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970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Word文件下载.doc

《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Word文件下载.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Word文件下载.doc

a:

24:

{i:

0;s:

1355:

"沥青洒布机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中应遵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驾驶员必须严格按照例行保养规范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对工作用具进行严格检查。

@#@@#@3.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的转向、刹车、传动、灯光、喇叭、后视镜等部位是否齐全有效,轮胎气压是否合适。

@#@@#@4.车上应配置相应的防护,消防器材。

@#@@#@5.行驶中精力集中,掌握好行车距离行车速度。

@#@@#@6.行驶中严禁做防碍驾驶的动作(如攀谈、饮食、吸烟等)。

@#@@#@7.行驶中喷管应距地面300—400毫米,严禁喷管有滴漏现象。

@#@@#@8.行驶中发生故障修理时,要停在平路处,打好掩木,并挂上明显标志。

@#@@#@9.严禁对储蓄罐或油罐进行烘烤。

@#@@#@10.在低温环境作业时,如需用喷灯等对喷管或油泵预热要严格按“喷灯使用安全规定”执行。

@#@@#@11.在装沥青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要用专业设备直接倒入,且与罐口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2.装完沥青后,应对罐口进行密封,切岂装的过满,不得超过装载重量的2/3。

@#@@#@13.装载灼热性沥青,严禁在煤气、氧气等易燃气体管道下停放。

@#@@#@";i:

1;s:

8384:

"量具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1.量具、仪器只能测量使用,不能用于其他用途;@#@@#@2.按周期检定通知及时送计量室检定、校准,保持测量精度;@#@@#@3.不可拆卸零件,不能自行调整,有故障送计量室修理;@#@@#@4.量具、仪器保持清洁,放在盒内置于干燥处保存,不能与其他工具混放;@#@@#@5.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液体,防止损坏锈蚀;@#@@#@6.小心轻放,防止碰撞,防止意外损伤量具、仪器;@#@@#@7.避免接触磁性物体,防止量具、仪器带磁;@#@@#@8.使用前擦净检查,平稳移动量具或仪器,不可用力过大;@#@@#@9.使用时,保持正确的测量使用方法,施加适当的测量力,测后松脱测面再@#@移开量具或仪器防止磨损测量面;@#@@#@10.使用后,擦净放入盒内保存;@#@@#@11.长期不用,涂专用防锈油,放干燥处存放。

@#@@#@ @#@一、游标卡尺(带表游标卡尺)@#@1.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量具,主要用来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应用范围很广。

@#@@#@1.1游标卡尺的三种结构型式@#@1.1.1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制成带有刀口形的上下量爪和带有深度尺的型式,如图1-1。

@#@此卡尺还带有测量深度的深度尺,如图中的5。

@#@@#@图1-1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之一@#@1-尺身;@#@2-上量爪;@#@3-尺框;@#@4-紧固螺钉;@#@5-深度尺;@#@6-游标;@#@7-下量爪。

@#@@#@1.1.2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300mm的游标卡尺,制成带有内外测量面的下量爪和带有刀口形的上量爪的型式,如图1―2。

@#@@#@说明:

@#@卡尺在零位时下量爪外测量面间的距离为10mm。

@#@并带有随尺框作微动调整的微动装置。

@#@@#@图1-2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之二@#@1一尺身;@#@2一上量爪、3一尺框;@#@4一紧固螺钉;@#@5一微动装置;@#@@#@6一主尺;@#@7一微动螺母;@#@8一游标;@#@9—下量爪@#@1.1.3测量范围为0~500mm的游标卡尺,制成只带有内外测量面的下量爪的型式,如图1-3。

@#@说明:

@#@当卡尺在零位时下量爪的外测量面间的距离为10mm。

@#@并带有随尺框作微动调整的微动装置。

@#@@#@图1-3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之三@#@2.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2.1测量工件的预处理@#@主要对工件测量面的清理包括:

@#@机加工残留下的毛刺,焊瘤焊渣,表面油污表灰尘,表面腐蚀性物质等的清理。

@#@一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

@#@二是有效地保护量具。

@#@@#@2.2卡尺的预处理@#@2.2.1首先要检查选用卡尺的规格型号、量程是否满足测量需求@#@2.2.2检查卡尺外观,有无污垢,检查量爪是否有弯曲变形@#@2.2.3检查卡尺尺身上刻度线是否清晰完整等。

@#@如若存在以上异常情况务必及时处理解决。

@#@@#@图1-4@#@2.3卡尺的校准@#@2.3.1校准时,移动尺框,使两下量爪合拼紧贴一起,确保无缝隙。

@#@@#@2.3.2观察游标上的零刻度与尺身上零刻度对其,游标上最后的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如满足以上要求,校准完成。

@#@否则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如下图1-5红线所示。

@#@@#@图1-5@#@2.4测量@#@2.4.1测量时,先将上下卡爪打开。

@#@卡爪的开度必须大于工件外径或宽度。

@#@当使用上量爪测量孔内径时,卡爪的开度要小于内径值。

@#@@#@2.4.2将量爪卡在工件的两端(或最大直径处),推动尺框卡紧工件,但用力不能过大,磨损测量面导致误差。

@#@@#@当卡爪靠近工件时使用微动装置轻轻地缓慢卡紧工件,卡紧后轻轻地晃动卡尺,卡尺稳定后,拧紧尺身上的紧固螺钉,顺着测量平面或沿着轴线方向将卡尺取出,如果方便也可不将其取下,进行读书。

@#@@#@2.5游标卡尺的读数@#@2.5.1卡尺测量的尺寸值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如图所示,首先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在主尺上的刻度,图示为33mm,这样就构成了数值的主要部分,@#@2.5.2根据卡尺的精度等级(0.1mm、0.05mm、0.02mm、0.01mm等几种),计算游标上的刻度。

@#@下图为0.02mm精度卡尺。

@#@@#@找出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刻度线,如下图1-6箭头,它构成小数部分0.24mm。

@#@将两部分相加刻度数值为:

@#@L=33+0.24=33.24mm。

@#@@#@图1-6@#@2.6根据实际情况,为得到精确的数值可多个位置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2.7测量结束@#@测量结束后将卡尺的卡爪和尺身清理干净,包装好放在盒子里,保存在合适的位置。

@#@@#@3.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事项:

@#@@#@3.1当测量零件的外尺寸时:

@#@@#@3.1.1卡尺两测量面的联线应垂直于被测量表面,不能歪斜。

@#@@#@3.1.2测量时,可以轻轻摇动卡尺,以放正垂直位置。

@#@量爪若在如图2-6所示的错误位置上,将使测量结果比实际尺寸要大。

@#@如下图1-7:

@#@@#@图1-7测量外尺寸时错误的位置@#@3.1.3决不可把卡尺的两个量爪调节到接近甚至小于所测尺寸,把卡尺强制的卡到零件上去。

@#@这样做会使量爪变形,使测量面过早磨损,卡尺失去应有的精度。

@#@@#@3.2测量沟槽的外径尺寸@#@应当用刃口形量爪进行测量,不应当用平面形测量刃进行测量,如1-8所示。

@#@@#@图1-8测量沟槽时正确与错误的位置@#@3.3测量沟槽宽度@#@要放正游标卡尺的位置,应使卡尺两测量刃的联线垂直于沟槽,不能歪斜。

@#@@#@量爪若在如图1-9所示的错误的位置上,也将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可能大也可能小)。

@#@@#@图1-9测量沟糟宽度时正确与错误的位置@#@3.4测量零件的内尺寸@#@卡尺两测量刃应在孔的直径上,不能偏歪。

@#@@#@图1-10为带有刀口形量爪和带有圆柱面形量爪的游标卡尺,在测量内孔时正确的和错误的位置。

@#@@#@当量爪在错误位置时,其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孔径D要小。

@#@@#@图1―10测量内孔时正确与错误位置的@#@3.5用下量爪的外测量面测量内尺寸@#@游标卡尺测量内尺寸时,在读取测量结果时,一定要把量爪的厚度加上去。

@#@即游标卡尺上的读数加上量爪的厚度,才是被测零件的内尺寸。

@#@如下图1-11:

@#@@#@图1-11@#@测量范围在500mm以下的游标卡尺,量爪厚度一般为10mm。

@#@但当量爪磨损和修理后,量爪厚度就要小于10mm,读数时这个修正值也要考虑进去。

@#@@#@3.6游标卡尺的测量用力要适当@#@测量零件时,不允许过分地施加压力,所用压力应使两个量爪刚好接触零件表面。

@#@如果测量压力过大,不但会使量爪弯曲或磨损,且量爪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测量得的尺寸不准确(外尺寸小于实际尺寸,内尺寸大于实际尺寸)。

@#@@#@3.7游标卡尺读数时角度要合适读数时,应把卡尺水平的拿着,顺着光线的方向去看。

@#@且人的视线要正对着卡尺的刻度线,否则会因观察角度的原因造成读数误差。

@#@@#@3.8为了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可以多测量几次。

@#@即在零件的同一截面上的不同方向进行测量。

@#@对于较长零件,则应当在全长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务使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测量结果。

@#@@#@3.9卡尺的内量爪的有效深度为12mm,如超过此深度应采用其它方法进行丈量。

@#@@#@4.带表游标卡尺@#@带表游标卡尺如下图1-12@#@带表游标卡尺有普通游标卡尺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它的读书方法不同。

@#@@#@千分尺操作规程@#@1、平稳移动螺杆,使测量面轻轻与被测物接触,使用测力装置施加测力。

@#@@#@2、不可敲击螺杆,防止螺纹。

@#@@#@3、导杆保持干净,不要涂油。

@#@@#@4、轻放于盒中保存,防止尺架变形。

@#@@#@表类操作规程@#@1、测杆保持干燥、干净,平稳移动,防止损伤齿轮。

@#@@#@2、内径表表头专用,不能拆卸作百分表使用,防止磨损测头,影响测量精度。

@#@不能将内径表表头混用,每只内径表只能用专配的表头。

@#@@#@3、轻拿轻放,防止碰伤导向装置、测量面。

@#@@#@窗体底端@#@";i:

2;s:

11055: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一、零件结构工艺性概念@#@设计零件@#@设计结构@#@选择材料@#@确定尺寸@#@使用性能:

@#@能用、好用、耐用@#@@#@工艺要求:

@#@好做、好装、好修@#@工艺要求:

@#@好做、好装、好修@#@u机械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由于一般情况下切削加工的劳动耗费最多.因而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更为重要。

@#@下面将就单件小批生产中对它考虑的一般原则及实例进行简要分析。

@#@@#@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工面积@#@减少加工面积不仅可减少机械加工的劳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刀具的损耗,提高装配质量。

@#@图 @#@2(b)中的轴承座减少了底面的加工面积,降低了修配的工作量,保证配合面的接触。

@#@图3(b)中减少了精加工的面积,又避免了深孔加工。

@#@@#@(a) @#@ @#@ @#@ @#@ @#@ @#@ @#@ @#@ @#@ @#@ @#@ @#@ @#@ @#@ @#@ @#@ @#@ @#@ @#@(b) @#@ @#@@#@图2 @#@减少轴承座底面加工面积 @#@ @#@@#@(a) @#@错误 @#@ @#@ @#@ @#@ @#@(b) @#@正确 @#@@#@ @#@ @#@(a) @#@ @#@ @#@ @#@ @#@ @#@ @#@ @#@ @#@ @#@ @#@ @#@ @#@ @#@ @#@ @#@ @#@ @#@(b) @#@@#@图3 @#@避免深孔加工的方法@#@(a) @#@错误 @#@ @#@(b) @#@正确 @#@@#@②尽量避免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 @#@ @#@@#@因为外表面的加工要比内表面加工方便经济,又便于测量。

@#@因此,在零件设计时应力求避免在零件内腔进行加工。

@#@如图4所示,将图(a)中件2上的内沟槽a加工,改成图(b)中件1的外沟槽加工,这样加工与测量就都很方便。

@#@ @#@@#@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a) @#@ @#@ @#@ @#@ @#@ @#@ @#@ @#@ @#@ @#@ @#@ @#@ @#@(b) @#@@#@图5 @#@退刀槽尺寸一致@#@(a)错误 @#@ @#@ @#@ @#@ @#@(b)正确@#@①零件的有关尺寸应力求一致,并能用标准刀具加工。

@#@如图5(b)中改为退刀槽尺寸一致,则减少了刀具的种类,节省了换刀时间。

@#@如图6(b)采用凸台高度等高,则减少了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调整。

@#@如图7(b)的结构,能采用标准钻头钻孔,从而方便了加工。

@#@ @#@@#@(a) @#@ @#@ @#@ @#@ @#@ @#@ @#@ @#@ @#@ @#@ @#@ @#@ @#@ @#@(b) @#@@#@图6凸台高度相等@#@(a)错误 @#@ @#@ @#@ @#@ @#@ @#@(b)正确@#@(a) @#@ @#@ @#@ @#@ @#@ @#@ @#@ @#@ @#@ @#@ @#@ @#@ @#@(b) @#@@#@图7便于采用标准钻头@#@(a)错误 @#@ @#@ @#@ @#@ @#@(b)正确@#@②减少零件的安装次数 @#@:

@#@零件的加工表面应尽量分布在同一方向,或互相平行或互相 @#@垂直的表面上;@#@次要表面应尽可能与主要表面分布在同一方向上,以便在加工主要表面时,同时将次要表面也加工出来;@#@孔端的加工表面应为圆形凸台或沉孔,以便在加工孔时同时将凸台或沉孔全锪出来。

@#@如:

@#@图8(b)中的钻孔方向应一致;@#@图9(b)中键槽的方位应一致。

@#@@#@(a) @#@ @#@ @#@ @#@ @#@ @#@ @#@ @#@ @#@ @#@(b) @#@ @#@ @#@ @#@ @#@ @#@ @#@ @#@ @#@ @#@ @#@(a) @#@ @#@ @#@ @#@ @#@ @#@(b) @#@@#@ @#@ @#@ @#@图8 @#@钻孔方向一致 @#@ @#@ @#@ @#@ @#@ @#@ @#@ @#@ @#@ @#@ @#@ @#@ @#@ @#@图9键槽方位一致@#@(a)错误 @#@ @#@ @#@ @#@ @#@ @#@ @#@(b)正确 @#@ @#@ @#@ @#@ @#@ @#@ @#@ @#@ @#@ @#@ @#@(a)错误 @#@ @#@ @#@(b)正确@#@③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 @#@如图10(b)、11(b)所示,设有退刀槽、越程槽,减少了刀具(砂轮)的磨损。

@#@图12(b)的结构,便于引进刀具,从而保证了加工的可能性。

@#@@#@(a) @#@ @#@ @#@ @#@ @#@ @#@ @#@ @#@ @#@ @#@ @#@ @#@ @#@(b) @#@@#@图10应留有越程槽@#@(a)错误 @#@ @#@ @#@ @#@ @#@(b)正确@#@(a) @#@ @#@ @#@ @#@ @#@ @#@ @#@ @#@ @#@ @#@ @#@ @#@ @#@(b) @#@@#@图11 @#@应留有退刀槽@#@(a)错误 @#@ @#@ @#@ @#@ @#@(b)正确@#@(a) @#@ @#@ @#@ @#@ @#@ @#@ @#@ @#@ @#@ @#@ @#@ @#@ @#@(b) @#@@#@图12钻头应能接近加工表面@#@(a)错误 @#@ @#@ @#@ @#@ @#@(b)正确@#@④避免在斜面上钻孔和钻头单刃切削 @#@如图13(b)所示,避免了因钻头两边切削力不等使钻孔轴线倾斜或折断钻头。

@#@ @#@@#@(a) @#@ @#@ @#@ @#@ @#@ @#@ @#@ @#@ @#@ @#@ @#@ @#@ @#@(b) @#@@#@图13避免在斜面上钻孔和钻头单刃切削@#@(a)错误 @#@ @#@ @#@ @#@ @#@(b)正确@#@⑤便于多刀或多件加工 @#@如图14(b)所示,为适应多刀加工,阶梯轴各段长度应相似或成整数倍;@#@直径尺寸应沿同一方向递增或递减,以便调整刀具。

@#@零件设计的结构要便于多件加工。

@#@@#@ @#@@#@(a) @#@ @#@ @#@ @#@ @#@ @#@ @#@ @#@ @#@ @#@ @#@ @#@ @#@(b) @#@@#@图14便于多刀加工@#@(a)错误 @#@ @#@ @#@ @#@ @#@(b)正确@#@4.提高标准化程度@#@u机械零件的标准化,就是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制定出大家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

@#@现已发布的与机械零件有关的标准,从运用范围上来说,可分为国家标准(GB)、部颁标准(机械工业标准JB、纺织工业标准PJ等)和企业标准三个等级。

@#@从使用的强制性来说,可分为必须执行的(如螺纹标准、制图标准等)和推荐使用的(如标准直径等)。

@#@我国已制订有很多国标和部标,目前还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并且已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设计时,应充分了解有关零件的标准,尽可能遵守标准,只有当标准与设计要求之间有矛盾,并有充分理由时,才允许不采用标准。

@#@@#@ 标准化的优越性表现为:

@#@@#@ 

(1)将同名零件的型号和尺寸限定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可以用最先进的工艺方法进行标准零件的专业化大量生产,可大幅度降低劳动量、材料消耗和总成本,并易于保证质量。

@#@@#@ 

(2)生产零件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试验方法的标准化,可以改进零件的质量,提高零件的可靠性。

@#@@#@ (3)设计中采用标准件,可以节省设计时间,简化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使设计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设计。

@#@@#@ (4)由于标准化带来的互换性,当标准零件失效时,可以很容易进行更换,使机器的维修工作大大简化。

@#@@#@  与标准化密切有关的是通用化。

@#@通用化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合并产品的型号、尺寸和材料品种等,使零件和部件尽量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甚至不同类产品上通用。

@#@通用化是广义的标准化。

@#@@#@ 对于同一产品,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基本结构或基本尺寸不变的条件下,规定出若干个辅助尺寸不同的产品,称为产品的系列化。

@#@系列化也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例如对于同一结构,同一内径的滚动轴承,制出不同外径及宽度的产品,称为不同的系列。

@#@系列大小的规定,一般也是以优先数系为基础。

@#@工程上常采用几何级数作为优先数系的基础,其级数项的公比一般取为10的某次方根。

@#@对于按它们求出的数字系列经圆整后,则分别称为R10,R20和R40系列,选用系列时,应首先按照上述顺序,优先选用公比较大的基本系列。

@#@@#@5.合理地规定表面的精度等级和粗糙度的数值@#@ 在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条件下,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应取最经济值@#@ 在对机械产品设计进行机械加工工艺性评价时,必须对主要工作表面的尺寸公差、极限偏差逐一加以校核。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值应与该表面加工精度等级相对应。

@#@@#@ 尽量选用切削加工性好的材料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材料切削加工性评价与加工要求有关,粗加工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切削效率;@#@精加工时则要求被加工表面能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 6.既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加工条件(如设备和工人的技术水平等)@#@7.合理采用零件的组合@#@ 采用组合式零件结构,在零件的工作部分使用贵重材料,其他非直接工作部分则可采用廉价的材料。

@#@例如大直径的蜗轮,常采用青铜齿圈和铸铁轮芯的组合式结构,以节约大量的有色金属。

@#@@#@u装配和维修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零件的结构应便于装配和维修时的拆装。

@#@@#@Ø@#@配合零件端部要倒角 @#@ @#@图片157@#@Ø@#@柱销孔应有出气孔@#@如图158-1图结构无透气口,销钉孔内的空气难于排出,故销钉不易装入。

@#@改进后的结构如图158-2图。

@#@@#@ @#@ @#@Ø@#@轴肩与孔端应能贴紧 @#@ @#@Ø@#@配合零件只能有一对配合面 @#@ @#@Ø@#@螺钉连接应有扳手活动空间 @#@图片161@#@Ø@#@螺钉连接应便于螺钉的安装 @#@总结:

@#@ @#@•便于分解独立装配单元@#@•便于平行、流水作业@#@•调整方便、减轻装配劳动@#@•便于达到装配精度@#@";i:

3;s:

7979:

"六角螺栓规格表大全如下:

@#@@#@规格(直径×@#@长度)@#@每千个螺栓重量(公斤)@#@规格(直径×@#@长度)@#@每千个螺栓重量(公斤)@#@不带螺母@#@带螺母@#@不带螺母@#@带螺母@#@M10×@#@30@#@29@#@40@#@M14×@#@80@#@117@#@142@#@M10×@#@40@#@35@#@46@#@M14×@#@90@#@129@#@154@#@M10×@#@50@#@41@#@52@#@M16×@#@40@#@92@#@126@#@M10×@#@60@#@47@#@58@#@M16×@#@50@#@106@#@140@#@M12×@#@30@#@41@#@57@#@M16×@#@60@#@122@#@156@#@M12×@#@40@#@49@#@65@#@M16×@#@70@#@138@#@172@#@M12×@#@50@#@58@#@74@#@M16×@#@80@#@154@#@188@#@M12×@#@60@#@67@#@83@#@M16×@#@90@#@170@#@204@#@M12×@#@70@#@76@#@92@#@M16×@#@100@#@185@#@219@#@M12×@#@80@#@85@#@101@#@M20×@#@50@#@183@#@245@#@M14×@#@40@#@69@#@94@#@M20×@#@60@#@205@#@267@#@M14×@#@50@#@81@#@106@#@M20×@#@70@#@230@#@292@#@M14×@#@60@#@93@#@118@#@M20×@#@80@#@255@#@317@#@M14×@#@70@#@105@#@130@#@M20×@#@90@#@279@#@341@#@M20×@#@100@#@304@#@366@#@M22×@#@160@#@548@#@624@#@M20×@#@110@#@329@#@391@#@M24×@#@80@#@388@#@500@#@M20×@#@120@#@354@#@416@#@M24×@#@90@#@424@#@536@#@M20×@#@130@#@378@#@440@#@M24×@#@100@#@459@#@571@#@M22×@#@60@#@250@#@326@#@M24×@#@110@#@495@#@607@#@M22×@#@70@#@280@#@356@#@M24×@#@120@#@531@#@643@#@M22×@#@80@#@310@#@386@#@M24×@#@130@#@566@#@678@#@M22×@#@90@#@339@#@415@#@M24×@#@140@#@602@#@714@#@M22×@#@100@#@369@#@445@#@M24×@#@150@#@637@#@749@#@M22×@#@110@#@399@#@475@#@M24×@#@160@#@673@#@785@#@M22×@#@120@#@429@#@505@#@M27×@#@80@#@519@#@687@#@M22×@#@130@#@459@#@535@#@M27×@#@90@#@564@#@732@#@M22×@#@140@#@489@#@565@#@M27×@#@100@#@609@#@777@#@M22×@#@150@#@519@#@595@#@M27×@#@110@#@654@#@822@#@M27×@#@120@#@699@#@867@#@M30×@#@170@#@1154@#@1388@#@M27×@#@130@#@744@#@912@#@M30×@#@180@#@1210@#@1444@#@M27×@#@140@#@789@#@957@#@M30×@#@190@#@1266@#@1500@#@M27×@#@150@#@834@#@1002@#@M30×@#@200@#@1322@#@1556@#@M27×@#@160@#@879@#@1047@#@M30×@#@210@#@1378@#@1612@#@M27×@#@170@#@924@#@1092@#@M30×@#@220@#@1434@#@1868@#@M27×@#@180@#@969@#@1137@#@M36×@#@110@#@1246@#@1617@#@M30×@#@100@#@765@#@999@#@M36×@#@120@#@1326@#@1697@#@M30×@#@110@#@820@#@1054@#@M36×@#@130@#@1406@#@1777@#@M30×@#@120@#@875@#@1109@#@M36×@#@140@#@1486@#@1857@#@M30×@#@130@#@931@#@1165@#@M36×@#@150@#@1566@#@1937@#@M30×@#@140@#@986@#@1220@#@M36×@#@160@#@1646@#@2017@#@M30×@#@150@#@1042@#@1276@#@M36×@#@170@#@1726@#@2097@#@M30×@#@160@#@1098@#@1332@#@M36×@#@180@#@1806@#@2177@#@M36×@#@190@#@1886@#@2257@#@M42×@#@230@#@3095@#@3694@#@M36×@#@200@#@1966@#@2337@#@M42×@#@240@#@3204@#@3803@#@M36×@#@210@#@2046@#@2417@#@M42×@#@250@#@3313@#@3912@#@M36×@#@220@#@2126@#@2497@#@M48×@#@150@#@3005@#@3962@#@M36×@#@230@#@2206@#@2577@#@M48×@#@160@#@3147@#@4104@#@M36×@#@240@#@2286@#@2657@#@M48×@#@170@#@3289@#@4246@#@M42×@#@150@#@2223@#@2822@#@M48×@#@180@#@3431@#@4388@#@M42×@#@160@#@2332@#@2931@#@M48×@#@190@#@3573@#@4530@#@M42×@#@170@#@2441@#@3040@#@M48×@#@200@#@3715@#@4672@#@M42×@#@180@#@2550@#@3149@#@M48×@#@210@#@3857@#@4814@#@M42×@#@190@#@2659@#@3258@#@M48×@#@220@#@3999@#@4956@#@M42×@#@200@#@2768@#@3367@#@M48×@#@230@#@4141@#@5098@#@M42×@#@210@#@2877@#@3476@#@M48×@#@240@#@4283@#@5240@#@M42×@#@220@#@2986@#@3585@#@M48×@#@250@#@4432@#@5389@#@M48×@#@260@#@4574@#@5531@#@M48×@#@280@#@4858@#@5815@#@M48×@#@300@#@5142@#@6099@#@ @#@@#@ @#@@#@ 六角螺栓规格表是行内人士必须熟悉的,但是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却支离破碎。

@#@到哪里看六角螺栓规格表呢?

@#@下面,世界工厂泵阀网就为大家汇总六角螺栓规格表大全,以供参考学习。

@#@@#@  六角螺栓即六角头螺栓,六角螺栓规格一般参见SH3404、HG20613、HG20634等。

@#@@#@  六角螺栓规格表也分国标规格和美标规格,本文主介绍国标规格。

@#@@#@  六角螺栓规格表大全如下:

@#@@#@规格(直径×@#@长度)@#@每千个螺栓重量(公斤)@#@规格(直径×@#@长度)@#@每千个螺栓重量(公斤)@#@不带螺母@#@带螺母@#@不带螺母@#@带螺母@#@M10×@#@30@#@29@#@40@#@M14×@#@80@#@117@#@142@#@M10×@#@40@#@35@#@46@#@M14×@#@90@#@129@#@154@#@M10×@#@50@#@41@#@52@#@M16×@#@40@#@92@#@126@#@M10×@#@60@#@47@#@58@#@M16×@#@50@#@106@#@140@#@M12×@#@30@#@41@#@57@#@M16×@#@60@#@122@#@156@#@M12×@#@40@#@49@#@65@#@M16×@#@70@#@138@#@172@#@M12×@#@50@#@58@#@74@#@M16×@#@80@#@154@#@188@#@M12×@#@60@#@67@#@83@#@M16×@#@90@#@170@#@204@#@M12×@#@70@#@76@#@92@#@M16×@#@100@#@185@#@219@#@M12×@#@80@#@85@#@101@#@M20×@#@50@#@183@#@245@#@M14×@#@40@#@69@#@94@#@M20×@#@60@#@205@#@267@#@M14×@#@50@#@81@#@106@#@M20×@#@70@#@230@#@292@#@M14×@#@60@#@93@#@118@#@M20×@#@80@#@255@#@317@#@M14×@#@70@#@105@#@130@#@M20×@#@90@#@279@#@341@#@M20×@#@100@#@304@#@366@#@M22×@#@160@#@548@#@624@#@M20×@#@110@#@329@#@391@#@M24×@#@80@#@388@#@500@#@M20×@#@120@#@354@#@416@#@M24×@#@90@#@424@#@536@#@M20×@#@130@#@378@#@440@#@M24×@#@100@#@459@#@571@#@M22×@#@60@#@250@#@326@#@M24×@#@110@#@495@#@607@#@M22×@#@70@#@280@#@356@#@M24×@#@120@#@531@#@643@#@M22×@#@80@#@310@#@386@#@M24×@#@130@#@566@#@678@#@M22×@#@90@#@339@#@415@#@M24×@#@140@#@602@#@714@#@M22×@#@100@#@369@#@445@#@M24×@#@150@#@637@#@749@#@M22×@#@110@#@399@#@475@#@M24×@#@160@#@673@#@785@#@M22×@#@120@#@429@#@505@#@M27×@#@80@#@519@#@687@#@M22×@#@130@#@459@#@535@#@M27×@#@90@#@564@#@732@#@M22×@#@140@#@489@#@565@#@M27×@#@100@#@609@#@777@#@M22×@#@150@#@519@#@595@#@M27×@#@110@#@654@#@822@#@M27×@#@120@#@699@#@867@#@M30×@#@170@#@1154@#@1388@#@M27×@#@130@#@744@#@912@#@M30×@#@180@#@1210@#@1444@#@M27×@#@140@#@789@#@957@#@M30×@#@190@#@1266@#@1500@#@M27×@#@150@#@834@#@1002@#@M30×@#@200@#@1322@#@1556@#@M27×@#@160@#@879@#@1047@#@M30×@#@210@#@1378@#@1612@#@M27×@#@170@#@924@#@1092@#@M30×@#@220@#@1434@#@1868@#@M27×@#@180@#@969@#@1137@#@M36×@#@110@#@1246@#@1617@#@M30×@#@100@#@765@#@999@#@M36×@#@120@#@1326@#@1697@#@M30×@#@110@#@820@#@1054@#@M36×@#@130@#@1406@#@1777@#@M30×@#@120@#@875@#@1109@#@M36×@#@140@#@1486@#@1857@#@M30×@#@130@#@931@#@1165@#@M36×@#@150@#@1566@#@1937@#@M30×@#@140@#@986@#@1220@#@M36×@#@160@#@1646@#@2017@#@M30×@#@150@#@1042@#@1276@#@M36×@#@170@#@1726@#@2097@#@M30×@#@160@#@1098@#@1332@#@M36×@#@180@#@1806@#@2177@#@M36×@#@190@#@1886@#@2257@#@M42×@#@230@#@3095@#@3694@#@M36×@#@200@#@1966@#@2337@#@M42×@#@240@#@3204@#@3803@#@M36×@#@210@#@2046@#@2417@#@M42×@#@250@#@3313@#@3912@#@M36×@#@220@#@2126@#@2497@#@M48×@#@150@#@3005@#@3962@#@M36×@#@230@#@2206@#@2577@#@M48×@#@160@#@3147@#@4104@#@M36×@#@240@#@2286@#@2657@#@M48×@#@170@#@3289@#@4246@#@M42×@#@150@#@2223@#@2822@#@M48×@#@180@#@3431@#@4388@#@M42×@#@160@#@2332@#@2931@#@M48×@#@190@#@3573@#@4530@#@M42×@#@170@#@2441@#@3040@#@M48×@#@200@#@3715@#@4672@#@M42×@#@180@#@2550@#@3149@#@M48×@#@210@#@3857@#@4814@#@M42×@#@190@#@2659@#@3258@#@M48×@#@220@#@3999@#@4956@#@M42×@#@200@#@2768@#@3367@#@M48×@#@230@#@4141@#@5098@#@M42×@#@210@#@2877@#@3476@#@M48×@#@240@#@4283@#@5240@#@M42×@#@220@#@2986@#@3585@#@M48×@#@250@#@4432@#@5389@#@M48×@#@260@#@4574@#@5531@#@M48×@#@280@#@4858@#@5815@#@M48×@#@300@#@5142@#@6099@#@ @#@@#@ @#@@#@";i:

4;s:

10645:

"装载机使用维护保养制度与操作规程@#@一、使用注意事项:

@#@@#@

(一)装载机使用的柴油必须纯净并经过至少72小时的沉淀,柴油牌号符合规定要求。

@#@@#@

(二)变速箱、变矩器使用的液力传动油,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油必须清洁。

@#@@#@(三)装载机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和润滑。

@#@@#@(四)发动机起动后,空运转待水温达到55°@#@C及汽压表达到0.4MPa后再进行起步行驶。

@#@@#@(五)一般气温在50°@#@C以下时,发动机起动前应用热水或蒸汽进行预热,待预热到30~40°@#@C以上时再起动。

@#@@#@(六)行驶中换前进挡不必停车,也不必踩制动板,由低速变高速时先松一下油门同时操纵变速杆,然后再踩下油门;@#@由高速换低速时,则先加大油门,使变速箱输出轴与转动轴转速一致。

@#@@#@(七)脚制动时机器同时将自动切断变速离合器油路,制动前不必将变速杆置于空档;@#@当脚制动松开后,机器自动恢复到制前使用的档位。

@#@@#@(八)当操纵动臂与转斗达到需要位置后,应将操纵杆推(拉)回中间位置。

@#@@#@(九)改变前进、后退的方向要求在车停后进行。

@#@@#@(十)柴油机出水温度达到55°@#@C,机油温度达到45°@#@C才充许进行全负荷运转。

@#@作业时发电机水温、机油温度不超过95°@#@C。

@#@变矩器油温不超过120°@#@C,由于重载作业油温超过允许值时应停车冷却。

@#@@#@(十一)不得将铲斗提升到最高位置时运输物料,运载物料时应保持动臂下铰点离地500mm,以保证稳定行驶。

@#@@#@(十二)装载机所用的柴油机,其功率是随着海拨高度、环境温度和相对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为此,在使用该装载机时,必须注意到当地的环境状况,按《柴油机使用保养说明》中功率修正的要求,得出柴油在该地状况下的实际功率。

@#@@#@二、出车前后的检查与保养:

@#@@#@

(一)出车前检查:

@#@@#@1、发动机,电气仪表部分:

@#@@#@

(1)检查水箱水位;@#@@#@

(2)检查燃油箱油量;@#@@#@(3)检查发动机油底壳机油量;@#@@#@(4)检查各油管、水管、气管及各部件的密封性;@#@@#@(5)检查蓄电池接线;@#@@#@2、底盘,液压部分:

@#@@#@

(1)检查液压工作油油量。

@#@@#@

(2)检查液压系统管路及附件密封性;@#@@#@(3)检查脚制动,紧急制动是否可靠;@#@@#@(4)检查各操作纵杆是否灵活并放在空位;@#@@#@(5)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

@#@@#@3、起动发动机@#@

(1)检查各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

(2)检查各照明、指示灯、喇叭、刮水器、制动灯的工作情况。

@#@@#@(3)操纵工作装置检查其动作情况;@#@@#@(4)低速运转中倾听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

@#@@#@(5)接合各档运行。

@#@@#@

(二)每天作业结束后检查:

@#@@#@

(1)检查燃油储量。

@#@@#@

(2)检查发动机油底壳油面及清洁情况,若发现油面过高并且变稀,应找出原因予以排除。

@#@@#@(3)检查油管、水管、气管及各附件有无渗漏现象。

@#@@#@(4)检查变速箱、变矩箱、液压油泵、转向器、前后桥的固定、密封以及有无过热现象。

@#@@#@(5)检查轮辋螺栓、传动轴螺栓以及各销轴的固定是否松动。

@#@@#@(6)工作装置是否正常。

@#@@#@(7)检查轮胎外观及气压是否正常。

@#@@#@(8)气温低于-5°@#@C时,应将冷却水放出,以防机体冻裂;@#@若机子已加防冻液,而环境温度不低于防冻液标签上标明的温度,不必将冷却液放出。

@#@@#@(9)向工作装置各注油点按规定压注黄油。

@#@@#@(10)清理机器外观以及铲斗内泥土和杂物。

@#@@#@三、起动、停车:

@#@@#@一)起动@#@1、进行出车前检查,确认各部件均属正常后,进行@#@起动发动机。

@#@@#@2、起动前应将娈速杆置于空档位置,操作阀杆置于中位,挂上手制动或紧急制动,接通电源总开关,微踏下油门,转动起动开关。

@#@@#@3、一次起动时间5~8秒钟(起动马达的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秒钟),如不能起动,应立即释放起动开关,一分钟后,再作第二次启动。

@#@如连续三次以上仍无法起动,则应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起动。

@#@@#@4、起动后应在600~750转/分进行暖机,并密切注意发动机仪表的指示(特别是机油压力表),同时应检查柴油机及其它系统有无不正常现象。

@#@@#@5、当气压达0.4MPa以上按下紧急及停车制动按钮,即可开车。

@#@@#@

(二)停车@#@1、将车开到车库或平坦地面,变速杆置空挡位,操纵铲斗平放地面,拉起手制动操纵杆或紧急制动按钮,发动机停车前,应先在800~1000转/分运转几分钟,以便各部件均匀冷却。

@#@@#@2、冬季停车后应及时拧开发动机所有放水阀,放完冷却系统中全部积水,防止机件冻裂,如水中已加防冻液,而环境温度不低予防冻液标签上标明的温度,不必将冷却液放出。

@#@@#@3、当气温达-18°@#@C时,应将蓄电池取下,搬入暖室以免冻裂。

@#@@#@四、作业操纵@#@

(一)作业准备@#@1、铲装物料时车速应降到4Km/h以下。

@#@@#@2、清理作业现场,填平凹坑,铲除尖石等损坏轮胎和妨碍作业的障碍物。

@#@@#@

(二)作业方式@#@1、装卸作业@#@

(1)载重汽车与装载机相距10米,载重汽车停稳不动。

@#@@#@

(2)对于车队连续运输,装载机和载重汽车应联合动作。

@#@@#@2、铲装作业@#@

(1)以Ⅰ档向料堆前进,动臂下铰接点距地面313毫米,铲斗与地面平行。

@#@@#@

(2)距料堆前1米,下降动臂使铲斗底接地,水平切入料堆。

@#@@#@(3)踩下油门使铲斗全力切入料堆,当阻力很大时,采用@#@联合铲装法,即同时间断地操纵铲斗上转及动臂上升,以达到装满斗为止。

@#@@#@(4)当斗装满后把动臂升到需要高度,然后将动臂操纵杆拉回到中间位置。

@#@@#@3、搬运作业@#@在以下情况下可采用自行搬运:

@#@@#@

(1)路面过软,未经平整的场地,不能用载重汽车时;@#@@#@

(2)搬运距离在500米以内,用载重汽车运输浪费时间。

@#@@#@(3)搬运的车速根据搬运距离和路面条件决定,为使@#@搬运时安全稳定和良好的视线,应上转铲斗到极限位置和保持动臂下铰接点在运输位置(距地面500毫米左右)。

@#@@#@4、卸载作业@#@

(1)往载重汽车或货场倾卸物料时,应将动臂提升到当铲斗前倾碰不到车箱或货堆为止,前推斗操纵杆使铲斗前倾卸载,通过斗操纵杆的控制可全部卸载或卸去部分,卸载时要求动作缓和以减轻物料对载重汽车的冲击。

@#@@#@

(2)当物料粘结铲斗时,可来回扳动操作纵杆,使铲斗弹振脱落物料。

@#@@#@(3)卸载完毕后,可利用铲斗放平机构,将转斗杆后拉到后极限位置,动臂杆前推到下降位置,以准备下一次循环作业。

@#@@#@5、推运作业@#@

(1)铲斗平贴地面。

@#@@#@

(2)踩油门向前推进,推进中发现阻碍车前进时,可稍稍提升动臂继续前进,操作动臂升降时,操纵杆应在下降和上升之间进行,不可扳到上升或下降任一位置,以保证推动作业的顺利进行。

@#@@#@6、刮平作业@#@

(1)铲斗翻转到底使刀板触及地面;@#@@#@

(2)对硬质路面,动臂操作杆应放在浮动位置,对软质路面则应放在中间位置。

@#@@#@(3)接通后退档用铲刀板刮平地面。

@#@@#@五、定期保养@#@

(一)每10小时或每天;@#@@#@1、绕机目视检查有无异常、漏油。

@#@@#@2、检查发动机机油油位。

@#@@#@3、检查液压箱油位。

@#@@#@4、灯光及仪表。

@#@@#@5、检查轮胎气压及损坏情况。

@#@@#@

(二)每50小时或一周@#@1、紧固前后传动轴联接螺栓。

@#@@#@2、检查变速箱油位。

@#@@#@3、检查制动加力器油位。

@#@@#@4、检查紧急及停车制动,如不合适则进行调整。

@#@@#@5、检查轮胎气压及损坏情况。

@#@@#@6、向前后车架铰接点、传动轴、付车架销、以及其它轴承压注黄油。

@#@@#@(三)每125小时或半个月@#@1、清扫发动机缸头及变矩器油冷却器。

@#@@#@2、检查蓄电池液位,在接头处涂薄层凡士林。

@#@@#@3、检查液压油箱油位。

@#@@#@(四)每250小时或一个月@#@1、检查轮辋固定螺栓的拧紧力距。

@#@@#@2、检查前后桥油位。

@#@@#@3、检查工作装置、前后车架、副车架各受力焊缝及固定螺栓是否有裂纹及松动。

@#@@#@4、更换发动机机油(根据油的质量及发动机使用情况而定)。

@#@@#@5、检查发动机风扇皮带,压缩机及发动机皮带松紧及损坏情况。

@#@@#@6、检查调整脚制动及紧急停车制动。

@#@@#@(五)每500小时或三个月@#@1、检查变速箱油是否清洁,清洗滤油器必要时换新油,并清洗变速箱底壳。

@#@@#@2、紧固前后架与车架连接螺栓。

@#@@#@3、必须更换发动机机油,更换机油滤芯。

@#@@#@4、检查发动机气门间隙。

@#@@#@5、清洗柴油箱加油及吸油滤网。

@#@@#@6、清洗液压油箱加油、回油及吸油滤网。

@#@@#@(六)每1000小时或半年@#@1、更换变速箱和油,清洗滤油器及油底壳,更换或清洗透气盖里的铜丝。

@#@@#@2、更换发动机的柴油滤清器。

@#@@#@3、检测各种温度表、压力表。

@#@@#@4、检查发动机进排气管的紧固情况。

@#@@#@5、检查发动机的运转情况。

@#@@#@(七)每2000小时或一年@#@1、更换前后桥齿轮油。

@#@@#@2、更换液压油、清洗油箱及滤网、检查吸油管。

@#@@#@3、检查脚制动及停车制动工作情况,必要时拆卸检查摩擦片磨损情况。

@#@@#@4、清洗检查制动加力器密封和弹簧,更换刹车油,检查制动灵敏性。

@#@@#@5、通过测量油缸的自然沉降量,检查分配阀及油缸的密封性。

@#@@#@6、检查转向系统的灵活性。

@#@@#@";i:

5;s:

1708:

"螺杆空压机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操作人员熟知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积极主动并认真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2、牢固树立“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

@#@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个人安全意识学习和培养,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技能,切实做到三不伤害;@#@@#@3、熟知螺杆空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本岗位的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本岗位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掌握本岗位可能出现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4、上岗前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5、严禁敲击内部有压力的储气罐。

@#@@#@6、严禁在螺杆空压机运行时进行检修;@#@@#@7、打扫卫生时严禁用水冲刷空压机。

@#@@#@8、严禁非岗位人员调整空压机参数。

@#@@#@9、设备运行时严禁操作工远离,使设备无人监护@#@10、设备检修时本岗位运行工对检修工进行安全监护;@#@@#@11、负责本岗位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熟知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12、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阻止他人违章作业;@#@@#@1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

@#@如发生事故,要果断正确处理,应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14、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干净,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i:

6;s:

24472:

"@#@@#@《机械创新设计》作业@#@题目:

@#@多功能家用除尘机@#@院(部):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

@#@机械115@#@小组:

@#@3组@#@姓名:

@#@肖常伟唐仁远常君@#@刘浜朱宝鼎吴世忠@#@张勇高佩贤@#@指导教师:

@#@马爱梅@#@@#@ @#@目录@#@1前言............................................................................................1@#@1.1多功能除尘机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1@#@1.2多功能除尘机国内外研究现状..................................................2@#@2原理方案的设计...........................................................................3@#@2.1机电系统各部分功能.............................................................3@#@2.2传动部分设计分析....................................................................4@#@2.3吸尘杀菌分析.........................................................................5@#@2.4吸尘器的方案选择...................................................................5@#@3原理方案功能元.............................................................................7@#@3.1功能分析................................................................................7@#@3.2功能元解...............................................................................7@#@3.3最优方案选择.........................................................................9@#@4机构设计......................................................................................10@#@4.1动力部分................................................................................10@#@4.2过滤系统................................................................................10@#@4.3功能性部分............................................................................11@#@4.4保护措施...............................................................................12@#@4.5附件......................................................................................13@#@4.6控制系统.................................................................................13@#@5多功能家用除尘器的结构设计............................................16@#@6结论......................................................................................................26@#@7参考文献.............................................................................................28@#@ @#@1前言@#@1.1多功能除尘机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从第一台吸尘器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正在中国家庭迅速的普及,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普通家庭对吸尘器的需求也是大大的提高了,这也说明了吸尘器的市场需求空间是很大的。

@#@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使得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大众都变得更关注、更重视生命、生存和生活质量。

@#@这要求大众的生活质量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正在从传统消费观转向现代消费观,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

@#@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干净的生活环境,近几年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日益提高。

@#@@#@近几年来,国内吸尘器市场发展迅速,每年的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在中国消费者对家庭装修有了更高要求的同时,对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的吸尘器也就渐渐重视起来。

@#@预计在未来三年,国内吸尘器市场将大涨,到2010年至少要比现在翻一番。

@#@目前吸尘器之于中国人就像上世纪80年代初洗衣机一样,当中国消费者明白它的功用时,机会就来了。

@#@吸尘器对中国人来说曾经是奢侈品,但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吸尘器正在中国家庭迅速普及。

@#@在吸尘器逐步走进中国消费者视野的同时,拥有时尚外观、能够提升生活档次的吸尘器也在“攀比”中得到了发展空间。

@#@@#@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讲,吸尘器已经成了清洁家庭的必备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对目前家用吸尘器的设计理念的研究来了解当今小家电产品设计的发展潮流。

@#@现在不少吸尘器在细节设计方面绝对可谓极尽人文关怀。

@#@比如现在已有专用的吸水吸尘器、边工作边发散香气的吸尘器;@#@还有可以便吸尘边擦地板的吸尘器,用于电脑键盘、毛料衣物等表面清洁除尘的微型吸尘器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吸尘器的设计已经超出了吸尘器本身之功能需求,而是在尽最大的可能去迎合消费者在科技、文化、身体和情感上的感受。

@#@@#@我们每天晚上使用的棉被,枕头,这些寝具中事实上藏着数百万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而在我国几乎所有人都会因细菌而产生各种身体的不适情况。

@#@一般来说我们都采用日晒的方式来消灭细菌,要知道日晒的方式效果十分有限。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杀菌除尘机,在除尘的过程中轻松完成杀菌。

@#@@#@1.1多功能除尘机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吸尘器的产销量也大幅增加,在我国市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从繁重的清洁工作中解脱出来由此诞生了一种家用服务型吸尘机器人,它将移动机器人技术和吸尘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家庭、宾馆、写字楼等室内环境的半自动或多功能清洁,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吸尘机器人开发较早,应用范围也较广,近两年来,已经开发出多种面向市场的智能吸尘机器人。

@#@澳大利亚某公司研制出可自动行驶并打扫房间的V4型机器人这种全自动吸尘器表面光滑,体积很小,呈圆形,内置搜索雷达,可以搜索各种房间里的每一处,不会碰撞家具或其它障碍物。

@#@微处理小电脑使它具备在拐至屋角处能探测方向、选择前进路线的能力。

@#@只要将全自动吸尘器放在地面上,它便可自动开始工作。

@#@其搜索雷达会探测出距离最近的墙壁,先顺着墙壁把地板四周的灰尘及异物吸尽;@#@然后再不规则地来回移动于房间的其它位置,并且能在接近障碍物之前迅速转向。

@#@该吸尘机器人由于在主机的周围360°@#@配备了障碍物传感器,因此可以在检测墙壁及障碍物的同时打扫地面;@#@当打扫完可以行驶的场所后,机器人就自动关闭电源。

@#@不管房间的外形及面积的大小、ARNA导航算法引导机器人在任何房间的所有无遮掩区域四处运动来进行清洁工作,因为机器人导航沿房间的周围,所以它要创建自己的空间参考图,机器人不需要任何编程“教它应该去哪里”。

@#@该机器人操作简单,仅有3个按钮:

@#@开始、结束以及暂停,人们只要简单地将它放置在需要清扫的区域或房间中,按下开始按钮即可。

@#@@#@2原理方案的设计@#@多功能家用除尘机的机电系统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驱动设计,传动系统的设计,执行部分,和测控部分。

@#@最终组成一台吸尘器。

@#@吸尘器的驱动系统由能源供给系统、电子驱动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组成。

@#@选择最佳的驱动系统是设计的关键,而动力源的性能直接决定着驱动系统的性能,传动机构又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测控部分@#@2.1机电系统各部分功能@#@

(1)驱动方式:

@#@@#@驱动部分相当于人的心脏,位系统提供能量,其功能载体为各种形式的原动机。

@#@驱动部分接受测控部分发出的控制指令和信号,驱动执行部分工作。

@#@家用吸尘器一电动机位动力源,来带动其他部分工作,从而完成吸尘除菌的工作。

@#@@#@

(2)传动部分:

@#@@#@结构简单、传动平稳、造价低廉、不需要润滑以及缓冲、吸震、易维护等特点。

@#@@#@齿轮传动传动比稳定、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

@#@根据所设计的传动方案,选择大小齿轮的类型,材料并计算出大小齿轮的参数。

@#@@#@(3)执行部分:

@#@@#@执行部分相当于人的手足,各种机器以不同的执行元件完成执行功能,达到他们的工作目的。

@#@@#@4)测控部分:

@#@@#@测控部分具有传感和控制功能。

@#@传感部分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子等感觉器官。

@#@他把机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况监测出来,变成可测定和控制的物理量,传到信息处理部分。

@#@信息处理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信息处理,发出对各个部分的工作指令及控制信号。

@#@@#@2.2传动部分设计分析@#@2.21带传动特点@#@带传动的优点是:

@#@@#@

(1)带是弹性体,能缓和载荷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

@#@@#@

(2)过载时将引起带在带轮上打滑,因而可起到保护整机的作用。

@#@@#@(3)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严格,维护方便,无需润滑。

@#@@#@(4)可通过增加带的长度以适应中心距较大的工作条件。

@#@@#@带传动的缺点是:

@#@@#@

(1)带与带轮的弹性滑动使传动比不准确,效率较低,寿命较短。

@#@@#@

(2)传递同样大的圆周力时,外廓尺寸和轴上的压力都比啮合传动大。

@#@@#@(3)不宜用于高温和易燃等场合@#@因此,带传动常适用于大中心距、中小功率、带速v=5~25m/s,i≤7的情况。

@#@@#@2.22齿轮传动特点分析:

@#@@#@优点:

@#@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效率较高;@#@传动比稳定;@#@寿命长;@#@工作可靠性高;@#@可实现平行轴、任意角相交轴和任意角交错轴之间传动。

@#@@#@缺点:

@#@要求较高的制作安装精度,成本较高;@#@不宜远距离两周之间传动。

@#@@#@2.3吸尘杀菌分析@#@工作前,将各种附件如软管、接长管及吸嘴按要求接好,并装在吸尘器吸入口。

@#@接通电源后,串激电动机高速转动,并带动风机转动,叶轮中的叶片不断地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得到能量,并以极高的速度排出风机,这样,风机前端吸尘部内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叶轮中的空气,使吸尘部内形成瞬间真空,即在吸尘部内与外界大气压形成了一个相当高的负压差,在此负压差的作用下,使吸嘴旁的垃圾与尘埃随着气流经过吸嘴、接长管、软管及吸入口进入吸尘部。

@#@在吸尘部内,经过过滤器的过滤,垃圾及尘埃被滞留在集尘室内,而空气经过过滤器后,经排风口排出吸尘器。

@#@当集尘室内垃圾集满到一定程度时,可清除一次。

@#@@#@吸尘器主要由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串激整流子电动机、离心式风机、滤尘器(袋)和吸尘附件。

@#@一般吸尘器的功率为400-1000W或更高,便携式吸尘器的功率一般为250W及其以下,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也越大。

@#@同时,在吸尘器两侧安装紫外线装置,用于杀菌。

@#@@#@2.4吸尘器的方案选择@#@方案一:

@#@立式除尘器:

@#@立式吸尘器是在圆筒状壳体内,由上到下顺序安装电动机、吸尘部。

@#@@#@方案二:

@#@便携式除尘器:

@#@它与其他两个相比较更加小巧,用手提着就可以清扫手边的垃圾,但是它用途较小,太过小巧以至于没地方安置紫外线杀菌仪,所以不选取便携式除尘器。

@#@@#@方案三:

@#@卧式除尘器:

@#@卧式吸尘器是在壳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安装着吸尘部、电动机。

@#@它的性能好,但是他的体型太大,不适于灵活的打扫各个方面,所以也不选取。

@#@@#@方案四:

@#@商用除尘器:

@#@多为保洁公司,酒店,写字楼所使用,特点是容量大,能吸水。

@#@@#@方案五:

@#@机器人除尘器:

@#@高端除尘器,可自动打扫和充电,但清洁效果有限,适合本来就很干净的家居环境。

@#@@#@除尘器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形状、使用功能、输入功率来分类。

@#@按形状可分为立式、卧式、便携式等三种。

@#@立式吸尘器是在圆筒状壳体内,由上到下顺序安装电动机、吸尘部。

@#@卧式吸尘器是在壳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安装着吸尘部、电动机。

@#@便携式吸尘器式样较多,常见的有肩式、杆式、手提式、微型式等。

@#@我们选择离子型吸尘器。

@#@@#@3原理方案设计@#@3.1功能分析 驱动@#@ 除尘——传动@#@ 吸尘@#@清理垃圾 @#@ 杀菌杀菌@#@ @#@@#@3.2功能元解@#@功能元@#@功能元解@#@1@#@2@#@3@#@4@#@5@#@A@#@动力源@#@电动机@#@气动马达@#@液动机@#@B@#@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蜗轮传动@#@C@#@移位@#@车轮@#@D@#@吸尘@#@风扇@#@静电@#@磁力@#@湿式@#@机械@#@E@#@杀菌@#@紫外线@#@高温@#@喷杀菌液@#@方案组合@#@可能有的方案N为@#@N=3*3*1*5*3=135@#@例如:

@#@1、A1---B2----C1-----D1------E1,组合紫外线风扇吸尘器@#@2、A1---B1----C1-----D2------E2,高温静电吸尘器@#@3、A1---B2----C1-----D4------E3,湿式杀菌吸尘器@#@4、A2---B2----C1-----D3------E1,磁力紫外吸尘器@#@3.3最优方案选择@#@家用多功能吸尘器要满足吸尘、杀菌的功能,要有效,降低成本并且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废气排放等。

@#@方案一完全可以达到要求,相对其他方案,又具有成本低,机构传动更平稳,结构更紧凑,噪声低,材料更易选择,工艺更加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更强,维修方便等优点更适用于家庭当中。

@#@所以选方案一作为最佳方案用于设计家用多功能吸尘器。

@#@@#@4机构设计@#@4.1动力部分@#@吸尘器电机和调速器。

@#@调速器分手控、机控。

@#@@#@铜线电机有耐高温、寿命长、单次操作时间长等优点,但价格较铝线比较高;@#@@#@铝线电机有着价格低廉的特点,但是耐温性较差、熔点低、寿命不及铜线长。

@#@@#@由于设计的家用吸尘器有多种功能,可能需要长时间工作,所以选择铜线电机。

@#@@#@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可以根据电源的种类、工作条件(温度、环境、空间)和载荷特点(性质、大小、启动性能和过载情况)来选择。

@#@在移动设备中常使用的有直流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

@#@家用多功能吸尘器工作运行多在室内,要求控制简单运行平稳,所以选择直流电动机。

@#@@#@调速器手控式一般为风门调节;@#@@#@机控式为电源式手持按键或红外线调节。

@#@家用多功能吸尘器为了方便用户,增强体验效果,选择机控式调速器。

@#@@#@4.2过滤系统@#@尘袋、前过滤片、后过滤片。

@#@按过滤材料不同又分:

@#@纸质、布质、SMS、海帕(HEPA高效过滤材料)。

@#@@#@当前市场上常用的四种过滤方法:

@#@@#@

(1)尘袋过滤:

@#@粉尘垃圾通过机子内的尘袋进行过滤。

@#@整体来说利用尘袋为过滤器优点是清洁方便,不需要每天清理。

@#@缺点是需要更换尘袋。

@#@在国外目前还是比较推崇使用尘袋式一次性纸袋,因为比较方便。

@#@@#@尘杯过滤:

@#@尘杯过滤是通过电机高速旋转的真空气流分离垃圾和气体,再通过HEPA等过滤材质,净化空气,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优点是不用经常更换尘袋;@#@缺点是吸尘完毕后要进行清理。

@#@尘杯过滤是目前吸尘器的主要过滤方式,现在大部分吸尘器都是尘杯过滤,它也是尘袋过滤的升级,它还有一个优点是无耗材,避免资金的二次投入。

@#@@#@尘杯和尘袋二合一:

@#@简而言之,就是以上的两种方式合并为一。

@#@@#@水过滤:

@#@利用水作为过滤媒质使得灰尘和微生物锁定在水中,进一步的过滤,使得排出的尾气比吸入时的空气更干净。

@#@利用水作为过滤媒质使得灰尘和微生物锁定在水中,进一步的过滤,使得排出的尾气比吸入时的空气更干净。

@#@利用水作为过滤媒质使得灰尘和微生物在通过时大部分都会被溶解锁定。

@#@在水中,剩余的再通过过滤器后被进一步的过滤,使得排出吸尘器时的尾气可能会比吸入时的空气更干净。

@#@水过滤吸尘器的过滤效果毋庸置疑,但由于其利用水作为过滤媒质所以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和电机防水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场上水过滤吸尘器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悬殊的重要原因。

@#@,特点:

@#@吸力更显著,排出的气体经过水的净化。

@#@缺点:

@#@每次使用时都需要放水,用完后,必须清洗干净,清洗不干净容易发霉发臭,和生锈。

@#@@#@水过滤器综合来说拥有可以对湿质垃圾进行吸纳,应对各种垃圾,无灰尘飞溢,过滤更彻底等优点,所以家用多功能吸尘器选择水过滤方式@#@过滤材料的选择:

@#@@#@一般而言,如果海绵性的过滤材料,过滤效果是比较差的,而活性炭质的,对灰尘的吸附力小孩不错,但过滤效果一般。

@#@百洁布质地的过滤材料,质地比较缜密,性能好过前面两种,算得上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的材料。

@#@在过滤性、吸附力上效果最好的过滤材料,那就是HEPA了。

@#@因此在这里家用吸尘器选择过滤材料。

@#@@#@4.3功能性部分@#@收放线机构@#@收放线机构主要由盘线筒支架、轴杆、盘线筒、摩擦轮、发条和制动机构组成,是吸尘器的重要部件,需收放自如、方便收纳,其重要指标是弹簧弹力曲线平稳,回收速度平稳,防止收线过快造成人身、财产损害。

@#@@#@尘满指示器@#@此零件顾名思义,是提醒用户吸尘器容量已满,需要更换或清理尘袋的装置。

@#@@#@机械式尘满指示:

@#@通过空气流量的变化带动尘满指示里面的弹簧的移动达到显示尘满的功能。

@#@@#@电子尘满指示@#@原理:

@#@通过一个压力感触零件,感触及其内部压力的变化从而引发尘满指示电流接通向消费者提醒尘螨。

@#@@#@这里家用吸尘器选择电子尘满指示,这样使反应更加灵敏精准。

@#@@#@紫外线杀菌除螨机构@#@除螨吸尘器,除了能吸除家居用品的表面灰尘,还配有3个拍打器,能将深藏在家居用品里层的细菌和螨虫拍打出来,然后通过2个UV杀菌灯管将细菌和螨虫彻底杀死,并且将这些残余物以及它们留下的排泄物统统吸入机器内。

@#@@#@1双管UV-C(紫外线杀菌灯管即强烈又有耐性的UV-C杀菌灯管,设计在吸尘口的前后位置采取了瞬间双重杀菌的系统。

@#@2.上下移动拍打头得作用使用3个拍打头头,拍打床被渗透的微细灰尘。

@#@3.立体LED可视窗优雅的按钮和立体LED可视窗设计了消费者中心一眼可以看到工作程序。

@#@@#@图4-1除螨机构图@#@4.4保护措施@#@无尘袋保护、真空度过高保护、抗干扰保护(软启动)、过热保护、防@#@静电保护。

@#@当滤尘袋已满或管路堵塞,没有足够的风量给电机降温时,电机过热保护起到及时切断电源的作用。

@#@当滤尘袋已满或管路堵塞,吸尘器的进风量迅速降低,没有足够的风量给电机降温,安全放气阀打开,冷却电机。

@#@@#@4.5附件@#@手柄和软管、接管、地刷、扁吸、圆刷、沙发吸、挂钩、背带。

@#@@#@4.6控制系统@#@全自动吸尘器的整个控制系统,主要由感器部分(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电子罗盘)、微型机算计部分(单片机8051)、等部分组成。

@#@该全自动吸尘器利用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通过向前进方向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接收相应的返回声波脉冲,对障碍物进行判断;@#@通过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实现对超声发射和接收的选通控制,并在处理返回脉冲信号的基础上加以判断,选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利用电子罗盘进行方向的判断,通过驱动器驱器驱动动两步进电机,带动驱动轮,从而实现避障。

@#@全自动吸尘器的红外线传感器能检测人得存在,在检测到人存在时会给单片机一个电信号,单片机控制吸尘器停止前进并同时控制发声器发出声音,让人能够离开。

@#@功能全自动吸尘器实际上是一个行走机器人和吸尘器的组合体,吸尘器行走的同时,由其自身携带的小型吸尘部件,对经过的地面进行必要的吸尘清扫。

@#@单片机作为控制源产生脉冲信号,驱动直流电机转动,同时检测超声波传感器与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数字罗盘的转角信号同样也输出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完成信号的处理过程,可以说全自动吸尘器的控制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

@#@@#@吸尘器组成部分分析@#@1、传感部分:

@#@相当于人的五官,起到对外界的感知作用。

@#@@#@2、控制部分:

@#@相当于人的大脑,起到连接对肢体的支配。

@#@@#@3、驱动部分:

@#@相当于人的肢体,被控制起到协调作业。

@#@@#@4、吸尘部分:

@#@在智能吸尘器里面嵌入真空吸尘器部分。

@#@@#@5、电源部分:

