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785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

《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鼠笼式电机和绕线式电机区别文档格式.doc

a:

36:

{i:

0;s:

9922:

"课序号01@#@@#@@#@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期末论文@#@题目:

@#@汽车自动变速器简介@#@姓名@#@学号2010452052@#@年级专业2010机械@#@指导教师@#@@#@2013年5月22日@#@汽车自动变速器简介@#@【摘要】@#@汽车是高新技术的最具价值的商业载体。

@#@随着我国已正式加入WTO,追赶世界汽车技术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总成,其发展无疑反映了当今该项技术的潮流。

@#@本文对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三种变速器的原理,对国内外的自动变速器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关键词】@#@变速器;@#@历史;@#@结构;@#@组成;@#@原理;@#@发展方向;@#@@#@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汽车自动变速器是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仅根据行驶需要控制加速踏板变速器即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及车速等参数的变化,自动换入不同档位工作的一种变速器,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就开始出现根据车速和节气门开度自动控制换挡的液力控制换挡自动变速器。

@#@60年代末,法国、日本等国家先后探讨了采用电子元件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自1981年起,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汽车公司相继开发出各种微机控制的自动变速系统。

@#@1982年末,丰田公司将微机技术应用于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智能控制,这标志着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取得了真正质的飞跃。

@#@@#@二、自动变速器的发展现状@#@一般来讲,汽车上常用的自动变速器有以下几种类型:

@#@液力自动变速器、液压传动自动变速器、电力传动自动变速器、有级式机械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式机械自动变速器等。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主要有3种类型,一种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utomaticTransmission简称“AT”),一种是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MechanicalTransmission简称“AMT”),另一种是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ontinuouslyVariableTransmission简称“CVT”)。

@#@@#@1、AT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AT传动系统的结构与手动档相比,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

@#@手动档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AT传动系统是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其中,液力变扭器是AT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它直接输入发动机动力,并传递扭矩,同时具有离合作用。

@#@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它们就好似相对放置的两台风扇,一台风扇吹出的风力会带动另一台风扇的叶片旋转,风力成了动能传递的媒介,如果用液体代替空气成为传递动能的媒介,泵轮就会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再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加上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就可以实现变速变矩了。

@#@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来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的变化而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

@#@辅助机构自动换档不能满足行驶上的多种需要,例如停泊、后退等,所以还设有干预装置(即手动拨杆),标志P(停泊)、R(后位)、N(空位)、D(前进位),另在前进位中还设有“2”和“1”的附加档位,用以起步或上斜坡之用。

@#@由于将其变速区域分成若干个变速比区段,只有在规定的变速区段内才是无级的,因此AT实际上是一种介于有级和无级之间的自动变速器。

@#@@#@2、AMT自动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AMT自动传动系统是在传统的固定轴式变速器和干式离合器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驾驶和控制理论,以电子控制单元(ECU)为核心,通过电动、液压或气动执行机构对选换档机构、离合器、节气门进行操纵,来实现起步和换档的自动操作。

@#@AMT传动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是:

@#@ECU根据驾驶员的操纵(节气门踏板、制动踏板、转向盘、选档器的操纵)和车辆的运行状态(车速、发动机转速、变速器输入轴转速)综合判断,确定驾驶员的意图以及路面情况,采用相应的控制规律,发出控制指令,借助于相应的执行机构,对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联合操纵。

@#@@#@AMT自动传动系统是对传统干式离合器和手动齿轮变速器进行电子控制实现自动换档,其控制过程基本是模拟驾驶员的操作。

@#@ECU的输入有:

@#@加速踏板信号、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等。

@#@ECU根据换档规律、离合器控制规律、发动机节气门自适应调节规律产生的输出,对节气门开度、离合器、换档操纵三者进行综合控制。

@#@@#@离合器的控制是通过三个电磁阀实现的,通过油缸的活塞完成离合器的分离或接合。

@#@ECU根据离合器行程的信号判断离合器接合的程度,调节接合速度,保证接合平顺。

@#@@#@换档控制一般是在变速器上交叉地安装两个控制油缸。

@#@选档与换档由四个电磁阀根据ECU发出指令进行控制。

@#@@#@在正常行驶时,节气门开度的控制由驾驶员直接控制加速踏板,其行程通过传感器输入到:

@#@ECU,ECU再根据行程大小,通过对步进电动机控制来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

@#@在换档过程,踏板行程与节气门开度并非完全一致,按换档规律要求先减小节气门开度,进入空档,在挂上新的档位后,接合离合器,随着传递发动机扭矩增大的同时,节气门开度按一定的调节规律加到与加速踏板对应的开度。

@#@@#@3、CVT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CVT采用传动带和可变槽宽的带轮进行动力传递,即当带轮变化槽宽时,相应地改变驱动轮与从动轮上传动带的接触半径而进行变速,传动带一般有橡胶带、金属带和金属链等。

@#@CVT是真正的无级变速,它的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零件少。

@#@与AT比较,它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油耗也较低。

@#@但CVT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传动带很容易损坏,不能承受过大的载荷,因此在自动变速器中占有率较低。

@#@@#@CVT与AMT和AT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它的速比变化是无级的,在各种行驶工况下都能选择最佳的速比,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与AT相比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CVT不能实现换空位,在倒位和起步时还得有一个自动离合器,有的采用液力变矩器,有的采用模拟液力变矩器起步特性的电控湿式离合器或电磁离合器。

@#@CVT采用的金属带无级变速器与AT一般所用的行星齿轮有级变速器比较,结构相对简单,在批量生产时成本可能低些。

@#@@#@三、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前景@#@液力自动变速器已有60年的历史,其优点是技术成熟、性能可靠。

@#@因此国外一直未停止对液力自动变速器替代品的研制与开发。

@#@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投入了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与开发,但一直未见批量生产的报道,足见其进展的艰难。

@#@尽管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前景是广阔的。

@#@在更能满足重型车的动力传递要求方面,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更具发展的优势。

@#@@#@金属带无级自动变速器商品化的时间虽不长,目前在汽车变速器中的占有率尚不高,但从目前的产品性能看,其发展前景却十分看好。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自动变速系统的发展将朝着控制系统智能化和车辆电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1、控制系统智能化@#@现在对车辆的主观评价越来越受重视,车辆对人的适应也是智能车辆的重要标志,所以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对驾驶员特征的识别、对其意图的适应是体现、人机工程、指标和人机协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各种自动变速器使用中问题的出现和人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采用了各种新的检测、控制技术用于改善自动变速车辆的性能。

@#@在控制方法和策略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模糊控制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使得换档控制系统对车辆负载状态、车辆使用参数和使用环境变化的适应更具智能化特征。

@#@@#@2、车辆电子一体化@#@从最早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点火系统到后来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车辆巡航控制,控制动防抱死系统电控悬架等车辆电子技术已有了极大的发展将各个相对独立的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合为一体已成为一种趋势。

@#@@#@手自一体,就是将汽车的手动换挡和自动换挡结合在一起,装在同一辆车上的变速方式。

@#@这种变速方式可以将自动挡的舒适体验和手动挡的运动感受,合二为一。

@#@驾车人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自我的需求,随意切换换挡模式,将手动挡的驾驶乐趣和自动挡的方便舒适完美融和在一起。

@#@乘奔御风,手随心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驾驶感受。

@#@或许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 @#@";i:

1;s:

25138:

"@#@汽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操作规程@#@编制:

@#@@#@实施:

@#@@#@目录@#@1目的……………………………………………………………………4@#@2范围……………………………………………………………………4@#@3期间核查………………………………………………………………4@#@3.1侧滑试验台期间核查…………………………………………4@#@3.2车速表试验台期间核查………………………………………5@#@3.3轴(轮)重仪期间核查………………………………………6@#@3.4制动试验台期间核查……………………………………………8@#@3.5不透光烟度计期间核查…………………………………………12@#@3.6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12@#@3.7前照灯测试仪期间核查…………………………………………17@#@3.8声级计期间核查…………………………………………………18@#@3.9汽车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19@#@3.10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22@#@3.11简易瞬态工况排气检测系统测功机期间核查…………………25@#@3.12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不透光烟度检测测功机期间核查……283.13流量分析仪期间核查……………………………………………32@#@4实施………………………………………………………………34@#@附:

@#@期间核查记录表…………………………………………………35@#@附录1侧滑检验台核查记录………………………………………35@#@附录2车速表检验台核查记录………………………………36@#@附录3轴(轮)重仪核查记录………………………………37@#@附录4制动检验台核查记录………………………………39@#@附录5不透光度计标定核查记录………………………………39@#@附录6废气分析仪核查核查记录(稳态工况法)……………40@#@废气分析仪核查记录(双怠速法)…………………41@#@HC/CO气体测试仪………………………………42@#@附录7前照灯检测仪核查记录………………………………43@#@附录8声计级核查记录…………………………………45@#@附录9不透光度计核查记录………………………………46@#@滤纸烟度计校准A…………………………………47@#@滤纸式烟度计B…………………………………48@#@附录10扭力传感器核查记录A……………………………49@#@扭力传感器核查记录B……………………………50@#@附件11温湿度、大气压校准………………………………51@#@附件12期间核查记录(核查标准法)……………………52@#@附件13期间核查记录(设备比对法)……………………53@#@@#@第37页共57页@#@汽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不透光烟度计、排气分析仪、测功机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

@#@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

@#@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

@#@@#@3期间核查@#@3.1侧滑检验台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2009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

@#@@#@

(2)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

@#@不大于±@#@0.2m/km。

@#@@#@零点漂移:

@#@每隔5min观察1次,15min内不大于0.2m/km。

@#@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示值重复性误差:

@#@不超过0.1m/km。

@#@@#@(3)核查用仪器设备:

@#@百分表0~10mm,2级(±@#@2%)@#@(4)核查方法:

@#@@#@在左台(或右台)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计算机进入标定界面,选(点)标定状态,点清零键,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

@#@向内、向外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

@#@@#@△i=xi-Si/L@#@式中:

@#@△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x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S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

@#@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左(右)台分别标定。

@#@@#@选(点)停止状态,结束核查工作。

@#@@#@(5)核查周期@#@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3.2车速表检验台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9-2009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规程。

@#@@#@

(2)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

@#@不大于±@#@0.5km/h。

@#@零点漂移:

@#@15min内不大于±@#@0.5km/h。

@#@车速台示值误差不超过±@#@3%。

@#@@#@(3)核查用仪器设备:

@#@@#@测(转)速仪60km/h以上±@#@0.5%(2000r/min以上)。

@#@(电子计数)@#@(4)核查方法:

@#@@#@将汽车驱动轮安置在车速台滚筒上,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选中“车速”,点击“标定”,就进入车速标定界面。

@#@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由汽车驱动车速台滚筒稳步加速旋转,在车速台示值分别约为40km/h时用测(转)速仪测量实际速度(转速)。

@#@重复测量3次,按下面公式计算各点每次示值误差:

@#@@#@δ=(V/Vo-1)100%@#@式中:

@#@δ——车速台示值误差;@#@V——车速台示值(km/h);@#@Vo——测速仪测量速度值(km/h)。

@#@@#@δ=(V·@#@105/6πDn-1)100%@#@式中:

@#@n——转速仪测量转速值(r/min);@#@@#@D——车速台主滚筒标称外径(mm)。

@#@@#@将各点3次测量计算出的示值误差取以平均值作为该点核查值,应符合不超过±@#@3%的要求。

@#@@#@(5)核查周期@#@车速表检验台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3.3轴(轮)重仪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014-2006轴(轮)重仪检定规程@#@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GB/T11798.7-2001轴(轮)重仪检定技术条件@#@

(2)核查项目及要求:

@#@@#@空载变动性:

@#@不大于0.1%Max。

@#@零点漂移:

@#@30min内不大于0.1%Max。

@#@@#@示值误差:

@#@当测量值不大于10%(F.S):

@#@±@#@0.2%(F.S),测量值大于10%(F.S):

@#@±@#@2%。

@#@@#@重复性误差:

@#@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

@#@示值间差:

@#@不大于该秤量点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核查用仪器设备:

@#@@#@用砝码核查的。

@#@一组轴(轮)重仪要求2000kg砝码,准确度±@#@0.1%。

@#@或用测力传感器核查的。

@#@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不小于轴(轮)重仪50%(F.S),准确度为2级。

@#@反力架、千斤顶等核查用辅助工具。

@#@@#@(4)核查方法:

@#@@#@进入计算机软件标定界面,选中“制动”(轴重与制动在同一标定界面),点击“标定”,就进入轴重标定界面,选中“线性标定”,以及“标定项目”中的左(或右)重量,然后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接着开始对台体加力,并观察计算机示值。

@#@@#@a.用砝码核查@#@按选定测试点加载砝码,示值误差按下式计算:

@#@@#@△i=(xi-mig)100%/mig@#@式中:

@#@△I——第i测量点示值误差;@#@@#@xi——第i测量点轴(轮)重仪三次示值的平均值(N);@#@@#@mi——第i测量点加载砝码质量值(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

@#@@#@b.用测力传感器核查。

@#@@#@当现场核查条件有限时,允许采用压力传感器核查。

@#@安置反力架、压力传感器及千斤顶等。

@#@通过千斤顶施加载荷,在压力传感器示值达到测试点时,读取轮重仪示值。

@#@按下式计算轮重仪示值误差:

@#@@#@式中:

@#@△i——第i测量点示值误差;@#@@#@xi——第i测量点轴(轮)重仪三次示值的平均值@#@(应去除压力传感器、千斤顶、衬板等载荷值)(N);@#@@#@Ai——第i测量点时压力传感器仪表示值(N)。

@#@@#@在轴(轮)重仪台面上依次叠放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及反力架,并保持压力通过传感器轴线垂直作用在承载台板上。

@#@通过改变千斤顶作用力,读取压力传感器及轴(轮)重仪示值,按上式计算轴(轮)重仪示值误差。

@#@@#@(5)核查周期@#@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3.4制动检验台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6-2009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

@#@@#@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GB/T11798.2-2001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

(2)核查项目及要求:

@#@@#@空载变动性:

@#@±@#@0.2%F.S(额定承载质量≤3t的制动台);@#@±@#@0.2%F.S(额定承载质量>3t的制动台)零点漂移:

@#@30min内不大于±@#@0.1%F.S。

@#@@#@示值误差:

@#@±@#@22.5N或各测试点给定植的±@#@3%(额定承载质量≤3t的制动台);@#@±@#@0.00075mg或各测试点给定植的±@#@3%(额定承载质量>3t的制动台)。

@#@这里m为额定承载质量,mg为额定载荷。

@#@重复性误差:

@#@2%。

@#@示值间差:

@#@3%。

@#@(示值误差制动力不大于4%(F.S)的:

@#@不超过±@#@0.4%(F.S);@#@制动力大于4%(F.S)的:

@#@不超过±@#@5%。

@#@)@#@(注:

@#@13t制动台满量程F.S为40000N,3t制动台F.S为10000N。

@#@)@#@(3)核查用仪器设备:

@#@@#@制动台标定支架及砝码,砝码准确度±@#@0.1%。

@#@@#@核查用仪器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1)制动台测力仪@#@±@#@0.1%@#@专用测力杠杆@#@力臂误差不大于±@#@0.3%@#@或

(2)砝码@#@±@#@0.1%@#@专用砝码杠杆@#@力臂误差不大于±@#@0.3%@#@(4)核查方法:

@#@@#@将标定支架用连接销固定在测力臂上,用调平螺栓调整至支架上平面水平。

@#@核查前必须断开滚筒电机的电源以确保安全。

@#@@#@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选中“制动”(轴重与制动在同一标定界面),点击“标定”,就进入制动标定界面,选中“线性标定”,以及“标定项目”中的左(或右)制动,然后选中“标定状态”,点击“清零”,待计算机显示稳定后,给吊蓝分别逐步加砝码至25kg,50kg,100kg,200kg。

@#@然后逐级减载至零。

@#@重复3次,分别读取各点相应的制动台示值。

@#@(或按制动台满量程的4%,20%,100%(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另选择几个测量点,以保证总测量点数不少于6点)逐级加载至满量程;@#@然后逐级减载至零。

@#@重复3次,分别读取各点相应的制动台示值。

@#@)@#@各测量点示值误差的计算:

@#@@#@采用测力仪核查时:

@#@@#@@#@式中:

@#@△i——第i测量点绝对示值误差;@#@@#@fi——第i测量点时制动台3次示值(增载减载分别计算)的平均值(N)@#@Fi——第i测量点时,测力仪示值(N)@#@L——测力杠杆等效力臂长(mm);@#@@#@R——制动台主滚筒半径(mm)。

@#@@#@a.对不大于4%(F.S)的测量点计算示值引用误差@#@δ=△/(F.S)×@#@100%@#@式中:

@#@δ——示值误差。

@#@@#@b.对大于4%(F.S)的测量点计算示值相对误差@#@采用砝码核查时:

@#@@#@△i=fi-Mi·@#@g·@#@L/r@#@式中:

@#@Mi——第i测量点时,加载砝码质量(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

@#@@#@对不大于4%(F.S)的测量点按公式下面计算示值引用误差。

@#@@#@以上各核查点示值误差均应分别符合要求。

@#@@#@△i=fi-Mi·@#@g·@#@L/r@#@式中:

@#@△i——第i测量点绝对示值误差;@#@@#@fi——第i测量点时制动台3次示值(增载减载分别计算)的平均值(N)@#@Mi——第i测量点时,加载砝码质量(kg);@#@g——核查地区重力加速度(m/s2)。

@#@@#@L——测力杠杆等效力臂长(mm);@#@@#@r——制动台主滚筒半径(mm)。

@#@@#@(5)核查周期@#@制动检验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鲁木齐市机动车环保检测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HBJC/HCZY00-2017@#@第15页共1页@#@主题:

@#@不透光烟度计期间核查@#@第1版2017年11月01日发布@#@第0次修订2017年11月10日实施@#@3.5不透光烟度计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76-2010不透光烟度计。

@#@@#@

(2)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点漂移:

@#@Ns不超过1.0%(绝对误差)@#@示值误差:

@#@不透光烟度计的Ns最大允许测量误差为±@#@2%(绝对误差)。

@#@重复性误差:

@#@Ns不超过1.0%(绝对误差)。

@#@@#@(3)核查用仪器设备:

@#@滤光片@#@(4)核查方法:

@#@@#@不透光烟度计在核查前应先用擦镜纸清洁下位机通道两端凸透镜,进入“滤光片检查”界面,按“校准”键,校准后将滤光片插入下位机底部的引导槽中,观察屏幕上显示的不透光度值,重复测量3次,分别求出各平均值与相应标准值之差,并按要求进行判定。

@#@@#@(5)核查周期@#@不透光烟度计核查周期一般为1个星期,烟度计由于使用频次很少时,核查周期可调整为1个月。

@#@@#@3.6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8-2007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

@#@@#@

(2)核查项目及要求:

@#@@#@示值误差及响应时间@#@组份、误差、响应、相对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CO、CO2、HC、NO、O2、±@#@3%≤8s、±@#@3%≤8s、±@#@3%≤8s、±@#@4%≤15s、±@#@5%≤12s零位漂移或量距漂移:

@#@1h内应不超过仪器示值允许误差。

@#@重复性误差:

@#@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其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2。

@#@@#@(3)核查用仪器设备:

@#@@#@CO、C3H8、CO2、NO、N2混合气体标准物质(包括低量程和高量程)@#@O2、N2余量零气@#@(4)核查方法:

@#@@#@方法一:

@#@@#@1)仪器完成预热后点击进入主菜单界面,选中“日常维护”进入气体校准界面。

@#@@#@2)选择主界面—日常维护—分析仪日常鉴定—气体校准,进入气体校准界面@#@a)点击“开始校准”按钮,废气分析仪进行调零;@#@@#@b)按提示将符合d)规格要求的高量程气体接到校准气入口,打开标准气瓶上的阀门以及调压器上的阀门,调节其输出压力位0.02Mpa;@#@@#@c)校准完成后,将符合d)规格要求的低标气体到检查气入口,打开标准气瓶上的阀门以及调压器上的阀门,调节其输出压力为0.02Mpa,当读数稳定后(从通气开始至少20秒),记录气体读书和PEF;@#@@#@d)检定用标准气体规格如下,准确度一起要求为±@#@1%,配比容许误差范围为±@#@5%。

@#@@#@3)完成检查后查看结果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再重复以上步骤)@#@4)此方法适用于南华设备@#@5)选择设备标定界面-五气分析仪日常标定检查-输入标称值-标定-输入检查气标称值-开始检查-完成@#@a)点击“开始校准”按钮,废气分析仪进行调零;@#@@#@b)按提示将符合d)规格要求的高量程气体接到校准气入口,打开标准气瓶上的阀门以及调压器上的阀门,调节其输出压力位0.02Mpa;@#@@#@c)校准完成后,将符合d)规格要求的低标气体到检查气入口,打开标准气瓶上的阀门以及调压器上的阀门,调节其输出压力为0.02Mpa,当读数稳定后(从通气开始至少20秒),记录气体读书和PEF;@#@@#@d)检定用标准气体规格如下,准确度一起要求为±@#@1%,配比容许误差范围为±@#@5%。

@#@@#@6)完成检查后查看结果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再重复以上步骤)@#@7)本方法适用于汇银设备@#@8)选择设备标定-VMAS日常标定检查-气体标定-单点标定-输入标称值-通入标准气(高标气)-写标称值浓度-开始标定-气体检查-输入检查气标称浓度-开始读数-查看结果@#@9)完成检查后查看结果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再重复以上步骤)@#@10)本方法适用于南华设备@#@11)气体校准界面@#@分析仪调零@#@高标气校准@#@(压力=0.02MPa)@#@校准完成@#@低标气检查@#@压力=0.02MPa@#@流程图:

@#@@#@不合格@#@@#@@#@合格@#@12)注意事项:

@#@@#@a)标准气体为危险物品,使用时应轻拿轻放。

@#@@#@b)把标气压力控制在0.02MPa内,防止损坏分析仪内部气路。

@#@@#@c)标定时注意通风;@#@不要将废气放入操作室内,避免人员中毒。

@#@@#@d)标定完成后应立即关闭气阀,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方法二:

@#@@#@仪器调零后,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最大允许误差核查。

@#@重复读取三次,取算术平均值,按下式计算最大允许误差:

@#@@#@△a=Ca-Cs△b=(Ca-Cs)100%/Cs@#@式中:

@#@Ca——实际读数算术平均值;@#@@#@Cs——标准气体浓度值;@#@@#@△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

@#@@#@重复性误差是指测量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和标准值之比。

@#@@#@该计算值均应符合第

(2)条规定的示值误差要求。

@#@@#@核查操作步骤:

@#@@#@1)先连接好标准气瓶与调压阀,为核查作准备。

@#@@#@2)按“↓”键,进入“动作检查”界面,把光标移动到【通空气】选项。

@#@@#@3)按“F”键,通入空气,排净气室内的残留废气,主界面尾气项数据应符合要求。

@#@4)按“M”键,停止通入空气,仪器恢复为测量主界面。

@#@@#@5)按“↓”键,进入“动作检查”界面,把光标移动到【通检查气】选项,按“F”键。

@#@6)把标准气插入通检查气孔,打开标准气瓶阀门至前气压表压力约为2~5Mpa,然后慢慢开启调压阀阀门,使后气压表输出压力调整在0.1MPa左右,观察主界面示值。

@#@@#@7)当示值稳定后,读取主界面数值,按“M”键,停止通入检查气,仪器恢复为测量主界面,并关闭调压阀,取下通气管。

@#@@#@8)低量程和高量程分别核查,核查完成后进行一次【通空气】或空气调零,排净气室内的检查气。

@#@@#@(5)核查周期@#@气体测试仪CO、CO2、HC、NO核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O2由于置信度较高核查周期可调整为6个月。

@#@@#@3.7前照灯检测仪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745-2002汽车前照灯检测仪检定规程。

@#@@#@

(2)核查项目及要求:

@#@@#@发光强度光轴偏移值(角)为零时,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不大于±@#@12%。

@#@@#@光轴偏移值(角)±@#@4.4cm/dam(±@#@15´@#@)@#@(3)核查用仪器设备:

@#@@#@前照灯仪校准器;@#@钢卷尺,测量范围5m,分度值1mm。

@#@@#@(4)核查方法:

@#@@#@安置前照灯仪校准器。

@#@@#@a.发光强度示值误差的核查@#@光轴偏移值(角)为零时发光强度示值误差的核查:

@#@@#@将校准器光轴偏移值(角)置于零。

@#@校准器的发光强度按8,10,15,20,30kcd逐次改变,并读取前照灯仪相应发光强度5个示值。

@#@重复3次,按公式

(1)计算前照灯仪光轴偏移值(角)为零时的各测量点发光强度示值误差,应符合的要求。

@#@@#@式中:

@#@δi——第i个测量点发光强度的相对示值误差,i=1,…,5;@#@@#@——第i个测量点前照灯仪发光强度3次读数的平均值,kcd;@#@@#@I0i——第i个测量点校准器的标准发光强度,kcd。

@#@@#@光轴偏移值(角)不为零时发光强度示值误差的核查@#@b.光轴偏移值(角)示值误差@#@将校准器发光强度置于15kcd,分别设定校准器不同的光轴偏移值(角),让前照灯仪自动跟踪测量,示值稳定后读取前照灯仪光轴偏移值(角)的示值。

@#@分别计算示值误差。

@#@@#@(5)核查周期@#@前照灯检测仪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3.8声级计期间核查@#@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88-2002声级计检定规程@#@

(2)核查项目及要求:

@#@@#@整机准确度不超过±@#@2dB(A)。

@#@@#@(3)核查用仪器设备:

@#@@#@声校准器,标称输出值94dB(A),2级@#@(4)核查方法:

@#@@#@开启声校准器,置于94dB(A)档,连接被核查,读取声级计示值。

@#@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声级计整机准确度:

@#@@#@△=x-S@#@式中:

@#@△——声级计整机准确度,dB;@#@@#@x——声级计示值,dB;@#@@#@S——校准器输出值,dB@#@整机准确度测量结果不超过±@#@2dB(A)。

@#@@#@(5)核查周期@#@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3.9汽车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南华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

@#@@#@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865-94汽车底盘测功机检定规程@#@

(2)核查项目及要求:

@#@力检查@#@(3)核查用仪器设备:

@#@砝码15kg个×@#@6@#@(4)核查方法:

@#@@#@仪器完成预热后点击进入主菜单界面,选中“功能选择项”进入功能选择界面。

@#@@#@1)选择主界面—日常维护—测功机日常检定—力检查,进入力检查界面@#@a)工具:

@#@标定杆,砝码6个@#@b)工具安装:

@#@如力校准方式安装检查工具,并进行平衡调整。

@#@@#@c)步骤:

@#@@#@d)不安装任何校准工具,点击“开始检查”,系统将进行偏差调整;@#@@#@e)安装校准工具荷进行平衡调整,然后点击“下一步”系统将进行校准设备补偿;@#@@#@f)分别放置砝码并记录力的示值,点击“下一步”@#@g)移去砝码荷和校准工具后点击“下一步”,系统将进行偏差调整,完成力检查。

@#@@#@2)完成检查后查看结果是否合格。

@#@@#@力检查界面@#@开始检查@#@安装校准工具@#@进行平衡调整@#@分别放置六个砝码@#@记录力的示值@#@移去砝码和校准工具@#@系统进行偏差调准@#@检查完成@#@查看结果是否合格@#@不合格@#@@#@@#@@#@合格@#@(5)注意事项:

@#@@#@a)检查过程中对校准工具轻拿轻放。

@#@@#@b)记录示值时勿移动校准工具。

@#@@#@(6)核查周期@#@核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

@#@@#@汇银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

@#@@#@

(1)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865-94汽车底盘测功机检定规程@#@

(2)核查项目及要求:

@#@扭矩传感器标定@#@(3)核查用仪器设备:

@#@砝码10kg个×@#@9@#@(4)核查方法:

@#@@#@仪器完成预热后点击进入主菜单界面,选中“功能选择项”进入功能选择界面。

@#@@#@1)扭力传感器标定@#@a)工具:

@#@标定杆,砝码9个,插条@#@b)工具安装@#@注意:

@#@插条是否插入校准杆中@#@c)步骤:

@#@@#@①不安装任何校准工具,点击“开始标定”,系统将进行偏差调整。

@#@@#@②放入拉杆,点击确定。

@#@@#@③放入1-9号砝码。

@#@@#@④移去1-9号砝码。

@#@@#@⑤移去拉杆,标定完成。

@#@@#@力检查界面@#@开始标定@#@放入拉杆@#@放入1-9号砝码@#@移去1-9号砝码@#@结束@#@校准完成@#@2)完成检查后查看结果是否合格。

@#@@#@流程图:

@#@@#@不合格@#@@#@@#@合格 @#@@#@@#@(";i:

2;s:

19841:

"货车的整体设计(me=2000kg,=105km/h,f=0.02)@#@1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汽车载客量:

@#@2人@#@汽车的装载质量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用me表示。

@#@me=2000kg。

@#@@#@1.1.2汽车整车整备质量预估@#@1.质量系数ηmo选取@#@质量系数ηmo是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

@#@@#@(1-1)@#@根据表1-1:

@#@@#@表1-1各类汽车的整备质量系数ηmo@#@对于轻型载货汽车,质量系数为0.80-1.0,取ηmo=1.0。

@#@@#@2.估算整车整备质量mo@#@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的整车质量。

@#@@#@=/=2000/1.0=2000kg@#@1.1.3汽车总质量ma的确定@#@汽车总质量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商用货车的总质量ma由整备质量mo、载质量me和驾驶员以及随行人员质量三部分组成,乘员和驾驶员每人质量按65kg计,即@#@ma=mo+me+2×@#@65kg=2000+2000+2×@#@65=4130kg@#@表1-2质量参数:

@#@@#@载质量me(Kg)@#@质量系数ηm0@#@整车整备质量m0(Kg)@#@总质量(Kg)@#@2000@#@1.0@#@2000@#@4130@#@1.1.4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总质量小于19吨的商用车一般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两轴方法,所以本车的轴数定为二轴。

@#@@#@商用车多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的形式。

@#@所以本车采用42后双胎的驱动形式。

@#@@#@1.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1.2.1汽车的外廓尺寸@#@我国法规对载货汽车外廓尺寸的规定是:

@#@总高不大于4米,总宽不大于2.5米,总长不大于12米。

@#@一般载货汽车的外廓尺寸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在保证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外廓尺寸。

@#@参考同类车型,取外廓尺寸:

@#@5046×@#@1960×@#@2011mm(长×@#@宽×@#@高)。

@#@@#@1.2.2汽车轴距L的确定@#@在汽车的主要性能,装载面积和轴荷分配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下选取。

@#@轴距L对汽车总长、汽车最小转弯半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

@#@各类载货汽车的轴距选用范围如表1-3所示。

@#@@#@表1-3载货汽车的轴距和轮距@#@4×@#@2@#@货车@#@总质量(t)@#@轴距(mm)@#@轮距(mm)@#@1.8-6.0@#@2300-3600@#@1300-1650@#@选取L=2800mm。

@#@@#@1.2.3汽车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汽车轮距B应该考虑到车身横向稳定性,在选定前轮距B1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间隙。

@#@主要取决于车架后部宽度、后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同时还要考虑车轮和车架之间的间隙。

@#@各类载货汽车的轮距选用范围如表1-3所示。

@#@考虑本次课设实际要求和根据表1-3提供的数据,前轮距B1=1650mm, 后轮距B2=1597mm。

@#@@#@1.2.4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前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碰撞安全性、驾驶员视野、前钢板弹簧长度、下车和上车的方便性以及汽车造型等均有影响。

@#@初选的前悬尺寸,应当在保证能布置各总成、部件的同时尽可能短些。

@#@后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汽车追尾时的安全性、货厢长度、汽车造型等有影响,并决定于轴距和轴荷分配的要求。

@#@总质量在1.8~14.0t的货车后悬一般在1200~2200mm之间。

@#@参考同类车型,取LF=891mm,LR=1355mm。

@#@@#@1.2.5汽车的车头长度@#@货车车头长度指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车身形式对车头长度有绝对影响。

@#@平头型货车一般在1400-1500mm之间,参考同类车型,车头长度取1472mm。

@#@@#@1.2.6汽车车厢尺寸的确定@#@参考同类车型,考虑本车设计要求,确定本车车箱尺寸:

@#@3373mm×@#@1950mm×@#@370mm。

@#@@#@2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2.1发动机的选择@#@2.1.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目前汽车发动机主要采用往复式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当前在我国的汽车上主要是汽油机,由于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好、工作可靠、排气污染少,在汽车上应用日益增多。

@#@轻型汽车可采用汽油机和柴油机,参考同类车型,本车选取柴油发动机。

@#@@#@2.1.2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值,发动机的功率越大,动力性就好。

@#@最大功率值根据所要求的最高车速计算,如下:

@#@@#@=(+)(2-1)@#@式中:

@#@………最大功率,kw@#@…………传动系效率,对于单级减速器,取0.9@#@g……………重力加速度,@#@f…………滚动阻力系数,取0.02@#@…………空气阻力系数,取0.7@#@A…………汽车的正面迎风面积,本车@#@A=2.011•1.7=3.419@#@…………汽车总质量,本车为4130kg@#@…………汽车最高车速,本车为105km/h@#@带入相关数据,可得:

@#@@#@=(+)=67.20kw@#@于是,发动机的外特性功率为:

@#@@#@=×@#@(1.10~1.15)=(73.92~77.28)kw@#@即在73.92~77.28kw之间选择发动机。

@#@选取朝阳柴油机厂的CY4105Q型柴油机,主要参数见表2-1,其总功率外特性曲线如附录图2.1所示。

@#@@#@表2-1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CY4105Q型主要技术参数@#@ @#@型 @#@ @#@ @#@号:

@#@@#@ @#@CY4105Q@#@ @#@形 @#@ @#@ @#@式:

@#@@#@ @#@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自然吸气式@#@ @#@气缸数:

@#@@#@ @#@4—105×@#@118@#@ @#@工作容积:

@#@@#@ @#@4.087@#@ @#@燃烧室形式:

@#@@#@ @#@直喷四角型燃烧室@#@ @#@压缩比:

@#@@#@ @#@17.5:

@#@1@#@ @#@额定功率/转速:

@#@@#@ @#@74/3000@#@ @#@最大扭矩/转速:

@#@@#@ @#@265/2000@#@ @#@标定工况燃烧消耗率:

@#@@#@ @#@231.6@#@ @#@全负荷最低燃油消耗率:

@#@@#@ @#@209.4@#@ @#@最高空载转速:

@#@@#@ @#@3300@#@ @#@怠速稳定转速:

@#@@#@ @#@≤700@#@ @#@机油消耗率:

@#@@#@ @#@≤1.63@#@ @#@工作顺序:

@#@@#@ @#@1-3-4-2@#@ @#@噪声限制:

@#@@#@ @#@117@#@ @#@烟 @#@ @#@ @#@度:

@#@@#@ @#@≤2.3@#@ @#@排放标准:

@#@@#@ @#@达欧洲Ι号标准@#@ @#@整机净质量:

@#@@#@ @#@330@#@ @#@外形参考尺寸:

@#@@#@ @#@921×@#@651×@#@751@#@图2.1@#@2.1.3发动机最大转矩及其相应转速的选择@#@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相应的转速确定后,则发动机最大转矩和相应转速可随之确定,其值由下式计算:

@#@@#@==(2.2)@#@式中:

@#@:

@#@转矩适应性系数,一般1.1~1.3,取1.1;@#@@#@:

@#@最大功率时的转矩,@#@:

@#@最大功率,kw@#@:

@#@最大功率时转速,r/min@#@:

@#@最大转矩,@#@而=1.4-2.0,则有:

@#@@#@==1.5<@#@2.0@#@=1.1×@#@=259.12N·@#@m<@#@265N·@#@m@#@满足所选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及相应转速要求。

@#@@#@2.2轮胎的选择@#@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大多数轮胎负荷系数取为0.9~1.0,以免超载。

@#@本次课程设计后轮采用双胎。

@#@@#@单胎承载量为:

@#@=1.1×@#@4130/6=757.17kg@#@根据GB9744-1997,此车选用7.50R16LT轻型载重普通断面子午线轮胎。

@#@@#@选取轮胎参数见下表2-3@#@轮胎规格@#@层数@#@ @#@断面宽度@#@外直径@#@负荷下静半径@#@ @#@最小展平宽度@#@ @#@相应@#@气压@#@ @#@最大使用尺寸外直径@#@ @#@公路@#@花纹@#@越野@#@花纹@#@7.50R16LT@#@6,8,10,12,14@#@215mm@#@805mm@#@815mm@#@375mm@#@170mm@#@350kPa@#@825mm@#@表2-3轮胎参数@#@2.3车架的选择@#@参考《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一书,选取:

@#@@#@边梁式车架(轴距2800mm):

@#@4614mm×@#@860mm×@#@180mm@#@前要断面尺寸:

@#@180mm×@#@69mm×@#@3mm@#@重量:

@#@118.5kg@#@满载负荷:

@#@30kN@#@2.4油箱@#@参考同类车型,选取08AL型,镀铅板,筒式,滚焊,70L,402mm×@#@282mm×@#@680mm@#@2.5离合器@#@双片干式盘形磨擦离合器@#@2.6万向传动轴十字轴万向节连接@#@3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3.1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总布置的侧视图上确定各个总成的质心位置,及确定各个总成执行到前轴的距离和距地面的高度。

@#@根据力矩平衡的原理,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轴的负荷和汽车的质心位置:

@#@@#@(3.1)@#@式中:

@#@、、……总成的质量,kg@#@、、……各个总成质心到前轴的距离,m@#@、、……各个总成质心到地面的距离,m@#@、……后轴负荷,m@#@L………汽车轴距@#@………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离,m@#@汽车质心到后轴的距离,m@#@在总布置时,汽车的左右负荷分配应尽量相等,一般可以不计算,轴荷分配和质心位置应满足要求,否则,要重新布置各总成的位置,如调整发动机或车厢位置,以致改变汽车的轴距。

@#@各总成质量及其质心到前轴的距离、离地高度见表3-2。

@#@@#@表3-1载货汽车轴荷分配@#@车型@#@满载(%)@#@空载(%)@#@前轴@#@后轴@#@前轴@#@后轴@#@4×@#@2后轮双胎,平头式@#@30~35@#@65~70@#@48~54@#@46~52@#@@#@x:

@#@各部件质心到前轮中心线的距离(单位:

@#@mm)@#@y:

@#@各部件质心到地面线的距离(单位:

@#@mm)@#@表3-2各部件质心坐标及质量@#@主要部件@#@部件质量(kg)@#@空载时质心坐标@#@满载时质心坐标@#@(x,y)@#@(x,y)@#@发动机及其部件@#@350@#@(50,700)@#@(50,600)@#@离合器及操纵机构@#@12@#@(860,550)@#@(860,450)@#@变速器及离合器壳@#@70@#@(1250,550)@#@(1250,450)@#@万向节传动@#@22@#@(2300,530)@#@(2300,4300)@#@后轴及后轴制动器@#@215@#@(2800,440)@#@(2800,340)@#@后悬及减震器@#@110@#@(2800,470)@#@(2800,370)@#@前悬及减震器@#@50@#@(0,480)@#@(0,380)@#@前车轮及轮胎总成@#@100@#@(0,375)@#@(0,375)@#@前轴、前制动器、转向梯形@#@148@#@(200,450)@#@(200,350)@#@车后轮及轮胎总成@#@185@#@(2800,375)@#@(2800,375)@#@车架及支架、拖钩装置@#@215@#@2200,530@#@(2200,430)@#@转向器@#@25@#@(200,600)@#@(200,500)@#@手制动器及操纵机构@#@28@#@(-200,1050)@#@(-200,950)@#@制动驱动机构@#@50@#@(-300,650)@#@(-300,550)@#@油箱及油管@#@22@#@(1500,500)@#@(1500,400)@#@消声器及排气管@#@8@#@(1200,470)@#@(1200,370)@#@蓄电池组@#@50@#@(1500,500)@#@(1500,400)@#@仪表及其固定零件@#@20@#@(800,950)@#@(800,850)@#@车厢总成@#@170@#@(1400,900)@#@(1400,800)@#@驾驶室@#@100@#@(400,1000)@#@(400,900)@#@挡泥板等@#@50@#@(2800,450)@#@(1200,350)@#@人@#@130@#@(200,1100)@#@货物@#@2000@#@(2470,1140)@#@总质量@#@4130@#@(1333,585)@#@(1828,828)@#@由上表可得:

@#@@#@1.空载时:

@#@kg@#@mm@#@kg@#@@#@@#@前轴轴荷分配@#@后轴轴荷分配@#@符合前轴负荷在48%~54%,后轴负荷在46%~52%的范围内,所以满足轴荷分配要求。

@#@@#@2.满载时:

@#@kg@#@mm@#@kg@#@@#@@#@前轴轴荷分配@#@后轴轴荷分配@#@符合前轴负荷在30%~35%,后轴负荷在65%~70%的范围内,所以满足轴荷分配要求。

@#@@#@3.2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对于后轮驱动的载货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按下列公式计算:

@#@@#@(3.2)@#@式中:

@#@——行驶时前轴最大负荷,kg;@#@@#@——行驶时后轴最大负荷,kg;@#@@#@——路面附着系数,在干燥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该值为0.7~0.8。

@#@@#@令,(3.3)@#@式中:

@#@——行驶时前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0.8~0.9@#@——行驶时后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1.1~1.2@#@根据公式(3.2)可得:

@#@@#@kg@#@kg@#@3.3.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汽车满载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按下式计算:

@#@@#@(3-3)@#@式中:

@#@——制动时的前轴负荷,kg;@#@@#@——制动时的后轴负荷,kg;@#@@#@令,@#@式中:

@#@——制动时前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1.4~1.6@#@——制动时后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0.4~0.7@#@根据公式(3.3)可得:

@#@@#@kg@#@故满足要求。

@#@@#@4传动比的计算和选择@#@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在选择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时,首先可根据汽车的最高车速、发动机参数、车轮参数来确定,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4.1)@#@式中:

@#@ig=1;@#@@#@--汽车的最高车速,已知105km/h;@#@@#@--最高车速时发动机的转速,一般;@#@@#@r--车轮半径,r=0.375m@#@故=0.377×@#@=4.03@#@同时考虑到最高档(货车一般为直接档)形式是汽车有足够的动力性。

@#@@#@4.2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4.2.1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在确定变速器一档传动比时,需要考虑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为了满足驱动条件,其值应符合下式:

@#@@#@(4.3)@#@式中:

@#@………最大爬坡度,=@#@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

@#@@#@==4.94@#@同时为了满足附着条件,其值也应符合下式@#@@#@式中:

@#@φ--路面附着系数,为0.7~0.8,这里取0.8@#@带入相关数据,可得:

@#@@#@@#@==8.42@#@即是4.94≤≤8.42@#@参考《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选取=5.56。

@#@@#@4.2.2变速器的选择@#@轻型载货汽车采用4~5档变速,各档变速比遵循下式关系分配:

@#@@#@参考《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选取变速箱,型号为CAS525,确定各档传动比如表4-1。

@#@@#@表4-1变速器主要参数@#@型号@#@额定输@#@入扭矩@#@(N·@#@m)@#@中心距@#@(mm)@#@总成@#@干重@#@(Kg)@#@速比@#@档位@#@操纵方式@#@额定输入转速(r/min)@#@取力@#@部位@#@CAS528@#@280@#@100@#@75@#@5.56,2.83,@#@1.63,1@#@1,2,@#@3,4@#@远距式@#@直接@#@4000@#@右侧@#@5汽车动力性能计算@#@5.1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计算@#@5.1.1驱动力的计算@#@汽车驱动力按下式计算:

@#@@#@(5.1)@#@式中:

@#@:

@#@驱动力,N@#@:

@#@发动机转矩,N·@#@m;@#@@#@:

@#@发动机转速,@#@∶汽车的车速,105km/h@#@:

@#@变速器的传动比@#@:

@#@主减速器的传动比@#@代入相关数据,计算所得数据如下表5.1所示。

@#@@#@表5.1驱动力Ft与车速Va的关系@#@ @#@ @#@Ne(r/min)@#@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Te(N*m)@#@250@#@260@#@263@#@265@#@262@#@255@#@250@#@244@#@238@#@一@#@档@#@Ft1(N)@#@13444@#@13982@#@14143@#@14251@#@14089@#@13713@#@13444@#@13121@#@12799@#@Va1(km/h)@#@9@#@10@#@11@#@13@#@14@#@15@#@16@#@18@#@19@#@二@#@档@#@Ft2(N)@#@6843@#@7117@#@7199@#@7254@#@7171@#@6980@#@6843@#@6679@#@6514@#@Va2(km/h)@#@17@#@20@#@22@#@25@#@27@#@30@#@32@#@35@#@37@#@三@#@档@#@Ft3(N)@#@3941@#@4099@#@4146@#@4178@#@4131@#@4020@#@3941@#@3847@#@3752@#@Va3(km/h)@#@30@#@34@#@39@#@43@#@47@#@52@#@56@#@60@#@65@#@四@#@档@#@Ft4(N)@#@2418@#@2515@#@2544@#@2563@#@2534@#@2466@#@2418@#@2360@#@2302@#@Va4(km/h)@#@49@#@56@#@63@#@70@#@77@#@84@#@91@#@98@#@105@#@5.1.2行驶阻力计算@#@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行驶阻力为:

@#@@#@=(5.2)@#@式中:

@#@--道路的坡度,平路是;@#@@#@--行驶加速度,,等速行驶时为0;@#@@#@--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其值按估算,其中==0.04@#@代入相关数据,得:

@#@@#@=@#@4130×@#@10×@#@0.02+@#@=826+0.1@#@代入各个速度值,即得表5-2。

@#@@#@表5-2行驶阻力F阻与车速Va的关系@#@Va(km/h)@#@15@#@35@#@55@#@75@#@85@#@95@#@105@#@115@#@F阻(N)@#@849@#@949@#@1129@#@1389@#@1549@#@1729@#@1929@#@2149@#@5.1.3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按照表5.1,5.2作、曲线图,则得到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如5.1所示。

@#@利用该图可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图中曲线与直接档曲线的交点对应的车速,即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图5.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5.2动力特性计算@#@5.2.1动力因数计算@#@汽车的动力性因数按下式关系计算:

@#@@#@(5.3)@#@带入相关的数据,计算所得结果见表5-3。

@#@@#@表5-3动力因数D与车速Va的关系@#@ @#@ @#@Ne(r/min)@#@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Te(N*m)@#@250@#@260@#@263@#@265@#@262@#@255@#@250@#@244@#@238@#@1档@#@ @#@Va1(km/h)@#@9@#@10@#@11@#@13@#@14@#@15@#@16@#@18@#@19@#@D@#@0.325@#@0.338@#@0.342@#@0.345@#@0.341@#@0.331@#@0.325@#@0.317@#@0.309@#@2档@#@ @#@Va2(km/h)@#@17@#@20@#@22@#@25@#@27@#@30@#@32@#@35@#@37@#@D@#@0.165@#@0.171@#@0.173@#@0.174@#@0.172@#@0.167@#@0.163@#@0.158@#@0.154@#@3档@#@ @#@Va3(km/h)@#@30@#@34@#@39@#@43@#@47@#@52@#@56@#@60@#@65@#@D@#@0.093@#@0.096@#@0.096@#@0.096@#@0.094@#@0.090@#@0.087@#@0.083@#@0.079@#@4档@#@ @#@Va4(km/h)@#@49@#@56@#@63@#@70@#@77@#@84@#@91@#@98@#@105@#@D@#@0.052@#@0.052@#@0.051@#@0.049@#@0.045@#@0.040@#@0.036@#@0.031@#@0.025@#@5.2.2滚动阻力系数与速度关系@#@滚动阻力系数与车速的关系@#@(5.4)@#@计算所得的数据如表5-4所示。

@#@@#@表5-4滚动阻力系数f与车速Va的关系@#@Va(km/h)@#@15@#@35@#@55@#@75@#@85@#@95@#@105@#@115@#@f@#@0.008@#@0.010@#@0.011@#@0.012@#@0.012@#@0.013@#@0.013@#@0.014@#@5.2.3动力特性图@#@按照公式5.3,5.4作、曲线图,则得到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如图5.2所示。

@#@利用该曲线也可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图中线与直接档曲线的交点对应的车速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图4.2动力特性图@#@5.2.4加速时间t的计算@#@汽车在平路上等速行驶时,有如下关系:

@#@@#@(5.5)@#@即是(5.6)@#@带入相关数据,可得到加速度倒数的值,见表5-5。

@#@@#@表5-5加速度倒数1/a与速度Va的关系@#@ @#@ @#@Ne(r/min)@#@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Te(N*m)@#@250@#@260@#@263@#@265@#@262@#@255@#@250@#@244@#@238@#@1@#@档@#@ @#@Va1(km/h)@#@9@#@10@#@11@#@13@#@14@#@15@#@16@#@18@#@19@#@D@#@0.325@#@0.338@#@0.342@#@0.345@#@0.341@#@0.331@#@0.325@#@0.317@#@0.309@#@1/a@#@0.746@#@0.715@#@0.707@#@0.701@#@0.710@#@0.731@#@0.747@#@";i:

3;s:

19251: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地区@#@姓名@#@单位名称@#@准考证号@#@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汽车修理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

@#@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二@#@总分@#@得分@#@得分@#@评分人@#@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0.5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  )。

@#@@#@A、行为规范B、操作程序C、劳动技能D、思维习惯@#@2.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最终将对企业起到(  )的作用。

@#@@#@A、决策科学化B、提高竞争力C、决定经济效益D、决定前途与命运@#@3.职业道德通过(  ),起着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A、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B、增加职工福利@#@C、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D、调节企业与社会的关系@#@4.正确阐述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的关系的选项是(  )。

@#@@#@A、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会获得成功@#@B、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前提条件是要有职业道德@#@C、事业成功的人往往并不需要较高的职业道德@#@D、职业道德是人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5.在商业活动中,不符合待人热情要求的是(  )。

@#@@#@A、严肃待客,表情冷漠B、主动服务,细致周到@#@C、微笑大方,不厌其烦D、亲切友好,宾至如归@#@6.(  )是企业诚实守信的内在要求。

@#@@#@A、维护企业信誉B、增加职工福利C、注重经济效益D、开展员工培训@#@7.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勤劳一定能使人致富B、勤劳节俭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C、新时代需要巧干,不需要勤劳D、新时代需要创造,不需要节俭@#@8.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员工遵纪守法是(  )。

@#@@#@A、约束人的体现B、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决定的@#@C、领导者人为的规定D、追求利益的体现9.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员工之间平等尊重的措施是(  )。

@#@@#@A、互利互惠,平均分配B、加强交流,平等对话@#@C、只要合作,不要竞争D、人心叵测,谨慎行事@#@10.电与磁都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统称为(  )。

@#@@#@A、电磁现象B、磁化C、磁场D、磁力@#@11.如图所示电路有()个节点。

@#@@#@A、3B、4C、5D、6@#@12.三极管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偏置是(  )状态。

@#@@#@A、放大B、截止C、饱和D、以上答案都不对@#@13.常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  )之间。

@#@@#@A、10~20B、20~200C、200~400D、400~600@#@14.(  )回路是实现液压放大的回路。

@#@@#@A、调压B、减压C、增压D、换向@#@15.液压传动系统中,(  )是动力元件。

@#@@#@A、液压泵B、液压缸C、液压控制阀D、液压辅件@#@16.(  )时,液压系统不能稳定工作。

@#@@#@A、高温B、低温C、常温D、高温或低温@#@17.“”表示()。

@#@@#@A、液压泵B、液压缸C、油管D、单向阀@#@18.拆卸东风EQ1092汽车转向器轴向调整螺母应用(  )扳手。

@#@@#@A、内六角B、开口C、梅花D、活动@#@19.浸洗、喷洗和浸喷复合洗属于(  )。

@#@@#@A、干洗B、湿洗C、混合洗D、以上都不是@#@20.蓄电池隔板夹在相邻的(  )之间,防止两者短路。

@#@@#@A、正、负极板B、正、负接线柱C、极板D、连接条@#@21.汽车发电机“L”接线柱与(  )相连。

@#@@#@A、充电指示灯B、点火开关C、蓄电池D、搭铁@#@22.(  )周期性地接通和切断低压电路。

@#@@#@A、配电器B、断电器C、电容器D、高压线@#@23.发动机点火线圈附加电阻的作用是(  )低速时的初级电流,改善高速时的点火特性。

@#@@#@A、增大B、减小C、改变D、不确定@#@24.整流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  )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电路。

@#@@#@A、单向导电性B、热敏特性C、光敏特性D、电阻特性@#@25.汽油机分电器轴向间隙不得大于(  )mm。

@#@@#@A、0.25B、0.50C、0.75D、1.25@#@26.进行钻孔操作时(  )戴手套。

@#@@#@A、可以B、一定C、必须D、严禁@#@27.(  )将金属物放在蓄电池壳体上。

@#@@#@A、禁止B、可以C、必须D、允许@#@试卷编号:

@#@06GL11000000-60601020030001第7页共7页@#@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地区@#@姓名@#@单位名称@#@准考证号@#@28.为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称为(  )。

@#@@#@A、寿命B、安全性C、性能D、可靠性@#@29.全面企业管理指对(  )进行全方位管理。

@#@@#@A、员工B、企业C、部门D、设备@#@30.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四个环节中的P是指(  )。

@#@@#@A、计划B、执行C、检查D、处理@#@31.汽车大修后,其发动机的功率不得小于原车功率的(  )。

@#@@#@A、90%B、80%C、70%D、60%@#@32.在用车前照灯远光光束的发光强度应大于(  )cd。

@#@@#@A、1’000@#@B、5’000@#@C、8’000@#@D、10’000@#@33.(  )是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有害成份之一。

@#@@#@A、COB、HCC、NOXD、炭烟@#@34.重型车怠速时,CO排放不大于(  )。

@#@@#@A、3%B、6%C、4.5%D、1%@#@35.空气滤清器的滤网堵塞,会加大汽车的(  )排放量。

@#@@#@A、COB、HCC、NOXD、CO和HC@#@36.污水可采用(  )来处理。

@#@@#@A、倾倒办法B、污水净化装置C、出售给回收部门D、以上答案都不对@#@37.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  )。

@#@@#@A、培训B、训练C、培养D、教育@#@38.确定汽车修理工艺规程的原则,关于技术上的先进性,甲说:

@#@“要尽量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先进检测手段,要不断增强自动化程度”;@#@乙说:

@#@“不论条件,优先使用新技术新工艺”。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B、乙C、甲和乙D、甲和乙都不正确@#@39.汽车修理工艺卡有(  )形式。

@#@@#@A、单一和综合两种B、五种C、三种D、四种@#@40.汽车修理工艺规范主要指(  )。

@#@@#@A、数据、热处理及机械性能B、技术要求@#@C、技术规范D、特殊条件@#@41.发动机汽缸套进行修理,采用的方法是(  )。

@#@@#@A、修理尺寸法B、压力加工法C、刷镀法D、电镀法@#@42.解放CA1092型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轴承与轴颈配合为(  )mm。

@#@@#@A、-0.020~+0.020B、-0.05~+0.020C、-0.020~+0.050D、-0.015~+0.015@#@43.发动机汽缸盖上气门座的裂纹最好的修理方法是(  )。

@#@@#@A、无机粘结剂法B、焊接法@#@C、堵漏剂法D、堵漏剂法和粘结剂法均可@#@44.柴油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径向圆跳动的大修标准是(  )mm。

@#@@#@A、≤0.05B、≤0.01C、≤0.50D、≤0.02@#@45.发动机汽缸镗磨后,各缸直径差的大修标准为(  )mm。

@#@@#@A、±@#@0.025B、±@#@0.20C、±@#@0.01D、±@#@0.015@#@46.汽变速器壳体的材料一般选用(  )。

@#@@#@A、高碳合金钢B、低碳合金钢C、碳素工具钢D、铸钢@#@47.发动机曲轴材料要求较高的耐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轴颈表面要经过(  )。

@#@@#@A、氮化和高频淬火B、正火C、回火D、退火@#@48.画零件工作图的步骤是:

@#@选择比例、幅面,画底图,(  ),描深,审核。

@#@@#@A、校核B、选择基准C、画结构形状D、标注尺寸@#@49.发动机汽缸体轴承座孔同轴度检验仪主要由定心轴套、定心轴、球形触头、百分表以及(  )组成。

@#@@#@A、等臂杠杆B、千分表C、卡尺D、定心器@#@50.轻型汽车的制动鼓不平衡允许值为(  )g·@#@cm。

@#@@#@A、200B、300C、400D、500@#@51.汽车修理过程中,从汽车上拆下的零件、组合件及总成除报废的更换外,其余修理后仍装回原车,此法为(  )。

