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519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文档格式.doc

《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文档格式.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文档格式.doc

a:

39:

{i:

0;s:

11980:

"@#@砼预制块护坡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1、工程概况 3@#@2、施工准备 3@#@2.1技术准备 3@#@2.2试验准备 3@#@2.3现场准备 3@#@2.4材料准备 3@#@2.5机械设备准备 3@#@2.6人员准备 4@#@2.7测量准备 4@#@3、施工程序 4@#@4、进度计划 4@#@5、主要施工方法 5@#@5.1砼预制块的生产 5@#@5.2水下部分护坡施工导流 6@#@5.3基面处理 6@#@5.4土工布的铺设 6@#@5.5碎石垫层施工 6@#@5.6砼预制块砌筑 6@#@6、质量保证措施 7@#@7、安全保证措施 7@#@砼预制块护坡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根据招标图纸,本标段预制块护砌工程主要包括:

@#@@#@①岸坡防护工程砼砌块护坡4984m3;@#@@#@②橡胶坝工程砼砌块护坡341m3;@#@@#@③新利排涝涵工程砼砌块护坡17m3、凤凰桥排涝涵工程砼砌块护坡19m3、凤凰苑排涝涵工程砼砌块护坡20m3。

@#@@#@根据招标工程量,砼砌块为40cm×@#@50cm×@#@12cm锁扣式结构,设计强度为C25,总工程量为5381m3。

@#@@#@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方法,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保证各工种人员能够做到协调施工。

@#@@#@2.2试验准备@#@C2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监理工程师验证;@#@现场砂、石、水泥、水经试验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

@#@@#@2.3现场准备@#@平整场地做为砼拌和及预制场地。

@#@本工程计划在橡胶坝左岸空地上布置砼拌合站及预制场。

@#@接通水源、电源,合理布置,使现场井然有序,作到道路畅通。

@#@@#@预制场的累计面积为2000m2。

@#@预制场地坪采用C15砼浇筑,其厚度为6cm,并设置有排水系统。

@#@@#@2.4材料准备@#@备足预制所需的水泥、砂、碎石等。

@#@@#@2.5机械设备准备@#@组织落实机械设备、工具的进场,设备开机前先经检查、调试,检查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设备的配套设施齐备确定专人专机管理。

@#@@#@机械设备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台@#@5@#@修坡@#@2@#@自卸车@#@辆@#@40@#@土方及预制块运输@#@3@#@JS-500型拌合站@#@套@#@1@#@砼加工@#@4@#@ZL40装载机@#@台@#@2@#@装载、运输@#@5@#@人工胶轮车@#@辆@#@4@#@运输@#@6@#@振动台@#@个@#@4@#@砼振捣@#@2.6人员准备@#@计划投入砼预制块护坡工程负责人1人,施工员4人,测量员3人,质检员2人,安全员2人,试验员1人,壮工70人。

@#@@#@2.7测量准备@#@利用布设的控制网进行全面控制,沿河道边线每100m布控制桩,20m布加密桩。

@#@护脚的内外边线都相应设控制桩,严格控制设计边线。

@#@@#@3、施工程序@#@测量放样@#@原坡面清理及土方开挖@#@隐蔽验收@#@现浇砼隔埂及勒脚@#@碎石垫层@#@坡面清理、完工@#@预制块护坡@#@预制@#@现浇砼压顶@#@铺土工布@#@4、进度计划@#@2012年11月1日开始预制及护坡面清理,2013年3月31日前完成预制,2013年4月20日砌筑完成。

@#@@#@根据招标文件,预制块护坡工程量为5381m3,计算出需要生产的预制块约为:

@#@5381m3÷@#@0.4m÷@#@0.5m÷@#@0.12m=224208块。

@#@@#@计划预制时间安排在2012年11月至2012年3月,共5个月。

@#@期间跨一个春节,有效施工时间按80%计算,即有效预制时间为4个月。

@#@@#@月生产量约为:

@#@224209÷@#@4=56052块/月@#@日生产量约为:

@#@56052÷@#@30=1868块/日@#@5、主要施工方法@#@5.1砼预制块的生产@#@5.1.1原材料要求@#@水泥: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必须有合格证,水泥运至工地后,存放在干燥、密闭、具有良好通风的地方,其堆放和保管应满足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骨料:

@#@细骨料选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

@#@粒形一般为方圆形,不应有活性。

@#@细骨料在贮存期保持无异物侵入,避免离析和污染。

@#@粗骨料选用质地坚硬、洁净及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

@#@粒形为方圆形,避免针片颗粒。

@#@@#@水:

@#@砼拌和的用水必须新鲜、洁净、无污染。

@#@@#@5.1.2预制块制作@#@根据计算,日生产量约为1868块,考虑一定的富余系数,计划采用2000套塑模进行预制块的生产;@#@预制块外观:

@#@尺寸准确、整齐统一、棱角分明、表面清洁平整;@#@预制块规格:

@#@预制块砼标号C25,呈40cm×@#@50cm×@#@12cm锁扣式结构,;@#@砼预制场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测预制块的形状、尺寸,经检测不合格的塑模禁止使用;@#@监督作业队伍按砼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预制块表面应整齐美观。

@#@混凝土预制块外观要平整、光滑,外露面不允许有蜂窝等不良现象。

@#@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偏差在容许偏差范围之内。

@#@不允许用砂浆刮抹混凝土预制块表面。

@#@@#@5.1.3砼预制块的养护@#@预制工程主要安排在2012年11月至2012年3月,此季节气温较低,砼强度来得慢。

@#@为加快模板的周转及保证砼预制块的质量,计划搭建保温棚,外加蒸汽养护法养护,以满足砼养护条件。

@#@@#@5.1.4砼预制块贮存、搬运@#@  1)砼预制块浇筑成型达48小时后,应及时堆放,以免占用场地,但堆放时应轻拿轻放,堆放整齐有序。

@#@@#@  2)砼预制块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才可进行装运,在搬运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人工装车、卸车。

@#@装车时砼预制块应相互挤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撞坏;@#@卸车时做到轻拿轻放,禁止野蛮装卸,不允许自卸车直接翻倒卸砼预制块。

@#@@#@  3)砼预制块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应做到匀速行驶,避免大的颠波。

@#@确保砼预制块不受损坏。

@#@@#@5.2水下部分护坡施工导流@#@由于施工期间河道不能断流,需采取导流措施。

@#@计划在河中间设置一道围堰,进行半幅导流,半幅施工。

@#@围堰顶高程33.41m,顶宽1.5m,坡比1:

@#@2。

@#@@#@5.3基面处理@#@5.3.1坡面修整@#@修坡时应严格控制坡比,坡面平整度应达到规范要求,为使砼预制块砌筑的坡面平整度达到规定要求,坡面修整采用人工拉线修整,坡面土料不足部分人工填筑并洒水夯实,使之达到验收条件。

@#@@#@5.3.2护脚基础的开挖@#@依测量放样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成型。

@#@基础土方开挖必须准确成型,不允许超、欠挖;@#@测量施工放样时,应根据坡脚地形尽量使护脚平顺、顺直,走向与河堤坡顶外边线平行,基坑挖完后必须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槽。

@#@@#@护脚是维护整个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稳定的唯一支撑。

@#@护脚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的安全,因此护脚基槽尺寸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开挖,如遇基础地质不能满足要求,则及时向监理及业主进行汇报,确保护脚的施工质量。

@#@@#@5.4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进场后,对其各项指标分析,分析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方准使用,否则清退出场。

@#@@#@  土工布的铺设搭接宽度必须大于40cm,铺设长度要有一定富余量,保证土工布铺设后不影响护坡的断面尺寸,最后将铺设后的土工布用U型钉固定,防止预制块砌筑过程中土工布滑动变形。

@#@@#@5.5碎石垫层施工@#@为保证垫层铺填均匀,须打控制桩、带线进行铺填,护坡垫层为粒径5~20mm的碎石,均匀回填铺装,施工时带线严格控制垫层铺垫厚度,自下而上铺设,随砌石面增高分段上升。

@#@垫层填筑完成后,为防止砌筑时扰动垫层,在垫层上面铺铁皮和木板,即方便人员行走又可防止土粒混杂铺筑。

@#@碎石垫层铺填经查验合格后,方准进行护坡施工。

@#@@#@5.6砼预制块砌筑@#@混凝土预制块铺设重点是控制好两条线和一个面,两条线是坡顶线和底脚线,一个面是铺砌面。

@#@保证上述两条线的顺畅和护砌面的平整,对整个护坡外观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

@#@@#@预制砼块砌筑必须从下往上的顺序砌筑,砌筑应平整、咬合紧密。

@#@砌筑时依放样桩纵向拉线控制坡比,横向拉线控制平整度,使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砼预制块铺筑应平整、稳定、缝线规则;@#@坡面平整度用2m靠尺检测凹凸不超过1cm。

@#@@#@6、质量保证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2、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对进厂的原材料,严格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地方材料应做试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

@#@@#@3、工程质量保证:

@#@项目经理部设质检组,设专职质检员,每天进行施工中检查。

@#@@#@4、施工操作质量保证: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操作者是关键。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备有相应操作资格。

@#@施工操作中,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所有工程必须坚持样板制,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贯穿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

@#@@#@5、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进度与质量是对立统一,没有质量就没有进度,进度必须服从质量,严格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绝不能因为工期而忽视质量。

@#@@#@7、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本工程的施工安全。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工长、专职安全员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区设兼职安全文明施工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

@#@@#@2、安全检查程序:

@#@@#@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定,按安全标准组织施工,并随时接受行业安全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在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标志,引起现场的人员对安全隐患的注意,对外来的人员进入现场要进行安全指导和宣传。

@#@@#@3、安全作业:

@#@@#@1)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在工程开工前向职工宣讲安全施工特点及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加强用电管理,所有电闸箱及机械均安装漏电保护器。

