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当量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999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当量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砂当量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砂当量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当量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砂当量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

12:

{i:

0;s:

6963:

"@#@一、问题分析@#@1、题目@#@如图所示为一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设已知各构件尺寸为:

@#@,,,原动件1的方位角和等角速度。

@#@试用矩阵法求该机构中各从动件的方位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E点的位移、速度和家速度的运动线图。

@#@@#@2、解答@#@解:

@#@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并标出各杆矢量及方位角。

@#@其中共有四个未知量、、及。

@#@为求解需建立两个封闭矢量方程,为此需利用两个封闭图形ABCA及CDEGC,由此可得,@#@ (1-1)@#@写成投影方程为:

@#@@#@ (1-2)@#@解上面方程组,即可求得、、及四个位置参数,其中。

@#@@#@将上列各式对时间取一次、二次导数,并写成矩阵形式,即可得以下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式。

@#@@#@速度方程式:

@#@ (1-3)@#@机构从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

@#@@#@机构从动件的的速度列阵:

@#@@#@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

@#@@#@:

@#@机构原动件的角速度@#@加速度方程式:

@#@@#@(1-4)@#@机构从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求导:

@#@@#@机构从动件的的加速度列阵:

@#@@#@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求导:

@#@@#@二、Matlab编程思路@#@1、采用解析法画图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操作画图。

@#@@#@2、牛头刨床三维@#@3、程序框图@#@开始@#@定义变量@#@对已知参数赋值(q1=0时)@#@代值得出从动件位置参数矩阵A和原动件位置参数矩阵B@#@得到从动件位置参数矩阵A和原动件位置参数矩阵B对时间的导数:

@#@dA和dB@#@得到从动件速度列阵,并记录@#@得从动件加速度列阵,并记录@#@当θ1=θ1+10。

@#@重新对主动件赋值@#@三、程序及程序说明@#@clearall;@#@%清除缓存空间@#@w1=1;@#@%等角速度@#@l1=0.125;@#@@#@l3=0.6;@#@%构件中有注明@#@l6=0.275;@#@@#@l61=0.575;@#@%代表l6’@#@l4=0.15;@#@%图中有标出@#@form=1:

@#@3601@#@th1(m)=pi*(m-1)/1800;@#@@#@%根据已知公式,进行循环求解相关参数@#@th31(m)=atan((l6+l1*sin(th1(m)))/(l1*cos(th1(m))));@#@@#@ifth31(m)>@#@=0@#@th3(m)=th31(m);@#@@#@elseth3(m)=pi+th31(m);@#@@#@end;@#@@#@%根据已知公式及几何关系列计算方程@#@s3(m)=(l1*cos(th1(m)))/cos(th3(m));@#@@#@th4(m)=pi-asin((l61-l3*sin(th3(m)))/l4);@#@@#@t(m)=(l61-l3*sin(th3(m)))/l4;@#@@#@se(m)=l3*cos(th3(m))+l4*cos(th4(m));@#@@#@ifth1(m)==pi/2@#@th3(m)=pi/2;@#@@#@由于q1=pi/2或者q1=3pi/2是比较特殊,故提出计算@#@s3(m)=l1+l6;@#@@#@end@#@ifth1(m)==3*pi/2@#@th3(m)=pi/2;@#@@#@s3(m)=l6-l1;@#@@#@end@#@A1=[cos(th3(m)),-s3(m)*sin(th3(m)),0,0;@#@...@#@由1-3可得,计算s3’,w3,w4,ve@#@sin(th3(m)),s3(m)*cos(th3(m)),0,0;@#@...@#@0,-l3*sin(th3(m)),-l4*sin(th4(m)),-1;@#@...@#@0,l3*cos(th3(m)),l4*cos(th4(m)),0];@#@@#@B1=w1*[-l1*sin(th1(m));@#@l1*cos(th1(m));@#@0;@#@0];@#@@#@D1=A1\B1;@#@@#@E1(:

@#@,m)=D1;@#@@#@将上边计算结果保存到E1矩阵中@#@ds(m)=D1

(1);@#@@#@w3(m)=D1

(2);@#@@#@w4(m)=D1(3);@#@@#@ve(m)=D1(4);@#@@#@A2=[cos(th3(m)),-s3(m)*sin(th3(m)),0,0;@#@...@#@sin(th3(m)),s3(m)*cos(th3(m)),0,0;@#@...@#@根据1-4可得,求解s3’’,a3,a4,@#@ae@#@0,-l3*sin(th3(m)),-l4*sin(th4(m)),-1;@#@...@#@0,l3*cos(th3(m)),l4*cos(th4(m)),0];@#@@#@B2=-[-w3(m)*sin(th3(m)),(-ds(m)*sin(th3(m))-s3(m)*w3(m)*cos(th3(m))),0,0;@#@...@#@w3(m)*cos(th3(m)),(ds(m)*cos(th3(m))-s3(m)*w3(m)*sin(th3(m))),0,0;@#@...@#@0,-l3*w3(m)*cos(th3(m)),-l4*w4(m)*cos(th4(m)),0;@#@...@#@0,-l3*w3(m)*sin(th3(m)),-l4*w4(m)*sin(th4(m)),0]*[ds(m);@#@w3(m);@#@w4(m);@#@ve(m)];@#@@#@C2=w1*[-l1*w1*cos(th1(m));@#@-l1*w1*sin(th1(m));@#@0;@#@0];@#@@#@B=B2+C2;@#@@#@D2=A2\B;@#@@#@E2(:

@#@,m)=D2;@#@@#@dds(m)=D2

(1);@#@@#@将上面计算结果保存到E2矩阵中@#@a3(m)=D2

(2);@#@@#@a4(m)=D2(3);@#@@#@ae(m)=D2(4);@#@@#@end;@#@@#@o11=th1*180/pi;@#@@#@数据处理及角度弧度转化@#@y=[th3*180/pi;@#@@#@th4*180/pi];@#@@#@w=[w3;@#@w4];@#@@#@a=[a3;@#@a4];@#@@#@figure;@#@@#@subplot(221);@#@@#@h1=plotyy(o11,y,o11,se);@#@@#@绘制位置曲线@#@axisequal;@#@@#@title(‘位置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theta3,\theta4,Se'@#@);@#@@#@d=legend('@#@\it\theta3'@#@,'@#@\it\theta4'@#@,'@#@\itSe'@#@);@#@@#@set(d,'@#@box'@#@,'@#@off'@#@);@#@@#@subplot(222);@#@@#@h2=plotyy(o11,w,o11,ve);@#@@#@绘制速度曲线@#@title('@#@速度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omega3,\omega4,Ve'@#@);@#@@#@b=legend('@#@\it\omega3'@#@,'@#@\it\omega4'@#@,'@#@\itVe'@#@);@#@@#@set(b,'@#@box'@#@,'@#@off'@#@);@#@@#@subplot(212);@#@@#@h3=plotyy(o11,a,o11,ae);@#@@#@绘制加速度曲线@#@title('@#@加速度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alpha3,\alpha4,\alphaE'@#@);@#@@#@c=legend('@#@\it\alpha3'@#@,'@#@\it\alpha4'@#@,'@#@\it\alphaE'@#@);@#@@#@set(c,'@#@box'@#@,'@#@off'@#@);@#@@#@F=[o11;@#@th3./pi*180;@#@th4./pi*180;@#@se;@#@w3;@#@w4;@#@ve;@#@a3;@#@a4;@#@ae]'@#@;@#@G=F(1:

@#@100:

@#@3601,:

@#@)@#@%计算结果输出@#@四、运行结果@#@1、位置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2、在同一个图中绘制位置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3、数据输出@#@@#@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作业,加深了我对解析法的理解,通过学习MATLAB编程,初步了解了其强大功能,在以后的一些学习中我会继续该软件的学习。

@#@@#@同时在做本次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软件刚学,对解析法的理解不够好,通过上网查阅、请教同学,最后完成本次任务。

@#@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但学习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生活的道理。

@#@@#@总而言之,这次作业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有助于我以后的学习。

@#@@#@";i:

1;s:

5170:

"膨胀螺栓(胀锚螺栓)@#@  1.普通膨胀螺栓@#@ 

(1)性能、用途:

@#@膨胀螺栓由膨胀螺栓套管及螺栓两件组成,适用于在混凝土及砖砌体墙、地基上作锚固体。

@#@其受力性能见表48~49。

@#@@#@膨胀螺栓受力性能

(一)     表48@#@螺栓规格@#@(毫米)@#@钻孔尺寸(毫米)@#@受力性能(公斤)@#@直径@#@深度@#@允许拉力@#@允许剪力@#@M6@#@M8@#@M10@#@M12@#@M16@#@10.5@#@12.5@#@14.5@#@19@#@23@#@40@#@50@#@60@#@75@#@100@#@240@#@440@#@700@#@1030@#@1940@#@180@#@330@#@520@#@740@#@1440@#@注:

@#@表列数据系按铺固基体为标号大于150号混凝土。

@#@@#@膨胀螺栓受力性能

(二)         表49@#@螺栓规格@#@(毫米)@#@埋深@#@(毫米)@#@不同基(砌)体时的受力性能(公斤)@#@锚固在75#砖砌体上@#@锚固在150#混凝土上@#@拉力@#@剪力@#@拉力@#@剪力@#@允许值@#@极限值@#@允许值@#@极限值@#@允许值@#@极限值@#@允许值@#@极限值@#@M6×@#@55@#@M8×@#@70@#@M10×@#@85@#@M12×@#@105@#@M16×@#@140@#@35@#@45@#@55@#@65@#@90@#@100@#@225@#@390@#@440@#@500@#@305@#@675@#@1175@#@1325@#@1500@#@70@#@105@#@165@#@245@#@460@#@200@#@319@#@500@#@734@#@1380@#@245@#@540@#@940@#@1060@#@1250@#@610@#@1350@#@2350@#@2650@#@3100@#@80@#@150@#@235@#@345@#@650@#@200@#@375@#@588@#@863@#@1625@#@

(2)规格见图26、表50~51。

@#@@#@膨胀螺栓规格

(一)          表50@#@型号@#@规格@#@(毫米)@#@各部尺寸尺寸(毫米)@#@安装后尺寸@#@(毫米)@#@L@#@L1@#@φ@#@H@#@a@#@b@#@重量@#@(公斤/100件)@#@Ⅰ型@#@M6×@#@65@#@M6×@#@75@#@M6×@#@85@#@M8×@#@80@#@M8×@#@90@#@M8×@#@100@#@M10×@#@95@#@M10×@#@110@#@M10×@#@125@#@M12×@#@110@#@M12×@#@130@#@M12×@#@150@#@M16×@#@150@#@M16×@#@175@#@65@#@75@#@85@#@80@#@90@#@100@#@95@#@110@#@125@#@110@#@130@#@150@#@150@#@175@#@35@#@35@#@35@#@45@#@45@#@45@#@55@#@55@#@55@#@65@#@65@#@65@#@90@#@90@#@10@#@10@#@10@#@12@#@12@#@12@#@14@#@14@#@14@#@18@#@18@#@18@#@22@#@22@#@   @#@3@#@3@#@3@#@3@#@3@#@3@#@3@#@3@#@3@#@4@#@4@#@4@#@4@#@4@#@8@#@8@#@8@#@9@#@9@#@9@#@12@#@12@#@12@#@14.5@#@14.5@#@14.5@#@19@#@19@#@2.77@#@2.93@#@3.15@#@6.14@#@6.42@#@6.72@#@10@#@10.9@#@11.6@#@16.9@#@18.3@#@19.6@#@37.2@#@40.4@#@Ⅱ型@#@M10×@#@150@#@M10×@#@175@#@M10×@#@200@#@M12×@#@150@#@M12×@#@200@#@M12×@#@250@#@M16×@#@200@#@M16×@#@250@#@M16×@#@300@#@150@#@175@#@200@#@150@#@200@#@250@#@200@#@250@#@300@#@55@#@55@#@55@#@65@#@65@#@65@#@90@#@90@#@90@#@14@#@14@#@14@#@18@#@18@#@18@#@22@#@22@#@22@#@8@#@8@#@8@#@10@#@10@#@10@#@13@#@13@#@13@#@3@#@3@#@3@#@4@#@4@#@4@#@4@#@4@#@4@#@12@#@12@#@12@#@14.5@#@14.5@#@14.5@#@19@#@19@#@19@#@13@#@14.2@#@15.4@#@20@#@23.7@#@27.4@#@44@#@60.5@#@67@#@膨胀螺栓规格

(二)           表51@#@规格@#@(毫米)@#@埋深@#@(毫米)@#@钻孔直径@#@(毫米)@#@ @#@规格@#@(毫米)@#@埋深@#@(毫米)@#@钻孔直径@#@(毫米)@#@M5×@#@45@#@M6×@#@55@#@M8×@#@70@#@M10×@#@85@#@M12×@#@105@#@M14×@#@125@#@25@#@35@#@45@#@55@#@65@#@75@#@8@#@10@#@12@#@14@#@16@#@18@#@M16×@#@140@#@M18×@#@155@#@M20×@#@170@#@M22×@#@185@#@M24×@#@200@#@M27×@#@215@#@90@#@155@#@120@#@135@#@150@#@155@#@22@#@26@#@28@#@32@#@35@#@38@#@YG型膨胀螺栓的抗拉抗剪力设计值(混凝土构造手册)(锚固于≥C15混凝土中)@#@规格型号;@#@净截面(mm2);@#@抗拉力设计值(KN);@#@抗剪力设计值(KN)@#@YG1-M10;@#@42.2;@#@7.17;@#@4.94@#@YG1-M12;@#@64.6;@#@10.98;@#@7.56@#@YG1-M16;@#@123.6;@#@21.01;@#@14.46@#@YG1-M20;@#@201.2;@#@34.20;@#@23.54@#@YG2,3-M16;@#@144.1(201);@#@24.50;@#@16.86(23.52)@#@YG2,3-M20;@#@225.2(314);@#@38.28;@#@26.35(36.74)@#@YG3-M12;@#@76.3;@#@12.97;@#@8.93@#@YG3-M24;@#@324.3;@#@55.13;@#@37.94@#@YG3-M30;@#@518.9;@#@88.21;@#@60.71@#@YG3-M36;@#@759.5;@#@129.12;@#@88.86@#@注:

@#@@#@1.括号内为YG2型@#@2.锚固于C10混凝土中的膨胀螺栓,应按表中值再乘以0.75折减系数@#@3.主要承重结构、重要管道以及高速运转、承受冲击荷载和振动较大的设备应加大一级规格型号。

@#@@#@4.YG0型未列入。

@#@@#@用途:

@#@@#@YG1型:

@#@锚固承受静荷载的支承件,如安装电缆支架等;@#@@#@YG2型:

@#@锚固承受动荷载和受力较大的设备部件,如用作管道支架和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YG3型:

@#@锚固承受动荷载和受力较大的设备部件,如用作管道支架和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与YG2型的安装方式不同)分单胀管式和双胀管式@#@";i:

2;s:

18469:

"MPPL-RD-QD-020@#@1.目的@#@明确塑胶制品质量检验标准,促使生产单位按标准要求生产,有利于检验者对质量控制,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现代精密生产或后加工的所有塑胶制品;@#@所有外发生产或后加工的塑胶制品。

@#@@#@在进行部品检查时,使用本检查标准的顺序是:

@#@1。

@#@《作业检查指导书》,2。

@#@客户图画要求或其它书面文件要求,3。

@#@本通用标准。

@#@@#@@#@3.本标准术语解释@#@3.1Critical(致命缺陷,缩写:

@#@CR):

@#@@#@对使用和维护产品或对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损坏产品重要的、最终的基本功能的缺陷。

@#@包括一切令该零件不能使用和装配或外观缺陷导致客户拒绝使用之缺点。

@#@@#@3.2Major(重缺陷,缩写:

@#@Maj)@#@能引起失效或显著降低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

@#@如:

@#@尺寸不符、严重变形、严重外伤、颜色错、装配后会影响功能之批峰、严重顶白、异色点大等。

@#@@#@3.3Minor(轻缺陷,缩写:

@#@Min)@#@不会显著降低产品的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只轻微影响产品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

@#@如:

@#@轻微划伤可抛光、易抹去之污渍、影响外观但能除去之批峰、不影响功能之缩水、混色点、轻微缩水等。

@#@@#@3.4A级表面(A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直接能看到的表面,如:

@#@视窗面,正常工作面等。

@#@@#@3.5B级表面(B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能直接看到的表面,如:

@#@后面、侧面等;@#@@#@3.6C级表面(C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或根本看不到的表面,如:

@#@底面、隐藏面等;@#@@#@3.7D级表面(D面;@#@通常是指内装件)@#@整个部件在组装成成品后看不见或只有在拆机维修时才能看见的表面。

@#@@#@@#@4.抽样检查标准@#@4.1IQC、QA外观抽样检查按MIL-STD-105E单次抽样计划(详细标准见附页)普通检验Ⅱ级检查水平:

@#@@#@Critical:

@#@0Major:

@#@0.4Minor:

@#@1.0@#@若Major或Minor其中之一项超出接受范围便拒收。

@#@@#@4.2抽检要求:

@#@@#@①抽检时每个生产日期及每个模号都要抽到且随机均匀抽取。

@#@@#@②抽检数量:

@#@1~4箱,每箱都要抽取;@#@5~12箱,抽取5箱;@#@13~20箱,抽取6箱;@#@@#@21~30箱,抽取9箱;@#@31~50箱,抽取15箱;@#@50箱以上,抽取20箱。

@#@@#@③抽箱方式:

@#@每1卡板的每1层至少抽取1箱,每箱至少在上、中、下均匀抽取样板且每个生产日期皆要抽检。

@#@@#@4.3IQC在检查来料时,每次抽取的样本量不能少于5PCS产品,如有1PCS不合格影响装配或功能则判断NG;@#@@#@4.4IPQC在抽样检查时,每2小时抽取不少于3啤进行外观检查;@#@每2小时抽取不少于2啤进行尺寸检查。

@#@@#@4.5功能测试试装检查@#@①IQC在检查来料时,批量少于(含等于)50000PCS,随机抽样5个计量单位进行试装判别;@#@批量大于50000PCS,样本数增至10个计量单位。

@#@@#@②IPQC在现场抽样检查时,每4小时抽取1啤进行嵌合试装,如发现1PCSNG时,即判定NG,每班每台机抽取1啤进行脆裂测试1次。

@#@@#@③IPQC、QA在批量检查时,至少选1啤与另1啤进行交叉试装,如有一次不合格,则判为不可接受。

@#@(如部品有装配要求时)@#@④各客户新型号部品初次量产出货前,其包装必须按“产品纸箱包装检验方法作业流程”(MPPL-WI-PE-016)要求进行产品跌落测试,以检验产品纸箱包装方法的可行性。

@#@@#@@#@5、目检的基本要求@#@1、检查员基本条件:

@#@正常裸眼(或纠正视力)单眼视力不小于1.0(无色盲)。

@#@@#@2、基本要求:

@#@@#@u检查距离:

@#@45±@#@10cm@#@u时间:

@#@3-8秒/检查面/遍。

@#@@#@u目测场地:

@#@无尘、不肮脏。

@#@@#@u光源:

@#@日光灯40W,800LUX以上,且距离被检产品为80±@#@20CM。

@#@@#@u检查角度:

@#@垂直光源正面90°@#@±@#@45°@#@。

@#@@#@u受检范围:

@#@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外观能看见处均需检查。

@#@@#@6、通用检查标准@#@特别说明:

@#@1)损坏产品重要的、最终的基本功能的缺陷总是判为不可接受.@#@2)以下标准和客户标准有相异时,最终判定以客户标准优先@#@3)如有限度样板,优先参照限度样板为准;@#@无限度样板,参照本标准@#@4)不知怎样判定时,应与相关人员商议(或召集会议)后判定.@#@符号说明:

@#@“D”表示深度,“L”表示长度,“S”表示面积,“W”表示宽度,“φ”表示直径,“H”表示高度,“△d”表示偏移量,“△E“表示色差。

@#@@#@6.1注塑@#@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J01@#@尺寸NG@#@Maj@#@不可接受@#@/@#@J02@#@披锋/毛边/毛丝/胶丝@#@Maj@#@/@#@H<@#@0.07mm@#@可接受@#@H<@#@0.15mm@#@可接受@#@H<@#@0.15mm@#@可接受@#@H<@#@0.15mm@#@可接受@#@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均不接受@#@J03@#@缩水@#@Maj@#@参照样板或限度样板@#@/@#@J04@#@流纹/皱纹/气纹@#@Maj@#@参照限度样板或在正常检验条件下看不见可接受@#@/@#@J05@#@水口影/光影/汽影@#@Maj@#@参照限度样板或在正常检验条件下看不见可接受@#@/@#@J06@#@变形(弯曲)@#@Maj@#@/@#@L<@#@50,<@#@0.15mm;@#@@#@50<@#@L<@#@200,<@#@0.3mm;@#@@#@200<@#@L<@#@400,<@#@0.5mm;@#@@#@L>@#@400,<@#@1.0mm@#@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如果产品图另有要求,以产品图纸为准@#@J07@#@黑点/混色/沙眼/污点/杂点/料花@#@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透明件及有喷涂电镀印刷烫金等后工序的部品不适用此标准。

@#@@#@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J08@#@多胶/缺胶@#@Maj@#@/@#@不可接受@#@参照限度样板@#@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09@#@破裂/崩损/折断/裂痕@#@Maj@#@不可接受@#@/@#@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程度@#@产品“LOGO”10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1@#@1@#@1@#@/@#@J11@#@顶高、拉高、拖高@#@Maj@#@/@#@不可接受@#@参照限度样板@#@参照限度样板@#@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12@#@伤痕(拖伤/刮伤/碰伤/批伤/压伤)@#@点状@#@Maj@#@程度@#@/@#@不可接受@#@0.1mm2<@#@S<@#@0.3mm2@#@0.1mm2<@#@S<@#@0.3mm2@#@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0@#@1@#@1@#@/@#@线状@#@程度@#@/@#@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容许数量@#@/@#@1@#@1@#@1@#@/@#@J13@#@色差@#@Maj@#@△E≤1.0,目视比对样板、限度样板或色板,无明显差异@#@/@#@J14@#@白化(发白/顶白/拉白/拖白)@#@Maj@#@程度@#@/@#@不接受@#@S≤0.1mm2@#@S≤0.2mm2@#@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允收数量@#@/@#@1@#@1@#@/@#@J15@#@纹面光泽不良@#@Maj@#@参照限度样板@#@/@#@J16@#@水口高/水口不平/水口穿孔@#@Min@#@水口位穿孔不接受@#@水口残余≤0.05mm、@#@水口位残余≤0.1mm@#@水口位残余≤0.2mm@#@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17@#@污渍、油渍、模脏@#@Maj@#@/@#@不接受@#@不接受@#@可擦试之且不影响装配与使用之污渍可允收@#@/@#@J18@#@夹水纹/熔接痕@#@Maj@#@/@#@W>@#@0.15mm@#@L≥2.5mm@#@不可接受@#@W>@#@0.2mm@#@L≥3.5mm@#@不可接受@#@W>@#@0.2mm@#@L≥3.5mm@#@不可接受@#@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参照限度样板或有明显手感时不可接受@#@J19@#@透光性不良(镜片)@#@Maj@#@不接受@#@/@#@J20@#@混料@#@Maj@#@不接受@#@/@#@J21@#@气泡@#@Maj@#@/@#@不接受@#@不影响功能,可接受@#@/@#@J22@#@烧焦、烧白@#@Maj@#@不接受@#@/@#@J23@#@麻点/凹痕/模痕印/模渍@#@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有明显手感时不可接受@#@允收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J30@#@结构不符@#@Maj@#@不接受@#@/@#@J40@#@功能不符@#@Maj@#@不接受@#@/@#@6.2喷油@#@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S01@#@飞油@#@Min@#@参照限度样板@#@/@#@/@#@/@#@/@#@/@#@S02@#@尘点/尘丝@#@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S03@#@少油@#@Min@#@目视颜色无明显差异可接受@#@/@#@S04@#@积油/哑色@#@Min@#@参照限度样板@#@/@#@S05@#@烧焦/掉漆@#@Maj@#@不接收@#@/@#@S06@#@砂纸印@#@Maj@#@正常条件下用不同检验角度观察均不太明显可接受@#@/@#@J13@#@色差@#@Min@#@△E≤1.0目视比对样板、限度样板或色板,无明显差异@#@/@#@S07@#@表面颜色光泽不良@#@Maj@#@不接受@#@/@#@6.3印刷(丝印、移印)@#@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Q01@#@走位@#@Min@#@L≤50MM,△d≤0.3mm;@#@@#@L>50MM,△d≤0.5mm@#@/@#@Q02@#@漏光/透底@#@Maj@#@不接受@#@/@#@Q03@#@印刷模糊/拉油/毛边/肥油@#@Maj@#@参照限度样板@#@/@#@Q04@#@混色@#@Maj@#@参照限度样板@#@/@#@Q05@#@漏印/错印@#@Maj@#@不接受@#@/@#@Q06@#@重影@#@Maj@#@L≤50MM,△d≤0.05mm;@#@@#@L>50MM,△d≤0.1mm@#@/@#@Q07@#@断字/断线/残缺/粗细不均@#@Maj@#@正常检验条件下,可清晰辩认字体且无歧义产生则OK@#@/@#@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不接受@#@/@#@J13@#@色差@#@Maj@#@目视比对样板或色卡无明显差异@#@/@#@6.4烫金@#@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H01@#@烫金不到边/残缺/粗细不均/模糊@#@Maj@#@不接受@#@/@#@H02@#@光影/重影@#@Maj@#@L≤50MM,△d≤0.2mm;@#@@#@L>50MM,△d≤0.3mm@#@/@#@H03@#@漏烫/错烫@#@Maj@#@不接受@#@/@#@H04@#@毛边/锯齿边@#@Maj@#@正常检验条件下,不明显则OK@#@/@#@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程度@#@产品“LOGO”10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外观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1@#@1@#@1@#@/@#@J13@#@色差@#@Min@#@目视比对样板或色卡无明显差异@#@/@#@Q01@#@走位@#@Min@#@L≤50MM,△d≤0.3mm;@#@@#@L>50MM,△d≤0.5mm@#@/@#@S02@#@尘点/尘丝/凹点/起皱@#@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6.5电镀@#@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E01@#@麻点/凹点/砂眼/起泡/波纹@#@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E02@#@光泽不良//发黄/发朦(哑色)@#@Min@#@正常检验条件下与样板比对,不明显则OK@#@/@#@E04@#@电镀漏铜/漏镀(不到位)@#@Maj@#@不接受@#@/@#@E05@#@污渍/电镀液残余/@#@Maj@#@/@#@E06@#@电镀脱落@#@Min@#@/@#@J02@#@披锋/毛刺@#@Min@#@<@#@0.1mm且无锐角,可接受@#@/@#@J06@#@变形@#@Maj@#@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程度@#@产品“LOGO”10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外观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1@#@1@#@1@#@/@#@6.6装配@#@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X06@#@断差@#@Min@#@顺段差≤0.2mm,逆段差不可有@#@/@#@X06@#@间隙@#@Min@#@≤0.15mm@#@/@#@7.性能检测(涂装/印刷/烫金/电镀)@#@序号@#@测试项目@#@现代@#@1@#@耐醇性测试@#@(酒精测试)@#@1)把测试用的抹布(8层)附着在R17的圆铁棒后再醮上工业用99.5%酒精0.5cc;@#@@#@2)把试件放在试验机工作台合适位置来回往复水平运动(来回12次/分钟),振幅25~50mm,1个来回算1回;@#@@#@3)按键类产品:

@#@20回/1000g±@#@50g,如发现试件表面无变色、脱色、剥落等即判OK;@#@@#@4)其它产品:

@#@10回/500g±@#@25g,如发现涂装油层掉落露素材底色或字迹模糊不清即判NG。

@#@@#@2@#@橡皮测试@#@1)用日本产MONO牌橡皮固定在测试机位上及固定压力块(1000g±@#@50g);@#@@#@2)把试件放在试验机工作台合适位置来回往复水平运动(来回20次/分钟),振幅25~50mm,1个来回算1回;@#@@#@3)按键类产品:

@#@测试1000回,如发现试件表面无变色、脱色、剥落等允收;@#@@#@4)其它产品:

@#@测试100回,如发现涂装油层掉落露素材底色或字迹模糊不清即判NG。

@#@@#@3@#@剥离强度测试@#@(划百格测试)@#@1)在试件测试符号/图案上用小刀界格100个1mm×@#@1mm小方格(电镀产品为25个2mm×@#@2mm的小方格,切入深度必须深入素材本体)@#@2)用透明胶纸充分贴附在小方格上,用大拇指肚轻平压2-3次;@#@@#@3)将胶纸沿45°@#@角即时拉起;@#@@#@4)重复②③动作3次,如发现有涂装层或印刷符号/图案掉落2格以上即判NG(电镀产品脱落1格为NG)@#@4@#@胶纸测试@#@1)用美国制造的Scotch600型透明3M胶纸充分贴附在部品表面,用大拇指肚轻平压2-3次;@#@@#@2)将胶纸沿90°@#@角即时拉起;@#@@#@3)重复①②动作3次,如发现有涂装层脱落露底或印刷符号/图案掉落影响识别时即判NG。

@#@@#@5@#@硬度测试@#@用三菱牌或中华牌硬度为2H的铅笔以5牛顿(500g)的压力划10mm的距离,划过之后看不到塑胶底材就OK。

@#@@#@6@#@脆裂测试@#@1)IPQC每班次对责任机台抽取1PC进行脆裂测试;@#@@#@2)主要对产品的柱位、骨位进行检查,用剪钳夹紧测试位,如果慢慢地均匀变化至白化,则判定OK;@#@若测试位变形异常(破裂、断裂等)则判定NG。

@#@@#@塑胶部品通用检查标准@#@8.附页:

@#@MIL-STD-105E单次抽样计划之检验标准(LEVERⅡ、SPECIAL4)@#@批量数@#@抽样数@#@0.25@#@0.40@#@0.65@#@1.00@#@1.50@#@2.50@#@4.00@#@6.50@#@10.00@#@尺寸@#@(S-4)@#@外观@#@(L-Ⅱ)@#@ACRE@#@ACRE@#@ACRE@#@ACRE@#@ACRE@#@ACRE@#@ACRE@#@ACRE@#@ACRE@#@2TO8@#@2@#@2@#@01@#@9TO15@#@2@#@3@#@01@#@16TO25@#@3@#@5@#@01@#@12@#@26TO50@#@5@#@8@#@01@#@12@#@23@#@51TO90@#@5@#@13@#@01@#@12@#@23@#@34@#@91TO150@#@8@#@20@#@01@#@12@#@23@#@34@#@56@#@151TO280@#@13@#@32@#@01@#@12@#@23@#@34@#@56@#@78@#@281TO500@#@13@#@50@#@01@#@12@#@23@#@34@#@56@#@78@#@1011@#@501TO1200@#@20@#@80@#@12@#@23@#@34@#@56@#@78@#@1011@#@1415@#@1201TO3200@#@32@#@125@#@12@#@23@#@34@#@56@#@78@#@1011@#@1415@#@2122@#@3201TO10000@#@32@#@200@#@12@#@23@#@34@#@56@#@78@#@1011@#@1415@#@2122@#@10001TO35000@#@50@#@315@#@23@#@34@#@56@#@78@#@1011@#@1415@#@2122@#@350001TO150000@#@80@#@500@#@34@#@56@#@78@#@1011@#@1415@#@2122@#@150001TO500000@#@80@#@800@#@56@#@78@#@1011@#@1415@#@2122@#@500001TOOver…@#@125@#@1250@#@78@#@1011@#@1415@#@2122@#@Over…@#@200@#@2000@#@1011@#@1415@#@2122@#@使用步骤:

@#@1)确定要抽样的产品的批量数和检查特性、AQL值。

@#@2)查产品批量数所在的行与AQL值所在的列交汇处之AC、RE值;@#@(AC=AcceptanceNumber合格判定个数;@#@RE=RejectionNumber不合格判定个数)。

@#@3)如不合格品数量小于RE值,该批产品判定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4)如果出现对应到箭头的情况,@#@则沿着箭头的方向读取箭头所指的第一个ACRE值,然后由此值回查对应的检查样本值,以新查到的样本值为准,同时,原查到的样本值作废。

@#@@#@第1页共12页@#@";i:

3;s:

6033:

"浅谈吸油烟机的工艺品质@#@吸油烟机(以下简称烟机)有两个主要卖点:

@#@一是外观,二是工艺。

@#@外观是设计出来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轮廓造型;@#@工艺是制造出来的,是走进后看到的一些细节。

@#@好看的外观加上良好的工艺品质,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公司的烟机产品正在发生改变,一是材质上,不锈钢产品越来越多;@#@二是制造工艺上,全缝焊接也越来越常用。

@#@如何处理好这些焊缝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工艺品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改变,对不锈钢产品的处理基本上是沿用了冷板产品的工艺思路和方法:

@#@即采用一切方法把各个零件焊接在一起,无论是手工点焊定位,还是手工补焊,甚至全部手工氩弧焊焊接。

@#@这样得到的焊缝不但焊瘤大,变色范围也大。

@#@后续的打磨工作只能扩大打磨范围,基本上没有小于1厘米的。

@#@这么宽的打磨范围必须再加一道拉丝处理。

@#@为了避免手工拉丝和原始磨砂纹路的差别,最后往往选择了整体拉丝处理,就好比冷板产品一样,最后一道喷涂或喷漆工序把之前所有的打磨痕迹覆盖起来了。

@#@但整体拉丝没有喷涂那样的功效,其负面影响列举如下:

@#@@#@1.手动拉丝后破坏了原始磨砂的那种细致均匀的纹路和光泽;@#@@#@2.不同的操作手法会带来不同的拉丝效果,有的能拉直并保持连续性,有的就不直,或者有波浪纹;@#@@#@3.在拉丝过程中可能会使零部件变形;@#@@#@4.拉丝处理后的粉尘附在上面,给后续的清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果选用防锈清洁剂清理,比如渡边水,则会在机身上流下包装胶袋的印迹,用户开箱后基本上清除不掉;@#@如果选用挥发性的清洁剂,则不能有效保护被破坏了的表面,会有生锈的可能。

@#@@#@最后得到的不锈钢产品看起来灰蒙蒙的,没有其本应有的金属光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同一个卖场里当我们的产品同别的公司产品摆在一起时,差距就很明显了。

@#@无论是在各种展会,还是同客户交流沟通,都能明显感受到客户对我们公司不锈钢烟机表面质量提升的期望。

@#@@#@要提升我们公司烟机的工艺品质,工艺工程部是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对制造企业来说,它与产品研发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产品研发部是围绕客户需求来设计产品,工艺工程部则是为产品服务的,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工艺问题,为实际生产提供操作指导文件和工装设备,其中指导文件包括了工序,设备,参数,要点,注意事项,每道工序的检测标准等内容;@#@工装设备包括夹具、定位器具、新购设备等装备。

@#@目前我们公司的现状是研发部门设计出来的新产品直接交给车间的班组去生产,由操作工人自己去发挥,省却了中间的工艺设计环节,所以除了自制件冲压工艺卡,没有其它的一些指导文件,比如说焊接工艺卡,打磨作业指导书、粘胶作业指导书等。

@#@所以尽管我们有先进的激光焊接设备,但焊出来的焊缝有各种缺陷,包括漏焊、焊穿、焊不满、焊偏、变色范围大等,最后手工补焊了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前面提到的大面积打磨和整体拉丝处理。

@#@前年给北美一个比较大的新客户开发出来的多款烟机,到现在生产多批次了,但是感觉每一个批次都做的很辛苦,很小心翼翼,但是依然有各种问题出现,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值。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这些新产品都缺乏消化导致的,没有找到正确的制造工艺和方法。

@#@@#@设计产品的研发部门在提升产品的工艺品质上也是可以有所贡献的,开发设计是源头,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可制造性。

@#@产品设计的是否合理,在制造过程中是会得到检验的,但为时已晚,因为模具做好了,产品已经定型了,除非有重大问题,很少会推倒重来,于是只好将就着生产。

@#@也许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部门负责人的把关,以及设计评审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但这都是被动的,总有遗漏的地方。

@#@笔者以为编制设计规范来指导设计就可以有效规避一些问题。

@#@产品外观可以不同,但是一些结构细节是有共性的,可以在同一原则下设计,比如说焊缝接头该怎么设计,粘胶件的结构应该怎么设计等等。

@#@这些设计规范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经过实际生产总结出来的,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规范是公司的知识沉淀,是很宝贵的财产。

@#@作为设计人员个人来说,如果能做到设计前有方案,设计中有说明,实践中有验证,设计后有总结,那么也会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设计规范。

@#@@#@近期通过业务人员的努力,与一家大型连锁卖场谈妥了业务合作,等于拿到了多年期盼的主流市场入场券,单个型号的每批次订单量由非主流市场的一两百台增加到近千台,这充满挑战的机遇更增添了我们提升产品工艺品质的紧迫性。

@#@为此,笔者建议成立一个项目团队,着力解决不锈钢产品的焊接打磨工艺问题,重点是焊接,针对各种焊接缺陷找到解决办法,可以挑选某些产品作为突破口,做到焊接后不拉丝处理,获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在本文的结尾,笔者期望能通过这次产品工艺品质的提升活动,促进公司的转型升级,转型到更精细化生产。

@#@@#@@#@";i:

4;s:

14292:

"@#@起重机日常维护与保养@#@RoutineCareandMaintenanceofCrane@#@

(一)机构的润滑LubricationofMechanism@#@起重机设备润滑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起重机各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与延长机件的寿命和促进安全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使用和维修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按时用油枪通过各润滑点的油杯加油。

@#@@#@Thelubricationconditionofcraneequipmentdirectlyaffectsthenormaloperationofcranemechanismsandiscloselyrelatedtoextendingtheservicelifeofthemechanicsandpromotingsafetyinproduction.Therefore,theuseandmaintenancepersonnelmustcarryoutregularchecksonalllubricationpointsandfuelontimewithoilgunthroughoilcupsofthelubricationpoints.@#@1.起重设备各润滑点的分布@#@1.Distributionoflubricationpointsofhoistingequipment@#@①吊钩滑轮轴;@#@Hookpulleyspindle@#@②固定滑轮轴(小车架上);@#@Fixedpulleyspindle(onthedollyframe)@#@③钢丝绳;@#@Steelrope@#@④各减速器;@#@Reducers@#@⑤各齿轮联轴器;@#@Gearcouplings@#@⑥各轴承箱(包括车轮组、卷筒组);@#@Bearingboxes(includinggroupwheelandgroupreel)@#@⑦电动机轴承;@#@Motorbearing@#@⑧制动器各节点和轴栓;@#@Nodesandaxleboltsofbrake@#@⑨电缆导电中滑车的轴承;@#@Pulleybearingofelectriccable@#@⑩抓斗各铰点的轴。

@#@Shaftsofgrabhingejoints@#@2.润滑条件与润滑材料@#@2.Lubricatingconditionandmaterials@#@起重设备必须采用合适的润滑油脂,定期润滑和及时更换,润滑装置和各润滑点必须保持清洁。

@#@下表所列为各机构主要零部件润滑时间的一般规定和推荐用的润滑材料:

@#@@#@Appropriatelubricantgreasemustbeusedforhoistingequipment,whichshouldberegularlylubricatedandtimelyreplaced;@#@lubricationequipmentandthelubricationpointsmustbekeptclean.Thefollowingtableliststhegeneralregulationonlubricationintervaltimeofmajorcomponentsofvariousmechanismsandlubricatingmaterialsrecommendedtouse.@#@序号No.@#@易损零部件@#@Wearingparts@#@规则@#@Regulation@#@润滑条件@#@Lubricatingcondition@#@润滑材料@#@Lubricatingmaterials@#@1@#@钢丝绳@#@Steelrope@#@一般15~30天一次,根据实际使用中的润滑情况决定@#@Lubricatedonce15~30daysingeneral,accordingtolubricationconditionintheactualuse@#@①把润滑脂加热到80℃~100℃浸泡至饱和为宜@#@②不加热涂沫@#@①Heatlubricantgreaseto80℃~100℃,soakedtosaturation@#@②Linimentnotheated@#@①钢丝绳麻心脂(Q/SY1152-65)@#@②涂合成石墨钙基脂(SYB1405-65)或其它钢丝绳润滑脂@#@①Steelropehempcoregrease(Q/SY1152-65)@#@②graphitecalciumbasegrease(SYB1405-65)orothersteelropelubricantgrease@#@2@#@减速器@#@Reducers@#@使用初期每季换一次,以后可根据油的清洁情况半年~一年换一次@#@Replacedonceeveryquarterintheearlyuseperiodand6-12monthslateraccordingtothecleannessofoil@#@夏季@#@summer@#@用HL30齿轮油(SYB1103-62)@#@WithHL30gearoil(SYB1103-62)@#@冬季@#@(不低于-20℃)@#@Winter@#@(notlowerthan-20℃)@#@用HL20齿轮油(SYB1103-62)@#@WithHL20gearoil(SYB1103-62)@#@3@#@齿轮联轴器@#@Gearcouplings@#@每月一次@#@Onceamonth@#@①工作温度-20℃@#@~60℃@#@Servicetemperature-20℃~60℃@#@②高于50℃@#@Higherthan50℃@#@③低于-20℃@#@Lowerthan-20℃@#@①可采用以任何元素为基体的润滑脂,但不能混合使用。

@#@冬季宜用1.2号,夏季宜用3.4号。

@#@@#@Lubricantgreaseadoptinganyelementasthebasecanbeusedbutcannotbemixed.No.1.2ispreferredinwinterandNo.3.4insummer.@#@②用工业锂基润滑脂(QSY1110-65)冬季用1号,夏季用2号。

@#@@#@Industriallithiumbasegrease(QSY1110-65);@#@No.1forwinterandNo.2forsummer@#@③采用1、2号特种润滑脂(Q/SY1119-70)@#@No.1andNo.2speciallubricantgrease(Q/SY1119-70)@#@4@#@滚动轴承@#@Rollingbearing@#@3~6个月一次@#@Once3~6months@#@5@#@滑动轴承@#@Slidingbearing@#@酌情@#@Casebycase@#@6@#@卷筒内齿盘@#@Innerfluteddiscofreel@#@每大修时加满@#@Topupineveryheavymaintenance@#@7@#@电动机@#@Motor@#@年修或大修@#@Annualoverhaulorheavymaintenance@#@①一般电动机Generalmotor@#@②H级绝缘和湿热地带@#@H-gradeinsulationandhotandhumidzone@#@①复合铝基润滑脂(Q/SY1105-66)@#@Compoundaluminumbasegrease(Q/SY1105-66)@#@②3号锂基润滑脂@#@No.3lithiumbasegrease@#@注:

@#@表中所列Q/SY系列系辽宁省营口市润滑油脂厂厂标代号;@#@SYB系石油部部颁标准代号。

@#@@#@Note:

@#@thelistedQ/SYseriesistheblemcodeofLubricatingOilandGreaseFactoryinYingkouCity,LiaoningProvince;@#@SYBistheministerialstandardcodeofthePetroleumDepartment.@#@

(二)机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CareandMaintenanceofMechanicalEquipment@#@1.钢丝绳@#@1.Steelrope@#@①.报废标准:

@#@按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Discardstandard:

@#@accordingtotherelevantprovisionsinGB6067-85“HoistingMachinerySafetyRegulations”.@#@ 钢丝绳使用的安全程度由下列项目判定(见2.5.1~2.5.10款) @#@Thesecuritylevelofsteelropeisdeterminedbythefollowingitems(referto2.5.1~2.5.10)@#@a、断丝的性质和数量;@#@Natureandnumberoffilamentbreakage@#@b、绳端断丝;@#@Rope-endfilamentbreakage@#@c、断丝的局部聚集;@#@Partialaggregationoffilamentbreakage@#@d、断丝的增加率;@#@Increasingrateoffilamentbreakage@#@e、绳股断裂;@#@Strandbreakage@#@f、由于绳芯损坏而引起的绳径减小;@#@Reductionofropediametercausedbythedamageofropecore@#@g、弹性减小;@#@Reductionofelasticity@#@h、外部及内部磨损;@#@Externalandinternalwearandtear@#@i、外部及内部腐蚀;@#@Externalandinternalcorrosion@#@j、变形;@#@Deformation@#@k、由于热或电弧造成的损坏。

@#@Damagescausedbyheatorelectricarc@#@所有的均应考虑以上各项因素并遵循各自的标准。

@#@然而,钢丝绳的损坏往往是由各个因素综合积累造成的,这就应由主管主管判别并决定钢丝绳是报废还是继续使用。

@#@@#@Alltheabovefactorsshouldbetakenintoaccountandfollowtheirrespectivestandard.However,thedamageofsteelropeisoftencausedbytheaccumulationofvariousfactors,whichrequiresthesuperintendenttojudgeanddecidetodiscardorcontinuetousetherope.@#@在所有情况下,检验人员应弄清钢丝绳的损坏是否由机构上缺陷所造成,如果是这样,应建议在换新钢丝绳之前消除这缺陷。

@#@@#@Inallcases,inspectorsshouldascertainwhethertheropedamageiscausedbymechanismdefects;@#@ifso,itshouldberecommendedtoeliminatethedefectbeforereplacingtherope.@#@2.5.1绳端断丝Rope-endfilamentbreakage@#@当绳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即使数量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可能是由于绳端安装不正确造成的,应查明损坏原因。

@#@如果绳长允许,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

@#@@#@Whenfilamentbreakageoccursattheropeendornearby,evenifthereisonlyasmallnumber,italsoindicatesthatthestressofthatpartisveryhigh,whichmaybebecauseoftheincorrectinstallationofropeend;@#@thecauseofdamageshouldbeidentified.Iftheropelengthallows,cutoutthesitewherefilamentbreakageoccursandconductareasonablere-installation.@#@2.5.2断丝的局部聚集Partialaggregationoffilamentbreakage@#@如果数年丝紧靠一直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应报废。