@#@@#@A、综合作业法B、专业分工法C、就车修理法D、总成互换法@#@52.承修车辆多、车型较单一的汽车修理厂应采用(  )劳动组织形式。

@#@@#@A、综合作业法B、专业分工作业法C、就车修理法D、固定修理法@#@53.粘结法用于修理汽车零件的裂纹,主要缺点是(  )。

@#@@#@A、设备复杂,操作困难B、易产生热应力@#@C、易造成腐蚀D、抗冲击能力差,不耐高温@#@54.铝合金发动机汽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每任意50mm×@#@50mm范围内均不应大于(  )mm。

@#@@#@A、0.015B、0.025C、0.035D、0.030@#@55.汽车传动轴组装和发动机曲轴检验后,还必须进行(  )。

@#@@#@A、动平衡试验B、传动试验C、装车试验D、整体检验@#@56.发动机缸套镗削后,还必须进行(  )。

@#@@#@A、光磨B、珩磨C、研磨D、铰磨@#@57.直径小于80mm的发动机曲轴轴颈圆度和圆柱度误差不得大于(  )mm。

@#@@#@A、0.025B、0.035C、0.040D、0.050@#@58.发动机曲轴磨削的目的是恢复曲轴轴颈的几何尺寸、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同时纠正曲轴的(  )。

@#@@#@A、形位误差B、形状误差C、平行度误差D、位置误差@#@59.从事中型、重型汽车驱动桥维修作业,必不可少的拆装设备是(  )。

@#@@#@A、举升架B、半轴套管拆装机C、零件清洗机D、光磨机@#@60.发动机铝制缸盖清除积炭溶液中不得加入的配方是(  )。

@#@@#@A、肥皂B、重铬酸钾C、水玻璃D、苛性钠@#@61.装配工作效率不用(  )作为指标评价。

@#@@#@A、工时B、成本C、机械化程度D、装配质量@#@62.装配尺寸链中,增环属于(  )。

@#@@#@A、组成环B、减环C、补偿环D、封闭环@#@63.安装桑塔纳2000型轿车AFE发动机正时齿形带,应使凸轮轴齿带轮标记与(  )平面标记对齐。

@#@@#@A、曲轴齿轮B、气门室罩盖C、V型带轮盘D、齿带张紧轮@#@64.组装解放CA1091型汽车传动轴两端万向节叉应(  )。

@#@@#@A、在同一线上B、在同一平面C、互相垂直D、成一定角度@#@65.解放CA1092型汽车车用主减速器主动圆锥齿轮轴承预紧度过紧,甲认为应减少轴承壳与主减速器壳之间的调整垫片;@#@乙认为应增加前轴承与轴肩处调整垫片的厚度;@#@丙认为应增加轴承壳与主减速器壳之间的调整垫片。

@#@正确的是(  )。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地区@#@姓名@#@单位名称@#@准考证号@#@A、甲B、乙C、丙D、甲和乙@#@66.用角尺和试棒配合检查汽车前轴的变形,从角尺与试棒接触可以判断出前轴的变形情况,如角尺与试棒上端贴合有间隙,则说明(  )变形。

@#@@#@A、前轴向上弯曲B、前轴向下弯曲C、水平方向弯曲D、扭曲@#@67.在检修机械循环球式转向器,装复螺杆螺母时,甲说:

@#@“两组钢球应成组交换装入导管螺纹孔”;@#@乙说:

@#@“两组钢球放在一起挑选分组装入导管螺纹孔”;@#@丙说:

@#@“两组钢球应分别装入原来的导管螺纹孔”。

@#@说法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68.焊接时,一次施焊长度越长,焊接应力(  )。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变化@#@69.上海桑塔纳2000型轿车前轮制动器的轮缸内活塞安装前,活塞外表面应涂抹一层(  )。

@#@@#@A、制动液B、机油C、润滑脂D、防冻液@#@70.解放CA109型汽车变速器的常啮合齿轮啮合间隙一般为(  )mm。

@#@@#@A、0.15~0.50B、0.10~0.25C、0.05~0.15D、0.10~0.40@#@71.检验奥迪自动变速器输出轴力矩时,如转动力矩过小,则换装一个较原厚度薄约(  )mm的调整垫片。

@#@@#@A、0.05B、0.08C、0.10D、0.15@#@72.关于发动机活塞环与活塞组装,甲说:

@#@“应注意活塞环的安装方向,各气环开口角度要均匀”;@#@乙说:

@#@“装油环时一般先装中间衬环”;@#@丙说:

@#@“组合油环上下刮片开口应错开120°@#@”。

@#@说法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73.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动机总成大修送修标志的是(  )。

@#@@#@A、汽缸磨损B、最大功率下降C、燃料消耗异常D、异响@#@74.汽车总成断裂、锈蚀、弯曲扭曲变形等超限,大部分铆钉松动,或铆钉孔磨损严重,这是(  )大修送修标志。

@#@@#@A、变速器B、车架C、车身D、前桥@#@75.下列选项中,(  )不是汽车驱动桥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A、主减速器齿轮恶性磨损B、差速器壳支承轴承响@#@C、桥壳破裂、变形D、半轴套管承孔磨损逾限@#@76.汽车前轴裂纹、变形,主销承孔磨损严重是(  )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A、前桥B、中桥C、后桥D、前轮@#@77.客车车身总成大修送修的标志是(  )。

@#@@#@A、车身有轻微锈蚀B、蒙皮破损@#@C、车厢骨架变形严重D、驾驶室锈蚀@#@78.下列选项中,(  )不是货车车身总成的大修送修的标志。

@#@@#@A、驾驶室变形严重B、货箱纵、横梁腐朽@#@C、货箱底板,栏板破面积较大D、驾驶室轻微锈蚀@#@79.车辆送修时应具备(  )功能,装备齐全,不得拆换。

@#@@#@A、行驶B、动力C、经济D、装合@#@80.车辆和总成送修时,应将车辆和总成的有关(  )一并送到承修单位。

@#@@#@A、技术档案B、汽车说明书C、行驶证D、随车工具@#@81.汽车进厂后,进行行驶中检查,需检查的项目是(  )。

@#@@#@A、转向性能B、电气设备是否齐全@#@C、安全机构的连接D、灯光性能82.汽车变速器变速叉轴与盖或壳体承孔的配合间隙为(  )mm。

@#@@#@A、0.02~0.04B、0.04~0.20C、0.15~0.25D、0.10~0.20@#@83.汽车车架的变形检验,用(  )即可进行。

@#@@#@A、拉线和直尺B、直尺C、水平仪D、拉线@#@84.用万用表测量交流发电机整流二极管和励磁二极管的电阻值,均应为(  )Ω,否则应更换二极管底板。

@#@@#@A、40~60B、50~80C、20~30D、30~50@#@85.车身划分若干区域,影响外观较明显部位的是(  )。

@#@@#@A、A区B、B区C、C区D、D区@#@86.送修汽车修复合格后,承修单位应签发出厂合格证并将(  )和合格证移交托修方。

@#@@#@A、维修资料B、修理工艺卡C、行驶证";i:

4;s:

14681:

"目录@#@页码@#@1.0. 范围 2@#@2.0. 强度要求 2@#@2.1前向/后向20G试验 2@#@3.0. 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 3@#@4.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 4@#@5.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 6@#@6.0. 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 7@#@7.0. 头枕试验 8@#@7.1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 8@#@7.2静态试验2(最大头枕强度) 9@#@7.3动态试验 9@#@8.0. 供应商职责 11@#@1.0.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座椅的通用强度要求。

@#@@#@如有必要提供不同于本规范内容的信息,则应将此类信息添加到适用规范控制文件以及相应的规范控制图纸中,并且此类信息的优先级应高于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

@#@@#@1.2 开发测试期间,座椅试验必须使用本规范,而不是下表中列出的各国立法规定的试验。

@#@但是,在量产测试过程中,应按照各规定试验要求进行座椅试验。

@#@@#@试验项目@#@各国规定/标准@#@东盟(ASEAN)范围内@#@日本@#@NAS@#@欧盟(EU)@#@ADR@#@前向/后向20G试验@#@无@#@J.S.R22@#@FMVSS207CMVSS207@#@ECER17EU指令@#@ADR3@#@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无@#@J.S.R22@#@FMVSS207CMVSS207@#@ECER17EU指令@#@ADR3@#@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MS75@#@J.S.R22(JIS4604)@#@FMVSS210CMVSS210@#@ECER14EU指令@#@ADR5@#@后排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无@#@J.S.R22@#@FMVSS201CMVSS201@#@ECER17EU指令@#@ADR3@#@头枕试验@#@无@#@J.S.R22(JISD4605)@#@FMVSS202CMVSS202@#@ECER17;@#@25EU指令@#@ADR22@#@2.0. 强度要求@#@2.1 前向/后向20G试验@#@2.1.1 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1) 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2) 如果座椅配备有安全带锚固装置,则本项试验应包括此装置。

@#@@#@3) 前向和后向试验应只使用一件座椅组件试件。

@#@试验顺序为,先进行前向试验,然后进行后向试验。

@#@@#@4) 前向/后向试验中,座椅位置应分别符合以下2种情况。

@#@@#@a) 前向/后向位置:

@#@距离最前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b) 前向/后向位置:

@#@距离最后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

@#@(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5) 如果车辆配备有座椅下托盘,则应按照规范控制图纸上规定的下托盘负载要求对托盘施加试验重量。

@#@为了稳固试验重量,应使用橡胶板,且应采用螺钉将橡胶板固定在托盘上。

@#@运用公式0.27×@#@10e-3×@#@托盘体积=重量(kg)(仅为参考值)计算试验重量。

@#@@#@6) 如果座椅结构处于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则应进行本项试验。

@#@如果座椅配备有解吸机构且座椅符合PES-1139规范第2.1.2(4)、2.2.2(3)条的要求,则无需在这种座椅结构条件下进行试验。

@#@@#@7) 如果因座椅结构的变更(如进行了折叠和翻转操作)而存在座椅接触前排座椅的危险,则应在前向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前向20G试验。

@#@如果存在有关座椅最不利位置的争议,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

@#@@#@2.1.2. 进行脉冲试验@#@在如下加速度脉冲曲线的范围内进行本项试验。

@#@如果施加的加速度脉冲不在此范围内,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确定重力(G)加速度。

@#@两种情况下,必须维持20G的加速度且至少保持36毫秒的时长。

@#@@#@加速度(G)@#@2.2. 试验要求@#@1) 不得存在干扰座椅骨架或其调节装置的功能的过度变形、裂缝或裂口。

@#@@#@2) 如果座椅配备有靠背倾角锁定设备之类的上锁机械装置,则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束后,应用座椅部位必须位于锁止位置。

@#@.@#@3) 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上提供了向前倾斜座椅靠背或向后滑动座椅的功能从而促使后排乘客进入/出来的任何座椅,应按照图样的说明进行操作。

@#@如果无法在所有区域上进行操作,则必须与宝腾公司商讨试验结果从而获得认可。

@#@@#@4) 不应将座椅下托盘从其储存位置处移开。

@#@@#@5) 与座椅连成一体的扶手不应离开收起位置。

@#@对于配备有扶手的后排座椅,只要不对乘客造成危险,试验期间,扶手可以离开收起位置。

@#@@#@3.0. 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3.1. 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1) 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在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遵循本规定。

@#@@#@2) 座椅必须处于最后端的条件下。

@#@@#@3) 负载条件@#@a) 在上横杆的中心施加下表所示SgRP周围的力矩,时长3sec。

@#@(允许运用刚性构件强化加载点)@#@SgRP周围的力矩(N•m)@#@前座@#@735@#@后座@#@636@#@P:

@#@负载@#@F:

@#@标准力矩@#@L:

@#@加载位置@#@b) 进行台架试验时,应同时对各乘客位置的座椅施加此负载。

@#@对于50/50对半分开,中心为SgRP且无加载点的座椅,应在加载位置上施加如下数值的负载。

@#@@#@3.2 试验要求@#@1) 不应存在干扰座椅骨架或其调节装置的功能的过度变形、裂缝或裂口。

@#@@#@2) 如果座椅配备有靠背倾角锁定设备之类的上锁机械装置,则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束后,应用座椅部位必须位于锁止位置。

@#@@#@3) 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上提供了向前倾斜座椅靠背或向后滑动座椅的功能从而促使后排乘客进入/出来(如双门车辆)的各座椅,应按照图样的说明进行操作。

@#@如果无法在所有区域上进行操作,则必须与宝腾公司商讨试验结果从而获取认可。

@#@@#@4.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4.1. 试验方法@#@4.1.1. 试验条件@#@1) 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2) 运用具有适用本项试验较高强度的定制织带。

@#@@#@3) 调整座椅安全带和锚具的布局,使其符合实际车辆规范。

@#@@#@4) 带扣、安全带导向装置以及与座椅连成一体的牵引器不必符合实际车辆规范。

@#@@#@4.1.2. 必须在下表所示第3类座椅位置上进行试验。

@#@@#@前向/后向位置@#@垂直位置@#@情况1@#@最后端位置@#@最低位置@#@情况2@#@中间位置@#@最高位置@#@情况3@#@从最前端位置或前排最前端位置返回时的第一个槽口(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最高位置@#@4.1.3. 加载要求@#@a) 必须按照下表的说明施加负载(标准规定负载的120%)@#@座椅方向@#@2P安全带(kN)@#@3P安全带(kN)@#@前向@#@22.3@#@13.5@#@后向@#@9@#@5.4@#@侧向@#@22@#@不适用@#@座椅负载@#@20×@#@座椅重量@#@20×@#@座椅重量@#@b) 负荷曲线图如下图。

@#@@#@如果负载位于规定指定的范围内,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

@#@@#@标准规定负载×@#@1.20@#@时间@#@负载@#@标准规定负载×@#@1.05@#@约100daN的预载荷@#@负载应与各国规定指定的值相同。

@#@@#@c) 进行台架试验后,应同时对各乘客位置的座椅施加此负载。

@#@@#@4.2. 试验要求@#@4.2.1. 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不应存在损害座椅安全带锚固装置强度的裂开、裂缝或变形。

@#@@#@4.2.2 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不应存在可能造成座椅安全带撕裂的锐边部位。

@#@@#@4.2.3 试验结束后,有效下安全带锚具的位置应符合下图中的尺寸。

@#@@#@L1、L2@#@L@#@高于120mm@#@高于350mm@#@4.2.4 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有效上安全带锚具的位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在肩部锚固装置与座椅连成一体的情况下)@#@4.2.4.1 施加指定负载时,肩部(图5中的“a”)有效锚具的移动范围不应超过其最大容许范围(图5中的“b”)的60%。

@#@@#@4.2.4.2 从SgRP到有效上锚具的高度应高于450mm。

@#@@#@肩部的有效锚固点@#@4.2.4.3 从经过SgRP的基本纵断面到有效上安全带锚具的水平距离应高于140mm。

@#@@#@4.2.5 若施加的负载为指定负载的120%,则肩部(图5中的“a”)有效锚具的移动范围不应超过其最大容许范围(图5中的“b”)的70%。

@#@@#@ECER14指定点R@#@4.2.6 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提供了向前滑动(步入式装置)倾斜座椅靠背的功能的各座椅,应按照图纸说明操作座椅。

@#@@#@4.2.7 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座椅任何部位不应存在束缚乘客或可能被乘客触摸到的锐边。

@#@@#@图5@#@5.0. 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本项试验适用于特定的长条座椅,此长条座椅含有两个外侧座椅位置以及一个中间座椅位置,座椅安全带包括膝带和肩带,并且用于中间座椅位置的肩部锚固装置与座椅靠背合并在一起。

@#@但是,对于已经在第4.0点中证实**,在没有外侧座椅肩部安全带的任何支撑下,可以有效限制乘客的座椅和座椅靠背可以不进行本项试验。

@#@@#@**如图6所示,通过绘制外侧座椅位置安全带拉力-肩部负载曲线,并显示负载曲线上的拐点位于指定负载的120%的范围内,可以证实此结论。

@#@@#@肩部负载(kN)@#@拐点@#@座椅安全带@#@拉力(kN)@#@图6@#@6.0. 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6.1. 试验方法@#@6.1.1 试验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6.1.2 负载条件@#@1)应按照下表所示条件进行试验。

@#@@#@碰撞区域*@#@J.S.R、FMVSS、ECE和ARD规定的完全碰撞区域@#@加载方向@#@垂直于碰撞位置的切线方向或成45°@#@@#@加载速度@#@高于24.1km/h@#@(*)当扶手位于碰撞区域中时,应对扶手进行冲击试验。

@#@@#@6.2 试验要求@#@1) 如图6.1所示,头模的减速度保持7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3毫秒。

@#@而且,头模的减速度保持8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0.25毫秒。

@#@@#@不应高于3毫秒@#@不应高于0.25毫秒@#@时间(msec)@#@加速度,G@#@图6.1@#@2) 应关闭与座椅靠背连成一体的隔间,如烟灰缸等。

@#@@#@3) 座椅头枕,头枕连接部位的边框,扶手以及座椅靠背不应存在危险性的锐边,也不应产生可能分散座椅部件碎片的变形或裂口。

@#@@#@4) 碰撞后,应运用头模静态测量接触静止头模的断裂部件的表面,且表面上应出现半径不低于5mm的弧度。

@#@@#@5) 头枕及其导向部件的表面不得出现显著的松弛度、裂口,支撑物的松散或上锁机构的脱离。

@#@@#@7.0. 头枕试验@#@7.1. 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7.1.1 试验方法@#@7.1.1.1 试验条件@#@1) 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于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进行商讨并遵循本规定。

@#@@#@7.1.1.2 座椅位置@#@座椅:

@#@最低条件下的最后端位置@#@头枕:

@#@最后端条件下的最高位置(倾斜型)@#@7.1.1.3 负载条件@#@1) 下表所示两种条件@#@负载位置@#@1@#@最不利的位置(针对在人体躯干方向上位于头枕顶端下部65mm处的点,或在躯干垂直方向上位于SgRP上部635mm处的点)。

@#@@#@2@#@若座椅配有透明型头枕,则应为直径为165mm的球体与头枕小孔部位接触的点。

@#@(见图7)@#@A接触点@#@2) 37.3daN.m力矩穿过背板在SgRP周围生成的负载。

@#@应对座椅施加类似于穿过头模的力矩生成的负载,不要将背板的负载移入头枕。

@#@@#@3) 测试长条座椅时,应按照如下条件施加负载。

@#@@#@+背板负载:

@#@各乘客位置@#@+头枕负载:

@#@各头枕位置@#@7.1.2 试验要求@#@1) 施加规定标准负载的情况下,校正躯干线和头模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0mm。

@#@@#@7.2. 静态试验2(最大头枕强度)@#@7.2.1 试验条件@#@除负载条件外,应按照第7.1部分指定的条件进行本项试验,且试验负载应为980N或更高。

@#@@#@7.2.2 试验要求@#@1) 施加980N负载的情况下,校正躯干线和头模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80mm。

@#@应能够垂直调节头枕。

@#@见下图。

@#@@#@力(单位:

@#@N)@#@距离(单位:

@#@mm)@#@不合格@#@合格区域@#@2) 试验结束后,头枕或其连接部位不应存在损伤。

@#@@#@7.3. 动态试验@#@7.3.1 试验方法@#@7.3.1.1 试验条件@#@1) 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

@#@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于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商讨此试验并遵循本规定。

@#@@#@7.3.1.2 座椅位置@#@碰撞方向@#@座椅位置@#@头枕位置@#@正面@#@指定参考位置@#@最低端和最后端位置(倾斜型)@#@背面@#@指定参考位置@#@最低端和最前端位置(倾斜型)@#@7.3.1.3 负载条件@#@1) 应按照下表所示条件进行试验。

@#@@#@如果头枕具有另外一个不利位置,在应在此位置上进行试验。

@#@@#@碰撞点见下表@#@正面碰撞@#@1)头枕支撑中心(其上部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100mm,在躯干方向上距离SgRP上部635mm)。

@#@@#@2)头枕支撑横杆中心。

@#@(若为透明型头枕且头枕配有两根横杆,则碰撞点应为侧边下横杆)@#@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65mm的点。

@#@@#@背面碰撞@#@1)头枕支撑中心,即与水平面成45°@#@角的线段的接触点。

@#@@#@(若为透明型头枕且头枕配有两根横杆,则碰撞点应为侧边下横杆)@#@2)头枕支撑中心(其上部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100mm,在躯干方向上距离SgRP上部635mm)。

@#@@#@加载方向@#@正面碰撞@#@水平@#@背面碰撞@#@45°@#@@#@加载速度@#@高于24.1km/h@#@冲击点@#@标准型@#@透明型@#@正面碰撞@#@距离R点635mm@#@距离R点635mm@#@背面碰撞@#@距离R点635mm@#@距离R点635mm@#@在透明型头枕的情况下,如果躯干方向上方635mm处位于R点下横杆的上方,则应对部位②进行冲击试验。

@#@@#@7.3.2. 试验要求@#@1) 如图6所示,头模的减速度保持7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3毫秒。

@#@而且,头模的减速度保持8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0.25毫秒。

@#@@#@2) 座椅头枕及其连接部位的边框不应存在危险性的锐边,也不应产生可能分散座椅部件碎片的变形或裂口。

@#@@#@3) 碰撞后,应运用头模静态测量接触静止头模的断裂部件的表面,且表面上应出现半径不低于5mm的弧度。

@#@@#@4) 头枕及其导向部件表面上不得出现显著的松弛、裂口、支撑物的松散或上锁机构的脱离。

@#@@#@8.0. 供应商职责@#@";i:

5;s:

26287:

"@#@学校logo@#@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学院理工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xxx级@#@学号xxxxxxxx@#@姓名xx@#@指导教师xx@#@成绩@#@20xx年xx月xx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引言 2@#@1.柔性制造系统的产生背景 2@#@2.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3@#@2.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 3@#@2.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3@#@2.2.1加工系统 4@#@2.2.2运储系统 4@#@2.2.3刀具的运储设备 5@#@2.2.4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系统 5@#@2.3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 6@#@3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 6@#@3.1国外的发展 6@#@3.2国内的发展 8@#@4柔性制造系统的趋势 9@#@4.1向小型化、单元化方向发展 9@#@4.2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10@#@4.3单项技术性能与系统性能不断提高 10@#@4.4重视人的因素 10@#@4.5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10@#@5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

@#@市场竞争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现代的制造业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柔性制造系统正是为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柔性制造系统的概念,发展历史,系统组成,分析了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使人们能认识柔性制造系统、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知道柔性制造系统的现状和目前柔性制造系统自身的一些不足,让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柔性制造系统。

@#@@#@关键词:

@#@柔性系统;@#@发展;@#@组成;@#@发展现状@#@Abstract:

@#@Marketcompetitionandpersonalizedcustomerdemandsothatmodernmanufacturingindustryinmanyvarieties,smallbatchproduction,intheproportionofthegrowing.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istoadapttothenewmarketenvironmentandthedevelopmentof.Thisarticlemainlyelaboratedthe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concept,developmenthistory,systemcomposition,analysisofthe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applicationpresentsituation,sothatpeoplecanknowaboutthe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know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ofthelimitation,makedevelopmentof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togetpeople'@#@sattention,andallowmorepeopletopayattentionto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Keywords:

@#@flexiblesystem;@#@development;@#@composition;@#@developmentstatus@#@@#@@#@@#@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向着多样化、新颖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自动线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生产技术以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市场需求。

@#@同时,计算机数控(CN)、计算机直接控制(又称群控)(DNC)、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工业机器人技术(ROBOT)等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柔性制造系统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柔性制造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在零件加工业以及与加工和装配相关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柔性制造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它。

@#@@#@1.柔性制造系统的产生背景@#@制造业的发展,应满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的要求,经过纯手工加工到全自动生产的过程,并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避开手工加工,对于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在制造业的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它有整套连贯的制造设备和物流设备,相对稳定的加工工艺,固定的生产节拍。

@#@自动化流水线的自动化是刚性的,即刚性自动化(FixedAmomation),一套自动化流水线只生产一种产品,要改变生产品种非常困难和昂贵。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威胁,而且也困扰着大中型企业。

@#@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

@#@众所周知,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

@#@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1950年,美国MIT诞生了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以后,机电一体化及数控(NC)的概念出现了。

@#@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计算机数控(CN)、计算机直接控制(又称群控)(DNC)、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工业机器人技术(ROBOT)等新技术。

@#@为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组成@#@2.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柔性制造系统至今仍未有统一、明确、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家、企业、学者和用户往往各有各的说法,所强调的关键特征也各有差异。

@#@所以,确切地定义柔性制造系统要比具体地描述一个柔性制造系统困难得多。

@#@@#@  美国国家标准局定义柔性制造系统为:

@#@由一个传输系统联接起来的一些设备(通常是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机床)组成,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托盘或其他联接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和传输系统在中央计算机控制下,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

@#@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

@#@@#@  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定义柔性制造系统为:

@#@由2台或更多NC机床组成的系统,这些机床与自动物料管理设备一一连接,在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控制下完成自动加工或处理操作,从而可加工多个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  中国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93年编写的《制造自动化术语汇编》中,定义柔性制造系统为:

@#@将自动化生产系统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型转向多品种生产型的柔性化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包括:

@#@

(1)机械加工中心等加工作业机床;@#@

(2)加工对象的辅助作业工业机器人和托盘;@#@(3)加工对象的搬运作业工业机器人/传送带/无人搬运车;@#@(4)存贮工件的自动仓库;@#@(5)上述作业用的各种自动设备的管理和控制用计算机。

@#@@#@2.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2.2.1加工系统@#@柔性制造系统采用的设备由待加工工件的类别决定,主要有加工中心、车削中心或计算机数控(CNC)车、铣、磨及齿轮加工机床等,用以自动地完成多种工序的加工。

@#@无论采用何种加工系统,纳入柔性制造系统运行的加工机床应当是可靠的、自动化的、高效率的,加工设备加工系统是柔性制造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柔性制造系统中耗资最多的部分,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所包含的加工系统所决定的。

@#@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

(1)工序集中:

@#@减轻柔性制造系统物流的负担,保证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质量。

@#@@#@

(2)控制功能强、扩展性好:

@#@方便系统的调整和扩展,减轻网络通讯和上级控制器的负担。

@#@@#@(3)高刚度、高精度、高速度:

@#@使加工出来的零件质量更高,生产效率提高。

@#@@#@(4)自保护和自维护性好:

@#@能及时的发现故障和预警,使系统得到保护,从而提高使用时间。

@#@@#@(5)使用经济性好:

@#@回收导轨油、断排屑处理快速、彻底,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节省运行成本,也能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有效的工作。

@#@@#@(6)对环境的适应性与保护性好:

@#@能加大使用的范围,使其得到普遍的应用,自我保护性好,能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

@#@@#@2.2.2运储系统@#@物料系统用以实现工件及工装夹具的自动供给和装卸,以及完成工序间的自动传送、调运和存贮工作,而这项工作占据了加工的大部分时间,合理的选择物料运储系统,可以大大的减少物料的运送时间,提高整个制造系统的柔性和效率,柔性制造系统工件运储系统的组成部分:

@#@@#@

(1)工件装卸站:

@#@设在柔性制造系统的入口处,由人工对毛坯和已加工好的零件进行装卸。

@#@@#@

(2)托盘缓冲站:

@#@它是一种代加工零件的中间存储装置,对物料起着缓冲作用,一般设置在机床附近,呈直线或环形。

@#@@#@(3)自动化仓库:

@#@柔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仓库一般采用多层立体布局结构形式。

@#@由计算机控制,服从柔性制造系统的命令和调度。

@#@一般由货架,堆垛机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

@#@@#@(4)物料运载装置:

@#@他负责工件与其他物料的运送任务,担负物料在各机床加工机床,自动化仓库和托盘缓冲站之间的搬送和输送作业。

@#@常见的物料运载装置有传送带、自动运输小车、搬运机器人等。

@#@@#@2.2.3刀具的运储设备@#@刀具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刀具的运输、存储和管理,适时地向加工单元提供所需的刀具,监控管理刀具的使用,及时取走已报废或耐用度已耗尽的刀具,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刀具的成本,刀具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柔性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和生产率。

@#@通常由刀库系统、刀具预调站、刀具装卸站、刀具交换装置以及管理控制刀具流的计算机组成。

@#@@#@2.2.4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系统@#@通常采用递阶控制的结构形式,即通过对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正确、合理地分解,划分成若干层次,各层次分别进行独立处理,完成各自的功能,层与层之间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持下,保持信息交换,上层向下层发送命令,下层向上层回送命令的执行结果。

@#@@#@通过信息联系,构成完整的系统,以减少全局控制的难度和控制软件开发的难度。

@#@@#@系统的特点:

@#@每层的信息流都是双向流动的,向下可下达控制指令,分配控制任务,监控下层的作业过程;@#@向上可反馈控制状态,报告现场生产数据。

@#@@#@在控制的实时性和处理信息量方面,各层控制计算机是有所区别的:

@#@愈往底层,其控制的实时性要求愈高,而处理的信息量则愈小;@#@愈到上层,其处理信息量愈大,而对实时性要求则愈小。

@#@@#@2.3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柔性制造系统经过40多年的发展,柔性和自动化是其最大特点,柔性主要包含以下7个方面:

@#@@#@

(1)设备柔性系统中的加工设备具有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其衡量指标是当加工对象的类、族、品种变化时,加工设备所需刀、夹、辅具的准备和更换时间;@#@硬、软件的交换与调整时间;@#@加工程序的准备与调校时间等。

@#@@#@

(2)工艺柔性系统能以多种方法加工某一族工件的能力。

@#@工艺柔性也称加工柔性或混流柔性,其衡量指标是系统不采用成批生产方式而同时加工的工件品种数。

@#@@#@(3)产品柔性系统能经济而迅速地转换到生产一族新产品的能力。

@#@产品柔性也称反应柔性。

@#@衡量产品柔性的指标是系统从加工一族工件转向加工另一族工件时所需的时间。

@#@@#@(4)工序柔性系统改变每种工件加工工序先后顺序的能力。

@#@其衡量指标是系统以实时方式进行工艺决策和现场调度的水平。

@#@@#@(5)运行柔性系统处理其局部故障并维持继续生产原定工件的能力,其衡量指标是系统发生故障时生产率下降程度或处理故障所需的时间。

@#@@#@(6)批量柔性系统在成本核算上能适应不同批量的能力。

@#@其衡量指标是系统保持经济效益的最小运行批量。

@#@@#@(7)扩展柔性系统能根据生产需要方便地进行模块化组建和扩展的能力。

@#@其衡量指标是系统可扩展的规模大小和难易程度。

@#@@#@3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3.1国外的发展@#@美国是最早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柔性制造系统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美国目前拥有的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是从自动线演变而来的。

@#@用加工中心代替组合机床,再加上计算机控制,大多数用于加工非回转体零件。

@#@1981年,美国正在运行和规划的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是由n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转塔主轴箱机床组成的,采用线导式输送车实现工件流的自动输送,用于分批或混合加工10种不同的飞机发动机汽缸体。

@#@1982年,美国有14套柔性制造系统在运行。

@#@据波士顿一家咨询公司统计,1983年已增加到38套,1985年为50套,到1990年将增加到900套,美国在柔性制造系统的投资额,1979年为7亿美元,以后又略有下降。

@#@1982年投资达1.5亿美元,1986年又增到15亿美元,为1982年投资额的10倍。

@#@早在1970年初美国就开始在汽车、农业、建筑部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

@#@最近,宇航及国防有关部门也积极采用柔性制造系统,机床供应部门虽采用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稍晚些,但正在迎头赶上。

@#@@#@早在1967年,英国的Molin机械公司就在世界上首先研制了“Molin系统24”,开辟了柔性制造系统发展的道路。

@#@但由于设计脱离了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未能正式投入运行。

@#@随着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发展,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后来居上,英国反而相形见绌。

@#@即便如此,英国的柔性制造系统仍以其历史长,技术精谌立于世界列强之林。

@#@1984年底,据有关单位估计,在一百套装置中,西欧占43%,日本占35%,美国22%。

@#@在西欧的43套柔性制造系统设备中,有22套在英国。

@#@英国现在正积极推行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的计划。

@#@1980年,英国在柔性制造系统的投资额达l亿英磅,1983年为4亿英磅,以后逐年增加。

@#@到1990年投资额将突破10亿英磅。

@#@英国在柔性制造系统上的总投资低于美国。

@#@到1990年,英国的汽车制造业在柔性制造系统的投资额将占较大比例,接着是一般的机械工业部门、宇航部门(主要是Rolly——Royec公司)、机床制造业、电气/电子公司,最后是建筑/农业部门。

@#@@#@日本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开发晚于英国和美国,1970年才开始装备柔性制造系统,但发展很快,应用数量迅速增长,1975年为1970年的20倍。

@#@到1983年已拥有各种柔性制造系统近63套,并广泛应用在机械加工的各个领域中。

@#@日本的柔性制造系统也与欧美一样,加工工件的主要形状是箱形体零件。

@#@据对日本运行中的54套柔性制造系统调查表明:

@#@加工箱体的为43套,占81%;@#@加工回转体的为11套,占19%。

@#@构成柔性制造系统的机床数一般不多,大部分在10台以下,主要是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近年来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柔性制造系统。

@#@1984年在北京举办的“日本金属加工机械技术展览会”上,展出了日本在机床、电机/电器生产以及日本筑波大学实验室所使用的柔性制造系统实例。

@#@@#@联邦德国的柔性制造系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柔性较强,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很少,以磨床为主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成果显著。

@#@在以加工种类为特征的柔性方面,联邦德国居于领先地位。

@#@世界上70%的系统用于箱形体工件的加工,联邦德国主要研究圆形加工和轴加工,大大扩大了品种范围,提高了柔性。

@#@联邦德国是西欧柔性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是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出口商,大部分是向英国出口。

@#@日本及美国的柔性制造系统在市场上尚未有影响。

@#@@#@目前,苏联约有60套不同柔性水平的柔性制造系统。

@#@其中50%在机床和重型机械制造部门应用,汽车制造业占15%,电力设备制造部门占10%,其余应用于化工机械,农业机械制造部门和其它行业。

@#@苏联约有40套柔性制造系统生产线用于加工回转体零件,17套用于箱体零件,其它则用来加工回转体零件的批量生产。

@#@@#@3.2国内的发展@#@我国在1983~1985年间,在国家支持下由一些单位率先进口了国内第一批柔性制造系统,其中代表性的有:

@#@湖南江麓机械厂进口德国Werner公司制造的,由两台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50x50mm)和一台有轨搬运车组成的系统;@#@郑州纺织机械厂进口德国KLOB公司的由两台龙门式立式加工中心和下台有轨搬运车组成的系统;@#@广西柳州开关厂进口日本春田公司冲压加工系统。

@#@北京机床研究所和日本FANUC公司以合作方式建立的制造伺服电机零件的系统,由五台国产数控机床、法兰克的控制系统及日本富士电机公司的AGV搬运小车组成。

@#@@#@从1985年以后,我国机械制造业进入部分自行开发和部分进口的交叉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技术阶段。

@#@七五计划的机电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明确提出建立四个系统:

@#@济南铸锻所与天水机床电器厂合作研制冲压加工系统,大连机球厂在引进英国KTM公司技术基础上研制箱体加工系统,大连冷冻机厂和大连组合机床所合作研制加工压缩机壳体的制造系统,北京机床研究所的JCS-柔性制造系统-1直流伺服电机零件柔性制造系统。

@#@这四个系统除JCS-柔性制造系统-1系统在1988年底进行了行业总结验收以外,其它系统都由于种种原因到90年代才陆续完成,大连冷冻机厂的系统中断执行。

@#@@#@1986年后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中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发展,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又进口和自行开发了一些系统。

@#@其中有青海第一机床厂和上海第四机床厂的箱体加工系统;@#@北京机床研究所用自行开发的技术和设备,配置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提供的AGV小车,给天津减速机总厂提供一套加工减速机机座的JCS-柔性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CIMS工程在清华大学的试验室中建立由两台加工中心和一台车削中心、配置一台德国的AGV小车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国防军工系统建立柔性制造系统专业队伍,在长春试验中心研制一套由两台台湾产加工中心和自行研制的搬运车、集中刀具库构成的试验性系统。

@#@这几年来国内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工厂,为实施CIMS集成打基础,又进口一些国外系统。

@#@如北京第一机床厂从德国WERNER公司进口的由两台lm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及有轨搬运车组成的系统;@#@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也从该公司进口一套系统;@#@天津减速机总厂从瑞士DIXI集团的WAHLI公司进口一套由两台40x400mm工作台的卧式加工中心和一台ABB公司高架机器人组成的系统,用于加工减速机的针子壳体零件。

@#@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做进口的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国内现有的柔性制造系统中,大部分是直接从国外进口,一部分是在国外单机的基础上由国内配套联成系统,或在进口单机制造技术基础上扩展成系统,只有北京机床研究所的JCS-柔性制造系统-2减速机机座系统是全部采用了国产技术。

@#@国内的西南大学工程培训中心于2008年购进了一套柔性制造系统。

@#@@#@4柔性制造系统的趋势 @#@@#@ @#@ @#@通过近40年的努力和实践,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已臻完善,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并已形成高科技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以及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不断更换,柔性制造系统作为一种生产手段也将不断适应新的需求、不断引入新的技术、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4.1向小型化、单元化方向发展@#@ @#@ @#@ @#@早期的柔性制造系统强调规模,但由此产生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可靠性不好、不利于迅速推广的弱点。

@#@自90年代开始,为了让更多的中小企业采用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由大型复杂系统,向经济、可靠、易管理、灵活性好的小型化、单元化,即向FMC或FMM方向发展,FMC、FMM的出现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4.2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 @#@ @#@为有利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制造厂家组织生产、减低成本,也有利于用户按需、分期、有选择性地购置系统中的设备,并逐步扩展和集成为功能更强大的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的软、硬件都向模块化方向发展。

@#@以模块化结构(比如将FMC、FMM作为柔性制造系统加工系统的基本模块)集成柔性制造系统、再以柔性制造系统作为制造自动化基本模块集成CIMS是一种基本趋势。

@#@@#@4.3单项技术性能与系统性能不断提高@#@ @#@ @#@ @#@单项技术性能与系统性能不断提高,例如采用各种新技术,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综合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网络、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柔性制造系统各单元及系统的自我诊断、自我排错、自我修复、自我积累、自我学习能力(如提高机床监控功能,使之具有对温度变化、振动、刀具磨破损、工件形状和表面质量的自反馈、自补偿、自适应控制能力;@#@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平台技术,实现柔性制造系统的自协调、自重组和预报警功能等)。

@#@@#@4.4重视人的因素@#@ @#@ @#@ @#@重视人的因素,完善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将人与柔性制造系统以及非柔性制造系统生产设备集成为企业综合生产系统,实现人-技术-组织的兼容和人机一体化。

@#@@#@4.5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 @#@ @#@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如金属切削柔性制造系统的批量适应范围和品种适应范围正逐步扩大,例如向适合于单件生产的柔性制造系统扩展和向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柔性制造系统(即FML)扩展。

@#@另一方面,柔性制造系统由最初的金属切削加工向金属热加工、装配等整个机械制造范围发展,并迅速向电子、食品、药品、化工等各行业渗透。

@#@@#@ @#@ @#@ @#@因此,归纳起来,可以说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方向将是:

@#@@#@ @#@ @#@ @#@

(1)加快发展各种工艺内容的柔性制造单元和小型柔性制造系统,因为FMC的投资比柔性制造系统少得多而效果相仿,更适合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

@#@多品种、大批量生产中应用FML的发展趋势是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代替通用的加工中心。

@#@@#@ @#@ @#@ @#@

(2)完善柔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功能,柔性制造系统完成的作业内容扩大,由早期单纯的机械加工型向焊接、装配、检验及板材加工乃至铸锻等综合性领域发展,另外,柔性制造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CAD/CAM)相结合,向全盘自动化工厂方向发展。

@#@@#@5结论@#@柔性制造系统的先进制造理念在经过了40多年的探索、实践,并辉煌一时后,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其它先进制造模式的挑战,但在充分理解柔性制造系统后,我们会发现“柔性”无论是先进系统内部的传统柔性,还是包括生产、组织、管理、协调的整体柔性,都是现代化制造业对中、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高效率加工和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的需要,不具备相应柔性的制造系统在当今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柔性制造系统的理解,完善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

@#@@#@

(1)提高柔性制造系统自身水平特别是物流运控软件水平。

@#@柔性制造系统随着加工技术的提升,硬件上能够吸纳当今前沿的新设备、新工具,但对于软件,它还没有被提升到它应有的重视高度,在现代化制造业中,它发挥着甚至比硬件更大的作用。

@#@柔性制造系统的管理模式正是使硬件设备充分发挥效能的软件平台,它可以使加工设备与物流运储系统有机组合。

@#@@#@

(2)借鉴其它先进的制造理念来增强柔性制造系统的生命力。

@#@计算机集成制造、";i:

6;s:

22785:

"桥式起重设备分类@#@桥式起重机是桥架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又称天车。

@#@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起重小车沿铺设在桥架上的轨道横向运行,构成一矩形的工作范围,就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

@#@@#@ @#@ @#@ @#@桥式起重机广泛地应用在室内外仓库、厂房、码头和露天贮料场等处。

@#@桥式起重机可分为普通桥式起重机、简易粱桥式起重机和冶金专用桥式起重机三种。

@#@@#@ @#@ @#@ @#@普通桥式起重机一般由起重小车、桥架运行机构、桥架金属结构组成。

@#@起重小车又由起升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和小车架三部分组成。

@#@@#@ @#@ @#@ @#@起升机构包括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卷筒和滑轮组。

@#@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卷筒转动,使钢丝绳绕上卷筒或从卷筒放下,以升降重物。

@#@小车架是支托和安装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等部件的机架,通常为焊接结构。

@#@@#@ @#@ @#@ @#@起重机运行机构的驱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集中驱动,即用一台电动机带动长传动轴驱动两边的主动车轮;@#@另一类为分别驱动、即两边的主动车轮各用一台电动机驱动。

@#@中、小型桥式起重机较多采用制动器、减速器和电动机组合成一体的“三合一”驱动方式,大起重量的普通桥式起重机为便于安装和调整,驱动装置常采用万向联轴器。

@#@@#@ @#@ @#@ @#@起重机运行机构一般只用四个主动和从动车轮,如果起重量很大,常用增加车轮的办法来降低轮压。

@#@当车轮超过四个时,必须采用铰接均衡车架装置,使起重机的载荷均匀地分布在各车轮上。

@#@@#@ @#@ @#@ @#@桥架的金属结构由主粱和端粱组成,分为单主粱桥架和双粱桥架两类。

@#@单主粱桥架由单根主粱和位于跨度两边的端粱组成,双粱桥架由两根主粱和端粱组成。

@#@@#@ @#@ @#@ @#@主粱与端粱刚性连接,端粱两端装有车轮,用以支承桥架在高架上运行。

@#@主粱上焊有轨道,供起重小车运行。

@#@桥架主粱的结构类型较多比较典型的有箱形结构、四桁架结构和空腹桁架结构。

@#@@#@ @#@ @#@ @#@箱形结构又可分为正轨箱形双粱、偏轨箱形双粱、偏轨箱形单主粱等几种。

@#@正轨箱形双粱是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形式,主粱由上、下翼缘板和两侧的垂直腹板组成,小车钢轨布置在上翼缘板的中心线上,它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于成批生产,但自重较大。

@#@@#@ @#@ @#@ @#@偏轨箱形双粱和偏轨箱形单主粱的截面都是由上、下翼缘板和不等厚的主副腹板组成,小车钢轨布置在主腹板上方,箱体内的短加劲板可以省去,其中偏轨箱形单主粱是由一根宽翼缘箱形主粱代替两根主粱,自重较小,但制造较复杂。

@#@@#@ @#@ @#@ @#@四桁架式结构由四片平面桁架组合成封闭型空间结构,在上水平桁架表面一般铺有走台板,自重轻,刚度大,但与其他结构相比,外形尺寸大,制造较复杂,疲劳强度较低,已较少生产。

@#@@#@ @#@ @#@ @#@空腹桁架结构类似偏轨箱形主粱,由四片钢板组成一封闭结构,除主腹板为实腹工字形粱外,其余三片钢板上按照设计要求切割成许多窗口,形成一个无斜杆的空腹桁架,在上、下水平桁架表面铺有走台板,起重机运行机构及电气设备装在桥架内部,自重较轻,整体刚度大,这在中国是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型式。

@#@@#@ @#@ @#@ @#@普通桥式起重机主要采用电力驱动,一般是在司机室内操纵,也有远距离控制的。

@#@起重量可达五百吨,跨度可达60米。

@#@@#@ @#@ @#@ @#@简易梁桥式起重机又称粱式起重机,其结构组成与普通桥式起重机类似,起重量、跨度和工作速度均较小。

@#@桥架主粱是由工字钢或其他型钢和板钢组成的简单截面粱,用手拉葫芦或电动葫芦配上简易小车作为起重小车,小车一般在工字粱的下翼缘上运行。

@#@桥架可以沿高架上的轨道运行,也可沿悬吊在高架下面的轨道运行,这种起重机称为悬挂粱式起重机。

@#@@#@ @#@ @#@ @#@冶金专用桥式起重机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可参与特定的工艺操作,其基本结构与普通桥式起重机相似,但在起重小车上还装有特殊的工作机构或装置。

@#@这种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使用频繁、条件恶劣,工作级别较高。

@#@主要有五种类型。

@#@@#@ @#@ @#@ @#@铸造起重机:

@#@供吊运铁水注入混铁炉、炼钢炉和吊运钢水注入连续铸锭设备或钢锭模等用。

@#@主小车吊运盛桶,副小车进行翻转盛桶等辅助工作。

@#@@#@ @#@ @#@ @#@夹钳起重机:

@#@利用夹钳将高温钢锭垂直地吊运到深坑均热炉中,或把它取出放到运锭车上。

@#@@#@ @#@ @#@ @#@脱锭起重机:

@#@用以把钢锭从钢锭模中强制脱出。

@#@小车上有专门的脱锭装置,脱锭方式根据锭模的形状而定:

@#@有的脱锭起重机用项杆压住钢锭,用大钳提起锭模;@#@有的用大钳压住锭模,用小钳提起钢锭。

@#@@#@ @#@ @#@ @#@加料起重机:

@#@用以将炉料加到平炉中。

@#@主小车的立柱下端装有挑杆,用以挑动料箱并将它送入炉内。

@#@主柱可绕垂直轴回转,挑杆可上下摆动和回转。

@#@副小车用于修炉等辅助作业。

@#@@#@ @#@ @#@ @#@锻造起重机:

@#@用以与水压机配合锻造大型工件。

@#@主小车吊钩上悬挂特殊翻料器,用以支持和翻转工件;@#@副小车用来抬起工件。

@#@@#@ @#@ICS53.020.20@#@J80@#@JB/T7688.15-1999@#@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Specificationforladlecranes@#@1999-06-28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I@#@前言@#@本标准是对JB6129—92《铸造起重机》的修订.@#@本标准与JB6129—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

@#@@#@——删除了冶金起重机通用部分的技术内容.@#@——增加了对主,副起升机构配合工作时协调性的要求.@#@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6129—92.@#@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永华,刘大淮,顾翠云,孙广德,崔振元.@#@JB/T7688.15-199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铸造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主起升机构取物装置为带两个叠片式吊钩的起重横梁,副起升机构取物装置为吊钩的@#@铸造起重机.其他铸造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中相同或类似部分亦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99—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14407—1993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件@#@JB/T7688.1—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3技术要求@#@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3.1环境条件@#@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10℃,最高不超过+60℃.@#@3.2使用性能@#@3.2.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被起吊的钢水包及钢水的质量总和.@#@3.2.2第一副起升机构的吊钩作为与主钩配合以倾倒钢水,钢渣及单独起吊物品之用.@#@3.2.3宜采用4根钢丝绳缠绕系统的主起升机构,当1根或对角线上2根钢丝绳断裂后仍能将重物放@#@到地面上.@#@3.3主要零部件@#@3.3.1减速器采用棘轮,棘爪装置时,应符合下述要求.@#@3.3.1.1棘爪数不少于4个,棘轮齿数不少于20个.@#@3.3.1.2棘轮及其固定轴的材料应不低于GB/T699中的45钢,其表面硬度不低于45HRC.@#@3.3.2起重横梁@#@3.3.2.1起重横梁下翼缘板下应设有隔热装置.两端缠绕钢丝绳的动滑轮应有防护罩.@#@3.3.2.2起重横梁装有称量装置的传感器时,传感器应设有可靠的隔热装置.@#@3.3.3主钩吊具应采用叠片式板钩,且应符合下述要求.@#@3.3.3.1钩片的材料应不低于Q235-C钢,或16Mn钢.@#@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Specificationforladlecranes@#@JB/T7688.15-1999@#@代替JB6129—92@#@2000-01-01实施@#@JB/T7688.15-1999@#@2@#@3.3.3.2钩片材料的轧制方向应与钩长方向一致.@#@3.3.3.3钩片叠起连接后,其间隙应不大于0.5mm,紧固后不得松动.@#@3.3.3.4钩口处应设有防磨保护鞍座.@#@3.3.4应采用封闭式司机室,并应符合GB/T14407中的有关规定.@#@3.4装配@#@3.4.1减速器采用棘轮,棘爪装置时,棘轮和棘爪安装后,应能灵活转动.棘爪应紧贴在棘轮齿上,@#@棘爪固定轴应锁紧.@#@3.4.2叠片式吊钩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3.4.2.1钩距L的极限偏差见表1.@#@表1@#@钩距L@#@m@#@3~4>@#@4~5>@#@5~6@#@极限偏差@#@mm@#@345@#@3.4.2.2两钩口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其相对高低差应不大于2L/1000,且最大值不得超过10mm.@#@3.5安全,卫生@#@3.5.1主起升机构应有两套驱动系统,当其中一套驱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套驱动系统应能保证在@#@额定起重量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3.5.2起升机构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的双重限位器(一般为重锤式和旋转式并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设计规定的极限位置时切断电动机电源.对起升高度大于20m的起重机还应装设下降极限位置的限位@#@器,除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外,还应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的圈数在不计固定钢丝绳圈数的情况下,@#@至少再保留2圈.@#@3.5.3起重机装有称量装置时,应在司机室内和主梁适当部位设有明显的显示装置.采用的测力及电@#@气元件应能防潮,抗干扰.在静态下,称量系统误差不大于表2规定.@#@表2@#@额定起重量Gn@#@t@#@允许偏差(全量程)@#@50~800.005Gn@#@100~1800.008Gn@#@225~4500.010Gn@#@3.5.4铸锭用铸造起重机宜有铸锭对准仪.@#@4试验@#@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按JB/T7688.1—1995中4.1规定.@#@4.2合格试验@#@JB/T7688.15-1999@#@3@#@试验时应逐渐加载至额定起重量,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各方向的动作试验和测试,除@#@验证JB/T7688.1—1995中4.2规定的内容外,还应验证主,副起升机构配合工作时的协调情况,其动@#@作应灵活可靠.@#@4.3起重机的静载能力试验按JB/T7688.1—1995中4.3规定.@#@5检验规则@#@按JB/T7688.1—1995中第5章的规定.@#@6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按JB/T7688.1—1995中第6章的规定.@#@7保证期@#@按JB/T7688.1—1995中第7章的规定.@#@JB/T7688.1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JB/T7688.15-1999@#@*@#@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开本880×@#@12301/16印张1/2字数8,000@#@1999年10月第一版1999年10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定价5.00元@#@编号99-955@#@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

@#@http:

@#@//www.JB@#@ICS53.020.20@#@J80@#@JB/T7688.14-1999@#@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板坯搬运起重机@#@Specificationforslabhandlingcranes@#@1999-06-28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I@#@前言@#@本标准是对ZBJ80016—89《板坯搬运起重机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ZBJ80016—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以下改变:

@#@@#@——删除了冶金起重机通用部分的技术内容;@#@@#@——调整了试验载荷值.@#@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80016—89.@#@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永华,刘大淮,赵岐岭,贾和平,孙广德,崔振元.@#@JB/T7688.14-199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板坯搬运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取物装置为夹钳,吊钩,电磁吸盘及其两用或三用的板坯搬运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JB/T7688.1—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3技术要求@#@除下述要求外,其它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3.1环境条件@#@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10℃,最高不超过+60℃.@#@3.2使用性能@#@3.2.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被夹取物品的质量.@#@3.2.2夹钳装置@#@3.2.2.1钳尖材料应使用耐热耐磨合金,不得有裂纹等缺陷;@#@对于堆焊的耐热耐磨合金,不得有夹渣@#@等缺陷.@#@3.2.2.2钳臂体的材料应不低于GB/T700规定的碳素结构钢.δ>@#@20mm时,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Q235-C钢或16Mn钢.@#@3.2.2.3导架及伸缩套筒材料按JB/T7688.1—1995中3.3规定.@#@3.2.2.4钳爪的材料应选用耐热耐磨材料.@#@3.2.2.5销轴的材料应不低于45钢.@#@3.2.2.6传动轴的材料应不低于45钢.@#@3.2.2.7夹钳装置应有保证夹紧力的措施.@#@3.2.2.8夹钳的各机构或铰点应能灵活转动.@#@3.2.2.9夹钳的开闭机构应有隔热防护措施.@#@3.2.3采用电磁吸盘的起重机,其吸重能力应不低于电磁吸盘的额定吸重能力,断电消磁时间不大于@#@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板坯搬运起重机@#@Specificationforslabhandlingcranes@#@JB/T7688.14-1999@#@代替ZBJ80016—89@#@2000-01-01实施@#@JB/T7688.14-1999@#@2@#@3.5s.若用户要求,断电保磁时间一般为10min,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3.3电气设备@#@3.3.1应为夹钳装置设置专用的电缆卷筒,在夹热板坯的起重机上,对该段电缆要采取防热措施,电@#@缆及导线耐热温度应大于70℃.@#@3.3.2夹钳装置上限位开关,零速检测开关,发信器等电器元件应耐高温.@#@3.4润滑@#@夹钳装置宜采用集中润滑系统,润滑管路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4试验@#@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除按JB/T7688.1—1995中4.1有关规定外,还应对导架装置(有刚性导架时)@#@及夹钳装置进行检查.@#@4.2合格试验@#@试验时应逐渐加载至额定起重量.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各方向的动作试验和测试,除@#@验证JB/T7688.1—1995中4.2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包括表1所列项目.@#@表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要求值极限偏差@#@max@#@1夹钳开口度@#@min@#@mm±@#@10%@#@2开闭速度m/s@#@按设计图样@#@规定@#@±@#@10%@#@3开闭机构—灵活可靠—@#@4夹钳空载时四个钳爪间高低差@#@5夹钳钳爪在夹取过程中起吊时与板坯的相对滑移距离@#@mm≤10—@#@4.3承载能力试验@#@4.3.1静载试验@#@起重机静载试验时按1.25Gn加载,试验载荷应施加在吊具滑轮组或上横梁上,其它按JB/T@#@7688.1—1995中4.3.1规定.@#@4.3.2动载试验@#@起重机的动载试验除按JB/T7688.1—1995中4.3.2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4.3.2.1试验时按1.1Gn加载,用夹钳夹起相当于1.1Gn的板坯,试验夹钳的夹紧能力和主起升机构的@#@动载性能.@#@4.3.2.2试验夹钳的开闭机构,开闭动作不少于5次.要求达到夹钳开闭灵活自如,张开,闭合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4.3.2.3若大车运行采用水平轮导向装置时,试车时水平轮应起到控制运行导向的作用,且大车车轮@#@不得有卡阻现象.@#@JB/T7688.14-1999@#@3@#@5检验规则@#@按JB/T7688.1—1995中第5章的规定.@#@6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按JB/T7688.1—1995中第6章的规定.@#@7保证期@#@按JB/T7688.1—1995中第7章的规定.@#@JB/T7688.14-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板坯搬运起重机@#@JB/T7688.14-1999@#@*@#@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100044)@#@*@#@开本880×@#@12301/16印张1/2字数8,000@#@1999年10月第一版1999年10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定价5.00元@#@编号99-975@#@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

@#@http:

@#@//www.JB@#@ICS53.020.20@#@J80@#@JB/T7688.15-1999@#@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Specificationforladlecranes@#@1999-06-28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I@#@前言@#@本标准是对JB6129—92《铸造起重机》的修订.@#@本标准与JB6129—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