@#@@#@3)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坚持凭证上岗。

@#@@#@4)重视交通安全,严禁非司机架车。

@#@@#@5)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要带安全帽。

@#@@#@4、安全措施:

@#@@#@1)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外电线路必须保持安全操作间距,其最小间距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要求的间距。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简称“保护零线”),保护零线应有工作线、配电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措施。

@#@@#@2)加强施工现场操作区防护措施:

@#@@#@各种机械的传动外露系统均应设置封闭防护罩;@#@施工危险地段设相应的醒目标志和标语,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危险区。

@#@@#@3)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

@#@@#@8@#@@#@";i:

1;s:

17731:

"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南滩乡顺江小学校食堂和围墙@#@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外墙@#@施工单位@#@四川玖鑫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富贵@#@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需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立面垂直@#@3@#@阴阳角垂直@#@3@#@阳角方正@#@3@#@接茬平整@#@1.5@#@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立面垂直@#@4@#@阴阳角方正@#@4@#@装饰线直线度@#@4@#@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4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南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2@#@3@#@1@#@2@#@2@#@3@#@2@#@2@#@3@#@3@#@立面垂直@#@3@#@0@#@1@#@2@#@3@#@2@#@1@#@2@#@2@#@3@#@3@#@阴阳角垂直@#@3@#@2@#@2@#@1@#@2@#@3@#@2@#@1@#@2@#@3@#@2@#@阳角方正@#@3@#@2@#@3@#@2@#@2@#@3@#@2@#@3@#@2@#@1@#@2@#@接茬平整@#@1.5@#@0@#@0@#@1@#@1@#@1@#@1@#@0@#@0@#@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3@#@1@#@2@#@3@#@1@#@4@#@4@#@2@#@3@#@3@#@立面垂直@#@4@#@2@#@3@#@1@#@4@#@2@#@4@#@3@#@3@#@3@#@1@#@阴阳角方正@#@4@#@2@#@3@#@4@#@4@#@1@#@2@#@2@#@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4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东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1@#@1@#@1@#@2@#@1@#@1@#@2@#@2@#@3@#@3@#@立面垂直@#@3@#@0@#@1@#@2@#@3@#@2@#@2@#@1@#@2@#@2@#@2@#@阴阳角垂直@#@3@#@2@#@2@#@1@#@2@#@2@#@3@#@2@#@2@#@2@#@0@#@阳角方正@#@3@#@2@#@2@#@3@#@2@#@1@#@2@#@3@#@2@#@1@#@2@#@接茬平整@#@1.5@#@1@#@1@#@1@#@0@#@0@#@0@#@1@#@1@#@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2@#@1@#@4@#@2@#@1@#@2@#@2@#@3@#@3@#@立面垂直@#@4@#@2@#@2@#@1@#@3@#@2@#@2@#@3@#@3@#@3@#@1@#@阴阳角方正@#@4@#@2@#@2@#@3@#@2@#@2@#@1@#@2@#@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4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北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2@#@3@#@2@#@2@#@2@#@3@#@2@#@2@#@3@#@3@#@立面垂直@#@3@#@1@#@1@#@2@#@1@#@2@#@2@#@2@#@2@#@3@#@3@#@阴阳角垂直@#@3@#@3@#@2@#@1@#@2@#@3@#@2@#@2@#@2@#@3@#@2@#@阳角方正@#@3@#@2@#@2@#@3@#@2@#@1@#@2@#@3@#@2@#@2@#@2@#@接茬平整@#@1.5@#@1@#@1@#@0@#@0@#@0@#@1@#@0@#@0@#@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3@#@2@#@2@#@2@#@4@#@4@#@2@#@3@#@3@#@立面垂直@#@4@#@2@#@3@#@2@#@2@#@2@#@2@#@2@#@3@#@3@#@1@#@阴阳角方正@#@4@#@2@#@3@#@2@#@2@#@3@#@2@#@2@#@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4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西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2@#@2@#@2@#@1@#@2@#@2@#@2@#@2@#@3@#@3@#@立面垂直@#@3@#@2@#@2@#@2@#@1@#@2@#@1@#@1@#@2@#@3@#@3@#@阴阳角垂直@#@3@#@2@#@2@#@1@#@1@#@2@#@1@#@2@#@1@#@3@#@2@#@阳角方正@#@3@#@2@#@2@#@2@#@2@#@1@#@2@#@1@#@1@#@1@#@2@#@接茬平整@#@1.5@#@1@#@1@#@0@#@0@#@0@#@0@#@1@#@0@#@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2@#@2@#@4@#@3@#@3@#@2@#@3@#@3@#@立面垂直@#@4@#@2@#@2@#@3@#@2@#@1@#@2@#@1@#@3@#@3@#@1@#@阴阳角方正@#@4@#@2@#@2@#@3@#@2@#@1@#@2@#@4@#@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2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南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2@#@1@#@1@#@2@#@2@#@1@#@2@#@3@#@3@#@3@#@立面垂直@#@3@#@2@#@3@#@2@#@2@#@3@#@2@#@2@#@2@#@3@#@3@#@阴阳角垂直@#@3@#@1@#@1@#@2@#@1@#@2@#@3@#@2@#@3@#@3@#@3@#@阳角方正@#@3@#@2@#@3@#@2@#@3@#@2@#@2@#@2@#@2@#@2@#@2@#@接茬平整@#@1.5@#@0@#@0@#@1@#@1@#@1@#@1@#@0@#@0@#@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2@#@2@#@2@#@3@#@2@#@3@#@3@#@3@#@3@#@立面垂直@#@4@#@2@#@3@#@2@#@3@#@2@#@3@#@3@#@3@#@3@#@1@#@阴阳角方正@#@4@#@2@#@3@#@2@#@4@#@2@#@3@#@4@#@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2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东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2@#@1@#@2@#@2@#@2@#@2@#@2@#@2@#@3@#@3@#@立面垂直@#@3@#@2@#@2@#@3@#@3@#@3@#@3@#@3@#@2@#@2@#@2@#@阴阳角垂直@#@3@#@2@#@3@#@2@#@3@#@2@#@1@#@2@#@2@#@2@#@0@#@阳角方正@#@3@#@2@#@3@#@2@#@1@#@2@#@3@#@2@#@2@#@1@#@2@#@接茬平整@#@1.5@#@0@#@0@#@0@#@1@#@1@#@1@#@1@#@1@#@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1@#@1@#@2@#@1@#@2@#@2@#@2@#@3@#@3@#@立面垂直@#@4@#@0@#@2@#@2@#@2@#@2@#@0@#@0@#@3@#@3@#@1@#@阴阳角方正@#@4@#@2@#@2@#@2@#@4@#@1@#@1@#@4@#@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2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北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2@#@3@#@2@#@2@#@2@#@3@#@2@#@2@#@3@#@3@#@立面垂直@#@3@#@1@#@1@#@2@#@1@#@2@#@2@#@2@#@2@#@3@#@3@#@阴阳角垂直@#@3@#@3@#@2@#@1@#@2@#@3@#@2@#@2@#@2@#@3@#@2@#@阳角方正@#@3@#@2@#@2@#@3@#@2@#@1@#@2@#@3@#@2@#@2@#@2@#@接茬平整@#@1.5@#@1@#@1@#@0@#@0@#@0@#@1@#@0@#@0@#@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3@#@2@#@2@#@2@#@4@#@4@#@2@#@3@#@3@#@立面垂直@#@4@#@2@#@3@#@2@#@2@#@2@#@2@#@2@#@3@#@3@#@1@#@阴阳角方正@#@4@#@2@#@3@#@2@#@2@#@3@#@2@#@2@#@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技术员(签字)@#@施工班组(签字)@#@粘贴聚苯板抹灰外墙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通化县山水名苑2号楼@#@分部工程名称@#@装饰@#@验收部位@#@西面墙@#@施工单位@#@通化县鸿志达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韩文权@#@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DBJ01-97-200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平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验收@#@第4.2.1条@#@√@#@2@#@粘结牢固、面积>@#@40%@#@加强部位符合设计@#@√@#@√@#@√@#@√@#@√@#@√@#@√@#@√@#@√@#@√@#@3@#@安装锚固件的数量位置、深度@#@符合设计@#@√@#@√@#@√@#@√@#@√@#@√@#@√@#@√@#@√@#@√@#@4@#@苯板厚度负偏差不得>@#@3mm@#@符合设计@#@√@#@√@#@√@#@√@#@√@#@√@#@√@#@√@#@√@#@√@#@5@#@抹面抗裂砂浆@#@第4.2.5条@#@√@#@一般项目@#@1@#@苯板安装@#@第4.2.6条@#@√@#@2@#@安装允许偏差@#@表面平整@#@3@#@1@#@1@#@1@#@1@#@2@#@2@#@2@#@2@#@3@#@3@#@立面垂直@#@3@#@2@#@1@#@2@#@2@#@2@#@2@#@1@#@2@#@3@#@3@#@阴阳角垂直@#@3@#@2@#@1@#@3@#@3@#@3@#@1@#@2@#@1@#@3@#@2@#@阳角方正@#@3@#@2@#@2@#@2@#@2@#@1@#@2@#@1@#@1@#@1@#@2@#@接茬平整@#@1.5@#@1@#@1@#@0@#@0@#@0@#@0@#@1@#@0@#@0@#@1@#@3@#@玻纤网布铺压@#@第4.2.8条@#@√@#@√@#@√@#@√@#@√@#@√@#@√@#@√@#@√@#@√@#@4@#@外墙面保温允许偏差@#@表面平整@#@4@#@2@#@2@#@2@#@4@#@3@#@3@#@2@#@3@#@3@#@立面垂直@#@4@#@2@#@2@#@3@#@2@#@1@#@2@#@1@#@3@#@3@#@1@#@阴阳角方正@#@4@#@2@#@2@#@3@#@2@#@1@#@2@#@4@#@2@#@3@#@3@#@装饰线直线度@#@4@#@施工单位评定结果:

@#@主控项目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要求。

@#@@#@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字):