@#@如这种断丝聚集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者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列的数值少,钢丝绳也应予以报废。

@#@@#@Ifforyearsthefilamentsgatherformingpartialaggregation,theropeshouldbescrapped.Ifthefilamentbreakageaggregateswithinthescopeofropelengthlessthan6d,orconcentratesinanyonestrand,evenifthenumberofbrokenwiresislessthanthevaluelistedinthetable,thesteelropeshouldalsobescrapped.@#@2.5.3断丝的增加率Increasingrateoffilamentbreakage@#@在某些使用场合,疲劳是引起钢丝绳损坏的主要原因,断丝则是在使用一个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但断丝数逐渐增加,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在此情况下,为了判定断丝的增加率,应仔细检验并记录断丝增加情况。

@#@判明这个“规律”可用来确定钢丝绳未来报废的日期。

@#@@#@Insomeuseoccasions,fatigueisthemainreasoncausingthedamageofsteelwirerope;@#@filamentbreakagebeginstooccurafteraperiodoftime,butthenumberofbrokenwiresgraduallyincreasesanditsintervaltimebecomesshorterandshorter.Inthiscase,inordertodeterminetheincreasingrateofbrokenwires,carefullyinspectandrecordtheincreaseofbrokenwires.Identifyingthis"@#@law"@#@canbeusedtodeterminethefuturescrappingdateofsteelrope.@#@2.5.4绳股断裂Strandbreakage@#@如果出现整根绳股的断裂,则钢丝绳应报废。

@#@@#@Ifthebreakageoccurstoawholestrand,thesteelropeshouldbescrapped.@#@2.5.5由于绳苡损坏而引起的绳么减小Reductionofropediametercausedbythedamageofropecore@#@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或多层结构中的内部绳股)断裂而造成绳显著减小时,钢丝绳应报废。

@#@@#@Whenthefibercoreofsteelropeisdamagedorsteelcore(ortheinternalstrandinmulti-layerstructure)fracturesanditcausessignificantreductionofropediameter,theropeshouldbescrapped.@#@微小的损坏,特别是当所有各绳股中应力处于良好平衡时,用通常的检验方法可能是不明显的。

@#@然而这种情况会引起钢丝绳的强度大大降低。

@#@所以,有任何内部细微损坏的迹象时,均应对钢丝绳内部进行检验予以查明。

@#@一经证实损坏,则该钢丝绳就应报废。

@#@@#@Minordamage,especiallywhenthestressofallthestrandsisingoodbalance,maybeunobviouswiththeusualtestmethod.However,thismaygreatlyreducethestrengthofsteelwirerope.Therefore,whenthereareanysignsofinternalslightdamage,theinteriorofsteelropeshouldbeinspectedtomakeclearthesigns.Oncethedamageisproven,theropeshouldbediscarded.@#@2.5.6弹性减小Reductionofelasticity@#@在某范些情况下,钢丝绳的弹性会显著减小,若继续使用则是不安全的。

@#@@#@Insomecases,theelasticityofsteelropewillbesignificantlyreducedandcontinuedusewouldbeunsafe.@#@钢丝绳的弹性减小是较难发觉的,如检验人员有任何怀疑,则应征询钢丝绳专家的意见。

@#@然而弹性减小通常伴随下述现象:

@#@@#@Itisratherdifficulttofindthereductionofthewireropeelasticity;@#@ifinspectorshaveanydoubts,theyshouldconsulttheropeexpert.However,thereductionofelasticityisusuallyaccompaniedbythefollowingphenomenon:

@#@@#@a、绳径减小;@#@Reductionofropediameter@#@b、钢丝绳捻距伸长;@#@Prolongedlaylengthofsteelrope@#@c、由于各部分相互压紧,钢丝之间和绳股之间缺少空隙;@#@@#@Asvariouspartsarecompressedagainsteachother,thereislackofgapamongwiresandstrands.@#@d、绳股凹处出现细微的褐色粉末;@#@@#@Finebrownpowderappearsintheplaceofstrandcavity.@#@e、虽未发现断丝,但钢丝绳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比起单纯是由于钢丝磨损而引起的也要快得多。

@#@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动载作用下突然断裂,故应立即报废。

@#@@#@Althoughbrokenwiresarenotfound,theelasticityreductioncausedbyobviousdifficultyofbendinganddiameterreductionisquickerthanthatsimplycausedbywearandtearofwires.Thissituationwillresultinasuddenfractureunderdynamicload,sotheropeshouldbeimmediatelyscrapped.@#@2.5.7外部及内部磨损Externalandinternalwearandtear@#@产生磨损的两种情况:

@#@Thetwosituationcausingwearandtear:

@#@@#@a、内部磨损及压坑Internalwearandindentation@#@这种情况是由于绳内各个绳股和钢丝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特别是当钢丝绳经受弯曲时更是如此。

@#@@#@Thissituationisduetothefrictionamongstrandsandwiresintherope,especiallywhenthewireropeissubjecttobending.@#@b、外部磨损Externalwear@#@钢丝绳外层绳股的钢丝表面的磨损,是由于它的压力作用下与滑轮和卷筒的绳槽接触摩擦造成的。

@#@这种现象在吊载加速和减速运动时,钢丝绳与滑轮接触的部位特别明显,并表现为外部钢丝磨成平面状。

@#@@#@Thewearonthewiresurfaceoftheouterstrandsintheropeiscausedbythefrictioninthecontactwiththeropegrooveofpulleyandreelunderitspressure.Whenthesuspendedloadis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movements,thisphenomenonisparticularlyevidentatthecontactareaofwireropeandpulleyanditisshownthattheexternalwiresarewornintoaplanar.@#@润滑不足,或不正确的润滑以及还存在灰尘和砂粒都会加剧磨损。

@#@@#@Lackoflubrication,improperlubrication,ortheexistenceofdustandgritwillacceleratethewear.@#@磨损使钢丝绳的断面积减小因而强度降低。

@#@当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40%时,钢丝绳应报废。

@#@@#@Thewearsreducethesectionalareaofsteelropeandthusreducethestrengthoftherope.Whenthewearofouterwirereaches40%ofitsdiameter,theropeshouldbescrapped.@#@当钢丝绳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7%或更多是,即使未发现断丝,该钢丝绳也应报废。

@#@@#@Whenthediameterofsteelropedecreasesby7%ormorecomparedtotheno";i:

5;s:

20533: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学习中心(函授站):

@#@江阴@#@专业: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姓名:

@#@夏成@#@学号:

@#@CS051410248@#@指导教师:

@#@孙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5月@#@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第二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1@#@第三节家庭清扫机器人的关键技术..................................1@#@第四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2@#@第二章总体结构设计................................................3@#@第一节整体结构布局..............................................3@#@第二节驱动部分..................................................4@#@第三节吸尘部分..................................................6@#@第四节电源部分.................................................6@#@第五节路径规划算法..............................................6@#@第六节仿真结果..................................................8@#@第三章硬件控制部分设计............................................9@#@第一节AT89系列单片机简介........................................9@#@第二节外围电路..................................................9@#@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13@#@@#@题目:

@#@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中文摘要@#@摘要:

@#@清扫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

@#@如果清扫机器人的性价比足够高,那么清扫机器人的市场将会被看好。

@#@@#@本文介绍了清洁机器人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侧重研究了清洁机器人的避障控制系统。

@#@结合实验室实际条件,设计了机器人样机。

@#@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小车机械本体设计、控制理论的介绍、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及检测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和机器人避障性能测试试验。

@#@@#@通过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样机能够实现自主避碰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清洁机器人避障AT89C51单片机@#@Abstract@#@Cleaningrobotisonepartoftheservingrobot..Servingrobotisbeingresearchedanddevelopedinthecountriesallovertheworld,andwhichisbeingusedwidelyinthewestdevelopedcountries.@#@Iftherateofqualityandpriceofthecleaningrobotishighlyenough,themarketofthecleaningrobotwouldbeprospered.@#@Thepaperstudiestheapplicationsanddevelopmentsofcleaningrobotathomeandabroad,andresearchesthecontrolsystemofthecleaningrobotavoidingaobstaclemainly.@#@Themodelisdesignedundertheactualconditionofthelab.Themainworkofthepaperisasfollows.@#@Themechanicaldesignofcleaningrobot,thetheoryofthecontrolsystem,thedesignofcontrolsystemofhardwarecircuitandsoftwarebasedonAT89C51SCM,thedesignofinspectivecircuitandtheexperimentofperformanceofthecleaningrobotavoidingaobstacle.@#@Theresultoftheexperimentshowsthattherobotdesignedhasthefunctionsofavoidingaobstacle,soitfillsthedemandofthetask.@#@@#@KEYWORD:

@#@cleaningrobotavoidaobstacleAT89C51SCM.@#@绪论@#@第一章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清扫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技术和吸尘器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室内环境(地面)的半自动或全自动清洁,替代传统繁重的人工清洁工作,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重视。

@#@作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一个特殊应用,从技术方面讲,智能化清扫机器人比较具体地体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多项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市场前景角度讲,清扫机器人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适用于家庭和公共场馆的室内清洁。

@#@因此,开发自主智能吸尘器既具有科研上的挑战性,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融合现代传感器以及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本课题旨在开发一部价格便宜,全区域覆盖,能够充分满足家庭需求且方便适用的智能家庭清扫机器人。

@#@使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家庭人工清扫方式,使家庭生活电气化、智能化,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二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由前面的设计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在宽400高100的体积下如何设计和布置好清扫机构,行走机构,吸尘机构和储存垃圾机构。

@#@@#@路径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用软件控制实现其避障功能。

@#@@#@第三节家庭清扫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吸尘机器人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移动机构、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吸尘系统。

@#@@#@移动机构是吸尘机器人的主体,决定了吸尘器的运动空间,一般采用轮式机构。

@#@@#@感知系统一般采用超声波测距仪、接触和接近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清扫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清扫机器人的控制与工作环境往往是不确定的或多变的,因此必须兼顾安全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清洁度。

@#@用传感器探测环境、分析信号,以及通过适当的建模方法来理解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展较快、对清扫机器人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技术是:

@#@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吸尘技术、电源技术等。

@#@@#@传感技术为了让吸尘机器人正常工作,必须对机器人位置、姿态、速度和系统内部状态进行监控,还要感知机器人所处工作环境的静态和动态信息,使得吸尘机器人相应的工作顺序和操作内容能自然地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第四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课题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清洁机器人结构设计,驱动电机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控制算法的研究,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及试验。

@#@@#@一.机械结构部分包括机器人构成方案选择、机器人本体机构设计和驱动电机的选择@#@二.避障系统控制方案包括机器人障碍检测系统、定位系统的确定和控制算法的选择@#@三.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和传感器检测硬件电路设计@#@四.控制系统软件部分包括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系统软件设计@#@第二章总体结构设计第一节整体结构布局@#@整个机器人的结构由车体,吸尘装置,传感部分,控制部分组成。

@#@@#@传感部分包括车身两侧的光电传感器和前面的碰板和光电开关组成的接触式传感器。

@#@@#@机器人前轮为随动轮,后轮采用差动式驱动,光电编码器装在前随动轮上,与随动轮同轴。

@#@@#@当发生碰撞时,碰板带动光开关移动产生信号变化。

@#@光电传感器对车体侧面进行探测,判断左右转弯是否可行。

@#@如结构简图2所示:

@#@@#@图2.1清扫机器人结构示意图@#@考虑到机构和控制的复杂性,本清扫机器人采用圆形车体,圆形车体的最大优点是运动灵活,控制简单,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

@#@@#@车体前端是一个碰板系统由一套机械装置和光电开关组成,用于检测运动前方的障碍物。

@#@@#@左右二个后轮独立驱动,每个轮子都有电机、光电传感器,各自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只接受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和反馈给控制系统运动信息。

@#@@#@中间镂空的部分是清扫系统,包括二个电机驱动的一个清扫装置和一个吸尘装置。

@#@@#@车体左右二侧装有二个光电传感器,用于对小车转弯可行性判断。

@#@@#@前轮的支撑部分是一个垂直方向可滑动杆,中间有弹簧做缓冲(运动的时候也有减震的作用)。

@#@@#@本机器人没有采用阵列式碰撞传感器。

@#@而是独立设计了一块碰板和光电开关组成,它可以检测到车体前方的一切障碍物,不存在任何盲点。

@#@@#@弧形的碰板通过2个连杆和车体铰接在一起,连杆和碰板连接的部分可以沿碰板外径方向滑动,@#@而和车体连接的部分可以旋转,碰板二端和光电开关相连,当碰撞引发碰板移动后,通过光电开关的变化把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

@#@@#@碰板可以把障碍物的位置分为3类:

@#@正前方,前方,右前方。

@#@通过2个光电开关的组合状态给出,如果2个光电开关的初始状态是0。

@#@@#@如表1所示。

@#@@#@表2.1碰撞检测对照表@#@整个清扫系统通过后方的圆孔和车体相铰接,可以作很小幅度的摆动,这样的设计将使机器人对地面的适应性有很大提高,整个清扫系统又可以分为清扫部分和吸尘部分,每部分各有1个电机提供动力,清扫部分在前端,由电机带动2个旋转方向不同的滚刷转动,从而把纸片等大块垃圾清扫进后面的灰尘箱。

@#@@#@后面的吸尘系统类似一个吸尘器,橡胶制成的吸尘端口与地面相接。

@#@这样双选择性的清扫比一般地单一清扫方式效果要好的多。

@#@@#@第二节驱动部分@#@驱动部分是由两个四相步进电机以及相应的驱动机构组成的。

@#@@#@步进电机带动两驱动轮,后轮,从而推动吸尘器运动。

@#@前轮不再采用传统的双轮结构,而采用了应用非常广泛的平面轴承,这既减小了结构复度,又提高了转弯的灵活性@#@@#@图2.2驱动结构@#@通过改变作用于步进电机的脉冲信号的频率,可以对步进电机实现较高精度的调速。

@#@@#@同时在对两电机分别施相同或不同脉冲信号时,通过差速方式,可以方便的实现吸尘器前进、左转、右转、后退、调头等功能。

@#@@#@这一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吸尘器能够在任意半径下,以任意速度实现转弯,甚至当两后轮相互反向运动时,实现零转弯半径绕轴中点原地施转动。

@#@@#@同时转弯的速度可通过改变单片机的程序来调节。

@#@@#@根据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其它结构要求,驱动电机选用北京四通集团公司的57BYG250E-SAFRML-0152型两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其参数如表2.2所示;@#@@#@第三节吸尘部分@#@吸尘部分是由封闭在壳体中的小型吸尘器完成的。

@#@@#@包括气泵,吸室,吸道和吸嘴。

@#@在吸尘器爬行的过程中,通过底盘上开的吸嘴将扫过的地面上的灰尘吸入吸室。

@#@@#@第四节电源部分@#@由于智能吸尘器是以自主方式工作的,因而所用的电源不是一般脱线方式,而是采用随身携带的蓄电池,这样不但可实现无人控制,而且工作时比较灵活。

@#@@#@一次充电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

@#@@#@第五节路径规划算法@#@在本算法中,机器人的路径大体分为两类:

@#@@#@①面覆盖的过程,机器人走直线,相当于一个”迂回推进”的过程;@#@@#@②从当前点到目标点的寻径过程,从定位的准确性考虑,路径段也为直线。

@#@@#@开始的时候机器人选择房间的一个角落@#@(2座墙壁的交接点,便于机器人定位)作为初始点,坐标为(0,0),即机器人上的p点坐标为(0,0)@#@(本文中的坐标都是指p点坐标),沿一侧墙的方向建立X轴,第一次清扫沿X轴的方向,完成后,返回原点,沿Y轴方向进行第二次清扫。

@#@@#@这样既保证了清洁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1次清扫所带来的死角问题。

@#@@#@而且由于2个方向的互补性,并不需要为了遍历的完整性而采用更为烦杂的算法,@#@通过2次数据融合就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环境信息机器人的路径为迂回前进的路径段,@#@每个路径段的间隔为机器人清洁机构的清扫直径,碰到障碍物后,机器人的转向90°@#@并且侧移20cm,在转向90°@#@,@#@这个动作由控制系统做好保存,直接调用,记为micro1。

@#@@#@(在前进过程中,发生碰撞时,机器人的转向所采取的方向,取值可以为”左”或者”右”,由碰撞次数的奇偶性决定。

@#@@#@前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被控制对象的模糊模型来实现模糊控制器。

@#@@#@所谓建立被控制对象的模糊模型就是用“如果一一那么”的形式来描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一条“如果—那么”表达式就是一条控制规则,因此被控制对象的模型是由多条控制规则组成的,这样通过该模型就可以从输入推理得出输出。

@#@@#@具体到本课题,模糊规则设定如下:

@#@@#@规则1:

@#@如果机器人前方为阶梯(沿X轴方向遍历),那么它应该左转一前行一再左转;@#@(把此类型障碍物当作墙来处理)@#@规则2:

@#@如果机器人前方有障碍物(沿X轴方向遍历),同时左侧也有障碍物,那么它应该原地转弯180度;@#@(记为左转为不可行)@#@规则3:

@#@如果机器人悬空,那么它应该执行电源关操作@#@规则4:

@#@如果机器人前方为阶梯(沿Y轴方向遍历),那么它应该从右转一前行一再右转;@#@(把此类型障碍物当作墙来处理)@#@规则5:

@#@如果机器人前方有障碍物(沿Y轴方向遍历),同时右侧也有障碍物,那么它应该原地转弯180度;@#@(记为右转为不可行)@#@规则6:

@#@如果机器人右前方没有障碍物,那么它应该直线前行;@#@@#@规则7:

@#@如果机器人沿X轴方向遍历完成,那么执行沿Y轴方向的遍历;@#@(完成与否的判定根据是否有连续两次转弯不可行)@#@规则8:

@#@如果机器人完成了沿X轴和Y轴方向的遍历,那么小车执行回充电插座充电。

@#@@#@第六节仿真结果@#@由于只是表达路径规划的算法,为了描述清晰及简便,采用矩形环境边缘,障碍物也选用边缘规则的矩形,U型等,而实际上由于采用碰撞作为边缘触发条件。

@#@@#@经过机器人路径的规划设计对机器人的路径以达到清扫能到达的角落,不留清扫盲区。

@#@@#@第三章硬件控制部分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车体下部需安装吸尘或清扫等辅助机构,故控制系统安装在小车底板的上面。

@#@@#@控制系统硬件主要包括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其外围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传感器检测电路。

@#@@#@第一节AT89系列单片机简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是AT89C51单片机。

@#@AT89系列单片机是ATMEL公司的系列产品。

@#@@#@其主要特点如下:

@#@1.与MCS-51'@#@”产品兼容2.1000次重复编程/擦写@#@3.具有2.7V低电压型号@#@第二节外围电路@#@一.电源AT89C51单片机正常工作时,其40脚(Vcc)接+SV电源,20脚(VSS接地。

@#@AJMPLOOP1DLY:

@#@MOVR4,#M@#@通过改变M,M1的值调整转速DLY1:

@#@MOVA,#M1LOOP2:

@#@DECAJNZLOOP2DJNZR4,DLY1RET@#@二、左轮控制程序:

@#@ZLKZ:

@#@PUSHA;@#@保护现场MOVA,@R0MOVP1.3,A;@#@@#@输出控制脉冲ACALLDLY;@#@调用延时程序INCR0;@#@@#@控制字存储地址增1MOVA,#00HORLA,@R0;@#@@#@是结束标志转移JZTPLLOOP1:

@#@DJNZR3,LOOP;@#@@#@步数不为0,转移POPAZLKZ:

@#@PUSHA;@#@@#@保护现场MOVA,@R0MOVP1.3,A;@#@@#@输出控制脉冲ACALLDLY;@#@调用延时程序INCR0;@#@@#@控制字存储地址增1MOVA,#00HORLA,@R0;@#@@#@是结束标志转移JZTPLLOOP1:

@#@DJNZR3,LOOP;@#@@#@步数不为0,转移POPARETTPL:

@#@MOVA,R0;@#@@#@恢复控制字首址SUBBA,#06HMOVR0,AAJMPLOOP1DLY:

@#@MOVR4,#M@#@通过改变M,M1的值调整转速DLY1:

@#@MOVA,#M1LOOP2:

@#@DECAJNZLOOP2DJNZR4,DLY1RET@#@结论@#@虽然清扫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进入了实用阶段,但是自主能力、工作效率方面还不理想,需要在技术上解决传感器技术、定位和环境建模技术.@#@在此基础上,自主吸尘机器人可以向着高度智能化、多功能集成、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清扫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领域中的一个新产品,将使人们能在无人看守情况下轻松地完成室内环境的吸尘等清洁工作。

@#@@#@因此,只要生产成本兼顾到日用电器批量大、价格低的特点,清扫机器人将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有关资料也预测清扫机器人是未来几年需求量最大的服务机器人。

@#@@#@特别是日用清洁电器不论是在市场上或者是在产品的创新上,绝对是所有小家电产品中最活跃的,未来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致谢@#@随着毕业设计的完成,我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要划上句号。

@#@@#@临近毕业,更多的是眷恋与不舍,三年,一段不短的时间,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

@#@@#@回顾这一程求学路,给我帮助的人太多太多,在此学业即将完成之际对他们献上我诚挚的谢意。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唐老师及辅导员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论文期间,老师们不顾教务的繁忙,设身处地的为我们找资料,查文献,解决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力争让我们的论文做到完美。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您教会我们的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

@#@@#@您还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您的勤奋,让我明白天道酬勤要坚持始终;@#@您的博学,让我知道学海无涯仍需努力;@#@您的朴实,让我明白善良的价值。

@#@@#@生活中,您还教我们如何真诚做人、做事不拖沓。

@#@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是我今后生活工作中的指路航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恩深厚,不敢言报。

@#@唯有今后以百倍热情工作、学习,力争有所建树,以报师恩于万一。

@#@临别之际,真诚的祝各位老师:

@#@身体健康,生活顺心!

@#@@#@最后向评审论文及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献上诚挚的谢意!

@#@您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1.著作类:

@#@@#@[1].白井良明.王棣棠译.机器人工程.科学出版社,2001。

@#@@#@[2].杨可祯,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刘宝廷,程树康等.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4].张立勋,王立权,杨勇.机械电子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5].李建忠编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季维发,过润秋,严武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7].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8].李鸿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湖南: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i:

6;s:

24438:

"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

@#@学号:

@#@@#@专业:

@#@@#@题目:

@#@曲轴铣端面打中心孔专用夹具设计@#@@#@指导者: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日@#@23@#@毕业设计中文摘要@#@曲轴铣端面打中心孔专用夹具设计@#@摘要:

@#@@#@此次毕业设计任务是对曲轴零件的夹具的设计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曲轴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对曲轴主轴中心线有位置要求。

@#@加工时先以毛坯两主轴外圆面定位先铣端面,再加工中心孔,之后以两端中心孔定位再粗、精加工各轴的表面、螺纹、铣键槽和铣曲拐端面,最后粗、精磨各轴颈。

@#@@#@在夹具的设计过程中,曲轴以V形块和支承钉来定位,靠直压板夹紧。

@#@采用圆柱铣刀立铣曲轴端面,加工中心孔采用可换钻套。

@#@铣端面时两个钻套与铣刀不能干涉,因此钻套在铣端面时要远离毛坯,故通过设计燕尾槽导轨,满足钻套需要移动的问题。

@#@铣刀通过两个直角对刀块进行对刀。

@#@@#@关键词:

@#@曲轴,加工工艺,夹具设计@#@毕业设计外文摘要@#@TitleCrankshaftendmillingandcentralholedrillinganditsdedicatedfixturedesign@#@Abstract@#@Thegraduationprojectisataskthedesignofthecrankshaftpartsofthefixturedesignandmachiningtechnology.@#@Therearerequirementsonalocationofcrankshaftmaincenterline.First,roughlymachinethetwocylindricalsurfacepositioning,millspindleendandprocessthecenterhole.Thenmachinethesurfaceofthecrankshaft,thread,keywaywiththelocationofthecenterhole.Finallyrough,finegrindingthejournal.@#@Inthefixturedesignprocess,crankshaftlocatestoV-blockandbearingscrewsbydirectclampingplate.Crankshaftmillwithcylindricalcutteranddrillthecenterholewithrenewablebushing.Inthemachiningprocess,therenewablebushingandcylindricalcuttercannotinterfere.Sotherenewablebushingshouldbeawayfromtheroughendmilling.Itisbydesigndovetailrailtomeettheneedsofmobilitydrillingunitproblem.Millingthroughtworightanglesonthebladeoftheknifeblock.@#@Keywords:

@#@crankshaft,processing,fixturedesign@#@目次@#@1引言………………………………………………………………………………1@#@1.1曲轴的结构特点………………………………………………………………1@#@1.2曲轴的工艺特征………………………………………………………………1@#@1.3零件的技术要求………………………………………………………………2@#@1.4需要注意的形位公差…………………………………………………………2@#@1.5国内曲轴加工技术现状………………………………………………………2@#@1.6国际曲轴加工现状……………………………………………………………3@#@1.7夹具……………………………………………………………………………3@#@2.工艺规程的制定…………………………………………………………………4@#@2.1曲轴材料及毛坯………………………………………………………………5@#@2.2生产类型………………………………………………………………………5@#@2.3曲轴典型加工工艺………………………………………………………………6@#@2.4定位基准的选择………………………………………………………………6@#@2.5工艺路线的拟定………………………………………………………………7@#@2.6毛坯机械加工余量确定………………………………………………………8@#@2.7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的选取…………………………………………………9@#@2.8切削力的计算…………………………………………………………………10@#@2.8.1铣削力的计算………………………………………………………………10@#@2.8.2钻削力矩的计算……………………………………………………………11@#@2.9曲轴工序图的绘制……………………………………………………………11@#@2.9.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作用和要求…………………………………………11@#@2.9.2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内容曲轴工序图的绘制……………………………11@#@3.专用夹具设计…………………………………………………………………12@#@3.1夹具定位支撑系统……………………………………………………………12@#@3.1.1工件定位方案………………………………………………………………13@#@3.1.2定位误差分析………………………………………………………………14@#@3.2夹紧机构………………………………………………………………………15@#@3.1夹具定位支撑系统……………………………………………………………15@#@3.2.1夹紧元件的选择……………………………………………………………15@#@3.2.2夹紧动力部件的选择………………………………………………………16@#@3.2.3夹紧力的计算………………………………………………………………16@#@4.对刀引导装置设计……………………………………………………………18@#@4.1对刀块的设计…………………………………………………………………18@#@4.2钻套、衬套设计………………………………………………………………19@#@5.夹具体结构设计………………………………………………………………20@#@结论…………………………………………………………………………………21@#@参考文献……………………………………………………………………………22@#@致谢…………………………………………………………………………………23@#@1引言@#@1.1曲轴的结构特点@#@曲轴是轴类零件的分类中属于异形轴,它是活塞式发动机中最重要、承受负荷最大的零件之一。

@#@曲轴承受由活塞通过连杆传来的力,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传递给曲轴而转变为旋转运动,曲轴在发动机工况中既要承受着周期变化的气压冲击力,活塞连杆往复运动和自身旋转运动的惯性力,离心力。

@#@曲轴形状复杂,结构细长,多曲拐,刚性极差,而技术要求较高,使得曲轴的加工难度比较大。

@#@曲轴在工作时承受的是很大的扭转力矩以及大小和方向都周期变化的弯曲力,这就要求曲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高精度。

@#@@#@1.2曲轴的工艺特征[1]@#@

(1)刚性差@#@曲轴的长度比较大,并有曲拐。

@#@因此曲轴的刚度很差。

@#@加工中,曲轴在其自重和切削里的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特别是在单边传动的机床上。

@#@加工时的扭转变形更为严重,另外,精加工之前的热处理,加工后的内应力重新分布都会造成曲轴变形,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注意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保证曲轴不发生变形。

@#@@#@

(2)形状复杂@#@曲轴连杆轴颈和主轴颈不在同一轴线上。

@#@@#@(3)技术要求高@#@曲轴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形状复杂,加工表面多。

@#@这就决定了曲轴的工序数量多,加工量大。

@#@在各种生产规模中,与内燃机的其他零件比较,曲轴的工艺路线是比较长的,而且磨削工序占相当大比例。

@#@如何更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各工序的生产率,是工艺过程自动化,这些是曲轴加工工艺设计的重要问题。

@#@@#@1.3零件的技术要求@#@

(1)坯料经锻造后,应进行调质处理硬度达HRC45~50,去除氧化皮。

@#@@#@

(2)曲轴油封轴和连杆轴颈应经表面淬火,淬火层深为2.5mm,硬度HRC55~63,连杆轴颈和主轴颈圆角处的硬度应过渡到调质处理的硬度,淬火层应自表面开始到测到50%马氏体止。

@#@淬火表面不应有铁素体,在50%马氏体处铁素体含量不应超过磨片面积的5%。

@#@@#@(3)曲轴加工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缝、压痕、毛刺、凹痕以及非金属杂物。

@#@磨光表面不得有刻痕和黑点。

@#@清除油道以及其它部分的金属屑、污染物以及其它杂物,并清洗吸干。

@#@@#@(4)曲轴应经动平衡试验,精加工后,应磁力探伤并退磁。

@#@@#@(5)未注尺寸公差按IT14级,未注形位公差按C级。

@#@@#@1.4需要注意的形位公差@#@长短轴的同轴度为φ0.012mm,@#@长短轴的平行度为φ0.015mm,@#@光洁度:

@#@端面中心孔粗糙度为R12.5,@#@锥面的圆度为0.007mm,@#@另:

@#@位置度一般公差为±@#@0.5mm即可。

@#@@#@1.5国内曲轴加工技术现状[2]@#@目前,国内曲轴陈旧生产线多数由普通机床和专用机床组成,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粗加工设备一般采用多刀车床车削曲轴主轴颈及连杆轴颈,工序质量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较大的加工应力,难以达到合理的加工余量。

@#@精加工普遍采用普通曲轴磨床进行,而粗磨、半精磨、精磨、抛光等通常要靠人工操作,加工质量不稳定、尺寸一致性差。

@#@老式生产线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普通设备太多,一条生产线有35~40台设备。

@#@由此导致产品周转线长、场地占用面积大,其生产效率完全是靠多台设备分解工序和余量来提高的。

@#@@#@而当今的曲轴制造业面临的却是以下几个问题:

@#@@#@

(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交货期大大缩短;@#@@#@(3)降低生产成本;@#@@#@(4)难切削材料的出现使加工难度明显增加,加工中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如硬切削;@#@@#@(5)为保护环境,要求少用或不用切削液,即实现干式切削或准干式切削;@#@@#@而国内现有机床及技术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多变的要求,使得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要改变当前现状,最根本就就是引进国际先进曲轴加工技术,并在先进的技术上再对其进行技术改进升级,使其更适应市场发展。

@#@但是这种技术升级的投资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较可行的一种方法是利用专用夹具,发挥现有机床性能,使得曲轴加工定位变得简单、方便、准确、迅速。

@#@@#@1.6国际曲轴加工现状[3]@#@在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高精、高效的复合加工技术及装备在汽车曲轴制造业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发动机曲轴生产线中生产设备数量得以减少。

@#@在国外某一轿车发动机曲轴生产线上,全线设备(包括热处理、表面强化)只有13台设备左右,产品周转线短、加工效率高、易于质量控制管理。

@#@其中采用的技术如下:

@#@@#@

(1)采用CNC控制技术,形成柔性生产线。

@#@如使大量用大型的数控车床、磨床,组成模块化生产线,增加生产线适应不同产品的能力,也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

@#@@#@

(2)采用复合加工,一次装夹,应用多种形式能量的综合作用来实现材料的去除,提高加工质量,同时缩短单件加工时间。

@#@实现高速、高精、高效地加工。

@#@@#@(3)更多地采用特种工艺。

@#@@#@1.7夹具[4]@#@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

@#@又称卡具。

@#@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

@#@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

@#@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夹紧)。

@#@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

@#@@#@夹具种类按使用特点可分为:

@#@@#@

(1)万能通用夹具。

@#@如机用虎钳、卡盘、分度头和回转工作台等,有很大的通用性,能较好地适应加工工序和加工对象的变换,其结构已定型,尺寸、规格已系列化,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机床的一种标准附件。

@#@@#@

(2)专用性夹具。

@#@为某种产品零件在某道工序上的装夹需要而专门设计制造,服务对象专一,针对性很强,一般由产品制造厂自行设计。

@#@常用的有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模(引导刀具在工件上钻孔或铰孔用的机床夹具)、镗模(引导镗刀杆在工件上镗孔用的机床夹具)和随行夹具(用于组合机床自动线上的移动式夹具)。

@#@@#@(3)可调夹具。

@#@可以更换或调整元件的专用夹具。

@#@@#@(4)组合夹具。

@#@由不同形状、规格和用途的标准化元件组成的夹具,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产品经常更换的单件、小批生产以及临时任务。

@#@@#@2.工艺规程的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就是一系列不同工序的综合。

@#@由于生产规模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对同一零件的加工工序可能有很多方案。

@#@应当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其中最完善和最经济的一种方案。

@#@工艺规程选择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如下:

@#@@#@

(1)生产规模是决定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即设备、用具、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等;@#@@#@

(2)制造零件所用的坯料或型材的形状、尺寸和精度;@#@@#@(3)零件材料的性质;@#@@#@(4)零件制造的精度,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以及零件图上所指定的要求;@#@@#@(5)零件表面粗糙度;@#@@#@(6)特殊限制条件,如:

@#@工厂设备和用具条件;@#@@#@(7)编制的加工规程要在生产规模与生产条件下达到最经济与最安全的效果。

@#@@#@2.1曲轴材料及毛坯@#@本零件选用铸件,选曲轴材料为球墨铸铁(QT60-2)。

@#@该材料强度高,耐磨,并有一定得韧性,用于制作部分机床的主轴,空压机,缸体,中小型柴油机,汽油机的凸轮轴等。

@#@@#@铸件:

@#@包括铸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的铸件等。

@#@铸件毛坯的形状可以相当复杂,尺寸可以相当大,且吸震性能好,但铸件的力学性能差。

@#@@#@在大批量生产中,采用精度和生产率高的毛坯制造方法,如金属型铸造,可以使毛坯的形状接近于零件的形状,可以减少切削加工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机械加工成本。

@#@@#@2.2生产类型@#@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计划期常定为一年,所以生产纲领也称为年产量。

@#@零件的生产纲领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即@#@N=Qn(1+a)(a+b)(1.1)@#@式中:

@#@N—零件的生产纲领,单位为件/年;@#@@#@Q—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台/年;@#@@#@n—每件产品中包含该零件的数量;@#@@#@a—该零件备件的百分率,单位为%;@#@@#@b—该零件废品的百分率,单位为%。

@#@@#@划分生产类型时,既要根据生产纲领,同时还要考虑零件的体积、质量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类型将直接影响工艺过程的内容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的结构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本零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的生产纲领为15000件/年,他的主要工艺特征是广泛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及专用刀具、量具,机床按工艺路线排列组织流水生产。

@#@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留有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该曲轴零件在工艺设计上采用了组合机床流水线加工的方式。

@#@@#@2.3曲轴典型加工工艺[5]@#@曲轴的典型加工过程如下:

@#@@#@曲轴加工第一工序铣端面、钻中心孔。

@#@通常以两端主轴颈的外圆表面和中间主轴颈的轴肩为粗基准,这样钻出的中心孔可保证曲轴加工时径向和轴向余量均匀。

@#@@#@径向定位主要以中心线为基准,还可以两端主轴颈外圆为精基准。

@#@轴向定位用曲轴一段的端面或轴肩。

@#@角度定位一般用法兰盘端面上的定位销孔或曲柄臂上铣削出的定位平台。

@#@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和设备,定位基准的选用亦有不同。

@#@@#@2.4定位基准的选择[5]@#@工件在机床上用夹具进行夹紧加工时,用来决定工件相对于刀具的位置的工件上的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曲轴和一般零件的主要区别是:

@#@一般轴类零件的全部轴颈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曲轴的主轴颈虽然也位于同一直线上,但其连杆轴颈不与主轴颈同轴,而是离开一定的距离而彼此平衡。

@#@@#@为了保证各轴颈同轴度要求,在基准选择时采用基准统一的原则,即粗、精加工各主轴颈的时候都采用顶尖孔作为定位基准。

@#@对于连杆轴颈的加工,为保证连杆轴颈线与主轴颈的轴线之间的平行,在基准选择的时候应采用定位基准与装配基准的重合的原则,即粗、精加工连杆轴颈时都采用两个主轴颈作为定位基准。

@#@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杆轴颈,还要多选一个基准作为加工连杆轴颈的角度定位面,通常是在曲轴上铣削出两个小平面作为辅助基准。

@#@根据本曲轴特点,连杆轴颈只有一个,因此不存在连杆轴颈与主轴颈的角度问题。

@#@在加工连杆轴颈时选择主轴颈定位,加工主轴颈时选择顶尖孔定位。

@#@@#@2.5工艺路线的拟定@#@拟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保证。

@#@工艺路线的拟定一般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生产纲领确定加工工序和工艺内容,根据工序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划分工艺;@#@二是选择工艺基准,即主要选择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

@#@@#@在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组合机床和专用夹具,并尽量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减少安装的次数来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尽量考虑经济精度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根据以上原则,拟定的工艺路线如下:

@#@@#@10铸造毛坯@#@15调质处理@#@20铣端面,钻中心孔@#@30粗车长轴端外圆及侧面@#@40粗车短轴端外圆及侧面@#@50粗车扇形外圆及侧面@#@60粗车锥面1:

@#@10@#@70精车长轴端外圆及侧面@#@80精车短轴端外圆及侧面@#@90铣削扇形侧面@#@100铣削连杆轴颈@#@110检验@#@120淬火@#@130修整中心孔@#@140粗磨主轴颈@#@150铣削键槽@#@160磨锥面1:

@#@10@#@170粗磨连杆轴颈@#@180精磨主轴颈@#@190精磨连杆轴颈@#@200车退刀槽@#@210车螺纹M42@#@220抛光主轴颈及联杆轴颈@#@230检验,探伤,退磁@#@2.6毛坯机械加工余量确定@#@目前,我国曲轴毛坯的加工余量都比较大,通常轴径单边余量为5~7mm,止推面5~7mm。

@#@少数厂家生产的球墨铸铁曲轴,采用了覆砂造型工艺及壳型工艺,可使轴径的单边余量控制在3.5~5mm,止推面控制在3.5~5mm以内;@#@热模锻及电液对击锤精锻的锻钢曲轴,拔模斜度控制在3°@#@~5°@#@,轴径的单边余量控制在3.5~5mm,止推面控制在3~5mm左右;@#@模锻的钢曲轴拔模斜度控制在7°@#@~10°@#@,轴径的单边余量控制在5~7mm,止推面控制在5~7mm,有的余量还要大。

@#@因此,对曲轴毛坯余量如何分配,以减少曲轴的变形、烧伤及消除残余应力等,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应予以注意。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如表2.1、表2.2所示,曲轴毛坯图见图2.1@#@表2.1毛坯零件圆柱面机械加工余量@#@基本尺寸(mm)@#@加工余量(mm)@#@附注@#@φ30@#@3.0@#@双侧@#@φ70@#@3.0@#@双侧@#@R96@#@3.0@#@单侧@#@φ65@#@3.0@#@双侧@#@φ50@#@3.0@#@双侧@#@表2.2毛坯零件各端面机械加工余量@#@基本尺寸(mm)@#@加工余量(mm)@#@附注@#@313(两外端面)@#@5.0@#@单侧@#@288.5(φ70左侧面)@#@5.0@#@单侧@#@209.5(φ70右侧面)@#@5.0@#@单侧@#@40(厚度为29的扇形面内侧)@#@5.0@#@单侧@#@98(厚度为29的扇形面外侧)@#@5.0@#@单侧@#@图2.1曲轴毛坯件图@#@2.7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的选取【6】@#@主要切削用量的确定@#@查阅相关资料,选取高速钢圆柱铣刀加工铸铁件的铣削用量如下所示:

@#@@#@表2.3高速钢圆柱铣刀加工铸铁件的铣削用量@#@加工材料@#@工序名称@#@铣削深度(mm)@#@铣削宽度(mm)@#@每齿进给量af(mm/z)@#@铸铁@#@粗@#@5@#@60@#@0.1@#@因此,选取直柄立铣刀(根据GB/T6117.1-1996)@#@@#@图2.2直柄立铣刀@#@刀具直径d=56mm,L=177mm,切削刃长度l=75,齿数z=8@#@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中心孔钻头加工铸铁件的切削用量如下所示:

@#@@#@表2.4中心孔钻头加工铸铁件的切削用量@#@加工材料@#@加工直径(mm)@#@进给量(mm/r)@#@铸铁@#@6~8@#@0.2~0.3@#@因此,选取不带维护的中心孔钻-A型(GB/T6078.1-1998)@#@图2.3不带维护的中心孔钻-A型@#@表2.5中心孔钻头尺寸(mm)@#@d@#@d1@#@l@#@l1@#@3.15@#@8@#@50@#@3.9@#@2.8切削力的计算【6】@#@2.8.1铣削力的计算@#@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查得:

@#@铣削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

@#@@#@Cp-在用高速钢铣刀铣削时,考虑工件材料及铣刀类型的系数,其值查表;@#@@#@ap-铣削深度(mm);@#@@#@af-每齿进给量(mm/z);@#@@#@D-铣刀直径(mm);@#@@#@B-铣削宽度(mm);@#@@#@z-铣刀的齿数;@#@@#@Kp-用高速钢铣刀铣削时,考虑工件材料机械性能不同的修正系数,对于灰铸铁;@#@@#@查表可得:

@#@@#@Cp=294;@#@@#@ap=5mm;@#@@#@af=0.1mm/z;@#@@#@D=56mm;@#@@#@B=60mm;@#@@#@Z=8;@#@@#@Kp取1;@#@@#@代入得@#@F=CPaP0.83af0.65D-0.83BzK=294×@#@50.83×@#@0.10.65×@#@56-0.83×@#@60×@#@8×@#@1=4253N@#@2.8.2钻削力矩的计算@#@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查得:

@#@钻削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M-切削力矩(N·@#@m);@#@@#@D-钻头直径(mm);@#@@#@f-每转进给量(mm);@#@@#@Km-修正系数,查表;@#@@#@查表得:

@#@@#@D=8;@#@@#@f=0.1;@#@@#@Km=0.74;@#@@#@代入得:

@#@@#@M=0.21D2f0.8Km=0.21×@#@82×@#@0.10.8×@#@0.74=2.744N·@#@m@#@2.9曲轴工序图的绘制@#@2.9.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作用和要求@#@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根据选定的工艺方案来表示在一台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是包括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加工定位标准、夹压部位以及被加";i:

7;s:

3448:

"热风炉的操作规程@#@一、点火前的准备工作@#@热风炉点火前应对热风炉、热风炉附件及仪表、附属设备进行检查。

@#@@#@1、热风炉炉体及内部的装置齐全、完好、污垢清理干净,无异物遗留在内,管路、法兰、接口和螺栓是否松动。

@#@@#@2、热风炉及其附件和仪表:

@#@压力表、安全阀、超温、超压报警器符合有关规定,温度、流量及测量仪表准确、可靠。

@#@@#@3、热风炉附属设备,燃烧器、送风机等设备正常,燃气管道、进出风管道及各种阀门按有关规定调整符合要求。

@#@@#@二、点火和运行:

@#@@#@1、热风炉点火@#@

(1)打开燃气管上的排空管阀门,排出燃气管路中的残余空气,用瓦检仪检测瓦斯浓度在30%以上。

@#@@#@

(2)打开锅炉进气管阀门。

@#@@#@(3)先启动送风机。

@#@启动送风机前先将调节风门关闭,风机运转正常后再将风门慢慢开启,调节到额定风量(注意电机不能超载)。

@#@@#@(4)启动燃烧器点火升温,此机组具备联锁保护功能,机组启动后可全自动安全运行,出现异常情况,能自动停机,并发出警报,须故障排除后并解除报警,方可重新启动运行。

@#@@#@2、热风炉点火后必须密切观察热风进出风温度,及燃烧器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处理。

@#@@#@3、热风炉在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炉@#@

(1)炉膛温度超限报警;@#@@#@

(2)送风机故障不能供风;@#@@#@(3)热风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4)燃烧设备损坏,瓦斯管路漏气,严重威胁锅炉生产安全运行;@#@@#@(5)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4、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

(1)先切断大火开关,再切断小火开关,并切断电源,关闭瓦斯管道阀门。

@#@@#@

(2)待炉膛温度降至常温后方可停止送风机。

@#@@#@5、热风炉发生事故时,司炉工应根据事故的类别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

@#@@#@6、热风炉停炉后,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防止热风炉发生腐蚀。

@#@@#@四、注意事项:

@#@@#@热风炉应在规定的热风量下运行,严格控制热风温度,如果超过上限温度仍不能停机,应停机检查电控系统,处理完毕再重新开机。

@#@不允许超温运行,更不能随意调高热风温度。

@#@@#@注意观察燃气压力,其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00mm水柱,不得高于800mm水柱,如果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和泵站取得联系,查明原因进行调整,并通知调度。

@#@@#@经常巡视检查,注意各种机械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声响,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注意观察各部电机运行的电压,电流是否正常,各种信号指示是否正常,发现异常要及时搞清原因并排除,如不能排除,要立即向调度汇报。

@#@@#@热风炉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大量的灰尘的杂物被吸入送风机和燃烧器内,而影响正常工作。

@#@@#@五、收尾工作:

@#@@#@热风炉房应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热风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3@#@";i:

8;s:

6847:

"山东中通钢构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组针对车间设备配件降成本几项措施@#@ @#@近年来,我公司各车间维修作业区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开拓进取。

@#@2014年公司紧密围绕降低成本控制这一主题,设备组在设备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为我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作出相应贡献。

@#@经总结分为以下几点。

@#@@#@1、加强对设备维护维修的管理,坚持日、周、月保养制度,认真做好各项表格的填写@#@我公司各车间维修作业区对全线设备制定了润滑保养制度,并定人、定时对设备进行巡检,对于设备在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尽量以维护的方式将其处理掉,这样不仅节省了维修费,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及早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

@#@在履行日常检查过程中,设备组、车间维修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

@#@@#@2、加强车间设备状态监测,变事后维修为事前处理@#@改变以时间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车间根据实际保养表格建立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自主维修体制。

@#@遵循以往车间实际维修检测手段与相应仪器检测相结合,维修车间与主管部门检测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看、摸、听、闻”对设备运转状况提前预测,指导维修人员的检修工作变计划检修为预防性维修和状态维修。

@#@因此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做好设备故障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提前整修,由事后修理转为事前预防性修理,有效地控制了维修费用,避免事后维修的巨额资金支出,为公司的降成增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3、把好备品备件的质量关 @#@ @#@ @#@ @#@@#@设备备品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维修范围。

@#@一个品质优良的设备备件,不仅可以使维修人员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出现的故障,而且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相反,一个品质低劣的配件,不仅不能解决设备中出现的问题,还可能引发新的故障,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甚至酿成大祸。

@#@设备配件在采购和质量控制中要严把质量关,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不应有的问题。

@#@在供货商送达配件到公司应有成本、质量、设备、及使用车间进行共同监督。

@#@@#@4、加强对维修中更换备件的管理@#@在设备故障的处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备件坏却把别的备件给换掉了或者只是设备调整的故障却更换了备件,造成设备备品备件的浪费。

@#@造成这种怪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备件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维修工对换下备件的好坏不担负更换责任所致。

@#@为此各车间维修作业人员深入基层现场,认真监督维修人员的过程操作。

@#@备件更换后,如有疑问,及时反馈信息,由有关人员组成鉴定组进行审核,对没有损坏而换下备件的换件人进行必要的考核。

@#@@#@对更换的备件及时填验更换备件单,同时加强对备件的监督,做好备件的使用记录,统计出其平均使用寿命,以便于降低备件的贮存量,减少备件的压库,并在备件损坏前及时进行采购,以防止备件供应脱节。

@#@备件库建立各班组领用备件台帐,月底对班组领用备件台帐与维修工对班组维修所填写的更换备件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下落不明的备件,严格追查去向。

@#@这样有效预防设备备件的流失问题。

@#@@#@5、加强维修人员的责任心@#@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设备日益老化(各车间反应的问题尤其轻、重钢车间)是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老化备件的更换随时都可能进行,因此,备件的更换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维修工的手上,存在着“许多人为掌握更换的因素”(包括车间使用人员)。

@#@因此,各车间维修作业区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掌握备件的使用情况,大致估算出备件的损坏时间,准备好备件,以在备件损坏前进行及时更换,这样既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又避免了备件的浪费,降低了仓库的库存,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这就要求维修工有较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较强的责任心,为达到这个目的,各车间维修作业区加强了监督与跟踪考察,深入了解配件更换原因,及时向公司领导或有关部门反馈信息,以便对做得好的维修工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对缺乏责任心,一意孤行的个人行为要决不姑息、严肃处理。

@#@对其严厉考核。

@#@@#@6、充分利用可修复备件@#@对常用备品、备件建立最高、最低限台帐,保证不超过上限,做到维修及时。

@#@设备检修时更换下来的备件,很多经过修复后还可以再利用,并且和新配件在使用时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车间部门往往白白地浪费掉了。

@#@这样往往体现出车间维修人员的责任心,维修工辛辛苦苦修复了一个价格较高的备件,却没有得到丝毫的鼓励或奖励,久而久之使维修工逐渐丧失了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视备件的价格、重复利用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以原备件价格的百分比,对修复备件的维修人员进行奖励,并与月度、年度评优相联系,以鼓励维修人员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7、加强设备润滑管理@#@润滑油的主要作用是形成油膜,降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系数,减轻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抓好润滑油的管理对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非常重要。

@#@为此车间维修作业区根据设备情况选取合适的润滑油牌号,认真落实润滑油管理制度,健全设备润滑管理。

@#@严防润滑油“跑、冒、滴、漏”现象@#@为每位员工克服“家大业大”的思想有的员工认为,我浪费的这点润滑油值不了多少钱,我浪费某各配件等等对成本的影响不大。

@#@其实不然,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取得降低成本良好的效果。

@#@因此,部门教育与考核制度建立、建全能使使每一个员工履行节约制度,实现降低全公司维修费用成本。

@#@@#@制造部设备组@#@2014-2-17@#@";i:

9;s:

8808:

"@#@润滑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一、目的@#@设备润滑工作是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正确合理有效的润滑,控制和减少设备运动部件的磨损,确保设备的精度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备件消耗,节约能源,防止事故、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况下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装备材料制造公司烧结厂所属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三、定义@#@一)润滑“五定”@#@1、定点:

@#@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保持其清洁完整无损,实施定点给油。

@#@@#@2、定质:

@#@按照润滑图表规定的油脂牌号用油,润滑材料及掺配油品须经检验合格,润滑装置和加油器具保持清洁。

@#@@#@3、定量:

@#@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实行日常耗油定额和定量换油,做好废油回收退库,治理设备漏油,防止浪费。

@#@@#@4、定期:

@#@按照润滑图表或卡片规定的周期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对贮油量大的油箱按规定时间抽样化验,视油质状况确定清洗换油或循环过滤,以及下次抽验或换油时间。

@#@@#@5、定人:

@#@按润滑图表上的规定,明确操作工、维修工、润滑工对设备日常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的分工,各负其责,互相监督,并确定取样送检人员。

@#@@#@二)润滑油“三过滤”@#@1、入库过滤:

@#@油液经运输入库泵入油罐贮存时要过滤。

@#@@#@2、发放过滤:

@#@油液发放注入润滑容器时要过滤。

@#@@#@3、加油过滤:

@#@油液加入设备贮油部位时要过滤。

@#@@#@四、职责@#@一)设备科是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烧结厂润滑工作的全面管理。

@#@@#@二)维修车间是所属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编制设备的润滑“五定”。

@#@建立设备润滑技术档案。

@#@@#@2、组织编制年度设备润滑站清洗换油计划,并检查各单位计划实施情况。

@#@@#@3、负责润滑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4、对生产部门设备的润滑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各类润滑不良隐患的整改工作。

@#@@#@5、负责指导生产设备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脂种类的选择。

@#@@#@6、参与组织设备润滑不良造成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7、负责组织试验新油品,推广密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好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8、组织润滑技术培训工作。

@#@@#@三)生产车间的润滑管理职责@#@1、落实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做好设备润滑“五定”工作。

@#@@#@2、设备润滑工作分解到班组或责任到人。

@#@@#@3、编报本车间设备润滑油、脂申请计划表,每月18日报设备科@#@4、每月2日前统计上月润滑油、脂的消耗量,报设备科。

@#@@#@5、参与或组织设备润滑不良造成的设备故障、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6、落实组织润滑技术培训工作。

@#@@#@7、促和落实各类润滑不良隐患的整改工作。

@#@@#@8、参与或组织试验新油品,推广密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好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四)维修车间润滑管理职责:

@#@@#@1、将维修车间所属的各润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分解到班组或责任到人。

@#@@#@3、组织在用油的定期化验和按质换油工作,加强油料消耗的定@#@额管理。

@#@@#@3、负责维修车间润滑、密封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4、编报设备润滑油、脂申请计划表,每月18日报设备科。

@#@@#@5、每月2日前统计上月润滑油、脂的消耗量,报设备科。

@#@@#@6、负责油品换代、润滑装置改进、革新及治理设备的漏油工作。

@#@@#@7、参与编制设备润滑系统图表,供润滑工、操作工及维修工使用并建立设备润滑技术档案。

@#@@#@8、对重点设备的润滑实施工作实行专人承包,责任到人。

@#@@#@9、确定设备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品种,做好设备润滑“五定”工作。

@#@@#@10、对生产车间设备的润滑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督促各类润滑不良隐患的整改工作。

@#@@#@五)润滑工职责:

@#@@#@1、做好设备的日常润滑、维护工作,发现润滑缺陷和故障,及时处理或向管理部门汇报。

@#@@#@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和“三过滤”规定。

@#@@#@3、做好油毡、油线、过滤器、冷却器和拆卸零部件的清洗工作,保证设备清洁润滑。

@#@@#@4、检查并摸清设备漏油原因,配合润滑技术员研究、确定治漏方案并负责实施。

@#@@#@5、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润滑工具,保持其清洁完好,保护好设备上的润滑标牌和加油点标志。

@#@@#@6、做好润滑油脂的现场管理和仓储保管工作。

@#@@#@7、做好废油回收工作。

@#@@#@8、做好润滑记录工作。

@#@@#@五、管理要求@#@一)润滑油(脂)储存@#@1、油库油料的油桶应分类存放,实行挂牌制度,以防油品混乱。

@#@油桶内外必须保持清洁,密封盖严并定期清洗,注油器具也须保持清洁,一油一具。

@#@@#@2、油库必须放置温度计,库内温度保持4°@#@C—35°@#@C,以免油料变质。

@#@@#@3、油库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无明火,禁止存放易燃物,配相应的防火器材,不得接近高温热源,注意防潮、保持干燥,定期清扫、保持整洁。

@#@@#@二)润滑油(脂)领用@#@1、各单位提出的计划,到仓库领用油料。

@#@@#@2、油品在分罐储存、发放和使用前,容器和工具必须干净,并应过滤,以除去杂质。

@#@@#@4、油库领油时,如发现润滑油(脂)变质或不清洁不领,油料@#@容器不清洁或不完善不领,按备件材料的验收要求对油料验收。

@#@@#@三)润滑油(脂)的代用制度@#@1、如需要的润滑油由于货源不足需用其它油品代用时,须经主管润滑技术员审查,关键设备要经维修中心设备管理组核准。

@#@@#@2、部分设备的专用油料,如变压器油、压缩机油、车用机油、柴油机机油、液压油等不能用其它油料代用。

@#@@#@3、在选择润滑油代用品时应采用相同类型的油料,一般不要用不同品种的油混合使用,如必须混合时,则粘度、闪点、凝点、抗氧化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要大致相符。

@#@选择润滑脂代用时,要考虑滴点、针入度接近的润滑脂。

@#@@#@4、加入专用特殊性能添加剂的专用油料,一般不可随意代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如加放抗压添加剂的齿轮油料,不能用于一般的传动齿轮。

@#@@#@5、改用代用油料时,必须仔细观察设备润滑状况,定期检查润滑油料的各项主要指标,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并报设备管理组。

@#@@#@5、油(脂)使用一定时期后会氧化、变质、渗入水和杂质,以致失效。

@#@存期一年以上的油品,必须重新检验油品质量后确保合格后方可使用。

@#@经常检查、定期按质更换。

@#@不合标准的要@#@报废处理。

@#@@#@六、考核办法@#@1、各生产车间、维修维修车间、设备科应对所属设备每月严格按“五定”要求进行一次设备润滑检查。

@#@@#@2、及时填写设备润滑记录,如未执行按《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执行。

@#@@#@3、保持设备润滑良好,对润滑不良的设备,每处(润滑点、油站),违反规定罚款20元。

@#@因润滑不良造成设备损坏罚款100—500元,造成停产的按公司事故、故障考核办法处理。

@#@@#@4、属生产单位负责润滑保养的设备出现润滑不良的状况,如维修站未及时进行协调处理,造成事故故障的,维修站应承担相应责任,一次考核100~200元。

@#@@#@5、每6个月对集中润滑油箱、油站进行一次油样抽查,由各维修站将送检油样送检测中心进行检查。

@#@关键设备定期进行含水量、清洁度的化验由维修站负责,油质超标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未做到每处罚款50元。

@#@@#@6、对各旋转部位、接口应定期检查,严防泄漏油,轻微泄漏且暂时无法停机处理的应做好盆接措施。

@#@对环境有损害的按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超过油料定额消耗的按价值的10%考核到维修站、生产工段。

@#@@#@7、报表应按时上报,否则延迟一天考核30元。

@#@@#@";i:

10;s:

17784:

"三一集团@#@三一重机公司精细化工作计划2009年@#@前言@#@2008年上海国际宝马展已经成功落下帷幕,三一集团凭借拥有“神州第一挖”美誉的SY2000液压挖掘机和1000吨履带起重机成为宝马展上的一道独特的亮点,赢得了众多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我们三一重机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在集团的内部评比中勇夺第一名。

@#@在受到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特别是我们小挖相对小松、日立等标杆企业的产品还有一定的距离。

@#@针对梁董、唐总和向总的照片,结合挖机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目标和措施,在外观、覆盖件、结构精细化制造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缩短与标杆企业的差距,通过不断的产品质量提升,使公司挖机产品达到“可靠、高效、低运行成本”的目标,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及价值定位,力争进入国际一流挖掘机制造企业行列。

@#@@#@一、短期计划@#@1、边孔缝@#@边孔缝(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碰伤问题严重@#@1、设计制作转运工装;@#@2、完善装配工艺,制定防止碰伤或踩伤工艺细则;@#@@#@@#@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组装室@#@+0.5/@#@-0.25万元@#@2@#@中挖扶手与电瓶箱接口处不美观@#@采用冲压式接口@#@09年6月@#@中挖总体所@#@陈克雷@#@+1000/@#@-500@#@边孔缝(小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75@#@135C@#@小挖动臂焊缝一致性和均匀性较差,影响结构件的强度和美观@#@1、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考核@#@2、定人定岗@#@3、制作质量控制和指导书@#@4、加强焊缝检验和外观评审@#@2009年2月@#@小挖制造部@#@小挖技术部@#@小挖质保部@#@宋中军@#@王擎天@#@康晓健@#@+1000/@#@-500@#@2@#@75@#@灯罩周围不圆润,有毛刺,影响美观@#@SY65/75取消前罩灯@#@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胡奇@#@+500/@#@-250@#@3@#@75@#@锁与覆盖件焊接时,边缘不圆润,有毛刺@#@与扬子钣金联系,加强质量管理,以达到我司精细化要求。

@#@@#@2009年2月@#@小挖质保部@#@康晓健@#@+300/@#@-150@#@4@#@75@#@管夹制造粗糙,螺栓太长,不美观@#@1、制造焊接指导书@#@2、重新设计管夹,减少螺栓长度。

@#@@#@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小挖技术部@#@胡奇@#@王擎天@#@+600/@#@-300@#@5@#@75@#@覆盖件与油箱配合处开口不圆润、有毛刺@#@重新开发新机型,取消此缝@#@2009年8月月试装@#@小挖研究院@#@胡奇@#@+1500/@#@-750@#@6@#@75@#@135C@#@驾驶室内饰件打开可以看到整边粗糙,毛刺太多@#@与扬子钣金联系,加强质量管理,以达到我司精细化要求。