@#@@#@——删除了冶金起重机通用部分的技术内容.@#@——增加了对主,副起升机构配合工作时协调性的要求.@#@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6129—92.@#@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永华,刘大淮,顾翠云,孙广德,崔振元.@#@JB/T7688.15-1999@#@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铸造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主起升机构取物装置为带两个叠片式吊钩的起重横梁,副起升机构取物装置为吊钩的@#@铸造起重机.其他铸造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中相同或类似部分亦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99—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14407—1993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件@#@JB/T7688.1—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3技术要求@#@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3.1环境条件@#@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10℃,最高不超过+60℃.@#@3.2使用性能@#@3.2.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被起吊的钢水包及钢水的质量总和.@#@3.2.2第一副起升机构的吊钩作为与主钩配合以倾倒钢水,钢渣及单独起吊物品之用.@#@3.2.3宜采用4根钢丝绳缠绕系统的主起升机构,当1根或对角线上2根钢丝绳断裂后仍能将重物放@#@到地面上.@#@3.3主要零部件@#@3.3.1减速器采用棘轮,棘爪装置时,应符合下述要求.@#@3.3.1.1棘爪数不少于4个,棘轮齿数不少于20个.@#@3.3.1.2棘轮及其固定轴的材料应不低于GB/T699中的45钢,其表面硬度不低于45HRC.@#@3.3.2起重横梁@#@3.3.2.1起重横梁下翼缘板下应设有隔热装置.两端缠绕钢丝绳的动滑轮应有防护罩.@#@3.3.2.2起重横梁装有称量装置的传感器时,传感器应设有可靠的隔热装置.@#@3.3.3主钩吊具应采用叠片式板钩,且应符合下述要求.@#@3.3.3.1钩片的材料应不低于Q235-C钢,或16Mn钢.@#@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Specificationforladlecranes@#@JB/T7688.15-1999@#@代替JB6129—92@#@2000-01-01实施@#@JB/T7688.15-1999@#@2@#@3.3.3.2钩片材料的轧制方向应与钩长方向一致.@#@3.3.3.3钩片叠起连接后,其间隙应不大于0.5mm,紧固后不得松动.@#@3.3.3.4钩口处应设有防磨保护鞍座.@#@3.3.4应采用封闭式司机室,并应符合GB/T14407中的有关规定.@#@3.4装配@#@3.4.1减速器采用棘轮,棘爪装置时,棘轮和棘爪安装后,应能灵活转动.棘爪应紧贴在棘轮齿上,@#@棘爪固定轴应锁紧.@#@3.4.2叠片式吊钩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3.4.2.1钩距L的极限偏差见表1.@#@表1@#@钩距L@#@m@#@3~4>@#@4~5>@#@5~6@#@极限偏差@#@mm@#@345@#@3.4.2.2两钩口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其相对高低差应不大于2L/1000,且最大值不得超过10mm.@#@3.5安全,卫生@#@3.5.1主起升机构应有两套驱动系统,当其中一套驱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套驱动系统应能保证在@#@额定起重量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3.5.2起升机构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的双重限位器(一般为重锤式和旋转式并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设计规定的极限位置时切断电动机电源.对起升高度大于20m的起重机还应装设下降极限位置的限位@#@器,除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外,还应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的圈数在不计固定钢丝绳圈数的情况下,@#@至少再保留2圈.@#@3.5.3起重机装有称量装置时,应在司机室内和主梁适当部位设有明显的显示装置.采用的测力及电@#@气元件应能防潮,抗干扰.在静态下,称量系统误差不大于表2规定.@#@表2@#@额定起重量Gn@#@t@#@允许偏差(全量程)@#@50~800.005Gn@#@100~1800.008Gn@#@225~4500.010Gn@#@3.5.4铸锭用铸造起重机宜有铸锭对准仪.@#@4试验@#@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按JB/T7688.1—1995中4.1规定.@#@4.2合格试验@#@JB/T7688.15-1999@#@3@#@试验时应逐渐加载至额定起重量,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各方向";i:

7;s:

57:

"第四篇清华山维NASEW平差软件@#@第一次课@#@";i:

8;s:

1043:

"曲轴的检测项目@#@1.连杆轴颈的圆度:

@#@(最大量-最小量)/2=(62.97-62.96)/2=0.005mm@#@连杆轴颈的圆柱度:

@#@(最大量-最小量)/2=(62.97-62.96)/2=0.005mm@#@标准连杆轴颈:

@#@63mm@#@2.主轴颈的的圆度:

@#@(最大量-最小量)/2=(69.97-69.96)/2=0.005mm@#@主轴颈的的圆柱度:

@#@(最大量-最小量)/2=(69.97-69.96)/2=0.005mm@#@标准主轴颈:

@#@70mm@#@3.曲轴的颈项圆跳动(第四道主轴颈):

@#@0.18-0.20mm@#@曲轴的弯曲量:

@#@曲轴的颈项圆跳动/2=0.09-0.10mm@#@4.活塞行程:

@#@212.82-83=129.8mm@#@曲柄半径:

@#@活塞行程/2=64.9mm@#@5.曲轴的扭曲量:

@#@一缸连杆高度-六缸(四缸)连杆高度=0@#@如果出现差值,则曲轴报废。

@#@@#@确定修理级别为:

@#@一级@#@注:

@#@外观检验:

@#@@#@车削余量:

@#@0.10mm@#@修理级别:

@#@六级@#@修理尺寸:

@#@一级:

@#@0.25mm@#@二级:

@#@0.50mm@#@三级:

@#@0.75mm@#@四级:

@#@1.00mm@#@五级:

@#@1.25mm@#@六级:

@#@1.50mm@#@";i:

9;s:

23959: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赛项名称:

@#@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赛项组别:

@#@中职组□高职组■@#@专业大类:

@#@制造大类@#@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王建民@#@专家组组长手机:

@#@13622006486@#@方案申报单位(盖章):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

@#@吕冬明@#@联系手机:

@#@ 13146600325@#@邮箱号码:

@#@ chanyebu5050@@#@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邮政编码:

@#@100823@#@申报日期: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中国制造2025)@#@

(二)压题彩照@#@(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先进制造业@#@(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现行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分类,专业代码及全称:

@#@@#@自动化类580201机电一体化技术@#@580202电气自动化技术@#@580203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580206工业网络技术@#@580207检测技术及应用@#@580212电气工程技术@#@580217智能控制技术@#@580218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类580301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580303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580312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设计制造类58010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580103数控技术@#@机械类58030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二、赛项申报专家组@#@姓名@#@单位@#@专业@#@职务/@#@职称@#@年龄@#@手机号码@#@邮箱@#@王建民@#@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分院院长/教授@#@55@#@13622006486@#@chtjwjm@@#@郭士义@#@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机械自动化@#@顾问/@#@教授@#@62@#@13682086525@#@13682086525@@#@韦东波@#@浙江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机械自动化@#@主任/@#@教授@#@49@#@13588077333@#@Weidb_zd@@#@王晓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自动化@#@副院长/教授@#@47@#@13951885130@#@Wangxy@@#@卢庆林@#@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分院院长/教授@#@53@#@13335303079@#@Lql0018@@#@刘洪毅@#@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自动化@#@经理/工程师@#@36@#@18001300238@#@Hongyi-liu@@#@封岩@#@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自动化@#@经理/工程师@#@37@#@15900737055@#@Yan.feng@br-@#@三、赛项目的@#@本赛项考核参赛选手对智能工厂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即MES(智能生产制造管理)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管理能力。

@#@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

@#@@#@本赛项旨在通过竞赛引领全国职业院校自动化类、机电类、机械制造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引导职业学校关注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探索培养符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工厂”、“智能生产”要求,企业急需的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途径、新方法。

@#@@#@通过本赛项重点考核参赛选手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2.虚拟物料智能存储、机器人搬运、数控加工单元调试与运行@#@3.柔性装配工作岛硬件调整@#@4.装配机器人设置与调试@#@5.柔性装配工作岛调试与运行@#@四、赛项设计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赛前公布竞赛平台、操作工艺规范及配分。

@#@竞赛过程全程录像,开放参观及转播,项目成果演示由选手自己完成,由专家裁判团队按国家相关的过程验收规范和标准拟定评分细则完成成绩评定;@#@比赛内容、比赛过程及比赛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

(二)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人才需求量大、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点多;@#@@#@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其中“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实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

@#@本赛项通过考核参赛选手对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综合应用能力,展现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适应国家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岗位需求,赛项设备及赛项内容的设计都具有一定先进性,符合先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了智能工厂、柔性制造等相关内容的课程。

@#@@#@(三)竞赛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赛项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涉及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电子看板实时显示、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化调整、生产模具夹具更换、生产节拍的调整、RFID检测、装配机器人控制、加工装配质量控制、生产运行管理等职业岗位日常工作任务。

@#@竞赛贴近实际应用。

@#@竞赛环境与实际应用场景基本相同,使得比赛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真实,为学生迅速投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竞赛平台成熟。

@#@@#@目前制造企业中在转型升级中MES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赛项竞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接近于真实工厂的实训系统;@#@竞赛平台涵盖订单获取、产品设计、生产及装配阶段,通过MES系统将设备和各个不同阶段联系在一起,以典型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进行训练及比赛。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一)赛项首次设立,符合产业发展对智能制造技能人才的需求,体现了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技能和先进生产工艺的融合。

@#@@#@

(二)赛项以MES智能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为核心,有效融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和3D虚拟控制技术为一体,设备总价较低,在完成智能工厂制造项目的教学前提下,大量节约了学校对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设备的经费投入。

@#@@#@(三)赛项通过考核参赛选手对MES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管理能力,再现制造企业订单获取、产品设计、生产及装配等各个阶段智能化生产制造管理,实现竞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

@#@@#@(四)核心系统采用多种品牌,有利于学校和当地产业对接,实现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五)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策划和组织。

@#@@#@六、竞赛内容简介(须附英文对照简介)@#@赛项以MES系统为核心,有效融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3D虚拟控制技术为一体,完成MES系统的生产需求、任务下达、生产派单、工序过程、品质检验、成品输出等环节。

@#@通过系统权限管理进行设置,通过授权的用户也可通过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下达订单,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将设备和各个不同阶段联系在一起,体现“云制造”的理念。

@#@@#@通过竞赛考核学生在完成MES系统整个过程中的MES软件的操作、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化调整、生产模具夹具更换、生产节拍的调整、RFID检测、装配机器人控制、加工装配质量控制、电子看板实时显示、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并将过程数据实时上传到各信息系统进行处理与展示,实现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的数字化管控功能。

@#@@#@ThecompetitionfocusesonMESsystem,integrateswithautomationcontroltechnology,mechanicalmachiningtechnologyand3DvirtualcontroltechnologytocompleteMESsystem’smanufacturerequirement,missionassignment,productionordersending,process,qualityrestriction,finishedproductoutput,etc.Setthroughsystemauthoritymanagement,authorizedusercanreleaseorderthroughsmartphoneortabletPC,andequipmentscanbeconnectedtogetherthroughinternet.@#@Itexaminesstudents’abilitiesincluding:

@#@MESsoftwareoperation,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optimizationandadjustment,producingmoldandclampexchange,productiontaktadjustment,RFIDdetection,assemblyrobotcontrol,machiningandassemblyqualitycontrol,Kanbansystemreal-timedisplay,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Andprocessdatacanbeuploadedtoinformationsystemtorealizedigitalmanagement.@#@七、竞赛方式@#@

(一)竞赛项目采用团体赛比赛形式,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龄不限。

@#@各地区原则上不超过2支参赛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发达地区、院校数量较多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参赛1支参赛队)。

@#@@#@

(二)参赛选手须为高等学校全日制2016年度在籍学生;@#@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高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5周岁(当年),即参赛当年7月1日前不满26周岁。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报名参加比赛。

@#@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团体赛每队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

@#@@#@(四)竞赛时间连续4小时,比赛总成绩满分100分。

@#@竞赛项目采取任务书形式下达竞赛要求。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日期@#@时间@#@内容@#@地点@#@第一天@#@6:

@#@00-15:

@#@30@#@各参赛队、裁判员办理报到手续@#@酒店@#@16:

@#@00-16:

@#@30@#@领队会(分组抽签、赛前说明)@#@报告厅@#@16:

@#@30-17:

@#@00@#@选手熟悉赛场@#@(限定在观摩区,不进入比赛区)@#@赛场@#@第二天@#@8:

@#@40-8:

@#@40@#@选手检录、加密及入场@#@赛场@#@8:

@#@40-9:

@#@00@#@发放任务书、宣布注意事项、进入工位,进行赛前设备、材料检查@#@赛场@#@9:

@#@00-13:

@#@00@#@第一场竞赛(评分裁判在工作室工作)@#@赛场@#@12:

@#@00-13:

@#@00@#@参赛选手、裁判在赛场内就餐;@#@指导教师在休息区就餐@#@赛场@#@13:

@#@00-16:

@#@00@#@评分裁判评分,竞赛选手到指定地点等候@#@赛场@#@第三天@#@8:

@#@40-8:

@#@40@#@选手检录、加密及入场@#@赛场@#@8:

@#@40-9:

@#@00@#@发放任务书、宣布注意事项、进入工位,进行赛前设备、材料检查@#@赛场@#@9:

@#@00-13:

@#@00@#@第一场竞赛(评分裁判在工作室工作)@#@赛场@#@12:

@#@00-13:

@#@00@#@参赛选手、裁判在赛场内就餐;@#@指导教师在休息区就餐@#@赛场@#@13:

@#@00-16:

@#@00@#@评分裁判评分,竞赛选手到指定地点等候@#@赛场@#@第四天@#@10:

@#@00-11:

@#@00@#@闭赛式@#@报告厅@#@九、竞赛试题@#@赛项采取提前公开竞赛内容的方式进行比赛,赛前1个月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样题,题型、结构、技能点等内容与正式赛题相类似。

@#@故障设置、电路设计功能改进部分的具体内容属非公开部分,由正式赛题规定。

@#@备有10套以上竞赛用试题,竞赛试卷由赛项监督组组长赛前随机抽取。

@#@@#@样题在赛项立项答辩前提供。

@#@@#@十、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

(一)评分标准制定原则@#@按照智能工厂员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制造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评分,全面评价参赛选手职业能力的要求,本着“科学严谨、公正公平、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

(二)评分方法@#@1.竞赛项目满分为100分。

@#@其中上位机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30分,虚拟物料智能存储、机器人搬运、数控加工单元调试与运行15分,柔性装配工作岛硬件调整15分,装配机器人设置与调试15分,柔性装配工作岛调试与运行15分,职业素养10分。

@#@@#@2.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出现电路短路故障扣5-10分。

@#@@#@3.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扣10-20分,情况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4.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污染赛场环境等不符合职业规范的行为,视情节扣5-10分。

@#@@#@5.在竞赛时段,参赛选手有不服从裁判及监考、扰乱赛场秩序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取消参赛队综合奖评奖资格。

@#@有作弊行为的,取消参赛队综合奖评奖资格。

@#@裁判宣布竞赛时间到,选手仍强行操作的,取消参赛队奖项评比资格。

@#@@#@6.按比赛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参赛队的名次。

@#@竞赛成绩相同时,完成工作任务所用时间少的名次在前;@#@竞赛成绩和完成工作任务用时均相同时,职业素养项的成绩高的名次在前。

@#@@#@(三)评分细则@#@一级指标@#@比例@#@二级指标@#@比例@#@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30%@#@1.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MES软件设置与操作,上下发批次任务订单,系统自动运行加工,并实现生产订单管理、可追溯性管理、数据库管理。

@#@@#@15%@#@2.生产数字化看板管理系统运行与调试、实时信息发布。

@#@@#@5%@#@3.系统运行衔接、系统集成与运行调试@#@10%@#@虚拟物料智能存储、机器人搬运、数控加工单元调试与运行@#@15%@#@1.上位机虚拟场景软件运行;@#@@#@3%@#@2.数据采集系统编程调试;@#@@#@4%@#@3.根据要求完成3D虚拟场景的网络数据部分的程序调试修改、协同工作运行调试;@#@@#@8%@#@柔性装配工作岛硬件调整@#@15%@#@1.生产模具夹具更换@#@5%@#@2.气动回路连接@#@3%@#@3.电气电路连接@#@7%@#@装配机器人设置与调试@#@15%@#@1.机器人各点位置点参数设置与原点位置设置@#@5%@#@2.机器人动作运行程序编写@#@10%@#@柔性装配工作岛调试与运行@#@15%@#@1.柔性装配工作岛程序优化、生产节拍调整与调试;@#@@#@10%@#@2.柔性装配工作岛网络数据部分的程序调试修改;@#@@#@5%@#@综合素质@#@10%@#@1.设备操作规范性@#@2%@#@2.材料利用效率,接线及材料损耗@#@2%@#@3.工具、仪器、仪表使用情况@#@2%@#@4.竞赛现场安全、文明情况@#@2%@#@5.团队分工协作情况@#@2%@#@总计@#@100%@#@十一、奖项设置@#@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一、二、三等奖。

@#@以赛项实际参赛队(团体赛)总数为基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各赛项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团体赛)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得各赛项一、二、三等奖的团体赛参赛选手,授予相应荣誉证书;@#@获得一等奖的团体赛参赛队,授予奖杯。

@#@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的指导教师,授予荣誉证书。

@#@@#@十二、技术规范@#@按照教育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智能制造下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掌握智能工厂制造与数字管控系统相关技术,提供学生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照国际和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工种职业技能标准。

@#@@#@赛项技术标准:

@#@@#@1.《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第1部分:

@#@框架》GB/T19902.1-2005@#@2.《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第3部分:

@#@接口服务、协议及能力模板》GB/T19902.3-2006@#@3.《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18726-2002@#@4.《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风险管理》GB/T20918-2007@#@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6.《可编程序控制器》GB/T15969-1995@#@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GB/T20867@#@8.《装配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GBT26154@#@十三、建议使用的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比赛设备采用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THIMZX-2型智能工厂制造系统实训平台”,并将根据比赛需要,对技术平台进行改造和完善,工具、量具、耗材统一提供。

@#@@#@

(一)设备平台组成@#@设备平台包括MES系统单元、柔性装配工作岛单元、虚拟物料智能存储单元、虚拟机器人搬运单元、虚拟数控加工单元、RFID与视觉检测单元、电气控制单元、电子看板显示单元,框图见图1。

@#@@#@图1竞赛平台组成框图@#@1.MES系统单元@#@MES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当工厂发生实时事件时,MES能对此及时作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

@#@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

@#@@#@MES系统包括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过程管理、生产排程、品质控管、设备控管及对外部系统的PDM整合接口与ERP整合接口等模块。

@#@MES是将企业生产所需的核心业务的所有流程整合在一起的信息系统,它提供实时化、多生产型态架构、跨公司生产管制的信息交换;@#@可随产品、订单种类及交货期的变动弹性调整参数等诸多能力,能有效的协助企业管理存货、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准时交货能力,增进企业少量多样的生产控管能力。

@#@@#@MES智能生产制造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功能,见图2:

@#@@#@图2软件应用功能框图@#@2.柔性装配工作岛单元@#@主要包含供料机构、生产模具、固定夹具、装配机器人、装配机构、装配传输线、装配工位、零件缓存驳接台、工作台等组成。

@#@完成零件的装配。

@#@@#@3.虚拟物料智能存储单元@#@采用3D交互技术设计,全方位再现工业现场物料自动供给,通过构建包含物料库、物料选择机构、物料传输线等3D虚拟环境,采用数据采集卡实现物料智能存储单元的自动控制。

@#@@#@4.虚拟机器人搬运单元@#@采用3D交互技术设计,全方位再现工业现场机器人搬运,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夹具等3D虚拟环境,采用数据采集卡实现机器人搬运单元的自动控制。

@#@@#@5.虚拟数控加工单元@#@采用3D交互技术设计,全方位再现工业现场数控加工过程,通过构建包含数控加工中心、气动3爪夹具、自动门等3D虚拟环境,采用数据采集卡实现数控加工单元的自动控制。

@#@@#@6.RFID与视觉检测单元@#@主要包含RFID无线射频识别器、视觉检测系统质检工位、废品分拣工位等组成。

@#@完成零件检测和零件信息采集。

@#@所有产品集成有动态数字存储器承载着在其整个生产周期中所需的各种必需信息。

@#@@#@7.电气控制单元@#@主要包含PLC、通信模块、变频器、步进电机及驱动、伺服电机及驱动、开关电源、指令按钮、电源开关、显示仪表、指示灯等组成。

@#@主要完成设备的工作流程控制。

@#@@#@8.电子看板显示单元@#@通过液晶显示器可显示当前订单生产情况,装配及加工生产线设备运转情况。

@#@并提供各类业务电子看板,根据业务角色不同,实时提醒相关人员,如QC任务看板、出入库任务看板等。

@#@@#@平台主要配置:

@#@@#@序号@#@设备名称@#@主要部件@#@1@#@MES系统单元@#@MES软件V1.0@#@2@#@柔性装配工作岛单元@#@包含供料机构、生产模具、固定夹具、装配机构、装配传输线、装配工位、零件缓存驳接台、工作台等。

@#@@#@装配机器人三菱或ABB6自由度机器人@#@

(1)三菱:

@#@@#@机器人本体:

@#@三菱RV-4FL;@#@@#@控制器:

@#@三菱CR751-04VD;@#@@#@示教单元:

@#@R33TB-S03;@#@@#@电磁阀套装:

@#@1F-VD01-02;@#@@#@并行输入输出口:

@#@2D-TZ368;@#@@#@并行输入输出口电缆:

@#@2D-CBL05;@#@@#@抓手输入输出电缆:

@#@1F-H35S-02;@#@@#@机器人3D仿真与在线调试软件:

@#@RTToolBox2@#@

(2)ABB:

@#@@#@机器人本体:

@#@RB-120-3/0.58;@#@@#@控制器:

@#@IRC5紧凑型;@#@@#@示教单元:

@#@FlexPendant;@#@@#@DeviceNet通讯总线模块;@#@@#@输入输出接口板:

@#@数字式直流24V16进/16出板;@#@@#@机器人3D仿真与在线调试软件:

@#@RobotStudio@#@3@#@虚拟物料智能存储单元@#@包含物料库、物料选择机构、物料传输线等3D虚拟环境,采用数据采集卡实现物料智能存储单元的自动控制。

@#@@#@4@#@虚拟机器人搬运单元@#@包含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夹具等3D虚拟环境,采用数据采集卡实现机器人搬运单元的自动控制。

@#@@#@5@#@虚拟数控加工单元@#@包含数控加工中心、气动3爪夹具、自动门等3D虚拟环境,采用数据采集卡实现数控加工单元的自动控制。

@#@@#@6@#@RFID与视觉检测单元@#@主要包含RFID无线射频识别器、电子标签、视觉检测系统质检工位、废品分拣工位等组成。

@#@@#@7@#@电气控制单元@#@主要包含PLC三菱FX3U-48MT/ES-APLC控制器或西门子S7-200SMARTST40、通信模块、三菱FR-E740变频器或西门子MM420、3M660步进驱动器及电机、三菱MR-E-20A伺服驱动器及电机、DC24V开关电源、指令按钮、电源开关、0-450V交流电压表、0-200V直流电压表、指示灯等组成。

@#@@#@8@#@电子看板显示单元@#@22寸液晶显示器。

@#@@#@9@#@计算机@#@2台@#@10@#@可移动电脑桌@#@尺寸:

@#@长600mm×@#@宽560mm×@#@高1100mm2台@#@11@#@气泵@#@24L容量,0-0.9Mpa@#@12@#@其他@#@配套工具、编程软件GXWORKS2或STEP_7-MicroWIN_V4_SP9等;@#@@#@

(二)场地要求@#@1.竞赛场地平整、明亮、通风良好,场地面积满足竞赛要求,场地净高不低于3m,竞赛工位按24个工位布置,留有过道。

@#@@#@2.每个竞赛工位提供380V、220V交流电源,380V供电负荷不小于1.5kVA,安装有三相五线制电源25A插座1只;@#@提供独立于三相五线制电源的单相三线制电源一路,功率不小于0.5kVA,安装有单相电源插座2只。

@#@提供独立的电源保护装置和安全保护措施。

@#@@#@3.竞赛工位:

@#@每个工位占地不小于15m2(5m×@#@3m),且标明工位号,布置竞赛平台1套、工作准备台1张、电脑桌2张、计算机(或笔记本)2台。

@#@@#@十四、安全保障@#@

(一)赛区建立与公安、消防、司法行政、交通、卫生、食品、质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保证比赛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

(二)赛项执委会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i:

10;s:

20834:

"@#@@#@人工加机械顶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

@#@@#@审批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

@#@@#@施工单位:

@#@@#@工程概况@#@珲春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本段施工供热管径为1.2米供热管线。

@#@@#@施工工艺的选择@#@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情况,本工程采用人工加机械顶管施工。

@#@@#@施工部署@#@施工现场场区:

@#@施工区域采用彩色锌瓦2米高全封闭围蔽,在路边设置标志牌和反光标志,夜间设警示灯。

@#@开挖土方随挖随运到弃土场堆放;@#@临时用电主干线采用380V三相五线制,接通工作井;@#@坑内及管道内照明采用12V安全交流电源供电。

@#@供电拟采用市电和现场发电机组相结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接入市电。

@#@@#@顶管施工措施@#@根据现场布置,先施工顶管工作井(拉森钢板桩施工)。

@#@顶管采取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以缩短工期。

@#@@#@1、顶管施工流程图:

@#@@#@工作井施工@#@浇筑砼@#@钢筋制安@#@工作井后背施工@#@顶管设备安装@#@检查顶管设备备备@#@开机顶进@#@管内挖泥@#@下一节管吊装@#@接管@#@正常顶进@#@回收掘进@#@管道贯通@#@回填@#@泥土外运@#@测量控制及纠编@#@注浆减阻@#@竣工验收@#@测量定位@#@砌筑井体@#@2、顶管顶力计算@#@顶管的推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受的阻力,包括工具管切土正压力、管壁摩擦阻力等。

@#@@#@

(1)顶力计算(以d1200管顶进40m为例)@#@顶管机头正面挤压段压力:

@#@F1=p×@#@D2/4×@#@P @#@其中F1--顶管泥水阻力(t)@#@D--顶管外径(m)@#@P--顶管泥水最大压力(t/m2)@#@P与土层密实度、土层含水量、地下水位状况有关。

@#@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和本工程的分析,估算顶管前端面压力为20-30t/m2,F1=p×@#@D2/4×@#@P=p×@#@1.802/4×@#@30=76.34T@#@管壁摩擦阻力:

@#@F2=S×@#@L×@#@f@#@其中S—顶管外周长(m)@#@ L—最长一段顶管长度(m)@#@ f—综合摩擦力系数(T/m2)@#@f与管道的埋设深度、土质、地下水位等因素有关。

@#@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和本工程的分析,估算综合摩擦力系数f=1.1T/m2。

@#@F2=S×@#@L×@#@f=p×@#@1.80×@#@40×@#@1.1=248.81T@#@管自重:

@#@F3=B×@#@L=1.95×@#@40=78T@#@在考虑一次顶进距离为40m时,顶管总阻力为以上阻力之和:

@#@@#@F=F1+F2+F3=403.15T@#@顶进的后座采用2个500T的千斤顶,采用的减阻措施,通常减少管壁摩擦阻力的措施有:

@#@管壁与泥土间压触变泥浆减阻(优质膨润土拌制而成),注浆需要管节间的密封良好,否则浆体会在管节间泄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减阻效果好时,f—综合摩擦力系数可以降低到0.3-0.8T/m2左右,将触变泥浆的减阻作为保险系数。

@#@@#@

(2)管材受力计算@#@钢管内径d=1200mm,防腐保温厚度t=2000mm,外径D=1400mm,每节管长度12000mm。

@#@@#@可承受的最大顶力为(安全系数为4):

@#@F=s×@#@5000T/m2/4=437.5T>@#@403.15T;@#@满足要求。

@#@@#@3、顶进设备@#@  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工具管等。

@#@@#@ 

(1)千斤顶@#@  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本工程采用2台500t液压千斤顶。

@#@@#@  千斤顶在工作坑内的布置应与管体中心线一致,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折力偶,造成顶进偏差。

@#@根据施工经验,采用人工挖运土方时,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

@#@@#@

(2)高压油泵@#@  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选用额定压力为62MPa的ZB-500注塞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

@#@@#@  (3)顶铁@#@顶铁是传递和分散顶力的设备。

@#@要求它能承受顶压力而不变形,并且便于搬动。

@#@@#@根据顶铁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横顶铁、顺顶铁和U形顶铁三种。

@#@@#@  (4)其它设备@#@  工作坑上设活动式工作平台,平台用30号工字钢梁,上铺15×@#@15cm方木。

@#@工作坑井口处安装一滑动平台,作为吊土使用。

@#@工作平台上设起重架,上装电动卷扬机。

@#@@#@工作棚用彩瓦遮盖,以防雨水及阳光,便于人员在不同气候下的正常操作。

@#@@#@4、工作井@#@

(1)工作坑的布置@#@工作坑是顶管施工的工作场所。

@#@其位置可根据以下条件确定:

@#@@#@①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②考虑地形和土质情况,有无可利用的原样土做后背;@#@@#@③工作坑与可能穿越的管线,建筑物要有一定安全距离;@#@@#@④距水、电源较近的地方;@#@@#@⑤工作井不影响地面交通等。

@#@@#@

(2)工作坑的尺寸@#@  工作坑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工作面,保证下管、安装顶进设备和操作间距,坑底长、宽尺寸可按如下公式:

@#@@#@底宽W=D+(2.4~3.2)@#@式中 W──工作坑底宽度(m);@#@ @#@   D──被顶进管外径(m);@#@@#@底长L=L1+L2+L3+L4+L5  @#@式中 L──工作坑底长(m);@#@@#@   L1──管子顶进后,尾端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一般留0.2米;@#@  @#@   L2──每节管子长度(m);@#@@#@  L3──出土工作间隙,根据出土工具确定,一般为1.0~1.5m;@#@@#@   L4──千斤顶长度(m)@#@   L5──后背所占工作坑厚度(m)。

@#@@#@考虑到坑内后背采用钢板,本工程工作井为内径4.5m×@#@4.5m的工作井,@#@(3)工作井施工@#@顶管工作井场地地质条件一般,开挖工作面附近来往车辆较多,所以工作井开挖过程中必须有可靠的挡土措施。

@#@本工程的工作井采用拉森钢板桩施工,当土层条件较好时,可从上到下分层开挖,并在一定高度做围檩支护。

@#@@#@(4)工作坑基础加固@#@工作坑底根据土质、管重量及地下水情况,做好基础,以防止工作坑底下沉,导致管子顶进位置的偏差。

@#@采用级配碎石基础,当工作坑底土质松软,有地下水时,应采用强度为C25混凝土封底,厚度为20cm,混凝土底板漏水处应采用灌注水泥浆。

@#@井内设一个集水坑,平面尺寸为50cm×@#@50cm,深50cm,用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以便收集地下水和雨水,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地面。

@#@@#@(5)工作坑导轨设置@#@ 导轨:

@#@作用是引导管按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保证管在顶入土之前位置正确。

@#@导轨安装牢固与准确与否对管子的顶进质量影响较大。

@#@因此,安装导轨必须符合管中心、高程和坡度的要求。

@#@@#@(6)接收井施工@#@方法同工作井(略)@#@管节安装@#@1、接口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员必须督促保证施工人员在驳接管材时安装橡胶止水带,且位置、方向正确。

@#@@#@

(2)在驳接顶进时,要边顶边观察止水带的位置,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

@#@@#@(3)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操作;@#@@#@2、管体材料@#@每节长度为12000mm,供热钢管。

@#@@#@出土与顶进@#@  工作坑内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查各部处于良好状态,即可进行出土和顶进。

@#@@#@  首先将管子下到导轨上,就位以后,装好顶铁,校测管中心和管底标高及接口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即可进行管前端取土,凿开护壁进行进洞施工;@#@当管体进洞后,不要急于顶进,首先要封堵好洞口处管体外壁与土体之间的缝隙,保证管体外壁泥水不会渗漏入工作坑,以免因出洞引起的护壁外土体的塌方。

@#@@#@1、顶进施工@#@  顶进利用千斤顶出,靠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被顶进管子推向前进,其操作过程如下:

@#@@#@  ⑴安装好顶铁挤牢,管前端已掏挖一定长度后(视土质情况而定最长不得大于30㎝),启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推向一定距离。

@#@@#@  ⑵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

@#@@#@  ⑶掏挖取土,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需要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

@#@@#@⑷卸下顶铁,下管,接下一节管。

@#@@#@⑸重复上一工艺流程,直至全段贯通。

@#@@#@2、顶管工作面排水@#@地下水由工作面流向工作井集水坑,再用泵排出地面。

@#@@#@3、管内作业面安全措施@#@管内主要采用人工来掘进、纠偏、排土及顶进,考虑管内工作环境要求,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⑴管内施工属于潮湿环境,管内照明必须采用安全低压照明,管内沿线间距10m,在管体右角上安装一盏12V、60W的灯泡。

@#@@#@⑵在顶管中,通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为在顶进过程中的时间比较长,人员在管子内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时间长了,管内就会出现缺氧,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影响测量。

@#@因此需解决好通风问题。

@#@@#@由于本工程施工管道长度不大,采用鼓风式通风,选用小型风扇。

@#@在施工人员下井前必须先通风,并利用鸟类以及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下井操作。

@#@@#@4、纠偏顶进措施@#@⑴顶管测量:

@#@采用经纬仪和光学水准仪。

@#@@#@  ①测量次数:

@#@开始顶第一节管子时,每顶进20—50cm/次,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m/次。

@#@校正时,每顶进50cm即测量一次。

@#@@#@②中心线测量:

@#@首先在地面用经纬仪确定顶管方向桩,然后在工作坑边的两方向桩上挂小线,其上吊2个垂球到工作坑底部,在工作坑中用激光水准仪照准两垂球,读管前端的中心尺刻度,若与中心尺的中心刻度相重合,说明其方向准确,否则其差值即为偏差值。

@#@@#@ ③高程测量:

@#@在工作坑内引设水准点,停止顶进,将激光水准仪支设工作坑同内,测量前端管底高程。

@#@@#@  ⑵顶进偏差的校正@#@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10mm左右,即应进行校正。

@#@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

@#@@#@5、减阻润滑 @#@触变泥浆通过制造、储存、压浆系统,从第一节管注浆孔处压入触变泥浆,形成一定厚度(15mm左右)的泥浆套,间距6~8m设一道补浆孔,使顶管在泥浆套中向前滑行,减少摩阻力,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表,计量桶控制注浆量,压力应控制在地下水位的1.1—1.2倍。

@#@@#@材料:

@#@膨润土:

@#@烧碱:

@#@水=1:

@#@0.05:

@#@4.5配比,经试验,确保泥浆性能良好,必要时加其他外加剂。

@#@@#@为使泥浆能及时将管壁空隙灌满,灌浆速度要与顶进速度相适应,注意观察,防止跑冒,并保证泥浆达到量。

@#@@#@造浆后应静置24小时后方可使用。

@#@@#@6、排土和泥土外运@#@顶管土体在管内用人力手推车运输到工作坑,由提升设备将泥土运至地面堆土区,然后用环保运输车运至弃土场。

@#@@#@7、正常顶进施工@#@顶进速度应根据出土情况确定,要即挖即顶,防止塌方。

@#@顶进过程中,若摩擦力过大时,采取边压触变泥浆边顶进,以减少管体的阻力。

@#@@#@顶进一节后,回缩千斤顶,拆开通风、照明等管线,吊入下一管段,校直对中,接好接头,安装回各顶铁,接通各管线,开动油泵顶进一千斤顶行程,回缩千斤顶,测量、加顶铁,重复顶进至一节管体后,又重复上述流程。

@#@@#@8、主要技术措施@#@为了控制好路地面沉降,使其保证在规范要求以内,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

(1)等体积置换:

@#@即在管内挖掘土方的体积Q土完全等于顶入管子的体积Q管(Q土=Q管),所以每次顶进都经过一定的计算,尽可能相等。

@#@若Q土>Q管时,地面易于沉降;@#@Q土<@#@Q管时,地面易于隆起。

@#@@#@

(2)减少扰动:

@#@顶管是静荷载作用于土体,然而,顶管在采取纠偏措施时,虽然仍属静力范围,但对土体却有周期性的扰动。

@#@因为纠偏时对土体一侧加荷的同时,另侧又强迫卸荷,促使土体内发生应力变化,导致扰动和变形,而且,这样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即扰动还没有恢复第二次扰动又发生,如此重复动作,使土体疲劳,以致变形加剧,并扩散至地表。

@#@为了减少这种对土体扰动,故尽量;@#@@#@①减少纠偏次数:

@#@@#@压注泥浆不使管壁与土体之间形成空隙:

@#@顶管设计时,为了减少摩擦阻力,降低主千斤顶的顶力,工具头的外径常常比顶入管材的外径大10mm~20mm,因此,顶管时在顶入管与土体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空隙,导致土体可能的沉落,为此,必须及时压注泥浆于空隙中,并且边顶进,边压注,更需要在中间补浆,使在顶管中形成完整的泥浆套,既消除了空隙,又能平衡其上土体之自重,防止沉落。

@#@@#@②使土体中不产生附加应力:

@#@土的变形,归跟到底是主体有了附加应力,顶管时,此类附加应力源于以下几种外力:

@#@@#@A、泥浆压力的影响。

@#@为此,在压浆时要控制好压力。

@#@恰好能平衡“泥浆套”以上主体的压力,故事先要根据估计上压力确定泥浆的压力,并非泥浆压力越大越好。

@#@@#@B、道路汽车行驶时的荷载,包括重载汽车急驶中的轮压力,主体的疲劳反应,以及紧急制动压力等。

@#@@#@C、邻进施工影响及堆载影响等等。

@#@@#@(3)顶进中导向要好,除了管端正面挖掘要均衡、对称外,还要:

@#@@#@①经常检查工作井内的导轨,穿墙门洞与顶管间的空隙等有无异常;@#@@#@②千斤顶的中心应和正面阻力及摩阻力的合力重合,尽量减少偏心,这一点在开始安装时必须考虑,若在开始顶进之后调正,就困难了;@#@@#@③经常注意后座的刚度是否足够,其变形的大小和均匀度,以及弹、塑性变形值的比例等,随时设法消除各种影响异向精度的因素;@#@@#@④顶进不宜求快,在穿越道路的顶进中,更需要慢,通常每次顶20~30cm。

@#@在过道路时,改为10~15cm。

@#@每次顶进少一些,异向就相对易于掌握。

@#@@#@9、其它有关问题的处理@#@后座土体支持力不足时:

@#@@#@①在座土体表面堆放压重决,使主体封板桩墙或其它型式的后座墙增加被动上压力,提高土体的支持力。

@#@但这种措施只适用于墙后的正常土质条件下的土体,如砂性土或粘土;@#@绝对不能用于淤泥质土和其它稳定性差的土层。

@#@@#@采用这类措施时,如果挡土深度较大,插入深度较小,可能造成滑波或向坑内涌土。

@#@因此一定要经过土力学计算决定。

@#@@#@②在后座土体中灌注水泥砂浆,填充土体空隙,增加上体的抗剪强度,弥补土体支持力的不足。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砂性土层,如属粘土层,灌浆可能失效。

@#@@#@10、遇到流沙、流泥软土层超前注浆处理措施@#@(-)、超前注浆主要是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针对流沙、流泥等不利地质的一种施工措施;@#@本顶管工程的地理位置处于新地涌边,地质条件差,管体主要穿越于淤泥层,场地不宜采用搅拌桩进行淤泥层处理,所以采用本措施是对流沙、软泥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

(二)、超前注浆是将管体需要穿越的路径周围的土体,在管体未顶进之前,用高压注浆泵将水泥浆注入土体,使土体在水泥浆的作用下凝结硬化,使之在将要顶进的管体路径周围形成一周环形的水泥混合层,工人在挖掘施工中不会产生流沙流泥,便于顶管工作能够顺利的穿过不利土层,以达到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施工方法@#@

(一)、顶管施工过程中,如遇流沙流泥时,立即停止顶进,在管内前端工作面上用锤击法,将预先加工好的专用注浆钢管打入工作面前端的土体中,打入注浆管时要成放射状沿管子四周向外围打入。

@#@打入深度一般为2~4米为宜(以土质情况而定)。

@#@@#@

(二)、用高压注浆软管将打入土体的注浆钢管接口与工作井上的注浆泵连接好,连接处必须牢固,不渗漏浆液。

@#@@#@(三)、用拌合机调制好水灰比为1:

@#@0.5的水泥浆,储存于储浆箱,将注浆泵进料吸管头放入储浆箱浆液内,然后开启注浆泵将浆液通过注浆管压入流沙或流泥层中。

@#@@#@(四)、注浆完成后4h即可恢复正常顶进,待顶完注浆段后,又可重复上叙注浆操作,如此循环直至穿过不利土层为止。

@#@@#@注浆注意事项@#@

(一)、统计好注浆量,一般每米注浆用水泥量约为90~100kg为宜,若注入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注入太少又形成不了足够厚度的保护层。

@#@@#@

(二)、调制水泥浆要控制好水灰比(1:

@#@0.45~0.5),水灰比太小难以注入,容易堵塞注浆管,影响水泥浆的渗透;@#@水灰比太大又起不到凝结硬化土体的作用。

@#@@#@(三)、注浆压力一般可控制在0.8~2.5Mpa左右,对于管顶覆土较浅的地段,注浆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引起地表面膨胀隆起,或影响附近原有的地下构筑物和管道的使用,因此,一般每1m覆土厚度的注浆压力可按0.44Mpa考虑。

@#@@#@(四)、注浆时要注意观察管内工作面浆液流动情况,以工作面有少量浆液渗出为宜,即可停止注浆。

@#@@#@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机具名称@#@规格、性能@#@单位@#@数量@#@用途@#@翻斗汽车@#@陕汽奥龙@#@台@#@1@#@运土@#@注浆泵@#@L150@#@台@#@1@#@灌注水泥砂浆@#@灰浆搅拌机@#@150L@#@台@#@1@#@搅拌砂浆@#@水泵@#@QS32×@#@25-4@#@台@#@20@#@基坑排水@#@电焊机@#@ZX-400IGB@#@台@#@2@#@维修焊接@#@油压千斤顶@#@500t@#@台@#@8@#@顶管@#@高压油泵@#@ZB-50@#@台@#@4@#@顶管@#@顶压装置@#@全套顶铁、垫座、滑道@#@套@#@4@#@顶管@#@冲击打夯机@#@QT-70型@#@台@#@1@#@回填土实@#@全站仪@#@NTS-360@#@台@#@1@#@测量@#@水准仪@#@AHO-32@#@台@#@4@#@测量@#@发电机组@#@30kw@#@台@#@1@#@供电@#@2、劳动力使用计划@#@采用综合梯队形式,以便相互配合,发挥多面手作用,现场配备技术负责1人,施工员1名,电工1人,测量员1人。

@#@@#@顶管工人采用每天两班连续作业,计划4个施工小组,每小组6人,共24人。

@#@@#@挖桩工每组4人,计划4组,共计16人。

@#@泥水工8人。

@#@@#@质量控制与管理@#@使工程符合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

@#@具体做法是:

@#@建立质量管理。

@#@从工作质量抓起,做到认真细致,严格标准和计量,保证各工序质量,控制好各施工阶段质量,以提高总体工程质量。

@#@施工前将建设单位下发的技术规范、地下管线施工规范、验收规范、质量控制点部位和验收标准内容下发到各施工班组,施工中对照检查落实,针对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某些工序,某些结构部位,制定质量控制点,确定控制点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在施工中检测控制点的现状与制定的质量目标对比,如不能满足验收要求,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质量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达到质量目标为准。

@#@同时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完成质量监控。

@#@工作中具体任务、责任、权力及惩罚,做到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编制质量方针目标和实现方针目标的标准。

@#@@#@@#@顶进过程中地面沉降控制范围@#@项目@#@允许变化范围(mm)@#@地面隆起的最大极限@#@+10@#@地面沉降的最大极限@#@-10@#@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

@#@@#@第14页共20页@#@";i:

11;s:

22833:

"@#@如何去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版本@#@编写或汇编者@#@部门@#@日期@#@01@#@2011年1月19日@#@说明@#@编写者发生变化或者变更内容超过20%时,变更版本号@#@学习对象:

@#@设备维修维护人员及管理人员、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课程目的:

@#@掌握设备维护保养的技巧、方法、要点,减少甚至杜绝设备的突发性故障,使生产有序进行。

@#@@#@目录@#@1、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的技巧和方法(上)@#@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的技巧和方法(上)@#@1.1预防维护概述@#@1.2修机员层别@#@1.3做好三级保养,机台零故障@#@1.4维修需订出作业标准和标准工时@#@1.5维修必须考核能力及绩效@#@1.6“一师带六徒”益处多@#@ @#@ @#@ @#@@#@2、 @#@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的技巧和方法(下)@#@2.1不可抗力因素的迷失与矫正@#@2.2全面预知管理的趋势@#@2.3维修的层别简化与有效管理@#@2.4预防维护管理的经验与结论@#@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的技巧的方法(上)@#@l预防维护概述@#@1.老人易病与旧机易坏@#@老年人容易生病,因为老了,抵抗力差了,出现病变的器官是不能轻易移植的;@#@但是机器旧了,不一定容易出故障,因为机器坏掉的零件是可以换掉的。

@#@机器外观老旧,但内脏如新。

@#@所以,机器故障跟老人生病是两个概念,机器可以通过预防保养做到零故障。

@#@@#@2.保养重于维修,预防重于保养维护@#@预防重于保养,保养重于修复。

@#@人人知道这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去积极的预防,或者好好地保养,而不是等它出现故障才去修复@#@3.人才好的找不来,差的不能用@#@机器的故障部分来源于维护人员的不专业,有两个原因加剧了维护人员不专业的长期存在:

@#@@#@u好的人找不来;@#@@#@u差的人员不能用,他的技术有限,经常把小故障修成大故障。

@#@@#@4.零故障不是天方夜谭@#@零故障不是天方夜谭,保证可以做到@#@【案例】@#@故障率与收益@#@有一家轮胎厂经过专家辅导,故障率降低了90%,每年省下4.5亿的资金。

@#@仅此一项改进,令企业的收益增长了近十值。

@#@@#@可见,降低故障率与提高收益的关系有多密切。

@#@@#@返回目录@#@l修机员层别@#@企业的机器维修员可以根据其保养、维修设备的方式划分出层次:

@#@@#@1.机器故障立即抢修好的@#@机器故障立即抢修好的只能算三流的修机员。

@#@即三流修机员只能去抢修。

@#@@#@2.机器故障抢修不好的@#@机器故障抢修不好的是不入流的修机员,他没有做修机员的资格。

@#@@#@3.二流修机员@#@二流修机员是机器故障后,能立即把它抢修好,还能把故障原因排除。

@#@即不只是修好机器,还能让机器以后不再出故障的修机员是二流的修机员。

@#@即二流修机员从故障去改善。

@#@@#@4.一流修机员@#@一流修机员没事可干。

@#@在下次买新机器的时候,要求他做改良设计,让这个机器根本就不会出故障,即一流修机员从设计去改良。

@#@@#@【案例1】@#@松动的螺栓@#@有一家工厂,每隔两三个月,同机的机器的一根轴就会断掉。

@#@一旦断掉就要停工4小时。

@#@维修人员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断掉的轴赶快换掉。

@#@但是,从来就没有人去追查这个轴为什么会断掉。

@#@@#@后来有位专家发现,原来故障设备都是高速振动的机器,固定轴的那个螺栓经过高速振动就会变松,松到一定程度,轴就会被打断。

@#@原因找到以后,定期去拧紧螺栓,结果轴就一直没有被打断。

@#@@#@这就是一流维护与三流维护的区别。

@#@@#@【案例2】@#@烧毁的马达@#@一家工厂有4个人专门负责修马达。

@#@工厂有几百部机器,每部机器上都有很多部马达,这些马达平均一天要烧坏8个,修一个马达需要4个小时,所以4个人固定修马达。

@#@@#@他们以为马达用久了就会烧,这是正常现象。

@#@@#@后来,专家发现不是用久的原因,而是加工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很多金属粉尘,金属粉尘被马达的吸风口吸进去,导致散热不良,然后就烧了。

@#@后来,他就安装给马达装一个防尘罩,结果故障率大幅下降。

@#@@#@可见,作为维修人员,只能抢修还是不够的,必须从源从发现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将它解决。

@#@@#@返回目录@#@l做好三级保养,机台零故障@#@三级保养做得好,机器可以零故障。

@#@@#@1.一级自主保养@#@一级自主保养,就是由操作机台者自己做保养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u由维修单位制定自主保养表@#@u由维修单位将机台清理、标示好@#@u由维修单位教会机器操作者(或由维修单位教会车间线长,由线长教会机器操作者)@#@u交由操作机台者执行@#@u操作机台者做简易的清洁、检查、润滑@#@u轮班保养项目须分开@#@u机器故障前一定有故障征兆@#@2.二级巡回保养@#@二级巡回保养,就是由驻责任区的维修员,针对他的责任区去巡查,然后做保养。

@#@@#@u由责任区维修员执行@#@二级巡回保养,是由责任区维修员针对他的责任区去巡查他的机台。

@#@巡查的时候要看第一个一级保养有没有确实地做保养。

@#@@#@u特殊工具的清洁、检查、润滑@#@u针对一级保养故障及时予以排除@#@u针对一级保养查核是否确实@#@二级保养再做好,基本上故障在有征兆的时候就能得到排除,就不会真的出现故障。

@#@@#@3.三级定期保养@#@三级定期保养,是根据机台的寿命,定期做大规模保养。

@#@@#@u依机件寿命设定期限@#@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寿命设定一个时间,有的是半年,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u视人力及技术水平决定自做或委托@#@如果维修人员没那么多,其能力不能负荷,那么企业可以委托给原厂或者专业厂来做。

@#@委托专业工厂来做的好外在于:

@#@第一,由原厂来做,它对企业要负一定的维护责任;@#@第二,它如果有新的技术,或者新的零件,设备也可以适时地更新,以提升企业的机器性能。

@#@@#@u将机台拆开清理、校正和更换零件@#@把这个机台整个拆开来,把已经到寿命的零件换掉,即使它还没有坏。

@#@因为这个零件可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坏了,等它坏了的时候再拆开来,损失更大。

@#@@#@三级保养,是一个定期的大保养,把机器整个拆开来,该更换的更换,然后重新矫正,重新装机,这个工作量很大。

@#@@#@u核算修缮效益@#@要核算一下修缮的效益。

@#@首先要知道,修缮会产生哪些成本,机器故障会产生哪些成本。

@#@零件成本是小的,人工成本是小的,机器故障造成的停工损失的成本就比较大。

@#@但是最大的成本,是因为机器常故障,产销不顺畅,造成业务不敢满载接单,造成产能浪费的损失。

@#@这个损失很大,也许就是营业额的50%,还是很多人没有算到的修缮成本。

@#@@#@返回目录@#@l维修须定出作业标准及标准工时@#@1.维修作业标准@#@维修作业要定出作业标准和标准工时,在定标准工时之前,要去做一些改善,不是说现在怎么修,就把它定成标准,要综合考虑不同人修理的不同工时,最后制定出标准的工时。

@#@在作业标准的制定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u事前防范,事中保养,事后排除@#@在作业标准上,不是只有故障后的修复,故障后修复是最不得已的手段。

@#@应该重视事前防范,做好事前防范,可以消除大部分故障。

@#@事中保养就是有故障征兆的时候,及早发现并加以排除,花的时间最少。

@#@@#@事后的修复是下策,事前的防范是上策,事中的维护是中策。

@#@所以,应该把90%的故障在事前防范掉。

@#@@#@事后的修复,应该降低在10%以内,或者5%。

@#@不能完全消除的原因在于,人为操作错误也会造成故障。

@#@人为操作错误的责任应该由这个操作人的主管来负,因为新手在不熟练以前,主管不能让他去操作。

@#@@#@u维修作业的三个层次@#@维修作业可以分三个层次:

@#@@#@①第一个层次,拆、搬、装@#@这个层次是花费人力最多的一个层次,占80%的人力花费,但是这个层次最不需要技术。

@#@@#@②第二次层次,修理@#@判断机器哪里出现了故障,如何修理以及这个机器要如何改善,这才是最高的技术。

@#@这个层次不但需要技术,而且需要经验。

@#@这个层次占15%的人力花费。

@#@@#@③第三个层次,判断如何修及如何改良@#@判断机器哪里出现了故障,如何修理以及这个机器要如何改善,这才是最高的技术。

@#@这个层次不但需要技术,而且需要经验。

@#@这个层次占5%的人力花费,安排一个人就足够了。

@#@@#@在划分层次的基础上,维修人员就跟研发一样,不必统统都是师傅。

@#@只要找一个真正的师傅,再找几个助理师傅,其它统统是徒弟就可以了。

@#@这样,大家互相配合,各有所得。

@#@如果全都是师傅,反而坏事。

@#@@#@u维修手册@#@维修手册又叫故障排除一览表。

@#@可以针对这个机器常发生的故障,设定一个故障排除一览表,然后让新的人员照表上的标准程序去修复,他可以完全照着标准化作业,去排除一些常发生的故障。

@#@@#@【自检】@#@请您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些机器的制造厂商除了随机附送操作手册以外,还经常送故障排除一览表。

@#@@#@你认为机器制造商是如何考虑的?

@#@@#@@#@@#@@#@2.维修标准工时@#@u待命不算工作@#@作为维修人员,大部分时间在等待,因为机器没有故障,他无事可做。

@#@这种等待算不算工作?

@#@待命不算工作。

@#@机器没有故障的时候,维修人员可以做二级保养,就不要在那里待命了。

@#@@#@【案例】@#@维修人员的全方位性@#@某纺织厂原有维修人员30余人,筛选以后只留下7个人,这7个人分白班和夜班轮流值班。

@#@有时,晚上机器出现故障,要到白天才能修,因为晚上值班的是学机械的,而出故障的机器是电机,他修不了。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生产。

@#@@#@后来,这个公司招聘新人进来以后,都要先让他自学3个月,原来是学机械的,学电机;@#@原来是学电机的,学机械。

@#@这样,维修人员变成了全方位维修人员,无论是电机还是其他设备出了毛病,都可以通过这些人来及时解决。

@#@@#@u异常须列管改善@#@定了标准工时以后,有的时候却做不到。

@#@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维修人员的能力不够或者努力不够。

@#@如果能力努力都够,工时却超过了标准,这就是异常,需要列管,需要改善,最后再纳入标准。

@#@@#@返回目录@#@l维修须考核能力及绩效@#@维修人员的绩效和能力是要考核的。

@#@考核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1.维修日报表@#@维修人员必须每日提供维修日报表。

@#@@#@2.核算效率@#@根据维修人员的日报,核算他的效率。

@#@看看他有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没有,需要说明原因,若说不出来,不是能力不好,就是努力不够。

@#@长期如此,一个维修人员的真正能力就可以很清楚,能力差的就要换掉,绝对不能让他滥竽充数。

@#@@#@3.定期技能测试@#@定期进行技能测试,很容易操作。

@#@找一个机器故障,让维修人员当场来修。

@#@第一,看他能不能修好;@#@第二,看他多长时间修好,符不符合标准。

@#@如果两条都符合,表明能力和努力能够。

@#@既然他能修得好、做得好,那么日后如果做不到,就是能力和努力有问题。

@#@@#@4.机台故障一定是三级保养不到位@#@机台出现故障,一定是三级保养不到位,如果不是保养的问题,就是操作不当造成的,那么操作者的主管没有把这个人训练好,是有责任的。

@#@@#@返回目录@#@l“一师带六徒”益处多@#@1.“一师带六徒”可推广运用于任何专业@#@一师带六徒,可以用在任何专业、任何专业岗位,包括研发、维修、营销、管理等等。

@#@@#@2.免除技术专业人才难求、难管、难留之困扰@#@一师带六徒,不只是解决人才难找、难管、难留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模式推广下去以后,很多不按照规范行事的习惯都改掉了。

@#@@#@3.推而广之,绩效更高@#@推而广之,一师带六助师,每助师带六徒,可做四十三个师傅的工作,甚至因分工合作及有效管理,避免老大,绩效更高。

@#@@#@很多岗位工作,专业工作的工作量大概只有5%,需要一般专业的占15%,不需要专业的占80%。

@#@5%的部分由真正的师傅负责,15%的部分由助理负责,剩下的80%由徒弟负责。

@#@@#@按这个模式做下去,企业就没有找人的困难了,可以进新人。

@#@让他们从徒弟做起,然后层级渐进。

@#@个人能力够的,让他当师傅,否则,就让他一直当徒弟或助理师傅。

@#@@#@返回目录@#@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的技巧和方法以(下)@#@l不可抗力因素的迷失与矫正@#@1.不可抗力的迷失@#@不可抗力经常成为各个单位推托责任的借口。

@#@@#@u台风、地震、洪水是天灾、人祸?