@#@年月日@#@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员(签字)@#@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i:

2;s:

29186:

"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 @#@@#@摘要:

@#@分析对比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相关法律、规章、规范,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了管道、铁路、公路、通信线缆、电力设施、桥梁与长输燃气管道,输气站、放空管与其他设施的安全保护距离,提出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建议。

@#@ @#@@#@关键词:

@#@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防火间距;@#@输气站;@#@放空管 @#@ @#@@#@1 @#@概述 @#@ @#@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快速发展,大量以前远离人口聚集区、工业区的长输燃气管道逐渐被各种建筑物包围,公路、铁路、线缆、工业园区、住宅区等与管道交叉施工或占压管道的问题层出不穷。

@#@ @#@ @#@ @#@ @#@ @#@在处理交叉施工和占压问题,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燃气管道造成破坏,有效拆除并搬迁占压物,避免其他建设工程对燃气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尽可能减少燃气管道发生事故后对周边区域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时,如何合理地确定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是当前燃气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

@#@ @#@@#@2 @#@相关法律、规章、技术规范 @#@ @#@ @#@ @#@@#@① @#@法律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该法在原《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规定的管道中心线两侧5m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定,并提出部分建筑物与燃气管道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设施工方应当与燃气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等新规定,为现有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 @#@ @#@ @#@ @#@ @#@该法以管道中心线为安全距离起算点,与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附录B“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中管道从管壁外缘算起的规定不同。

@#@ @#@ @#@ @#@ @#@ @#@@#@② @#@规章 @#@ @#@ @#@ @#@ @#@[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和[78]交公路字698号《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试行)》。

@#@这两项规章对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有较详细的要求,两者均实施多年,但期间都未进行过修订,与目前长输燃气管道保护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 @#@ @#@ @#@ @#@ @#@@#@③ @#@规范 @#@ @#@ @#@ @#@ @#@GB @#@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36—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23—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4—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T @#@21447—200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SY @#@0007—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0325—2001《钢质管道穿越铁路和公路推荐作法》、SY/T @#@0032—2000《埋地钢质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15.1-98《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 @#@4079—95《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5919—2009《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管理规程》、TB @#@10063—2007《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T @#@2832—1997《交流电气化铁道对油(气)管道(含油库)的影响容许值及防护措施》、JTG @#@D20—2006《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061—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等。

@#@ @#@ @#@ @#@ @#@ @#@@#@规范主要从设计、施工、防腐、防火的角度规定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存在4少1缺1偏问题,即:

@#@涉及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内容少,强制性条文少,直接以“长输管道”为表述的少,关于安全保护距离起算点的解释和规定少;@#@缺乏对不同敷设条件下安全距离的细化规定;@#@规范之间有关条款的表述和数据存在偏差。

@#@ @#@ @#@ @#@ @#@ @#@@#@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主要是:

@#@GB @#@50183—2004规定了输气站与其他建筑设施的防火间距,GB @#@50217—2007规定了直埋敷设的电缆与管道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距离。

@#@ @#@ @#@ @#@ @#@ @#@@#@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虽指出该规范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以前的长输管道工程,但其对门站和储配站及工作压力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有规定;@#@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虽提出“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但其对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有规定。

@#@这两个规范对当前现有长输燃气管道安全距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 @#@ @#@ @#@@#@国外的标准规范中关于防火间距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技术水平、消防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国制定的防火间距也不尽相同。

@#@例如,有些国家国土面积不大,土地昂贵,偏重于采用安全程度高的设备而较少占用土地,因而制定的防火间距较小;@#@有些国家则相反,如美国石油保险协会推荐的安全距离往往偏大[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提出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应以保障安全和节约用地为原则。

@#@ @#@@#@3 @#@相关研究成果 @#@ @#@ @#@ @#@ @#@@#@① @#@对埋地管道受干扰电流影响的研究。

@#@国内外在干扰电流对管道腐蚀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多,我国目前的大多数相关技术规范在规定安全距离时,都引用了这些研究成果,在多项技术规范的附录和条文说明中对此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有详细的介绍。

@#@ @#@ @#@ @#@ @#@ @#@@#@② @#@对管道泄漏后气体扩散范围的研究。

@#@文献[2]指出,气体泄漏喷射扩散时,在喷射轴线上距孔口一定距离处的气体的质量浓度与孔口孔径、泄漏气体的密度、周围大气的密度等存在函数关系;@#@气体泄漏绝热扩散时,泄漏气体的气团呈半球形向外扩散,气团的半径和浓度与气团初始温度、环境压力、扩散时间等存在函数关系。

@#@因此,当确定燃气的燃烧、爆炸或中毒的最高允许浓度后,设定孔口孔径,可计算具有最高允许浓度的点至孔口的距离,也可以计算已知浓度的点距孔口的距离。

@#@ @#@ @#@ @#@ @#@ @#@@#@③ @#@对管道泄漏后形成爆炸的研究。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提出蒸气云爆炸冲击损伤半径计算公式[1],损伤半径与燃气泄漏量、燃气高热值等存在函数关系。

@#@文献[2]介绍,压力容器爆炸时爆炸冲击波的伤害和破坏作用与燃气体积、距爆炸中心的距离等存在函数关系,爆炸冲击波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超压值有关。

@#@因此,设定人体受到的伤害情况和建筑物遭到的破坏程度,确定对应的超压值,可计算人体或建筑物距爆炸中心的距离。

@#@ @#@ @#@ @#@ @#@@#@④ @#@对管道泄漏后形成喷射火焰的研究。

@#@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后形成射流,若在泄漏孔口处被点燃,则形成喷射火焰,距离喷射火焰一定距离的热辐射值与管道压力、管道直径、距火源点的距离等存在函数关系,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热辐射值有关。

@#@因此,设定人体遭受伤害的量化值,确定该值对应的热辐射值,可计算人体距火源点的距离[2~3]。

@#@ @#@ @#@ @#@ @#@@#@⑤ @#@对管道受附加应力影响的研究。

@#@文献[4]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法,对埋地燃气管道进行受力分析。

@#@SY/T @#@0325—2001对管道受力分析的计算也有介绍。

@#@ @#@ @#@ @#@@#@ @#@⑥ @#@对埋地燃气管道在地下泄漏的研究。

@#@影响地下燃气泄漏扩散范围的因素有管道自身的破损程度、管道运行压力、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地下障碍物等。

@#@一定条件下,破损程度越大,运行压力越高,土壤的土质孔隙度越大(沙地),土壤含水率越低,其扩散范围越大。

@#@土壤环境受到环境温度(夏天和冬天)和湿度(晴天和雨雪天)的影响[5]。

@#@ @#@ @#@ @#@@#@ @#@⑦ @#@在我国技术规范中,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首次提出长输(油气)管道事故后果严重区的确定原则和天然气管道的潜在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该公式与管道外直径、管道最大容许操作压力等有关。

@#@ @#@@#@4 @#@基本安全保护距离 @#@ @#@ @#@ @#@@#@ @#@虽然涉及安全保护距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因侧重点不同、计算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对相关规章和规范的有关条款进行对比分析、整理汇总,得出常见情况下的基本安全保护距离。

@#@基本安全保护距离起算点主要依据GB @#@50183—2004中的附录B“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

@#@本文中的“参照”指基本引用原文;@#@“综合”指原文之间表述差距不大,经简单地对比汇总;@#@“依据”指原文表述差距较大,按照重复规定优先、国家标准优先、强制标准优先的原则,经过分析和整理。

@#@ @#@@#@4.1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 @#@①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a.阴极保护电流的相互影响,造成管道腐蚀。

@#@@#@b.发生泄漏等事故后,管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 @#@ @#@ @#@ @#@ @#@@#@②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埋设并平行时,综合GB @#@50251—2003第4.3.11条和SY @#@0007—1999第5.1.4条,认为:

@#@两者外壁距离不宜小于10m;@#@受条件限制,当距离小于10m时,该范围内后施工的管道及其两端(各延伸10m以上)应做特加强级防腐层。

@#@ @#@ @#@ @#@ @#@@#@ @#@③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埋设并交叉时,综合GB @#@50251—2003第4.3.12条,GB @#@50369—2006第13.2.2条、第13.2.5条,GB @#@50424—2007第3.0.5条,GB/T @#@21447—2008第6.1.6条,SY @#@0401—98第10.2.1条、第10.2.2条和第10.2.3条,SY @#@0007—1999第5.1.4条,认为:

@#@其他管道应在长输燃气管道上方通过,两者外壁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如受条件限制,当小于0.3m时,两者间应设置坚固的绝缘隔离物,同时两管道应在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上做特加强级防腐层;@#@但在任何情况下,两者外壁垂直净距不得小于50mm。

@#@ @#@@#@4.2 @#@长输燃气管道与铁路之间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 @#@@#@①长输燃气管道与铁路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a.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辆载荷和地面振动可能造成管道开裂。

@#@@#@b.电气化铁路的电力设施和管道阴极保护装置之间的干扰电流相互影响。

@#@@#@c.铁路附近的管道一旦出现泄漏,又遇明火(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火花,特别是电气化区段)很可能出现强烈爆炸或剧烈燃烧。

@#@ @#@ @#@ @#@ @#@ @#@@#@② @#@长输燃气管道(埋设或架设)与铁路平行时,参照TB @#@10063—2007第3.1.5条“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与铁路平行埋设或架设时,与邻近铁路线路的防火间距分别不应小于25m和50m,且距铁路用地界不小于3.0m。

@#@直接为铁路运输服务的乙、丙类液体和低压可燃气体管道与邻近铁路线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此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需特别强调的是:

@#@此条文是根据GB @#@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确定的;@#@该规范中其他许多规定与[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规章一致;@#@该规范不适用于工作压力大于1.6MPa的甲、乙、丙类液体和气体管道穿越铁路的防火设计;@#@该规范防火间距的起算点是铁路线路中心线、管道中心线(指明者除外)。

