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467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力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文档格式.doc

中国风能协会

图21998-2007年中国风能发电量及增长情况

(三)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翻番

1997~2007年,我国风电机组从397台增加到6469台,风电装机容量从146.7MW增加到5906MW。

图31997-2007年我国风电装机数量增长情况

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3155台,装机容量3304MW。

与2006年当年新增装机1337MW相比,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147.1%。

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6469台,装机容量5906MW,风电场158个。

分布在21个省(市、区、特别行政区),比前一年增加了北、天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个省市。

与2006年累计装机2599MW相比,2007年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28.08%。

图41997-2007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情况

(四)区域风电产业发展差异加大

风电产业是资源型行业,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分布的影响,我国风电产业的区域集中度比较高。

“三北”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排名前九位的省市均分布在“三北”地区。

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为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个省市的合计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5.56%;

包括河北、黑龙江在内的前五个省市的合计装机容量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0.79%;

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省市的合计装机容量所占比例达到88.50%。

这些省市的风能开发较早,近几年在我国优惠风电政策的鼓励下,风电产业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在全国的竞争中优势明显。

表12007年底我国各省区(不含台湾省)风电装机容量情况

省份

装机台数

装机容量(kW)

份额(%)

全国(除台湾省)

6469

5906360

100

内蒙古

1736

1563190

26.47

吉林

624

612260

10.37

辽宁

621

515310

8.72

CR3

2981

2690760

45.56

河北

514

491450

8.32

黑龙江

430

408250

6.91

CR5

3925

3590460

60.79

宁夏

384

355200

6.01

山东

315

350200

5.93

甘肃

428

338300

5.73

新疆

418

299310

5.07

江苏

188

293750

4.97

CR10

5658

5227220

88.50

广东

471

287390

4.87

福建

178

237750

4.03

北京

33

49500

0.84

浙江

69

47350

0.80

上海

18

24400

0.41

湖北

16

13600

0.23

海南

8700

0.15

山西

4

5000

0.08

河南

2

3000

0.05

湖南

1

1650

0.03

天津

1500

香港

800

0.01

资料来源:

2007年分省的风电装机格局发生了微小的的变化,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内蒙古装机容量由2006年的51万千瓦增加到150万kW,占全国总装机的份额也从1/5增加到1/4。

吉林省和辽宁省的风电装机容量均超过河北省,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占全国风电总装机的份额分别为10.37%和8.72%。

其次是河北、黑龙江、宁夏、山东和甘肃,装机容量都超过了30万kW。

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0万kW的省份由2006年的6个上升到2007年的12个,江苏、广东等省跻身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0万kW大省之列。

2007年,中国风电装机分布在22个省(市、区、特别行政区),比2006年增加了北、天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个省市。

二、风力发电行业运行风险分析

(一)宏观环境风险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电力需求居高不下。

在我国目前的电源供给结构中,火电发电和装机所占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而且负荷增长迅速,环境影响特别是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资源丰富,能够大规模开发,风电成本逐年下降,前景广阔。

开发风电是有效增加能源供应能力,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其在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已公认为是重要的接续能源和战略替代能源,并将在未来能源供给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陆上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3倍,则总的可开发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

如果风能的开发形成较大的规模,将在我国的电源供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国家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如对风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在全国电网分摊,或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进行补贴;

要求风电设备的本地化率在70%以上;

实行配额制,要求各大发电公司发电装机中有一定比例的风电等洁净能源。

上述细则出台后,给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调整目前不合理的电源结构,实现电源供应多样化,保障电源安全,缓解环境污染防护的压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07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又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用于鼓励和规范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提出了未来五年到十年中,我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保障措施。

可见,风电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电力供应,调整电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

综合而言,我国风电投资和运营行业的宏观环境风险较低。

(二)上下游风险

综合考虑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加快以及过度竞争对风电机组质量的影响,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上游风险较低。

此外,我国的电网规划和建设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善,风电发展和电网建设不谐调的情况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下游具有较高的风险。

1,上游风险

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逐渐提高。

2003年不低于50%,2004年上升为70%,2006年的新规则规定,风电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绑定投标,以确保项目真正达到70%国产化率要求,投资商在中标后不得再进行设备招标另选制造商。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强调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

这些都明确表明了国家要鼓励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突破风电设备国产化的瓶颈,多年来,国家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和人力,通过“九五”、“十五”的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风电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外商已开始在我国采购风电设备零部件。

掌握了部分关键技术,具备了600千瓦和750千瓦风电机组的批量生产能力,并培育出了一批风电机组总装企业。

特别是加快了重要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促进了关键技术装备本地化。

截止到2007年9月,新疆金风公司与德国公司合作研制的1.2兆瓦直驱型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已达到40%;

沈阳工业大学与有关企业合作研制出了1兆瓦和1.5兆瓦变桨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国产化率达到了85%。

随着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大力推行以及国产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资本投入的加快,国产设备比例也随之大幅提高。

风机的价格有回落的空间,届时风电场的建设成本将会降低,风机的供应也将更有保障,这对风电投资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

但是随着大量的企业进入风电设备行业,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过度的竞争会影响生产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的稳定性,不利于风电机组的运营。

2,下游风险

由于风力发电会降低电网负荷预测精度,从而影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

影响电网的频率控制;

影响电网的电压调整;

影响电网的潮流分布;

