成.(依据第四版的要求)@#@OFI@#@S-09设备和工装管理@#@(I):

@#@顾客财产@#@(O):

@#@顾客设备/工装管理资料@#@顾客财产受控率100%@#@DFL/S-09@#@7.5.4@#@无顾客提供的财产@#@S-16顾客满意@#@(I):

@#@顾客要求@#@(O):

@#@顾客需求处理@#@1.顾客一般需求供销部24小时内予以处理@#@2.妥善处理好顾客索赔、外部退货,@#@3.提供合格产品,保证优质服务,以合理的价格和诚信的履约能力达到了顾客的满意.@#@M-01:

@#@企业战略策划@#@(I):

@#@1.顾客信息市场调查、2.顾客满意度@#@3产品图纸、预计产量@#@4竞争对手分析@#@(O):

@#@1.报价单成本分析报告@#@2.质量目标、业务计划@#@3会议记录@#@1.顾客抱怨≤1次/季度@#@2.顾客满意度≥90%。

@#@@#@DFL/M-01@#@DFL/QD-44@#@5.4@#@1.依据“企业战略管理”规定,实施企业管理,每年定期召开管理会议.。

@#@@#@2.市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成本核算@#@3.各部门依据质量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业务计划。

@#@@#@4.正式提出的顾客抱怨,迄今(将近一年来)仅2次,一般的意见沟通有若干次,较好的发挥顾客代表的作用,代表顾客发表意见。

@#@@#@5.对顾客的合同重视,予以必要的评审.电话和传真予以登记、确认.@#@6.顾客满意度达%,(有的从顾客发布的质量信息网站获得)@#@M-02:

@#@经营计划@#@(I):

@#@1.上一年经营计划的达成状况@#@2.市场预测@#@(O):

@#@1.长期经营计划@#@2.短期经营计划@#@3.部门目标@#@1.经营计划项目完成率≥90%@#@2.改进措施完成率≥95%@#@DFL/M-02@#@5.4@#@1.公司制订了总的经营计划,.计划结合了销售目标和顾客满意目标。

@#@但尚未制定长期经营计划。

@#@@#@2.部门的经营计划(包括销售部等)也已全部完成.,@#@3.查:

@#@总经办,依据质量目标要求,完成了对各部门经营计划的考核,进行了5S日常管理等工作.@#@技术部:

@#@@#@生产部:

@#@@#@供应部:

@#@@#@@#@M-03:

@#@管理评审@#@(I):

@#@评审输入@#@(O):

@#@评审输出@#@改进措施完成率:

@#@100%@#@DFL/M-03@#@5.6@#@管理评审对顾客的有关过程进行了评审。

@#@@#@管理评审工作已列入工作计划,考虑两个月后进行管理评审.@#@M-04:

@#@内部质量审核@#@(I):

@#@审核计划@#@(O):

@#@审核报告@#@1.内审计划完成率:

@#@100%@#@2.不符合项整改关闭及时率100%@#@DFL/M-04@#@8.2.2@#@内部审核工作进行正常,编排了计划、内容、审核表格等工作@#@内审对顾客的有关过程进行了评审。

@#@@#@,@#@DFL/QD-24:

@#@数据分析和使用@#@(I):

@#@收集各个部门适宜的统计数据@#@(O):

@#@所有统计报告@#@数据分析项目完成率:

@#@100%@#@DFL/QD-24@#@8.4@#@对顾客进行了适当的数据分析,如:

@#@供销部经营计划项目完成率、顾客满意的分析统计、超额运费/外部损耗等@#@数据分析工作各部门良莠不齐,生产部门有的项目未进行数据分析处理@#@nc@#@M-06持续改进@#@(I):

@#@持续改进目标@#@(O):

@#@改进的数量@#@持续改进项目完成率≥100%数据分析项目完成率:

@#@100%@#@DFL/M-06@#@8.5@#@1.公司开展了数据分析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统计、分析。

@#@@#@3.持续改进已经做了一项改善报告,具体见技术部的@#@项目@#@*@#@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顾客导向过程(COP)1):

@#@C-02:

@#@产品先期策划控制@#@过程特性:

@#@@#@是@#@否@#@下述有关支持过程(风险评价)的问题是否已经明确?

@#@@#@是@#@否@#@是否已明确执行者?

@#@@#@ü@#@@#@使用什么?

@#@(材料、设备)@#@ü@#@@#@是否已经定义过程?

@#@@#@ü@#@@#@有谁进行?

@#@(技能、培训)@#@ü@#@@#@过程是否已经被文件化?

@#@@#@ü@#@@#@使用哪些主要标准?

@#@(测量、评估)@#@ü@#@@#@是否已经明确了过程的相关接口?

@#@@#@ü@#@@#@如何进行?

@#@(方法、技术)@#@ü@#@@#@过程是否已经被监控?

@#@@#@ü@#@@#@是否保持了记录?

@#@@#@ü@#@@#@2)COP的支持过程/管理过程@#@3)输入(I)/输出(O)@#@4)过程绩效指标@#@5)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6)ISO/TS16949:

@#@2002条款@#@7)检查记录,包括客观证据@#@8)评价@#@(NR,@#@OFI,nc,NC)@#@C-02:

@#@产品先期策划控制@#@(I):

@#@顾客要求@#@(O):

@#@过程设计资料可接受的APQP/PPAP/FMEA@#@按时完成率:

@#@100%@#@DFL/C-01@#@DFL/C-02@#@7.1、7.3@#@1.识别了顾客要求(交付/服务,技术质量)@#@2.产品过程设计依据要求进行,APQP/PPAP/FMEA/SPC及控制计划资料齐全,@#@3.自贯标以来,产品的策划至试制全部按时完成@#@4.认证产品的APQP/PPAP/FMEA均已完成,其中,@#@APQP做的是:

@#@产品@#@PPAP做的是:

@#@产品@#@FMEA做的是:

@#@产品@#@产品的CPK值达标.1.68@#@S-03:

@#@人力资源管理@#@(I):

@#@培训、@#@(O):

@#@培训资料、@#@1.培训计划项目完成率:

@#@100%@#@2.培训合格率≥99%@#@DFL/S-03@#@6.2@#@从事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质量保证能力的人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的工具和技术,质检员受过专业培训。

@#@@#@上述人员符合岗位要求。

@#@@#@S-01:

@#@文件控制@#@S-02:

@#@记录管理@#@(I):

@#@需要控制的记录@#@(O):

@#@记录得到控制@#@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均为100%最新有效版本@#@查询记录所需时间≤10分钟@#@DFL/S-01,02@#@4.2.3@#@4.2.4@#@1.APQP/PPAP/FMEA/控制计划等资料完整.但不够齐全,文件控制有效。

@#@@#@2.记录受控,查询产品的初始材料清单用时5分钟,试生产控制计划用时3分钟。

@#@@#@1.产品策划文件有控制,登记、发放、修改记录@#@2.工程规范的更改规定5日内完成@#@3.工艺更改后的内容与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一致。

@#@如果影响到PPAP文件的批准时,将通知顾客,并更换必要的文件。

@#@@#@OFI@#@S-06:

@#@采购管理@#@(I):

@#@采购需求@#@(O):

@#@采购计划、订货单@#@到货准时率100%@#@质量合格率99%@#@DFL/S-06@#@7.4.2@#@1.采购有订单,计划等控制过程@#@2.对供方进行合格考评,订有评定准则/推动开发计划等要求。

@#@@#@S-07生产件批准@#@(I):

@#@生产管理资料/顾客要求@#@(O):

@#@生产件批准程序@#@试样成功率≥70%@#@DFL/S-07@#@7.3.6.3@#@PPAP文件已全部完成.@#@S-09设备和工装管理@#@(I):

@#@设计/生产要求@#@(O):

@#@设备/工装管理资料@#@关键过程设备能力指数CMK≥1.33@#@设备完好率≥90%@#@关键设备完好率100%@#@预防性维修计划完成率≥90%@#@DFL/S-09@#@6.3@#@7.5.4@#@经查:

@#@编号冲床@#@CMK:

@#@@#@设备完好率:

@#@@#@维修计划完成率:

@#@@#@S-12:

@#@过程能力监控@#@(I):

@#@生产要求@#@(O):

@#@过程能力监控图@#@PPK≥1.67@#@长期能力@#@CPK≥1.33@#@DFL/S-12@#@7.5.1@#@有生产件批准指导书进行具体监控指导@#@产品CPK能力长期在1.46左右@#@S-15纠正预防控制@#@(I):

@#@设计/生产资料@#@(O):

@#@纠正预防措施@#@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有效率80%@#@DFL/S-15@#@8.5.2@#@8.5.3@#@结合产品特点和顾客要求,纠正预防措施得到落实,先期策划中,已经实施了PFMEA,和控制计划,@#@对生产过程能力也进行了CPK值的控制纠.防@#@S-16顾客满意@#@(I):

@#@顾客要求@#@(O):

@#@持续改进@#@顾客满意度≥90@#@DFL/S-16@#@8.2.1@#@1.为使顾客满意,从产品先期策划上予以控制,对新产品进行APQP、FMEA、PPAP、SPC和控制计划等要求,@#@2.对老产品进行PFMEA、PPAP、SPC和控制计划等要求,@#@3.对客户要求予以重视,予以记载,并制订实施措施,并在上述文件中予以控制.@#@M-02:

@#@经营计划@#@(I):

@#@1.上一年经营计划的达成状况@#@2.市场预测@#@(O):

@#@1.长期经营计划@#@2.短期经营计划@#@3.部门目标@#@1.经营计划项目完成率≥90%@#@2.改进措施完成率≥95%@#@DFL/M-02@#@5.4@#@1.部门经营计划已制订并完成@#@2.本年度已开发一项新产品,并已进入生产状态@#@3.改进措施已完成,@#@M-03:

@#@管理评审@#@(I):

@#@评审输入@#@(O):

@#@评审输出@#@1新产品开发进度≥80%@#@2送样成功率≥70%@#@DFL/M-03@#@5.6@#@管理评审预定于下月进行,将对产品质量涉及顾客满意方面进行评审。

@#@@#@M-04:

@#@内部质量审核@#@(I):

@#@审核计划@#@(O):

@#@审核报告@#@1.内审计划完成率:

@#@100%@#@2.不符合项整改关闭及时率100%@#@DFL/M-04@#@8.2.2@#@1.本次内审制订了计划(包括时间、人员、地点、表格设计等)@#@2.平时根据需对过程/产品及时进行审核,本次内审对产品设计、过程设计予以复审。

@#@@#@M-06:

@#@持续改进@#@(I):

@#@持续改进目标@#@(O):

@#@改进的项目及数量@#@持续改进项目完成率100%@#@DFL/M-06@#@8.5@#@持续改进已完成,见改善报告。

@#@@#@DFL/QD-24:

@#@数据分析和使用@#@(I):

@#@收集各个部门适宜的统计数据@#@(O):

@#@统计报告@#@数据分析项目完成率:

@#@100%@#@DFL/S-15@#@8.4@#@1.技术部对设计目标/新产品开发进度/送样成功率进行了数据分析,供销部对顾客要求进行到底了数据分析,采购部对供方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部对人力资源和培训进行了数据分析,生产部对生产过程及控制(包括设备-CMK值和模具)进行了数据分析,财务部对质量成本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品管部对过程业绩产品合格率及MSA进行了分析统计。

@#@@#@2.数据分析项目基本全部完成@#@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顾客导向过程(COP)1):

@#@C-03:

@#@产品生产管理@#@过程特性:

@#@@#@是@#@否@#@下述有关支持过程(风险评价)的问题是否已经明确?

@#@@#@是@#@否@#@是否已明确执行者?

@#@@#@ü@#@@#@使用什么?

@#@(材料、设备)@#@ü@#@@#@是否已经定义过程?

@#@@#@ü@#@@#@有谁进行?

@#@(技能、培训)@#@ü@#@@#@过程是否已经被文件化?

@#@@#@ü@#@@#@使用哪些主要标准?

@#@(测量、评估)@#@ü@#@@#@是否已经明确了过程的相关接口?

@#@@#@ü@#@@#@如何进行?

@#@(方法、技术)@#@ü@#@@#@过程是否已经被监控?

@#@@#@ü@#@@#@是否保持了记录?

@#@@#@ü@#@@#@2)COP的支持过程/管理过程@#@3)输入(I)/输出(O)@#@4)过程绩效指标@#@5)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6)ISO/TS16949:

@#@2002条款@#@7)检查记录,包括客观证据@#@8)评价@#@(NR,OFI,nc,NC)@#@C-03:

@#@产品生产管理@#@(I):

@#@1.已经确定的规范@#@2.订单要求@#@(O):

@#@产品@#@1.产品抽检合格率≥95%@#@2.PPK≥1.67@#@3.CPK≥1.33@#@4.GR&@#@R≤23%@#@DFL/S-06@#@DFL/S-07@#@DFL/S-09@#@DFL/S-15@#@DFL/S-16@#@7@#@1.产品生产有计划、有过程控制过程(FMEA、控制计划、工艺规程/流程、)依据PPAP要求进行。

@#@@#@2.对顾客要求进行控制@#@3.对特殊特性-电焊进行控制,有工艺、作业确认验证,@#@4.PPK=CPK=GR&@#@R=@#@生产计划管理@#@(PPAP实施及@#@控制计划)@#@(I):

@#@订单@#@(O):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完成率≥99%@#@设备完好率≥98%@#@DFL/C-03@#@DFL/C-04DFL/C-05@#@DFL/C-08@#@DFL/C-09@#@DFL/C-12@#@DFL/C-13@#@DFL/C-14@#@DFL/C-15@#@7.5.1.6@#@1.生产已按照计划全部按时按批完成。

@#@@#@2.设备进行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主要关键设备进行CMK值控制。

@#@@#@3.执行应急措施控制程序。

@#@@#@4.关键、特殊过程装配/注塑予以确认。

@#@@#@5.执行PPAP文件要求的规定,生产过程执行控制计划。

@#@@#@S-01:

@#@文件管理@#@(I):

@#@需要控制的文件@#@(O):

@#@文件得到控制@#@所有部门使用的文件和资料均为100%最新有效版本@#@DFL/S-01@#@4.2.3@#@S-02:

@#@记录管理@#@(I):

@#@需要控制的记录@#@(O):

@#@记录得到控制@#@1.查询记录所需时间≤10分钟@#@2.100%符合规定的保存期限@#@DFL/S-02@#@4.2.4@#@1.生产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记录齐全,基本完整。

@#@@#@2.查询产品的控制计划,用时7分钟。

@#@@#@3.控制计划在现场正常使用,并对顾客的要求和特殊特性进行了控制.@#@4.控制计划分有试制/生产两阶段,小批生产与试制控制计划类同.@#@S-03:

@#@人力资源管理@#@(I):

@#@培训、激励需求@#@(O):

@#@培训资料、激励结果@#@1.培训计划项目完成率:

@#@100%@#@2.培训合格率≥99%@#@DFL/S-03@#@6.2.2@#@1.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影响产品质量人员进行培训考评,技质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素质,任命专职检验员@#@2.制订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3.执行员工激励机制。

@#@,@#@S-04应急计划@#@6.3@#@查:

@#@今年来,未有应急事件发生@#@S-05工作环境控制@#@(I):

@#@企业工作环境@#@(O):

@#@检查评分记录@#@5S检查评分≥90@#@DFL/C-05@#@6.4@#@1.生产部的5S管理虽然较以前有了显著的改观,但离5S的真正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特别在生产任务忙的时候,现场有时较乱,产品过程标识移动,@#@2.生产车间5S检查总评分分.@#@nc@#@S-06:

@#@采购管理@#@(I):

@#@采购需求/顾客采购要求@#@(O):

@#@采购计划、订货单@#@到货准时率100%@#@供货合格率≥99%@#@DFL/SP-05@#@7.4.2@#@3.依据合格供方评定准则评定选择供方@#@4.供应商评价准则@#@5.有采购管理控制程序,@#@6.由于生产以销定产,采购计划有临时编制现象,手续还须严谨和完善。

@#@@#@7.AB类原、付材料的供方,基本全部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并着手进行更高体系的开发和推动。

@#@@#@5.到货准时率100%,材料月日的进货,材料月日的进货,均按时到达。

@#@@#@8.供货合格率达100%,质检部门无不合格进货检验单。

@#@@#@9.目前为止,顾客尚无提出特殊采购要求.@#@S-07生产件批准@#@(I):

@#@生产要求@#@(O):

@#@生产计划,生产记录@#@DFL/SP-06DFL/QD-02@#@7.3.6.3@#@1已制订生产件批准指导书,@#@S-08:

@#@不合格品控制@#@(I):

@#@1.可疑的原料或产品/不合格品@#@2.顾客投诉的不合格品@#@(O):

@#@标识、隔离、返工/返修、停产@#@不合格品得到控制和处理@#@.内部失败成本≤5万@#@DFL/S-11@#@DFL/M-05@#@8.3@#@1.有相关程序文件@#@2.不合格品有控制,进行标识隔离,有返工/返修/报废等处理,@#@3.重要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的)相关部门评审,并按照8D方法进行处理。

@#@@#@4.经查,今年内部报废损耗为万元人民币@#@S-09:

@#@设备/工装管理@#@(I):

@#@机器设备工装@#@(O):

@#@设备工装状态@#@关键设备完好率100%@#@以上@#@DFL/S-09@#@6.3/7.5.1.4@#@1,设备有设备控制程序,管理台帐,主要设备基本全部完好。

@#@@#@2,进行预防性、预见性维护保养。

@#@@#@3,主要设备CMK值监控@#@4,设备效率满足生产需求。

@#@@#@S-10计量检测仪器控制@#@(I):

@#@监视和测量装置@#@(O):

@#@得到控制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检测器具检定/校准完成率100%@#@DFL/S-10@#@7.6@#@1,计量检测仪器基本受控,使用的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均有法定机构出示的计量单位合格证,@#@2.根据TS16949的要求,品管部对所有计量测试器具,依据类别分类进行了MSA的测量系统分析,但由于数量较多,没有全面做齐.@#@ofi@#@S-11:

@#@进料检验@#@(I):

@#@检验通知单@#@(O):

@#@进货检验报告@#@供货合格率≥99%@#@DFL/S-10@#@DFL/S-05@#@7.4.3@#@1.进货检验规程、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2.供货合格率100%.@#@3.采购部进货后,通知质检部进行进货检验。

@#@@#@来料合格率A/B类100%,C类也接近100%@#@S-11:

@#@过程和最终检验@#@(I):

@#@需要检验的产品@#@(O):

@#@已经检验的产品@#@1.抽检合格率≥98%@#@2.成品检验合格率100%@#@DFL/S-10@#@8.2.4@#@1.有相适应的检验规范进货检验和试验规程过程检验/试验规程最终检验和试验规程@#@2.过程抽检合格率%@#@3.成品检验合格率100%。

@#@@#@S-12生产过程能力@#@(@#@关键过程设备能力指数CMK值≥1.33@#@半成品合格率≥98%@#@DFL/S-12@#@7..5.1@#@1.有关键/特殊特性管理规定,对产品的特殊性能予以关注和控制,@#@2.有统计过程控制(SPC)指导书对生产过程能力必要的掌控,长期的过程能力CPK值基本都在1.33以上,@#@3.对关键设备的能力也进行了控制边床的CMK值为:

@#@1.78@#@4.过程能力的控制在车间得到使用,产品的公差长期保持在UCL/LCL范围内.@#@5.对产品过程依据过程审核指导书,实施过程审核今年已对认证产品进行了过程审核,质量系数在90以上@#@6.依据产品审核指导书对产品进行了产品审核,QKZ值为:

@#@98.6@#@7.@#@S-13: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I):

@#@需要防护/待标识的产品@#@(O):

@#@得到防护/已经标识的产品@#@所有文件均有现行状态标识@#@DFL/S-13@#@7.5.3@#@1.产品建有过程标识,例如:

@#@半成品、成品、产品自身标识等,标识清楚.@#@2.建有区域标识,例如:

@#@待检区、不合格品区及部门标识等,标识清楚.@#@3.库房(材料、半成品、成品)建有标识卡,标清楚.@#@4.发货产品及包装箱具有标识记录,产品具有可追溯性.@#@S-14:

@#@物流管理@#@(I):

@#@需要防护/待标识的产品@#@(O):

@#@得到防护/已经标识的产品@#@产品防护不当率<1%@#@标识符合率:

@#@100%@#@DFL/S-07@#@7.5.5@#@1.有产品防护、储运管理程序,并以此执行。

@#@@#@2.查车间入库前产品的包装,库内入库后产品@#@的包装,均符合包装、交付要求。

@#@@#@3.仓库的储存符合储运要求,定期进行盘货核帐。

@#@@#@1.依据进库日期,特别对质量有影响的材料或成品,做到先进先@#@2.有产品防护管理程序,依据文件要求实施。

@#@@#@3.产品过程生产及交付防护基本合适、有效。

@#@@#@4.@#@S-15纠正与预防@#@(I):

@#@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符合@#@(O):

@#@纠正和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率:

@#@100%@#@DFL/M-15@#@8.5.2@#@8.5.3@#@1.生产中的不合格一般采用不合格品通知单,@#@2.较大问题采用内不合格评审,容有问题叙述、原因分析、纠防措施等@#@3";i:

14;s:

7999:

"@#@@#@周聚天下管理@#@目录@#@一、产品型号........................................................................................1@#@二、用途..................................................................................................1@#@三、工作原理..........................................................................................1@#@四、结构简介..........................................................................................1@#@五、技术参数..........................................................................................2@#@六、安装与调试......................................................................................2@#@七、操作与维护......................................................................................3@#@八、易损件明细表..................................................................................4@#@九、附图..................................................................................................4@#@7@#@一、产品型号及含义@#@T@#@杓斗宽度(cm)@#@链板节距(cm)@#@脱水斗式提升机@#@ @#@二、用途@#@T系列脱水斗式提升机主要用于洗煤厂跳汰洗选后中煤或矸石的提升运输与脱水。

@#@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可靠等优点。

@#@@#@三、工作原理@#@T系列脱水斗式提升机是在提升带水物料的过程中,漏斗式的杓斗沿倾斜的机身上升,并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其工作过程:

@#@物料从提升机底部供入,通过一系列杓斗向上提升至头部,并在头部进行卸载,从而实现在竖直方向或大倾角方向上运送物料。

@#@同时完成分选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脱水工作。

@#@@#@四、结构简介@#@T系列脱水斗式提升机主要由尾部组件、尾部节段、封闭节段、过渡节段、头部节段、斗链和驱动装置等组成。

@#@其结构简图见附图1。

@#@@#@1)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链轮、头部组件等。

@#@减速电机与头部组件的主轴之间用标准套筒滚子链联接。

@#@头部组件包括方轮、驱动轴、轴承座以及拉紧装置等。

@#@其结构简图见附图2。

@#@@#@2)斗链:

@#@斗链由杓斗和链板等组成。

@#@杓斗用钢板冲压制成,其底板上交错排列着物料脱水所用的长方形孔。

@#@杓斗通过螺栓紧固在链板上。

@#@链板是采用45#扁钢并通过冲孔、调质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耐磨件。

@#@@#@3)尾部组件:

@#@尾部组件包括尾轴、尾轮和尼龙轴承等,尾轴安装在两个法兰盘轴承体上。

@#@两个尾轮的其中一个用键与轴固定,另一个则自由安装在轴上,这样自由尾轮可以补偿由于斗链不均匀磨损或不均匀伸长所造成的位移错位。

@#@@#@4)机壳:

@#@机壳包括头部节段、封闭节段、尾部节段等。

@#@所有节段均为金属焊接结构,各节段之间通过法兰使用螺栓联接,为了防止漏水,在法兰盘的接口衬有胶垫。

@#@为确保斗链能在各阶段内的导轨上作连续运动,导轨采用角钢和扁钢制作,扁钢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角钢上,若导轨磨损只须更换扁钢即可继续使用。

@#@@#@五、技术参数@#@型号@#@T1825@#@T2530@#@T2532@#@T3240@#@T3260@#@T4060@#@T4080@#@提升机最大长度(m)@#@20-26@#@装载系数@#@0.5-0.75@#@最大提升能力(t/h)@#@7-10@#@15-25@#@15-30@#@19-32@#@28-48@#@36-60@#@40-100@#@斗链速度(m/s)@#@0.16/0.27@#@运输物料粒度(mm)@#@50@#@50@#@50@#@100@#@100@#@100@#@100@#@倾斜角度(°@#@)@#@55-70@#@55-70@#@55-70@#@55-70@#@55-70@#@55-70@#@55-70@#@杓斗@#@节距(mm)@#@180@#@250@#@250@#@320@#@320@#@400@#@400@#@宽度(mm)@#@250@#@300@#@320@#@400@#@600@#@600@#@800@#@容量(L)@#@5.6@#@13.0@#@17.0@#@28.3@#@42.5@#@66.4@#@88.5@#@间距(mm)@#@360@#@500@#@500@#@640@#@640@#@800@#@800@#@六、安装与调试@#@1、安装前的准备@#@安装前应认真检查,根据发货清单清点设备及随机附件是否齐全,同时应检查装运中是否造成设备损坏及随机附件丢失,并及时通知制造厂家。

@#@@#@2、安装@#@1)斗式提升机安装前,首先应准确地将提升机的中心线配置好,它是所有部件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基准线。

@#@然后检查基础与各层楼板上预留吊装孔和螺栓孔的位置是否正确。

@#@@#@2)机壳安装:

@#@根据总图,先从尾部节段开始安装,然后依次往上安装封闭节段、敞开节段、头部节段以及驱动装置等。

@#@斗式提升机一般需穿过几层楼板,因此安装时应特别注意,使各支架均匀地承担荷重。

@#@@#@3)斗式提升机相邻节段的安装组合要保证对中性,上下滑道对口错边量不得大于1mm。

@#@@#@4)各支架在楼板或基础上的安装,应根据总图进行。

@#@当各支架配置就绪并校准后,即可浇灌混凝土。

@#@@#@5)头部、尾部组件安装:

@#@头部、尾部组件安装后,主轴能自由转动,且与中心垂直对称。

@#@@#@6)斗链安装:

@#@斗链的安装是单独进行,全部装好并检查合格后,用绳索拉到尾轮上,然后往上,成为环形,再将张紧装置调整斗链的松紧,并保证灵活转动。

@#@@#@7)全部安装好后,所有支架与各节段的连接应保证牢固。

@#@@#@3、试运转@#@空车试运转:

@#@脱水斗式提升机安装后,应进行不少于2h的空运转,其目的是检查安装质量。

@#@试车过程中不允许有卡链、碰撞以及其它问题,斗链运行要平稳。

@#@运转2h后停机,检查各紧固件、斗链销轴是有松动脱落,同时检查各润滑部位、轴承和导轨。

@#@@#@七、操作与维护@#@1、操作要点@#@1)脱水斗式提升机安装结束后,应对各连接部位、转动部件等进行检查与调整,各润滑点及润滑部位必须加注润滑油。

@#@检查无误后方可空车试机。

@#@@#@2)开动提升机时应按下列次序进行:

@#@a、启动斗式提升机;@#@b、给料。

@#@@#@3)提升机的停车按下述次序进行:

@#@a、停止给料且物料料输送完成;@#@b、停止提升机。

@#@@#@2、维护@#@1)定期检查斗链松弛情况,当松弛时应通过拉紧装置给予调整。

@#@@#@2)润滑要求:

@#@减速电机的润滑按专用说明书进行,使用钙基润滑脂,每班注一次黄油;@#@提升机头部装置轴承须每周注一次油,采用钙基润滑脂。

@#@@#@3)严禁满载起动。

@#@@#@八、易损件明细表@#@序号@#@名称@#@数量(件/台)@#@备注@#@1@#@滚动轴承@#@2@#@头部组件(见附图2)@#@2@#@四方轮@#@2@#@头部组件(见附图2)@#@3@#@从动链轮@#@1@#@头部组件(见附图2)@#@4@#@主动链轮@#@1@#@5@#@固定轮@#@1@#@尾部组件(见附图3)@#@6@#@活动轮@#@1@#@尾部组件(见附图3)@#@7@#@尼龙轴承@#@2@#@尾部组件(见附图3)@#@8@#@链条@#@根据拉紧行程而定@#@9@#@杓斗@#@根据设备提升长度而定@#@10@#@外链板@#@根据杓斗个数而定@#@11@#@内链板@#@根据杓斗个数而定@#@12@#@销轴@#@根据杓斗个数而定@#@13@#@滑道@#@根据设备提升长度而定@#@九、附图@#@1—尾部节段2—尾部组件3—封闭节段4—橡胶垫5—滑道6—支座7—过渡节段@#@8—斗链9—头部节段10—头部组件11—减速机支架12—减速电13—主动链轮14—链条@#@附图1T系列脱水斗式提升机结构简图@#@1—四方轮2—滚动轴承3—闷盖4—嵌入透盖5—轴承座6—挡圈7—压紧套8—链轮9—透盖10—主轴11—拉紧装置@#@附图2T系列脱水斗式提升机头部组件结构简图@#@1—压盖2—轴承座3—密封垫4—固定轮5—主轴6—活动轮7—轴套8—尼龙轴承@#@附图3T系列脱水斗式提升机尾部组件结构简图@#@";i:

15;s:

13513: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XXX项目管理流程@#@(试行版本)@#@1目的@#@根据公司新的组织结构,明确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建立、健全公司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辅助部门职责。

@#@@#@本流程强调过程控制、文档先行、明晰责任,使产品开发逐渐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运作,即由程序决定个人在每个步骤中的权威,“人人尊重程序”。

@#@使产品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完成。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

@#@@#@3职责划分@#@3.1项目经理职责@#@1)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控制,项目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客户事宜的协调处理等,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提高客户满意度。

@#@@#@2)项目经理直接对项目的成败负责。

@#@@#@3.2项目工程师职责@#@1)负责引导项目组按公司相关流程对项目进行开发。

@#@@#@2)负责项目的日常事务的协调处理,包括内部外部信息反馈、项目文件的处理等。

@#@@#@3)负责辅助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管理。

@#@@#@4)负责对项目的状态进行客观记录,作为项目组的考评依据。

@#@@#@5)负责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警,提请项目经理进行处理。

@#@@#@3.3项目小组成员职责@#@负责按时、按质完成开发阶段相关工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4项目的过程控制与管理@#@项目过程控制的唯一目的是按时、按预算开发高质量的产品,保证项目不陷入混乱状态,明确项目的开发阶段、开发规则、开发进度和资源配置等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设计的成熟度。

@#@@#@4.1项目开发阶段管理活动@#@4.1.1组建项目团队@#@1)项目立项后,由项目经理根据产品设计定义提出人力资源需求,和硬件、软件、结构、采购、品质等职能部门申请人员,组建项目小组。

@#@@#@2)项目小组成立后由项目工程师汇总,发布正式邮件通知项目小组成员及相关部门,并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4.1.2项目进度管理@#@1)项目正式启动后,由项目经理及项目工程师根据立项通知中的时间制作项目关键路径和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小组成员讨论后正式发布。

@#@(对于衍生机型可以仅做项目关键路径)@#@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若出现任务延迟,责任工程师需提前通知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并同时提交延迟原因及延迟时间,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需根据情况对项目进度及计划进行调整,并需对延迟做适当记录,作为项目小组考核依据。

@#@@#@3)项目计划为动态计划,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需根据项目实际进程情况及时调整,以正确的反应项目情况。

@#@较大范围的时间调整,需提交公司审批。

@#@@#@4.1.3项目任务分配@#@1)在项目立项初期,项目经理根据产品的设计需求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主要责任模块工作分配。

@#@@#@2)在项目进行中,项目工程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按阶段提醒项目小组成员。

@#@@#@4.1.4项目会议召集@#@1)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经理或项目工程师应按阶段召开项目会议,定期审核项目进程。

@#@@#@2)对于突发事件,项目小组成员均可临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商讨。

@#@会议参与人员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3)项目工程师应记录每次会议内容,以会议纪要形式或邮件形式通知与会人员。

@#@@#@4.1.5项目周报、总结编制@#@1)为保证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便更好的协调配合,项目工程师每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编制项目周报,由项目部汇总发放公司内部。

@#@@#@2)为更好的积累项目经验,项目量产前项目经理应调动项目小组成员参与编制项目总结,对项目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事项做汇总。

@#@@#@4.1.6项目文档整理归档@#@1)项目组成员应及时提交项目文档给项目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对于需签字审核的资料由项目工程师协助处理,项目工程师根据公司项目文档密级程度及时安排将文件发放给内部相关人员或客户。

@#@@#@2)项目阶段资料及发放范围请参考《项目文件密级发放范围清单》。

@#@@#@4.1.7项目小组信息沟通协调组织@#@项目组应定期组织协调活动,增加小组成员内部沟通,保证信息传递的流畅性,加强项目小组向心力和凝聚力,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4.1.8项目阶段评审@#@对产品开发各阶段关键工作实行评审,以便对研发过程实行更有效地计划和管理,提高各阶段工作的有效性,集思广益,保证设计出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符合有关标准。

@#@@#@评审的内容详见附表3.5.8.1。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召开相应的评审会议。

@#@@#@表3.5.8.1:

@#@项目阶段评审内容列表@#@阶段@#@评审内容@#@评审输入信息@#@文档责任工程师@#@评审输出信息@#@评审组织人员@#@评审的@#@主要参与人员@#@评审目的及结论@#@备注@#@立项阶段@#@立项评审@#@①产品功能定义@#@②产品可行性评审报告(包括成本)@#@③关键器件选型评估报告@#@①项目经理@#@②③项目经理、采购部、部品部、结构部@#@①立项申请表@#@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市场部、采购部、部品部、公司领导@#@确定项目是否立项@#@项目中若采用了新的物料和供应商,采购和部品必须前期就进入并参加评估@#@ID评审@#@①ID设计图纸@#@①ID工程师@#@①ID设计评审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市场部、结构部、硬件部、ID部、软件部、公司领导@#@选定ID,确定是否开始MD设计和PCBLayout@#@——@#@设@#@计@#@/@#@验@#@证@#@阶@#@段@#@电路原理评审@#@原理图,物料选型@#@硬件工程师@#@原理图评审报告@#@项目经理@#@电路工程师,硬件各部经理,软件总监@#@RELEASE原理图@#@PCB@#@布局评审@#@①PCB布局图@#@①PCB工程师@#@①PCB布局评审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硬件/PCB/ID/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确定PCB的布局,避免布局更改,影响进度@#@——@#@PCB@#@发板前评审@#@①原理图、位号图@#@②PCB设计更改(含原理、位号)原因及记录@#@③PCBA测试报告@#@①②PCB工程师@#@③硬件工程师@#@①PCB设计评审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硬件/PCB/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支持@#@确定是否发板及样板制作数量@#@①PCB第一次发板前必须组织评审,后续设计更改可根据修改内容确定是采用评审还是会签形式@#@②PCB第一次发板前评审输入信息仅有①@#@MD-结构图纸评审@#@①MD设计齐套图纸@#@①结构工程师@#@①MD结构图纸设计评审报告@#@结构总监@#@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结构总监、ID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确定设计是否合适,可否发出制作结构手板@#@——@#@MD-结构手板评审@#@①结构手板@#@①结构工程师@#@①MD结构手板评审报告@#@结构工程师@#@ID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结构总监、市场部、公司领导@#@确定是否开模@#@——@#@结构模具评审@#@①试模样机装配报告@#@①结构工程师@#@①模具评审报告@#@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结构总监@#@确定结构是否可以在工厂试产@#@——@#@产品软件评审@#@①手机测试报告@#@②手机软件@#@③产品软件文件发布说明@#@①软件测试工程师@#@②③软件工程师@#@①产品软件文件发布说明@#@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测试主管、项目工程师@#@确定软件是否可用于试产、量产@#@——@#@产品硬件评审@#@①手机硬件测试报告(含基带、射频、天线、语音部分、电流、EMC/ESD测试等)@#@①硬件测试工程师@#@①硬件评审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硬件测试主管、项目工程师@#@确定硬件是否可用于试产、量产@#@——@#@CTA样机评审@#@①CTA样机内部测试报告@#@①CTA工程师@#@①CTA样机评审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CTA工程师、项目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确定样机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用于CTA送检@#@——@#@试产阶段@#@产品可生产性评审@#@①产品试产报告@#@②产品可靠性测试报告@#@①河源工厂新产品导入工程师@#@①产品可生产性评审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小组成员、@#@技术支持工程师、河源工厂工程师@#@总结并解决产品在试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产品软件、硬件、结构各方面是否均合格,可否用于量产@#@①确定结构后需要及时安排相应的封样给供应商和河源工厂@#@②确定硬件后要及时发出量产版本主板和E-BOM@#@任何阶段@#@项目中止的评审@#@①项目中止申请@#@①市场部或项目小组@#@①项目中止申请@#@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小组成员、@#@市场部、公司领导@#@确定项目是否可以中止@#@——@#@项目更改评审@#@①立项变更申请表@#@②设计变更申请确认表@#@①市场部@#@②项目小组或其他部门@#@①立项变更申请表@#@②设计变更申请确认表@#@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小组成员、@#@市场部、公司领导@#@确定是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更改项目任务@#@此情况主要是针对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针对市场行情或客户需求提出的规格更改@#@客户需求评审@#@①客户需求变更表@#@①客户提供,销售助理整理@#@①客户需求变更表@#@项目工程师@#@项目小组相应的软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确定对于客户提出的新需求是否予以实现,若可实现确认所需时间@#@对于涉及到硬件或物料修改的,要通知采购及生产部门参加@#@4.2项目开发流程图@#@流程图@#@关键任务@#@输出信息@#@输出信息责任人@#@生产发布@#@评审@#@生产验证@#@设计验证@#@设计开发@#@启动@#@评审@#@评审@#@①组建项目小组@#@②召开项目启动会议@#@③制定项目计划@#@①项目小组成员名单@#@②项目关键路径@#@③项目总体计划@#@①②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③项目工程师制定,项目小组成员讨论确定@#@①电路原理设计/修改@#@②MD设计/制作结构手板/开模/修模/封样@#@③PCBLayout设计/评审/SMT/验证/修改@#@④软件设计/测试/优化@#@⑤电子关键配件规格设计/物料测试确认封样(如天线/马达/SPK/REC/LCD/Sensor等)@#@⑥手机附件规格设计/测试确认(如电池/充电器/耳机/USB线等)@#@⑦E-BOM确认/标准化/发放/研发物料采购@#@⑧结构MEBOM确认/标准化/研发物料采购@#@⑨生产线调试@#@①PCB资料(原理/位号/坐标/钢网/测试点/Gerber)@#@②电子BOM/MEBOM/设计更改申请确认单/物料替代申请确认单@#@③应用软件/测试报告/产品软件文件发布说明@#@④MD图纸@#@⑤电子关键配件规格书/测试报告@#@⑥手机附件规格书/测试报告@#@⑦用户使用参考手册@#@①PCB工程师@#@②电路及PCB、结构工程师给出,文档工程师标准化,项目经理审核@#@③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人员、项目工程师@#@④结构工程师@#@⑤⑥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⑦用户使用参考手册@#@①手机性能测试(包括软件、电流、射频参数等)@#@②手机可靠性测试@#@③CTA样机调试@#@④软件优化@#@⑤试产前期准备@#@①手机性能测试报告@#@②可靠性测试报告@#@③CTA测试样机@#@④应用软件/测试报告/产品软件文件发布说明@#@⑤生产操作指导书/工艺文件@#@①②品质控制部@#@③工厂品质工程师@#@④CTA工程师@#@⑤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人员、项目工程师@#@⑥工厂新产品导入工程师@#@①生产线设备调试@#@②试产@#@③手机整体性能测试@#@④软件优化@#@①PCB焊接要求/生产规范@#@②PCBA验收规范/整机验收规范@#@③应用软件/测试报告/产品软件文件发布说明@#@④产品试产总结报告@#@①②工厂新产品导入工程师/品质工程师@#@③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人员、项目工程师@#@④工厂新产品导入工程师@#@①量产相关文件准备@#@②量产技术支持@#@③量产软件优化@#@④质量问题分析解决@#@①详见项目文件密级发放范围清单@#@②应用软件/测试报告/产品软件文件发布说明@#@①项目部@#@②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人员、项目工程师@#@5相关流程@#@5.1《立项管理流程》@#@5.2《设计更改流程》@#@5.3《应用软件管理流程》@#@5.4《项目文档管理流程》@#@5.5《项目文件密级发放范围清单》@#@5.6《客户项目文件发放流程》@#@";i:

16;s:

23639:

"XX新能源有限公司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方案@#@XX质计字[2017]第号@#@类别:

@#@□报告□通报□通知□纪要■计划@#@会签@#@公司各部门:

@#@@#@IATF16949:

@#@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ATF)制定的“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新版的IATF16949:

@#@2016标准相较ISO9001:

@#@2008及TS16949:

@#@2009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ISO9001:

@#@2015版标准的实施,其框架(要素)按ISO9001:

@#@2015标准重新进行了定义,新增许多条款,如风险管理、知识管理、企业责任、临时措施管理、保修管理……等要素的控制,可以说,较原标准更为规范和严格。

@#@@#@我公司作为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对质量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产品的实物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行IATF16949标准,并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乘用车质量管理体系,是公司成为先进乘用车企业的必备条件。

@#@@#@按照IATF16949标准要求,质量管理部在总结公司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以过程为导向”的体系搭建思路,重新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识别和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按方案要求实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搭建原则:

@#@@#@原则一:

@#@改变以往体系搭建以“标准要素”为导向的搭建思路,采取以“过程”为导向搭建的原则。

@#@@#@原则二:

@#@在公司原有成熟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各流程、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的原则。

@#@@#@原则三:

@#@充分吸收并借鉴大众、长安、福田等先进的乘用车质量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的原则。

@#@@#@原则四:

@#@按质量体系文件的重要性、紧迫性,分阶段建立的原则,即对急需的、影响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的体系文件优先制定(修订)。

@#@@#@批示:

@#@@#@批准@#@审定@#@审核@#@拟文@#@主送:

@#@公司各职能部门、院、办@#@抄送:

@#@总经理@#@二、成立质量管理体系搭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

@#@XX@#@成员:

@#@各职能部门副总/部长、生产厂厂长@#@职责:

@#@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的确定@#@2、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搭建过程资源的协调处理@#@3、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搭建过程的激励。

@#@@#@2、工作小组:

@#@@#@组长:

@#@XX@#@副组长:

@#@XX@#@成员:

@#@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部长、科长@#@职责:

@#@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2、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3、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4、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及考试@#@5、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运行情况的评价。

@#@@#@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策划@#@按照IATF16949标准以“过程为导向”的质量管理体系搭建思路,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初步识别出23个过程,其中顾客导向过程(COP)8个,管理过程(MP)4个,支持过程(SP)11个。

@#@具体见附件1《质量体系文件编制计划》@#@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要求:

@#@@#@1、各部门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文件编写人需为熟悉业务的科长或业务骨干以上人员,各部门将文件编写人按附件2要求,将各文件编写人经部长签字后于X年X月X日提报到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要求提报信息必须符合要求。

@#@@#@2、文件评审:

@#@@#@所有质量体系文件必须进行两轮评审:

@#@@#@

(1)第一轮评审:

@#@在部门内部进行,由文件编制牵头部门部长主持,召集部门内相关的业务人员共同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文件部长签字确认后提报至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主管副总签字确认后纳入公司级第二轮评审。

@#@。

@#@@#@

(2)第二轮评审:

@#@由文件编制部门利用班后时间(原则上在下午下班后进行)组织公司级评审,具体由文件编制部门部长主持,召集公司内与文件强相关的部门部长、科长等人员共同进行评审,质量管理部部长全程参与。

@#@@#@备注:

@#@①文件评审要点:

@#@@#@-符合公司模板要求@#@-目的清晰,范围明确@#@-术语基于本过程涉及到的术语@#@-职责描述基于本过程描述进行定义,避免照搬部门职责@#@-引用文件基于本过程涉及的过程活动需要@#@-内容顺序与流程图保持一致@#@-内容描述符合5W1H要求(为什么做,做什么,谁做,什么时间做,在哪做,如何做)@#@-文字描述清晰准确,用语标准,严禁出现白话@#@②流程图评审要点:

@#@@#@-流程图符合公司模板要求@#@-流程的起点和终点界定清楚,流程范围符合前期策划的结果@#@-流程阶段定义清晰,各阶段的活动完整@#@-各过程活动的职责部门定义准确@#@-流程顺序清晰准确@#@-流程内容覆盖IATF16949要求及XX内部管理要求@#@3、文件报批下发:

@#@文件经两轮评审并通过后由文件编制部门负责组织书面报批,文件需经与文件强相关的部门部长会签、质量管理部主管副部长审核,质量管理部体系工程师标准化、公司主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后下发。

@#@@#@五、文件评价及激励规定@#@为确保文件编制工作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对个人和部门分别设置激励指标进行评价。

@#@@#@1、提交公司评审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第三层次文件,文件一次评审通过,并在规定的时间下发的,对文件编写部门正激励100元/项;@#@对于因特殊原因没有按计划完成的项目,由责任部门填写“质量决议项完成情况回执单”,质管部负责人签署意见,总经理批准后反馈给质管部质管科,每个项目仅延期一次,对于没有打延期申请或延期后仍没有按期完成签批下发的,对责任编写部门负激励100元/项,并在公司质量管理例会上汇报。

@#@@#@2、质量管理部每周编制周报,对文件编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文件编制结束后,编制总结通报,在公司质量管理例会上汇报;@#@所有激励额度,由文件编写人承担80%,部门一把手承担20%。

@#@@#@3、质量管理部根据对各部门的文件编制工作进行总体评价,并对前三名的部门分别正激励300-500元,其中部门一把手承担20%。

@#@@#@六、质量体系文件总体进度要求:

@#@@#@

(一)、文件编制进度要求@#@整体完成时间:

@#@X年X月X号(共计约2个半月的时间)@#@分两个阶段:

@#@@#@X年X月X号——X月X号对已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按新版IATF16949标准进行修订(部分新版IATF16949规定需新制定的如机遇和风险管理程序等,同时对急需的、对产品实物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文件进行优先编制;@#@@#@X年X月X号——X年X月X号对产品实物质量无重大影响的文件进行编制。

@#@@#@具体见附件1《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清单》。

@#@@#@备注:

@#@本次文件的编制,因为按“过程导向”的思路搭建,质量体系文件的格式、编号等重新规划(见附件1《质量体系文件编制计划》),故以前发布的文件本次全部重新修订,在新文件发布后以前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全部作废。

@#@@#@

(二)文件培训要求:

@#@@#@1、新版质量体系文件,要求文件编制部门在文件正式签批下发15天内完成培训并考试,质量管理部将在2018年7月15之前抽取与文件相关人员进行闭卷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质量管理部将对参训人员部门负责人及文件培训部门负责人进行通报激励。

@#@@#@2、所有质量体系文件要进行培训,培训要做好培训人员签到表,培训前须报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体系工程师,进行现场监督,以便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培训效果。

@#@@#@五、工作计划安排@#@序号@#@工作计划@#@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备注@#@1@#@下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清单@#@质量管理部@#@4月20日@#@附件1@#@2@#@按附件2格式要求,确定本部门承担的质量体系文件编写人员及完成日期,经部门部长签字后提交质量管理科XX处备案。

@#@@#@各部门@#@4月30日@#@附件2@#@3@#@各部门组织文件编制、评审、走流程报批下发@#@各部门@#@按照计划@#@4@#@提报质量体系文件培训计划,经部门部长签字后提交质量管理科吴娟。

@#@@#@各部门@#@文件签批下发后15天内@#@5@#@召开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编制进度、质量体系文件培训周度调度会。

@#@@#@质量管理部@#@5月10日起每周@#@6@#@文件编写情况总结通报,兑现激励。

@#@@#@质量管理部@#@7月30日@#@六、附件@#@附件1: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清单@#@附件2:

@#@_______部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计划(含编写人、联系方式)@#@附件3: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模板@#@附件1: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清单@#@过程代码@#@过程名称@#@序号@#@文件编号@#@道爵体系文件规划@#@文件层级@#@文件编制/修订部门@#@1@#@质量手册@#@一级@#@质量管理部@#@C1@#@市场调研与分析@#@2@#@市场调研与分析程序@#@二级@#@新能源营销中心@#@C2@#@项目规划与启动@#@3@#@产品项目规划与启动程序@#@二级@#@项目管理部@#@C3@#@产品概念与定义@#@4@#@产品概念与定义程序@#@二级@#@汽车研究院@#@C4@#@整车产品设计开发@#@5@#@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二级@#@汽车研究院@#@6@#@产品开发管理手册@#@三级@#@汽车研究院@#@7@#@整车性能开发手册@#@三级@#@汽车研究院@#@8@#@整车总布置开发手册@#@三级@#@汽车研究院@#@9@#@EMC性能开发手册@#@三级@#@汽车研究院@#@10@#@金属材料开发手册@#@三级@#@汽车研究院@#@11@#@整车NVH性能开发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2@#@汽车材料开发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3@#@颜色/纹理/面料开发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4@#@汽车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开发管理标准@#@三级@#@汽车研究院@#@15@#@零部件设计与过程开发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6@#@设计外委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7@#@产品设计输出审签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8@#@产品设计评审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9@#@造型评审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0@#@产品设计验证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1@#@设计FMEA(DFMEA)实施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2@#@产品试制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3@#@产品开发样车评审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4@#@新产品开发零部件设计验证(DV)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5@#@新产品OTS认可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6@#@内外饰综合匹配(MB)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7@#@二次开发件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8@#@产品试验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29@#@PT车试生产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0@#@电器功能测试流程@#@三级@#@汽车研究院@#@31@#@标杆车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2@#@产品设计质量信息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3@#@ELV数据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4@#@整车EMS标定数据管理流程@#@三级@#@汽车研究院@#@35@#@设计BOM编制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6@#@车辆识别代号(VIN)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7@#@产品设计更改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8@#@供应商技术沟通控制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39@#@零部件开发APQP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40@#@供应商PPAP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C5@#@过程设计开发@#@41@#@过程设计开发程序@#@二级@#@工艺技术部@#@42@#@过程设计评审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43@#@PFMEA及控制计划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44@#@工位准备状态评审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45@#@工艺验证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46@#@工艺变更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47@#@过程确认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48@#@节拍生产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C6@#@生产启动与量产准备@#@49@#@生产启动与量产准备程序@#@一级@#@项目管理部@#@C7@#@销售需求及评审@#@50@#@销售订单评审控制程序@#@二级@#@新能源营销中心@#@51@#@销售计划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C8@#@生产计划与订单@#@52@#@生产计划与订单管理程序@#@三级@#@生产管理部@#@C9@#@生产制造@#@53@#@生产制造管理程序@#@二级@#@生产管理部@#@54@#@生产异常快速响应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55@#@应急计划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56@#@能源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57@#@产品关键力矩(扭矩)操作控制管理方法@#@三级@#@工艺技术部@#@58@#@4M1E变化点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59@#@生产环境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60@#@现场6S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61@#@关键、特殊工序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62@#@工位牌编号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C10@#@产品交付 @#@63@#@产品交付管理程序@#@二级@#@物流中心@#@64@#@物流事故车处理管理办法@#@三级@#@物流中心@#@C11@#@产品销售@#@65@#@产品销售过程管理程序@#@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66@#@新产品试销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67@#@销售合同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68@#@客户档案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C12@#@售后服务@#@69@#@售后服务控制程序@#@二级@#@售后服务中心@#@70@#@售后服务站服务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1@#@售后索赔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2@#@产品强制保养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3@#@产品质量保修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4@#@市场纠纷处理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5@#@市场故障件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6@#@售后索赔件销毁处理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7@#@市场安全保障措施机制@#@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8@#@客户救援处理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79@#@运行监控系统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80@#@质量保修范围外车辆维修、维护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81@#@顾客投诉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M1@#@战略规划@#@82@#@战略规划管理程序@#@二级@#@总经办@#@M2@#@风险与机遇@#@83@#@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三级@#@总经办@#@M3@#@方针目标管理@#@84@#@方针与目标管理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85@#@质量激励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86@#@市场及生产过程质量责任追溯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87@#@内部索赔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M4@#@组织与流程管理@#@88@#@组织与流程管理程序@#@二级@#@总经办@#@89@#@组织体系设计与优化管理办法@#@三级@#@总经办@#@90@#@各部门职责权限@#@三级@#@总经办@#@M5@#@绩效评价管理@#@91@#@管理评审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92@#@内部审核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93@#@制造过程审核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94@#@产品审核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95@#@工艺纪律检查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M6@#@持续改进@#@96@#@持续改进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97@#@合理化提案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S1@#@法规研究与应用@#@98@#@法规研究与应用程序@#@二级@#@汽车研究院@#@99@#@汽车环保可回收性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00@#@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01@#@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02@#@产品专利管理办法@#@三级@#@汽车研究院@#@103@#@认证标志、车辆一致性证书、合格证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04@#@产品一致性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S2@#@项目管理@#@105@#@项目管理程序@#@二级@#@项目管理部@#@106@#@项目阶段审核管理办法@#@三级@#@项目管理部@#@107@#@项目会议管理办法@#@三级@#@项目管理部@#@108@#@产品质量策划(APQP)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S3@#@实验室管理@#@109@#@实验室管理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110@#@化验室安全试验规程@#@三级@#@质量管理部@#@S4@#@上市启动@#@111@#@上市启动管理程序@#@二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2@#@服务政策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3@#@品牌开发与全新品牌上市运营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S5@#@销售网络管理@#@114@#@经销商入网管理程序@#@二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5@#@经销商建店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6@#@经销商运营评价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7@#@经销商信息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8@#@网络开发与调整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19@#@经销商退网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20@#@经销商市场纪律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121@#@经销商试乘试驾车辆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S6@#@服务网络管理@#@122@#@服务网络管理程序@#@二级@#@售后服务中心@#@123@#@服务网络信息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24@#@经销商销售及服务培训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25@#@服务站建站、撤站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26@#@服务站管理考核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S7@#@采购与供方管理@#@127@#@采购与供方管理控制程序@#@二级@#@采购部@#@128@#@供应商风险等级评估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29@#@供应商质量能力审核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0@#@供应商过程变更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1@#@供应商约谈和帮扶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2@#@供应商质量激励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3@#@非生产性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4@#@采购合同(协议)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5@#@零部件供货比例调整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6@#@零部件采购订单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7@#@零部件受控发运管理办法@#@三级@#@采购部@#@138@#@零部件试制试装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S8@#@产品的监视与测量@#@139@#@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140@#@零部件进货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1@#@过程检验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2@#@焊点强度检验规范@#@三级@#@质量管理部@#@143@#@可靠性路试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4@#@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5@#@整车出厂PDI检查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6@#@整车发运控制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7@#@非商品车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8@#@整车COP检验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49@#@三坐标测量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50@#@商品车PDI检查管理办法@#@三级@#@新能源营销中心@#@S9@#@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151@#@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152@#@电动气动设备维修自校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53@#@检具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54@#@扭力扳手校验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55@#@检测线设备运行管理工作指导书@#@三级@#@质量管理部@#@156@#@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157@#@测量不确定度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S10@#@基础设施管理@#@158@#@基础设施管理程序@#@二级@#@生产管理部@#@159@#@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S11@#@工艺装备管理@#@160@#@工艺装备控制程序@#@二级@#@工艺技术部@#@161@#@模具日常维护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162@#@焊接电极帽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163@#@工装尺寸调整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164@#@设备验收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165@#@焊接夹具使用保养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166@#@车身夹具技术状态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167@#@工位器具管理办法@#@三级@#@工艺技术部@#@S12@#@设备管理@#@168@#@设备管理控制程序@#@二级@#@生产管理部@#@169@#@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0@#@设备日常点检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1@#@设备润滑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2@#@设备资料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3@#@设备事故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4@#@设备定人定机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5@#@设备备件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6@#@设备故障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7@#@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8@#@关键设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79@#@变电站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180@#@变电站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三级@#@生产管理部@#@S13@#@配件管理@#@181@#@配件管理程序@#@二级@#@售后服务中心@#@182@#@配件采购订单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83@#@售后配件物流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84@#@配件储备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85@#@配件库存盘点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86@#@配件销售订单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187@#@配件清退及退货管理办法@#@三级@#@售后服务中心@#@S14@#@仓储与物流@#@188@#@仓储与物流管理程序@#@二级@#@仓储与物流部@#@189@#@零部件库房管理办法@#@三级@#@仓储与物流部@#@190@#@物料配送管理办法@#@三级@#@仓储与物流部@#@191@#@积压物资管理办法@#@三级@#@仓储与物流部@#@192@#@零部件包装管理办法@#@三级@#@仓储与物流部@#@193@#@整车中心库房管理办法@#@三级@#@物流中心@#@194@#@商品车物流运输管理办法@#@三级@#@物流中心@#@S15@#@标识与可追溯性@#@195@#@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196@#@零部件精确追溯管理办法@#@三级@#@质量管理部@#@S16@#@顾客满意度@#@197@#@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二级@#@新能源营销中心@#@S17@#@质量成本@#@198@#@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二级@#@质量管理部@#@S18@#@人力资源管理@#@199@#@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二级@#@总经办@#@200@#@员工晋级管理办法@#@三级@#@总经办@#@";i:

17;s:

8497:

"@#@姓名:

@#@单位:

@#@职务(工种):

@#@分数:

@#@@#@机械制造企业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机床上所安装的(安全防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工人身体和手受到伤害。

@#@@#@2、对企业发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3、手提灯必须采用(适当的安全电压),并采用合格的电源线。

@#@@#@4、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5、特种作业人员按照规定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6、职工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7、《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8、应急救援的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的完好。

@#@@#@9、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0、三违是指(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X)(每题1分共计15分)@#@1、焊接工作使用的气瓶,应该存放在密闭场所。

@#@(X)@#@2、使用氧气时,应站在出气口的侧面,开启阀门要缓慢。

@#@(√)@#@3、对于在易燃,易爆、易灼烧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工人,不能发放和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X)@#@4、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有关设备和电源切断,然后进行救火。

@#@(√)@#@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6、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举报。

@#@(√)@#@7、个人防护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但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8、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用人单位和个人各承担50%。

@#@(X)@#@9、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都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10、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

@#@(√)@#@11、安全阀是一种泄压装置。

@#@(√)@#@12、生产性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不大,因此,生产过程中可不必采取防范措施。

@#@(X)@#@13、为了方便装卸气瓶,瓶及防震圈可以拆掉。

@#@(X)@#@14、“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5、“三同时”即生产经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5分)@#@1、压力表在刻度盘上刻有的红线表示(B)。

@#@@#@A最低工作压力B最高工作压力C中间工作压力@#@2、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A)。

@#@@#@A触电事故B电压波动C电荷超负荷@#@3、被困在电梯中应(C)@#@A将门扒开脱险B从电梯顶部脱险C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

@#@@#@4、应怎样处理溅到皮肤上的腐蚀性液体?