@#@此外,GB @#@50183—2004第7.1.6条规定“原油和天然气埋地集输管道同铁路平行敷设时,应距铁路用地范围边界3m以外”,该规定主要针对油气田内部集输管道,可作参考。

@#@ @#@ @#@ @#@ @#@ @#@@#@③ @#@交流电气化铁路与长输燃气管道(埋设)交叉时,参照TB/T @#@2832—1997。

@#@该规范对交流电气化铁路与油(气)管道的安全距离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未见其他规范中有相同或相似的规定。

@#@ @#@ @#@ @#@ @#@ @#@@#@④ @#@铁路与长输燃气管道(埋设)交叉时:

@#@ @#@ @#@ @#@ @#@@#@ @#@a. @#@综合GB @#@50369—2006第13.1.1条、SY/T @#@4079—95第7.1.2条,认为:

@#@穿越管道的管顶距铁路轨枕下边缘不得小于1.6m,路边低洼处管道埋深不得小于0.9m。

@#@ @#@ @#@ @#@ @#@ @#@@#@b. @#@综合GB @#@50423—2007第7.1.5条,GB @#@50424—2007第8.1.2条,[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规定第七条,认为:

@#@穿越管段的管顶距铁路路肩下面不得小于1.7m,在自然地面或路边沟底最低处埋深不得小于1.0m,路边沟为主要水渠时,距水渠最低处的埋深不得小于1.5m。

@#@间距的起算点为管道外壁或套管顶部。

@#@ @#@ @#@ @#@ @#@ @#@@#@c. @#@综合GB @#@50251—2003第4.3.10条,GB @#@50423—2007第7.1.10条,GB @#@50424—2007第8.1.3条,SY/T @#@0015.1—98第5.1.3条,[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规定第七条,认为:

@#@带套管穿越时,套管端部伸出路基坡脚外、路堤坡脚和路边沟外边缘至少2m。

@#@ @#@ @#@ @#@ @#@ @#@@#@d. @#@参照[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规定第七条、第十二条:

@#@管道涵洞内顶点至自然地面高度应为1.8m;@#@当套管穿过铁路路堤时,套管应长出路堤坡脚护道至少2m;@#@当穿过路堑时,应长出路堑顶至少5m;@#@套管引出的排气管至最近铁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0m;@#@排气管端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5m。

@#@ @#@ @#@ @#@ @#@@#@ @#@e. @#@参照SY/T @#@0325—2001第6.7.1条的规定:

@#@“铁路下的套管应按规定的最小覆盖层安装,其最小覆盖层(从套管顶至铁路路基表面的距离)应符合:

@#@轨枕下(次要的铁路线或工业专线除外)1.7m,次要的铁路线和工业专用铁路轨枕下1.4m,在铁路界限范围内的其他所有表面下或排水沟底下0.9m”。

@#@该标准参照美国石油学会相关标准,相关表述和数据与上述各项规范不同,可作参考。

@#@ @#@@#@4.3 @#@长输燃气管道与公路之间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 @#@@#@① @#@长输燃气管道与公路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a.公路上,运行过程中的车辆载荷和地面振动可能造成管道开裂。

@#@@#@b.公路附近的管道一旦出现泄漏,又遇明火(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火花)很可能出现强烈爆炸或剧烈燃烧。

@#@ @#@ @#@ @#@ @#@@#@ @#@② @#@长输燃气管道(埋设)与公路平行时,参照[78]交公路字698号规章的规定:

@#@现有油、气管道附近新(改)建公路时,油、气管道的中心线与公路用地范围边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对于天然气管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0m。

@#@在县、社公路或受地形限制的地段,上述安全距离可适当减小;@#@在地形困难的个别地段,最小不应小于1m。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坡脚加护坡道和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m;@#@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坡顶(当未设截水沟时)外边缘以外1m。

@#@ @#@ @#@ @#@ @#@@#@ @#@③ @#@长输燃气管道(埋设)与公路交叉时:

@#@ @#@ @#@ @#@ @#@ @#@@#@a. @#@综合GB @#@50369—2006第13.1.1条、SY/T @#@4079-95第7.1.2条,认为:

@#@穿越管道的管顶距公路路面不得小于1.2m,在路边低洼处管道埋深不得小于0.9m。

@#@ @#@ @#@ @#@ @#@@#@b. @#@综合GB @#@50423—2007第7.1.6条、GB @#@50424—2007第8.1.2条,认为:

@#@穿越管道的管顶距公路顶面路面不得小于1.2m;@#@在路边沟底最低处埋深不得小于1.0m;@#@路边沟为主要水渠时,距水渠最低处的埋深不得小于1.5m。

@#@间距的起算点为管道外壁或套管顶部。

@#@ @#@ @#@ @#@ @#@ @#@@#@c. @#@参照[78]交公路字698号规章第三条中的规定:

@#@管道在公路路基下穿越(或路基填压管道)时,管道(或套管)顶面距公路路面顶面不应小于1.0m,距公路边沟底面不宜小于0.5m。

@#@ @#@ @#@ @#@ @#@ @#@@#@d. @#@参照SY/T @#@0325—2001第6.7.3条的规定:

@#@公路下的套管应按规定的最小覆盖层安装,其最小覆盖层(从套管顶至路面的距离)应符合公路路面层下1.2m,在公路界限范围内的其他所有表面下0.9m。

@#@ @#@ @#@ @#@ @#@@#@ @#@e. @#@参照JTG @#@D20—2006第12.5.6条的规定:

@#@穿越公路的保护套管,其顶面距路面底基层的底面应不小于1.0m。

@#@ @#@ @#@ @#@@#@ @#@f. @#@综合GB @#@50251—2003第4.3.10条、GB @#@50423—2007第7.1.10条、GB @#@50424—2007第8.1.3条、SY/T @#@0015.1—98第5.1.3条,认为:

@#@带套管穿越时,套管端部伸出路基坡脚外、路堤坡脚和路边沟外边缘不得小于2m。

@#@ @#@ @#@ @#@ @#@从规范的国标性、重复性、最新性考虑,笔者认为b和f为当前最佳依据,其他可作参考。

@#@ @#@@#@4.4 @#@长输燃气管道与通信线缆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① @#@长输燃气管道与通信线缆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干扰电流相互影响,造成腐蚀。

@#@ @#@ @#@ @#@ @#@② @#@综合YD @#@5102—2010第6.2.14条,GB @#@50251—2003第4.3.12条,GB @#@50424—2007第3.0.3条,GB @#@50369—2006第13.2.3条,SY @#@0401—98第10.2.1条、第10.2.2条,SY @#@0007—1999第5.1.4条、第5.1.5条,认为:

@#@直埋敷设的通信线缆与长输燃气管道(埋设)平行时,两者外壁的距离不宜小于10m;@#@当小于10m时,应对距离小于10m的通信线缆及其两端各延伸10m以上的线缆做特加强级防腐层。

@#@直埋敷设的通信线缆与长输燃气管道(埋设)交叉时,通信线缆应在长输燃气管道上方通过,两者外壁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同时在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和线缆上,应做特加强级防腐层;@#@若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光缆与管道的外壁垂直净距可减小为至少0.15m。

@#@ @#@ @#@ @#@ @#@③ @#@参照GB @#@50369—2006第13.3.2条:

@#@管道与光缆同沟敷设时,其最小净距(指两断面垂直投影的净距)不应小于0.3m。

@#@ @#@ @#@ @#@ @#@④ @#@参照SY/T @#@5919—2009第5.4.2.3款的规定:

@#@Ⅰ、Ⅱ级通信线缆与管道的最小水平距离为25m。

@#@ @#@@#@4.5 @#@长输燃气管道与电力设施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 @#@① @#@长输燃气管道与电力设施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a.阴极保护和电力线缆之间干扰电流相互影响,造成腐蚀。

@#@b.电力设施各类接地体的杂散电流对管道产生影响,造成腐蚀。

@#@c.在电力设施附近的管道一旦出现泄漏,遇电火花,很可能出现强烈爆炸或剧烈燃烧。

@#@d.电力设施的杆、塔一旦倒塌,对管道造成破坏。

@#@ @#@ @#@ @#@ @#@ @#@② @#@埋地长输燃气管道与直埋敷设电缆。

@#@综合GB @#@50251—2003第4.3.12条、SY @#@0401—98第10.2.2条、GB @#@50217—2007第5.3.5条、GB/T @#@21447—2008第7.2.4条,认为:

@#@直埋敷设电缆与埋地长输燃气管道平行时,两者外壁容许最小距离为1m;@#@直埋敷设电缆与埋地长输燃气管道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长输燃气管道交叉点及两侧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应采取相应的最高绝缘等级,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25m。

@#@ @#@ @#@ @#@ @#@③ @#@埋地长输燃气管道与明敷电缆。

@#@参照GB @#@50217—2007第5.1.7条中的规定:

@#@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平行时,电力电缆与其他管道允许距离为150mm,控制和信号电缆与其他管道允许距离为100mm。

@#@ @#@ @#@ @#@ @#@ @#@④ @#@埋地长输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系统各种接地装置。

@#@依据GB/T @#@21447—2008第7.2.3条、SY @#@0007—1999第6.2.3条,认为:

@#@两者的安全距离见表1。

@#@ @#@表1 @#@交流电力系统各种接地装置与埋地长输燃气管道外壁的最小水平距离 @#@ @#@ @#@ @#@m @#@类型 @#@电力等级/kV @#@10 @#@35 @#@110 @#@220 @#@330 @#@500 @#@临时接地 @#@0.5 @#@1.0 @#@3.0 @#@5.0 @#@6.0 @#@7.5 @#@铁塔或电杆接地 @#@1.0 @#@3.0 @#@5.0 @#@5.0 @#@6.0 @#@7.5 @#@电站变电所接地 @#@5.0 @#@10.0 @#@15.0 @#@30.0 @#@— @#@— @#@ @#@ @#@ @#@此外,SY/T @#@0032—2000第3.0.3条和SY/T @#@5919—2009第5.4.2.2款也有相关规定,但两者规定的数据不同,与上述规范的数据也不同,可作参考。

