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2900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Word格式.doc

7.3 防雷要求 15

7.4 其他 15

8 综合网管系统 15

8.1 概况 15

8.2 系统功能要求 16

8.3 接口及要求 23

9 通信箱 24

9.1 概述 24

9.2 基本要求 25

9.3 综合要求 25

9.4 设备配置 25

9.5 设备安装要求 25

9.6 电磁兼容和抗电磁干扰 26

9.7 接地方式 26

10 质量保证 26

10.1 基本要求 26

10.2 质量保证体系要求 26

10.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26

10.4 达不到保证性能的处理 26

11 试验 27

11.1 基本要求 27

11.2 试验项目 27

12 测试和验收 28

12.1 基本要求 28

12.2 术语限定 28

12.3 型式检验 29

12.4 出厂检验 30

12.5 现场检验 30

12.6 竣工验收 31

12.7 判定规则 31

13 包装、运输和存储 31

13.1 产品交货标准 31

13.2 铭牌交货标准 32

13.3 测试报告要求 32

14 技术文件要求 32

14.1 基本要求 32

14.2 交付要求 32

14.3 其他 33

15 服务要求 33

15.1 检验和验收要求 33

15.2 质量保证及管理要求 34

15.3 技术服务要求 34

16 供货要求 36

16.1 基本要求 36

16.2 供货清单 36

16.3 交货时间 38

16.4 交货地点 38

17 其他事项 38

18 附件 39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通信网建设Ⅱ期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改造工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综合网管系统的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

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通信网建设Ⅱ期昆明供电局配网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综合网管系统的招标技术要求应参照本规范执行。

1.2投标须知

1.2.1对本规范中技术要求的所有条款必须逐条应答和说明,提供具体的技术数据,以表格形式给出设备技术参数保证值,如有偏差,应给出技术偏差表,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

如有异于技术规范书要求之处,应指出并论述其理由,投标差异按要求填写,差异表格式参照附件1:

投标差异表。

1.2.2投标方提供的产品除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外,还需符合国际最先进的制造和装配的需要,不能因本技术规范书的遗漏、疏忽和不明确而解脱投标方提供第一流材料、产品质量及服务的责任。

倘若发现有任何疏漏和不明确之处,投标方应及时通知招标方,在问题未澄清之前仍进行的任何工作均由投标方负责。

1.2.3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技术规范为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技术要求作详细的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相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2.4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是标准的,技术上是先进和成熟的,材料是崭新的。

投标方必须保证产品的整体性能指标和所供产品的完整性,保证本规范所要求的各项功能业务的开通,如果存在缺陷,所发生的费用由投标方承担。

1.2.5本技术规范书对设备参数、性能、结构和试验等技术方面在投标阶段所提出要求,投标方应对设备按单价和总价进行投标。

1.2.6投标方设备投标价格中应包含技术服务费、厂验费、培训费等费用,并在投标技术文件中附清单说明;

投标方应详实注明投标产品的标配件及选配件,要求标出标配件及选配件的参数性能、价格,并且以后采购同类产品价格,均不得高于本次报价。

1.2.7本技术规范使用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按最高标准执行。

1.2.8本技术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投标内容的技术附件,与投标文件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9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解决。

1.2.10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1.3投标要求

1.3.1投标方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专业经营资质,具有良好的信誉。

投标方为代理商,必须提供原厂商针对本招标产品的授权,同一产品只能授权一家代理商;

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单位,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不得同时参与本项目投标。

1.3.2投标方或制造商应有设计、制造和提供同类产品的资质及经验,所提供的产品具有质检部门的质量认可文件(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书、KEMA工业认证的检测报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不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3.3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现场运行规模,具有3个或以上电力配电网自动化实际应用案例,需给出相应的业绩证明资料和业绩汇总表,业绩汇总表格式参照附件2:

XX产品厂家状况调研表。

1.3.4本技术规范书可以作为投标方编制投标书的依据,对于本技术规范书的某些部分,投标方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在投标书中给出技术偏差表,否则,招标方即认为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可以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3.5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规定而GB、DL和YD等系列标准已经有建议的,按较高要求执行。