@#@(B)@#@A用干布抹去B用大量清水冲洗C用绷带包扎患处,请医生治疗@#@5、工人操作机械时,要求穿着紧身适合的工作服,以防(B)@#@A着凉B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C被机器弄污@#@6、《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A),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B人灾、交通事故C重大、特大事故@#@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C)。

@#@@#@A防暑用品B防寒用品C劳动防护用品@#@8、工人有权拒绝(C)的指令。

@#@@#@A班组长B安全人员C违章作业@#@9、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A)报告本单位负责人@#@A立即B1小时之内C2小时之内@#@10、《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包括: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B)。

@#@@#@A安全卫生设施B劳动防护用品C劳动防护工具@#@11、人体触电后,(B)是救活触电者的主要因素。

@#@@#@A拨打120急救电话B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C马上做人工呼吸@#@12、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B)三级安全教育。

@#@@#@A初级、中级、高级B厂级、车间级、班组级C省级、市级、县(区)级@#@13、下列从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的是(C)。

@#@@#@A钳工B车工C电焊工@#@14、遇到高楼发生火灾正确的方法应当是( @#@C)。

@#@@#@A乘坐普通电梯逃生B向上逃生C躲避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地等待救援@#@15、金属切削作业不能戴何种防护用品(C)@#@A、口罩B、眼镜C、手套@#@四、简答题(60分)@#@简答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工人简答本岗位操作规程)。

@#@@#@答案@#@一、填空题@#@1、安全防护装置@#@2、四不放过@#@3、适当的安全电压@#@4、生产劳动过程中@#@5、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6、拒绝执行;@#@检举和控告@#@7、安全生产法;@#@权利;@#@义务@#@8、设备性能@#@9、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0、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单选题@#@1、B2、A3、C4、一般情况下选B,特殊情况如浓硫酸就选AB5、B6、A@#@7、C8、C9、A10、B11、B12、B13、C14、C15、C@#@工程设计人员安全职责@#@1在组织科研、技术攻关、改造、设计等工作过程中,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的提高产品的本质安全度,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制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2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和标准,确保产品设计、工艺布置、工艺流程、工艺设备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在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过程中确保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在“双革”“五新”项目中具体执行“三同时”规定。

@#@@#@4参与技术原因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5参与企业重大伤亡事故的技术分析调查。

@#@@#@4.6技术中心办公室安全职责:

@#@@#@4.6.1在组织科研、技术攻关、改造、设计等工作过程中,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的提高产品的本质安全度,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制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4.6.2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和标准,确保产品设计,工艺布置、工艺流程、工艺设备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在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过程中确保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6.3在“双革”“五新”项目中具体执行“三同时”规定。

@#@@#@4.6.4对企业技术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具体组织技术部门研究制订措施,实施涉及技术原因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4.6.5对企业重大伤亡事故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实施技术分析调查。

@#@@#@4.7信息技术部安全职责:

@#@@#@4.7.1在信息技术方面对安全生产提供支持,促进安全管理的进步。

@#@@#@4.7.2做好安全档案的管理。

@#@@#@";i:

18;s:

17590:

"@#@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汇@#@编@#@目录@#@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3@#@机械维修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4@#@设备基本安全操作规程 5@#@冲床安全操作规程 6@#@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8@#@锯木机安全操作规程 9@#@磨床安全操作规程 10@#@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是特种作业,必须经过劳动部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 @#@2、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电气安全知识,了解本职责范围内的电气设备性能,熟悉触电后的急救方法,并能果断的采取应急措施。

@#@ @#@@#@3、上岗操作前,穿戴好合格的绝缘鞋和其它防护用品,配备各种工具必须完好可靠,禁止使用破损失效的工具,对不同电压等级、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应选用与之相匹配的绝缘用具。

@#@ @#@@#@4、电气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工作许可证制度、监护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监时线审批制度等。

@#@ @#@@#@5、在供、配电设备线路上及登高作业时,必须设监护人,监护人不得从事操作,不得做与监护无关的事情。

@#@ @#@@#@6、任何电气设备未经本人验电前,一律视为有电不得触摸,需要接触作业时,必须经验电合格后方可操作,对于与供电线路相连结的部分,除进行断电、放电、验电外,还应挂接监时接地线,或两线短路,防止停电后突然来电。

@#@ @#@@#@7、动力配电箱柜,闸刀开关,不允许带负荷停送电,必须先将各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切断才能操作,手拉或合闸开关时必须一次到位,人应必免正面对开关操作,防止被出现不正常的火花和电弧烧伤。

@#@ @#@@#@8、维修操作时,不准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拆卸修理,而必须停车、切断电源,然后按技术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 @#@@#@9、修理作业时临时中断工作后再重新开始工作前,必须再次验电。

@#@ @#@@#@10、各种电气接线的接头,要保证导通面积不低于导线的横截面积,接线时应尽可能的采用工具紧固压接或手工扎接,不应用手扭接,线头不能突出,不得有松动现象,必免接触不良发生危险。

@#@ @#@@#@11、架设临时用电线路要事先申请在得到正式批准后方可实施,线路的架设高度,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室内一般不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4.5米,用绝缘性良好的橡胶护套线,并需单独设立总控制开关,临时线的设置不能超过15天,超过时需重新审批,保用现场挂临时线危险“示警牌”,室外夜间应挂红色示警灯。

@#@ @#@@#@12、电气发生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用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绝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剂灭火。

@#@ @#@ @#@ @#@ @#@ @#@ @#@ @#@ @#@ @#@ @#@ @#@ @#@ @#@ @#@ @#@@#@机械维修工的安全操作规程@#@1、维修前应将维修设备切断电源,挂“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

@#@ @#@@#@2、拆卸的零部件应集中放于一个固定的位置,不得乱丢乱放,不得占用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清洗零部件的油盒、油桶不得置放于开关箱柜下面。

@#@ @#@@#@3、使用电动工具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接零接地保护,使用手持照明灯具时,必须使用≤@#@36V的安全电压。

@#@ @#@@#@4、修理中的起重搬抬作业不适合一人工作必须有人配合,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 @#@@#@5、不准在设备的运行当中,试模转动部位或滑动面,及用手指试探镙孔。

@#@ @#@@#@6、检修液压,气动系统时,必须停车断电、泻压,绝不可带压拆卸。

@#@ @#@@#@7、登高检修工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子系安全带。

@#@不准上下抛接投递工具或零部件以免失手@#@伤人。

@#@ @#@@#@8、试车前应检查电源的接法是否正确,各部手柄、行程开关是否灵敏可靠,各传动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当确认无误时,方可开车运转。

@#@@#@设备基本安全操作规程@#@1、任何人未经部门领导或班组负责人同意,未取得相应设备操作证的,不得动用非本人负责的设备。

@#@门吊、桥吊、高空作业车、汽车吊等起重设备、机动车辆必须持有相应的有效操作证才能操作,严禁无证操作。

@#@@#@2、使用任何设备(包括公用设备),首先必须了解、掌握该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禁使用带病设备。

@#@@#@3、作业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将工作服袖口扣紧、上衣的下襟收紧和套入裤腰内,不得穿挂裙、大衣或围巾等飘动衣物,留长发者必须将长发整好放入帽内,操作传动、转动设备者不得戴手套,在高速转动或可能产生飞溅物切削作业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并在设备周围设置挡板,以防伤人。

@#@@#@4、开机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和周围环境,确认设备正常、非安全区域无人时,并发出开机信号,然后才能正式开机。

@#@@#@5、不得在运动件两边传递、探取东西。

@#@@#@6、工件上下车、调换工夹具、测量尺寸、检查光洁度、揩擦清洁都必须在停机后才能进行。

@#@清铁屑要用专用工具,不准用手拉、嘴吹。

@#@@#@7、任何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行。

@#@@#@8、被加工件必须装夹牢固、平衡。

@#@多人配合装夹、加工大件时,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号令。

@#@@#@9、工件、工具必须放置平稳,不得放在动力部件上或运动部件附近,不得放在妨碍操作和行人的地方。

@#@@#@10、加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11、设备的安全装置任何人不得拆除,因检修需拆除的,修完装妥后才能使用。

@#@设备检修时必须断绝电源,电源开关要挂上警示牌。

@#@@#@12、机电设备在运行中遇到停电,必须将电源开关断开,有电后再行起动。

@#@@#@13、下班后,切断电源,若是交接班必须将运行情况交接清楚。

@#@@#@冲床安全操作规程@#@

(一)执行工厂安全技术守则和本设备操作规程。

@#@@#@1上班前检查冲压工作区有无无关工件,杂物。

@#@清除后检查上下模具、螺丝有无松动,模具松动必须重新组合模具。

@#@@#@2检查冲床运行模式,是单手动、还是双手动或是脚踏方式。

@#@将切换手柄置于选定方式。

@#@我公司加工暂时不需要联动方式,因此不允许置于联动位置。

@#@@#@3当发现异常问题,比如异常声响等。

@#@排除故障或修理前必须将总电源关闭。

@#@@#@4合模时应停机飞轮停止运转时进行,合完模具时手动检查一至二次冲压行程,无误后方可以开机。

@#@@#@5物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摆放,不得随意摆放。

@#@下班时如上下模具有较位或未完成合模工作应挂严禁使用警示牌。

@#@下班关闭总电源,关闭供电箱。

@#@@#@

(二)工作前先用手搬动飞轮数转或电纽一开即关,不得突然起动,并检查下列情况。

@#@@#@

(1)必须检查机床的润滑系统、机械系统是否正常。

@#@自带加油泵进行加注润滑油一次,防止曲轴铜套和套轨干磨拉伤。

@#@@#@

(2)必须检查离合器、制动器是否灵活好用,脚踏板、拉杆、模压板、螺丝以及各转运装置有无松动现象。

@#@@#@(3)必须检查冲头是否能在导轨上自由移动,飞轮是否跳动,飞轮离合器是否可靠。

@#@@#@(4)必须检查防护罩、冲模和压板是否安装牢固,冲床是否有重复连击情况。

@#@@#@(5)必须检查推出器的运作是否准确,胚料是否适宜冲压。

@#@@#@(6)必须检查电气接地线是否完好、可靠。

@#@@#@(三)开车前将活销离合器脱开,停车时先将结合脱开,方准开动或停止电机转运。

@#@@#@(四)安装冲模须注意下列几点:

@#@@#@

(1)上下冲模的接触点必须擦拭干净,冲模导轴套,不准露出导轴杆,应连在一起,必须将打棒装好。

@#@@#@

(2)上下冲模,必须平行,上冲头与下模面必须垂直,冲模压板要平整,压板螺丝要在对称方向拧紧。

@#@@#@(3)冲模冲力中心必须与冲床压力中心重合,最大冲力不得超过本机的额定压力。

@#@@#@(4)不准用手在冲模、托板下取拿螺丝和其它物件,以防压伤手。

@#@@#@(5)100T以下冲床的模具装好后,用手搬转校对好后用纸片试冲,在试车时不准用眼在刃口附近观看。

@#@@#@(五)在冲压过程中必须执行下列各条:

@#@@#@

(1)禁止在滑块运行中和已踩脚踏或操作手柄后,再去修正冲模胚料位置。

@#@@#@

(2)禁止在操纵机构和自动停闭机构运行不正常时进行工作。

@#@@#@(3)禁止在冲床台面放任何东西和改变脚踏机构或垫任何物件。

@#@@#@(4)禁止同时在冲模上放一个以上的胚料件和用手清理铁屑和边料。

@#@@#@(5)禁止发现冲床冲击与自动落下有异声时工作。

@#@@#@(6)禁止用手清扫灰渣,投放零件,送取工件时要用摄子与工具。

@#@@#@(7)禁止将手、头伸入冲头、冲模、冲垫之间。

@#@@#@(8)禁止运转时清洗、加油或到设备顶部观查运转情况及修理。

@#@@#@(9)禁止在操作时与他人说笑、打闹,思想要高度集中。

@#@@#@(10)禁止酒后上机床和操作吸烟。

@#@@#@(六)装卸冲模、润滑机床和检修故障时,必须切断电源,待飞轮停止转动,后方可进行。

@#@@#@(七)两人以上同时操作时,必须由一人负责指挥,夜间工作须有足够的照明。

@#@@#@(八)工作完毕,切断电源,清除边角料,工具物件放置整齐,通道畅通,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钻床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必须穿好工作服,扎好袖口,不准围围巾,严禁戴手套,女工发辫应挽在帽子内。

@#@@#@2、要检查设备上的防护、保险、信号装置。

@#@机械传动部分、电气部分要有可靠的防护装置。

@#@工、卡具是否完好,否则不准开动。

@#@@#@3、钻床的平台要紧住,工件要夹紧。

@#@钻小件时,应用专用工具夹持,防止被加工件带起旋转,不准用手拿着或按着钻孔。

@#@@#@4、自动走刀,要选好进给速度,调好行程限位块。

@#@手动进刀一般按逐渐增压和减压的原则进行,以免用力过猛造成事故。

@#@@#@5、调整钻床速度、行程、装夹工具和工件时,以及擦试机床时,要停车进行。

@#@@#@6、钻床开动后,不准接触运动着的工件、刀具和传动部分。

@#@禁止隔着机床转动部分传递或拿取工具等物品。

@#@@#@7、钻头上绕长铁屑时,要停车清除,禁止用口吹,手拉、应使用刷子或铁钩清除。

@#@@#@8、使用摇臂钻,横臂回转范围内不准有障碍物。

@#@横臂和工作台不准有浮放物。

@#@@#@9、工作结束时,将横臂降到最低位置。

@#@主轴箱靠近立柱,并都要卡紧。

@#@@#@10、凡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同一台机床工作时,必须有一人负责安全,统一指挥,防止发生事故。

@#@@#@11、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排除故障或修理时,应切断电源,待设备完全停止运行后,才能进行修理。

@#@禁止机器在未切断电源时进行修理。

@#@@#@ 12、下班前要整理钻床,加注润滑油,擦拭设备,关闭电闸。

@#@对钻床进行保养,保持设备整洁@#@13、钻床运转时,不准离开工作岗位,因故要离开时必须停车并切断电源。

@#@@#@ 14、工作完后,关闭机床总闸,擦净机床,清扫工作地点。

@#@@#@铣床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铣床的操作要领和技术性能,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

@#@@#@2.开机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各部位、各手柄、各变速排挡,确保处在合理位置,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严禁带病作业。

@#@@#@3.开机前必须按润滑图表的要求,认真做好设备的加油润滑工作。

@#@@#@4.工件、刀具的装夹必须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5.调整、转速、装拆工件、测量工件等,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6.对刀时,如需快速进给,但刀具接近工件前,必须停止快进,用手动缓慢进刀,吃刀不准过猛,严禁超负荷作业。

@#@@#@7.正在切削时,不准停车,铣深槽时,要停车退刀,快速进给时,要注意手柄伤人。

@#@@#@8.自动走刀时,必须拉脱工作台上的手柄,限位撞块应预先调整好,人不准离开运转中的设备。

@#@@#@9.切削时,不准戴手套,不得直接用手清除铁屑,只允许用毛刷,也不能用嘴吹。

@#@@#@10.刀具、工件的装夹要用专用的工具,用力不可过猛,防止滑倒。

@#@@#@11.下班前,操作者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设备的清洁保养,做好润滑加油及周围场地的清洁卫生,产品零件要摆放整齐,并关闭电源。

@#@@#@磨床安全操作规程@#@1、内圆磨、外圆磨、平面磨、工具磨、曲轴磨都必须遵守机械切削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  2、工件加工前,应根据工件的材料、硬度、精、粗磨等情况,合理选择适用的砂轮。

@#@@#@  3、调换砂轮时,要按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必须仔细检查砂轮的粒度和线速度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无裂缝,声响要清脆。

@#@必须认真检查,砂轮规格应符合要求\无裂纹,响声清脆,并经过静平衡试验,新砂轮安装时一般应经过二次平衡,以防产生震动。

@#@安装后应先空转3—5分钟,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在试转时,人应站在砂轮的侧面。

@#@@#@  4、安装砂轮时,须经平衡试验,开车前应先检查各操作手柄是否已退到空档位置上,然后开空车试运转10分钟,并注意各润滑部位是否有油,空转数分钟,确认机床情况正常再进行工作。

@#@@#@  5、操作前要穿紧身防护服,袖口扣紧,上衣下摆不能敞开,严禁戴手套,不得在开动的机床旁穿、脱换衣服,或围布于身上,防止机器绞伤。

@#@必须戴好安全帽,辫子应放入帽内,不得穿裙子、拖鞋。

@#@@#@  6、磨削、装卸重大工件时应先垫好木板及其它防护装置,工作时必须装夹牢固,严禁在砂轮的正面和侧面用手拿工件磨削。

@#@磨平面时,应检查磁盘吸力是否正常,工件要吸牢,接触面较小的工件,前后要放挡块、加档板,按工件磨削长度调整好限位挡铁。

@#@人不准站在正面,应站在砂轮的侧面。

@#@@#@  7、进给时,不准将砂轮一下就接触工件,要留有空隙,缓慢地进给,以防砂轮突然受力后爆裂而发生事故。

@#@细长工件应用中心架,防止工件弯曲伤人。

@#@停车时,应先退回砂轮后,方可停车。

@#@@#@  8、砂轮和工件应平稳地接触,使磨削量逐渐加大,不准骤然加大进给量。

@#@砂轮未退离工件时,不得中途停止运转。

@#@装卸工件、测理量精度均应停车,将砂轮退到安全位置以防磨伤手。

@#@@#@  9、用金刚钻修整砂轮时,要用固定的托架,湿磨的机床要用冷却液冲,干磨的机床要开启吸尘器。

@#@@#@  10、干磨的工件,不准突然转为湿磨,防止砂轮碎裂。

@#@湿磨工作冷却液中断时,要立即停磨。

@#@@#@  1、平面磨床一次磨多件时,加工件要告靠紧垫妥,防止工件飞出或砂轮爆裂伤人。

@#@@#@  12、外圆磨用两顶针加工的工件,应注意顶针是否良好。

@#@用卡盘加工的工件要夹紧。

@#@@#@  13、内圆磨床磨削内孔时,用塞规或仪表测量,应将砂轮退到安全位置上,待砂轮停转后方能进行。

@#@@#@  14、工具磨床在磨削各种刀具、花键、键槽、扁身等有断续表面工作时,不能使用自动进给,进刀量不宜过大。

@#@加工表面有花键、键槽或偏心的工件时,不能自动进给,不能吃刀过猛,走刀应缓慢,卡箍要牢。

@#@使用顶尖时,中心孔和顶尖应清理干净,并加上合适润滑油。

@#@@#@  15、万能磨床应注意油压系统的压力,不得低于规定值。

@#@油缸内有空气时,可移动工作台于两端,排除空气,以防液压系统失灵造成事故。

@#@开动液压传动时,必须进给量恰当,防止砂轮和工件相撞,并要调整好换向挡块。

@#@@#@  16、砂轮不准磨削铜、锡、铅等软质工件,用金刚钻磨削砂轮时,刀具要装牢固,刀具支点与砂轮间距尽量缩小,进刀量要缓慢进给。

@#@@#@  17、不是专门用的端面砂轮,不准磨削较宽的平面,防止碎裂伤人。

@#@@#@  18、工作完毕停车时,应先关闭冷却液,让砂轮运转2—3分钟,进行脱水,方可停车。

@#@然后做好保养工作,刷清铁屑灰尘,润滑加油,切断电源。

@#@经常调换冷却液,防止污染环境。

@#@@#@10@#@";i:

19;s:

7547: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一、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二、板式换热器的存放@#@1)换热器最好在室内存放,室内温度在15~20℃,湿度约70%。

@#@@#@2)放置换热器的室内,不能有产生臭氧的设备,如弧焊设备,因臭氧对许多橡胶材料有破坏作用,会产生裂纹等损坏。

@#@@#@3)防止换热器的室内不能存放有机溶剂,或酸溶液。

@#@避免热辐射或紫外线辐射。

@#@@#@4)锁紧螺栓表面应涂刷比较好的防锈漆,如ESSORustban326或类似的防锈漆。

@#@@#@5)换热器应排空,并且根据所处的介质不同,建议在设备存放之前,对其进行清洗干燥。

@#@@#@三、板式换热器的操作规程@#@1.启动@#@1)首次启动或长期停运后再次启动换热器时,注意检查金属板组是否加紧到规定尺寸。

@#@@#@2)启动泵之前,先核实是否有操作规程,以便知道应启动哪台泵。

@#@@#@3)检查所要启动的系统中位于泵与换热器之间的流量控制阀是否关闭。

@#@@#@4)检查出口处阀门,如果有的话,是否全部打开。

@#@@#@5)打开放气阀。

@#@@#@6)启动泵。

@#@@#@7)慢慢开启阀门。

@#@@#@8)空气放尽后,关闭放气阀。

@#@按同样的步骤,启动另一侧的管路系统。

@#@@#@2.设备运转@#@1)为保证正常的温度或压降,对流速的调整都应缓慢进行,以免对系统产生冲击。

@#@@#@2)温度的某些变化,热负荷的变化或污垢的产生都会给换热器的运行带来影响。

@#@要使换热器正常运行,就应当避免任何冲击。

@#@@#@3)开车后,通常不需要对板式换热器进行连续监视,但需要对流体的供给压力大小、流体的温度、板片组的密封是否发生泄漏进行定期检查。

@#@@#@3.停车@#@如果要使换热器停止运行,或完全是因为泵要停止运行,因按下列程序操作:

@#@@#@1)首先确认是否有操作规程,即哪一侧先听止运行。

@#@@#@2)缓慢地关闭控制泵流速的阀门。

@#@@#@3)阀门关闭后,停止泵运行。

@#@@#@4)按同样的程序进行另一侧的操作。

@#@@#@5)质量低劣的冷却水对金属材料是有害的,不能对不锈钢和镍合金有腐蚀作用。

@#@@#@6)换热器停止运行几天以上时间,则应将它放空,或根据所处介质情况,进行清洗或干燥。

@#@@#@四、金属板组件的拆开与组装@#@1.拆开@#@1)慢慢关闭进口阀门,先切断进口侧以降低最高压力。

@#@@#@2)停泵。

@#@@#@3)关闭两个出口端阀门。

@#@@#@4)如果换热器温度太高,等温度降至40℃左右再进行操作。

@#@@#@5)放空。

@#@@#@6)卸下与活动盖板连接的所有弯管,使活动盖板可以在支承杆上自由移动。

@#@@#@7)检查支承杆的滑动面,并擦拭其表面。

@#@@#@8)检查活动盖板的滑动辊。

@#@@#@9)移开夹紧螺栓上的塑料罩,用铁刷刷螺纹处。

@#@@#@10)在螺纹处刷一薄层润滑油。

@#@@#@11)在金属板组件外面做一对角线记号,或按顺序将金属板编号。

@#@@#@12)测量并记录金属板组件组装尺寸。

@#@@#@13)拧下不带轴承盒的螺栓。

@#@@#@14)带轴承盒的螺栓应交替地,成对角线地成对打开。

@#@拆开活动盖板时,板的歪斜在宽度方向不可超过10mm(每个螺栓两圈),长度方向不可超过25mm(每个螺栓5圈)。

@#@@#@2.组装@#@1)检查所有的密封面是否洁净。

@#@@#@2)检查安装在接口处的环形垫圈是否还在原位,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3)擦净并润滑上支承杆的滑动面。

@#@@#@4)检查活动盖板的滑动辊。

@#@@#@5)对照数据表,检查金属板是否按正确的顺序悬挂。

@#@@#@6)将金属板组件压紧。

@#@@#@7)若金属板组件正确的话,其边缘应形成蜂窝图案。

@#@如果金属板组装件外边做有对角线记号,检查是否组装正确。

@#@@#@8)将带轴承盒的螺栓就位。

@#@@#@9)用铁刷刷净螺栓杆螺纹部分。

@#@@#@10)在螺纹处刷一薄层润滑油。

@#@@#@11)拧紧螺栓时应按交替并对角进行。

@#@@#@12)拧紧螺栓时,检查螺栓夹紧的尺寸。

@#@拧螺栓时,活动盖板的歪斜程度,宽度方向不得超过10mm,长度方向不可超过25mm.所有螺栓测得的金属板组夹紧长度的差不得超过1%。

@#@@#@五、清洗@#@1.清洗大污垢@#@1)用流动的水轻轻刷洗。

@#@@#@2)高压软管冲洗。

@#@@#@3)对未打开的换热器进行反冲洗。

@#@@#@2.清洗微生物-粘物质@#@1)用流动的水轻轻刷洗。

@#@@#@2)高压软管冲洗。

@#@@#@3)采用碳酸性清洗剂进行化学清洗(氢氧化钠,碳酸钠),最高浓度为4%,最高温度为80℃。

@#@@#@3.清洗水垢-沉淀物@#@1)用流动水轻轻刷洗。

@#@@#@2)高压软管冲洗。

@#@@#@3)用清洗剂清洗。

@#@硝酸,氨基磺酸,柠檬酸,磷酸,复合药剂EDTA、NTA,聚磷酸钠,最高浓度4%,最高温度60℃。

@#@@#@六、故障检查@#@1.金属板片与固定盖板间发生介质泄漏现象@#@1)检查最后一块金属板上的垫片及连接处,看是否有错位,杂物,裂痕,或其它损伤。

@#@@#@2)检查活动盖板上是否受力不均,或板上有杂物附着,以致于有可能破坏垫片与邻近面的连接。

@#@@#@3)检查金属板本身是否出现裂缝或孔眼。

@#@@#@2.法兰与板框之间有介质泄漏现象@#@拆下法兰,检查法兰与接口是否对中,垫片是否错位或破损,垫片或法兰表面是否有杂物。

@#@@#@3.金属板之间的介质外泄现象@#@1)检查垫片是否松脱,错位或破损。

@#@@#@2)检查发生泄漏的金属板片,对照图纸校核金属板组装尺寸,看是否可能由于组装过紧而引起金属板或垫片损坏,或只是由于组装得不够紧而发生泄漏。

@#@@#@3)检查金属板两端的悬挂凹口是否变形,凹口处的变形会引起金属板间发生不对中。

@#@@#@4)注意金属板悬挂的正确与否。

@#@@#@5)检查金属板上是否有孔眼。

@#@@#@4.介质间发生混淆现象@#@1)检查换热器上各管道接口位置是否正确。

@#@@#@2)将一侧下部接口打开,提高另一侧的压力,观察打开的接口,看是否有被加热测介质渗入,如果有,确定位置。

@#@如果没有渗漏,则可以从其它方面寻找发生介质间混淆的原因。

@#@@#@3)如果查处有渗漏,注意渗漏发生在金属板组件的什么位置,然后打开换热器金属板组件。

@#@@#@4)在检查金属板之前,首先检查大垫片与环形垫片间的角落区是否清洁,其漏孔是否通畅。

@#@这可确保任何泄漏都可排至大气,故不会构成压力使介质从垫片密封处渗入另一介质中。

@#@@#@5)对金属板做透光检查,是否有孔眼或裂纹。

@#@@#@5.传热效率降低@#@测量二种介质的进出口的温度及流量,核对传热量是否与规定值相符。

@#@如果传热效率降低至规定值一下,换热表面必修清洗。

@#@@#@3@#@";i:

20;s:

9787:

"@#@注塑模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标准@#@页号:

@#@1/5@#@适用于:

@#@工模部@#@版本:

@#@A@#@包胶(二次注塑)模具设计及加工要求@#@包胶模具是否合格,模具结构设计及制作加工时的FIT模过程非常重要,所有参与设计及制作加工工序的人员必须记住,包胶后的产品效果最佳状态就应该像双色模具注塑出来的效果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的包胶模具FIT模效果,就应该是当成制作双色模具完全一样,每一道加工工序都可能影响最后的FIT模,任何的加工结果都会与模具进度及产品质量息息相关。

@#@@#@

(一)设计要求@#@1)由于包胶模具分型面接触位置比较小,模胚上面必须加平衡块。

@#@@#@2)包胶模具设计时一般采用标准小水口模胚,二次注塑时一射胶件尽量摆放在前模。

@#@@#@3)包胶模具的软胶胶位厚度最好在1.3mm至1.8mm之间(最好1.5mm左右),否则需要检察产品图纸时建议客户修改配合,胶位薄过1.3mm,走胶会比较困难,胶位厚过1.8mm,生产时软胶容易缩水。

@#@@#@4)包胶模具入水非常重要,入水点必须充分考虑走胶的平衡,入水点大小必须可以调节,大块区域软胶入水点不能大过ф1.5mm,小块区域软胶位置入水点不能大过ф0.8mm,为了保障走水平衡,建议制作入水点全部先做到小于ф0.8mm,便于第一次试模时在注塑机上面调整,包胶模具二次注塑胶料是软胶的产品,模具唧嘴小端不可大于ф2.5mm,否则生产时容易唧嘴粘模,大端不能大于ф6mm,否则唧嘴由于冷却不够容易短水口,为了防止流道粘模,流道设计尽量采用U型,流道单边斜度用15゜接顺R,流道及小水口大端不能大于6mm,水口扣针必须按公司的标准加工。

@#@@#@5)包胶模具顶出结构必须考虑顶出的平衡,否则软胶顶出之后容易变形,不能直接平衡顶出的产品,设计结构的时候需要考虑缩呵来改善顶出平衡问题。

@#@@#@6)为了保障包胶注塑后顶出的胶件外观合格,设计的顶出装置必须是镶ABS或者亚加力的硬胶块。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注塑模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标准@#@页号:

@#@2/5@#@适用于:

@#@工模部@#@版本:

@#@A@#@包胶(二次注塑)模具设计及加工要求@#@7)如果包胶模具结构有行位封胶,行位尽量设计在前模,原因是前模行位方便FIT模。

@#@@#@8)为了保障封胶止口的强度,二次注塑材料是软胶的产品,封胶止口宽度尽量不能小于0.8mm,二次注塑材料是硬胶的产品,封胶止口宽度尽量不要小于至1.0mm,否则,需要建议客户修改产品来配合。

@#@@#@9)包胶模具通常二次注塑的射胶量比较小,很多时候二次注塑材料是软胶,为了保障包胶产品的外观合格,因此模具设计时必须尽量选择型号小的注塑机。

@#@为了尽量配合小型号的注塑机,模具设计时必须尽量考虑产品排位紧凑合理,但是产品摆放后一定要可以固定,必须要考虑保障每次放进模具的胶件状态一致。

@#@@#@10)无论二次注塑材料是硬胶或者软胶,包胶模具的包胶区域在注塑时都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包胶区域必须设计有大于产品相应形状及尺寸5mm~10mm左右的钢料支撑,包胶区域绝对不可以做避空,否则二次注塑后胶件会变形,没有封胶止口的产品更加需要留意这一点。

@#@@#@11)二次注塑时很容易发生困气现象,所以设计包胶模具时必须充分考虑排气问题,死角位胶料填充会更加困难,所有死角位置及走水远程位必须在硬胶上设计有排气孔,另所有软胶入水口及排气孔直径不可小于ф2.5mm,否则生产时易断。

@#@@#@12)无论包胶材料是硬胶或者软胶,为了保障一次及二次注塑的胶料完全融合及推力合格,需二次注塑产品的边角位置第一射必须设计有扣位。

@#@@#@13)软胶封胶线位置,硬胶不可前后模出,尽可能用枕位来做,因前后分有夹线及出模角会导致软胶FIT模易出披锋。

@#@@#@

(二)CNC加工@#@1)电脑锣在加工二次注塑软胶模具前模呵之前,必须留意包胶模具的前模呵与硬胶一次注塑后模一致,软@#@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注塑模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标准@#@页号:

@#@3/5@#@适用于:

@#@工模部@#@版本:

@#@A@#@包胶(二次注塑)模具设计及加工要求@#@胶模具前模呵不能预任何避空。

@#@@#@2)加工包胶模具骨位铜公,骨位两边可以预避空0.1mm-0.15mm,柱位不可以避空,无论骨位或者柱位,底部都不可以避空。

@#@@#@3)加工包胶模具后模止口铜公,必须保障与硬胶一次注塑模具的前模止口位置一致,止口铜公一般比较单薄,所以必须保障止口铜公下机之后不能变型,有需要可以在铜公底部加铝板或者钢板,否则,将会严重影响FIT模进度及模具质量。

@#@@#@4)骨位铜公与大面接顺铜公分开做,以避免骨位打深及者大面不能接顺的现象。

@#@@#@(三)火花机加工@#@1)火花机加工包胶模具铜公时,必须留意硬胶模具止口位置是否均匀一致,加工软胶模具止口位置,必须留意封胶止口是否是围边均匀在0.8mm左右,必须留意校正铜公时止口铜公不能变形。

@#@尺寸方面,硬胶封胶止口铜公深度加工到准数,软胶止口铜公预浅0.02mm左右。

@#@@#@2)所有骨位及柱位铜公加工深度做准数,如果铜公损公明显,必须补做铜公。

@#@便于保障FIT模效果及进度。

@#@@#@(四)制作组加工@#@1)制作组人员在FIT包胶产品软硬胶模具时,需要特别留意不要轻易去磨内模钢料及呵料高度,任何牵涉到内模及呵料高度的加工工序,必须考虑相应的另外一射模具的相应位置。

@#@@#@2)软胶二次注塑FIT模时,先检察模具分型面及枕位的尺寸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确认分型面与枕位完全FIT模合格后,才开始FIT胶板。

@#@首先取完整的硬胶样板尝试是否可以放进软胶前模呵,请记住,无论硬胶产品是否有纤维或者是否变形,正常加工后的软胶前模,应该基本都可以放@#@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注塑模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标准@#@页号:

@#@4/5@#@适用于:

@#@工模部@#@版本:

@#@A@#@包胶(二次注塑)模具设计及加工要求@#@进硬胶,否则,可能存在加工后的软胶前模呵避空不够或者尺寸不对。

@#@@#@4)当确认整件硬胶样板基本能放进软胶前模呵后,应当将硬胶需要包软胶位置胶件切割为15mm-20mm左右的小块,单独将每一小块用来FIT模至前模分行面。

@#@@#@5)如果发现胶件与呵料相差太远不稳合柯面钢料与硬胶板间隙应该小于0.05mm,应该立即建议电脑锣检察加工软胶前模钢料时否正常,不正常时必须返工,切记,软胶前模呵料尽量不要大面积烧焊。

@#@@#@6)确认切割后的小件全部FIT模合格后,需要考虑硬胶样板摆放至软胶前模柯时不能太费力,否则将来试模或则生产时将会严重影响周期效率,最佳的FIT模效果应该是摆放进整个胶板后,自己用手可以轻易取出来。

@#@@#@7)确认软胶前模FIT好之后,开始摆放进样板前后模装好一起FIT模,FIT模时,第一次FIT模不能太用力,否则可能会严重损伤软胶模具后模封胶止口位置,如果封胶止口与硬胶板差别太大,切记不可以直接修改封胶止口钢料,而是需要确认火花机及电脑锣前沿加工是否合格。

@#@@#@8)硬胶是纤维材料的胶板可能变形会大一些,当FIT模时确认胶板变形导致封胶止口红丹不均匀,可以考虑局部硬胶封胶止口位置加胶。

@#@@#@9)前后模一起FIT模最好的效果,应该FIT完模后取出的胶板没有压伤,擦伤,封胶止口红丹均匀,封胶止口没有压痕,硬胶没有骨位柱位压白,压肿。

@#@确认软胶模具前后模好之后,最后行位。

@#@@#@10)软胶模具的流道,唧嘴,水口及扣针必须按设计要求加工。

@#@@#@(五)省模加工@#@1)为了保障硬胶与软胶相互融合,硬胶模具需包软胶位置必须没有火花纹,硬胶是纤维材料的模具需包@#@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注塑模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标准@#@页号:

@#@5/5@#@适用于:

@#@工模部@#@版本:

@#@A@#@包胶(二次注塑)模具设计及加工要求@#@软胶的位置必须抛光。

@#@@#@2)软胶模具第一次试模包胶位置不要省模,需要保留火花纹,否则容易粘膜。

@#@@#@3)所有软胶模具流道,唧嘴,小水口,不需要省模。

@#@@#@4)硬胶的封胶止口位置省模时不能用打磨机,必须用手,只可以轻轻推掉火花纹即可。

@#@@#@(六)试模及跟模@#@1)软胶模具试模必须选择何时的注塑机。

@#@@#@2)第一次软胶模具时模必须通知制作人员到现场调节水口,保障尽量走水平衡。

@#@@#@3)结构复杂的软胶模具第一次试模时,上机之后跟模人员需要与试模调机人员和制作组人员一起确认模具动作是否正常。

@#@@#@4)第一次软胶模具试模必须要有大披锋样板、走水板、及提供水口以方便修改模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i:

21;s:

14441:

"保洁服务质量检查标准@#@第一条:

@#@岗位服务标准@#@建筑物的清洁保养是建筑业主、客户、物业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的事情。

@#@因此,除了专业清洁保养公司抓好自身的质量管理工作,制订保洁质量标准和检查考评办法外,业主、客户、物业管理部门对专业清洁保养公司施工质量、服务态度和监督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标准化管理和操作是确保工作质量长期稳定的基本要求,工作标准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考评性,既要使操作人员知道自己工作到什么程度,避免其工作疏漏,又要使主管人员按照工作标准进行考评,来控制工作质量。

@#@也就是说制定工作标准要在确保全面准确的基础上,将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工作内容按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原则,进行细化和量化并且提炼出关键点,就可以制定可知、可感、可辨、可验的精确的工作标准及考评细则。

@#@@#@1、工作标准@#@公共通道及走廊的清洁操作流程及标准@#@操作程序:

@#@.@#@①定期对公共区域的走廊、通道进行全面清扫。

@#@@#@②定时清扫走廊,不停地循环推地面,保持地面干净。

@#@@#@③用抹布擦灰依次从左到右,由上倒下安顺序进行。

@#@@#@④每日工作结束前,把室内垃圾集中后带到指定地点,室内不准有垃圾过夜。

@#@@#@⑤定期清理走廊天花板污渍、蜘蛛网@#@清洁标准:

@#@@#@走廊、通道地面无垃圾、天花板无蜘蛛网、无灰尘@#@门:

@#@门把、拉手、锁无污迹、无锈迹@#@门面、门背、顶上、侧边干净无灰尘@#@门框四周、缝隙褶皱处干净无灰尘(玻璃门洁净透明)@#@地面:

@#@干燥、无烟蒂、纸屑,无灰尘、无污物、无水迹@#@地板:

@#@洁净无灰尘@#@墙壁:

@#@无灰尘、无污迹,有涂写粘贴及时清除@#@墙上开关、各种指示牌无灰尘、无油迹@#@ 踢脚瓷砖,踢脚与墙壁结合部洁净,无灰尘@#@窗户:

@#@室内窗户玻璃洁净、透明、光亮(在可能施工的情况下)@#@室外窗户玻璃洁净,力所能及处透明(在可能施工的情况下)@#@窗台上窗槽内、窗棂上、窗齿、窗户四周无灰尘、污物@#@ 窗户拉手、关栓、铝合金框架、防盗网防蚊网无污迹、无锈迹、无蜘蛛网@#@卫生间:

@#@地面干燥、有水及时拖干,无烟蒂、脏物@#@隔门上下左右无灰尘、无乱涂画@#@小便器内、小便器四周无黄迹、四周干净爽亮@#@冲水器、拉手、关栓等按钮洁净、光亮、无锈蚀@#@ 便池内无污物,洁净白亮@#@蹲坐四周干净@#@ 便纸篓内及时更换,纸篓清洗干净@#@洗手台、洗手盆内外上下,出水处洁净无污物@#@各种卫生用品干净摆放整齐@#@洗手台玻璃及四周金属框架光亮洁净、无水迹、无锈迹@#@污水池内污物即时处理,通畅不堵塞@#@ 拖把晾干、摆放整齐@#@扫帚、撮箕应放在角落处,干干净净@#@天花板:

@#@常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天花板灯饰、灯架、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部分表面常清洗,无灰尘、无锈迹@#@天花板上其它设施常打扫、无灰尘@#@注意:

@#@@#@石膏板:

@#@耐水性差,避免用水或清洁剂保养,加强日常除尘即可@#@钙塑板、壁纸装饰面:

@#@可用湿毛巾擦拭,也可用中性清洁剂擦拭,清除污垢,再用干净吸水的毛巾擦干;@#@@#@胶合板:

@#@因其表面涂有涂层,只能用干毛巾清洁除尘即可;@#@@#@施工作业时注意地面、其他成品的保护@#@垃圾桶:

@#@垃圾桶身洁净,光亮,无锈迹,无污物@#@桶内污物及时清理,不能超出容积的一半@#@烟缸清洗干净@#@办公区域:

@#@办公桌、桌上电话机及小型设施饰物上下左右前后无灰尘、无蜘蛛网、无污物、洁净、办公桌上无痕迹@#@所有文件柜、沙发、茶几、饮水器、柜式空调外表及小型设施饰物上下左右前后无灰尘、无蜘蛛网、无污物、洁净,尤其注意隐蔽处的卫生@#@ 办公桌、椅、茶几摆放整齐(各种会议后)@#@清洁程序:

@#@@#@1.将办公室内垃圾、杂物清理干净。

@#@倾倒烟灰缸并清洁办公桌台面。

@#@@#@2整理办公桌文件,擦拭办公电器设备。

@#@@#@3清洁办公室地面的垃圾、杂物,用蜡拖对地面进行全面拖擦,保持地面干净;@#@@#@4.定期清洁室内天花板、墙面及门窗玻璃;@#@上的香口糖等杂物。

@#@  @#@5.每天擦拭办公区楼梯台阶、扶手及楼层安全护栏;@#@@#@6.每天清洗换洗的工服,整理整齐叠好,保持洗衣服的卫生清洁;@#@@#@7.每天对洗衣设备进行清洁擦拭,保持设备干净完好;@#@@#@清洁标准@#@1 @#@各办公设施完好无损;@#@@#@2.桌面干净无污渍、无尘土、电脑、电话无污迹;@#@文件柜干净无尘@#@3玻璃、窗框无手印、无尘土;@#@窗帘悬挂整齐;@#@@#@4 @#@ @#@椅子布面干净无污迹、无尘,椅子腿干净无尘,摆放整齐;@#@@#@5 @#@垃圾筒干净无污;@#@垃圾及时清倒;@#@垃圾袋及时更换;@#@@#@6墙面、踢脚板、消火栓完好无损,无污迹、无尘土;@#@@#@7 @#@文件柜、展示柜、书架,各打印、复印设备无尘土、无污迹;@#@@#@8 @#@ @#@区域地板干净无污迹、无尘土、杂物、无破损现象;@#@ @#@@#@9 @#@各绿色植物、花盆内无杂物,盆体无尘、无污渍@#@防火栓告示牌:

@#@表面上下左右前后洁净光亮,四周交接处无灰尘@#@所有金属构件无锈蚀,内部适当打扫@#@保洁工具:

@#@抹布、拖把、尘推、扫帚、撮箕常清洗,备用件保持干爽@#@各种清洁工具、药剂摆放有序、清洁卫生@#@损坏的工具及时整修,保持美观,不能整修的及时更换 @#@消防楼梯的清洁剂标准@#@楼梯:

@#@@#@①用扫把清扫每次楼梯台阶,自底层想上进行,将垃圾清除放入垃圾袋内@#@②用拖把把楼梯台阶擦干净,若拖把拖不到,要用抹布擦干净。

@#@自顶层想下进行;@#@@#@③将楼梯扶手从上倒下擦干净,.栏杆或玻璃档面做到无灰尘、无手印。

@#@@#@楼梯四周的墙面、开关及消防器材上的灰尘要及时清洁。

@#@@#@每个楼面的楼梯进出口处,要保持干净、整洁@#@清洁标准:

@#@@#@1.目视楼梯地面、台阶、天花板干净无污渍、灰尘、蜘蛛网等@#@2.楼梯扶手干净,纸巾擦拭30cm,无明显污渍、地角线务灰尘@#@3.墙壁、消防栓、开关表面无灰尘;@#@@#@4.楼道墙壁转折处常打扫,无灰尘。

@#@金属部件无锈蚀。

@#@@#@电梯的清洁程序及标准@#@清洁程序:

@#@@#@1)打开控制箱,按动指定按扭,使电梯停止运行;@#@将电梯停在指定楼层操作,每次只能停一部电梯;@#@@#@2)将“正在工作”告示牌放在电梯门前;@#@@#@3)用玻璃清洁剂清洁玻璃镜面;@#@要求达到光洁、明亮、无手印及污迹的效果;@#@@#@4)用不锈钢清洁剂清洁电梯不锈钢门,要求达到光洁、明亮、无手印及污迹的效果;@#@@#@5)用吸尘机吸边角位和电梯门轨的砂尘;@#@@#@6)用湿布抹干净地面和门轨的灰尘;@#@@#@清洁标准:

@#@@#@电梯内外整洁光亮,地面无杂物,地垫洁净@#@场地外围:

@#@广场、花坛的清洁@#@1.花园、广场应有专人负责循环清洁、保洁。

@#@@#@2.清扫广场及花坛的浮尘、果皮、树叶及纸屑、烟头等垃圾。

@#@@#@3.及时清除地面及花坛大理石面的油污渍、粘附物。

@#@@#@4.每天擦拭1次广场的座椅、花坛、设施等。

@#@@#@5.广场、花坛的保洁标准:

@#@@#@地面洁净无积尘、无污渍、无垃圾;@#@@#@花坛外表洁净无污渍;@#@@#@广场、花坛里的垃圾滞留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绿化带的清洁@#@1.仔细清扫绿化带、草皮上的纸屑、树叶、石块等垃圾@#@2.对烟头、石子、纸屑等无法清扫的小杂物用手捡起@#@3.每天2清洁绿化带2次以上,秋冬季增加清洁频率@#@4.每天擦拭盆景绿化,保持花盆外面无污渍、叶面干净;@#@@#@5.标准:

@#@@#@每小时循环清洁,保持绿化带干净@#@目视绿化带内无明显枯枝落叶、无果皮、易拉罐、3厘米以上石块等杂物@#@没100平方米烟头不超过2个,盆景绿化表面干净;@#@@#@第二条:

@#@工作规范@#@所有沙发茶几、凳、饮水机,柜式空调外表面及小型设施饰物上下左右前后无灰尘、无蜘蛛网、无污物、洁净,尤其注意隐蔽处的卫生。

@#@@#@椅、茶几摆放整齐,及时清理,地面保持整洁、干净,无积留物。

@#@@#@大厅、大门口台阶:

@#@每天推尘二次以上,随时清抹污渍;@#@做到无污渍、尘渍、灰尘、光洁明亮。

@#@@#@大厅内墙面:

@#@每天上午清抹两米以下墙面一次;@#@每周全面刮洗一次;@#@做到无污渍、灰尘、光洁明亮;@#@@#@大门口玻璃:

@#@随时清除污渍、手印、保洁;@#@两天刮洗一次;@#@做到无污渍灰尘、手印,光洁明亮;@#@ @#@不锈钢饰物及信报箱:

@#@每天上午用不锈钢清洁剂抹一次,随时保洁、做到无污渍;@#@锈迹、手印,光洁明亮;@#@@#@2M以下配套设施:

@#@每天抹一次,随时保洁;@#@做到无污渍、灰尘。

@#@@#@2M以上配置设施:

@#@每天用除尘弹除尘一次;@#@每月全面清沫一次;@#@做到无蛛丝、污渍、尘渍,光洁明亮。

@#@@#@天花、灯饰、风口:

@#@每天用除尘弹除尘一次;@#@每月全面清抹一次;@#@做到无蛛丝、污渍、尘渍,光洁明亮。

@#@@#@烟灰、废纸筒:

@#@筐天清收清理二次,同时清抹桶身,随时清除污渍、痰渍保洁;@#@规定做到无异味、污渍、痰渍,光洁明亮,垃圾不能满。

@#@@#@植物、花盆、人造植物等:

@#@每天下午清抹花盆花槽一次,随时清除、枯叶;@#@每周喷洗叶片一次;@#@做到无蛛丝、杂物、灰尘、无枯叶。

@#@@#@洗手间:

@#@瓷砖地面:

@#@每天上下午各刷洗一次,关随时保洁;@#@每周消毒二次;@#@做到无污渍、积水、杂物、洁净。

@#@@#@瓷砖墙面:

@#@每天上下午各刷洗抹一次,并保洁;@#@每周消毒一次,做到无污渍、积水、杂物、洁净。

@#@@#@天花板、风口、灯饰、管道等:

@#@每天除尘弹除灰尘一次;@#@每周清抹一次,做到无污渍、灰尘。

@#@@#@大便用具:

@#@每天上下午各刷洗二次,随时冲洗污垢;@#@每周消毒二次;@#@做到无污、无垢、无臭,光亮如新。

@#@@#@不锈钢面板:

@#@每天上午用不锈钢清洁剂抹一次,并随时保洁:

@#@每周上不锈钢油一次;@#@做到无污、无垢、无臭、光亮如新。

@#@石材地面:

@#@每天上下午各清拖一次,并保洁;@#@每周晶面护理一次;@#@做到无污渍、痰渍、灰尘,保洁光洁。

@#@@#@镜面:

@#@每天早晨刮洗一次,随时清抹手印;@#@做到无污渍、灰尘、手印,光洁,明亮。

@#@公共走廊部分:

@#@瓷砖地面:

@#@每天上午清拖一次,并保洁;@#@每有洗地机清洗一次;@#@做到无污渍、痰渍、水渍、光洁明亮。

@#@@#@标识、指示牌、按钮、风口:

@#@每天下午清抹一次,并保洁;@#@做到无蛛丝、污渍、尘渍、光洁明亮。

@#@@#@阶梯:

@#@每天上午清托一次,不间断保洁。

@#@做到无垃圾、污渍、洁净。

@#@@#@扶手:

@#@每天下午用除尘弹除尘一次。

@#@并保洁;@#@做到无灰尘、污渍、保持洁净。

@#@@#@白灰墙面:

@#@每天下午用除尘弹除尘一交;@#@做到无灰尘、污渍、保持洁净。

@#@天花板、灯饰等:

@#@每天下午用除尘弹除尘一次;@#@每月全面清洁抹一次;@#@做到无蛛丝、污渍、光洁明亮。

@#@@#@消防管道、门窗:

@#@每天下午清抹一次,随时保洁;@#@做到无灰尘、污渍、玻璃明亮。

@#@@#@垃圾桶:

@#@每天清收二次,并清抹桶身,随时保洁;@#@做到无异味、尘渍、垃圾不满。

@#@@#@花台、渠口:

@#@每天上下午各清扫地面一次,清理渠口;@#@每周全面清理一次;@#@做到无尘渍、整齐。

@#@@#@外围地面:

@#@每天上下午各清扫一次,局部除渍,并保洁到晚上八点;@#@每周全面清洁一次;@#@做到无污渍、杂物,10平方米不超过3个烟头。

@#@@#@灯杆:

@#@每天清抹2M以下一次,并保洁;@#@每月全面清抹一次;@#@做到无污渍、尘、蛛丝、乱粘及杂物。

@#@@#@灯饰及饰品:

@#@每天2M以下清抹一次,并保洁;@#@每月全面清洁二次;@#@做到无污渍、蛛丝、乱粘及杂物。

@#@@#@公共设施:

@#@每天清抹一次,并保洁;@#@做到无蛛丝、污渍、乱粘贴,整齐。

@#@@#@广告、标牌:

@#@每天清抹一次,并保洁;@#@做到无蛛丝、污渍、玻璃无手印,明亮。

@#@@#@明沟、渠:

@#@每天清除杂物,并保洁;@#@做到无蛛丝、污渍、乱粘贴、光洁明亮。

@#@@#@消防设施:

@#@每天清抹一次,并保洁;@#@做到无蛛丝、污渍、玻璃无手印,明亮。

@#@@#@明沟、渠:

@#@每天清除杂物,并保洁;@#@每周清洗一次;@#@做到无杂物、无异味、无积泥沙。

@#@@#@绿化地、花槽:

@#@每天清除杂物、枯叶、烟头;@#@每周洗刷花槽基砖;@#@做到无蛛丝、杂物,10平方米不超过三个烟头。

@#@@#@诊疗室、治疗室、病房、办公室保洁:

@#@@#@地面:

@#@每天上午使用静电吸尘剂配合尘扒进行保养。

@#@做到无污渍、尖渍、灰尘、光洁明亮。

@#@@#@病床、床头柜、电视柜:

@#@每天用中性消毒清洁剂配合百洁布擦拭1-2次。

@#@@#@办公桌、沙发、痤椅:

@#@每天用中性消毒清洁剂配合无纺布擦拭1-2次,皮革制品每用合用皮革上光剂进行上光增亮保养。

@#@@#@附:

@#@@#@处罚细则:

@#@总部定期,不定期以此表为基础检查,并当场开具过失单,每单项过失处现场员工罚款5—10元。

@#@@#@-5-@#@";i:

22;s:

5295:

"3.6m/5.4m贝克曼梁路面弯沉仪由上海喆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根据最新标准自主研发生产,适用于测定净土加载时或以非常慢的速度加载时路面弹性弯沉值,能良好的反映出路面的总体强度。

@#@@#@■3.6m/5.4m贝克曼梁路面弯沉仪技术参数@#@1.总长:

@#@3600/5400mm。

@#@ @#@@#@2.杠杆比:

@#@2:

@#@1@#@3.支点至前测点长:

@#@2400/3600mm。

@#@@#@4.刚度:

@#@以轴孔中心为支点,在距支点1800mm处加载200g,其挠度不大于0.05mm。

@#@@#@5.表精度为0.01mm量程为1cm@#@6.此设备材质为铸铝@#@7.本产品有3.6m,5.4m,7.2m三种规格@#@■3.6m/5.4m贝克曼梁路面弯沉仪结构@#@路面弯沉仪由前杠杆,后杠杆、底座,百分表、支架等主要部分组成。

@#@@#@使用前杠杆、后杠杆用4只M12螺栓连接,不用时将螺栓卸下,前后杠杆分开装入箱内。

@#@后杠杆与支架座相连,杠杆与底座之间采用向心球轴承连接,克服了以住采用散弹子轴承结构不稳定、灵活性差等缺点,并加有防尘盖,防止了灰尘和雨水的浸入,加有足够的润滑油脂,底座上装有调平螺丝和水平装置,调整方便。

@#@百分表支架上有一表夹,可根据测量时的高度进行调整,每台仪器上配0~10mm一级精度百分表1只。

@#@@#@■3.6m/5.4m贝克曼梁路面弯沉仪原理@#@路面弯沉值是指在车轮载荷作用下,路面所产生的垂直变形,它是反映路面强度的一项指标,路面结构愈厚,路面材料或路基的强度越高则弯沉值越小,反之则弯沉值越大,因此路面设计、施工、养护、加固等工作中制定一条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

@#@路面弯沉值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为公路部门广泛应用。

@#@@#@路面弯沉仪是采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用来测定汽车后轴双轮之间的路面弯沉值。

@#@路面在负荷作用下形成局部下沉(即垂直变形),路面反映的形状是以负荷点为中心盆形,称之为弯沉盆。

@#@当负荷移开后弹性使路面恢复到原状,弯沉盆消失,负荷前后的差值即称为弯沉值。

@#@试验证明,总弯沉和弹性弯沉不相等即负荷移开后,路面弯沉盆并不完全消失,路面还会存在微量的残余变形,路面弯沉值与车速、温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路面弯沉仪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结构紧固轻便等特点。

@#@不受天气、风力、日照等客观条件等影响。

@#@@#@■3.6m/5.4m贝克曼梁路面弯沉仪测定方法@#@1、测定准备:

@#@@#@A、将仪器杠杆前后连接成一体,按要求检查好。

@#@@#@B、载重汽车一辆,后桥单轴需按规定标定,用以路面加载,气胎压力也按规定调好。

@#@@#@C、热敏电阻点温计1支,精度1℃,用以测定路面温度(因弯沉值随温度变化)。

@#@@#@D、指挥交通用的红旗三面,小铁棒三根700~300mm,直径20mm,每次测定除驾驶员外一般需用工作人员3名,1人指挥汽车,1人记录数据,另1人搬运弯沉仪。

@#@@#@2、测定步骤:

@#@@#@A、将仪器擦净@#@B、测定选好后,将测定的汽车后轴双轮间隙中心距测点不超过10cm处。

@#@@#@C、将百分表装在百分表之架上,然后弯沉仪移至路面上,使其测端恰好在双轮胎间隙的中心处(垂直于车轴中心点),并调水平,用表夹及百分表支架的调平螺丝将百分表读数调至5mm左右,使指针指零,表的触头抵住测点螺钉中心,并记录其读数B1.@#@D、汽车向前开动,使其后轮在影响半径以外,一般距测定5m左右,此时百分表走动,待百分表读数稳定后(每分钟变得小于0.01mm),记录读数C1。

@#@@#@E、用热敏点温计测出并记录下路面的温度t。

@#@@#@F、将测定结果,记录于下式中。

@#@@#@G、根据记录下的读数,计算路面弹性弯沉值。

@#@@#@ @#@ @#@ @#@ @#@ @#@Rt=(B1﹣C1)×@#@2@#@ @#@式中:

@#@Rt—路基温度时,路面弹性弯沉值,单位:

@#@mm。

@#@@#@ @#@ @#@ @#@ @#@ @#@ @#@B1—有载荷时百分表读数, @#@单位:

@#@mm@#@ @#@ @#@ @#@ @#@ @#@ @#@C1—移去载荷时百分表读数 @#@单位:

@#@mm@#@■3.6m/5.4m贝克曼梁路面弯沉仪检定方法@#@1、测量精度:

@#@将弯沉仪置于稳定的平台上,测头置于压力机的下承台上,安置百分表,并于测头处置一百分表。

@#@(用以测量下承压台的位移),启动压力机,使承压台微升(或下降)同时读记弯沉仪和测头处百分表读数,计算出位移值,量值范围0.2-4.0mm,每次测定反复5次,精度在±@#@0.02mm内。

@#@@#@2、仪器长度,测头长度,测头宽度与厚度,采用经检定的钢尺或卡尺量测,精度应合符要求@#@3、梁的横身刚度:

@#@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摆动度应符合要求。

@#@@#@4、仪器质量:

@#@用小磅秤称重,质量应符合要求@#@5、主要零部件材料:

@#@肉眼观察,经验或用简单方法检查@#@6、装配及外观要求:

@#@肉眼观察或用简单方法检查@#@";i:

23;s:

24452:

"@#@目录@#@1摘要 1@#@1绪论 1@#@1零件的工艺分析 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2.1泵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2.1.1零件的用途 2@#@2.1.2泵盖主要技术要求 2@#@2.1.3审查泵盖的工艺性 4@#@2.1.4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2.2确定毛坯种类绘制毛坯图 4@#@2.2.1毛坯选择 4@#@2.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4@#@2.2.3绘制泵盖金属型铸造毛坯简图 5@#@2.3拟定泵盖工艺路线 5@#@2.3.1定位基准的选择 6@#@2.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6@#@2.3.3加工阶段划分 7@#@2.3.4工序集中与分散 8@#@2.3.5工序顺序的安排 8@#@2.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11@#@2.5.1切削用量的计算 11@#@2.5.时间定额的计算 11@#@3夹具设计 12@#@3.1铣端面夹具设计的设计 14@#@3.1.1夹具设计任务 12@#@3.1.2定位方案确定 12@#@3.1.3刀具导向方案确定 13@#@3.1.4夹紧方案确定 13@#@4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14@#@4.1方案评价 20@#@4.2结论 21@#@5体会与展望 28@#@6参考文献 29@#@摘 要@#@本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对“泵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的设计,完成了从毛坯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本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绘制“泵盖”的零件图、毛坯图,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以及铣24mm厚端面加工夹具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实现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具有了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设计专用夹具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设计全过程,熟悉了工艺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对于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泵盖;@#@夹具;@#@设计;@#@机床@#@Abstract@#@Thecoursedesignisanimportantelementofpracticalteaching.Throughthe"@#@PUMPCOVER"@#@partofthemechanicalequipment,processplanningandprocessdesign,thecompletionofpartsfromtheblanktothemachiningprocess.Themaindesignofthiscourseinclude:

@#@Drawing,"@#@pump"@#@partmap,blankmap,thepreparationofacomprehensivemachiningprocessandmachiningprocessescardcards,Thecoursewasdesignedandimplementedwhattheyhavelearnedthecombinationoftheoryandproductionpractice,throughthedesignsothatstudentshaveaninitialcapacitytodevelopprocessplanning,designingspecialfixturesinitialcapacity,andfurtherimproveaccesstoinformation,skilleduseofthedesignmanual,referencematerials,etc.capacities.Throughthedesignofthewholeprocess,familiarwiththeprocesscalculationmethods,learnedtocarryoutprocessdesignproceduresandmethodsforthedevelopmentofindependentthinkingandabilitytoworkindependentlyofgreatbenefit.@#@Keywords:

@#@PUMPCOVER;@#@fixturedesign;@#@Machine@#@1绪论@#@毕业实践工作对于每一位即将毕业的毕业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很有帮助。

@#@对于我们机电专业来说,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要做关于夹具的设计工作,在这里,我以泵盖零件为例,对它的工艺过程和夹具进行设计。

@#@做毕业设计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起到巩固学到的知识的作用,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认真的完成毕业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需选择机械加工余量,机械加工余量的大小,不仅影响机械零件的毛坯尺寸,而且也影响工艺装备的尺寸,设备的调整,材料的消耗,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工时的多少。

@#@因此,正确的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对于节约金属材料,降低刀具损耗,减少工时,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保证加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广泛的收集各种资料及标准,课程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设计为专用夹具的设计。

@#@专用夹具的设计是为了特殊加工工序的技术要求的加工。

@#@@#@夹具是机械制造厂使用的一种工艺装备,分为机床夹具、焊接夹具、装配夹具及检验夹具等。

@#@@#@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称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

@#@@#@一、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要求,首先要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有正确的位置,并使这个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影响而变动。

@#@为此,在进行机械加工前,首先要将工件装夹好。

@#@@#@工件的装夹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工件直接装夹在机床的工作台或花盘上;@#@另一种是工件装夹在夹具上。

@#@@#@采用第一种方法夹工件时,一般要先按图样要求在工件表面划线,划出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装夹时用划针或百分表找正后再夹紧。

@#@这种方法无需专用装备,但效率低,一般用于小批生产。

@#@批量较大时,大都用夹具装夹工件。

@#@@#@用夹具装夹工件有下列优点:

@#@@#@

(1)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趋于一致。

@#@@#@

(2)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速,工件不需要划线找正,可显著地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后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削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用多件、多工位装夹工件的夹具,并可采用高效夹紧机构,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4)能降低成本在批量生产中使用夹具后,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用技术等级较低的工人以及废品率下降等原因,明显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夹具制造成本分摊在一批工件上,每个工件增加的成本是极少的,远远小于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降低的成本。

@#@工件批量愈大,使用夹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就愈显著。

@#@@#@二、机床夹具的分类@#@机床夹具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机床夹具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夹具的使用特点分类@#@

(1)通用夹具已经标准化的,可加工一定范围内不同工件的夹具,称为通用夹具,如三爪定心卡盘、机床用平口虎钳、万能分度头、磁力工作台等。

@#@这些夹具已作为机床附件的专门工厂制造供应,只需选购即可。

@#@@#@

(2)专用夹具专门为某一工件的某道工序设计制造的夹具,称为专用夹具。

@#@专用夹具一般在批量生产中使用。

@#@@#@(3)可调夹具夹具的某些元件可调整或可更换,以适应多种工件加工的夹具,称为可调夹具。

@#@它还分为通用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两类。

@#@@#@(4)组合夹具采用标准的组合夹具元件、部件,专为某一工件的某道工序组装的夹具,称为组合夹具。

@#@@#@(5)拼装夹具用专门的标准化、系列化的拼装夹具而成的夹具,称为拼装夹具。

@#@它具有组合夹具的优点,但比组合夹具精度高、效能高、结构紧凑。

@#@它的基础板和夹紧部件中常带有小型液压缸。

@#@。

@#@此类夹具更适合在数控机床上使用。

@#@@#@2. 按使用机床分类@#@夹具按使用机床可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齿轮机床夹具、数控机床夹具、自动机床夹具、自动线随行夹具以及其它机床夹具等。

@#@@#@3. 按夹紧的动力源分类@#@夹具按夹紧的动力源可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气液增力夹具、电磁夹具以及真空夹具等。

@#@@#@三、机床夹具的组成@#@机床夹具的种类和结构虽然繁多,但它们的组成均可概括为下面几个部分。

@#@@#@1.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作用是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

@#@@#@2.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的作用是将工件压紧夹牢,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是不离开已经占据的正确位置。

@#@@#@3.对刀或导向装置@#@对刀或导向装置用于确定刀具相对于定位元件的正确位置。

@#@@#@4.连接元件@#@连接元件是确定夹具在机床上正确位置的元件。

@#@@#@5.夹具体@#@夹具体是机床夹具的基础件。

@#@@#@6.其它装置或元件@#@它们是指夹具中因特殊需要而设置的装置或元件。

@#@如需加工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多个表面时,常设置分度装置;@#@为能方便、准确地定位,常设置预定位装置;@#@对于大型夹具,常设置吊装元件等。

@#@@#@四、本设计的任务@#@本设计的任务是:

@#@设计零件的工艺规程以及对典型夹具进行结构分析与精度分析;@#@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专用夹具的能力和分析生产中与夹具有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泵盖零件的工艺及夹具设计@#@1零件的工艺分析@#@1)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为一个大端面,两个φ16孔,两个φ6孔,进出油口,以及大端面上的若干台阶孔。

@#@@#@2)工序安排以泵盖底面和大端面定位,装夹工件,达到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的统一。

@#@@#@3)泵盖上大端面和φ16孔底面对底面有垂直度要求,M12孔与孔Φ6中心线有同轴度要求。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1泵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2.1.1零件的用途@#@泵盖是泵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与齿轮的壳体内装有一对齿数和模数完全相同的外啮合齿轮,齿轮两端有端盖盖住。

@#@由于齿轮的齿顶和壳体内表面及齿轮侧面与端盖之间间隙很小,故两个齿轮的轮齿的接触线就将图中的左、右两个腔隔开,形成两个密封容积。

@#@泵的中间体与前端盖共同组成了齿轮的壳体,并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还应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及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泵有较长的寿命。

@#@@#@2.1.2泵盖主要技术要求@#@按表1-1形式将零件的技术要求列于表2-1:

@#@@#@表2-1泵盖零件的技术要求@#@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大端面@#@3.2@#@Φ23端面@#@12.5@#@2*Φ16孔@#@Φ16H7@#@IT7@#@3.2@#@齿轮孔@#@Φ16@#@Φ16@#@IT8@#@3.2@#@2*Φ6孔@#@Φ6@#@3.2@#@4*Φ6.6孔@#@Φ6.6@#@IT11@#@12.5@#@2*Φ4孔@#@Φ4@#@12.5@#@2.1.3审查泵盖的工艺性@#@1)零件材料HT200,切削加工性良好。

@#@@#@2)泵盖上两齿轮孔Φ16中心线有同轴度要求,为保证加工精度,工艺安排应粗、精加工分开。

@#@@#@3)主要表面虽然加工精度较高,但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证质量地加工出来@#@2.1.4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等)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它对工艺规程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产类型一般可分为中批量生产、大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本设计采用了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2确定毛坯种类绘制毛坯图@#@2.2.1毛坯选择@#@由于该零件形状复杂,根据零件材料为HT200,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因此采用金属型铸造毛坯@#@。

@#@选择毛坯及毛坯制造方法@#@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材料性能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低压铸造毛坯公差等级---IT8级@#@球墨铸铁:

@#@在铁水(球墨生铁)浇注前加一定量的球化剂(硅,镁)使铸铁中石墨球化,由于碳以球状存在于铸件基体中,改善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并且有耐磨,减震。

@#@工艺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因为零件要求无砂眼,所以在毛坯铸造时要注意气孔的产生气孔原因:

@#@@#@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2.气体的来源:

@#@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改善方法:

@#@@#@1.适当的慢速@#@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5.使用真空.@#@2.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根据该泵盖零件的形位特点,由表2-1,可确定公差等级CT=10,再根据表2-3、2-4(《设计指导书》),得泵盖金属型铸造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如表2-2:

@#@@#@表2-2泵盖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加工余量@#@项目/mm@#@机械加工余量/mm@#@尺寸公差/mm@#@大端面3@#@3@#@M12螺纹端面@#@3@#@进出油口端面@#@3@#@Φ16进出油区@#@1.8@#@M12螺纹@#@1.5@#@2.2.3绘制泵盖金属型铸造毛坯简图@#@由表2-2中的加工余量数据,绘制图如下:

@#@@#@泵盖毛坯图@#@2.3拟定泵盖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用工装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工艺路线的拟定包括:

@#@定位基准的选择;@#@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集中程度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

@#@@#@确定工艺路线@#@表2.1工艺路线方案一@#@1@#@铸造成型@#@2@#@时效处理@#@3@#@镗2-φ16孔@#@4@#@钻2-φ4孔@#@5@#@钻4-φ6.6孔及其沉孔@#@6@#@钻M12螺纹孔及φ6孔@#@7@#@粗精铣大端面@#@8@#@粗精铣38mm端面@#@9@#@去毛刺@#@10@#@清洗@#@11@#@终检@#@12@#@表2.2工艺路线方案二@#@1@#@铸造成型@#@2@#@时效处理@#@3@#@粗精铣大端面@#@4@#@粗精铣38mm端面@#@5@#@钻4-φ6.6孔及其沉孔@#@6@#@钻M12螺纹孔及φ6孔@#@7@#@镗2-φ16孔@#@8@#@钻2-φ4孔@#@9@#@去毛刺@#@10@#@清洗@#@11@#@终检@#@12@#@工艺路线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条工艺路线不同于第一条是将工序镗孔与工序铣平面工序对调,镗孔工序放到后面。

@#@其它的先后顺序均没变化。

@#@通过分析发现这样的变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对于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都有太大程度的帮助。

@#@@#@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先加工平面,然后以平面为精基准再加工平面上的各孔,这样便保证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同时为加平面上各孔保证了垂直度要求。

@#@符合先加工面再钻孔的原则。

@#@若选第一条工艺路线,加工不便于装夹,并且毛坯的端面与轴的轴线是否垂直决定了钻出来的孔的轴线与轴的轴线是非平行这个问题。

@#@所以发现第一条工艺路线并不可行。

@#@如果选取第二条工艺方案,先加各平面,然后以这些已加工的孔为精基准,加工其它各孔便能保证各孔的形位公差要求@#@从提高效率和保证精度这两个前提下,发现第二个方案比较合理。

@#@所以我决定以第二个方案进行生产。

@#@具体的工艺过程见工艺卡片所示。

@#@@#@2.3.1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面的选择@#@定位基面的选择是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路线,确定加工方案中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

@#@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在选择定位基面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

(1)以哪一个表面作为加工时的精基面或统一基准,才能保证加工精度,使整个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顺利地进行?