@#@提供机器所需要的动力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往往会被人忽视。

@#@@#@图4-2吸尘原理图@#@@#@@#@图4-3整体机构图@#@5多功能家用除尘器的结构设计@#@由于多功能吸尘器需要在地面自动行走,因此他的结构要保证行走的平稳,可以采用卧式吸尘器的结构来完成其机体的设计,由图所示壳﹑后壳﹑上盖等部分组成,均为塑料材料。

@#@前壳头部为吸入口,后壳内按装吸尘部件,里面主要安装电动机-风机及一些功能性机构;@#@两侧可以用来安装车轮,此外在后壳处有排风口,便于风机的工作。

@#@@#@1、吸尘原理:

@#@吸尘器的风机叶轮在电动机高速驱动下,将叶轮中的空气高速排出风机,同时使吸尘部分内空气不断地补充进风机。

@#@这样不妨与外界形成较高的压差。

@#@吸嘴的尘埃、脏物随空气被吸入吸尘部分,并经过漏器过漏,将尘埃、脏物收集与尘筒内。

@#@@#@ 2、吸尘器的原件:

@#@所有吸尘器都配有一个组装刷头,供清理地板及地毯是用。

@#@吸力式吸尘器还会配备一系列的清洁刷及吸嘴,以便清扫角落、窗帘、沙发和缝隙用。

@#@@#@3、喉管:

@#@所有吸力式的吸尘器都会装备硬喉管,用来连接清洁用的软喉管及附件。

@#@@#@4、电动刷:

@#@内式吸尘器的清洁头,是混合式吸尘器特别有的配件。

@#@@#@5、圆刷头:

@#@也较小吸嘴,可做360*回转,方便清洁家具、精细网织物等。

@#@@#@6、扁吸嘴:

@#@又称缝隙吸嘴,是一支细长、扁平的硬吸嘴。

@#@特别适用于清洁墙边、辐射式暖片、角落及浅窄地方。

@#@@#@7、扫尘刷:

@#@用长而软的鬃毛制成,适用于清洁窗帘、墙壁等。

@#@@#@图5-1整体结构图@#@家用吸尘器的外壳不仅应具有足够的强度,";i:

7;s:

2174:

"名 称@#@符号@#@减速器形式及尺寸关系@#@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座壁厚@#@d@#@一级@#@0.025a+1≥8@#@   @#@0.025(d1m+d2m)+1≥8@#@   或0.01(d1+d2)+1≥8@#@   其中d1、d2为小、大圆锥@#@ 齿轮的大端直径;@#@d1m、d2m@#@ 为小、大圆锥齿轮的平均直径@#@0.04a+3≥8@#@二级@#@0.025a+3≥8@#@三级@#@0.025a+5≥8@#@箱盖壁厚@#@d1@#@一级@#@0.02a+1≥8@#@0.01(d1m+d2m)+1≥8@#@或0.085(d1+d2)+1≥8@#@蜗杆在上:

@#@@#@≈d@#@蜗杆在下:

@#@@#@=0.85d≥8@#@二级@#@0.02a+3≥8@#@三级@#@0.02a+5≥8@#@箱盖凸缘厚@#@b1@#@1.5d1@#@箱座凸缘厚@#@b@#@1.5d@#@箱座底凸缘厚@#@b2@#@2.5d@#@地脚螺钉直径@#@df@#@0.036a+12@#@0.018(d1m+d2m)+1≥12@#@0.036a+12@#@地脚螺钉数目@#@n@#@a≤250时,n=4@#@a>250~500,n=6@#@a>500时,n=8@#@n=@#@4@#@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d1@#@0.75df@#@盖与座联接螺栓直径@#@d2@#@(0.5~0.6)df@#@联接螺栓d2的间距@#@l@#@150~200@#@轴承端盖螺钉直径@#@d3@#@(0.4~0.5)df@#@检查孔盖螺钉直径@#@d4@#@(0.3~0.4)df@#@定位销直径@#@d@#@(0.7~0.8)d2@#@df、d1、d2至@#@外箱壁距离@#@C1@#@见表“凸台及凸缘的结构尺寸”@#@df、d2至凸缘@#@边缘距离@#@C2@#@见表“凸台及凸缘的结构尺寸”@#@轴承旁凸台半径@#@R1@#@C2@#@凸台高度@#@h@#@根据低速级轴承座外径确定,以便于扳手操作为准@#@外箱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l1@#@C1+C2+(5~10)@#@铸造过渡尺寸@#@x、y@#@见“一般标准”中的“铸造过渡斜度”@#@齿轮顶圆与内箱壁距离@#@D1@#@D>1.2d@#@齿轮端面与内箱壁距离@#@D2@#@>d@#@箱盖、箱座肋厚@#@m1、m2@#@m1≈0.85d1,m2≈0.85d@#@轴承端盖外径@#@D2@#@D+(5~5.5)d3;@#@D–轴承外径@#@(嵌入式轴承盖尺寸见“减速器轴承端盖与轴承套杯结构尺寸”)@#@轴承旁联接曙栓距离@#@S@#@尽量靠近,以Md1和Md3互不干涉为准,一般取S≈D2@#@注:

@#@多级传动时,a取低速中心距。

@#@对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按圆柱齿轮传动中心距取值。

@#@@#@ @#@";i:

8;s:

5383:

"涿州市医院护理部危重技术规范

(1)2016年12月10日第三次修订@#@简易呼吸器操作标准@#@一、【目的】@#@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二、【操作前准备】@#@1.评估:

@#@患者的年龄、病情、体重、体位、意识状态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义齿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2.患者准备:

@#@患者取仰卧、去枕、头后仰,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解开衣领腰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护士自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简易呼吸器一套、面罩、吸氧装置、连接管、必要时备氧气袋、口咽通气道。

@#@检查简易呼吸器各配件性能并连接。

@#@(a、面罩完好无漏气,面罩饱和度适当;@#@b、单向阀工作正常;@#@c、气囊及贮氧袋完好无漏气。

@#@)@#@三、【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2.将简易呼吸器连接吸氧装置,调节流量10-12升/分,使储氧袋迅速鼓起,检查连接管是否连接紧密。

@#@@#@3.将病人去枕平卧,松解病人衣领,开放气道(采取仰头举颏法,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

@#@清除口鼻分泌物及活动性义齿。

@#@@#@4.将呼吸面罩扣住患者口鼻,使三角形面罩底边位于下颌,使用“EC”手法固定面罩:

@#@食指、拇指固定并下压面罩,成“C”形;@#@中指、无名指、小指抬起下颌,成“E”形,保持气道开放。

@#@另一手挤压呼吸囊,挤压气囊时间1S,挤压球囊容积1/2,使胸廓抬起,每次送气量400-600ml。

@#@通气频率为10次/分(6秒1次)。

@#@@#@5.同时观察病人的胸廓起伏,以确定辅助呼吸是否有效,当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或改用呼吸机支持时停用。

@#@@#@6.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1.把持简易呼吸器时采用E-C手法,面罩要包严病人的口鼻,以防漏气。

@#@@#@2.有氧源时使用储氧袋,将氧流量调至10-12升/分钟,挤压球囊1/2,潮气量400~600ml;@#@无氧源时取下储氧袋及氧气连接管,挤压球囊,1升球囊挤压1∕2~2∕3,2升球囊挤压1∕3,吸呼比为1:

@#@1.5~2;@#@同时观察病人的胸廓起伏,以确定辅助呼吸是否有效。

@#@@#@3.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病人的自主呼吸。

@#@@#@4.判断有效通气的指征:

@#@@#@

(1)病人胸廓随挤压球体而起伏。

@#@@#@

(2)由面罩透明盖部分观察病人嘴角与面色转红润。

@#@@#@(3)由简易呼吸器透明盖处观察单向阀正常开启。

@#@@#@(4)病人呼气时面罩内有雾气出现。

@#@@#@5.使用后各部件拆开,储氧袋用75%酒精擦拭,其余部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简易呼吸器操作考核标准@#@项 目@#@操作要点@#@分值@#@评分标准@#@仪表@#@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4分@#@差一项扣1分@#@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体重、体位、意识状态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义齿@#@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6分@#@无评估全扣@#@漏一项扣2分@#@物品@#@准备@#@简易呼吸器一套、面罩、吸氧装置、连接管、必要时备氧气袋、口咽通气道@#@5分@#@缺一件扣1分@#@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操@#@作@#@步@#@骤@#@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5分@#@未核对扣2分@#@将简易呼吸器连接吸氧装置,调节流量10-12升/分,使储氧袋迅速鼓起,检查连接管是否连接紧密。

@#@@#@10分@#@氧流量调节不对扣2分@#@管道连接错误或呼吸囊漏气各扣4分@#@将病人去枕平卧,松解病人衣领,采取仰头举颏法(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

@#@@#@10分@#@未去枕扣5分@#@颈椎损伤病人未采用推举下颌法扣5分;@#@未开放气道扣5分。

@#@@#@清除口鼻分泌物及活动性义齿@#@10分@#@未清除分泌物扣5分@#@将呼吸面罩扣住患者口鼻,使三角形面罩底边位于下颌,使用“EC”手法固定面罩:

@#@食指、拇指固定并下压面罩,成“C”形;@#@中指、无名指、小指抬起下颌,成“E”形,保持气道开放。

@#@@#@15分@#@未扣住口鼻扣5分@#@手法不对扣5分@#@另一手挤压呼吸囊,挤压气囊时间1S,挤压球囊容积1/2,使胸廓抬起,每次送气量400-600ml。

@#@通气频率为10次/分(6秒1次)。

@#@@#@15分@#@挤捏时间不足1秒扣5分@#@不控制潮气量扣5分@#@频率不正确扣5分@#@同时观察病人的胸廓起伏,以确定辅助呼吸是否有效,当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或改用呼吸机支持时停用@#@5分@#@未观察胸廓起伏扣5分@#@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5分@#@一处未做扣1分@#@提问@#@目的、注意事项@#@10分@#@回答差一条扣2分@#@";i:

9;s:

16648:

"节流孔板的原理@#@管道的前后压差较大时,往往采用增加节流孔板的方式,其原理是: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孔板的局部阻力,使得流体的压力降低,能量损耗,该现象在热力学上称为节流现象。

@#@该方式比采用调节阀要简单,但必须选择得当,否则,液体容易产生汽蚀现象,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

@#@@#@1汽蚀现象@#@  节流孔板的作用,就是在管道的适当地方将孔径变小,当液体经过缩口,流束会变细或收缩。

@#@流束的最小横断面出现在实际缩口的下游,称为缩流断面。

@#@在缩流断面处,流速是最大的,流速的增加伴随着缩流断面处压力的大大降低。

@#@当流束扩展进入更大的区域,速度下降,压力增加,但下游压力不会完全恢复到上游的压力,这是由于较大内部紊流和能量消耗的结果。

@#@如果缩流断面处的压力pvc降到液体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pv以下,流束中就有蒸汽及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形成蒸汽与气体混合的小汽泡,压力越低,汽泡越多。

@#@如果孔板下游的压力p2仍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汽泡将在下游的管道继续产生,液汽两相混合存在,这种现象就是闪蒸。

@#@如果下游压力恢复到高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汽泡在高压的作用下,迅速凝结而破裂,在汽泡破裂的瞬间,产生局部空穴,高压水以极高的速度流向这些原汽泡占有的空间,形成一个冲击力。

@#@由于汽泡中的气体和蒸汽来不及在瞬间全部溶解和凝结,在冲击力作用下又分成小汽泡,再被高压水压缩、凝结,如此形成多次反复,并产生一种类似于我们可以想象的砂石流过管道的噪音,此种现象称为空化(见图2)。

@#@流道材料表面在水击压力作用下,形成疲劳而遭到严重破坏。

@#@我们把汽泡的形成、发展和破裂以致材料受到破坏的全部过程称为汽蚀现象。

@#@@#@  闪蒸和空化的主要区别在于汽泡是否破裂。

@#@存在闪蒸现象的系统管道,由于介质为汽水两相流,介质比容和流速成倍增加,冲刷表面磨损相当厉害,其表现为冲刷面有平滑抛光的外形。

@#@闪蒸也产生噪音和振动,但其声级值一般为80dB以下,不超出规范规定的许可范围。

@#@空化则不然,汽泡破裂和高速冲击会引起严重的噪音,管道振动大,在流道表面极微小的面积上,冲击力形成的压力可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兆帕,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引起冲刷面的严重损坏,其表现为冲刷面会产生类似于煤渣的粗糟表面。

@#@而且,由液体中逸出的氧气等活性气体,借助汽泡凝结时放出热量,也会对金属起化学腐蚀作用。

@#@@#@  不管是闪蒸还是空化,都会对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安全运行均是不利的,因此,选择节流孔板时应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由于孔板下游的压力往往高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因此,选择节流孔板时,最主要是防止空化的产生。

@#@@#@2防止流体产生汽蚀的方法@#@  对于汽蚀,冲刷面换用高级材料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控制缩流断面处的压力pvc,保持该压力不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pv,才是防止汽蚀产生的一项根本措施。

@#@对于压降较大的管道,可通过多级降压,确保介质经过每一个缩流断面时压力都大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

@#@@#@3节流孔板压差的计算@#@  为了计算节流孔板的压差,需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阻塞流压差Δps。

@#@当孔板两端的压差Δp增加时,流量qm也增加,当压差Δp增大到一定值时,缩口处的压力pvc下降到流体饱和蒸气压力pv以下,一部分流体汽化,管道流量不再随压差增加而增加,即形成所谓阻塞流现象。

@#@此时,孔板两端的压差称为阻塞流压差Δps。

@#@当节流孔板的实际压差Δp小于其对应的Δps时,就可避免闪蒸或汽蚀的发生。

@#@当管道两端压差较大时,可采用多级减压,但每一级节流孔板的实际压差Δp均应小于本级入口对应的Δps。

@#@@#@  根据文献,多级节流孔板的的压降按几何级数递减,当第1级节流孔板实际压降为Δp1时,第2级孔板减压至Δp1/2,第3级孔板减压至Δp1/22,第4级孔板减压至Δp1/23,……,第n+1级孔板减压至Δp1/2n,直减到末级孔板后压力接近所需压力为止。

@#@@#@  以某厂凝补泵再循环管为例,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发现管道振动大。

@#@分析原因为:

@#@凝补泵在正常运行时,出口压力约1.5MPa,补给水箱进口处的压力约0.12MPa,当泵出口的除盐水经再循环管回流至补给水箱时,由于压差较大,且管道上只装了一个电动闸阀而非调节阀,因此引起振动。

@#@为了减少振动,在第一次设计变更中,采用增加节流孔板的方式,实际运行后,泵出口的管道振动有所改善,但节流孔板后的管道出现汽蚀现象。

@#@说明靠增加节流孔板来进行降压的思路是对的,但孔板的选择应有所调整。

@#@@#@3.1孔板级数的确定@#@  考虑管道受静压差44.012kPa的影响,孔板两端最大压差@#@ 式

(1)至式(3)中:

@#@@#@  p1——孔板入口压力;@#@@#@  pc——热力学临界压力,对于水,pc=22.5MPa;@#@@#@  FL——液体压力恢复系数,暂定为0.9;@#@@#@  FF——临界压力比系数。

@#@@#@  由于p1=1.5MPa,p2=0.165MPa,20℃时pv=2.3385kPa,根据式

(1)至式(3),得Δp=1335MPa,Δps=1213MPa。

@#@由于Δp>Δps,且p2>pv,所以采用1级节流孔板将产生汽蚀现象。

@#@为了避免汽蚀的发生,至少应装2级节流孔板。

@#@@#@3.2孔板压降的确定@#@  根据前面的分析,当采用1级节流时,孔板压差大于阻塞流压差,采用多级节流降压后,第1级节流孔板的实际压差应小于阻塞流压差,其压差的大小取决于第2级孔板,多级节流孔板的压降按几何级数递减。

@#@因此,若采用2级节流孔板,则@#@  其中Δp1=0.89MPa,Δp2=Δp1/2=0.445MPa。

@#@@#@  为了防止节流孔板发生汽蚀,应以阻塞流压差Δps为准则,验算各级节流孔板压差:

@#@第一级孔板的阻塞流压差Δps1=1.213MPa>Δp1;@#@第二级孔板的阻塞流压差Δps2=0.92×@#@[(1.5-0.89)MPa-0.957×@#@0.0023385MPa=0.4923MPa>Δp2。

@#@因此,每级节流孔板后都不会出现汽蚀现象,采用2级节流孔板是合理的。

@#@@#@4节流孔板孔径的计算@#@  根据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水管道节流孔板孔径可按下式计算:

@#@@#@  (4)式中:

@#@dk——节流孔板的孔径;@#@@#@   ρ——水的密度。

@#@@#@  举个例子,根据现场的实际运行数据,正常运行时热井的补水量约20t/h,泵出口压力约1.5MPa,扣除泵进口压力,扬程约134m,查性能曲线,对应的流量为136.8t/h,即经再循环管回流至补给水箱的除盐水量约116t/h。

@#@根据式(4)得:

@#@第1级节流孔板孔径dk1=40.68mm,取40.7mm;@#@第2级节流孔板孔径dk2=48.37mm,取48.5mm。

@#@@#@  在该管道的第一次设计变更时,流量按常规泵的再循环量(最大流量的30%)选取,取60t/h,且压降没按几何级数递减考虑,两级孔板孔径均为33mm。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经再循环管回流至补给水箱的除盐水量应约116t/h,但由于节流孔板的限流作用,流经再循环管的水量最大只能是第2级节流孔板阻塞流时的流量。

@#@因第2级节流孔板后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故第2级节流孔板后出现汽蚀现象,管道产生较大振动和噪音。

@#@@#@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将多级节流孔板用于减压系统是切实可行的,为了防止管道发生汽蚀,选择节流孔板时,一定要根据管道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孔板数量和孔径@#@限流孔板@#@限流孔板是在工艺流程中,为了限制某种介质的流量时,而在介质管路中安装具有极小孔径的限流元件,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限流性能可靠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根据用户要求可以单独供应限流件,也可以配套供应安装法兰,还可以供应前后直管段。

@#@@#@主要技术参数:

@#@@#@1、公称压力:

@#@1.0~32MPa@#@2、公称通径:

@#@φ10~500mm单片限流孔板LGBX-10~300@#@单级限流孔板LGBX-30/69~69/69@#@高温节流杆LGBX-15/69~29/69@#@疏水管多级限流孔板LGBX-1/69~14/69@#@给水泵再循环多级节流孔板LGBX-1/31~31/31@#@单片限流孔板@#@LGBX-10~300@#@疏水管用多级节流孔板@#@LGBX-1/69~14/69@#@高温节流杆@#@LGBX-15/69~29/69@#@单级节流孔板@#@LGBX-30/69~69/69@#@ @#@@#@给水泵再循环多级节流装置@#@LGBX-1/31~31/31@#@11、LGKJ系列环形孔板@#@  环形孔板主要由测量管及与测量管同轴的圆板节流件所组成,两者之间在节流件下游侧用支撑架连接,因此在测量管与圆板节流件之间形成了一个环形流通截面,称之为环形孔板,从根本上消除了常规孔板的滞流区和积存区,特别适用于测量煤气、废气、纸浆、矿浆、原油、污水、化工溶液等介质流量。

@#@@#@供货范围@#@公称压力:

@#@0.6~32MPa@#@公称直径:

@#@φ40~φ3000@#@环形孔板@#@典型型号:

@#@@#@ @#@ @#@ @#@LGKJ-200(φ219×@#@6)-4@#@保温形环形孔板40<Dn<600@#@典型型号:

@#@@#@ @#@ @#@LGKJ-400(426×@#@8)-4B@#@12、LGJY系列机翼测风装置@#@供货范围@#@公称压力:

@#@0.04-1.6MPa@#@公称通径:

@#@φ300-φ3000@#@矩形:

@#@600×@#@600-4000×@#@4000@#@矩形管用机翼测风装置@#@典型型号:

@#@LGKJ-1000×@#@800×@#@4@#@ @#@@#@ @#@@#@圆形管用机翼测风装置@#@典型型号:

@#@LGJY-(φ820×@#@5)@#@ @#@@#@ 限流孔板计算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限流孔板计算表的格式和填写要求,以及限流孔板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工程设计。

@#@@#@2引用标准@#@HG/T20570.15—95《管路的限流孔板》@#@3限流孔板的使用场所@#@限流孔板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工艺物料需要降压且精度要求不高。

@#@@#@3.2在管道中阀门上、下游需要有较大压降时,为减少流体对阀门的冲蚀,当经孔板节流不会产生气相时,可在阀门上游串联孔板。

@#@@#@流体需要小流量且连续流通的地方,如泵的冲洗管道、热备用泵的旁路管道(低流量保护管道)、离心泵出口返回贮槽(罐)的旁路管、分析取样管等场所。

@#@@#@4限流孔板计算表填写@#@限流孔板计算表的格式见附表1,计算表应注明工程名称和装置名称。

@#@@#@4.1限流孔板位号@#@由系统专业提出并填写。

@#@@#@4.2PID图号@#@根据PID图填写。

@#@@#@4.3管道号@#@根据限流孔板所在的管道号填写。

@#@@#@4.4管道类别@#@根据限流孔板所在的管道填写。

@#@@#@4.5介质@#@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6流量@#@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7孔板流量系数@#@由系统专业根据Re和d。

@#@/D值查附图(附图1)填写。

@#@@#@4.8液体密度@#@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9分子量@#@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10压缩系数@#@由系统专业根据流体对比压力、对比温度查气体压缩系数图求取@#@4.11孔板前温度@#@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12绝热指数@#@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13粘度@#@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数据填写。

@#@@#@4.14板数@#@见5.2中说明。

@#@@#@4.15孔板允许压差@#@见5.2中说明。

@#@@#@4.16孔板前绝压@#@见5.2中说明。

@#@@#@4.17孔板后绝压@#@见5.2中说明。

@#@@#@4.18开孔数@#@见5.1中说明。

@#@@#@4.19计算孔径@#@见5.3中说明。

@#@@#@4.20选用孔径@#@由系统专业按计算的孔径圆整后填写。

@#@@#@5限流孔板的计算@#@5.1限流孔板孔数的计算@#@5.1.1管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50m时,通常采用单孔孔板;@#@大于150m时,采用多孔板。

@#@@#@5.1.2孔数的确定@#@计算多孔孔板时,首先按单孔孔板求出孔径(见5.3),然后按下式求出选用的多孔孔板的孔数。

@#@@#@N=d2/d02@#@式中:

@#@n——多孔孔板的孔数;@#@@#@d——单孔孔板的孔径;@#@@#@d。

@#@——多孔孔板的孔径。

@#@@#@5.2限流孔板板数及每板前后压力的计算@#@5.2.1气体、蒸汽@#@限流孔板后的压力小于板前压力的55%时,不能选用单板,要选择多板,其板数要保证每板的板后压力大于板前压力的55%。

@#@@#@n=lg(P2/P1)/lg0.55@#@=-3.85lg(P2/P1)(5.2-1)@#@式中:

@#@n——总板数;@#@@#@P1——多板孔板第一块板前压力,Pa;@#@@#@P2——多板孔板最后一块板后压力,Pa;@#@@#@(5.2-2)@#@式中:

@#@Pm’——多板孔板第m块板后压力,Pa;@#@@#@根据每块板前后压力,计算出每块孔板孔径,方法见(5.3)。

@#@n圆整后重新分配各板前后压力。

@#@@#@5.2.2液体@#@当液体压降小于或等于2.5Mpa时,选择单板孔板。

@#@当液体压降大于2.5Mpa时,选择多孔孔板,且使每块孔板的压降小于2.5Mpa。

@#@@#@n=(P1-P2)/2.5x106(5.2-3)@#@式中符号同前。

@#@@#@计算出n值后,圆整为整数,再按每块板上的压降相同,以整数来平均分配每板前后压力。

@#@孔板孔径计算方法见(5.3)。

@#@@#@5.3单板限流孔板孔径的计算@#@5.3.1气体、蒸汽@#@(5.3-1)@#@式中:

@#@W——流体的重量流量,kg/h;@#@@#@C——孔板流量系数,由Re和do/D值查附图1;@#@@#@d0——孔板孔径,m;@#@@#@D——管道内径,m;@#@@#@P1——孔板前压力,Pa;@#@@#@P2——孔板后压力或临界限流压力,取最大者,Pa;@#@@#@M——分子量;@#@@#@Z——压缩系数;@#@@#@T——孔板前流体温度,K;@#@@#@κ——绝热指数,k=Cp/Cv;@#@@#@Cp——流体定压热容,kJ/(kg·@#@K);@#@@#@Cv——流体定容热容,kJ/(kg·@#@K);@#@@#@5.3.2液体@#@(5.3-2)@#@式中:

@#@Q——工作状态下体积流量,m3/h;@#@@#@C——孔板流量系数,由Re和do/D值查附图1;@#@@#@d0——孔板孔径,m;@#@@#@ΔP——通过孔板的压降,Pa:

@#@@#@γ——工作状态下的相对密度。

@#@@#@5.3.3气一液两相流@#@先分别按气,液流量各自用公式计算出液相孔板和气相孔板的孔径,然后以下式求出两相流孔板的孔径。

@#@@#@(5.3-3)@#@式中:

@#@d1——液相孔板孔径,m;@#@@#@dV——气相孔板孔径,m;@#@@#@d——两相流孔板孔径,m。

@#@@#@5.3.4限流作用的孔板计算@#@按式(5.3-1)或式(5.3-2)或式(5.3-3)计算孔板的孔径(do),然后根据do/D和k值由附表1查临界流率压力比(γc),当每块板前后压力比P2/P1≤γc时,可使流体流量限制在一定数值,说明计算出的do有效,否则需改变压降或调整管道的管径,再重新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附表1:

@#@@#@限流孔板计算表@#@文件号@#@页码@#@版次@#@工程名称@#@装置/主项@#@位号@#@PID图号@#@管道号@#@管道类别(表号或外径x壁厚)@#@介质@#@流量@#@孔板流量系数@#@液体密度@#@分子量@#@压缩系数@#@孔板前温度@#@绝热指数@#@粘度@#@板数@#@第一块板@#@第二块板@#@第三块板@#@第四块板@#@第五块板@#@第六块板@#@孔板允许压差@#@孔板前绝压@#@孔板后绝压@#@开孔数@#@计算孔径@#@选用孔径@#@备注@#@编制/日期@#@校核/日期@#@审核/日期@#@附表2:

@#@@#@附图1@#@";i:

10;s:

7402:

"结构随机振动仿真分析@#@李如忠@#@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515分箱621900@#@摘要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一安装架结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首先进行了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随机振动的PSD(PowerSpectralDensity)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结构的改进方案。

@#@说明了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结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可以预测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寻求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并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随机振动谱分析PSD@#@Randomvibrationanalysisofstructure@#@LiRu-zhong@#@P.O.Box919-515,Mianyang,Sichuan621900,CHINA@#@Abstract@#@ThedynamicsimulationofabracketstructureisdoneviaAnsys,aFEA(FiniteElementAnalysis)softwareprogram.First,themodalanalysisisdone,thenthePSD(PowerSpectralDensity)analysisofrandomvibrationisstudied.Theimproveddesignispresented.Thedynamicsimula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ductdesigncycle.Itishelpfulnotonlyinseekingoptimumsolutionforproduct,butalsoefficientinshorteningtheresearchcycle,reducingcost.@#@KeywordsFEA,randomvibration,spectrumanalysis,PSD@#@1 前言@#@在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完成后,一般都要进行产品的随机振动试验,以检验其环境适应性。

@#@如果在产品生产完成后,不能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则需要重新设计重新生产,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本文利用Ansys仿真分析软件,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进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寻找出设计中的重要缺陷,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这样就避免了生产的浪费,并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能对复杂模型进行各种力学分析,并支持与其它三维软件的接口,在三维软件中建立的模型能直接输入到Ansys中进行分析。

@#@本文就是利用Pro/E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然后输入到Ansys中,首先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安装架结构的固有频率,再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随机振动分析,随机振动分析采用功率谱密度(PSD)响应分析。

@#@@#@2 建立分析模型@#@2.1 模型简化和导入@#@安装架结构的模型,是根据实际的设计尺寸,在Pro/E软件中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

@#@在做有限元分析时,为了减少分析的运算量和分析的可行性,必须对模型进行简化,根据经验,如一些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小的倒角、孔可以简化去掉。

@#@在Ansys软件中用输入命令把经过简化后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中,形成Ansys的三维模型。

@#@在三维模型中的有的地方是采用螺钉连接,但连接处螺钉间距较密,在通常试验条件下,可以认为连接面不发生相对滑移,所以为了简化分析把这些面粘接在一起。

@#@@#@图1 安装架结构三维实体模型@#@2.2 设置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在安装架结构模型中主要由三维实体组成,全部采用SOLID45单元,支架材料为硬铝(LY12),方盒材料根据相对密度,为自定义材料,各材料的力学性能见表1。

@#@@#@表1材料特性@#@材料@#@密度(kg/m3)@#@弹性模量(MPa)@#@泊松比@#@硬铝(LY12)@#@2800@#@71000@#@0.31@#@自定义材料@#@240@#@71000@#@0.31@#@2.3 划分网格@#@利用Ansys的网格划分工具对模型的各个部分分别划分网格,共划分了13727个单元。

@#@划分后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安装架结构有限元模型@#@3 设置边界条件@#@安装架结构在使用和环境试验中,采用四个螺栓通过端头的孔与基体固定,所以在模型中把支架与基体连接处固定三个方向的自由度。

@#@@#@4 模态分析@#@利用Ansys的模态分析模块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扩展了模型的五阶模态,其自振频率见表2。

@#@@#@表2模型的前五阶模态自振频率@#@模态@#@1@#@2@#@3@#@4@#@5@#@自振频率(Hz)@#@67.336@#@103.39@#@185.34@#@597.92@#@613.65@#@5 随机振动分析@#@随机振动分析采用Ansys中谱分析的PSD分析功能,随机振动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分析的输入输出都是具有随机概率特性。

@#@它的原理是首先计算模型的每阶模态响应统计,再对它们进行综合,并假设随机振动过程为平稳随机过程。

@#@PSD是一个结构在随机载荷激励的响应的统计值,它一般是一个PSD值和对应频率的曲线,PSD可以是位移PSD、速度PSD、加速度PSD或力PSD。

@#@@#@在该仿真中我们采用了和真实的随机振动试验一样的加速度谱,加速度谱的曲线如图3所示,50Hz~1000Hz的PSD值为0.13g2/Hz,10Hz~50Hz的上升斜率为+3dB/oct,1000Hz~2000Hz以-6dB/oct的斜率下降。

@#@利用Ansys对模型三个方向的振动分别进行了分析。

@#@图4~6分别显示了三个方向随机振动分析的1-σ应力云图。

@#@图7~9分别显示了三个方向随机振动分析的变形图。

@#@@#@图3 加速度响应谱曲线@#@@#@图4X方向振动1-σ应力云图图5Y方向振动1-σ应力云图@#@图6Z方向振动1-σ应力云图图7X方向振动变形图@#@图8Y方向振动变形图图9Z方向振动变形图@#@6 结果分析@#@从随机振动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随机振动中的X方向振动的最大1-σ应力为1.47354MPa,最大1-σ位移为1.685×@#@10-3mm;@#@Y方向振动的最大1-σ应力为2.19081MPa,最大1-σ位移为2.075×@#@10-3mm;@#@Z方向振动的最大1-σ应力为2.5012MPa,最大1-σ位移为3.182×@#@10-3mm。