1.3.6投标方可以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修改意见供招标方参考,招标方有权对本技术规范书进行修改和补充。

1.3.7投标方必须提供所供产品的型号、生产厂家,给出产品的结构和技术参数;

应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供产品的配置方案、建议的运行条件和工程中所需的维护工具的清单。

1.3.8投标方投标报价时,需按单价和总价的形式进行报价,并提供主要配件的单价,便于招标方选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

下列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规范书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如标准间出现矛盾时,则按最高标准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GB/T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T17618-199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YD5084-2005

交换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YD/T778-2006

光纤配线架

YD/T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965-2006

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993-2006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T1099-200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240-2002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设备

YD/T1436-2006

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

YD/T1462-2006

光传送网(OTN)接口

YD/T1465-2006

10Gbit/s小型化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

YD/T1529-2006

光纤线路自动切换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YD/T1537-2006

通信系统用户外机柜一般要求

YD/T1617.1-2007

智能化光保护系统.第1部分:

光线路保护系统

YD/T1627-2007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YD/T1628-2007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测试方法

YD/T1634-2007

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

YD/T5040-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5058-2005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Q/CSGXXXXX-2009

110kV及以下配电网技术装备导则

Q/CSGXXXXX-2010

南方电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QG/YW-SC-05-2009

云南电网35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装备技术原则(试行)

QB/YW110-01-2009

电气设备装备技术原则

3使用条件

3.1环境条件

本技术规范书所涉及的设备的相关运行环境要求如下:

a)环境温度:

-40℃~+70℃;

b)相对湿度:

5%~95%无凝露,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c)大气压力:

70kPa~106kPa;

d)海拔高度:

2000m;

e)环境温度最大变化率:

1℃/min;

f)最大日温差:

不高于25℃;

g)最大设计风速:

不小于35m/s;

h)地震烈度:

8度;

i)防污等级:

Ⅳ级。

3.2电气条件

本技术规范书所涉及的设备的相关电气要求如下:

a)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电源:

直流48V;

b)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电源:

与DTU配合的交换机,电源采用直流48V;

与FTU配合的交换机,电源采用直流24V;

c)额定电压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为-20%~+20%;

d)电源冗余:

交换机按双电源冗余配置;

e)功耗要求:

三层交换设备满配置时功耗应小于50W,二层交换设备满配置时功耗应小于15W。

4一般要求

4.1产品要求

4.1.1产品必须满足电力行业和通信行业的相关要求,所用技术必须是行业内成熟的技术。

4.1.2同批次、同类型的产品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

4.1.3产品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接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产品尺寸和安装方式可以满足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

4.1.4产品应具备组网灵活、方便扩容的要求。

4.1.5产品表面不应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缺陷,例如划痕、压印等。

4.1.6用于户外的通信设备,防护等级需满足现场运行的条件。

4.2网管系统要求

4.2.1所有通信设备必须是网管型设备。

4.2.2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需具备综合网管系统能力。

4.2.3所有通信设备需纳入综合网管系统。

5技术要求

5.1基本功能要求

5.1.1可靠性要求

5.1.1.1参与投标的设备必须支持环路保护技术,环内最大可支持的交换机数量不得少于100个,且最大恢复时间小于300ms。

5.1.1.2所有参与投标的交换机必须是网管型交换机。

5.1.2可扩展性要求

参与投标的设备,可以灵活的组成星型网、树型网、环状网、相切环网、环间耦合网和环带链状网,且任意端口均可组成环或者链,单台交换设备可支持的冗余环数量不低于2个,方便扩容。

5.1.3VLAN功能要求

5.1.3.1设备必须完全支持IEEE802.1q协议;

能够根据需要支持依据端口或MAC地址划分的VLAN。

5.1.3.2设备支持标准VLAN的数量必须不少于64个。

5.1.4端口聚集

5.1.4.1设备在其以太网端口上支持端口聚集功能,即支持两台设备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数据以提供更高的带宽。

5.1.4.2设备实现该功能时必须支持IEEE802.3ad标准,并能与其他厂家支持该标准的设备互通。

该功能的实现必须不对设备的其他功能(如VLAN功能)产生影响。

5.1.5流量控制

5.1.5.1设备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IEEE802.3x)协议,半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技术。