@#@@#@

(2)为加工上述精基面或统一基准,应采用哪一个表面作为粗基面?

@#@@#@(3)是否有个别工序为了特殊的加工要求,需要采用统一基准以外的精基面?

@#@@#@精基面的选择:

@#@根据精基面的选择原则,选择精基面时,首先应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在十字接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选用十字接头的一个指定的端面和小头孔作为主要基面,并用大头孔处指定一侧的外圆面作为另一基面。

@#@这是由于:

@#@端面的面积大,定位比较稳定;@#@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孔的中心距。

@#@这样就使各工序的定位基准统一起来,减少定位误差。

@#@@#@定位基面的选择是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路线,确定加工方案中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

@#@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在选择定位基面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4)以哪一个表面作为加工时的精基面或统一基准,才能保证加工精度,使整个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顺利地进行?

@#@@#@(5)为加工上述精基面或统一基准,应采用哪一个表面作为粗基面?

@#@@#@(6)是否有个别工序为了特殊的加工要求,需要采用统一基准以外的精基面?

@#@@#@精基面的选择:

@#@根据精基面的选择原则,选择精基面时,首先应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1)精基准的选择@#@选择精基准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减少工件的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并使夹具结构简单,工件装夹方便。

@#@选择精基准要遵循下列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选择泵盖齿轮孔底面和轴承孔18H7轴线作为精基准,零件上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他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

@#@@#@2)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

@#@此处选择泵盖底座底面和大端面作为粗基准,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2.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根据泵盖零件图上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工艺路线如2-3表所示。

@#@@#@表2-3泵盖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一@#@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μm@#@加工方案@#@备注@#@大端面@#@3.2@#@粗铣—精铣@#@表1-8@#@M12螺纹端面@#@3.2@#@粗铣—精铣@#@表1-8@#@2*Φ16孔@#@IT8@#@1.6@#@粗镗—半精镗—精镗@#@表1-7@#@齿轮孔Φ16H8@#@IT8@#@1.6@#@粗镗—半精镗—精镗@#@表1-7@#@齿轮孔Φ16H7@#@IT7@#@1.6@#@粗镗—半精镗—精镗@#@表17@#@齿轮孔端面@#@1.6@#@粗铣—半精铣—精铣@#@表1-8@#@4*Φ6.6孔扩沉头孔@#@IT11@#@12.5@#@钻—扩@#@表1-10@#@M12螺纹孔@#@12.5@#@粗车—车螺纹@#@表1-10@#@2.3.3加工阶段划分@#@该泵盖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2.3.4工序集中与分散@#@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尽可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许多表面,或尽量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较多的加工要求。

@#@制定工艺路线主要是确定加工方法和划分加工阶段。

@#@@#@

(1)选择加工方法应以零件加工表面的技术条件为依据,主要是加工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工艺因素的影响。

@#@一般是根据主要表面的技术条件先确定终加工方法,接着再确定一系列准备工序的加工方法,然后再确定其他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

(2)在各表面加工方法选定以后,就需进一步考虑这些加工方法在工艺路线中的大致顺序,以定位基准面的加工为主线,妥善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其他辅助工序。

@#@@#@(3)排加工路线图表。

@#@@#@当生产批量不同时零件的工艺路线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先在列出零件大量生产时的工艺路线。

@#@见附表.@#@2.3.5工序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顺序@#@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的原则。

@#@@#@2)热处理工序@#@为改善工件材料切削性能和消除毛坯内应力,金属型铸造后对毛坯进行正火处理;@#@零件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然后进行精加工;@#@最后,为了改善工件的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淬火处理,使工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辅助工序@#@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后各安排一次中间检验,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1)用查表法确定工序余量。

@#@@#@

(2)当无基准转换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应首先明确工序的加工精度。

@#@@#@(3)当有基准转换时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应由解算工艺尺寸链获得。

@#@@#@(4)确定工序尺寸一般的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最后工序往前推算,最后工序的工序尺寸按零件图样的要求标注。

@#@当无基准转换时,同一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工序(或工步)的加工余量有关。

@#@有基准转换时,工序尺寸应用工艺尺寸链解算。

@#@@#@2.4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工序:

@#@铸造@#@工序:

@#@热处理(正火)@#@工序:

@#@铣大端面@#@采用X51卧式铣床@#@采用高速钢套式面铣刀,当为粗铣平面时,每齿进给量为0.2~0.4,齿数为8,刀具耐用度为60~90min,d=90mm,ae=82mm。

@#@@#@=3mm,=1mm/s,=82mm(参考文献【1】表14-69),刀具耐用度为t=60~90min,根据文献【1】,表14-67,@#@得:

@#@v=@#@=37.51m/min@#@由机床转速数列,取n=600r/min@#@@#@@#@@#@工序钻4-φ6.6孔:

@#@@#@工序为用夹紧元件夹紧泵盖后,用钻削加工。

@#@达到设计图的要求。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6.3,钻削一次、扩孔一次后成型。

@#@@#@根据技术要求尺寸公差为GB1804-m,查表可知作为6~30mm段的尺寸加工,尺寸公差为±@#@0.1。

@#@即之后的钻削加工要达到设计尺寸的要求:

@#@@#@查表,得钻削加工余量0.15mm,公差值0.18mm。

@#@@#@等级精度为:

@#@钻削,IT12,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钻削、扩孔:

@#@350.09mm。

@#@@#@1)背吃刀量的确定钻削取=3.50mm;@#@扩孔取=1mm。

@#@@#@2)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21,钻削时选取的每转进给量f=0.26mm/r;@#@由表5-23,扩孔时选取的每转进给量f=0.9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钻削:

@#@由表5-21,按工件材料为HT200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可取为24m/min。

@#@由公式(5-1)n=1000v/(πd)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546r/min,参照表4-9所列Z525立式钻床主轴转速,取转速n=545r/min。

@#@再将此转速带入公式(5-1),可求出该钻削的实际切削速度v=πnd/1000=23.96m/min。

@#@@#@扩孔:

@#@由表5-24,按工件材料为HT200的条件选取,切削速度v可取为83m/min。

@#@由公式(5-1)n=1000v/(πd)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1762r/min,参照表4-9所列Z525立式钻床主轴转速,取转速n=1360r/min。

@#@再将此转速带入公式(5-1),可求出该钻削的实际切削速度v=πnd/1000=64.1m/min@#@时间定额的计算@#@4-φ6.6孔:

@#@@#@1)基本时间的计算@#@钻削:

@#@根据表5-41,钻孔的基本时间可由公式tj=L/fn=(++)fn求得。

@#@式中=21.4mm;@#@=D/2*cotkr+(1~2)≈14/2*cot54。

@#@+1mm≈6.1mm;@#@=3;@#@f=0.26mm/r;@#@n=545r/min。

@#@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则该工步的基本时间tj=(21.4mm+6.1mm+3)/(0.26mm/r545r/min)≈0.215min=12.9s。

@#@@#@扩孔:

@#@根据表5-41,扩孔的基本时间可由公式tj=L/fn=(++)fn求得。

@#@式中=21.4mm;@#@=(D-d)/2*cotkr+(1~2)≈(15-14)/2*cot54。

@#@+1mm≈1.5mm;@#@=3;@#@f=0.9mm";i:

24;s:

26627: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丰田ABS系统的研究与典型故障的诊断维修@#@系部:

@#@汽车工程系@#@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技术@#@班级:

@#@08112学号:

@#@0711247@#@姓名:

@#@张喜顺@#@指导教师:

@#@化永星@#@完成时间:

@#@2010年05月16日@#@目录@#@一、ABS概述及控制方式.............................................1@#@

(一)ABS发展史...............................................1@#@

(二)ABS控制方式.............................................7@#@二、丰田典型车型ABS的工作原理...................................11@#@三、ABS系统的主要部件检修........................................13@#@

(一)ABS系统的泄压..........................................14@#@

(二)ABS系统电脑的更换......................................14@#@(三)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调整....................................15@#@(四)液压元件泄漏检查........................................15@#@四、丰田典型车型ABS系统的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16@#@

(一)丰田佳美轿车ABS故障指示灯常亮,制动系统无防抱死功能.....16@#@

(二)丰田佳美轿车ABS失效的故障..............................17@#@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1@#@丰田ABS系统的研究与典型故障的诊断维修@#@摘要:

@#@本文讲述了国内外ABS发展历史。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

@#@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主要讲解了丰田轿车典型车型ABS的工作原理及讲解了ABS的控制方式及主要部件的检修。

@#@讲述了丰田轿车典型车型ABS系统的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等。

@#@@#@关键词:

@#@ABS;@#@ABS原理;@#@故障诊断与分析;@#@原理;@#@检测。

@#@@#@一、ABS概述及控制方式@#@

(一)ABS发展史@#@1、ABS的作用@#@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1)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2)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3)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4)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2@#@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

@#@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97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

@#@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2U型。

@#@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

@#@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

@#@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3@#@2、我国与国外的ABS现状@#@1)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目前,我国政府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

@#@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

@#@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2)国外的ABS现状@#@ABS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1928年制动防抱理论就被提出,在30年代机械式制动防抱系统就开始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博世(BOSCH)公司在1936年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

@#@@#@进入50年代,汽车制动防抱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福特(FORD)公司曾于1954年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INCOI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KELSEHAYES)公司在1957年对称为"@#@AUTOMATIC"@#@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防抱系统确实可以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够缩短制动距离;@#@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CONTROL"@#@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

@#@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制动防抱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因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

@#@在60年代4@#@后期和70年代初期,一些电子控制的制动防抱系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

@#@凯尔塞·@#@海伊斯公司在1968年研制生产了称为"@#@SURE-TRACK"@#@两轮制动防抱系统,该系统由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入的后轮转速信号,对制动过程中后轮的运动状态进行判定,通过控制由真空驱动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对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并在1969年被福特公司装备在雷鸟(THUNDERBIRD)和大陆·@#@马克III(CONTINENTALMKIII)轿车上。

@#@@#@克莱斯勒公司与本迪克斯(BENDIX)公司合作研制的称为"@#@SURE-TRACK"@#@的能防止4个车轮被制动抱死的系统,在1971年开始装备帝国(IMPERIAL)轿车,其结构原理与凯尔塞·@#@海伊斯的"@#@SURE-TRACK"@#@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两个还是四个车轮有防抱制动。

@#@博世公司和泰威士(TEVES)公司在这一时期也都研制了各自第一代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这两种制动防抱系统都是由电子控制装置对设置在制动管路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直接对各制动轮以电子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别克(BUICK)公司在1971年研制了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小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

@#@@#@瓦布科(WABCO)公司与奔驰(BENZ)公司合作,在1975年首次将制动防抱系统装备在气压制动的载货汽车上。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进入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博世公司在1978年首先推出了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博世ABS,并且装置在奔驰轿车上,由此揭开了现代ABS系统发展的序幕。

@#@尽管博世ABS2的电子控制装置仍然是由分离元件组成的控制装置,但由于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相比,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因此,博世ABS2的控制效果己相当理想。

@#@从此之后,欧、美、日的许多制动器专业公司和汽车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详的ABS系统。

@#@@#@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Bosch(博世)研发AB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5@#@1936年,当年Bosch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

@#@1964年(也是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开始ABS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ABS(AntilockBrakingSystem)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机于1966年出现,向世人证明“缩短刹车距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ABS初期的应用仅限于铁路车辆或航空器。

@#@TeldixGmbH公司从1970年和奔驰车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具用于道路车辆的原型机——ABS1,该系统已具备量产基础,但可靠性不足,而且控制单元内的组件超过1000个,不但成本过高也很容易发生故障。

@#@@#@1973年Bosch公司购得50%的TeldixGmbH公司股权及ABS领域的研发成果,1975年AEG、Teldix与Bosch达成协议,将ABS系统的开发计划完全委托Bosch公司整合执行。

@#@“ABS2”在3年的努力后诞生!

@#@有别于ABS1采用模拟式电子组件,ABS2系统完全以数字式组件进行设计,不但控制单元内组件数目从1000个锐减到140个,而且有造价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与运算速度明显加快的三大优势。

@#@两家德国车厂奔驰与宝马于1978年底决定将ABS2这项高科技系统装置在S级及7系列车款上。

@#@@#@在诞生的前3年中,ABS系统都苦于成本过于高昂而无法开拓市场。

@#@从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总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统。

@#@所幸第二年即成长到76000套。

@#@受到市场上的正面响应,Bosch开始TCS循迹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

@#@1983年推出的ABS2S系统重量由5.5公斤减轻到4.3公斤,控制组件也减少到70个。

@#@到了1985年代中期,全球新出厂车辆安装ABS系统的比例首次超过1%,通用车厂也决定把ABS列为旗下主力雪佛兰车系的标准配备。

@#@@#@190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

@#@Bosch在1993年推出ABS2E的改良版。

@#@@#@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根据ACEA(欧洲车辆制造协会)的调查,今天每一辆欧洲大陆境内所生产的新车都搭载了ABS系统,全世界也有超过60%的新车拥有此项装置。

@#@6@#@3、ABS的展望@#@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

@#@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

@#@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3)ABS/ASR与自动巡航系统(ACC)集成。

@#@自动巡航控制系统(ACC)的目的是在巡航行驶时自动把车速限制在一个设定的速度,并且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行驶善,自动施加制动或加速使其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内行驶。

@#@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自动施加制动,把车速调整到安全范围内。

@#@由于ABS/ASR和ACC都要用到相同的轮速采集系统,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以及发动机输出力矩调节装置,因此ABS/ASR/ACC集成化系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

@#@@#@4)减小体积,降低重量。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增加了一些装置,汽车的重量了随之增加,对燃料经济性不利。

@#@所以新增设的各种装置必须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地减少重量。

@#@另外,不论是大型车还是小型车,发动机的安装空间都是非常紧凑的,因此,也要求ABS控制器的体积尽可能的小一些。

@#@@#@5)随着ABS与新一代制动系统的结合,如电子液压制动EHB、电子机械制动EMB、ABS有了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控制效果,而且更容易与其他电子系统集成。

@#@ABS将成为集成化汽车底盘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点。

@#@@#@6)在ABS系统中嵌入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构成了ABS+EBD系统。

@#@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车ABS开始制动压力调节之前,高速计算出汽车四个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大小,然后调节车轮与附着力的区配,进一步提高车辆制动时的7@#@方向稳定性,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制动距离。

@#@@#@7)在ABS系统的基础上扩展成车速记录仪(VSR),又称汽车黑匣子。

@#@该装置通过实时采集的四个车轮轮速信号,再现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汽车的实际运行轨迹以及驾驶员对车辆的操作情况,便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能准确判断事故的责任。

@#@@#@掌握ABS核心技术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深远意义,可有力地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ABS控制方式@#@1.双参数控制@#@双参数控制的ABS,由车速传感器(测速雷达)、轮速传感器、控制装置(电脑)和执行机构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车速传感器和轮速传感器,分别将车速和轮速信号输入电脑,由电脑计算出实际滑移率,并与理想滑移率15%一20%作比较,再通过电磁阀增减制动器的制动力。

@#@这种车速传感器常用多普勒测速雷达。

@#@当汽车行驶时,多普勒雷达天线以一定频率不断向地面发射电磁波,同时又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测量汽车雷达发射与接收的差值,便可以准确计算出汽车车速。

@#@而轮速传感器装在变速器外壳,由变速器输出轴驱动,它是一个脉冲电机,所产生的频率与轮速成正比。

@#@执行机构由电磁阀及继电器等组成。

@#@电磁阀调整制动力,以便保持理想的滑移率。

@#@这种ABS可保证滑移率的理想控制,防抱制动性能好,但由于增加了一个测速雷达,因此结构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例如汽车杂志社沈树盛审报的专利(专利号92221809.9)。

@#@@#@2.单参数控制@#@它以控制车轮的角减速度为对象,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制动,其结构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电脑)及电磁阀组成。

@#@轮速传感器由传感器和齿圈钢环组成,如图1所示:

@#@8@#@(a)凿式极轴轮速传感器(b)柱式极轴轮速传感器@#@图1轮速传感器头部视图@#@1.电缆2.永磁体3.外壳4,传感线圈5,极轴6.齿圈@#@为了准确无误地测量轮速,传感头与车轮齿圈间应留有1mm间隙。

@#@为避免水、泥、灰尘对传感器的影响,安装前应将传感器加注黄油。

@#@电磁阀用于车轮制动器的压力调节。

@#@对于四通道制动系统,一个车轮圈有一个电磁阀;@#@三通道制动系统,每个前轮拥有一个,两个后轮共用一个。

@#@电磁阀有三个液压孔,分别与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分缸相连,并能实现压力升高、压力保持、压力降低的调压功能。

@#@工作原理如下。

@#@@#@1)升压:

@#@在电磁阀不工作时,制动主缸接口和各制动分缸接口直通。

@#@由于主弹簧强度大,使进油阀开启,制动器压力增加。

@#@@#@2)压力保持:

@#@当车轮的制动分缸中的压力增长到一定值时,进油阀切断关闭。

@#@支架就保持在中间状态,三个孔间相互密封,保持制动压力。

@#@@#@3)降压:

@#@当电磁阀工作时,支架克服两个弹簧的弹力,打开卸荷使制动分缸压力降低。

@#@压力一旦降低,电磁阀就转换到压力保持状态,或升压的准备状态。

@#@控制装置ECU的主要任务是把各车轮的传感器传回来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放大和判别,再由输出级将指令信号输出到电磁阀,去执行制动压力调节任务。

@#@电子控制装置,由四大部分组成,输入级、控制器、输出级,稳压与保护装置,电子控制器以一定的频率驱动电磁阀。

@#@这种单参数控制方式的ABS,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故目前使用较广。

@#@在美国克莱斯勒型高级轿车中大多配备了这种单参数控制方式的ABS。

@#@它在轿车的四个轮上都装有轮速传感器。

@#@@#@三通道的分配阀如图2所示:

@#@9@#@图2分配阀结构图@#@它位于制动油泵总成的下方。

@#@如图一所示,在车轮轴上安装有45齿或100齿的齿圈,轮速传感器的传感头装在齿圈的顶上。

@#@当车轮转动时,使传感器不断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入电脑,与ROM中理想速度比较,算出车轮的增速或减速,向电磁阀发出升压或卸压的指令,以控制制动分缸制动力。

@#@走出ABS误区开篇中那些对ABS的误解,需要解释一下。

@#@如果汽车车轮在制动时抱死,汽车能得到的侧向附着力是最小的。

@#@这时,由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不平衡、汽车本身制动力的不平衡、悬架的不平衡、汽车轮胎气压、路面弯度、颠簸或坡度等因素都可能会使汽车发生侧滑、甩尾或失控。

@#@另外,由于车辆前轮抱死,汽车会失去转向能力。

@#@一个性能优良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制动时能够将汽车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20%~30%之间,车轮在这种状态下,能兼顾相对最大的纵向制动力和横向抓地力,有效地保证车辆不会发生失控状况。

@#@另外,在前轮不抱死的情况下,由于有一定的抓地力,汽车还可以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进行转向,从而控制车辆。

@#@为了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理想状态下,追求车辆的稳定性,可能会牺牲一些纵向的制动力。

@#@所以,ABS起作用时,不是在所有路面上制动距离都会缩短。

@#@在冰雪路面上,由于地面提供的附着力比一般路面要小很多。

@#@ABS只能在这种附着力的基础上调节汽车的制动力,不会产生外加的制动因素。

@#@所以,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只能说比车轮抱死时短一些,比在一般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还是长很多。

@#@10@#@实际道路其实是很复杂的,诸如:

@#@路面附着系数不平衡、道路弯度或路面横向坡度、甚至汽车轮胎气压等汽车自身的原因,有很多因素能使汽车在制动时产生侧滑的运动趋势,这些因素都不是ABS本身能够克服的。

@#@所以,如果在冰雪路面上车速过快时紧急制动,遇到上述因素之一,当车辆离心力大于地面能够提供的最大侧向力时,就会使车辆形成失控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任何装备都不是万能的,驾驶员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安全驾驶。

@#@即使是性能优良的ABS在工作状态下稳定车辆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尤其是行驶在砂石路或冰雪路面上,更应保持充分的车距,减速慢行,不要完全依赖ABS系统。

@#@@#@3.控制通道@#@ABS系统中,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

@#@如果对某车轮的制动压力可以进行单独调节,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独立控制;@#@如果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车轮的制动压力一同进行调节,则称这种控制方式为一同控制。

@#@在两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种控制方式为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小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则称这种控制方式为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照控制通道数目的不同,ABS系统分为四通道、三通道、双通道和单通道四种形式,而其布置形式却多种多样。

@#@@#@四通道ABS@#@对应于双制动管路的H型(前后)或X型(对角)两种布置形式,四通道ABS也有两种布置形式。

@#@如下图所示:

@#@@#@图3四通道布置方式@#@为了对四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独立控制,在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并在通往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通道)。

@#@由于四通道ABS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个车轮的附着力进行制动,因此汽11@#@车的制动效能最好。

@#@但在附着系数分离(两侧车轮的附着系数不相等)的路面上制动时,由于同一轴上的制动力不相等,使得汽车产生较大的偏转力矩而产生制动跑偏。

@#@因此,ABS通常不对四个车轮进行独立的制动压力调节。

@#@@#@三通道ABS@#@四轮ABS大多为三通道系统,而三通道系统都是对两前轮的制动压力进行单独控制,对两后轮的制动压力按低选的原则一同控制。

@#@@#@图4三通道布置方式@#@按对角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中,虽然在通往四个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但两个后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却是由电子控制装置一同控制的,实际上仍是三通道ABS。

@#@由于三通道ABS对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可以在变速器或主减速器中只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来检测两后轮的平均转速。

@#@@#@汽车紧急制动时,会发生很大的轴荷转移(前轴荷增加,后轴荷减小),使得前轮的附着力比后轮的附着力大很多(前置前驱动汽车的前轮附着力约占汽车总附着力的70%-80%)。

@#@对前轮制动压力进行独立控制,可充分利用两前轮的附着力对汽车进行制动,有利于缩短制动距离,并且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却得到很大改善。

@#@@#@二、丰田典型车型ABS的工作原理@#@ABS系统是一种能防止车轮被抱死而导致车身失去控制的安全装置,全称防抱死刹车系统。

@#@12@#@图5ABS原理图@#@AB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装在车辆刹车系统上的传感器来感知刹车时车轮的运动状态,当车辆紧急制动时,车轮的转速在制动系统的作用下迅速降低,当传感器感知到车轮即将停止转动时,会发出一个指令给刹车系统,减小制动力,当车轮恢复转动后制动力又会加大,到车轮又要停转时制动力再减小,如此反复,确保车轮不被抱死,这种动作是十分迅速的,每秒钟大约发生几十次。

@#@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制动力,又能防止车轮抱死后车辆失去控制。

@#@特别是在湿滑路面上,车轮抱死会发生侧滑、打转,十分危险,所以ABS为行车安全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ABS也不能保证刹车安全。

@#@@#@注意事项:

@#@@#@1、踩制动踏板时用力不可太轻。

@#@因为装有ABS系统的刹车,当我们用力踩下踏板时,制动系统会有阵阵抖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出了问题,往往赶紧松力。

@#@其实,ABS就像";i:

25;s:

26221: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毕业设计@#@目录@#@1.绪论…………………………………………………………………………………1@#@1.1组合机床的特点…………………………………………………………………1@#@1.2组合机床的分类和组成…………………………………………………………1@#@1.3组合机床的方案选择……………………………………………………………2@#@2.组合机床总体描述……………………………………………………………………3@#@2.1组合铣床工艺方案的制定………………………………………………………3@#@2.2组合机床配置型式的选择………………………………………………………5@#@2.3影响总体布置的因素……………………………………………………………5@#@2.4组合铣床的总体分析……………………………………………………………6@#@2.4.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6@#@2.4.2加工示意图…………………………………………………………………7@#@2.4.3组合机床联系尺寸图………………………………………………………9@#@2.4.4生产率计算卡………………………………………………………………11@#@3.组合机床主轴箱设计…………………………………………………………………12@#@3.1主轴箱设计的原始依据…………………………………………………………12@#@3.2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确定……………………………………………………12@#@3.2.1传动系统传动比分配………………………………………………………12@#@3.2.2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设计参数…………………………………………12@#@3.2.3齿轮模数的估算及其校核…………………………………………………13@#@3.2.4轴各参数估算及强度校核…………………………………………………16@#@3.3主轴箱的坐标计算………………………………………………………………24@#@4.组合机床夹具设计……………………………………………………………………26@#@4.1组合机床夹具概述………………………………………………………………27@#@4.2定位支承系统概述………………………………………………………………27@#@4.2.1定位支承系统………………………………………………………………28@#@4.2.2夹紧机构……………………………………………………………………29@#@5.总结………………………………………………………………………………30@#@参考文献………………………………………………………………………………31@#@致谢……………………………………………………………………………………32@#@31@#@1.绪论@#@1.1组合机床的特点@#@组合机床是由大量的通用部件和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工序集中的高效率专用机床。

@#@它能够对一种(或几种)零件进行多刀、多轴、多面、多工位加工。

@#@在组合机床上可以完成钻孔、扩孔、铣削磨削等工序,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

@#@@#@组合机床与通用机床、其他专用机床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

(1)组合机床上的通用部件和标准零件约占全部机床零、部件总量的70~80%,因此设计和制造的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果好。

@#@@#@

(2)由于组合机床采用多刀加工,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因此比通用机床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

@#@@#@(3)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是经过周密设计和长期生产实践考验的,又有厂成批制造,因此结构稳定、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方便。

@#@@#@(4)在组合机床上加工零件时,由于采用专用夹具、刀具和导向装置等,加工质量靠工艺装备保证,对操作工人水平要求不高。

@#@@#@(5)当被加工产品更新时,采用其他类型的专用机床时,其大部分件要报废。

@#@用组合机床时,其通用部件和标准零件可以重复利用,不必另行设计和制造。

@#@@#@(6)组合机床易于联成组合机床自动线,以适应大规模的生产需要。

@#@@#@组合机床常用的通用部件有:

@#@机身、底座、立柱、动力箱、动力滑台,各种工艺切削头等。

@#@对于一些按循序加工的多工位组合机床,还具有移动工作台或回转工作台。

@#@@#@动力箱、各种工艺切削头和动力滑台是组合机床完成切削主运动或进给运动的动力部件。

@#@其中还有能同时完成切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动力头。

@#@@#@机身、立柱、中间底座等是组合机床的支承部件,起着机床的基础骨架作用。

@#@组合机床的刚度和部件之间的精度保持性,主要是由这些部件保证。

@#@@#@1.2组合机床的分类和组成@#@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分大型和小型两大类。

@#@大型通用部件是指电机功率为1.5-30千瓦的动力部件及其配套部件。

@#@这类动力部件多为箱体移动的结构形式。

@#@小型通用部件是指电机功率为0.1-2.2千瓦的动力部件及其配套部件。

@#@这类动力部件多为套筒移动的结构形式。

@#@用大型通用部件组成的机床称为大型组合机床。

@#@用小型通用部件组成的机床称为小型组合机床。

@#@按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的机床为大型通用机床。

@#@@#@组合机床除分为大型和小型外,按配置形式又分为单工位和多工位机床两大类。

@#@工位指一次装卡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卡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单工位机床又有单面、双面、三面和四面几种,多工位机床则有移动工作台式、回转工作台式、中央立柱式和回转鼓轮式等配置型式。

@#@本次设计的机床为单工位双面铣床。

@#@@#@1.3组合机床的方案选择@#@

(1)制定工艺方案。

@#@要深入现场了解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特点、精度和技术要求、定位夹压情况以及生产率的要求等。

@#@确定在组合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及其加工方法。

@#@这里要确定加工工步数,决定刀具的种类和型式。

@#@@#@

(2)机床结构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根据工艺方案确定机床的型式和总体布局。

@#@在选择机床配置型式时,既要考虑实现工艺方案,保证加工精度,技术要求及生产效率;@#@又要考虑机床操作、维护、修理是否良好;@#@还要注意被加工零件的生产批量,以便使设计的组合机床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3)组合机床总体方案。

@#@这里要确定机床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选择通用部件的刀具的导向,计算切削用量及机床生产率。

@#@给制机床的总联系尺寸图及加工示意图等。

@#@@#@(4)组合机床的部份方案和施工方案。

@#@制定组合机床流水线的方案时,与一般单个的组合机床方案有所不同。

@#@流水线上由于工序的组合不同,机床的型式和数量都会有较大的变化。

@#@因此,这时应按流水线进行全面考虑,而不应将某一台或几台机床分裂开来设计。

@#@即使暂时不能全面地进行流水线设计,制定方案时也应综合研究,才能将工序组合得更为合理,更可靠地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也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组合机床总体描述@#@2.1组合铣床工艺方案的制定@#@工艺方案的制定是设计组合铣床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其制定过程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1、加工的工序和加工精度的要求。

@#@2、被加工零件的特点。

@#@3、工件的生产方式。

@#@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

@#@@#@图2-1为拖拉机发动机连杆零件,元件简图。

@#@@#@图2-1发动机连杆零件简图@#@  连杆由大、小头和杆身等部分组成。

@#@大头为开式结构(系直剖式连杆)。

@#@连杆和连杆盖用螺栓,螺母连接。

@#@为减少磨损和便于修理,大头孔和小头孔内分别安装轴瓦和铜套。

@#@连杆身的截面为工字形,可减少重量和减少惯性力又使连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连杆头两端面有落差且杆身对称。

@#@大小头侧面设计有定位凸台作为机械加工时的辅助定位基准,便于定位基准的统一。

@#@@#@  连杆总的工艺特点是:

@#@外形复杂,不易定位;@#@大、小头有细长的杆身连接,所以弯曲刚性差,易变形;@#@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

@#@@#@  连杆所选的材料为45钢(精选含碳量为0.42%~0.47%),并经调质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及其抗冲击能力,其硬度为217~287HBS。

@#@其锻件重量为7.5kg。

@#@@#@根据以上的工艺特点下面初步拟订工艺方案。

@#@@#@

(1)工艺基面的分析及选择。

@#@@#@采用以V形块为主要定位元件的方法。

@#@为提高其定位精度,要把V形块的角度做大一些。

@#@如图2-2@#@图2-2工艺基面的选择@#@

(2)工序间余量的确定。

@#@@#@(3)刀具结构的选择。

@#@@#@按相关的资料选取端铣刀的形式。

@#@在铣削过程中,端铣刀的直径要大于加工工件的最大宽度,由给定的加工零件图可知最大为Bmax=135mm,故端铣刀的直径选取150mm为宜,其齿数按标准选7。

@#@@#@即D=150@#@Z=7@#@(4)铣削用量的选择。

@#@@#@为使组合铣床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人工操作,最少的停车和使刀具的寿命更长、加工质量更好,合理的选择铣削用量是非常必要的。

@#@表2-3为硬质合金端铣刀的铣削用量。

@#@@#@加工材料@#@工序@#@铣削深度@#@铣削速度@#@每齿走刀量@#@钢52~70@#@(公斤/)@#@粗@#@2~4mm@#@80~120米/分@#@0.2~0.4@#@精@#@0.5~1mm@#@100~180米/分@#@0.05~0.02@#@  表2-3硬质合金端铣刀的铣削用量表@#@加工工件为45号钢,所以选如下的铣削用量@#@铣削深度T=3mm@#@铣削速度V=120m/min@#@每齿走刀量=毫米/齿@#@铣削用量的选择应该使选择的刀具充分发挥其性能。

@#@所以就不能选择太低。

@#@考虑到批量生产时也没必要把切削用量选太高,以免增加刀具损耗。

@#@总之要根据加工精度和加工材料,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所以以上的选择是可行的。

@#@@#@2.2组合机床配置型式的选择@#@对于加工发动机连杆这样的工件,特别适合大、中箱体件的加工。

@#@为尽可能地提高生产率,最理想的是将工件一次性全部加工。

@#@经过和指导老师商量后,我们决定设计四根主轴两端同时进行铣削。

@#@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卧式双面铣床是可行的。

@#@@#@在加工连杆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加工零件特点对配置型式和结构方案的影响。

@#@在加工精度要求影响方面,不仅提高原始精度,提高工件的定位基准和减少夹压变形等措施,还要采用如下措施。

@#@@#@1、采用液压进给系统。

@#@液压系统能够稳定,便捷的操作,提高了加工过程精度和光洁度。

@#@@#@2、采用刚性主轴方案,由于机床导轨间隙及导轨磨损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就不易产生振动,并且有足够的刚性保证其径向切削力。

@#@@#@2.3影响总体布置的因素@#@

(1)加工精度的影响。

@#@@#@当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具有固定夹具的单工位组合机床,加工精度要求较低时,可采用具有移动夹具的多工位组合机床。

@#@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布置形式的机床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例如,对于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各孔,应采用从同一面对工件进行加工机床布置形式。

@#@@#@

(2)工件大小、形状和加工部位特点的影响。

@#@@#@对于较大的工件,宜采用单工位机床,反之,宜采用多工位机床;@#@对于大直径深孔的工件,宜采用具有刚性主轴结构的立式机床;@#@对于小直径深孔的工件,通常采用专门的深孔加工机床;@#@对于被加工孔的中心线与定位基准垂直的工件,一般采用立式机床。

@#@本原则也可根据机床的使用条件综合考虑。

@#@根据上述原则,对于本章实例,可采用立式机床。

@#@但考虑工件排屑方便,机床空间的高度可矮些,故可采用卧式组合机床。

@#@@#@(3)生产率的影响。

@#@@#@零件的生产批量大小是决定采用单工位、多工位或自动线,还是按中小批量生产特点来设计组合机床的重要因素。

@#@有时从工件的外形及轮廓尺寸上看,可采用单工位固定夹具的机床布置形式,但是由于生产率要求很高,就不得不采用多工位的机床布置方案,以便使装卸工件时间与机动时间重合。

@#@@#@被加工的零件的生产批量越大,工序安排一般就越趋于分散,半粗、半精、精加工应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完成。

@#@@#@对于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则要力求减少机床的台数,并应将所有工序尽量集中在一台或少数几台机床上完成,以提高机床的利用率。

@#@@#@2.4组合铣床的总体分析 @#@2.4.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指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方案,表示一台组合机床或自动线对加工零件应完成的工艺内容的示意图,它包括加工部位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等内容。

@#@它不能用产品的零件图代替,而须在原零件图的基础上,突出本机床或自动线的加工内容及必要的说明进行重新绘制。

@#@它是进行组合机床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制造、使用、检验和调整机床的重要技术文件。

@#@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表示出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和轮廓尺寸及与本机床设计有关的部位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尤其是当需要中间导向套时,应表示出零件内部的筋、壁布置及有关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以便检查工件、夹具、刀具是否发生干涉。

@#@@#@

(2)表示出加工用定位基准、夹紧部位及夹紧方向,以便依此进行夹具的定位支承(包括辅助定位支承)、限位、夹紧及导向系统的设计。

@#@@#@(3)表示出本道工序加工部位的尺寸、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状位置精度及技术要求,另外还应表示出本道工序对前道工序提出的要求(主要指定位基准)。

@#@@#@(4)表示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如被加工零件的编号、名称、材料、硬度、重量及加工部位的余量等。

@#@@#@(5)绘制时,按一定的比例,细实线表示与本道工序加工无关的部分,粗实线表示被加工部位精度、粗糙度、位置精度、定位面及夹压方向。

@#@@#@(6)凡本道工序保证的尺寸、角度等,应在基尺寸数值上打上方框,并在下面加一横线(粗实线)。

@#@@#@以下为被加工零件图,其材料为45钢并经调质处理,其其硬度为217~287HBS。

@#@@#@图2-4连杆零件图@#@2.4.2加工示意图@#@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案要通过加工意图才能反映出来。

@#@加工示意图表示:

@#@被加工零件在机床上的加工过程,刀具、辅具的布置状况,工件与夹具、刀具等机床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机床的工作行程和工作循环等。

@#@因此,它是刀具、辅具、夹具、主轴箱、液压和电气装置设计及通用部件选择的主要原始资料,也是对整台机床布置和技术性能的原始要求,同时还是调整机床、刀具及试车的依据。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应反映机床的加工方法、加工条件及加工过程。

@#@@#@

(2)根据加工部位的特点及加工要求,决定刀具的类型、数量、结构、尺寸(直径和长度)。

@#@@#@(3)决定主轴的结构类型、规格尺寸及外伸长度。

@#@@#@(4)选择标准或设计专用的接杆、浮动卡头、导向装置、攻丝靠模装置、刀杆托架等,并决定它们的结构参数及尺寸。

@#@@#@(5)标明主轴、接杆、夹具(导向装置)与工件之间的联系尺寸、配合及精度等。

@#@@#@(6)根据机床的生产率及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等,合理确定并标注各主轴的切削用量。

@#@@#@(7)加工示意图的绘制顺序是:

@#@先按比例用细实线绘出工件加工部位和局部结构的展开图,然后用粗实线绘出加工表面。

@#@为了简化,对同一主轴箱上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主轴,可只画一根,但必须在主轴上标注孔号。

@#@当轴数多时,可缩小比例。

@#@最后,用细实线画出加工部位简图,并标注孔号。

@#@@#@(8)在加工示意图上,主轴的分布可不按真实距离绘制。

@#@但当被加工孔的间距很小时或需设置径向结构尺寸较大的导向装置时,相邻的主轴必须严格按比例绘制,以便检查相邻的主轴、刀具、辅具、导向装置等之间是否发生干涉。

@#@@#@(9)主轴应从主轴箱端面画起。

@#@刀具画在加工终了位置上(攻丝加工则画在开始位置上)。

@#@对标准的通用结构,只须画出外廓,并须加注标准代号,对一些专用结构,则必须画出剖视图,并标注尺寸、精度及配合种类。

@#@@#@发动机连杆示意图如图2-5所示。

@#@@#@选择刀具、导向装置:

@#@@#@a刀具的选择@#@一般孔加工用刀具(钻、扩、铰等刀具)其直径的选择应与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相适应,其长度的选择要保证加工终了时,刀具螺旋槽尾端面与导向装置外端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b导向装置的选择@#@选择导向装置的类型、形式和结构第一类导向装置允许刀具的线速度V<20m/min。

@#@除铰孔外,这类导向装置很少用于大直径的加工。

@#@@#@第二类导向装置允许刀具的线速度V>20m/min。

@#@这类装置一般用孔径在φ25mm以上的孔的加工,尤其是大直径镗孔时应用较多。

@#@@#@主轴@#@刀盘@#@图2-5发动机连杆加工示意图@#@2.4.3机床的联系尺寸图@#@联系尺寸图表示机床各组成部件的相互装配联系和运动联系,以检验机床各部件相对位置和尺寸联系是否满足加工要求;@#@通用部件的选择是否合适;@#@并为进一步进行主轴箱、卡具等专业部件、零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  确定动力部件的工作循环及工作行程@#@

(1)动力部件的工作进给长度L工进:

@#@@#@  L工进=L1+L加工长+L2 即:

@#@L工进 = 10+10+1/3×@#@6.7+5=27 @#@式中,L加工长—工件加工部位的长度;@#@L1—刀具切入长度;@#@L2—刀具切出长度@#@

(2)动力部件的快速退回长度L快退:

@#@@#@L快退=L工进 +L快进      @#@即:

@#@L快退 =27+133=160;@#@     @#@式中,L快进 是动力部件的引进长度(动力部件把主轴箱连同刀具,从原始位置送进到工作进给开始位置),其长度按加工的具体情况确定。

@#@                        @#@(3)动力部件的总行程L总≥L工进行程+L前备+L后备      @#@ 式中 @#@L前备—前备量,动力部件尚可向前调节的距离;@#@              @#@L后备—后备量,刀具从接杆中接杆连同刀具一起从主轴孔中得到所需要的轴向距离;@#@        @#@  L工进行程—动力部件的工作行程,即L快进。

@#@@#@夹具尺寸主要指夹具体的长X宽X高。

@#@对这些尺寸的确定,考虑工件的尺寸、形状、具体结构外,还要考虑能否布置下保证加工要求的定位、限位、夹紧机构及导向装置,并要考虑夹具底座与机床其他部件的连接、固定所需要的位置。

@#@@#@(4)机床装料高度H的确定@#@组合机床的标准装料高度推荐为850---1060mm@#@所以选择装料高度为@#@H=850mm@#@(5)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中间底座尺寸主要满足夹具在其上安装连接的需要,同时满足配套部件对其的要求,因此应合理地选定中间底座尺寸。

@#@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动力部件处于加工终了位置时,工件端面至主轴箱端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加工示意图上所要求的距离。

@#@@#@(6)主轴箱尺寸的确定@#@有关标准中规定,卧式主轴箱厚325mm,立式主轴箱厚340mm。

@#@多轴箱的宽度B和高度H按下列公式确定;@#@@#@H=h+h1+b1@#@B=b+2b1@#@式中:

@#@b——工件在宽度方向相距最远的两加工面的距离(毫米)@#@b1——最边缘主轴中心距箱外壁的距离(毫米)@#@h——工件在高度方向相距最远的两加工平面的距离(毫米)@#@h1——最底主轴高度(毫米)@#@一般取b1大于等于70—100mm;@#@一般推荐h1大于等于85—140mm。

@#@@#@根据上述计算值,按主轴箱轮廓尺寸系列标准,最后确定主轴箱轮廓尺寸为500×@#@500mm@#@(7)其他应注意的问题@#@1)机床总图要按加工终了时的状态画出。

@#@同时,要表明动力部件退回到最远时所处的位置。

@#@最远处为160mm。

@#@@#@2)应注明电动机的型号、功率和转速。

@#@应注明动力部件的总行程,本题为230mm。

@#@@#@图2-6主轴箱轮廓尺寸确定图@#@3)应表明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按钮等的安装位置。

@#@@#@4)当工件加工部位对其中心线不对称,而使动力部件对夹具和中间底座不对称时,应注明动力部件中心线与夹具中心线之间的偏移量。

@#@@#@2.4.4生产率计算卡@#@

(1)机床的理想生产率Q1的计算@#@     Q1= =(件/h)@#@式中-单件工时(min);@#@    @#@-机加工时间(min)(包括动力部件工作进给时间和死挡停留时间);@#@ @#@-辅助时间(min)(包括快进时间、快退时间、工作台直线移动或转位时间、工件装卸时间等)。

@#@@#@ 注:

@#@工作台直线移动或回转转换一次工位的时间一般取0.1min;@#@工件装卸时间一般取0.5~1.5min。

@#@@#@

(2)机床负荷率的计算@#@      =    @#@式中Q1—机床理想生产率;@#@ @#@ Q2—使用单位要求的生产率,当全年工时为2880h时,Q2=N/2880(件/h)。

@#@@#@3.组合机床主轴箱设计@#@3.1主轴箱设计的原始依据@#@主轴箱设计的原始依据图,是根据三图一卡整理编绘出来的,其内容包括主轴箱设计的原始要求和已知条件。

@#@@#@在编辑此图时从三图一卡中一已知:

@#@@#@

(1)主轴箱轮廓尺寸500500mm。

@#@@#@

(2)工件位置尺寸及连杆大小头中心位置尺寸。

@#@@#@(3)工件与主轴箱位置尺寸。

@#@@#@根据这些数据可编制出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3.2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确定@#@3.2.1传动系统传动比分配@#@本机床主轴箱采用三级传动:

@#@传动比为3.765@#@根据所提供数据估算各对齿轮齿轮数及传动比:

@#@@#@第一对:

@#@=22=32其传动比:

@#@i=1.45@#@第二对:

@#@=26=38其传动比:

@#@ i=1.46@#@第三对:

@#@=32=57其传动比:

@#@i=1.78@#@按要求,本机床要同时粗铣两端面。

@#@因被加工零件两端面所要达到的各级参数都完全相同,故设计成相互对称的传动系统。

@#@@#@3.2.2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设计参数@#@

(1)电动机的型号为Y132M2—6,其中Y表示系列代号,132表示机座中心高,M表示中极极座,2为电动机级数。

@#@额定功率为5.5KW,满载转速为960r/min。

@#@@#@

(2)推算出各轴的转速和转矩@#@1)各轴的转速:

@#@@#@@#@@#@@#@2)各轴输入功率ηη别为齿轮传动效率@#@@#@@#@@#@@#@@#@@#@3)各轴输入转矩:

@#@@#@@#@@#@@#@3.2.3齿轮模数的估算及其校核@#@

(1)估算齿轮弯曲疲劳的估算@#@@#@齿面点蚀的估算@#@@#@其中为大齿轮的计算转速,A为齿轮的中心距,由中心距A及齿数Z1、Z2求其模数@#@@#@根据估算所得和中较大的值选取相近的标准模数对于第一对齿轮:

@#@@#@@#@mm@#@mm@#@mm@#@取模数m为3@#@第二对齿轮:

@#@@#@@#@@#@@#@取模数m为3@#@第三对齿轮:

@#@@#@取模数m为3@#@

(2)齿轮模数计算及强度校核@#@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材料及齿数。

@#@@#@a按照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拄齿轮传动。

@#@@#@b组合机床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

@#@@#@c材料选择:

@#@选用小齿轮材料40,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

@#@号钢硬度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

@#@@#@d选小齿轮齿数Z=22大齿轮齿";i:

26;s:

13785:

"变频器知识大全:

@#@控制篇@#@发布时间:

@#@2011-03-1708:

@#@52:

@#@04@#@  导读:

@#@变频调速系统的关键,就是要没计一个合理的变频器,而它的核心就是变频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器。

@#@变频器的数字控制器包括信号的检测、滤波、整形,核心算法的实时完成以及驱动信号的产生,系统的监控、保护等功能。

@#@@#@  实现@#@  引言@#@  变频调速系统的关键,就是要没计一个合理的变频器,而它的核心就是变频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器。

@#@变频器的数字控制器包括信号的检测、滤波、整形,核心算法的实时完成以及驱动信号的产生,系统的监控、保护等功能。

@#@@#@  变频器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微处理器、接口电路及外围设备,其中微处理器是系统的控制核心,它通过内部控制程序,对从输入接口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完成控制计算等工作,通过输出接口电路向外围发出各种控制信号,外围设备除了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还包括各种操作、显示以及通信设备。

@#@@#@  本文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40自行设计了一款用于高速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器,频率可以通过键盘数字给定或者模拟给定,同时对它的功能和技术做了简要的分析,并给出了电机在18000r/min稳态运行时控制器的输出波形。

@#@@#@  1数字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框图和工作原理@#@  数字控制器的硬件以TMS320F240定点DSP为CPU,CY7C199为外部数据和程序存储器,数据和程序存储器各32K;@#@16路的模拟/数字输入通道,其中一路可以用来进行模拟频率给定;@#@使用了8位数字I/O口,可以用键盘通过I/O口来进行数字频率给定;@#@4路12位的数字/模拟转换通道,用于电机输出信号控制;@#@RS232和SPI系列兼容接口,其中将SPI用作变频调速时电机频率的LED显示,将SCI口扩充成RS232接口,其功能布置框图如图1所示。

@#@@#@  图1:

@#@数字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  电机或者逆变器的工作频率通过键盘给定,同时,其频率显示通过DSP内部的显示程序回显在LED上,当按下运行键以后,键盘设计频率被送到产生空间电压矢量的SVPWM处理子程序,生成的SVPWM波形通过GAL器件保护后输出,与此同时,电动机或者变频器的实时运行动态频率通过LED显示。

@#@正交编码脉冲可以接入电机的光电编码器,对系统构成速度环反馈,A/D模块可以接入电机的电流环,至于变频调速系统的保护中断源由DSP的引脚PDPINT提供,主要是过压、过流、控制电压欠压、过热等中断源。

@#@电机的速度或者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可以通过键盘改变。

@#@@#@  2硬件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器是数字控制器的核心部分,也是数字控制器对信号的检测、滤波、整形,核心算法的实时完成以及驱动信号的产生,系统的监控、保护等功能的核心部分。

@#@数字控制器的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  2.l数据和程序存储器的设计@#@  DSP是一种高速存取器件,对于外围接口芯片有较高的要求,虽然DSP本身可以软件提供0~7个等待状态来满足与片外存取器件速度的匹配,但是为了不至于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和仿真功能,一般采用存取速度比较高的存储器来做为DSP的片外数据和程序存储器。

@#@本文采用CY7C199存储器,存取时间15ns,完全不用提供软件等待状态也不用加硬件等待电路,因为,CY7C199是32K的8位存储器,所以,使用了4片该存储器组成了32K的16位存储器RAM,数据和程序各32K。

@#@@#@  2.2DSP复位及@#@  时钟@#@  电路的设计@#@  为了使系统被复位信号正确地初始化,对复位信号的脉冲宽度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TMS320F240而言,复位信号至少要lms。

@#@不过上电之后,系统的振荡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需要20ms甚至更长的时间,一般来说上电复位时,在复位引脚上置100~200ms的一个低电平脉冲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这一原则,采用MAXIM公司的集成微处理器监控复位电路来完成,本文使用了MAX705。

@#@MAX705监控芯片,与传统的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微机监控电路比较,它的可靠性高、动态响应好,功耗小、设计简单、体积小,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  在设计中,时钟往往不被人充分地重视,其实,时钟是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DSP时钟既可由外部提供,亦可由板上的振荡器来提供。

@#@由于DSP及其它芯片工作都是以时钟为基准的,如果时钟质量不高,那么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就很难保证。

@#@本文采用外部时钟输入,由有源晶振产生10MHz脉冲,通过覆铜和串接LC滤波电路来抑制外界干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工作。

@#@@#@  2.3RS232的串行口电路设计@#@  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60年发布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目前应用广泛的是RS232C和RS232D。

@#@@#@  RS232C的标准连接为DB25.但在实际应用中采用非标准的DB9连接,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对定义的引脚进行取舍。

@#@RS232C电气特性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负逻辑,逻辑l的电平是-3V~-15V,逻辑0的电平是+3V~+15V,因此,在使用中有一个电平转换接口的问题。

@#@本文中采用自升压的集成芯片MAX232C来构成,只由+5V电源来供电,电平转换所需的±@#@10V电源由片内电荷泵产生。

@#@在控制器做好以后,进行了计算机的串行通信接口(SCI)检验,数据通信收发正常,能够稳定工作。

@#@@#@  2.4D/A输出功能块的设计@#@  在数字控制系统中,D/A和A/D电路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各种运用场合不同,系统对D/A、A/D的速度要求也不一样。

@#@本文中使用的是并行输入的D/A芯片DAC7625,它是12位数据并行输入,4路模拟输出的D/A转换器。

@#@其建立时间是10μs,功耗20mW,电源可以采用单电源+5V和双电源±@#@5V供电,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和数据采集等。

@#@数模转换器DAC的数据输入来自DSP的高12位,通过74LS245送到DAC7625的数据端,采用单电源+5V供电,参考电压VHEFH使用精密稳压器件提供的+2.5V,VHEFL模拟地,其输出通@#@  过运算放大器TLCH2272进行放大,输出范围为0~+5V。

@#@@#@  2.5键盘输入接口电路和LED显示电路设计@#@  键盘和七段LED显示器是微型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输入、输出没备。

@#@它是实现人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通路。

@#@键盘的功能就是把人们要处理的数据、命令等转换成计算机识?

@#@e的二进制代码,即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七段LED显示器则是把计算机的运算结果、状态等代码转换成为人们能识?

@#@e的符号显示出来。

@#@键盘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输入没备,特?

@#@e是在微处理器中,键盘设汁成为必然。

@#@本文在设计时考虑到DSP处理速度的快速性,对于键盘去抖动环节,采用了硬件延时电路,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

@#@@#@  图2:

@#@数字控制器中DSP键盘输入接口电路。

@#@@#@  七段LED显示器有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连接方式。

@#@动态扫描方式节省硬件,常用的BCD七段译码驱动和动态扫描驱动电路有两种,如Intel8279、Max7219等,控制器中采用MAX7219芯片。

@#@DSP具有一个与外设打交道的串行接口SPl,这为串行接门显示提供了方便。

@#@MAX7219足一种串行的共阴极LED数字显示驱动器,内没多个控制和数据寄存器,其工作方式可通过编程灵活地设计,它是体积小、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方便的串行接口。

@#@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MAX7219抗,EMI能力比较差,相对而言用MAX7221比较可靠一点。

@#@另外一个问题是,说明书中虽然说寄存器可以使用任意数字,比如说数据格式中的高4位用的是XXXX来表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使用非零位,本文采用1111来表示,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

@#@另外,在串行数据线和电源中必须加适量电容,以提高抗干扰能力,特别是电源尤其要注意,如果波动比较大的话,MAX7219比较容易损坏。

@#@@#@  2.6SVPWM脉冲输出模块的设计@#@  空间电压矢量SVPWM脉冲输出是数字控制器中的关键部分,电机调速或者逆变器的频率就是由SVPWM波形来控制的。

@#@为了防止逆变器的上下桥臂直通,虽然在DSP内部编程可以加入死区?

@#@技洌?

@#@但是用微处理器产生的SVPWM脉冲可能由于程序跑飞而造成控制混乱,为安全起见,采用GAL器件做了互锁保护电路,防止逆变器同一桥臂上下器件的直通,数字控制器中使用的是Lattice公司的GAL16V8。

@#@@#@  3软件设计@#@  随着变频器产品的不断成熟,它的功能也不断丰富,可靠性也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其程序编制的复杂度和难度。

@#@本文设计的变频调速系统是针对实验室无轴承高频电机用,主要完成了一些基本功能,比如频率的设定与显示,低速时转距补偿功能等,程序不是特别复杂,设计程序近2000行,廾对程序进行了测试,证明程序运行良好。

@#@本文变频调速系统中的整个程序主要由主程序、键盘程序、显示程序、PWM程序、故障保护中断程序等组成。

@#@@#@  3.l主程序和故障保护中断程序@#@  主程序是整个程序的最主要部分,它完成了变频器的主要功能,它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

@#@程序初始化部分主要包括:

@#@I/O口的初始化,波形发生器的初始化,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SPl的初始化,MAX7219的初始化等。

@#@读数到内部寄存器,就是把常用的数据读人到内部寄存器,缩短DSP处理时间,更好地实现实?

@#@夹浴I瓒ㄆ德蚀?