@#@三个方向中最大的3-σ应力为7.5036MPa,也就是说随机振动中材料所受的最大应力大于7.5036MPa的概率为0.3%,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而最大应力主要是集中在支架的拐角处,因为在拐角处产生了应力集中。

@#@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建议把支架拐角处的圆角半径加大,这样既减少了应力集中,又增加了安装时的连接强度。

@#@同时还可以把应力小的地方减小设计尺寸,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7 结论@#@通过对安装架结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特别是随机振动分析,说明建立的三维模型是可行的,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更好的改进方案。

@#@同时,可以看出利用Ansys能对产品的设计前期阶段进行分析,有助于取得优化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用Ansys进行分析时存在很多简化,并且实际的产品在生产中存在生产公差,产品的材料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利用Ansys的分析结果只能作为设计的参考,减少实际随机振动试验产品失效的概率,不能代替实际的随机振动试验。

@#@@#@参考文献@#@[1]HowtoDoaRandomvibration(PSD)Analysis.AnsysHelp@#@[2]胡志强等编著.随机振动试验应用技术[M].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12.@#@[3]杨宇军.ANSYS动力学仿真技术在航天计算机机箱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机械工程,2003(5):

@#@42~47@#@6@#@";i:

11;s:

6844: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量标证字第号@#@计量标准名称:

@#@@#@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代码:

@#@@#@15515711@#@申请考核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010年10月26日@#@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需经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一般使用A4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3.申请新建计量标准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4)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模拟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5)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6)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7)如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外的技术规范,应当提供技术规范和相应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一套。

@#@@#@4.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4)《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5)随机抽取的该计量标准近期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6)《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记录》复印件一套;@#@@#@7)《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套;@#@@#@8)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9)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0)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1)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注:

@#@只有申请复查考核时才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复查时间和方式。

@#@@#@计量标准@#@名称@#@绝缘电阻测量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存放地点@#@计量标准@#@总价值(万元)@#@@#@计量标准@#@类别@#@□社会共用@#@□计量授权@#@□部门最高@#@□计量授权@#@企事业最高@#@□计量授权@#@前两次复查@#@时间和方式@#@年月日@#@□书面审查@#@□现场考评@#@年月日@#@□书面审查@#@□现场考评@#@测量范围@#@电阻:

@#@100Ω~100GΩ@#@电压:

@#@125V~7500V@#@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电阻:

@#@0.2级@#@电压MPE:

@#@±@#@1%@#@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末次检定或校准日期@#@检定或校准机构及证书号@#@兆欧表检定装置@#@ZX119-8@#@电阻:

@#@100Ω~100GΩ@#@电压:

@#@125V~7500V@#@电阻:

@#@0.2级@#@电压MPE:

@#@±@#@1%@#@镇江市计量实验工厂@#@06356@#@1年@#@2009年12月3日@#@本所@#@主要配套设备@#@环境条件及设施@#@序号@#@项目@#@要求@#@实际情况@#@结论@#@1@#@温度@#@23℃±@#@5℃@#@23℃±@#@5℃@#@符合@#@2@#@湿度@#@≤80%@#@≤80%@#@符合@#@3@#@4@#@5@#@6@#@7@#@8@#@检定或校准人员@#@姓名@#@性别@#@年龄@#@从事本项目年限@#@文化程度@#@核准的检定或校准项目@#@资格证书名称@#@及注册编号@#@发证机关@#@文件集登记@#@序号@#@名称@#@是否具备@#@备注@#@1@#@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适用)@#@具备@#@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如果适用)@#@不适用@#@3@#@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具备@#@4@#@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具备@#@5@#@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具备@#@6@#@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具备@#@7@#@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不适用@#@8@#@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不适用@#@9@#@计量标准履历书@#@具备@#@10@#@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具备@#@1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具备@#@12@#@计量标准操作程序@#@具备@#@1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用)@#@具备@#@14@#@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具备@#@15@#@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具备@#@16@#@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具备@#@16.1@#@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具备@#@16.2@#@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具备@#@16.3@#@量值溯源管理制度@#@具备@#@16.4@#@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具备@#@16.5@#@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具备@#@16.6@#@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具备@#@16.7@#@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具备@#@16.8@#@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具备@#@17@#@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具备@#@18@#@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具备@#@拟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码及名称@#@绝缘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表(兆欧表)@#@电阻:

@#@0~2500MΩ@#@电压:

@#@0~5000V@#@10级及以下@#@JJG622—97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申请考核@#@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申请考核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公章)@#@年月日`@#@主持考核(复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公章)@#@年月日@#@组织考核(复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   (公章)@#@ 年月日`@#@";i:

12;s:

25439:

"抗生素基础知识@#@总论:

@#@细菌、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细菌进入机体引起疾病,机体的康复是细菌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细菌在疾病发生上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细菌不能决定疾病的全过程,机体的抗病能力即免疫状态和反应性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也有重要作用.当机体的抗病能力强时,就能战胜细菌的致病作用达到疾病的康复和免于疾病.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发挥作用,是机体免遭致病和促进疾病康复的外来因素,为机体最终杀灭细菌与机体痊愈创造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在某种条件下,原来对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变为不敏感,甚至对多种药物不敏感.表现出耐药性.使@#@人体@#@抗菌作用@#@耐药性@#@抗病力@#@致病力@#@不良反应@#@体内过程@#@药物不能发挥其抗菌活性.在抗菌治疗中,药物可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了解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应有的治疗作用和避免不良反应.@#@理想的抗菌药物应具备以下特点:

@#@对细菌有高度选择性;@#@对人体无毒或毒性很低;@#@细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很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最好为强效、速效长效的药物,并且使用方@#@便@#@抗菌药物@#@细菌@#@便。

@#@@#@第一节细菌的基本知识@#@一、细菌的简介(Bacterium)@#@细菌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细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在适宜条件下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

@#@观察到的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作为测量它们的大小的单位。

@#@@#@细菌的结构对细菌的生存、致病性和免疫性等均有一定作用。

@#@细菌的结构按其结构部位大致可分为:

@#@表层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荚膜;@#@内部结构,包括细胞浆、核蛋白体、核质、质粒及芽胞等;@#@外部附件,包括鞭毛和菌毛。

@#@细菌细胞壁的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各部相同:

@#@革兰阳性菌:

@#@厚厚的肽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

@#@薄薄的肽聚糖层及外膜组成。

@#@细菌细胞壁位于细胞浆膜之外,而人体细胞无细胞壁,这也是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人体细胞几乎没有毒性的原因。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又称粘肽,它构成网状巨大分子包围着整个细菌。

@#@G+菌细胞壁坚厚,肽聚糖含量大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菌体含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离子及其他代谢物,故菌体内渗透压高。

@#@G-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仅占1%-10%,类脂质较多,胞浆内没有大量营养物质及代谢物,故菌体内渗透压低。

@#@且G-菌与G+不同的是,在肽聚糖层外侧具有脂多糖、外膜与脂蛋白等特殊成分。

@#@外膜在肽聚糖层外侧,是G-菌的保护屏障,能阻止青霉素等抗生素进入胞内。

@#@外膜含有一种叫孔蛋白的特殊蛋白质。

@#@革兰阴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含脂类物质多而被染成粉红色,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而且含脂类物质少而保持紫色不变。

@#@其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

@#@细胞膜是氧气,营养物质和细胞新陈代谢产物进出细胞的通道,调控细胞的化学反应。

@#@青霉素结合蛋白是参与细菌细胞壁结构中肽聚糖合成的最后阶段,是一种酶。

@#@抑制一种或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可以导致细菌细胞的溶解。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丹麦医师Gram发明了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

@#@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来染病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复红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用G+表示;@#@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细菌的分类按照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按革兰氏染色特征: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按照按生长是否需氧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种(species)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彼此间有70%或70%以上DNA同源性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特性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genus)。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特性基本相同,但在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较明显的称为亚种或变种,差异较小的的则为型@#@细菌的命名采用拉丁双名法。

@#@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大写,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小写。

@#@中文的命名次序与拉丁文相反,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例如Stsphylococcus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细菌培养@#@临床实验室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为确定感染的病原菌,选取病人标本如:

@#@尿、咽拭子、痰、血、组织液、体液、生殖器渗出物和病变部位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人工培养细菌,除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细菌获得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外,尚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渗透压、温度和必要的气体等。

@#@@#@根据不同标本及不同的培养目的,可选用不同的接种培养方法。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置而成,专供微生物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培养基一般PH为7.2-7.6,少数的细菌按生长要求调整PH偏酸或偏碱。

@#@许多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故常用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剂,以保持稳定的PH。

@#@培养基按照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基础培养基:

@#@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蛋白胨水@#@2.增菌培养基:

@#@添加合适的生长因子或微量元素,以促进某些细菌生长@#@3.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4.鉴别培养基:

@#@加入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后对底物的作用如何来鉴别细菌@#@5.厌氧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能吸收培养基中的氧,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三、药敏监测@#@有三种方法:

@#@@#@稀释法:

@#@有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试验的方法。

@#@@#@扩散法(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此法。

@#@@#@E测定法(Etest):

@#@与扩散法相似,但药物包被于长塑料条上,能够精确测定MIC值。

@#@适于一些特殊病原菌的药敏测试,但价格较为昂贵。

@#@@#@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形式分两种:

@#@定性报告(即S、I和R)和定量报告(MIC值)。

@#@@#@Breakpoint临界浓度或折点:

@#@由FDA或NCCLS提供的某一抗生素对致病菌的MIC标准:

@#@:

@#@敏感(S),中敏(I),耐药(R)。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判定折点S:

@#@MIC£@#@4,R:

@#@MIC³@#@16(大多数细菌)@#@四.细菌分类@#@球菌:

@#@葡萄球菌属(属于正常菌群的表皮葡萄球菌和对人类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根据革兰氏染色的不同,球菌分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G-球菌:

@#@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等。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

@#@已有44个属,170多个种。

@#@(其中红字的细菌在美平推广中经常遇到,希望大家能记住。

@#@)@#@枸橼酸菌属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科塞枸橼酸杆菌@#@肠杆菌属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埃希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摩根菌属摩根摩根菌@#@变形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肠道沙门菌@#@沙雷菌属粘质沙雷菌@#@志贺菌属宋内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耶尔森菌属属疫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肠耶尔森氏菌@#@弧菌属@#@螺杆菌属幽门螺杆菌@#@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梭菌属@#@无芽胞厌氧菌@#@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动物源性细菌布鲁菌属耶尔森菌属芽胞菌属柯克斯菌属巴通体菌属弗朗西斯菌属@#@巴斯德菌属@#@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p.@#@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其他细菌@#@棒状杆菌属@#@鲍特菌属@#@军团菌属@#@假单胞菌属@#@弯曲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气单胞菌属@#@李斯特菌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第二节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抗菌药(antibacterialdrugs)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奎诺酮类等)。

@#@前者是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半合成产品。

@#@@#@抗菌谱是抗菌药物的作用抗菌范围。

@#@广谱抗生素是指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第三四代氟奎诺酮类,广谱青霉素及广谱头孢菌素。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于某属细菌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如异烟肼对结核杆菌有作用,而对其他细菌无效。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药的基础。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是测定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一个指标。

@#@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的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MIC50和MIC90分别为在一批实验中能抑制50%或90%受试菌所需MIC值。

@#@@#@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是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指标。

@#@能杀灭培养基内的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

@#@@#@抗菌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接种效应@#@抗生素对某一细菌的MIC随细菌的接种数量增加而明显升高的现象称为接种效应.标准接种度(105)时相当于临床中的轻中度感染,高接种度(107)时相当于临床中的重度感染。

@#@@#@PD参数(Pharmacodynamicparameters)@#@药效动力学:

@#@研究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

@#@即研究药物对致病菌的作用.@#@PK参数(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药代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学科。

@#@即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即在药物浓度达到某一浓度以上时,其杀菌效能与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成正比,即时间愈长杀菌效能愈高。

@#@代表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天然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及林可霉素类.评价本类抗菌药物的PK/PD相关参数为Time>@#@MIC。

@#@即:

@#@超过MIC90浓度维持时间(h)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率(%ofdoseinterval)用time>@#@MIC%表示。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即其杀菌效能随浓度增加而提高;@#@代表药物: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硝唑等。

@#@评价本类药物PK/PD相关参数:

@#@Cmax/MIC。

@#@@#@NCCLS:

@#@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现更名为:

@#@CLSI(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学会@#@LRTI:

@#@Low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下呼吸道感染)@#@接种效应:

@#@抗生素对某一细菌的MIC随细菌的接种数量增加而明显升高的现象称为接种效应。

@#@标准接种度(105)时相当于临床中的轻中度感染,高接种度(107)时相当于临床中的重度感染。

@#@@#@第三节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特异性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正常生长繁殖能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作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的化学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发挥作用机制之一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作用,阻碍了肽聚糖的交叉联接,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屏障作用,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和死亡。

@#@@#@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多粘菌素E可细菌膜功能受损,使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造成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及氨基糖苷类选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氯霉素、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则主要作用于50S亚单位,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受阻。

@#@使细菌合成不正常功能的肽链,因而杀死细菌。

@#@@#@4、影响核酸和叶酸的代谢@#@奎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回旋酶,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繁殖,产生杀菌作用。

@#@磺胺类影响体内叶酸代谢,由于叶酸缺乏,细菌体内核苷酸合成受阻,导致细菌生长繁殖不能进行。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第四节细菌耐药性@#@1、耐药性的种类@#@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固有耐药又称为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G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均不敏感。

@#@获得性耐药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ß@#@-内酰胺酶而对ß@#@-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相传,称为固有耐药。

@#@对碳青霉烯类天然的耐药菌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芳香黄杆菌、脑膜炎败血症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

@#@细菌耐药是我们将面临的挑战,不同时期耐药菌株是一样的:

@#@1996年为铜绿假单胞菌属。

@#@1996年为阴沟肠杆菌科。

@#@1995年为肺炎克雷伯菌。

@#@1991年为鲍曼不动杆菌。

@#@1990年为粘质沙雷菌。

@#@@#@2、耐药的机制@#@1)产生灭火活酶@#@细菌产生灭火的抗菌药物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使抗生素在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

@#@@#@a)ß@#@-内酰胺酶:

@#@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对ß@#@-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使ß@#@-内酰胺环裂解而使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

@#@@#@ß@#@-内酰胺酶是耐ß@#@-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产生的一类能使结构中的ß@#@-内酰胺环水解裂开,失去抗菌活性的酶。

@#@从1940年发现至今已达200多种,这是随着ß@#@-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断更新还代的使用过程逐渐诱导细菌产生的。

@#@目前根据酶的底物不同、是否被酶抑制剂抑制分为4大类11小类,简称BJM分类法。

@#@(红字的酶我们需要记住)。

@#@@#@表39-1ß@#@-内酰胺酶的BJM分类法@#@级别名称水解底物抑制剂介导代表性酶代表菌@#@棒酸依他酸@#@1头孢菌素酶头孢菌素类--染色体AmpCG-@#@2a青霉素酶青霉素类+-质粒PC1G-@#@2b广谱酶广谱酶+—质粒TEM-1~2、肠杆菌科@#@SHV-1@#@2be超广谱酶青霉素类+-质粒TEM3~26、肺炎杆菌@#@(ESBLS)窄谱和超广谱SHV2~6@#@头孢菌素类@#@单环类@#@2br耐酶抑制剂酶青霉素类+-质粒TEM30~36大肠埃希氏菌@#@TRC-1@#@2c羧苄青霉素酶青霉素类+-质粒PSE-1,PSE-3~4铜绿假单@#@羧苄青霉素胞菌.肠肝菌科@#@2d邻氯青霉素酶青霉素类+—质粒OXA-1~11,同上@#@邻氯青霉素PSE-2@#@2e头饱菌素酶头孢菌素类+—染色体Cxase变形杆菌@#@2f非金属碳青青霉素类+-染色体NMC-A阴沟肠杆菌@#@霉烯酶头孢菌素类Sme-1粘质沙雷菌@#@碳青霉烯类@#@3金属酶大多数ß@#@--+染色体L1,CcrA黄单胞均属@#@内酰胺类@#@碳氢霉烯类脆弱拟杆菌@#@4青霉素酶青霉素类-?

@#@染色体SAR-2洋葱假单胞菌@#@@#@@#@b)氨基糖苷抗生素钝化酶,使氨基糖苷的结构改变而失去抗菌活性@#@c)其他酶类:

@#@细菌产生酯类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2)抗菌药物的靶位改变@#@a)由于改变了细胞内膜上与抗生素结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了抗生素的亲和力,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导致抗菌失败。

@#@@#@b)细菌与抗生素接触以后产生一种新的原来敏感细菌没有的靶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新的靶蛋白结合,产生高度耐药。

@#@@#@c)靶蛋白的数量增多,即使药物存在时,仍有足够数量的靶蛋白可以维持细菌的正常功能和形态。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很多广谱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或作用很弱,主要是抗菌药物不能进入铜绿假单胞菌菌体内,故产生天然耐药。

@#@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可以通过改变通道蛋白(porin)性质和数量来降低细菌的膜通透性而产生获得性耐药。

@#@正常情况下细菌外膜的通道蛋白以OmpF和OmpC组成非特异性跨膜通道,允许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当细菌多次接触抗生素后,菌株发生突变,产生OmpF蛋白的结构基因失活而发生障碍,引起OmpF通道蛋白丢失,导致ß@#@-内酰胺类、奎诺酮类等药物进入菌体内减少。

@#@在铜绿假单胞菌还存在特异的OprD蛋白通道,该通道允许亚胺培南通过进入菌体,而当蛋白通道丢失时,同样产生特异性耐药。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这种泵因需能量,故称主动流出系统(active@#@effluxsystem).由于这种主动流出系统的存在即它对抗菌药物选择性的特点,使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丹胞菌对氟喹诺酮类、ß@#@-内酰胺类等产生多重耐药。

@#@细菌的流出系统由多种蛋白质组成,主要为膜蛋白。

@#@流出系统由三个蛋白组成,即转运子、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三者缺一不可,又称三联外排系统。

@#@对于绿脓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时,OprD通道缺失与主动流出系统亢进相比,D通道缺失占主要因素。

@#@@#@3、多重耐药的产生与对策@#@1)多重耐药的概念:

@#@细菌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称为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细菌的多重耐药问题已经称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也是近年来研究和监测的重点。

@#@@#@2)产生多重耐药的细菌及机制@#@a)MRSA(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e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仅产生ß@#@-内酰胺酶,还可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产生新的PBP2@#@对ß@#@-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并且对万古霉素以外的所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形成多重耐药。

@#@@#@b)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us,VRE),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产生7种耐药基因,导致对万古霉素耐药。

@#@@#@c)对三代头孢耐药的G-杆菌,包括产生超广谱的ß@#@-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ß@#@-lactamases,ESBL)与产生Ⅰ类染色体介导的ß@#@-内酰胺酶。

@#@超广谱酶大部分是质粒介导的,且质粒介导的超广谱酶大多对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仍然敏感,因此产生质粒介导的ß@#@-内酰胺酶超广谱酶的阴性杆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大多有效。

@#@而染色体介导的Ⅰ类酶耐药的耐药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性加一般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无明显增效作用。

@#@@#@d)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主要是特异性的蛋白通道OprD的基因缺失,导致OprD蛋白膜通道丢失,亚胺培南不能进入铜绿假丹胞菌体内导致对碳青霉烯耐药。

@#@近年来报道铜绿假丹胞菌产生金属ß@#@-内酰胺酶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之一。

@#@@#@e)大肠埃希氏菌对奎诺酮类的交叉耐药主要是非特异性的主动外排泵出机制。

@#@在我国耐药率高达50-60%,与畜牧业、农业、水产业把这种治疗药物用于动物保健品有关。

@#@@#@第五节抗菌药物分类@#@抗菌药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按产生的微生物分类,亦可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还可按照抗菌谱分类或按作用机制分类,下面是常用的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1.ß@#@-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G、苯氧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广谱青霉素@#@

(2)头孢菌素类:

@#@根据抗菌谱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性不同,头孢菌素分为四代@#@(3)头霉素:

@#@如头孢西丁@#@(4)单环ß@#@-内酰胺类:

@#@如氨曲南@#@(5)碳青霉烯类@#@(6)ß@#@-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巴坦、特制星等@#@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主要为抑制蛋白质合成。

@#@一类";i:

13;s:

30222:

"@#@矿用自动风门设计@#@矿用自动风门设计@#@第1章 @#@绪论@#@1.1 @#@国内外矿井用风门的发展现状@#@1.1.1 @#@国内矿井风门的发展现状@#@风门是最主要的通风装置之一,风门安设在挡风墙上,为了能保持该巷道的通行与运输。

@#@为了防止风流短路使矿井一部分的即定通风系统遭到破坏,风门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各风门间的距离应大于列车的最大长度。

@#@如果巷道放设有铁轨,则必须设法防止经过门坎漏风。

@#@连接入风井与排风井的巷道,应设置两个混凝土挡风墙或砖挡风墙,每道挡风墙上应设两风门。

@#@@#@风门有木制的和铁制的。

@#@铁风门在重要的地方采用,例如,在入风井排风井间的联络巷道里,该处空气压力很大,且有发生短路的危险。

@#@门板一般是用厚不小于3mm的钢板覆盖作门面。

@#@为了坚固门板上还要装置角铁。

@#@门框处了严密,在门框边缘钉有毛毡或密封条。

@#@@#@目前我国矿井使用的木制风门的地点比较多。

@#@这种风门的优点是:

@#@@#@1. @#@ @#@ @#@ @#@ @#@结构坚固、不易损坏、使用年限为1.5——2年。

@#@@#@2. @#@ @#@ @#@ @#@ @#@漏风少。

@#@@#@3. @#@ @#@ @#@ @#@ @#@规格统一,可以在地面上做成成品在井下安装,并可反复使用。

@#@@#@4. @#@ @#@ @#@ @#@ @#@经济,其制造与维修费的总和较一般形式的风门低。

@#@@#@井中,目前也常使用木材和铁板混合制成的风门。

@#@这种风门的使用年限更长,其构造更加严密。

@#@@#@由于矿井通风管理,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风门能自动关闭。

@#@尤其是在井下运输频繁的地方,风门的自动化更显得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自动风门:

@#@@#@1. @#@ @#@ @#@矿车撞杆式自动风门。

@#@种自动风门一面是靠拉杆连动装置打开风门的,另一面,则靠矿车撞击缓冲器而打开风门。

@#@此风门多用于轨道上山和轨道下山中。

@#@@#@2. @#@ @#@ @#@气阀式自动风门。

@#@这种风门是靠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推动汽缸活塞,活塞带动连杆;@#@活塞的往复运动使风门开关,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是靠矿车触动开关控制的。

@#@@#@3. @#@ @#@ @#@电动自动风门。

@#@ @#@这种自动风门的关闭是靠电动机传动件速装置来完成的。

@#@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由设在轨道下面或巷道两侧的接触点来控制。

@#@某些矿井利用光电继电器自动控制电动机开闭风门。

@#@当矿车(或电机车)到达时,由于光电的作用,打开风门使矿车通过。

@#@矿车过后风门自动关闭。

@#@@#@1.1.2 @#@国外矿井风门的发展现状@#@国外的风门系统较我国起步早,发展成熟。

@#@早在八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尝试了矿井风门的自动化研制。

@#@到九十年代,新型风门理论已相当完备,其相应的风门产品已广泛的投入到了市场中。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自动风门:

@#@@#@1. @#@ @#@ @#@ @#@ @#@矿车撞杆式自动风门。

@#@种自动风门一面是靠拉杆连动装置打开风门的,另一面,则靠矿车撞击缓冲器而打开风门。

@#@此风门多用于轨道上山和轨道下山中。

@#@@#@2. @#@ @#@ @#@ @#@ @#@气阀式自动风门。

@#@这种风门是靠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推动汽缸活塞,活塞带动连杆;@#@活塞的往复运动使风门开关,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是靠矿车触动开关控制的。

@#@@#@3. @#@ @#@ @#@ @#@ @#@电动自动风门。

@#@ @#@这种自动风门的关闭是靠电动机传动件速装置来完成的。

@#@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由设在轨道下面或巷道两侧的接触点来控制。

@#@某些矿井利用光电继电器自动控制电动机开闭风门。

@#@当矿车(或电机车)到达时,由于光电的作用,打开风门使矿车通过。

@#@矿车过后风门自动关闭。

@#@@#@4. @#@ @#@ @#@ @#@ @#@新兴的“PLC风门”。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16位和少数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LC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与此同时,矿用风门系统也成此东风,展开了长足的发展。

@#@直至目前而言,由于其出色的性假比及稳定的工作性能,“PLC风门”仍引领着国外矿用风门的潮流。

@#@@#@1.1.3 @#@通风系统概述@#@而根据矿井安全规程,可知矿井通风是必要的。

@#@地面的大气进入矿井以后,在成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是因为煤和其它物质的氧化、人的呼吸会使氧气减少和二洋化碳增加;@#@井下煤和岩层中不断放出沼气(CH4)、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生成岩尘,煤尘和炮烟等。

@#@其中瓦斯(沼气)和煤尘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时就会引起爆炸。

@#@此外,井下空气由于地热作用、人体和机械的散热,水分的蒸发等原因,温度和湿度都会显著增加,造成不良的气候条件。

@#@因此,对矿井必须进行通风。

@#@@#@矿井通风的任务:

@#@@#@1. @#@ @#@ @#@ @#@ @#@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

@#@@#@2. @#@ @#@ @#@ @#@ @#@把有害的气体和矿尘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并排出矿外。

@#@@#@3. @#@ @#@ @#@ @#@ @#@保证井下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利于工人劳动和机器运转。

@#@@#@矿井通风工作,对于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危及矿井安全的重要一项就是瓦斯爆炸。

@#@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矿井中的瓦斯爆炸。

@#@而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瓦斯浓度为5~~6%的混和气体和温度为摄氏650~~750°@#@的火源来引爆。

@#@为此,预防瓦斯爆炸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

@#@其中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之一有加强通风。

@#@用足够的风量把瓦斯稀释到无害的程度。

@#@例如:

@#@@#@1. @#@ @#@ @#@ @#@ @#@采用机械通风(在瓦斯矿井应采用抽出式通风)。

@#@@#@2. @#@ @#@ @#@ @#@ @#@正确合理地计算与分配风量,使各采掘工作面,各巷道,各峒室都供给足够的风量,既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3. @#@ @#@ @#@ @#@ @#@加强风扇管理和风筒的维护,防止漏风,避免循环风流。

@#@保证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严禁用扩散通风。

@#@@#@4. @#@ @#@ @#@ @#@ @#@正确的选择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加强其维护与管理,防止矿内大量漏风@#@5. @#@ @#@ @#@ @#@ @#@在瓦斯矿井中,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道都要采用上行通风。

@#@@#@为此,矿井中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通风系统。

@#@其中矿井用风门就是矿井通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属于通风构筑物(通风构筑物包括风门、密封闭墙、主风井巷口的密闭装置及其它的通风构筑物)。

@#@由于风门有以上的作用和意义,实现矿用风门的自动化也就显得势在必行。

@#@@#@1.2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次毕业设计的对象就是矿用自动风门系统。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

@#@@#@1. @#@ @#@ @#@自动控制风门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2. @#@ @#@ @#@PLC程序框图设计@#@3. @#@ @#@ @#@风门结构及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1\*GB2⑴门体系统(包括门体、上下轨道、导向轮及张紧装置等)@#@ @#@=2\*GB2⑵传动系统(电机选型、减速器选型、摩擦传动及手摇机构)@#@4. @#@ @#@ @#@电器控制箱设计@#@5. @#@ @#@ @#@自动风门系统电气设计@#@设计的重点是第三部分的内容。

@#@以下是设计对象的有关描述:

@#@@#@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1. @#@ @#@ @#@风门有效断面5600mmX3200mm;@#@@#@2. @#@ @#@ @#@风门承受压差1200mm水柱;@#@@#@3. @#@ @#@ @#@风门采用钢丝绳牵引,摩擦驱动水平对拉式开关门方式;@#@@#@4. @#@ @#@ @#@来车检测信号采用灯光脉冲照射检测装置;@#@@#@5. @#@ @#@ @#@风门要实现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且要相互自锁;@#@@#@6. @#@ @#@ @#@AB两道门实现相互闭锁;@#@@#@7. @#@ @#@ @#@电器要满足防爆、隔爆等安全要求。

@#@@#@1.3 @#@矿用自动风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1 @#@系统组成@#@ @#@ @#@ @#@如图1-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两道门,来车识别装置,状态检测装置,电控,PLC控制箱等部分组成@#@ @#@@#@图1-1自动控制风门系统组成图@#@ @#@@#@图1-2 @#@ @#@自动控制风门结构图@#@而每道门又如图1-2所示,由两扇门体、道轨组合、滑轮组合、驱动装置、牵引钢丝绳、张紧装置等组成。

@#@@#@1.3.2 @#@工作原理@#@风门系统为两道门,每道门采用水平对拉式开闭,风门的开闭由驱动装置通过钢丝绳牵引两扇门体实现。

@#@门扇通过滚轮吊装在上轨道中,上轨道固定在巷道顶板上。

@#@门扇的下端处在下轨道槽内。

@#@门体的开闭状态采用行程开关检测,两道风门相互闭锁。

@#@风门可实现自动控制,手动按钮开闭及人工通过手摇机构开闭。

@#@每道门在其中的一扇门体上装有人行便门,以便单人行走通过。

@#@风门开闭驱动是由防爆电动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摩擦轮来实现。

@#@驱动钢丝绳牵引门扇运动。

@#@通过电动机正反转实现风门的开闭。

@#@如图1-3所示:

@#@@#@ @#@ @#@ @#@ @#@ @#@@#@1– @#@驱动电机2–减速器3–摩擦轮4–导向轮@#@5–门体一6-门体二7–张紧重锤@#@图1-3风门驱动装置原理图@#@控制系统由PLC控制器,各种传感器,检测装置等组成。

@#@风门的开启操作申请信号来自光敏传感装置,每道门设有两套光敏传感装置。

@#@一套供头灯照射申请开门,传感装置安装在巷道侧壁上;@#@另一套供车灯脉冲照射申请开门,传感装置安装在门体上。

@#@采用脉冲照射是为了避免其它非开门光源造成系统误动作,并且通过PLC控制器编程实现。

@#@风门的关闭靠PLC定时控制,即风门开启后延时一段时间自动关闭。

@#@两道风门相互闭锁,也就是说同一时刻只允许一道风门处于打开状态,而另一道风门无论是否有开门申请信号都处于关闭状态。

@#@风门的开闭状态采用接近开关检测,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风门安装调试过程中;@#@检修维护时等,也可以通过手动按钮操作风门的开闭,或用人工开闭风门。

@#@@#@每道风门的两侧还设有光电开关,其作用是在风门关闭过程中有人、车辆或其它物体时,由于产生了有障碍物信号,通过PLC控制使风门再次打开。

@#@这样可防止风门夹住处于中间的行人、车辆或其它物体。

@#@@#@具体的风门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 @#@ @#@ @#@当上行或下行车辆通过车灯脉冲照射申请开门时,系统均产生申请信号,A、B门申请开门信号以先得到者有效,后得到者保持。

@#@@#@2. @#@ @#@ @#@A门(或B门)申请开门信号有效时,执行开门操作,同时有灯光指示,门开后延时15–30秒,此期间若还有申请信号,再延时15秒,在检测无障碍情况下,执行关门操作。

@#@A(或B)门关闭后,延时2秒,B门(或A门)执行开门操作,同时有灯光显示,开门后延时30秒,在检测无障碍情况下执行关门操作。

@#@@#@3. @#@ @#@ @#@当下行车辆通过B门(或上行车辆通过A门)期间,若有上行车辆申请B门开门信号(或下行车辆申请A门开门信号)则B门(或A门)继续延时30秒,上行(或下行)车辆可进入B门(或A门),然后再执行后续程序。

@#@@#@第2章 @#@矿用自动风门的门体及传动系统设计@#@2.1 @#@门体设计@#@风门门体及上下导轨的组成如图2–1所示。

@#@@#@两扇风门通过滚轮组件吊装在上导轨组合中,上导轨对门体起导向和承重作用,门体通过槽轮与下导轨结合,下导轨通过槽轮承受风压作用在门体上的侧向力。

@#@@#@ @#@ @#@@#@2-1风门门体及导轨简图@#@风门门体要求整体刚度好,不易变形,适合井下环境和条件。

@#@风门门体采用轻型槽钢焊接成骨架。

@#@其结构为:

@#@先将槽钢互相焊接如图2-2所示的门架,用3mm厚的钢板覆盖作门面,骨架及门面板在制造时做防锈处理。

@#@在其中的一扇门上设有行人便门,因此其中一扇门在焊接过程中应当注意留有小门。

@#@在门体上、下及侧面应安装有密封压板与密封条,门扇周边采用橡胶带密封,以防发生漏风现象。

@#@@#@图2-2@#@在左门门体上装有光电开关固定板,用来固定光电开关。

@#@其左门结构形式如图2-3所示。

@#@在右门门体上留有一小门,便于人行。

@#@其右门结构形式如图2-4。

@#@@#@ @#@1-门体2-上密封条 @#@3-侧密封条 @#@4-光电开关 @#@5-下密封条@#@图2-3 @#@左门体结构示意图@#@图?