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

影响电网的故障水平和稳定性等。

所以风力发电上网对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风电发展与电网规划和建设不协调。

风能资源一般都远离负荷中心,如果电网建设跟不上,风电就难以发展,因而国外都把风电发展纳入电网规划,要求电网超前建设,为风电接入创造条件。

同时,对风电不稳定性造成的电网成本增加,允许在价格分摊中解决。

我国薄弱的电网结构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风电发展的障碍而存在,绝大部分的电网无法承担风电上网而带来的冲击。

昂贵的电网接入系统,在风电场的建设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尽管我国的相关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国家和省级电网发展规划。

但是电网规划和建设的速度远不及风电装机发展的速度,从而影响到风力发电的发展。

(三)政策风险

风电成本高,国外都从价格和税收上支持风电发展。

在价格政策上,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德国、西班牙、丹麦的固定电价法,主要是根据风能资源状况、风机容量、利率和收益水平等因素制订风电上网价格,对超过火电上网价格部分的成本由电网进行分摊。

另一种是美国的补贴法,目前每千瓦时风电补贴是1.5美分。

在税收政策上,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欧洲不少国家实行碳税政策变相为风电提供税收支持;

还有一些国家实行所得税减免、加速折旧政策来支持风电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风电的价格和税收政策,主要是实行招标电价制度,并对风电增值税率实行减半征收,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的风电上网电价包括招标电价和核准电价,经过国家特许权招标的风电项目执行招标电价;

高于5万千瓦的项目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准,其它项目由地方政府批准,执行核准电价。

一般而言,招标电价均低于核准电价。

但无论执行何种电价模式,风电场基本都处于微利或者不盈利的状态。

风电上网电价的不确定性也是很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的原因,尤其是民营资本和外资。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风电上网电价机制和税收政策也将逐步完善,合理的定价机制将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合而言,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政策风险为中等,主要的风险来源于政策可持续性和执行情况。

(四)行业竞争风险

目前我国的风电资产主要集中于国电系五大发电集团,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内蒙、东北和华北地区。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资产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产业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在国家大量优惠政策的吸引下,风电产业投资者大幅增加,包括非国电系的国有大型企业、地方发电集团等。

随着我国风电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有大量的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风电市场,加剧市场竞争,但所占的份额有限,我国风电市场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集中度水平。

因此,新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由于份额太少,在成本控制等方面处于劣势,有一定的风险。

三、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

(一)风电装机继续超规划高速增长

风力发电的投资和建设速度在各种电源类型中位居前列,除了电价补贴、技术趋于成熟等因素外,政策强制推行也是一大助力。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规定,到了2010年,国内大型发电集团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必须达到权益装机3%的水平。

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将达到9.5万亿千瓦,保守估计符合上述标准的发电企业将占一半的份额,这些大型发电集团需要拥有的非水电发电装机必须达到2850万千瓦。

除了极少量的光伏发电,这些装机主要是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质能发电机。

按照发电成本和环保条件等估算,风电装机应该占到一半以上,也就是1400多万千瓦。

这一约束与本文的估计值比较接近。

图5风电装机总量和份额分析预测图

(二)推进资源普查和详查工作

目前,我国风能资源情况不清,现有的技术支持队伍薄弱,未来相关部门将抓紧进行机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合作和国家财政投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风能资源评估中心,为国家和企业提供资源普查和详查的技术支持。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利用8年的时间,完成国家风能资源普查和详查工作,编制国家风能资源图谱,在全国范围确定能够安装上亿千瓦的发展区域和大型风电场址。

(三)风机型谱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我国风电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开展风机型谱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工作非常必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和作法,相关部门将尽快出台风机型谱化、系列化和标准化政策,并按统一的机型频谱,进行系列化、标准化生产,在一定期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完善风电产业链和质量保证体系,把提高风机运行时间、延长机组寿命摆到重要位置,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风电价格。

(四)建立国家研发中心和检测认证中心

德国、西班牙和丹麦都有支持风电技术研究开发的国家中心。

我国也会尽快建立国家风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风电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工作创造条件,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在财政部和发改委拟组织建立公共试验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支持范围,建立国家风电技术研发中心。

(五)风电价格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对迅速实现风电建设规模化和风电设备国产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项目少,竞争激烈,导致电价过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国家组织的风电招标电价与地方批准项目的电价,每千瓦时大体上相差0.1元左右,国家核准项目的电价低,而地方核准项目的电价高,电价政策不一致,电价信号有些混乱。

在风电发展起步阶段,适当的价格优惠对吸引风电投资者是必要的。

未来主管部门将继续通过适当调整特许权招标的做法,解决价格信号混乱的问题,即制定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标准,企业可以参考限价和保护价进行报价,中标价不得低于最低保护价,防止恶性竞争。

对于地方政府审批的项目,电价也不能高于最高限价,以体现公平,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价格信号,引导投资者积极投资风电建设。

(六)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

实现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是促进风电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家通过风电特许权招标重点支持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做法将持续一段时间,即继续通过特许权招标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创造了必要的市场份额,促进其技术进步和能力提高,为尽快掌握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能力,积极参与国际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竞争提供有利条件。

(七)电网规划和建设

电网薄弱是目前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风电发展需要,电网企业将对现有电网发展规划进行重新修订,重点解决好内蒙古、河北、吉林、甘肃等主要风电开发区的风电电量外送问题。

同时尝试开放低压端上网,为分布式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提供方便。

联系地址:

北京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层

如需详细信息,请与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系电话8610-63691606Email:

bonnyx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