@#@理,就是判断按键所给定的值,判别所设定的频率谁是最终的目标频率。

@#@频率显示部分,就是把最终目标频率,按常规以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通过LED显示出来。

@#@运行控制就是根据RUN键来决定是否启动电机运行。

@#@在硬件设计上,采用的是富士公司的第三代智能功率模块IPM,它的内部本身就集成厂过压、过流、过热、控制电压欠压、短路等的输出报警功能,通过光耦隔离后送入到DSP的外部中断源引脚PDPINT,完成相应的保护功能,具体流程图如图3(b)所示。

@#@@#@  图3:

@#@主程序和保护程序流程。

@#@@#@  3.2SVPWM中断子程序@#@  PWM中断子程序是整个控制器工作的关键程序,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的完成就是靠它来实现的,具体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PWM发生程序主要完成如下的功能:

@#@电机运行时频率的动态显示,根据主程序中所给定的目标频率,可以得到角速度ω,ω经过积分运算可以得到usref的角度θ,然后计算usref在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投影usα及usβ,有了θ可以同时计算出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扇区/N,根据已知量由公用值求取两相邻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T1、T2和T0,然后给DSP内部的3个全比较寄存器CMPRx(x=1,2,3)进行赋值,产生相应的5VPWM波形。

@#@@#@  图4:

@#@SVPWN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  4实验结果@#@  根据前面介绍的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算法,对制作的原理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测试了异步电动机空载稳态运行情况,以此来检测原理样机的可行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波形记录,300Hz稳态运行时其PWM控制波形和测得的异步电机实测线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

@#@@#@  图5:

@#@300Hz时控制器输出的控制波形和实测电机线电压波形。

@#@@#@  实验用高频电机的参数如下:

@#@@#@  额定电压Un=220V,额定电流In=1.5A,额定频率f=400Hz,异步电机的极对数=1,额定功率Pe=800W,额定空载电流0.75A。

@#@@#@  5结语@#@  以TMS320F240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构成的数字控制器是一个信号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信号的检测、滤波、整形,核心算法的实时完成以及驱动信号的产生,系统的监控、保护等功能,相对于一般的单片机构成的系统,它的处理速度快、实时性能比较好,也易于选择和配合,同时集测量、监控、保护于一身,可与上位机通信,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 @#@与本文关系密切的个股资料一览:

@#@@#@名称代码@#@市盈率@#@市净率@#@当日大单净量/两市排名@#@券商操作建议@#@主力持仓@#@添加自选股@#@横店东磁002056@#@44.985@#@5.975@#@0.442/167@#@东海证券2011-03-14买入@#@69.249%@#@劲胜股份300083@#@56.666@#@3.648@#@-0.027/1053@#@光大证券2011-03-01买入@#@22.785%@#@风华高科000636@#@34.215@#@4.293@#@0.674/96@#@长城证券2010-11-18推荐@#@31.452%@#@大族激光002008@#@40.966@#@7.663@#@-0.059/1212@#@渤海证券2011-03-09推荐@#@32.422%@#@联创光电600363@#@59.621@#@4.987@#@-0.134/1449@#@光大证券2010-10-15中性@#@26.133%@#@上海贝岭600171@#@349.364@#@3.416@#@0.419/173@#@天相投顾2011-01-06中性@#@32.762%@#@注:

@#@表格数据截止前一个交易日(03月16日)@#@";i:

27;s:

19408: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由于X射线的穿透深度极浅,对于钛合金仅为5μm,所以X射线法是一种二维平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现在暂定选择钛靶,它与钛合金的晶面匹配较好。

@#@(110)晶面@#@一、试样的表面处理@#@X射线法测定的是试件的表面应力,所以试件的表面状况对测量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试件表面不应有油污、氧化皮或锈蚀等;@#@测试点附近不应被碰、擦、刮伤等。

@#@@#@

(1)一般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汽油)洗去表面的油泥和脏污。

@#@@#@

(2)去除氧化皮可以使用稀盐酸等化学试剂(根据试样选择合适浓度,如Q235钢用10%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5min)。

@#@@#@(3)然后依据测试目的和测试点表面实际情况,正确进行下一步的表面处理。

@#@如果测量的是切削、磨削、喷丸、光整、化铣、激光冲击等工艺之后的表面应力,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后引起的表面残余应力,则绝不应破坏原有表面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因上述处理会引起应力分布的变化,达不到测量的目的。

@#@必须小心保护待测试样的原始表面,也不能进行任何磕碰、加工、电化学或化学腐蚀等影响表面应力的操作。

@#@对于粗糙的表面层,因凸出部分释放应力,影响应力的准确测量,故对表面粗糙的试样,应用砂纸磨平,再用电解抛光去除加工层,然后才能测定。

@#@@#@(5)若被测件的表面过于粗糙,将使测得的应力值偏低。

@#@为了提高试件的表面光洁度,又不产生附加产力,比较好的办法是电解抛光法。

@#@该法还可用于去除表面加工层或进行试件表层剥除。

@#@@#@(6)若单纯为了进行表层剥除,亦可以用更为简单的化学腐蚀法,较好的腐蚀剂是浓度为40%的(90%H202+10%HF)的水溶液。

@#@但化学腐蚀后的表面光洁度不如电解抛光。

@#@为此可在每次腐蚀前用金相砂纸打磨试件表面,但必须注意打磨的影响层在以后的腐蚀过程中应全部除去。

@#@@#@二、确定测量材料的物相,选定衍射晶面。

@#@@#@被测量的衍射线的选择从所研究的材料的衍射线谱中选择哪一条(hkl)面干涉线以及相应地使用什么波长的X射线是应力测定时首先要决定的。

@#@当然事先要知道现有仪器提供的前提条件:

@#@一是仪器配置了哪几种靶材的x射线管,它决定了有哪几个波长的辐射可以选用;@#@二是测角仪的2θ范围。

@#@一般选用尽可能高的衍射角,使得⊿θ的增大可以准确测得。

@#@@#@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具有一定数值的晶格应变εφ,ψ对布拉格角θ0值越大的线条造成的衍射线角位移d(2θ)φ.ψ必也越大,因此测量的准确度越高。

@#@同时,在调整衍射仪时不可避免的机械调节误差对高角线条的角位置2θ的影响相对地也比较小。

@#@正因为如此X射线应力测定通常在2θ>@#@90°@#@的背反射区进行,并尽量选择多重性因子较高的衔射线。

@#@举例来说,对铁基材料常选用Cr靶的Ka线,α—Fe的(211)晶面的衍射线。

@#@@#@若已知X射线管阳极材料和Ka线波长,利用布拉格方程可计算出各条衍射线的2θ值,从中选择出高角线条。

@#@可以从《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的附录中查得常用重要的金属材料和部分陶瓷材料在Cu,Co,Fe,Cr四种Kal线照射下的高角度衍射线。

@#@由于非立方晶系材料受波长较短的X射线照射时出现较多的衍射线,因此最好选择那些弧立的、不与其它线条有叠合的高角衍射线作为测量对象。

@#@@#@常用的材料应力测试数据@#@被测材料@#@辐射@#@衍射晶面@#@衍射角2θ/(°@#@)@#@TC4@#@CrKα@#@(103)@#@118@#@TC17@#@CuKα@#@Hcp(213)@#@TA2/TC4@#@CoKα@#@α-Ti(114)@#@154.4,K=@#@-180MPa/°@#@@#@Ti6Al4V@#@CuKα@#@Ti(213上交喷丸残余应力@#@TiK@#@TC21钛合金喷丸强化层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213)@#@牌号@#@靶材@#@衍射晶面@#@衍射角2θ/(°@#@)@#@TC4@#@CrKα@#@(103)@#@118@#@TC17@#@CuKα@#@Hcp(213)@#@TA2/TC4@#@CoKα@#@α-Ti(114)@#@154.4,K=@#@-180MPa/°@#@@#@Ti6Al4V@#@CuKα@#@TC21@#@TiKα@#@(213)@#@Ti@#@HCP@#@a=2.950@#@CoKα@#@(211)@#@142.3@#@a=4.686@#@CuKα@#@(302)@#@148.7@#@表2论文中出现的材料力学参数@#@材料@#@静态屈服强度MPa@#@静态杨氏模量GPa@#@动态杨氏模量GPa@#@泊松比ν@#@TA2Y@#@373@#@106@#@107@#@0.34-0.45@#@TC4M@#@≥900@#@110@#@112@#@0.342@#@TC4@#@110@#@0.34@#@Y代表冷作硬化,M代表去应力退火@#@被测定材料@#@晶体结构@#@点阵参数/@#@弹性常数×@#@/MPa@#@泊松比@#@辐射@#@衍射面@#@衍射角@#@应力常数K@#@Ti@#@HCP@#@a)2.950@#@113.4@#@0.321@#@CoKα@#@(211)@#@142.3@#@-256.47@#@c)4.686@#@CuKα@#@(302)@#@148.7@#@-209.82@#@其测量条件为TiK靶辐射、衍射面为(213)@#@三、选用滤波片@#@滤波片一般选择比靶材原子序数小1或2的材料。

@#@这样滤波片的K吸收限正好落在靶材的Kα、Kβ之间,将Kβ背底去除,只剩下Kα。

@#@@#@原子序数@#@22@#@23@#@24@#@25@#@26@#@27@#@28@#@29@#@Ti@#@V@#@Cr@#@Mn@#@Fe@#@Co@#@Ni@#@Cu@#@表1不同X射线管所用的滤波片@#@四、确定衍射方法@#@Ψ角的选取@#@根据所用的衍射仪确定使用何种测试方法。

@#@一般采用sinψ2法或者0-45°@#@法。

@#@对于侧倾法可根据试件的状态和形状在0°@#@,±@#@15°@#@,±@#@25°@#@,±@#@30°@#@,±@#@35°@#@±@#@40°@#@及±@#@45°@#@中选择4-13个不同的必方向进行测量。

@#@在进行正负功角测量时,应将2θ+ψ和2θ-ψ值平均后,以对作图或计算来求得的斜率,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应力测定值。

@#@侧倾法的必角设置理论上可达到±@#@70°@#@。

@#@但一般并不设置过大的必角,只有当的关系出现非线性时才测量至大的Ψ角。

@#@若在大的功角下测量,即使是侧倾法,也最好使用与Ψ轴方向平行的狭窄的槽形发散光阑,以降低入射线的几何散焦。

@#@通常,为了提高精度可在0-45°@#@之间选用4个ψ角(0°@#@、15°@#@、30°@#@、45°@#@),其测量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

@#@@#@对于粗晶材料,在有限的X射线照射区域以内,参与衍射的晶粒数目较少,射晶面法线在空间不呈均匀连续分布,因而衍射强度较低,峰形较差,难以达到应有的测量精度。

@#@判断晶粒是否粗大还有比较简便的办法:

@#@在固定的条件下,改变x射线照射位置,如果所得衍射线形差别明显,净峰强度之差超过20%就可以判定是粗晶材料。

@#@为了解决粗晶材料的应力测定问题,除了采用固定ψ法以外,还可以考虑在允许的情况下增大照射面积,尽量选用多重性因子较大的晶面等措施。

@#@如果仍不奏效,就需要选择摆动法。

@#@摆动法的要点是:

@#@以步进扫描的θ-θ扫描测角仪为例,在扫描过程中,每一步都在保持接收角2θ不变的条件下,使2θ平面(连同x射线管)以指定的ψ方向为中心,在ψ平面内左右摆动一定的角度△ψ,在此摆动过程中计数。

@#@摆动法的实质是把相应于ψ±@#@△ψ这样一个角度范围的衍射峰相叠加,近似地当作指定ψ角的衍射峰,客观上增加了参与衍射的晶粒数,把一些衍@#@射强度较低而且峰形较差的峰叠加成为较为丰满、较少波动的峰,从而提高了粗晶材料的应力测量精度。

@#@@#@确定准焦斑直径。

@#@有ϕ1、ϕ1.5、ϕ3、ϕ4.5、ϕ6等直径可供选择。

@#@若材料无粗大晶粒、织构选用的准直管径越小越精确。

@#@若考虑材料可能局部晶粒粗大,选用较大一点的直径。

@#@具体根据需要而定。

@#@@#@五、入射光束张角、照射面积和接收光阑的选择@#@目前国产X射线应力测定仪为ϕ0.6,ϕ1和ϕ2mm的准直管作为人射光阑,另配ϕ3和ϕ4mm准直管备选(表3),ϕ4mm用于特殊场合。

@#@前三种准直管对应的光束发散度分别为0.64°@#@,1.06°@#@,和1.89°@#@,大量试验证明采用这些准直管,应力测量系统误差均在允许的范围内.ϕ3mm准直管对应的光束发散度是2.72°@#@,在实际测量中也经常使用,而且未见显著系统误差。

@#@进口的AST和TEC公司的仪器提供的准直管也有5种,分别产生直径为ϕ1,ϕ2,ϕ3,ϕ4和ϕ5mm的光斑。

@#@若从测量偶然误差角度考察,随着准直管直径的增大,X射线光通量显著增强,从而使得应力测量精度随之提高。

@#@@#@当然应当同时注意到,准直管直径越大,X射线照射面积也越大。

@#@操作者应当明确了解,测得的应力是X射线照射面之内的平均值。

@#@因此必须考虑被测试件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照射面积的大小。

@#@首先应根据产生残余应力各种可能的原因,分析它的大小在试件表面各处是否会有很大的变化梯度。

@#@原则上讲,梯度小则照射面积允许大一些(例如测定平面喷丸试件应力);@#@如果应力梯度比较大(例如测定焊接应力),则应当选用直径较小的准直管。

@#@其次,应考虑被测工件的尺寸和形状;@#@显然在小平面上或曲率半径较小的弧面上测试,必须选用直径较的准直管。

@#@为了合理地增大照射面积,有时操作还可以考虑使用狭缝式人射光阑。

@#@对于在一定方上存在明显应力梯度的试样,可以让狭缝与这个向垂直;@#@对于小的圆柱或内圆弧试样,可以让狭缝行于试样的母线。

@#@@#@表3当前国产应力仪准直管直径与相应的光束发散度和照射面积@#@接收光阑装置在计数管(探测器)窗口之前,起到限制光束和屏蔽散射光的作用。

@#@当前国产应力仪配置的接收光阑狭缝有以下几种:

@#@1.8mm×@#@6mm,@#@0.9mm×@#@6mm,0.36mm×@#@6mm和0.18mm×@#@6mm,在测角仪圆上对应的角度分别为1°@#@,0.5°@#@,0.2°@#@和0.1°@#@,通常采用1.8mm×@#@6mm狭缝。

@#@不装狭缝片时接收宽度为3mm×@#@6mm。

@#@接收狭缝越宽则计数率越高;@#@选择较小狭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衍射线的分辨率。

@#@@#@六、半高宽问题与2θ扫描范围、扫描步距、计数@#@正确设定2θ扫描范围的原则是在所设定的扫描范围内使得各个角都有完整的衍射峰。

@#@实际上扫描范围应根据衍射峰的半高宽来确定。

@#@经验表明,2θ范围应当达到半高宽的4~4.5倍。

@#@除了半高宽以外还要考虑应力值的大小;@#@应力较大时,顾及各角衍射峰的偏移,2θ范围还应适当加宽。

@#@@#@扫描方式分为连续扫描和步进扫描,后者又叫阶梯扫描。

@#@这里介绍的是如何确定步进扫描的步距和计数时间。

@#@采用固态线阵探测器则是多通道同时接收,由计算机的cPu瞬间依次扫描读取各个通道的计数,它的步距是固定的,也有计数时间问题。

@#@扫描步距就是阶梯扫描过程中探测器每次前进的角度。

@#@它的大小决定了衍射曲线上点的密度,即定峰时参与计算的数据点的多少。

@#@显然点数越多,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就越小。

@#@但是考虑到工作效率,又不能无限制地缩小步距。

@#@经验表明,半高宽在2°@#@以下,步距角可以选择0.05°@#@;@#@半高宽在2°@#@~4°@#@时,一般取0.1°@#@;@#@半高宽在5°@#@以上时,可以考虑用0.2°@#@和0.25°@#@。

@#@@#@计数时间越长,则探测器接收到的X光子数越多。

@#@为了达到满意的测量重复性,总是希望计数尽可能高一些。

@#@在衍射强度较低、峰形较差的情况下,应考虑适当延长计数时间。

@#@但是峰形的好坏并非只取决于计数高低这一个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仅靠延长计数时间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相反,对于峰形较好的材料,有时候计数不高(例如峰值在1000以下)也能达到满意的测量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计数时间可以缩短,以利于提高工效。

@#@@#@综上所述,在指定材料和衍射晶面、确定照射面积的前提下,如果出现衍射强度较低、峰形较差、测量误差较大的情况,首先判定材料的晶粒是否粗大,是否应当采用摆动法。

@#@如果晶粒并不粗大,那么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管流管压、延长计数时间、增大接收狭缝以及缩小扫描步距等。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七、管压、管流的选择@#@当管电压为激发电压的3~5倍时,可以得到标识谱对连续谱的最佳强度比,其达到2.5倍时已接近最佳。

@#@按此规律,常用X射线管的激发电压和适宜工作电压列于表2。

@#@@#@表2常用x射线管的激发电压和适宜工作电压@#@八、仪器的校验与调整@#@调整衍射仪时,除了仪器各个部分的常规检查外,最关键的调整是入射光束和被测试件的对中。

@#@测角仪的制造精度应保证2θ/θ轴和ψ轴(侧倾法的ψ轴位于测角仪圆平面内)精确地相交于测角仪的中心。

@#@调整时应通过微调螺丝将人射光束的重心与2θ/θ轴和ψ轴的交点相重合,并使计数管能在2θ=0°@#@位置接收到对中后的光束。

@#@然后再将测试对象表面的被测点重心与测角仪的中心相重合。

@#@@#@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的试样设置误差是测试对象表面在其法线方向上与测角仪中心的偏离δ。

@#@为此可用所谓Nilson—Riley法来调整。

@#@该法的依据是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点阵常数相对误差⊿a/a与Nilson—Riley函数cos22θ/sinθ成正比,而比例常数K与试样表面偏离测角仪中心的距离δ有关。

@#@若微调试样位置,使不同布拉格角的衍射线的cos22θ/sinθ值与点阵常数a之间成一水平线时,偏离量δ等于零,也即试样表面与测角仪的中心重合。

@#@@#@最后可用一个已知晶格常数、无应力的粉末标样作精确调整。

@#@通过调整达到:

@#@@#@1)在ψ==0°@#@时多次测量无应力粉末标样的衍射线谱,使测得的所有千涉线的2θ值与标样的理论2θ值相差小于百分之几度。

@#@@#@2)在尽可能大的±@#@ψmax(方向多次测量粉末标样的某一(hkl)面干涉线,通过微调入射光束,使测得的2θ值与该于涉线的理论2θ值相差±@#@0.0l°@#@。

@#@@#@3)在ψ==0°@#@和ψ=±@#@ψma方向多次测量与2)相同的那条干涉线,通过标样在法线方向的微小推移使测得的2θ值相差小于±@#@0.01°@#@。

@#@@#@若第3)项测量时标样表面的位置有较大的推移,则应重复第1),2)项测量。

@#@如此反复调整测量满足要求后可以认为标样的表面就是对中后的测试对象的基准位置。

@#@@#@九、查找或者计算应力常数@#@晶体中普遍存在各向异性,不同晶向具有不同弹性模量,如果将平均弹性模量带入公式来求解应力常数,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对于已知材料,可以通过查表获取待测晶面的应力常数。

@#@对于未知材料,只能通过实验方法测量。

@#@@#@下图是查《美国钛合金手册》1975版84页得Ti6Al4V部分数据图片,根据材料的加工工艺弹性模量范围可查。

@#@@#@@#@@#@E为弹性模量、ν为泊松比,θ0为无应力状态下的布拉格角。

@#@对于指定的材料,K值可从资料(材料手册)查出或者通过实验求出。

@#@实验方法如下:

@#@@#@用与待测应力工件的材质工艺完全相同的材料制作成等强度梁,如图a所示。

@#@如果载荷为P,则等强度梁上面的载荷应力按下式计算:

@#@@#@根据此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应力常数K的过程。

@#@@#@十、背底处理和定峰方法@#@研究表明,背底是一条起伏平缓的曲线,可以用一个三元一次方程描述。

@#@通常都倾向于把它当作一条直线对待,实践证明这样的近似处理对于现行的测量准确度要求来说是可行的。

@#@为了扣除背底首先要合理选取扫描起始角和终止角,使衍射曲线两端都出现一段背底。

@#@一般扣除背底的做法是:

@#@在曲线的前后背底上,从两个端点开始,分别连续地取若干个(不少于5个)点,然后将这些点按最小二乘法拟合成一条直线作为整条衍射曲线的背底;@#@接着将所测得的衍射峰各点的计数减去该点对应的背底强度,即得到一条无背底的衍射曲线。

@#@@#@图9背底处理及半高宽法定峰@#@定峰的方法有半高宽法、抛物线法、重心法、交相关法(详述略)。

@#@根据精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定峰方法。

@#@对于衍射峰出现双峰或不规则峰情况,再凭常规的定峰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山东大学研究采用一种峰拟合方法,能很好地确定峰的位置。

@#@其基本原理是,对于两峰或多峰情况,选择高斯函数分别进行拟合,调整函数参数,使其拟合度达到最佳(拟合度判断系数为方差R2,R2越接近于1,拟合度越好),然后根据理论分析选择正确的峰形,从而确定峰的位置,再根据2θ与sin2ψ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应力值。

@#@图1为峰拟合方法的定峰原理图。

@#@@#@十一、应力计算及误差确定。

@#@@#@应用实例:

@#@@#@钛合金铣销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2010山东大学】X射线衍射应力测试在XSTRESS3000上进行,使用TiKa靶,基本测试参数为,电压30kV,电流6.7mA,曝光时间10s,准直器直径4mm,衍射晶面(110),弹性模量120200MPa,泊松比0.36,应力常数1750.39MPa/°@#@无应力衍射角137.4°@#@,ψ角选用0°@#@、±@#@18.7°@#@、±@#@27°@#@、±@#@33.8°@#@、±@#@39.9°@#@,摇摆角为±@#@5°@#@,φ旋转角为0°@#@和90°@#@,摇摆角为±@#@30°@#@。

@#@采用较大准直器直@#@径、ψ摇摆和φ摇摆方法,可以增加参与衍射的晶粒数目,从而提高衍射晶面在空间的取向概率,获得满意的峰形。

@#@@#@EffectoftheforgingpressureonthemicrostructureandresidualstressdevelopmentinTi–6Al–4Vlinearfrictionwelds选择的是(213)晶面a-Ti,CuKa靶材@#@当、同时存在多个衍射峰时通常选用2θ>@#@90℃的衍射峰来确定薄膜的残余应力,这是因为在衍射角2θ测量误差相同的条件下,利用具有高衍射角的衍射峰进行应力测定可以降低测试结果误差。

@#@@#@";i:

28;s:

7935:

"不同燃料的锅炉运行成本比较@#@一、燃料种类对比@#@当前锅炉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煤、轻(重)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电能及二甲醚。

@#@@#@1、煤作为固体燃料,平均热值在6000Kal/kg以下,煤作为锅炉燃料,运输量大、储存环境条件恶劣,沸腾燃烧后造成粉尘飞扬,排放氮氧化物(以下简称NOX)、硫化物(以下简称SOX)等气体,污染环境,此外燃煤锅炉占地大,安装复杂,锅炉升温、升压速度慢,燃料供应、除尘、除灰、除硫的辅助设施多,还需大面积的储煤、储灰场地。

@#@运行维护费用较高。

@#@虽然目前煤碳与其他燃料相比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但是,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其实际价格逐渐向其他燃料价格逼近;@#@燃料、人工和粉尘、脱硫等后续治理费用叠加,总费用逐渐接近其他燃料的消耗费用,且其运行成本过高,环境效益差。

@#@@#@2、轻(重)油是液体燃料,平均热值为10000Kal/kg以上。

@#@作为锅炉燃料,轻(重)油在进入炉膛时必须要先行雾化,才能与空气有效均匀混合而燃烧,燃烧后含不完全燃烧的油粒,聚集于尾部受热面和尾部烟道内,可能造成尾部受热面、尾部烟道的二次燃烧或爆燃而损坏尾部受热面或烟道;@#@油燃烧后排放的烟气含大量的NOX、SOX气体,除去烟气中这些气体,要投入相应的脱硫设施,运行费用较高。

@#@此外使用燃油作为锅炉燃料,企业需要配置一定量的储油设施。

@#@@#@3、电热作为获取热水和蒸汽的热源,是通过电热元件通电后直接对水加热,一般称为(大型、中型)电热水器或电蒸汽发生器。

@#@电热炉没有燃料燃烧后的物质排放,不产生污染物危害,也没有噪声污染,劳动卫生条件优越。

@#@但是锅炉使用电热必须要建蓄能装置,一次性投资较大。

@#@现有电热锅炉的容量都比较小,多用于0.7MW以下的热水锅炉。

@#@@#@4、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以下简称LPG),其热值为11000大卡/kg,其性质指标如下:

@#@@#@名称: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

@#@丙烷、丁烷@#@分子式:

@#@C3H8、C4H10@#@热值:

@#@11000Kal/kg@#@自燃点:

@#@446~480℃@#@着火温度:

@#@450℃@#@爆炸极限:

@#@1.5~9.5%@#@液化石油气作为锅炉燃料,洁净、方便,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是理想的清洁燃料之一。

@#@但是液化石油气燃点低,爆炸极限下限低,范围宽,溢出后迅速气化,气体扩散后比空气重1.5-2.8倍,常聚集于地表,不易逸散,极易着火燃烧爆炸,造成严重的危害。

@#@同时由于本地和邻近省份均无液化石油气资源,均需到国内炼油厂或沿海进口港口购买,价格昂贵,运输成本高;@#@若作为锅炉燃料,需要备一定量的气化设备,合适的存放区域,必备的消防条件等,一次性投资较大。

@#@@#@5、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无色、无毒、无腐蚀性,热值高,燃烧效益高,燃烧后所排放的废气和污染物少。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被人们称为“绿色燃料”。

@#@@#@天然气作为锅炉燃料,洁净、方便。

@#@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CO2和水,产生的污染危害极小,是理想的清洁燃料之一,由于其密度较轻,溢出后会迅速扩散,气体扩散后因比空气轻,不会聚集于地表,很容易逸散。

@#@同时由于管道天然气由燃气公司管输到企业,企业本身无需投入大的运输和储存设备,可节约较大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天然气锅炉起停方便、迅速,升温升压速度快,负荷调节容易,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没有飞灰和烟尘的污染,运行辅助费用低。

@#@@#@6、二甲醚@#@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是呈气态,DME的沸点为-24.9°@#@C,通过压缩可成为液体。

@#@二甲醚的低热值64686KJ/m3,爆炸下限为3.4%,作为锅炉燃料,需要配备一定的储存气化设备、合适的存放区域,满足相应的消防条件等,一次性投资较大。

@#@@#@二、燃料的单位价格比较@#@1)基础数据@#@序号@#@燃料类型@#@燃料热值@#@单价@#@备注@#@1@#@重油@#@10000Kcal/Kg@#@3600元/吨@#@2@#@天然气@#@8500Kcal/Nm3@#@3.5元/Nm3@#@3@#@电@#@861Kcal/度@#@1元/度@#@4@#@0#柴油@#@10300Kcal/Kg@#@6000元/吨@#@5@#@煤@#@5500Kcal/Kg@#@500元/吨@#@6@#@液化石油气@#@11000Kal/Kg@#@6500元/吨@#@7@#@二甲醚@#@6881Kal/Kg@#@3500元/吨@#@2)热能利用价格比(以一台一吨锅炉满负荷运行一小时进行比较)@#@项目@#@蒸汽炉型@#@燃料名称@#@热效率@#@(%)@#@燃尽率@#@(%)@#@单价@#@耗量/吨@#@蒸汽@#@成本/吨@#@重油锅炉@#@重油@#@84@#@98@#@3600元/吨@#@75Kg@#@270元@#@燃气锅炉@#@天然气@#@91@#@99@#@3.5元/m3@#@75m3@#@262元@#@柴油锅炉@#@柴油@#@85@#@99@#@6000元/吨@#@70Kg@#@420元@#@燃煤锅炉@#@煤@#@67@#@70@#@500元/吨@#@200Kg@#@100元@#@燃气锅炉@#@液化石油气@#@92@#@99@#@6500元/吨@#@60Kg@#@390元@#@电锅炉@#@电@#@98@#@100@#@1元/度@#@700度@#@700元@#@燃气锅炉@#@二甲醚@#@92@#@99@#@3500元/吨@#@100Kg@#@350元@#@三、燃料运行量对比 @#@@#@表110吨锅炉燃料运行费及辅助设施、人工费用对照表@#@(在锅炉运行参数达到锅炉设计的参数值的同等条件下)@#@项目名称@#@柴油锅炉@#@天然气锅炉@#@重油锅炉@#@燃煤锅炉@#@二甲醚锅炉@#@液化气锅炉@#@燃料单价@#@5200@#@元/吨@#@3.5元/m3@#@3600元/吨@#@400元/吨@#@3500@#@元/吨@#@6500@#@元/吨@#@耗量/吨蒸汽@#@71Kg@#@75.6m3@#@75Kg@#@200Kg@#@100Kg@#@60Kg@#@10T/H蒸汽的燃料耗量@#@710Kg@#@756m3@#@750Kg@#@2000Kg@#@(2T)@#@1000Kg@#@600Kg@#@以20小时/天300天/年计算@#@710×@#@20×@#@300=4260吨@#@756×@#@20×@#@300=4536000m3@#@750×@#@20×@#@300=4500吨@#@12000吨@#@6000吨@#@3600吨@#@年燃烧耗费@#@5200元/吨×@#@4260=2215.2万元@#@3.5元/m3×@#@4536000m3=1587.6万元@#@3600元/吨×@#@4500吨=1620万元@#@480万元@#@3500元/吨×@#@6000吨=2100万元@#@6500元/吨×@#@3600吨=2340万元@#@热效率%@#@85@#@92@#@84@#@67@#@92@#@92@#@燃尽率%@#@99@#@99@#@98@#@70@#@99@#@99@#@轮班数@#@3@#@3@#@3@#@3@#@3@#@3@#@当班操作工@#@3@#@2@#@3@#@3@#@3@#@3@#@辅助工人数@#@2@#@0@#@2@#@4@#@2@#@2@#@耗工总数@#@15@#@6@#@15@#@21@#@15@#@15@#@日工时总数@#@120@#@48@#@120@#@168@#@120@#@120@#@小时工资成本(元)@#@13.5@#@5.4@#@13.5@#@18.9@#@13.5@#@13.5@#@注1、其他辅助费用(以24小时,360天计算),储存、运输、除S、人工(1吨/h蒸汽,其他辅助费用每增加1元,>8.64万元/年)实际核算1吨/h蒸汽其他辅助费用>130元,年耗资>1123.2万元/年。

@#@@#@注2、辅助工人数,煤炉:

@#@每班煤场粉碎3人,出灰、渣1人;@#@油及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炉:

@#@每班储油、液化石油气辅助工2人;@#@煤炉、油及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炉其它费用:

@#@燃料运费,灰、渣运费,除尘、除硫水电费。

@#@@#@注3、按最低工资标准650元/人.月计算,小时工资为2.7元/人.小时。

@#@@#@由上表比较可以看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在运行增加了清灰除油的人工费用及烟道的维护费用,同时还需增加除NOX和SOX等有害其他的环保设备,燃气锅炉则可节约此类运行费用。

@#@而在三类燃气锅炉中天然气锅炉在运行费用、日工时总数及小时人工成本比其它两种燃料锅炉运行成本都要低,是最经济合理的。

@#@@#@@#@";i:

29;s:

14138:

"@#@ @#@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COSCO(DALIAN)SHIPYARDCO.,LTD@#@造船产品@#@目标成本材料控制管理操作办法@#@焊接材料定额@#@(第一部分)@#@程序编号:

@#@COSCO-SYGD-C(CW)-21@#@版本及修改号:

@#@2.0@#@批准日期:

@#@2011.2.25@#@生效日期:

@#@2011.3.01@#@受控状态:

@#@受控@#@发放编号:

@#@@#@ @#@编写@#@审核@#@批准@#@王忠民@#@高月@#@王秀杰@#@1@#@目的@#@1.1@#@为加强公司造船产品焊材的管理,规范焊材的发放领用操作流程,达到公司焊材降本增效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公司(除修船以外)造船产品、海工产品及非船产品。

@#@@#@2.2@#@适用于造船技术部、造船系统各工区、物资管理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

@#@@#@3@#@定义@#@3.1@#@焊接材料:

@#@是指用于造船产品、海工产品、非船产品及相对应的工装制作安装,所需的焊条、焊丝、焊剂、衬垫、碳棒等焊接材料。

@#@@#@3.2@#@焊接材料的分类:

@#@直接消耗焊材和辅助消耗焊材两大类。

@#@@#@直接消耗焊材:

@#@是指直接作用与产品上并随产品一起交付所消耗的焊材,为直接消耗焊材;@#@@#@辅助消耗焊材:

@#@是指为保证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而制作的种类辅助工装设施所消耗的焊材,为辅助消耗焊材;@#@@#@4@#@职责分工@#@4.1@#@财务部/目标成本管理室(以下简称财务部/成本室)@#@4.1.1@#@财务部/成本室负责制造项目焊材定额的确定、下发、超定额的追加、领用跟踪、台账检查、焊材库房焊材实物的盘点及焊材分析等。

@#@@#@4.2@#@造船技术部@#@4.2.1@#@造船技术部各专业设计室下发给工区的施工图纸、托盘、证件和工艺文件,必须同时发给财务部/成本室,并保证完整齐全。

@#@@#@4.2.2@#@造船技术部工法室下发的胎架制作、吊耳制作及安装、接板工艺、分段制作工艺、分段下胎封固、总组/搭载工艺、船舶下水及拖移工艺、脚手架零件制作及安装工艺、专用工装及通用工装制作与安装等工艺性图纸文件,必须下发财务部/成本室并保证完整齐全。

@#@@#@4.3@#@造船系统各工区@#@4.3.1@#@严格按照财务部目标成本下发的《大连中远船务(造船产品)消耗材料定额明细表》(附录A,以下简称《消耗材料定额表》)开具领料单进行领料,申请增补,建立台账并定期反馈财务部,同时做好实物的发放与管理。

@#@@#@4.4@#@物资管理部和焊材库房@#@4.4.1@#@严格按照财务部目标成本下发的《消耗材料定额表》进行发料,控制各工区领用项目的焊材数量在财务部目标成本室下发的范围之内。

@#@@#@5@#@操作流程图@#@6@#@业务描述及规程@#@6.1@#@财务部/成本室@#@6.1.1@#@焊材定额的确定及下发@#@6.1.1.1@#@财务部/成本室负责单船焊材总控制指标,按不同工区进行焊材用量指标分解,确定各工区焊材用量控制指标。

@#@@#@6.1.1.2@#@财务部/成本室严格按照技术部下发的施工图纸、托盘、工艺规定和焊材定额标准执行,不得擅自修改焊材定额标准。

@#@(自2011年3月起统一执行大连中远船务新版《钢质船舶—常用焊材定额标准》详见附录B)@#@6.1.1.3@#@财务部/成本室对首制产品开工时,可根据工区生产需要向钢加、船体工区先期预拨部分焊材,预拨焊材量可以控制在其工区焊材控制总用量的20-30%之间,确保前期生产需求,并在后期陆续下发的焊材定额中逐步扣除。

@#@@#@6.1.1.4@#@财务部/成本室各专业定额人员要严格按照图纸、托盘、工艺规程等给定的物量进行焊条、焊丝、衬垫、碳棒等材料用量的计算,履行相关签字手续后加盖专用定额印章并以《消耗材料定额表》的形式下发至相关生产工区。

@#@@#@6.1.1.5@#@《消耗材料定额表》一式三份,一份下发到相关工区,做为领料的依据并存档;@#@一份下发到物资管理部,同时抄送给钢加工区的焊材库房,作为焊材发放的依据;@#@一份留财务部/成本室作为存档备查依据。

@#@@#@6.1.2@#@焊材定额的增补@#@6.1.2.1@#@财务部/成本室对工区上报的因焊材定额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而增补焊材用量的《焊材定额增补申请表》(附录C)进行原因分析,在及时处理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可先行补发《消耗材料定额表》。

@#@同时,建立好《材料增补申请报告接收台帐》(附录D),《焊材定额增补申请表》要存档保管为单船完工总结分析提供依据。

@#@@#@6.1.3@#@登记台账、盘点及分析考核@#@6.1.3.1@#@财务部/成本室将所下发的焊材定额,按工区、职种自行建立焊材定额发放统计台帐,并按产品、工装进行分类统计。

@#@@#@6.1.3.2@#@原则上每季度的第一周,由财务部/成本室牵头,钢加工区、物资管理部、监督部配合,对钢加工区焊材库房(厂区三个)和造船物资部棉花岛焊材库房,焊材进库出库及领用发放情况进行盘点,确保台账管理与实物发放一致。

@#@@#@6.1.3.3@#@财务部/成本室每月20日要对工区上报的焊材发放统计台帐和ERP实际领用量,要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定额用量与实际发放量的完整一致,并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同时给予相应的考核。

@#@@#@6.1.3.4@#@财务部/成本室在产品完工后一个月内,汇总完成各专业综合分析资料,最终形成单船焊材用量成本分析报告,说明原因、解决办法、预防措施及后期工作要求,并提出奖惩考核意见。

@#@@#@6.2@#@造船系统各工区@#@6.2.1@#@财务部/成本室下发的《消耗材料定额表》,是各工区开据和领取焊材的唯一凭证。

@#@@#@6.2.2@#@工区材料员对财务部/成本室下发的《消耗材料定额表》,必须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完整清晰的统计台帐。

@#@@#@6.2.3@#@工区材料员必须按照工区生产主管的施工指令(或派工单)开据领料单,领料单填写的焊材数量,要与财务部/成本室下发的《消耗材料定额表》规定的焊材定额用量一致,如遇焊材定额不能整包整盘领取时,原则上可按4舍5入的方法超支或欠支下发,待累计数额达到整包整盘数量时再行扣除和补发。

@#@@#@6.2.4@#@领料单据要注明船名、工程编号、段号或托盘号、焊材种类及数量、写明施工单位,领料单必须与《消耗材料定额表》同时保存以备审核。

@#@@#@6.2.5@#@施工单位以工区材料员开据的领料单到物资部领取衬垫、碳棒,或到焊材库房,兑换等额的焊条、焊丝领取票据,不允许无领料单发放焊材的事情发生。

@#@@#@6.2.6@#@施工单位领用CO2焊丝时必须持焊丝领取票和等额数量的并标有本单位信息内容的空焊丝盘,去兑换领取新的CO2焊丝。

@#@@#@6.2.7@#@施工单位必须妥善保管好本部门用过的CO2焊丝盘,以免丢失造成无法兑换领取相应的焊材而影响生产。

@#@@#@6.2.8@#@对于新领取的CO2焊丝如果因运输、搬运等因素,造成焊丝盘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的,可整盘返库更换,严禁随意丢弃。

@#@@#@6.2.9@#@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要树立成本意识,焊丝废弃长度必须小于10米,对违反规定的将视情节予以相应的处罚。

@#@@#@6.2.10@#@施工单位对下属本单位的各施工班组施工所需的焊材,要按定额用量足额发放不准截留。

@#@@#@6.2.11@#@工区材料员要时刻掌握施工班组或施工队伍的材料消耗情况,严禁班组和施工队私自长期囤积焊材,人为加大焊材成本现象。

@#@@#@6.2.12@#@工区材料员可以根据施工需求进行焊条与焊丝的置换。

@#@@#@焊材的的置换原则:

@#@@#@1、1㎏CO2焊丝=1.368㎏焊条;@#@1㎏CO2焊丝=0.833㎏埋弧焊丝。

@#@@#@2、没有充分理由和工艺要求,不允许焊条与CO2焊丝置换,否则是人为加大焊材成本费用。

@#@(焊条4.74元/㎏;@#@CO2焊丝8.50元/㎏)@#@6.2.13@#@对焊材定额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需增补焊材用量的,由工区写出专题分析报告,填写《材料定额增补申请表》,履行完相关签字审批后,财务部/成本室补发《消耗材料定额表》,所有登记的台账注明“补加”。

@#@@#@6.2.14@#@《焊材定额增补申请表》填写的增补数额必须小写加大写,对增补申请表中数量进行修改的,工区主管要在修改数量的后面签字确认,对无签字确认的视为无效增补报告。

@#@@#@6.2.15@#@工区材料员、项目主管及相关人员,未经财务部/成本室同意,不得擅自开据焊材领用票据。

@#@@#@6.2.16@#@因生产计划调整或生产流程改变,需拆解或转移焊材定额的,要报送财务部/成本室,由定额人员负责拆解或转移,工区不得随意拆解、转移或截留。

@#@@#@6.2.17@#@工区材料员每月7日将本工区上月各类在建产品焊材发放领取记录台帐(附录E电子版),上报财务部/成本室审核,确保焊材定额发放与实际领用及施工内容相对应。

@#@@#@6.2.18@#@产品完工签字后当日起,该产品所剩余的所有焊材领取票也随之作废,若继续使用按违规进行考核处理。

@#@@#@6.2.19@#@工区材料员在焊材领用发放过程中遇有定额与实际用量不符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通知财务部/成本室,以便现场核实及时解决。

@#@@#@6.3@#@焊材库房管理@#@6.3.1@#@根据集团、公司的的要求建立焊材库房管理制度。

@#@(焊材进库管理制度、焊材库房日常管理制度、焊材进库台帐、焊材发放台帐等)@#@6.3.2@#@焊材库房要做好常备焊材的储备,保证正常施工焊材的需求。

@#@@#@6.3.3@#@焊接材料入库时,应检查焊接材料的包装有无破损,并核对牌号、批号、规格及数量,保证进货票据与实物的一致,同时履行焊材入库上帐签字等手续。

@#@@#@6.3.4@#@焊材库房保管员根据各工区材料员签发的领料单,按产品名称、工程编号、焊材牌号、规格及数量,以财务部/成本室下发的《消耗材料定额表》为发放标准,将领料单的焊材兑换成焊材领用票。

@#@@#@6.3.5@#@焊材库房保管员发料时要认真审核焊材领取票,对票据信息齐全、签字手续完备及无损毁涂改的,可按票据数量发料,并做好票据的回收保管和统计工作。

@#@@#@6.3.6@#@焊材库房保管员要对CO2焊丝的发放实行严格的管理,实行“等额发放、实名制管理”,即CO2焊丝发放时领用者必须要有CO2焊丝领取票,同时还要有等量的用后焊丝盘,并核对空盘上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

@#@工区、队伍、班组、姓名),对审核无误的方可发放。

@#@同时要对新领取的焊丝盘进行标识(标识内容:

@#@工区、队伍、班组、姓名)@#@6.3.7@#@对新进的施工队伍首次领取CO2焊丝的,必须由工区主管签字确认,并在新领取的焊丝盘上进行信息标识(标识内容:

@#@工区、队伍、班组、姓名),再次领取时仍按本规定(6.3.6)执行,并逐步形成常态化管理。

@#@@#@6.3.8@#@对回收后的空丝盘要妥善保管、及时处理防止丢失。

@#@@#@6.3.9@#@焊材库房每月7日向财务部/成本室报送焊材各工区上月焊材实际领用情况统计表(电子版)。

@#@@#@6.3.10@#@产品完工签字交工后第2日起,焊材库管理员有权收回尚未领用的项目焊材领取票,确保焊材的专船专用规定的执行。

@#@@#@6.4@#@物资管理部@#@6.4.1@#@每月要与焊材库房进行帐物核销,并建立完整准确的焊材进出台帐。

@#@@#@6.4.2@#@库房保管员根据各工区材料员签发的领料单,按产品名称、工程编号、规格及数量,以财务部/成本室下发的《消耗材料定额表》为发放标准,发放衬垫及碳棒等。

@#@@#@6.4.3@#@每月7日将上月进出库焊材的种类、数量,按产品编号进行汇总上报财务部/成本室。

@#@@#@7@#@考核规定@#@7.1@#@对施工单位自身原因超标准施工造成焊接材料增补的,出具罚款单按量、价从工程款中扣除。

@#@@#@7.2@#@对未与财务部/成本室沟通,擅自开票领取焊材的,或涂改、伪造、冒领焊材的,或用已经完工产品的过期焊材领取票领用焊材的,当月部门考核扣0.5分。

@#@@#@7.3@#@对未按本规定要求按时报送相关统计报表的每次部门考核扣0.5分。

@#@@#@7.4@#@对施工单位对掛靠本单位未按定额用量足额发放焊材的,按截留数额的价值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8@#@本新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原2010.9.14下发的编号COSCO-SYGD-C(CW)-21的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9@#@本规定解释权归财务部/目标成本管理室。

@#@@#@9.1@#@本次修改内容:

@#@完善条目(6.1.1.2、6.1.3.1、8);@#@@#@增加条目(3.2、6.2.6——6.2.10、6.3.6——6.3.8、7.4)@#@修改附件《焊材定额增补申请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0@#@支持性文件@#@10.1@#@中远集团2007年9月26日《焊接材料存储与发放》(试用版)@#@10.2@#@大连中远船务2007年7月版《常用焊材定额标准》@#@10.3@#@大连中远船务2011年2月版式《钢质船舶—常用焊材定额标准》@#@11@#@附录:

@#@@#@11.1@#@附录A-《钢质船舶—常用焊材定额标准》2011年2月25日版@#@11.2@#@附录B-大连中远船务(造船产品)消耗材料定额明细表@#@11.3@#@附录C-焊材定额增补申请表@#@11.4@#@附录D-材料定额增补申请报告接收台帐@#@11.5@#@附录E-焊接材料领用发放统计表@#@8@#@财务部/目标成本管理室@#@";i:

30;s:

6411:

"测绘学概论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共30分)@#@1.测量小范围地球表面形状时,将其当作平面看待而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属于______分支学科研究的范畴。

@#@@#@A.大地测量学B.地形测量学C.摄影测量学D.工程测量学@#@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______。

@#@@#@A.相对高程B.假定高程C.高差D.绝对高程@#@3.大地坐标的测量基准是______。

@#@@#@A.法线和参考椭球面B.法线和大地水准面@#@C.铅垂线和参考椭球面D.铅垂线和大地水准面@#@4.从基准方向线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某直线的角度是该直线的______。

@#@@#@A.磁偏角B.子午线收敛角C.象限角D.方位角@#@5.某矩形分幅的地形图编号为35.25-35.50,则该图的比例尺是______。

@#@@#@A.1:

@#@500B.1:

@#@1000C.1:

@#@2000D.1:

@#@5000@#@6.水准测量中由仪器下沉或上升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______方法来减弱其影响。

@#@@#@A.往返观测取高差均值B.“后前前后”观测顺序@#@C.视线高出地面一定高度D.前后视距差加以限制@#@7.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椭球体为______。

@#@@#@A.1954年北京坐标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C.1980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D.1985年高程基准@#@8.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为______。

@#@@#@A.1954年北京坐标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C.1980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D.1985年高程基准@#@9.高斯坐标系属于______。

@#@@#@A.地理坐标系B.天文坐标系C.大地坐标系D.平面坐标系@#@10.大比例尺地图分幅一般采用______。

@#@@#@A.梯形分幅B.矩形分幅C.圆形分幅D.椭圆分幅@#@11.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为______。

@#@@#@A.1954年北京坐标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C.1980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D.1985年高程基准@#@12.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减弱______误差的影响。

@#@@#@A.仪器沉降B.水准尺沉降C.i角D.大气折光@#@13.水准测量中水准尺下沉或上升引起的误差可以采用______方法来减弱。

@#@@#@A.“后前前后”观测顺序B.前后视距相等@#@C.视线高出地面一定高度D.往返观测@#@14.J6级经纬仪表示该仪器野外______的中误差为±@#@6″。

@#@@#@A.半测回测角B.一测回测角C.半测回方向D.一测回方向@#@15.照准方向线于水平线在同一铅垂面间的夹角是______。

@#@@#@A.水平角B.竖直角C.方位角D.转折角@#@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6.常见的地物有如下______等。

@#@@#@A.山顶B.河流C.房屋D.草地@#@17.水准仪应满足如下______几何关系。

@#@@#@A.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B.十字丝横丝⊥仪器竖轴@#@C.水准管轴∥视准轴D.视准轴⊥横轴@#@18.经纬仪必须满足______等几何条件。

@#@@#@A.竖轴⊥横轴B.竖轴指标差=0@#@C.竖丝⊥横轴D.视准轴⊥横轴@#@19.下列______属于系统误差。

@#@@#@A.经纬仪度盘偏心误差B.钢尺尺长误差@#@C.水准尺读数估读误差D.经纬仪对中误差@#@20.地图的分幅有______。

@#@@#@A.梯形分幅B.矩形分幅C.圆形分幅D.椭圆分幅@#@21.水准测量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观测要求可以减弱______等误差的影响。

@#@@#@A.i角B.水准尺沉降C.大气折光影响D.地球曲率影响@#@22.三角高程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来源于______。

@#@@#@A.觇标高测定B.仪器高测定C.竖角观测D.图解边长@#@23.下列______属于随机(偶然)误差。

@#@@#@A.经纬仪对中误差B.钢尺拉力误差@#@C.水准尺读数估读误差D.经纬仪度盘偏心误差@#@24.四架法导线测量的优点是消除了______误差。

@#@@#@A.测角B.量边C.仪器对中D.觇标对中@#@25.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有______。

@#@@#@A.GPS测量B.水准测量C.三角测量D.导线测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题,共20分)@#@26、大地测量学 @#@@#@27、遥感 @#@@#@28、地理信息系统@#@29、变形监测@#@30、摄影测量学@#@四、简答题@#@31.什么是三角高程测量?

@#@@#@32.变形监测与常规的测量工作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测绘学概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DADA6-10BCDDB11-15DADDD@#@二、多选题@#@16.BCD17.ABC18.ABCD19.AB20.ABCD21.AD22.CD23.BC24.CD25.ACD@#@三、名词解释@#@26.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地球的整体与局部运动和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7.遥感: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来自目标的电磁波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8.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

@#@@#@29.变形监测:

@#@对建筑物及其地基、滑坡、地面沉降、断层活动等由于荷重、材料老化、结构受损、地质条件变化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形的测定工作称为变形监测。

@#@@#@30.摄影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传感器拍摄的影像,研究并确定被摄目标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与技术。

@#@@#@四、简答题@#@31.什么是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是在三角网水平角观测的同时,观测相邻两点的垂直角,并通过三角网的计算求得两点间水平边长或利用测距仪直接测定边长,进而计算两点间的大地高差。

@#@@#@32.变形监测与常规的测量工作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

(1)重复观测

(2)网形较差而精度要求较高(3)是各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i:

31;s:

9986:

"@#@企业内部车辆(叉车)培训资料@#@@#@第一章叉车的结构、原理@#@叉车按动力装置可分为电瓶叉车和内燃叉车两类。

@#@目前公司使用的叉车大部分为内燃叉车。

@#@@#@一、叉车的结构分为:

@#@(七大系统)@#@离合器---机械变速箱@#@----减速器、差速器@#@变矩器---液力变速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驱动桥-------转向系统---转向桥--------起重系统----@#@@#@离合器---机械变速箱@#@变矩器---液力变速箱@#@停车制动@#@油门操纵@#@风门操纵@#@----操作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二、叉车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产生动力------由液压系统传递-------操作系统-----指挥叉车前进后退。

@#@@#@第二章叉车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一、定期检查@#@1、定期对液压管的接头、发动机、水箱及驱动系统进行检查,检查其中否漏水和漏油。

@#@@#@2、轮胎充气时应按“轮胎压力”规定的气压值进行充气。

@#@充气后的轮胎压力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标准为1-1.5T车型前轮为790KPa,后轮为1000KPa;@#@2—2.5T前后轮标准压力为860KPa;@#@3—3.5T车型前轮为830KPa,后轮为790KPa)@#@3、检查轮毂螺母是否松动,万一松动,会造成车轮脱落,导致车辆翻倒。

@#@@#@4、检查顶架的结构部件是否牢固。

@#@@#@5、检查制动储油罐中的油位,油面在两格之间。

@#@添加时应避免灰尘或水进入储油罐内。

@#@@#@6、检查蓄电池电解液量,蓄电池盒上有上、下液位刻度线,操作人员可以观察液面是否处在两线之间。

@#@不要将叉车使用到不能移动时才停止工作,这样会使蓄电池的寿命缩短。

@#@当蓄电池容量报警指示灯连续闪烁时,蓄电池就需要充电了。

@#@@#@7、水箱液位应不低于加水口二厘米,不足时要即时补加。

@#@加水后拧紧水箱盖。

@#@@#@8、检查发动机油位(位于机体左侧)时,拉出油标尺,擦净尺头后重新插入并拉出,检查油位是否在两刻度线之间。

@#@@#@9、检查风扇皮带张紧程度和损坏与否,用拇指压在水泵与发电机之间皮带的中间。

@#@@#@10、经检查挡货架安装螺丝是否松动,货叉和货叉定位销安装情况,货叉有无变形或开裂。

@#@@#@二、维护@#@1、经常清洁空滤,并常检查空滤管路是否有破裂的地方。

@#@@#@2、在车架、转向、门架等处加注黄油或滴加废旧机油。

@#@@#@3、冬季每周,夏季每三天检查电瓶水是否够量。

@#@@#@4、定期对叉车的各项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三章叉车的安全操作规程@#@一、使用前准备工作:

@#@@#@

(1)、检查轮胎气压;@#@@#@

(2)、检查前进、倒退档手柄是否在中间位置(零档位置);@#@@#@(3)、在燃油系统工作及电瓶是否正常;@#@@#@(4)、检查各手柄及踏板是否完好。

@#@@#@(5)、检查发动机机油是否够量,冷却水是否欠缺。

@#@@#@(6)、风扇皮带松紧度,外观有无明显损伤,询问上一班使用者叉车情况。

@#@@#@(7)、扭动点火开关第一档观察仪表是否显示正常。

@#@@#@(8)、松开停车制动。

@#@@#@(9)、进行门架升降、前后倾、转向、制动的试动作。

@#@@#@二、安全操作标准:

@#@@#@

(1)、操作人员应熟悉叉车性能和操作规程。

@#@@#@

(2)、叉车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一定开车技能的人员,并经公司内部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准驾驶。

@#@@#@(3)、每班应配备专职叉车司机操作叉车。

@#@未经公司安全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从事叉车驾驶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当班班长应到安全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驾驶。

@#@@#@(4)、驾驶员应遵章守法,规范操作,安全行车,提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

@#@@#@(5)、作业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好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帽、服装、手套等)。

@#@@#@(6)、叉车是以前轮中心为支点的,要保持车体与货叉上的货物重量相平衡,@#@在开车前检查各控制和报警装置是否完好,如发现损坏或有缺陷时应在修理后操作。

@#@@#@(7)、不要在有明火的地方检查燃油、漏油、油位以及检查电气仪表,不要在运转中加油。

@#@@#@(8)、确定挡位在空挡时,将点火开关扭至启动档,启动马达,正常情况发动机工作并迅速将点火开关放开它应当自动回到点火开关第一档位置@#@(9)、发动机正常启动后,应首先观测发动机机油压力表或感应灯是否显示正常机油压力应大于0.2mp或此时机油灯应熄灭,冷车刚起步时应怠速五至十分钟让发动机水温达到六七十度后,一档起步,让车行走@#@(10)、搬运负荷不应超过规定标准,叉铲应全部插入货物下面,并使货物均匀地放在叉铲上,不许用单个叉铲挑货物。

@#@@#@(11)、在潮湿或光滑的路面转向时须减速。

@#@@#@(12)、装货行驶时应把货物尽量放低,且门架后倾。

@#@@#@(13)、坡道行驶时应小心,在大于十分之一的坡道上行驶时,上坡时应向前行驶,下坡时应倒退行驶;@#@上下坡时严禁转向,不能进行装卸作业。

@#@@#@(14)、行驶时应注意行人、障碍物和坑洼地面,并注意叉车上方的间隙。

@#@@#@(15)、严禁人站在货叉上作业;@#@车上不准载人。

@#@@#@(16)、严禁人员站在货叉下面,或在叉铲上行走。

@#@@#@(17)、不准从司机座以外的位置上操作车辆。

@#@@#@(18)、起升高度大于3米时叉车应注意上方货物掉下,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9)、对于叉车起高工作时尽量使门架后倾,装卸作业应在最小范围内作前后倾。

@#@@#@(20)、在临时辅板上行驶时应加倍小心,缓慢行驶防止叉车倾翻。

@#@@#@(21)、加油时,司机严禁在车上,并熄灭发动机;@#@在检查电瓶可油箱液位时,严禁点火。

@#@@#@(22)、带属具的叉车空车运行时应当视为有货物的情况操作。

@#@@#@(23)、不要搬运未固定或松散堆垛的货物和尺寸较大的货物。

@#@@#@(24)、离车时应将叉铲落地,并将档位手柄放到空档,发动机熄灭,断开电源;@#@在坡道停车时,将停车制动装置拉好,停放时间较长时应楔块垫住车轮。

@#@@#@(25)、在发动机很热时不要轻易打开水箱盖。

@#@@#@(26)、叉车的部分部件在出厂前就已调整好,作业人员不要随意调整,以免破坏机器原件,必要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27)、叉车在使用过程中如遇散热器“开锅”或冷液温度过高时,尽量不要立即打开散热器盖,如必须打开时应使发动机降至中速,缓慢旋转散热器盖,稍待一会再卸下散热器盖,以免冷却液喷溅出来烫伤操作人员;@#@严禁随意加入不同型号的防冻液。

@#@@#@(28)、对于冷却液使用清洁水的散热器,停放时只有在天气寒冷时才把散热器中的水放出。

@#@@#@(29)、叉车停放时要将门架降到最低位置,将换档手柄打在空档位置,钥匙开关处在“OFF”位置时关掉发动机,避免引起电池漏电;@#@同时操作多路阀操纵杆数次,释放油缸或管路中的剩余压力,前后轮胎用楔块垫好。

@#@@#@第四章人身安全@#@

(1)、工作中要集中精力,严禁酒后上岗和疲劳驾驶。

@#@@#@

(2)、给叉车轮胎充气时,要调整好空压机压力,调整不当会引起严重事故。

@#@@#@(3)、@#@叉车与汽车不同,它是后轮转向。

@#@接近转向处时,应降低行驶速度,然后转动方向盘使叉车后部转动,禁止野蛮驾驶。

@#@@#@(3)、驾驶叉车在工厂内主干道行驶时,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其他道路不得超过3公里/小时。

@#@@#@(4)、叉车载物高度遮挡住驾驶员视线时,应倒开叉车或由他人引导;@#@倒车时要发出倒车信号;@#@下坡时要带刹行驶并谨慎驾驶,观察前后有无来车及行人,避免发生碰伤事故,或货叉与地面相碰。

@#@@#@(5)、禁止用货叉举升人员从事高空作业,以免发生高处坠落安全事故;@#@@#@(6)、严禁将叉车作为人员运输工具,除叉车司机外任何人不乘坐叉车。

@#@@#@(7)、禁止使用单叉作业,当用货叉提升货物时,可能造成叉车或货物的抖动发生事故;@#@叉载重量应符合载荷规定,严禁超载作业(所载重量分别<@#@1.5T、2.0T、3.0T)。

@#@@#@(8)、叉取货物时禁止人员站在货叉周围和货叉下方,以免货物倒塌伤人事故。

@#@@#@(9)、驾驶叉车在进出作业现场或行驶途中车铲不得低于地面20cm,不高于地面50cm。

@#@起高叉铲时应注意上空有无障碍物阻挡,禁止载物行驶中急刹车和高速转弯。

@#@@#@(10)、叉车堆垛时必须确保货物摆放的安全和稳固,避免发生货物坍塌,同时在叉货时要使货物重心与叉车中心保持一致。

@#@@#@(11)、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门架机构和门架和车身之间,避免发生挤伤事故。

@#@@#@(12)、货物应靠着挡货架,货物的高度不能超过挡货架,否则易引起货物向作业人员方向滑落,造成驾驶员被砸伤。

@#@@#@(13)、在调整货叉的间距时,注意不要压到手。

@#@@#@(14)、用千斤顶顶起叉车时,严禁身体钻入车身下方。

@#@@#@                      @#@6页@#@";i:

32;s:

13281:

"柴油发动机排故手册@#@页次@#@发动机不能转动或转动缓慢 @#@发动机起动困难(排气中无烟) @#@发动机起动困难(排气中有烟) @#@发动机在运行时停机 @#@发动机运转粗暴或缺火 @#@发动机输出功率偏低 @#@排黑烟过多 @#@机油消耗率偏高 @#@机油被污染 @#@燃油消耗率偏高 @#@冷却液被污染 @#@冷却液损失 @#@机油压力偏低 @#@机油油位升高 @#@冷却液温度超过正常温度 @#@发动机噪声过大 @#@发动机振动过大 @#@发动机不能转动或转动缓慢@#@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熄火电磁阀不动作@#@检查线路及熄火电磁阀。

@#@@#@发动机带负荷启动@#@检查发动机飞轮端负荷。

@#@@#@飞轮及曲轴旋转受到限制@#@手动旋转曲轴,检查飞轮和曲轴阻力。

@#@@#@起动电路接线不正确@#@对起动电路进行分析和修理(包括继电器及开关)。

@#@@#@电瓶电量不足@#@电瓶充电并检查发电机。

@#@@#@起动马达工作不正常@#@更换起动马达。

@#@@#@飞轮齿圈轮齿表面被磨平或损坏@#@更换飞轮齿圈。

@#@@#@发动机起动困难(排气中无烟)@#@故障原因@#@解决办法@#@油箱内燃油油位偏低@#@加注燃油。

@#@@#@燃油截止阀关闭@#@打开阀门。

@#@@#@使用了不恰当的燃油@#@更换正确标号的燃油。

@#@@#@油箱呼吸孔堵塞@#@清洗油箱呼吸器。

@#@@#@吸油或回油不畅@#@检查吸油管和回油管。

@#@@#@熄火电磁铁不得电@#@检查线路和电磁阀。

@#@@#@熄火电磁铁无动作@#@更换熄火电磁铁。

@#@@#@空气预滤清器堵塞@#@清洗空气预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或滤网堵塞@#@清洗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或滤网。

@#@@#@燃油管路泄漏@#@清洗或更换燃油管路。

@#@@#@输油泵损坏或被卡住@#@更换输油泵。

@#@@#@高压油泵磨损@#@更换高压油泵。

@#@@#@止回阀损坏@#@更换喷止回阀。

@#@@#@发动机起动困难(排气中有烟)@#@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环境温度过低,预热控制器失灵@#@更换预热控制器并采取辅助措施。

@#@@#@起动转速太低(最低起动转速:

@#@150rpm)@#@检查蓄电池并再次充电或者更换蓄电池。

@#@@#@燃油标号不正确@#@放掉燃油,根据环境温度更换合适标号燃油。

@#@@#@油箱呼吸阀堵塞(油箱盖)@#@清洗油箱呼吸阀(油箱盖)。

@#@@#@空气滤芯堵塞@#@清洗或更换空气滤芯。

@#@@#@空气预滤清器堵塞@#@清洗预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或滤网堵塞@#@清洗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或滤网。

@#@@#@燃油系统泄漏、堵塞或者有空气@#@修理并清洗燃油系统,排出燃油系统中的空气。

@#@@#@喷油泵正时不正确@#@重新调整喷油泵正时。

@#@@#@气门间隙调整不正确@#@测量并重新调整气门间隙。

@#@@#@增压器损坏@#@检查并更换增压器。

@#@@#@喷油嘴开启压力降低@#@校正或更换喷油嘴。

@#@@#@喷油泵失灵@#@修理或更换喷油泵。

@#@@#@活塞环或气缸磨损引起压缩压力下降@#@更换磨损的活塞环或气缸。

@#@@#@发动机在运行时停机@#@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燃油箱内油位偏低@#@注满油箱。

@#@@#@燃油箱呼吸孔堵塞@#@清洗燃油箱呼吸器。

@#@@#@预滤清器堵塞@#@清洗预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或滤网堵塞@#@清洗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或滤网。

@#@@#@燃油管堵塞或泄漏@#@清洗或修理燃油管。

@#@@#@熄火电磁阀失电@#@检查线路和电磁阀。

@#@@#@输油泵柱塞损坏或被卡住@#@更换输油泵。

@#@@#@顶置机构部件损坏@#@检查摇臂、摇臂轴和气门是否严重损坏,必要时更换摇臂、摇臂轴和气门。

@#@@#@喷油泵失灵@#@更换喷油泵。

@#@@#@活塞或连杆损坏@#@更换损坏的活塞或连杆。

@#@@#@曲轴轴瓦损坏@#@更换损坏的曲轴轴瓦。

@#@@#@发动机运转粗暴或缺火@#@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燃油箱内油位偏低@#@注满油箱。

@#@@#@燃油箱呼吸孔堵塞@#@清洗燃油箱呼吸器。

@#@@#@低怠速速度调整过低@#@调整低怠速速度。

@#@@#@预滤清器堵塞@#@清洗预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或滤网堵塞@#@清洗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或滤网。

@#@@#@燃油箱与输油泵之间的油路堵塞或其中混有空气@#@清洗并修理油管。

@#@@#@输油泵与喷油器喷油嘴之间的油路堵塞或其中混有空气@#@清洗并修理油管。

@#@@#@喷油泵失灵@#@更换喷油泵。

@#@@#@发动机输出功率偏低@#@故障原因@#@解决办法@#@使用了不正确的燃油@#@放掉油箱内的燃油,并换成正确的燃油。

@#@@#@润滑油油面过高@#@排放机油至规定刻度。

@#@@#@空气滤清器滤芯堵塞@#@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燃油箱呼吸孔堵塞@#@清洗燃油箱呼吸器。

@#@@#@由于燃油拉杆弯曲或调整不正确,导致不能达到全油门位置@#@修理或调整燃油拉杆。

@#@@#@预滤清器堵塞@#@清洗预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或滤网堵塞@#@清洗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或滤网。

@#@@#@燃油管路堵塞或泄漏@#@清洗或更换燃油管。

@#@@#@输油泵出现故障@#@更换输油泵。

@#@@#@顶置机构调整不正确@#@测量并调整顶置机构设置。

@#@@#@气门与气门座接触不良,导致压缩压力下降@#@更换缸盖。

@#@@#@涡轮增压器不能自由转动@#@更换涡轮增压器。

@#@@#@喷油嘴有缺陷或堵塞@#@更换有缺陷或堵塞的喷油嘴。

@#@@#@喷油泵失灵@#@更换喷油泵。

@#@@#@活塞环或气缸磨损引起压缩压力下降@#@更换磨损的活塞环或气缸。

@#@@#@排黑烟过多@#@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发动机加载减速@#@使用低档位@#@空气滤清器滤芯堵塞@#@清洗或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消声器挤压变形或堵塞@#@更换消声器。