@#@ @#@ @#@ @#@ @#@ @#@⑤ @#@埋地长输燃气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

@#@依据GB/T @#@21447—2008第7.2.3条‘GB @#@50183—2004第7.1.5条,认为:

@#@两者的安全距离见表2表2 @#@架空送电线路的边导线与埋地长输燃气管道的最小水平距离@#@ @#@ @#@ @#@ @#@此外,SY/T @#@0032—2000第3.0.3条和SY/T @#@5919—2009第5.4.2.2款也有相关规定,但两者规定的数据不同,与上述规范的数据也不同,可作参考。

@#@ @#@ @#@ @#@ @#@ @#@⑤ @#@埋地长输燃气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

@#@依据GB/T @#@21447—2008第7.2.3条、GB @#@50183—2004第7.1.5条,认为:

@#@两者的安全距离见表2。

@#@ @#@表2 @#@架空送电线路的边导线与埋地长输燃气管道的最小水平距离 @#@地形 @#@电力等级/kV @#@≤3 @#@3~10 @#@35~66 @#@110 @#@220 @#@330 @#@500 @#@开阔地最高杆(塔)高带 @#@受限制地区 @#@1.5m @#@2.0m @#@4.0m @#@4.0m @#@5.0m @#@6.0m @#@7.5m @#@ @#@ @#@ @#@ @#@此外,SY/T @#@5919—2009第5.4.2.3款也有相关规定,但与上述规范规定的数据不同,可作参考。

@#@ @#@ @#@ @#@ @#@ @#@⑥ @#@架设在地面上的长输燃气管道与架空电力线路。

@#@依据GB @#@50061—2010第12.0.16条、DL/T @#@5220—2005第13.0.9条、DL/T @#@5092—1999第16.0.10条中关于架设在地面上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的规定,认为:

@#@两者的安全距离见表3。

@#@ @#@ @#@ @#@ @#@⑦ @#@依据GB @#@50217—2007第5.7.4条、GB/T @#@21447—2008第7.2.4条,认为:

@#@水下电缆与长输燃气管道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0m;@#@受条件限制时,不得小于15m。

@#@ @#@表3 @#@架空电力线路与架设在地面上的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距离 @#@线路电压/kV @#@≤3 @#@3~10 @#@35~66 @#@110 @#@220 @#@330 @#@500 @#@架空电力线路至管道(含附属设施)任何部分的最小垂直距离/m @#@1.5 @#@3.0 @#@4.0 @#@4.0 @#@5.0 @#@6.O @#@7.5 @#@架空电力线路的边导线至管道(含附属设施)任何部分的最小水平距离 @#@最高杆(塔)高@#@ @#@4.6 @#@长输燃气管道与桥梁之间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 @#@① @#@长输燃气管道与桥梁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a.桥梁附近的管道一旦泄漏,又遇火花,很可能出现强烈爆炸或剧烈燃烧。

@#@b.洪水冲刷对管道有影响。

@#@ @#@ @#@ @#@ @#@② @#@依据GB @#@50423—2007第3.3.7条、JTG @#@D20—2006第12.5.7条、JTG @#@D60—2004第3.3.6条、[78]交公路字698号规章第四条,认为:

@#@长输燃气管道采用开挖管沟埋设时,特大、大、中型桥距长输燃气管道不应小于100m,小型桥距长输燃气管道不应小于50m。

@#@ @#@ @#@ @#@ @#@ @#@此外,GB @#@50251—2003第4.3.10条、SY/T @#@0015.1—98第3.3.6条规定:

@#@穿越管道与大桥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00m,与小桥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80m。

@#@其中关于小桥方面的规定与上述规范不同。

@#@需强调的是:

@#@该规定主要依据JTJ @#@062—82《公路桥位勘探设计规范》。

@#@JTJ @#@062—82已先后被JTJ @#@062—91《公路桥位勘探设计规范》和JTJ @#@062—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探设计规范》(后变更为JTG @#@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探设计规范》)替代;@#@JTG @#@C30—2002已将该内容删掉。

@#@ @#@ @#@ @#@ @#@③ @#@综合GB @#@50423—2007第3.3.8条、GB @#@50251—2003第4.3.10条、SY/T @#@0015.1—98第3.3.7条认为:

@#@港口、码头、水下建筑物或引水建筑物等与长输燃气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 @#@④ @#@参照[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规章第六条,认为:

@#@铁路桥梁跨越长输燃气管道时,其梁底至桥下自然地面距离不得小于2.0m。

@#@ @#@ @#@ @#@ @#@⑤ @#@综合GB @#@50423—2007第3.3.4条、GB @#@50251—2003第4.3.10条、SY/T @#@0015.1—98第3.3.4条,认为:

@#@桥梁上游300m范围内的穿越工程,设计洪水频率不应低于该桥梁的设计洪水频率。

@#@ @#@@#@4.7 @#@输气站与其他设施的安全保护距离 @#@ @#@ @#@ @#@ @#@@#@① @#@输气站与其他设施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输气站内的工艺装置一旦泄漏,又遇火花,很可能出现强烈爆炸或剧烈燃烧。

@#@ @#@ @#@ @#@ @#@ @#@@#@② @#@参照GB @#@50183—2004第3.2.3条、第4.0.4条和附录B“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认为:

@#@输气站围墙与其他设施的安全保护距离见表4。

@#@下文中";i:

3;s:

25590:

"蒸汽管道及附属装置@#@安装施工工艺@#@目录@#@1.安装场合及特点……………………………………………………..………….3@#@2.材料及机工具要求……………………………………………………..……….3@#@3.作业条件……………………………………………………….…………….….3@#@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4@#@5.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措施………………………………………….……….12@#@1.安装场合及特点@#@蒸汽管道设计压力2.5MPa,工作压力2.3MPa,4设计温度300℃,工作温度250℃,管径为DN400mm。

@#@凝结水管道设计压力1.6MPa,工作压力0.75MPa,4设计温度100℃,工作温度70℃,管径为DN125mm。

@#@@#@2.材料及设备要求@#@2.1管材:

@#@预制直埋钢套钢多屏辐射蒸汽保温管,管材不得弯曲、锈蚀,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现象。

@#@@#@2.2管件:

@#@无偏扣、方扣、乱扣、断丝和角度不标准等缺陷。

@#@@#@2.3阀门:

@#@铸造规矩,无毛刺、裂纹,开关灵活严密,丝扣无损伤,直度和角度正确,强度符合要求,手轮无损伤。

@#@@#@2.4附属装置:

@#@减压器、疏水器、过滤器、补偿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

@#@@#@2.5其他材料:

@#@型钢、圆钢、管卡子、螺栓、螺母、衬垫、电气焊条等符合标准要求。

@#@@#@2.6机具:

@#@砂轮锯、套丝机、电锤、台钻、电焊机、煨弯器、千斤顶。

@#@@#@2.7工具:

@#@管钳、压力案、台虎钳、气焊工具、手锯、手锤、活扳子、倒链。

@#@@#@2.8其他:

@#@水平尺、錾子、钢卷尺、线坠、小线等。

@#@@#@3.作业条件@#@3.1安装直埋管道,必须在沟底找平夯实,沿管线铺设位置无杂物,沟宽及沟底标高尺寸复核无误。

@#@@#@3.2安装地沟内的干管,应在管沟砌完后、盖沟盖板前,安装好托吊卡架后进行。

@#@@#@3.3架空的干管安装:

@#@应在管支托架稳固后,搭好脚手架再进行安装。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安装准备@#@调试验收@#@防腐保温@#@试压冲洗@#@附属装置安装@#@管道安装@#@卡架安装@#@预制加工@#@4.1工艺流程:

@#@@#@4.2安装前准备:

@#@@#@4.2.1认真熟悉图纸,根据土建施工进度,预留槽洞及预埋件。

@#@@#@4.2.2按设计图纸画出管路的位置、管径、变径、预留口、坡向、卡架位置等施工草图。

@#@把干管起点、末端和拐弯、节点、预留口、座标位置等找好。

@#@@#@4.3室外蒸汽管道安装@#@4.3.1管道直埋:

@#@@#@4.3.1.1根据设计图纸的位置,进行测量、打桩、放线、挖土、地沟垫层处理等。

@#@@#@4.3.1.2为便于管道安装,挖沟时应将挖出来的土堆放在沟边侧,土堆底边应与沟边保持0.6-1m的距离,沟底要求找平夯实,以防止管道弯曲受力不均。

@#@@#@4.3.1.3管道下沟前,应检查沟底标高、沟宽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温管应检查保温层是否有损伤,如局部有损伤时,应将损伤部位放在上面,并做好标记,便于统一修理。

@#@@#@4.3.1.4管道应先在沟外进行分段焊接以减少固定焊口,每段长度一般在25-35m为宜。

@#@下管时沟内不得站人,采用机械或人工下管均应将管缓慢、平直地下入沟内,不得造成管道弯曲。

@#@@#@4.3.1.5沟内管道焊接,连接前必须清理管腔,找平找直,焊接处要挖出操作坑,其大小要便于焊接操作。

@#@@#@4.3.1.6阀门、配件、补偿器支架等,应在施工前按施工要求预先放在沟边沿线,并在试压前安装完毕。

@#@@#@4.3.1.7管道水压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办理隐检试压手续,把水泄净。

@#@@#@4.3.1.8管道防腐,应预先集中处理,管道两端留出焊口的距离,焊门处的防腐在试压完后再处理。

@#@@#@4.3.1.9回填土时要在保温管四周填100mm细砂,再填300mm素土,用人工分层夯实。

@#@管道穿越马路处埋深少于800mm时,应做简易管沟加盖混凝土盖板,沟内填砂处理。

@#@@#@4.3.2地沟管道安装:

@#@@#@4.3.2.1在不通行地沟安装管道时,应在土建垫层完毕后立即进安装。

@#@@#@4.3.2.2土建打好垫层后,按图纸标高进行复查并在垫层上弹出地沟的中心线,按规定间距安放支座及支架。

@#@@#@4.3.2.3管道应先在沟边分段连接,管道放在支座上时,用水平尺找平找正。

@#@@#@4.3.2.4通行地沟的管道应安装在地沟的一侧或两侧,支架一般采用型钢,支架的间距要求见表1。

@#@管道的坡度应按设计规定。

@#@@#@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表1@#@管道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支架最大间距(m)@#@保温管@#@1.5@#@2@#@2@#@2.5@#@3@#@3@#@4@#@4@#@4.5@#@5@#@6@#@7@#@8@#@8.5@#@不保温管@#@2.5@#@3@#@3.5@#@4@#@4.5@#@5@#@6@#@6@#@6.5@#@7@#@8@#@9.5@#@11@#@12@#@4.3.2.5支架安装要平直牢固,同一地沟内有几层管道时,安装顺序应从最下面—层开始,再安装上面的管道,为了便于焊接,焊接连接口要选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4.3.2.6遇有伸缩器时,应在预制时按规范要求做好预拉伸并做好记录,按设计位置安装。

@#@@#@4.3.2.7管道安装时坐标、标高、坡度、甩口位置、变径等复核无误后,再把吊卡架螺栓紧好,最后焊牢固定处的止动板。

@#@@#@4.3.2.8试压冲洗,办理隐检手续,把水泄净。

@#@@#@4.3.2.9管道防腐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最后将管沟清理干净。

@#@@#@4.3.3架空管道安装:

@#@@#@4.3.3.1按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坐标,量出支架上的支座位置安装支座。

@#@@#@4.3.3.2支架安装牢固后,进行架空管道安装,管道和管件应在地面组装,长度以便于吊装为宜。

@#@@#@4.3.3.3管道吊装,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起吊,绑扎管道的钢丝绳吊点位置,应使管道不产生弯曲为宜。

@#@已吊装尚未连接的管段,要用支架上的卡于固定好。

@#@@#@4.3.3.4采用焊接时,管道全部吊装完毕后再焊接,焊缝不许设在托架和支座上,管道间的连接焊缝与支架间的距离应大于150-200mm。

@#@@#@4.3.3.5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位置,分别安装阀门、减压阀、补偿器等附属设备与管道连接好。

@#@@#@4.3.3.6管道安装完毕,要用水平尺在每段管上进行一次复核,找正调直,使管道在一条直线上。

@#@@#@4.3.3.7按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压力进行试压冲洗,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把水泄净。

@#@@#@4.3.3.8管道防腐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注意做好保温层外的防雨、防潮等保护措施。

@#@@#@4.3.4蒸汽干管入口做法应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施工。

@#@(见图1)@#@图1@#@4.3.5蒸汽采暖管道安装:

@#@@#@4.3.5.1水平安装的管道要有适当的坡度,当坡向与蒸汽流动方向一致时,应采用i=0.003的坡度;@#@当坡向与蒸汽流动方向相反时,坡度应加大到i=0.005-0.01。

@#@干管的翻身处及末端应设置疏水器,见图2。

@#@@#@4.3.5.2蒸汽干管的变径、供汽管的变径应为下平安装,凝结水管的变径为同心。

@#@管径大于或等于70mm,变径管长度为300mm;@#@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变径管长度为200mm,见图3。

@#@@#@4.3.5.3采用丝扣连接管道时,丝扣应松紧适度,不允许缠麻,涂好铅油,丝扣上到外露2-3扣,对准调直时以印记为止。

@#@@#@4.3.5.4安装附属装置时,设备的进出口支管位置应设阀门,并在凝结水管始端装置疏水器。

@#@@#@4.3.6方型补偿器安装:

@#@@#@4.3.6.1方型补偿器在安装前,应检查补偿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器的三个臂是否在—个水平上,安装时用水平尺检查,调整支架,使方型补偿器位置标高正确,坡度符合规定。

@#@@#@4.3.6.2安装补偿器应做好预拉伸,按位置固定好,然后再与管道相连接。

@#@预拉伸方法可选用千斤顶将补偿器的两臂撑开或用拉管器进行冷拉。

@#@@#@图4@#@4.3.6.3预拉伸的焊口应选在距补偿器弯曲起点2-2.5m处为宜,冷拉前应将固定支座牢固固定住,并对好预拉焊口处的间距。

@#@@#@4.3.6.4采用拉管器进行冷拉时,其操作方法是将拉管器的法兰管卡,紧紧卡在被预拉焊口的两端,即一端为补偿器管端,另一端是管道端口(见图4)。

@#@而穿在两个法兰管卡之间的几个双头长螺栓,作为调整及拉紧用,将预拉间隙对好并用短角钢在管口处贴焊,但只能焊在管道的一端,另一端用角钢卡住即可。

@#@然后拧紧螺栓使间隙靠拢,将焊口焊好后才可松开螺栓,取下拉管器,再进行另一侧的预拉伸,也可两侧同时冷拉。

@#@@#@4.3.6.5采用千斤顶顶撑时,将千斤顶横放在补偿器的两臂间,加好支撑及垫快,然后启动千斤顶,这时两臂即被撑开,使预拉焊口靠拢至要求的间隙。

@#@焊口找正,对平管口用电焊将此焊口焊好,只有当两侧预拉焊口焊完后,才可将千斤顶拆除,终结预拉伸。

@#@@#@4.3.6.6水平安装时应与管道坡度、坡向一致。

@#@垂直安装时,高点应设放风阀,低点处应设疏水器。

@#@@#@4.3.6.7弯制补偿器,宜用整根管弯成,如需要接口,其焊口位置应设在直臂的中间。

@#@方型补偿器预拉长度应按设计要求拉伸,无要求时为其伸长量的一半。

@#@@#@4.3.6.8管道热伸量的计算公式:

@#@@#@△L=αL(t2-t1)@#@式中△L——管道的热伸量(mm);@#@@#@α——管材的线膨胀系数(钢管为0.012mm/m·@#@℃);@#@@#@L——管道计算长度(m);@#@@#@t2——热媒温度(℃);@#@@#@t1——管道安装时的温度(℃),一般取-5℃。

@#@@#@4.3.7套筒补偿安装(见图5):

@#@@#@图5@#@4.3.7.1套筒补偿器应安装在固定支架近旁,并将外套管一端朝向管道的固定支架,内套管一端与产生热膨胀的管道相连接。

@#@@#@4.3.7.2套筒补偿器的预拉伸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10.4.6要求预拉伸(P104)。

@#@预拉伸时,先将补偿器的填料压盖松开,将内套管拉出预拉伸的长度,然后再将填料压盖紧住。

@#@@#@4.3.7.3套简补偿器安装前,安装管道时应将补偿器的位置让出,在管道两端各焊一片法兰盘,焊接时要求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法兰与补偿器表面相互平行,加垫后衬垫应受力均匀。

@#@@#@4.3.7.4套筒补偿器的填料,应采用涂有石墨粉的石棉盘根或浸过机油的石棉绳,压盖的松紧程度在试运行时进行调整,以不漏水、不漏气、内套管又能伸缩自如为宜。

@#@@#@4.3.7.5为保证补偿器的正常工作,安装时必须保证管道和补偿器中心线一致,并在补偿器前设置1-2个导向滑动支架。

@#@@#@4.3.7.6套筒补偿器要注意经常检修和更换填料,以保证封口严密。

@#@@#@图6@#@4.3.8波形补偿器安装(见图6):

@#@@#@4.3.8.1波形补偿器的波节数量可根据需要由设计确定,一般为l-4个,每个波节的补偿能力由设计确定。

@#@@#@4.3.8.2安装前应了解补偿器出厂前是否已做预拉伸,如未进行应补做预拉伸(或压缩)。

@#@波形补偿器的预拉或预压量由技术人员确定后,在平地上进行。

@#@作用力应分2-3次逐渐增,尽量保证各波节圆周面受力均匀。

@#@拉伸或压缩量的偏差应小于5mm。

@#@当拉伸或压缩达到要求数值时,应立即安装固定。

@#@@#@4.3.8.3补偿器安装前管道两侧应先安好固定卡架,安装管道时应将补偿器的位置让出,在管道两端各焊一片法兰盘,焊接时要求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法兰与补偿器表面相互平行,加垫后衬垫受力均匀。

@#@@#@4.3.8.4补偿器安装时,卡架不得固定在波节上。

@#@试压时不得超压,不允许侧向受力,将其固定牢并与管道保持同心,不得偏斜。

@#@@#@4.3.8.5波形补偿器如须加大壁厚,内套筒的一端与波形补偿的壁焊接。

@#@安装时应注意使介质的流向从焊端流向自由端,并与管道的坡度方向一致。

@#@(见图7)@#@4.3.9减压阀安装:

@#@(见图8、表2)@#@4.3.9.1减压阀安装时,减压阀前的管径应与阀体的直径一致,减压阀后的管径可比阀前的管径大1-2号。

@#@@#@4.3.9.2减压阀的阀体必须垂直安装在水平管路上,阀体上的箭头必须与介质流向一致。

@#@减压阀两侧应安装阀门,采用法兰连接。

@#@@#@4.3.9.3减压阀前应装有过滤器,对于带有均压管的薄膜式减压阀,其均压管应接往低压管道一侧。

@#@旁通管是安装减压阀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减压阀发生故障检修时,可关闭减压阀两侧的阀门,暂时通过旁通管进行供气。