@#@@#@认为是天灾的人,是坐以待毙型的想法;@#@认为是人祸的人,是不求甚解的想法。

@#@@#@台风、地震、洪水既不是天灾,也不是人祸,而是自然现象。

@#@之所以会造成天灾一样的,是由于防范不周。

@#@天灾一定是人祸造成的,人祸一定是自甘堕落造成的。

@#@做好预防工作,自然现象来了就不会有损失,天灾也就不会形成。

@#@@#@u机台老旧、新手、操作失误、停电……是不可抗力@#@很多主管经常以机台老旧、新手、操作失误、停电等原因来为自己开脱,认为这是不可抗力,没有办法。

@#@但是机台老旧、新手、操作失误、停电等并不是不可抗力。

@#@做好预防工作,这些都是可以预防@#@u机台故障不可预知、不能预防@#@机台故障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方法就是及时做好检查工作。

@#@@#@做好预防检查工作,可以用一级点检表。

@#@如果他没有确实检查而伪造记录,造成故障损失,叫做故违。

@#@故违造成的损失,是可以通过法律索取赔偿的,所以给责任人一个压力,让他如实做好检查。

@#@@#@2.不可抗力因素的矫正@#@很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严格来讲就是心态的问题。

@#@尤其是当主管不太懂管理的时候,就容易受其影响,随声附和,最好只好自甘损失。

@#@@#@u落实贯彻三级保养@#@只要三级保养能够落实贯彻,机台绝对不会出现故障。

@#@如果再出故障,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

@#@那样的话,操作者主管要负责任。

@#@这两点因素排除了,绝对不会出故障。

@#@@#@u与绩效挂钩@#@机器故障跟绩效挂钩,这个绩效挂钩不是只跟维修单位的绩效挂钩,连生产单位的绩效一同挂钩。

@#@@#@【案例】@#@绩效挂钩@#@有一家公司的机器出了故障,员工都很高兴,因为故障对他们的利益没有影响,他们可以趁机休息一会了。

@#@后来,公司实行了机器故障与维修人员、生产人员的效益挂钩。

@#@一旦机器坏了,生产人员和维修人员一样,都是要受到惩罚。

@#@所以,一出现故障,工人都很着急,马上去找人来修理。

@#@@#@可见,机器故障与维修人员、生产人员的效益挂钩很有必要的。

@#@@#@u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强调的是,无法确定是谁造成故障的人的时候,相关人员就有找出这个人的责任,否则他就要对这个机器故障的损失负责。

@#@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那个帮他负责任的人,就由他自己负责,这就是举证责任。

@#@@#@返回目录@#@l全面预知管理(TPM)的趋势@#@1.TPM:

@#@TotalPredictableManagement@#@最近十几年来的一个新的趋势——TPM,早期叫做全面预防保养;@#@后来,改成全面生产维护;@#@再后来,改成全面生产管理。

@#@但是后来发现,全面生产管理也不够了,因为它做到最后,还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2.故障损失不计,甚至不能接受@#@有很多企业,只要一出故障,损失动辄千万,甚至上亿,企业不堪承受。

@#@所以,后来TPM发展叫全面预知管理,就是任何故障征兆一定要事先知道,然后加以排除,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

@#@有些行业必须这么做,像钢铁业、化工业、金元业、硅片业、LCD面板业等,这些行业一有故障,损失都是很严重的。

@#@所以,它们必须推动全面预知管理。

@#@@#@3.科技及工具进步,已能自动侦测故障征兆@#@科技及工具进步,已使自动侦测故障征兆成为可能。

@#@出现任何故障征兆,相关的设备就会自动报警。

@#@这种报警系统的优点在于:

@#@报警及时、检测成本低。

@#@@#@4.没有不可抗力,没有任何故障借口@#@当预防和检查工作做好以后,就不存在不可抗力。

@#@一旦出现故障,也不要找任何借口,就是预防和检查工作没有做好。

@#@@#@5.优势竞争的必然方向@#@全面预知管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尤其是故障损失非常严重的企业。

@#@这也是企业争取竞争优势的必然方向。

@#@@#@返回目录@#@l维护的层别简化与有效管理@#@1.广义的机台维护@#@广义的机台维护不但包括自己的机台,也包括售出的机台,或者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维护。

@#@这样来看,企业对维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作业、模块化作业,甚至建立一套非常简化的作业。

@#@@#@简化的机台维护,例如:

@#@远端维护。

@#@由于现在设备数码程度越来越高,有些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远端维护。

@#@一根电话线就可以解决问题,免去了技术人员跑来跑去的麻烦。

@#@@#@2.三层维护@#@维护分三个层级:

@#@@#@u第一层级,占80%,不需要什么技术,一般人经过指导都会做;@#@@#@u第二层级,占15%,需要简单的技术,受过训练的人员基本能做;@#@@#@u第三层级,占5%,需要真正的技术,有经验的人员才能做。

@#@@#@针对三个层级,可以把80%的维护交给操作者做;@#@把15%的维护,让企业的维修人员来做;@#@最后的5%的维护,送回总公司来做,或者派专人去做。

@#@@#@【案例】@#@某网络公司的产品经常发生故障,所以就要派人去修。

@#@公司有37个工程师,仍不能满足维修要求。

@#@@#@后来发现,这些工程师的92%的故障集中于前10个故障,这10个故障里有8个可以完全交回企业自己解决。

@#@后来公司就安排人员针对这些故障进行远程维护,通过电话的方式教客户自己维护。

@#@这样,减少了工作量的80%以上。

@#@@#@另外,还有一部分故障就是换换零件的小毛病,驻地的销售人员经过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

@#@只有3%是心脏部位的故障,需要寄回总部修。

@#@@#@从此这个公司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维修工程师了,只留三个在总公司。

@#@公司的费用也大幅度降低。

@#@@#@可见根据维护层安排维护方式,对于公司降低成本有很大意义。

@#@@#@3.设机台的履历表@#@企业的机台,首先要设立一个履历表。

@#@相关人员可以方便地知道它的故障情况、保养情况、零件更换、根据寿命更换的情况、定期保养的记录等。

@#@也可以知道这台机台有没有正常使用,它的寿命和它的使用性能有没有符合当时厂商承诺的标准。

@#@如果不符合,那就要求厂商改进,甚至赔偿。

@#@有这样的履历表,就可以提出合理的、合法的要求。

@#@@#@4.故障工时与损失统计及追踪改善@#@对于故障的工时,应该做一个统计。

@#@然后,对于故障的项目要列观、改善。

@#@发生故障只有两个情况,一个是保养不当,一个是操作错误。

@#@保养不当谁该负责、操作错误谁该负责,都要去追踪改善,绝不是任其恶化。

@#@@#@5.维护人员绩效考核@#@故障工时与损失统计及追踪改善工作做好以后,企业可以把这些数据纳入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不只是考核绩效,也考核他能力够不够。

@#@@#@返回目录@#@l预防维护管理的经验与结论@#@1.机器无新旧,只有保养好坏@#@机器无新旧之分,只有保养好坏之别。

@#@因为机器的零件坏了以后,是可以更换新零件的,所以,即使很旧的机器在换了新零件以后,和新的机器在性能上没有差别。

@#@但是保养则不同,保养得好,机器的性能稳定,就不容易出故障。

@#@而保养得不好,机器就容易出故障。

@#@所以说,机器无新旧之分,只有保养得好坏。

@#@@#@2.运用专家系统@#@一个完全不会维修的人,可以依靠专家系统把机器修复。

@#@专家系统是无数人、无数年的经验积累经过整理形成的。

@#@一个非专家通过系统可以做95%的专家能做的事,专家不必担心会被这个系统取代,因为专家有5%的技术,这个系统是没有的。

@#@@#@人们希望在技术专业的工作上,能够整理出专家系统。

@#@然后,让非专家能够通过专家系统,去处理专家才能做的事。

@#@@#@3.外修的惊人改善实例@#@除了远端修护以外,现在有的企业研发一种机器,它可以做远端遥控。

@#@这个机台的运转,经由卫星通讯是可以感应的。

@#@远端监控机器可以随时通过感应矫正它的设定系数,让它永远保持在最佳状态,让它根本不会出现故障。

@#@一有故障征兆,就可以直接在远端遥控修护。

@#@@#@返回目录@#@-12-@#@";i:

12;s:

27670:

"@#@三层楼电梯PLC控制统设计与调试@#@摘要@#@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的重要交通工具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日益紧密联系。

@#@PLC作为新一代工业控制器,以其高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在电梯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电梯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发展为计算机控制的一个重要方向,成为当前电梯控制和技术改造的热点之一。

@#@为此,自行设计并制作了3层集选电梯。

@#@此电梯所采用的类型为OMRON公司C系列的超小型C20P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思想,即根据各功能实现的条件及原则设计各个功能模块。

@#@设计的程序完成电梯自动运行功能如:

@#@内选外召唤信号的登记、消号、到层开门、上下自动运行等。

@#@合理分配轿厢内指令的执行和厅外召唤的应答。

@#@关于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电梯控统的安装与调试重点介绍如下。

@#@@#@关键词PLC电梯逻辑控制程序设计@#@目录@#@前言……………………………………………………………………………@#@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1.1总体方案的确定……………………………………………………….@#@1.2电梯PLC控制系统的构建……………………………………………@#@1.3可行性论证……………………………………………………………@#@1.4设计的整体布局及其选型……………………………………………@#@第二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1PLC的体系结构………………………………………………………@#@2.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2.3开关量I/O模块………………………………………………………@#@2.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2.5PLC的选型…………………………………………………………….@#@2.6PLC控制程序设计……………………………………………………@#@第三章电梯硬件及软件系统设计………………………………………….@#@3.1电气控制系统……………………………………………………………@#@3.2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3.3硬件系统要求及设计…………………………………………………@#@3.4软件系统设计…………………………………………………………@#@参考文献………………………………………………………………………@#@致谢……………………………………………………………………………@#@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

@#@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

@#@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

@#@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载PLC系统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控制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是PLC工程设计选型。

@#@工艺流程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

@#@PLC及有关设备应是集成的、标准的,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选型所选用PLC应是在相关工业领域有投运业绩、成熟可靠的系统,PLC的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及功能应与装置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

@#@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表图及有关的编程语言有利于缩短编程时间,因此,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PLC的功能、外部设备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1.1总体方案的确定@#@目前,电梯行业在我国迅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市场。

@#@而在今天选择控制电梯运动的设备已经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转变成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其他计算机控制相比较:

@#@@#@个人计算机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图形显示功能,有丰富的软件支持,但是它们是为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设计的,对环境要求很高,抗干扰能力不强,一般不适合在工业现场使用。

@#@@#@单片机只是一片集成电路,不能直接将它与外部I/O信号相连。

@#@要将它用于工业控制,还要附加一些配套的集成电路和I/O接口电路,硬件设计、制作和程序设计的工作量相当大,要求设计者具有很强的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也是为工业控制设计的,目前比较流行的是PC总线工控机,它与个人计算机兼容。

@#@工控机采用总线式结构,各厂家产品的兼容性强。

@#@工控机一般是在通用微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因此在要求快速、实时性强、功能复杂的领域占有优势。

@#@工控机的价格较高,将它有与开关量控制以取代继电器系统有些大材小用。

@#@工控机的外部I/O接线一般都用多芯扁平电缆和插头、插座,直接从印刷电路板上引出,不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接线端子那样方便可靠。

@#@@#@以上各种计算机用语控制的程序一般都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不像可编程续控制器的梯形图语言那样易于被工厂的电气人员掌握。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专为工厂现场应用环境设计的,结构上采取整体密封或插件组合型,对印刷电路板、电源、机架、插座的制造和安装,均采用了严密的措施。

@#@可编程序控制器由于具有前述的各种优点,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

@#@@#@当然在电梯的控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把可编程序控制器用于电梯运动的核心部分是很合理的选择,而且可编程序控制器现在在市场上也是一种成熟的产品。

@#@总之,经上述比较可得,我确定选用PLC控制电梯的运行。

@#@@#@1.2电梯PLC控制系统的构建@#@1).机房@#@机房用来安装曳引机、电控屏、限速器等。

@#@机房可以设置在井道顶部,也可设置在井由自部。

@#@当机房设于井道底部时,即为曳引机下置式曳引方式。

@#@这种方式结构复杂,建筑物承重大,对井道尺寸要求大,只有在机房无法顶置时才使用。

@#@对于绝大多数电梯,椭均设于井道顶部。

@#@机房必须有足够的面积,高度、承重能力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2).轿厢@#@轿厢是用以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

@#@它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轿厢架是轿厢体的承重构架。

@#@是由上横梁、立柱、底梁和斜拉杆等组成;@#@轿厢体由轿厢底、轿厢壁、轿厢顶及照明、通风装置、轿厢装饰件和轿内操纵按钮等组成;@#@轿厢体空间的大小由额定载重量和额定载客量决定。

@#@@#@3).门厅@#@每一层电梯门口装的门,门上带有机器锁及电气接点。

@#@客梯多为自动开关门,开关门由轿厢门上的开门刀带动厅门上的橡皮勒辘来完成的,而轿厢门是由轿厢上的开关门装置驱动的。

@#@@#@4).重量平衡系统@#@该系统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对重由对重架和对重块组成,对重将平衡轿厢自重和部分的额定载重;@#@重量补偿装置是补偿高层电梯中轿厢与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长度变化对电梯设计影响的装置。

@#@@#@5).电力拖动系统@#@该系统由曳引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和变频器等组成。

@#@对电梯实行速度控制。

@#@曳引电动机是电梯的动力源,根据电梯的配置可用交流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供电系统是为电动机提供电源的装置;@#@速度反馈装置是为调速系统提供电梯运行速度信号,一般采用测速发电机或速度脉冲发生器,与电动机相连;@#@调速装置对曳引电动机实行调速控制;@#@变频器可以通过改变频率的大小来控制其运行速度的快慢。

@#@@#@6).电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它起着操纵和控制电梯运行的作用。

@#@操纵装置包括轿厢内的按钮操作箱或手柄开关箱、层站召唤按钮、轿顶和机房中的检修或应急;@#@位置显示装置是指轿内和层站的指层灯;@#@层站上一般能显示电梯运行方向或轿厢所在的层站;@#@控制屏安装在机房中,由各类电气控制元件(或板)组成,是电梯实行电气控制的集中组件;@#@选层器能起到指示和反馈轿厢位置、决定运行方向、发出加减速信号等作用。

@#@它可由机械式、继电器式或电子式组成。

@#@@#@7).安全保护系统@#@电梯上设有机械和电气的各类保护系统,以保证电梯安全使用。

@#@机械方面的有限速器和安全钳,起超速保护作用;@#@缓冲器,起冲顶和撞底保护作用;@#@切断总电源的极限保护。

@#@@#@1.3电梯的初始状态、运行中状态和运行后状态分析@#@1.31电梯的初始状态@#@假设电梯开始时处于第1层待命、各层显示器都被初始化,电梯处于以下状态:

@#@@#@各层呼叫灯均不亮。

@#@@#@电梯内部及外部各楼层显示器显示均为“1”。

@#@@#@电梯内部及外部各楼电梯门均关闭。

@#@@#@1.32电梯运行过程中@#@按下某层呼叫按钮(1~3层)后,该层呼叫灯亮,电梯响应该层呼叫。

@#@@#@电梯上行或下行直至该层。

@#@各楼层显示随电梯移动而改变,@#@各层指示灯也随之而变运行中电梯门始终关闭,到过指定层时,门才打开。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支持其他呼叫。

@#@@#@1.3.3电梯运行后状态@#@在到达指定楼层后,电梯会继续待命,直到新命令产生。

@#@电梯在到达指定楼层后,电梯门会自动打开,经过一段时间自动关闭,在过程中,支持手动开门或关门。

@#@@#@各楼层显示值为该层所在位置,且上行与下行指示灯均灭。

@#@@#@FXON系列中的FXON-24M,它是将众多功能凝集在超小型机壳内@#@的微型可编程控制器。

@#@在控制器内备有模拟电位器与RUN/STOP开@#@关等,方便功能实现,通过扩展单元、扩展模块与基本单元的连接,@#@可自由地选择使用方法。

@#@@#@1.4实际运行中的控制要求分析@#@实际中,电梯服务的对象是许多乘客,乘客乘坐电梯的目的地是不完全一样的,而且,每一个乘客呼叫电梯的时间有前有后。

@#@因此,我们将电梯在实际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加以分类,做出分析,以便于编制程序。

@#@@#@1.4.1电梯上行分析@#@若电梯在上行过程中,某楼层有呼叫产生时,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

(1)若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运行层之上、目标运行层之下,则电梯应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先上行至该层,完成该层呼叫后再由近至远的完成其他各个呼叫动作。

@#@@#@

(2)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运行层之下,则电梯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不响应该指令,直至电梯重新处于待命状态为止。

@#@@#@1.4.2电梯下行分析@#@若电梯在下行过程中,某楼层有呼叫产生时,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

(1)若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运行层之下、目标运行层之上,则电梯应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先下行至该层,完成该层呼叫后再由近至远的完成其他各个呼叫动作。

@#@@#@

(2)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运行层之上,则电梯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不响应该指令,直至电梯重新处于待命状态为止。

@#@@#@1.5电梯的7项控制要求@#@

(1)呼叫接收控制@#@接受每个呼叫按钮(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呼叫)的呼叫命令,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

(2)楼层呼叫控制@#@电梯停在某一层(例如2层)时,此时按动该层的呼叫按钮(上呼叫或下呼叫),则相当于发出打开梯的门命令,进行开门的动作过程;@#@若此时电梯的轿箱不在该层(在1、3层),则等到电梯关门后,按照不换向原则控制电梯向上或向下运行。

@#@@#@(3)运行方向控制@#@电梯运行的不换向原则是指电梯优先响应不改变现在电梯运行方向的呼叫,直到这此命令全部响应完毕后才响应使电梯反向运行的呼叫。

@#@@#@(4)楼层到达控制@#@电梯在每一层都有1个行程开关,当电梯碰到某层的行程开关时,表示电梯已经到达该层。

@#@@#@(5)呼叫按钮控制@#@当按动某个呼叫按钮后,相应的呼叫指示灯亮并保持,直到电梯响应该呼叫为止。

@#@@#@(6)电梯门控制@#@当电梯停在某层时,在电梯内部挥动开门按钮,则电梯门打开,按动电梯内部的关门按钮,则电梯门关闭。

@#@但在电梯运行期间电梯门是不能打开的。

@#@@#@(7)楼层指示灯控制@#@当电梯运行到某层后,相应的楼层指示灯亮,直到电梯运行到前方一层时楼层指示灯改变。

@#@@#@1.6可行性论证@#@可编程序控制器是由继电器逻辑控制而来的,所以它在开关量处理、顺序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初期主要侧重于开关量顺序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增加了数值运算、PID闭环调节功能,并开始与个人计算机或小型计算机联网,它本身也可以构成网络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领域,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可编程序控制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所有的工业部门,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过去许多使用专用计算机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比如用在开关量的控制,这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它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只有通、断状态的开关量信号,这种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最为接近,可以用价格较低,仅有开关量控制的功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替代物。

@#@开关量逻辑控制可以用于单台设备,也可以用于自动线生产线,如机床控制、冲压、铸造机械、运输带、包装机械的控制,同样也可以用于电梯的控制。

@#@@#@通过上述的简述,我希望在控制系统中能够达到如下要求:

@#@@#@乘坐舒适感@#@根据人们生活中的经验证明,在运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值的大小对人们的器官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这只是指人们沿地面或空中的沿与地面平行的任意方向运动的情况而言的。

@#@高速的升降运动就和上述运动有所不同。

@#@这是由于在升降运动中,人体周围气压的迅速变化,对人们的器官产生影响。

@#@例如耳膜会感到压力而嗡嗡响等等。

@#@只要采取一定措施,这些影响是可以消除的。

@#@所以目前电梯的运行速度虽已高达10m/s。

@#@仍能使乘客无大的不适感。

@#@@#@1.7设计的整体布局及其选型@#@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我所选择的电梯载重量为1000kg,速度为1m/s,七层七站。

@#@PLC的型号为FX2N-128MR,通过其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出梯形图,通过PLC的选型连接其PLC接线图。

@#@电动机选用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和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坚固耐用、工作可靠等优点;@#@其缺点是调速性差、概率因数低。

@#@变频器选用安川变频器(616G5),它作为通用变频器适合任何应用场合,在低速下能够实现平稳启动(1%额定转速),并且极其精确地运行。

@#@它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使世界各地生产的电动机达到高性能运行。

@#@具有如下优点:

@#@低速大转矩和全频域平稳加、减速;@#@驱动普通电机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操作简单灵活;@#@具有扩展功能,既可单机使用也可联网使用;@#@设计平均无故障时间:

@#@250000小时。

@#@@#@把50Hz的工频交流电经过处理后输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的电气装置叫变频器。

@#@它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再生制动电路、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第二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1PLC的体系结构@#@PLC实质上是一种被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和微机是基本一致的。

@#@如下图所示:

@#@@#@编程器@#@中央处理单元@#@(CPU)@#@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系统程序存储区@#@用户程序存储区@#@电源@#@PLC硬件的基本结构@#@2.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主要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器组成。

@#@(如下图所示)@#@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相似,甚至与之无异。

@#@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由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RAM和EPROM)、输入/输出模块(简称I/O模块)、编程器和电源五大部分组成。

@#@@#@

(1)CPU模块@#@CPU模块又叫中央处理单元或控制器,它主要由微机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

@#@CPU的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大脑和心脏。

@#@它采用扫描方式工作,每一次扫描要完成以下工作:

@#@@#@1)输入处理:

@#@将现场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和数据分别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

@#@@#@2)程序执行:

@#@逐条读入和解释用户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控制有关的电路,完成数据的存取、传送和处理工作,并根据运算结果更新各有关寄存器的内容。

@#@@#@3)输出处理:

@#@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送给输出模块,去控制外部负载。

@#@@#@

(2)I/O模块@#@I/O模块是系统的眼、耳、手、脚,是联系外部现场和CPU模块的桥梁。

@#@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有两类:

@#@一类是从按钮、选择开关、数字开关、限位开关、接收开关、关电开关、压力继电器等来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电位器、热电偶、测速发电机、各种变送器提供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输入信号。

@#@@#@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接触器、电磁阀、电磁铁、调节阀、调速装置等执行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另一类外部负载是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

@#@@#@CPU模块的工作电压一般是5V,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压一般较高,如直流24V和交流220V。

@#@从外部引入的尖蜂电压和干扰噪声可能损坏CPU模块中的元器件,或使可编程序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所以CPU模块不能直接与外部输入/输出装置相连。

@#@I/O模块除了传递信号外,还有电平转换与噪声隔离的作用。

@#@@#@(3)编程器@#@编程器除了用来输入和编辑程序外,还可以用来监视可编程序控制器运行时梯形图中各种编程元件的工作状态。

@#@@#@编程器可以永久地连续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上,将它取下来后可编程序控制器也可以运行。

@#@一般只在程序输入、调试阶段和检修时使用,一台编程器可供多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公用。

@#@@#@2.3开关量I/O模块@#@开关量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仅有接通和断开两种状态。

@#@电压等级有直流5V,12V,24V,48V和交流110V,220V等。

@#@输入输出电压的允许范围很宽,如某交流220V输入模块的允许低电压为0~70V,高电压为70~256V,频率为47~63HZ。

@#@@#@各I/O点的通/断状态用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元件显示在面板上,外部I/O接线一般接在模块的接线端子上,某些模块使用可拆除的插座型端子板,在不拆去端子的外部连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地更换模。

@#@开关量I/O模块可能4,8,16,32,64点。

@#@@#@2.3.1a直流输入电路@#@2.3.1输入模块@#@输入电路中设有RC滤波电路,以防止由于输入点抖动或外部干扰脉冲引起的错误的输入信号。

@#@滤波电路延迟时间的典型值为10~20ms(信号上升沿)和20~50ms(信号下降沿),输入电流约为10mA,上图2.3.1a是某直流输入模块的内部电路和外部接线图。

@#@本节的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都只画出了一路,COM是各路的公共点。

@#@图中的输入触点直接接在公共点和输入端(400是梯形图中输入继电器的编号)之间,不需要外接电源。

@#@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还可以为接近开关、@#@光电开关之类的传感器提供24V电源。

@#@(如图2.3.1b)@#@图2.3.1b输入电路@#@当图2.3.1b中的外接触点接通时,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敏三极管导通,信号经内部电路传送给CPU模块。

@#@@#@图2.3.1c是交流输入电路。

@#@光电耦合器中有两个反并联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用的两个发光二极管也是反并联的,因此这个电路可以接收外部的交流输入电压。

@#@@#@图2.3.1c交流输入电路@#@2.3.2输出模块@#@输出模块的功率放大元件有大功率晶体管和磁效应管(驱动直流负载)、双向可控硅(驱动内交流负载)和小型继电器,后者可以驱动交流负载或直流负载。

@#@输出电流的典型值为0.5~2A,负载电源由外部现场提供。

@#@@#@输出电流的额定值与负载的性质有关,但是只能驱动100VA/22V的电感性负载和100W的白炽灯。

@#@额定负载电流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额定负载电流减小,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提供了有关曲线。

@#@@#@输出模块内可能设置有熔断器,并在模块面板上用发光二极管显示熔断器的状态。

@#@某些新式的模块用非破坏性的电子保护电路代替熔断器。

@#@@#@2.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从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它的梯形图程序与继电器系统电路图相似,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元件也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输出继电器等。

@#@这种计算机程序实现的“软继电器”,与继电器系统中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某些相似之处。

@#@@#@2.5PLC的选型@#@为了能够更好的选型,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PLC的功能、外部设备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2.5.1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的可扩展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据。

@#@实际订货时,还需根据制造厂商PLC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2.5.2存储器容量的估算@#@存储器容量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器容量。

@#@。

@#@为了设计选型时能对程序容量有一定估算,通常采用存储器容量的估算来替代。

@#@@#@存储器内存容量的估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许多文献资料中给出了不同公式,大体上都是按数字量I/O点数的10~15倍,加上模拟I/O点数的100倍,以此数为内存的总字数(16位为一个字),另外再按此数的25%考虑余量。

@#@@#@2.5.3控制功能的选择@#@该选择包括控制功能、编程功能、诊断功能和处理速度等特性的选择。

@#@@#@

(一)控制功能控制功能包括PID控制运算、前馈补偿控制运算、比值控制运算等,应根据控制要求确定。

@#@PLC主要用于顺序逻辑控制,因此,大多数场合常采用单回路或多回路控制器解决模拟量的控制,有时也采用专用的智能输入输出单元完成所需的控制功能,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和节省存储器容量。

@#@例如采用PID控制单元、高速计数器、带速度补偿的模拟单元、ASC码转换单元等。

@#@@#@(三)编程功能PLC的编程有离线编程和在线编程两种,设计时应根据应用要求合理选用。

@#@@#@离线编程方式:

@#@PLC和编程器公用一个CPU,编程器在编程模式时,CPU只为编程器提供服务,不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完成编程后,编程器切换到运行模式,CPU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不能进行编程。

@#@离线编程方式可降低系统成本,但使用和调试不方便。

@#@在线编程方式:

@#@CPU和编程器有各自的CPU,主机CPU负责现场控制,并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与编程器进行数据交换,编程器把在线编制的程序或数据发送到主机,下一扫描周期,主机就根据新收到的程序运行。

@#@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系统调试和操作方便,在大中型PLC中常采用。

@#@@#@(四)诊断功能PLC的诊断功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诊断。

@#@硬件诊断通过硬件的逻辑判断确定硬件的故障位置,软件诊断分内诊断和外诊断。

@#@通过软件对PLC内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诊断是内诊断,通过软件对PLC的CPU与外部输入输出等部件信息交换功能进行诊断是外诊断。

@#@@#@PLC的诊断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对操作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影响平均维修时间。

@#@@#@(五)处理速度PLC采用扫描方式工作。

@#@从实时性要求来看,处理速度应越快越好,如果信号持续时间小于扫描时间,";i:

13;s:

14482:

"@#@  @#@三一集团简介@#@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

@#@十八年来,三一集团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

@#@目前,三一集团拥有员工19000余人,总资产131.64亿元。

@#@2006年,全年实现销售总额81亿元、净利润6.58亿元,上交税金5亿元。

@#@2007年1-6月,实现销售额62.61亿元。

@#@@#@  三一集团主业是以“工程”为主题的机械装备制造业。

@#@主导产品为建筑工程机械(包括全液压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等)、路面机械(包括平地机、全液压压路机、沥青摊铺机、沥青搅拌站、铣刨机等)、挖掘机械、桩工机械(旋挖钻机等)、履带起重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水平定向钻等)、港口机械(集装箱吊运机等)、煤炭机械(掘进机、采煤机等)全系列产品。

@#@@#@  目前,三一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其中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和履带起重机为国内第一品牌,主导产品混凝土泵车已全面取代进口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达56%,居国内首位,且连续三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  三一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企业500强、工程机械行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最强企业、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中国最具成长力自主品牌、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亚洲品牌500强。

@#@核心企业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是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家成功的企业,目前市值居中国工程机械上 市公司之首。

@#@@#@  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致力于将产品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

@#@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拥有授权有效专利334余项和50多项核心技术。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

@#@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代表国际最高技术水平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

@#@@#@  在国内,三一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等五大产业园。

@#@在全球,三一建有12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30多个国家,产品批量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三一已在印度、美国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下一步还将在比利时等国投资建厂。

@#@@#@  三一集团成员企业:

@#@三一重工、三一重机、三一汽车、三一重装。

@#@@#@  @#@企业历程@#@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

@#@@#@  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22日,其前身是由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和袁金华等四人于1989年6月筹资创立的湖南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

@#@@#@  1991年9月,湖南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更名为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1994年11月,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周福贵、翟登科、王佐春等8名董事出席了会议,会议作出企业分立决议:

@#@将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分立为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三一(集团)材料工业有限公司,并明确了产权分配以及债权债务处置方案:

@#@“将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分立为有限公司和三一材料公司两个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责、权、利相对独立、平等的紧密型企业”。

@#@@#@  1995年1月,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00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00]209号文批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31。

@#@@#@  2003年7月30日,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成立,下辖挖掘机事业部、桩工机械事业部、新材料事业部。

@#@@#@  2004月1月13日,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三一正式进入煤炭机械制造领域。

@#@@#@  2004月3月1日,三一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成功,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地打响了第一枪。

@#@@#@  2008年6月17日,是“中国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5.6亿股全面解禁、中国股市正式步入全流通时代的第一天。

@#@为了中国股市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三一发布了“解禁股”继续锁定两年、股价低于55.76元不减持的公告。

@#@@#@  @#@企业文化@#@   无论是站在湖南和全国,还是放眼全球,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无不让人称奇。

@#@三一集团创始于1989年,从一个最初仅有几百万元资产的山村小企业到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全国知名企业集团,三一只用了仅仅10年时间,年均80%的增长速度堪称世界同行第一。

@#@如今,三一集团下辖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在工程机械行业已名列三甲,在工程车辆行业又异军突起。

@#@2005年实现销售额58亿,利税7.6亿,集团净资产达33亿。

@#@@#@  2004年4月,三一首次亮相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展销会,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重工巨头卡特彼勒、沃尔沃、宝马无一例外地前来展台参观,对这个来自中国的“黑马”让竞争对手惊呼:

@#@“要重新认识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

@#@”与此同时,三一又成功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国最佳运营绩效公司50强”,跻身“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最有影响力品牌三强”。

@#@@#@  三一的迅速成长,凭的是什么?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小企业靠权力管理人,大企业用文化管理人。

@#@正是三一集团一系列领先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所营造的三一文化,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仁志士,为三一事业献力献策,共同铸就了三一辉煌的历史,也为三一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  @#@三一使命@#@  @#@  “三一”的内涵源于“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公司宗旨,这是梁稳根创业团队创业时的抱负。

@#@如今,这成为三一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取向。

@#@@#@  第一,创建一流企业。

@#@三一集团紧紧抓住全球产业分工重组的机遇,发誓创建一个像美国IBM、日本丰田一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所涉及的产业里,三一人正在努力整合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和最优秀的社会资源,他们要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资本号召力第一、人才拥有量第一。

@#@正是这一文化理念让三一人进行企业战略决策时不盲目跟风,也不好大喜功,即使在许多民营企业急剧膨胀发展时期,三一依然保持十分的冷静,专注核心业务。

@#@这让三一在许多民营企业深陷产业多元化泥潭的时候仍然能够稳健发展。

@#@三一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也正逐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标志性企业。

@#@@#@  第二,造就一流人才。

@#@三一人并没有将造就人才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实现自身使命的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他们站在国家、社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待一个企业:

@#@造就人才其实是一个优秀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他们认为没有员工个人梦想的实现,要实现组织目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仁义的。

@#@因此,三一集团倡导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献一条好策”,通过各种方式开发人力资源,鼓励员工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员工职业发展。

@#@三一的目标是要使自身成为人才追随的乐园,成为员工人力资本增值最快的平台,不断为社会培育一流的人才。

@#@@#@  第三,做出一流贡献。

@#@在工商注册时,三一集团就坚持给企业性质烙上了“社会型”企业的印记,这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三一不是某个人的企业。

@#@三一践行着做出一流贡献的使命:

@#@为社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去年纳税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榜前三名:

@#@以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与改善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为己任,执着于为社会创造足够多、足够好的产品;@#@以身试法建好一块试验田,培育和传播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提供经验。

@#@三一人正是奉行这样的时代观念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一流的贡献,也为振兴民族工业、再现祖国的辉煌而竭尽全力。

@#@@#@  @#@企业精神@#@  @#@  自强不息、产业报国,这是三一集团对自身所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最高理解和承诺,体现了三一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炎黄子孙的自尊、自豪、自强感,这也是三一文化的主旨和灵魂。

@#@1994年,面对重工领域德、日、美三国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三一创始人梁稳根一语惊人: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结构和技术。

@#@”三一当时做了几件事:

@#@在所有员工中统一思想,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直面问题,探索走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之路。

@#@他们一方面是要解决中国工业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是要收复洋产品抢占的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三一以“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企业精神,扛起耕耘民族工业实验田的大旗,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工业,走出了民族装备工业的振兴之路。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首让三一人为之热血沸腾的歌,伴随着每一天的开始,响彻在三一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激荡着每一个三一人心间那份“自强不息”的“产业报国”情。

@#@@#@  @#@  @#@经营理念@#@  @#@  买方市场下,客户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

@#@三一以灵敏的市场触觉感受着这一变化,并及时地进行着服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三一首先树立了“一切为了客户”的服务核心理念,并要求在一切有能力做到的环节上实现与客户的良好互动,为企业积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他们因此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

@#@顾客投诉处理机制、一机(所售机器)一档制、服务指标检测管理制、完善的客户培训体系等等。

@#@率先在全国开通800客户服务电话,组建了遍布全国的分公司、办事处和服务站网络,并斥巨资实施三一CIMS工程,建立起产品的制造、调试、试用、质检、安装、排故、维护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系统。

@#@一个企业大部分东西是可以学习和模仿的,但少数个性化服务却模仿不了,正是这些服务锻造了三一集团又一核心竞争力。

@#@@#@  “不断创新,我们未必会拥有一切;@#@但如果停止创新,我们必定一切没有。

@#@”三一人找到了进军重工领域的突破口,那就是始终把创新看成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把高新技术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集团成立三一研究院,每年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倍的投入进行科研开发,近300名工程技术专家夜以继日地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突破,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在美国、法国和香港等地的三一工程师办公室实现全过程交互式并行设计、研究和开发。

@#@他们不惜重金在全国网络人才,一批工程机械行业的精英聚集到三一的麾下。

@#@“如果我们已经做得很好,若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还是要被淘汰。

@#@”这就是三一集团的创新文化。

@#@ @#@  @#@  @#@三一作风@#@  @#@  三一集团诊破企业的通病,创立了“令行禁止、疾慢如仇,严格精细、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体现了三一人投身事业热烈的狠劲和狂劲。

@#@在三一,有一条给人警醒的标语:

@#@“疾慢如仇”,这四个字体现了三一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是集团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

@#@三一文化的一个重要精髓就是“疾慢如仇”,强调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对客户做出反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改进新工艺,以简洁明快日事日清的风格做事。

@#@从1999年以来三一相继推出混凝土泵车、压路机、挖掘机等10多个系列新产品,每个产品从立项到上市都不超过一年。

@#@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2000年8月才决定开发,次年4月样机就已下线,6月产品就走入市场,国内外企业几十年研制这一设备的历程,三一不到3年便已走完。

@#@@#@  在《财富》杂志就“最令人羡慕的公司”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最能代表企业整体卓越性的指标是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的能力。

@#@而那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说,企业文化是他们提高这种能力的最重要机制。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小企业靠权力管理人,大企业用文化管理人。

@#@三一文化已渗透内化到公司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着三一人朝着“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的目标奋进。

@#@@#@  @#@  @#@核心价值观@#@  先做人@#@  后做事@#@  品质改变世界@#@  @#@三一信条@#@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金钱只有诱惑力@#@  事业才有凝聚力……@#@  @#@企业伦理@#@  @#@  公正信实@#@  心存感激@#@";i:

14;s:

3146:

"科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设计与制作标准之@#@打沙拉孔设计标准@#@文件编号@#@KTBZ1-31@#@文件版本@#@1.0@#@制修订日期@#@ 2004-03-10@#@制定单位@#@工程部@#@页次/页数@#@Page4of4@#@制定人@#@谢本良@#@审批@#@1.目的:

@#@为规范沙拉孔的展开计算方法及相关模具尺寸和成形方法,制订本文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部门之作业。

@#@@#@3.职责:

@#@各相关部门根据本文件要求,尊循并执行之。

@#@@#@4.内容@#@4.1沙拉孔的分类:

@#@@#@根据产品的要求不同﹐分为深沙拉孔和浅沙拉孔两种。

@#@如图一所示沙拉是产品互相铆接時﹐采用浅沙拉孔成形﹔图二所示沙拉用于铆拉釘之用﹐采用深沙拉成形。

@#@在设計过程中﹐依据如图所示加以区分沙拉形式﹐对其采用不同的成形方法。

@#@@#@注意:

@#@客户来图为深沙拉结构时,我们都要向客户申请更改为类似浅沙拉结构,保证沙拉孔尺寸A和角度不变,底孔直径尺寸D适当加大,且直身尺寸最少要保证0.15倍料厚左右,因为深沙拉孔尺寸不易保证,难调模。

@#@如客户一定要深沙拉结构则按客户要求做。

@#@@#@@#@4.2沙拉孔的成形:

@#@一般有两种方法@#@4.2.1第一种方法: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沖底孔,打沙拉孔,沖沙拉过孔。

@#@此种方法产品外观好,精度高,冲制稳定,但工程数较多,注意此种方式适用工程数允许的情况。

@#@@#@4.2.1.1第一步:

@#@冲底孔。

@#@如图三所示:

@#@沖頭直徑=D(沙拉过孔)-0.4@#@4.2.1.1第二步:

@#@打沙拉孔。

@#@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4.2.1.1第三步:

@#@冲沙拉过孔。

@#@如图六和图七所示:

@#@下模部分做入子。

@#@@#@4.2.1.1.1深沙拉孔沖沙拉过孔时:

@#@冲裁单边间隙固定取0.02;@#@冲头直径=D@#@4.2.1.1.2浅沙拉孔沖沙拉过孔时:

@#@冲裁单边间隙取过孔截面厚度的5%;@#@冲头直径=D@#@@#@4.2.2第二种方法:

@#@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挤凸打沙拉斜面,冲沙拉过孔。

@#@此种方法节省工程,孔径尺寸可保证,但挤压斜面时,冲头受力大,上垫板易打下沉,必须加硬料垫块或时行热处理。

@#@@#@4.2.2.1第一步:

@#@挤凸打沙拉斜面,如图八和图九所示:

@#@@#@4.2.2.2第二步:

@#@冲沙拉过孔﹐如图十和图十一所示:

@#@下模部分做入子@#@4.2.2.2.1深沙拉孔冲沙拉过孔时:

@#@冲裁单边间隙固定取0.02;@#@冲头直径=D@#@4.2.2.2.2浅沙拉孔冲沙拉过孔时:

@#@冲裁单边间隙固定取0.02;@#@冲头直径=D@#@4.2.3第三种方法:

@#@一般分为二个步骤:

@#@沖底孔,打沙拉孔。

@#@此种方法节省工程,但挤斜面时易起毛刺,沙拉孔不精确。

@#@@#@4.2.3.1第一步:

@#@冲底孔﹐如图十二所示:

@#@冲头直径=(D-30%D)mm.@#@@#@@#@4.2.3.2第二步:

@#@打沙拉。

@#@如图十三、图十四所示:

@#@下模做入块。

@#@@#@@#@";i:

15;s:

9457:

"2017年上半年陕西省数控机床维修调试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电焊机焊接电流的粗调主要依靠改变__。

@#@@#@A.焊接变压器副边绕组匝数@#@B.输入电压@#@C.原边绕组的匝数@#@D.串接的电抗器@#@2、改变电容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向方法是__。

@#@@#@A.主、副绕组对调@#@B.电源相线与零线对调@#@C.电容器接线对调@#@D.主绕组或副绕组中任意一个首尾对调@#@3、MOSFET适用于__。

@#@@#@A.8~50kHz@#@B.50~200kHz@#@C.50~400kHz@#@D.100kW以下@#@4、导线连接后,需要恢复绝缘,绝缘强度__原有绝缘层。

@#@@#@A.不高于@#@B.等于@#@C.不低于@#@D.低于@#@5、弱磁调速是从n0向上调速,调速特性为__输出。

@#@@#@A.恒电流@#@B.恒效率@#@C.恒转矩@#@D.恒功率@#@6、压力继电器多用于机床设备的__等系统。

@#@@#@A.气压、水压和油压@#@B.调速调压@#@C.换向@#@D.齿轮和润滑@#@7、热敏电阻式温度继电器当温度在65℃以下时,热敏电阻为恒定值,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执行继电器__。

@#@@#@A.触头断开@#@B.触头闭合@#@C.动作@#@D.不动作@#@8、正弦交流电常用的表达方法有__。

@#@@#@A.解析式表示法@#@B.波形图表示法@#@C.相量表示法@#@D.以上都是@#@9、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事故。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__控制线路。

@#@@#@A.点动@#@B.自锁@#@C.顺序启动@#@D.正反转@#@10、当检测信号超过预先设定值时,装置中的过电流、过电压保护电路工作,把移相控制端电压降为0V,使整流触发脉冲控制角自动移到__,三相全控整流桥自动由整流区快速拉到逆变区。

@#@@#@A.60°@#@@#@B.90°@#@@#@C.120°@#@@#@D.150°@#@@#@11、高频电源的核心部件是电子管振荡器,振荡器的核心部件是__。

@#@@#@A.真空三极管@#@B.高频三极管@#@C.晶闸管@#@D.可关断晶闸管@#@12、使用时,首先通入交流电,将探测器放在被测电动机定子铁心的槽口,此时探测器的铁心与被测电动机的定子铁心构成磁回路,组成一只__。

@#@@#@A.接触器@#@B.侦察器@#@C.调压器@#@D.变压器@#@13、__作为存放调试程序和运行程序的中间数据而用。

@#@@#@A.27256EPROM@#@B.62256RAM@#@C.2764EPROM@#@D.8255A@#@14、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起动用的频敏变阻器,起动过程中其等效电阻的变化是从大到小,其电流变化是__。

@#@@#@A.从大到小@#@B.从小到大@#@C.恒定不变@#@D.从小稍为增大@#@15、频敏变阻器串接在__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中,作为起动设备。

@#@@#@A.鼠笼式@#@B.线绕式@#@C.同步@#@D.直流@#@16、以最高进给速度运转时,应在全行程进行,分别往复__。

@#@@#@A.1次和5次@#@B.2次和4次@#@C.3次和2次@#@D.4次和1次@#@17、绘图时,特征符号表示()。

@#@@#@A.表面粗糙度@#@B.直径的尺寸公差等级@#@C.圆柱面、轴线的同轴度@#@D.基准@#@18、检查完全部线路后拆除主轴电动机、液压电动机和电磁阀__线路并包好绝缘。

@#@@#@A.主电路@#@B.负载@#@C.电源@#@D.控制@#@19、小功率负载的滤波电路,要求滤波效果很好,应选择的滤波电路形式是__。

@#@@#@A.电容滤波器@#@B.电感滤波器@#@C.LCΠ型滤波器@#@D.RCΠ型滤波器@#@20、为了使异步电动机能采用Y—△降压起动,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必须是__。

@#@@#@A.Y接法@#@B.△接法@#@C.Y/△接法@#@D.延边三角形接法@#@21、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发射结正偏,对于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__。

@#@@#@A.0.2V@#@B.0.3V@#@C.0.5V@#@D.0.7V@#@22、对于每个职工来说.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由岗位的质量要求、质量目标、质量保证措施和__等。

@#@@#@A.信息反馈@#@B.质量水平@#@C.质量记录@#@D.质量责任@#@23、电流流过负载时,负载将电能转换成__。

@#@@#@A.机械能@#@B.热能@#@C.光能@#@D.其他形式的能@#@24、__属于主令电器。

@#@@#@A.刀开关@#@B.接触器@#@C.熔断器@#@D.按钮@#@25、中性点不接地的380/220V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应不超过__Ω。

@#@@#@A.0.5@#@B.4@#@C.10@#@D.30@#@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在商业活动中,不符合待人热情要求的是__。

@#@@#@A.严肃待客,表情冷漠@#@B.主动服务,细致周到@#@C.微笑大方,不厌其烦@#@D.亲切友好,宾至如归@#@2、根据液压控制梯形图下列指令正确的是()@#@A.AND00@#@B.LD12@#@C.ANI12@#@D.LDI12@#@3、进行20/5t桥式起重机的零位校验时,把凸轮控制器置__位。

@#@短接KM线圈,用万用表测量L1~L3。

@#@当按下起动按钮SB时应为导通状态。

@#@@#@A.“零”@#@B.“最大”@#@C.“最小”@#@D.“中间”@#@4、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是指__电流。

@#@@#@A.熔体额定@#@B.熔管额定@#@C.其本身的载流部分和接触部分发热所允许通过的@#@D.保护电气设备的额定@#@5、正常时每个输出端口对应的指示灯应随该端口__。

@#@@#@A.无输出或无输出而亮或熄@#@B.有、无输出而亮或熄@#@C.有无输入而亮或熄@#@D.有无输入均亮@#@6、根据主轴控制梯形图下列指令正确的是()。

@#@@#@A.ORI31@#@B.LD31@#@C.LDI31@#@D.OR31@#@7、10kW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八接线,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其型号应选__最合适。

@#@@#@A.JR16—20/3,热元件额定电流为22A,调整范围为14~22A@#@B.3RO—20/3D,热元件额定电流为22A,调整范围为14~22A@#@C.3R15—40/2,热元件额定电流为24A,调整范围为15~24A@#@D.3R14—20/3D,热元件额定电流为11A,调整范围为6.8~11A@#@8、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带动电动葫芦的绳轮常采用__制动方法。

@#@@#@A.电磁抱闸@#@B.电磁离合器@#@C.反接@#@D.能耗@#@9、高压设备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__以内。

@#@@#@A.1m@#@B.2m@#@C.3m@#@D.4m@#@10、在振动较大的场所宜采用__。

@#@@#@A.白炽灯@#@B.荧光灯@#@C.卤钨灯@#@D.高压汞灯@#@1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__等。

@#@@#@A.完成劳动任务@#@B.提高生活水平@#@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D.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12、F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回路并联连接用__指令。

@#@@#@A.AND@#@B.ANI@#@C.ANB@#@D.ORB@#@13、调整时,工作台上应装有__以上的额定负载进行工作台自动交换运行。

@#@@#@A.500/0@#@B.40%@#@C.20%@#@D.10%@#@14、测定电动机绕线组冷态直流电阻时,小于1Ω时必须用__。

@#@@#@A.单臂电桥@#@B.摇表@#@C.接地摇表@#@D.双臂电桥@#@15、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应选低压电器__作为过载保护。

@#@@#@A.热继电器@#@B.过电流继电器@#@C.熔断器@#@D.自动空气开关@#@16、直流接触器的铁心不会产生__损耗。

@#@@#@A.涡流和磁滞@#@B.短路@#@C.涡流@#@D.空载@#@17、__指令为空操作指令。

@#@@#@A.NOP@#@B.END@#@C.S@#@D.R@#@18、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可以采用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由于它的主要缺点是__,所以很少采用此方法。

@#@@#@A.产生的起动转矩太大@#@B.产生的起动转矩太小@#@C.起动电流过大@#@D.起动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损耗过大@#@19、__属于无源逆变。

@#@@#@A.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极凋速@#@B.高压直流输电@#@C.交流电动机变速调速@#@D.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20、转矩极性鉴别器常常采用运算放大器经__组成的施密特电路检测速度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n。

@#@@#@A.负反馈@#@B.正反馈@#@C.串联负反馈@#@D.串联正反馈@#@21、电动机装轴承时,用煤油将轴承及轴承盖清洗干净,检查轴承有无裂纹、是否灵活、__,如有问题则需更换。

@#@@#@A.间隙是否过小@#@B.是否无间隙@#@C.间隙是否过大@#@D.是否变化很大@#@22、三相绕线式转子异步电动机采用频敏变阻器起动,当起动电流及起动转矩过小时,应__频敏变阻器的匝数,以提高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

@#@@#@A.增加@#@B.减小@#@C.不变@#@D.稍为增加@#@23、__适用于50~200kHz。

@#@@#@A.IGBT@#@B.SIT@#@C.MOSFET@#@D.MOSFET@#@24、逻辑代数和普通代数一样,也是用字母做变量,但逻辑代数的变量取值只有两个,它们用__表示两种不同的逻辑状态。

@#@@#@A.0和1@#@B.0和A@#@C.0和B@#@D.1和A@#@25、万用表欧姆挡的红表笔与__相连。

@#@@#@A.内部电池的正极@#@B.内部电池的负极@#@C.表头的正极@#@D.黑表笔@#@";i:

16;s:

25263:

"@#@编码@#@2016-JXSJ@#@专业代码@#@080202-201@#@本科毕业设计@#@@#@上下料冲压机械手的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4112020623@#@学生姓名@#@庄申@#@指导教师@#@周清泉/袁永超@#@提交日期@#@2016年5月4日@#@诚 信 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此毕业论文(设计)中均系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没有篡改研究数据,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       @#@     年  月  日 @#@ @#@摘要@#@上下料冲压机械手是根据实际冲压生产过程中的特点,专门为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力等而研制的一种自动化机械设备。

@#@本文在查阅了有关机械手方面的资料之后,简单介绍了其作用、组成和分类。

@#@根据课题要求对机械手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的坐标型式、运动自由度以及机械手的技术参数。

@#@根据对机械手手部、腕部、手臂以及机身等结构的设计计算得出数据,并且通过三维软件solidworks绘制出产品模型,最后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完善。

@#@同时,绘制了机械手气压系统工作原理图,选取了合适的零部件;@#@利用PLC对机械手进行控制,选取了合适的PLC型号;@#@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制定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案,画出了的机械手的操作流程图。

@#@@#@关键词:

@#@机械手;@#@参数设计;@#@软件模拟;@#@PLC方案控制@#@I@#@ @#@ABSTRACT@#@Up-downmaterialcharacteristicsintheprocessofstampingmanipulatorisbasedontheactualproduction,speciallyinordertoimprovetheproductionefficiency,humanliberationandsoonanddevelopedanautomatedmachineryandequipment.Basedonthesearchafterreadinginformationaboutmanipulator,simplyintroducesthefunction,compositionandclassification.Overalldesignofmanipulatorinaccordancewiththerequirementsofproject,todeterminethecoordinatesofthemanipulator,degreesoffreedomofmovementandtechnicalparametersofthemanipulator.Accordingtothemanipulatorhand,wrist,arm,andthefuselagestructuredesignandcalculationoftheobtaineddata,andthrough3Dsoftwaresolidworkstomaptheproductmodel,andfinallytoimprovethestructureofthemanipulator.Atthesametime,drawthemanipulatorworkingprincipleofthepneumaticsystemdiagram,selecttheappropriatecomponents.UsingPLCtocontrolthemanipulator,selectedthesuitablePLCmodel;@#@Accordingtotheworkingprocessofthemanipulatormadethecontrolschemeofprogrammablecontroller,drawtheoperationflowchartofthemanipulator.@#@KeyWords:

@#@manipulator;@#@Parameterdesign;@#@Softwaresimulation;@#@PLCprogramcontrol@#@目录@#@1绪论 1@#@1.1机械手概述 1@#@1.2机械手的组成 1@#@1.3国内外发展概况 3@#@1.4本章小结 4@#@2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 5@#@2.1执行部分的选择 5@#@2.2驱动部分的选择 6@#@2.3控制方案的确定 6@#@2.4机械手的基本形式选择 7@#@2.5机械手主要部件及运动 7@#@2.6机械手的技术参数 8@#@2.7本章小结 8@#@3执行机构的设计 9@#@3.1手腕部分的设计 9@#@3.1.1手腕处轴承的选择 9@#@3.1.2手腕驱动伺服电机与减速器的选择 9@#@3.1.3传动同步带的选择与相应带轮的设计 10@#@3.1.4手腕部分小结 11@#@3.2手臂伸缩部分的设计 12@#@3.2.1直线导轨与滑块的选择 12@#@3.2.2传动同步带选择与相应带轮的设计 15@#@3.2.3伺服电机的选择与传动带轮的设计 15@#@3.2.4手臂伸缩部分小结 16@#@3.3手臂升降部分的设计 17@#@3.3.1滚珠丝杠的选择 17@#@3.3.2伺服电机的选择 19@#@3.3.3光轴与直线轴承的选择 20@#@3.3.4手臂升降部分小结 20@#@3.4手臂旋转部分的设计 21@#@3.4.1转盘轴承的选择 21@#@3.4.2伺服电机的选择以及减速比的确定 21@#@3.4.3手臂旋转部分小结 22@#@4气动系统的设计 23@#@4.1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23@#@4.2气动系统相关部件的选择 23@#@5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24@#@5.1机械手的工艺过程 24@#@5.2机械手控制系统主要硬件的选择 24@#@5.3PLC控制伺服电机范例 25@#@5.4机械手操作过程简述 31@#@5.5本章小结 32@#@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III@#@1绪论@#@1绪论@#@机械手是一种在现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它是一种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设备[1]。

@#@机械手可以代替员工进行一些危险、枯燥的工作,在缓解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机械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可以进行工件的装卸、搬运,甚至可以装配一些复杂机械的零部件。

@#@机械手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省去庞大的工件输送设备,结构紧凑,并且在工厂中的适应性很强[2]。

@#@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用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较低,因为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自动化的生产水平,所以,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考虑,研究应用工业机械手都是十分必要的。

@#@@#@1.1机械手概述@#@机械手是一种按照指定的控制程序,实现自动抓放、搬运工件或者动作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一般被叫做“工业机械手”或“工业机器人”。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机械手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减少员工的劳动出错率。

@#@从而达到保质保量,减少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压力,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特别在恶劣的生产环境(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中,使用机械手可以完成一些人类难以适应的工作,并且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最初的机械手主要是用对来辅助某一台或者一类机床,用来完成相应的上下料工作,它的构造相对简单,专用性较强。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编程序控制的机械手,由于其可以根据程序的变更而改变动作的流程,通用性较强,所以也被称为通用机械手。

@#@由于通用机械手可以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比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3]。

@#@@#@机械手集现代各种高新技术(计算机知识、机构原理、控制理论、信息和传感技术、仿生学、人工智能等)于一身,加以其较高的适应行和通用性,被广泛的研究和制造,形成了一个信息水平高、市场活跃、应用广泛的领域。

@#@机械手的创新应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

@#@@#@1.2机械手的组成@#@

(一)机械手的组成@#@图1.1机械手的组成方框图@#@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机构@#@被抓取工件@#@位置检测装置@#@机械手主要是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组成的。

@#@每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方框图1.1所示。

@#@@#@1)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主要是由手部、腕部、臂部和立柱等部件组成,有的执行机构还有行走机构。

@#@@#@(a)手部@#@所谓手部,就是与物件相接触的部分。

@#@根据其与物件的不同接触方式,可以分成夹持式手部和吸附式手部两类。

@#@@#@夹持式手部主要是由手指和动力传动机构构成的。

@#@手指是指与物件直接接触的部分,常用的手指运动形式有回转型和平移型两种。

@#@回转型手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应用比较广泛。

@#@平移型手指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故应用较少,但平移型手指夹持圆形零件时,工件直径变化不会影响其轴心的位置,因此适宜夹持直径变化范围较大的工件。