@#@@#@涡轮增压器与缸盖接合处漏气@#@紧固涡轮增压器与缸盖之间的卡箍,修理涡轮增压器与缸盖连接处的泄漏部位@#@涡轮增压器与排气歧管之间漏气@#@检查并更换密封垫。

@#@@#@涡轮增压器不能自由转动@#@更换涡轮增压器。

@#@@#@喷油嘴有缺陷或堵塞@#@更换有缺陷或堵塞的喷油嘴。

@#@@#@喷油泵调整不正确引起喷油过量@#@调整或更换喷油泵。

@#@@#@活塞环或气缸磨损(排蓝烟)@#@更换磨损的活塞环或气缸。

@#@@#@喷油正时不正确@#@调整喷油正时。

@#@@#@喷油正时不正确@#@调整喷油正时。

@#@@#@顶置机构调整不正确@#@测量并调整顶置机构设置。

@#@@#@机油消耗率偏高@#@故障原因@#@解决办法@#@机油泄漏(外部)@#@检查发动机外部是否泄漏机油。

@#@拧紧螺栓、螺塞及接头。

@#@如必要,更换密封垫。

@#@@#@进气系统被灰尘污染@#@拆下并清洗进气歧管。

@#@@#@机油标尺校准不正确@#@核准机油标尺上的标记是正确的。

@#@@#@呼吸器或呼吸器软管被堵塞@#@清洗呼吸器和呼吸器软管。

@#@@#@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或涡轮机油封泄漏@#@更换压气机或涡轮机油封。

@#@@#@曲轴后油封或密封面损坏@#@修理或更换油封和密封面。

@#@@#@气门杆、气门导管或密封件损坏@#@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活塞环或气缸磨损或断裂@#@更换磨损或断裂的活塞环或气缸。

@#@@#@机油被污染@#@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呼吸器或呼吸器软管堵塞@#@清洗呼吸器及呼吸器软管。

@#@@#@机油滤清器堵塞@#@更换滤清器。

@#@@#@涡轮增压器回油管堵塞@#@清洗回油管。

@#@@#@涡轮增压器涡轮机油封损坏@#@更换涡轮机油封。

@#@@#@发动机冒黑烟@#@参考排黑烟(不完全燃烧)。

@#@@#@气门与气门座之间接触不良,导致压缩压力下降@#@修理气门或气门座@#@活塞环或气缸磨损造成压缩压力下降@#@更换磨损的活塞环或气缸。

@#@@#@燃油消耗率偏高@#@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由于附件出现故障造成发动机过载@#@检查并修理这些附件。

@#@@#@操作者操作不当@#@参考使用与保养手册,确定恰当的运转速度和负载。

@#@@#@燃油泄漏(外部)@#@检查燃油管路、燃油接头和燃油滤清器是否泄漏,检查通往油箱的燃油管路,参考OEM的服务手册。

@#@@#@使用劣质燃油@#@放掉油箱燃油并更换使用高质量柴油。

@#@@#@进、排气堵塞@#@参考排黑烟故障判断逻辑图表@#@喷油嘴有缺陷或堵塞@#@更换有缺陷或堵塞的喷油嘴。

@#@@#@喷油正时不正确@#@调整喷油正时。

@#@@#@喷油泵调整不正确引起喷油过量@#@调整或更换喷油泵。

@#@@#@冷却液被污染@#@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冷却液中有铁锈@#@审查冷却液更换时间间隔,排放冷却液并冲洗冷却系统。

@#@用正确的冷却液和水的混合物加注冷却系统。

@#@@#@动力系统的机油冷却器损坏@#@更换机油冷却器。

@#@@#@缸盖或缸盖密封垫有裂纹或损坏@#@更换缸盖或密封垫。

@#@@#@缸体有裂纹或砂眼@#@更换缸体。

@#@@#@冷却液损失@#@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冷却液泄漏@#@检查散热器、软管和接头,以确定泄漏位置,如果冷却液中有机油,检查机油冷却器是否泄漏。

@#@检查发动机和各部件的密封件、密封垫或放水塞是否泄漏。

@#@@#@过热或压缩气体泄漏引起散热器溢流,导致冷却液损失@#@检查是否出现过热和功率偏低。

@#@@#@变速箱冷却器泄漏(如安装有冷却器的话)@#@检查冷却液是否和变速箱液体混合@#@缸盖密封垫泄漏@#@检查或更换缸盖密封垫。

@#@@#@缸盖有裂纹或砂眼@#@检查或更换缸盖。

@#@@#@缸体冷却液通道泄漏@#@检查或更换缸体。

@#@@#@机油压力偏低@#@故障原因@#@解决办法@#@机油油位低于技术规范要求@#@检查机油油位,核实机油标尺是否校准和油底壳的容量。

@#@按技术规范向系统添加机油。

@#@@#@机油油位或机油压力传感器损坏@#@更换机油油位或机油压力传感器。

@#@@#@机油滤清器堵塞@#@更换滤清器。

@#@@#@机油中有燃油或冷却液@#@参考机油油位升高故障树。

@#@@#@调节器或减压阀调整不正确@#@调整调节器或减压阀。

@#@@#@油底壳滤网堵塞@#@清洗滤网。

@#@@#@机油吸油管损坏@#@修理或更换吸油管。

@#@@#@机油泵损坏@#@更换机油泵。

@#@@#@主轴瓦或连杆轴瓦磨损或损坏@#@更换主轴瓦和连杆轴瓦。

@#@@#@机油油位升高@#@故障原因@#@解决办法@#@曲轴前油封或密封面损坏@#@修理或更换油封和密封面。

@#@@#@辅助泵密封件损坏@#@更换辅助泵。

@#@@#@喷油器安装孔密封套损坏@#@更换喷油器安装孔密封套。

@#@@#@喷油器在缸盖内泄漏@#@更换喷油器。

@#@@#@喷油泵密封件泄漏@#@拆下并修理喷油泵。

@#@@#@缸盖或缸盖密封垫产生裂纹或损坏@#@更换气缸盖或密封垫。

@#@@#@缸体中有裂纹或砂眼@#@更换缸体。

@#@@#@冷却液温度超过正常温度@#@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冷却液液位低于技术规范要求@#@检查发动机和散热器外部是否泄漏冷却液。

@#@@#@风扇皮带打滑或风扇皮带轮磨损@#@更换风扇皮带或皮带轮。

@#@@#@水温表失灵@#@更换水温表。

@#@@#@水温传感器失灵@#@更换传感器。

@#@@#@水温表与水温传感器不匹配@#@确认为VDO的表和传感器,并确认量程一致。

@#@@#@散热器散热片堵塞或挤压变形@#@清洗、修理或更换散热器。

@#@@#@散热器芯子堵塞@#@清洗和修理散热器。

@#@@#@节温器产生故障并且不能开启@#@更换节温器。

@#@@#@水泵损坏@#@更换水泵。

@#@@#@缸盖或缸盖密封垫产生裂纹或损坏@#@更换气缸盖或密封垫。

@#@@#@发动机噪声过大@#@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由于张力不足或负载过高造成皮带发出啸声@#@检查并调整皮带张力,确认所有皮带轮转动自如。

@#@@#@涡轮增压器和缸盖之间漏气@#@紧固涡轮增压器与缸盖之间的卡箍,修理涡轮增压器与缸盖连接处的泄漏部位@#@排气管路泄漏@#@参考排黑烟故障分析症状树。

@#@@#@涡轮增压器不能自由转动@#@更换涡轮增压器。

@#@@#@齿轮系的齿隙调整不正确@#@调整齿轮系的齿隙。

@#@@#@惰轮衬套损坏或丢失@#@更换惰轮衬套。

@#@@#@喷油嘴有缺陷或堵塞@#@更换有缺陷或堵塞的喷油嘴。

@#@@#@顶置机构调整不正确@#@测量并调整顶置机构设置。

@#@@#@顶置机构部件损坏@#@检查摇臂、摇臂轴和气门是否严重损坏。

@#@@#@喷油泵调整不正确@#@调整或更换喷油泵。

@#@@#@活塞环或气缸磨损造成压缩压力下降@#@更换磨损的活塞环或气缸。

@#@@#@发动机振动过大@#@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发动机安装螺栓松动或者发动机安装减震垫损坏@#@更换发动机安装螺栓或减震垫。

@#@@#@发动机和动力系没有对正@#@调整对正。

@#@@#@齿轮系齿隙调整不正确@#@调整齿轮系齿隙。

@#@@#@顶置机构部件损坏@#@检查摇臂、摇臂轴和气门是否严重损坏,必要时更换摇臂、摇臂轴和气门。

@#@@#@凸轮轴轴套磨损@#@更换凸轮轴轴套。

@#@@#@喷油泵调整不正确@#@调整或更换喷油泵。

@#@@#@主轴瓦或连杆磨损或损坏@#@更换连杆或主轴瓦。

@#@@#@18@#@";i:

33;s:

2176:

"产品名称用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备注@#@艺海02A喷绘布—3.2@#@平方米@#@624@#@3.7@#@2309@#@70米+58米+67米@#@联兴晶彩格(背胶型)—1.52@#@平方米@#@76@#@15.98@#@1208@#@50米@#@弱溶剂型高光相纸—1.07*30m@#@卷@#@1@#@157@#@157@#@艺彩冷裱膜黄底装(光面)1.07*50m@#@卷@#@2@#@118@#@236@#@联兴晶彩格(背胶型)—1.24@#@平方米@#@62@#@15.9@#@986@#@50米@#@弱溶剂型高光相纸—1.07*30m@#@卷@#@2@#@157@#@314@#@艺海02A喷绘布—3.2@#@平方米@#@256@#@3.8@#@973@#@80米@#@联兴晶彩格(背胶型)—1.52@#@平方米@#@228@#@15.9@#@3625@#@50米3卷@#@福莱恒鑫背胶110G(光面)1.27*50m@#@卷@#@2@#@117@#@234@#@福莱恒鑫背胶110G(光面)1.07*50m@#@卷@#@3@#@99@#@297@#@喷绘胶水—冬胶王(大)@#@支@#@120@#@1.8@#@216@#@3盒@#@福莱恒鑫背胶110G(光面)0.914*50m@#@卷@#@1@#@85@#@85@#@福莱恒鑫背胶110G(光面)0.635*50m@#@卷@#@2@#@59@#@118@#@艺彩冷裱膜黄底装(光面)1.27*50m@#@卷@#@3@#@140@#@420@#@艺彩冷裱膜黄底装(光面)1.027*50m@#@卷@#@2@#@118@#@236@#@艺彩冷裱膜黄底装(光面)0.914*50m@#@卷@#@3@#@101@#@303@#@艺彩冷裱膜黄底装(光面)0.635*50m@#@卷@#@3@#@70@#@210@#@星光宝丽背投灯片F100—1.07*30m@#@卷@#@1@#@128@#@128@#@福莱森特高光相纸240G—21.52*25m@#@卷@#@1@#@103@#@103@#@福莱森特高光相纸240G—21.27*35m@#@卷@#@2@#@111@#@222@#@福莱森特高光相纸240G—20.635*35m@#@卷@#@1@#@56@#@56@#@KT纸板0.9—白色@#@张@#@30@#@12.5@#@375@#@3包@#@展条(大边条)灰色@#@根@#@120@#@2@#@240@#@2包@#@铁挂钩(直)@#@包@#@1@#@35@#@35@#@展条(大边条)转角灰色@#@个@#@400@#@0.15@#@60@#@弱溶剂型背胶pp—0.914*50m@#@卷@#@2@#@197@#@394@#@彩艺03喷绘布—3.0@#@平方米@#@600@#@2.55@#@1530@#@100米+100米@#@千帆车身贴(黑胶)—1.52*50m@#@卷@#@4@#@334@#@1336@#@千帆车身贴(黑胶)—1.27*50m@#@卷@#@2@#@279@#@558@#@喷绘胶水—冬胶王(大)@#@支@#@120@#@1.8@#@216@#@3盒@#@弱溶剂型背胶pp—1.27*50m@#@卷@#@1@#@273@#@273@#@弱溶剂型背胶pp—1.52*50m@#@卷@#@1@#@372@#@372@#@";i:

34;s:

3593:

"S/TS/T型型浮浮头头式式换换热热器器浮浮头头端端各各尺尺寸寸便便查查表表chengshuaibo计算过程换热器公称直径1500mm浮头螺栓公称直径M20mm注:

@#@1.计算公式中使用的b1,b2,b4,b5均取自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指南中给出的推荐值。

@#@垫片宽度bn13mm2.垫片的内径、外径均为推荐值,设计者可自行设计,但应符合垫片的宽度要求及与法兰密封面的装配关系。

@#@b54mmSS型型浮浮头头名称符号数值单位布管限定圆Dotl1452mm浮动管板外径Dof1490mm浮动管板凸台直径Dt1461mm浮头盖法兰外径Dfo1580mm浮头盖法兰内径Dfi1464mm浮头盖法兰凹面外径Dfd1493mm勾圈外径Dgo1580mm勾圈内径Dgi1490mm勾圈勾径Dg1464mm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取值范围Db15231543mm螺栓孔径dl22mm垫片内径Ddi1464mm垫片外径Ddo1490mmTT型型浮浮头头名称符号数值单位布管限定圆Dotl1380mm浮动管板外径Dof1490mm浮动管板凸台直径Dt1389mm浮动管板密封面外径Ds1418mm浮头盖法兰外径Dfo1490mm浮头盖法兰内径Dfi1392mm浮头盖法兰凹面外径Dfd1421mm螺栓孔中心圆取值范围Db14481453mm螺栓孔径dl22管板外圆到密封面外圆距离b436mm垫片内径Ddi1392mm垫片外径Ddo1418mm1.计算公式中使用的b1,b2,b4,b5均取自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指南中给出的推荐值。

@#@2.垫片的内径、外径均为推荐值,设计者可自行设计,但应符合垫片的宽度要求及与法兰密封面的装配关系。

@#@名称符号数值单位备注壳程内径Di1500mm螺栓规格b4b4.5mm注1M2036b15mm注2M2442b214.5mm注3M2746b436mm注4垫片宽度bn13mm回查询表浮头盖螺栓公称直径M20螺母最大外径DL34mm浮头盖螺栓孔径dl22mmb54mm注5S型型浮浮头头T型型浮浮头头B=b+b1+b2B=b+b1+b2+b4=4.5+5+14.5=4.5+5+14.5+36=24mm=60布管限定圆Otl=Di-2B布管限定圆Otl=Di-2B=1500-224=1500-260=1452mm=1380浮动管板外径Dof=Di-2b1浮动管板外径Dof=Di-2b1=1500-25=1500-25=1490mm=1490浮动管板凸台直径Dt=Dof-2(bn+1.5)浮动管板凸台直径Dt=Dof-2(b4+bn+1.5)=1490-2(13+1.5)=1490-2(36+13+1.5)=1461mm=1389外头盖内径D=Di+100浮动管板密封面直径Ds=Dof-2b4=1500+100=1490-236=1600mm=1418浮头盖法兰外径Dfo=Di+80浮头盖法兰外径Dfo=Di-2b1=1500+80=1500-25=1580mm=1490浮头盖法兰内径Dfi=Di-2(b1+bn)浮头盖法兰内径Dfi=Dfo-2(b4+bn)=1500-2(5+13)=1490-2(36+13)=1464mm=1392浮头盖法兰凹面外径Dfd=Di-2(b1-1.5)浮头盖法兰凹面外径Dfd=Dfi+2(bn+1.5)=1500-2(5-1.5)=1392+2(13+1.5)=1493mm=1421螺栓孔中心圆直径Db1=Dof-DL-3螺栓孔中心圆直径Db1=Dof-DL-3=1580-34-3=1490-34-3=1543mm=1453螺栓孔中心圆直径Db2=Dof+2(b5+1.5)+dL螺栓孔中心圆直径Db2=Dt+2(bn+b5+1.5)+dl=1490+2(4+1.5)+22=1389+2(13+4+1.5)+22=1523mm=1448勾圈外径Dgo=1580mm垫片内径Ddi=1392勾圈内径Dgi=1490mm垫片外径Ddo=1418勾圈勾径Dg=1464mm垫片内径Ddi=1464mm垫片外径Ddo=1490mmDLdl342241264630注:

@#@1.最外层换热管外壁与浮头管板的凸台边缘距离2.浮头管板外圆与壳体内壁间距离。

@#@mm3.浮头管板凸台与密封面外圆间距离。

@#@4.T型浮头管板外圆与管板密封面外圆距离5.浮头盖法兰密封面外圆与螺柱孔壁间距离。

@#@mmmmmmmmmmmmmmmm回查询表b+b1+b2+b44.5+5+14.5+361500-260Dof-2(b4+bn+1.5)1490-2(36+13+1.5)1490-236Dfo-2(b4+bn)1490-2(36+13)Dfi+2(bn+1.5)1392+2(13+1.5)1490-34-3mmmmmmDt+2(bn+b5+1.5)+dl1389+2(13+4+1.5)+22";i:

35;s:

26766:

"@#@目录@#@一、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监理目标 2@#@四、监理内容 2@#@五、监理措施 2@#@六、制造前的质量控制 3@#@七、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八、防撞钢套箱质量验收 19@#@一、概况@#@本监理合同段辖管I、II合同段,由东通航孔桥、西通航孔桥、非通航孔桥及金塘侧引桥组成,其中东通航孔桥主墩B2、B3墩及西通航孔桥主墩F002、F003依设计要求主墩承台套箱均为永久性防撞结构。

@#@东通航孔桥防撞套箱总长34.7m,总宽25.77m,套箱宽度2.1m(护弦高30cm)型深7.8m,西通航孔桥钢套箱型宽22.2m,总长30.8m,型深6.8m。

@#@东通航孔桥及西通航孔桥主墩防撞设计均采用双壁钢套箱,钢套箱分由底板、侧板、支撑、支承系统组成,防撞侧壁由内外围壁、上下甲板、平台甲板、护弦等板件构成。

@#@东通航孔桥及西通航孔桥主墩将防撞设施与用于承台施工的钢套箱有机结合起来,该结构不但要满足防撞功能要求,又作为承台施工时防水和模板结构,需满足施工期间各工况的受力要求。

@#@为延长防撞套箱的适用寿命设计采用防蚀涂料对防撞套箱的内外表面及钢构件的表面进行防腐涂层处理,防撞套箱外表面和内表面及构件涂装设计要求防腐期限均为20年,外表面防紫外线照射,最后一道涂层涂环氨酯面漆(外观颜色为灰色)。

@#@@#@二、编制依据@#@1.监理合同;@#@@#@2.施工指标文件及补充文件;@#@@#@3.施工图纸及说明;@#@@#@4.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5.《金塘大桥东通航孔桥及西通航孔桥主墩承台套箱施工图设计》(上海交通设计所);@#@@#@6.《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防撞钢套箱制造用原材料及焊缝检测方法与频率确定讨论会纪要》(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7.《普通碳素钢结构技术条件》(GB700-88);@#@@#@8.《碳钢焊条》;@#@@#@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JTJ81-2002);@#@@#@10.《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11.《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2649);@#@@#@12.《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13.《埋弧焊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及尺寸》(GB986);@#@@#@14.《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三、监理目标@#@1.质量目标:

@#@满足设计要求,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2.进度目标:

@#@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保证海上施工进度需要。

@#@@#@四、监理内容@#@1.制造前的质量控制;@#@@#@2.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成品质量检验。

@#@@#@五、监理措施@#@1.监督和检查承包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

@#@@#@2.严格检查承包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未经监理同意,承包商(包括分包商)不能随意开工。

@#@@#@3.签发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出现重大事故时发出停工令(停工令经指挥部审核同意后执行)、承包商整改合格后及时发出复工令。

@#@@#@4.在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用于工程的材料、设备,对于不符合合同要求的,禁止承包商使用。

@#@@#@5.对承包商的检验、测试工作进行全面旁站监理。

@#@@#@6.利用自备的或承包商的测试仪器设备,对套箱质量按相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要求的套箱一律不予签认,指令承包商返工。

@#@@#@7.在套箱制造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检查,对关键工序或部位进行旁站。

@#@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套箱予以签认。

@#@@#@8.督促承包商严格自检,做到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不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

@#@@#@9.控制外购成品件或半成品件的质量,严格检查“三证”。

@#@@#@10.按规定的比例随机抽检验收套箱质量。

@#@@#@11.调查、处理套箱制造质量缺陷和事件,与业主代表、设计代表、承包商协商,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12.当出现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时,督促承包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或破坏进一步扩大,并监督承包商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六、制造前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质量、机械设备性能、工艺方法和工作环境是影响承台套箱制造质量的五大因素,因此,加强对这五大因素的事前控制是目标控制的关键。

@#@@#@1、人员素质要求:

@#@@#@

(1)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等级,具有套箱制造的施工经验。

@#@@#@

(2)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监理要检查所持证件的有效性。

@#@@#@(3)质量专检人员要有有效的资质证书。

@#@@#@(4)焊缝无损检测人员要有国家规定的资格等级认定证书,才能进行相应的检验鉴定工作。

@#@@#@(5)凡参加套箱制造的非技术工人,均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原材料质量:

@#@@#@套箱制造使用的材料包括钢板、型钢、焊接材料、防腐涂装材料。

@#@@#@

(1)钢材进场时应附有合格的《质量证明书》,证明书中各项指标要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承包商对进场的钢材必须按要求标准和频率进行复检,监理试验室在复检的基础上按30%的频率进行独立平行抽检。

@#@同时对钢板的外观进行全数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缝、气泡、起鳞、夹层等缺陷,材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使用。

@#@@#@

(2)检查钢材的品种、规格、标志、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特别要检查实测钢材厚度的负误差值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3.机械设备性能@#@

(1)加工制造设备的数量、规格、性能要满足正常施工的要求,其完好率达100%。

@#@@#@

(2)机械、设备有足够的易损配件。

@#@@#@(3)检测和测量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探伤仪、经纬仪、钢卷尺等)经过了标定,有合法的标定证明文件,且处在有效期内。

@#@@#@4.工艺方法@#@

(1)承包人制定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

(2)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试验,确定①焊缝的坡口型式;@#@②焊接时的电流、电压控制;@#@③焊丝和电焊机的最佳匹配;@#@④焊缝机械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冷弯、延伸率、冲击韧性)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承台套箱加工制造施工工艺》,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在设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钢材尺寸和制造场地施工条件,绘制施工图。

@#@@#@(4)制定套箱成品质量验收标准,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5)制定施焊、探伤检查记录表格和成品质量施检表、质检表和评定表,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6)确定质量保证体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5.工作环境@#@套箱拟定在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制造,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要求:

@#@@#@

(1)套箱加工制造焊接工作应在有可靠的遮盖的工棚内进行。

@#@@#@

(2)加工区要尽量远离生活区,并与生活区隔离开来。

@#@@#@(3)加工区要有平整、坚实的并有排水设施的场地以及充足的吊装运输作业空间。

@#@@#@七、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理对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原材料质量、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放样号料切割、焊接质量、拼接及最终质量检查。

@#@@#@

(一)承台套箱制造流程图@#@1.施工工艺,进度计划、机械使用计划@#@2.分项工程开工申请表@#@3.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4.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复查报告@#@5.检查记录、质量评定表格@#@6.施工图@#@提交报告资料@#@开工申请报告@#@承包人@#@1.施工工艺:

@#@工艺满足要求、制造平台安全可靠、施工图满足设计图要求等@#@2.机械设备:

@#@电焊机、切割机、刨边机、起重机、定位设备等@#@3.检测设施:

@#@试验设备、探伤仪器、射线照像仪器@#@4.材料报告:

@#@钢材出厂报告、抽检报告、焊接试件报告、焊丝焊剂质量报告@#@5.组织体系:

@#@管理、质保体系,制度,人员到位等@#@检查审核内容@#@整改@#@审核开工条件@#@监理工程师@#@批准开工报告、签发开工令或整改通知@#@批复/指令@#@不合格@#@审查结果@#@合格@#@1.钢材几何尺寸测量记录@#@2.钢材下料图@#@3.钢材质量复检报告@#@4.机械设备合格证及试运转记录@#@提交资料@#@检查内容@#@1.钢材外观质量@#@2.钢材几何尺寸,特别是钢板厚度负误差值@#@3.下料是否占用母材非合格部分,是否丢去毛边@#@4.焰切边缘是否进行修整,焰切崩坑缺陷是否进行了补焊@#@5.作业工人是否经过岗前培训,技术人员是否到岗指导@#@6.机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不合格@#@检查结果@#@巡视检查@#@监理工程师@#@整改@#@钢板切割下料@#@承包人@#@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2.钢材下料图@#@提交资料@#@合格@#@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接口是否清根、清除缺陷,焊缝处是否用砂轮打磨@#@3.接口尺寸是否符合要求@#@4.下料后的钢材是否有明显的凹痕和其他损伤,是否需要矫正@#@检查内容@#@不合格@#@巡视检查@#@监理工程师@#@整改@#@接口加工@#@承包人@#@检查结果@#@合格@#@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2.钢材下料图@#@3.拼接尺寸测量记录@#@4.试件的机械性能检测报告@#@5.电焊工的上岗证件@#@6.环境温度和湿度记录@#@提交资料@#@钢材拼接、电焊@#@承包人@#@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焊缝处是否用砂轮打磨露出金属光泽@#@3.接口尺寸、根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4.焊接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要求@#@5.焊丝焊剂是否按质量要求存放、烘焙、@#@6.焊缝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要求@#@7.拼接后的几何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9.现场取样,试件的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10.现场电焊工是否人证相符,是否有冒名顶替@#@11.焊接工程师、钢结构工程师是否在岗指导检查@#@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监理工程师@#@整改@#@不合格@#@检查结果@#@合格@#@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2.焊缝几何尺寸测量记录@#@3.套箱几何尺寸测量记录@#@4.试件的机械性能检测报告@#@5.施检表、质检表@#@6.环境温度和湿度记录@#@提交资料@#@分段制造@#@承包人@#@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焊缝处是否用砂轮打磨露出金属光泽@#@3.焊接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要求@#@4.焊丝焊剂是否按质量要求存放、烘焙@#@5.焊缝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要求@#@6.加工后的几何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7.现场取样,试件的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8.现场电焊工是否人证相符,是否有冒名顶替@#@9.焊接工程师、钢结构工程师是否在岗指导检查@#@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监理工程师@#@整改@#@不合格@#@检查结果@#@合格@#@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2.超声波探伤仪标定记录@#@3.超声波探伤结果记录@#@提交资料@#@电焊缝无损检测@#@承包人@#@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超声波探伤仪标定时间是否有效@#@3.超声波探伤结果是否100%合格@#@4.经检验出现的缺陷可补焊,补焊后仍应通过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查内容@#@旁站检查@#@监理工程师@#@整改@#@不合格@#@检查结果@#@合格@#@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2.喷砂除锈检查记录@#@3.喷涂设备检查记录@#@4.涂料配比操作记录@#@5.各涂层厚度检测记录@#@喷砂除锈与涂层检查@#@承包人@#@提交资料@#@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2.喷砂除锈是否满足要求。

@#@@#@3.涂装人员资质是否满足要求@#@4.涂装设备是否完好,涂料质量是否合格。

@#@@#@5.各涂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内容@#@旁站检查、抽查@#@监理工程师人@#@整改@#@1.套箱成品质量检测记录表、质量评定表。

@#@@#@2.防腐涂装检查表@#@签认@#@检查结果@#@不合格@#@1.套箱几何尺寸测量记录@#@2.套箱探伤检测报告@#@3.套箱质量检验报告单@#@4.套箱制造记录@#@5.涂层厚度检测记录@#@6.套箱合格证@#@7.套箱质量报告书@#@合格@#@提交资料@#@成品质量检查@#@承包人@#@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几何尺寸测量的方法是否合理,精度是否满足要求@#@3.焊缝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要求@#@4.套箱几何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5.超声波探伤和结果是否100%合格@#@6.防腐涂装漆膜厚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7.喷砂除锈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检查内容@#@旁站检查,抽检@#@监理工程师@#@整改@#@1.套箱质量检验报告单@#@2.套箱制造记录@#@3.套箱合格证@#@4.套箱质量报告书@#@不合格@#@签认@#@检查结果@#@合格@#@1.套箱编号方案@#@2.套箱堆放方案@#@3.套箱堆放平面布置图@#@4.套箱堆放台座基础图及其施工记录、施检表、质检表@#@5.套箱临时加固支撑图@#@提交资料@#@编号、堆放@#@承包人@#@检查内容@#@整改@#@巡视检查@#@监理工程师@#@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套箱临时加固支撑是否符合要求@#@3.套箱编号、对接点标志、节段长度是否清楚明白@#@4.套箱堆放台座是否满足堆放质量要求@#@5.套箱堆放区域排水是否满足不积水的要求@#@6.套箱堆放层数是否超高@#@7.套箱堆放是否有自重变形的现象@#@8.套箱堆放是否有防雨布覆盖@#@检查结果@#@不合格@#@合格@#@1.吊装运输方案@#@2.出厂合格证@#@3.现场拼装图@#@提交资料@#@吊装、出厂@#@承包人@#@整改@#@1.上道工序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签字手续是否完备@#@2.吊装运输方案是否合理,吊装过程中是否按规程进行,运输前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支垫、固定@#@3.出厂合格证、现场拼装图手续是否完备@#@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监理工程师@#@不合格@#@检查结果@#@合格@#@签署质检结果@#@进入下道工序@#@

(二)工序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要求:

@#@@#@

(1)套箱所用的钢板和焊接材料(焊剂、焊丝、焊条)在订货前,承包商应填写原材料报审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购买,从源头上控制套箱制造质量。

@#@@#@

(2)材料质量证明书中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3)钢材和焊接材料进场后,对材料数量、外观质量及标志进行检查,焊接材料需注意包装完整。

@#@承包商同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材料复验计划,批准后按规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复检,其复检质量报告和原材料的“三证”的原件和复印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理工程师在核对了原件复印件后,将原件退回承包商保存。

@#@@#@(4)存放材料应不影响其质量,对入库、保管、发放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5)对钢材炉号、焊接材料进行跟踪,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程和管理制度。

@#@@#@(6)试验室应有相应的检测资质,试验设备、计量器具等必须具有按规定级别的且在有效期内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7)试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证。

@#@@#@(8)试验方法、标准及材料质量标准必须齐全。

@#@@#@(9)取样员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10)取样及试验,应通知监理工程师见证。

@#@@#@监理工作:

@#@@#@

(1)审批材料复检表@#@

(2)核查材料质量证明书,其订货技术条件要求的检测数据必须齐全,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3)对材料外观质量、标志及包装进行抽查。

@#@@#@(4)审查承包商材料入库、保管、发放制度,并对材料仓库进行检查,使每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5)审查承包商对钢板炉号及焊接材料批号跟踪的方法及管理制度,通过查记录来抽查其执行的情况。

@#@@#@(6)检查承包商试验室资质及试验人员、取样人员资格、试验管理制度等。

@#@@#@(7)检查试验检测设备计量检定证书,试验设备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8)审查钢板试件的取样方法和加工图,试件取向及部位必须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9)承包商取样、试验时,进行见证,检查试件外形、尺寸,详细记录试件检查及试验结果。

@#@@#@(10)审查承包商试验报告。

@#@@#@(11)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及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的材料缺陷应及时处理,并扩大检查范围。

@#@@#@(12)监理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承包商检查数量的30%,检查的内容有:

@#@@#@材料名称@#@外观质量@#@机械性能@#@其他@#@钢材@#@炉号、批号、表面缺陷(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夹杂、分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冷弯@#@厚度、宽度、长度、重量@#@焊接材料@#@牌号、表面缺陷(裂纹、气泡、结疤、夹杂、分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焊缝冷弯@#@规格、其他按产品说明书核对@#@(13)化学成分一般通过审查产品质量证明书进行,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对产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复查,而承包商工地试验室和监理办试验室又无此试验能力时,可委托经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同意的社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监理工程师对其出具的试验报告予以确认。

@#@@#@(14)钢材的尺寸偏差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709)。

@#@@#@(15)如果钢材的表面缺陷允许清理,清理深度从实际尺寸算起,不得大于钢材厚度公差的一半,清理处应平滑无棱角。

@#@@#@(16)钢材应成批验收,钢板数量按照一次不超过10各炉批号且不大于300T,其他型钢按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吨。

@#@@#@(17)每批钢材的试样数量、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序号@#@检验项目@#@试样个数(个)@#@取样方法@#@试验方法@#@1@#@拉伸@#@1@#@GB/T2975@#@GB/T228、GB/T6397@#@2@#@冷弯@#@1@#@GB/T2975@#@GB/T232@#@3@#@表面@#@逐张@#@——@#@目视@#@4@#@尺寸@#@逐张@#@——@#@卡尺、直尺@#@(三)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施工要求:

@#@@#@1、发生以下情况,应根据有关规范、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1)钢材系首次采用或钢种改变;@#@@#@

(2)焊条、焊丝、焊剂的型号改变;@#@@#@(3)焊接方法改变、焊接位置及由于焊接设备的改变而引起焊接参数的改变;@#@@#@(4)焊接电流、焊接电压或焊接速度改变10%以上;@#@@#@(5)由对接双面焊改为对接单面焊;@#@@#@(6)单面对接电弧焊增加或去除垫板或埋弧焊的单面焊反面成型;@#@@#@(7)接口形式改变;@#@@#@(8)角焊缝焊脚尺寸增大2mm以上;@#@@#@(9)需要预热、后热或焊后做热处理。

@#@@#@2、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

@#@试验前,承包商应按设计指定的试验标准,制定试验计划书,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计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

(1)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

(2)钢材的牌号和规格、焊接材料的牌号和规格;@#@@#@(3)焊接设备名称和型号;@#@@#@(4)试样的尺寸、接口形式、补垫材料的规格、引弧和熄弧板的规格、母材的预热温度、焊接材料烘焙温度和时间等;@#@@#@(5)按有关标准规定的试样截取方法。

@#@@#@3、焊接工艺试验评定的主要项目有:

@#@@#@

(1)焊缝的外观质量检验;@#@@#@

(2)焊缝的无损检测试验;@#@@#@(3)接头拉伸试验、焊缝金属拉伸试验;@#@@#@(4)接头侧弯试验@#@4、评定试验结束后,应由负责该项工作的焊接工程师提出详细的评定报告,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生效。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1)母材和焊接材料的牌号、规格、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等;@#@@#@

(2)焊接试件试样图;@#@@#@(3)试件的焊接条件及试验工艺参数;@#@@#@(4)焊缝检验结果;@#@@#@(5)机械性能试验及结果;@#@@#@(6)结论。

@#@@#@5、试件宜选用拟用的母材制备。

@#@@#@

(1)在接口型式不变的情况下,对接接头试板的厚度可参照下表选择:

@#@焊接前,试板每侧宽度应不小于50mm。

@#@@#@产品用钢板厚度(mm)@#@试板厚度(mm)@#@8~16@#@12~16@#@16~32@#@24~32@#@32~50@#@40~50@#@

(2)试板长度应根据样坯尺寸、数量、切口宽度、加工余量及两端不能利用的区段予以综合考虑,且不应小于700mm。

@#@@#@(3)试件对接焊缝的内部检查按设计要求Ⅱ类焊缝的质量要求,沿焊缝全长进行超声波探伤。

@#@@#@(4)试件所有对接焊缝外观检查均不得有裂缝、未熔合、未填满弧坑和超出下表规定的缺陷(单位mm):

@#@@#@ (5)试件对接焊缝的机械性能试验项目、试验数量及试验方法按下表规定:

@#@@#@试件形式@#@试验项目@#@试验数量@#@试验方法@#@对接接头试件@#@接头拉伸(拉板)试验@#@1@#@按《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2649~2665)@#@焊缝金属拉伸试验@#@1@#@接头侧弯试验(d=30mm,α=180O)@#@1@#@监理工作:

@#@@#@

(1)审核承包商拟定的焊接工艺试验评定报告。

@#@@#@

(2)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施焊前,按承包商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内容进行核查。

@#@@#@(3)在施焊工艺过程中,记录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及焊缝层次等。

@#@@#@(4)对焊接完成试板进行外观检查,并在合格的焊接试板上作标示(钢印)。

@#@@#@(5)在取样和试验时,监理应见证和旁站。

@#@@#@(6)对试验结果进行确认,签认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四)放样、号料和切割@#@施工要求:

@#@@#@

(1)施工人员应熟悉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核对构件及构件相互连接的几何尺寸。

@#@@#@

(2)所用量具、仪器、仪表应由二级或二级以上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放样、号料所用钢尺应与验收、现场安装等所使用的钢尺核对一致。

@#@@#@(4)放样应在平整的放样台上进行,凡放样的构件,应以1:

@#@1的比例放出实样。

@#@@#@(5)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工余量。

@#@@#@(6)样板必须平直,制作时,应按图纸和加工要求,做出加工符号、基准线等标记,并标注构件号、规格、数量等符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号料人员应熟悉样板、下料图等所标注的各种符号及标记要求。

@#@@#@(8)切割前应按设计图纸规定,再次检查核对材料牌号及规格。

@#@@#@(9)切割方法和切割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切割时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10)气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11)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时,对环境温度和最小曲率半径及最大弯曲矢高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12)碳素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性能选定或按专用材料标准规定,一般不得超过900℃。

@#@@#@(13)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凹面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钢材矫正后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14)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宜控制在900~1000℃,碳素结构钢在温度下降到700℃之前,应结束加工。

@#@@#@(15)普通碳素结构钢,当环境温度低于-16℃时,不得进行冷加工。

@#@@#@(16)钢材加工前必须检查编号、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料坯不应有影响卷曲质量的毛刺等。

@#@@#@(17)钢材加工成型时,其加工方法、工作温度、适用厚度与制作加工工艺,应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18)制作成型后可采用弧形板检查,当零件弦长小于或等于1500mm时,样板弦长不应小于零件弦长2/3;@#@零件弦长大于1500mm时,样板弦长不应小于1500mm;@#@成型部位与样板间隙不得大于2.0mm。

@#@@#@(19)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3.0mm。

@#@@#@(20)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21)焊缝接口尺寸,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监理重点:

@#@@#@

(1)审查放样、号料和切割施工工艺方案。

@#@@#@

(2)检查承包商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鉴定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3)检查放样平台,应符合技术要求,并对实物进行抽测。

@#@@#@(4)检查承包商设备数量和技术性能应满足生产需求,并应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对设备的选用、保管、使用、维护、检修等重要过程的管理制度。

@#@@#@(5)对样板的放样精度、切割面质量、矫正和热加工的加热温度控制、边缘加工、弯曲加工等进行检查,并作详细记录。

@#@@#@项目@#@允许偏差(mm)@#@平行线距离和分段尺寸@#@±@#@0.5@#@对角线@#@1.0@#@长度、宽度@#@长度0~+0.5,宽度0~-0.5@#@加工样板的角度@#@±@#@20′@#@(6)放样和样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切割面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主要零件@#@次要零件@#@表面";i:

36;s:

26238:

"方便各位齿轮爱好者学习和使用@#@齿轮压力角@#@  渐开线及渐开线齿轮@#@  当一直线沿一圆周作纯滚动时,此直线上任一点的轨迹即称为该圆的渐开线,该圆称为渐开线的基圆,而该直线则称为发生线。

@#@@#@  @#@图1齿轮压力解析图@#@如图1:

@#@@#@  AK——渐开线@#@  基圆,rb@#@  n-n:

@#@发生线@#@  θK:

@#@渐开线AK段的展角@#@  用渐开线作为齿廓的的齿轮称为渐开线齿轮。

@#@渐开线齿轮能保持恒定的传动比。

@#@@#@  渐开线上任一点法向压力的方向线(即渐开线在该点的法线)和该点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压力角。

@#@@#@  显然,图2中的@#@图2@#@αk即为渐开线上K点的压力角。

@#@由图可知:

@#@@#@  cosαk=ON/OK=rb/Rk@#@  参考文献:

@#@@#@  卢玉明.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齿轮模数@#@  @#@“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t与圆周率π的比值(m=t/π),以毫米为单位。

@#@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

@#@模数越大,轮齿越高也越厚,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

@#@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

@#@对於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

@#@对於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

@#@对於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mo等。

@#@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

@#@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

@#@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著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  齿轮计算公式:

@#@@#@  分度圆直径d=mzm模数 z齿数@#@  齿顶高 ha=ha*m@#@  齿根高 hf=(ha*+c*)m@#@  齿全高 h=ha+hf=(zha*+c*)m@#@  ha*=1c*=0.25@#@  图片中的应该两箭头之间距离是@#@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1、齿顶圆:

@#@通过轮齿顶部的圆周。

@#@齿顶圆直径以da表示。

@#@@#@2、齿根圆:

@#@通过轮齿根部的圆周。

@#@齿根圆直径以df表示。

@#@@#@3、分度圆:

@#@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齿形角的圆。

@#@分度圆直径以d表示。

@#@@#@4、齿厚:

@#@在端平面上,一个齿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齿厚以s表示。

@#@@#@5、齿槽宽:

@#@在端平面上,一个齿槽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齿槽宽以e表示。

@#@@#@6、齿距:

@#@两个相邻且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齿距以p表示。

@#@@#@7、齿宽:

@#@齿轮的有齿部位沿分度圆柱面直母线方向量度的宽度。

@#@齿宽以b表示。

@#@@#@8、齿顶高:

@#@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顶高以ha表示。

@#@@#@9、齿根高:

@#@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根高以hf表示。

@#@@#@10、齿高:

@#@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高以h表示。

@#@@#@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共有:

@#@齿数、模数、齿形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五个,是齿轮各部分几何尺寸计算的依据。

@#@@#@1、齿数z@#@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

@#@@#@2、模数m@#@齿距与齿数的乘积等于分度圆的周长,即pz=πd,式中z是自然数,π是无理数。

@#@为使d为有理数的条件是p/π为有理数,称之为模数。

@#@即:

@#@m=p/π@#@模数的大小反映了齿距的大小,也及时反映了齿轮的大小、已标准化。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值见课本第52页表4-3。

@#@@#@模数是齿轮几何尺寸计算时的一个基本参数。

@#@齿数相等的齿轮,模数越大,齿轮尺寸就越大,齿轮就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分度圆直径相等的齿轮,模数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如图所示:

@#@@#@3、齿形角α@#@在端平面上,通过端面齿廓上任意一点的径向直线与齿廓在该点的切线所夹的锐角称为齿形角,用α表示。

@#@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齿形角不相等,离基圆越远,齿形角越大,基圆上的齿形角α=0°@#@。

@#@对于渐开线齿轮,通常所说的齿形角是指分度圆上的齿形角。

@#@国标规定:

@#@渐开线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形角α=20°@#@。

@#@@#@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齿形角α的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cosα=rb/r@#@分度圆上齿形角大小对齿轮形状有影响(如上图):

@#@当分度圆半径不变时,齿形角减小,轮齿的齿顶变宽,齿根变窄,承载能力降低;@#@齿形角增大,轮齿的齿顶变窄,齿根变宽,承载能力增大,但传动费力。

@#@综合考虑传动性能和承载能力,我国标准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形角α=20°@#@。

@#@@#@4、齿顶高系数ha*@#@对于标准齿轮,ha=ha*m,ha*=1@#@5、顶隙系数c*@#@当一对齿轮啮合时,为使一个齿轮的齿顶面不与另一个齿轮的齿槽底面相接触,轮齿的齿根高应大于齿顶高,即应留有一定的径向间隙,称为顶隙,用c表示。

@#@如图:

@#@@#@对标准齿轮规定:

@#@@#@c=c*m,c*=0.25@#@三、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采用标准模数m,齿形角α=20º@#@,齿顶高系数ha*=1,顶隙系数c*=0.25,端面齿厚s等于端面齿槽宽e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称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简称标准直齿轮。

@#@@#@1、模数m@#@M=p/π@#@2、分度圆直径d@#@齿轮的轮齿尺寸均以此圆为基准而加以确定,d=mz@#@3、齿距p@#@M=p/π,得p=mπ@#@4、齿厚s和槽宽e@#@标准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厚和齿槽宽相等,即:

@#@s=e=p/2@#@5、齿顶高ha@#@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由ha=ha*m,而ha*=1,@#@得ha=m@#@6、齿根高hf@#@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因为c=c*m,而c*=0.25,所以hf=ha+c@#@=(ha*+c*)m@#@=1.25m@#@7、齿高h@#@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h=ha+hf@#@=m+1.25m@#@=2.25m@#@8、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由齿顶高、齿根高计算公式可以推出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的计算公式:

@#@@#@da=d+2hadf=d-2hf@#@=mz+2m=mz-2×@#@1.25m@#@=m(z+2)=m(z-2.5)@#@9、基圆直径db@#@由cosα=rb/r,可以推出:

@#@db=dcosα@#@以上均为单个标准直径圆柱齿轮的计算公式,如果是一对外啮合直齿圆柱齿相啮合,而应有中心距。

@#@@#@10、中心距a@#@齿轮副的两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d1/2+d2/2@#@=m(z1+z2)/2@#@即:

@#@外啮合标准直径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齿形角@#@α@#@标准齿轮为20°@#@@#@模数@#@m@#@m=p/π@#@齿厚@#@s@#@s=p/2@#@齿槽宽@#@e@#@e=p/2@#@齿距@#@p@#@p=mπ@#@基圆齿距@#@pb@#@pb=pcosα@#@齿顶高@#@ha@#@ha=ha*m=m@#@齿根高@#@hf@#@hf=(ha*+c*)m=1.25m@#@齿高@#@h@#@h=ha+hf=2.25m@#@分度圆直径@#@d@#@d=mz@#@齿顶圆直径@#@da@#@da=m(z+2)@#@齿根圆直径@#@df@#@df=d-2hf=m(z-2.5)@#@基圆直径@#@db@#@db=dcosα@#@标准中心距@#@a@#@a=m(z1+z2)/2@#@齿轮基础@#@齿轮@#@  1)什么是「模数」?

@#@@#@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  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mm)。

@#@@#@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

@#@Circularpitch)与DP(径节:

@#@Diametralpitch)。

@#@@#@  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  2)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

@#@最近,按ISO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  3)什么是「压力角」?

@#@@#@  ★齿形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形切线所夹的锐角被称为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所说的压力角,都是指分度圆压力角。

@#@@#@  最为普遍地使用的压力角为20°@#@,但是,也有使用14.5°@#@、15°@#@、17.5°@#@、22.5°@#@压力角的齿轮。

@#@@#@  4)单头与双头蜗杆的不同是什么?

@#@@#@  ★蜗杆的螺旋齿数被称为「头数」,相当于齿轮的轮齿数。

@#@@#@  头数越多,导程角越大。

@#@@#@  5)如何区分R(右旋)?

@#@L(左旋)?

@#@@#@  ★齿轮轴垂直地面平放,@#@  轮齿向右上倾斜的是右旋齿轮、向左上倾斜的是左旋齿轮。

@#@@#@  6)M(模数)与CP(周节)的不同是什么?

@#@@#@  ★CP(周节:

@#@Circularpitch)是在分度圆上的圆周齿距。

@#@单位与模数相同为毫米。

@#@ @#@  CP除以圆周率(π)得M(模数)。

@#@@#@  M(模数)与CP得关系式如下所示。

@#@@#@  M(模数)=CP/π(圆周率)@#@  两者都是表示轮齿大小的单位。

@#@@#@  7)什么是「齿隙」?

@#@@#@  ★一对齿轮啮合时,齿面间的间隙。

@#@@#@  齿隙是齿轮啮合圆滑运转所必须的参数。

@#@@#@  8)弯曲强度与齿面强度的不同是什么?

@#@@#@  ★齿轮的强度一般应从弯曲和齿面强度的两方面考虑。

@#@@#@  弯曲强度是传递动力的轮齿抵抗由于弯曲力的作用,轮齿在齿根部折断的强度。

@#@@#@  齿面强度是啮合的轮齿在反复接触中,齿面的抗摩擦强度。

@#@@#@  9)弯曲强度和齿面强度中,以什么强度为基准选定齿轮为好?

@#@@#@  ★一般情况下,需要同时讨论弯曲和齿面的强度。

@#@@#@  但是,在选定使用频度少的齿轮、手摇齿轮、低速啮合齿轮时,有仅以弯曲强度选定的情况。

@#@最终,应该由设计者自己决定。

@#@@#@  10)什么是「中心距」?

@#@@#@  ★中心距是指一对齿轮的轴间距离。

@#@@#@  中心距的大小对齿隙产生影响。

@#@@#@  中心距越大,齿隙也越大。

@#@@#@  11)正齿轮的中心距容许差,一般情况下应该取多少?

@#@@#@  ★一般取基准值的近似于0的±@#@公差。

@#@@#@  12)什么是「轴交角」?

@#@@#@  ★相交轴齿轮(伞形齿轮)及交错轴齿轮(交错轴斜齿轮和蜗杆蜗轮)的二轴间所成之角度。

@#@一般为90°@#@。

@#@@#@  轴交角的大小是对轮齿接触及齿隙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

@#@@#@  13)什么是「组装距离」?

@#@@#@  ★伞形齿轮的圆锥顶点到定位面(安装基准面)的轴向距离。

@#@@#@  组装距离是影响轮齿接触与齿隙等的重要尺寸。

@#@@#@  ☆小知识:

@#@在英语中,组装距离被称为Locatingdistance(Mountingdistance)。

@#@@#@  14)「组装距离」的尺寸容许差应该取多少?

@#@@#@  ★为得到适当的齿隙及轮齿接触,应尽量使容许差接近于0。

@#@@#@  基准尺寸(容许差近似于0)的公差,推荐使用js7~js9。

@#@@#@  15)什么是「零度伞形齿轮」?

@#@@#@  ★螺旋角为0°@#@的弧齿伞形齿轮。

@#@ @#@  外形近似于直齿伞形齿轮的弧齿伞形齿轮。

@#@@#@  其优点为:

@#@@#@  ?

@#@作用在齿轮上的力与直齿伞形齿轮相同。

@#@@#@  ?

@#@比直齿伞形齿轮强度高、噪音低(就一般而言)。

@#@@#@  ?

@#@因为可以进行磨齿加工=可以生产出高精度齿轮。

@#@@#@  ☆小知识:

@#@ 弧齿伞形齿轮的螺旋角一般为35°@#@@#@  16)怎样求出DP(径节)正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P8-15z)?

@#@@#@  ★将DP(径节)换算为模数。

@#@@#@  M(模数)=25.4/DP(径节)=25.4/8=3.175mm@#@  近似分度圆直径。

@#@@#@  da=3.175×@#@15=47.625mm1英寸=25.4mm@#@  17)什么是「修鼓形加工」?

@#@@#@  ★沿齿宽方向修整齿形,使齿宽中央部的齿形呈适当的鼓形。

@#@@#@  通过修鼓形加工,防止齿端部片面接触的发生,使齿轮的齿接触集中在轮齿的中央附近。

@#@@#@  鼓形越大,齿接触面积越小。

@#@@#@  18)什么是「齿形修形」?

@#@@#@  ★为避免齿轮啮合时发生齿顶干涉,在齿顶附近有意识的修削齿形。

@#@@#@  齿形修形的目的是轮齿的圆滑啮合,近似于齿形方向的修鼓加工。

@#@@#@  19)什么是「齿顶倒角加工」?

@#@@#@  ★在加工轮齿的同时进行齿顶倒角加工。

@#@@#@  其优点为:

@#@@#@  1.防止切齿加工时产生的毛刺等。

@#@@#@  2.防止使用及搬运时容易发生的撞痕。

@#@@#@  【注】齿顶=齿面与齿顶面的交线。

@#@@#@  齿轮基础知识问答@#@  1.什么是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什么是定传动比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作用是什么?

@#@@#@  答:

@#@一对齿轮啮合传动,齿廓在任意一点接触,传动比等于两轮连心线被接触点的公法线所分两线段的反比,这一规律称为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若所有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交连心线于固定点,则为定传动比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  作用;@#@用传动比是否恒定对齿廓曲线提出要求。

@#@@#@  2.什么是节点、节线、节圆?

@#@节点在齿轮上的轨迹是圆形的称为什么齿轮?

@#@@#@  答:

@#@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与连心线的交点称为节点,一对齿廓啮合过程中节点在齿轮上的轨迹称为节线,节线是圆形的称为节圆。

@#@具有节圆的齿轮为圆形齿轮,否则为非圆形齿轮。

@#@@#@  3.什么是共轭齿廊?

@#@@#@  答:

@#@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一对齿廓称为共轭齿廓。

@#@@#@  4.渐开线是如何形成的?

@#@有什么性质?

@#@@#@  答:

@#@发生线在基圆上纯滚动,发生线上任一点的轨迹称为渐开线。

@#@@#@  性质:

@#@

(1)发生线滚过的直线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  

(2)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  (3)渐开线上愈接近基圆的点曲率半径愈小,反之则大,渐开线愈平直。

@#@@#@  (4)同一基圆上的两条渐开线的法线方向的距离相等。

@#@@#@  (5)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在展角相同时基圆愈小,渐开线曲率愈大,基圆愈大,曲率愈小,基圆无穷大,渐开线变成直线。

@#@@#@  (6)基圆内无渐开线。

@#@@#@  5.请写出渐开线极坐标方程。

@#@@#@  答:

@#@rk=rb/cosαkθk=invαk=tgαk一αk@#@  6.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原因是什么?

@#@@#@  答;@#@

(1)由渐开线性质中,渐开线任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2)两圆的同侧内公切线只有一条,并且两轮齿廓渐开线接触点公法线必切于两基圆,因此节点只有一个,即@#@  i12=ω1/ω2=O2P/O1P=r2′/r1′=rb2/rb1=常数@#@  7.什么是啮合线?

@#@@#@  答:

@#@两轮齿廓接触点的轨迹。

@#@@#@  8.渐开线齿廓啮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  答:

@#@

(1)传动比恒定,因为i12=ω1/ω2=r2′/r1′,因为两基圆的同侧内公切线只有一条,并且是两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和啮合线,因此与连心线交点只有一个。

@#@故传动比恒定。

@#@@#@  

(2)中心距具有可分性,转动比不变,因为i12=ω1/ω2=rb2/rb1,所以一对齿轮加工完后传动比就已经确定,与中心距无关。

@#@@#@  (3)齿廓间正压力方向不变,因为齿廓间正压力方向是沿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这公法线又是两基圆同侧内公切线,并且只有一条所以齿廓间正压力方向不变。

@#@@#@  (4)啮合角α随中心距而变化,因为aCOSα=a′COSα′。

@#@@#@  (5)四线合一,1.啮合线是两基圆同侧内公切线,2.是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3.接触点的轨迹是啮合线,4.是齿廓间正压力作用线又是接触点曲率半径之和。

@#@@#@  9.什么是模数和分度圆?

@#@@#@  答:

@#@m=p/π为模数,m和α为标准值的那个圆称为分度圆。

@#@@#@  10.什么是周节,齿厚和齿槽宽?

@#@@#@  答:

@#@在一个圆周上相邻两齿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称为周节。

@#@齿厚所占的弧长称为齿@#@  厚,齿槽占据的弧长称为齿槽宽。

@#@@#@  11.什么是标准齿轮?

@#@@#@  答:

@#@m、α、h*a、c*为标准值,并且s=e=p/2的齿轮。

@#@@#@  12.齿条的特点是什么?

@#@@#@  答:

@#@

(1)与齿顶线平行的各直线周节相等,其模数,压力角均为标准值。

@#@@#@  

(2)平行齿顶线齿槽宽等于齿厚的直线称中线,是确定齿条尺寸的基准线。

@#@@#@  13.什么是理论啮合线、实际啮合线和齿廓工作段?

@#@@#@  答:

@#@理论啮合线:

@#@两基圆同侧内公切线,在理论上是齿廓啮合点的轨迹,两个切点@#@  为啮合极限点。

@#@@#@  实际啮合线:

@#@两齿顶圆与理论啮合线交点之间的线段。

@#@@#@  齿廓工作段:

@#@在齿轮传动中齿廓参与啮合的部分。

@#@@#@  14.什么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啮合传动条件?

@#@@#@  答:

@#@正确啮合条件:

@#@m1=m2=mα1=α2=α@#@  连续啮台条件:

@#@εα=B1B2/Pb≥1@#@  15.重合度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重合度与什么有关?

@#@@#@  答:

@#@重合度的大小表示一对齿轮传动过程中同时在啮合线上啮合的对数。

@#@重合度的大小是齿轮承载能力高低和平稳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重合度的大小与m无关,随Z1,Z2增加而增加,α′愈大,εα愈小,α′随中心距变化,a愈大,α′愈大,εα愈小。

@#@@#@  16.什么是标准齿轮的标准安装中心距。

@#@标准安装有什么特点?

@#@@#@  答:

@#@标准齿轮按无齿侧间隙安装的中心距称为标准齿轮的标准安装中心距,标准齿轮按标准顶隙安装的中心距也称标准安装中心距。

@#@@#@  标准安装时,a=a′,r=r′,a=r1+r2@#@  17.什么是非标准安装中心距?

@#@非标准安装有什么特点?

@#@@#@  答:

@#@一对啮合传动的齿轮,节圆与分度圆不重合的安装称为非标准安装,其中心距称为非标准安装中心距。

@#@@#@  特点r≠r′,a≠a′,a′=r1′+r′2=(r1+r2)cosα/cosα′即a′≠aα′≠αr1′≠r1r2′≠r2c′≠c@#@  有齿侧间隙,产生冲击,重合度下降,平稳性差。

@#@@#@  18.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的特点是什么?

@#@@#@  答:

@#@

(1)啮合线位置不因齿轮和齿条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永远是切于基圆又垂直于齿条直线齿廓的一条固定直线。

@#@@#@  

(2)r=r′α′=α=齿条齿形角@#@  19.标准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的特点是什么?

@#@@#@  答:

@#@轮坯的分度圆与齿条刀具中线相切纯滚动,被加工齿轮的齿数是由刀具的移动速度与轮坯转动的角速度来保证V刀=rω坯。

@#@@#@  20.什么是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

@#@其原因是什么?

@#@@#@  答:

@#@用范成法加工齿轮,当加工好的渐开线齿廓又被切掉的现象时称为根切现象。

@#@@#@  原因:

@#@刀具的齿顶线与啮合线的交点超过了被切齿轮的啮合极限点,刀具齿顶线超@#@  过啮合极限点的原因是被加工齿轮的齿数过少,压力角过小,齿顶高系数过大。

@#@@#@  21.标准外啮合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如何确定?

@#@@#@  答:

@#@由Zmin=2h*a/sin2α确定。

@#@@#@  22.什么是变位齿轮?

@#@@#@  答:

@#@分度圆齿厚不等于齿槽宽的齿轮及齿顶高不为标准值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

@#@加工中齿条刀具中线不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这样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

@#@@#@  23.什么是变位量和变位系数和最小变位系数?

@#@@#@  答:

@#@变位量:

@#@刀具的中线由加工标准齿轮的位置平移的垂直距离。

@#@@#@  变位系数:

@#@用标准模数表达变位量所需的系数。

@#@@#@  最小变位系数:

@#@加工渐开线齿轮不产生根切所需变位系数的最小值。

@#@@#@  xmin=h*a(Zmin-Z)/Zmin@#@  24.同齿数的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哪些尺寸变了,哪些尺寸不变,为什么?

@#@@#@  答:

@#@齿数、模数、压力角、分度圆、基圆、分度圆周节、全齿高不变,齿顶圆、齿根圆、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发生变了。

@#@@#@  原因:

@#@用标准齿轮刀具加工变位齿轮,加工方法不变,即正确啮合条件不变,所以分度圆模数、压力角不变。

@#@因而由公式可知分度圆、基圆不变,再有齿根高、齿顶高、齿根圆、齿项圆的计算,基准是分度圆,在加工变位齿轮时,标准刀具中线若从分度圆外移齿根高变小,齿根圆变大,而若要保证全齿高不变则齿顶高变大齿顶圆变大,因刀具外移在齿轮分度圆处的刀具齿厚变小,即被加工出的齿槽变小,又因为分度圆周节不变,齿厚变厚。

@#@@#@  25.斜齿轮渐开线螺旋曲面齿廓是如何形成的?

@#@@#@  答:

@#@渐开线发生面在基圆柱上纯滚动时,发生面上一条与基圆母线成βb角的线,它的轨迹形成了斜齿轮轮齿渐开线螺旋曲面。

@#@@#@  26.斜齿轮齿廓所在的各个同轴圆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是否相同,为什么?

@#@@#@  答:

@#@螺旋角不同,因螺旋角βi是导程L和圆柱的直径di决定,导程相同,而各圆直径不同,故螺旋角不同,关系式为:

@#@tgβi=L/πdi@#@  27.斜齿轮啮合特点是什么?

@#@@#@  答:

@#@(l)两轮齿廓由点开始接触,接触线由短变长,再变短,直到点接触,再脱离啮合,不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那样沿整个齿宽突然接触又突然脱离啮合,而是逐渐进入啮合逐渐脱离啮合,这样冲击小噪音小,传动平稳。

@#@@#@  

(2)重合度大ε=εα+εβ@#@  28.斜齿轮的标准参数面为哪个面,哪个面是标准渐开线?

@#@说明原因。

@#@@#@  答:

@#@法面是标准参数面。

@#@从理论上端面是标准渐开线,因为渐开线的形成是发生面在基圆柱面上纯滚动,发生面上的斜直线的轨迹是渐开线。

@#@从加工上,法面是标准渐开线,因为加工斜齿轮齿廓是用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的标准刀具,其切削运动方向沿螺旋线切线,刀具面在其法面,因此,法面是标准浙开线。

@#@@#@  29.斜齿轮端面与法面几何参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端面参数?

@#@@#@  答:

@#@mn=mtcosβ,tgαn=tgαtcosβb,h*at=h*ancosβ,c*t=c*ancosβ@#@  因为几何尺寸是端面dt、dbt、dat、dft、pt、pbt。

@#@@#@  30.一对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是什么?

@#@@#@  答:

@#@正确啮合条件:

@#@mn1=mn2=mαn1=αn2=α@#@  外啮合β1=-β2内啮合β1=β2@#@  连续传动条件:

@#@ε=εα+εβ≥1@#@  31.什么是斜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当量齿数的用途是什么?