@#@?

@#@?

@#@?

@#@?

@#@?

@#@@#@1-小门 @#@ @#@2-门体 @#@3-门架@#@图2-4 @#@右门体结构示意图@#@2.2 @#@上下导轨设计@#@风门的上下轨道由工字钢与连接板及端板焊接而成。

@#@工字钢的材料使用Q235-A,其硬度、强度、钢度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上轨道采用20号槽钢,并通过工字钢固定在巷道顶板上。

@#@下道轨采用18公斤道轨。

@#@门扇的下端处在下轨道槽内,通过滑轮与轨道槽钢接触限位,防止门体与轨道接触而增加阻力,且滑轮又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风门的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门体在受风压时,通过侧轮在上、下轨道侧壁滚动接触,因而减少了运行阻力,使风门开闭自如,不易卡死。

@#@@#@图2-5工字钢的简图@#@2.3 @#@传动系统的设计@#@2.3.1 @#@驱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风门开闭驱动装置是由防爆电动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摩擦轮组成,驱动钢丝绳牵引门扇作往复运动。

@#@@#@1. @#@ @#@ @#@驱动方式@#@采用摩擦驱动方式控制风门的动作。

@#@其主要的技术参数:

@#@@#@功率:

@#@4KW@#@拉力:

@#@8KN@#@速度:

@#@210mm/s@#@2. @#@ @#@ @#@电动机的选型@#@电动机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的问题。

@#@@#@ @#@=1\*GB2⑴根据机械的负载性质和生产工艺对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反转、调速等要求来选择。

@#@@#@ @#@=2\*GB2⑵根据负载转矩、速度变化范围和起动频繁程度等要求,考虑根据负载转矩、速度变化范围和起动的温升限制、过载能力和起动转矩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 @#@=3\*GB2⑶根据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灰尘、雨水、腐蚀和易燃易爆气体等考虑必要的保护方式,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形式。

@#@@#@ @#@=4\*GB2⑷根据企业的电网电压标准和对功率因数的要求,确定的电压等级和类型。

@#@@#@ @#@=5\*GB2⑸根据生产机械的最高转速和对电力传动调速系统的过滤过程性能的要求,以及机械减速机构的复杂程度选择电机的额定转速。

@#@@#@此外,选择电动机还必须符合节能的要求。

@#@考虑运行可靠性、设备的供货情况、备品备件的通用性、安装检修的难易程度,以及产品价格、建设费用及生产过程中前后期电动机容量变化等因素。

@#@@#@由于是在矿井下工作的电机,故除了能达到传动的功率要求之外,还应该作到符合矿山安全规则中的防爆要求。

@#@为此,选用YBK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该系列电动机是轴向全封闭自扇冷鼠笼型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起动转矩大,噪声低,振动小,温升幅度大,性能优良,隔爆结构先进合理,使用安全可靠,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等特点。

@#@一般制成隔爆型“Di”,适用于有甲烷或煤尘爆炸性混和气物的矿井中。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为:

@#@K——矿用;@#@d——隔爆型电气设备;@#@I——煤矿井下用。

@#@)表2-1、表2-2为所选电机的基本尺寸及基本技术参数。

@#@@#@表2-1 @#@YBK132M-6的外形尺寸@#@机座号@#@级数@#@A@#@A/2@#@B@#@C@#@D@#@E@#@F@#@G@#@H@#@K@#@M@#@N@#@132M@#@2@#@216@#@108@#@178@#@89@#@38@#@80@#@10@#@33@#@132@#@12@#@265@#@230@#@表2-2YBK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型号@#@功率@#@(KW)@#@电流@#@(A)@#@转速@#@(r/min)@#@效率@#@(%)@#@功率因数@#@(Cosφ)@#@转动惯量@#@(Kg·@#@m2)@#@YBK132M-6@#@4@#@9.4@#@960@#@84@#@0.77@#@0.203@#@型号@#@噪声@#@Db(A)@#@外形尺寸@#@长x宽x高@#@(mm)@#@重量@#@(Kg)@#@YBK132M-6@#@71@#@550x380x470@#@90@#@+@#@3. @#@ @#@ @#@减速机的选择@#@考虑到速度比较大( @#@,减速器使用单级轴向剖面圆弧齿圆柱蜗杆减速器。

@#@这种减速器适用于矿山、冶金、起重、化工及建筑等机械的各种减速装置。

@#@输入轴转速一般不大于1500rpm,工作环境温度为−40~45℃,高速轴可正反转。

@#@@#@根据《机械传动设计手册》,这种减速器的装配型式有四种:

@#@通用型、蜗杆下置型、蜗杆上置型、蜗杆侧置型。

@#@为便于与电机的安装和考虑到减速器的输出轴又要与附带着的摩擦轮相连接,选用了蜗杆下置型(代号为WHX)又因为是不经常工作或间歇性工作,可选用不带风扇型式。

@#@@#@最后选用了型号为−160−9−Ⅰ中心距为160mm,公称传动比为50。

@#@如图2-5所示为减速器的外形及安装图。

@#@@#@图2-5@#@表2-3减速器的外形基本尺寸@#@4. @#@ @#@ @#@手摇机构的设计@#@ @#@=1\*GB2⑴手摇机构的基本结构@#@手摇机构主要由绳轮、轴套、外铜套、内铜套、油杯、挡圈通过销、与螺纹联接。

@#@在设计结构时应考虑到部件需要油润滑,便于安装、使用与维护等因素。

@#@如图2-6所示。

@#@@#@图2-6摩擦轮简图@#@ @#@=2\*GB2⑵结构设计计算@#@钢丝绳的速度:

@#@@#@电动机的转速:

@#@@#@ @#@@#@经过一系列的试选,确定减速机的转速比为:

@#@ @#@@#@由@#@式中 @#@ @#@ @#@——减速机的输出转速 @#@ @#@ @#@;@#@@#@得@#@式中 @#@ @#@ @#@——摩擦轮的直径 @#@m;@#@@#@ @#@@#@所以选摩擦轮的直径为:

@#@200mm@#@5.联轴器的选用@#@在本设计的传动系统中,电动机与减速器需要用联轴器实现连接@#@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传动,如何选择比较恰当的联轴器,不仅影响联轴器本身的性能和寿命,也关系到整个机械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维护和经济性能等。

@#@当选择联轴器类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1\*GB2⑴联轴器传递的载荷和性质 @#@不同结构和材料的联轴器的承载能力差别很大。

@#@通常弹性联轴器都具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并且金属弹性元件的联轴器的承载能力要高于非金属弹性元件的联轴器@#@ @#@=2\*GB2⑵联轴器的工作转速 @#@不同类型的联轴器适应的转速范围也不一样。

@#@尤其是在变速下工作是,应选用能适应速度突变引起的惯性冲击和振动的联轴器。

@#@@#@ @#@=3\*GB2⑶联轴器联结两轴的相对位移 @#@这是由于种种原因,联轴器所联结的两轴是难免要发生相对位移的。

@#@@#@ @#@=4\*GB2⑷联轴器工作环境 @#@在选择类型时,必须考虑工作环境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油、溶剂、阳光等对含有橡胶弹性元件的联轴器的影响较大,易引起橡胶老化而改变其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有上述因素并考虑到联轴器需承受一定的冲击,及井下安装条件的复杂。

@#@故而选用弹性联轴器。

@#@弹性联轴器除了能够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降低对联轴器安装的精确对中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能够缓和冲击,改变轴系的自振频率,避免发生严重的危险性振动。

@#@此外,这种联轴器还具有结构紧凑,装配方便,减振吸振等的特点。

@#@@#@由于比较常用的联轴器已经系列化和标准化。

@#@因此,在选用标准的联轴器类型后要确定联轴器的基本尺寸(型号)@#@在选用联轴器型号时,一般都是以联轴器所传递的计算转矩Tc小于或等于所选联轴器的额定转矩Tn为准则。

@#@联轴器实际需要传递的转矩常用计算转矩Tc表示,它等于联轴器的理论转矩乘以大于1的工作情况系数K,即@#@Tc=KT≤Tn@#@式中T——理论转矩N•m;@#@@#@ @#@ @#@ @#@ @#@Tn——额定转矩N•m,在手册中可查得;@#@@#@ @#@ @#@ @#@ @#@K——工作情况系数,其值与动力机和工作机的类型、工作条件、传动轴系的转动惯量有关。

@#@@#@表2-2列出了几种常用情况下的K值@#@表2-2常用情况下的K值@#@2.3.2 @#@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在风门的开闭过程之中,风门的受力情况如图2-6所示@#@图2-6@#@式中 @#@ @#@ @#@ @#@——上导轨摩擦力 @#@N;@#@@#@ @#@——门体质量 @#@ @#@@#@ @#@——钢与铸铁间的摩擦系数@#@ @#@@#@式中 @#@P——门体所受的压差(由120mm水柱换算而来) @#@Pa;@#@@#@S——门体的面积 @#@ @#@;@#@@#@式中 @#@@#@式中 @#@ @#@ @#@——门体所受的总的摩擦力 @#@N;@#@@#@式中 @#@ @#@ @#@——拖动门所需的最小功率 @#@w;@#@@#@ @#@ @#@ @#@ @#@ @#@ @#@ @#@——门体运动的速度 @#@ @#@ @#@;@#@@#@参见带传动中张紧力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钢丝绳的张紧力@#@式中 @#@ @#@ @#@——名义传动功率 @#@ @#@ @#@;@#@@#@ @#@——工作情况系数(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平稳,根据<@#@<@#@机械设计>@#@>@#@表11.5选得)@#@式中 @#@ @#@ @#@——钢丝绳受的张紧力 @#@N;@#@@#@ @#@——钢丝绳根数;@#@@#@ @#@——包角系数;@#@@#@ @#@——单位长度钢丝绳的质量 @#@ @#@ @#@;@#@@#@ @#@ @#@ @#@ @#@ @#@ @#@ @#@@#@2.4 @#@张紧装置的设计@#@张紧装置用来绷紧钢丝绳,避免钢丝绳与绳轮之间打滑。

@#@钢丝绳的张紧是通过在钢丝绳的一端悬挂水泥重锤利用重力的作用来实现。

@#@在设计结构时考虑到需用一个重锤来张紧两端的钢丝绳,故需通过一个张紧组件来实现,这一张紧组件结构如图2-7所示:

@#@@#@ @#@ @#@ @#@ @#@ @#@ @#@ @#@@#@1-支架组件 @#@2-张紧轮框架 @#@ @#@3-轴、卡板 @#@ @#@ @#@4-滑轮@#@图2-7张紧组件结构图@#@第3章 @#@矿用自动风门控制柜的设计@#@3.1 @#@控制柜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3.1.1 @#@性能要求@#@1. @#@ @#@ @#@ @#@ @#@具有正反控制的两个660V输出回路;@#@@#@2. @#@ @#@ @#@ @#@ @#@要求正反控制具有机械联锁;@#@@#@3. @#@ @#@ @#@ @#@ @#@具有漏电闭锁、过载、短路、缺相跳闸保护功能;@#@@#@可编程控制器输入输出信号采用九芯接线柱引入接线腔,交流110V与660V采用接线柱引入接线腔;@#@@#@4. @#@ @#@ @#@ @#@ @#@保护装置除控制跳闸外,再为可编程控制器提供一对触点;@#@@#@5. @#@ @#@ @#@ @#@ @#@具有观察可编程控制器显示状态的观察窗;@#@@#@6. @#@ @#@ @#@ @#@ @#@门体结构为快速开门机构;@#@@#@7. @#@ @#@ @#@ @#@ @#@控制柜的设计要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尤其是要隔爆。

@#@@#@3.1.2 @#@主要技术参数@#@1. @#@ @#@ @#@额定电压:

@#@660V@#@2. @#@ @#@ @#@额定频率:

@#@50HZ@#@3. @#@ @#@ @#@控制总功率:

@#@4KW@#@4. @#@ @#@ @#@工作制:

@#@交替运行。

@#@@#@3.2 @#@矿井隔爆概述@#@ @#@ @#@在有瓦斯矿井中的动力设备,如电动机、开关等,由于火花或其他事故会引起瓦斯的爆炸,为了克服这种危险,就将设备作成有隔爆结构参数的特制外壳,使其具有耐爆性和不传爆性,我们称这样的外壳叫隔爆外壳。

@#@@#@ @#@隔爆外壳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钢板或铸钢、铸铁制成的机械结构,并具有一定的抗爆能力。

@#@@#@ @#@隔爆外壳具有两个作用。

@#@一是要有耐爆性,即内部瓦斯爆炸的压力、温度不使外壳损坏,也不变形,它是由材质的强度和外壳本身机械结构强度来保证的。

@#@二是要有不传爆性,即内部爆炸后,传出的火焰不使外部瓦斯发生爆炸,它是由隔爆面的间隙和宽度来达到的。

@#@根据试验,隔爆面加工光洁度对于隔爆性能并不要求很高。

@#@世界各国也不统一,有的达到▽4的光洁度已足够了,但间隙和宽度是极其重要的,隔爆面加工不平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3.2.1 @#@耐爆性@#@ @#@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要求之一,是设备外壳必须具有耐爆性,实际就是外壳的强度问题。

@#@@#@ @#@当隔爆外壳内部发生爆炸时,应使其不发生变形和损坏,不致使爆炸火焰直接点燃矿井中的瓦斯混合物,从而达到耐爆要求,它是由外壳的强度和机械结构来保证的。

@#@因此,外壳应有足够的坚固性,以及外壳在热源的作用下,经烧灼及过热不会受到损伤。

@#@要保证外壳的耐爆性,必须对不同条件下,作用于外壳上的压力进行研究,并从外壳的材质强度以及其它方面来保证,分述如下。

@#@@#@ @#@=1\*Arabic1.外壳内部爆炸压力和温度。

@#@由前所述,瓦斯爆炸时理论计算最大压力为8.3~8.5大气压,而实际为7.4大气压。

@#@由于隔爆外壳并不是完全密闭的,它由两个或几个外壳零件所组成,其结合面之间存在间隙,所测得的爆炸压力将随其间隙、外壳形状及容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可从图3-2看出,压力随间隙的增加而降低。

@#@在间隙相同的情况下,容积增大则爆炸压力也有增大的趋势。

@#@爆炸压力同前所述为2200℃。

@#@所以,一般矿井防爆电气设备均按8大气压和2200℃加一安全系数来设计的,根据材料力学及试验结果,对于钢板外壳,理论上最小厚度为3~4毫米,铸铁的应为6毫米。

@#@@#@ @#@图3-1爆炸压力与间隙的关系@#@ @#@=2\*Arabic2.外壳内绝缘油及有机绝缘物分解产生的压力。

@#@外壳内之油类或有机绝缘物,在电弧作用下,要引起分解,而产生氢、一氧化碳和其它气体,使壳内气体压力增加,这种气体所产生的爆炸压力由式3.1算出。

@#@@#@ @#@ @#@ @#@ @#@ @#@ @#@ @#@ @#@ @#@ @#@ @#@ @#@ @#@ @#@ @#@ @#@ @#@ @#@ @#@P=(CAgtg/Vc)+Po @#@ @#@ @#@ @#@ @#@ @#@ @#@ @#@ @#@(3.1)@#@式中 @#@ @#@ @#@P——外壳的终压力,大气压;@#@@#@ @#@ @#@ @#@ @#@ @#@ @#@ @#@C——常数,它是单位弧光能量,单位时间内所分解生成气体的容积(升/千瓦*秒);@#@它与材质有关。

@#@如:

@#@油类C=0.06,有机塑料C≈0.05;@#@ @#@ @#@ @#@@#@ @#@ @#@ @#@ @#@ @#@ @#@ @#@Ag——弧光短路容量,千瓦;@#@@#@ @#@ @#@ @#@ @#@ @#@ @#@ @#@Tg——弧光持续时间,秒;@#@@#@ @#@ @#@ @#@ @#@ @#@ @#@ @#@Vc——外壳净容积,升;@#@@#@ @#@ @#@ @#@ @#@ @#@ @#@ @#@Po——外壳内混合物之初压力,大气压。

@#@@#@有机绝缘物分解可能发生在高压开关油箱内,也有可能发生在切断配电电缆的短路电流时,或外壳内导体间弧光短路时,它的爆炸压力要比甲烷的爆炸压力大。

@#@如塑料K-21-22上发生短路弧光,持续时间为1秒,则压力可达11大气压,能将外壳炸坏或变形。

@#@若高压开关油箱内发生短路而产生电弧,短路容量为1兆伏安,则油箱要产生20大气压。

@#@为此,油箱应坚固可靠,并要承受20大气压的水压试验。

@#@至于";i:

14;s:

6840:

"来料加工合同@#@承揽人:

@#@中国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定作人:

@#@国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为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本着平等互利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执行。@#@第一条加工内容@#@乙方向甲方提供加工产品)套所需的原材料,甲方将乙方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交付乙方。@#@第二条交货@#@乙方将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每月向甲方提供原材料,并负责运至港口(或车站)交付甲方;@#@甲方在收到原材料后的个月内(或自年____月日至年月日)分批将加工后的成品负责运至港口(或车站)交付乙方。@#@第三条来料数量与质量@#@乙方提供原材料要求@#@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计量单位 @#@数量 质量 交付日期 消耗定额@#@乙方提供的原材料须含%的备损率;@#@多供部分不计加工数量。@#@第四条加工产品数量与质量@#@加工数量:

@#@合同有效期内每月不低于套;@#@共计套。@#@加工产品质量要求与验收标准:

@#@@#@第五条加工费及其他费用@#@1.甲方为乙方进行加工的加工费,在本合同订立时的年为每套币元;@#@合同订立第二年起的加工费双方另议,但不得低于每套币元;@#@该加工费是依据合同订立时中国国内和国外劳务费用而确定的,故在中国国内劳务费用水平有变化时,双方将另行议定。@#@2.甲方为交付乙方产品而耗用的包装、辅料等项开支,在加工费以外收取,但这些费用不超过每套合同产品加工费的%。@#@第六条付款方式@#@乙方将不作价的原材料运交甲方;@#@在甲方向乙方交付本合同产品前1个月,由乙方向甲方开立即期信用证,支付加工费。@#@甲方支出的包装、辅料等费用的付款方式:

@#@。@#@第七条运输与保险@#@乙方将原材料运交甲方的运费和保险费由乙方负担;@#@甲方将本合同加工产品送交乙方的运费和保险费由甲方负担。@#@第八条质量检验@#@1.甲方收到乙方提供的原材料后,按双方议定的标准,对其规格、品质进行验收,并出具检验报告。@#@2.乙方收到甲方加工的成品后,按双方议定的验收标准验收,并出具检验报告。@#@第九条违约责任@#@1.甲方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合同规定的质量交付加工成品,乙方同意利用的,应当按质论价,酌减加工费;@#@不同意利用的,应当负责返修或调换,并承担逾期交付的责任;@#@经过返修或调换后,仍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乙方有权拒收,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赔偿。@#@

(2)甲方交付加工成品的数量少于合同规定,乙方仍然需要的,应当照数补齐,补交部分按逾期交付处理;@#@少交、迟交部分乙方不再需要的,甲方应赔偿乙方因此造成的损失。@#@(3)甲方逾期交付加工成品(包括返修、更换、补交等),每逾期1日,应当按逾期交付部分的加工费总额的%向乙方偿付违约金,并赔偿乙方遭受的超过违约金部分的损失。@#@(4)甲方不能交付加工成品的,应当偿付不能交付部分加工费总额的%违约金。@#@2.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合同约定的质量和数量向甲方提供原材料的,乙方应负责退换或补足,甲方交付装配成品的日期相应顺延,乙方还应当偿付甲方停工待料的损失。@#@

(2)乙方超过合同规定日期付款,每逾期1日,按加工费总额的%偿付违约金。@#@第十条不可抗力@#@由于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不可抗力引起的事故,致使一方不能履约时,该方应尽快将事故通知对方,并与对方协商延长履行合同的期限。由此而引起的损失,对方不得提出赔偿要求。@#@第十一条担保@#@为了保证本合同的履行,双方应于年月日前分别向对方提供各自银行所出具的保函。@#@第十二条合同变更与转让@#@1.合同有效期内,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本合同条款的,须经双方协商一致。@#@2.本合同所载明的权利和义务,非经双方一致同意,一方不得转让给任何第三。@#@第十三条其他约定事项@#@@#@第十四条争议的解决@#@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提请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仲裁适用法律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条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3.中国法律无明文规定时,适用国际通行的惯例。@#@第十五条合同生效@#@1.本合同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至本合同规定的套由甲方加工成品交付乙方,并收到乙方支付的全部应付费用时终止。如一方认为需要续订合同,可以向对方提出并进行协商。@#@2.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补充或修订。@#@(以下无正文为签署页)@#@@#@承揽人(甲方):

@#@@#@法定代表人:

@#@(签字)@#@住所地:

@#@@#@身份证号码:

@#@@#@住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账号:

@#@@#@委托代理人:

@#@(签字)@#@电子邮箱:

@#@@#@签约日期:

@#@@#@签约地点:

@#@@#@定作人(乙方):

@#@@#@法定代表人:

@#@(签字)@#@住所地:

@#@@#@身份证号码:

@#@@#@住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账号:

@#@@#@委托代理人:

@#@(签字)@#@电子邮箱:

@#@@#@签约日期:

@#@@#@签约地点:

@#@@#@";i:

15;s:

7435:

"真空冷冻干燥机使用及注意事项@#@冷冻干燥机在日常的生活中极为常见,但是很多人是不是很清楚冷冻干燥机如何具体的使用,对于冷冻干燥机的注意事项也不是很了解,下面上海知信冷冻干燥机的技术员,带着大家一起去更全面的认识知信冷冻干燥机。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下知信冷冻干燥机的使用方法:

@#@@#@1、打开上海知信冷冻干燥机机箱左侧的总电源开关,气压数显为大气压110pk;@#@@#@2、按住(上海知信)冷冻干燥机控制面板上的总开关键三秒钟以上,温度数显为冷阱的实际温度;@#@@#@3、启动上海知信冷冻干燥机制冷机,预冷30分钟以上;@#@@#@4、将样品放入样品架,盖上有机玻璃罩,并启动真空泵;@#@@#@5待上海知信冷冻干燥机的气压数显稳定后,记录温度和气压数值。

@#@@#@停机@#@6、记录停机前的温度和气压数值;@#@@#@7、按住知信冷冻干燥机控制面板的充气阀,并立即关闭真空泵;@#@@#@8、气压数显为大气压时,打开有机玻璃罩,取出样品;@#@@#@9、关闭知信冷冻干燥机的制冷机,按住总开关键三秒以上,最后关闭总电源开关;@#@@#@10、等冷阱中的冰完全化成水后,打开机箱左侧的出水阀放水,并用干布清洁冷阱内壁,盖上大张滤纸防尘。

@#@@#@了解了知信冷冻干燥机如何使用后,我们来一起看看在日常生活中冷冻干燥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用知信冷冻干燥机制备样品应尽可能扩大其表面积,其中不得含有酸碱物质和挥发性有机溶剂;@#@@#@2、样品必须完全冻结成冰,如有残留液体会造成气化喷射;@#@@#@3、注意知信冷冻干燥机冷阱约为零下65度,可以做低温冰箱使用,但必须戴保温手套操作防止冻伤;@#@@#@4、启动真空泵以前,检查出水阀是否拧紧,充气阀是否关闭,有机玻璃罩与橡胶圈的接触面是否清洁无污物,良好密封;@#@@#@5、一般情况下,该冷冻干燥机不得连续使用超过48小时;@#@@#@6、样品在冷冻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可以将样品取出回暖一段时间后,继续干燥,以缩短干燥时间。

@#@@#@最后上海知信冷冻干燥机技术员希望这些基本的冷冻干燥机的知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知信冷冻干燥机,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联系上海知信实验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 @#@@#@ZX-18(S)@#@冷冻干燥机是将含水物品预先冻结,然后将其水分在真空状态下升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一种技术方法。

@#@经冷冻干燥处理的物品易于长期保存,加水后能恢复到冻干前的状态并保持原有的生化特性。

@#@对于热敏物质如抗菌素、疫苗、血液制品、酶激素和其它生物制品,冷冻干燥技术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ZX系列冷冻干燥机采用风冷冷凝式制冷系统,不锈钢结构,透明干燥室,便于观察冷冻干燥的全过程。

@#@@#@ZX系列中的S系列具备搁板加热可编程控制功能,采用PID调节,精确控温,人机界面采用大屏幕液晶屏,以曲线和数据的方式,同时提供给用户有关于冻干过程的更多信息,并配有上位机通讯接口。

@#@@#@ZX-18 @#@系列冷冻干燥机@#@ @#@@#@是一种小型立式冷冻干燥设备,适合于实验室样品的冻干试验及少量生产。

@#@@#@ZX-18S系列冻干机为加强型,具隔板加热功能,大屏幕液晶触摸屏,可编程控制并记忆冻干隔板温度曲线和样品温度曲线。

@#@采用PID调节,精确控温,以曲线和数据的方式,同时提供给用户有关冻干进程的更多信息,并配有上位机通讯接口,可连接计算机。

@#@@#@本系列分为:

@#@普通型,压盖型,多岐管普通型,多岐管压盖型(S型为液晶触摸屏隔板程序加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X-18普通型 @#@ @#@ @#@ @#@ @#@ @#@ @#@ @#@ @#@ @#@ @#@ @#@ @#@ @#@ @#@ @#@ZX-18压盖型 @#@ @#@ @#@ @#@ @#@ @#@ @#@ @#@ @#@ @#@ @#@ @#@ @#@ @#@ @#@ @#@ @#@ZX-18多歧管 @#@ @#@ @#@ @#@ @#@ @#@ @#@ @#@ @#@ @#@ @#@ZX-18多歧管压盖型@#@ZX-18S普通型 @#@ @#@ @#@ @#@ @#@ @#@ @#@ @#@ @#@ @#@ @#@ @#@ @#@ @#@ @#@ZX-18S压盖型 @#@ @#@ @#@ @#@ @#@ @#@ @#@ @#@ @#@ @#@ @#@ @#@ @#@ @#@ @#@ZX-18S多歧管 @#@ @#@ @#@ @#@ @#@ @#@ @#@ @#@ @#@ @#@ZX-18S多歧管压盖型@#@ @#@@#@ @#@@#@主要特点:

@#@@#@■进口全封闭压缩机组,复合制冷剂,制冷速度快,捕水能力强,干燥效果好;@#@@#@■台面和冷阱为全不锈钢结构,耐腐蚀,易于清洗;@#@@#@■可直接将物料盘放入冷阱中预冻,干燥时提升到有机玻璃物料仓内,不用转换托盘,减少中间环节;@#@@#@■S型配备大屏幕液晶触摸屏,可预设多达60段加热程序,精确控制冻干曲线,并记忆所有冻干过程参数;@#@@#@■搁板加热元件采用特殊材料制成,每层均配备传感器PID控制,使控制精度更精确,保证样品加热的一致性;@#@@#@技术参数:

@#@@#@■冷凝温度:

@#@<@#@-60℃ @#@(空载)@#@■真空度:

@#@ @#@<@#@15Pa @#@(配备4升国产防回油真空泵);@#@@#@■冻干面积:

@#@0.18-0.27m²@#@;@#@@#@■捕水能力:

@#@6Kg/24h@#@■物料盘规格:

@#@@#@    ф240mm共4层层间距80mm(散装物料);@#@ф240mm共6层层间距50mm(散装物料)可选配;@#@ф220mm共3层(瓶装物料,手动压盖装置)@#@样品盘:

@#@@#@  @#@ @#@ @#@ @#@ @#@普通型:

@#@特殊设计的不锈钢样品架,样品盘间距可调,层数自由设定;@#@物料干燥盘直径为ф240mm,共四层;@#@可放置物料约1800ml(料厚10mm);@#@@#@  @#@ @#@ @#@ @#@ @#@压盖型:

@#@三层搁板ф220mm,搁板间距70mm,可放置物料1100ml厚度10mm);@#@可放置ф22mm西林瓶250只;@#@安培瓶1100只;@#@@#@多歧管:

@#@@#@  @#@ @#@ @#@ @#@ @#@冻干瓶:

@#@同时最多挂瓶为8个,分为以下4种规格:

@#@500ml、250ml、100ml、50ml,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冻干过程中可随时更换冻干瓶,同时冻干几种不同样品,冻干速度快、时间短、操作简单。

@#@@#@■主机尺寸:

@#@555L×@#@555W×@#@960H(mm)@#@■电源要求:

@#@220V±@#@10%50Hz1800W@#@";i:

16;s:

21234:

"@#@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联轴器箱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钻床夹具设计@#@二、原始资料@#@

(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

(2)生产类型:

@#@中批@#@三、上交材料@#@1.所加工的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4.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1张@#@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

@#@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7.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床夹具设计全部内容。

@#@(约5000-8000字)1份@#@四、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绘制零件图。

@#@@#@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所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五、指导教师评语@#@该生设计的过程中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设计方案,图纸表达,说明书撰写。

@#@@#@综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 要@#@这次通过设计联轴器箱体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

@#@锻炼我们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学生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锻炼:

@#@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得解决一个零件在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等问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并能够做到熟练应用。

@#@@#@Abstract@#@ Thedesignenableustocomprehensiveuseofallthelessonslearnedinthepast,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combiningthebasictheorybasedproductionandpracticethemiddleschooltopracticeknowledge.Exerciseweprocessandstructuredesignofthebasicability,inaddition,alsoaftergraduationdesignanddowellforfutureworklayagoodfoundation.Throughthemechanicalmanufacturingprocesscoursedesign,studentsshouldbeinthefollowingtwoaspectsgetexercise:

@#@applygood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coursesinbasictheory,andproductionpracticeinthemiddleschooltopracticeknowledge,correctlysolveapartsintheprocessofthelocalization,theclampingandreasonableprocessroutearrangement,inordertoensurethatthepartsprocessingquality.Learntousemanualandchartmaterial,masterandthedesignofallkindsofinformationaboutthenameandsource,andcandoskilledapplication.@#@目录@#@第一节联轴器的工艺分析 1@#@一,联轴器的用途 1@#@二,联轴器的技术要求 1@#@三,审查联轴器的工艺性 2@#@四,确定联轴器的生产类型 2@#@第二节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一,选择毛坯 2@#@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三,绘制联轴器箱体锻造毛坯简图 4@#@第三节拟定联轴器箱体工艺路线 4@#@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4@#@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5@#@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5@#@二,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三,工序顺序的安排 5@#@四,确定工艺路线 6@#@第四节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7@#@一,机床设备的选用 7@#@二,工艺装备的选用 7@#@第五节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8@#@一,工序1和工序2——加工联轴器箱体两端面至设计尺寸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8@#@二,工序3——粗镗-精镗-粗铰-精铰φ80mm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9@#@三,工序4——粗车-半精车-精车φ90mm轴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0@#@四,工序5——钻、粗铰、精铰φ10mm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0@#@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11@#@一,切削用量的计算 11@#@1.工序1——粗铣两端面 11@#@2.工序2——半精铣左端面 11@#@3.工序3——粗镗-精镗φ80mm孔 11@#@4.工序4——粗车-半精车-精车φ90mm外圆 12@#@5.工序5——钻、粗铰、精铰φ10mm孔 12@#@二,时间定额的计算 13@#@1.基本时间tm的计算(kr=15º@#@) 13@#@2.辅助时间tf的计算 14@#@3.其他时间计算 15@#@4.单件时间tdj的计算 15@#@第七节镗孔夹具设计 16@#@1研究原始质料 16@#@2定位、夹紧方案的选择 16@#@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6@#@4误差分析与计算 18@#@5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19@#@5.1定位销选用 19@#@5.2夹紧装置的选用 20@#@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0@#@第八节方案评价和结论 22@#@第九节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第一节联轴器的工艺分析@#@一,联轴器的用途@#@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

@#@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

@#@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

@#@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

@#@@#@二,联轴器的技术要求@#@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对设计尺寸,尺寸公差、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发现在零件的某些地方需要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各装配基面要求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否则会影响机械设备的传动性能和精度。

@#@@#@ @#@因零件的结构比较简单,大部分工序在车床加工时只需要三爪卡盘,并加载适当的力即可定位。

@#@但是对于孔的加工要设计较复杂的夹具才能准确的定位,并保持适当的夹紧力。

@#@ @#@同时基准面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在加工小轴端面时应选择大轴端面做粗基准,用铣刀铣出小轴表面,加工完后再用小轴端面作精基准加工大轴端面。

@#@加工孔时,由于直径较大,在加工过程应采用先钻削再镗削。

@#@注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安装的次数,以减少安装时带来的安装误差。

@#@@#@ @#@材料为HT200,制造方法为铸造。

@#@@#@将改联轴器的全部技术要求列于表1-1中。

@#@@#@表1-1联轴器零件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μm@#@形位公差/mm@#@联轴器左端面@#@1090-0.3@#@IT12@#@3.2@#@联轴器右端面@#@1090-0.3@#@IT12@#@6.3@#@φ80mm孔@#@φ80H7@#@IT7@#@1.6@#@φ90mm轴@#@φ90H7@#@IT7@#@1.6@#@φ10mm孔@#@φ10+0.0150@#@IT7@#@1.6@#@三,审查联轴器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联轴器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明,这样减少了加工面积。

@#@孔φ80和孔φ10mm的端面均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外,其余表面的加工精度均比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四,确定联轴器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知:

@#@Q=2000个/年,m=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

@#@代入公式(1-1)得@#@N=2000*1*(1+3%)*(1+0.5%)=2070.3个/年@#@设联轴器箱体重量5kg,有表1-3知,属于轻零件;@#@由表1-4知,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第二节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一,选择毛坯@#@该零件的材料为HT200,零件为中批生产、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受到的冲击不是很大用铸造的方法。

@#@HT200铸铁材料是最常见的材料,其优点是:

@#@容易成型,切削性能好,价格低廉,且吸振性好。

@#@为了得到较好的强度和表面硬度,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调质处理,淬火,同时为了消除内应力对工件的影响,可进行适当的人工时效处理(如果需要的话)。

@#@从提高生产率、加工精度方面并在生产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还可以采用一般机器造型的振压式或高压造型中的脱箱射压法,这里采用上采用砂型机器造型的振压式来制造零件的轮廓。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由表2-10~2-12可知@#@1.公差等级@#@由联轴器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改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铁重量@#@已知机械加工后联轴器的重量为5kg,由此可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铸铁毛坯的重量为6kg。

@#@@#@3.铸铁形状复杂系数@#@对联轴器零件图进行分析计算,可大致确定铸铁外廓包容体的长、宽度、和高度,即l=134mm,b=96mm,h=120mm;@#@由公式可计算出该联轴器箱体的形状复杂系数@#@S=mt/mn=6/(lbhp)=6kg/(134mm*96mm*120mm*7.8*10-6kg/mm3)=0.498由于0.498介于0.32到0.63之间,故该联轴器箱体的形状复杂系数属S2级。

@#@@#@4.铸铁材质系数@#@由于该联轴器箱体材料为HT200,故该材质系数属M1级@#@5.分模线形状@#@根据该联轴器箱体的形位特点,属平直分模线。

@#@@#@6.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可知,该联轴器箱体的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1.6μm。

@#@@#@根据上述因素,可查表确定该锻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所得结果列于表1-2中。

@#@@#@表1-2联轴器箱体铸造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铸件重量/kg@#@包容体重量/kg@#@形状复杂系数@#@材质系数@#@公差等级@#@6@#@12.1@#@S2@#@M1@#@普通级@#@项目/mm@#@机械加工余量/mm@#@尺寸公差/mm@#@备注@#@厚度109@#@3.2(+2.4-0.8)@#@表2-11@#@2~2.5(两端面分别取2和2.5)@#@表2-13@#@孔径φ80@#@2.5(+1.7-0.8)@#@表2-10@#@3@#@表2-14@#@轴径φ90@#@2.8(+1.9-0.9)@#@表2-10@#@3@#@表2-14@#@中心距114@#@+-0.3@#@表2-12@#@中心距100@#@+-0.2@#@表2-12@#@中心距76@#@+-0.3@#@表2-12@#@中心距70@#@+-0.3@#@表2-12@#@三,绘制联轴器箱体锻造毛坯简图@#@第三节拟定联轴器箱体工艺路线@#@一,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

@#@@#@1.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联轴器箱体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联轴器左端面和孔φ80mm作为精基准,零件上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

@#@孔φ80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φ10mm,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选用联轴器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以为该联轴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多以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2.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

@#@选用φ80的外圆面和右端面作为粗基准。

@#@采用φ80mm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以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援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根据联轴器箱体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1-3所示。

@#@@#@表6-3联轴器箱体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μm@#@加工方案@#@备注@#@左端面@#@IT11@#@3.2@#@粗铣-半精铣@#@表1-8@#@右端面@#@IT12@#@6.3@#@粗铣@#@表1-8@#@孔φ80mm@#@IT7@#@1.6@#@粗镗-精镗-粗铰-精铰@#@表1-8@#@轴φ90mm@#@IT7@#@1.6@#@粗车-半精车-精车@#@表1-8@#@孔φ10mm@#@IY7@#@1.6@#@钻-粗铰-精铰@#@表1-8@#@一,加工阶段的划分@#@该联轴器箱体加工质量要求一般,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粗铣右端面、。

@#@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孔φ10mm的钻,铰加工。

@#@@#@二,工序的集中与分散@#@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联轴器箱体的加工工序。

@#@该联轴器的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可以采用普通机床;@#@而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三,工序顺序的安排@#@3.机械加工工序@#@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联轴器左端面和孔φ80mm。

@#@@#@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再加工次要表面。

@#@@#@遵循‘先面后孔’原则。

@#@@#@4.热处理工序@#@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质,并进行酸洗、喷丸处理。

@#@@#@5.辅助工序@#@粗加工两端面和热处理后,安排校直工序;@#@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并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四,确定工艺路线@#@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表1-4列出了联轴器箱体的工艺路线。

@#@@#@表1-4联轴器箱体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设备@#@刀具@#@量具@#@1@#@粗铣联轴器箱体两端面@#@立式铣床X51@#@端铣刀@#@游标卡尺@#@2@#@半精铣联轴器箱体左端面@#@立式铣床X51@#@端铣刀@#@游标卡尺@#@3@#@粗镗-精镗-粗铰-精铰φ80mm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镗刀、铰刀@#@卡尺、塞规@#@4@#@粗车-半精车-精车φ90mm轴@#@普通车床@#@车刀@#@游标卡尺@#@5@#@钻、粗铰、精铰φ10mm孔@#@四面组合钻床@#@钻头复合铰刀@#@卡尺、塞规@#@6@#@去毛刺@#@钳工台@#@平锉@#@7@#@中检@#@塞规、百分表、卡尺等@#@8@#@热处理@#@9@#@清洗@#@清洗机@#@10@#@终检@#@塞规、百分表、卡尺等@#@第四节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一,机床设备的选用@#@因零件的结构比较简单,大部分工序在车床加工时只需要三爪卡盘,并加载适当的力即可定位。

@#@@#@二,工艺装备的选用@#@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和量具。

@#@在工艺卡片中应简要写出它们的名称,如‘钻头、百分表、车床夹具’等。

@#@@#@第五节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一,工序1和工序2——加工联轴器箱体两端面至设计尺寸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第1、2两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为:

@#@@#@1)以右端面定位,粗铣左端面,保证工序尺寸P1;@#@@#@2)以左端面定位,粗铣右端面,保证工序尺寸P2;@#@@#@3)以右端面定位,半精铣左端面,保证工序尺寸P3,达到零件图设计尺寸D的要求,D=1090-0.3mm。

@#@@#@1)P3=D=1090-0.3mm;@#@@#@2)P2=P3+Z3,其中Z3为半精铣余量,查表2-38确定Z3=1mm,则P2=(109+1)mm=110mm。

@#@由于工序尺寸P2是在粗铣加工中保证的,查表1-20知,粗铣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等级柯达到右端面的最终加工要求——IT12,因此确定该工序尺寸公差为IT12,其公差值为0.35mm,故P2=(110+-0.175)mm;@#@@#@3)因为P1=P2+Z2,其中Z2为粗铣余量,由于右端面的加工余量是经粗铣一次切除的,故Z2应等于右端面的毛坯余量,即Z2=2mm,P1=110+2=112mm。

@#@由表1-20确定应粗铣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IT13,其公差值为0.54mm,故P1=(112+-0.27)mm。

@#@@#@所以工序尺寸按‘入体原则’表示:

@#@P3=1090-0.3mm,P2=110.1750-0.35mm,P1=112.270-0.54mm。

@#@@#@二,工序3——粗镗-精镗-粗铰-精铰φ80mm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查表2-19可得,精铰余量为0.1mm,粗铰余量为0.4mm,精镗余量为1.5mm,粗镗余量为4mm,查表1-20可知上述对应的加工精度,精铰:

@#@IT7,粗铰:

@#@IT8,精镗:

@#@IT11,粗镗:

@#@IT12。

@#@综上所述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为φ80+0.030,φ79.9+0.0460,φ79.5+0.190,φ78+0.30。

@#@它们的互相关系如图。

@#@@#@三,工序4——粗车-半精车-精车φ90mm轴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查表2-16~2-21可知粗车余量为4mm,半精车余量为1.5mm,精车余量为0.5mm。

@#@对应加工精度为IT11,IT9,IT7。

@#@综上所述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为φ920-0.35,φ90.50-0.087,φ900-0.03。

@#@@#@四,工序5——钻、粗铰、精铰φ10mm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查表2-28可知,精铰余量为0.04mm,粗铰余量为0.16mm,钻孔余量为9.8mm。

@#@差表1-20可依次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加工精度等级为IT7,IT10,IT12。

@#@根据上述结果,再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确定各工步的公差值分别为0.015mm,0.058mm,0.015mm。

@#@@#@综上所述,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φ10+0.0150,φ9.96+0.0580,φ9.8+0.150。

@#@它们如图。

@#@@#@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一,切削用量的计算@#@1.工序1——粗铣两端面@#@该工序分两个工步,工步1是以右端面定位,粗铣左端面;@#@工步2是以左端面定位,嘘唏右端面。

@#@由于这两个工步是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走到完成,因此它们所选用的切削速度v和进给量f是一样的,只有背吃刀量不同。

@#@@#@

(1)背吃刀量的确定工步1的背吃刀量ap1取Z1,Z1等于左端面的毛坯总余量减去工序2的余量Z3。

@#@故ap2=2mm。

@#@@#@

(2)进给量的确定表5-7知,按机床功率为5~10kw、工件——夹具系统刚度为中等条件选取,所以f=0.08mm/z。

@#@@#@(3)铣削速度的计算n=1000v/πd=1000*44.9/π*109=131.2r/min,参照4-15去转速n=160r/min,求实际速度v=160*π*109/1000=54.76m/min。

@#@@#@2.工序2——半精铣左端面@#@

(1)ap=1mm。

@#@@#@

(2)f=0.4mm/r。

@#@@#@(3)n=1000*48.4/π*109=141.4m/min。

@#@取转速n=160r/min,实际速度v=160*π*109/1000=54.8m/min。

@#@@#@3.工序3——粗镗-精镗φ80mm孔@#@1.粗镗工步@#@

(1)背吃刀量ap=4mm。

@#@@#@

(2)进给量f=0.5mm/r。

@#@@#@(3)切削速度v=30m/min,由n=1000v/πd可求n=122.5m/min,取n=125r/min,实际速度v=125*π*78/1000=30.6m/min。

@#@@#@2.精镗工步@#@

(1)背吃刀量ap=1.5mm。

@#@@#@

(2)进给量f=0.2mm/r。

@#@@#@(3)切削速度v=20m/min,由n=1000v/πd可求n=80.1m/min,取n=80r/min,实际速度v=80*π*79.5/1000=19.97m/min。

@#@@#@3.粗铰工步@#@

(1)背吃刀量ap=0.4mm。

@#@@#@

(2)进给量f=1.5r/mm。

@#@@#@(3)切削速度v=4m/min,由n=1000v/πd可求n=15.9m/min,取n=18r/min,实际速度v=18*π*79.9/1000=4.5m/min。

@#@@#@4.精铰工步@#@

(1)背吃刀量ap=0.1mm。

@#@@#@

(2)进给量f=1.5r/mm。

@#@@#@(3)切削速度v=4m/min,由n=1000v/πd可求n=15.9m/min,取n=18r/min,实际速度v=18*π*79.9/1000=4.5m/min。

@#@@#@4.工序4——粗车-半精车-精车φ90mm外圆@#@1.粗车工步@#@

(1)背吃刀量ap=4mm。

@#@@#@

(2)进给量f=0.8r/mm。

@#@@#@(3)切削速度v=10m/min。

@#@@#@2.半精车工步@#@

(1)背吃刀量ap=1.5mm。

@#@@#@

(2)进给量f=0.4r/mm。

@#@@#@(3)切削速度v=10m/min。

@#@@#@3.精车工步@#@(1";i:

17;s:

26662: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页共页@#@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机器人的发展及技术 1@#@1.3两足机器人的优点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2@#@1.4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7@#@2双足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分析 8@#@2.1引言 8@#@2.2两足机器人的结构分析 8@#@2.3机器人设计思路 9@#@2.4机器人设计方案 10@#@2.5驱动方式的选择 12@#@3双足机器人的具体制作 13@#@3.1双足机器人的材料选择 13@#@3.2双足机器人的零件加工 13@#@3.3两足机器人的组装 16@#@3.4两足机器人相关数据 19@#@3.5两足机器人总体尺寸 19@#@3.6舵机具体参数 19@#@4课题总结 20@#@结束语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1页共23页@#@1绪论@#@1.1引言@#@目前,机器人已形成一个不同技术层次、应用于多种环境的“庞大”家族,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可以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世界著名机器人专家,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曾经指出“机器人应当具有的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步行功能”。

@#@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涉及到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仿生学、机构学、控制理论与工程学、电子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及传感器信息融合等。

@#@仿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机器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研究仿人形双足步行机器人,除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1.2机器人的发展及技术@#@1.2.1机器人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遥控操纵器和数控制造技术的出现,关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始出现。

@#@60年代美国的ConsolidatedControl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器人样机,并成立了Unimation公司,定型生产了Unimate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兴起,机器人技术逐渐发展为专门学科。

@#@1970年,第一次国际机器人会议在美国举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百种不同结构、不同控制系统、不同用途的机器人已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目前,尽管关于机器人的定义还未统一,但一般认为机器人的发展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机器人,主要指只能以“示教-再现”方式工作的机器人,其只能依靠人们给定的程序,重复进行各种操作。

@#@目前的各类工业机器人大都属于第一代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是具有一定传感器反馈功能的机器人,其能获取作业环境、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机器人按照己编好的程序做出一定推理,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的智能。

@#@当前,对第二代机器人的研究着重于实际应用与普及推广上。

@#@第三代机器人是指具有环境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自主决策的自治机器人。

@#@它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在作业环境中可独立行动。

@#@第三代机器人又称为智能机器人,并己成为机器人学科的研究重点,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1]。

@#@@#@机器人技术己成为当前科技研究和应用的焦点与重心,并逐渐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可以预见到,机器人将在21世纪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1.2.2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且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前沿学科,该学科涉及领域广泛,集中了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生物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新成就[2]。

@#@机器人充分体现了人和机器的各自特长,它比传统机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是人类生产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工具进化的必然。

@#@目前,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己成为国内外备受重视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与此同时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海洋、航空、航天、军事、农业、服务、娱乐等各个领域渗透。

@#@@#@目前,虽然机器人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它正在迅速发展。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网络机器人技术、虚拟机器人技术、协作机器人技术、微型机器人技术和双足步行机器人技术等。

@#@人们普遍认为,机器人技术将成为紧随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它很可能将世界推向科学技术的新时代[3]。

@#@@#@1.3两足机器人的优点及国内外研究概况@#@1.3.1双足机器人的优点@#@首先,双足步行的移动方式在地面不平整或其它恶劣条件下(如充满障碍物)比其他方式要灵活得多,具有更好的机动性。

@#@研究仿人形双足步行机器人,以代替人类在核电站、太空、海底及其它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复杂极端环境中工作,将大大拓展人类的活动空间。

@#@@#@其次,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行系统是一个内在的不稳定系统,其动力学特性非常复杂,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和变结构的特点。

@#@因此,它是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领域的一个极好的研究对象,开展双足步行技术的研究,必然推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控制技术的进步。

@#@@#@再次,步行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能力,但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疾病或意外事故失去了这种能力,双足步行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动力型假肢的研制,将有可能解决截瘫病人和小儿麻痹症患者的行走问题,为康复医学做出贡献。

@#@对机器人双足动态行走机理的深入研究也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活动的内在本质,有助于生物医学工程和体育运动科学的发展。

@#@@#@1.3.2双足机器人的步态特点及研究意义@#@步态规划是双足机器人失衡检测与控制的基础及预备性工作,也是双足步行机器人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的步态,是指在步行过程中,步行本体的身体各部位在时序和空间上的一种协调关系;@#@步态规划就是给出机器人各关节位置与时间的关系,是双足步行机器人研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难点之一。

@#@步态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双足步行机器人的行走稳定性、美观性以及各关节所需驱动力矩的大小等多个方面,已经成为双足步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拟进行双足机器人步行稳定性研究,研制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双足步行机器人平台,为进一步的行走机器人失衡检测及控制技术研制奠定基础。

@#@@#@1.3.3国外研究概况@#@双足机器人的研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虽然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然而,两足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国内外许多学者正从事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如今已成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步行的稳定性是两足机器人的难点和关键,南斯拉夫学者MemoirVakobrativitch于1969年提出的ZMP(ZeroMomentPoint)理论较好地解决了动态步行稳定性判断问题。

@#@ZMP点,即零力矩点,是双足机器人所受重力、惯性力及地面反力三者合力矢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

@#@双足机器人一只脚着地时,ZMP点必须落在脚掌的范围内;@#@双脚着地时,则位于两只脚掌形成的凸多边形内。

@#@在ZMP点,机器人所受的侧向力和力矩都为零。

@#@@#@1971年,英国人I·@#@Kato试制了“Wap3”,最大步幅15mm,周期45s。

@#@1971年至1986年间,英国牛津大学的Wit等人制造并完善了一个两足步行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在平地上行走良好,步速达到0.23m/s[4]。

@#@@#@加拿大的Tad·@#@McGee主要研究被动式两足机器人,即在无任何外界输入的情况下,靠重力和惯性力实现步行运动。

@#@1989年,他建立了平面型的两足步行机构,两腿为直杆机构,没有膝关节,每条腿各由一个小电机来控制腿的伸缩,无任何主动控制和能量供给,具有简单二级针摆特征,放在斜坡上,可依靠重力,实现动态步行。

@#@@#@法国BIP2000计划是由法国demecaniquedesSolodersdePoiters实验室和INRIA机构合作的一个项目。

@#@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可以适应未知条件行走的两足机器人系统,设计了一个具有15个自由度的双足步行机器人(只有躯干和腿)。

@#@@#@现代机器人发展最迅速的是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有:

@#@加藤实验室、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理工学院、日本机械学院、松下电工、本田公司和索尼公司等。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于1968年率先展开了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并先后研制出WAP系列样机。

@#@1969年研制出WAP-1平面自由度步行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六个自由度,每条腿有髋、膝、踝三个关节;@#@关节处使用人造橡胶肌肉,通过充气、排气引起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牵引关节转动从而实现步行。

@#@1971年,研制出WAP-3型双足机器人,仍采用人工肌肉,具有11个自由度,能在平地、斜坡和阶梯上行走;@#@该机器人重13Okg,高0.9m,实现步幅15cm,每步45s的静步行;@#@同年又研制出WL-5双足步行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具有11个自由度,下肢作三维运动,上躯体左右摆动以实现双足机器人重心的左右移动。

@#@1973年,在WAP-5的基础上配置机械手及人工视觉、听觉等装置组成自主式机器人WAROT-1。

@#@1980年,推出WL-9DR双足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预先设计步行方式的程序控制方法,通过对步行运动的分析及重复实验设计步态轨迹,用设计出的步态控制机器人的步行运动,该机器人采用了以单脚支撑期为静态,双脚切换期为动态的准动态步行方案,实现了步幅45cm,每步9s的准动态步行。

@#@1984年,研制出采用踝关节力矩控制的WL-10DR双足机器人,增加了踝关节力矩控制,将一个步行周期分为单脚支撑期和转换期。

@#@1986年,又成功研制了WL-12(R)双足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躯体运动来补偿下肢的任意运动,实现了步行周期1.3s,步幅30cm的平地动态步行。

@#@@#@日本东京大学的JouhouSystemKougaka实验室研制了H5、H6型仿人型双足步行机器人。

@#@该机器人总共有30个自由度,其中在H5型的步态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动态平衡条件,采用遗传算法来实现上体的补偿运动以补偿ZMP轨迹的跟踪,上体运动的轨迹用三次样条插值来实现。

@#@在H5双足机器人的头部安装有两个CCD彩色摄像头,可以定位前面的物体并能够在CCD的协助下用7自由度的手来抓取的目的。

@#@@#@日本机械学院的S·@#@Kajita等针对一台具有4台前向驱动电机且全部安装在机器人的上体的五连杆平面型双足步行机器人MeltranⅠ,研究其动态行走的控制方法。

@#@他根据机器人机构质量几乎完全集中在上体的事实,为使双足步行机器人实现稳定、周期性的动态行走,对机器人上体采用了约束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线性倒立摆模型。

@#@同时又提出了机构轨道能量守恒的概念,来求解各个关节运动轨迹及输入力矩,实现了在已知不平整地面上的稳定动态步行。

@#@1996年他们又在此样机的基础上加载了超声波视觉传感器以实现实时提供地面信息的功能。

@#@将视觉传感器系统与针对线性倒立摆所提出的控制模式相结合构成自适应步态控制系统,使MeltranⅡ成功地实现了在未知路面上的动态行走。

@#@@#@代表双足步行机器人和拟人机器人研究最高水平的是本田公司和索尼公司。

@#@他们代表了当今两足步行机器人和拟人型机器人发展的最高水平。

@#@本田公司从1986年至今己经推出了P系列1,2,3型机器人。

@#@并且于2000年11月20日,推出了新型双足步行机器人“ASIMO(AdvancedStepinInnovativeMobility)”,“ASIMO”和“P3”相比,实现了小型轻量化,使其更容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空间,通过提高双脚步行技术使其更接近人类的步行方式。

@#@双脚步行技术方面采用了新开发“I-WALK(IntelligentReal-timeFlexibleWalk)”。

@#@I-WALK是在过去的步行技术的基础上组合了新的“预测运动控制功能”,它可以实时预测以后的动作,并且据此事先移动重心来改变步调。

@#@过去由于不能进行预测运动控制,当从直行改为转弯时,必须先停止直行动作后才可以转弯。

@#@@#@索尼公司于2000年11月21日在四足娱乐机器人AIBO的基础上推出了人形娱乐型机器人SDR-3X(SonyDreamRobot-3X)。

@#@SDR-3X:

@#@头部2个自由度、躯干2个自由度、手臂4×@#@2个自由度、下肢和足部6×@#@2个自由度,共计24个自由度。

@#@2002年又推出SDR-4X,采用64位RISC处理器,64MBDRAM,共有38个自由度(头部4个,身体2个,胳膊5×@#@2=10个,腿部6×@#@2=12个,独立的5个手指5×@#@2=10个)。

@#@2003年12月18日,索尼公司通过对控制系统和ISA(IntelligentServoActuator)的改进、增加输出力矩等方法,使QRIO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两足步行机器人的跑动,QRIO可以在跑步时滞空6ms,双脚跳跃时滞空10ms。

@#@@#@2005年1月12日,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比留川博等人开发出一台取名“HRP-2”双足拟人机器人亮相东京。

@#@该机器人身高154cm,体重58kg。

@#@研究人员先请民间艺术家跳舞,用特殊摄像机拍摄后将画面输入电脑,并对手、脚、头、腰等32个部位的动作进行解析,然后把有关解析数据输入给机器人,最后利用这些数据来控制机器人手的动作和脚步等,使“HRP-2”可以和人一样动作连贯,翩翩起舞。

@#@@#@1.3.4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双足步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

@#@1986年,我国开展了“七五”机器人攻关计划,1987年,我国的“863”高技术计划将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开发列入其中。

@#@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单位主要是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等。

@#@最初我国进行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跟踪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技术,随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86年开始研究双足步行机器人[5~9],先研制成功静态步行双足机器人HIT-Ⅰ,高110cm,重70kg,有10个自由度,实现平地上的前进、左右侧行以及上下楼梯的运动,步幅45cm,步速为10秒每步,后来又相继研制成功了HIT-Ⅱ和HIT-Ⅲ,重42kg,高103cm,有12个自由度,实现了步长24cm,步速2.3秒每步的步行。

@#@目前正在研制的HIT-Ⅳ机器人,全身可有52个自由度,其在运动速度和平衡性方面都优于前三型行走机器人。

@#@@#@国防科技大学在1988年春成功地研制了一台平面型6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KDW-Ⅰ[10~11],它能前进、后退和上下楼梯,最大步幅为40cm,步速为4s每步,1989年又研制出空间型KDW-Ⅱ,有10个自由度,高69cm,重13kg,实现进退、上下台阶的静态稳定步行以及左右的准动态步行。

@#@1990年在KDW-Ⅱ的平台上增加两个垂直关节,发展成KDW-Ⅲ,有12个自由度,具备了转弯功能,实现了实验室环境的全方位行走。

@#@1995年实现动态行走,步速0.8s每步,步长为20cm~22cm,最大斜坡角度达13度。

@#@2000年底在KDW-Ⅲ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仿人形机器人“先行者”,动态步行,可在小偏差、不确定的环境行走,周期达每秒两步,高1.4m,重20kg,有头、眼、脖、身躯、双臂、双足,且具备一定的语言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于1999年研制的仿人形机器人SFHR,腿部和手臂分别有12和10个自由度,身体上有2个自由度。

@#@共有24个自由度,实现了周期3.8s,步长10cm的步行运动。

@#@机器人本体上装有2个单轴陀螺和一个三轴倾斜计,用于检测机器人的姿态信息,并配备了富士通公司的主动视觉系统,是研究通用机器人学、多传感器集成以及控制算法良好的实验平台。

@#@@#@北京理工大学在归国博士黄强教授的带领下,高起点地进行仿人形机器人研究,于2002年12月通过验收的仿人形机器人BHR-1,高158cm,重76kg,32个自由度,步幅0.33m,步速每小时1公里。

@#@能够根据自身力觉、平衡觉等感知机器人自身的平衡状态和地面高度的变化,实现未知地面的稳定行走和太极拳表演,使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研制出无外接电缆行走,集感知、控制、驱动、电源和机构于一体的高水平仿人形机器人国家。

@#@@#@此外,清华大学正在研制仿人形机器人THBIP-Ⅰ,高1.7m,重130kg,32个自由度,在清华大学985计划的支持下,项目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研制了一台8自由度空间型双足步行机器人,实现静态步行功能[12~13]。

@#@@#@1.4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本课题源于“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两足行走机器人。

@#@目前,机器人大多以轮子的形式实现行走功能阶段。

@#@真正模仿人类用腿走路的机器人还不多,虽有一些六足、四足机器人涌现,但是两足机器人还是凤毛麟角。

@#@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推出了诸如舞蹈机器人等双足行走机器人,但成千上万的传感器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使这类机器人造价非常昂贵。

@#@我们这个课题,探索设计仅靠巧妙的机械装置和简单的控制系统就能实现模拟人类行走的机器人。

@#@其分功能有:

@#@交替迈腿、摇头、摆大臂、摆小臂。

@#@@#@2双足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分析@#@2.1引言@#@两足步行机器人是研究两足步行的实验对象,不同的两足步行机器人在自由度、驱动方式、重量、高度、结构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机器人的结构不同,其控制方式也有所区别。

@#@为了对两足步行机器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实现预定的步行功能,必须对其机构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2两足机器人的结构分析@#@两足步行机器人是对人类自身的模仿,但是人类总共有上肢52对,下肢62对,背部112对,胸部52对,腰部8对,颈部16对,头部25对之多的肌肉。

@#@从目前的科学发展情况来看,要控制具有400个双作用式促进器的多变量系统是不可能的[19],因此,在设计步行机械时,人们只考虑移动的基本功能。

@#@例如,只考虑在平地或者具有已知障碍物的情况下的步行。

@#@@#@郑元芳博士从仿生学的角度对类人机器人的腿部自由度配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关节扭矩最小条件下两足步行机器人的自由度配置。

@#@他认为髋部和踝部设两个自由度,可使机器人在不平地面上站立,髋部再加一个扭转自由度,可改变行走方向,踝关节处加一个旋转自由度可使脚板在不规则表面上落地,这样机器人的腿部需要有7×@#@2个自由度(髋关节3个,膝关节1个,踝关节3个[10])。

@#@@#@但是,无论现在的两足步行机器人还是拟人机器人都还只能在规则路面上行走,所以各研究机构都选择了6×@#@2个自由度(髋关节3个,膝关节1个,踝关节2个),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HIT-Ⅲ、国防科技大的“先行者”。