@#@@#@吸附式手部主要由吸盘等构成,它是靠吸附力(如电磁吸盘产生的电磁力或真空吸盘内形成的负压)吸附物件,相应的吸附式手部有电磁式吸盘和真空式吸盘两类。

@#@@#@对于质量较小面积较大的板料类零件,通常采用负压式吸盘来吸取物料。

@#@@#@对于具有导磁性的环类和盘类零件,以及板料等,通常用电磁式吸盘吸取物料。

@#@@#@用负压式吸盘和电磁式吸盘吸取物料时,吸盘的形状、数量、吸附力大小,需要根据其被吸附的物料的形状、尺寸和重量的大小而确定的。

@#@@#@(b)手腕@#@手腕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重要部件,通过手腕的旋转动作,可以用来调整需要被抓取物料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

@#@@#@(c)手臂@#@手臂是支承手部及被抓物件的重要部件。

@#@手臂的作用是带动手部抓取物件,并且按照编定的程序将其搬运到指定的位置。

@#@@#@工业机械手的手臂一般通过动力源(如液压、气压或电机等)由手臂运动的驱动部件(如油缸、气缸、齿轮齿条机构、连杆机构、螺旋机构和凸轮机构等)的驱动下,实现手臂的各种运动。

@#@@#@手臂在伸缩或升降运动过程中,为了防止其绕轴线产生转动,都需要加装导向装置,以保证手臂按正确方向运动。

@#@此外,导向装置还能承受手臂所受的各种力矩,可以使运动的工件保持良好的受力状态。

@#@@#@常见的导向装置结构形式有:

@#@单圆柱、双圆柱、四圆柱和燕尾槽、V形槽等。

@#@@#@(d)立柱@#@立柱是支承臂部的部件,立柱既可以独立分开,也可以是臂部中的一部分,臂部的升降和回转与立柱有关。

@#@机械手的立柱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有时也可以横向移动,被称为可移式立柱。

@#@@#@(e)行走机构@#@实际使用中,当机械手需要进行较远距离的运动时,或者增大机械手的使用范围时,可以在机座上安装轨道或者滚轮等行走机构。

@#@@#@(f)机座@#@机座是机械手组成的基础部分,机械手的执行机构和驱动系统都是安装在机座上的,它主要起连接和支撑机械手的作用。

@#@@#@2)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驱动机械手执行机构运动的动力装置,通常由动力源、控制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

@#@常用的驱动系统有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电力驱动和机械驱动等。

@#@@#@3)控制系统@#@机械手在控制系统的支配下按照设定的要求动作。

@#@目前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主要是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

@#@@#@4)位置检测装置@#@控制机械手执行机构的运动位置,并随时将执行机构的运动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并且与指定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利用控制系统进行微调,从而使执行机构达到设定位置。

@#@@#@1.3国内外发展概况@#@由于工业自动化生产概念的兴起,机械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现状与趋势大致归类如下:

@#@@#@a.机械结构已经在向模块化和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9]。

@#@@#@b.机械手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的方向发展,使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得到提高,控制柜越来越小,并且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10]。

@#@@#@c.机械手中的传感器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除了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械手也采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械手则采用了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控制;@#@传感器之间的相互配合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11]。

@#@@#@d.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械手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的设计。

@#@@#@e.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机械手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宏观来看,主要是两大方向:

@#@其一是研制具有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具有复杂机电系统与先进控制算法的智能机器人;@#@其二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采用工业控制器和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简洁与可靠,用来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业机器。

@#@@#@1.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手的概念,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它的基本组成结构,即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位置检测装置四部分构成,同时又分别对这四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最后讲述了机械手的发展概况。

@#@@#@3@#@@#@2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2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对机械手的基本要求是能快速、准确地拾—放和搬运物件,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具有较高的反复定位精度、较快的反应响应能力、足够的承载能力、足够的自由度以及占用较小的空间。

@#@设计机械手的基本原则是:

@#@分析作业对象的技术要求,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下拟定最合理的作业工序和工艺;@#@明确工件的结构形状和材料特性等相关参数,从而进一步确定对机械手结构与运行过程的要求;@#@尽量选用市场现有的组件、模块,从而简化设计制造过程,节省费用。

@#@@#@2.1执行部分的选择@#@执行部分的选择由以下结构分别选定:

@#@@#@

(一)手部@#@手部是直接与物料接触的部分,一般采用回转型或者平动型结构。

@#@手部是抓取物料的部件,它是根据被抓取物料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以及被抓取的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夹持型、吸附型和托持型等结构。

@#@其中最常用的抓取类型是吸附型和夹持型,吸附型主要是针对于一些表面光滑、轻质的工件或物料,夹持型主要是针对圆柱形状或者是别的一些比较复杂形状的工件或物料[14]。

@#@@#@本设计中,由于大部分冲压件为铁板或者铝板,冲压表面基本平整,因此我们选择吸附型手部,而吸附型手部又可以分成空气吸盘(主要采用负压或者真空)和电磁吸盘两种,由于空气吸盘可以与工件柔性接触,防止表面擦伤,因此在这里我们优先考虑使用负压式空气吸盘。

@#@@#@

(二)腕部@#@腕部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起到支撑和改变手部位置的作用,可以扩大机械手的动作范围,使机械手变的更灵巧,适应性更强。

@#@手腕具有独立的自由度。

@#@通常具有回转运动、左右摆动、上下摆动等几种形式。

@#@一般腕部设有回转运动再增加一个上下摆动即可满足工作要求,有些动作较为简单的机械手,为了简化结构,也可以不加设腕部,而直接用臂部运动驱动手部搬运工件[15]。

@#@@#@本设计中,为了使机械手手部较为灵活,可以适应不同零件位置,因此我们使其具有回转运动。

@#@@#@(三)臂部@#@臂部是机械手的重要支持部件。

@#@它的作用是支撑腕部和手部(包括工装或夹具),并带动他们做空间运动。

@#@臂部的运动目的是:

@#@把手部随意的送到运动范围内的任意一点。

@#@一般情况下臂部至少具有三个自由度才能满足机械手运动基本的要求,即手臂的摆臂、升降、伸缩运动。

@#@手臂的运动一般是通过用驱动机构和各种传动机构来实现,从臂部的受力情况分析,它在工作中常常受到腕部、手部以及工件的静、动载荷的作用,而且由于手臂运动较多,故其受力复杂[16]。

@#@@#@本设计中,我们需要使手臂具有伸缩、左右摆臂和升降的功能。

@#@@#@2.2驱动部分的选择@#@驱动机构是机械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动力源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

(一)气压传动机械手@#@气压传动机械手是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其特点为:

@#@输出力大、易于保养、动作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

@#@但是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力大、定位精度一般、抓取力小。

@#@@#@

(二)液压传动机械手@#@是以油液压缩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其特点为:

@#@输出力大、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动作灵敏、抓取力大。

@#@但是这种机械手对密封性要求很高、不易于机械手的保养与维护、受到液体本身的属性影响,不适合在高温或者低温的环境下工作、油的泄漏会导致对其工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油液过滤要求非常严格,成本高。

@#@@#@(三)机械驱动机械手@#@它是由机械传动机构驱动的机械手,是一种附属于工作主机的专用机械手,动力是由工作机械提供的。

@#@其主要特点为:

@#@运动精确,动作频率大,定位精度高。

@#@但是结构较大,保养需求高。

@#@@#@(四)电气驱动机械手@#@是指由电机直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特点是:

@#@响应速度快,运动行程长,定位精度高,并且维护、使用方便,节能无污染。

@#@但是其结构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工业机械手的性价比一般取决于驱动方案及相应零部件的配置。

@#@按照各驱动特点以及机械手的工作环境拟除机械手手部利用气源空气吸盘外,其余运动动力来源均选用伺服电机。

@#@@#@2.3控制方案的确定@#@考虑到机械手的通用性,我们采用PLC对机械手进行控制。

@#@当机械手的动作流程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相应PLC程序即可实现,非常方便快捷。

@#@@#@2.4机械手的基本形式选择@#@常见的机械手可以根据臂部的动作,按照其坐标的形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4种:

@#@a.直角坐标型机械手;@#@b.圆柱坐标型机械手;@#@c.球坐标型机械手;@#@d.多关节型机械手(见图2.1)。

@#@@#@直角坐标型机械手:

@#@主要特点每个自由度之间的空间夹角为直角,占用空间较大,工作范围较小,结构简单。

@#@@#@圆柱坐标型机械手:

@#@占用空间较小,工作范围较大,结构简单紧凑,定位精度较高。

@#@@#@球坐标型机械手:

@#@占用空间较小,自由度较多,但是结构较为复杂。

@#@@#@c.球坐标系@#@d.多关节型@#@b.圆柱坐标系@#@a.直角坐标系@#@图2.1机械手基本形式@#@多关节型机械手:

@#@与球坐标特点相似,自由度更高,结构更为复杂。

@#@@#@由于冲压机械手作用是实现冲压机床与冲压机床之间加工工件的传递,工作空间较小且需要实现的功能要求自由度比较低,因此结合以上各种机械手工作特点,考虑造价及实现难易程度,选定机械手为圆柱坐标型机械手。

@#@@#@2图2.2机械手机构简图@#@①@#@.5机械手主要部件及运动@#@③@#@④@#@②@#@在选定机械手为圆柱坐标型的基本方案后,由于空间限制,机械手安放于两冲床之间需要左右摆臂,同时能上下升降,前后伸缩,以及使吸附的工件旋转,故机械手应具有4个自由度即:

@#@④手腕回转、③手臂伸缩、①手臂升降和②手臂左右摆臂4个主要运动。

@#@其机构简图如右图2.2所示。

@#@@#@基于机械手的4个主要运动,我们经过定位精度、可编程性、通用性、经济性等各方面考虑,初步确定:

@#@a.机械手手腕回转采用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带动手腕旋转;@#@b.手臂伸缩采用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滑块沿直线导轨实现伸缩;@#@c.手臂升降采用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使丝杠螺母带动滑块沿直线导轨上下运动;@#@d.手臂左右摆臂采用伺服电机带动转盘轴承实现手臂左右旋转。

@#@@#@2.6机械手的技术参数@#@

(一)机械手用途:

@#@冲压机床自动上下料@#@

(二)设计技术参数@#@1)抓重:

@#@最大4kg@#@2)自由度数:

@#@4个自由度@#@3)坐标型式:

@#@圆柱坐标型@#@4)最大工作半径:

@#@1250mm@#@5)手腕运动参数:

@#@回转范围:

@#@360°@#@@#@6)手臂伸缩参数:

@#@伸缩行程:

@#@600mm;@#@伸缩速度:

@#@1000mm/s@#@7)手臂升降参数:

@#@升降行程:

@#@350mm;@#@升降速度:

@#@200mm/s@#@8)手臂旋转参数:

@#@旋转范围:

@#@±@#@120°@#@;@#@旋转速度:

@#@360°@#@/s@#@2.7本章小结@#@本章从宏观角度对机械手进行了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经过各方面对比考虑确定了机械手的基本形式以及自由度,初步确定采用伺服电机提供动力,并列出了机械手在设计中的一些必要的技术参数。

@#@下面的设计计算将以此进行。

@#@@#@7@#@@#@3执行机构的设计@#@3执行机构的设计@#@3.1手腕部分的设计@#@手腕位于第二章图2.2上④所示位置,其位于手臂之上,具体结构为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同步带传递动力给手腕处。

@#@@#@3.1.1手腕处轴承的选择@#@计算条件:

@#@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拟选用内径为d=25mm的深沟球轴承,转速约30r/min,其径向载荷约Fr=100N,轴向载荷约(包括额定抓重与其手部重量等),工作寿命(为机器总设计寿命,系数0.5为在工作时间内手腕工作的时间所占比例)。

@#@@#@设计计算:

@#@@#@查《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第五版)》轴承选型表,试选取轴承代号61805,d=25mm,基本额定动载荷,滚珠直径为,滚珠数量为,基本额定静载荷。

@#@@#@,@#@查表得:

@#@轴径载荷比,,X=0.56,Y=2.022,@#@径向当量动载荷:

@#@@#@查表得:

@#@冲击载荷因数为,温度因数为,速度因数为,寿命因数为,力矩载荷因数为@#@轴承61805的动载荷,故选取合适。

@#@@#@校核轴承的额定静载荷:

@#@@#@,取,取,,@#@故轴承61805满足要求。

@#@@#@3.1.2手腕驱动伺服电机与减速器的选择@#@由于结构的限制拟采用伺服电机带动减速器,减速器通过安装的同步带轮传动至手腕处。

@#@@#@计算条件:

@#@手腕处加以抓重预估计重量为,估计工件直径,手腕处转速最高。

@#@@#@设计计算:

@#@@#@计算工件转动惯量:

@#@@#@假设减速器连同同步带轮总共减速比为,则折算到伺服电机上的转动惯量为。

@#@@#@按照负载惯量<3倍电机转子惯量的原则:

@#@@#@查相关产品手册,选用电机,,@#@则,,,取@#@校核输出转速:

@#@,满足要求。

@#@@#@因为使用条件扭矩很小,故忽略扭矩计算。

@#@@#@考虑尽可能选取级数较低的减速器,以便减少重量以及空间占用量,同时保证较高的精度,根据结构选择一级减速器直角型,查相关手册,一级减速器最高减速比为,故应设计同步带轮减速比为。

@#@@#@3.1.3传动同步带的选择与相应带轮的设计@#@计算条件:

@#@由上一节知,同步带轮减速比为2,工件由静止加速至转速30r/min即其角速度为时,大约需要时间为,则所需要做的功为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约为。

@#@@#@设计计算:

@#@@#@计算设计功率(为工况系数)@#@拟选用圆弧型同步带,查机械设计手册,由及,选择带节距为的同步带。

@#@@#@确定小带轮齿数:

@#@,查相关图表,最少齿数为,根据相关结构选择小带轮齿数为。

@#@@#@小带轮节圆直径@#@带速:

@#@(为允许最大转速),故带速齿数合适。

@#@@#@由传动比,得大带轮齿数@#@大轮节圆直径@#@根据结构需要初定中心距约为,@#@9@#@@#@则初定带节线长度@#@查设计手册,得同步带节圆长,齿数。

@#@@#@为使得同步带可以良好配合于带轮,故将其设计为中心距可调的结构,@#@则实际中心距@#@小带轮啮合齿数,故选择合适。

@#@@#@查表得基准额定功率,查表得圆弧齿带长系数,小齿轮啮合系数。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基准带宽,@#@故带宽@#@查相应表格,选定带宽为15mm。

@#@相应同步带轮根据结构等参数可见附图。

@#@@#@3.1.4手腕部分小结@#@图3.1机械手手";i:

17;s:

28318:

"EOW-11第14页共14页@#@龙口****项目设备安装调试现场质量安全管理规定@#@1总则@#@1.1本管理规定适用于龙口****有限公司提供设备开发供货合同范围内的设计供货、安装施工项目。

@#@指导所有从事设备现场安装调试人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应根据此规定提供支持文件,并且具体细化。

@#@@#@1.2制定设备现场安装调试质量安全管理的目的:

@#@是防止触电,防止高空坠落,防止物体打击,防止机械伤害,制止习惯性违章操作,认真贯彻公司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方针;@#@保证设备及安装质量@#@2环境、安全、质量目标:

@#@@#@2.1不发生工伤死亡事故。

@#@@#@2.2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设备损失修复费在10万元及以上)。

@#@@#@2.3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经济损失在人民币5万元及以上)。

@#@@#@2.4现场固体废弃物及时得到清理。

@#@@#@2.5施工现场噪声达标排放。

@#@@#@2.6设备安装调试合格率100%,无质量问题发生@#@3安全组织机构@#@3.1项目部成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设备现场安装调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2设备安装调试现场由现场负责人(通常是项目经理)任兼职安全管理员。

@#@全面负责该项目设备安装调试的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4.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规章制度@#@4.1质量安全小组长是设备现场安装调试的第一责任人,对设备现场安装调试负全面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

@#@@#@4.1.1负责贯彻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

@#@@#@熟悉并执行龙口项目现场安全生产规定、制度,保证龙口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4.1.2负责龙口项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贯彻落实。

@#@@#@4.1.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4.1.4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组织生产目标和安全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

@#@@#@4.1.5随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4.2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4.2.1督促与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有关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4.2.2组织参加设备安装调试的有关人员对设备开车前的安全大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2.3定期检查安装调试现场各种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作好现场《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表》记录,对不符合项制定措施及时整改;@#@@#@4.2.4对重大危险源及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措施实施有效控制;@#@有权制止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违章指挥和违章行为。

@#@@#@4.2.5参加事故调查、分析,做好事故的统计及报告工作。

@#@@#@4.3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4.3.1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定及安全措施,不违章作业。

@#@@#@4.3.2作业前检查安装调试现场,做好安全措施,确保个人安全和不影响他人安全作业。

@#@@#@4.3.3发生人身事故应立即抢救伤者,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5、安装调试现场一般要求@#@5.1防火@#@5.1.1标牌和告示是预防事故和火灾的警示牌。

@#@标牌应用中文、图形使用书写。

@#@它们应设在显眼的地方并不得随便移动和替换。

@#@@#@5.1.2安装调试车间、现场办公室等允许使用火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要设有灭火器。

@#@灭火器应时刻随手可得。

@#@不得在灭火器上悬挂任何东西,不能有异物,并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5.1.3吸烟只允许在受控的条件下在指定地区进行。

@#@在安装调试现场严禁吸烟。

@#@@#@5.1.4在必要的地方要建立防火墙。

@#@@#@5.1.5在允许使用灭火器的地方,如安装车间、办公室、吸烟区和动火工作区应设置灭火器。

@#@在上述每一地区应至少放一个灭火器。

@#@所有的管理人员和班组长都应受训学会使用灭火器。

@#@@#@5.1.6现场所有固体废弃物,不可长时间堆放,应及时清理干净。

@#@@#@6、安全装备@#@6.1所有的工人均应穿合适的工作服和穿安全鞋。

@#@@#@6.2从事气焊、切割和电焊的工人,应按要求戴手套和面具以防受伤。

@#@从事电焊、切割或其它类似工作的人员,要求戴头盔或有一定遮盖、过滤作用的护罩和手套。

@#@从事打磨或类似工作的人员要求戴有安全过滤作用的眼镜以保护眼睛,或戴面具来保护面部。

@#@@#@7、安装调试现场@#@7.1安装调试现场如需设置各项临时设施,以及机具、材料和水、电、气(汽)管网等,均应符合安全防火和工业卫生要求。

@#@@#@7.2安装现场内的坑、沟、孔、高压电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等必须设置围栏、盖板及危险标志,夜间应设信号灯,必要时,指定专人负责监护。

@#@各种防护设施,安全标志,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或拆除。

@#@@#@7.3安装调试车间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在安装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

@#@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栓和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7.4公司应切实做好安装调试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须的防盗措施。

@#@在现场周边设立维护设施,非工作、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工厂车间现场。

@#@@#@7.5车间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

@#@@#@7.6安装调整时,应尽量避免大铁锤直接敲击设备产生噪音污染和损伤设备,必要时铁锤包布,或被击部位垫硬木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减震减噪措施。

@#@@#@8、安装机械与电气设备@#@8.1安装机械进现场,需提供年检报告,并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准使用,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机组责任制,并按劳动部门的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8.2各种安装机械应编号并设专人管理,上岗人员按该机械安全规程操作,定期维护检修,保证机械性能良好。

@#@@#@8.3各种安装机械及其传动部分和危险部位,必须设防护装置,起重机械上的各种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完好。

@#@@#@8.4安装现场的电气设备、工具、用电线路,必须有持证电工专职维护管理:

@#@@#@8.4.1所有电气设备必须保证接线正确,保证接零或接地良好。

@#@@#@8.4.2架设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8.4.3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电器用具,必须绝缘良好,应配置漏电保护装置,并确保安全接地良好。

@#@@#@8.4.4行吊车、龙门吊及铆焊平台必须保持接地良好。

@#@@#@8.5安装机械启动前,应检查地面,基础是否稳固,转动的部件是否充分润滑,制动器、离合器是否动作灵活,经检查确认后方可启动。

@#@@#@8.6安装机械运行中,如有异常响声,发热或其他故障,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8.7安装工具@#@8.7.1所有的安装器械和机械设备在使用前都应由有资历的机械工程师检测,并确认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检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以保证安全操作。

@#@检测结果要有记录。

@#@一旦发现机器或设备有不安全因素,应停止使用,直至修理完好为止。

@#@所有的机器或设备的修理工作应在指定的地区进行。

@#@维修程序应根据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

@#@机器设备只能由指定的人员操作。

@#@需要有操作许可证才能操作机器或设备必须符合条件的人员操作。

@#@机器设备要锁好或关闭好,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起动。

@#@静态机器应安全在牢固的地基上。

@#@动态机器应设有刹车系统。

@#@在加注燃料时应关闭发电机。

@#@在所有的机器设备上都要标上、漆上或贴上负责人、操作人员和公司名称。

@#@机器只能用于其设计目的。

@#@@#@8.7.2所有的皮带、齿轮、轴、滑轮、链轮、心轴、飞轮或其它往复的、旋转的或移动的部件或设备,都应该有保护盖,以防止人员接触。

@#@在吊重设备上的绞鼓应配有适当的齿轮或其它有效的锁住装置。

@#@@#@起重机的吊勾上应装有停止器,以防止绳索滑落。

@#@所有的压力设备和系统应配有合格的安全释放阀和压力表。

@#@@#@8.7.3任何被确认为不安全的压力设备或压力系统都要标上“机器损坏”“严禁使用”等标牌。

@#@这样的设备只能在修缮后才能使用。

@#@压力设备只能由合格的经授权的人员操作维修。

@#@建议安全阀的压力设在不超过其工作压力的110%,从安全阀、释放阀和风箱排放出来的气体不应对着人员。

@#@除非在维修时,安全安装或装置不得移开。

@#@压缩机及其有关设备应放在便于工人进行安全操作、维修和护理的地方。

@#@所有的空气压缩机在其释放的压力超过该系统最弱部分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时,应能自动停止工作。

@#@在更换工具或进行修理工作时,空气软管上的截止阀应关闭。

@#@工作开始之前应开启集气器的排气阀以便排气。

@#@@#@8.8手动工具管理@#@8.8.1所有的手动工具须妥善保管,并只能用作指定用途。

@#@使用前要检测电动工具是否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要进行周期性检查,以确保其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不得使用有缺陷的工具。

@#@当在高空作业时,不使用的工具要稳固地放在挂钩上。

@#@严禁将工具或材料从一地扔向另一地,或从一个工人扔向另一个工人,或扔向低处。

@#@在有危险气体存在易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地方,只有使用无火花工具。

@#@电动工具只能由指定人员操作。

@#@所有的便携式电动工具应使用柔韧的橡胶电缆。

@#@电缆的连接应使用防水的连接器。

@#@所有的插座和插头都应安装在木板上。

@#@在钻孔或打磨时严禁带手套。

@#@电动手工工具要接地。

@#@@#@8.8.2严禁使用断裂或损坏了砂轮。

@#@除非装有调速器来限制旋转速度。

@#@其它使用于压缩空气的工具,要从管子中排净,方可卸下工具。

@#@空气软管的压力承受能力应由制造商标明,使用中不得超过这一限度。

@#@不得使用有缺陷的软件。

@#@不得将软管留在梯子、台阶、或走道上。

@#@严禁用压缩空气吹扫手上、脸上或衣服上的灰尘。

@#@@#@9、焊接作业@#@9.1焊接作业时,要注意防火,防爆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对动火周围易燃、易爆物应清理干净。

@#@如附近沟地,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9.2电弧焊、割必须做到:

@#@@#@9.2.1电弧焊要设置独立的电源接线。

@#@@#@9.2.2电焊机的二次线圈及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进行保护,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9.2.3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9.3氧乙炔焰焊(割)作业安全必须做到:

@#@@#@9.3.1焊接作业的工具,必须符合质量标准,焊炬、控制阀要严密可靠,氧气减压要灵活有效。

@#@气体软管应耐压合格,无破损;@#@@#@9.3.2氧气瓶、乙炔气瓶不得靠近热源。

@#@并禁止倒放,乙炔瓶不得卧放,钢瓶内气体用完后,必须留有余压;@#@@#@9.3.3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明火点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9.3.4在高压电源线及管线下,禁止放置乙炔气瓶;@#@@#@9.4等离子切割,氩弧焊接等特种作业时,应采取有关安全防护措施。

@#@@#@9.5焊工在操作中要遵守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范。

@#@@#@9.6在多人作业或交叉作业时,从事电弧焊作业要设有防护遮板,以防止电弧焊光刺伤他人眼睛。

@#@同时设置通风设备,减少焊接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9.7焊接和切割工作@#@9.7.1应每天检查所有的焊接和切割设施。

@#@替换或修理有缺陷的仪器和设备。

@#@诸如气瓶、橡胶软管和碎片等易燃材料、及设备应移开,以免接触焊接或切割的热气、火花和熔渣。

@#@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

@#@@#@9.7.2焊机应放在离地面15厘米的高度以保持干燥。

@#@焊机应水平放置,并用合适的楔片,以保证处于水平位置。

@#@所有的电焊机应有效地接地。

@#@电焊机的电线要有较强机械性能和合适电力性能,以适用需要。

@#@须使用合格的连接器连接焊机和焊把之间的焊接电缆。

@#@只能使用通过检验的焊把。

@#@一旦焊接工作暂停或焊接人员离开现场,要切断电源,将焊条从焊把上取下。

@#@@#@9.7.3气瓶应竖立存放在通风的地方,并用钢板或防火帆布遮盖,防止阳光照射。

@#@气瓶使用时,应固定在可移动的架子、手推车上,或绑扎在竖立的支架上。

@#@所有乙炔和氧气瓶的调节器都应装上相应的回火装置,以防止产生因回火而引起的火灾或爆炸。

@#@气瓶在储藏、转移或在没装调节器时,都应安上气瓶盖。

@#@使用乙炔气瓶时,不能倒置,并防止晃动。

@#@氧气瓶及其配件应远离油脂,也不能用沾油的手或手套操作。

@#@所有的气瓶都应打上“装满”或“空罐”的字样标签,空罐子应及时送回存储区。

@#@所有软管之间,软管与焊枪之间、软管与调节器之间的连接器,都应用办管夹绑固。

@#@凡是玻璃破碎的压力表或损坏的调节器都应更换掉。

@#@在工作开始之前,应用肥皂水检查所有的管子连接处是否漏气。

@#@在工作暂停时,应关闭焊枪开关,停止供气。

@#@在工作完成时,应关闭储罐阀,把调节器,软管都收装在工具箱里。

@#@@#@9.7.4使用砂轮切割机时,尽量安排在下班时间作业,或在厂方指定场所作业,被割物体必须紧固。

@#@现场切削及废弃碎物应及时清理。

@#@@#@10. 高处作业@#@10.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位置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的级别和种类按国家《高处作业》GB3608-83标准执行。

@#@@#@10.2高处作业前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监护,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10.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凡不适应于高处作业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10.4高处作业用的吊架、手动葫芦,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吊装机升降机严禁载人。

@#@@#@10.5高处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

@#@@#@10.6高处作业一般不应交叉进行,因安装工序原因必须在同一垂直下方工作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防范措施。

@#@否则不准作业@#@10.7凡在高处从事管道安装、焊接作业、防腐保温、油漆等作业时,应在作业位置垂直下方设置安全网。

@#@@#@10.8人员在临近有带导线的场所作业时,必须按有关电业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与带电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0.9材料的搬运。

@#@不得把材料、废物和工具从高处扔往底处或地面。

@#@在地面落放或移动材料时,应使用合适的器械,如滑槽、袋子、带绳的容器或用绳捆绑牢的器械。

@#@工作期间,项目经理应认真视察。

@#@设置“不得入内”、“头顶危险”等警告标志,并用绳子把有关区域圈起来,以保证安全。

@#@多余的材料不得放在工作区内或走道上,那些可能误放或掉落的材料、工具和设备应放稳。

@#@@#@11.起重吊装@#@11.1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应编制吊装工作的程序和方案,并提交公司技术部、生产部等有关负责人审查。

@#@批准后方能实施。

@#@对20吨以上的重物的吊装,或吊物虽不足20吨,但形状复杂,刚度小。

@#@长径大,精密贵重,安装条件特殊的情况下,吊装方案还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11.2起重吊装工作必须分工明确,并按国家《起重吊装指挥信号》(GB5082-85)规定的统一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起重机械必须经常检查,保持各部位的灵敏可靠。

@#@@#@11.3从事起重吊装、校正构件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帽。

@#@作业时不宜用力过猛,以防身体失稳坠落。

@#@@#@11.4不得利用厂区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锚点,未经确认许可,也不得将生产性建筑、构筑物等做吊装锚点。

@#@@#@11.5起吊重物要栓留方向绳,起吊物件不得长时间在空间停留,机械设备未固定前不得松钩,且不准在起重物上行走操作。

@#@@#@11.6使用各种起重机械,吊具和索具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1.6.1各种起重机械的操作,必须按机械本身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并执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操作人员必须经特殊作业专门训练,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11.6.2起重作业前必须对起重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吊具、索具等进行详细检查,吊装时,必须进行检查。

@#@@#@11.6.3各种起重机械必须按规定负荷进行部位安全装置、吊具、索具必须经过计算,选择使用。

@#@@#@11.7禁止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和行走,大型构件或设备吊装要设警戒区,防止坠物伤人。

@#@现场必须设专人监护。

@#@@#@11.8吊装工作的现场应设置“严禁入内”等警告标志和安全绳。

@#@应检查起重机通道的路面承受力和路障。

@#@应检查停放起重机的地面的承受力。

@#@如果必要,应该用放置铁板等方法进行加固。

@#@@#@11.9只允许有执照的合格人员操作起重机或进行设备吊装工作。

@#@在按照定好的操作制度进行各项安装工作时,应为此指定厂长与吊车指挥。

@#@他们应站在能够观察起吊工作,并能被起重机操作员看清的地方。

@#@应该按统一的信号制度用旗帜、步话机和口哨发出信号。

@#@@#@11.10安装工作所使用的起重机的能力应该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

@#@安装工作进行之前,应再次认真检查将要起吊的设备的总重量和受力中心。

@#@开始工作前,应检查、核实刹车、限位开关、防滚动装置、绳索和起重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起重机应空载运行一下。

@#@作为初次检查,应该起吊设备至离地面10厘米处,在这种状态下,检测所有因素是否能正常发挥其性能。

@#@一旦发现危险因素,应立即停止起吊工作。

@#@@#@11.11当起重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时,应该由一个吊车指挥步行伴随,以便警告司机是否有路障、险情等,引导其路径。

@#@@#@11.12所有的起重装置和吊车都应由操作人员对机械每日检查。

@#@起重装置或吊车在不使用时应锁好或刹好闸。

@#@所有的起重装置和起吊设施都应由有资历的检查员根据有关法律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

@#@@#@11.13用起重机进行安装工作必须初步确认起重机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起吊工作。

@#@起重机应水平平稳,在支腿下牢固地放置铁板或方木块,再在停好位置后用销钉销住。

@#@起吊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起重装置或吊车。

@#@除非另有规定,操作过程中吊杆的倾斜度应控制在30-80度范围内。

@#@当使用吊臂时,须尽可能缩短其长度。

@#@要为起重操作人员配一名角度指示人员,以便能清楚地看清吊杆的角度。

@#@@#@在不使用起重机时,应把吊杆降至与地面水平,吊勾稳固于指定位置。

@#@起重机的负载量不得超过制造商的额度。

@#@每台起重机的起吊重量应控制在最大起吊重量的90%以内。

@#@起吊重量应包括吊勾、吊绳等的固有重量。

@#@在起吊过程中,应认真监督操作,以防止粗暴起吊、延长悬吊时间和超限度起吊。

@#@严禁突然起吊和停止。

@#@严禁同时旋转和起吊或同时旋转和移动吊杆。

@#@要缓慢地旋转吊杆。

@#@以避免使正在起吊的设备或材料产生离心力。

@#@在起吊或吊运过程中,严禁工人骑在吊装的设备或材料上。

@#@起吊工作完毕后,应彻底卷好起重机的绳子索。

@#@@#@12.压力试验作业@#@12.1试压作业应符合设计对试验介质、压力、稳定时间等要求,且不得采用危险性的液体或气体。

@#@@#@12.2对大的机头、螺杆、机筒、重要设备,及高、中压设备、管道在试压前必须编制试压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12.3在试压前及在试压过程中,应详细检查被试压的机头、螺杆、机筒、压力表的设置情况,以及试压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等,确实具备升压条件时,方可升压。

@#@@#@12.4水压试验时,设备、管道的最高点应安装放空阀,最低点应安装排水阀,充水或放水时,应先将放空阀打开,试压合格后应用压缩空气将积水吹扫干净。

@#@@#@12.5试压用的压力表应经校验合格,且不得少于两块,法兰、盲板的厚度应符合试压的要求。

@#@@#@12.6在试压的过程中,如发现泄漏现象,不得带压紧固螺栓、补焊或修理。

@#@检查受压设备和管道时,在法兰、盲板的侧面和对面不得站人。

@#@@#@12.7试压过程中受压设备、管道如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表面油漆剥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确保试压安全。

@#@@#@13.现场油漆作业:

@#@@#@应尽量安排在下班时间作业,同时使用通风设备使作业现场空气流通。

@#@@#@14.调试试车@#@14.1试车前应由项目负责人编制试车方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14.2试车开车前,必须查明各种机台设备、电器都处于安全状态,方准开车。

@#@@#@14.3先进行空负荷试车,检查各种机台设备、电器都处于正常状态下,方可先进行负荷试车。

@#@@#@15.安全用电@#@15.1电气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有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15.2安装调试用电源线路应采用绝缘的软导线。

@#@原则不得接触潮湿的地面或接近热源@#@15.3临时用电线,如铺设在地面或埋入地下时,应用橡皮护套电缆,在通过与路处应加设钢管套保护。

@#@@#@15.4用电设备及其金属外壳(安全电压除外)的接地与接零,应遵守下列规定:

@#@@#@15.4.1公用设施对电压在120V以上时,必须作接地或接零保护,零线必须重复接地;@#@@#@15.4.2必须将地线和工作零线分开接地,严禁接地和接零共用一根导线。

@#@@#@15.5不准在电气设备供电线路上,带电作业(无论高压或低压)停电后,应在电源开关处上锁或拆掉断路器。

@#@同时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等标示牌,工作未结束或未得到许可不准任何人,随意拿掉标示牌或送电。

@#@@#@15.6使用电动工具时,就地站在绝缘板上或站在干木板上,如在潮湿地点金属架上或金属容器、设备、贮罐上作业时,应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

@#@@#@15.7电焊软线应合理布置不得与吊装用钢丝绳相互交叉在一起,严禁与钢线绳同时接地使用,其软导线应绝缘良好,接地应有护套胶管。

@#@@#@15.8更换熔断器,应严格按规定选用熔丝不得任意用其它金属丝代替。

@#@@#@15.9电器设备或线路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15.10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将触电者脱离电源,脱离的方法:

@#@@#@15.10.1拉开闸刀开关或熔断器,用干木杆挑开电源线,在高处作业时,应防坠落措施;@#@@#@15.10.2站在干燥木板上或凳上接住触电者的干衣服使其脱离电源,严禁用赤手拉触电者的肢体。

@#@@#@15.10.3在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通知医院并将触电者的衣服、袖、带松开,进行抢救。

@#@抢救方法采取人工呼吸,氧气呼吸器或输送氧气和心脏按摩。

@#@@#@15.11所有的电气工作都必须由合格的有经验的工人进行。

@#@电气设备应该保管好,以防未经许可的人员起动。

@#@电子仪器的零部件和电线应严加看护,以防任何人员或物体接触。

@#@每天在进行工作之前,操作者应检查所有的设备和电线,所有的电路都应接地。

@#@开关箱,头顶或地下有电缆等危险地区,应设置诸如“危险”,“严禁入内”等警告标志或标牌。

@#@@#@15.12变压器开关。

@#@变压器开关或高压设备应用围栏隔开。

@#@入口处要锁住。

@#@在变压器开关处,应设置“危险”、“严禁入内”和“不得泼水”等警告标牌,标牌上应标明维修工程师的姓名。

@#@还应显示初线和二级电压和容量。

@#@@#@15.13电路断路器。

@#@所有的电气设备,如泵、砂轮机和其它类似的设备,应配备有电路断路器以防止工人被电击而受伤。

@#@所有便携式电气设备的开关柜里都应装上自动断路器。

@#@@#@15.14开关柜。

@#@临时的开关柜应用带防水性能的金属制作,顶部及门应防水,并设一个门以便能锁住。

@#@开关柜应装在靠近工作区,离地区或作业区80厘米或更高的地方。

@#@应设置足够数量、适当容量的开关柜。

@#@开关和保险丝对其保护的电路应有合适的容量。

@#@严禁超负荷。

@#@所有的插座都应为工业用防溅型的,不允许使用家庭用插座。

@#@在每一个开关柜上应标明负责检查和维修该柜的人员名单。

@#@开关柜上应标明各自控制的设备的名称或号码。

@#@开关柜应该用乙烯绝缘的铜线接地。

@#@严禁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严禁从一个开关接多头电缆。

@#@在检查和维修时应关闭开关,锁好开关柜。

@#@@#@15.15电焊机。

@#@焊机在使用之前,应检查、确认其绝缘性能,以保证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所有的电焊机都应配有自动防电击装置,并在每天工作开始之前进行检查。

@#@金属箱必须有效地接地。

@#@所有暴露在外的终端都应安全地用绝缘带包好。

@#@电焊机上应设一个标签,标明机器的负责人和提供该机器的公司。

@#@电焊机应装在离开关柜30厘米或更远的地方。

@#@@#@15.16可移动电线。

@#@电线应具有不低于600伏额定电压绝缘强度橡胶电缆。

@#@应该使用有足够容量的电缆。

@#@不得使用任何有外部损坏的电缆。

@#@所有电缆应装在远离铁丝绳、铁制脚手架等铁制材料的地方。

@#@所有的诸如插头、插座、转接器等装置应为防水型的,并应安装在绝缘板上。

@#@@#@15.17接地。

@#@为了防止短路或电击,应更加注意接地问题。

@#@接地线应连接在深埋于地下的地线柱上。

@#@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端子应使用铜或铁制螺栓和螺母。

@#@@#@16.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报告@#@16.1事故报告@#@16.1.1发生重伤、死亡或影响较大的事故,事故所在班(组)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再由公司领导向主管部门报告。

@#@@#@16.1.2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后,在上报的同时,应保护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伤员。

@#@@#@16.2事故调查@#@16.2.1重伤和重大经济损失事故,由公司负责人会同主管部门安全专职人员组@#@成安全、技术及工会主席参加的事故调查";i:

18;s:

24854:

"设备采购招标书范本@#@第一部分招标邀请书@#@(招标邀请书格式)@#@招标邀请@#@(招标机构)受委托,对项目所需的货物及服务进行国内竞争性招标。

@#@兹邀请合格投标人前来投标。

@#@@#@1.招标文件编号:

@#@@#@2.招标货物名称:

@#@@#@3.主要技术规格:

@#@@#@4.交货时间:

@#@(见标书要求)@#@5.交货地点:

@#@@#@6.招标文件从年月日起每天(公休日出外)工作时间在下属地址出售,招标文件每套人民币元(邮购另加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7.投标书应附有元的投标保证金,可用现金或按下列开户行、账号办理支票、银行自带汇票。

@#@投标保证金请于年月日时(北京时间)前递交到。

@#@@#@开户名称:

@#@(招标机构)@#@账  号:

@#@@#@开户银行:

@#@@#@8.投标截止时间:

@#@年月日时分(北京时间)逾期不予受理。

@#@@#@9.投递标书地点:

@#@@#@10.开标时间和地点:

@#@@#@11.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报挂号:

@#@@#@电  话:

@#@@#@传  真:

@#@@#@联系人:

@#@@#@E-mail:

@#@@#@(招标机构)@#@年月日@#@第二部分招标须知@#@一、说明@#@1.使用范围@#@  本招标文件仅适用于本招标邀请中所叙述项目的货物及服务采购。

@#@@#@2.定义@#@  招标文件中下列术语应解释为:

@#@@#@  2.1"@#@招标人"@#@系指招标机构。

@#@@#@  2.2"@#@投标人"@#@系指向招标人提交投标文件的制造商或供货商。

@#@@#@  2.3"@#@货物"@#@系指卖方按合同要求,须向买方提供的设备、材料、备件、工具、成套技术资料及手册。

@#@@#@  2.4"@#@服务"@#@系指合同规定卖方必须承担的设计、安装、调试、技术指导及培训以及其他类似的承诺@#@义务。

@#@@#@  2.5"@#@买方"@#@系指在合同的买方项下签字的法人单位,即:

@#@委托招标业主。

@#@@#@  2.6"@#@卖方"@#@系指提供合同货物及服务的投标人。

@#@@#@3.合格的投标人@#@  3.1凡具有法人资格,有生产或供应能力的国内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须持有生产许可证),在国内注册的外国独资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符合并承认和履行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规定者,均可参加投标。

@#@@#@  3.2允许联合投标,但必须确定其中一个单位为投标的全权代表参加投标活动,并承担投标及履约中应承担的全部责任与义务。

@#@当联合投标时,须向招标人提交联合各方签订的《联合投标协议书》,《联合投标协议书》应对所有合伙人在法律上均有约束力。

@#@同时,全权代表一方自身的行为能力和经济实力应符合投标资格要求。

@#@联合投标按资质较低一方考核和审定。

@#@@#@4.投标费用@#@  投标人应自行承担所有与编写和提交投标文件有关的费用,不论投标的结果如何,招标人在任何情况下均无义务和责任承担这些费用。

@#@@#@二、招标文件@#@5.招标文件@#@  5.1招标文件用以阐明所需货物及服务、招标投标程序和合同条款。

@#@招标文件由以下部分组成:

@#@@#@  

(1)招标邀请函;@#@@#@  

(2)投标须知;@#@@#@  (3)招标项目要求及技术规范;@#@@#@  (4)合同主要条款;@#@@#@  (5)附件。

@#@@#@  5.2招标文件以中文编印,以中文本为准。

@#@@#@  5.3招标人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所有的事项、格式、条款和规范等要求。

@#@如果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全部资料或者投标文件,没有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影响,该投标有可能被拒绝,其风险应由投标人自行承担。

@#@@#@6.招标文件的澄清@#@  任何要求澄清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均应在投标截止日前五天以书面形式或传真、电报通知招标人。

@#@招标人将以书面形式予以答复。

@#@@#@7.招标文件的修改@#@  7.1在投标截止日期前的任何时候,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招标人可主动或在解答投标人提出的问题时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

@#@@#@  7.2招标文件的修改将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并对他们具有约束力。

@#@投标人应立即以电报、传真形势确认收到修改文件。

@#@@#@  7.3为使投标人在编写投标文件时,有充分时间为招标文件的修改部分进行研究,招标人可以酌情延长投标日期,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以购买招标文件的每一投标人。

@#@@#@  7.4除非有特殊要求,招标文件不单独提供招标货物使用地的自然环境、气象条件、公用设施等情况,投标人被视为熟悉上述与履行合同有关的一切情况。

@#@@#@三、投标文件的编写@#@8.投标文件的编写@#@  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了解招标文件的要求。

@#@在完全了解招标货物的技术规范和要求以及商务条件后,编制投标文件。

@#@@#@9.投标的语言及计量单位@#@  9.1投标人的投标书以及投标人就有关投标的所有来往函电均应使用中文。

@#@@#@  9.2投标文件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除招标文件中有特殊规定外,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投标文件构成@#@  投标人编写的招标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  

(1)按照第11、12和13条要求填写的招标格式、招标报价表及《招标书》。

@#@@#@  

(2)按照第14条要求出具的证明文件,证明投标人是合格的,而且一旦其投标被接受,投标人有能力履行合同。

@#@@#@  (3)按照第14条要求出具的证明文件,证明投标人提供的货物及服务的合格性,且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

@#@@#@  (4)第18条规定的投标保证金。

@#@@#@11.投标书格式@#@  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及所附投标报价说明完整的填写《投标书》和招标报价表,表明所提供的货物、货物简介(含技术参数)、数量及价格。

@#@@#@12.投标报价@#@  12.1投标人对投标货物及服务报价,应报出最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并在投标货物数量及分项价格表内分别填写货物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设备出厂单价、总价。

@#@运保费须单独报出。

@#@@#@  12.2投标应在投标文件所附的合适的投标报价表上表明投标货物的单价和总价。

@#@每种货物只允许有一种报价,任何有选择报价将不予接受。

@#@投标人必须对投标报价表上全部货物进行报价,只投其中部分货物者投标文件无效。

@#@@#@  12.3最低投标报价不能作为中标的唯一保证。

@#@@#@13.投标货币@#@  投标应以人民币报价。

@#@@#@14.证明投标人资格的文件@#@  

(1)投标人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法人代表授权书(原件)@#@  (3)法人授权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4)产品鉴定证书(复印件)@#@  (5)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6)荣获国优、部优荣誉证书(复印件)@#@  (7)投标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声明及文件@#@  (8)联合投标时,应提供《联合投标协议书》@#@15.投标货物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响应文件@#@  15.1投标人必须依据招标文件中招标项目要求及技术规格的要求逐条说明投标货物的适用性。

@#@@#@  15.2投标人必须提交其所投标货物和服务实符合招标文件的技术响应文件。

@#@该文件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纸和数据,并须提供在技术规格中规定的保证货物正常和连续运转期间所需要的所有备件和专用工具的详细清单,包括其价格和供货来源资料。

@#@@#@  15.2.1如有需要,应在规格偏离表(附件)上逐项说明投标货物和服务的不同点以及完全不同之处。

@#@@#@  15.2.2提供近三年以来类似设备的业绩。

@#@@#@  15.2.3货物的图纸和样本、资料及说明书等。

@#@@#@  15.2.4外购件注明供货来源和声产企业。

@#@@#@16.投标文件的有效期@#@  投标文件自开标之日起60天内有效。

@#@@#@17.投标文件的书写要求@#@  17.1投标文件正本和所有副本须用不褪色的墨水书写或打印,装订成册。

@#@@#@  17.2投标文件的书写应清楚工整,凡修改处应由投标全权代表盖章。

@#@@#@  17.3字迹潦草、表达不清、未按要求填写或可能导致非唯一理解的投标文件可能被定位废标。

@#@@#@  17.4投标文件应有法人授权代表在规定签章处逐一签署及加盖投标人的公章。

@#@@#@  17.5投标文件的分数:

@#@一式份。

@#@正本一份,副本份,并在文件左上角注明"@#@正本"@#@、"@#@副本"@#@字样,参考资料不限量。

@#@@#@  17.6投标人可根据投标货物的具体需要自行编制其它文件一式__________份,纳入投标文件。

@#@@#@18.投标保证金@#@  18.1根据投标须知第10.1条的规定,投标人应提交不低于期投标报价________%的投标保证金,作为其投标书的一部分。

@#@@#@  18.2投标保证金是为了保证买方免遭因投标人的不当行为而蒙受的损失。

@#@买方在因投标人的不当行为受到损害时可根据投标须知第17.6条的规定没收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

@#@@#@  18.3投标保证金为人民币,可是用现金,或使用支票、银行保函和汇票,由投标人按招标邀请函中明确的银行、账号合要求数额办理,于开标前规定时间交招标人。

@#@@#@  18.4对未按招标须知第18.1和18.3条的规定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招标人将视为非响应性投标而予以拒绝。

@#@@#@  18.5落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将按24.2条的规定予以无息退还。

@#@@#@  18.6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

@#@@#@  

(1)投标人在投标函中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  

(2)投标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

@#@@#@  a.根据投标须知第25条规定签订合同;@#@或根据第22.5条规定接受对错误的修正;@#@@#@  b.根据投标须知第25.3条规定提交履约保证书。

@#@@#@  c.未按投标须知第28条规定执行。

@#@@#@四、投标@#@19.招标文件的密封与标记@#@  19.1投标人应将投标文件正本和副本分别装入信袋内加以密封,并在封签处加盖投标人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  19.2投标文件信袋封条上应写明:

@#@@#@  

(1)招标人、招标文件所指明的投标送达地址;@#@@#@  

(2)招标项目名称;@#@@#@  (3)标书编号;@#@@#@  (4)投标企业名称和地址;@#@@#@  (5)注明"@#@开标时才能启封"@#@,"@#@正本"@#@,"@#@副本"@#@。

@#@@#@  19.3为方便开标唱标,投标人应将正本的投标书、开标一览表单独密封,并在信封上表明"@#@开标一览表"@#@字样,然后再装入正本招标文件密封袋中。

@#@@#@  19.4未按本须知招标密封、标记和投递的招标文件,招标人不对其后果负责。

@#@@#@  20.投标截止日期@#@  20.1投标人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指定的投标地点。

@#@@#@  20.2投标人将根据本须知条款6.3条推迟投标截止日期以书面或传真电报的形式通知所有投标人。

@#@招标人和投标人受投标截止日期约束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均应延长至新的截止日期。

@#@@#@  20.3在投标截止时限以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拒绝接收。

@#@@#@五、开标及评标@#@21.开标@#@  21.1招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主持公开开标,届时请投标的代表参加,参加开标大会的代表应签到以证明其出席。

@#@@#@  21.2开标时将投标文件正本"@#@开标一览表"@#@及招标人认为必要的内容公开唱标。

@#@@#@  21.3招标人作开标记录,并存档备查。

@#@@#@22.评标@#@  22.1招标人根据招标货物的特点组建评标委员会。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买方的代表和技术、经济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

@#@评委会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书采用相同程度和标准评标。

@#@@#@  22.2评标的依据为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

@#@@#@  22.3与招标文件有重大偏离的投标文件将被拒绝。

@#@@#@  22.4评标时除考虑投标报价以外,还将考虑以下因素:

@#@@#@  22.4.1投标货物的技术水平、性能。

@#@@#@  22.4.2投标货物的质量合适应性。

@#@@#@  22.4.3对招标文件中付款方式的响应。

@#@@#@  22.4.4交货期和供货能力。

@#@@#@  22.4.5配套设备的齐全性(如有需要)。

@#@@#@  22.4.6备品备件和售后服务承诺。

@#@@#@  22.4.7其他特殊要求因素(如安全及环保等)。

@#@@#@  22.4.8投标人的综合实力、业绩核信誉等。

@#@@#@  22.5投标文件中有下列错误必须修正并确认,否则投标文件将被拒绝,其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

@#@@#@  22.5.1单价累计之和与总价不一致,以单价为准修改总价;@#@@#@  22.5.2用文字表示的数值与用数字表示的数值不一致,以文字表示的数值为准;@#@@#@  22.5.3文字表述与图形不一致,以文字表述为准。

@#@@#@  22.6投标文件的澄清@#@  22.6.1为有助于投标书的审查、评价、比较,评标委员会有权请投标人就投标文件中的有关问题予以说明和澄清。

@#@投标人有责任按照招标人通知的时间地点派专人进行答疑。

@#@@#@  22.6.2投标人对要求说明和澄清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明确答复,并应有法人授权代表的签署。

@#@@#@  22.6.3投标人的澄清文件是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并替代投标文件中被澄清的部分。

@#@@#@  22.6.4投标文件的澄清不得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内容。

@#@@#@  22.6.5评标委员会判断投标文件的响应性仅基于投标文件本身而不靠外部证据。

@#@@#@  22.6.6评标委员会将拒绝被确定为非实质性响应的投标,投标人不能通过修改或撤销与招标文件的不符之处而使其投标成为实质性响应的投标。

@#@@#@  22.7评标委员会有权选择和拒绝投标人中标。

@#@评标委员会无义务向投标人进行任何有关评标的解释。

@#@@#@  22.8评标过程严格保密。

@#@凡是属于审查、澄清、评价和比较的有关资料以及授标建议等均不得向投标人或其他无关的人员透露。

@#@@#@  22.9投标人在评标过程中,所进行的企图影响评标结果的不符合招标规定的活动,可能导致其被取消中标资格。

@#@@#@  23.授予合同@#@  23.1买方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买方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  23.2合同将授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投标人:

@#@@#@  23.2.1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23.2.2能够满足招标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  23.3授予合同时变更数量的权利@#@  招标人在授予合同时有权对"@#@招标货物一览表"@#@中规定的货物数量和服务予以增加或减少,或分项选择中标人。

@#@@#@24.中标通知@#@  24.1评标结束10日内,招标人将以书面形式发出《中标通知书》,但发出时间不超过投标有效期,《中标通知书》一经发出及发生法律效力。

@#@@#@  24.2在中标人与买方签订合同后10日内,招标人向其他投标人发出落标通知书并无息退还投标保证金。

@#@不解释落标原因,不退回投标文件。

@#@@#@  24.3《中标通知书》将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

@#@@#@六、签订合同@#@25.签订合同@#@  25.1中标人收到《中标通知书》后,按《中标通知书》中规定的时间地点与买方签订合同。

@#@@#@  25.2买卖双方共同承认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评标过程中形成的书面文件均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

@#@@#@  25.3中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交履约保证书一份。

@#@履约保证书保证金额为中标总额的______%。

@#@如中标人在整个履行合同过程中无违约行为,则不需支付违约保证金。

@#@其违约保证书在合同执行完毕(含质量保证期)后自然失效。

@#@@#@26.拒签合同@#@  如中标人拒签合同,则按17.6条处理。

@#@@#@27.中标人违约@#@  如中标人违约,招标人可从中标候选人中重新选定中标单位,组织供需双方签订经济合同。

@#@@#@七、其他事项@#@28.中标服务费@#@  签订合同后,按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中标人向招标人交纳中标服务费。

@#@中标服务费标准为中标总金额的_______%。

@#@@#@29.通讯地址@#@  所有与本招标文件有关的函电请按下列通讯地址联系:

@#@@#@  招标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报挂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标书封面格式@#@投标书  建设项目名称:

@#@  投标单位:

@#@  投标单位全权代表:

@#@投标单位:

@#@      (公章)年  月  日@#@投标书格式@#@投  标  书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贵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招标采购货物及服务的投标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标编号),签字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名、职务)经正式授权并代表投标人____________________(投标方名称、地址)提交下述文件正本一份和副本一式_______份。

@#@

(1)开标一览表

(2)投标价格表(3)货物简要说明一览表(4)按投标须知第14、15条要求提供的全部文件(5)资格证明文件(6)投标保证金,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元。

@#@据此函,签字代表宣布同意如下:

@#@1.所附投标报价表中规定的应提供和交付的货物投标总价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元。

@#@2.投标人将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

@#@3.投标人已详细审查全部招标文件,包括修改文件(如需要修改)以及全部参考资料和有关附件。

@#@我们完全理解并同意放弃对这方面有不明及误解的权利。

@#@4.其投标自开标日期有效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个日历日。

@#@5.如果在规定的开标日期后,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其投标保证金将被贵方没收。

@#@6.投标人同意提供按照贵方可能要求的与其投标有关的一切数据或资料,完全理解不一定要接受最低价格的投标或受到的任何投标。

@#@7.与本投标有关的一切正式往来通讯请寄: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标人代表性名、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标人名称(公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年___月___日全权代表签字:

@#@_________________@#@开标大会唱标报告格式@#@投标单位全称@#@序号投标设备名称数量投标价(万元)交货期@#@交货地点备注@#@     @#@投标单位:

@#@                   法人授权代表:

@#@@#@(公章)                     (签章)@#@年月日@#@说明:

@#@唱标报告在开标大会上当众宣读,务必填写清楚,准确无误。

@#@@#@投标设备数量价格表格式@#@投标设备数量价格表@#@招标文件编号:

@#@                                          单位:

@#@万元@#@序号设备名称设备价其它费用投标价(设备总价与其他费用总金额之和)@#@数量(台)单价总价运输费调试费品备件费总金额@#@投标单位:

@#@(盖章)       法人授权代表:

@#@(签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影印件@#@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影印件,实行许可证制度的,还须提供生产许可证影印件。

@#@@#@投标企业资格报告@#@投标企业资格报告@#@须知@#@  1.投标人投标时,应填写和提交规定的格式1、格式2,以及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  2.对所附表格中要求的资料和询问应作出肯定的回答。

@#@@#@  3.资格文件的签字人应保证他所作的声明以及回答一切问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4.投标人提供的资格文件将由投标人和买方使用,并据此进行评价和判断,确定投标人的资格和能力。

@#@@#@  5.招标人对投标人提交的文件将予以保密,但不退还。

@#@@#@  6.全部文件应以中文书写,正本1份,副本_______份,按投标人须知第18体条封装。

@#@@#@格式1资格声明@#@(招标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响应贵方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第_________号招标邀请,下述签字人愿意参加投标,提供货物需求一览表中规定的(货物品目号和名称),提交下述文件并证明全部说明是真实的和正确的。