@#@@#@图7@#@4.3.9.4为了便于减压阀的调整,阀前的高压管道和阀后的低压管道上都应安装压力表。

@#@阀后低压管道上应安装安全阀,安全阀排气管应接至室外。

@#@@#@减压阀安装尺寸表(mm)表2@#@减压阀规模@#@A@#@B@#@C@#@D@#@E@#@F@#@G@#@DN25@#@1100@#@400@#@350@#@200@#@1350@#@250@#@200@#@DN32@#@1100@#@400@#@350@#@200@#@1350@#@250@#@200@#@DN40@#@1300@#@500@#@400@#@250@#@1500@#@300@#@250@#@DN50@#@1400@#@500@#@450@#@250@#@1600@#@300@#@250@#@DN65@#@1400@#@500@#@500@#@300@#@1650@#@350@#@300@#@DN80@#@1500@#@550@#@650@#@350@#@1750@#@350@#@350@#@DN100@#@1600@#@550@#@750@#@400@#@1850@#@400@#@400@#@DN125@#@1800@#@600@#@800@#@450@#@-@#@-@#@-@#@DN150@#@2000@#@650@#@850@#@500@#@-@#@-@#@-@#@16@#@图8@#@4.3.10疏水器安装:

@#@@#@4.3.10.1疏水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地方,并应尽量靠近用热设备凝结水排出口下。

@#@蒸汽管道疏水时,疏水器应安装在低于管道的位置。

@#@@#@4.3.10.2安装应按设计设置好旁通管、冲洗管、检查管、止回阀和除污器等的位置。

@#@用汽设备应分别安装疏水器,几个用汽设备不能合用一个疏水器。

@#@@#@4.3.10.3疏水器的进出口位置要保持水平,不可倾斜安装。

@#@疏水器阀体上的箭头应与凝结水的流向一致,疏水器的排水管径不能小于进口管径。

@#@@#@4.3.10.4旁通管是安装疏水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检修疏水器时,可暂时通过旁通管运行。

@#@@#@4.3.11蒸汽采暖供热系统吹洗:

@#@@#@4.3.11.1蒸汽供热系统的吹洗以蒸汽为热源较好,也可以采用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的冲洗压力按设计确定。

@#@@#@4.3.11.2吹洗的过程除了将疏水器、回水器卸除以外,其它程序均与热水系统冲洗相同。

@#@@#@4.3.11.3用蒸汽吹洗时,排出的管口方向应朝上或水平侧向,并有安全防护设施。

@#@@#@4.3.12冲洗和吹洗质量标准:

@#@@#@4.3.12.1冲洗和吹洗中应达到管路畅通和无堵塞,排出的水和蒸汽(冷凝水)洁净为合格。

@#@@#@4.3.12.2蒸汽系统采暖管道用蒸汽吹洗时,为防止管道由于转变温度产生脆裂等缺陷,应缓慢依次对管道升温,恒温1h左右后再进行吹洗。

@#@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再升温暖管,达到蒸汽恒温进行二次吹洗,直到按规定吹洗合格为止。

@#@@#@4.3.12.3采用蒸汽或压缩空气吹洗管道时,被吹洗管道的出口,可设置一块刨光的靶板,或板上涂刷白色油漆,靶板上无锈蚀及杂物为合格。

@#@@#@5.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措施@#@5.1质量标准@#@5.1.1隐蔽管道和整个蒸汽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5.1.2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5.1.3伸缩器、减压器、疏水器、阀门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拉伸、调压后压力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5.1.4管道的对口焊缝处及弯曲部位严禁焊接支管,接口焊缝距起弯点、支、吊架的边缘必须大于50mm。

@#@@#@5.1.5除污器过滤网的材质、规格和包扎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5.1.6蒸汽供应系统竣工时,必须检查吹洗质量情况。

@#@@#@5.1.7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1.8碳素钢管道的螺纹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螺纹清洁、规整,无断丝或缺丝,连接牢固。

@#@管螺纹根部外露螺纹2—3扣。

@#@@#@5.1.9碳素钢管道的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焊口平直度、焊缝加强面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焊口面无烧穿、裂纹和明显结瘤、夹渣及气孔等缺陷,焊波均匀一致。

@#@@#@5.1.10减压器、疏水器、阀门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型号、规格、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安装位置、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活,朝向便于使用,表面干净。

@#@@#@5.1.11管道支(吊托)架及管座(墩)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构造正确,埋设平正牢固,排列整齐,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

@#@@#@5.1.12管道、箱类和金属支架涂漆应符合以下规定:

@#@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5.2成品保护@#@5.2.1安装好的管道不得用做吊拉负荷及做支撑,也不得蹬踩。

@#@@#@5.2.2搬运材料、机具及施焊时,要有具体防护措施。

@#@@#@5.2.3各种附属装置及器具,应加装保护盖或挡板等保护措施。

@#@阀门的手轮卸下保管好,竣工时统一装好。

@#@@#@5.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3.1管道安装坡度不够或倒坡:

@#@原因是管道安装前未调查,局部有折弯(死弯),标高测量不准而造成局部倒坡或坡度不均匀,托吊架间距过大,造成局部管道塌腰。

@#@@#@5.3.2系统不热:

@#@原因是系统中存有空气及疏水不利,蒸汽干管反坡,无法排除干管中的沿途凝结水;@#@疏水器失灵,蒸汽或凝结水管在返弯或过门等处,未安装高点排气阀门及低点排水阀门。

@#@@#@5.3.3附属装置不平正:

@#@原因是稳装时角度不准及支管尺寸不准确。

@#@@#@5.3.4试压及调试时,管道被堵塞:

@#@主要是安装时预留口没装临时堵,掉进杂物造成。

@#@@#@5.4通病及防治措施@#@5.4.1支托架的结构型式和固定方法不符合要求@#@现象:

@#@@#@

(1)支、托架不按施工图或施工规范要求的规格及结构型式制作安装,使安装后的支架规格过大,增加结构荷载;@#@规格过小时,不能支承管道的重量,影响管道的结构性能和受力;@#@@#@

(2)管道的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未按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的结构型式和固定方法制作和安装,改变了管道的受力性质及运行使用功能。

@#@@#@防治措施:

@#@@#@

(1)管道在预制、安装前,必须严格审图和技术交底。

@#@施工时必须按施工图或施工规范规定的管道支、托架或管墩的结构型式和固定方法制作、安装。

@#@@#@

(2)管道支架安装后,在吹扫、试压前,应严格按施工图要求和支架种类、间距和坡度等进行自检、互检、专检,当发现不符时应及时按要求的标准予以调整或更换。

@#@@#@(3)埋地或地沟内的管道支墩,应按管沟(槽)施工的管基深度和铺设垫基土层的要求进行施工,严禁将支墩固定在冻土或松土上;@#@支墩砌筑用料的(防腐和强度)性能,均应符合地下管道的结构要求。

@#@在吹扫、试压和回填前,必须严格按工序要求进行检查。

@#@凡不符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时,都应按标准规定调整处理或返工重做。

@#@@#@(4)管道支架或支墩的间距过大。

@#@地上和地下管道的支架、支墩间距,应根据施工图规定的管道种类确定间距。

@#@如间距过大,将使管道产生弯矩,严重影响坡度,甚至倒坡。

@#@@#@凡管道支架、支墩的间距过大并超过规定的间距时,应按以下要求治理:

@#@@#@

(1)埋地或地沟内的支墩间距过大时,应在两支墩之间,按管子的标高、坡度要求用千斤顶将管子顶起,增设支墩以缩短其间距。

@#@@#@

(2)室外管网架空管道支架如间距过大时,缩短支架的间距是在两固定支架之间按其结构要求,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增设固定支托架或吊架。

@#@@#@(3)凡调整改变管道支架、支墩的过大间距时,所增补的支架、支墩,都不能改变管道的受力结构和运行功能,一般情况下均采用活动式的吊架或滑动托架。

@#@@#@5.4.2管道焊接质量通病@#@管道焊接质量通病是焊接接口位置不符和焊缝内外质量的缺陷超过规定的允许。

@#@@#@现象:

@#@@#@

(1)焊接接口位置不符合以下要求,严重影响管道的结构强度、严密性和造成维修困难。

@#@@#@1)管道的接口不应放在弯曲部位,接口焊缝距管道或管件弯曲部位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2)管道接口位置距离管道支、托、吊架的边缘尺寸应大于50mm;@#@@#@3)凡是受温度影响伸缩的管道接口及连接设备,距套管端头、墙、板表面和管架边缘距离尺寸,均应大于50mm或满足热膨胀的伸长数值,并将接口放置在受热膨胀方向的同一侧,以避免发生卡阻,损坏建筑物或管道及设备等。

@#@@#@

(2)焊接的内外质量通病凡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必须严格监控。

@#@如焊缝外形尺寸不符和存在内外裂纹、未焊透、焊穿、弧坑、夹渣、气孔、咬肉、错口和熔合性飞溅等主要质量通病。

@#@@#@上述主要质量通病,均会降低管道焊接结构的连接强度、严密性,缩短使用寿命和造成渗漏,直接影响正常运行及使用功能。

@#@@#@防治措施:

@#@@#@保证管道焊接的质量,重点应提高管道、焊接专业工种的技术素质、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焊接规范的管理和焊工考核认证工作。

@#@@#@

(1)提高管道专业工种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保证管道制作、安装的坡口加工和组对的质量标准,均符合管道连接和焊接的规定。

@#@。

@#@@#@

(2)提高焊接专业工种的施焊技术理论和操作水平;@#@对普通碳素钢钢管、管件及低合金钢钢管、管件和焊接材料(焊前材料的烘干、焊件预热、焊后热处理)要求,施焊的表面质量标准和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焊接工艺标准和质量监控要求进行。

@#@@#@(3)加强焊接规范的执行管理和焊工考核认证工作。

@#@@#@室内外采暖供热管道的焊接,一般工程管理人员、施焊人员和质量监控人员,往往认为民用管道工程用管材大多是碳素钢管,工作压力又不大,焊接质量容易保证。

@#@从焊接施工到焊工资格,都未认真制定焊接规范和执行焊工考核认证要求,因而造成管道的焊接质量达不到结构强度、严密性和使用功能要求。

@#@@#@为保证采暖供热管道的焊接质量,建议施工前应制定焊接规范和执行焊工考核认证制度,按规范和焊工合格证的等级及焊接范围要求进行施焊。

@#@@#@(4)加强施焊质量检验措施@#@管道焊接及其它结构焊接,其焊缝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时,焊缝的金属强度与被焊母材强度应相等。