@#@@#@  答:

@#@相当于斜齿轮法面齿形的直齿圆柱齿轮称为斜齿轮的当量齿轮。

@#@当量齿轮的齿数称为当量齿数。

@#@当量齿数是仿型法加工齿轮选择刀具齿形的重要依据,当量齿数又是齿轮强度设计的主要依据。

@#@@#@  32.蜗轮蜗杆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  答:

@#@

(1)传递空间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即空间机构。

@#@@#@  

(2)蜗轮蜗杆啮合时,在理论上齿廓接触是点接触,但是蜗轮是用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的滚刀加出来的,实际为空间曲线接触。

@#@@#@  (3)蜗杆蜗轮的传动比,用蜗杆的头数(线数)参与计算。

@#@@#@  (4)蜗杆的分度圆直径不是头数乘模数而是特性系数乘模数,即d1=qm@#@  (5)蜗轮蜗杆的中心距也是用特性系数参与计算。

@#@@#@  a=m(q+Z2)/2@#@  (6)可获得大传动比,蜗轮主动时自锁。

@#@@#@  33.蜗轮蜗杆的标准参数面是哪个面;@#@可实现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  答:

@#@

(1)是主截面,即平行于蜗轮的端面过蜗杆的轴线的剖面称之为主截面。

@#@@#@  

(2)正确啮合条件:

@#@ma1=mt2=mαa1=αt2=αβ1+β2=900旋向相同@#@  34.为什么确定蜗杆的特性系数q为标准值?

@#@@#@  答:

@#@

(1)有利于蜗杆标准化,减少了蜗杆的数目。

@#@@#@  

(2)减少了加工";i:

37;s:

12323:

"冲压安全管理规程@#@ @#@【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机械部@#@【颁布日期】19850510@#@【实施日期】19850510@#@【失效日期】@#@【内容分类】生产与市场建设@#@【文号】机械部机生字(1985)60A@#@【名称】冲压安全管理规程@#@【章名】第一章总则@#@第椞?

@#@为了加强对冲压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对冲压机械、安全装置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使用与管理等作了规定冲压机械的设计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应根据本规程制定实施办法,并予贯彻执行。

@#@@#@第三条本规程所适用的设备:

@#@机械压力机、冷挤压压力机、剪板机、板料折弯压力机。

@#@@#@【章名】第二章设计与制造@#@第四条冲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应参照JB3350-83《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冲压机械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遵照下列有关标准:

@#@@#@

(一)JB1829-76《锻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二)JB1646-75《开式压力机技术条件》;@#@@#@(三)JB1279-81《闭式单、双点压力机技术条件》;@#@@#@(四)JB1295-77《剪板机技术条件》;@#@@#@(五)JB2936-81《闭式冷挤压压力机技术条件》;@#@@#@(六)JB2257-77《板料折弯压力机技术条件》;@#@@#@(七)其他有关冲压机械的技术条件。

@#@@#@第六条整机的安全技术要求:

@#@@#@

(一)床身、滑块、防护罩、安全设施等外露部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

(二)外露的飞轮、皮带轮、传动皮带、齿轮等旋转部分,要用防护罩遮住;@#@@#@(三)设备应良好接地,以防触电;@#@@#@(四)设备上应有合适的局部照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计移动式或固定式;@#@@#@(五)设备,特别是中大型设备上一般要设置安全支柱,以防在模具调整时滑块下滑或误开设备。

@#@安全支柱要与设备的主传动控制联锁,其强度应能支承滑块和上模的重量;@#@@#@(六)高大设备的最高处应设有红色指示灯显示,并涂以黄黑相间的条纹,以防天车误碰;@#@@#@(七)带有气动摩擦离合器或寸动刚性离合器的设备,应标定实际的急停时间。

@#@实际的急停时间是指曲轮转到90°@#@左右处,接通急停按钮后至滑块完全停止的时间。

@#@@#@第七条主要部件的安全技术要求:

@#@@#@

(一)床身:

@#@@#@1.床身的强度、刚度必须进行验算和测试;@#@@#@2.可倾式床身的可倾角度调节和固定机构,必须安全可靠,以防倒落。

@#@手动调节和固定位置,一般只允许在设备的侧面。

@#@@#@

(二)滑块:

@#@@#@1.封闭高度的调节部分,应设有双向极限限位装置;@#@@#@2.滑块上不可有过分突出的螺栓,螺母或打料杆,如不得已时,应采用护罩设施。

@#@@#@(三)离合器与制动器:

@#@@#@1.刚性离合器(包括寸动刚性离合器)的转键(包括键柄)或滑锁,应有足够的强度。

@#@@#@2.刚性离合器所配的带式制动器的设计,应按实际制动角度计算强度,并应便于调节;@#@@#@3.气动摩擦离合器与制动器应有可靠的联锁装置,以防结合的时间过长而引起实际制动角度过大,或相互干扰而引起摩擦片的磨损;@#@@#@4.寸动刚性离合器所配的制动器的设计,应考虑滑块和上模所引起的制动力矩。

@#@@#@(四)离合器的操纵系统:

@#@@#@1.刚性离合器的操纵凸轮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在单次行程时曲轴停在死点处,其允差为±@#@5°@#@;@#@@#@2.刚性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必须有防止连冲的机械式保护装置;@#@@#@3.寸动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必须有防止连冲的双重电器联锁保护装置;@#@@#@4.气动摩擦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应保证曲轴停在上死点处,其允差为+5°@#@~-10°@#@;@#@@#@5.气动摩擦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必须有防止连冲的措施,如采用双联电磁阀等。

@#@@#@(五)离合器的起动机构:

@#@@#@1.手柄直接起动的手柄推(或拉或压)力,左手操作时,不得超过1.5公斤力。

@#@右手操作时不得超过2公斤力。

@#@双手柄操作时,每个手柄不得超过1.5公斤力;@#@@#@2.起动按钮应不高出按钮盒的表面,急停按钮必须是蘑菇式的;@#@@#@3.脚踏板起动的踏板的左、右、上各面都应封闭,其伸脚的空间应宽敞,踏板表面应有防滑措施;@#@@#@4.脚踏板起动的踏板力不可过大,坐着操作时不得超过4公斤力;@#@站着操作时不得超过5公斤力。

@#@踏板的向下位移不得超过60毫米。

@#@@#@(六)阶梯、平台和护栏:

@#@@#@1.阶梯要与主传动控制联锁,即在爬梯时,应保证断开主传动控制;@#@@#@2.阶梯的脚蹬间距推荐为300毫米左右,阶梯的宽度推荐为450毫米左右,阶梯与床身面间的最小距离推荐为180毫米;@#@@#@3.阶梯的高度超过5米后,在阶梯3米以上部位应设置护身圈;@#@@#@4.设备的机身顶面高度超过3米时,一般设检修平台及护栏。

@#@平台上的铺板应是防滑板,边沿至少翘起40毫米,护栏的高度推荐为1050毫米以上。

@#@@#@(七)所有液压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电气系统应遵照有关的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和电器元件的技术要求,庄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安全装置的技术要求:

@#@@#@

(一)冲压机械的安全装置的功能有下列四种类型:

@#@@#@1.在滑块运行期间(或滑块下行程期间),人体的某一部分应不会进入危险区。

@#@如固定栅栏式,活动栅栏式等安全装置;@#@@#@2.当操作者的双手脱离起动离合器的操纵按钮或操纵手柄后,伸进危险区之前,滑块应能停止下行程或已超过下死点。

@#@如双手按钮式、双手柄式等安全装置;@#@@#@3.在滑块下行程期间,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进入危险区之前,滑块应能停止或已超过下死点。

@#@如光线式、感应式、刻板式等安全装置;@#@@#@4.在滑块下行程期间,能够把进入危险区的人体某一部分推出来,或能够把进入危险区的操作者手臂拉出来,如推手式、拉手式等安全装置。

@#@@#@

(二)安全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应遵照《压力机的安全装置结构》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模具的安全技术要求:

@#@@#@

(一)模具结构须满足下列安全技术要求:

@#@@#@1.各外露边缘应为圆角;@#@@#@2.要使模具搬移和安装方便;@#@@#@3.导柱末端不许外露;@#@@#@4.要有适应的挡销、顶件器和卸料板等;@#@@#@5.尽可能避免操作者的手、手指进入上下模具空间。

@#@@#@

(二)在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装设机械化装置的位置。

@#@@#@(三)顶件器、推件器和各种卸料板等结构必须可靠。

@#@@#@(四)每套模具必须有包括下列项目的登记卡:

@#@@#@1.使用模具的工序;@#@@#@2.模具的使用、安装、调整说明;@#@@#@3.模具在冲压设备上的安全措施说明。

@#@@#@【章名】第三章使用与管理@#@第十条冲压工人,要经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后,才允许独立操作冲压设备。

@#@@#@第十椞?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模具设计人员,模具调整、安装工人要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冲压车间劳动条件应达到工业卫生标准:

@#@@#@

(一)照明要合适,推荐各处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地面的垂直照度为20勒克斯;@#@冲压机械工作台面高度的水平照度为60勒克斯。

@#@@#@

(二)工作环境的噪声应符合国家噪声标准。

@#@@#@第十三条企业的安技和设备部门必须参加冲压设备的安装,大修后的试运转的验收工作及定期检验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第十四条对各种冲压机械要进行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

@#@@#@第十五条模具要逐套检查,以操作者在上下料过程中手不进入上下模具空间为限,将模具分类,分为安全模具和不安全模具,并加不同的标志。

@#@@#@第十六条在特殊情况下,非使用不安全模具不可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编写在工艺卡中;@#@采用安全措施的工序,其产量定额要按实际情况制定。

@#@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七条工艺卡中应填写所使用模具的安全程度和防止人身事故的具体措施等内容。

@#@@#@第十八条冲压机械在一般情况下只允许单次行程操作。

@#@在以下特殊情况时,才允许连续行程操作:

@#@@#@

(一)有自动送料装置或机械手操作;@#@@#@

(二)采用条料冲压,且手不需要进入上下模具空间时;@#@@#@(三)使用手用工具操作者的手或手指又没有进入上下模具空间,且在该设备的往复行程一次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下料的要求时;@#@@#@(四)具有可靠的安全装置,并冲压简单的零件,且在该设备往复一次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上下料的要求时。

@#@@#@第十九条对于冲压机械可以连续行程操作的工序,在工艺卡中必须规定有防止人身事故的具体措施。

@#@@#@第二十条使用光线式或感应式安全装置时,除了根据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调整、检查外,还要重点检查下列项目:

@#@@#@

(一)每道光束的遮光检查或感应幕高度检查。

@#@此项检查在每次起动主电动机后都要进行;@#@@#@

(二)回程期间,遮光时或手伸入感应幕时不停机功能的检查;@#@@#@(三)遮光或手伸入感应幕停机后的自保功能的检查;@#@@#@(四)安全距离(即光幕或感应幕与模具刃口间的最小距离)的检查。

@#@此项检查在每次更换模具后都要进行,并按需要调整好。

@#@@#@第二十椞?

@#@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停机检查修理:

@#@@#@

(一)听到设备有不正常的敲击声;@#@@#@

(二)在单次行程操作时,发现有连冲现象;@#@@#@(三)坯料卡死在冲模上,或发现废品;@#@@#@(四)照明熄灭;@#@@#@(五)安全防护装置不正常。

@#@@#@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要停机并把脚踏板移到空挡处或锁住:

@#@@#@

(一)暂时离开;@#@@#@

(二)发现不正常;@#@@#@(三)由于停电而电动机停止运转;@#@@#@(四)清理模具。

@#@@#@第二十三条只有确认离合器在工作的分离位置时,才可接通设备的主电动机,但是仍不允许任何人和操作者靠近冲模,以防设备发生偶然冲击,造成事故。

@#@@#@第二十四条带有安全支柱的设备,一定要放上安全支柱,工作完毕后,待设备完全停止,将安全支柱支在滑块与工作台之间,以防滑块下滑。

@#@不带安全支柱的设备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以防滑块下滑伤人。

@#@@#@第二十五条不允许用吊车将模具甩进工作台面上;@#@模具校准后,将设备的滑块移至下死点,并调整好封闭高度;@#@装紧凸模和凹模,并注意只能用木锤敲击锻钢或铸钢件,还应注意导柱末端不能外露。

@#@@#@第二十六条企业要建立各种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

(一)冲压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交接班制度;@#@@#@(三)岗位责任制度;@#@@#@(四)设备、模具、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制度;@#@@#@(五)设备和人身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

@#@@#@第5页共5页@#@";i:

38;s:

23022:

"@#@----------------------------------------------------------------------------------------------------------------------------------------------------------------------------------------------------------------------------------------------------------@#@初级检修工考试题@#@一、填空题 @#@1、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一般为()mm。

@#@@#@2、液压系统当中的阀按功能分可分为换向阀、流量阀及()@#@3、润滑“五定”是指定点、定时、定量、定质、()。

@#@@#@4、正常情况机泵加入润滑油油位为看油窗的1/2到()。

@#@@#@5、设备维护保养“四法”操作法是:

@#@听、看、()、闻。

@#@@#@6、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 @#@)。

@#@ @#@@#@7、按照泵的吸入方式可将离心泵分为单吸泵和()两类。

@#@@#@8、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时,摆动内径百分表所测得()尺寸才是孔的实际尺寸。

@#@@#@9、钻孔时,钻头的旋转是主运动,轴向移动是()运动@#@10、安全阀按其工作原理可主要分为弹簧式、重锤式、()式、导向式四种。

@#@ @#@@#@11、螺纹按旋转方向分左旋螺纹和()旋螺纹。

@#@@#@12、热传递是由于物体之间温度的不同而引起的,其基本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

@#@@#@13、一般所用的研磨工具的材料硬度应()被研零件。

@#@@#@14、利用开口销与带槽螺母锁紧,属于()防松装置。

@#@@#@15、设备要保持清洁,做到“四无”“六不漏”,“四无”是指无积灰、无杂物、无松动、()。

@#@@#@16、液压传动中压力和流量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其中液压传动中的()决定了负载执行机构的实际速度。

@#@@#@17、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四部分组成@#@18、为了便于检修,蓄能器与管路之间应安装(),为了防止液压泵停车或泄载时蓄能器内的压力油倒流。

@#@@#@19、不含水蒸气的空气为(),含水蒸气的空气称为湿空气、@#@20、常用的千分尺有()、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

@#@@#@21、麻花钻一般用()钢制成,淬硬至HRC62-68。

@#@@#@22、润滑剂的主要作用有润滑作用、冷却作用、防锈作用、清洗作用、缓冲和减振作用及()作用。

@#@@#@23、电磁流量计只适用于()介质的流量测量。

@#@@#@24、矫正时,材料产生的冷作硬化,可采用()方法,使其恢复原来的力学性能。

@#@@#@25、当计量泵的活塞运动到容积增大时,形成低压,排出阀自动(),吸入阀则受泵外液体的压力而被冲开。

@#@@#@26、电器控制柜停用时,应挂上()警示灯,避免误送电造成事故。

@#@@#@27、液压传动中常说的压力,实际上是指()@#@28、温度越高,油液的黏度越低,系统各配间隙之间的泄油量()@#@29、孔的基本偏差H是( )。

@#@@#@30、钻削用量包括削切速度、背吃刀量和()三要素。

@#@@#@31、进入生产工作场所,必须按规定使用(),否则不准进入。

@#@@#@32、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由认证资格的电工进行。

@#@@#@33、使用各种电加热设备,如遇中途停电或下班前必须立即(),防止超温起火。

@#@@#@34、进入车间应严格遵守现场各单位设置的安全指示、警示要求,人员在站内不得随意()的地沟。

@#@@#@35、使用油漆要配戴眼镜,动火区域严禁使用油漆,必须()。

@#@@#@36、使用手电钻、电烙铁、电剪刀等电动工具必须保持()良好,配齐插头、开关。

@#@@#@37、千斤顶在工作时,活塞心杆()必须作用于起重物的重心。

@#@@#@38、使用0-25mm的千分尺,测量前应将两测量面接触,检查活动套筒上的()是否与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对齐。

@#@@#@39、主轴的回转精度,包括主轴的()圆跳动,轴向窜动以及主轴旋转的均匀性和平稳性。

@#@@#@40、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相同点,都是通过()传递功率的。

@#@@#@41、天车指挥人员应站在天车司机室的(),面对司机,发出的指挥信号。

@#@@#@42、天车指挥人员工作中必须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并且要精力集中。

@#@@#@43、小臂向侧上方伸直,五指自然伸开,()肩部,以腕部为轴转动吊钩上升。

@#@@#@44、小臂向侧上方伸直,五指并拢手心朝外,超负载应运行的方向,向下挥动到与肩相平的位置吊钩()。

@#@@#@45、天车指挥人员在使用时,如发现天车异常应停止吊运,并向起重机操作人员说明情况,配合()解除异常故障后才能使用。

@#@@#@46、手臂伸向侧前上方,手心朝上高于肩部,以腕部为轴,重复向上摆动手掌()。

@#@@#@47、天车开动前,指挥人员使用时要(),指挥时则必须严格按标准指挥手势发出信号操作,指挥手势要有快慢之分。

@#@@#@48、吊物运行时,随时观察地面的设备、行人、车辆,()应跟车随行,并做好行人和车辆的清理协调工作。

@#@@#@49、指挥及司机应随时注意吊钩、钢丝绳是否垂直或(),C型吊具是否有卡槽现象。

@#@@#@50、起重设备吊运物体时,任何人严禁在重物下面()或通行。

@#@@#@51、工作辊辊身长度是();@#@新辊外径是¢490mm。

@#@@#@52、开卷芯轴涨缩是由4号阀台控制,卷取机芯轴涨缩是由8号阀台控制,楔形块调整由()号阀台控制。

@#@@#@53、轧机最大轧制力为()kN,最高轧制速度为1500米/分。

@#@@#@54、喷射梁A列喷嘴的作用是()和基本润滑。

@#@@#@55、液压控制系统中都包括()、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56、开卷机齿轮箱润滑方式是()。

@#@@#@57、板式过滤机用()和白土做助虑剂。

@#@@#@58、液压阀最主要的两个参数为()和额定流量。

@#@@#@59、液压阀中“P”表示(),“T”表示回油口。

@#@@#@60、直动式溢流阀的阀心有()、球阀式和滑阀式。

@#@@#@61、在设备、设施内使用照明,必须采用()。

@#@@#@62、临时用电、电源板、电源箱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和()。

@#@@#@63、使用起重设备、设施严格按规程作业,戴好(),确保起重物捆绑牢固可靠,吊物下方严禁站人或作业@#@64、严禁单人进入地下室,需要时必须()配合悬挂工作牌进入。

@#@@#@65、现场施工高空作业()时,须佩戴安全带。

@#@@#@66、全身性安全带由()和2根系绳两部分组合而成的@#@67、动火前必须现场辨识危险源,区分()等级,根据需要办理动火许可申请@#@68、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和电气系统等,经系统检查试验,并具备系统单独调试和()的要求。

@#@@#@69、对大型、复杂和精密设备,应编制“试运转”方案,或试运转操作规程,并经有关()批准和同意。

@#@@#@70、试运转机械设备周围的环境应清扫干净,附近不得有产生粉尘和较大的()等其他工作在进行@#@71、液压系统进行压力试验时,系统的油液泵、伺服阀、比例阀、压力传感器、()和蓄能器等,均不应参与试压。

@#@@#@72、液压系统所充液体进行循环清洗,清洗时间应不少于()小时。

@#@@#@73、设备空负荷试运转后需进行必要的放气、排水、排污和()。

@#@@#@74、花键装配时,同时接触的齿数不应少于(  ),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应低于50%。

@#@@#@75、圆锥定位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分布均匀。

@#@@#@76、横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  )。

@#@@#@77、纵向过盈连结的装配,宜采用(  )。

@#@@#@78、施工所用的扭矩扳手,每次使用前必须(),其扭矩偏差不得大于±@#@5%,合格后方准使用。

@#@@#@79、天车()和斜吊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80、为了便于检修,蓄能器与管路之间应安装(),为了防止液压泵停车或泄载时蓄能器内的压力油倒流,蓄能器与液压泵之间应安装单向阀。

@#@@#@二、选择题@#@1、润滑剂具有()作用。

@#@@#@A、提高转速B、降低转速C、洗涤@#@2、用的液压油是()。

@#@@#@A、汽油B、柴油C、矿物油@#@3、属于液压系统的压力源为:

@#@()@#@A、液压马达B、先导阀C、液压泵@#@4、在下列四个液压元件中,压力控制阀是:

@#@()@#@A、单向阀B、节流阀C、顺序阀@#@5、为防止液压回路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需要在液压回路中装设:

@#@()@#@A、单向阀B、方向阀C、溢流阀@#@6、一般来说,液压泵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A、齿轮泵B、叶片泵C、柱塞泵@#@7、液压油温度上升到高温时,液压效率将会:

@#@()@#@A、升高B、消失C、下降@#@8、安装齿轮泵时,一般情况下吸油口和排油口的口径不同,其中口径大者为:

@#@()@#@A、吸油口B、排油口C、泄漏油口@#@9、游标卡尺是一种()的量具。

@#@@#@A、中等精度B、精密C、较低@#@10、对机械设备进行周期性的彻底检查和恢复性的修理工作,称为()。

@#@@#@A、小修B、中修C、大修@#@11、液压系统中的油缸属于()。

@#@@#@A、动力部分B、执行部分C、控制部分@#@12、扩孔加工属孔的()。

@#@@#@A、粗加工B、精加工C、较精加工@#@13、键损坏或磨损,一般要()。

@#@@#@A、修复键B、换用新键C、电镀修复@#@14、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有()。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15、滚动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应为()。

@#@@#@A基孔制B基轴制C基孔制或基轴制@#@16、在液压系统中可用于安全保护的液压元件是:

@#@()@#@A、减压阀B、顺序阀C、溢流阀@#@17、在下列三个液压元件中,流量控制阀是:

@#@()@#@A、单向阀B、溢流阀C、节流阀@#@18、工作温度和压力对液压油粘度的影响是:

@#@()@#@A、液压油粘度和它们没有什么关系@#@B、当温度和压力升高时,液压油的粘度将变大@#@C、温度升高时,液压油粘度变小;@#@压力升高时,粘度变大@#@19、液压泵可以将发动机机械能转变为:

@#@()@#@A、热能B、液压能C、气压能@#@20、读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是为了()。

@#@@#@A了解性能B了解形状C掌握质量指标@#@21、分组选配法是将一批零件逐一测量后,按()的大小分成若干组。

@#@@#@A基本尺寸B极限尺寸C实际尺寸@#@22、将零件和部件组合成一台完整机器的过程,称为()。

@#@@#@A装配B总装配C部件装配@#@23、键损坏或磨损,一般要()。

@#@@#@A修复键B换用新键C电镀修复@#@24、螺纹联接为了达到可靠而坚固的目的,必须保证螺纹副具有一定的()。

@#@@#@A磨擦力矩B拧紧力矩C预紧力@#@25、平键联接是靠平键与键槽的()接触传递转矩。

@#@@#@A一个侧面B两个侧面@#@26、当液压油中混入空气,将引起执行元件在低速下()。

@#@@#@A产生振动和噪声B产生“爬行”C无承载能力@#@27、为细化组织,提高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常对低碳钢零件进行()处理。

@#@@#@A完全退火B正火C去应力退火@#@28、工件在两顶尖间装夹时,可限制()自由度。

@#@@#@A四个B五个C六个@#@29、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文字说明、颜色等向作业人员传递()。

@#@@#@A、安全信息B、危险信息C、技术信息@#@30、在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电气设备。

@#@@#@A、开启式B、封闭式C、防爆式@#@31、在加工表面、刀具和切削用量中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A、工步B、工序C、工位@#@32、检查螺纹中径较精确的方法是()。

@#@@#@A、螺纹千分尺法B、螺纹环规法C、三针测量法@#@33、1、机床、工作台和手提灯必须使用()伏安全电压。

@#@@#@A、24B、220C、36@#@34、电气设备的接线、检修,必须由认证资格的()进行。

@#@@#@A、电工B、钳工C、工程师@#@35、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区作业必须用()伏电压照明灯。

@#@ @#@@#@A、24B、36C、12@#@36、生产需要临时动用明火时,必须先向()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A、生产部门B、安保部门C、机械部门@#@37、当天工作完后项目()要检查确认动力介质全部关闭。

@#@ @#@@#@A、安全责任人B、任何员工C、维修人员@#@38、水锤是指短暂的压力峰值,在系统启动或关闭期间可能会出现,它会造成液以波的形式沿着管道以()传播。

@#@@#@A、光速B、声速C、匀速水流@#@39、如果换热器的温度很高,请等待直到温度降至大约()℃。

@#@@#@A、20B、50C、40@#@40、松开时,压紧板倾斜的水平宽度必须小于()mm。

@#@ @#@@#@A、5B、12C、10@#@41、如果要对板片进行编号,请在()进行。

@#@。

@#@@#@A、拆卸板片后B、拆卸板片同时C、拆卸板片前@#@42、当A<@#@1000mm时,相差不超过()mm。

@#@ @#@@#@A、5B、1C、2@#@43、含有碳酸钙的污垢清理应使用()@#@A、硝酸B、硫酸C、柠檬酸@#@44、在液压传动中,用()来改变活塞的运动速度。

@#@@#@A、换向阀B、节流阀C、安全阀@#@45、在铸铁件上加工M10螺孔,应选用()钻头@#@A、¢10B、¢9、5C、¢8、4@#@46、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为()。

@#@@#@A、110°@#@±@#@2°@#@B、125°@#@±@#@2°@#@C、118°@#@±@#@2°@#@@#@47、调质处理就是()的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48、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接合而成机器的一部分,称为()。

@#@@#@A、零件B、部件C、装配单元@#@49、机械方法防松装置中,有()防松装置。

@#@@#@A、止动垫圈B、弹簧垫圈C、锁紧螺母@#@50、同时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的轴承是()。

@#@@#@A、向心轴承B、推力轴承C、向心推力轴承@#@51、深沟球轴承的安装顺序是:

@#@当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而外圈与壳体孔配合较松时,应先()。

@#@@#@A、将轴承压入壳体中B、将轴承装在轴上C、将轴承同时压入或装上@#@52、起重机指挥人员根据吊物的大小和高低,应与吊物保持()距离和安全站位。

@#@ @#@@#@A、1米 @#@ @#@ @#@B、2米 @#@C、安全 @#@ @#@@#@53、C型吊具必须栓有合格的()。

@#@@#@A、钢丝绳B、铁丝C、控制绳@#@54、使用吊带或钢丝绳、链条吊运物件时,之间夹角()度承重量最大。

@#@@#@A、120B、90C、60@#@55、根据安全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 @#@B、情绪不佳,技术不好C、人的不安全行为@#@56、吊挂时,吊挂绳之间的夹角不能超过()度。

@#@@#@(A)45(B)60()120@#@57、板型辊是()。

@#@@#@A、压电式B、压磁式C、空气轴承式@#@58、准备站提升机移动是由()驱动。

@#@@#@A、液压马达B、气动马达C、电机@#@59、辊缝有()个吹扫咀。

@#@@#@A、3B、2C、1@#@60、液压系统中起安全保压作用的阀是()。

@#@@#@A、减压阀B、溢流阀C、换向阀@#@61、下列阀中中位机能不能卸荷的是()。

@#@@#@A、H型B、K型C、0型@#@62、以下不属于图纸幅面的是()@#@A、A0 @#@B、A1 @#@C、A5 @#@@#@63、图样中的尺寸,一般以()为单位。

@#@@#@A、MB、cmC、mm@#@64、以下选取线型时不使用细实线的是()@#@A、尺寸线B、剖面线C、轮廓线@#@65、以下选取线型时不使用双点划线的是()@#@A、相邻辅助零件轮廓线 @#@B、极限轮廓线C、轮廓线@#@66、三视图不包括()@#@A、主视图B、右视图C、俯视图@#@67、游标卡尺是一种()的量具。

@#@@#@A中等精度B精密C较低@#@68、划线时,应使划线基准与()一致。

@#@@#@A中心线B划线基准C设计基准@#@69、锯条反装后,其楔角()。

@#@@#@A大小不变B大小变大C大小变小@#@70、锯削管子和薄板料时,应选择()锯路。

@#@@#@A细齿B粗齿@#@71、弹簧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高度(或长度)称为()。

@#@@#@A压缩高度B自由高度C拉伸高度@#@72、钻孔时加切消液的主要目的是()。

@#@@#@A润滑作用B冷却作用C冲洗作用@#@73、扩孔加工属孔的()。

@#@@#@A粗加工B精加工C较精加工@#@74、铰孔结束后,铰刀应()退出。

@#@@#@A正转B反转C正转或反转@#@75、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必须()螺纹标准中规定的螺纹小径。

@#@@#@A大于B小于C等于@#@76、C焊接面罩的作用是防御焊接产生的紫外线、红外线、强可见光、金属火花等对()的伤害。

@#@@#@A、头部B、呼吸道C、眼睛和面部@#@77、能清除皮肤上的油、尘、毒等沾污,使皮肤免受损害的皮肤防护用品称作()@#@A、防水型护肤剂B、防油型护肤剂C、洁肤型护肤剂@#@78、《安全生产法》及相关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必须()的。

@#@@#@A、重视B、了解C、遵守@#@7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后方可上岗作业。

@#@@#@A、特种作业操作证B、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C、安全资格证@#@80、氢气、甲烷等是()气体。

@#@@#@A、助燃B、易燃有毒C、易燃@#@81、氧化剂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的燃烧。

@#@@#@A、石膏B、可燃物C、还原剂@#@82、对于现场泄漏物应及时进行()、收容、稀释、处理。

@#@@#@A、复盖B、填埋C、回收@#@83、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

@#@@#@A、炸药B、汽油C、花生油@#@84、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简单成份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份组成的气体()。

@#@@#@A更易燃爆B、更稳定C、更不易燃@#@85、()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A、可燃气体B、可燃固体C、可燃液体@#@86、()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

@#@@#@A、自燃B、点燃C、强制着火@#@87、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属于()。

@#@@#@A、简单分解爆炸B、复分解爆炸C、气体混合物的爆炸@#@88、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能产生冲击火花的工器具。

@#@@#@A、严禁B、必须C、可以@#@89、()是为了防止非正常压力升高超过限度而引起爆裂的一种安全装置。

@#@@#@A、液位计B、压力表C、安全阀@#@90、硝酸、硫酸属于()。

@#@@#@A、易燃固体B、自燃性物质C、腐蚀性物质@#@91、()是消除石油静电的最有效的方法。

@#@@#@A、使用抗静电剂B、增加温度C、降低温度@#@92、易燃、易爆物质原主要危害不包括()。

@#@@#@A、迅速地释放大量能量而产生的危害B、燃烧或爆炸产物造成的危害C、阻碍人体的正常发育生长@#@93、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根据化学品的(),分别用危险、警告、注意三个形容词进行警示。

@#@@#@A、危险程度B、各类C、特点@#@94、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要求中,说法错误的是()。

@#@@#@A、爆炸物品不得露天堆放B、储存物品严禁阳光曝晒C、毒害品应临近水源储存@#@95、呼吸道中毒错误的急救方法是()。

@#@@#@A、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静卧B、对呼吸困难者进行吸氧C、呼吸困难者原地等待救援@#@96、毒害品贮存库房的危险因素辨识不包括()。

@#@@#@A、建筑物的能耗因素B、耐火等级因素C、疏散的危险因素@#@97、长期接触苯酚,对人体的影响是()。

@#@@#@A、全身中毒B、身体某一区域中毒C、不会中毒@#@98、对毒害品重危区疏散出的沾有毒害性物品的人员,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污染区出口处洗消B、立即回家洗消C、用餐后到医院洗消@#@99、压力表一般每()至少校验一次。

@#@@#@A";i:

39;s:

26498: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实训指导书@#@17@#@目录@#@实训一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测试与应用 1@#@实训二电涡流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 4@#@实训三电容式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应用 7@#@实训四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应用 8@#@实训五霍尔式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 9@#@实训六热电偶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 11@#@实训七光纤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 16@#@实训一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4.掌握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

@#@@#@1.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测试—应变电桥。

@#@@#@2.金属箔式应变计三种桥路性能比较。

@#@@#@3.双孔悬臂梁应变传感器—称重实验。

@#@@#@三、实训原理: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l、⊿R2/R2、⊿R3/R3、⊿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R/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2⊿R/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R2=R3=R4=R,∑R=4⊿R/R。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R分别为⊿R1/Rl、⊿R2/R2、⊿R3/R3、⊿R4/R4。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近似等于1/4·@#@E·@#@∑·@#@∑R,电桥灵敏度Ku=V/⊿R/R,于是对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l/4E、l/2E和E。

@#@由此可知,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的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标准商用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四个特性相同的应变片贴在如图所示位置,弹性体的结构决定了Rl和R3、R2和R4的受力方向分别相同,因此将它们串接就形成差动电桥。

@#@(弹性体中间上下两片为温度补偿片)@#@当弹性体受力时,根据电桥的加减特性其输出电压为:

@#@@#@四、实训器材:

@#@@#@直流稳压电源±@#@4V、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贴于主机工作台悬臂梁上的箔式应变计、螺旋测微仪、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称重砝码(20克/个)、数字电压表。

@#@@#@五、实验步骤:

@#@@#@

(一)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测试—应变电桥@#@1、连接主机与模块电路电源连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置于最大位置(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用实验线短路。

@#@输出端接电压表2V档。

@#@开启主机电源,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模块上的“增益、调零”电位器均不应再变动。

@#@@#@2、观察贴于悬臂梁根部的应变计的位置与方向,按图将所需实验部件连接成测试桥路,图中Rl、R2、R3分别为模块上的固定标准电阻,R为应变计(可任选上梁或下梁中的一个工作片),图中每两个节之间可理解为一根实验连接线,注意连接方式,勿使直流激励电源短路。

@#@@#@将螺旋测微仪装于应变悬臂梁前端永久磁钢上,并调节测微仪使悬臂梁基本处于水平位置。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主机,并预热数分钟,使电路工作趋于稳定。

@#@调节模块上的WD电位器,使桥路输出为零。

@#@@#@4、用螺旋测微仪带动悬臂梁分别向上和向下位移各5m,每位移1mm记录一个输出电压值,并记入下表:

@#@@#@位移mm@#@电压V@#@根据表中所测数据在坐标图上做出V-X曲线,计算灵敏度S:

@#@S=⊿V/⊿X。

@#@@#@注意事项:

@#@@#@l、实验前应检查实验连接线是否完好,学会正确插拔连接线,这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

@#@@#@2、由于悬臂梁弹性恢复的滞后及应变片本身的机械滞后,所以当螺旋测微仪回到初始位置后桥路电压输出值并不能马上回到零,此时可一次或几次将螺旋测微仪反方向旋动一个较大位移,使电压值回到零后再进行反向采集实验。

@#@@#@3、实验中实验者用螺旋测微仪进行位移后应将手离开仪器后方能读取测试系统输出电压数,否则虽然没有改变刻度值也会造成微小位移或人体感应使电压信号出现偏差。

@#@@#@4、因为是小信号测试,所以调零后电压表应置2V档。

@#@@#@

(二)金属箔式应变计三种桥路性能比较@#@l、在完成实验

(一)的基础上,依次将图中的固定电阻Rl,换接应变计组成半桥、将固定电阻R2、R3,换接应变计组成全桥。

@#@@#@2、重复实验

(一)中实验3-4步骤,完成半桥与全桥测试实验。

@#@@#@3、在同一坐标上描出V-X曲线,比较三种桥路的灵敏度,并做出定性的结论。

@#@@#@注意事项:

@#@@#@应变计接入桥路时,要注意应变计的受力方向,一定要接成差动形式,即邻臂受力方向相反,对臂受力方向相同,如接反则电路无输出或输出很小。

@#@@#@(三)双孔悬臂梁应变传感器—称重实验@#@1、观察称重传感器弹性体结构及贴片位置,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连接线,按照实验

(一)、

(二)的方法连接测试系统,开启主机电源,调节电桥WD调零电位器使无负载时的称重传感器输出为零。

@#@@#@2、逐一将砝码放上传感器称重平台,调节增益电位器,使V0端输出电压与所称重量成一比例关系,记W(克)与V(mv)的对应值,并填入下表:

@#@@#@W(克)@#@V(mv)@#@3、记录W与V值,并做出V-W曲线,进行灵敏度、线性度与重复性的比较。

@#@@#@4、与双平行悬臂梁组成的全桥进行性能比较。

@#@@#@注意事项:

@#@@#@1、称重传感器的激励电压请勿随意提高。

@#@@#@2、注意保护传感器的引线及应变片使之不受损伤。

@#@@#@实训二电涡流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被测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3.掌握电涡流传感器应用。

@#@@#@二、实训内容:

@#@@#@1.电涡流传感器一静态标定。

@#@@#@2.被测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3.电涡流传感器一振幅测量。

@#@@#@4.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三、实训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在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会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距离X有关,降阻抗变化转为电压信号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

@#@@#@当电涡流线圈与金属被测体的位置周期性地接近或脱离时,电涡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转换为相同周期的脉动信号。

@#@@#@四、实训器件:

@#@@#@电涡流传感器、多种金属涡流片、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块、公共电路实验模块、直流稳压电源、螺旋测微仪、激振器(I)、电压表、示波器@#@五、实训步骤:

@#@@#@

(一)电涡流传感器一静态标定。

@#@@#@1、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及传感器接口,电涡流线圈与涡流片须保持平行,安装好测微仪,涡流变换器输出接电压表20V档。

@#@@#@2、开启主机电源,用测微仪带动涡流片移动,当涡流片完全紧贴线圈时输出电压为零(如不为零可适当改变支架中的线圈角度),然后旋动测微仪使涡流片离开线圈,从电压表有读数时每隔0.2mm记录一个电压值,将V、X数值填入下表,作出V-X曲线,指出线性范围,求出灵敏度。

@#@@#@X(mm)@#@0@#@0.2@#@0.4@#@0.6@#@0.8@#@1@#@1.2@#@1.4@#@1.6@#@1.8@#@2@#@2.2@#@2.4@#@2.6@#@2.8@#@3@#@3.2@#@3.4@#@3.6@#@3.8@#@4@#@Vo(v)@#@3、示波器接电涡流线圈与实验模块输入端口,观察电涡流传感器的激励信号频率,随着线圈与电涡流片距离的变化,信号幅度也发生变化,当涡流片紧贴线圈时电路停振,输出为零。

@#@@#@注意事项:

@#@@#@模块输入端接入示波器时由于一些示波器的输入阻抗不高(包括探头阻抗)以至影响线圈的阻抗,使输出Vo变小,并造成初始位置附近的一段死区,示波器探头不接输入端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

(二)被测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1、按实验

(一)分别对铁、铜、铝涡流片进行测试与标定,记录数据,在同一坐标上作出V-X曲线。

@#@@#@2、分别找出不同材料被测体的线性工作范围,灵敏度,最佳工作点(双向或单向)并进行比较,并做出定性的结论。

@#@@#@注意事项:

@#@@#@换上铜、铝和其他金属涡流片时,线圈紧贴涡流片时输出电压并不为零,这是因为电涡流线圈的尺寸是为配合铁涡流片而设计的,换了不同材料的涡流片,线圈尺寸须改变输出才能为零。

@#@@#@(三)电涡流传感器一振幅测量。

@#@@#@1、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并在主机上的振动圆盘旁的支架上安装好电涡流传感器,按图接好实验线路,根据实验

(一)结果,将线圈安装在距涡流片最佳工作位置,直流稳压电源置±@#@10V档(也可选用±@#@6~8V档,原则是接入电路的负电压值一定要高于电涡流变换电路的电压输出值以便调零),差动放大器增益调至最小(增益为1),仅做为一个电平移动电路。

@#@@#@2、开启主机电源,调节电桥WD电位器,使系统输出为零。

@#@@#@3、开启激振I,调节低频振荡频率,使振动平台在15~30Hz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记下Vp-p值,利用实验

(一)结果求出波形变化范围内的X值。

@#@@#@4、降低激振频率,提高振幅范围,用示波器就可以看出输出波形有失真现象,这说明电涡流传感器的振幅测量范围是很小的。

@#@@#@注意事项:

@#@@#@直流稳压电源一10V、接地端接电桥WD电位器两端。

@#@@#@(四)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1、按实验(三)安装,将电涡流支架顺时针旋转约70°@#@,安装于电机叶片之上,线圈尽量靠近叶片,以不碰擦为标准,线圈面与叶片保持平行。

@#@@#@2、开启主机电源,调节电机转速,根据示波器波形调整电涡流线圈与电机叶片的相对位置,使波形较为对称。

@#@@#@3、仔细观察示波器中两相邻波形的峰值,如有差异则是电机叶片不平行或是电机振动所致,可利用实验

(一)特性曲线大致判断叶片的不平行度。

@#@@#@4、用电压/频率表2KHz档测得电机转速,转速=频率表显示值÷@#@2。

@#@@#@实训三电容式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了解差动式同轴变面积电容传感器的结构。

@#@@#@2.掌握电容传感器测试电路的连接。

@#@@#@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性能的测试。

@#@@#@二、实训内容:

@#@@#@1.电容传感器—位移测量。

@#@@#@2.电容传感器—动态测量。

@#@@#@三、实训原理:

@#@@#@差动式同轴变面积电容的两组电容片Cx1与Cx2作为双T电桥的两臂,当电容量发生变化时,桥路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四、实训器件: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块、激振器I、测微仪@#@五、实训步骤:

@#@@#@1、观察电容传感器结构:

@#@传感器由一个动极与两个定极组成,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线及传感器接口,按图接好实验线路,增益适当。

@#@@#@2、打开主机电源,用测微仪带动传感器动极位移至两组定极中间,调整调零电位器,此时模块电路输出为零。

@#@@#@3、前后位移动极,每次0.5mm,直至动静极完全重合为止,记录数据,作出V-X曲线,求出灵敏度。

@#@@#@X(mm)@#@Vo(v)@#@4、移开测微仪,在主机振动平台旁的安装支架上装上电容传感器,在振动平台上装好传感器动极,用手按动平台,使平台振动时电容动极与定极不碰擦为宜。

@#@@#@5、开启“激振I”开关,振动台带动动极在定极中上下振动,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注意事项:

@#@@#@电容动极须位于环型定极中间,安装时须仔细作调整,实验时电容不能发生擦片,否则信号会发生突变。

@#@@#@实训四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了解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

@#@@#@2.掌握压电式传感器测试电路的连接。

@#@@#@3.掌握压电式传感器性能的测试。

@#@@#@二、实训内容:

@#@@#@1.压电传感器—动态测量。

@#@@#@三、实训原理:

@#@@#@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发电型传感器),压电传感元件是力敏感元件,在压力、应力、加速度等外力作用下,在电介质表面产生电荷,从而实现非电量的电测。

@#@@#@四、实训器件: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公共电路实验模块、激振器Ⅱ、电压/频率表、示波器@#@五、实训步骤:

@#@@#@1、观察位于主机双平行悬臂梁前端的压电传感器的结构,按图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与传感器的接线。

@#@@#@2、开启主机电源,调节低频信号源的振幅与频率,当悬臂梁处于谐振时示波器所观察到的波形Vp-p值也最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对外力变化敏感的传感器。

@#@@#@3、画出示波器中所观察到的波形。

@#@@#@注意事项:

@#@@#@激振时悬臂梁振动频率不能过低(如低于5Hz),否则传感器将无稳定输出。

@#@@#@实训五霍尔式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了解霍尔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霍尔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应用。

@#@@#@二、实训内容:

@#@@#@1.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测试。

@#@@#@2.霍尔传感器的振幅测量。

@#@@#@三、实训原理:

@#@@#@霍尔元件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磁电转换元件,当霍尔元件位于由两个环形磁钢组成的梯度磁场中时就成了霍尔位移传感器。

@#@@#@霍尔元件通以恒定电流时,就有霍尔电势输出,霍尔电势的大小正比于磁场强度(磁场位置),当所处的磁场方向改变时,霍尔电势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四、实训器件:

@#@@#@霍尔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2V)、测微仪、音频信号源、低频信号源、激振器(I)、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公共电路实验模块、电压表、示波器@#@五、实训步骤:

@#@@#@

(一)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测试@#@1、安装好模块上的梯度磁场及霍尔传感器,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及传感器接口,确认霍尔元件直流激励电压为2V,霍尔元件另一激励端接地,实训接线按图所示,差动放大器增益10倍左右。

@#@@#@2、用螺旋测微仪调节精密位移装置使霍尔元件置于梯度磁场中间,并调节电桥直流电位器WD,使输出为零。

@#@@#@3、从中点开始,调节螺旋测微仪,前后移动霍尔元件各3.5mm,每变化0.5mm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入下表:

@#@@#@X(mm)@#@0@#@Vo(mv)@#@0@#@作出V-X曲线,求得灵敏度和线性工作范围。

@#@如出现非线性情况,请查找原因。

@#@@#@注意事项:

@#@@#@直流激励电压只能是2V,不能接±@#@2V(4V)否则锑化铟霍尔元件会烧坏。

@#@@#@1、将梯度磁场安装到主机振动平台旁的磁场安装座上,霍尔元件连加长杆插入振动平台旁的支座中,调整霍尔元件于梯度磁场中间位置。

@#@按实验三十六连接实验连接线。

@#@@#@2、激振器开关倒向“激振广侧,振动台开始起振,保持适当振幅,用示波船观察输出波形。

@#@@#@3、提高振幅,改变频率,使振动平台处于谐振(最大):

@#@状态,示波器可观察到削顶的正弦波,说明霍尔元件己进入均匀磁场,霍尔电势不再随位移量的增加而增加。

@#@@#@

(二)霍尔传感器的振幅测量@#@1、将梯度磁场安装到主机振动平台旁的磁场安装座上,霍尔元件连加长杆插入振动平台旁的支座中,调整霍尔元件于梯度磁场中间位置。

@#@按实验一图连接实验连接线。

@#@@#@2、激振器开关倒向“激振I”侧,振动台开始起振,保持适当振幅,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3、提高振幅,改变频率,使振动平台处于谐振(最大)状态,示波器可观察到削顶的正弦波,说明霍尔元件已进入均匀磁场,霍尔电势不再随位移量的增加而增加。

@#@@#@4、将示波器中观察到的波形参数记录下来,并绘制输出波形图。

@#@@#@实训六热电偶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了解热电偶结构和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势值的测量。

@#@@#@二、实训内容:

@#@@#@1.热电偶测量电炉温度。

@#@@#@2.热电偶标定。

@#@@#@三、实训原理:

@#@@#@由两根不同质的导体熔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热电回路,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则回路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这表明电路中有电动势产生,此电动势即为热电动势。

@#@@#@图中T为热端,T0为冷端,热电动势Et=LAB(T)-LAB(T0)。

@#@@#@本实验中选用两种热电偶镍铬一镍硅(K分度)和镍铬一铜镍(E分度)。

@#@@#@四、实训器件:

@#@@#@K(也可选用其他分度号的热电偶)、E分度热电偶、温控电加热炉、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4位半数字电压表(自备)。

@#@@#@五、实训步骤:

@#@@#@

(一)热电偶测量电炉温度@#@1、观察热电偶结构(可旋开热电偶保护外套),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温控器:

@#@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

@#@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温度设定:

@#@拨动开关拨向“设定”位,调节设定电位器,仪表显示的温度值℃随之变化,调节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时停止。

@#@然后将拨动开关扳向“测量”侧,(注:

@#@首次设定温度不应过高,以免热惯性造成加热炉温度过冲)。

@#@@#@2、首先将温度设定在50℃左右,打开加热开关,(加热电炉电源插头插入主机加热电源出插座),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内,K分度热电偶为标准热电偶,冷端接“测试”端,E分度热电偶接“温控”端,注意热电偶极性不能接反,而且不能断偶,4位半万用表置200mv档,当钮子开关倒向“温控”时测E分度热电偶的热电势,并记录电炉温度与热电势E的关系。

@#@@#@3、因为热电偶冷端温度不为0℃,则需对所测的热电势值进行修正@#@E(T,T0)=E(T,T1)+E(T1,T0)@#@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动势+温度修正电动势@#@查阅热电偶分度表,上述测量与计算结果对照。

@#@@#@4、继续将电炉温度提高到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50℃,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热电偶的测温性能,记录测量所得电动势并计算实际电动势值,数据表如下:

@#@@#@炉温(℃)@#@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测得电动势@#@实际电动势@#@注意事项:

@#@@#@加热炉温度请勿超过200℃,当加热开始,热电偶一定要插入炉内,否则炉温会失控,同样做其它温度实验时也需用热电偶来控制加热炉温度。

@#@@#@

(二)热电偶标定@#@以K分度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来校准E分度热电偶,由于被校热电偶热电势与标准热电偶热电势的误差为@#@式中e校测——被校热电偶在标定点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e标测——标准热电偶在标定点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e标分——标准热电偶分度表上标定温度的热电势值@#@e校分——被校热电偶标定温度下分度表上的热电势值@#@S校——被校热电偶的微分热电势@#@S标——标准热电偶的微分热电势。

@#@@#@1、进行实验

(一)中1-2步骤,待设定炉温达到稳定时用4位半电压表200mv档分别测试温控(E)和测试(K)两支热电偶的热电势(需用钮子开关转换),每支热电偶至少测两次求平均值。

@#@@#@2、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被测热电偶的误差,计算中应对冷端温度不为0℃进行修正。

@#@@#@3、分别将炉温升高,求被校热电偶的误差△e,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热电偶@#@被测量温度@#@50℃@#@70@#@90℃@#@110@#@130℃@#@标准热电偶@#@(K)热电势(mv)@#@1@#@2@#@平均@#@被校热电偶@#@(E)热电势(mv)@#@1@#@2@#@平均@#@分度表值@#@误差@#@分别画出热电势与温度曲线,得出标定值。

@#@@#@附:

@#@K、E分度热电偶分度表及热电偶微分热电动势(塞贝克系数S)表。

@#@@#@实训七光纤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应用@#@一、实训目的:

@#@@#@1.了解反射式光纤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熟悉光纤传感器的动态测量。

@#@@#@3.掌握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

@#@@#@1.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

@#@@#@2.光纤传感器—动态测量。

@#@@#@3.光纤传感器—转速测量。

@#@@#@三、实验原理:

@#@@#@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合并于一端组成光纤探头,一束作为接收,另一束为光源发射,近红外二级管发出的近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被测物,由被测物反射的光信号经接收光纤传输至光电转换器件转换为电信号,反射光的强弱与反射物与光纤探头的距离成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就可得知位置量的变化。

@#@@#@四、实训器件:

@#@@#@光纤(光电转换器)、光纤光电传感器实验模块、螺旋测微仪、反射镜片、转速电机、低频信号源、电压表、示波器@#@五、实训步骤:

@#@@#@

(一)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1、观察光纤结构:

@#@本实验仪所配的光纤探头为半圆型结构,由数百根导光纤维组成,一半为光源光纤,一半为接收光纤。

@#@@#@2、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线及光纤变换器探头接口,光纤探头装上探头支架,探头垂直对准反射片中央(镀铬圆铁片),螺旋测微仪装上支架,以带动反射镜片位移。

@#@@#@3、开启主机电源,光电变换器Vo端接电压表,首先旋动测微仪使探头紧贴反射镜片(如两表面不平行可稍许扳动光纤探头角度使两平面吻合),此时Vo输出≈0,然后旋动测微仪,使反射镜片离开探头,每隔0.2mm记录一数值并记入下表:

@#@@#@X(mm)@#@0@#@0.2@#@0.4@#@0.6@#@0.8@#@1@#@1.2@#@1.4@#@1.6@#@1.8@#@2@#@2.2@#@2.4@#@2.6@#@2.8@#@3@#@3.2@#@3.4@#@3.6@#@3.8@#@4@#@Vo(v)@#@位移距离如再加大,就可观察到光纤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的前坡与后坡波形,作出V-X曲线,通常测量用的是线性较好的前坡范围。

@#@@#@注意事项:

@#@@#@1、光纤请勿成锐角曲折,以免造成内部断裂,端面尤要注意保护,否则会使光通量衰耗加大造成灵敏度下降。

@#@@#@2、每台仪器的光电转换器(包括光纤)与转换电路都是单独调配的,请注意与仪器编号配对使用。

@#@@#@3、实验时注意增益调节,输出最大信号以3V左右为宜,避免过强的背景光照射。

@#@@#@

(二)光纤传感器—动态测量@#@1、利用实验

(一)结果,将光纤探头装至主机振动平台旁的支架上,在固形振动台上的安装螺丝上装好反射镜片,选择“激振I”,调节低频信号源,反射镜片随振动台上下振动。

@#@@#@2、调节低频振荡信号频率与幅值,以最大振动幅度时反射镜片不碰到探头为宜,用示波器观察振动波形,并读出振动频率。

@#@@#@3、将光纤探头支架旋转约70°@#@,探头对准转速电机叶片,距离以光纤端面居于特性曲线前坡的中点位置为好。

@#@@#@4、开启电机调节转速,用示波器观察Vo端输出波形,调节示波器扫描时间及灵敏度,以能观察到清晰稳定的波形为好,必要时应调节光纤放大器的增益。

@#@@#@仔细观察示波器上两个连续波形峰值的差值,根据输出特性曲线,大致判断电机叶片的平行度及振幅。

@#@@#@注意事项:

@#@@#@光纤探头在电机叶片上方安装后须用手转动叶片确认无碰擦后方可开启电机,否则极易擦伤光纤端面。

@#@@#@(三)光纤传感器—转速测量@#@1、紧接实验

(二),光纤端面垂直对准电机叶片,开启电机,示波器观察Vo端输出电压波形并用电压/频率表2KHz档计数,电机转速=频率表显示值÷@#@2。

@#@@#@2、如欲用机内设置的数据采集卡采集频率,则需将Vo端输出信号送入TTL整形电路Vi端,Fo端输出+5VTTL电平须与主机面板上的“转速信号入”口连接以供数采卡计数。

@#@@#@注意事项:

@#@@#@测转速时应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叶片,以免信号过强造成";i:

40;s:

21891:

"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 伺服电机计算选择应用实例@#@1.选择电机时的计算条件 本节叙述水平运动伺服轴(见下图)的电机选择步骤。

@#@@#@例:

@#@工作台和工件的 W :

@#@运动部件(工作台及工件)的重量(kgf)=1000kgf@#@机械规格 μ :

@#@滑动表面的摩擦系数=0.05@#@ π :

@#@驱动系统(包括滚珠丝杠)的效率=0.9@#@ fg :

@#@镶条锁紧力(kgf)=50kgf@#@ Fc :

@#@由切削力引起的反推力(kgf)=100kgf@#@ Fcf :

@#@由切削力矩引起的滑动表面上工作台受到的力(kgf)@#@=30kgf@#@ Z1/Z2:

@#@变速比=1/1@#@例:

@#@进给丝杠的(滚珠 Db :

@#@轴径=32mm@#@丝杠)的规格 Lb :

@#@轴长=1000mm@#@ P :

@#@节距=8mm@#@例:

@#@电机轴的运行规格 Ta :

@#@加速力矩(kgf.cm)@#@ Vm :

@#@快速移动时的电机速度(mm-1)=3000mm-1@#@ ta :

@#@加速时间(s)=0.10s@#@ Jm :

@#@电机的惯量(kgf.cm.sec2)@#@ Jl :

@#@负载惯量(kgf.cm.sec2)@#@ ks :

@#@伺服的位置回路增益(sec-1)=30sec-1@#@1.1 负载力矩和惯量的计算@#@ 计算负载力矩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通常由下式算出:

@#@@#@F×@#@L@#@2πη@#@ @#@ Tm=+Tf@#@ Tm :

@#@加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Nm)@#@ F :

@#@沿坐标轴移动一个部件(工作台或刀架)所需的力(kgf)@#@ L :

@#@电机转一转机床的移动距离=P×@#@(Z1/Z2)=8mm@#@ Tf :

@#@滚珠丝杠螺母或轴承加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2Nm@#@无论是否在切削,是垂直轴还是水平轴,F值取决于工作台的重量,摩擦系数。

@#@若坐标轴是垂直轴,F值还与平衡锤有关。

@#@对于水平工作台,F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不切削时:

@#@@#@ F=μ(W+fg)@#@ 例如:

@#@@#@ F=0.05×@#@(1000+50)=52.5(kgf)@#@ Tm=(52.5×@#@0.8)/(2×@#@μ×@#@0.9)+2=9.4(kgf.cm)@#@=0.9(Nm)@#@ 切削时:

@#@@#@ F=Fc+μ(W+fg+Fcf)@#@ 例如:

@#@@#@ F=100+0.05×@#@(1000+50+30)=154(kgf)@#@ Tmc=(154×@#@0.8)/(2×@#@μ×@#@0.9)+2=21.8(kgf.cm)@#@=2.1(Nm)@#@为了满足条件1,应根据数据单选择电机,其负载力矩在不切削时应大于0.9(Nm),最高转速应高于3000(min-1)。

@#@考虑到加/减速,可选择α2/3000(其静止时的额定转矩为2.0Nm)。

@#@@#@·@#@注 计算力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考虑由镶条锁紧力(fg)引起的摩擦力矩@#@ 根据运动部件的重量和摩擦系数计算的力矩通常相当小。

@#@镶条锁紧力和滑动表面的质量对力矩有很大影响。

@#@@#@。

@#@滚珠丝杠的轴承和螺母的预加负荷,丝杠的预应力及其它一些因素有可能使得滚动接触的Fc相当大。

@#@小型和轻型机床其摩擦力矩会大大影响电机的承受的力矩。

@#@@#@。

@#@考虑由切削力引起的滑动表面摩擦力(Fcf)的增加。

@#@切削力和驱动力通常并不作用在一个公共点上如下图所示。

@#@当切削力很大时,造成的力矩会增加滑动表面的负载。

@#@@#@当计算切削时的力矩时要考虑由负载引起的摩擦力矩。

@#@@#@ @#@。

@#@进给速度会使摩擦力矩变化很大。

@#@欲得到精确的摩擦力矩值,应仔细研究速度变化,工作台支撑结构(滑动接触,滚动接触和静压力等),滑动表面材料,润滑情况和其它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

@#@@#@。

@#@机床的装配情况,环境温度,润滑状况对一台机床的摩擦力矩影响也很大。

@#@大量搜集同一型号机床的数据可以较为精确的计算其负载力矩。

@#@调整镶条锁紧力时,要监测其摩擦力矩,注意不要产生过大的力矩。

@#@@#@计算负载惯量 与负载力矩不同,负载惯量可以精确地算出。

@#@由电机的转动@#@驱动的物体的惯量形成电机的负载惯量,无论该物体是转动还是沿直线运动。

@#@对各运动物体分别计算其惯量,然后按一定规则将各物体的惯量加在一起,即可得出总惯量。

@#@总惯量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圆柱体(滚珠丝杠,齿轮,@#@联轴节等)的惯量计算 @#@@#@圆柱体绕其中心轴回转的惯量可按下式计算:

@#@@#@πγ@#@32×@#@980@#@ J=Db4Lb(kgf.Cm.s2)@#@ J :

@#@惯量(kgf.cm.s2)@#@ γ :

@#@物体的比重(kg/cm3)@#@ Db :

@#@直径(cm)@#@ Lb :

@#@长度(cm)@#@若物体的材料是铁(其比重为7.8×@#@10-3kg/cm3), 则惯量的近似值为:

@#@@#@ J=0.78×@#@10-6Db4Lb (kgf.cm.s2)@#@例如:

@#@@#@ 滚珠丝杠的Db为32mm,Lb为1000mm,其惯量为Jb为:

@#@@#@ J=0.78×@#@10-6×@#@3.24×@#@100=0.0082(kg.cm.s2)@#@L@#@2π@#@W@#@980@#@·@#@沿直线运动物体(工 @#@作台,工件等)的惯量 J=×@#@()2(kgf.cm.s2)@#@ @#@ W :

@#@沿直线运动物体的重量(kg)@#@ L :

@#@电机一转物体沿直线的移动距离(cm)@#@ 例如:

@#@@#@工作台和工件的W为1000kg,L为8mm,则其惯量计算得:

@#@@#@ JW=1000/980×@#@(0.8/2/π)2=0.0165(kgf.cm.s2)@#@·@#@速度高于或低于电机@#@轴速的物体的惯量(惯量的折算) @#@ 惯量J0折算到电机轴上后的计算方法如下:

@#@@#@Z1@#@Z2@#@ J=()×@#@J0(kgf.cm.s2)@#@ J0 :

@#@折算前的惯量(kgf.cm.s2)@#@·@#@回转中心偏离轴心@#@的圆柱体的惯量@#@@#@M@#@980@#@ J=J0+R2(kgf.cm.s2)@#@ J0 :

@#@围绕圆柱体中心回转的转动惯量(kgf.cm.s2)@#@ M :

@#@物体的重量(kg)@#@ R :

@#@回转半径(cm)@#@上述公式用于计算大齿轮等零件的惯量。

@#@为了减小重量和惯量,这些零件的结构都是中空的。

@#@上述计算的惯量值的和是电机加速的负载惯量J。

@#@@#@ 上述例子计算得到的JB及JW的和就是负载惯量JL。

@#@@#@ JL=0.0082+0.0165=0.0247(kgf.cm.s2)@#@·@#@对负载惯量的限制 负载惯量对电机的控制特性和快速移动的加/减速时间都有@#@很大影响。

@#@负载惯量增加时,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指令变化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达到新指令指定的速度。

@#@若机床沿着两个轴高速运动加工圆弧等曲线,会造成较大的加工误差。

@#@@#@负载惯量小于或等于电机的惯量时,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若负载惯量为电机的3倍以上,控制特性就会降低。

@#@实际上这对普通金属加工机床的工作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加工木制品或是高速加工曲线轨迹,建议负载惯量要小于或等于电机的惯量。

@#@@#@如果负载惯量比3倍的电机惯量大的多,则控制特性将大大下降。

@#@此时,电机的特性需要特殊调整。

@#@使用中应避免这样大的惯量。

@#@若机械设计出现这种情况,请与FANUC联系。

@#@@#@1.2 加速力矩的计算 按下步骤计算加速力矩:

@#@@#@计算加速力矩:

@#@步骤1 假定电机由NC控制加/减速,计算其加速度。

@#@将加速度乘@#@以总的转动惯量(电机的惯量+负载惯量),乘积就是加速力矩。

@#@计算式如下。

@#@@#@·@#@直线加/减速 @#@@#@1@#@ta@#@Vm@#@60@#@ Ta=×@#@2π×@#@×@#@Jm×@#@(1-e-ks。

@#@ta)+@#@1@#@ta@#@Vm@#@60@#@ @#@ +×@#@2π×@#@×@#@JL×@#@(1-e-ks。

@#@ta)÷@#@η@#@1@#@Ta·@#@ks@#@ Vr=Vm×@#@{1-(1-e-ks。

@#@ta)}@#@ Ta :

@#@加速力矩(kgf·@#@cm)@#@ Vm :

@#@电机快速移动速度(min-1)@#@ ta :

@#@加速时间(sec)@#@ Jm :

@#@电机的惯量(kgf.cm.s2)@#@ JL :

@#@负载的惯量(kgf.cm.s2) Vr :