@#@@#@  1.由(制造厂商)提供的(货物品目号和名称)参加投标。

@#@授权书1份正本,1份副本。

@#@签字人代表该制造厂家并受其约束。

@#@@#@  2.制造厂家的资格声明,有1份正本,______份副本。

@#@@#@  3.下述签字人在证书中证明本资格文件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同时附上我方银行(银行名称)出具的资信证明。

@#@@#@制造厂家:

@#@授权签署本资格文件人:

@#@@#@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印的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式2制造厂家资格声明@#@1.名称及概况@#@  

(1)制造厂家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部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立日期或注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收资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期资产负债表(到_______年___月_____日止)@#@  a.固定资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流动资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长期负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短期负债:

@#@___";i:

19;s:

25564: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G/SSF-QT2301-2004@#@设备管理保养标准@#@2004-04-20发布2004-05-01实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了使设备固定资产从购入、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故障维修到报废全过程受控制,根据QG/SSF-QP0902-2001《设备控制维护保养程序》的要求,特制订《设备管理保养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圣德曼铸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编审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装备部归口。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装备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军平@#@3@#@√@#@益伟敏@#@2004/04/14@#@2@#@√@#@益伟敏@#@2003/4/16@#@方志君@#@2003/4/18@#@贡德蓥@#@2003/4/20@#@1@#@√@#@陈军平@#@2001/5/28@#@方志君@#@2001/7/5@#@胡依强@#@2001/7/9@#@序@#@号@#@制定@#@修改@#@确认@#@更改@#@编制@#@或更改@#@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编制方式@#@上海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G/SSF-QT2301-2004@#@设备管理保养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保养、设备事故等管理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上海市企业设备管理标准1997年7月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设备工程与管理1993年4月第二次印刷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QG/SSF-QM01-2001《质量保证手册》@#@QG/SSF-QP0902-2001《设备控制维护保养程序》@#@GB/T6583-ISO8402:

@#@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工厂机械师须知1991年12月机械电子工业设备管理协会@#@3定义@#@3.1生产设备:

@#@是指企业中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设备,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间接为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设备。

@#@@#@3.2主要生产设备:

@#@是指复杂系数在5个及5个以上的生产设备。

@#@(机械设备以机械复杂系数为准,电器设备以电器复杂系数为准)@#@3.3设备原值:

@#@是指企业在建造、购置某项固定资产时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

@#@其中包括建造费、购置费、运输费和安装费等。

@#@@#@3.4增值:

@#@是指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后增加的价值。

@#@@#@3.5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台数/主要生产设备拥有台数)×@#@100%。

@#@@#@3.6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主要生产设备实际开动台时/主要生产设备制度工作台时)×@#@100%。

@#@@#@3.7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台时/(主要生产设备实际开动台时+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台时)〕×@#@100%。

@#@@#@3.8设备新度系数=期末设备资产净值/期末设备资产原值。

@#@@#@3.9生产设备闲置率=(期末闲置设备原值/期末全部设备原值)×@#@100%。

@#@@#@3.10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全年设备大修计划实际完成项数/全年设备大修计划项数)×@#@100%。

@#@@#@4.职责@#@4.1装备部负责编制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自制及外协加工等计划,设备的新增、更新、封存、转移、租赁以及报废等实施,备品备件申请工作及备件图纸测绘工作,设备修理保养、机器能力测定计划编制及测定工作以及设备事故的抢修和调查工作。

@#@@#@4.2使用部门负责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及一级维护保养工作,负责设备固定资产的新增、更新、封存以及报废的申请工作,负责新职工操作设备前操作证申请、应会考试工作。

@#@在发生设备事故后负责现场保护、及时恢复生产,填写事故报告单。

@#@@#@4.3生产计划部、技术开发部参与对设备固定资产的新增、更新、封存以及报废的审核工作。

@#@@#@4.4财务控制部负责对设备固定资产的新增、更新、封存、报废的审核工作,以及设备维护保养所需的资金费用准备。

@#@@#@4.5技术开发部负责提出对设备的工艺要求。

@#@确定生产过程中特殊过程设备并报装备部。

@#@@#@4.6质量保证部负责对备件的质量检测工作,负责设备机械能力指数原始数据测量和数据记录。

@#@@#@有限公司2004-04-16批准2004-05-01实施@#@QG/SSF-QT2301-2004@#@4.7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工作。

@#@@#@4.8保卫科和安全科共同参与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4.9采购部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购置工作。

@#@@#@5固定资产@#@5.1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及划分@#@5.1.1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购置及自制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设备列为固定资产,所有固定资产的附件均随同主机设备一并列入。

@#@@#@5.1.2所有固定资产设备均应按机械部颁发的“生产设备统一分类及编号目录”规定进行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设备台帐,并在设备明显处钉上固定资产编号牌。

@#@@#@5.1.3生产设备按复杂系数(机械设备以机械复杂系数为准,电器设备以电器复杂系数为准)的大小可分为:

@#@主要生产设备和一般生产设备。

@#@五个及五个以上复杂系数的为主要生产设备,其余为一般生产设备。

@#@@#@5.1.4按设备性质可分为以下七大类:

@#@即金切设备、锻压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木工铸造设备、动力电器设备、热处理冶炼设备和其他设备。

@#@@#@5.2台帐管理@#@5.2.1装备部建立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主要生产设备台帐及汇总表,每年汇总一次。

@#@对设备台帐纳入计算机管理。

@#@@#@5.2.1装备部建立重点及关键设备台帐。

@#@@#@5.2.2装备部建立各车间部门分台帐。

@#@@#@5.2.3装备部每一年度核对和打印一次各部门(车间)的固定资产设备汇总表。

@#@@#@5.3设备转移@#@5.3.1根据生产需要或工艺调整要求,设备在厂内各使用部门之间可以进行调动,但必须经使用双方协商,装备部同意,并办妥设备转移手续后方可进行。

@#@重点及关键设备须经主管总经理审批同意后进行。

@#@财务部和有关部门凭手续调整台帐,保证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5.3.2凡列入固定资产的设备,未经装备部同意,一律不得移动或处理,车间内部搬动设备,亦应报装备部备案。

@#@@#@5.4封存与启封@#@5.4.1设备连续停用三个月以上的,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封存申请单,经生产计划部和财务控制部会签,装备部审核,报主管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就地封存。

@#@凡连续封存一年以上的设备,可作为闲置设备处理,由装备部列出清单报主管总经理批准后,每季上报总公司备案。

@#@@#@5.4.2办理封存手续的设备必须完好,封存时应切断电源,放尽油水,清洗干净,运动部位涂上防锈油,覆盖油纸,加上保护罩,并挂好封存标牌。

@#@@#@5.4.3封存设备不得随意启用或拆卸附件,违者必须查明责任,严肃处理。

@#@@#@5.4.4封存设备需重新使用时,必须有使用部门办妥启封手续后方可使用。

@#@@#@5.5设备调拨@#@5.5.1生产上不适用的闲置设备,由装备部填写闲置设备有偿调拨单,报总经理批准,再经国家认可的设备咨询和评估机构评估,双方协商定价后报总公司批准方可进行有偿调拨。

@#@咨询费和评估费原则上由需方承担,有偿调拨后的设备费用全部归入财务部,由财务部开具发票。

@#@@#@5.5.2设备调拨时,所有的附件、专用备件、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等均应随同主机清点后移交给调入单位,并作价结算。

@#@@#@5.6设备借用(包括租赁)@#@5.6.1本公司内部借用应经设备所属部门主管同意,由装备部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重点及关键设备须经主管总经理批准。

@#@@#@5.6.2外单位借用设备,经装备部同意,主管总经理批准,由装备部办理固定资产设备租赁手续。

@#@借用@#@有限公司2004-04-16批准2004-05-01实施@#@QG/SSF-QT2301-2004@#@设备的拆迁、包装、运输等工作及费用均由借入单位承担,借用设备按规定收取租赁费。

@#@@#@5.6.3借出设备超过借用期,由装备部负责催还或续借手续,由财务控制部结算租用金,所得租借费应全部用于设备的更新、改造。

@#@@#@5.6.4外借设备归还时,应由借出部门与装备部共同验收,如有缺损由借入单位负责修复或赔偿。

@#@@#@5.6.5设备固定资产出厂一律以装备部出具的出门证为凭证,门卫应严格执行凭证出厂且证物相符的管理制度。

@#@擅自外借设备或无证放行,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当事人负全责。

@#@@#@5.7设备报废@#@5.7.1报废条件:

@#@设备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予报废。

@#@@#@5.7.1.1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旧设备,其主要结构和主要附件已磨损、破坏,设备效能已达不到最低工艺要求,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

@#@@#@5.7.1.2因意外灾害或事故使设备受到严重损坏无法使用、修复或改装的。

@#@@#@5.7.1.3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将会引起事故危险,且不能修复必须拆除的。

@#@@#@5.7.1.4因产品变动或工艺更改而被淘汰的专用设备,不宜改造及利用的。

@#@@#@5.7.1.5由于技术陈旧、效能低劣,继续使用不经济,需用新型号和先进设备更替的。

@#@@#@5.7.1.6根据能源和环保政策应予淘汰的设备,并且不得调出利用的。

@#@@#@5.7.1.7有关专管部门强制规定报废的设备。

@#@@#@5.7.2报废手续@#@5.7.2.1凡是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向装备部提出申请,并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由装备部组织技术开发部、生产计划部和财务控制部进行会签后报总经理批准。

@#@设备原值超过规定的设备的报废应上报上级专管部门进行逐级审批。

@#@@#@5.7.2.2已批准的报废设备,由装备部将设备报废单传递给财务部和使用部门,并注销固定资产设备台帐和其他有关资料。

@#@@#@5.7.2.3报废后的设备由装备部处理,可作价出售给能利用的单位或将可利用的零部件拆卸留用,其余作废料处理,费用全部进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清理费结帐。

@#@@#@5.7.3报废审批权限@#@5.7.3.1单项原值在10万元以下,经相关部门审核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5.7.3.2单项原值超过10万元的设备报废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5.8设备的更新@#@5.8.1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应当考虑更新。

@#@@#@5.8.1.1经过预检后确认继续大修后其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5.8.1.2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5.8.1.3大修后虽能恢复性能,但修理费用较高。

@#@@#@5.8.1.4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

@#@@#@5.8.1.5其他国家规定淘汰的设备。

@#@@#@5.8.2更新要求@#@5.8.2.1更新设备应以技术上更先进,结构上更合理,寿命周期费用更经济的新型设备来取代落后的、低效的设备。

@#@@#@5.8.2.2设备更新一般不应是原样或原水平的去旧换新,而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

@#@@#@5.8.3设备改造(改装)@#@5.8.3.1设备改造既要有开拓精神,又要有科学依据,经过调查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合理改造。

@#@@#@5.8.3.2设备改造由生产部门或设备主管技术员提出申请,装备部和财务部等进行审核,报主管总经理批准后才能实施。

@#@@#@5.8.3.3未经批准的设备,一律不准自行改造,否则一切后果由改造者及部门主管负责。

@#@@#@5.8.3.4设备经过改造后,新增的价值需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上海有限公司2004-04-16批准2004-05-01实施@#@QG/SSF-QT2301-2004@#@5.8.3.5设备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技术资料,由负责改造的技术人员整理归档。

@#@@#@6.设备使用与保养@#@6.1设备操作人员培训@#@6.1.1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应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和考核,应知应会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6.1.2应知应会培训考核后由使用部门填妥操作证发放申请单,装备部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应知应会考核成绩单,合格者发放操作证。

@#@@#@6.1.3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应由专业部门负责培训,并进行资格认定。

@#@@#@6.1.4调离岗位、不再使用设备的人员,使用部门应负责收回操作证,交装备部注销。

@#@@#@6.1.5离岗一年以上的操作者应重新考核,不合格的应收回操作证。

@#@@#@6.1.6操作证不得涂改、撕毁、转借,如遗失应报车间(部门),经车间(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装备部办理补证手续。

@#@@#@6.1.7操作多台设备的人员其资格应经过装备部审定,主管总经理批准后才可上岗操作。

@#@@#@6.2设备使用@#@6.2.1装备部负责制订设备操作规程,使用部门会审,主管总经理批准后颁布实施。

@#@@#@6.2.2主要生产设备(除地操梁式行车、鳞板机、悬链、丸砂分离、铸件输送、振动输送、斗提、辊道、冷却塔、升降机等之外)操作人员应持有操作证,才可操作设备。

@#@@#@6.2.3操作者使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进行操作。

@#@@#@6.2.4操作者应做好设备的“三好四会”工作,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工作。

@#@@#@6.2.5操作者严禁超负荷,违反规定使用设备,对违章操作有权制止,任何人不得强行使用故障设备。

@#@@#@6.3设备点检@#@6.3.1设备点检的目的:

@#@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的技术状态,早期发现故障征兆和性能隐患,使故障及时得到排除。

@#@@#@6.3.2设备点检的方法及填写要求@#@6.3.2.1根据设备点检卡的规定,对设备的指定部位,通过操作人员的感官、简单的工具以及装在设备上的仪表和信号标志,如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的检测仪表和油标等进行有无异常的检查。

@#@@#@6.3.2.2点检卡的填写要求:

@#@由操作人员根据点检卡规定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用规定符号填入点检卡内。

@#@检查结果正常或在规定的范围内,定性的填写“√”、定量的填写“仪表显示的数据”;@#@异常或故障填写“×@#@”;@#@经维修或调整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后在“×@#@”外加“”,即“”表示已恢复正常。

@#@@#@6.3.2.3操作人员在点检中发现异常或故障时,除在点检卡中记录“×@#@”外,应停机自行排除或通知维修工人进行修理使设备恢复到正常,然后在点检卡中记录“”。

@#@@#@6.3.2.4对有“×@#@”记录的项目,连续2天以上不能恢复正常的项目(前提条件是能维持生产)的应上报主管技术员,由技术员组织计划协调尽快修复。

@#@@#@6.3.2.5设备点检的时间,根据设备检查的内容安排分成“开机前检查”、“空车检查”、“工作中检查”及“班末应做工作”。

@#@“工作中检查”要求日班在9:

@#@30~10:

@#@00进行,中班在18:

@#@00~18:

@#@30进行,夜班在1:

@#@00~1:

@#@30进行。

@#@同时要求反复多次巡视。

@#@@#@6.3.2.6“运转台时”一栏要求操作工人如实填写每班开机时间,“故障台时”一栏如实填写每班实际故障停机时间。

@#@@#@6.3.2.7维修人员根据点检卡中的要求进行巡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并在点检卡上做好相应的记录,负责对“×@#@”的项目恢复到设备正常工作状态。

@#@@#@6.3.2.8操作人员对设备点检卡中填写的记录的真实性负责;@#@维修人员对设备点检卡中填写的故障恢复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6.3.3点检卡的编制@#@6.3.3.1技术开发部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提供质量控制点清单给装备部。

@#@@#@上海有限公司2004-04-16批准2004-05-01实施@#@QG/SSF-QT2301-2004@#@6.3.3.2装备部根据技术中心所提供的质量控制点情况制定需要进行点检的设备清单;@#@@#@6.3.3.3设备主管技术员根据设备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现场使用情况编制设备点检内容,与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协商确定编制点检卡。

@#@同时对点检人员进行培训。

@#@@#@6.3.3.4编制后的点检卡需经装备部经理审核,技术开发部会签,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6.3.3.5点检卡应包括下列内容:

@#@@#@A、影响人身或设备安全的保护、保险装置;@#@@#@B、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部位及运行状态;@#@@#@C、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经常调整的部位及参数;@#@@#@D、易于堵塞、污染、磨损、老化、变质和损坏的部位或零部件;@#@@#@E、需要经常清洗和更换的零部件;@#@@#@F、设备运行时的参数(指设备的额定能力、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如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范围)、设备状况的指示装置。

@#@@#@G、工作完毕后应做的工作。

@#@@#@6.3.3.6编制点检卡时的要求@#@A、被点检的部位、被检查的各种表具的位置要明确、唯一;@#@@#@B、各类参数值应与现场使用表具的单位一致;@#@@#@C、点检项目应简单易行;@#@@#@D、点检卡应根据点检情况在一定的周期内不断作调整,减少没有发生异常的项目,增加经常出现异常的部位的检查项目。

@#@@#@6.3.4使用部门的设备员每天做好车间设备点检卡执行巡视检查工作,督促操作人员实事求是的按时做好设备的点检工作。

@#@@#@6.3.5使用部门的设备点检情况,列入设备月度经责制考核之中。

@#@@#@6.3.6车间设备员将每月的设备点检卡随设备报表一同上报装备部,作为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编制和设备调整的参考依据。

@#@@#@6.4设备保养@#@6.4.1设备的日常保养@#@6.4.1.1操作者要严格执行“三揩”制度,做到每天一小揩,十分钟;@#@每周一中揩,半小时至1小时;@#@每月一大揩,二至四小时,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6.4.1.2操作者在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清扫、紧固、加油保养,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车间设备员,由设备员及时报装备部维修人员进行修理,并做好修理记录。

@#@@#@6.4.1.3车间设备员要督促生产组长做好周检查工作和月检查工作,装备部每月不定期组织一次全厂性的设备抽查,抽查台数为每部门4~10台,并列入经责制考核中。

@#@@#@6.4.2设备一、二级保养@#@6.4.2.1设备累计运转500小时左右进行一次一级保养,运行2500小时左右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6.4.2.2装备部根据上年度设备累计台时和全年计划产量,编制主要生产设备的年度一、二级保养计划,@#@经批准后列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

@#@@#@6.4.2.3装备部根据每台生产设备的累计台时结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情况及维修情况,编制月度一二级保养计划,月底前发至生产部门和维修部门,由生产及维修部门分别按计划实施保养。

@#@@#@6.4.2.4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根据保养制度书规定的内容进行保养,清洗外表和内脏,疏通油路,清洗油毡、油阀、滤油器、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各部位。

@#@保养完成后由操作人员填写保养指导及验收单。

@#@由使用部门设备员进行验收。

@#@@#@6.4.2.5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根据保养指导书规定的内容进行保养,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修理,除一级保养规定的内容外,还要更换或修复磨损件,调整设备的间隙,检修电气系统,必要时清洗换油。

@#@保养完成后由维修人员填写保养指导及验收单,主管技术员进行验收。

@#@关键及重点设备在二级保@#@上海有限公司2004-04-16批准2004-05-01实施@#@QG/SSF-QT2301-2004@#@养后应对其主要参数进行验证。

@#@@#@6.4.2.6装备部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对一、二级保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每个部门抽查一级保养台数20%左右,二级保养1~3台,并作好记录。

@#@由动力设备科主管审核,作为设备经责制考核的依据。

@#@@#@6.4.4设备的完好控制@#@6.4.4.1使用部门设备员应每月开展月设备完好检查并算出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利用率、设备停台率及设备运转台时汇总表,每月第三个工作日前交装备部。

@#@@#@6.4.5设备润滑@#@6.4.5.1装备部润滑技术员制定润滑图册和润滑周期表,并下达各使用部门。

@#@@#@6.4.5.2润滑工和使用部门操作工按装备部所编制的润滑周期表做好润滑工作,做到定人、定点、定期、定量、定质,并做好润滑执行情况记录。

@#@@#@6.4.6设备故障@#@6.4.6.1班组能自行排除的故障应及时排除并做好记录。

@#@无法自行排除的故障及时报装备部维修。

@#@@#@6.4.6.2装备部接到现场信息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修理。

@#@@#@6.4.6.3故障排除后,修理人员应在“故障修理单”上写明修理效果和完成时间,经使用部门验收后将表返回装备部。

@#@@#@6.4.6.4装备部根据“故障修理单”汇总,统计全厂设备故障情况表,并进行考核。

@#@@#@6.4.6.5定期对单台设备做好故障率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重复性故障,由主管技术员进行分析,提出降低设备重复故障的措施。

@#@@#@6.4.7设备大修理或项修@#@6.4.7.1每年10月份装备部主管技术人员填写下年度的大修理(项修)设备申请单,在申请单上必须注明主要修理内容。

@#@@#@6.4.7.2装备部主管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逐台分析核实,并估算出费用,由计划员编制大修理(项修)计划初稿报总经办审核后纳入年度综合计划。

@#@@#@6.4.7.3审核平衡后的大修理(项修)计划列入年度的综合计划内,经主管总经理批准后,由装备部报公司主管部门。

@#@@#@6.4.7.4批准后的大修理(项修)计划原则上不容许变动,个别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经主管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能调整。

@#@@#@6.4.7.5外修设备的验收,由装备部、使用部门等派员到对方单位进行检验,合格后开验收单并签字,特种设备及二防设备(叉车、行车、除尘器等)的验收工作由安技科共同参与。

@#@@#@6.4.7.6自行组织大修(项修)的设备,其技术准备工作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设备大修(项修)实施计划由主管技术人员提前落实,大修(项修)完成后由装备部、使用部门、修理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开验收单并签字。

@#@特种设备及二防设备(叉车、行车、除尘器等)的验收工作由安技科共同参与。

@#@@#@6.4.7.7设备大修后由修理部门和装备部及使用部门负责进行设备能力认可工作,金切设备应重新测定机械能力指数,装备部负责制订出相应的设备验收标准,修好后根据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验收,装备部整理大修资料。

@#@@#@6.4.7.8大修(项修)设备交付使用后一个月质量保修期内,发现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时,由使用部门设备员填写质量反馈情况,经核实后给予返工修理。

@#@@#@6.4.7.9大修理(项修)计提费用由装备部根据大修理计划合理使用,财务控制部控制,审计部门审计。

@#@@#@6.4.7.10装备部对大修理(项修)的领料、施工统一下达工作令,由财务控制部进行单台成本核算,大修理(项修)所需的备件按第8条设备备件管理进行。

@#@@#@7.关键及重点设备@#@7.1关键及重点设备的划分依据:

@#@@#@7.1.1对生产影响方面:

@#@@#@a.关键工序的单一设备。

@#@@#@上海有限公司2004-04-16批准2004-05-01实施@#@QG/SSF-QT2301-2004@#@b.高负荷的专用设备。

@#@@#@7.1.2对质量影响方面:

@#@@#@a.进行精加工的主要设备。

@#@@#@b.质量控制点及关键工序不可替代的设备。

@#@@#@7.1.3对产品成本影响方面:

@#@@#@a.购置价值高,成本高的设备。

@#@@#@b.消耗功能大的设备。

@#@@#@c.故障停机经济损失大的设备。

@#@@#@7.1.4对安全影响大的设备:

@#@@#@a.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将会危及工厂安全和引起";i:

20;s:

16136:

"设备基础设计@#@基础类型@#@

(1)独立基础----当地基较好时,配合钢砼柱用得较多,也较经济。

@#@@#@

(2)条形基础----当地基较好时,配合承重墙用得较多,也较经济。

@#@@#@(3)筏式基础----当地基不很好,或建筑物较高时,采用整片或大片底板作的基础。

@#@如“竹筏”而名。

@#@@#@(4)箱形基础----由地下一层或几层的墙和搂板、底板构成的整片基础。

@#@如“箱”而名。

@#@常在高层建筑中采用。

@#@@#@(5)桩基础----按受力性能可分:

@#@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按施工方式可分:

@#@灌注桩、予制桩、搅拌桩、打入桩、静压桩等;@#@按材料可分:

@#@钢砼桩、钢桩、木桩等。

@#@@#@(6)其它----如:

@#@沉井、锚杆、加筋土等。

@#@@#@设备基础设计是否按筏形基础设计,要看设备荷载、基础厚度和其平面的长宽比等情况而定。

@#@倘设备荷载不是很大,或是基础厚度完全保证抗冲切的话(一般的设备基础,由于要锚固或安装地脚螺栓,厚度较大),只按构造在基础上下皮配双向钢筋就行了,太厚的要考虑设计成钢筋笼状。

@#@@#@但如果基础较薄,且基础的长宽比小于2:

@#@1,是可以按筏形基础设计的。

@#@应该注意的是,按双向板设计时,要分析设备在基础上的置放方式是否符合双向板的受力条件,也就是基础版的支点状况(因此时是按地基反力是板的均布荷载,设备与基础板接触的地方就是板的支座计算的),如果设备和基础是面接触或起码有三边是线形接触,可以考虑按双向板设计。

@#@如果设备集中在板的某一局部,或设备是与基础是几个点的接触,按双向板设计就不合适了,要按柱下独立基础板(可能还是偏心的)或无梁板考虑了。

@#@@#@设备基础构造规定@#@1.当二次浇灌层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当二次浇灌层厚度小于50mm时,应采用1:

@#@2水泥砂浆;@#@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或灌浆料或无收缩细石混凝土。

@#@@#@2.地脚螺栓分为死螺栓和活螺栓两大类,死螺栓的锚固有下列三种形式,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一次埋入法、预留孔法、钻孔锚固法,死螺栓中以直钩和锚板螺栓最为常用,施工方便,性能可靠。

@#@活螺栓的构造是螺杆穿过埋设于基础中的套管,下端以T形头、固定板或螺帽固定,在套管上端200mm范围内,填塞浸油麻丝予以覆盖保护。

@#@@#@地脚螺栓的常用直径及埋设深度@#@地脚螺栓形式@#@地脚螺栓的常用直径d(mm)@#@埋置深度@#@备注@#@死@#@螺@#@栓@#@弯钩螺栓@#@10~48@#@(20~25)d@#@车床基础常用@#@直钩螺栓@#@16~56@#@(20~25)d@#@常用螺栓@#@弯折螺栓@#@24~36@#@20d@#@U形螺栓@#@≤36@#@20d@#@梁、板上多用@#@爪式螺栓@#@30~76@#@(10~20)d@#@锚板螺栓@#@≥30@#@(10~20)d@#@常用螺栓@#@直杆螺栓@#@环氧砂浆锚固螺栓@#@活螺栓@#@≥24@#@≥15d@#@更换方便@#@地脚螺栓中心线至基础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4d,也不小于100mm,对于活螺栓尚应不小于固定板的宽度;@#@预留孔的孔边至基础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

@#@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3.设备基础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为40mm,当基础底无垫层时,应为70mm。

@#@基础垫层厚度为100mm,并伸出基础底边各100mm。

@#@基础坑壁厚度不小于150mm,当为防水混凝土时,壁厚不小于250mm。

@#@地脚螺栓下端或预留孔底距基础底面不应小于100mm。

@#@设备底座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0mm。

@#@大块式基础的底面除主要设备部位应布置在同一标高外,一般可布置成台阶式。

@#@@#@4.基础内各种沟道底部至基础底的距离为:

@#@1)冲渣沟底至基础底的距离可取基础深度的1/12~1/14,同时不应小于300mm。

@#@2)轧机下部的沟底至基础底的距离,大型轧机时不应小于500mm;@#@中小型轧机时,为300~400mm。

@#@3)油管沟,电缆沟底至基础底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

@#@@#@5.基础与基础的衔接:

@#@

(1)当大基础近旁的小基础的地基在施工中有可能被扰动时,宜采用悬臂形式,即在大基础上挑出小基础。

@#@如不便于采用悬臂形式,可采用厚垫层形式。

@#@

(2)土质地基上的设备基础与柱基础相邻时,两基础底面应尽量设置在同一标高上。

@#@如果两基础相碰,可以采用油毡隔开或留缝隙处理,同时上部范围可以部分重叠。

@#@当两基础底面不便设置在同一标高上时,基础之间的净距S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土质情况确定,一般取S/h=1~2。

@#@@#@6.管线穿过基础时的防护措施:

@#@

(1)电缆管束由基础进入土中时,可采用填砂处理方法保护管线;@#@

(2)水管通过变形缝或由基础进入土中时,可设套管防护;@#@(3)风管由基础进入土中时,可设置专门调整孔加以保护。

@#@@#@7.冲渣沟较深时,为增强其横向刚度,应沿纵向每隔4~5m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连系梁。

@#@连系梁顶面可设置钢板或铁屑混凝土层防护。

@#@@#@8.防阻隔离层:

@#@建在岩石地基上的较大基础(长度大于20m),为削弱地基对基础收缩的限制,应在基础与岩石之间,于两端L/4(L为基础全长)的区段内铺设防阻隔离层。

@#@此外,尚需按下列情况做防阻处理:

@#@

(1)当基础最深部位在基础中央断面时,基础底面可做成对称坡形或阶梯形。

@#@

(2)当基础最深部位不在中央断面时,基础底面也可做成阶梯形。

@#@此时,必须在阻碍基础收缩一侧的垂直面上贴置厚度不小于40mm的木丝沥青板。

@#@(3)基础平面不规则时,应在突出部分靠近基础中央断面一侧的垂直面上贴置厚度不小于40mm的木丝沥青板。

@#@@#@9.变形缝:

@#@

(1)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的设置,应与设备的连接相配合,以不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转为原则。

@#@土质上的设备基础,当传动轴为直接传到或刚性连接时,不得设置变形缝;@#@当传到轴装置柔性接手(万向接手)并有较好的地基条件时,可以设置变形缝。

@#@@#@各类基础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项次@#@基础类别@#@伸缩缝最大间距(m)@#@1@#@大块式基础(配筋)@#@50@#@2@#@大块式基础(无筋)@#@25@#@3@#@框架式基础(装配式)@#@50@#@4@#@框架式基础(现浇式)@#@35@#@5@#@墙、底板@#@30@#@10.基础配筋:

@#@@#@大块式基础的构造配筋@#@基础名称@#@基础顶面钢筋网直径(mm)@#@基础底面钢筋网直径(mm)@#@钢筋间距(mm)@#@大型轧机基础@#@16~20@#@16~20@#@200@#@中型轧机基础@#@14~16@#@14~16@#@200@#@小型轧机基础@#@12@#@12@#@200@#@剪断机基础@#@12~16@#@12@#@200@#@热锯机基础@#@12~14@#@12@#@200@#@推钢机基础@#@12~14@#@12@#@200@#@注:

@#@1.本表适用于一般土质地基上的基础。

@#@对于岩石地基上较大的基础,除按规定在基础底设置隔离层外,尚应将钢筋直径提高一级。

@#@@#@2.其他基础可参照本表配筋。

@#@@#@3.应优先采用HRB335级钢筋。

@#@@#@基础顶面钢筋应尽量简化,以便于设计、施工,因此当基础顶面标高相差不超过或等于300mm时,可在最低标高处的基础顶面配一层钢筋网。

@#@@#@挡土墙及深基坑支护@#@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破坏后果@#@γo@#@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围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严重@#@1.10@#@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围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1.0@#@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围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0.9@#@挡土墙和支护结构选型表@#@序号@#@挡土墙支护结构类型@#@适用条件@#@1@#@重力式挡土墙@#@

(1)墙高不宜大于6m,在软弱的土层中墙高不宜大于5m;@#@@#@

(2)适用于地形变化复杂的场地;@#@@#@(3)墙身材料可选用毛石砌体、毛石混凝土和素混凝土。

@#@@#@2@#@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墙高不应超过8m,当墙高大于8m时,宜采用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2)悬臂式挡土墙适合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段,扶壁式挡土墙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地段;@#@@#@(3)常用于石料缺乏的地区。

@#@@#@3@#@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

(2)在软土场地中基坑深度不宜大于5m;@#@@#@(3)基坑底面以下的土质较好,具有嵌固桩体的能力;@#@@#@(4)对桩顶变位要求较高的场地不宜采用;@#@@#@(5)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或截水帷幕。

@#@@#@4@#@拉锚式围护结构@#@

(1)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

(2)@#@以下摘自<@#@钢铁企业原料准备设计手册>@#@@#@1.设备基础设计要求@#@

(1)除岩石地基外,设备基础不应与厂房基础相连,特别是破碎机和磨机的基础。

@#@当两基础处于同一标高时,其间隙不应小于100mm。

@#@@#@

(2)设备底座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00mm,对于破碎机和磨机的基础,不宜小于150mm。

@#@@#@(3)设备基础一般不宜与厂房结构和构件直接相连,但对于次要的平台柱、梁和板等,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可自由搭放在设备基础上。

@#@@#@(4)二次浇灌层的厚度一般为50mm。

@#@@#@2.地脚螺栓设计要求@#@

(1)地脚螺栓中心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d(d为地脚螺栓直径),且最小不应小于150mm。

@#@@#@

(2)设备的地脚螺栓可采用死螺栓和活螺栓等两种形式。

@#@@#@死螺栓的锚固有三种方式:

@#@@#@1)一次埋入法:

@#@浇灌混凝土时,把螺栓埋入。

@#@必要时,可按表3-5的方式和尺寸设置调整孔。

@#@@#@2)预留孔法:

@#@浇灌基础混凝土时,预先留出孔洞,放入螺栓并调整设备就位后,用无收缩细石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灌入孔内固定。

@#@@#@3)钻孔锚固法:

@#@基础混凝土浇灌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按要求钻孔,用环氧砂浆或其他胶结材料注入孔中,插入地脚螺栓,经一定养护期后再安装设备。

@#@钻孔直径见表3-6。

@#@@#@活螺栓的锚固:

@#@螺杆穿过埋设于基础中的套管,下端以T形头、固定板或螺帽固定,在套管上端200mm范围内,填塞浸油麻丝予以覆盖保护。

@#@@#@当设备固定于钢结构楼板或平台上时,一般采用活螺栓方式。

@#@@#@地脚螺栓的形式、常用直径及埋设深度,见表3-7。

@#@@#@表3-5地脚螺栓调整孔尺寸@#@螺栓直径/mm@#@调整孔尺寸(长*宽*深)/mm@#@简图@#@16~18@#@20~24@#@27~36@#@40~48@#@56以上@#@80*80*150@#@100*100*200@#@120*120*250@#@150*150*300@#@180*180*400@#@表3-6地脚螺栓钻孔直径@#@螺栓直径/mm@#@钻孔直径/mm@#@环氧砂浆平均壁厚/mm@#@螺栓直径/mm@#@钻孔直径/mm@#@环氧砂浆平均壁厚/mm@#@12~24@#@30~42@#@24~34@#@42~58@#@4~5@#@6~8@#@48~64@#@76~100@#@64~84@#@96~130@#@8~10@#@10~15@#@表3-7地脚螺栓形式、直径及埋设深度@#@螺栓形式@#@常用直径d/mm@#@埋置深度/mm@#@附注@#@死螺栓@#@弯钩螺栓@#@直钩螺栓@#@弯折螺栓@#@U形螺栓@#@爪形螺栓@#@锚板螺栓@#@直杆螺栓@#@10~48@#@16~56@#@24~36@#@≤36@#@30~76@#@≥30@#@(20~25)d@#@(20~25)d@#@20d@#@20d@#@(10~20)d@#@(10~20)d@#@车床基础常用@#@常用螺栓@#@梁板上多用@#@常用螺栓@#@环氧砂浆锚固螺栓@#@活螺栓@#@≥24@#@≥15d@#@更换方便@#@注:

@#@最小埋置深度不得小于300mm。

@#@@#@筏形基础简介@#@筏形基础亦称片筏基础、筏板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筏形基础的选用原则@#@  1、在软土地基上,用柱下条形基础或柱下十字交梁条形基础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和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进,可采用筏形基础。

@#@@#@  2、当建筑物的柱距较小而柱的荷载又很大,或柱的荷载相差较大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差需要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以调整不均匀沉降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  3、当建筑物有十室或大型储液结构(如水池、油库等),结合使用要求,可采用筏形基础。

@#@@#@  4、风荷载及地震荷载起主要作用的多高层建筑物,要求基础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的分类@#@  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一般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及施工条件等确定。

@#@@#@平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的底板是一块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平板。

@#@板厚一般在0.5~1.5m之间。

@#@平板式基础适用于柱荷载不大、柱距较小且等柱距的情况。

@#@底板的厚度可以按生一层50mm初步确定,然后校核板的抗冲切强度。

@#@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00mm。

@#@通常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板厚不小于250mm;@#@6层民用建筑的板厚不小于300mm。

@#@@#@梁板式筏形基础@#@当柱网间距大时,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

@#@根据肋梁的设置分为单向肋和双向肋两种形式。

@#@单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中间用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并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

@#@双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柱下都布置肋梁,有进也可在柱网之间再布置次肋梁以减少底的厚度。

@#@@#@平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是在天然地表上,将场地平整并用压路机将地表土碾压密实后,在较好的持力层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平板。

@#@这一平板便是建筑物的基础。

@#@在结构上,基础如同一只盘子反扣在地面上承受上部荷载。

@#@这种基础大大减少了土方工作量且较适宜于弱地基(但必须是均匀条件)的情况,特别适宜于5~6层整体刚度较好的居住建筑。

@#@@#@09G901-3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地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地下室结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主要内容:

@#@本图集是对是04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筏形基础)、08G10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及06G10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国家标注你图集钢筋排布构造的细化和延伸。

@#@@#@特点:

@#@本图集配合04G101-3、08G101-5及06G101-6图集解决施工中的钢筋翻样计算和现场安装绑扎,从而实现设计构造与施工建造的有机结合,为施工人员进行钢筋排布和下料提供技术依据。

@#@@#@";i:

21;s:

3741:

"关于设备建帐建卡的规定@#@分公司对现有设备和以后新增的设备必须建立设备台帐、设备卡片。

@#@@#@设备台帐建立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加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结合设备的价值,将设备划分为A、B、C三类。

@#@@#@A类设备:

@#@生产环节的关键设备、能源动力的核心设备、大型装置的主机设备、科研实验的重设备、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设备装置、进口设备、价值特别大的设备等。

@#@例如:

@#@屠宰电麻机、打毛机、剥皮机、进口开边电锯、分割自动线、锅炉、变压器、制冷机等。

@#@@#@B类设备:

@#@生产环节的主要设备、重要的生产辅助设备等。

@#@例如:

@#@平板输送机、洗猪机、毛猪机、毛猪自动线、白条自动线、预剥线、配电屏、电控柜、制冷辅助设备、压力容器、蒸发器、冷凝器、供水泵、软水设备等。

@#@@#@C类设备:

@#@除A、B类设备外的其它次要设备。

@#@@#@按价值划分设备的原则:

@#@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可划为设备,低于2000元的应例入低值易耗品。

@#@@#@各分公司必须按上述规定划分,逐台对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建立设备台帐和卡片,建立设备档案,A类设备要将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说明书、安装说明书等收集存档。

@#@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全套翻译入档,卡片上填的技术参数和经济运行指标应齐全,A类设备要落实使用管理责任人。

@#@每年分公司进行一次复查核实,做到帐、物、卡相符。

@#@设备部每年对分公司进行一次检查,对设备建档、建卡的完善进行考核,纳入对分公司经理和有关责任人的绩效考核,针对设备的类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设备台帐由各分公司财务科负责填报建档管理、设备卡由机修车间编写存档管理。

@#@@#@XXXX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卡片@#@@#@长10㎝@#@@#@设备名称立热交换器@#@设备编号XD012003@#@投运时间2005年4月宽7㎝@#@设备状况良好@#@使用部门低温车间@#@负责人@#@正面:

@#@白底黑字,阴影部分用绿色@#@维修中@#@严禁使用@#@背面:

@#@白底红字,阴影部分用绿色@#@5@#@例:

@#@@#@公司设备台帐@#@序号@#@设备编号@#@设备类别@#@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使用日期@#@设备原值(元)@#@电机功率      KW@#@设备现状@#@使用部门@#@1@#@GJXD0135@#@A@#@蒸汽锅炉@#@SZL6-1.25-AII@#@台@#@1@#@无锡锅炉@#@04-3-1@#@05-1-28@#@550000.00@#@47KW@#@良好@#@锅炉房@#@2@#@GJXD0136@#@ @#@ @#@ @#@ @#@ @#@ @#@ @#@ @#@ @#@ @#@ @#@ @#@3@#@GJXD0137@#@ @#@ @#@ @#@ @#@ @#@ @#@ @#@ @#@ @#@ @#@ @#@ @#@4@#@GJXD0138@#@ @#@ @#@ @#@ @#@ @#@ @#@ @#@ @#@ @#@ @#@ @#@ @#@5@#@GJXD0139@#@ @#@ @#@ @#@ @#@ @#@ @#@ @#@ @#@ @#@ @#@ @#@ @#@6@#@GJXD0140@#@ @#@ @#@ @#@ @#@ @#@ @#@ @#@ @#@ @#@ @#@ @#@7@#@GJXD0141@#@ @#@ @#@ @#@ @#@ @#@ @#@ @#@ @#@ @#@ @#@ @#@ @#@8@#@GJXD0142@#@ @#@ @#@ @#@ @#@ @#@ @#@ @#@ @#@ @#@ @#@ @#@ @#@9@#@GJXD0143@#@ @#@ @#@ @#@ @#@ @#@ @#@ @#@ @#@ @#@ @#@ @#@ @#@10@#@GJXD0144@#@ @#@ @#@ @#@ @#@ @#@ @#@ @#@ @#@ @#@ @#@ @#@ @#@11@#@GJXD0145@#@ @#@ @#@ @#@ @#@ @#@ @#@ @#@ @#@ @#@ @#@ @#@ @#@12@#@GJXD0146@#@ @#@ @#@ @#@ @#@ @#@ @#@ @#@ @#@ @#@ @#@ @#@ @#@";i:

22;s:

9458:

"设备事故的管理细则@#@一、总则@#@为了贯彻执行公司2005年4月24日下发的《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针对目前公司生产过程中设备事故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设备事故方面的管理,进而使公司设备事故在管理上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设备事故统计上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统一化,从而实现公司在设备事故管理上做到运作有章可循,在考核上有指标,奖惩上有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设备运转考核项目及计算公式@#@1、设备运转率@#@全月设备运转时间(小时)@#@设备运转率= ×@#@100%@#@全月计划生产作业时间(小时)@#@全月设备运转时间=全月计划作业时间-全月设备计划检修时间-设备故障造成生产间歇时间@#@2、设备计划检修率@#@全月设备计划检修时间(小时)@#@设备计划检修率=   ×@#@100%@#@全月计划生产日历时间(小时)@#@全月计划检修时间=公司月度安排的设备检修计划造成生产间歇时间+车间根据设备运转状况提出的需停产检修项目在检修过程中造成的生产间歇时间@#@3、设备事故率@#@因发生设备事故造成生产间歇时间(小时)@#@设备事故率=     ×@#@100%@#@全月计划生产日历时间(小时)@#@设备故障造成生产间歇时间:

@#@指正式投入生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因发生设备事故或能源供应无计划中断造成生产间断的时间@#@注:

@#@

(1)若设备出现事故后备机立即启动或采用人工操作,使生产没有间断的不记入设备事故率,但应按设备事故处理办法执行。

@#@

(2)利用生产间歇时间或是处理生产工艺、操作故障时同步进行设备维护检修不计入设备事故率考核和设备检修率。

@#@(3)能源供应概指风、水、电气的供应@#@三、设备事故定义及界定@#@1、设备事故定义@#@凡正式投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因维修人员点巡检及维护检修不到位或因操作失误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使生产被迫中断者称为设备事故@#@2、设备事故的界定@#@为加强设备事故的全面管理,有效的避免设备事故的重复发生,使设备事故的统计更科学更准确以便为制定阶段性设备管理重点提供准确的依据,为分清责任、落实考核特对设备事故做如下界定:

@#@@#@

(1)凡属下列情况均定为设备事故@#@①因日常对设备点检、巡检不到位使设备运转时的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最后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而被迫停机@#@②因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对已发现的设备隐患没有及时处理致使隐患扩大造成被迫停机@#@③不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应加油润滑的部件由于缺油、过量加油或加入不合格的润滑油脂造成设备零部件严重磨损而被迫停机@#@④因设备运转环境恶劣而又得不到清理、改善使设备被迫停机@#@⑤液压系统由于中间介质(液压油)质量不合格而造成设备停机@#@⑥由于安全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或安装不合理而失去安全作用造成设备损坏停机@#@⑦由于备件质量不合格或备件未按计划及时供应而造成设备停机@#@⑧由于检修质量不合格或没按公司下达的检修项目完成检修而造成设备停机返工@#@⑨由于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而造成设备损坏停机@#@

(2)凡属下列情况均不定为设备事故@#@①因生产品种变化,更换新品种造成生产中断@#@②因生产工具或工艺设备备件的更换或修补造成生产中断所占用生产的时间如:

@#@@#@高炉系统a.更换风口、渣口、支吹管b.处理煤气管道、热风管道、冷风管道磨损c.高炉炉衬的修补d.冷却壁损坏或更换@#@炼钢系统a.更换氧枪,更换氧枪气管、水管b.转炉炉衬修补c.处理除尘烟道漏水d.更换中间包、水口、结晶器等@#@轧钢系统a.更换或调整轧辊b.更换调整导位c.更换调整导流管d.更换或调整吐丝机吐丝管@#@③因操作失误,但没有造成正式投产的设备故障而使生产中断所占用的生产时间如:

@#@a.高炉悬料b.炼钢连铸拉漏c.钢、铁水包烧穿d.轧钢加热炉排料堆钢、钢坯粘钢、钢坯出炉温度低甩钢@#@④因设备状况不良,通过公司生产处或设备处同意有计划安排临时的检修@#@⑤生产线建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安全迫使停产所占用的时间@#@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不可预见的设备疲劳损坏使生产中断@#@四、设备事故的分类及考核(附表)@#@设备事故分类及考核表@#@事故分类@#@分类标准@#@考核责任者@#@考核标准@#@重大事故@#@热停工12小时以上@#@责任人、工段、班组长、车间主管领导、主管领导@#@责任人200~1000元@#@经济损失在15万元以上@#@一级事故@#@热停工8小时以上@#@责任人、工段、班组长、主要领导、车间主管领导@#@责任人:

@#@100~500元@#@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二级事故@#@热停工6小时以上@#@责任人、班组长、工段长、主管领导@#@责任人:

@#@50~300元@#@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三级事故@#@热停工4小时以上@#@责任人、班组长、工段长@#@责任人:

@#@50~200元@#@经济损失在2万元@#@一般事故@#@热停工2小时@#@责任人、班组长@#@车间处理@#@经济损失在5000元@#@五、设备事故的统计及上报@#@设备事故统计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设备事故统计资料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动态和管理的缺欠,提出加强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因此要求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特对相关部门提出以下要求:

@#@@#@

(1)生产车间每天按下列统计表格式认真填写,于第二天上午10点前交公司设备处、生产处各一份设备事故日报表@#@序号@#@设备名称及事故部位@#@事故情况@#@影响生产时间@#@事故原因分析@#@年月日@#@

(2)设备处根据生产车间日报表每周一小结,统计各车间一周的设备综合事故率及单机事故率。

@#@@#@(3)设备处根据每周小结到月底做出一月的设备事故总报表上报公司,并做出分析,提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措施要求。

@#@@#@(4)若发生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视情节对车间处以50~500元处罚。

@#@@#@(5)若无设备事故,报表填写无事故,同样上报。

@#@@#@(6)连续发生三次不按时上报,对车间处以100元处罚。

@#@@#@六、设备事故的管理@#@1、设备事故的抢修@#@设备事故发生后,岗位人员应立即(5分钟内)通知公司调度室、车间领导及维修人员。

@#@车间检修人员得到通知后应立即(10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以保证迅速抢修,属重大或一级事故的在抢修时车间主要领导及公司主管处室负责人应亲临现场组织。

@#@抢修设备事故的有功单位及个人,由设备处上报主管经理批准,可给予一次性奖励。

@#@@#@事故发生后由于不负责任、不积极组织抢修或抢修不利造成事故扩大或延误抢修时间均按重复性事故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同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设备事故分析@#@事故分析是事故管理的重要组成,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才能真正找出事故的原因,查找管理的漏洞,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只有对责任者进行适当的处罚才能达到教育本人和引起全员对事故危害的重视,进而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的意识。

@#@因此各级领导必须严肃、认真地组织好设备事故的分析。

@#@@#@

(1)设备事故分析的程序@#@

(2)①设备事故发生后,当班车间领导必须写出事故报告交公司设备处@#@②属重大设备事故由公司设备处组织车间分析@#@③属一级设备事故由车间组织分析,设备处参加@#@④属一级以下设备事故由车间分析@#@⑤设备事故分析后,由车间写出分析报告交公司设备处,审查后上报公司。

@#@@#@

(2)事故分析报告应包括内容见《设备管理规定》@#@(3)事故分析时间@#@①重大设备事故及一级事故分析报告3日内将事故报告报设备处@#@②一级以下设备事故分析报告2日内报设备处@#@(4)违反上述时间规定每发生一起,根据情况扣100~500元@#@七、设备运转的考核@#@公司对车间设备运转情况进行设备运转率、设备检修率和设备事故率三项考核,其考核指标及办法待时机成熟后另行下文,目前车间内部可先根据本车间具体情况自行制定指标进行考核。

@#@@#@注:

@#@1、本实施细则解释权为设备处@#@2、本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补充,望车间和有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做好信息反馈。

@#@@#@   设备处@#@   2006年5月15日@#@第5页共5页@#@";i:

23;s:

12833:

"@#@转载内容@#@设备维修常见技术问题分析@#@张朝晖@#@(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新乡处,河南新乡453003)@#@ @#@ @#@ @#@摘 @#@要:

@#@通过对设备维修中存在的几个机械方面技术问题的分析,指出了设备维修后存在问题的成因、导致的后果,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 @#@ @#@ @#@关键词:

@#@设备机械维修分析@#@ @#@ @#@ @#@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设备维修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是恢复设备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设备维修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在维修中还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设备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甚至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 @#@ @#@ @#@一、设备维修方法存在的问题@#@ @#@ @#@ @#@1.设备维修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

@#@@#@ @#@ @#@ @#@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设备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设备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

@#@如某站曾经出现120KW柴油发电机动力不足、机械无法工作的故障。

@#@维修人员拆卸分解了PT喷油泵和喷油器也没有找到故障原因,更换1个喷油泵试验,故障依旧。

@#@最后检查故障是由于所用柴油内部杂质、水分过多引起。

@#@而此次拆卸却导致PT喷油泵的性能明显下降,柴油发电机功率不足。

@#@因此,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

@#@在判定设备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 @#@ @#@ @#@2.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 @#@ @#@ @#@设备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

@#@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维修费。

@#@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如发电机、空压机、鼓风机、燃烧器、齿轮油泵等出现故障,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

@#@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 @#@ @#@ @#@3.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

@#@@#@ @#@ @#@ @#@常用柴油发电机维修中,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活塞顶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实际维修工作中,不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导致轴承早期磨损或烧蚀、柴油发电机烧机油、起动困难或爆燃、活塞环折断、机件撞击、漏油、漏气等故障。

@#@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

@#@@#@ @#@ @#@ @#@4.设备装配时零部件装反的情况时有发生。

@#@@#@ @#@ @#@ @#@在维修设备时,一些零部件装配有着严格的方向要求;@#@只有正确安装,才能保证零部件正常工作。

@#@有些零部件外部特征不明显,正反都可以安装,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装反的情况,导致零件早期损坏、机械不能正常工作、设备损坏事故等。

@#@如发动机气缸衬垫、不等距气门弹簧、发动机活塞、活塞环、风扇叶片、齿轮油泵侧板、骨架油封、止推垫圈、止推轴承、止推垫片、挡油圈、喷油泵柱塞、离合器摩擦片盘毂、传动轴万向节等零部件在安装时,如不了解结构及安装注意事项,最易装反。

@#@致使装配后工作不正常,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

@#@因此,维修人员在装配零部件时,一定要掌握零部件的结构及安装方向要求,不可想当然盲目安装。

@#@@#@ @#@ @#@ @#@5.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一些维修单位的习惯。

@#@@#@ @#@ @#@ @#@在维修设备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

@#@如经常遇到的“以焊代修”,就是一例。

@#@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但有些维修人员图省事,却常采用“焊死”的方法;@#@为了使柴油发电机“有劲”,人为调大喷油泵的供油量和调高喷油器喷油压力。

@#@这些不正规的维修方法只能应急,却不可长期使用,必须从根本上查出故障原因,采取正规的维修方法排除故障,应引起维修人员的注意。

@#@@#@ @#@ @#@ @#@二、设备维修材料、配件中存在的问题@#@ @#@ @#@ @#@1.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

@#@@#@ @#@ @#@ @#@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设备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零配件质量良莠不均,一些假冒伪劣配件鱼目混珠;@#@还有一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

@#@因此,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

@#@检测包括外观及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 @#@ @#@ @#@2.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

@#@@#@ @#@ @#@ @#@在维修设备时,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

@#@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影响设备的安全和技术性能。

@#@有些维修人员对机械结构、原理了解较少,很多零配件型号不符,但却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不考虑能否发挥机械的技术性能;@#@用残次品代替合格品,用铁丝、铁钉代替开口销,用钢筋、IEt螺栓代替圆柱销等,质量无法保证,长期使用是绝不允许的。

@#@因此在维修设备时,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不可用其它型号配件代用,更不能错用;@#@不成对、成套更换组件的情况也不少见。

@#@设备上有很多组件,如柴油发电机燃油系统的柱塞副、出油阀副、喷油嘴针阀组件,这些配合组件在工厂制造时经过特殊加工,成对研磨而成,配合十分精密,在使用的寿命期内始终成对使用,切不可互换。

@#@一些相互配合组件,如活塞与缸套、轴瓦与轴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用,相对配合较好,在维修时,也应注意成对装配,不要弄串。

@#@这些一台机械同时使用一套的配件,发生损坏一定要成套更换,否则由于配件质量差别大、新旧程度不同、长短尺寸不一,会导致设备运转不稳、更换的配件易早期损坏等。

@#@实际维修工作中,有人为了减少开支、有人不了解技术要求,不成对或成套更换上述零部件的情况还不少见,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质量,缩短了机件寿命,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 @#@ @#@3.垫片使用不规范,随意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 @#@ @#@ @#@设备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软木垫、毛毡垫、有色金属垫(铜垫、铝垫)、铜皮(钢皮)石棉垫、绝缘垫、弹簧垫、平垫等。

@#@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漏气、漏电,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

@#@每一类垫片使用的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在维修设备时,垫片使用不规范甚至乱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如发电机气缸垫过厚,导致压缩比降低,发动机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气缸盖配合面间应使用铜垫片,如用石棉垫代替,易使喷油器散热不良发生烧蚀。

@#@所以维修人员维修设备时,切记“垫片虽小用处大”。

@#@@#@ @#@ @#@ @#@三、设备维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 @#@ @#@1.“小件”好坏不重视,因“小”失“大”导致故障增加。

@#@@#@ @#@ @#@ @#@在设备维修作业时,一些维修人员往往只重视泵、燃油泵等部件的维护,却忽视了对各类仪表等“小件”的保养。

@#@他们认为这些“小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即使损坏也无关紧要,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

@#@孰不知正是这些“小件”缺乏维护,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如设备使用的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水温表、油温表、油压表、传感器、报警器、滤网、黄油嘴、回油接头、开口销、风扇导风罩、传动轴螺栓锁片等,这此“小件”是设备正常工作及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对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如不注意维护保养,常会“因小失大”,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

@#@@#@ @#@ @#@ @#@2.维修禁忌忘脑后,隐性故障频繁出。

@#@@#@ @#@ @#@ @#@维修设备时,有些维修人员不了解维修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导致拆装中经常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影响机械的维修质量。

@#@如安装活塞销时,不加热活塞而直接把活塞销打入销孔内,导致活塞变形量增大,椭圆度增加:

@#@维修柴油发电机时过量刮削轴瓦,轴瓦表面的减摩合金层被刮掉,导致轴瓦钢背与曲轴直接摩擦发生早期磨损;@#@拆卸轴承、皮带轮等过盈配合零部件时不使用拉力器,硬打硬敲,易导致零部件变形或损坏;@#@启封新活塞、缸套、喷油嘴组件、柱塞组件等零件时,用火烧零件表面封存的油质或腊质,使零件性能发生变化,不@#@利于零件的使用。

@#@@#@ @#@ @#@ @#@3.零件除污、清洗不彻底,早损、腐蚀常发生。

@#@@#@ @#@ @#@ @#@维修设备时,正确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对提高修理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不注意加强零件的清洗、清洗剂选用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等,会导致零部件早期磨损、腐蚀性损坏现象发生。

@#@如不彻底清除螺栓孔内杂物、液压元件内砂粒,导致螺栓扭矩不足、活塞环易折断、缸垫烧蚀、液压元件早期磨损:

@#@大修时,不注意清除滤清器、润滑油油道等处积存的油污或杂质,使维修工作不彻底,减少了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

@#@@#@ @#@ @#@ @#@修理人员在清洗零部件时,一要正确选用清洗剂。

@#@对各种零部件的清洗,应根据它们对清洁度的不同要求,正确选尉不同的清洗剂;@#@二要防止零部件腐蚀、生锈。

@#@为确保零部件质量,应防止零部件腐蚀生锈,尤其对精密零部件更不允许有任何程度的腐蚀或生锈。

@#@因此在清洗时,不可用碱性清洗剂(特别是强碱清洗剂)清洗铝合金类零部件,更不可用强酸清洗剂清洗铜类零部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件的腐蚀;@#@三是不同零部件应分类清洗。