@#@@#@2.3机器人设计思路@#@由于这个课题是本校的第一次出现,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所以我们这个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两足机器人,通过模仿其他设计成功的机器人为设计主要思路,来设计我们的两足步行机器人,如图2.1,是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依据。

@#@@#@图2.1两足机器人的雏形@#@2.4机器人设计方案@#@2.5驱动方式的选择@#@3双足机器人的具体制作@#@3.1双足机器人的材料选择@#@材料的选取要本着重量轻,高刚度的原则。

@#@机器人本体主体材料选用铝合金(LY12),这种材料重量轻、硬度高,强度远远高于普通铝合金。

@#@@#@3.2双足机器人的零件加工@#@3.2.1加工机器的选择@#@

(1)由于选择的是质量轻,高刚度的铝合金板,厚度只有1mm,所以选择最佳的加工方法是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2)各个铝板加工好以后,需要精确折弯,所以选择折弯机来进行折弯。

@#@@#@3.2.2线切割的相关介绍@#@

(1)概述@#@电火花线切割加工(WireCutElectricalDischargeMachining,简称WEDM)是在电火花加工基础上,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在前苏联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它是利用丝状电极(钼丝或铜丝,见图3.1)靠火花放电对工件进行切割,简称线切割。

@#@@#@@#@图3.1钼丝@#@

(2)加工原理、特点及应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如图3.2)是利用快速移动的电极丝,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腐蚀工件表面,使工件材料局部熔化和气化,从而达到切割工件,去除材料的目的。

@#@@#@图3.2电火花加工原理图@#@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属于特种加工。

@#@它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相比,有如下优点:

@#@@#@(a)非接触式,适合高硬度难切削材料的加工。

@#@@#@(b)十分适合复杂形孔及外形的加工。

@#@@#@(c)切缝细,节省宝贵的金属材料。

@#@@#@(d)加工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

@#@@#@(e)易于实现数字控制。

@#@@#@(f)加工的残余应力较小。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也有它的局限性。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仅限于金属等导电材料的加工。

@#@@#@(b)加工速度较慢,生产效率较低。

@#@@#@(c)存在电极损耗和二次放电。

@#@@#@(d)最小角部半径有限制。

@#@@#@(3)线切割机床简介@#@一台普通的线切割机床的结构组成如图3.3所示。

@#@它总体上由主机,脉冲电源,数控系统三部分组成。

@#@此外,机床的主机部分还附加了工作液循环系统。

@#@主机由床身、工作台、运丝机构、丝架和工作液系统等组成,是机床的主要部分。

@#@脉冲电源又称高频电源,其作用是把普通的50HZ交流电转换成高频单向脉冲电压。

@#@数控系统以电脑为核心,用程序实现电极丝放电加工全过程的实时控制。

@#@@#@图3.3线切割机床@#@(4)线切割程序编制@#@线切割编程涵盖了切割图形、切割路径及切割次数等工艺信息。

@#@线切割程序有着标准的指令格式。

@#@常用的有两种:

@#@G指令和3B指令,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

@#@@#@如今的线切割机床都带有自动编程功能,即操作者只需将要切割的图形在机器绘制出来并存盘,系统会自动分析并生成加工程序,避免的烦琐的手工编程,所以两足机器人的所有零件都是由线切割机床自动编程[14]。

@#@@#@3.2.3折弯机的相关简单介绍@#@图3.4是折弯机机床,图3.5是折弯机刀口。

@#@@#@@#@图3.4折弯机机床3.5折弯机刀口@#@3.3两足机器人的组装@#@3.3.1舵机和部分配件的组装@#@用M3×@#@11的螺栓将配件和舵机组装在一起,如图3.4所示。

@#@注意在安装舵机时候,首先将螺栓放入侧面的孔中,然后通过四个螺栓紧固舵机。

@#@数据线从铝板侧面的方孔穿过,这样安装才不损坏数据线和舵机外壳。

@#@@#@图3.4舵机和配件组装@#@3.3.2两足步行机器人的两个上肢的组装@#@两足机器人每只上肢由两个舵机组成,具有两个自由度。

@#@安装前将舵机初始的角度设定在90°@#@,这样有利于上肢有摆动的余地。

@#@因此舵机最大角度是180°@#@。

@#@当把安装角度设定在90°@#@时,与配件相配合不会放生干涉,可以顺利的完成一些指定动作,如图3.5所示。

@#@@#@图3.5机器人两上肢@#@3.3.3两足机器人躯干的组装@#@躯干由四个舵机组成,具有四个自由度,控制胳膊前后旋转两个,控制大腿左右摆动两个。

@#@安装前还是将舵机初始的角度设定在90°@#@,配件由螺栓固定,为了美观,螺栓均放在里面,由于受到空间限制,操作比较困难,但是安装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螺栓必须紧固牢靠,防止松动,如图3.6。

@#@@#@图3.6机器人躯干@#@3.3.4两足机器人腿部的组装@#@两足机器人腿部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安装时候得更加小心仔细。

@#@每个下肢由四个舵机组成,具有四个自由度,安装前舵机还是将初始角度设置在90°@#@,另外安装时候@#@注意两个腿之间的干涉,如图3.7。

@#@@#@图3.7机器人左腿@#@3.3.5两足机器人头部的安装@#@两足机器人头部安装比较容易,直接将头部用螺丝紧固在舵机上就可以了,如图3.8。

@#@@#@图3.8机器人头部@#@如图3.9,3.10所示,是两足步行机器人的总装图,是将17台舵机以积木的方式搭成人形的。

@#@机体大部分是由舵机组成的,各个舵机是由一些铝合金件连接而成[15]。

@#@@#@图3.9机器人总装图图3.10机器人总装图@#@3.4两足机器人相关数据@#@两足机器人所有零部件清单,如表3.1";i:

18;s:

12519: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起重机是现代工业在实现出产过程机械化、自己主动化,改善物料搬运前提,提高劳动出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械设备。

@#@它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们的事物、文化生活的需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自己主动化程度也在不停提高,与此相适应的起重机技能也在高速发展,产物种类不停增加,使用规模越来越广。

@#@一些企业由于没有起重机械,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甚至难以工作。

@#@高层建筑的施工,上万吨级或几十万吨级的大型船只的建造,火箭和导弹的发射,大型电站的施工和安装,大重件的装卸与搬运等,都离不开起重机的作业。

@#@@#@起重机不仅可以作为辅助的出产设备,完成原料、半成品、产物的装卸、搬运,进行机电设备、船体分段的吊运与安装,而且也是一些出产过程及工艺操作中的必需的装备。

@#@再如冶炼金属工业出产中的炉料筹办、加料、钢水浇铸成锭、脱模取锭等,必需依靠起重机进行出产作业。

@#@据统计,在国内的冶炼金属、煤炭部门的机械设备总数量或总自重中,起重运输机械约占45%。

@#@起重机是机械化作业的重要的事物基础,是一些工业企业中主要的固定资产。

@#@对于工矿企业、港口码头、车站库场、建筑施工工地,和海洋开发、宇宙航行等部门,起重机已成为主要的出产力要素,在出产中进行着高效的工作,组成合理社团批量出产和机械化流水作业的基础,是现代化出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龙门起重机作为物料搬运机械中的最主要的一种,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龙门起重机起重范围可以从几吨到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在机械制造、冶金、钢铁、码头集装箱装运等行业都必须有龙门起重机。

@#@而起升机构更是起重机的咽喉设备,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改进其结构使其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成本更加低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龙门起重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使用非常广泛,这是产品本身及起重机厂家以及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目前经济危机的刺激,国家的一揽子计划的推动,龙门起重机市场的需求、发展前景大好。

@#@@#@龙门起重机(gantrycrane)是水平桥架设置在两条支腿上构成门架形状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

@#@这种起重机在地面轨道上运行,主要用在露天贮料场、船坞、电站、港口和铁路货站等地进行搬运和安装作业。

@#@@#@课题研究目的及价值:

@#@@#@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

@#@设计、分析、计算龙门起重机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受力、运作情况;@#@通过研究龙门起重机机械系统结构了解龙门起重机的运作,运用机械知识并进一步优化其结构设计。

@#@@#@本项目所设计的龙门起重机是起重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主要由主梁(两根)、横梁(两根)以及小车、大车,支腿等部分组成,。

@#@桥架的金属结构由主梁和横梁组成,分为单主梁桥架和双梁桥架两类。

@#@单主梁桥架由单根主梁和位于跨度两边的横梁组成,双梁桥架由两根主梁和横梁组成。

@#@本题主要是对支腿进行设计和分析,支腿分为刚性支腿和柔性支腿,柔性支腿顶部采用绞支座支撑主梁,并使柔性支腿能相对主梁转动。

@#@龙门起重机按照支腿的形式又分为0型、U型、A型和八字腿带马鞍型等几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专业生产大型起重机的厂家很多。

@#@其中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抚挖等公司产品系列较全,市场占有率较高。

@#@中联重科在2007年12月宣布实行品牌统一战略后。

@#@现已成功开发了50t~600t履带式起重机产品系列。

@#@作为中国起重机行业的领跑者,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汽车起重机为主导,履带式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为侧翼强势推进的庞大型谱群。

@#@国内最具历史的履带式起重机生产企业抚挖现已拥有35t~3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系列。

@#@QUY350是抚挖2007年推出的国产首台350t履带式起重机,填补了国内350t履带式起重机的产品型谱空白。

@#@@#@目前,国外专业生产大型起重机厂家很多。

@#@其中利勃海尔、特雷克斯-德马格、马尼托瓦克与神钢等公司产品系列较全,市场占有率较高。

@#@利勃海尔公司的产品技术先进、工作可靠,其生产的LR系列履带起重机最大起重量已达1200t。

@#@其桁架臂履带式起重机系列在2007年又喜添新品LR1600/2,使其产品型谱更加完善。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起重机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起重机的大型化。

@#@近年来,火电发电机组的功率不断增大,由以前的30万KW为主转为60万KW乃至100万KW为主,对起重机的吨位需求增大。

@#@由于美国核电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大件吊装量大幅增加催生了大型起重机市场的需求。

@#@大型石化项目,同样需求大吨位的大型起重机特别是履带式起重机。

@#@@#@

(2)创新设计。

@#@开展对起重机传动型式创新、结构构造创新和功能原理创新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基础研究,为此着重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传动装置,从而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优选、分解和组合来产生新的设计方案,不断推出创新设计成果。

@#@@#@(3)核心技术化。

@#@各大知名企业均具有其独特的核心技术,并不断创新,努力保持在同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现在各大公司均大力研究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档次和竞争能力。

@#@@#@(4)模块化和组合化。

@#@极短交货期的市场需求要求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异地设计技术、并行工程技术研究,这样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用模块化设计代替传统的整机设计方法,将起重机上功能基本相同的构件、部件和零件制成有多种用途,有相同联接要素和可互换的标准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起重机。

@#@达到改善整机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通用化程度,用较少规格数的零部件组成多品种、多规格的系列产品,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5)大吨位的自拆装系统。

@#@履带起重机体太笨重在公路上无法自由行走,必须拆卸才可运输,到达工作地点后再进行组装,需要辅助吊车。

@#@为减少或不用辅助吊车,节省施工费用,因此研制自拆装系统势在必行。

@#@@#@(6)混合型起重机。

@#@履带起重机和轮式起重机各有利弊,将两者取长补短后,混合型起重机应运而生,这也是起重机新型式的大胆尝试与突破。

@#@它集履带起重机桁架臂大起重量、大作业空间的优势和轮式起重机的机动灵活优势于一体,主要用于大型起重机。

@#@@#@三.结语@#@我们已经看到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入新的技术革命时代。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设计、生产周期化阶段,起点低、设备落后,相对发达国家落后20年左右。

@#@如果我国能从国外工业发展中得到启示,将可加快我国起重机械工业的发展。

@#@@#@查阅参考文献@#@[1]胡宗武汪西应汪春生.起重机设计与实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2]AviadShapira,M.Asce,GunnarLucko等.Cranesforbuildingconstructionproject.[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7,690-700.@#@[3]陈道南等编,起重运输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年.@#@[4]《起重机设计手册》编写组.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5]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林贵瑜,史勇.关于起重机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12.@#@[7]王凤萍等.国内外履带式起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6,4.@#@[8]张守谦郑建荣黄凯.门式起重机参数化建模与仿真[J].机械过程与自动化,2009(4):

@#@28-30@#@[9]张耀辉王字赵存宝.600t液压起升门式起重机[J]起重运输机械,2009(9):

@#@53-55@#@[10]张质文等.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11]中国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12]倪庆兴,王焕勇.起重机械[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三、研究内容@#@本篇论文主要设计的是龙门起重机支腿机构的设计。

@#@@#@造船龙门起重机因为跨度较大,两侧支腿要有刚性腿和柔性腿之别。

@#@刚性腿的刚度必须足够“刚”,那么柔性可显得较“柔”,才能保证起重机的正常行走。

@#@柔性腿与大梁用“铰座”相连接是最好的。

@#@@#@首先把两支腿间的相互位置设计成上窄下宽的特殊的八字形状,这样能使尺寸较大的船体分段和吊运件顺利通过,运行于悬臂端和跨中之间,这样的支腿结构,新颖实用。

@#@由于跨度大,为保证起重机的正常运行,必须在柔性腿侧采用“球铰”支承大梁,所谓“球铰”实际上就是一个能使大梁可以相对于柔性腿摆动或转动铰座,能做成滑动球座的(俗称“和尚头”,也可以做成滚动轴承组合式的。

@#@在柔性腿上不设“球铰”,而做成一个“焊接柔性铰”这种结构,,制造方便,,可以用在跨度40m左右的龙门起重机上。

@#@@#@支腿的设计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给定的各种基本参数采取传统的设计方法,熟悉起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原始条件,确定出支腿总体结构和基本参数,@#@技术路线如下:

@#@@#@1)熟悉桥式起重机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2)分析工作情况,原始条件,确定机型并确定出基本参数和总体结构@#@3)分析起重机支腿的受力情况(主梁,横梁,小车,风载)@#@4)支腿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由于本课题所涉及范围较广,问题复杂,且在具体实践方面难以入手。

@#@因此本文主要从最基础的理论入手,以在校期间学到的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查阅到的各种资料来论述。

@#@@#@本文的研究可行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保证: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掌握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理论方面目前已经收集到大量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覆盖了起重机相关资料、钢结构的工艺等,极具参考价值,国际国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可提供宝贵经验,与从事本研究相关题目研究的同学进行合作,将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集思广益,使该论文的完成能够得到足够的智慧支持,在导师崔丽及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对该论文的悉心指导下,本论文的研究和进度方面将更加合理。

@#@@#@总之,该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深度是合理的,并且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经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按目标完成。

@#@@#@四、设计进度安排@#@起止时间@#@主要内容@#@预期目标@#@3月14日到3月19日@#@3月20日到3月24日@#@3月25日到4月9日@#@4月10日到4月17日@#@4月18日到4月24日@#@4月25日到5月5日@#@5月6日到5月20日@#@5月21日到6月4日@#@6月5日到6月10日@#@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撰写开题报告@#@翻译外文资料@#@选择支腿结构型式,相关参数计算@#@三维建模,绘出CAD图纸@#@有限元强度分析@#@书写论文@#@论文评阅@#@毕业答辩@#@初步了解起重机的现状@#@完成开题报告@#@了解国外相关论文@#@完成相关参数计算@#@给出支腿外形@#@确定支腿强度@#@完成论文书写@#@进一步改进设计的不足@#@通过答辩@#@";i:

19;s:

26264:

"@#@轮刀式饲草切碎机的设计@#@学生姓名XXXX@#@学号8011208206@#@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2@#@指导教师XXXX@#@日期2012.06@#@XXXX大学教务处制@#@前言@#@我国具有丰富的作物桔秆资源,它是广大农区饲养牲畜的主要饲料.发展节粮效益型畜牧业是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战略。

@#@近几年来,随着桔秆碱化、氨化和化学处理技术的推广,为提高干秸秆的利用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桔秆切碎是处理秸秆不可缺少的一项工艺。

@#@目前,我国饲草的机械切碎加工主要是利用铡草机,铡草机的切割器可分为轮刀式和滚筒式两种.常用轮刀切割器动刀片的型式有凹圆弧形、凸圆弧形和直线形,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很低,很多秸秆被农民烧掉,浪费了生物资源,污染了环境,因此大力发展饲料切碎机械势在必行。

@#@为了适应广大农牧区养殖业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工作可靠、性能良好的轮刀式饲草切碎机。

@#@该机既可实现家庭和畜牧场饲草切碎加工[1]。

@#@@#@草资源在发展畜牧业、配合饲料工业、生物能源、轻工业和建筑业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今天其地位日见提升.草资源-草产品-草业加工-草产业被称为草业发展的四草,是一个产业链.处于产业链最底层的草资源是发展草产业的强大支撑.我国草资源丰富,全国共有4亿公顷草原,每年有近6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内蒙古、新疆、青海是我国草资源的大省.但近些年来,人们只是一味的利用,没有很好地保持和建设,使得草资源日益匮乏.另外,由于人们观念及技术水平的限制,虽是利用也只是粗放型的,附加值低,成了草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饲草产品走入市场已成大势所趋,草资源在畜牧业中的基础作用还在提高,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2]。

@#@@#@饲草切碎机主要用来切断茎秆类饲料,如谷草、稻草、麦秸、干草,各种青饲料和青贮玉米、高梁秸秆等。

@#@饲草切碎机按机型大小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

@#@小型饲草切碎机常称铡草机,在农村应用很广。

@#@主要用来铡切谷草、稻草和麦秸,也用来铡切青饲料和干草。

@#@大型饲草切碎机常用在养牛场,主要用来铡切青贮料,故常称青贮料切碎机。

@#@中型饲草切碎机一般可作铡草和铡青贮料两用。

@#@饲草切碎机按切割部分形式可分为滚刀式和轮刀式两种。

@#@大中型饲草切碎机为工送青贮料一般都为轮刀丸饲草切碎机则两者都有,但俄撼刀式为多。

@#@饲草切碎机按固定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大、中型饲草切碎机为了便于青贮作业常为移动式;@#@小型饲草切碎机常为固定式。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积极推广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

@#@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秸杆性物料的浪费,以及焚烧秸杆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

@#@该机是进行资源转化的有效方法,必然会显示出强有力的社会效益。

@#@@#@饲草切碎机是将收获后的农作物茎秆或青饲草作物以及牧草铡切成碎段的饲料加工机械。

@#@青、粗饲料在畜牧业饲草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约占饲草料总量的50—60%以上,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物质基础。

@#@我国每年约有农作物秸杆约5亿多吨,合理、有效的综合利用,可以缓解饲草料不足现状,促进畜牧业发展。

@#@@#@采用该机将物料进行铡切后饲喂,可以提高秸杆的利用率和消化吸收率;@#@进行青贮可以改善物料品质,提高转化效果,增加牧畜的适口性,达到饲草料长期保存、营养损失较少的目的。

@#@还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专业户和畜牧场数量的增多,需要向用户提供一种优质、低耗、高效和安全的饲草加工设备,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饲草切碎机的广泛应用,在大、中型养殖户和的的的利用和推广,已成为饲草切割的主要机械,研究饲草切碎切碎的工作原理,对轮刀的设计和要求,要达到理论的饲草切割长度,在新疆饲草切割工作已成为机械化趋势,本设计内容是一种小型轮刀式饲草切碎机,满足饲草切割长度。

@#@@#@目录@#@1.绪论 1@#@1.1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1.2国内外饲草切碎机的研究现状 1@#@1.3方案的确定 2@#@2.设计方案的选择 3@#@2.1饲草切割长度的确定和分析 3@#@2.2电动机的选择 4@#@2.3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 4@#@2.4确定电动机的容量 4@#@2.5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5@#@3.传动装置的设计 5@#@3.1总设计要求 5@#@3.2箱体大小的确定 5@#@3.3V带的选择 5@#@3.3.1设计功率 5@#@3.3.2选定带型 5@#@3.3.3求带轮的基准直径 5@#@3.3.4验算带速 5@#@3.3.5初定轴间距 5@#@3.3.6V带的基准长度 6@#@3.3.7计算实际中心距 6@#@3.3.8求V带根数 6@#@3.3.9单根V带的预紧力 6@#@3.3.10压轴力 6@#@4.轴的设计 6@#@4.1主轴的设计 6@#@4.2轴上零件的定位 7@#@4.3轴承的选择 7@#@4.4选择材料,决定最小直径 8@#@4.5轴的校核 8@#@5.其他零部件 9@#@5.1刀片 9@#@5.2抛送叶片 9@#@5.3刀轮 10@#@5.4下箱体 10@#@小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1.绪论@#@1.1选题的意义和目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及食品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畜产品消费平均每年以27.8%的速度递增,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部分还不足10%,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技术限制,对时令性饲草的贮存和积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另一方面,这一巨大市场尚未被发现,导致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至今对饲草的加工基本属于空白。

@#@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节本增效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转化率和劳动生产率。

@#@因而促进农民增收。

@#@这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科学技术来代替传统经验生产。

@#@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克服了人的体力,器官的限制和经验局限。

@#@@#@由于国家和地方对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提倡发展食草型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草原建设发展较快,退耕还草得到落实,对牧草生产机械需求增长。

@#@但近年来,我区陆续引进、研制生产的草原改良建设机具,普遍存在技术含量较低,制造工艺设备落后,使用可靠性较差,成本还没有降低到最低点,不能满足农牧区用户的需要。

@#@@#@饲草的分类很多,其特点如下:

@#@@#@1).产草量高:

@#@年亩产高营养饲草2-3万公斤。

@#@ @#@@#@2).营养成分高:

@#@可以替代粮食作饲料,每公斤饲草的营养成分含量是每公斤普通玉米籽实营养成份含量的2-3倍。

@#@ @#@@#@3).适应性广、适口性好:

@#@适宜各种猪、牛、羊、马、兔、鹅、鸭、鸟、水产鱼类等蓄禽食用,人也可食用。

@#@ @#@@#@4).适宜各类土壤种植:

@#@可以滩涂地、盐碱地、沟坡地、四荒地、农村隙地、房前屋后、休闲地等非耕种地种植,不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征地。

@#@ @#@@#@5).抗逆性强:

@#@高营养饲草抗病力强,在生长期内基本上无病虫害发生,且耐寒、耐旱、耐高温、耐涝,适宜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

@#@ @#@@#@6).饲草种植和饲草利用饲喂技术简单易学,有利于推广应用。

@#@@#@主要饲草机械有:

@#@割草压扁机、小型方捆机、圆捆打捆机、圆捆包膜机、牧草收割机、捆扎机和切碎机等多种机具。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对饲草食物的质量要求的提高,饲草的质量必然要相应提高,将会带动饲草加工产业的飞速发展。

@#@根据规划,我国到2010年,农作物饲草比例要达到40%。

@#@饲草加工不仅可以为牛羊等草食动物饲养提供具有诸多优点的高密度饲料,为发展舍饲畜牧业奠定基础,也为开发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它能为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对发展农牧业生产,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牧区防灾救灾等都有重要意义[2]。

@#@@#@1.2国内外饲草切碎机的研究现状@#@新疆草地总面积达8.6亿亩,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30%,是林地的28倍,耕地的15倍,草地资源是新疆的第一大绿色屏障,是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新疆天然草场由于重用轻养,严重超载放牧及盲目开垦种植等原因,80%以上的天然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牧草产量下降35%~73%,草地有效利用面积减少240万hm2;@#@再加上盲目垦殖、不合理的水利设施建设等,加速了草场退化、沙化和碱化,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产量和草质降低,草畜矛盾突出,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3]。

@#@@#@我国畜牧业生产值占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25%~30%,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畜牧业就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尤其是牧业生产加工非常发达.然而我国的牧业生产几乎空白,制约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很好的牧业加工机械,而是牧业加工机械的基础是饲草生产加工机械.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饲草加工业发展迅速.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饲草收贮和草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饲草收贮和草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

@#@当前加大饲草加工机械的开发和研究力度依然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饲草饲料机械化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4]。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种植业基本机械化及60~70年代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后,90年代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已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

@#@农业机械正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已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网络信息化。

@#@一些农场主往往经营上千公顷连片土地,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使用机械操作,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对于饲草切碎机械,由于种植区域的限制,国外研究资料很少。

@#@@#@1.3方案的确定@#@饲草切碎机主要用来切断茎秆类饲料,如谷草、稻草、麦秸、干草,各种青饲料和青贮玉米、高梁秸秆等。

@#@饲草切碎机按机型大小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

@#@小型饲草切碎机常称铡草机,在农村应用很广。

@#@主要用来铡切谷草、稻草和麦秸,也用来铡切青饲料和干草。

@#@大型饲草切碎机常用在养牛场,主要用来铡切青贮料,故常称青贮料切碎机。

@#@中型饲草切碎机一般可作铡草和铡青贮料两用。

@#@ @#@@#@ @#@  @#@饲草切碎机按切割部分形式可分为擦刀式和轮刀式两种。

@#@大中型饲草切碎机为了便于抛送青贮料一般都为轮刀式;@#@而小型饲草切碎机则两者都有,但以滚刀式为多。

@#@ @#@@#@ @#@  @#@饲草切碎机按固定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大、中型饲草切碎机为了便于青贮作业常为移动式;@#@小型饲草切碎机常为固定式。

@#@本设计采用可移动轮刀式切碎,此设计主要用于大部分农村和小型企业,方便移动和抛送切碎的饲草结构。

@#@以目前的研究条件,设计的饲草切碎机采用倾斜式喂入饲草装置和放置式刀轮旋转的结构,利用电动机带动刀轮转,在饲草进入喂料口时,饲草在高速旋转的刀片作用下被切断,切断的饲草在刀轮的离心作用下和抛送叶片的旋转被抛出箱体,完成切碎和抛送工作。

@#@此机器的切碎长度均匀,碎末率降低,适用广泛,也适用于切碎谷穗、玉米秸和高杆作物类的秸秆。

@#@该机可用小型电动机约4KW的单相电动机作为配套动力,接户内照明电即可,在无电和偏远地区可用小型柴油机作动力。

@#@该机生产率350-600Kg/h。

@#@切断长度小于4cm,水平抛送距离为2m。

@#@1人即可操作,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是羊,鸡,家禽等饲养的切碎饲草机械。

@#@@#@为了使青饲料有正常的发酵过程,必须将饲料切成10~20mm长的碎段。

@#@按照布兰瑞克的意见,为了让青饲料塔顺利地卸下饲料,应把饮料切成30-45mm。

@#@这样的长度可以通过采用轮刀式切碎机来获得,这样切碎机具有能比较精确的切碎饲料的切割器。

@#@为了保证精确切割,喂入的料层应尽可能窄些(即输送喂入口的宽度要小些)。

@#@而且要尽可能紧密。

@#@关于这点,切碎机通常包含两个部分:

@#@输送装置和将料层送入旋转切刀的喂入装置[4]。

@#@@#@要得到精确地切碎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

@#@刀片的锋利度要适宜。

@#@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刀片和入料口的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

@#@饲料的理论切碎长度L取决于喂入饲料的速度和单位时间内的切割次数。

@#@@#@(1.1)@#@式中:

@#@@#@v----喂入速度(米/秒)@#@n----切碎机的转速(转/分)@#@Z----刀片的数@#@由式中1.1可以看出:

@#@饲料切碎长度可以通过改变刀片的数目和刀盘的转速,或改变饲料喂入的速度,或通过改变两部分其中一个或全部参数来得到。

@#@@#@电动机是已经系列化的产品,在机械设计中,要根据工作载荷大小及性质、转速高低、起动特性、过载情况、工作环境、安装要求及空间尺寸限制和经济性等要求从产品目录中选择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形式、容量和转速,最后确定具体型号。

@#@@#@在本设计中先选定饲草的理论长度L=10~15mm.喂入速度v=0.75m/s.刀片数Z=3@#@@#@由上式可得知电动机选择转速为1500~1400r/min。

@#@@#@经过多次的讨论和研究,确定轮刀式饲草切碎机的总体结构,包括喂入装置,切碎装置,抛送装置,动力传输装置。

@#@@#@工作过程:

@#@机器开始作业时,由电动机带动皮带轮转动,轴和刀轮同时高速旋转,,在饲草进入喂料口时,饲草在高速旋转的刀片作用下被切断,切断的饲草在刀轮的离心作用下和抛送叶片的旋转被抛出箱体,完成切碎和抛送工作。

@#@工作过程:

@#@机器开始作业时,由电动机带动皮带轮转动,轴和刀轮同时高速旋转,,在饲草进入喂料口时,饲草在高速旋转的刀片作用下被切断,切断的饲草在刀轮的离心作用下和抛送叶片的旋转被抛出箱体,完成切碎和抛送工作。

@#@@#@总装图如图1-1:

@#@@#@1.皮带轮2.滚动轴承座3.轴4.刀轮5.刀片6.喂料口7.支架8.抛送叶片@#@图1-1总装图@#@2.设计方案的选择@#@经过多次的讨论和研究,确定轮刀式饲草切碎机的总体结构,包括喂入装置,切碎装置,抛送装置,动力传输装置。

@#@@#@2.1饲草切割长度的确定和分析@#@为了使青饲料有正常的发酵过程,必须将饲料切成10~20mm长的碎段。

@#@按照布兰瑞克的意见,为了让青饲料塔顺利地卸下饲料,应把饮料切成30-45mm。

@#@这样的长度可以通过采用轮刀式切碎机来获得,这样切碎机具有能比较精确的切碎饲料的切割器。

@#@为了保证精确切割,喂入的料层应尽可能窄些(即输送喂入口的宽度要小些)。

@#@而且要尽可能紧密。

@#@关于这点,切碎机通常包含两个部分:

@#@输送装置和将料层送入旋转切刀的喂入装置。

@#@@#@要得到精确地切碎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

@#@刀片的锋利度要适宜。

@#@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刀片和入料口的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

@#@饲料的理论切碎长度L取决于喂入饲料的速度和单位时间内的切割次数。

@#@@#@在图1-2中大概的表明了饲料的理论长度和喂入速度以及刀片转速之间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该机器得到了实际的切割长度与理论长度有些差异。

@#@由于喂入速度不均匀,主要是因为饲草的草料条铺的数量多少不一。

@#@,当喂入速度降低时,喂入口内的饲草的压紧程度随之减少。

@#@结果不仅切割层被刀片折弯,而且个别植株的叶片被刀片拉出成不同的长度。

@#@另一个原因是饲料茎干在喂入口处被弄乱。

@#@第三个原因是饲料在进入箱体时。

@#@与刀片切割厚度不一,切力也不同导致长度不同。

@#@@#@最后,饲料的理论长度和实际长度之间或多或少的差异取决于所用切割装置的的类型。

@#@@#@上面指出的各种因素导致在某种设计切碎长度为6mm的饲料切碎机中,只有75-80%的茎干小于30mm。

@#@@#@由式中1.1可以看出:

@#@饲料切碎长度可以通过改变刀片的数目和刀盘的转速,或改变饲料喂入的速度,或通过改变两部分其中一个或全部参数来得到。

@#@@#@图1-2轮刀转速、喂入速度与理论切割长度之间的关系@#@2.2电动机的选择@#@电动机是已经系列化的产品,在机械设计中,要根据工作载荷大小及性质、转速高低、起动特性、过载情况、工作环境、安装要求及空间尺寸限制和经济性等要求从产品目录中选择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形式、容量和转速,最后确定具体型号。