5.1.5.2设备能在不对整体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支持10/100M半双工、10/100M全双工和千兆端口的流量控制。

5.1.6优先级控制

设备支持IEEE802.1P协议、DSCP协议和TOS协议。

5.1.7端口镜像

设备必须支持端口镜像。

5.1.8生成树功能

设备必须支持标准的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802.1w)协议等。

5.1.9组播组的管理

设备支持组播功能及IGMPSNOOPING功能。

5.1.10带宽控制

5.1.10.1交换机能够在不影响自身转发性能的前提下,限制每端口上下行接入速率,具有基于vlan和特定数据流量的带宽控制。

5.1.10.2投标方需说明产品限速具体粒度、速率限制方向(Inbound/outbound)、范围,并请附加配置命令。

5.1.11防尘要求

交换机应进行密封性设计,具备良好的防尘效果,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

5.1.12网络安全

5.1.12.1地址绑定,交换机在地址学习完成后,启动该功能,可支持将交换机的端口与一个或多个MAC地址绑定。

5.1.12.2具有广播风暴抑制功能,自动检测并抑制广播风暴,有效限制广播报文的泛滥。

5.1.12.3具备回环闭锁功能,有效避免环网风暴。

5.1.13使用维护

5.1.13.1可以实现自动协商和自动极性反转。

5.1.13.2可以通过控制口,Telnet,Web,SNMP等多种方式进行网络管理。

5.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5.2.1设备性能和交换容量

5.2.1.1配置≥2个100M单模光纤接口、≥3个10/100Mbit/s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100M光口支持大于1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

5.2.1.2任何一个电口或光口都可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总线形、星形、环形、网格网)。

5.2.1.3RJ45端口:

10/100BaseTX自适应,全/半双工模式,自动极性转换。

5.2.1.4光纤接口:

100BaseFX单模端口(ST口),必须有光功率自调节功能。

5.2.1.5采用光纤冗余环网方案,单环能连接100台以上交换机,当发生光纤断点时,采用公有协议时环网可以在300ms内自动恢复正常工作,投标方并应说明采用私有协议时发生光纤断点环网恢复时间。

5.2.1.6支持QOS(802.1p)优先级(4queues)。

5.2.1.7支持VLAN(802.1q)划分;

支持双重标签和GVRP;

支持链路聚合(802.3ad);

支持IGMPSnooping功能;

端口镜像;

支持SNTP等协议;

端口速率限制,支持广播风暴限制;

支持MODBUSTCP协议采集交换机状态信息。

5.2.1.8安全性:

多级用户密码;

支持VLAN隔离,支持SSH/SSL扩展密码保护功能,对网络上传输的密码和数据予以加密;

支持MAC地址、IP地址过滤,基于MAC地址的端口安全性;

保护交换机的端口,使其只能与特定的设备或MAC地址通信;

802.1x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锁定交换机的端口使之只能与合法用户通信;

SNMPv3安全访问。

5.2.1.9网络管理:

SNMPv1/v2c/v3,Telnet,WebClient,支持HTTPS、远程管理(RMON),可通过IE直接管理。

5.2.1.10电磁兼容性达到工业4级。

5.2.2吞吐量

5.2.2.1设备转发二层以太网帧时,单对端口间的稳态吞吐量必须达到线速。

5.2.2.2设备端口总吞吐量达到线速。

5.2.3安全可靠要求

5.2.3.1支持IEEE802.1x。

5.2.3.2提供电源热备份,增加系统可靠性。

5.3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5.3.1设备性能和交换容量

5.3.1.1配置≥4个1000M单模光纤接口、8个100M单模光纤接口、≥8个10/100Mbit/s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1000M光口支持大于4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100M光口支持大于1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

5.3.1.2任何一个电口或光口都可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总线形、星形、环形、网格网)。

5.3.1.3RJ45端口:

5.3.1.4光纤接口:

5.3.1.5采用光纤冗余环网方案,当发生光纤断点时,环网可以在300ms内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5.3.1.6支持QOS(802.1p)优先级(4queues)。