@#@铝合金类零部件、铜类零部件不宜放在碱性或酸性清洗剂中一道清洗,橡胶类零部件不宜和其它钢铁类零件放在汽、柴油及酸、碱性清洗剂中一起清洗。

@#@@#@";i:

24;s:

22947:

"离心泵质量验收规定@#@1适用范围@#@本规定制定了离心泵从制造、到货验收及安装施工检查、现场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适用于一般离心泵、多级离心泵和立式管道离心泵的验收。

@#@@#@2引用规范文件@#@2.1本规定根据该泵的技术协议,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相关规定及工程质量相关的管理标准、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引用规范如下: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75《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2-2010《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Y4201.1-2007《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设备安装工程 第1部分机泵类设备》@#@SL317-2012《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2.2本部分应与《设备质量验收通用规定》配套使用。

@#@@#@2.3离心泵类设备安装除执行本标准外,必须执行国家现行泵类设备安装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遵循公司机泵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

@#@@#@3 多级离心泵验收标准@#@3.1技术要求@#@该多级离心泵由泵体、防爆电机、配套底座、不锈钢过流部件组成。

@#@主要为气举工艺模拟试验装置中模拟地层供液提供动力源。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规格型号@#@D25-50×@#@11@#@安装形式@#@卧式@#@级数@#@11@#@轴功率KW@#@90@#@流量m3/h@#@25@#@扬程m@#@550@#@电机型号@#@YB2-280M-2@#@功率KW@#@90@#@转速r/min@#@2900@#@电压/频率@#@380V/50Hz@#@防爆、防护等级@#@ExdⅡBT4/IP55@#@绝缘等级@#@F级@#@过流部件材质@#@304不锈钢@#@泵轴材质@#@2Cr3@#@3.2验收标准@#@5.2.1到货验收@#@

(1)按《设备质量验收通用规定》与技术协议进行到货包装、件数、附件、备件、随机工具及资料等进行开箱验收和记录,并符合技术协议和购置合同要求。

@#@@#@

(2)外观验收@#@1)泵体、电机、底座等各部件,均应按要求进行表面预处理和涂漆防护,涂层不能出现起泡、皱纹、脱落等现象,并保持颜色一致。

@#@@#@2)设备名牌、转向、安全警示等,应置于醒目位置,并标识清楚,项目齐全。

@#@@#@3)设备型号、附件型号以及件数必须符合技术协议要求。

@#@@#@4)机组及泵的零件和部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

@#@@#@5)泵进出口等管口应密封,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且对应的法兰、垫片及密封件也必须完好。

@#@@#@6)电机的防护标识明晰,接线盒也应有完好的保护措施,进出线的密封圈完整无损伤。

@#@@#@7)机组各联接部位应紧固无松动,泵和电机的联轴器联接牢靠完整;@#@转动部分应有防护罩保护。

@#@@#@8)对照技术协议检查进出口法兰及孔径尺寸,并根据随机提供的设备安装图检测各部分安装尺寸,误差不能大于±@#@0.1mm。

@#@@#@(3)材质检定@#@ 按照技术协议,制造厂家必须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泵体及轴等部件材质(过流部件材质为304不锈钢、轴的材质为2Cr3)报告,包括:

@#@@#@1)化学分析报告;@#@@#@2)金相检测报告;@#@@#@3)金相低倍组织和断口报告;@#@@#@4)力学性能检测报告。

@#@@#@各个报告必须有相关检定人员及审核人员的签字。

@#@若现场条件允许可取样进行化验及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与制造厂家提供的相关报告进行对比,必须达到95%以上符合。

@#@@#@(4)性能检定@#@主要是根据《GB3216-89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转泵试验方法》和技术协议要求,泵在出厂前,制造厂家应根据泵的性能测试规程对组装后的泵进行测试和检验,试验项目应包括原型水泵装配及调节情况以及流量、扬程、转速、功率、效率、振动、噪声、温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完整的试验报告,且作为机组安装后验收对比依据。

@#@@#@1)打压试验:

@#@所有承压零部件静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不小于10分钟;@#@@#@2)性能试验:

@#@在额定工作电压、工作转速下,至少选择5个性能点,进行完整的流量、扬程、压力、功率、振动、噪音、温度等测试,并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绘制性能曲线,出具试验报告。

@#@@#@3)对配套YB2-280M-2型防爆电机进行性能测试,提供有资格试验室出具的有效的检验报告和有效的防爆电气配件生产资格证或防爆电气生产许可证。

@#@@#@3.2.2安装验收@#@

(1)核查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为-5~5mm;@#@基础纵向中心线应垂直于横向中心线,与主机组设计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mm,水平偏差不应大于5mm/m。

@#@@#@

(2)预埋地脚螺栓的材料、型号、形状尺寸及位置尺寸必须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并恰当和正确地固定在混凝土地基中,机器不应有缺件,损坏或锈蚀等情况。

@#@@#@(3)根据泵所输送介质的特性,必要时应该核对主要零件,轴密封件和垫片的材质。

@#@@#@(4)机组的找平:

@#@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一般在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5)机组的找正:

@#@盘车(每次将转子旋转90°@#@)检查不同方向(0°@#@、90°@#@、180°@#@、270°@#@方向)联轴器的同轴度,若为刚性联轴器,其允许偏差为:

@#@径向错位≤0.10mm,端面倾斜≤0.05mm;@#@若为弹性联轴器,其允许偏差为:

@#@径向错位≤0.12mm,端面倾斜≤0.08mm;@#@端面间隙控制在1~4mm以内。

@#@@#@(6)所有与泵体连接的管道,管件的安装以及润滑油管道的清洗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7)检查机组所有联接件紧固,接地牢靠,标识明晰,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泵的密封填料处应无渗漏。

@#@@#@(8)电机的绝缘和防护检查: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标准@#@1@#@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在额定电压380V,常温下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

@#@1、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2、定子绕组不应低于1MΩ/kV;@#@@#@3、转子绕组不应低于0.5MΩ/kV。

@#@@#@2@#@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以额定电压的1..5~1.8倍进行耐压试验。

@#@@#@3@#@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绝缘电阻@#@与回路一起测量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4@#@检查定子绕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1、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应正确,电机转向应与泵的转向一致。

@#@@#@2、中性点未引出者可不检查极性。

@#@@#@5@#@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的运行时间为2h,并记录电动机的空载电流。

@#@当电动机与其机械部分的连接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空载转动检查试验。

@#@@#@(9)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无异常声音。

@#@@#@(10)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3.2.3试运行验收@#@

(1)安装施工单位应按照功能技术要求,联合项目组、供货单位编制试运行方案或试运转操作规程以及事故预案,经项目组、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

(2)试运行由安装施工单位负责,供货单位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调试,项目组组织参与并协调。

@#@@#@(3)参与试运行人员应熟悉有关技术资料和试运行方案的各种细节规定,其中配备的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检测技能。

@#@@#@(4)审查施工单位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检查调试记录,核实检查数据与工程设计是否相符。

@#@@#@(5)泵的试投运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机组及其附属装置、管线等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试压、检验合格。

@#@@#@2)机组的安装找平找正已调整至允许的范围,各部分紧固件联接牢固可靠。

@#@@#@3)与泵配套的其他系统安装完毕符合试运行条件。

@#@@#@4)泵试运转需要的动力、介质、材料、机具、检验仪器,应按技术要求配备到位。

@#@@#@5)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和电气等系统,应符合系统单独调试和主机联合调试的要求。

@#@@#@6)泵试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配备到位,符合精度要求,并检定合格。

@#@@#@7)试运行机泵周围的环境应清扫干净,对人身或设备可能造成损伤的部位,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完善。

@#@@#@(6)泵试运转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定:

@#@@#@1)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试投运中的各部设备操作,磨合时间按照技术协议的规定执行;@#@当无规定时,按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执行。

@#@@#@2)设备工作能力必须达到技术协议规定,设备动作准确、平稳,无明显撞击、振动、无跑、冒、滴、漏等现象,密封处的渗漏量应≤15ml/h,机组及其附件温升符合技术协议或者相关标准要求。

@#@@#@3)附属设备、安全附件、仪表等应齐全,运行正常,报警系统、联锁控制系统等均应符合设计功能要求。

@#@无其他技术隐患,电气、液压、冷却、润滑等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7)填写机泵试运转过程中的检测、调整数据,形成试运转质量验收记录,对设备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缺陷进行登记汇总,并由项目组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按原标准进行复查,直至符合工程设计及技术质量要求。

@#@@#@3.2.4交工验收@#@

(1)试投运合格后,项目组及时组织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按照工程设计组织交工验收,并签订验收单。

@#@@#@

(2)交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资料:

@#@@#@1)泵出厂质量合格证和随机的技术文件。

@#@@#@2)主材料、外购件、加工件的出厂合格证,检验记录或试验报告。

@#@@#@3)泵设备到货验收记录。

@#@@#@4)泵设备安装基础复查记录。

@#@@#@5)与设计有关的技术文件。

@#@@#@6)重要焊接工作的焊接质量评定书,检验记录,焊工考试合印件。

@#@@#@7)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记录。

@#@@#@8)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实测记录以及质量验收记录。

@#@@#@9)设备试运行各项检查记录。

@#@@#@10)质量问题及其处理的有关文件和记录。

@#@@#@(3)设备安装工程交工验收单应作为设备交接和投入运行使用的依据,并归档管理。

@#@@#@4立式管道离心泵验收标准@#@4.1技术要求@#@该立式管道离心泵由泵体、防爆电机、配套底座、不锈钢过流部件组成。

@#@主要是将模拟井采出的液体泵入储液灌。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规格型号@#@ISG40-250(I)@#@安装形式@#@立式@#@级数@#@1@#@轴功率KW@#@15@#@流量m3/h@#@25@#@扬程m@#@80@#@电机型号@#@YB2-160M-2@#@电机功率KW@#@15@#@转速r/min@#@2900@#@电压/频率@#@380V/50Hz@#@防爆、防护等级@#@ExdⅡBT4/IP55@#@绝缘等级@#@F级@#@过流部件材质@#@304不锈钢@#@泵轴材质@#@304不锈钢@#@4.2验收标准@#@4.2.1到货验收@#@

(1)按《设备质量验收通用规定》与技术协议进行到货包装、件数、附件、备件、随机工具及资料等进行开箱验收和记录,并符合技术协议和购置合同要求。

@#@@#@

(2)外观验收@#@1)泵体、电机、底座等各部件,均应按要求进行表面预处理和涂漆防护,涂层不能出现起泡、皱纹、脱落等现象,并保持颜色一致。

@#@@#@2)设备名牌、转向、安全警示等,应置于醒目位置,并标识清楚,项目齐全。

@#@@#@3)设备型号、附件型号以及件数必须符合技术协议要求。

@#@@#@4)机组及泵的零件和部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

@#@@#@5)泵进出口等管口应密封,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且对应的法兰、垫片及密封件也必须完好。

@#@@#@6)电机的防护标识明晰,接线盒也应有完好的保护措施,进出线的密封圈完整无损伤。

@#@@#@7)机组各联接部位应紧固无松动,防护齐全。

@#@@#@8)对照技术协议检查进出口法兰及孔径尺寸,并根据随机提供的设备安装图检测各部分安装尺寸,误差不能大于±@#@0.1mm。

@#@@#@(3)材质检定@#@ 按照技术协议,制造厂家必须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泵体及轴等部件材质(过流部件、轴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报告,包括:

@#@@#@1)化学分析报告;@#@@#@2)金相检测报告;@#@@#@3)金相低倍组织和断口报告;@#@@#@4)力学性能检测报告。

@#@@#@各个报告必须有相关检定人员及审核人员的签字。

@#@若现场条件允许可取样进行化验及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与制造厂家提供的相关报告进行对比,必须达到95%以上符合。

@#@@#@(4)性能检定@#@主要是根据《GB3216-89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转泵试验方法》和技术协议要求,泵在出厂前,制造厂家应根据泵的性能测试规程对组装后的泵进行测试和检验,试验项目应包括原型水泵装配及调节情况以及流量、扬程、转速、功率、效率、振动、噪声、温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完整的试验报告,且作为机组安装后验收对比依据。

@#@@#@1)打压试验:

@#@所有承压零部件静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不小于10分钟;@#@@#@2)性能试验:

@#@在额定工作电压、工作转速下,至少选择5个性能点,进行完整的流量、扬程、压力、功率、振动、噪音、温度等测试,并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绘制性能曲线,出具试验报告。

@#@@#@3)对配套YB2-160M-2型防爆电机进行性能测试,提供有资格试验室出具的有效的检验报告和有效的防爆电气配件生产资格证或防爆电气生产许可证。

@#@@#@4.2.2安装验收@#@

(1)核查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为±@#@3mm;@#@基础纵向中心线应垂直于横向中心线,与主机组设计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2mm,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7mm/m。

@#@@#@

(2)预埋地脚螺栓的材料、型号、形状尺寸及位置尺寸必须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并恰当和正确地固定在混凝土地基中,机器不应有缺件,损坏或锈蚀等情况。

@#@@#@(3)根据泵所输送介质的特性,必要时应该核对主要零件,轴密封件和垫片的材质。

@#@@#@(4)机组的找平找正:

@#@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测量应以水泵轴承承插口止口中心为基准,基准中心位置偏差不应大于0.05mm,水泵单止口承插口轴承支撑平面水平偏差不应超过0.03mm/m;@#@垂直同轴度应以定子铁芯和水泵上导轴承承插口止口中心与水泵下导轴承承插口基准中心垂直同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08mm。

@#@@#@(5)所有与泵体连接的管道,管件的安装以及润滑油管道的清洗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6)检查机组所有联接件紧固,接地保护牢靠,标识明晰,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泵的密封填料处应无渗漏。

@#@@#@(7)电机的绝缘和防护检查: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标准@#@1@#@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在额定电压380V,常温下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

@#@1、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2、定子绕组不应低于1MΩ/kV;@#@@#@3、转子绕组不应低于0.5MΩ/kV。

@#@@#@2@#@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以额定电压的1..5~1.8倍进行耐压试验。

@#@@#@3@#@测量可变电阻器、起动电阻器、灭磁电阻器的绝缘电阻@#@与回路一起测量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4@#@检查定子绕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1、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应正确,电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一致。

@#@@#@2、中性点未引出者可不检查极性。

@#@@#@5@#@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的运行时间为2h,并记录电动机的空载电流。

@#@当电动机与其机械部分的连接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空载转动检查试验。

@#@@#@(8)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9)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无异常声音。

@#@@#@4.2.3试运行验收@#@

(1)安装施工单位应按照功能技术要求,联合项目组、供货单位编制试运行方案或试运转操作规程以及事故预案,经项目组、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

(2)试运行由安装施工单位负责,供货单位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调试,项目组组织参与并协调。

@#@@#@(3)参与试运行人员应熟悉有关技术资料和试运行方案的各种细节规定,其中配备的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检测技能。

@#@@#@(4)审查施工单位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检查调试记录,核实检查数据与工程设计是否相符。

@#@@#@(5)泵的试投运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机组及其附属装置、管线等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试压、检验合格。

@#@@#@2)机组的安装找平找正已调整至允许的范围,各部分紧固件联接牢固可靠。

@#@@#@3)与泵配套的其他系统安装完毕符合试运行条件。

@#@@#@4)泵试运转需要的动力、介质、材料、机具、检验仪器,应按技术要求配备到位。

@#@@#@5)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和电气等系统,应符合系统单独调试和主机联合调试的要求。

@#@@#@6)泵试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配备到位,符合精度要求,并检定合格。

@#@@#@7)试运行机泵周围的环境应清扫干净,对人身或设备可能造成损伤的部位,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完善。

@#@@#@(6)泵试运转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定:

@#@@#@1)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试投运中的各部设备操作,磨合时间按照技术协议的规定执行;@#@当无规定时,按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执行。

@#@@#@2)设备工作能力必须达到技术协议规定,设备动作准确、平稳,无明显撞击、振动、无跑、冒、滴、漏等现象,密封处的渗漏量应≤15ml/h,机组及其附件温升符合技术协议或者相关标准要求。

@#@@#@3)附属设备、安全附件、仪表等应齐全,运行正常,报警系统、联锁控制系统等均应符合设计功能要求。

@#@无其他技术隐患,电气、液压、冷却、润滑等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7)填写机泵试运转过程中的检测、调整数据,形成试运转质量验收记录,对设备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缺陷进行登记汇总,并由项目组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按原标准进行复查,直至符合工程设计及技术质量要求。

@#@@#@4.2.4交工验收@#@

(1)试投运合格后,项目组及时组织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按照工程设计组织交工验收,并签订验收单。

@#@@#@

(2)交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资料:

@#@@#@1)泵出厂质量合格证和随机的技术文件。

@#@@#@2)主材料、外购件、加工件的出厂合格证,检验记录或试验报告。

@#@@#@3)泵设备到货验收记录。

@#@@#@4)泵设备安装基础复查记录。

@#@@#@5)与设计有关的技术文件。

@#@@#@6)重要焊接工作的焊接质量评定书,检验记录,焊工考试合印件。

@#@@#@7)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记录。

@#@@#@8)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实测记录以及质量验收记录。

@#@@#@9)设备试运行各项检查记录。

@#@@#@10)质量问题及其处理的有关文件和记录。

@#@@#@(3)设备安装工程交工验收单应作为设备交接和投入运行使用的依据,并归档管理。

@#@@#@附表1离心泵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检验批@#@编号@#@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建设(监理)@#@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泵设备型号、规格、性能、参数尺寸、外观质量@#@符合技术协议要求,外表无裂纹、损伤和锈蚀等缺陷@#@2@#@基础混凝土验收及承重面预留垫铁高度@#@符合工程设计需要,并预留30-70mm垫铁高度@#@3@#@地脚螺栓、螺母、垫片、材质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完整不缺失@#@4@#@垫铁的材质、规格及安装位置和距离@#@符合技术协议及工程设计需要@#@5@#@地脚螺栓的安放及预留孔的灌浆@#@应垂直无倾斜安装@#@6@#@泵的找正@#@卧式@#@3.2.2(4)(5)@#@立式@#@4.2.2(4)@#@7@#@泵的试运@#@符合技术协议要求@#@一般项目@#@1@#@泵安装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2@#@地脚螺栓的安装及灌浆@#@螺栓干净无锈蚀,灌浆平整@#@3@#@垫铁安放及泵的调平@#@斜垫铁应成对使用,每组不得超过5个@#@4@#@采用联合底座安装及无垫铁安装@#@底座的水平度偏差≤0.15/1000@#@5@#@电机底座上的垫板与机爪之间的接触面@#@接触面≥75%,结合应紧密@#@6@#@泵调平找正后的允许偏差@#@与安装基准线允许偏差@#@纵、横中心线@#@5mm@#@标高@#@±@#@5mm@#@泵水平度允许偏差@#@整体@#@安装@#@纵向@#@≤0.10/1000@#@横向@#@≤0.20/1000@#@无公@#@用底座@#@纵向@#@≤0.05/1000@#@横向@#@≤0.05/1000@#@7@#@仪表@#@必须检验合格,灵敏、准确、可靠@#@8@#@电机检查@#@3.2.2(8),4.2.2(7)@#@9@#@试运转@#@3.2.3,4.2.3@#@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建设@#@(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建设单位项目代表(监理工程师)年月日@#@";i:

25;s:

1559:

"射芯机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与性能,每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与日常维护。

@#@设备易损件与配件必须按厂家推荐的型号规格更换。

@#@@#@2、严格按工艺程序操作使用设备,禁止任何违章操作,严禁损坏与拆除设备上的防护设施与信号装置。

@#@参数不允许随意更换改动(温度、结壳固化时间)确实需要时在电气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3、工作前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芯盒模具上是否有异物,并润滑导向杆。

@#@@#@4、开机前,检查加热电源线和气路是否完好。

@#@接通电气源后,观察气动元件是否异常,同时检查各个接近开关,急停开关是否完好到位。

@#@@#@5、芯盒模具要在开模状态下加温,必须用手动模式运行一次正常后,在切换到自动运行模式。

@#@操作中经常检查电阻、灯泡和电热管等易损件的情况。

@#@自动运行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需离岗的关闭电源和加热开关。

@#@@#@6、制作好的覆膜砂型必须稳拿轻放,整齐摆放。

@#@注意及时补充覆膜砂,确保设备连续正常工作。

@#@@#@7、每次更换模具,必须试模生产样件。

@#@样件检验合格后,调整好工艺参数,方能批量生产。

@#@@#@8、每班工作结束后,翻转复位,芯盒模具要停在开模状态,断开电、气源,清洁设备和周围地面,不允许留有砂芯在芯盒里。

@#@@#@";i:

26;s:

29733:

"〖案例001〗某四星级饭店有南、北两栋楼,南楼设施较北楼差些,房价也便宜些。

@#@一天客人张先生住进南楼,因旅途劳累,不愿到餐厅就餐,于是打电话到餐厅要求送餐到客房。

@#@但是餐厅值班员回答:

@#@“对不起,先生,南楼不提供送餐服务。

@#@”张先生大为不满地问道:

@#@“既然是四星级饭店,即使南楼较便宜,也应该有送餐服务。

@#@”值班员回答:

@#@“对不起,先生,这是本饭店的规定。

@#@”@#@案例分析:

@#@根据《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1997)的6.4.8条款的规定“v.有送餐菜单和饮料单,24h提供中西式早餐、正餐送餐服务。

@#@……”虽然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是饭店一旦采用即变成强制性的标准(因为饭店已经被评为四星级),应该百分之百地执行标准的规定。

@#@因此饭店规定对南楼不提供送餐服务就违反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应立即更改。

@#@本案违反了标准“1.1总则”的“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及“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的规定。

@#@@#@〖案例002〗某公司生产系列高压硅堆,据总经理说他们生产的都是定型产品,因此没有设计开发的工作。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看到一位技术员正在对某种新型高压硅堆进行测试,审核员问:

@#@“这是定型产品吗?

@#@”技术员回答:

@#@“这是我们刚刚由外单位引进的新产品,目前正在工艺调整阶段。

@#@”审核员问:

@#@“对于工艺的转化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技术员答:

@#@“由于该类型产品我们从来没有生产过,而且还要增加一些新的设备,加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工艺科的指导下已反复做了十几遍试验了,估计最近就可取得成功。

@#@”审核员要求查看这方面有关的技术资料,例如产品的立项、策划、工艺转化的记录等等,技术员说:

@#@“我们没有把设计开发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这方面的记录很不规范。

@#@”审核员问公司经理:

@#@“为什么不把设计开发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控制?

@#@”经理回答:

@#@“听说标准对技术开发的控制要求很麻烦,因此我们就不纳入管理了。

@#@”@#@该公司申请认证的范围是“高压硅堆系列产品的制造、销售”。

@#@@#@案例分析:

@#@对引进工艺的消化、吸收、转化也存在着设计开发的工作。

@#@公司既然申请认证的范围覆盖了高压硅堆系列产品,就应把与此系列产品有关的各个产品实现过程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

@#@本案违反了标准“1.2应用”的“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所规定的删减条件。

@#@@#@〖案例003〗在建筑公司第一项目部,审核员看到在建办公楼的消防系统是请某消防安装公司安装的。

@#@审核员要求查看该公司安装资质证明材料,项目部经理出示了安装公司的安装资质证明。

@#@审核员进一步要求查看具体在现场进行安装的施工队人员资质的证明文件。

@#@项目部经理说:

@#@“这事不归我们管,应该由安装公司自己负责。

@#@”@#@案例分析:

@#@安装公司是建筑公司的外包方,在施工时应该纳入建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管理。

@#@因此不仅对安装公司资质有要求,而且对其现场施工人员的资质也应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质量。

@#@本案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中“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的规定。

@#@”@#@[案例004]某厂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有进出口贸易部,其主要职责是从国外购进某种化工原料,更换包装后再在国内出售,即OEM方式操作。

@#@但是工厂申请认证范围时不包括进出口贸易部。

@#@审核员在查看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时,却看到这几种OEM方式的产品也列在产品目录中。

@#@审核员问:

@#@“为什么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不包括进出口贸易部?

@#@”质管部长回答:

@#@“进出口贸易部的几个人工作很难推动,于是我们只好把他们排除在体系之外,以免审核时出问题。

@#@”@#@案例分析:

@#@组织对过程的删减应以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为前提,而本案中很明显进出口贸易部的工作直接与产品质量有关,因此不能由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删减。

@#@本案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的“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的规定。

@#@@#@〖案例005〗试剂厂生产的产品要求的保存温度为2~8℃,产品除了工厂自行销售以外,还要通过各地几十家代理商发售。

@#@这些代理商都是经过多年形成的授权代理商。

@#@在销售科审核员问销售科长:

@#@“这些代理商有授权代理的协议吗?

@#@他们的贮存条件你们考察过吗?

@#@”销售科长说:

@#@“我们协作的关系有好几年了,开始有授权代理协议,后来就没有了。

@#@他们的贮存条件,我们有的去过现场调查,有的没有去过。

@#@但是这些代理商都是有专营许可证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有关的证据。

@#@销售科长找了好几分钟才拿出3份专营许可证的复印件,其中有两份的专营许可证还是过期的,销售科长只好说:

@#@“有关材料都在地区销售经理手里,我这里没有。

@#@”审核员要求在现场的几位地区经理出示有关材料,他们回答“我们没有保存这些材料。

@#@”审核员问:

@#@“这些代理商是代销还是经销?

@#@”销售科长答:

@#@“有的经销,有的代销。

@#@”@#@案例分析:

@#@对于经销的代理商,其相当于是企业的顾客;@#@对于代销的代理商,其相当于是为企业提供销售服务的外包商。

@#@对于二者都应进行控制,因为双方建立了授权代理关系。

@#@即使是经销,由于企业向经销者收取的是较低的协议价格,而经销者利用代理关系,按较高的市场价格销售,这个差价相当于是企业支付给经销者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经销商也是向企业提供销售服务的外包商。

@#@本案中销售科对于代理商的贮存条件及资质等没有进行控制,这将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质量,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的“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案例006〗在某物业公司审查顾客投诉报告时发现有多起投诉康乐宫游泳池水不清洁的问题。

@#@物业公司经理说:

@#@“这事不归我们管。

@#@”经询问,康乐宫是包给另外一家公司经营的,但它对外经营没有招牌,一般人都以为是由物业公司管理的。

@#@@#@案例分析:

@#@这实际上是把游泳池进行了外包,物业公司对其服务质量应该纳入公司统一的管理之中。

@#@本案违反了标准4.1的“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的规定。

@#@@#@〖案例007〗商场搬进新楼已经一年多,但是开发商仍然没有把有关的安全设施及其控制权移交给商场。

@#@商场内有烟感器350多个,感温器100多个,喷淋头1200多个,防火卷帘门30多个,均由开发商指定的物业公司代管。

@#@审核员在审查商场保卫部时要求出示对消防设施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全面检查的记录,保卫部长说:

@#@“因为这些设施由物业公司管理,因此我们就没有介入。

@#@关于交接设备的问题,我们与开发商争论了很长时间,现在正准备打官司,否则我们也没有办法。

@#@”审核员请保卫部的人将物业公司的工作记录拿来,看到记录中只有对误报警的烟感器进行调整和修理卷帘门的记录,没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的记录。

@#@@#@案例分析:

@#@即使商场的消防设施因种种原因还没有转交商场管理,但是物业公司只要代管一天,它就是商场的服务提供的供方。

@#@因为消防服务是影响商场服务的非常关键的工作,因此商场必须把物业公司有关消防的服务纳入商场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管理,而不能听之任之。

@#@对于各类消防设施,应该确保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

@#@本案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的“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的规定。

@#@@#@此外,上述消防设施既有监视作用,也有控制作用,属于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基础设施的范围,对这类装置当然应该进行周期校准和检查。

@#@本案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的规定及“6.3基础设施”的“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的规定。

@#@@#@〖案例008〗审核组在销售科了解到,该厂产品的电镀是外包给某乡镇企业加工的。

@#@最近连续有三家用户反映产品使用不到一年,其产品外观电镀层有脱落现象。

@#@车间主任说,加工回来的产品我们都进行了外观检验,是合格的。

@#@并出具了对该企业的评价材料,上面说明了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供应科对其的评价是列入合格供方。

@#@审核员问:

@#@“对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你们是否进行了适当控制?

@#@”车间主任说:

@#@“这个厂离我们较远,因此我们没有派人去看,只是搜集了一些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案例分析:

@#@应该根据外包加工的产品质量对组织提供的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决定对外包方的控制程度和方式。

@#@电镀虽然影响的是产品的外观质量,但是这是产品的第一印象,更何况还具有产品防护的功能。

@#@因此对于外包回来的产品,不能仅仅靠进货检验来把关,还应该对外包方与提供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适当的控制。

@#@根据“互利的供方关系”的原则,对于对方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种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及生产环境等提出要求。

@#@必要时要帮助供方满足这些要求,例如可以采用向供方提供培训、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等各种方式。

@#@@#@本例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的“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以及“7.4.2采购信息”有关要求。

@#@@#@〖案例009〗业公司负责写字楼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工程部经理说在大部分维修或装修项目中,客户要求使用哪一个承包商就一定要使用这一家,我们只是起个监督辅助的作用。

@#@查物业公司《工程部工作手册》中,有房屋维修管理规定:

@#@“驻楼单位需要进行装修、维修等工作,一律须经过物业公司工程部对承揽装修的公司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

@#@工程部负责对维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

@#@”@#@案例分析:

@#@既然物业公司工程部负责写字楼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就不能客户想用哪家装修公司就用哪家公司。

@#@工程部应对装修公司的质量能力进行评价,只能使用合格的供方承担工程分包。

@#@本案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的“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及“7.4.1采购过程”的“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的规定。

@#@@#@〖案例010〗审核员在设计科发现为产品配套的电控部分图纸是委托一个研究所提供的,审核员问:

@#@“你们委托设计前对这个研究所了解吗?

@#@”科长答:

@#@“他们有一位高工很有权威,我们讨论过都一致同意。

@#@”审核员想看讨论记录,但没有找到。

@#@审核员又问:

@#@“对他们提供的设计图纸,你们如何复审?

@#@”科长说:

@#@“这些电控部分我们也不熟悉,好在他们作过审查,即使有问题,投产后也会发现。

@#@”@#@案例分析:

@#@电控图纸委托外单位设计,这是外包的过程,但是该厂没有提供对此外包方进行评价的证据,违反了标准“4.1总要求”的“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以及“7.4.2采购信息”中对供方评价的有关要求。

@#@@#@〖案例011〗某乡办企业承接开关厂开关柜箱体的焊接加工,审核员发现焊点间距分布不均匀,问工人:

@#@“工艺指导书对于焊点间距有没有规定?

@#@”焊工回答:

@#@“工艺没有规定,我们都是很熟练的焊工,凭经验就知道应该掌握的焊接间距。

@#@”审核员在查看《焊接工艺》时看到对于箱体每边有焊接点数的规定,但没有间距要求。

@#@但是在检验科查阅《焊接检验规程》时看到规定:

@#@“焊点应该分布均匀,两点之间距离应为10cm±@#@2cm。

@#@”@#@上述两份文件均由总工程师批准。

@#@@#@案例分析:

@#@本案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规程》对焊接的要求不同,说明文件之间没有协调一致,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这种情况在审核中经常发现,原因在于领导在审批文件时,只是履行形式,没有认真地把文件审查一遍,以便将不合理或矛盾的地方排除。

@#@@#@〖案例012〗根据公司《考勤管理规定》,工作人员上班迟到超过15分钟应扣除职工考核分1分、超过30分钟扣2分,依此类推。

@#@审核时了解到自去年秋天以来职工班车经常迟到15分钟以上,但没有扣分。

@#@办公室主任说,由于目前交通经常堵塞,没有办法。

@#@@#@案例分析:

@#@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执行原来的规定,应该另下文件予以说明。

@#@否则原来的文件形同虚没,失去了意义。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的规定。

@#@@#@〖案例013〗审核组在审核某铸造厂时,在稀土铁硅合金熔炼车间的检验记录中看到,记录的“出炉温度”栏内填写的都是1100℃。

@#@现场操作没有看到测温仪表,审核员问:

@#@“对于温度你们是怎么检测的?

@#@”检验员说:

@#@“应该用红外测温仪,但是我们觉得温度测的不准,因此我们的记录是凭经验写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测温仪的校准记录,检验员由办公室取来检定证书,证书表明该仪器是上个月刚刚送到区计量检定所校准完毕,结论是“合格”。

@#@审核员问检验员:

@#@“你们使用红外测温仪多长时间了?

@#@”检验员不好意思地说:

@#@“也就这次为了认证才买的,大家使用不习惯,就没有用。

@#@”审核员进一步查看《熔炼检验规程》,上面规定:

@#@“使用测温仪检测温度,应在熔炼温度达到1100℃时出炉。

@#@”@#@案例分析:

@#@既然测温仪是刚刚校准完毕,说明仪器是好的,检验员不使用仪器测温,违反了《熔炼检验规程》的规定,是检验的有章不循。

@#@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检验记录上的记录栏“出炉温度”与《熔炼检验规程》所说的“熔炼温度”不同,文件矛盾,这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案例014〗在某建筑公司业务部进行审核时,审核员查阅公司承担的当地乡政府办公楼建设开工的有关文件。

@#@结果发现该项目的中标日期是5月3日,而工地开工时期却是4月1日,公司与甲方签定的施工合同为4月20日。

@#@审核员问业务部经理:

@#@“这是怎么回事?

@#@”经理笑着回答:

@#@“这种事儿谁都明白,招标只是个虚的。

@#@跟当地乡政府搞好关系,施工许可证还没发下来就进驻工地了,其他手续都是后补的。

@#@”@#@按照国家规定:

@#@建筑业必须实行招投标制度,实行公平竞争。

@#@@#@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在实际中常有看到,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角度来看,公司这样做明显地违反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也说明在公司有关的人员中关于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太差。

@#@本案造反了标准“5.1管理承诺”的“d)向纽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的规定。

@#@@#@〖案例015〗在表面处理车间,有一排设备闲置着,旁边还挂着电解抛光工艺文件。

@#@车间主任解释说:

@#@“电解抛光工艺对工人健康有危害,不少企业都已经不用了,我们厂上周开生产会议时也提出这个问题。

@#@,我们决定本周起停止使用电解抛光工艺。

@#@”审核员在车间主任的生产会议记录本中看到了上述决定。

@#@审核员要求查看文件作废记录,车间主任说:

@#@“没有”。

@#@@#@案例分析;@#@工艺是应该更改的,但工艺文件更改的程序不对。

@#@不能仅以生产会议决定的形式就进行更改,因为工艺文件属于受控文件,应该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履行更改或作废的手续。

@#@@#@〖案例016〗在电机厂一车间工人正在对定子进行浸漆烘干。

@#@审核员问:

@#@“对热态绝缘电阻是否测试?

@#@”车间主任说:

@#@“我们对产品进行100%的热态绝缘电阻测试。

@#@”审核员查看了检验记录,发现记录中绝缘电阻的测试值有的为5兆欧,有的为100兆欧,数值比较分散。

@#@审核员要求查看检验规程,上面写着:

@#@“动态绝缘电阻应72兆欧。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那么检验记录上的5兆欧的产品算合格吗?

@#@”主任回答:

@#@“当然合格,因为动态绝缘电阻只要大于2兆欧都算合格。

@#@”审核员问:

@#@“那么检验规程上怎么写72兆欧呢?

@#@”车间主任看了一下说:

@#@“大概是打字员把>@#@2兆欧写成了?

@#@2兆欧吧。

@#@”,边说边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72兆改成了>@#@2兆欧该检验规程的封面上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签字和批准日期,并盖有受控印章。

@#@@#@案例分析:

@#@检验规程把>@#@2兆欧写成了72兆欧,这是原则错误。

@#@但是总工程师在审批文件时却没有发现,可见这是审批负责人的失职。

@#@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车间主任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72兆改成了>@#@2兆欧,这种做法也不对,因为文件是“受控”文件,其更改应经过正规的审批手续。

@#@违反了标准上述条款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案例017〗在审查配料车间设备档案时,审核员看到《设备分类登记表》上l*搅拌机的编号表示它是属于一类设备,而同样的2“搅拌机却属于二类设备。

@#@审核员问;@#@“为什么这两台相同的设备属于的类别不同?

@#@”车间工人回答:

@#@“我们也不知道,这事儿得问设备科去。

@#@”在设备科,审核员在查阅《设备保养管理规定》时,看到一类设备属于重点保养的设备,而二类设备属于一般保养的设备。

@#@对此,审核员问设备科长:

@#@“1“和2”搅拌机是否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保养?

@#@”设备科长说:

@#@“我们都是按二类设备进行保养的。

@#@因为刚建厂时我们厂只有一台搅拌机,因此按照一类设备管理,生怕因为故障造成全厂停产。

@#@后来我们又增添了5台搅拌机,因此就按二类设备保养了,这样可以降低质量成本。

@#@至于设备表示类别的编号我们就沿用下来了,没有再动它。

@#@”@#@案例分析:

@#@相同的设备,但在设备分类登记表上所属的类别不同,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既然形势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文件规定也应进行必要的更改。

@#@应将《设备分类登记表》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的规定。

@#@@#@〖案例018〗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

@#@“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

@#@“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

@#@“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审核员问:

@#@“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

@#@“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

@#@“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经理:

@#@“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案例分析:

@#@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

@#@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控制。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案例019〗在表面处理车间合金铬酸阳极化槽旁,墙上挂着的工艺表明处理槽液分析周期是半个月。

@#@审核员在车间检验室查阅化验记录时,看到在合金铬酸阳极化工艺说明书中,规定了该槽液分析是10天一次,审核员让陪同人员看了一下这个规定。

@#@接着查阅到大多数化验单都是十天化验一次,可是12月只有一张化验单,三月份三张化验单化验日期是3月3日、3月5日、3月10日,而且三次都是结论不合格,涉及到处理的357件零件,审核员问:

@#@“这些不合格件的处置记录在哪里?

@#@”车间主任说:

@#@“在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转走,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槽子已经停用。

@#@”@#@案例分析:

@#@在车间墙上挂着的工艺规定“分析周期是半个月”;@#@而检验室的工艺说明书中规定是“10天一次”。

@#@这两份文件矛盾,说明在文件审批时,负责人没有尽到审批文件适宜性的责任,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足充分与适宜的;@#@”检验员的化验周期也没有按工艺说明书的规定执行,说明是检验的有章不循。

@#@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广….”检验员没有提供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经转走,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的控制”的“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的规定。

@#@@#@〖案例020〗在质管部8月15号出具的一份《纠正措施处理单》中,在“不合格事实陈述”栏内写道:

@#@“8月10日库房反映有10箱液体瓶装产品出现黄色浑浊现象。

@#@”在“原因分析栏”内质检室填写为:

@#@“这是产品发霉所致,建议在产品中加人防腐剂。

@#@”在“纠正措施”栏内,车间主任填写:

@#@“已加人防腐剂,产品经质检室检验已完全解决问题。

@#@”质管部在措施验证栏内填写:

@#@“纠正措施实施有效。

@#@”审核员说:

@#@“增加防腐剂说明对工艺进行了更改,请提供工艺更改的文件。

@#@”质管部长说:

@#@“这是生产部长口头通知车间改的,没形成文件。

@#@”查阅《文件控制程序》规定:

@#@“文件更改需经原审批部门审批。

@#@”审核员接着询问:

@#@“仓库那批发霉的产品如何处理的?

@#@”质管部长说:

@#@“当然报废了。

@#@”审核员请求出示产品报废的批准手续,质管部长说:

@#@“是我们口头通知仓库报废的。

@#@”查《不合格晶控制程序》规定:

@#@“产品报废应报生产部长批准。

@#@”@#@案例分析:

@#@工艺文件的更改是必要的,但是没有按照文件更改的程序规定执行。

@#@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应该经过授权人批准,并保留处理记录。

@#@这里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及“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的规定。

@#@@#@〖案例021〗审核组在供应科检查9月份的进货记录时,发现连续三批进货的包装瓶出现批量不合格,但是检验科均按规定办理了让步接收。

@#@审核员在检验科进一步查看这三批瓶子的进货验证记录时发现,这三批包装瓶均是由于瓶高度较标准要求高了0.5mm。

@#@质检科长说:

@#@“以前这种瓶子从未发生过此类事情。

@#@”这时在一旁的供应科长突然想起来说:

@#@“因为这些瓶子在压盖时老是盖不严实,因此生产科要求把瓶高增加0.5mm,这事儿我们忘了通知检验科,结果他们仍然按老的标准进行进货验证。

@#@”@#@案例分析:

@#@@#@既然检验标准发生了变化,就应按规定用书面文件通知检验科。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案例022〗根据文件编号管理规定,各部门质量文件编号为“部门代号+序号+年号”组成。

@#@在办公室审核时,审核员请秘书从电脑里调出上个月的文件收发记录,发现管家部员工手册的编号不是按上述规定执行的。

@#@秘书说这个编号是从两年前延续下来的,如果按照规定更改,担心会引起混乱。

@#@@#@案例分析:

@#@这是文件控制的问题,应该按照公司统一的规定对文件进行编号,以便进行管理。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的规定。

@#@@#@〖案例023〗在检验科,审核员查阅《产品检验管理制度》时看到制度规定:

@#@“每个车间没有专职检验员一名。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

@#@“这是什么意思?

@#@”科长仔细看了一遍,笑着说:

@#@“可能打字员把‘设有’打印成‘没有’了。

@#@”审核员看到,该文件批准栏内有总经理批准的签字。

@#@@#@案例分析:

@#@这种笑话在组织提供的文件中时有发生,因为领导在签字时根本没有认真地把文件再仔细看一遍。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受控文件,是组织的法规性文件,各级员工必须认真遵照执行。

@#@因此领导在签字前一定要认真审查文件,以达到审批的目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的规定。

@#@@#@〖案例024〗审核员查看《游泳池管理规定》,其中第二条规定“本泳池没有救生员,请听从他们的劝导及安排”。

@#@审核员问:

@#@“这‘没有’是怎么回事?

@#@”负责人看了管理规定说:

@#@“大概是打印错误,把‘设有’写成‘没有’了”,并随手把“没”字改成“设”字。

@#@@#@案例分析:

@#@把“设”打印成“没”,这是打印员的错误。

@#@但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文件,是经过领导审批的,如果领导只是走形式签字而已,则违反了标准";i:

27;s:

12127:

"ZYML:

@#@2009-@#@生产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流程要求@#@1.目的@#@1.1加强施工、生产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达到安全环保,保证施工、生产能力的需要@#@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所需要设备的管理。

@#@@#@3.工作程序@#@3.1设备的维护保养@#@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主要有四项:

@#@@#@3.1.1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3.1.2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3.1.3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3.1.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3.2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3.2.1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按定期检查卡执行,定期检查有人又称为定期点检。

@#@对机械设备还应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的优劣程度。

@#@@#@3.2.2设备维护应按维护规程进行。

@#@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A.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B.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C.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4.设备的三级保养制@#@4.1三级保养制度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总结前苏联计划预修制在我国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养修理制,它体现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养的转变,反映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进步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的更加明确。

@#@三级保养制内容包括: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

@#@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

@#@@#@4.2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般有日保养和周保养,又称日例保和周例保。

@#@@#@4.2.1日例保日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当班进行,认真做到班前三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

@#@@#@A.班前三件事,检查交接班记录,擦拭设备,按规定润滑加油。

@#@检查手柄位置和手动运转部位是否正确、灵活,安全装置是否可靠。

@#@低速运转检查传动是否正常,润滑、冷却是否畅通。

@#@@#@B.班中五注意注意运转声音,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电气、液压、气压系统,仪表信号,安全保险是否正常。

@#@@#@C.班后四件事关闭开关,所有手柄放到零位。

@#@清除铁屑、脏物,擦净设备导轨面和滑动面上的油污,并加油。

@#@清扫工作场地,整理附件、工具。

@#@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运转台时记录,办理交接班手续。

@#@@#@4.2.2周例保周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在每周末进行,保养时间为:

@#@一般设备2h,精、大、稀设备4h。

@#@@#@A.外观擦净设备导轨、各传动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扫工作场地。

@#@达到内外洁净无死角、无锈蚀,周围环境整洁。

@#@@#@B.操纵传动检查各部位的技术状况,紧固松动部位,调整配合间隙。

@#@检查互锁、保险装置。

@#@达到传动声音正常、安全可靠。

@#@@#@C.液压润滑清洗油线、防尘毡、滤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换油。

@#@检查液压系统,达到油质清洁,油路畅通,无渗漏,无研伤。

@#@@#@D.电气系统擦拭电动机、蛇皮管表面,检查绝缘、接地,达到完整、清洁、可靠。

@#@@#@4.3.1一级保养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协助,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毛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

@#@一级保养所用时间为4-8h,一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车间机械员或安全员组织验收。

@#@一保的范围应是企业全部在用设备,对重点设备应严格执行。

@#@一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磨损,消除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4.4.1二级保养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来完成。

@#@二级保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规定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

@#@二级保养所用时间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后,维修工人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车间机械员和操作者验收,验收单交机电物资部存档。

@#@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大修周期。

@#@实行“三级保养制”,提高了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三级保养制的贯彻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设备的完好率,降低了设备事故率,延长了设备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设备大修理费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5.精、大、稀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5.1四定工作@#@5.1.1定使用人员。

@#@按定人定机制度,精、大、稀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5.1.2定检修人员。

@#@精、大、稀设备较多的企业,根据本企业条件,可组织精、大、稀设备专业维修或修理组,专门负责对精、大、稀设备的检查、精度调整、维护、修理;@#@@#@5.1.3定操作规程。

@#@精、大、稀设备应分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加以显示并严格执行;@#@@#@5.1.4定备品配件。

@#@根据各种精、大、稀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

@#@@#@5.2精密设备使用维护要求@#@5.2.1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安装设备;@#@@#@5.2.2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恒温、恒湿、防震、防尘)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精度性能:

@#@@#@5.2.3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中,不许拆卸零部件,发现异常立即停车,不允许带病运转;@#@@#@5.2.4严格执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切削规范,只允许按直接用途进行零件精加工。

@#@加工余量应尽可能小。

@#@加工铸件时,毛坯面应预先喷砂或涂漆;@#@@#@5.2.5非工作时间应加护罩,长时间停歇,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空运转;@#@@#@5.2.6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保持清洁,防止研伤,不得外借。

@#@@#@6.动力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6.1动力设备是企业的关键设备,在运行中有高温、高压、易燃、有毒等危险因素,是保证安全生产的要害部位,为做到安全连续稳定供应生产上所需要的动能,对动力设备的使用维护应有特殊要求:

@#@@#@6.1.1运行操作人员必须事先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6.1.2必须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安全运行技术规程和运行记录;@#@@#@6.1.3运行人员在值班期间应随时进行巡回检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6.1.4在运行过程中遇有不正常情况时,值班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6.1.5保证各种指示仪表和安全装置灵敏准确,定期校验。

@#@备用设备完整可靠;@#@@#@6.1.6动力设备不得带病运转,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消除;@#@@#@6.1.7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和季节性检查;@#@@#@6.1.8经常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

@#@@#@7.设备的区域维护@#@7.1设备的区域维护又称维修工包机制。

@#@维修工人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修工作,与生产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维护、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

@#@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工人积极性和使生产工人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一种好形式。

@#@设备专业维护主要组织形式是区域维护组。

@#@区域维护组全面负责生产区域的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务是:

@#@@#@7.1.1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确保完成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7.1.2认真执行设备定期点检和区域巡回检查制,指导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7.1.3在车间机械员指导下参加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等工作。

@#@@#@7.2区域维护组这种设备维护组织形式的优点是:

@#@在完成应急修理时有高度机动性,从而可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最短,而且值班钳工在无人召请时,可以完成各项预防作业和参与计划修理。

@#@@#@7.2.1设备维护区域划分应考虑生产设备分布、设备状况、技术复杂程度、生产需要和修理钳工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将车间设备划分成若干区域,也可以按设备类型划分区域维护组。

@#@流水生产线的设备应按线划分维护区域。

@#@@#@7.2.2区域维护组要编制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计划,并规定出每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时间。

@#@为了使这些工作不影响生产,设备的计划检查要安排在工厂的非工作日进行,而每班的常规检查要安排在生产工人的午休时间进行。

@#@@#@8.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8.1为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

@#@@#@8.2规范化就是使维护内容统一,哪些部位该清洗、哪些零件该调整、哪些装置该检查,要根据各企业情况按客观规律加以统一考虑和规定。

@#@@#@8.3工艺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制订各项维护工艺规程,按规程进行维护。

@#@制度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工作条件,规定不同维护周期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

@#@@#@8.4对定期维护工作,要制定工时定额和物质消耗定额并要按定额进行考核。

@#@@#@8.5备维护工作应结合企业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

@#@同时,企业还应发动群众开展专群结合的设备维护工作,进行自检、互检,开展设备大检查。

@#@@#@";i:

28;s:

5635:

"生产中的七种浪费@#@丰田公司将生产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归纳为七种类型:

@#@@#@·@#@过量生产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送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的浪费@#@·@#@产品缺陷的浪费@#@1、 @#@过量生产的浪费@#@过量生产指超过必要数量的生产和提前生产。

@#@过量生产将造成提早消耗原材料、浪费人力与设施、占用资金、占用场地、增加搬送负担、增加管理费用等问题。

@#@精益生产认为过量生产与库存过剩是最大的浪费。

@#@过量生产不仅本身造成浪费,而且掩盖了其他浪费现象,将生产现场中可供改善的线索隐藏了起来。

@#@@#@过量生产没有考虑到下一工序是否需要,没有配合下一工序的生产速度,而是尽其所能,在本工序生产过多的产品。

@#@造成过量生产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意识到过量生产是一种浪费,或是受到错误观念的支配。

@#@一个典型的错误观念是认为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过量生产的产品,思想上就总觉得放心不下。

@#@在设备出现故障、产生了不合格品、员工缺勤的情况下,因为有过量生产的库存产品,可以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

@#@其实,影响生产正反映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生产中存在其他浪费现象,这正是精益生产要试图解决的问题。

@#@@#@有的企业甚至在对过量生产进行奖励,就更是极其错误的了。

@#@@#@2、 @#@库存的浪费@#@精益生产认为过量生产和库存过剩是最大的浪费,过量生产最终也体现在库存过剩上。

@#@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库存是不会产生任何附加值的,只能增加营运成本。

@#@库存物品占用空间,需要人员进行管理,库存物品的品质会逐渐变坏,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库存物品有成为废品的危险。

@#@@#@与过量生产一样,库存浪费的产生一样是由错误的观念造成的,认为没有库存就不放心。

@#@库存不仅本身造成浪费,也一样掩盖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掩盖了其他浪费现象,使生产现场可供改善的线索隐藏了起来。

@#@打个比方,库存就好比水池中的水,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待料、品质问题、计划有误、生产切换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设备故障、员工缺勤、供应商过失等等,就好比水池中的石头。

@#@当库存很高,即水位很高时,这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淹没在水中的,不为人所注意;@#@当库存降低,即水位下降时,就水落石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3、 @#@等待的浪费@#@操作者无事可做时,等待的浪费就发生了。

@#@生产计划不当、生产线不平衡、产品切换、缺料、机器故障等情况都会造成操作者等待,引起等待的浪费。

@#@@#@4、 @#@搬送的浪费@#@在生产现场,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搬送,有人力的,有借助叉车、传输带等器械的。

@#@搬送不是一种增值活动,无谓的搬送就造成了搬送的浪费。

@#@使用传输带来进行搬送作业,虽然减轻了人的体力消耗,但并没有消除搬送本身的浪费。

@#@@#@精益生产通过生产流水线化,避免离岛作业,尽量将作业并入生产线内,来最大限度地消除搬送的浪费。

@#@@#@5、 @#@加工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包括不适当的加工和过于精细的加工。

@#@不适当的加工是指机器空行程、行程过长,以及由于工艺设计的不当而增加额外的辅助加工等,比如冲床进行没有生产的冲击、零部件去毛边的工作、半成品的装箱作业等都是不适当加工而产生的加工浪费的例子。

@#@过于精细的加工是指把工作做得过于精细,超出了需要的程度,这也产生了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通常是由于流程无法同步而造成的,应用一般常识和低成本的方法,通过作业合并,通常可以消除加工的浪费。

@#@@#@6、 @#@动作的浪费@#@不产生附加值的人体动作就是动作的浪费。

@#@比如,工作中的走动,尤其是提着重物的走动,加工过程中多余的取放物品、反转物品、转身、弯腰的动作,都是动作浪费的例子。

@#@要认定动作的浪费,需要仔细观察作业员的操作过程,确定哪些是可以消除的多余的无效动作。

@#@可以通过重新安排物料放置的方式和开发适当的工夹具来消除动作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一般不为人所注意,但由于动作浪费的重复性很高,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7、 @#@产品缺陷的浪费@#@产品出现缺陷,产生了不良品将造成材料、工时、设备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产品设计的缺陷也是产品缺陷浪费的一种情况。

@#@因此,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避免产品出现缺陷是至关重要的。

@#@开发一个新产品或设计一个新流程的工作,是先由书面作业开始的。

@#@在书面作业阶段所发生的瑕疵或错误,可以不花成本,用笔来修改即可。

@#@但是,在投入生产以后,或更严重的是在生产完成后,产品送达顾客手中时才发现产品缺陷,就需要花费昂贵的矫正费用了。

@#@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产品缺陷浪费的关键之处是,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停下机器,解决问题后再继续生产。

@#@@#@";i:

29;s:

12746:

"施工企业对租赁设备的管理@#@一、总则@#@  1、凡公司和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租赁设备适用本制度。

@#@@#@  2、公司所属的固定资产的夯实机械、砼机械、钢筋机械、木工机械、通用机械、加工机械及焊接设备、垂直运输机械、水平运输机械等均属建材公司租赁范围。

@#@@#@  3、建材公司对设备机具拥有租赁权,产材属公司所有,项目经理部、分公司等对设备、机具具备有偿使用权。

@#@对主要设备向外出租须主管经理审批报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对外出租。

@#@@#@  4、设备租赁费用按《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1998)中的折旧费、大修费、经常修理费三项内容考虑,设备利用率及管理费用开支等综合费率8~10%。

@#@@#@  5、各项目经理部在开工前(或需用前)15天提出设备需用计划,报建材公司准备,并签订租赁合同,否则建材公司不得供租(特殊情况除外)。

@#@@#@  6、租赁使用期间,设备机具由各租用单位自行管理和保养,建材公司负责监督、巡察。

@#@若发生遗失,或违章使用,据情节轻重按设备机具原值或净值进行罚款或赔偿。

@#@退库后的设备机具由建材公司统一管理。

@#@@#@  7、建材公司基地负责现场设备的经常修理和退库后的正常保养,并向各租用单位提供完好的设备,周到服务。

@#@实行供应、保养、维修一条龙服务。

@#@@#@  8、公司建材公司属独立核算经济实体,由建材公司供应的机具、小型设备、配件及电箱、电缆需一次进入工程成本。

@#@@#@  9、各租用单位和建材公司应督促机电人员自觉遵守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维护保养及检查制度。

@#@做到“四懂”、“四会”自觉执行设备“三定”制度。

@#@树立良好的爱机爱岗风尚。

@#@@#@  二、备及机具完好标准@#@  1、机械设备及机具必须能启动、不缺件,工作装置完整。

@#@清洁、润滑良好。

@#@@#@  2、仪表及附件完整,无损坏。

@#@(有些可有调拨单上注明)@#@  3、安全装置完整,无损坏。

@#@@#@  4、易磨损件,必须交回原件,以旧换新,费用由承租方承担。

@#@@#@  5、机械设备及机具不得摔伤、扭曲、打洞,未经许可不得改制等。

@#@@#@  三、租赁双方履行的职责@#@  

(一)、建材公司职责@#@  1、负责建材公司与租用方、租用方与租用方之间设备机具调拨和移交手续,并加强使用管理。

@#@@#@  2、协助项目经理部对设备使用性能技术交底,安装调试,并会同质安部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

@#@@#@  3、协同人力资源部组织机械操作工技术安全培训。

@#@@#@  4、负责现场租赁设备机具使用、维修、保养、安全的督促管理,并随时监督检查,对违章使用机电设备的人和事可给予警告或处罚。

@#@@#@  5、负责出租设备维修保养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实施,及时供应有偿服务配件。

@#@@#@  6、参与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

@#@@#@  7、及时传达两级公司对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或上级传达文件指示精神。