@#@@#@在本设计中先选定饲草的理论长度L=10~15mm.喂入速度v=0.75m/s.刀片数Z=3@#@由1-1式可以得出:

@#@@#@ @#@由上式可得知电动机选择转速为1500~1400r/min。

@#@@#@2.3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由于轮刀式饲草切碎机对起动转距有较高要求,根据其结构特点,应选交流电动机,Y系列电动机为更新换代产品,具有高效、节能、震动小和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安装尺寸和功率等级符合IEC国际标准,适合于轮刀式饲草切碎机。

@#@@#@2.4确定电动机的容量@#@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必须根据工作机容量的需要来确定。

@#@如选电动机的容量过大,必然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相反,容量过小,则不能保证工作机的正常工作,或使电动机长期过载、发热量大而过早损坏,因此所选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ed应等于或稍大于电动机所需要的实际功率Pd。

@#@@#@电动机所需功率@#@Pd—电动机所需要的实际功率,单位为kw@#@Pw—工作机所需要的输入功率,单位为kw@#@η—电动机工作机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传动总效率@#@按照表确定各部分效率为:

@#@V带传动效率滚动轴承座传动效率代入得@#@由设计要求知n=1440r/min@#@所以@#@由能量守恒得@#@取质量m=10kg,R=200mm@#@而@#@所以@#@所需电动机功率为@#@因载荷平稳,电动机额定功率@#@由表2-1系列电动机技术数据表,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4kw。

@#@@#@2.5电动机转速的选择@#@额定功率相等的同类型电动机,可以有好几种转速可选择,电动机的转速高,极对数少,尺寸和质量小,价格也便宜,但会使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加大,结构尺寸偏长,成本也会变高,若选用低转速的电动机则相反。

@#@根据小型饲料搅拌机的总体设计以及其传动装置的设计,应选用同步转速为1500r/min的电动机,满载转速为1440r/min,该电动机型号为@#@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P167表12-1查出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以下四种传动比选择方案,@#@表2-1系列电动机技术数据表@#@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KW满载转速(r/min)质量/KG@#@Y100L-23143038@#@Y112M-44144043@#@Y132S-45.5144068@#@Y132M-47144081@#@从表2-1中综合考虑选择电动机为:

@#@Y112M-4@#@3.传动装置的设计@#@3.1总设计要求@#@饲草长度:

@#@L=10~20mm@#@轮刀转速:

@#@V=1440r/min@#@电动机与刀轮传动比为:

@#@1:

@#@1@#@配套动力:

@#@4KW@#@连续工作时间:

@#@8h@#@抛送距离:

@#@1.5~2m@#@生产率:

@#@350~600kg/h@#@3.2箱体大小的确定@#@箱体结构尺寸:

@#@长×@#@宽×@#@高606×@#@190×@#@760mm,@#@箱体密封时采用上下箱体可分离式。

@#@@#@箱体直径:

@#@600mm@#@箱体底座与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连接。

@#@@#@材料:

@#@角钢,铁皮。

@#@@#@3.3V带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普通V带@#@3.3.1设计功率@#@根据工作情况由表13-8[8]得=1.2@#@3.3.2选定带型@#@根据Pd=5.2kw和n=1440r/min,由图13-15知:

@#@位于A区域,选定A型带。

@#@@#@3.3.3求带轮的基准直径@#@由表13-9,d不应小于90,取d=100mm由于传动比为1:

@#@1,d1=d=100mm@#@3.3.4验算带速@#@m/s@#@3.3.5初定轴间距@#@@#@取a=300mm@#@3.3.6V带的基准长度@#@mm@#@查表13-2[9]对A型带选用=900mm@#@3.3.7计算实际中心距@#@mm@#@3.3.8求V带根数@#@n=1440r/mind=100mm@#@查表13-3得=1.32kw.传动比为1:

@#@1@#@查表13-5得=1.3=1@#@则V带取3根,Z=3@#@3.3.9单根V带的预紧力@#@由表查得A型带m=0.1kg/m@#@3.3.10压轴力@#@4.轴的设计@#@4.1主轴的设计@#@根据皮带轮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来和带轮配合的轴的直径,根据设计和安装的要求轴的尺寸如下:

@#@轴长:

@#@390mm,连接有带轮的轴端到轴肩的距离为56mm,轴的连接带轮的轴径为:

@#@30mm;@#@与滚动轴承座配合的轴径为:

@#@35mm,轴长90mm,在轴承座右侧轴上要刀轮实现旋转切割,安装刀轮的轴端到轴肩的距离为40mm,轴径40mm;@#@在刀轮后安装有轴套,轴套到刀轮的距离为60mm,轴套右侧安装一滚动轴承座,固定轴和刀轮旋转。

@#@主轴的结构如图4-1所示:

@#@@#@图4-1轴@#@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主要是碳刚和合金刚。

@#@由于碳刚比合金刚价格便宜,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所以本设计采用Q235作为轴的材料,调制处理。

@#@@#@4.2轴上零件的定位@#@为了防止轴上零件受力时发生沿轴向或周向的相对运动,轴上零件除了有游动或空转的要求以外,都必须进行轴向和周向定位,以保证其准确的工作位置。

@#@在固定刀轮时,用B型平键固定刀轮与轴的相对运动,轴套起固定刀轮的轴向定位作用。

@#@@#@套筒:

@#@大端半径=48mm,小端半径d=40mm@#@套筒结构如图图4-2所示@#@图4-2套筒@#@刀轮:

@#@键B14×@#@9×@#@28,滚动轴承座的内圈和轴采用过盈配合,配合尺寸为,@#@4.3轴承的选择@#@滚动轴承的组成: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

@#@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

@#@@#@滚动轴承结构如图图4-3所示@#@@#@图4-3滚动轴承结构@#@滚动轴承的作用:

@#@@#@滚动轴承使用维护方便,工作可靠,起动性能好,在中等速度下承载能力较高。

@#@与滑动轴承比较,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较大,减振能力较差,高速时寿命低,声响较大。

@#@@#@滚动轴承座,它包括轴承座底座、轴承座上盖、第一螺柱组件、轴承座端盖、密封装置、密封压盖,轴承座底座与轴承座上盖的左右两端分别由第一螺柱组件固定连接,轴承座底座与轴承座上盖内为轴承孔,轴承座端盖中部为旋转轴孔,轴承座底座、轴承座上盖的前后两侧分别由螺栓与轴承座端盖固定连接,轴承座端盖外侧设有密封腔,密封装置位于密封腔内,密封装置外设有密封压盖,密封压盖由螺栓与轴承座端盖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轴承座底座、轴承座上盖上一共设有三个润滑孔,三个润滑孔与轴承孔相通,三个润滑孔成120°@#@布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润滑效果好、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特点。

@#@@#@轴的两端都装有滚动轴承座,轴径为35mm,采用基孔制选轴承,先选出滚动轴承座型号为:

@#@SN207。

@#@由于轴的转速为1440r/min,工作时间在10h内。

@#@则选择深沟球轴承。

@#@型号为:

@#@6007。

@#@@#@滚动轴承座如图4-4所示@#@图4-4滚动轴承座@#@4.4选择材料,决定最小直径@#@按扭转强度计算,用于只承受转矩的传动";i:

20;s:

8283:

"螺杆泵运行维护保养规程@#@1.运行操作@#@1)首次起动泵或再次使用长期封存的泵,应注入所输入液体,借助辅助工具转动泵轴几次,这样不会损坏定子。

@#@泵不能无液起动,无液起动会损坏定子;@#@@#@2)启动电机片刻,检查泵的旋转方向,确认与泵壳上所标的方向一致后方可启动运行;@#@@#@3)启动泵后,观察压力表和真空表的读数是否满足要求,注意泵的声音、振动等运转情况,发现不正常应马上停车检查。

@#@@#@4)在初始启动过程中,填料密封(特别是聚四氟乙烯)允许的起始泄漏量,在初始启动过程的15分钟间,应均匀的调整螺母。

@#@每次大约1/8转,调整到最低泄漏量。

@#@若填料函温度急剧升高,泄漏量急剧减小,应马上松开螺母,重复以上过程;@#@@#@5)泵在正常运转时,是通过调节转速来控制流量;@#@@#@2、保养与维护@#@1)螺杆泵在初次启动前应打开进出口阀门并确认管道通畅后方可动作,对正在运转的泵在巡视中应主要注意其螺栓是否有松动、机泵及管线的振动是否超标、填料部位滴水中否在正常范围、轴承及减速机温度是否过高、各运转部位是否有异常声响。

@#@@#@2)作为螺杆泵,它所输送的介质在泵中还起对转子的冷却及润滑作用,因此是不允许空转的,否则会因磨擦和发热损坏定子及转子。

@#@在泵初次使用之前应向泵的吸入端注入流体介质或者润滑液,如甘油的水溶液或者稀释的水玻璃、洗涤剂等等,以防初期启动时泵处于磨擦状态。

@#@在污水处理行业有时会发生污泥或者浮渣中的大块杂质(如包装袋等)将吸入管道堵塞的情况,应昼避免这各种现象的出现。

@#@如不慎发生此类情况应立即停泵清理,以保护泵的的安全运行。

@#@@#@3)泵和电机安装的轴度精确与否,是泵是否平衡运转的首要条件。

@#@虽然泵在出厂前均经过精确的调定,但底座安装固定不当会导致底座扭曲,引起同轴度的超差。

@#@因此在首次运转前,或在大修后应校验其同轴度。

@#@@#@4)基座螺栓及泵上各处的螺栓。

@#@@#@  在运行过程中,基座螺栓的松动会造成机体的振动、泵体移动、管线破裂等现象。

@#@因此对基座螺栓的经常紧固是十分必要的,对泵体上各处的螺栓也应如此。

@#@在工作中应经常检查电机与减速机之间、减速机与吸入腔之间以及吸入腔与定子之间的螺栓是否牢固。

@#@@#@5)万向节或者挠性连接处的螺栓。

@#@@#@  尽管螺栓的生产厂家都对这些螺栓有各种防松措施,但由于处在运行中震动较大,仍可能有一此螺栓发生松动,一旦万向节或挠性轴脱开,将使泵造成进一步的损坏,因此每运转300~500h,应打开泵对此处的螺栓进行检查、紧固,并清理万向节或者挠性轴上的缠绕物。

@#@@#@6)填料函@#@  在正常运行时,填料函处同离心泵的填料函一样,会有一定的滴水,水有填料与轴之间起到润滑作用,减轻泵轴或套的磨损。

@#@正常滴水应在每分钟50~150滴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数不应紧螺栓。

@#@如仍不能奏效就应及时更换盘根。

@#@在螺杆泵输送污泥时,填料盒处的滴水应以污泥中渗出的清液为主,如果有很稠的污泥漏出,即使数量不多也会有一些砂粒进入轴与填料之间,会加速轴的磨损。

@#@当用带冷却的填料环时,应保持冷却水的畅通与清洁。

@#@@#@7)尽量避免过多的泥砂进入螺杆泵。

@#@@#@8)螺杆泵的润滑@#@  螺杆泵的润滑部位主要有三个:

@#@@#@a.变速箱:

@#@变速箱一般采用油润滑,在磨合阶段(200~500)以后更换一次润滑油,以后每2000~3000h应换一次油。

@#@所采用的润滑油标号应严格按说明书上的标号,说明书未规定标号的可使用质量较好的重载齿轮油。

@#@@#@b.轴承架内的滚动轴承:

@#@这一部位一般采用油脂润滑,污水处理厂主要输送常温介质,可选用普通钙基润滑脂。

@#@@#@c.联轴节:

@#@联轴节包裹在橡皮护套中,采用销子联轴节的是用脂润滑,一般不需要经常更换润滑脂,但如果出现护套破损或者每次大修时,一般用油润滑,应每2000h清洗换油一次,输送污泥及浮渣的螺杆泵可使用68号机械油。

@#@@#@d.使用挠性连油杆的螺杆泵由于两端属刚性连接,可免去加油清洗的麻烦。

@#@@#@3、日常巡视内容@#@1)观察有无松动的地脚螺栓、法兰盘、联轴器,变速箱油位是否正常,有无漏油现象。

@#@@#@2)注意吸入管上的真空表和出泥管上的压力表的读数。

@#@这样可及时发现泵是否在空转或者前方、后方有堵塞。

@#@@#@3)听运转时有无异常声响,因为螺杆泵的大多数故障都会发出异常声响彻云霄。

@#@如变速箱、轴承架、联轴节或连轴节或连轴杆、定子和转子出故障都有异常声响。

@#@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能从异常声响中判断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4)用手去摸变速箱、轴承架等处有无异常升温现象。

@#@对于有远程监控系统的螺杆泵,每日的定时现场巡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很多方面,远程监控制代替不了巡视@#@5)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主要记录的内容有工作时间及累计工作时间、轴承温度、加换油记录,填料滴水情况及大中小修记录等等。

@#@@#@6)定子与转子的更换。

@#@@#@  当定子与转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就会逐渐出现内泄现象,此时螺杆泵扬程、流量与吸程都会减小。

@#@当磨损到一定程度,定子与转子之间就无法形成密封的空腔,泵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此时就需要更换定子或转子。

@#@@#@  更换的方法是:

@#@先将泵两面三刀端的阀门关死,然后将定子两端的法兰或者卡箍卸开,扭开定子,然后用水将定子、转子、连轴杆吸室的污泥冲洗干净,卸下转子后即可观察定子与转子的磨损情况。

@#@一般正常磨损情况是,在转子的突出部位,电镀层补均匀磨掉。

@#@其磨损程度可使用卡尺对比新转子量出,定子内部空腔均匀变大,但内部橡胶弹性仍然良好。

@#@如果发现转子有烧蚀的痕迹,有一道道深沟,定子内部橡胶碳化变硬,则说明在运转中有无介质空转情况。

@#@如发现定子内部橡胶严重变形,并且碳化严重,则说明可能出现过在未开出中阀门的情况下运转。

@#@上述两种情况都属非正常损坏,应提醒操作者注意。

@#@@#@一般说来,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转子的寿命应是定子寿命的2~3倍。

@#@当然这与介质、转子和定子的质量及操作者的责任心有关。

@#@在更换转子或定子时,应使用洗涤剂等到润滑液将接触面润滑,这样转子易装入定子,同时也避免了初次试运转时的干涩。

@#@在更换转子或定子的同时,应检查联轴节的磨损状况,并清洗更换联轴节的润滑油(脂)@#@7)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要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电流过大或过小都要立即停车检查;@#@@#@8)泵长期停止的情况下,应放掉泵内积液,最好卸下螺杆。

@#@对于易沉淀的介质,在泵停运时必须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管道,避免再次启动时过载;@#@@#@9)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禁泵干运转;@#@@#@10)如果第一次启动后,泵不输送,为避免干运转,应立刻断路,几分钟之后,再重新启动,如果仍然不输送,则必须检查泵及相关管路;@#@@#@11)螺杆泵的滚动轴承是不需要维修的,但在工作3000~4000小时之后需要给滚动轴承加注润滑油脂;@#@@#@12)检查泵出口压力是否正常及流量的变化情况;@#@@#@13)检查机组运行的响声、振动和密封的泄漏情况;@#@@#@14)检查各部分的润滑是否正常,封油是否足够。

@#@@#@";i:

21;s:

8375:

"铝杆连铸连轧机组@#@技术规范书@#@一、铝杆连铸连轧机项目综述@#@本设备采用连铸连轧的工艺方法、生产φ9.5mm的铝杆。

@#@@#@1.生产工艺流程@#@1.1熔化炉(买方自备)—中间包(买方自备)-静置浇铸电炉(买方自备)—新型四轮浇铸机—油压剪—连轧机组(带堵杆停车保护装置)—收杆装置@#@1.2买方配好的液态铝钛硼合金由浇铸电炉经过流槽,注入新型四轮连铸机,连续浇铸成约900㎜²@#@的梯形锭,用油压剪剪去废锭,待铝锭合格后进入连轧机,经引管装置下线落入收杆机成圈。

@#@@#@2.主要技术参数:

@#@@#@2.1成品铝钛硼杆直径φ9.5(根据用户要求)@#@2.2生产能力:

@#@1.8-2T/h@#@2.3成圈重量:

@#@~1t@#@2.4轧制道次:

@#@11@#@2.5终轧速度:

@#@V—2.5-2.8m/s@#@3.连铸连轧机组设备配置及供货范围(熔化炉、中间包及浇铸电炉买方自备),@#@3.1新型四轮连续浇铸机1台/套@#@该机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新型四轮连铸机,它保证了连铸锭在轧制中心线上,克服了以前铸锭与轧制中心线成22°@#@的夹角,铸锭扭转后再轧制,而对轧制质量产生不利因素;@#@同时该机拆装结晶轮很方便(冷却系统可整体移动),并且浇煲铝液流量大小调整方便,可形成全自动和半自动控制,浇铸点为零点浇铸,铝液浇铸平稳,不易产生气泡和裂纹,大大提高了铸坯的内在质量,克服以往钓鱼杆式调整铝液流量大小不稳定的缺点;@#@而且该机还具有钢带在运行中可以在线调整的优点等。

@#@@#@3.1.1铸锭截面积:

@#@≈900㎜²@#@@#@3.1.2电动机:

@#@4KW@#@3.1.3冷却水压:

@#@0.35—0.5MPa@#@3.1.4冷却水量:

@#@40t/h@#@3.1.5结晶轮直径:

@#@1300mm@#@3.2单轨式油压剪:

@#@1套@#@3.2.1最大剪切力:

@#@1200kgf@#@3.2.2最大剪切行程:

@#@65mm@#@3.2.3电动葫芦型号:

@#@TV-0.25起重量250kg@#@3.2.4叶片泵型号:

@#@YB-25油压65kg/cm3油量25L/min@#@3.2.5电动机:

@#@5.5KWN=960r/min@#@3.3连轧机组1台/套@#@3.3.1主电机:

@#@160KW@#@3.3.2出杆直径:

@#@φ9.5@#@3.3.3轧制中心高:

@#@1500mm@#@3.3.4机架:

@#@11机架@#@3.3.5轧辊名义尺寸:

@#@φ255mm@#@轧机采用自动喂料,机架分上、下传动交替布置,奇数机架是下传动,偶数机架是上传动,当轧制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过载时,则安全联轴节中的剪切套剪断安全销,以保护传动齿轮和轴不被损坏,轧机具有堵杆自动保护系统。

@#@@#@3.4轧机乳液润滑系统@#@3.4.1乳液泵:

@#@ISW65-250型@#@流量56m3/h扬程54m15kw2900r/min1台@#@3.4.2过滤器:

@#@篮式过滤器1台@#@轧辊、轴承及进出口导位进行润滑、冷却,最后乳液全部流经底座上的回流槽,由回水管回到乳液池。

@#@@#@3.5齿轮箱体润滑系统@#@3.5.1齿轮油泵:

@#@2cy-18/3.6-14KW960r/min1台@#@3.5.2工作压力:

@#@0.1—0.3Mpa@#@3.5.3油箱:

@#@3m31个@#@3.5.4油温:

@#@﹤45℃@#@工作原理:

@#@油箱中的油通过油泵到齿轮箱后的进油总管,分三处进入齿轮箱内,通过油管喷射对齿轮和轴承进行润滑,回油是从齿轮箱端头下侧经回油管到油箱。

@#@@#@3.6收线机1套@#@3.6.1收线减速箱:

@#@电动机功率2.2KW1500r/min@#@3.6.2收线筐速度:

@#@速度15-90r/min@#@3.6.3收线筐:

@#@ф2100×@#@1300㎜@#@工作原理:

@#@铝杆以2m/s以上的速度离开机架进入导管,导管内装有滑轮,防止铝杆擦伤并减少摩擦,经导向轮进入收线筐,慢速时大圈,快速时圈小,可调整电位器,进行均匀收线。

@#@@#@3.7电器控制装置1套@#@电气系统供电:

@#@三相四线制电压380V,频率50Hz@#@设备装机总功率:

@#@~200KW@#@3.7.1电气传动控制组成:

@#@@#@电气传动控制由:

@#@轧机调速柜、浇铸机轧机操作台、收杆操作台、油压剪电器板等组成。

@#@@#@3.7.2系统主要电器:

@#@@#@变频调速装置用于连轧机:

@#@1台@#@变频调速装置用于连铸机:

@#@1台@#@变频调速装置用于收线机:

@#@1台@#@PLC控制器:

@#@1台@#@3.7.3电气传动控制说明:

@#@@#@PLC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通过PLC的程序控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轧机电机的速度可通过“速度升降”按钮调整。

@#@浇铸、绕杆的速度均由电位器控制。

@#@@#@系统可对:

@#@各单机的启动/停止操作、各单机的速度、各调速装置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各辅机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系统工作等进行控制。

@#@另外具有轧机的电流及转速显示。

@#@@#@采用该优秀的电控系统可以使铝杆成圈更整齐、致密。

@#@@#@3.7.4电气控制装置尺寸:

@#@@#@轧机控制柜:

@#@1000长×@#@800厚×@#@1800高mm@#@连铸机、连轧机操作台:

@#@1000长×@#@620厚×@#@1000高mm@#@收杆操作台:

@#@600长×@#@620厚×@#@1000高mm@#@3.7.5电气技术资料:

@#@@#@电气原理图:

@#@1套@#@电气接线图:

@#@1套@#@变频调速装置使用说明书:

@#@1份@#@二、用户需自己准备部分@#@4.1厂房和基础:

@#@冷却水池、乳液池等(即土建全部),车间起吊高度≥4M,车间宽>8-10M,车间内安装壹台3~5T电动葫芦。

@#@@#@4.2设备的安装:

@#@安装所需管道、阀门、法兰及设备间连接电线电缆和连铸机冷却水泵等。

@#@供方指导安装,负责调试.@#@4.3冷却水系统@#@4.3.1冷却水泵:

@#@@#@浇铸机供水泵:

@#@ISW65-250型1台@#@流量56M3/h:

@#@扬程54M15KW2900r/min@#@浇铸机抽水泵:

@#@IS60-65-200型1台(根据用户地下水情况,可用可不用)@#@流量60M3/h:

@#@扬程50M11KW2900r/min@#@4.3.2压缩空气和氧气及32号机油、乳液、钢带等。

@#@@#@4.3.3天燃气或煤气@#@4.3.4生产用小推车(转运废铝锭)@#@4.3.5检验室设备@#@4.3.6用户自备工具@#@4.3.7电焊机2台@#@4.3.8电动角向磨光机1台φ100沙轮片数张@#@气割1套割嘴2盒@#@铁锤2把大锤1把@#@4.3.9模具电磨1把φ8铣头5支抛光轮10个φ60@#@活动扳手2把200×@#@24、375×@#@46,梅花扳手1套新6件组(GB/T4388-1995),套筒扳手1套6.3~63,内六角扳手2套5~22@#@50米皮尺1把5米卷尺2把@#@线锥2个鱼线100米细钢丝200米φ1~1.2@#@90°@#@角尺1把315×@#@2001米钢尺1把300钢尺1把@#@200塞尺1把(JB/T7979-95)铁水平尺1把长度400@#@斜垫铁100块钢板10㎜7平方米@#@铜管胀管器钢锯架(QB1108-91)@#@普通台虎钳100×@#@10(QB/T1558.2-92)@#@三角锉(200)中齿、圆锉(200)中齿各2把@#@管螺纹铰板(GB12110-89)轻便型Q74-1型1套@#@管子割刀2型1件管子台虎钳1个(QB/T2211-996)1型@#@三、用户需配备安装主要人员@#@钳工1名,电工1名,电焊工1名,操作工3名(为车间生产工人)。

@#@@#@四、设备应占厂房面积及高度:

@#@长30米,宽8米,高4米(行车梁下)@#@设备价格:

@#@120万元/台套@#@交货期:

@#@90天@#@电工机械有限公司@#@@#@2016/88@#@";i:

22;s:

5514:

"本工作室有大量设计资料,承接机械类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需购买或设计请加Q631768401@#@@#@(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资料@#@题目名称:

@#@履带式推土机@#@学院(部):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最终评定成绩:

@#@@#@@#@摘要@#@@#@推土机在土石方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推土工作装置是其承受工作载荷的主要部件,并将载荷传递至机体,受力情况非常恶劣。

@#@在复杂多变的工作外载荷作用下,分析计算推土工作装置在不同工况、不同部位危险点的应力分布,是设计推土机工作装置所必需的。

@#@@#@本文进行了推土机的总体设计、推土机重心计算、推土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工作装置采用固定式直倾推土铲,双液压缸提升。

@#@根据任务书设计了铲刀和推土板的主要尺寸,并使用CAD制图软件,更直观的将设计体现出来。

@#@本设计选择了危险工况和计算位置进行了强度校核,并借助计算机选取危险截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经过校核,该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稳定性分析中,是在切土作业和坡道运行中进行的分析。

@#@并根据受力情况对液压缸进行设计,得出相应的缸体尺寸。

@#@@#@关键词:

@#@推土机;@#@工作装置;@#@液压缸;@#@强度校核;@#@CAD制图@#@ABSTRACT@#@Bulldozers,worksinthewideapplicationofearth-movingequipment,whichworkingdeviceloadtobearthemaincomponents,andloadtransfertothebody,theforceisverypoor.Inthecomplexandever-changingworkloads,theanalysisbladeequipmentindifferentconditions.Dangerouspointindifferentpartsofthestressdistributionisdesignedbulldozersworknecessaryforthedevice.@#@Thisarticlewastheoveralldesignofbulldozers,bulldozersgravitycalculations,bulldozerstructuredesign.ThisdesignworkofdeviceusedfixedstraightinclinedDozer,dualhydrauliccylinderelevated.Accordingtothetaskofspadeandbookdesignabladeofmaindimensions,anduseCADsoftware,moreintuitivedesign.Thedesignchosenthedangerousworkingconditionsandcalculatethepositionofstrengthcheck,andtheuseofcomputerselecteddangerouscross-sectionofthefiniteelementanalysis,andcooperatetheresultsoftheanalysis.Aftercheckingtherationaldesignofthestructure,it’smeettherequirement.Stabilityanalysis,iscuttingjobsandramprunsintheanalysis.Andaccordingtotheforceonthehydrauliccylinderdesign,drawtheappropriatedimensions.@#@Keywords:

@#@bulldozers;@#@workingdevice;@#@hydrauliccylinders;@#@checkstrength;@#@CADsoftware@#@目录@#@第1章绪论 1@#@1.1推土机概述 1@#@1.1.1履带式推土机介绍 1@#@1.1.2推土机的应用 2@#@1.1.3我国推土机产品的发展前景 2@#@1.1.4推土机总体设计的任务 3@#@1.2课题任务 3@#@1.3课题背景和设计意义 3@#@第2章推土机总体方案设计 5@#@2.1各个机构的选择 5@#@2.1.1动力装置 5@#@2.1.2传动机构 5@#@2.1.3行走机构 6@#@2.1.4工作装置 6@#@2.1.5液压系统 6@#@2.2推土机总体参数选择 6@#@2.2.1推土机重量和接地比压 6@#@2.2.2推土机的行走速度 7@#@2.2.3铲刀的垂直压力和比压入力 7@#@2.2.4铲刀的提升高度和切削深度 7@#@2.2.5推土机生产率 7@#@第3章推土机重心计算 9@#@4.1重心位置分析 9@#@4.2重心位置的确定 9@#@第4章推土机工作装置设计 11@#@4.1工作装置结构类型 11@#@4.2工作装置主要参数及结构尺寸的确定 12@#@4.2.1铲刀的高度和宽度 12@#@4.2.2推土板角度参数的选择 12@#@4.2.3推土板曲率半径 14@#@4.2.4推土板直线部分及挡土板尺寸 15@#@4.2.5顶推架于台车架的铰点位置 15@#@4.2.6铲刀钢板厚度 15@#@4.3推土机工作装置的强度计算 15@#@4.3.1土壤的切削性能 15@#@4.3.2推土机受力分析 16@#@4.3.3推土机作业阻力计算 18@#@4.4推土机铲刀的强度计算 20@#@4.4.1计算位置的确定(第一计算位置) 20@#@4.4.2超静定计算 20@#@4.4.3斜撑杆强度计算 27@#@4.5第三位置计算 28@#@4.5.1顶推架的强度计算 28@#@4.5.2铰销轴强度计算 29@#@第5章推土机的稳定性计算 31@#@5.1推土机切土作业的稳定性 31@#@5.2推土机坡道运行的稳定性 32@#@5.2.1纵向稳定性 32@#@5.2.2横向稳定性 33@#@第6章液压缸设计 34@#@6.1系统压力的确定 34@#@6.2计算油缸尺寸 34@#@结论 37@#@参考文献 38@#@致谢 39@#@2@#@附件@#@序号@#@代号@#@名称@#@图纸@#@01@#@TJJT.0@#@履带式推土机简图@#@A1@#@02@#@TJ.0@#@总装图@#@A0@#@03@#@TJ.6@#@推土铲@#@A1@#@04@#@TG-A100@#@提升液压缸@#@A2@#@05@#@TJ.1@#@顶推架@#@A3@#@06@#@TJ.3@#@垂直撑杆@#@A3@#@07@#@TJ.4@#@水平撑杆@#@A3@#@08@#@TJ.5@#@顶推架销轴@#@A3@#@09@#@TJ.8@#@主刀片@#@A3@#@10@#@TJ.10@#@侧刀片@#@A3@#@11@#@TJ.11@#@上加筋板@#@A3@#@";i:

23;s:

2160:

"埋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1.自动焊接前,检查电网电压是否正常,各电缆连接是否牢固、无破损。

@#@各控制台、操作台上旋、按钮动作是否有效、灵活,应接地部分须可靠地接地。

@#@@#@2.焊接前,工件(即管道)应干燥无水迹及潮气,焊丝须在盘丝除锈机上盘成焊丝盘要求的尺寸和重量(一般12kg/盘),同时要将有锈迹的地方除锈。

@#@焊剂要在烘干箱中干燥后,再加到料斗中(一般l2L/料斗)。

@#@要求适时地在移动轨道面上清除污垢后上润滑油。

@#@各传动件,比如齿轮箱、轴承座等也应加注润滑油或油脂,保证各部分运转良好,无卡滞及大的噪音。

@#@@#@3.焊接过程中,要经常注意焊丝盘内焊丝的数量,焊剂料斗要不时地添加焊剂,以避免整条焊缝未焊完而中断焊接,弧光未埋住影响焊接质量或伤人。

@#@一旦出现焊接中断,需紧急停车后,更换焊丝盘,添加足焊剂,同时要对断弧处焊缝用手砂轮机打磨后再焊接才不致于影响焊缝质量。

@#@@#@4.焊接电源和机头部分,更不能受雨水和腐蚀性气体的侵袭腐蚀,以免电器、元器件受潮或腐烂,引起变值或损坏,从而影响机器运行和缩短寿命。

@#@@#@5.设备出现故障时,要派专人负责维修,严格按照每台设备说明书中要求步骤来排除故障,切不可私自改线。

@#@不要私拆或更换。

@#@@#@6.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种仪表数值的变化,如有变化应停机检修。

@#@@#@7.每天对该埋弧焊机外观及能力进行检测一次。

@#@@#@8.焊机和电缆接头处的螺钉必须拧紧。

@#@否则将引起接触不良,不但造成电能损耗,还会导致电缆或螺杆过热,甚至将使接线板烧毁。

@#@@#@9.焊机内部电流刻度处应经常打扫,清除灰尘杂物,以保证转动灵活。

@#@@#@10.焊机应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

@#@@#@11.焊接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周围的防护措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