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744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车用软轴与操纵拉索通用技术条件Word文件下载.docx

4.3.1.5软轴内的润滑油脂材料使用汽车通用润滑脂,符合GB/T5671的规定。

也可使用技术指标相近的其它润滑脂。

4.3.2操纵拉索材料

4.3.2.1钢丝绳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65钢,表面镀锌。

4.3.2.2A型、B型、C型接头(见图1)采用铸造锌合金,材料为ZznA14CU1,表面进行钝化(D·

Zn8·

D8)处理。

D型、E型接头(见图1)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

图1

4.3.2.3套管采用弹簧钢,材料为65Mn或70钢,表面包覆层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

4.3.2.4套管帽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

4.3.2.5调整螺管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

4.3.2.6调整螺母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

4.3.2.7护套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

4.3.2.8销柱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料为10钢,表面镀锌。

4.4软轴和操纵拉索技术要求

4.4.1软轴技术要求

4.4.1.1软轴进行弯曲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第4.2.1.1条的规定。

4.4.1.2软轴在按照图2的安装型式进行指针摆动试验时,引起车速里程表指针的摆动范围应在相当于0~2km/h范围内。

然后将软轴拉直,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引起车速里程表指针的摆动范围应在相当于0~1km/h范围内。

注:

对长度大于等于3m的软轴,其指针摆动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4.4.1.3软轴在低温为-35º

C,高温为80º

C的放置温度下进行耐高低温试验时,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应符合本标准第4.2.1.1条的规定。

4.4.1.4软轴经防水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第4.2.1.2条和第4.2.1.3条的规定。

图2

4.4.1.5软轴在进行耐振耐久性试验时,各部分不得产生异常现象。

在经过里程为1万Km试验后,检查软轴引起车速里程表指针的摆动范围应在相当于0~4km/h范围内。

4.4.2操纵拉索术要求

4.4.2.1不带防尘罩操纵拉索(见图3)和带防尘罩操纵拉索(见图4)的长度极限偏差的规定按表1。

图3

图4

表1mm

L、L1

A+B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100

>

100~200

200

≤500

±

2

1.5

500~1000

3

2.5

1000~2000

4

4.4.2.2钢丝绳与接头连接应可靠,其拉脱力应符合表2规定。

4.4.2.3钢丝绳与接头连接后表面应平整,应无断丝、松散。

焊接接头外端面凸起应不大于外端面直径的1/4,钎料渗出长度应不大于15mm;

压接接头的压痕应规则、整齐。

4.4.2.4钢丝绳与套管组装时,钢丝绳表面应涂润滑脂,该润滑脂应能满足标准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表2mm

A型压铸接头(油门线、离合线、刹车线手把端)

B型压铸接头(离合线发动机端)

钢丝绳直径

接头规格

拉脱力≥N

Ø

1.2

3.5×

5

780

2.0

12

2940

1180

6

D型压铸接头(刹车线无六角螺杆)

1.5~Ø

1.6

1270

1470

M5×

70

1960

7

1770

80

2450

10

2750

M6×

3430

90

3920

3.0

100

4900

3140

E型压铸接头(刹车线六角螺杆)

10×

4410

60

2160

C型压铸接头(油门线化油器端)

85

390

580

980

4.4.2.5操纵拉索组装后,钢丝绳在套管内应能滑动自由,不允许有阻涩、卡滞现象,滑动阻抗力应不大于3N。

4.4.2.6套管帽与套管的连接方式分为圆周滚压(见图5)和多边形挤压(见图6),套管帽与套管连接后,套管帽的外径应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套管帽与套管连接后的拉脱力按表3的规定。

图5图6

4.4.2.7调整螺管或调整螺母与套管帽的连接为收口方式连接,收口后旋转应灵活,其拉脱力应不小于20N。

4.4.2.8螺纹零件的螺纹组合部位应能旋转灵活。

4.4.2.9护套应在规定位置上与套管牢固结合,不允许轴向移动。

4.4.2.10操纵拉索经80º

C的高温和-35º

C的低温试验后,表面不应有裂纹、变色、弯曲和其它异常现象,润滑脂不应熔流和硬化变质。

表3

适用套管直径

mm

圆周滚压

多边形挤压

拉脱力不少于

50

120

8

140

9

160

180

4.4.2.11操纵拉索经表4规定的往复耐久试验后,不应有明显损坏。

表4

拉索名称

往复次数(万次)