@#@@#@2009年2月@#@小挖质保部@#@小挖研究院@#@康晓健@#@胡奇@#@+300/@#@-150@#@7@#@75@#@配重圆弧与平台边梁一致@#@1、改进边梁压模@#@2、提出标准样板给供应商控制质量@#@2009年4月@#@小挖技术部@#@小挖质保部@#@王擎天@#@康晓健@#@+2000/@#@-1000@#@8@#@135C@#@电瓶箱和装饰盖间隙不一致@#@1、调整设计间隙,使间隙均匀一致@#@2、加强供应商质量控制@#@2009年2月@#@小挖研究院@#@小挖质保部@#@乌效卫@#@康晓健@#@+600/@#@-300@#@9@#@135@#@发动机罩上的切口不圆润,毛刺多@#@与扬子钣金联系,加强质量管理,以达到我司精细化要求@#@2009年1月@#@小挖质保部@#@康晓健@#@+300/@#@-150@#@2、管线布置@#@管线布置(小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135C@#@主阀管路布置杂乱@#@重新布置管路,采用适当的管夹、丝座等对管路进行固定使布置整齐@#@2009年6月@#@小挖研究院@#@小挖制造部@#@乌效卫@#@宋中军@#@+3000/@#@-1500@#@2@#@75@#@ @#@产品动臂根部胶管弯曲半径太小,扣压处直线段太短,导致液压油沿程损失较大,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工作装置钢管缩短适当距离以增大胶管弯曲半径@#@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荆玉涛@#@+500/@#@-250@#@3@#@135C@#@燃油粗滤管易磨破,且管路布置凌乱@#@优化管路,增设管路固定@#@2009年6月@#@小挖研究院@#@小挖质保部@#@乌效卫@#@宋中军@#@+600/@#@-300@#@4@#@135C@#@动臂根部螺栓易断@#@将管夹螺纹孔由M10更改为M12的螺纹孔@#@2009年1月@#@小挖研究院@#@蒋帅@#@+300/@#@-150@#@5@#@75@#@电器线路布置凌乱,且没有密封盒,可靠性不好@#@优化电器线路布置,增加密封盒@#@2009年4月@#@小挖研究院@#@胡奇@#@+600/@#@-300@#@3、其他@#@附件(大挖)@#@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SY700C@#@将灯移到平台上,提高开口边沿的精细度要求。

@#@@#@2009.1.30@#@大挖研究院总体所@#@刘天勋@#@+1000/@#@-500@#@叠加连接加强筋@#@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左平台上车把手不美观@#@修改把手结构,改为电镀@#@2009.1.30@#@大挖研究院总体所@#@安新@#@+1000/@#@-500@#@进口件(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锈蚀严重@#@1、加强上线前检查;@#@@#@2、改善工艺,加强过程控制@#@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组装室@#@+0.5/@#@-0.25万元@#@提升油漆涂装质量(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表面有大量的流挂、颗粒@#@改进措施:

@#@@#@1、加强操作技能培训;@#@@#@2、加强检验;@#@@#@验收标准:

@#@@#@分色线清晰,无流挂、颗粒、磕碰、划痕等缺陷@#@2009.1.31@#@技术部@#@质保部@#@彭吉瑞@#@谭永跃@#@+300/@#@-150@#@提升油漆涂装质量(大挖)@#@1@#@平台A级面有凹坑@#@改进措施:

@#@@#@1、平台边梁补灰;@#@@#@2、边梁自制,提升平整度@#@验收标准:

@#@@#@平台边梁不需要大面积刮灰,只局部补灰@#@2009.1.31@#@华辉公司@#@孔丹@#@+1000/@#@-500@#@结构件(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焊缝成型差@#@对操作工进行技能培训@#@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万晓光@#@+1000/@#@-500@#@2@#@焊缝成型差@#@采用机器人焊接@#@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樊华明@#@+0.5/@#@-0.25万元@#@其它(小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135@#@机身顶部防滑垫较少,雨天维修不方便@#@在机身顶部增加防滑垫,方便潮湿或雨天维修,切实体现“一切为了客户”的思想@#@2009年4月@#@小挖研究院@#@乌效卫@#@+300/@#@-150@#@2@#@75@#@小挖发动机消声器缺少防烫标识.安全性差@#@增加警示标牌@#@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胡奇@#@+300/@#@-150@#@二、中长期计划@#@大挖@#@序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五大件无专用工装和变位机焊接@#@开发40吨级大挖五大件工装和变位机@#@2009.06.30@#@大挖公司@#@制造技术科@#@唐受高@#@+3.0/@#@-1.5万元@#@中挖@#@序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现驾驶室、机顶罩、左右门、配重、油箱、装饰盖、工具箱大面积刮灰,造成曲线不圆滑,工艺造型不美观@#@1、驾驶室、机顶罩、配重、装饰盖、工具箱、左右门、油箱自制,提高质量,@#@2、对外协厂家技术支持,提高其模具及焊接质量@#@验收标准:

@#@@#@1、不大面积刮灰,局部补灰,不喷中涂;@#@@#@2、质量达到公司涂装验收标准;@#@@#@2009.12.31@#@华辉公司@#@商务部@#@技术部@#@国清华@#@张鲁生@#@谭永跃@#@+0.3/@#@-0.15万元@#@2@#@动臂油缸处采用金属垫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整垫片采用树脂垫片,减少摩擦时的噪音@#@2009.10@#@研究本院工作装置所@#@朱传宝@#@+0.3/@#@-0.15万元@#@3@#@采用冲压式机顶罩替代现20吨挖机所用的焊接式机顶罩,增加机顶罩刚性和美观性。

@#@@#@2009.8@#@覆盖件所@#@徐航@#@+1.0/@#@-0.5万元@#@小挖@#@序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覆盖件没有形成小挖的风格@#@初步形成三一小挖自己的风格特色(详见本计划第四大项:

@#@工业设计推进计划)@#@2009年底@#@小挖研究院@#@汪春晖@#@+2.0/@#@-1.0万元@#@2@#@整机涂装不仅仅增加成本,还不利于精细花工作的展开,影响了三一挖机的品质形象@#@在集团“不配焊、不打磨、不刮灰”的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下,从施工图设计和制造精度入手,达到部件与图纸一致性。

@#@通过下车架、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覆盖件的分体涂装逐步实施,最终实现三一小挖由整机涂装向分体涂装的转变。

@#@(详见本计划第五大项:

@#@零部件分体涂装计划)@#@2010年底@#@小挖研究院@#@小挖质保部@#@小挖制造部@#@小挖技术部@#@汪春晖@#@畠中义夫@#@宋中军@#@王擎天@#@+5.0/@#@-2.5万元@#@三、“不配焊、不打磨、不刮灰”的实施计划@#@1、不配焊@#@序号@#@产品型号及配焊数量@#@取消配焊部位及数量@#@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无@#@无@#@无@#@无@#@无@#@无@#@2、不打磨@#@序号@#@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五大结构件在待焊区30mm范围打磨,打伤母材@#@用钢丝刷刷代替砂轮片打磨,@#@待焊区必须涂防溅剂。

@#@@#@2009.5.31@#@技术部@#@制造部@#@唐受高@#@樊华明@#@王擎天@#@刘贤峰@#@陈聪@#@宋中军@#@+1/-0.5万元@#@2、不刮灰@#@序号@#@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五大结构件,制作粗糙,板材下料边线不齐,弧度不顺,焊缝打磨痕迹多,打伤木材,需大面刮灰@#@措施:

@#@@#@1、控制焊接打磨痕;@#@@#@2、控制A级面下料工艺;@#@@#@3、制作转运软化工装,提升部件涂装质量@#@4、更改涂装工艺,取消大面积刮灰和喷中涂,改为局部刮灰、补喷中涂@#@验收标准:

@#@@#@1、取消大面积刮灰、中涂;@#@@#@2、产能从16台/天,提升至22台/天;@#@@#@3、成本降低150元/台@#@2009.3.31@#@技术部@#@制造部@#@质保部@#@黄智远@#@汪道宏@#@+5/-2.5万元@#@四、工业设计推进计划@#@大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左面照片为带自动润滑的拆除机@#@SY420C挖掘机也是同样结构@#@问题:

@#@右平台开缺口外观难看@#@不开缺口,加过渡板@#@标准:

@#@造型规则、过渡光滑(示例为神钢360结构)@#@09.1.25@#@大挖公司@#@安新@#@+0.3/@#@-0.15万元@#@中挖@#@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重新进行造型设计,以解决现有配重外表过于单调的问题。

@#@@#@2009.12@#@覆盖件所@#@徐航@#@+1/-0.5万元@#@2@#@重新进行覆盖件工业造型设计,以适应不同型号挖机的覆盖件的要求,同时,提高覆盖件精细化程度。

@#@@#@2009.12@#@覆盖件所@#@徐航@#@+1/-0.5万元@#@3@#@采用新型驾驶室,增大驾驶室的内部空间,提高驾驶室密封性,降低噪声。

@#@@#@2009.12@#@覆盖件所@#@徐航@#@+1/-0.5万元@#@小挖@#@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SY55C工业造型@#@完成工业造型设计,要包含小挖流行趋势元素,并且能体现三一小挖风格@#@2008年12月@#@重机本院覆盖件所@#@王国平@#@+3.0/@#@-1.5万元@#@小挖公司组织内部评审,确定方案@#@2008年12月@#@小挖研究院@#@汪春晖@#@完成覆盖件三维建模和施工图的设计@#@2009年1月@#@样品试制完成@#@2009年3月@#@组织公司领导评审,并定下三一小挖风格基调@#@2009年4月@#@根据评审意见,整改,并定型@#@2009年6月@#@新覆盖件制造完成@#@2009年8月@#@以SY55C的新覆盖件为原型,整改SY75的覆盖件,初步形成三一小挖的工业造型风格,并以此辐射到即将开发的其它小挖产品,进一步打造三一风格的小挖工业造型@#@2009年12月@#@五、零部件面漆@#@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SY60-SY420五大结构件面漆化@#@工作内容:

@#@@#@1、新建零部件涂装线@#@2、制作五大结构件吊具;@#@@#@3、制作五大结构件存放、转运、装配工装;@#@@#@4、制定零部件涂装线价值流程图、工程设计书、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QC工程表@#@5、装配、调试面漆化工艺制定;@#@@#@验收标准:

@#@@#@1、五大结构件面漆质量合格上线;@#@@#@2、装配、调试不碰伤;@#@@#@3、整机局部修补@#@4、批量生产,通过领导验收@#@2009.12.31@#@技术部技改办@#@田文胜谭永跃@#@+5.0/@#@-2.5万元@#@2@#@所有机型外协件面漆化@#@工作内容:

@#@@#@1、外协件涂装清单、工艺路线、检验标准确定下发;@#@@#@2、外协厂家技术支持及质量提升@#@3、油漆保护工装使用@#@4、装配、调试油漆保护工艺制定;@#@@#@验收标准:

@#@@#@1、质量达到公司要求;@#@@#@2、转运、装配、调试油漆不碰伤;@#@@#@3、整机局部修补@#@4、批量生产,通过验收@#@2009.3.31@#@技术部@#@黄智远侯玉全@#@+3.0/@#@-1.5万元@#@旋挖底盘精细化项目@#@序号@#@分类@#@现状@#@标杆@#@改进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实施@#@1@#@外观@#@切口不齐@#@底盘履带架外侧板圆弧处切割面不光滑。

@#@@#@底盘履带架外侧板改光割下料。

@#@@#@饶沪晗郑春红@#@2009年3月@#@ +300/-150@#@2@#@底盘定位插销设计不美观,制作粗糙。

@#@@#@ @#@1.重选链条样式达到制作精细     2.改进拉手,方便使用. @#@郑春红@#@2009年5月@#@ +500/-250@#@3@#@取消平台起吊孔,使外观简捷@#@郑华@#@2009年3月@#@ +300/-150@#@4@#@覆盖件门间隙不均匀,与油箱高度不一致。

@#@@#@1.改进设计,使间隙8mm减小到5mm。

@#@2.精细化制作,达到设计要求@#@张昆文@#@2009年6月@#@ +1000/-500@#@5@#@上车脚踏不美观,防滑效果不好@#@小松@#@改进成与20吨挖机通用的脚踏@#@张昆文@#@2009年3月@#@ +300/-150@#@6@#@底盖板不平整@#@平台底盖板不平@#@重新布置底板安装座,使其在一个平面。

@#@@#@郑华@#@2009年4月@#@ +1000/-500@#@7@#@左右门板强度不够,易变形@#@参照420挖机,进行改进设计@#@马再兴@#@2009年1月@#@ +500/-250@#@8@#@外观@#@拉手不合理@#@平台边梁上进司机室拉手结构不合理、不美观。

@#@@#@进行人性化工程设计@#@张昆文@#@2009年3月@#@ +300/-150@#@9@#@此处间隙小@#@配重与后盖板间隙不一致,易干涉。

@#@@#@ @#@修订配重设计@#@张昆文@#@2009年4月@#@ +500/-250@#@10@#@上车脚踏不美观,防滑效果不好@#@标杆产品顶部盖板增加防滑块,从人性化考虑。

@#@@#@优化产品顶部覆盖件防滑设计,可采用薄板折弯或打孔等办法增加防滑。

@#@@#@张昆文@#@2009年5月@#@ +300/-150@#@11@#@脚踏板工作中忘记收起时容易碰弯@#@研究标杆,改进设计@#@张昆文@#@2009年3月@#@ +1000/-500@#@12@#@机加@#@左右前横梁方孔加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卡特制作水平@#@采用专用刀具进行加工,满足设计要求@#@唐受高任平饶沪晗@#@2009年3月@#@+500/-250 @#@13@#@动力系统@#@现用卡箍较单薄,易滑扣@#@选用与CAT相似产品,精细化制作,改进设计@#@田保同@#@2009年2月@#@ +500/-250@#@14@#@液压@#@旋挖行走管路胶管过长,管路零乱@#@ @#@优化管路@#@田保同@#@2009年3月@#@ +1000/-500@#@15@#@液压@#@旋挖行走管路管夹不美观,缺少橡胶保护套@#@ @#@增加橡胶护套@#@田保同@#@2009年3月@#@ +300/-150@#@16@#@胶管布置凌乱@#@全系列平台管路布置凌乱@#@ @#@重新设计胶管,优化管路布置。

@#@@#@田保同@#@2009年5月@#@ +1000/-500@#@17@#@涂装@#@回转马达与马达螺栓生锈@#@ @#@增加部件油漆工艺,对螺栓安装面进行防锈处理@#@唐受高饶沪晗张昆文@#@2009年1月@#@ +300/-150@#@18@#@驱动轮加工安装面生锈@#@ @#@增加部件油漆工艺,对螺栓安装面进行防锈处理@#@唐受高饶沪晗张昆文@#@2009年1月@#@ +300/-150@#@19@#@现有底盘以中涂方式发货@#@ @#@以面漆方式发货@#@唐受高饶沪晗张昆文@#@2009年6月@#@ +1000/-500@#@29@#@";i:

11;s:

613:

"砂当量试验仪操作规程@#@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2.试管样品静止10分钟,将静止时间继电器调至10(min),按静止时间按扭“开”时间到蜂鸣器鸣。

@#@@#@3.试管水平固定在振荡器上,将振荡时间继电器调至30(s),将振荡带锁按扭顺箭头方向旋开即开始振荡时间到振荡结束。

@#@@#@4.试管样品再静20分钟,将静止时间继电器调至20(min),按静止按扭“开”,时间到蜂鸣器响。

@#@@#@5.试验完毕后,须将活塞擦洗干净。

@#@@#@规格0.6*0.81快背景与其他同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