@#@@#@  8、负责输出专职或兼职机电工长(机管员)。

@#@@#@  

(二)、租用方的职责@#@  1、负责设备及机具进出场的运输,安装(大型设备除外)和调试等实施及费用。

@#@@#@  2、负责机械安全防护、照明设施的搭设及费用,并为现场维修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

@#@@#@  3、负责设备基础方案的编制及实施,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

@#@@#@  4、负责机电人员管理,严禁违章指挥或使用设备机具。

@#@@#@  5、自觉遵守机电设备使用必须服从安全的原则,杜绝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  6、具有全局思想,积极支持和服从建材公司对设备机具的合理调配及人员紧急抽调。

@#@@#@  7、负责支付因违章使用造成设备损坏而检修或更换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保管不善而造成遗失的赔偿费用。

@#@@#@  8、负责机电事故报告,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和分析处理,并承担事故费用和经济罚款。

@#@@#@  9、及时收集整理机电设备各类原始运行及检查维修记录,按时上报建材公司基地,准确提出设备机具配件需用计划。

@#@@#@  10、使用完后,需对设备机具进行清洁、润滑、保养,并送到指定地点。

@#@@#@  11、按规定时间及标准承付设备机具租赁费。

@#@@#@  12、不得私自将设备机具转租第三者,违者按《员工手册》重罚。

@#@@#@  三、建材公司的权利(租赁)@#@  1、有权拒绝一切违反合同内容的要求,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一切无安全保障的作业。

@#@@#@  2、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业务,劳务纠纷的解决。

@#@@#@  3、有权不经租用单位的领导同意,直接将因违章(未润滑、保养、超技术性能,延时更换磨损件)使用造成设备损坏或丢失所发生费用通过财务部门拨转租用单位。

@#@@#@  4、有权拒绝不合格操作人员使用机械设备,对违章造成损失要求赔偿。

@#@@#@  5、闲置设备,或停置设备,可按台班费50%提取停置费用。

@#@@#@  6、有权对私自将租赁设备,机具未经建材公司同意,外租第三者单位或个人,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  四、租赁办法@#@  

(一)计划编制@#@  1、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设备机具需求计划。

@#@@#@  2、大型设备需求计划必须在开工前(或需用)前30天做出(以接收计划人员签字为准)。

@#@@#@  3、中、小型设备计划必须提前15天做出(以接收计划人员签字为准)。

@#@@#@  

(二)设备调拨@#@  1、由公司基地配合项目履行设备调拨手续,并签字确认。

@#@@#@  2、运输费用:

@#@设备机具进出场费用按规定由项目部承担。

@#@@#@  3、安、拆装及验收:

@#@@#@  ①大型设备由公司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安、拆装方案,并由公司技术主管(总工)签字后方可实施。

@#@@#@  ②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技术主管(总工)审批的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方案负责实施,并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交建材公司保存。

@#@@#@  ③大型设备安、拆装进出场费用(附表)由项目部承担。

@#@@#@  ④大型设备安、拆装费用根据《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1998)与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执行。

@#@@#@  ⑤大型设备验收由公司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⑥中小型设备安装由项目部自行组织实施,有困难可向建材公司申请援助,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⑦对公司调入项目部的设备经安装、调试后仍存在严重机械及电器故障,三天内项目可向公司提出退场计划,经公司核实后,方可退场,设备一经安装、调试、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不得以任何其它理由申请退场。

@#@@#@  (三)租赁合同@#@  机械设备,机具租赁以建材公司为出租方,项目经理部或其它使用单位为承租方,租赁合同见附表,经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

@#@@#@  (四)租赁费用结算@#@  1、公司对项目部设备实行租赁管理(详见设备租赁费用清单)。

@#@@#@  2、设备租赁费用根据《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1998)制定执行。

@#@@#@  3、按台班计算:

@#@@#@  ①每工作台班按8小时计算,工作4小时以内为半个台班计算,超出4小时不足8小时为1个台班,超过8小时以此类推。

@#@@#@  ②大、中型设备工作台班按实际工作日执行,不足或超出10台班不足30台班,按日历天的50%计台班费(扣除工作台班)。

@#@超过30台班,按运转记录实际台班数计算。

@#@@#@  ③中、小型设备工作日按25台班/月执行。

@#@@#@  ④设备退场当月按实际台班费计算。

@#@@#@  4、大、中型设备经常修理费(指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所需费用)由项目部承担。

@#@凡停工大修或中修(指机械出现严重问题),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

@#@@#@  5、中、小型设备经常修理费用由项目部自行承担,凡班组未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导致设备严重损坏的,项目部可按《设备租用责任合同》对班组进行处理(附后)。

@#@@#@  6、大型设备进出场费由公司制定执行,中、小型设备进出场按实际发生费用。

@#@@#@  五、设备机具外租@#@  所有设备须由总经理审批。

@#@@#@  六、设备机具维修@#@  1、设备日常保养、润滑、擦拭、更换易磨损件及小修由租用方实施并承担费用。

@#@@#@  2、建材公司基地负责中修、大修等。

@#@电动机具及其它日常维修及配件更换由租用单位设施承担费用,若修不了,可送基地修理,但需要承付修理费和人工费。

@#@为造成设备机具的损坏发生修理,所需费用由租用单位承担。

@#@@#@  附:

@#@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租赁使用管理规定@#@  为规范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的租赁使用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制定本管理规定。

@#@@#@  一、本规定适用范围:

@#@@#@  集团公司所属各部门、项目经理部。

@#@@#@  二、申请程序:

@#@@#@  1、项目部(或司属各部门)必须提前三天提出申用计划。

@#@(附表1)@#@  2、申用计划必须说明用途,进场时间,计划使用时间,并由执行计划工长、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签字生效。

@#@@#@  3、计划送达建材公司签收后,设备经理(设备分管负责人)协调调配,基地负责执行。

@#@如遇紧急情况(如台风、塌方、紧急检查等)可电话通知建材公司设备经理(分管负责人)直接调配。

@#@@#@  三、管理规定:

@#@@#@  1、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由建材公司统一管理调配,有偿使用。

@#@@#@  2、以计划先后原则进行“三机”调配,特殊情况由设备经理(分管负责人)协调调配。

@#@@#@  3、基地负责“三机”具体工作安排,对其绩效、考评负责。

@#@建材公司对“三机”使用情况及相关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  4、“三机”调入项目部后,原则上受项目部和器材部双重管理,“三机”必机“三机”必须严格按项目计划任务执行,服从项目管理人员调配,与计划工作内容有异必须请示主管领导批准,或恳请项目部补充计划批准后方可执I。

@#@@#@  5、“三机”每日运行码单工作内容必须填写详细清楚,并由相关工长、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由基地统一填写设备月度租赁单及季度租赁单报公司及财务。

@#@(明表2、3、4)@#@  6、“三机”使用实行定人定岗。

@#@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按公司机械设备管理相关制度执行。

@#@@#@  7、租赁费台班基价用按《全国统一施工台班费用定额》(1998)及市场现状制定执行。

@#@@#@  8、设备外租须经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

@#@@#@  四、装载机司机准则:

@#@@#@  1、“三机”司机编制隶属基地,由建材公司统一协调调配,基地负责执行。

@#@@#@  2、在未有租赁任务或工作间隙必须主动按《使用说明书》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并协助基地、项目机电人员完成其它维修工作。

@#@@#@  3、接到任务通知后,必须及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做好台班记录,并主动找租赁部门的主管工长及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在码单上签字认可,及时向基地领导汇报并协助做好租赁费用清单。

@#@@#@  4、“三机”在租赁期间,应服从租赁部门指挥,但不得超出租赁计划所指定工作范围,否则司机可以拒绝。

@#@@#@  5、“三机”司机不能酗酒、闹事,未经许可不能对外承接任务,更不能私自与班组勾结损害公司利益,阳奉阴违。

@#@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按《员工手册》进行处罚。

@#@@#@";i:

30;s:

5043:

"生石灰质量标准@#@标准号JC/T481-92(中国建材行业标准-建筑消石灰粉,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批准并发布)@#@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992年6月26日批准,1993年2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以建筑生石灰为原料,经水化和加工所制得的建筑消石灰粉。

@#@其他用途的消石灰粉也可参考使用。

@#@@#@1、分类:

@#@@#@钙质消石灰粉氧化镁含量小于4%;@#@镁质消石灰粉氧化镁含量等于大于4%到小于24%;@#@白云石消石灰粉氧化镁含量等于大于24%到小于30%。

@#@@#@2、等级:

@#@@#@建筑消石灰粉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3、用途:

@#@@#@优等品、一等品适用于饰面层和中间涂层;@#@合格品用于砌筑。

@#@@#@4、质量技术要求:

@#@@#@建筑消石灰粉的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

@#@@#@项目@#@钙质消石灰粉@#@镁质消石灰粉@#@白云石消石灰粉@#@优等@#@一等@#@合格@#@优等@#@一等@#@合格@#@优等@#@一等@#@合格@#@(CaO+MgO)含量分别不少于%@#@70@#@65@#@60@#@65@#@60@#@55@#@65@#@60@#@55@#@游离水%@#@0.4~2@#@0.4~2@#@0.4~2@#@0.4~2@#@0.4~2@#@0.4~2@#@0.4~2@#@0.4~2@#@0.4~2@#@体积安定性@#@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细度@#@0.9mm筛筛余%不大于@#@0@#@0@#@0.5@#@0@#@0@#@0.5@#@0@#@0@#@0.5@#@0.125mm筛筛余%不大于@#@3@#@10@#@15@#@3@#@10@#@15@#@3@#@10@#@15@#@5、试验方法:

@#@@#@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按JC/T478.1-478.2规定进行。

@#@@#@6、检验规则@#@①出厂检验:

@#@@#@建筑消石灰粉应由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部门按批量进行出厂检验。

@#@@#@②批量:

@#@@#@检验批量按生产规模划分。

@#@180t为一批量,小于100t仍作一批量。

@#@@#@7、取样:

@#@@#@从每一批量的产品中抽取10袋样品,从每袋不同位置抽取100g样品,总数量不少于1kg,混合均匀,用四分法缩取,最后取250g样品供物理试验和化学分析。

@#@@#@8、判定:

@#@@#@产品技术要求均达到第4章中相应等级时,判定为该等级。

@#@有一项技术指标低于合格品要求时,判为不合格品。

@#@@#@9、复验:

@#@@#@用户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进行物理指标复验。

@#@@#@按照前述要求取样,送交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复验。

@#@@#@10、包装、标志、运输、储备和质量证明书:

@#@@#@①包装及标志:

@#@@#@建筑消石灰粉可用符合GB9774规定牛皮纸袋或符合SG213规定的塑料编织袋包装。

@#@袋上应标明厂名、产品名称、商标、等级、净重及批量编号。

@#@@#@②包装重量及偏差:

@#@@#@每袋净重分20kg和40kg两种。

@#@每袋重量偏差值不大于0.5kg和1kg。

@#@@#@③运输和贮存:

@#@@#@消石灰粉按类别、等级分别贮存,贮存期不宜过长。

@#@@#@消石灰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要采取防水措施。

@#@@#@④质量证明书:

@#@@#@每批产品出厂时,应向用户提供质量证明书。

@#@证明书上应标明厂名、商标、产品名称、等级、试验结果、批量编号、出厂日期、本标准编号和使用说明。

@#@@#@………………………………………………………………………………………………………@#@生石灰检测@#@需用仪器与试剂:

@#@@#@①试验筛,0.080mm方孔筛。

@#@@#@②量筒,200mL。

@#@@#@③滴定管,50mL。

@#@@#@④锥形瓶,500mL。

@#@@#@⑤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

@#@@#@⑥表面皿。

@#@@#@⑦盐酸标准溶液,lmol/L。

@#@@#@⑧酚酞指示剂溶液,0.5%。

@#@@#@以上两种溶液配制按CB601-602规走进行。

@#@@#@试样制备:

@#@@#@取500g生石灰,磨细至细度小于20%(0.080mm方孔筛筛余量),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洁缩分,取试样50g;@#@,立即装入磨口瓶内,并密封备用。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5l;@#@(准确至0.0002),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

@#@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保持5min,冷却后用蒸馏水冲洗表面皿,加入3-5滴酚酞指示剂溶液,然后用lmol/L盐酸标准溶液缓慢滴定,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直到溶液粉红色消失,加入最后一滴盐酸标准溶液后,5min内不再重现粉红色,即为终点。

@#@@#@结果计算:

@#@@#@以CaO表示的A(CaO+MgO)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V·@#@M×@#@0.02804@#@ω=────────×@#@100@#@G@#@式中:

@#@ω──(CaO+MgO)质量分数,%;@#@@#@V一一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一一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2804——与lmL盐酸标准溶液相当的CaO数量,g;@#@@#@G——试样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结果精确至0.01%。

@#@@#@";i:

31;s:

26036:

"@#@实习报告人:

@#@李启瑞@#@时间:

@#@5月30日星期一@#@内容:

@#@质量管理和现场文明操作规程@#@地点:

@#@集团公司大型加工公司(压力机与大型加工公司)@#@参加人员:

@#@机加工小组@#@主讲人:

@#@郭美霞@#@为了进一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体验企业文化和实现企业“双突破”紧张工作氛围,学习企业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明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把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安排我们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早上7点多我们穿戴好工装进入集团公司大型加工公司工艺处实习。

@#@@#@今天的任务是了解机械加工质量指标和现场文明操作规程。

@#@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上午,同时带领我们现场参观,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内容,下午我们自由参观,一天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企业质量管理内容@#@1.质量管理三不:

@#@

(1)、不接受不合格产品;@#@

(2)、不制作不合格产品;@#@(3)、不传递不合格产品。

@#@通过三个步骤明确质量检验的责,减少不合格零件进入装配现场。

@#@@#@2.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

@#@@#@

(1)、质量职责划分不清;@#@@#@

(2)、质量责任划定不清;@#@@#@(3)、制定了文件式的制度,但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作业部,大件靠数控机床保证精度,对于外协件,一般大件去检验,小件不去检验,不能保证全部质量,现在铸造问题突出,沙眼等问题,毛坯质量不稳定等,出现很多问题。

@#@@#@3、质量考核内容:

@#@废品率、回笼率和质量损失率。

@#@这其中,废品和回笼率依靠工时计算,质量损失率依靠价格计算。

@#@一般废品率控制在0.012%,回笼率控制在0.15%,质量损失率控制在2.13/10000。

@#@@#@4、企业质量管理分为四联:

@#@红联给主要负责人,黒联给生产安全部,蓝联给质量管理,绿联给会计处,如果到了装配现场这其中出来问题一切责任在于检验员承担。

@#@@#@5、质量管理的原则:

@#@主要配次要,大件配小件。

@#@在大件完成后,给小件尺寸依据,保证装备精度。

@#@@#@二、现场文明操作规程@#@集团公司文明操作要求:

@#@@#@1、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无磕、碰、伤、锈、脏,无夹紧压痕。

@#@@#@2、完工零件应保持清洁,无铁屑、无污物,加工面不落地,不能有污迹、锈迹。

@#@@#@3、零件必须修棱倒角,加工件除图纸、工艺规定的要求外,不准有尖角、飞边、毛刺存在。

@#@@#@4、零件完工转序吊运时,接触加工面应使用尼龙绳或有防护的钢丝绳吊具,避免吊具直接碰伤加工面。

@#@@#@5、零件螺孔不准带铁屑、铁粉,加工油槽的零件倒角圆滑,符合规定要求。

@#@@#@6、丝杠、螺杆的第一圈螺纹端部的厚度应大于lmm,厚度小于1mm的要修去不完整螺纹。

@#@@#@7、螺纹孔加工要先倒角,后攻丝,再清理毛刺和铁屑。

@#@@#@8、零件成组或配对加工的,加工后要做标记或编号;@#@零件标识清晰正确。

@#@@#@9、需要镶板或导轨板的零件,螺钉应低于本体表面,@#@加工时螺钉不能损伤。

@#@@#@10、粗、精加工在同一机床上进行时,粗加工后要松开工件,待其冷却后重新装夹。

@#@@#@11、有锈迹的零件在没有采取除锈和防锈措施前,不得转序或投入生产现场。

@#@@#@12、零件上不得有除产品型号、件号、名称、件数以外的其他字迹。

@#@@#@三、机件现场管理要求@#@工序或机件类型@#@图例和规定@#@

(1)@#@外六方@#@去毛刺@#@

(2)@#@牙条@#@去毛刺@#@(3)@#@伞齿轮@#@去毛刺@#@(4)@#@蜗轮@#@去毛刺@#@(5)@#@链轮@#@结合子@#@去毛刺@#@车@#@镗@#@工@#@序@#@(6)@#@加工面@#@与加工面@#@导柱类:

@#@@#@平面相交倒角>@#@=1*45°@#@,平面与弧面相交修棱R=1@#@(7)@#@加工面@#@与毛坯面@#@轴套类:

@#@@#@倒角1*45°@#@@#@角架类:

@#@@#@修棱@#@R=1--2mm@#@车@#@镗@#@工@#@序@#@加工面@#@与毛坯面@#@调节螺母类:

@#@@#@倒角1*45°@#@@#@(8)@#@钻@#@锪@#@孔@#@工@#@序@#@1、直径〈=20@#@倒角1*45°@#@;@#@@#@2、直径〉20@#@倒角2*45°@#@。

@#@@#@1、倒角1*45°@#@(铸铁件允许全部去毛刺)@#@2、去毛刺@#@1、倒角1*45°@#@(铸铁件允许全部去毛刺)@#@2、去毛刺@#@(9)@#@T型槽@#@加工T型槽外端部倒角@#@>@#@=2*45°@#@@#@(10)@#@键槽@#@轴套类铣、插键槽全部去毛刺@#@(11)@#@油槽@#@刮研后的油槽修棱@#@r=2--3@#@(12)@#@齿轮@#@1、模数m<@#@=10@#@去毛刺;@#@@#@2、模数m>@#@10@#@端面修棱r=1,其它处去毛刺@#@(13)@#@蜗杆、丝杠@#@1、修整蜗杆、丝杠第一圈,首尾最薄处>@#@=3mm@#@2、蜗杆修棱r=0.5mm@#@3、丝杠去毛刺@#@(14)@#@丝杠螺母@#@修整丝杠螺母第一圈,首尾最薄处>@#@=3mm@#@(15)@#@内外螺纹@#@手电钻钻孔攻丝去毛刺,机加工应按B21-4规定倒角@#@(16)@#@内外圆柱面相交@#@固定不拆卸检查的零件去毛刺;@#@滑动而拆检的零件修棱r=2--4@#@时间:

@#@5月31日星期二@#@内容:

@#@大件加工工艺@#@地点:

@#@集团公司大型加工公司(压力机与大型加工公司)@#@主讲人:

@#@赵燕峰@#@今天实习内容是大件加工工艺代码编制和大件的工艺编制,现在以高速齿轮轴为例子说明大型件的加工工艺。

@#@今天的任务是了解大件加工工艺制定。

@#@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上午,里面讲的箱体正是上次我进厂实习的内容,但是工艺路线的制定全是代码,没有记住。

@#@下午带领我们现场参观,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内容,下午我们参观,一天的内容总结如下:

@#@@#@高速齿轮轴图纸如下:

@#@@#@现场加工图片如下@#@工艺如下:

@#@@#@一、外协:

@#@外锻造毛坯要求退火、粗加工、探伤。

@#@@#@二、热处理:

@#@调制处理@#@三、车:

@#@A、卡盘顶针上活,按齿轮顶圆校正,车齿轮顶圆、刨齿加工退刀槽,及其他外圆、台阶面、倒角。

@#@@#@B、中心架上活,两次装夹,车两端面、钻攻两端中心螺孔M36,孔口倒角5*45°@#@,粗糙度Ra1.6。

@#@@#@工艺要求:

@#@工艺图标注的尺寸,按工艺图尺寸加工,其他尺寸按图纸加工好。

@#@@#@四、磨:

@#@A、磨齿顶圆及抗两侧面@#@B、磨工艺图中粗糙度Ra0.8,@#@五、划线@#@六、铣:

@#@V型铁上活,按工艺图中视图铣四平台,Ra1.6,@#@七、刨:

@#@定位套,挡圈装夹一端,用螺栓拉住,按齿轮及齿两侧磨过的外圆校表,控制好齿轮对齿槽中心对称,粗、精刨齿。

@#@@#@八、钳:

@#@修倒齿角,去毛刺。

@#@@#@九、车:

@#@卡盘上活,校表0.03,车螺纹,修各过度角@#@十、磨:

@#@顶针上活,磨Ra3.2及以上外圆至图纸要求@#@十一、车:

@#@修阶台阶R圆角。

@#@@#@十二、钳:

@#@去毛刺@#@十三、检:

@#@逐工序检验@#@十四、装:

@#@装配。

@#@@#@这个件毛坯尺寸比较大,已经超出集团公司铸造的能力范围,所以进行外协加工,并且要求外协单位,按粗加工图纸完成尺寸,并完成探伤检验。

@#@集团公司验收合格后,运回公司,进行车、铣、刨、磨等加工。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齿轮加工机床类@#@设备型号主要参数@#@HHC-250@#@F0-25@#@RF40/50C@#@滚刀@#@轴线到工作台面距离h1@#@530--1530@#@400--1320@#@660--3350@#@轴线至工作台中心距离L'@#@min/L'@#@max@#@350/2000@#@80/1630@#@450/2600@#@可换刀杆直径@#@4050607080@#@40506080@#@6080@#@刀杆扁方:

@#@D*S@#@Φ80*66@#@Φ124*80@#@Φ145*100@#@允许安装最大滚刀@#@直径@#@350@#@340@#@450@#@长度@#@400@#@500@#@700@#@最大轴向位移量@#@120@#@20@#@400@#@主电机功率Kw@#@15@#@14@#@45@#@设备编号@#@053-023@#@053-007@#@053-024@#@设备所在单位@#@原大型厂@#@原大型厂@#@原重型厂@#@时间:

@#@6月1日星期三@#@内容:

@#@中小件工艺@#@地点:

@#@集团公司大型加工公司(压力机与大型加工公司)@#@主讲人:

@#@赵燕峰@#@今天的任务是了解集团公司中小件的加工工艺。

@#@上午回学校上课,下午进企业,半天的内容总结如下:

@#@@#@原机械加工公司主要承担集团公司产品中的中小型零件P(盘)、T(套)、Y(齿)、L(螺)、D(轴)、E(异)、G(奇)、F(板)自动化产品GZ,工装刀具GD类零件的加工,数控机床上功能部件7G+7z零件的加工。

@#@这些加工零件分布到六个作业部:

@#@@#@1、轴套作业部(8D),D(轴)类零件@#@回转体轴类零件有传动螺纹(不含金切机床中的丝杠、丝母、光杠)有内、外花键端面有无精度圆弧面长螺钉、蝶栓超G(奇)、L(螺)类规定尺寸范围的零件体、曲面体、球面体@#@①轴类零件典型工艺就是(主轴,偏心轴)车+磨+铣@#@半精车:

@#@转速(直径120)140转/分走刀量:

@#@O.4-0.5每转@#@精车:

@#@转速(直径120)190—250转/分走刀量:

@#@10一15nUn每分钟@#@磨车半精磨:

@#@进线:

@#@0.15,走刀量15~20mm/min,转速28转@#@精磨:

@#@进线:

@#@0.05,走刀量10~15,转速20转。

@#@@#@②调节螺杆:

@#@钳+半精车+时效+精车+钳(去螺纹半扣)+划+铣+氮化@#@特殊情况:

@#@粗车调质(外圆大于120)@#@⑨调节螺母:

@#@车(半精车,精车)+钳(去半扣)+划+钻+铣(键槽+油槽)@#@特殊情况:

@#@也是粗车调质,后面工序相同。

@#@@#@④球头螺杆:

@#@钳+车+调质+车+铣(铣球面)+车+车+钳+氮化+研+镗@#@⑤:

@#@上球座:

@#@c64+c84++Qlo+z3l+M71+x20+x95(研)@#@⑥:

@#@下球座:

@#@c64+c84++Q10+z3l+M7l+x20+x95(研)@#@2、齿轮作业部(8Y+8T):

@#@@#@①伞齿轮:

@#@车+铣(X61)+刨齿(Y21)+钳@#@②普通齿轮:

@#@车+平磨+滚齿+划+插+钳@#@③精度等级较高:

@#@车+划+钻+滚齿+钳+热(C)+车(内磨)+外磨+磨@#@齿+划+插键槽。

@#@,@#@③齿轮轴:

@#@车+外磨+滚齿+钳+划+钻+热(C)+钳+外磨+磨齿+磨齿+车@#@④蜗杆:

@#@Q20+C62+T+C6296+Q2028+Y92+X5210+Q2029+M121l@#@+Y9277+C62+T11@#@⑤蜗轮:

@#@车+划+钻+滚齿+钳+划+插+钻+铣@#@⑥铜套:

@#@车(15)+划+钻(Z82)+划+钻(z31)车(16)@#@15:

@#@吃车5—7mm,走刀量0.14~0.16/转,200~240转/分@#@16:

@#@吃车0.10,走刀量0.10~0.14/转,250—270转/分。

@#@@#@3、异形件作业部(8E+8F+8P):

@#@@#@E:

@#@铣+划+车+划+钻@#@P:

@#@车+划+钻+插@#@F:

@#@铣+划+钻@#@4、标螺作业部(8L)@#@接头,螺母,小轴类等@#@5、功能部件作业部(7G+7Z):

@#@数控机床铣头上全部部件均在这个单元加工,涵盖了所有种类的零件@#@6、自动化作业部(GZ+GD)主要加工自动化产品上的零件,负责各种@#@工装的制作,包括刀具,心轴及测量工具等。

@#@@#@现分析其中一个@#@图纸如下:

@#@@#@这是一个球头螺杆,加工工艺如下:

@#@@#@一、钳:

@#@小端打A4型中心孔,Ra1.6@#@二、车:

@#@粗车各部件,各外圆均留余量5~6mm,球头处车出外形,留余量16-17mm,各槽及端面暂时不加工。

@#@@#@三、热:

@#@调制@#@四、车:

@#@顶起,找正,加工各部,直径160外圆加工好,其余外圆余量2mm,各台阶长度留适当余量,球面余量11~12mm,在直径130f7外圆处车架子窝Ra3.2。

@#@同批工件此处加工成同一尺寸,其余不加工。

@#@@#@五、车:

@#@卡盘中心架上活,精车球面留研磨量0.1~0.15mm;@#@@#@六、车:

@#@中心架上活,找正0.05mm,齐小头,钻、攻螺纹M16螺孔,锪3*60°@#@倒角,顶起,找正0.03mm,R15处,锥面及螺纹外圆加工好,粗车螺纹。

@#@去毛刺。

@#@@#@七、车:

@#@顶起找正0.03mm,精车螺纹外圆,Ra0.8处用细布抛光。

@#@@#@八、钳:

@#@去螺纹首尾半扣并且修光。

@#@@#@九、热:

@#@氮化,球头部C42;@#@@#@十、磨:

@#@与上下球座配研球面至图纸要求,作配对标记。

@#@@#@十一、镗:

@#@胎具上活,找正、钻、镗销孔。

@#@@#@十二、检:

@#@逐工序检验。

@#@@#@紧固螺纹拧紧力矩值标准@#@目前,我集团公司产品常用螺钉(螺栓)性能等级为8.8级,在使用时,对预紧力要求不严的紧固螺纹推荐采用下表中所列拧紧力矩值(加热伸长及液压拉伸法除外)。

@#@@#@螺纹直径@#@(mm)@#@扭矩(Kgf·@#@m)@#@性能等级8.8级@#@单手(30Kgf)@#@力臂距离(mm)@#@双手(60Kgf)@#@力臂距离(mm)@#@二人双手(120Kgf)@#@力臂距离(mm)@#@6@#@1.1@#@36@#@------@#@--------@#@8@#@2.7@#@90@#@------@#@--------@#@10@#@5.25@#@175@#@------@#@--------@#@12@#@9@#@300@#@150@#@--------@#@16@#@22.2@#@740@#@370@#@--------@#@18@#@31.46@#@1048@#@524@#@--------@#@20@#@43.4@#@1446@#@723@#@--------@#@22@#@58@#@1933@#@966.5@#@483@#@24@#@75.5@#@2516@#@1258@#@629@#@27@#@107.9@#@3596@#@1798@#@899@#@30@#@148.8@#@4960@#@2480@#@1240@#@33@#@199@#@6633@#@3316.5@#@1658.3@#@36@#@259.4@#@8646@#@4323@#@2161.5@#@时间:

@#@6月2日星期四@#@内容:

@#@切削用量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要求@#@地点:

@#@集团公司大型加工公司(压力机与大型加工公司)@#@主讲人:

@#@张国军@#@今天的任务是了解集团公司切削用量优化、企业文化和企业对学生要求。

@#@上午回学校上课,下午进企业,半天的内容总结如下:

@#@@#@目前集团公司在进行切削用量优化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最优切削三要素,目前各项数据在保密阶段,只能了解个大概。

@#@@#@一、切削用量选择@#@1、龙门铣:

@#@钻孔S200~S300@#@铰孔几转/min转速比较低,比如,直径60的孔,为10转/min。

@#@@#@铣:

@#@S700~S800@#@2、数车:

@#@线速度是100m/min。

@#@进给速度精加工0.1~0.2mm/r,粗加工0.3~0.4mm/r。

@#@@#@进行切削用量优化的目的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从两个方面考虑:

@#@提高切削速度和减少辅助操作时间。

@#@辅助操作时间包括:

@#@行车搬运和等待时间,装夹工件时间,换刀的时间,加工中进行检测的时间,操作人员心情的影响,工具的影响等等。

@#@影响因素众多,看来要想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这个定义与沙因的定义有一脉相承的。

@#@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集团公司把“创建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的精神,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和“引进、留住、用好”的原则,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 @#@ @#@@#@ @#@ @#@作为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佼佼者、行业排头兵,有重点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育,为员工搭建成才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各类技术、管理等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大企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积极奋进的局面,合作、创新、效率、责任把企业的精神深刻的阐述出来。

@#@@#@企业制度完善,设备整合流程,各部门紧密合作,企业文化无处不在。

@#@@#@三、对学生的要求@#@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是靠人,是企业的人才。

@#@因此,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

@#@“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们的组织人员,四年以后,我将仍是一个钢铁大王。

@#@”虽说卡内基的话不无夸张之处,但它充分说明这位企业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今天我们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呢?

@#@我总结如下:

@#@@#@1、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希望学生要讲诚信,对企业对同事对上级都要讲诚信。

@#@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做事缺少责任心的学生企业不会欢迎。

@#@要有职业道德,工作中要有敬业精神,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

@#@对同事要尊重和关心,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有起码的社会公德。

@#@@#@2、要有肯吃苦的精神。

@#@有些学生分配到企业某些岗位后,非常不满意,原因是太累,人家40、50岁的人都在干的活他们天天喊干不动,这样的学生企业绝对不欢迎,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

@#@@#@3、要善于沟通善于合作。

@#@企业的工作几乎没有单凭一个人就可以干成的,需要多部门多工种的合作,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沟通和合作,轻则影响你个人工作的完成,严重者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4、要有必须的一技之长。

@#@一定的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其基本技能都没有,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基本不能做,这样的学生企业肯定不欢迎。

@#@企业不是培训学校,他们希望一个人就能顶一个岗位,如果你连自己专业的工作都不能做,那你还能做什么,进而企业会怀疑你的做事和学习态度。

@#@@#@5、要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企业的发展要靠员工,尤其是那些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员工,就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会不惜代价争取这样的员工,留住他们重用他们。

@#@@#@最近看书看到这样一段话: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詹姆斯.希尔曼多年潜心研究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之道,有13种人是世界500强企业最讨厌也是坚决不用之人。

@#@1.没有创意的鹦鹉;@#@2.无法与人合作的荒野之狼;@#@3.缺乏适应力的恐龙;@#@4.浪费金钱的流水;@#@5.不愿沟通的贝类;@#@6.不注重资讯汇集的白纸;@#@7.没有礼貌的海盗;@#@8.只会妒忌的孤猿;@#@9.没有知识的小孩;@#@10.不重视健康的幽灵;@#@11.过于慎重消极的岩石;@#@12.摇摆不定的墙头草;@#@13.自我设限的家畜。

@#@@#@希望我们的学生引以为戒。

@#@@#@时间:

@#@6月3日星期五@#@内容:

@#@机夹工装夹具及刀具@#@地点:

@#@集团公司大型加工公司(压力机与大型加工公司)@#@主讲人:

@#@李红@#@今天上午临时增加了对工装这一块内容的了解,下午回学校上课,还是半天内容。

@#@现在集团公司的工装只有一人负责,并且各项已经标准化,在集团公司内网就能查询各项工装。

@#@@#@工艺装备的基本情况@#@1.工艺装备:

@#@简称工装,是产品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总称。

@#@包括刀具、夹具、辅具、量具、检具、模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时设备功能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是贯彻工艺规程、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安全的重要保证。

@#@工艺装备的准备,对通用工装只需开列明细表,交采购部门外购即可。

@#@所以,工装的大量准备工作主要是在专用工装的设计和制造上。

@#@因为专用工装的准备工作,类似企业产品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它也需要一整套设计、制图、工艺规程、二类工装准备、材料、毛坯的准备加工与检验等一系列的过程。

@#@一般而言,专用工艺装备的数量与企业的生产类型、产品结构以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的可靠性等因素有关,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要求多用专用工装,而单件小批生产则不宜多采用;@#@产品结构越复杂、技术要求越高,出于加工质量的考虑,也应多采用;@#@产品和工装的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专用工装的数量就可以适当减少。

@#@@#@  此外,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对工装数量的要求也不同,既使是在大批大量生产中,样品试制阶段也只对较复杂的零件设计和制造关键工装;@#@而到了正式生产阶段则应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的全部工装,包括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安全生产以及减轻劳动强度等需用的工装。

@#@@#@2.集团公司工装分为标准工具、通用工具和专用工装:

@#@@#@标准工具:

@#@指可以外购的国、部、企业标准以及进口的定型工具。

@#@@#@通用工具:

@#@通用性较强并经常使用的工装,将其汇编作为企业内部标准(如H类、BD类、BF类),称为通用工具。

@#@@#@专用工装:

@#@是指为某一产品专门设计、制作或专项外购订货的工具。

@#@专用工装分类两大类:

@#@热加工用工装和冷加工专用工装,热加工工装除部分归入模具(Y)外,其他由各热加工生产厂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冷加工工装分为:

@#@刀具(D)、量具(L)、模具(Y)、辅具(F)、夹具(J)@#@冷加工用专用工装采用字母和数字混合编号方法,由工装的类、组、分组代号及设计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中间以短横线分开,其形式如下:

@#@@#@XXX——XXX:

@#@第一个X代表类代号,第二个和第三个X代码组代号,第四个X代表分组代号,最后两个代号代表设计顺序号。

@#@@#@例如:

@#@D21-101代表刀具铣刀T型槽铣刀设计序号@#@几个常用的刀具工装工艺卡如下@#@4.工装生产程序@#@设计任务书,技术准备,生产制作,使用验证。

@#@@#@其中工装设计员负责:

@#@D、Y和L类的设计任务@#@工艺员负责:

@#@F、J和简单的L类@#@总结:

@#@@#@ @#@ @#@ @#@ @#@ @#@ @#@ @#@进入企业短短五天时间,对企业的各项内容有了更加深一步的了解,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丰富了信息资源。

@#@@#@进入企业实习安全第一,在工业生产中,安全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进企业之前领导给我们的第一忠告。

@#@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在未发生安全事故前,许多人对安全教育不重视,认为太烦琐,太枯燥。

@#@一旦发生了事故,后悔莫及。

@#@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一个个血的教训无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进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责任意识。

@#@所以在实习参观过程中,我们时刻紧绷安全神经。

@#@@#@通过几天实习,收获很多,很多疑惑的知识豁然开朗,比如,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文明操作,零件工艺卡制作,企业文化,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工装夹具,A5型中心孔怎么加工,齿轮加工方法,各种刀具,什么叫半扣,切削用量的选择,怎么研磨,花键磨怎么工作等等。

@#@@#@企业实习时间紧迫任务重,有很多内容不能做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建议@#@一、最好有足够的时间,在没有其他任务的情况下去实习,比如这次,每天我都需要去学校来回跑,晚上回家准备第二天上课的课件,晚上回家对这一天的内容不能做及时总结,一直拖到现在,很多内容已经忘记,不能及时总结。

@#@@#@二、在学校实习,根据我的了解,学校新购置的数控车和数控铣基本上没用,下次实习去这两个床子上实习,比如。

@#@数控铣,给学生教学的是日本FANUC的系统,而学校的床子是西门子的系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把两者不同之处进行总结。

@#@还可以验证下自动编程在数铣上的应用等。

@#@同时,教学大纲中也要求学生掌握西门子和法拉克的编程。

@#@有了更多理论的支持,这一次的实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三、假如去企业实习,最好跟着某一个固定的人,就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假如多而不精,只是知道了解,不能做深入研究,知道的就只是九牛一毛。

@#@要想让自己的知识汗牛充栋,下一步就应该更深入下去。

@#@@#@通过这五天的实习,我们对生产工艺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体验企业文化和实现企业“双突破”紧张工作氛围,学习企业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明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可以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明应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

@#@@#@25@#@";i:

32;s:

6480:

"@#@食堂关键环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加工操作规程是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的关键,它包括对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切配、烹调、备餐、餐饮器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加工操作工序。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要求@#@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中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做好台帐,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贮存操作规程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温度应在0℃-10℃之间,冷冻温度应在-20℃--1℃之间。

@#@@#@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

@#@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

@#@@#@2.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温度显示装置必须正常运转。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七)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1.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2.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

@#@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

@#@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3.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烹调操作规程要求@#@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

(二)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烹调加工后再次销售。

@#@@#@(三)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四)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五)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于90分钟内冷却至10℃以下或四小时内冷却至5℃以下后再冷藏,并加贴标签。

@#@@#@(六)用于烹饪的调料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并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备餐及供餐操作规程要求@#@

(一)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的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2、饮品制作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专用。

@#@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使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

(二)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三)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食品再加热操作规程要求@#@

(一)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

@#@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

(二)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三)加热时中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四)不可与生食品一起加热烹调,以防止对其他食品的污染;@#@由于再加热食品风险较高,因此,食品再加热的操作只可进行1次,避免食品反复通过危险温度带。

@#@@#@餐饮器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程要求@#@

(一)餐饮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消毒后的餐饮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记。

@#@餐饮器具保洁设施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

(二)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三)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四)餐具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收回保洁。

@#@@#@留样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一)学校食堂为师生提供的用餐,每餐次每样食品都必须由专人负责留样。

@#@@#@

(二)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最好达到250g。

@#@@#@(三)做好留样记录和样品标记,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每份样品上也应作出明显标记(如食品名称、留样时间),以确保记录与样品一一对应。

@#@@#@";i:

33;s:

1936:

"收台操作规程@#@1、客人走后,服务员应及时检查是否有尚燃的烟蒂,如有应及时用水熄灭。

@#@如果有遗忘物品,立即追送客人,若客人已经离开,则交给楼面经理进行处理。

@#@@#@2、及时清理地上的垃圾,同时将座椅上的渣末扫到盘子里,不要扫到地上,保持桌椅周边的卫生。

@#@@#@3、收台顺序一般为先收拾餐巾及毛巾,后收拾玻璃器皿,在收拾不锈钢餐具,最后收拾瓷器类餐具及筷子。

@#@@#@4、将餐桌上的口布、毛巾收起放于指定地点。

@#@在收台时注意避免弄污餐桌底布。

@#@将衣套折叠整齐,放于规定地点。

@#@@#@5、将水果盘、水果叉和果汁壶送交吧台。

@#@@#@6、将桌上的剩菜集中堆放到一个的器皿中,不可将有残留物的盘叠在一起。

@#@收台时盘子不要发出响声,不准用手直接去直接清理剩菜,操作动作要轻。

@#@注意餐具重量、数量要适中,不能重叠超过十个,将餐具分类叠放到转台上。

@#@餐具摆放要稳妥。

@#@@#@7、收台时必须使用托盘,高档酒杯和贵重餐具清洗或保养要按照规定进行。

@#@因工作繁忙无法及时清理时,要及时汇报领导进行协助。

@#@@#@8、将玻璃转盘从桌子上取下,靠墙立于一边,喷上洗涤灵以便清洁。

@#@用桌布包裹桌上的剩余垃圾,将垃圾扔到指定地点后,把脏台布送于指定地点。

@#@运送收餐物品时靠右行走,如遇到顾客,要礼让通道给客人先走,切勿横冲直闯@#@9、用玻璃刮把喷好洗涤灵的转盘刮干净再用抹布将转盘擦拭干净,切勿用台布或餐巾纸擦。

@#@@#@10、开窗通风的同时,座椅归位,按要求重新摆台,并自检是否达到用餐的标准;@#@翻台结束后通知楼面经理,等候迎接下一批顾客的到来或继续为其他客人服务。

@#@@#@";i:

34;s:

13774:

"众鑫誉手机模具设计及制图一般标准@#@设计流程:

@#@客户图档-2D排位-定料--3D分模图—模具清单-螺丝运水图-3D散件图@#@时间安排:

@#@接图档后3天出3D分模图。

@#@4天内完成所有设计。

@#@@#@1.订料@#@1.产口边到模仁边单边28-35mm,,高度方向25-30mm.橡胶件和喷油装饰件25mm左右。

@#@@#@2.模仁到模胚边距离:

@#@大水口=模胚型号前两位数X2;@#@@#@细水口=模胚型号前两位数X3;@#@@#@后模仁底到B板底距离:

@#@B板开框深度+模胚型号前两位数@#@+10-15mm@#@前模仁底到A板底距离25mm左右,正常情况不得超过30mm。

@#@@#@3.有行位的,产品边到模胚边距离介于70--110mm之间.行位避开回针,导柱,水口边。

@#@@#@4.后模3面大行位以上的,对夹口须要求时,内模镶呵,周边止口(骨位)深时,也采用镶呵结构,呵胆定料单边加余量5MM方便装夹加工。

@#@@#@5.前模仁四面外形行位的开框深度>@#@/=40mm,模仁上加工的行位部分底面到模仁底面要有>@#@/=10mm的安全系数。

@#@@#@6.所有分型面不平、插穿位较多的模具,模仁上需做虎口,L=20W=20H>@#@/=7D=5°@#@。

@#@@#@7.行位多的,需大略排位订料或参照旧模订料。

@#@@#@8.订料时,细水口模胚需提供水口边长度(水口边长度=定模部分+10+水口实际长度+20mm)。

@#@@#@@#@9.所有细水口模胚、电池盖的模胚在外厂开精框。

@#@偏框或横向开框附模胚开框图纸。

@#@@#@10.内模料定料时长宽方向取10整数,厚度取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标准厚度,设计时模料标准厚度减少1.5MM。

@#@(如,订模料厚度为43mm,分模时取42以下mm)。

@#@@#@2.排位@#@1.一模一穴,看情况横排或竖排(是否有行位等),优先竖排。

@#@@#@2.一模多穴,需对称排位,要考虑分型面顺滑,进胶位置合理。

@#@@#@3.电镀+电铸模具,电铸件前模加电铸镶件,镶件边到产品边5MM,镶件采用挂台定位。

@#@@#@4.电镀产品水口上要做电镀支具,四角柱位前模统一用∮3.00mm镶针。

@#@后模统一用∮3.00mm顶针。

@#@@#@5.考虑产品前后模放置,避免粘前模及影响外观。

@#@@#@6.前后模仁螺丝中心到模仁边统一做10mm,用M8螺丝。

@#@@#@7.撑头尽可能选用直径大的,尽可能往模具中心调整,注意排位位置要对称,以增强后模强度,增加模具寿命。

@#@@#@8.冷却水道中心到模仁边做21mm,若遇到行位斜顶干涉,再调整。

@#@@#@9.顶针板弹弓放在回针上,若有斜顶,推块,改放在别的位置,注意避开螺丝中托司。

@#@@#@10.手机外壳等重要模具,前后模胚要加定位器(方形或圆形导柱辅助器,图2-2)。

@#@@#@11.采用模仁偏心结构,在结构图,顶针图旁用文字注明提醒。

@#@@#@12.细水口唧咀固定在面板上,底部留10mm,大水口注咀尽量下沉,锁在B板上,以节约水口料。

@#@@#@13.模仁的产品边枕位长度>@#@/=6mm。

@#@@#@14.小产品胶位不深(<@#@1.5mm)时,平面分形时,产品与产品间隙5-7mm。

@#@尽量减小排位尺寸。

@#@(TPU产品除外)。

@#@@#@图2-2@#@3.进胶和流道@#@1.进胶位置的选择,不要影响外观面,尽量不接触到外观面,不影响装配,最好参考组立3D图、ID图。

@#@@#@2.进胶点不要选在胶位薄的地方,点进胶的地方胶位厚要大于0.7mm。

@#@@#@牛角进胶胶位不小于0.90mm@#@3.点胶口选取要避开司筒,深骨位,如选取在骨位上时,应注意顶出。

@#@@#@4.细水口点胶选在台阶面时,应注意离台阶面的距离,注意加工时会不会打穿。

@#@@#@5.多胶口进胶时,注意充填夹线不要留在细小的边上,如图:

@#@3-1@#@6.针点/牛角进胶,进胶点直径做¢@#@0.6-¢@#@0.8mm,锥度>@#@/=30°@#@,沉台直径做到¢@#@2-¢@#@2.5mm,锥度为15°@#@,沉下0.3mm,后模可以加凸点的要加上。

@#@@#@7.直接进胶,胶口三面做斜度15°@#@,厚度0.5-0.7,3D需做出来。

@#@@#@8.牛角进胶,两端点中心距离8-10mm,镶件宽度>@#@/=4mm,长度取13-16mm@#@9.外壳针点进胶需至少两点以上。

@#@@#@10.电镀装饰件水口上做夹具,内孔有倒角无斜度。

@#@@#@11.搭底进胶,在其产品上做减胶与其相配的相关产品要避空,深度=0.3mm。

@#@@#@12.装饰件,按键等小产品,流道尽量小些,以避免浪费塑胶原料。

@#@@#@13.电镀件流道统一使用¢@#@2mm顶针,前模镶针统一用¢@#@3MM电镀柱使用标准尺寸.前模部分尽量做短,非主要进胶流道要加堵塞。

@#@@#@4.行位@#@1.手机行位一般都由行位座和行位镶件组成,后模行位角度为12-23度,常用15度,前模行位13-20度。

@#@常用15度.行位座用材料用738,氮化HRC42度镶件用料S136,淬火HRC50度,尽量设计成可精磨结构。

@#@@#@2.行位长、宽、高取整数,扣位行位取整数,行位在模具上以整数布排。

@#@@#@3.后模小行位尾部到模胚边要有18mm以上。

@#@@#@4.行位伸进模胚里12mm,压块只做到模胚边,挂台统一宽5mm、高10mm,压板宽要有16mm,M5螺丝中心到行位边为6mm使用标准键。

@#@如图4-1。

@#@@#@如图4-1@#@5.行位镶件要能装配到行位,行位镶件两侧要有3°@#@,底部加强斜度统一做45度,行位镶件的厚度要10mm。

@#@镶件要有6个面定位。

@#@其设计结构力求简明,尽量能用磨床精加工。

@#@@#@6.长行位镶件对碰,要有行位插破定位,以增强同轴度。

@#@例如:

@#@翻盖面转轴位。

@#@如图4-2@#@7.行位上有涉及到产品外观,优先考虑做后模行位;@#@产品外形做后模行位的,后模芯需做镶呵,行位镶件设计成可反锁前模仁结构方便处理夹线。

@#@图4-3@#@前模反锁块@#@图4-3@#@8.行位上胶位有涉及到产品外观,其夹线须与前模胶位合配要求高时设计为前模行位结构。

@#@前模行位设计时都要有后模反铲结构,反铲统一做5度斜度。

@#@@#@9.行位包产品外形的,行位两边垂直或近似垂直产品外形线。

@#@@#@10.产品外观要求做四面行位结构时,一般做后模行位,后模镶呵,如要求做前模行位,则模胚型号加大。

@#@内模料相应加深,行位底部到模仁底留>@#@/=10mm,模仁开框四角使用避空角。

@#@@#@11.行位包围产品外形,最好在产品短边端面R角切线处,分成四个行位,避免行位滑动方向与产品外形边平行,要有坡度。

@#@@#@12.外观孔(扣)优先考虑遂道结构,注意保持线条统一,防止断差出现。

@#@其行位座行程须加上遂道配合位。

@#@另加行程定位。

@#@@#@13.行位上胶位带出扣位时,注意保持外观线条统一,防止断差出现,可选用分镶件出扣位和原身出扣位等结构。

@#@@#@14.胶位行位设计时要力求易修正其夹线,其夹线尽量出在不易注意的角上,不可以破坏其主要外形面。

@#@@#@15.面壳,中框,底壳,行位夹线保持整机统一,前后模枕位拔模量统一。

@#@@#@5、斜顶@#@1.斜顶宽厚有3mm以上,一般取4-5mm,要有挂台,挂台总高度有大于4mm要有一个基准平面,(平面,与模具平面垂直)如图5@#@2.斜顶底座采用标准件.如图5-2@#@3.斜顶退位要有安全系数1-2mm,除顶出位置限置角度可改为3度,其余统一做5度。

@#@@#@4.若有两斜顶距离很近,检查运动是否干涉。

@#@@#@5.斜顶头部形状不要太薄,以免断裂。

@#@@#@6.斜顶被两骨位所夹时,或运动方向出骨位时,出模方向要加斜度。

@#@@#@6、推方,顶针,司筒@#@1.因手机产品胶薄,优先使用大顶针顶出。

@#@@#@2.推块顶产品骨位下方避开0.1mm先考虑骨位斜度。

@#@@#@3.推块内部避免有胶位(骨位,柱子)。

@#@@#@4.顶针优先排在四角上,再排四边上,再排在深骨位的傍边。

@#@顶针要伸入胶位0.03--0.05mmmm。

@#@@#@5.顶针边到胶位距离一般>@#@1mm,最少有0.6mm。

@#@(针对热处理模具)。

@#@@#@6.橡胶件水口顶针要有¢5mm。

@#@@#@10.司筒尽量采用标准,避免被胶位包住。

@#@如司同需磨直边加工时,在顶针图旁需标示,并及时与模房师傅勾通。

@#@司筒订购长度=实际长度+2--5mm。

@#@@#@11.产品顶出空位取15mm左右。

@#@@#@12.扁顶针优先使用大尺寸的,注意避免加工胶位后出现薄片。

@#@@#@13.顶针、扁顶针、推块等不能超出产品外观.至少有0.40mm距离。

@#@@#@13.下扁顶针时应注意下在骨位的同一方向,避免顶出后被产品被互相夹住。

@#@@#@7、其它@#@1.电池盖单边做小0.1mm公差标注时采用负0.1的公差。

@#@@#@2.翻盖机转轴孔做大0.05.@#@3.碰穿孔深度大于0.80时,做成前后模对碰结构,后模做大0.10mm@#@4.检查大件装配间隙。

@#@@#@5.1mm深的止口要加斜度.@#@6.产品脱模斜度要检查.@#@7.检查产品是否能脱模,胶位厚薄.@#@3D分模注意事项:

@#@@#@1.分模用最新3D图档@#@2.检查产品,胶厚均匀,无过薄或过厚之部位@#@3.除特别要求或装配需要外,均应减胶拔模,拔模后有装配部分无干涉现象,配合OK@#@4.PRO/E放缩水用按比例(Byscale)方法,放缩水后需检查核对@#@5.3D分模后,拔模检查OK(除较浅骨位可不做拔模),干涉检查OK@#@6.所有针点/牛角进胶模仁上需加波点,对应装配产品搭底进胶的模仁上需避空,前后模有流道的需在3D做出@#@7.前、后模仁完成后检查模具上是否有尖角或薄弱区域予以改善@#@8.3D完成后要第一时间输出.dwg档与2D结构图对照,需完全一致@#@9.所有3D命名及保存参照模具设计部电脑图档管理.doc@#@制定:

@#@罗云海@#@2007.04.17@#@模具出图@#@2.图纸比例方法@#@A图纸上之尺寸B物件之实际尺寸@#@例:

@#@图纸比例缩小----1:

@#@2@#@图纸比例相同----1:

@#@1@#@图纸比例放大----2:

@#@1@#@注意:

@#@绘图设计时必须采用1:

@#@1比例绘制,出图时比例可调动@#@a.尺寸文本的高度定为3.5/5mm,箭头的尺寸定为2.5(@#@b.其它文本高度3.5/5mm,优先使用5mm,字体使用宋体字@#@c.所有文本与尺寸标注不可有重叠现象,文字不可倒影.@#@5.投影方法@#@公司制图投影方法采用国际标准中的第三角投影法,而非国标中的第一角投@#@影法@#@@#@6.模具设计课出图样式及基本要求@#@为了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协调生产部门的工作,设计人员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满足需要的各种图纸,具体分为三个批次@#@1,模胚定料图,@#@模架图要传真给供应商生产,应用A4纸清晰表达所要加工的尺寸和要求,需模胚厂开框的模具基准要注明.@#@2、、模具材料清单1份(BOM清单);@#@@#@模具材料清单:

@#@清单上需注明模具上(除开模胚以外)所有的零件及零件的规格、数量,所有标准件规格按订购实数填写.具体内容填写方法如下:

@#@@#@编号3D图对应之编号,所有标准件无需填此项@#@品名填写零件的中文名称(例:

@#@前模仁、顶针等)@#@规格型号:

@#@此项填写零件的型号或尺寸,所有标准件此项填写实际订购尺寸@#@品牌/产地此项填写所定购零件供应商名称.@#@数量:

@#@此项填写零件的实际数量@#@要求到货日:

@#@此项可不填写@#@备注:

@#@填写零件的材质(例:

@#@S136、718H)@#@3、所有散件图(模胚各块板,前/后模玉、镶件、斜顶、行位、扁顶针等)@#@散件图为模具设计出图主要形式之一。

@#@图面应能表达清楚该零件的形状,。

@#@一张完整的散件图纸应包括以下内容:

@#@@#@1.能表达模具零件的形状的足够视图;@#@在复杂处应以局部放大视图表示@#@2.所有必要的加工尺寸;@#@检查尺寸,最大外围尺寸应标注明显,并加矩形外框,零件基准要标清,背面视图应用文字注明。

@#@@#@3.零件编号(参照模具设计课电脑图档管理规定)、标准件代号(图6-3)、标题栏;@#@@#@

(1)前模玉图,图面应包含以下详细内容,最大外围,内部主要结构,进胶点,冷确水路,螺丝位,@#@

(2)后模玉图,图面应包含以下详细内容,最大外围,内部主要结构,斜顶结构,冷确水路。

@#@背面图:

@#@详细顶出系统镶件,镶针位穿孔数,螺丝位.@#@3),斜顶图,直顶图:

@#@必要的视图表示,斜顶扣位数必需表示清楚.@#@4),其余散件图.都必做到重要位置有数可检,加工位有数可依.@#@(5)模胚板图,除开模架上标准加工出来的外,其它所有加工形状,加工条件必需表示清楚.保证每个工序有数可依.@#@6)B板图基本同上一样,另加顶针系统需详加表示,@#@@#@1.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2.尺寸标注必须做到保证工场各生产活动能顺利进行@#@3.尺寸配置应醒目,便于看图查找@#@4.尺寸标注应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以保证模具性能@#@基本要求:

@#@最大外形尺寸一定在图面有直接的标注;@#@零件在结构图中的相应编号,零件的一般技术指标(如淬火、氮化等)需在标题栏标示清楚@#@Page8of8制定日期:

@#@2007.04.08@#@";i:

35;s:

1188: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不是由绝缘导线绕制而成,而是铝条或铜条与短路环焊接而成或铸造而成。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因其形状象鼠笼而得名,它的结构是嵌入线槽中铜条为导体,铜条的两端用短路环焊接起来。

@#@中小型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采用较便宜的铝替代铜,将转子导体、短路环和风扇等铸成一体,成为铸铝鼠笼式转子。

@#@@#@鼠笼式转子。

@#@如图3-4这种转子用铜条安装在转子铁芯槽内,两端用端环焊接,形状像鼠笼。

@#@@#@绕线式转子的绕组和定子绕组相似,三相绕组连接成星形,三根端线连接到装在转轴上的三个铜滑环上,通过一组电刷与外电路相连接。

@#@@#@鼠笼式电机结构简单、价格低。

@#@绕线式电动机结构复杂,价格高@#@由于鼠笼式电机结构简单、价格低,控制电机运行也相对简单,所以得到广泛采用.而绕线式电动机结构复杂,价格高,控制电机运行也相对复杂一些,其应用相对要少一些.但绕线式电动机因为其启动,运行的力矩较大,一般用在重载负荷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