后制动线

15

前制动线

20

离合器线

30

油门线

5试验方法

5.1检验要求

软轴和操纵拉索由制造单位的检验部门进行验收,使用单位有权对产品进行复验。

5.2软轴试验方法

5.2.1试验条件

5.2.1.1软轴的试验应在下列标准环境下进行:

温度:

18º

C~28º

C相对湿度:

45%~75%

5.2.1.2试验用驱动装置的旋转速度应均匀。

5.2.1.3试验用仪表应为与使用目的相对应的模拟式仪表,且仪表本身无指针摆动。

5.2.1.4对试验时需要盘绕的软轴,其盘绕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150mm,且不得交叉盘绕。

5.2.2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时,应给予约300LX的均匀照度,目距500mm,用视觉法检查。

5.2.3安装及连接件尺寸检查

使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按产品图样进行检查。

5.2.4弯曲试验

将软轴在直径为Ø

150mm圆柱上绕一周半以上,保持2min取下,按本标准4.2.1.1条的要求检查其外观。

5.2.5指针摆动试验

本标准在专用装置上进行。

试验前应将软轴根据表5的规定,按图1绕上一周安装在试验装置上。

然后驱动软轴进行试验,在试验用仪表指示值为:

约20Km上限值的80%速度范围,读取指针摆动的最大值。

5.2.6耐高低温试验

首先将软轴按本标准第5.2.1.4条的要求盘成环状,并加以固定。

然后将其放入温度已将至-35º

C的低温箱中保温4h后取出,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检验其外观。

再放置1h,将软轴放入温度已升至80º

C的高温箱中,保温4h后取出,再放置1h。

连续三个循环之后,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检验其外观。

要求试验箱在放入软轴后的12min内,能够恢复到软轴放入前已调准的温度。

外观检查按本标准第5.2.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耐高低温性试验后,在标准环境下放置不少于4h,再按本标准第5.2.4条和第5.2.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表5

钢绳的公称直径

圆柱直径

l

2.2,3.2,3.3

3.8,4.0,4.5

300

250

5.0,6.0

400

5.2.7防水试验

将软轴按本标准第5.2.1.4条的要求盘成环状,并加以固定。

然后将两端接口封住,水平放入试验箱中,按GB4942.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试验后将软轴取出,按本标准第5.2.4条和第5.2.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5.2.8耐振耐久性试验

将软轴仪表端同已固定在试验台上的试验用仪表连接起来,驱动端装在振动台外的驱动装置上,按表6所示的条件进行试验。

本试验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

a)试验过程中用视觉法检查软轴各部分有无异常情况。

b)试验后按本标准第5.2.5条规定的方法检验指针的摆动情况。

表6

参数名称

内容

驱动装置的旋转速度

相当于试验用仪表上限值的50%~80%速度值中的任意旋转速度

试验时间(以仪表累计试验里程计算km)

10000

驱动方式

每隔5min作最长30s间歇的断续驱动

振动频率Hz

33

振动加速度m/s

43.1

振动方向

上、下

5.3操纵拉索试验方法

5.3.1一般检验

5.3.1.1外观、螺纹副旋合性及护套与套管的结合检验采用目测、手感。

5.3.1.2尺寸检验用通用检具检查,作长度检查时应将所有有影响的零件置于规定位置或紧靠在一起,螺纹零件应旋合到规定或最小尺寸。

5.3.2拉脱力实验

a)方法一:

取长度不少于250mm的试件,在合适的拉力试验机或测力装置上,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沿轴向拉伸,直至试件在被测试部位脱离,计取此时的拉脱力;

试件两端可取任何固定方式但不允许固定力径向作用于被测试部位。

b)方法二:

(用于接头拉脱力):

同时固定拉索两端的接头,其余同方法一。

当超过QC/T228.1的4.4条规定的拉脱力而未发生接头脱落和滑移松动时,判拉脱力合格;

试验完成后,按5.3.1.1、5.3.1.2进行外观和尺寸检验。

两种方法同等有效,但型式检验应采用方法一。

5.3.3滑动阻抗力试验

去掉拉索上与本试验无关但妨碍本试验的零件,如防尘罩等,将拉索中部弯曲成φ200mm的圆圈一周,缓慢推拉端部,并取其中手感最差的一到数件用测力计检查,读取三次试验中最低一次的最大瞬时值。

5.3.4操作效率试验与取值方法

5.3.4.1试验方法

5.3.4.1.1试件制备

将拉索上与本试验无关但妨碍本试验的零件如防尘罩、销柱、调整螺母等去掉作为产品试验件;

当拉索因尺寸等原因不能满足试验的安装要求时,可以制成套管长度为1m,钢丝绳与套管的相对移动尺寸(a+b)为100mm的标准试验件;

试验件两端可以是原接头和套管帽,也可以组装其他合适的接头和接管帽。

5.3.4.1.2试件的安装固定

 按图7的方式固定于试验设备上,后制动拉索也可以按图8的方式固定,两端套管应固定牢固,套管中部只作径向固定,使其能轴向自由滑动。

套管端部装有弯管的油门拉索试验时,固定方式应参照图7(图中参数见表7),在不小于规定的套管弯曲半径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中部支承,但含弯曲弧度在内的总的弯曲弧度∑θ应为180º

图7

表7

R1

R2

θ

∑θ

H

后制动拉索

45°

90°

150~250

前制动拉索

180°

离合器拉索

油门拉索

100~200

5.3.4.1.3试验参数的选择与测量

试验时,固定端弹簧刚度K,最大负荷W及工作行程δ,按表8的规定,沿拉伸端以不大于10mm/s的速度轴向拉伸,以固定端负荷产生的开始记为行程和负荷的零点,直至固定端达到表1规定的最大负荷时,测定其固定端负荷W,拉伸端负荷F,固定端行程δ1、拉伸端行程δ2和回复到零点状态时所测得的永久变形量δ0。

表8

弹簧刚度,K

N/mm

固定端负荷,W

N

固定端工作行程,δ

800

36.7

550

25

5.3.4.1.4测量精度及误差

试验中固定端最大负荷不超过表1规定的W值的±

2%,负荷和行程在所规定量程中任一测量点上的相对测量误差不大于±

2%;

连续3次测量的重复性误差不大于±

2%。

5.3.4.1.5试验用弹簧

固定端弹簧应符合GB1239的规定;

精度等级为1级,负荷性质为Ⅰ类。

5.3.4.2计算

按图9和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

(1)

a)固定端负荷为定值W,,即:

Wi=W,n=1,F0=0时:

……………………………………………………………….

(2)

b)固定端负荷从零点开始,即:

Wi=(0~1)W时:

面积OCD/面积OABD100………………………………………………….(3)

c)固定端负荷Wi=(0.1~1)W或Wi=(0.2~1)W时:

面积GPCD/GEBD…………………………………………………………….(4)

式中:

──负载效率;

W

Wi──固定端负荷,N

Fi──拉伸端负荷,N

W──固定端的最大负荷,N

F──固定端负荷为最大时拉伸端的负荷N;

n──试验时固定端与拉伸端负荷的取值次数;

F0──零点状态时的拉伸端初负荷,N。

图8

图9

图9中G点的Wi=0.1或0.2W

试验应连续进行三次,去掉最高一次和最低一次后取中间值。

三种取值计算方法的任一种均有效;

当同时采用时取其中n为最大时的计算结果的中间值为负荷效率有效值。

5.3.4.3行程效率取值计算方法

行程效率取与负荷效率试验为有效的同一次试验参数值,按(5)式计算。

………………………………………(5)

──行程效率;

──绝对变形量,,mm;