@#@加速力矩开始下降的速度(与Vm不同)(min-1)@#@ Ks :

@#@位置回路的增益(sec-1)@#@ η :

@#@机床的效率@#@例子:

@#@@#@ 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直线加/减速:

@#@@#@ 电机为α2/3000。

@#@首先计算电机和负载惯量,然后计算@#@加速转矩。

@#@电机惯量Jm为0.0061(kgf.cm.s2),Vm为3000(min-1),ta为0.1(s),ks为30(sec-1),JL=0.0247(kgf.cm.s2)。

@#@@#@ Ta=3000/60×@#@2π×@#@1/0.1×@#@0.0061×@#@(1-e-30×@#@0.1)+@#@ +3000/60×@#@2π×@#@1/0.1×@#@0.0247×@#@(1-e-30×@#@0.1)÷@#@0.9@#@ =100.1(kgf.cm.)=9.81(Nm)@#@@#@@#@ 由α2/3000的速度-转矩特性可以看到,9.81(Nm)的加速@#@力矩处于断续工作区的外面(见上面的特性曲线和电机的数据单)。

@#@(α2/3000的力矩是不够的。

@#@)@#@如果轴的运行特性(如,加速时间)不变,就必须选择大电机。

@#@比如,选择α3/3000(Jm为0.02kgf.cm.s2),重新计算加速力矩如下:

@#@@#@ Ta=123.7(Kg.cm)=12.1(Nm)@#@ Vr=2049(min-1)@#@由该式可知,加速时,在转速2049(min-1)时,要求加速力矩为12.1Nm。

@#@由上面的速度-力矩特性可以看出,用α3/3000@#@电机可满足加速要求。

@#@由于已将电机换为α3/3000,则法兰盘尺寸已经变为130mm×@#@130mm。

@#@若机床不允许用较大电机,就必须修改运行特性,例如,使加速时间延长。

@#@@#@·@#@不控制加/减速时速度指令转矩@#@VmTa@#@ta@#@时间Vm速度@#@公式为:

@#@@#@1@#@ta@#@Vm@#@60@#@ Ta=×@#@2π×@#@×@#@(Jm+JL)@#@1@#@ks@#@ Ta=@#@计算加速力矩:

@#@步骤2 为了得到电机轴上的力矩T,应在加速力矩Ta上增加Tm@#@(摩擦力矩)。

@#@@#@ @#@ T=Ta+Tm@#@T=12.1(Nm)+0.9(Nm)=13.0(Nm)@#@计算加速力矩:

@#@步骤3 核算上面步骤2计算出的力矩T应小于或等于放大器已限@#@定的力矩。

@#@用相应电机的速度-转矩特性和数据单核算由步骤1算得的Vr时的T应在断续工作区内。

@#@@#@因为Vr为2049(min-1),T为13.0(Nm),用指定的时间常数加速是可能的(条件2)。

@#@@#@1.3 计算力矩的均方根值@#@计算快速定位频率 绘制快速定位一个周期的速度-时间和转矩-时间图,如下@#@图。

@#@普通切削时,快速定位的频率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有些频繁快速定位的机床必须检查加/减速电流是否会引起@#@电机过热。

@#@@#@@#@根据力矩-时间图可以得到一个运行周期的加于电机上力矩@#@的均方根值。

@#@对该值进行核算,确保要小于或等于电机的额@#@定力矩(条件3)。

@#@@#@(Ta+Tm)2t2+Tm2t2+(Ta-Tm)2t1+To2t3@#@ t0@#@ Trms=@#@ Ta :

@#@加速力矩@#@ Tm :

@#@摩擦力矩@#@ To :

@#@停止时的力矩@#@如果Trms小于或等于电机静止时的额定力矩(Ts),则选择@#@的电机可以使用。

@#@(考虑到发热系数,核算时静止力矩应为@#@实际静止额定力矩的90%。

@#@@#@例子:

@#@@#@ 在下列条件下选用α3/3000(Ts=31kgf.cm)=3.0Nm的电机:

@#@Ta=12.1Nm,;@#@Tm=To=0.9Nm;@#@t1=0.1s;@#@t2=1.8s;@#@t3=7.0s。

@#@@#@(12.1+0.9)2×@#@0.1+0.92×@#@1.8+(12.1-0.9)2×@#@0.1+0.92×@#@7@#@t0@#@ Trms=@#@ =20.2Nm<Ts×@#@0.9=2.9×@#@0.9=2.61Nm@#@因此,用α3/3000电机可以满足上述运行条件。

@#@(条件3)@#@计算在一个负载变化的 若负载(切削负载,加/减速度)变化频繁,其力矩-时间图@#@工作周期内的转矩Trms 如下图所示。

@#@用该图计算出力矩的均方根值后进行核算,和@#@上述一样,使其小于或等于电机的额定力矩。

@#@@#@@#@@#@1.4 计算最大切削 核算工作台以最大切削力矩Tmc运动的时间(在负荷期间@#@力矩的负荷百分比 或ON的时间)要在希望的切削时间内。

@#@(条件5)@#@ 如果切削时加于电机轴上的Tmc(最大负载力矩)--由§@#@1.1@#@算得的—小于电机的静止额定力矩(Tc)与α(热效率)的乘积,则所选电机可以满足连续切削。

@#@若Tmc大于该乘积(Tmc>Tc×@#@α),则按下述步骤计算负荷时间比(ton)。

@#@Tmc可以在整个切削周期内加到电机上。

@#@(假设α为0.9,考虑机床运行条件计算负荷百分比。

@#@)@#@ Tmc<Tc×@#@α 可用最大切削力矩连续运行(用最大切削力矩运行的周期负荷百分比是100%)。

@#@@#@ Tmc>Tc×@#@α 根据下图和公式计算周期负荷的百分比。

@#@@#@例如:

@#@@#@ 如§@#@1.1的计算结果:

@#@@#@ Tmc=21.8kgf.cm=2.1Nm@#@ OS:

@#@ Tc=30kgf.cm=2.9Nm@#@ 2.9×@#@0.9=2.6Nm>2.1Nm=Tmc@#@连续切削不会有问题。

@#@@#@计算最大切削力矩的 @#@周期负荷百分比@#@@#@用§@#@1.3所述的方法计算一个切削周期内力矩的均方根值,指定时间ton和toff,以使均方根值不要超过静止额定力矩Tc与热效率α的乘积。

@#@则最大切削力矩的周期负荷百分比计算如下:

@#@@#@ton@#@T@#@最大切削力矩的(Tmc)周期负荷百分比=×@#@100%@#@例如:

@#@@#@ 假设Tmc=4.0Nm;@#@Tm=0.9Nm@#@4.02×@#@ton+0.92×@#@toff@#@ton+tof@#@<2.6Nm@#@1@#@1.6@#@ton@#@toff@#@因此<@#@即,非切削时间与切削时间的百分比为1.6,或更大一些。

@#@@#@周期负荷的百分比为:

@#@@#@ton@#@toff@#@ ×@#@100=38.5%@#@@#@所以,α3/3000电机满足上述选择条件1—5。

@#@@#@3 电机的选择 根据加于电动机上的负载,快速运动速度,系统的分辨率等@#@条件选择电机。

@#@本节后面的“伺服电机的选择数据表”,可@#@以帮助正确地选择。

@#@@#@将机床的数据添在表的1-3组中,寄到我公司的代表处,他@#@们将负责填写表中4-8组的电机数据,并将表寄回。

@#@表中数@#@据在§@#@3.1和§@#@3.2中详细解释。

@#@@#@3.1 非数据组@#@机床类型 添入机床的型式,如:

@#@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

@#@@#@机床型号 机床厂确定的型号。

@#@@#@CNC装置 使用的CNC系统,如:

@#@0MC,15T,16M等。

@#@@#@主轴电机的功率 该组用于检查伺服电机的输出功率。

@#@@#@轴的名称 CNC指令使用的轴。

@#@若超过4个轴,添在第2张表上。

@#@@#@@#@版本号,日期,名字等 由FANUC填写。

@#@@#@3.2 数据 机床厂需填写1,2,3组数据,其后的数据如果能够确定也@#@可以添入。

@#@如果确定不了,可由FANUC代表填写。

@#@各项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No.1组 此组数据用于确定电机负载(惯量,力矩等)的近似值。

@#@该@#@组的全部数据都要添。

@#@@#@·@#@轴的运动方向 即运动部件如:

@#@工作台,刀架等的移动方向。

@#@若轴为斜向移@#@动,要添入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如60○)。

@#@@#@为了计算再生放电能量,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必@#@须指明。

@#@@#@·@#@驱动部件的重量 添入运动部件如工作台,刀架(包括工件,卡具等但不要包@#@含下一组中的平衡锤)等的最大重量。

@#@@#@·@#@平衡锤 垂直轴若有平衡锤请添入其重量,若用液压平衡请添入平衡@#@力。

@#@@#@·@#@工作台支撑 添入工作台滑板的类型,如:

@#@滚动,滑动或是静压。

@#@若有其@#@它形式的滑动导轨材料,请说明。

@#@@#@·@#@进给丝杠 按次添入丝杠的直径,节距,长度。

@#@@#@·@#@传动比 添入滚珠丝杠与进给电机之间的传动比,齿轮齿条时小齿轮@#@与进给电机间的传动比,回转工作台的转台与电机间的传动@#@比。

@#@@#@No.2组 这组是选择电机的基本数据。

@#@其中某些数据的计算方法请见§@#@4.1@#@和§@#@4.2。

@#@@#@·@#@电机每转的工作 添入电机转一转时机床的实际移动量。

@#@例如:

@#@@#@台的移动量 ·@#@当滚珠丝杠的螺距为12mm,变速比为2/3时,每转的移动量为 12×@#@2/3=8mm@#@·@#@若用于转台,变速比为1/72时,每转的移动量是@#@ 360×@#@1/72=5deg。

@#@@#@·@#@CNC的最小输入单位 添入NC指令的最小输入单位值。

@#@0,15,16,18系统为0.001mm。

@#@@#@·@#@快速移动速度 添入机床实际要求的快速移动速度和坐标进给速度。

@#@@#@和进给速度@#@·@#@惯量 添入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全部负载惯量值。

@#@计算方法见§@#@1.1。

@#@惯量@#@值不必很准确,添入2位或1位数即可。

@#@例如,0.2865可添入0.29或0.3。

@#@注意该值不要包括毒剂本身的惯量值。

@#@@#@·@#@负载力矩 ·@#@由于在电机停止时也可能有非切削力矩,所以在考虑电机的连@#@续力矩时应留有一定余量。

@#@负载力矩要小于电机额定力矩的70%。

@#@@#@·@#@快速运动的力矩要添入快速移动稳态时的力矩。

@#@要确保该值要小于电机的连续额定力矩。

@#@该项数据不要包括加/减速所需力矩。

@#@@#@·@#@进给时的切削力,要添入切削时进给方向的最大切削力。

@#@@#@·@#@对于最大切削力矩,要添入上述加于电机轴的最大切削力的力矩值。

@#@由于切削力产生的反作用力将大大影响力矩的传送效率,所以要想得到精确地最大切削力矩,必须考虑其它数据或在机床上测量。

@#@@#@·@#@在垂直轴方向,若上升或下降的负载力矩值不一样,就应添入两个值。

@#@@#@·@#@最大负荷(加工) 在“负载力矩”项中添入最大切削力矩的负荷比和ON时间。

@#@@#@时间/ON时间 各值的意义如下图。

@#@@#@ @#@·@#@快速移动定位的频率 添入每分钟快速定位的次数。

@#@该值用来检查加/减速时电机@#@是否会发热及放大器的放电能量。

@#@@#@No.3 组 这组数据用于检查位置编码器装在电机外部时伺服系统的@#@稳定性。

@#@当系统用直线光栅尺和分离型编码器时不要忘记添@#@入这些数据。

@#@@#@·@#@分离型检测器 若位置编码器装在电机外面,添入检测器的名称。

@#@若1使用@#@回转式检测器,在“标注(Remark)”栏中添入下列各项。

@#@@#@·@#@旋转变压器@#@ 旋变转一转时机床的移动量。

@#@@#@ 旋变转一转时的波长数。

@#@@#@·@#@脉冲编码器@#@ 脉冲转一转时机床的移动量。

@#@@#@ 脉冲编码器的脉冲数。

@#@@#@·@#@机床进给系统的刚性 该项添入力矩加于电机轴且最终的驱动部件(如工作台)锁@#@住时的力矩与移动量之间的关系值,的即1弧度角位移所用@#@的力矩值。

@#@例如:

@#@@#@ 力矩500kgf.cm时位移5deg的计算结果如下:

@#@@#@ @#@ 刚性=500/5×@#@180/π=5730kgf.cm/rad@#@若位移与力矩的关系是非线形的,可用原点附近的梯度计算。

@#@@#@力矩@#@(Nm)@#@ T@#@e位移(rad)@#@·@#@反向间隙 添入变换到工作台移动量的电机与最后驱动部件间(如工作@#@台)的间隙。

@#@@#@No.4 电机的规格。

@#@@#@·@#@电机的型号 添入电机的名称,内装反馈单元的规格。

@#@@#@·@#@选择项,特殊规格 添入特殊规格要求,如果有的话。

@#@@#@反馈(FB)型式@#@No.5 该组参数是指令的加/减速时间。

@#@并非定位的实际执行时间。

@#@@#@·@#@快速移动时加/减速时间 加/减速时间根据负载惯量,负载力矩,电机的输出力矩和@#@加工速度决定。

@#@详细地计算见§@#@1.2和§@#@1.3。

@#@@#@FANUC的CNC快速运动时为线性加/减速。

@#@@#@@#@·@#@切削进给时的加/减速 通常,切削进给时用指数函数加/减速。

@#@这组数据添入时间常数。

@#@@#@@#@No.6 @#@·@#@输入倍乘比,指令 该组数据要求添入以最小输入单位移机床时的NC所需的设定@#@倍乘比,柔性变速比 值。

@#@这些值的关系如下图示。

@#@@#@@#@上图中,各比值必须设定,以保证误差寄存器的两个输入a和b@#@要相等脉冲编码器用柔变速比。

@#@所以,CMR通常设1。

@#@若不设1,@#@请与FANUC商量。

@#@柔性变速比(F.FG)要设定电机轴转一转时@#@所要脉冲数与反馈脉冲数的比值算法如下:

@#@@#@电机轴转一转要求的进脉冲数@#@1,000,000@#@ F.FG=@#@注@#@ 计算时,α脉冲编码器的反馈脉冲数是1,000,000。

@#@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允许值是32767。

@#@分数要约为真分";i:

41;s:

14059:

"TX-DA102D系列超大功率IGBT驱动板@#@目录@#@  1、产品特点及应用概述@#@  2、驱动特性参数@#@  3、DC/DC辅助电源电性能参数@#@  4、工作条件参数@#@  5、过流保护参数及说明@#@  6、产品结构框图@#@  7、产品外型图@#@  8、元器件位置示意图@#@  9、输入输出接口和部分接插件的说明@#@  10、参数设置说明@#@  11、典型应用连接图@#@  12、报警信号输出说明@#@  13、特别提醒@#@产品特点@#@·@#@超大功率IGBT驱动板,每路输出20A驱动电流,可驱动高达2000A/1700V的IGBT模块,有一、二、四、六、七单元多种版本可选@#@·@#@三段式完善的过电流保护功能(三段式过流保护:

@#@检测到过流信号后先降栅压,再延迟判断,确实短路时实行软关断,并封锁输入信号以执行一个完整的保护周期,未短路则恢复输出,避免干扰信号造成频繁启动)@#@·@#@IGBT的栅极充电和放电速度可分别调节@#@·@#@专门设计的输出插座,可支持单只IGBT或并联IGBT@#@·@#@即插即用设置简单,一般只需设定IGBT的短路阈值电阻Rn,并调整栅极电阻Rg,其余驱动保护参数均可使用缺省值@#@·@#@IGBT驱动保护报警输出与其它部分电隔离,用户可灵活处置,每路单独故障指示灯@#@·@#@每单元自带独立的DC/DC辅助电源,各单元互不干扰@#@·@#@输入电源15V(可定制12-20V、20-30V、12-50V宽范围版本),板载正负极性保护。

@#@@#@·@#@支持多种输入信号电平@#@·@#@统一的输出使能端控制@#@应用@#@·@#@逆变器、不间断电源、变频器、电焊机、伺服系统等@#@驱动特性(除另有指定外,均为在以下条件时测得:

@#@Ta=25℃,Vp=15V,Fop=50KHz,模拟负载电容CL=220nF)@#@参数@#@符号@#@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输入脉冲信号幅值@#@Vpwm@#@用户调节,典型值为缺省值@#@3.3@#@15@#@V@#@输入脉冲电流幅值@#@Ipwm@#@9@#@10@#@12@#@mA@#@输出电压@#@Voh@#@14.5@#@V@#@Vol@#@-8.5@#@V@#@输出电流@#@IOHP@#@Fop=20KHz@#@Ton=2μS@#@ @#@@#@20@#@ @#@@#@A@#@IOLP@#@ @#@@#@-20@#@ @#@@#@A@#@栅极电阻@#@Rg@#@ @#@@#@0.5@#@ @#@@#@ @#@@#@Ω@#@输出总电荷@#@Qout@#@参见本表下的图线@#@ @#@@#@20@#@ @#@@#@uC@#@工作频率@#@Fop@#@参见本表下的图线@#@0@#@ @#@@#@100@#@KHz@#@占空比@#@δ@#@ @#@@#@0@#@ @#@@#@100@#@%@#@最小工作脉宽@#@Tonmin@#@CL=100nF@#@ @#@@#@0.5@#@ @#@@#@μS@#@上升延迟@#@Trd@#@ @#@@#@ @#@@#@0.5@#@ @#@@#@μS@#@下降延迟@#@Tfd@#@ @#@@#@0.6@#@ @#@@#@μS@#@上升时间@#@Tr@#@Rg=1Ω,CL=220nF@#@ @#@@#@0.6@#@μS@#@下降时间@#@Tf@#@ @#@@#@0.6@#@μS@#@输出使能端电平@#@ @#@@#@高电平使能(1-6mA)@#@4.5@#@18@#@V@#@ @#@@#@低电平禁止@#@0.4@#@绝缘电压@#@VISO@#@输入信号与驱动输出间,50Hz/1min@#@ @#@@#@3500@#@ @#@@#@Vrms@#@共模瞬态抑制@#@CMR@#@ @#@@#@ @#@@#@30@#@ @#@@#@KV/μS@#@DC/DC辅助电源电性能参数(除另有指定外,均为在以下条件时测得:

@#@Ta=25℃,Vp=15V)@#@参数@#@符号@#@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输入电压

(1)@#@Vp@#@ @#@@#@14.4@#@15@#@15.6@#@V@#@电源输入电流

(2)@#@Ip@#@空载,每路@#@0.1@#@A@#@每路@#@ @#@@#@0.6@#@输出电压@#@Vo@#@ @#@@#@24.5@#@V@#@输出功率@#@Po@#@每路@#@ @#@@#@5@#@6@#@W@#@效率@#@η@#@ @#@@#@ @#@@#@75@#@ @#@@#@%@#@1.输入电压也可以定制12-20V、20-30V、12-50V宽范围版本。

@#@@#@2.输入电流与负载情况有关,当以20KHz的频率驱动一只800A/1200V的IGBT(如SKM800GA126D)时,大致需要电0.2A。

@#@同样频率驱动1只1600A/1200V(如FZ1600K12KE3)时,大致需要电流0.6A。

@#@@#@3.上电启动时输入电源提供的功率需要加倍,否则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如果上电启动时使能端保持低电平,可不需额外功率。

@#@@#@工作条件@#@环境温度@#@符号@#@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工作温度@#@Top@#@ @#@@#@-30@#@70@#@℃@#@存储温度@#@Tst@#@ @#@@#@-40@#@120@#@℃@#@短路保护性能(除另有指定外,均为在以下条件时测得:

@#@Ta=25℃,Vp=24V,Fop=50KHz,模拟负载电容CL=220nF)@#@参数@#@符号@#@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保护动作阈值

(1)@#@Vn@#@用户设置,典型值为缺省值@#@ @#@@#@6@#@ @#@@#@V@#@保护盲区

(2)@#@Tblind@#@最小值为缺省值@#@2.2@#@ @#@@#@ @#@@#@μS@#@初始栅压降落@#@Vdrop@#@ @#@@#@ @#@@#@5@#@ @#@@#@V@#@延迟判断时间(3)@#@Tdelay@#@最小值为缺省值@#@2@#@ @#@@#@μS@#@软关断时间(4)@#@Tsoft@#@最小值为缺省值@#@5.5@#@ @#@@#@μS@#@故障后再启动时间(5)@#@Trst@#@典型值为缺省值@#@ @#@@#@1.2@#@ @#@@#@mS@#@故障信号报警耐压@#@Vfs@#@报警输出与PWM输入间,DC@#@ @#@@#@ @#@@#@40@#@V@#@报警信号延迟@#@Tflt@#@ @#@@#@ @#@@#@3@#@ @#@@#@μS@#@报警信号允许电流@#@Iflt@#@ @#@@#@ @#@@#@8@#@10@#@mA@#@1.保护动作阈值(Vn):

@#@触发过流保护动作时IGBT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电压。

@#@接上电阻Rn(Rp)可以降低(提高)过流保护的阈值。

@#@@#@2.保护盲区(Tblind):

@#@检测到IGBT集电极的电位高于保护动作阈值后到开始降栅压的时间。

@#@因为各种尖峰干扰的存在,为避免频繁的保护影响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设立盲区是很有必要的。

@#@@#@3.延迟判断时间(Tdelay):

@#@初始栅压开始降低Vdrop到驱动器开始软关断IGBT之间的时间。

@#@在Tdelay时间内,如果过流信号消失,则驱动器认为这种过流不属于真正的短路,无需中断电源的正常工作,从而恢复原来的驱动电平。

@#@如果过流信号继续存在,则将进入软关断的进程。

@#@@#@4.软关断时间(Tsoft):

@#@驱动脉冲电压从Voh-Vdrop降到0电平的时间。

@#@@#@软关断开始后,驱动器封锁输入PWM信号,即使PWM信号变成低电平,也不会立即将输出拉到正常的负电平,而要将软关断断过程进行到底。

@#@软关断开始的时刻,驱动板输出报警信号,传送给用户主控板。

@#@@#@5.故障后再启动时间(Trst):

@#@短路故障发生后,驱动器软关断IGBT,如果控制电路没有采取动作,则驱动器再次输出驱动脉冲的间隔时间。

@#@@#@过流保护曲线:

@#@@#@曲线说明:

@#@@#@过流信号指的是驱动器内部输入到过流检测单元的信号,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的短路信号。

@#@图中第二个短路信号以及相应的输出波形是生产厂家在测试时给出的。

@#@如果实际的短路情况如第二个过流信号,则软关断后IGBT较高的集电极电位仍被视为过流信号,因此驱动器将软关断进行到底,并在"@#@故障后再启动时间Trst"@#@后恢复输出。

@#@@#@结构框图@#@外形图@#@    @#@元器件位置示意图:

@#@@#@一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1(49.8x106.6mm,安装孔距41.7x90mm。

@#@安装时注意在板的下部留有10mm以上的通风间隙)@#@二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2(78.4x110.9mm,安装孔距71.2x104mm。

@#@安装时注意在板的下部留有10mm以上的通风间隙)@#@四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4(148.7x111.1mm,安装孔距141.6x104mm。

@#@安装时注意在板的下部留有10mm以上的通风间隙)@#@六单元IGBT驱动板DA102D6(219.6x111.1mm,安装孔距212.5x104mm。

@#@安装时注意在板的下部留有10mm以上的通风间隙)(点击放大)@#@ @#@@#@1单元主要元器件位置示意图(点击放大)@#@输入输出接口和部分接插件的说明:

@#@@#@1.红色的元器件是直接与用户应用有关的。

@#@@#@2.Js,与主控制板的连接插座,使用16、20、24线压接排线,双线并联连接,使用方便可靠。

@#@但要注意,这里的线号定义与原排线不同。

@#@@#@.1脚是驱动报警光耦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2脚是该管的集电极。

@#@正常工作时光电三极管不通,故障报警时导通。

@#@1、2脚与其它各脚间是电隔离的,用户也可将此信号传送到与输入信号不共地的电路中,但这2部分间的电位差不宜超过40V。

@#@@#@.3脚是输入信号使能端ENA。

@#@3脚接高电平时,可以传送输入信号;@#@低电平时封锁输入信号。

@#@这里电平是相对于4脚GND的。

@#@上电启动时ENA保持低电平,可以降低对输入电源的要求。

@#@@#@.4脚是n路输入信号的公共地端GND。

@#@@#@.5-11脚依次是7个输入信号Vi1、Vi2、Vi3、Vi4、Vi5、Vi6、Vi7。

@#@输入高电平时IGBT导通。

@#@@#@3.Jp,驱动板内置n路DC/DC电源的输入电源插座,1脚接正,2脚接负。

@#@Jp上并有反向保护二极管,电源极性接反不会烧毁驱动,但会将输入电源短路,需要注意。

@#@@#@4.Jo1-Jo7分别为7路驱动的输出端插座。

@#@2脚接栅极,3脚接发射极,5脚接集电极。

@#@如果要驱动并联的2只IGBT,可用1、2脚各驱动1只,同时按照下面参数设置说明7的要求连接栅极电阻。

@#@@#@5.Red是红色故障指示灯,灯亮时表示该路已经启动保护程序。

@#@@#@6.Ri、Rn、Cb、Cd、Cs、Cr和Rg等参见参数设置部分。

@#@@#@参数设置说明(除Rg外,参数设置元件最好用贴片的,焊在背面)@#@1.驱动信号电流需要10mA,输入电阻Rii按下式确定:

@#@Rii=(Vpwm-Vm)/10mA,Vpwm是输入PWM脉冲的正幅值,Vm=1.6V是驱动片输入端的正向压降,Rii=Ri//Rh,Ri和Rh是驱动板上的2个并联电阻,位于驱动板的背面,如1单元器件位置图中所示。

@#@@#@出厂时只焊有输入电阻Rh=1K2,适用于用户15V控制板的情况。

@#@当用户12V主控板系统时,需要另接并联电阻Ri=3K3;@#@当用户控制系统是5V或3.3V时,因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控制器的输出能力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其实际的输出脉冲幅度确定Ri的数值。

@#@一般5V系统时,Ri=270-430Ω;@#@3.3V系统时,Ri=100-180Ω。

@#@Ri的封装1206或0805。

@#@如用户控制系统电压高于15V,则需将Rh换更大的电阻,满足输入电流10mA的要求。

@#@@#@2.阈值电压Vn可由电阻Rn设定,关系大致是Rn/Vn(KΩ/V)=∞/6.0,220/5.5,100/4.9,68/4.5,47/4.1,36/3.6,27/3.2,22/2.8,18/2.4,15/2.1。

@#@如果IGBT导通压降较大,则需要通过Rp提高阈值Vn,关系大致是Rp/Vn(KΩ/V)=∞/6.0,220/6.5,100/7.1,68/7.5,47/7.9,36/8.4。

@#@@#@3.盲区Tblind可由电容Cblind(图中Cb)设定,关系为CCblind/Tblind(pF/μS)=0/2.2,47/4.5,100/6.8。

@#@一般无需设置。

@#@@#@4.延迟判断时间Tdelay可由电容Cdelay(图中Cd)设置,关系为Cdelay/Tdelay(pF/μS)=0/2.1,47/3.7,100/5.4。

@#@一般无需设置。

@#@@#@5.软关断时间Tsoft可由电容Csoft(图中Cs)设置,关系为Csoft/Tsoft(nF/μS)=0/5.5,2.2/7,4,7/8.3。

@#@一般无需设置。

@#@@#@6.故障后重新启动时间Trst可由电容Creset(图中Cr)设置,关系为Creset/Trst(nF/mS)=0/1.15,1/2.3,2/3.45,基本线性关系。

@#@桥式电路中此功能没有实际意义,更无需设置。

@#@@#@7.每通道有4个栅极驱动电阻Rg:

@#@Rg+、Rg-、Ro+、Ro-,出厂时是完全并联的。

@#@预焊的一个3.9Ω/2W是为厂家测试、老化用的,用户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换接合适的电阻,一般可用4只2W的金属膜电阻,如RYG2型2W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值不能小于0.5Ω。

@#@@#@注意:

@#@出厂时四只Rg是完全并联的,如果用户需要分别控制充电和放电的速度,可将驱动板上Rg+和Rg-并联的短路线1割断,短路线位于电路板背面,如上面1单元器件位置图中的左边红线1所示,约1mm宽。

@#@@#@如果用户每单元要驱动并联的2只IGBT,可以将Ro-和Rg-的并联短路线2割断,短路线位于电路板背面,如上面1单元器件位置图中的右边红线2所示,约1mm宽。

@#@@#@应用连接(一路示意图)(点击放大)@#@1.1-4单元驱动板,信号插座Js是16排线座;@#@6单元是20排线座;@#@7单元是24排线座。

@#@@#@2.驱动板内部在栅射驱动输出已接有10K电阻,这里的100K电阻应接在IGBT管子栅射两极根部,防止驱动连线断开时、偶然加主电高压,通过米勒电容烧毁IGBT。

@#@@#@报警信号输出说明@#@光耦是驱动板上的元件,C、E是信号插座Js的2、1脚;@#@Vcc和GND是用户主控板的电源端。

@#@用户可以选择2种报警电平。

@#@R1=Vcc/2mA。

@#@@#@特别提醒:

@#@@#@1.用户如要测试输出波形,请参阅IGBT驱动器正常输出波形的测试。

@#@@#@2.输出插座Jo到IGBT栅极和发射极的引线要短一些,并使用绞线,以减小寄生电感,但集电极的反馈连线不要绞在一起。

@#@@#@3.谨防栅极和发射极输出短路,短路时间超过几秒,可能损坏板上器件。

@#@@#@4.尽量减小杂散电感,并设置良好的IGBT过压吸收回路,避免尖峰电压击穿IGBT。

@#@@#@5.如果输入电源接反,电源插座上并联的二极管将短路外部输入电源,做实验时请注意。

@#@@#@6.本公司的IGBT驱动板产品出厂前100%经过严格老化测试。

@#@因为老化负载较重,可能在线路板输出电阻处的铜箔表面颜色会略有改变,但对产品性能及质量没有任何影响,请放心使用。

@#@@#@";i:

42;s:

11478:

"@#@水泥机械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大型减速机安装作业指导书@#@CBMI.QEMS.03.53@#@一、减速机安装施工工序 @#@二、质量控制计划@#@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检查内容@#@工序号@#@操作名称@#@检验类型@#@检验类别@#@控制类型@#@文件类型@#@文件名称@#@1.1@#@图纸自审/会审@#@自审/会审记录@#@1.2@#@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交底记录@#@1.3@#@设备验收@#@VC@#@2@#@P@#@N@#@开箱检验记录CBMI—JX--TY—003@#@1.4@#@基础验收@#@DIM@#@2@#@P@#@R@#@保存土建施工的检验报告@#@2.1@#@基础划线@#@DIM@#@2.2@#@砂墩制作@#@MT@#@1@#@B@#@R@#@强度试验报告@#@3.1@#@下箱体就位@#@DIM@#@1@#@B@#@N@#@CBMI–JX–JSJ––002/3@#@3.2@#@地脚孔灌浆@#@SC@#@2@#@E@#@R@#@砼配比报告+隐蔽工程检验记录CBMI-GT-008@#@3.3@#@齿轮装配@#@DIM+VC@#@1@#@P@#@N@#@CBMI-PW-006@#@3.4@#@油管配置@#@DIM@#@1@#@P@#@N@#@CBMI–JX–JSJ––004@#@3.5@#@温度传感器安装@#@3.6@#@上壳体安装@#@DIM@#@1@#@P@#@N@#@CBMI–JX–JSJ––005/6@#@3.7@#@联轴器找正@#@DIM@#@1@#@P@#@N@#@CBMI–JX–JSJ––007@#@3.8@#@膜片联轴器安装@#@VC@#@1@#@E@#@N@#@CBMI–JX–JSJ––007@#@3.9@#@辅传安装@#@DIM@#@2@#@P@#@N@#@CBMI–JX–JSJ––008@#@4@#@设备清洗加油@#@SC@#@2@#@P@#@N@#@5@#@试运转@#@RN@#@检查类型:

@#@@#@DIM—尺寸检查DP---着色渗透实验MP---磁粉检查MT---样品机械实验@#@RD---X-Ray射线检查RT---运转实验SC---特殊检查US----超声波检查@#@VC—表面检查@#@文件类型:

@#@@#@N——检验记录R——送检报告@#@控制类型:

@#@@#@E——保证项目B——基本项目P——允许偏差项目@#@检验类型:

@#@@#@1——自检2——会检@#@三、施工过程控制规范@#@1.施工准备@#@序号@#@工作内容@#@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操作要领@#@检测器具@#@1.1@#@图纸自审/会审@#@执行CBMI.QEMS.03.07@#@1.2@#@施工交底@#@执行CBMI.QEMS.03.09@#@1.3@#@设备验收@#@执行《设备检查和验收》@#@1.4@#@基础验收@#@执行《基础验收》@#@2.划线及基础准备@#@序号@#@工作内容@#@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操作要领@#@检测器具@#@2.1@#@基础划线@#@2.1.1@#@纵向中心线@#@纵向中心线偏差@#@±@#@0.5mm@#@依据工艺布置图尺寸确定中心线(与磨机的中心线一致)@#@经纬仪@#@Ⅰ级钢盘尺@#@200N弹簧称@#@2.1.2@#@横向中心线@#@横向中心距与设计值的偏差@#@±@#@1mm@#@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根据工艺布置图确定减速机的横向中心线,,@#@2.1.3@#@基准点标高@#@基准点标高偏差@#@±@#@0.5mm@#@与磨机的基准标高一致@#@水准仪,标尺@#@2.2@#@砂墩布置和制作@#@执行《砂墩布置和制作》@#@3.减速机本体安装@#@序号@#@工作内容@#@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操作要领@#@检测器具@#@3.1@#@下箱体安装@#@纵横中心线@#@±@#@0.5mm@#@在减速机安装基础表面,在指定的位置应标有减速机轴心线的基准点,磨机接管法兰端面与二级传动齿轮中心线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图中“A”的尺寸在减速机的基础安装示意图中给定。

@#@@#@地脚孔的位置和深度以及基础上的两个地沟是否满足基础安装图的要求。

@#@@#@减速机的安装基础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下箱体的安装利用高精度水准仪确定水泥磨机球面瓦的最低点,加上中空轴的半径为下箱体基准标高,确定下箱体的标高,控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0.10mm,然后确定下箱体的纵向中心线,利用经纬仪确定该中心线,控制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0.3mm,在磨机就位后检查磨机与减速机的跨距、磨机中空轴的最上端点的标高和磨机球面瓦的最低点的标高,两者相减得到磨机的中心线的标高,再次复核减速机下箱体的标高,并调整它。

@#@@#@盘尺、铁水平、线锥、水准仪、弹簧秤@#@标高@#@≤0.5mm@#@水平度@#@0.04mm/m@#@跨距A@#@±@#@2mm(考虑增加回灰管的热膨胀量)@#@3.2@#@轴瓦安装@#@下箱体安装固定之后按照出厂标记安装各轴瓦,按照设备设计要求检查轴瓦的侧隙、顶隙和接触面,用红丹粉检查轴瓦的接触面,如有需要现场按照要求刮研。

@#@利用压铅法测定轴瓦的侧隙和顶隙。

@#@@#@塞尺、卷尺、铅丝@#@3.3@#@地脚孔灌浆@#@执行《地脚孔灌浆》@#@3.4@#@齿轮装配@#@啮合面、轴的水平度@#@啮合面达到设备出厂要求;@#@水平度按照出厂要求@#@安装扭力轴、一级、二级齿轮,在安装每个大齿轮的相隔120°@#@方位,连续三个工作面上涂一薄层红丹油,同时在相临的三个工作面上涂着色剂,按磨机工作转向转动输入小齿轮,使涂红丹油齿面接触两三次,然后检查接触斑点。

@#@@#@@#@框式水平仪、钢板尺@#@3.4@#@油管配置@#@油管酸洗、碱洗@#@无锈@#@把配置好的油管放置在6%硫酸或10%的盐酸中进行酸洗,待管露出金属光泽时用碱水冲洗中和,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润滑油在管道内壁涂一层保护膜,最后连接油管,油管联结时注意密封。

@#@@#@观察@#@油管密封@#@无漏@#@3.5@#@安装温度传感器@#@安装前应先检查Pt100铂热是否完好(将水银温度计和Pt100同时放入70-80℃的温水中,Pt100示值与温度计示值相同为完好)。

@#@按导线的长短和图纸规定,一端与轴承盖上的M12的螺栓孔相连,另一端与下箱体上的接线端子相接,确保轴承编号和接线端子序号一致。

@#@@#@3.6@#@上壳体安装@#@密封@#@无漏@#@在油箱体加工面加石棉板或密封胶。

@#@@#@观察@#@3.7@#@联轴器找正@#@轴向跳动@#@±@#@0.7mm@#@水泥磨的减速机与水泥磨的联轴器可以这样找正:

@#@@#@利用水泥磨的中心线和经纬仪确定减速机的纵向中心线,要求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并在中心标板上划出中心线,用线坠和钢板尺检查。

@#@@#@水泥磨减速机水平的水准中心线可以首先从水泥磨的轴瓦顶面测定一个标高,然后从水泥磨的中空轴上测定一个标高,通过计算得到水泥磨的中心线的标高值,即为减速机的中心线标高值。

@#@误差不超过0.5mm。

@#@@#@轴向误差可以通过检测水泥磨机中空轴和减速机侧半联轴器的对角线确定找正是否准确。

@#@@#@高精度水准仪@#@经纬仪@#@标尺@#@卷尺@#@钢板尺@#@线坠@#@径向跳动@#@±@#@0.3mm@#@3.8@#@膜片联轴器安装@#@联轴器间隙@#@1-3mm@#@吊装联轴器就位后,间隙处加膜片@#@卷尺@#@3.9@#@辅传安装@#@中心线、地脚孔、标高、间距@#@辅传安装要符合通用设备的安装顺序,其中有两种形式的辅传结构,其一为辅传安装在减速机与主电机之间,其二为辅传安装在主电机之后。

@#@@#@百分表/卷尺@#@4@#@设备加油@#@设备加油是很重要的,在设备安装之前必须要重视油品的清洁,因为一旦加入不洁的油,极有可能损坏减速机的轴瓦造成设备事故,在加好油之后,必须把设备润滑油管进入轴瓦的所有法兰口用铜网格开,保证进入设备的润滑油的清洁,串油结束后,打开法兰取出铜网,减速机可以准备试运转了。

@#@@#@目视检查有无泄露/沙砾/杂物@#@5@#@单机试车@#@轴承温升@#@供油、供水@#@试运转:

@#@1.确认辅助电机的运转方向正确后。

@#@@#@2.主电机空转调试8小时。

@#@@#@3.主电机带动减速机试运转按厂家要求执行。

@#@@#@4.检查是否有异常声音出现。

@#@@#@温度计@#@四、减速机专用质量记录@#@设备安装检查记录@#@CBMI––JX––JSJ––001@#@单位工程名称@#@水泥磨@#@工程编号@#@设备名称@#@锤式破碎机@#@分项@#@(工序)名称@#@砂堆制作@#@检验类别@#@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垫铁编号@#@垫铁规格@#@垫铁数量@#@布置尺寸@#@A=mm@#@a=mm@#@b=mm@#@砂墩高度@#@附图及说明@#@质量负责人:

@#@@#@检查人:

@#@@#@操作人:

@#@@#@设备安装检测记录@#@CBMI––JX––JSJ––002@#@单位工程名称@#@减速机安装@#@工程编号@#@设备名称@#@水泥磨主减速机@#@分项@#@(工序)名称@#@下壳体安装@#@检验类别@#@会检/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质量要求@#@检测结果@#@纵向中心线偏差.@#@T≤±@#@1mm@#@底座水平度偏差@#@≤0.04mm/m@#@I@#@II@#@横向中心偏差@#@@#@≤±@#@0.5mm@#@I@#@II@#@两底座标高偏差@#@≤±@#@0.5mm@#@I@#@II@#@结论@#@建设代表:

@#@@#@监理代表:

@#@@#@施工代表:

@#@@#@设备安装检测记录@#@CBMI––JX––JSJ––003@#@单位工程名称@#@水泥粉磨@#@工程编号@#@设备名称@#@减速机@#@分项@#@(工序)名称@#@轴承装配@#@检验类别@#@会检/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质量要求@#@检测结果@#@结论@#@建设代表:

@#@@#@监理代表:

@#@@#@施工代表:

@#@@#@设备安装检测记录@#@CBMI––JX––JSJ––004@#@单位工程名称@#@水泥粉磨@#@工程@#@编号@#@设备名称@#@减速机@#@分项@#@(工序)名称@#@齿轮副啮合配对标记,侧隙检查记录@#@检验@#@类别@#@会检/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设计数值@#@测量位置@#@1@#@2@#@3@#@4@#@5@#@6@#@7@#@8@#@测量结果@#@预组装结果(厂家)@#@结论@#@建设代表:

@#@@#@监理代表@#@施工代表:

@#@@#@设备安装检测记录@#@CBMI––JX––JSJ––005@#@单位工程名称@#@工程编号@#@设备名称@#@减速机@#@分项@#@(工序)名称@#@滑动轴承\推力轴承装配@#@检验类别@#@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项目@#@接触斑点@#@径向间隙@#@瓦口间隙@#@推力轴承间隙@#@部位@#@要求@#@实测@#@要求@#@实测@#@要求@#@1@#@2@#@3@#@4@#@要求@#@实测@#@L01@#@100%*45º@#@(轴向)*(周向)@#@0.25——0.5(根据图纸要求)@#@在图示四处用0.15塞尺塞深要求≥15-20上下瓦口一样@#@L02@#@L03@#@L04@#@R01@#@R02@#@R03@#@R04@#@M03@#@M04@#@左齿轮组件@#@右齿轮组件@#@输出轴@#@结论@#@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人员:

@#@@#@施工小组:

@#@@#@设备安装检测记录@#@CBMI––JX––JSJ––006@#@单位工程名称@#@石灰石破碎@#@工程编号@#@设备名称@#@锤式破碎机@#@分项@#@(工序)名称@#@传动装置安装@#@检验类别@#@会检/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质量要求@#@检测结果@#@主动皮带轮的水平度@#@≤0.2mm/m@#@主动、从动皮带轮的纵向轴线平行度@#@≤1mm/m@#@主动、从动皮带轮的径向轴线重合度@#@≤1mm/m@#@联轴器径向跳动偏差@#@≤0.1mm@#@联轴器端面跳动偏差@#@≤0.1mm@#@结论@#@质量检查:

@#@@#@施工技术人员:

@#@@#@施工小组@#@@#@设备安装检测记录@#@CBMI––JX––PSJ––007@#@单位工程名称@#@石灰石破碎@#@工程编号@#@设备名称@#@锤式破碎机@#@分项@#@(工序)名称@#@检查加油@#@检测类别@#@自检@#@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序号@#@加油点名称@#@用油名称及型号@#@数量(l)@#@备注@#@";i:

43;s:

27838:

"@#@热媒加热系统@#@使用手册@#@森展(台湾)企业有限公司@#@SOUNDBELLENTERPRISESCO.,Ltd@#@-40-@#@@#@森展企业有限公司@#@热媒加热系统使用手册@#@目录@#@前言 2@#@一、热媒加热系统简介 3@#@1.1产品组成 3@#@1.2控制功能 6@#@1.3导热油的选取 7@#@1.4燃烧系统简介 8@#@二、热媒加热系统安装 10@#@2.1锅炉的安装 10@#@2.2热媒循环泵的安装 11@#@2.3膨胀罐及储油罐的安装 14@#@2.4充填泵的安装 14@#@2.5燃烧器的安装 14@#@2.6控制柜的安装 14@#@三、自控系统使用说明 15@#@3.1启动界面 15@#@3.2系统菜单界面 15@#@3.3参数设定 16@#@四、热媒加热系统运行调试 21@#@4.1调试前的准备 22@#@4.2冷态调试 22@#@4.3热态调试 23@#@4.4运行操作 26@#@五、安全操作及保养 28@#@5.1 导热油循环泵的维护 28@#@5.2 燃烧器的维护 29@#@5.3 锅炉仪表的维护 29@#@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0@#@前言@#@森展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锅炉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的生产厂商,成立于1970年,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工厂的主要设备和管理系统均采用当今欧美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式,主要产品有热媒锅炉加热系统、蒸汽、热水锅炉、化工反应釜、锅炉产品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等,产品行销台湾、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欧美等地,是台湾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森展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导热油加热系统是厂商最具优势的产品,此系统采用欧美同行中的最先进技术,同时配备德国和欧洲先进的辅机、阀门、仪表和控制系统,使得导热油加热系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全自动、安全、可靠运行,热效率高。

@#@目前森展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导热油加热系统已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纺织、造纸、木材、电解铝等行业,如中国大陆中海石油公司、大港油田、大庆油田、玉门油田、齐鲁化纤、燕山石化、山西华泽铝电等大型化工企业、油田、铝业系统,以及很多外国在华的投资工厂和台资企业中,其中有许多项目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

@#@森展企业有限公司不仅向客户提供优质完善的产品,同时公司还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咨询和优良的售后服务,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我们的座右铭是:

@#@唯有顾客的满意和成长才是森展企业有限公司的成功。

@#@@#@一、热媒加热系统简介@#@热媒加热系统见图1.1:

@#@@#@图1.1@#@1.1产品组成@#@1.1.1主机部分@#@组成:

@#@热媒炉本体、燃烧器组件及循环泵@#@⑴工作原理:

@#@系统采用燃气或燃油为燃料,燃料配上助燃空气在热媒炉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分别以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油,由导热油循环泵建立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循环,被加热的高温导热油在用户换热设备中与用热工质进行换热,从而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间接传给用热工质,实现加热的目的。

@#@换热后的导热油再返回到热媒炉里进行再次加热,如此循环往复,实现连续加热。

@#@@#@⑵不同出力的燃烧器,在结构、工作模式和控制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但从原理上讲大同小异。

@#@对于燃气燃烧器,一般适用的燃料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城市煤气,以及其它类似的可燃气体。

@#@对于燃油燃烧器,一般适用的原料为轻油或加热的原油.@#@⑶循环泵是推动导热油不断循环流动的动力源,它的额定流量必须和热媒炉相匹配,以保证加热炉管内导热油的流速能达到设计要求及热媒炉、导热油能长期安全供热。

@#@@#@当热媒炉供热系统在高温情况下运行时,循环泵不能停止运转,以免导热油流量减少及停止,从而导致热媒炉盘管内导热油变质结焦损害热媒炉。

@#@因此循环泵在一般供热系统中要配置一台型号相同,状态良好的备用泵,一旦运行中的泵出现故障,即可切换到备份泵运行。

@#@@#@⑷因燃料中含硫量较高,为保证燃料燃烧后的排放达到排放要求,在热媒炉烟气出口与烟囱之间增加了一套脱硫装置,流程见图1.2:

@#@@#@图1.2脱硫装置流程示意图@#@工作原理:

@#@喷淋泵从水池中抽水进入喷淋管,冲激水池中的水面,使从锅炉进入的烟气经充分混合后再向上,再经过旋流板脱水,达到气水分离,使烟气得到净化。

@#@水中含有碱性溶剂与烟气中的硫化物发生中和反应,达到脱硫的目的。

@#@净化后的烟气从顶部排出,经过引风机后从烟囱排放。

@#@@#@1.1.2辅机部分@#@组成:

@#@膨胀罐、储油罐、充填泵组、安全装置及氮封装置等@#@⑴膨胀罐@#@膨胀罐是钢制常压卧式容器,其主要作用为:

@#@1、为循环泵提供背压,防止循环泵抽空;@#@2、吸收热媒膨胀量,保持热媒系统平衡;@#@3、向系统内补充导热油;@#@4、系统启动时排气脱水;@#@5、监控导热油系统液位,维护系统正常运行。

@#@结构及接口见附图。

@#@@#@膨胀罐在安装时一般不得安装在热媒炉的正上方,以防因导热油膨胀而喷出引起火灾。

@#@膨胀罐设置在不低于系统最高点1.5m处。

@#@膨胀罐和膨胀管不得采取保温措施。

@#@溢流管上严禁安装阀门。

@#@@#@⑵储油罐@#@储油罐是钢制常压卧式容器,主要用来储存膨胀罐、炉管及系统部份导热油,正常工作时应处于低液位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外来排入的导热油。

@#@结构及接口见附图。

@#@@#@⑶充填泵组@#@充填泵组是由齿轮注油泵及六个阀门组成,用来向系统补充或抽出导热油,供操作人员调试系统供给导热油或检修时将导热油卸入储油罐中。

@#@泵组组成见图1.3@#@充填泵组示意图(图1.3)@#@充填泵组中六个阀门的组合有不同的运行用途:

@#@@#@用途一:

@#@注油至系统,开启阀门V3,V2。

@#@@#@油桶中的导热油借助充填泵动力,经过V3,V2阀门,沿接至膨胀罐的注油管线,至膨胀罐中,将热媒加热系统中的导热油注满。

@#@(或沿接至循环泵的注油管线,通过循环泵将导热油注入系统中。

@#@)具体系统注油方式以现场为准。

@#@@#@用途二:

@#@抽油至油桶,开启阀门V1,V4。

@#@@#@系统中的导热油沿接至循环泵的管线,经过V1,V4阀门,借助充填泵动力,将导热油注入油桶中。

@#@@#@用途三:

@#@抽油至储油罐,开启阀门V1,V6。

@#@@#@系统中的导热油沿接至循环泵的管线,经过V1,V6阀门,借助充填泵动力,将导热油注入储油罐中。

@#@@#@用途四:

@#@储油罐抽油至油桶,开启阀门V5,V4。

@#@@#@储油罐中的导热油,经过V5,V4阀门,借助充填泵动力,将导热油注入油桶中。

@#@@#@⑷安全阀@#@热媒系统中设置两个安全阀。

@#@@#@①热媒炉出口安全阀:

@#@设置在热媒炉出口管线上用来防止导热油超压,排放压力为0.7MPa~0.9MPa。

@#@@#@②储油罐顶安全阀:

@#@设置在储油罐的罐顶。

@#@其作用是防止氮封系统压力过高,排放压力为0.07MPa。

@#@@#@⑸氮封系统@#@氮封系统的作用是用氮气对膨胀罐和储油罐中的导热油进行覆盖,使罐内的自由空间充满氮气,使罐内导热油与空气隔离,避免导热油与氧气接触而产生氧化,变质老化,也避免水蒸气的进入。

@#@@#@氮封系统装有压力高、压力低监测设备,使膨胀罐和储油罐中压力稳定在一个范围内(0.02Mpa~0.04MPa),从而实现微压操作,超压自动释放,压力不足自动充气的功能。

@#@@#@氮封系统中还有一条氮气管线引入热媒炉中,如热媒炉内部盘管有泄漏并发生燃烧,迅速打开氮气控制阀进行灭火,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氮气灭火管线的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安装)。

@#@@#@1.2控制功能@#@此套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简称PLC(ProgrammableLogicalController),是当今世界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智能控制设备,具有常规仪表所没有的高可靠性和高精度,同时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可对各个被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自动判断被监控点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可通过执行单元对其进行即时调节。

@#@@#@此套控制系统用于热媒加热系统上,采用典型的PLC+HMI(触摸屏)控制。

@#@其中PLC对锅炉的各个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判断其是否正常,并将传感器信号通过PLC转换成工程量送至触摸屏显示。

@#@@#@控制系统有以下功能:

@#@@#@A、导热油温度控制@#@B、导热油压力监控@#@C、循环泵电机控制@#@D、燃烧器控制@#@E、报警、安全连锁措施@#@1、热媒炉出口温度超温@#@2、热媒炉出口压力异常@#@3、热媒炉进出口差压异常@#@4、热媒炉烟气超温@#@5、膨胀罐液位低@#@6、燃气压力低(燃气燃料)@#@7、燃气压力高(燃气燃料)@#@8、燃气泄漏(燃气燃料)@#@9、燃烧器风压检测@#@10、燃烧器火焰异常熄火@#@F、具备多种通讯协议和DCS通讯@#@1.3导热油的选取@#@1.3.1导热油的选用@#@导热油的选用首先考虑工艺温度要求及导热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之间的关系,导热油严禁超温使用。

@#@因此,选择导热油最高允许温度应比工艺所需最高工作温度高出20-40℃。

@#@@#@其次,选择导热油还应考虑其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闪点、酸值、残碳及馏分等,以及温度与导热油的比热、粘度、导热系数的关系。

@#@@#@1.3.2导热油需用量@#@导热油需用量=1.2×@#@(A+B+C+D)@#@A加热炉本体管内容油量,m3 @#@B用热设备容油量,m3 @#@C膨胀罐内所需油量,m3 @#@D供热管线容油量,m3 @#@1.4燃烧系统简介@#@本系统采用高效节能进口燃烧器,保证燃料燃烧充分,热效率高。

@#@同时由于其先进的自控性能,可以对导热油的加热温度精确控制,保证用热设备工况稳定,其自控先进性也表现在能监察故障的发生,并发出报警信号,自动关停燃烧器措施,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燃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见下图)@#@图1.4@#@燃油燃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示意图@#@燃油系统包括:

@#@点火支路和主燃油支路,点火支路包括球阀、过滤器、稳压阀、电磁阀;@#@主燃油支路包括:

@#@除气器、球阀、过滤器、油泵、电加热器、调节机构。

@#@燃烧器在启动点火的时候用气体点燃,然后投入被加热的原油,当原油燃烧稳定后,点火支路将被关断,退出燃烧,燃油回路被稳定投入。

@#@等待下一步的调节指令。

@#@@#@燃烧器控制流程@#@投入燃油支路,火焰稳定后退出燃气支路@#@二、热媒加热系统安装@#@2.1锅炉的安装@#@2.1.1热媒加热炉、辅机设备及系统管线的安装工作应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并在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安装队伍下进行。

@#@@#@2.1.2热媒加热炉的布置要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热媒加热炉应尽可能靠近用热设备,以减小热媒循环泵压头损失和减少管道热损失。

@#@足够的场地便于加热炉的运输、安装、同时尽量考虑到今后扩建的可能性。

@#@@#@2.1.3热媒加热炉安装就位后,应检查其安装是否水平,锅炉滑动端、固定端与基础连接是否稳固、可靠。

@#@@#@2.2热媒循环泵的安装@#@2.2.1在安装热媒循环泵之前必须要先保证混凝土基础坚实可靠,表面平整。

@#@若底座宽度超过400,则需要对底座灌注膨胀水泥,填平至底座上缘。

@#@@#@2.2.2当泵摆放到基础后,泵轴及泵排放口管接头要校正对中,垫片要安装在基板(或地基框架)及混凝土基础之间。

@#@(如图2.1)@#@图2.1@#@2.2.3垫片地脚螺栓要均匀、稳固地拧紧,保证循环泵基板的水平。

@#@在基板被紧固在混凝土基础上后,要对联轴器进行全面检查,泵和电机要重新校正对中。

@#@爪式连接的靠背轮间隙应在四至五个毫米之间。

@#@爪式连接的靠背轮间隙应在四至五个毫米之间(如图2.2)@#@图2.2@#@2.2.4在检查校正对中及重新校正对中后,松开支脚,不允许有额外的应力和压力,再拧紧支脚。

@#@(如图2.3)@#@图2.3@#@如所提供的泵与电机为全部组装,并校正对中在同一个基板上。

@#@此时在安装循环泵前,联轴器必须再次检查并重新校正对中,以保持联轴器安装在同一平面上。

@#@@#@在运行温度和泵正常工作压力之下,两个联轴器之间的径向和轴向偏离不应超过0.05毫米。

@#@@#@注意:

@#@泵的校正对中过程中严禁操作过力导致联轴器或泵损坏。

@#@@#@2.2.5注意事项:

@#@@#@

(1)热媒循环泵撬块严禁受力,因此在循环泵的进出油管道上要设有支撑。

@#@严禁将管道的应力作用在热媒循环泵上。

@#@管支架越靠近泵越好,以避免任何管路上的力施加到泵体上,且泵的进出口的管线也均不能受配管的重量。

@#@@#@

(2)管路的热膨胀必须由系统管路来吸收其膨胀量,以防止损害泵体。

@#@@#@(3)泵进口配管时,若吸入端液面低于泵进出口中心线时,则泵进口配管应微向上倾于泵吸入端,以防止管线聚积的气体进入泵中。

@#@@#@(4)调试安装前应对所有容器、管道和联接部分做全面的清理,清除其内部焊渣、毛刺等杂质。

@#@@#@(5)泵的吸入端应装有过滤器避免杂质进入泵体造成泵内部损坏。

@#@@#@注意:

@#@泵与电机的校正对中必须在运行温度下反复调整,直到所有联接的整体性能呈现良好为止。

@#@@#@热媒循环泵在正常运行前应进行四次校正@#@a安装完成后对热媒循环泵进行校正@#@b冷运结束后对热媒循环泵进行校正@#@c当系统温度升到200℃时对热媒循环泵进行校正@#@d系统达到正常运行温度后对热媒循环泵进行校正@#@泵进出口配阀门的安装方法:

@#@安装泵进出口阀门和膨胀节时,应先在地上组装好,并将阀门和膨胀节倒装在泵体上(即膨胀节在上,阀门在下,从而减少阀门的力作用在膨胀节上)如图所示,然后再配外部管线,外部管线一定要先做支撑,待管线安装完毕后再将阀门和膨胀节正过来。

@#@@#@2.2.6最终检查@#@用手旋转泵轴应可轻易转动,检查所有连接处有无松动。

@#@@#@2.3膨胀罐及储油罐的安装@#@卧式常压膨胀罐及储油罐的基础支座安装尺寸见出厂文件。

@#@膨胀罐支架的支撑设计应考虑其实际荷重。

@#@膨胀罐和储油罐不须保温。

@#@@#@2.4充填泵的安装@#@充填泵外型结构尺寸及基础条件见出厂文件,安装时须检查进、出口位置是否正确,临时封盖是否去除。

@#@@#@2.5燃烧器的安装@#@燃烧器由于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连接件松脱,因此在安装前应仔细检查。

@#@@#@燃烧器安装详见燃烧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要确保燃烧器水平安装,根据锅炉结构确保燃烧头伸进炉膛的尺寸符合安装要求。

@#@按工艺要求连接燃气管线上所有的仪器仪表。

@#@如选用分体式燃烧器应连接助燃空气专用管道。

@#@@#@2.6控制柜的安装@#@控制柜的安装尺寸见出厂文件。

@#@按电气原理图或厂家指导安装、接线。

@#@控制柜安装牢固,接地良好。

@#@@#@三、自控系统使用说明@#@热媒加热炉自控系统集控制仪表、就地仪表、强电控制于一体。

@#@它是加热炉控制的中心与关键,对加热炉的温度、压力、压差、流量等进行检测与显示,并自动调节加热炉输出热负荷。

@#@@#@3.1启动界面@#@控制柜上电,合上总电源开关后,电源指示灯亮,其次将各控制回路的开关闭合,此时系统得电,PLC运行,触摸屏操作界面启动(如下图3.1)点击此界面任何地方将进入主操作菜单。

@#@@#@图3.1@#@3.2系统菜单界面@#@仔细按照系统工艺流程检查整个系统上的阀门,仪表,天然气(轻油,原油)的供给等相关系统,确认可以启动热媒炉后,启动热媒循环泵。

@#@下图(图3.2)为主选择菜单,点击相应触键将进入相应的操作菜单。

@#@@#@图3.2@#@注意:

@#@由于每个现场的情况和设计有所不同,所以热媒循环泵的启动方式也会不同,具体的启动是由PLC、现场的操作按钮还是电气控制柜来操作视不同的工程而定。

@#@@#@3.3参数设定@#@根据实际的现场要求设定热媒炉运行的相关参数。

@#@@#@3.3.1图(3.3)为热媒炉的自动启动温度设定和热媒出口温度设定。

@#@点击主菜单(图3.2)中“参数设定”将进入此界面。

@#@自动启动温度是指在自动运行状态下(如图3.7),出炉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系统自动启动;@#@出炉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系统不能自动启动。

@#@(注意:

@#@自动启动温度设定应低于出炉温度设定。

@#@)热媒出口温度设定是指用户端的使用温度,在自动运行状态下PLC控制程序将会围绕此温度自动进行温度调节。

@#@“返回”用于返回调用此界面的上一级界面,以下相同。

@#@@#@图3.3@#@参数设定方法:

@#@点击屏幕深色数值如,将会弹出数值输入器,如下图:

@#@@#@点击相应的数字输入所需要的运行参数,确认无误后点击触键确认,同时也可以点击触键取消本次操作。

@#@其它参数的设定方法与此相同。

@#@@#@3.3.2图(3.4)此界面为热媒炉的报警或停炉参数设定界面,点击参数设定菜单(图3.3)中“系统报警停炉点设置”将进入此界面。

@#@在此界面设定的报警条件只做报警提醒之用,停炉设定值是停止燃烧器的连锁条件。

@#@一旦出现停炉报警,燃烧器就会立即停止燃烧,此报警没有消除之前,燃烧器将无法重新启动,直到停炉报警解除,才可以重新点火。

@#@@#@此设定中,高报警应当比相对应的停炉设定值低,而低报警应当比相对应的停炉设定值高,反之可能会导致此报警被屏蔽,但不影响正常使用。

@#@@#@图3.4@#@3.3.4启动燃烧器图(3.6)点击主菜单(图3.2)上“运行控制”将进入此界面在没有报警的情况下,设定完运行参数后,点击燃烧器启动按钮进行启动,在下方的启动时序条中会显示出燃烧器的具体启动时序。

@#@此时序共分为5步,燃气燃烧器为:

@#@检漏;@#@加风门;@#@前吹扫;@#@减风门;@#@点火。

@#@燃油燃烧器为:

@#@启动风机、前吹扫、减风门、点火、正常运行.在正常燃烧后,界面中燃烧器启动控制下方的“已经停止”字样变成“正在运行”。

@#@风机启停控制下方的“已经停止”字样变成“正在运行”.风机启动、停止按钮是手动启动风机调试或手动吹扫时用的,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点击此按钮来启动或停止风机,系统会自动启动、停止风机。

@#@复位按钮用于对系统的报警信号清除,如果报警信号没有解除,复位按钮将无法清除此信号。

@#@燃烧器也将无法启动。

@#@@#@图3.6@#@特别说明:

@#@在触摸屏上的停止是指停止燃烧器燃烧,并不停止热媒循环泵,实际的热媒循环泵仍在运行。

@#@@#@3.3.5燃烧器手/自动控制;@#@如图(3.7)点击主菜单(图3.2)上“自动控制”将进入此界面。

@#@“手动/自动”转换为手/自动的切换,在自动运行状态下,燃烧器会根据所设定的参数实现自动的启停炉操作,且PLC会根据实际的热媒出炉温度和出炉设定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此时,手动负荷调节按键将不起作用。

@#@在手动运行状态下,在燃烧器停止后不会实现自动启动,但所有的热媒炉安全联锁保护信号均有效,在手动运行状态下可以点击下面的加大或减小按钮手动进行负荷的调节。

@#@正常燃烧后,在手动/自动按钮下方将出现“燃烧器运行”字样。

@#@画面的右侧显示的是锅炉的各个运行参数,仅作为显示用。

@#@@#@图3.7@#@3.3.6报警查询此界面用于对以往的各报警记录进行查询,点击主菜单(图3.2)上“报警查询”将进入此界面。

@#@@#@图3.8@#@清除信息按键用于对历史记录的清除,报警信号应当定期进行清除。

@#@@#@3.3.7状态显示;@#@如图(3.9),点击主菜单(图3.2)上“状态显示”将进入此界面。

@#@此图用于对热媒系统各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的显示。

@#@@#@图3.9@#@特别说明:

@#@由于每个现场的实际控制条件不同,我公司在实际调试过程中,根据实际条件会对部分界面和控制参数进行一定的调整。

@#@@#@四、热媒加热系统运行调试@#@为了保证热媒加热系统的每个用户、每套设备及其工艺系统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安全运行,调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调试也是进一步考证各有关设备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安装施工质量优劣、工艺系统的工作性能、熟悉操作要领,确保今后各设备及工艺系统正常操作运行的重要过程。

@#@@#@调试工作必须有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参加,在设备初步启动运行中应对各有关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全面测定和详细记录,以利于今后设备能够保持安全、可靠的运行。

@#@@#@调试过程主要分为调试前的准备、冷态调试、热态调试及操作运行的安全注意事项。

@#@@#@4.1调试前的准备@#@为了保证热媒加热系统及其工艺系统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预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以免在调试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而影响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延迟设备投运时间、甚至发生意外停炉检查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1)热媒加热系统安装结束后,必须经有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

(2)检查热媒加热系统所有设备及其管道的安装、支撑、热膨胀余量是否合理,安装试验、验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3)检查管路系统试压盲板是否排除,各类阀门开启是否灵活可靠,连接螺栓是否拧紧,密封是否严密。

@#@@#@(4)检查电气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各报警装置、控制系统的显示、点火程序及熄火保护是否正常。

@#@@#@(5)所有机械传动机构是否按需要注入润滑脂(油),用手转动电机主轴,检查有无机械故障。

@#@@#@(6)检查燃烧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电气、仪表连接是否完毕。

@#@@#@(7)检查热媒加热系统的工艺管线是否导通。

@#@@#@(8)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凭操作许可证上岗。

@#@@#@注意:

@#@在调试前不要使用水作为介质对热媒系统进行液压试验,膨胀罐、储油罐、导热油循环泵不得参与系统试压。

@#@@#@4.2冷态调试@#@冷态运行必须在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后方可运行。

@#@冷态运行主要目的是检查各有关设备及其工艺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可靠,为整个系统顺利进入热态调试作好充分准备。

@#@@#@

(1)检查各单元设备的运转正常与否。

@#@@#@

(2)检查冷态条件下的系统运行正常与否。

@#@@#@(3)对燃烧器进行冷态模拟调试。

@#@@#@(4)接通电源,检查充填泵转向,启动充填泵,向系统及膨胀罐注油,直至膨胀罐液位达到工作液位。

@#@@#@(5)检查热媒循环泵电机工作转向,应与泵出厂标识相同,确认热媒泵轴承座排空孔内充满导热油后才可使热媒循环泵启动运转。

@#@@#@(6)打开热媒炉系统中的排气阀、膨胀罐、储油罐上的放空阀。

@#@@#@注意:

@#@在启动热媒循环泵时,先打开入口阀,再按启动按扭,待泵出口压力达到工作压力后,缓慢打开出口阀的同时观察电机电流的变化。

@#@在停泵后须关闭出口阀。

@#@@#@导热油循环泵需连续运行,检查其压力波动情况,经常开启管道及锅炉出口排空阀门,以排出导热油系统中的空气。

@#@检查系统管路、阀门、设备等有无漏油现象,注意观察膨胀罐液位。

@#@冷油循环过程直至导热油循环泵出口压力平稳、膨胀罐液位稳定为止。

@#@@#@(7)冷油循环一段时间后管道中存在的杂质通过Y型过滤器过滤。

@#@因此应及时拆开过滤器清洗。

@#@循环泵运转过程中若泵入口压力出现负压现象,说明过滤器已经堵塞应立即清理。

@#@@#@(8)检查各有关设备运行工况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包括噪音、温升、振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检查各温度、压力、压差、流量等有关参数是否正常、稳定,做好运行记录及工况参数记录。

@#@@#@4.3热态调试@#@热态调试是为了进一步检查各有关设备及其工艺系统能否达到实际工作温度下的设计要求,以及如何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热态调试必须在冷态调试结束,各有关设备及工艺系统运行工况正常,各项参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

(1)点火操作@#@点火前必须先检查加热系统流程,阀门开启情况无误后启动导热油循环泵,且系统运行压力及各设定参数正常的情况下进行。

@#@@#@a.检查燃油系统流程,确保燃油系统的温度和压力与设计相符。

@#@@#@b.确保燃油的压力在燃烧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c.调节燃烧器各保护开关设定值。

@#@@#@d.在PLC控制柜上设定调节温度,启动燃烧器。

@#@@#@e.首次升温速度不宜过快。

@#@@#@

(2)烘炉@#@a.烘炉温度不宜过高,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使各部分热膨胀均匀,烘炉时导热油温度不宜超过100℃。

@#@@#@b.烘炉时应巡回检查各设备及工艺系统运行工况良好。

@#@@#@c.检查各设备及工艺系统有无渗漏现象。

@#@@#@d.检查各温度、压力、流量等工况参数是否正常、稳定。

@#@@#@e.检查各设备及管线热膨胀情况是否正常。

@#@@#@f.检查各设备及管线的支撑受力情况是否正常。

@#@@#@j.做好操作运行记录。

@#@@#@(3)脱水@#@a.脱水主要是把工艺系统及设备、管线中的气体、导热油中的水份(包括空气、水蒸气、轻组份)排除干净,使导热油顺利达到工艺温度、满足生产需要。

@#@热媒炉的脱水过程是运行操作中比较重要的阶段,需要特别谨慎,其升温过程要遵循“一慢三停”的原则:

@#@一慢是升温速度要慢,三停是在80、130℃和210℃这三个温度要停止升温,维持这些温度一些时间。

@#@@#@b.当导热油温度超过80℃时,在导热油系统的设备和管线中残存的水份及导热油中的水份及轻组份开始挥发,导热油循环泵出口压力";i:

44;s:

24562:

"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刮板输送机的设计@#@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刮板输送机的总体结构图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刮板输送机的机头采用交叉侧卸式,机尾采用伸缩机尾,减速器采用三级传动结构,即锥齿轮——圆柱齿轮——行星齿轮传动结构。

@#@@#@已知的设计参数是生产能力3000t/h;@#@设计长度300m;@#@刮板链的速度1.5m/s。

@#@通过这些参数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选择符合条件得电动机以及设计刮板输送机采用的结构。

@#@最后图纸必须包括输送机总体设计、传动装置设计、零件图设计。

@#@@#@摘要@#@刮板输送机是一种具有挠性牵引机构的连续运输机械,主要供采煤工作面使用。

@#@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中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将采煤机采下的原煤连续不断地运往转载机,确保综采工作面的原煤连续运出。

@#@它要求机身高度小,便于装载;@#@运输能力满足使用地点的生产需要;@#@结构坚固,能抵抗压、砸和碰撞;@#@变更运输距离时,加长和缩短方便;@#@能够不拆卸用机械移置。

@#@@#@根据所给设计参数和工作环境的要求,通过对刮板输送机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种类及作用进行分析,对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的计算、水平弯曲段几何参数的计算、运行阻力的计算、链条张力和牵引力的计算、电机功率的计算、溜槽推移阻力的计算、链条预张力和紧链力的计算及链条强度的计算等,完成刮板输送机结构改进,绘制了刮板输送机总图、机头传动装置等结构设计。

@#@完成了有关刮板输送机英文论文的翻译。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结构设计;@#@理论计算@#@ABSTRACT@#@Scraperconveyorisakindofflexibletractionforthetransportmachinery,Primarilyfortheuseofcoalface.FullymechanizedcoalmineinthecoalfaceofthemaintasksistoundertaketheminingofcoalShearercontinuouslyreproducedtothemachine,Ensurethatthefullymechanizedcoalfaceofthecoalforexport.Itrequiresahighdegreeofthefuselageofsmall,easyloading;@#@Theuseoftransportcapacitytomeettheneedsofproductionsites;@#@Solidstructure,canresistpressure,smashingandcollision;@#@Changethedistance,thelengtheningandshorteningtheconvenience;@#@cannotdemolishedbymechanicalremoval.@#@Accordingtothedesignparametersand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thescraperconveyorthroughthedevelopmentofthesituation,thetrendofdevelopment,structure,workingprinciple,typesandrolesofthescraperconveyortransportcapabilityofcalculation,Thelevelofthebendingofthegeometricparameters,theoperationoftheresistance,thechaintensionandthetraction,electricalpower,theresistancetopassageofthechute,thechainofpre-tensionandtightlinksofthechainofcalculationandthecalculationofstrength,tocompletescratchBoardconveyorstructureimprovement,drawn-scraperconveyorthemap,thenosegear,suchasstructuraldesign.apaperscraperconveyorEnglishtranslationwasCompleted.@#@Keywords:

@#@Scraperconveyor;@#@StructuralDesign;@#@heoreticalcalculations@#@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选题意义 1@#@1.2刮板输送机的简介 1@#@1.3刮板输送机的分类 1@#@1.31按刮板链的形式 1@#@1.32按卸载方式分类 2@#@1.33按中部槽结构分类 3@#@1.34按采煤机牵引方式分类 3@#@1.4目前刮板输送机存在的问题 4@#@1.5刮板输送机的改进及发展方向 4@#@第二章刮板输送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2.1机头部 5@#@2.11机头架 5@#@2.12链轮组件 6@#@2.13减速器 6@#@2.14联轴器 6@#@2.2机尾部 7@#@2.3溜槽及附件 7@#@2.31中部槽 8@#@2.32挡煤板和铲煤板 8@#@2.4刮板链 9@#@2.5紧链装置 10@#@2.6推移装置 10@#@2.7锚固装置 10@#@第三章刮板输送机的的设计计算 11@#@3.1总体设计要求 11@#@3.2主要计算内容 11@#@3.3总体方案设计 11@#@3.31运输能力计算 11@#@3.32溜槽上物料断面积A的验算 12@#@3.33运行阻力和牵引力的计算 12@#@3.34电动机功率的计算与选型 14@#@3.4刮板链强度验算 14@#@3.5刮板输送机水平弯曲段几何参数的计算 16@#@3.51弯曲段曲率半径R的计算 16@#@3.52弯曲段长度Lw的计算 17@#@3.53弯曲段对应的中心角α0的计算 17@#@3.54弯曲段的溜槽数N的计算 17@#@第四章刮板输送机的选型 18@#@4.1整机型式的确定 18@#@4.2溜槽及联接件的选型 18@#@4.3挡板、电缆槽、采煤机牵引装置的确定 18@#@4.31档板和电缆槽的型式与尺寸的确定 18@#@4.32采煤机牵引装置的确定 18@#@4.4铲煤板的型式与结构的确定 19@#@4.41铲煤板的型式确定 19@#@4.42铲煤板的外形尺寸确定 19@#@4.5联轴器的选用 19@#@4.6链轮组件的确定 19@#@4.61链轮组件型式和规格的确定 19@#@4.62链轮的外形尺寸确定 19@#@4.63滚简及链轮轴的确定 20@#@4.64浮动密封的确定 20@#@4.7机头架、机尾架、过渡槽及犁煤板的选型设计 20@#@4.71机头架、机尾架的型式确定 20@#@4.8推移和锚固装盘的确定 20@#@第五章减速器的设计 21@#@5.1传动系统的确定 21@#@5.2总传动比及传动比分配 21@#@5.21总传动比 21@#@5.22传动比分配 21@#@5.3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21@#@5.31各轴转速计算 22@#@5.32各轴功率计算 22@#@5.33各轴扭矩计算 23@#@5.34将以上计算数据列表5-1。

@#@ 23@#@5.4齿轮设计 24@#@5.41弧齿圆锥齿轮的传动设计计算 24@#@5.42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29@#@5.43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32@#@5.5轴的设计 37@#@5.51输入轴的设计 37@#@5.52中间轴的设计 42@#@5.52低速轴的设计 46@#@5.6轴承寿命的校核计算 48@#@5.61轴1处轴承寿命的校核 48@#@5.62轴2处轴承寿命的校核 49@#@5.7键的强度校核 51@#@5.71轴1上的键强度校核 51@#@5.72轴2上的键强度校核 51@#@5.73轴3上的键强度校核 52@#@5.8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及密封装置的选择 53@#@5.9箱体及其附件的结构设计 53@#@5.91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53@#@5.92、减速器附件的结构设计 55@#@第六章限矩型液力耦合器 56@#@6.1限矩型液力耦合器的选型 56@#@6.11发热与散热计算 56@#@第七章刮板输送机的运转 58@#@7.1刮板输送机负载试运转 58@#@7.2刮板输送机的负载运转 58@#@7.3刮板输送机运转 58@#@第八章刮板输送机的维护 59@#@总结 61@#@参考文献 62@#@英文翻译 63@#@中文翻译 68@#@致谢 71@#@第一章概述@#@1.1选题意义@#@刮板输送机作为煤矿工作面运输设备,不但担负着运煤的作用,还是采煤机的运行轨道以及液压支架的推移支点。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还要悬挂工作面设备的电缆、水管等。

@#@所以,刮板输送机的可靠、稳定、高效运行将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双连刮板输送机的特点是将两条相同直径的链条并列布置在溜槽中心,与双边链相比,这种结构形式的链子受力均匀,弯曲性能好,使用性能较好,是目前国内外大中型煤矿中普遍采用的设备,所以通过本次设计,完成中双链刮板输送机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1.2刮板输送机的简介@#@刮板输送机是一种有挠性牵引机构的连续运输机械,是为采煤工作面和采区巷道运煤的机械。

@#@它的牵引构件是刮板链,溜槽是它的承载装置,刮板链在溜槽的底部。

@#@适用于缓倾斜中厚煤层高档普采工作面,与滚筒采煤机和输送机推移装置配套,实现落煤、装煤、运煤及推移输送机机械化。

@#@沿输送机全长都可向溜槽中装煤,装入溜槽中的煤,被刮板链拖拉,在溜槽内滑行到卸载端卸下。

@#@@#@1.3刮板输送机的分类@#@1.31按刮板链的形式@#@1.中双链型刮板输送机@#@中双链型刮板输送机的两条圆环链在刮板中部用E型螺栓固定在刮板上,链条的中心距不大于中部槽宽的20%。

@#@由于链条不在槽帮钢内运行,链环直径不受限制,从而可以增加链条的强度,因此,可以适用于重型和超重型刮板输送机。

@#@有链子受力较均匀,弯曲性能较好等优点,使用效果较好。

@#@缺点是运行阻力较高,并且在煤质较硬,煤的块度大的情况下,运输效果不佳,不宜采用。

@#@@#@中双链链条采用长链段,两条链子必须配对出厂和使用,以保证其长度有较小的偏差,减少受力不均现象。

@#@@#@2.边双链型刮板输送机@#@边双链型刮板输送机的两条圆环链在刮板两端用连接环与刮板连接,每节链条的长度就是刮板的间距,因此,链条都是短节。

@#@链条和连接环在槽帮钢的槽内运行,刮板的空间较大,能运输较大的煤块,这种链子的预张力较小,运行阻力小,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是两条链子受力不均,刮板易歪斜;@#@刮板中间受力大,易弯曲;@#@由于链环与连接环在槽帮内运行,空间受到限制,不能使用较大的圆环链,强度受到限制。

@#@@#@3.准边双链型刮板输送机@#@准边双链型刮板输送机的两条圆环链在刮板中部连接,链条的中心距不小于中部槽宽的50%。

@#@它具有边双链和中双链的优点,适用于超重型刮板输送机。

@#@缺点是运行阻力高。

@#@@#@准边双链链条也采用长链段,其要求同中双链。

@#@@#@4.中单链型刮板输送机@#@中单链型刮板输送机的圆环链在刮板中间用U型螺栓连接,刮板两端在槽帮内运行,这种链子结构简单,整体弯曲性能好,与边双链相比链子无受力不均现象。

@#@与中双链相比结构更简单,不存在链子受力不均现象,且弯曲性能更好些。

@#@缺点是一股链子强度受到限制,不适用于功率较大的输送机,且刮板两端磨损后,稍有歪斜就易出槽。

@#@运行阻力比边双链稍高。

@#@@#@1.32按卸载方式分类@#@1.端卸式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呈直线形,货物从输送机一端卸载,与输送机呈一直线,这种型式的输送机结构比较简单,当前大部分综采工作面使用这种型式的刮板输送机;@#@它的缺点是空链易带回煤,增加功率消耗,卸载有一定的高度,易产生煤尘。

@#@@#@2.侧卸式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呈直线形,机头部搭在工作面运输巷转载机上,借助圆弧犁形卸煤板将煤从机头架主卸载斜板呈90˚卸到转载机上,这是煤的主流,约占输煤量的70%~75%;@#@约有15%~20%的煤从副卸载斜板卸到转载机上,这是副流;@#@最后约有5%~15%的粉煤绕过链轮通过底部卸入转载机。

@#@@#@这种输送机主要优点是侧卸式输送机卸载前由于弧形板的作用,煤平稳地滑入转载机中,避免了端卸式时的堵塞堆积和煤尘的产生,改善了劳动环境;@#@由于弧形板的作用将带有动量的大快煤扭转90˚,使其与转载机运行方向相同后再卸入转载机内连续运行,避免了端卸时煤流要停顿后再起动的能量损失和对轻载机的冲击,从而降低了转载机的功率消耗,提高了传动件的可靠性和转载机的使用寿命;@#@从弧形板下被刮板链带走的粉煤经机头链轮卸到回煤罩内,由返回刮板链拉到转载机上方,从机头底槽的开口卸到转载机内,因此,减少了刮板输送机的回煤阻力;@#@由于煤流不在端头卸载,不需要卸载高度,因而机头高度可以降下,且伸到工作面运输巷中,采煤机可以行走到接近机头,便于自开切口。

@#@@#@3.直弯式刮板输送机@#@把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与工作面运输巷转载机连成一体,把工作面的煤直接卸到工作面运输巷带式输送机上,取消了转载机。

@#@@#@4.交叉侧卸式刮板输送机@#@交叉侧卸式刮板输送机的机头与转载机的机尾做成一个整体。

@#@两个输送机的上、下链相互交叉穿过,从上向下的顺序是输送机上链、转载机上链、输送机下链、转载机下链。

@#@输送机机头上槽的煤通过弧形板转卸入转载机上槽,输送机下链带回的煤落入转载机下槽,由转载机下链带到机尾轮后翻到上槽运走。

@#@@#@由于输送机的机头与转载机机尾是一个整体,所以,推移输送机机头时,转载机也必须随之移动。

@#@@#@交叉侧卸式刮板输送机的特点是机头架高度比普通侧卸式低,一般可降低200~300mm。

@#@由于机头高度的降低,为采煤机自开切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33按中部槽结构分类@#@1.开底式刮板输送机@#@开底式刮板输送机就是中部槽的下槽为敞开式,目前使用较为普遍。

@#@这种中部槽的重量轻,结构简单,下槽发生故障便于处理;@#@缺点是刚度小,易磨损变形,阻力大,寿命短,不适合松软地板使用。

@#@@#@2.封底式刮板输送机@#@封底式刮板输送机就是中部槽的下槽为封闭式。

@#@这种中部槽刚度大,刮板链在下槽运行阻力小;@#@由于封底与工作面底板接触面积大,适合松软底板使用。

@#@为了便于下链的检查修理,在每隔数节中部槽安装一节带检窗口的中部槽,窗口开在溜槽中部,尺寸以能修换链段和连接链环为度,窗口用活动盖板盖严。

@#@@#@3.分体中部槽刮板输送机@#@分体中部槽刮板输送机就是把易磨损的上中部槽体做成活的,用螺栓与下槽体固定,下槽体把铲煤板、挡煤板、封底板焊成一体,提高了整机的刚性与强度,且具有封底面槽的优点。

@#@@#@4.整体焊接中部槽刮板输送机@#@整体焊接中部槽刮板输送机就是把溜槽两侧槽帮分别与铲煤板、挡煤板座焊接在一起,取消溜槽与其附件的连接螺栓,从而减少了输送机的维修工作量。

@#@@#@5.框架式中部槽刮板输送机@#@框架式中部槽刮板输送机就是把普通中部槽置于一个铲煤板、挡煤板座、封底板焊在一起的框架中,用销子固定,整机具有较强的刚性与强度,提高了中部槽的可靠性;@#@缺点是中部槽的重量增加幅度较大。

@#@@#@6.铸造式中部槽刮板输送机@#@铸造式中部槽刮板输送机就是把中部槽槽帮钢与铲煤板、挡煤板铸造在一起,再焊上中板与底板,从而实现中部槽无螺栓连接,这种刮板输送机具有框架式中部槽刮板输送机的各种优点,且减少了大量钢材的切割与焊接,降低了制造成本。

@#@@#@1.34按采煤机牵引方式分类@#@1.有链牵引采煤机用刮板输送机@#@在输送机机头和机尾部装有采煤机牵引链的固定及张紧装置,沿输送机纵向中部槽的挡煤板侧装有采煤机导向管。

@#@@#@2.无链牵引采煤机用刮板输送机@#@在输送机靠挡煤板侧装有齿条或销轨,采煤机的行走齿轮与其啮合而实现牵引。

@#@@#@1.4目前刮板输送机存在的问题@#@国外几家著名公司现在生产的重型刮板输送机一般都可以整机无故障过煤600万t以上,有些可达1200万t。

@#@而国产刮板输送机的过煤量是很低的。

@#@故提高国产设备的可靠度,是刮板输送机发展的主要问题。

@#@@#@刮板链的强度问题是国产刮板输送机的大问题。

@#@由于磨损、疲劳、自身质量差、锈蚀等原因,使新链条在使用3个月后断链事故明显增多。

@#@国产刮板输送机的联接螺栓可靠性普遍较差,机头、机尾推移部上的联接螺栓经常出现拉断现象,造成推移困难;@#@铲煤板和刮板上的螺栓经常出现松动、脱落,造成零件丢失,影响铲煤和运煤效果。

@#@影响中部槽的可靠性和寿命的主要原因是中板的磨损和联接头强度不足。

@#@@#@1.5刮板输送机的改进及发展方向@#@

(1)技术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输送机的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对输送机的设计水平和生产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造型科学、配套合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完善,去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使用条件,而且关键部件(如刮板链、减速器、保护装置等)的设计或选用,要求与国际接轨,实现标准化。

@#@@#@

(2)性能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是进行高效作业的根本保证。

@#@井下受场地、灯光等条件的限制,维修条件较差,有些高瓦斯矿井基本不具备现场维修的条件,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因此,输送机各部分的结构型式、传动方式、使用材料等,不仅要求设计合理,还要建立在实践验证的基础上。

@#@@#@(3)设备安全性。

@#@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所有设备必须具备的性能,同样也贯穿在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引起煤矿井下事故的除了瓦斯爆炸、透水、冒顶等之外,设备事故也会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输送机各部件的防护装置应设计合理、安装完备,在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尤其要加强防护,防止因断链、飞溅、高温等引发人员伤亡事故。

@#@@#@(4)机电液一体化趋势明显。

@#@随着实用型新技术的发展,大功率输送机控制系统与保护装置的机电液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主要表现为:

@#@机头部与机尾部功率分配、顺序启动,电机保护除过流保护、过热保护外,增加过压保护,阀控充液型液力耦合器的推广使用,链条张力监控及工况检测和故障诊断等。

@#@虽然还有部分技术的实现与应用尚需时日,但输送机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变。

@#@@#@第二章刮板输送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刮板输送机,尽管组成部分的形式和布置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刮板输送机由机头部、机尾部、中部槽及附属部件、刮板链、紧链装置、推移装置和锚固装置等组成。

@#@@#@2.1机头部@#@ 机头部主要由机头架、链轮、减速器、盲轴、联轴器和电动机组成,是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刮板链的装置,有驱动、卸载、连接与支撑机头锚固装置和推移装置、固定采煤机械牵引链的功能。

@#@图2-1所示是一种轻型中单链式刮板输送机机头部。

@#@@#@图2-1中单链刮板输送机机头部@#@1—垫块;@#@2—减速器;@#@3—盲轴;@#@4—链轮;@#@5—拨链器;@#@6—护轴板;@#@7—垫块;@#@@#@8—紧链装置;@#@9—联轴器;@#@10—连接筒;@#@11—电动机;@#@12—机头架@#@2.11机头架@#@ 机头架是支承和装配机头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液力耦合器、减速器等)、链轮组件、盲轴以及其他附属装置的构件。

@#@它是由厚钢板焊接而成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对机头架的基本结构要求是,两侧结构必须相同,便于左右工作面的交替使用和双侧传动。

@#@@#@2.12链轮组件@#@链轮组件是传递减速器输出的运动和动力,使刮板链条进行无端封闭循环运动的构件,由链轮、滚筒、链轮轴、〔盲轴)、轴承及密封、润滑系统等件组成。

@#@根据刮板链条型式不同,有中单链型、中双链型、准边双链型和边双链型4种型式。

@#@图2-2所示为内置式中双链型。

@#@@#@2.13减速器@#@减速器是刮板输送机传递电机运动和动力,使刮板链条运动的关键传动装置。

@#@有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圆锥―行星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三种结构型式,根据输入轴与头架的位置,分为平行布置式和垂直布置式两种型式。

@#@近年来,出现了可控软驱动的多功能传动装置,改善了刮板输送机的启动、过载、功率均衡及紧链性能,目前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

@#@@#@2.14联轴器@#@联轴器位于电机和减速器之间,是传递扭矩的联接装置。

@#@有柱销联轴器、弹性联轴器和液力偶合器三种类型。

@#@近几年,还成功研制限矩联轴器,且得到了迅速推广和使用。

@#@@#@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点为:

@#@@#@液力耦合器可以改善电动机的起动性能。

@#@输送机在起动时,由于液力耦合器的作用,可使电动机轻载或空载起动,然后负载再逐渐增加,这样,电动机的起动时间缩短了,起动电流也降低了。

@#@在多电动机同时驱动的设备中,采用液力耦合器,可使各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趋于平衡。

@#@由于泵轮和透平轮之间为“液体连接”,故作用在输入、输出轴上的冲击载荷可以大大降低,延长了电动机和工作机构的使用寿命,这对处于恶劣工作条件下的煤碳机械尤为重要。

@#@@#@液力耦合器具有过载保护作用。

@#@当外负载增加时,输出轴转速下降,泵轮和透平轮的转速差增大。

@#@当外负荷继续增大时,工作液将被挤向泵轮轮壁,经溢流孔进入辅助室。

@#@此时,工作腔内液体减少,再加上泵轮和透平轮的转速差继续增大,则工作液的温度迅速升高。

@#@当工作液的温度升至额定值时,易熔合金塞熔化,液体喷出,电动机带着泵轮及外壳空转,保护了电动机。

@#@@#@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缺点有两点:

@#@一是较其他联轴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使用与维护要求高;@#@二是过去多采用油质工作液,喷液后容易烧伤人员和发生火灾。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近些年除了少量早期生产的液力耦合器使用油质工作液外,大部分采用难燃工作液和水质工作液。

@#@@#@中型和重型刮板输送机都采用液力耦合器。

@#@@#@2.2机尾部@#@机尾是使刮板链条返回运行组件的总成,有普通机尾和辅助驱动机尾两种型式。

@#@辅助驱动机尾有普通驱动机尾式、转接式和可伸缩式三种形式。

@#@@#@可伸缩式机尾的尾架分为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活动部分通过油缸的伸缩可沿底板上的导轨移动,使尾架伸缩达到调整刮板链条松紧的目的。

@#@其余结构与普通驱动式机尾相同。

@#@可解决重型刮板输送机停机紧链和不安全的突出问题。

@#@适用于高产高效工作面重型刮板输送机采用,使链条具有合理预张力,提高刮板链条运行的可靠性。

@#@其结构如图2-3所示。

@#@@#@2.3溜槽及附件@#@ 溜槽是刮板输送机的主体,用于承载和作为采煤机的轨道。

@#@溜槽有中部槽、调节槽、连接槽(或过渡槽)等类型。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溜槽靠采空侧安装挡煤板,以提高装载力;@#@靠煤壁侧安装挡煤板,以清扫机道,便于输送机推向煤壁。

@#@挡煤板和采煤板属于附件。

@#@@#@2.31中部槽@#@中部槽由槽帮钢、中板、端头、支座焊接而成。

@#@中部槽外侧焊有支座,用以固定档板和产煤板,槽帮两端焊有高锰钢制成的凸端头和凹端头,在中板上堆焊耐磨合金粉块。

@#@这两项措施用以增加中部槽的联接强度和耐磨性。

@#@如图2-4所示:

@#@@#@图2-4中部槽@#@2.32挡煤板和铲煤板@#@挡煤板装在溜槽靠采空区一侧的槽帮钢上。

@#@挡煤板有三个作用:

@#@一是增加溜槽上的货载断面积,提高输送机的输送能力;@#@二是防止采煤机装煤时,将煤抛撒到采空区;@#@三是它上面可以安装电缆槽和水管等。

@#@@#@为了将刮板输送机推移到紧靠煤壁和防止输送机横向倾斜,在溜槽靠煤壁侧的槽帮钢上装有铲煤板,以便在推移输送机时先清除机道上的浮煤。

@#@铲煤板安装后,上缘应低于槽帮,下缘要超出槽底,宽度方向应与采煤机滚筒有一定间隔。

@#@铲煤板的刃口应有足够的强度。

@#@@#@铲煤板固定在中部槽支座上,用于推移中部槽时清理工作面浮煤。

@#@如图2-5所示为中部槽及其附件的连接。

@#@@#@图2-5中部槽";i:

45;s:

4619:

"表1管道图中的物料代号表@#@汉语拼音字母代号@#@英文字母代号@#@代号@#@物料名称@#@代号@#@物料名称@#@代号@#@物料名称@#@代号@#@物料名称@#@S@#@X@#@XS@#@XS′@#@SS@#@FS@#@RS@#@RS′@#@DS@#@DS′@#@YS@#@YS′@#@HS@#@TS@#@NS@#@DS@#@CS@#@JS@#@E@#@工业用水(上水)@#@下水@#@循环上水@#@循环回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热水@#@热水回水@#@低温水@#@低温水回水@#@冷冻盐水@#@冷冻盐水回水@#@化学软水@#@脱盐水@#@凝结水@#@排污水@#@酸性下水@#@碱性下水@#@二氧化碳@#@YA@#@A@#@Z@#@K@#@D1@#@D2@#@ZK@#@F@#@M@#@RM@#@Y@#@RY@#@LY@#@MY@#@YQ@#@YS@#@YF@#@YI@#@QQ@#@液氨@#@气氨@#@蒸汽@#@空气@#@氮气和惰性气体@#@仪表用氮气@#@真空@#@放空、火炬系统@#@煤气、燃料气@#@有机载热体@#@油@#@燃料油@#@润滑油@#@密封油@#@氧气@#@压缩空气@#@通风@#@乙炔@#@氢气@#@A@#@AC@#@AG@#@BD@#@BF@#@BW@#@CAB@#@CO@#@CW@#@DM@#@DR@#@DW@#@FG@#@HS@#@HW@#@IA@#@LA@#@LO@#@LS@#@工艺空气@#@酸@#@酸性气体@#@排污@#@锅炉给水@#@锅炉水@#@本菲尔溶液@#@二氧化碳@#@冷却水@#@脱盐水@#@导淋@#@饮用水@#@燃料气@#@高压蒸汽@#@冷却水回水@#@仪表空气@#@醛系@#@润滑油@#@低压蒸汽@#@ME@#@MS@#@N@#@NA@#@NG@#@NH@#@OX@#@PA@#@PG@#@PW@#@PV@#@RW@#@SC@#@SG@#@S0@#@ET@#@TW@#@V@#@VE@#@甲醇系@#@中压蒸汽@#@氮气@#@丙烯腈@#@天然气@#@氨@#@氧气@#@工厂空气@#@工艺气体@#@工艺水@#@安全线@#@未处理的水@#@蒸汽冷凝液@#@合成气@#@密封油@#@乙烯@#@处理水@#@放空@#@真空排放@#@表2管道图中常用的图例符号@#@名称@#@图例符号@#@备注@#@裸管@#@单线表示小直径管,双线表示大直径管,虚线表示暗管或埋地管@#@保护管@#@例如保温管、保冷管@#@蒸汽伴热管道@#@电伴热管道@#@夹套管道@#@软管翅管@#@例如橡胶管@#@例如翅型加热管@#@管道连接@#@平焊法兰连接@#@对焊(高颈)法兰连接@#@活套法兰连接@#@承插连接@#@螺纹连接@#@焊接连接@#@法兰盖(盲板)@#@表示坡度3‰,箭头表示坡向@#@椭圆型封头(管帽)@#@平板封头@#@8字形盲板@#@注明操作开或操作关@#@同心大小头@#@又称同心异径管@#@偏心大小头@#@又称偏心异径管@#@防空管防雨帽火炬@#@孔板@#@锐孔板或限流锐孔板@#@分析取样接口@#@计器管嘴@#@注明:

@#@温3/8″压1/2″@#@漏头@#@视镜@#@转子流量计@#@注明型号或图号@#@临时过滤器@#@注明图纸档案号@#@玻璃管液面计、玻璃板@#@液面计、高压液面计@#@注明型号或图号@#@地漏@#@注明型号或图号@#@取样阀实验室用龙头@#@底阀@#@注明型号@#@丝堵@#@活接头@#@挠性接头@#@波形补偿器@#@注明型号或图号@#@方形补偿器@#@注明型号或图号@#@填料式补偿器@#@注明型号或图号@#@Y形过滤器@#@注明型号@#@锥型过滤器@#@注明型号@#@消声器@#@阻火器@#@爆破膜@#@注明型号或图号@#@喷射器@#@注明型号或图号@#@疏水器@#@注明型号@#@液动阀或气动阀@#@注明型号@#@电动阀@#@注明型号@#@球阀@#@蝶阀@#@注明型号@#@角阀@#@注明型号@#@90°@#@弯管(向上弯)@#@俯视图中竖管断口画成圆,圆心画点,横管画至圆周;@#@左视图中横管画成圆,竖管画至圆心@#@90°@#@弯管(向下弯)@#@俯视图中,竖管画成圆,横管画至圆心;@#@左视图中横管画成圆,竖管画至圆心@#@管路投影相交@#@其画法可把下面被遮盖部分的投影断开或@#@画成虚线,也可将上面可见管道的投影断裂表示@#@管路投影重合@#@画法是将上面管道断裂表示@#@隔膜阀减压阀@#@注明型号@#@止回阀@#@注明型号@#@平台面符号@#@安全阀@#@弹簧式与重锤式注明型号@#@来回弯(45°@#@)@#@俯视图中两次@#@45°@#@拐弯画成半圆表示@#@三通@#@俯视图:

@#@竖管断口画成圆,圆心画成点:

@#@横管画至圆周。

@#@左视图:

@#@横管断口画成圆,圆心画点:

@#@竖管画至圆周。

@#@右视图:

@#@横管画成圆,竖管通过圆心@#@管段编号、规格的标注@#@和介质流向箭头@#@L5为管路编号:

@#@φ89×@#@4为管材规格;@#@箭头表示介质流向;@#@2.900为管路标高。

@#@L11为总管编号;@#@L11-1、L11-2为支管编号@#@地面符号@#@截止阀(螺纹连接)@#@注明型号@#@截止阀(法兰连接)@#@注明型号@#@旋塞(法兰连接)@#@注明型号@#@闸阀(螺纹连接)@#@注明型号@#@闸阀(法兰连接)@#@注明型号@#@管架@#@固定管架,架空管架,管敦@#@";i:

46;s:

5937:

"HG5-1576-85封封头头90锥锥底底储储罐罐尺尺寸寸表表(悬悬挂挂式式)容积主要尺寸公称全容积筒体直径筒体锥底锥底高度封头总高容积壁厚长度厚度厚度0.10.14005600625069810.20.250058006306612620.30.360058006362613430.50.51700510006418616240.80.798005120064756190611.02900612006531619871.51.610006160065878247021.921000620006587828701.951200812008700822332.52.631200818008700828332.7714008120088128239533.081200822008700832333.08140081400881282595441400820008812831954.21160081400109398277254.931400826008812837955.03160081800109398317266.2416008240010939837726.5418008180010105210335288.071800824001010521023568.38200081800101164103514注:

@#@DN10002个耳座DN10004个耳座HG5-1577-85封封头头90锥锥底底储储罐罐尺尺寸寸表表(支支腿腿式式)容积主腐蚀裕量支腿规格要尺寸公称全容积筒体直径筒体锥底封头容积壁厚长度厚度厚度0.10.14005600661.5L50x50.20.25005800661.50.30.36005800661.5L63x60.50.5170051000661.50.80.7980051200661.5L80x811.0290061200661.51.51.6100061600681.521.92100062000681.51.95120081200881.5L100x162.52.63120081800881.52.77140081200881.533.08120082200881.53.08140081400881.544140082000881.54.211600814001081.5L160x1654.93140082600881.5L100x165.031600818001081.5L160x1666.241600824001081.56.5418008180010101.588.0718008240010101.58.3820008180010101.5HG5-1578-85立立式式储储罐罐尺尺寸寸表表(悬悬挂挂式式)容积主要尺寸腐蚀裕量.公称全容积筒体封头容积筒体直径壁厚长度厚度0.10.1400560061.50.20.2500580061.50.30.3600580061.50.50.497005100061.50.80.768005120061.511.068005180061.51.51.5610005160061.522.0310005220061.52.0912005140081.52.52.5412005180081.52.6414005120081.53312005220081.53.2614005160081.544.1312005320081.54.1814005220081.555.114005280081.55.1916006200081.566.0314005340081.56.416006260081.588.4116006360081.58.34180062600101.51010.37180063400101.510.53200082600101.51212.41200083200101.512.2220082400101.51616220083400101.516.66240082800121.52020.28240083600121.520.95260083000121.52525.71240084800121.525.19260083800121.53232.04240086200121.532.62260085200121.54040.06260086600121.540.72280086600121.5HG5-1579-85立立式式储储罐罐尺尺寸寸表表(支支腿腿、裙裙座座式式)容积主要尺寸腐蚀裕量.公称全容积筒体封头容积筒体直径壁厚长度厚度0.10.1400560061.50.20.2500580061.50.30.3600580061.50.50.497005100061.50.80.768005120061.511.068005180061.51.51.5610005160061.522.0310005220061.52.0912005140081.52.52.5412005180081.52.6414005120081.53312005220081.53.2614005160081.544.1312005320081.54.1814005220081.555.114005280081.55.1916006200081.566.0314005340081.56.416006260081.588.4116006360081.58.34180062600101.51010.37180063400101.510.53200082600101.51212.41200083200101.512.2220082400101.51616220083400101.516.66240082800121.52020.28240083600121.520.95260083000121.52525.71240084800121.525.19260083800121.53232.04240086200121.532.62260085200121.54040.06260086600121.540.72280086600121.5HG5-1580-85卧卧式式储储罐罐尺尺寸寸表表容积主要尺寸公称全容积筒体直径筒体封头支座位置总长度容积壁厚长度厚度L1L20.50.52600516006135012519620.80.87005180061500150221211.06800518006145017522621.51.578005280062450175326222900528006240020033122.52.510005280062350225336232.9710005340062950225396244.1312005320082650275386655.031200540008345027546665.111400528008215325256666.031400534008275032541666.416006260081850375346688.181400548008415032555668.411600636008285037544661010.0216006440083650375526610.3818006340010258041044001212.4316006560084850375646612.4218006420010338041052001615.98180065600104780410660016.1720008440010348046055002020.57200085800104880460690020.5822008460010358051058002525.14220085800104780510700025.7240084800123680560610430220088000824008600083231.98220087600106580510880032.0324008620012508056075044040.17240088000126880560930440.0726008660012538061080045059.62260088400127180610980450.5728008720012588066087046364.122800894001280806601090464.18300010800014658071096088079.73300010102001487807101180881.66320010900014748076010708100100.9430001013200141178071014808101.713200101150014998076013208HG21502.1-92HG21502.1-92钢钢制制圆圆筒筒形形固固定定顶顶储储罐罐系系列列容积主要尺寸筒体厚度公称全容积筒体筒体高度拱顶高度设备底二三容积直径总高100110520052005545754666200220655065007007250666300330750072008058305666400440825082508879137666500550892089209729892666600660950093151023103386667007701020094251112105376668008801050010165113211297666100011001150010650124111891766150016451350011500146812968876200022201578011370172113091987300033001890011760204913809111085000550023700125302573151031412101000011000310001458033681794820181620000235004200017000454621546232119300003130044000206004788253883128261、各圈板、顶板、底板厚度已经包括腐蚀裕量2、储液密度=1000g/m3储罐接管长度尺寸序列号公称直径接管规格外伸长度11518x315022532x515034045*518045057*518058089*62206100108*62407150159*72708200219*82709250273*927010300325*1027011350377*11270腐蚀裕量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支腿高度(焊缝线距地高度)尺寸厚度孔径圆直径7001008223804817201208265716719801408267828859859851450190836117211721373117213731373195028010421559145019083613731950280104215591559176017601961储罐重量kg2302903404355005656408159351030113012901380153017201840200020502430285034103520404042304830490057505620655066207840920010900108001310012800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766697661412108771714119999222017141210101010HG21502.1-92HG21502.1-92钢钢制制圆圆筒筒形形固固定定顶顶储储罐罐系系列列筒体厚度拱顶底板材料中幅板边缘板5.566Q235-B5.5665.5665.5665.5665.5665.5665.5665.5675.5675.5675.5695.57920R5.5795.571216MnR5.5712";i:

47;s:

20458:

"广东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  第三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指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根据《广东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附后)进行确定。

@#@@#@  第四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照依法自我管理、消防责任自负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保障消防安全。

@#@@#@  第五条 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单位,如已经取得消防行政许可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后,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告。

@#@@#@  第六条 对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但未取得消防行政许可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督促其参照火灾高危单位加强自我管理,每年自行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至少开展1次消防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分别处理:

@#@@#@

(一)经评估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在补办消防行政许可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确定其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予以备案;@#@@#@

(二)经评估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存在严重火灾隐患且不能整改消除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依法进行处罚,并按规定提请本级政府挂牌督办,同时抄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  第七条 行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依法应申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而未申报的单位,应督促其申报。

@#@经督促仍未申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直接将该单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后,应当抄送行业主管部门。

@#@@#@  不再符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调整。

@#@@#@第二章 消防安全管理@#@第八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主要投资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具体工作的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负直接责任;@#@工作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岗位)内承担相应责任。

@#@@#@  第九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确定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担任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  第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变更的,应在1个月内通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予以更新。

@#@@#@  第十一条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确保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二)统筹安排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单位年度消防工作计划,保障消防安全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三)按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五)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六)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七)落实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工作奖惩;@#@@#@(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尽职责。

@#@@#@  第十二条 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

(一)拟订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督促落实;@#@@#@(四)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六)管理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七)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八)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提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九)组织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考评,提请消防安全责任人进行奖惩;@#@@#@(十)完成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  第十三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明确内设部门负责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包括:

@#@@#@

(一)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二)制订本部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三)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四)实施消防安全巡查,管理重点防火部位,维护管辖范围内的消防设施、器材;@#@@#@(五)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消除的,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六)发生火灾后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

@#@@#@  第十四条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值班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

(一)值班期间应当严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二)熟悉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设备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严禁擅自切断消防电源;@#@@#@(三)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及时记录火警或故障情况,故障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四)接到火灾警报并确认是火灾时,应确保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报告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  第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以下消防安全制度:

@#@@#@

(一)消防教育培训制度;@#@@#@

(二)防火检查、巡查制度;@#@@#@(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四)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八)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九)消防工作考评奖惩制度。

@#@@#@  第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易燃易爆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燃气和电气设备检查管理制度、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组织或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第十七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例会。

@#@人员密集型生产企业,公众聚集型服务行业以及其他火灾危险性较高的单位召开消防工作例会,每月不宜少于1次,其他单位每季度不宜少于1次。

@#@消防工作例会应当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主持,并做好会议记录。

@#@@#@  第十八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培训,对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进行1次消防安全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其中,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消防安全培训。

@#@@#@  第十九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月组织1次防火检查。

@#@防火检查一般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消防安全保卫人员和内设部门有关人员参加,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

(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窗、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情况;@#@@#@(三)建筑内部装修、装饰情况;@#@@#@(四)其他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情况;@#@@#@(五)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及相关记录;@#@@#@(六)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七)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八)用火、用电安全情况;@#@@#@(九)防火巡查落实情况;@#@@#@(十)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十一)其他应当检查的内容。

@#@@#@  第二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和频次。

@#@防火巡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一)有无违章用火、用电情况;@#@@#@

(二)有无锁闭安全出口、堵塞疏散通道情况,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三)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四)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在位,消防安全标识是否完好清晰;@#@@#@(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  第二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时间应当至少每2小时进行1次防火巡查,营业结束后应当检查并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及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和幼儿园还应当组织夜间防火巡查,且每夜不应少于2次;@#@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夜间防火巡查。

@#@@#@  第二十二条 防火检查、巡查时应当填写检查和巡查记录,检查、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记录上签名。

@#@检查、巡查中应当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

@#@@#@  第二十三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值班、执勤工作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值班、执勤人员应当由消防安全保卫人员担任;@#@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确保消防控制室24小时有专人值班,每班不应少于2名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合格持证值班人员。

@#@@#@  第二十四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对可以当场改正的,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提出整改方案,报经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后组织整改。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不能确保消防安全,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应当停用危险部位。

@#@@#@  第二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一)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本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二)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区、营业区之间应当进行防火分隔;@#@@#@(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设备检修、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以及动火作业,应当安排在非营业时段进行;@#@@#@(四)人员密集场所不得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五)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当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操作,各类电气设备安装符合规程;@#@@#@(六)对电气线路、设备应当定期检查、检测,避免超负荷运行;@#@@#@(七)公众聚集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当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电源。

@#@@#@  第二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和场所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存在下列情况的应当立即消除:

@#@@#@

(一)人员密集场所违章搭建使用易燃、可燃芯材的彩钢板临时建筑的;@#@@#@

(二)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广告牌等障碍物的;@#@@#@(三)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采用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易燃、可燃材料的;@#@@#@(四)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

@#@@#@  第二十七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一)消防供水设施完好,水压充足;@#@@#@

(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三)自动消防设施运行正常;@#@@#@(四)消火栓有明显标识,消火栓箱内器材完好齐全,取用方便;@#@@#@(五)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器材完好可用。

@#@@#@  第二十八条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委托具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格的组织或单位,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并与受委托组织或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确定维护保养内容,并保留维护保养记录;@#@每年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1次全面检查测试,并将检测报告存档。

@#@@#@  第二十九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消防队员的数量应当与本场所消防职责相适应。

@#@@#@  第三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应当配备灭火防护服、水鞋、头盔、腰服、腰带、防毒面具、安全绳、灭火器、水枪及水带等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保障灭火救援需要。

@#@@#@  第三十一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当选用合格产品,每年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1次全面安全性能检测。

@#@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并由具备资质的人员操作。

@#@@#@  第三十二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对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完整、随时可用。

@#@维护、检查的内容包括:

@#@@#@

(一)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及相应的使用说明;@#@@#@

(二)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当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明确疏散引导员。

@#@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等必要的文字说明。

@#@@#@  第三十三条 同一建筑物内有2个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或2个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之间存在公共管理区域的,各单位应当对公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明确管理责任,也可以委托统一管理。

@#@@#@  第三十四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

@#@@#@  第三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消防档案,内容包括单位建筑概况、消防行政许可情况、消防工作组织机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以及消防检查、巡查、演练、培训等管理情况。

@#@@#@第三章监督职责@#@第三十六条 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下列职责:

@#@@#@

(一)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研究部署,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施挂牌督办;@#@@#@(三)对涉及停止使用、停产停业,且社会影响较大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立规范处理等工作流程和制度;@#@@#@(四)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东莞市和中山市各镇(街道)参照本条关于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  第三十七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督促,指导整改火灾隐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  第三十八条 各地可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分级管理,管理办法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中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  第三十九 条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研究、推动落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  第四十条 各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

@#@@#@

(一)配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拟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二)督促符合申报标准的单位申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三)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工作档案;@#@@#@(四)省、市、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应分别每半年、每季度和每月组织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抽查不少于1次,其中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作为抽查重点,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及火灾多发季节增加监督抽查频次;@#@@#@(五)及时督促整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

@#@@#@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应当根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火灾危险性、单位性质和规模等,结合本地实际依法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指导,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中的火灾高危单位应由市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监督指导,不得将性质重要、规模大、功能复杂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交由公安派出所监督指导。

@#@@#@  第四十二条 邮政、通讯、银行、证券、保险、电力、供水、石化等相关系统应认真履行相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加强本系统消防安全管理。

@#@@#@  第四十三条 消防行业协会应探索建立消防安全信用评定机制,对单位消防安全信用情况进行评定和公布。

@#@其他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将本行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情况纳入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  第四十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参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工作,主动接入城市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建筑消防设施故障,为单位日常消防管理、整改火灾隐患等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技防、物防水平。

@#@@#@  第四十五条 公安消防、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工商、安全监管、质监、税务、金融监管、海关等部门和银行证券、保险等社会机构应当加强信息共享,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情况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  第四十六条 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在涉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行政审批、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 附 则@#@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1]@#@";i:

48;s:

15686: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BoilerInstallationandAlterationEnterprises@#@SupervisionAdministration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年6月2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许可证级别及单位的基本条件……………………………………

(1)@#@第三章锅炉安装改造许可程序……………………………………………

(2)@#@第四章监督管理……………………………………………………………(3)@#@第五章附则…………………………………………………………………(4)@#@附件1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的人员基本要求………………………………(5)@#@附件2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的工装及检测设备基本要求…………………(6)@#@附件3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7)@#@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锅炉安装改造监督管理,规范锅炉安装改造许可工作,保障锅炉安装改造质量和锅炉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在我国境内从事《条例》规定范围内锅炉及锅炉范围内管道的安装改造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且只能从事许可证范围内的锅炉安装改造工作。

@#@已获得锅炉制造许可的锅炉制造企业可以改造本企业制造的锅炉和安装本企业制造的整(组)装出厂的锅炉,无需另取许可证。

@#@@#@锅炉安装改造的许可工作中的受理、审批由锅炉安装改造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注:

@#@整(组)装出厂的锅炉是指锅炉本体承压件已在制造厂内组焊完毕,在安装现场不进行承压件组焊工作的锅炉。

@#@@#@第三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则的实施。

@#@@#@第二章许可级别及单位的基本条件@#@第四条锅炉安装改造许可证级别划分如下:

@#@@#@级别@#@许可安装改造锅炉的范围@#@1@#@参数不限@#@2@#@额定出口压力≤2.5Mpa的锅炉@#@3@#@额定出口压力≤1.6Mpa的整(组)装锅炉;@#@现场安装、组装铸铁锅炉@#@注:

@#@对于从事较单一工作范围的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可申请单项范围的许可,如:

@#@限安装(或改造)、限铸铁锅炉等。

@#@@#@第五条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一)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二)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资料档案室、仪器设备室和仓库;@#@@#@(三)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而且具有一定的安装改造经验,具体要求见附件¨@#@@#@(四)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工装设备及检测手段,以满足焊接、胀接、起重、切割、弯管、筑炉、试压、热处理及无损检测、电器仪表等工作的需要,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五)建立能够确保锅炉安装改造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标准和制度,具体要求见附件3;@#@@#@(六)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转,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标准和制度能够有效贯彻执行;@#@@#@(七)对于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换证的单位,其安装改造质量良好,4年内未发生过安装改造质量严重责任事故,从事与原级别相适应的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的间断期不超过2年,持证期间内未出现过违反本规则第十五条的规定和不履行第十六条的情况。

@#@@#@第三章锅炉安装改造许可程序@#@第六条锅炉安装改造单位资格许可的工作程序包括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和审批发证。

@#@@#@第七条符合本规则规定的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填写《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一式四份)并附下列证明资料(各一份),向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单位情况介绍(应包括办公室、资料档案室、仪器设备室、仓库、车间、人员情况、质量管理情况等方面);@#@@#@(三)质量管理手册;@#@@#@(四)其他需要附加说明的资料。

@#@@#@第八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对申请单位的条件进行审核,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其申请的决定,并出具书面的受理或者不受理的意见。

@#@@#@已经受理的申请单位可以从事受理范围内的试安装改造工作,试安装改造有效期为1年。

@#@由于大型电站锅炉安装改造工期较长,允许申请1级锅炉安装改造许可的单位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后可以延长试安装改造有效期1年。

@#@@#@第九条批准受理的单位应当从受理之日起,在试安装改造有效期内约请锅炉安装改造鉴定评审机构(以下简称鉴定评审机构)对其进行鉴定评审,逾期不申请鉴定评审的,原受理批准自动失效。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二章规定,对安装改造单位基本条件逐项审查,对施工技术资料和安装改造质量进行现场审查,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和锅炉安装改造质量及原始记录、质量证明书等资料。

@#@@#@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向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提交鉴定评审报告。

@#@@#@第十条审批机关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对鉴定评审报告进行审核,并履行报批手续,符合条件的颁发相应级别的许可证。

@#@@#@第十一条锅炉安装改造许可证书从签发之日起4年内在全国范围有效。

@#@@#@第十二条安装改造单位改变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主要技术负责人、登记地址或者停业等情形时,应当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备案或注销许可手续。

@#@@#@第十三条为保证许可证有效期的连续,申请换证的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应在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书面换证申请。

@#@除不需要进行试安装改造外,换证程序与发证程序相同。

@#@许可证期满未申请者,其许可资格自行作废。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鉴定评审机构监督管理,并且按照规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鉴定评审机构的工作。

@#@@#@第十五条安装改造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

(一)不得超出许可范围安装改造锅炉;@#@@#@

(二)不得安装改造由未取得相应锅炉制造许可的单位制造的锅炉产品;@#@@#@(三)不得安装出厂资料不全或者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锅炉产品(分期出厂的散装锅炉除外);@#@@#@(四)不得改造未进行使用登记的锅炉;@#@@#@(五)不得安装未经定期检验合格的移装锅炉;@#@@#@(六)不得安装改造报废的锅炉,或将非承压锅炉改造成为承压锅炉;@#@@#@(七)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和出借许可证;@#@@#@(八)不得将承接的锅炉安装改造工程转包给其他无相应资格的单位。

@#@@#@第十六条安装改造单位在施工时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

(一)在锅炉安装改造施工前,安装改造单位应按照《条例》履行告知义务;@#@@#@

(二)自觉接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积极配合锅炉安装改造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检验机构)按照《条例》和《锅炉安装改造监督检验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所实施的监督检验工作;@#@@#@(三)发现锅炉受压元(部)件存在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应当停止施工,及时报告安装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并在有关问题得到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四)对安装改造的施工质量负责,并及时做好有关锅炉安装改造质量的记录工作,妥善保存锅炉资料和见证材料,在竣工验收后应当按照《条例》规定,在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完整移交给锅炉使用单位存档。

@#@@#@第十七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锅炉安装改造单位有违反《条例》、安全技术规范和本规则的行为时,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暂停或撤销其许可资格。

@#@@#@第十八条监督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条例》和锅炉安装改造监督检验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监督检验工作,发现施工单位或个人有违反《条例》、安全技术规范和本规则的行为时,应予以制止。

@#@对一般问题,可以出具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对严重问题,应当出具安全性能监督检验通知书。

@#@并及时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十九条锅炉安装改造工程全部结束后,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向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出具监督检验证书。

@#@对于监督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监督检验机构还应当按照规定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二十条锅炉安装改造验收工作由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和锅炉使用单位共同进行。

@#@验收后应当形成验收报告,由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和锅炉使用单位签字认可。

@#@@#@第二十一条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异地施工时,也可以将无损检测工作就近外协给有资格的机构承担,但必须签订合同,并将合同及外协机构盼资质情况在开工告知时一并告知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二十二条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对鉴定评审机树二监督检验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人员的行为有异议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第二十三条经审查未能获得许可证的申请单位,可在/年后提出新的申请。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原有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第二十六条本规则自2004年7月28日起施行。

@#@@#@附件1@#@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的人员基本要求@#@许可证级别@#@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焊工@#@II级无损检测人员数量@#@管工、钳@#@工@#@电工@#@起重工@#@持有锅炉操作证的调试人员@#@人数@#@合格项目的试件位置代号@#@RT@#@UT@#@MT或PT@#@管材@#@板材@#@管材@#@1@#@15(8)@#@20(10)@#@6G@#@(4人)@#@3G@#@(2人)@#@6FG@#@(3人)@#@*5

(1)@#@*2@#@*2@#@8@#@5@#@4@#@—@#@2@#@8(4)@#@10(5)@#@6G@#@(2人)@#@3G@#@(1人)@#@6FG@#@(2人)@#@*3@#@*2@#@1@#@6@#@4@#@3@#@2@#@3@#@3

(1)@#@4

(2)@#@6G@#@(2人)@#@—@#@6FG@#@(1人)@#@*2@#@—@#@—@#@5@#@2@#@2@#@1@#@注:

@#@

(1)工程技术人员括号内的数字为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人数。

@#@@#@

(2)无损检测人员括号内的数字为III级无损检测人员,带*号者允许外协,但本单位至少要有一名持证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质量。

@#@@#@(3)焊工人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氩弧焊最少人数。

@#@@#@(4)1~2级安装改造单位的焊工中,具有II类及以上材料试件合格项目的人数不少于50%。

@#@@#@(5)工程技术人员数系指锅炉、热能、暖通、焊接、探伤、热工仪表、机械、设备安装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员数。

@#@1级和2级安装改造单位至少应有锅炉(热能或暖通)、热工仪表和焊接专业大专学历技术人员各1名以上,且应有2名以上人员从事过3年以上的相应级别锅炉安装改造工作。

@#@@#@(6)技术负责人应掌握相关的规程、规定、标准和制度的要求,且不得在其他单位兼职。

@#@@#@附件2@#@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的工装及检测设备基本要求@#@级别@#@工装及检测设备@#@电焊机@#@卷扬机等起重设备@#@试压泵@#@无损检测@#@烘箱@#@硬度计@#@空压机@#@光谱分析仪@#@热处理设备@#@热工仪表测试设备@#@金相及理化设备@#@射线探伤机@#@磁探仪@#@超声波探伤仪@#@1@#@7台,其中氩弧焊机4台@#@5台,其中*20t和*25t汽车起重机各1台;@#@*塔式起重机吊1台@#@4@#@*3@#@*1@#@*1@#@3@#@3@#@2@#@1@#@*2@#@1@#@*1@#@2@#@4台,其中氩弧焊机2台@#@3台,其中*20t汽车起重机1台@#@3@#@*2@#@*1@#@*1@#@3@#@2@#@2@#@1@#@*1@#@*1@#@*1@#@3@#@2台,其中氩弧焊机1台@#@2台@#@2@#@*2@#@—@#@—@#@2@#@1@#@1@#@*1@#@*1@#@—@#@*1@#@注:

@#@

(1)带*号者允许签订外协合同。

@#@@#@

(2)1~2级安装改造单位还应配备胀管设备和焊工用焊条保温筒。

@#@@#@(3)上述设备必须齐全、完好,且与所申请的项目相适应;@#@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校验。

@#@@#@(4)对申请单项范围许可的单位,在满足所申请范围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附件3@#@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一、应当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并且运转正常,见证资料齐全。

@#@@#@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企业宗旨,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质量控制程序图,控制环节,质量控制一览表,各级质量责任人员的职、责、权,图样资料审查制度,变更设计图样联系制度,开箱验收制度,焊材和原材料检验验收制度,材料代用制度,施工检验验收制度,技术文件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焊接工艺评定制度,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用户服务与意见处理制度,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制度等。

@#@@#@二、应当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有关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质量管理工程师应由工程师(3级锅炉安装改造单位可由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当,各责任人员(3级安装单位至少配备焊接、筑炉、起重责任人)应当由熟悉本岗位业务的具有助理工程师(3级安装改造单位可由技术员)及其以上的人员担任。

@#@@#@四、焊接工艺评定应当能满足锅炉安装及改造工作的需要,且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符合现行规程、标准要求的焊接工艺,胀接工艺,无损检测工艺,校正、组合工艺,吊装工艺,水压试验工艺,筑炉工艺,烘、煮炉工艺,水处理设备安装调试工艺,炉排及辅机安装调试工艺,试运行工艺及典型工艺等工艺文件。

@#@对于2级及其以上的锅炉安装单位还应当有暖管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等。

@#@@#@-7-@#@";i:

49;s:

1242:

"@#@滚齿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穿好工作服、扎好袖口,女工要戴好工作帽,不准穿凉鞋进入工作岗位。

@#@@#@  二、对设备的机械、电气、各操作手柄、防护装置以及当班需用的工、量具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良好,并按规定加油润滑。

@#@@#@  三、装夹的刀具必须紧固。

@#@刀具不合格,锥度不符不得装夹。

@#@@#@  四、工作前应按工件材料、齿数、模数及齿刀耐用情况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并根据加工直齿和斜齿调好差动离合器,脱开或接通以免发生事故。

@#@@#@  五、当切削不同螺旋角时,刀架角度搬动后应紧固。

@#@@#@  六、机床开动时,不准用手模刀具和工件。

@#@测量工件尺寸、机床变速、调整、装换工件、刀具等必须停车。

@#@@#@  七、使用板手与螺帽(螺栓)必须相符,用力要适当,扳动方向无障碍。

@#@@#@  八、机床运转时,不准离开机床,必须离开时应停车、断电。

@#@@#@  九、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停车。

@#@自己排除不了的故障,应报有关部门修复。

@#@@#@  十、机床使用完毕后关闭机床电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