5.3.1.7支持VLAN(802.1q)划分;

5.3.1.8支持多级用户密码和VLAN隔离,支持SSH/SSL扩展密码保护功能。

5.3.1.9支持MAC地址、IP地址过滤,基于MAC地址的端口安全性;

5.3.1.10网络管理:

5.3.1.11设备的背板应支持线速三层完全无阻塞交换,应说明其设备的交换结构和包交换方式。

5.3.1.12电磁兼容性达到工业4级。

5.3.2吞吐量

5.3.2.1设备转发二层以太网帧时,单对端口间的稳态吞吐量必须达到线速。

5.3.2.2设备端口总吞吐量达到线速。

5.3.3安全可靠要求

5.3.3.1支持IEEE802.1x。

5.3.3.2提供电源热备份,增加系统可靠性。

5.4物理接口

5.4.1接口要求

1000M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z/802.3ad标准,100M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u标准。

10/100M以太网接口符合IEEE802.3/IEEE802.3u标准。

5.4.2接口速率

10/100Mbps、10/100Mbps(自适应)、100BASE-FX、1000BASE-LX、1000BASE-SX。

5.4.3介质类型

介质可采用单模光纤、非屏蔽双绞线或者屏蔽双绞线。

5.4.4接口类型

电接口为RJ45口,光接口为ST口。

5.4.5接口说明

5.4.5.1应提供1000M和100M光口(单模)的平均发送光功率(1310nm、1550nm)、接收灵敏度、传输距离、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误码率的具体指标。

5.4.5.2应详细说明交换机内部不同端口之间的具体交换方式。

5.4.5.3应详细说明1000M和100M光口与其他厂家产品和光纤收发器的互通情况。

5.5硬件要求

5.5.1.1投标设备必须选用高质量的工业级元器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10年。

5.5.1.2装置应采用外壳密封,能防尘、防水,防护等级不得低于规定的IP40的要求。

5.5.1.3三层交换机必须采用19英寸标准机架安装方式,二层交换机必须采用卡轨式安装。

5.5.1.4投标设备必须采用无风扇设计。

5.5.1.5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应满足IEC-801-2、IEC-801-3、IEC-802-4或EN61000系列中相应的4级标准要求,投标方应提供设备的具体电磁兼容指标、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

5.6软件要求

5.6.1.1投标方须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该软件必须是经过严格测试,可靠性和稳定性须得到充分验证。

5.6.1.2今后推出新软件版本时,投标方应承诺免费更新软件版本,并提供相应的新版本软件功能说明书及修改说明书。

5.6.1.3投标方应说明目前所使用软件的实际运行时间以及升级完善的计划进度表。

5.7时间同步要求

时间同步应满足NTP/SNTP协议要求,时间同步网络精度为ms级。

6以太网功能要求

6.1基本要求

6.1.1MAC地址交换功能

6.1.1.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

6.1.1.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6.1.1.2.1对于具有多于一个以太网接口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

6.1.1.2.2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每端口应不低于64个。

6.1.2二层转发能力

6.1.2.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6.1.2.2对于具有多于1个以太网接口的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6.1.3帧过滤功能

6.1.3.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L2(Layer2)~L4(Layer4)包过滤功能,提供基于源MAC地址、目的MAC(MediumAccessControl)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协议、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范围、MAC地址范围和非法帧过滤。

6.1.3.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源和目的MAC地址、物理端口且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并且支持基于每个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功能的开启/关闭。

6.1.4二层隔离功能

6.1.4.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实现对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之间的二层隔离;

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实现下行接口之间二层隔离。

6.1.4.2二层工业应支持对各以太网端口之间的二层隔离,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串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6.1.5生成树功能

6.1.5.1当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802.1w要求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和802.1s多生成树协议(MSTP)。

6.1.5.2当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侧具有2个以上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802.1w要求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6.1.6流量控制

6.1.6.1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Std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

6.1.6.2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Std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

6.1.7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

当交换机存在多个接口接入业务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汇聚功能。

6.1.8链路汇集

6.1.8.1当交换机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Std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