──拉伸端行程,mm;

──固定端行程,mm;

──永久变形量,

h──长度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舍去不进位,标准试验件

L1──拉索公称总长度,mm;

公式中采用常数值25mm为标准理论行程值,该值取自油门控制器拉索的固定端工作行程的规定值。

5.3.4.4操作效率计算方法

按(6)式计算

……………………………………………(6)

5.3.4.5永久变形量取值方法

永久变形量应取该试件第一次的试验值。

5.3.5耐高低温的试验

将拉索盘成Ø

200的圆圈,捆扎不少于3处,连同操作效率试验时所取下的零件一起,放入恒温和低温箱中,按图10的顺序连续三个循环之后,在常温下进行检验。

80°

C(4小时)

常温(1小时)

-35°

图10

5.3.6耐久性能试验

5.3.6.1耐久性能试验时拉索安装方式按5.3.4.1.2条规定,固定端弹簧刚度、最大负荷和工作行

程按表的规定。

5.3.6.2前、后制动拉索以(30±

2)次/分的频率,其余(60±

3)次/分,使固定端负荷从最大负荷的10%到最大负荷作拉伸端的往返简谐直线运动。

5.3.6.3运行时可不测量两端的负荷和行程值。

但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固定端负荷及行程,并通过改变拉伸端行程予以调整;

固定端在规定负荷下,当行程超过规定值的20%时,应更换弹簧;

可以停机检查、调整、更换,但至少应有二次不少于6h的连续运行时间。

5.3.6.4往复次数完成后,应按第六章的规定操作效率试验。

本标准图1图2中未标注单位的尺寸,单位均为mm。

6检验规则

6.1软轴的检验规则

6.1.1抽检

6.1.1.1出厂检验抽样按GB2828进行。

本标准推荐采用:

a)一般检查水平:

Ⅱ;

b)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c)合格质量水平:

AQL值1~4.0。

具体的AQL值由供需双方商定。

6.1.1.2型式检验抽样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

抽样方式为定数抽样。

数量不少于6根.抽样基数为被抽样品数的30倍。

6.1.2出厂检验

软轴的出厂检验项目应按4.2.1.1~4.2.1.4条的规定进行。

出厂检验未包括的项目,制造厂任应保证符合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6.1.3型式检验

6.1.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专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两年不少于一次;

d)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1.3.2先将抽出的软轴样品按4.2.1.1~4.2.1.4条的规定复验,复验后合格后将样品等分为二组进行试验。

a)第一组按下列项目进行试验—弯曲试验、指针摆动试验、耐高低温试验、防水试验。

b)第二组软轴做耐振耐久试验。

6.1.4判定规则

6.1.4.1软轴各项指标试验结果的判定按技术要求进行。

6.1.4.2对每批产品出厂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按耐振耐久性试验外,其余项目中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时,允许抽样加倍数量的软轴(即增抽6根),就该不合格项目作出复验,如仍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2操纵拉索检验规则

操纵拉索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检发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或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出厂检验

6.2.1.1第4.4.2.2、4.4.2.6条拉脱力的检验按第6.2.1.5条所规定的批量,每批抽取五件,其中钢丝绳与接头拉脱力一件不合格判全批为不合格;

其余仅一件不合格,但不低于规定值得80%时,应取加倍数对不合格项复检,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判全批不合格。

6.2.1.2按第6.2.1.5条所规定的批量,每批抽取八件作滑动阻抗力试验,其中一件不合格应取加倍数

量对不合格项复检,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全批判为不合格。

6.2.1.3除第条6.2.1.1、6.2.1.2外其余项目的出厂检验按GB2828中规定的一次抽样方案进行,并符合第6.2.1.4、6.2.1.5、6.2.1.6条的规定。

6.2.1.4批质量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

6.2.1.5检验批的批量范围为501~1200件,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2.1.6不合格分类、检查项目,检查水平与每项的合格质量水平按表9规定。

表9

不合格分类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检查水平(IL)

合格质量水平(AQL)

B类

拉索长度公差

钢丝绳与接头结合要求

套管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