@#@目前国内外确定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主要采用表面宏观(肉眼或结合放大镜)检查,焊缝内部质量采用无损探伤检验方法。

@#@@#@室内外采暖供热管道的焊接质量检验,应采用外观与内部双控检验。

@#@从《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碳素钢管道焊接质量的检验、只规定焊接表面质量的宏观检验,无内部质量检验的规定,但无法确定焊缝内部质量。

@#@虽然经过宏观检查和强度、气密性试验,因工作(和试验)压力低,除焊缝截面发生贯穿性的缺陷能导致渗漏外,其内部一些非贯穿性的缺陷,也能暂时达到试验合格要求。

@#@但焊缝内部的一些恶性缺陷,却给管道结构的强度和严密性留下严重隐患,将在短期运行后逐渐造成渗漏。

@#@@#@建议采暖供热的焊接管道的质量检验应增加内部检验措施(其内部无损检验的抽检数量、合格标准的规定要求。

@#@@#@";i:

4;s:

1842:

"职务级别工资制工资标准表(1997.10)@#@ @#@职务工资@#@职务@#@1@#@2@#@3@#@4@#@5@#@6@#@7@#@8@#@9@#@10@#@11@#@12@#@13@#@14@#@主席、副主席@#@总理@#@480@#@555@#@630@#@705@#@780@#@855@#@ @#@ @#@ @#@ @#@ @#@ @#@ @#@ @#@副总理@#@国务委员@#@400@#@460@#@520@#@580@#@640@#@700@#@760@#@ @#@ @#@ @#@ @#@ @#@ @#@ @#@部长、省长@#@330@#@380@#@430@#@480@#@530@#@580@#@630@#@680@#@ @#@ @#@ @#@ @#@ @#@ @#@副部长@#@副省长@#@270@#@315@#@360@#@405@#@450@#@495@#@540@#@585@#@630@#@ @#@ @#@ @#@ @#@ @#@司长@#@厅、局长@#@215@#@255@#@295@#@335@#@375@#@415@#@455@#@495@#@535@#@575@#@ @#@ @#@ @#@ @#@副司长@#@副厅、局长@#@175@#@210@#@245@#@280@#@315@#@350@#@385@#@420@#@455@#@490@#@ @#@ @#@ @#@ @#@处长、县长@#@144@#@174@#@204@#@234@#@264@#@294@#@324@#@354@#@384@#@414@#@444@#@ @#@ @#@ @#@副处长@#@副县长@#@118@#@143@#@168@#@193@#@218@#@243@#@268@#@293@#@318@#@343@#@368@#@ @#@ @#@ @#@科长@#@主任科员@#@96@#@116@#@136@#@156@#@176@#@196@#@216@#@236@#@256@#@276@#@296@#@316@#@ @#@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79@#@94@#@109@#@124@#@139@#@154@#@169@#@184@#@199@#@214@#@229@#@244@#@ @#@ @#@科员@#@63@#@75@#@87@#@99@#@111@#@123@#@135@#@147@#@159@#@171@#@183@#@195@#@207@#@219@#@办事员@#@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 @#@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级别@#@工资标准@#@一@#@470@#@110@#@每@#@工@#@作@#@一@#@年@#@按@#@一@#@元@#@发@#@给@#@二@#@425@#@110@#@三@#@382@#@110@#@四@#@340@#@110@#@五@#@298@#@110@#@六@#@263@#@110@#@七@#@228@#@110@#@八@#@193@#@110@#@九@#@164@#@110@#@十@#@135@#@110@#@十一@#@111@#@110@#@十二@#@92@#@110@#@十三@#@77@#@110@#@十四@#@65@#@110@#@十五@#@55@#@110@#@";i:

5;s:

28781: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与措施@#@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由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施对建设项目的全面管理,办公室设在质量检查科,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队伍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队长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本队的质量活动和创优活动等。

@#@@#@1.项目经理职责@#@履行合同,执行企业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健全项目内部各种责任制;@#@组织项目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及修改工作;@#@组织制定项目其他各项规划、计划。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对工程分包商实施全面管理;@#@协调项目经理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

@#@@#@2.项目总工职责@#@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项目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统计技术的选用。

@#@@#@3.质检科职责@#@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规范,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巡回检查,随时掌握辖区内的工程质量情况,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有现场处置权;@#@负责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与评定,对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工程负责人,参加制定处理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行使现场质量处罚权。

@#@@#@4.技术部门职责@#@组织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项目质量计划;@#@负责执行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

@#@参加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分析会,负责制定、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负责各项检验和试验,正确选择取样、送检工作。

@#@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测量工作。

@#@做好各项计量器具验收、登记、统计、送检工作。

@#@负责建筑安装施工过程控制。

@#@负责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5.安全部门职责@#@监督部门及职工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预防事故发生。

@#@@#@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及有关生产技术会议。

@#@@#@组织本项目的安全大检查和各类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尘毒危害,提出整改意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做好职工岗位职责、特殊工种、新工种岗前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监督检查主要工种持证上岗情况。

@#@负责执行事故报告及安全快报、月报和年报制度。

@#@@#@6.物资设备科职责@#@负责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质量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保证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配套供应,确保经济合理地解决好供需衔接,并对所采购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负责。

@#@负责工程材料设备的入库验收、仓储维护、控制发料、清库盘点等物资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有效合理的利用。

@#@@#@7.财务科职责@#@负责合同评审及经营、合同管理;@#@编制经营计划;@#@监督各项合同的执行。

@#@定期上报基建统计会计报表,并对各种报表进行分析研究。

@#@@#@8.施工队长职责:

@#@@#@施工队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首先其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检查,随时指出作业班组的不规范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督促其整改。

@#@施工队长亦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二、建立保证工程质量的有关制度@#@1、图纸审核制度。

@#@在开工前由项目指挥部总工组织的有关专业人员认真复核设计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单位,未经复核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

@#@@#@2、技术交底制度。

@#@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技术科应对所属施工队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试验人员和质检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重点工序除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给所有技术人员上技术课,明确设计要求和技术、质量标准等。

@#@同时,质检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创优的决心和信心。

@#@@#@3、会议制度。

@#@项目部每天召开工程碰头会,总结当天施工情况和质量情况,安排第二天工作;@#@每周召开工程例会一次,主要分析一周来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每月末组织对主要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写出质量检查通报,召开施工总结会。

@#@@#@4、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坚持工班的自检、互检、交接制度,在队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项目部复检,最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必须报项目部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签证,不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擅自覆盖的,一律返工处理,费用自负。

@#@@#@6、工程试验制度。

@#@项目部设工地实验室,配齐所需材料、试验仪器和人员,开工前做原材料的鉴定和配合比试验,并填发施工配料单;@#@建立工地试验、质量检验及工序间的交接验收等项制度,试验、检验应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真实可靠,测试手段先进;@#@会同工地负责人制作检查试件,按规定日期试验,施工中试验室要派专人值班,负责质量控制;@#@对运到工地的主要工程材料,协助工地做好库存数量和质量情况;@#@及时做好试验原材料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报表工作。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1、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关键线路,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并不断改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

@#@@#@2、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各级领导要在“全”字上狠下功夫;@#@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着重抓好QC小组的普及率、活动率和成果率,重、难点工序都要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体现小组“小、实、活、新”的特点。

@#@@#@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与项目管理和实行工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促进创优活动的顺利进行。

@#@@#@④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用四新成果突破创优难点,促进技术管理标准化。

@#@@#@⑤大力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⑥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技术、质量风险抵押,以此提高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保证质量措施的顺利实现。

@#@@#@4、强化技术、质量管理,严格推行专业干部在技术、质量管理中的“一票否决权”,对不按规范施工,盲目蛮干,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本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

@#@@#@四、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针对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为GB/T19001—ISO2008质量体系。

@#@对本工程将实行项目法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加强对该项目的质量管理,附后见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框图。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框图@#@质量管理目标确定@#@质量意识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控制体系@#@思想体系@#@组织体系@#@项目经理部@#@质量回访服务@#@质量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控制@#@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机具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计量标准的质量控制@#@工程技术部@#@计划财务部@#@机械物资部@#@试 验 室@#@@#@质量安全部@#@作业队@#@质量信息反馈@#@@#@4@#@ 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⑴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系统@#@砼施工组@#@土方施工组@#@测量组@#@砌石作业组@#@试验组@#@投入品的@#@质量监控@#@施工工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产出品的@#@质量监控@#@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部@#@工程技术部@#@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部@#@工程技术部@#@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砼施工组@#@土方施工组@#@测量组@#@砌石作业组@#@试验组@#@对所有参与施工生产人员的质量监控@#@对工程所用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监控@#@对工程所用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监控@#@对所用施工方法检验方法的质量监控@#@对生产、劳动、管理环境的质量监控@#@⑵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因素全面监控系统@#@中间产品质量监控@#@施工、安装工艺过程@#@质量事中监控@#@质量事前监控@#@施工准备工作@#@竣工质量检验@#@工程设计图阅读、理解@#@⑶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监控系统@#@施工人员质量监控@#@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监控@#@施工所用机械设备质量监控@#@施工方法、检验方法质量监控@#@技术、劳动和管理环境质量监控@#@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工程质量鉴定文件@#@质量事后监控@#@质量评定@#@质量检测@#@竣工图@#@质量检验质量监控评定资料@#@工序间质量监控@#@工序质量监控@#@⑷工序质量监控流程工序施工过程@#@查寻原因返工处理@#@专职检@#@交接检@#@不合格@#@合格@#@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质量评定@#@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自检@#@互检@#@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定工序施工方法@#@确定工序施工方案@#@六、检测方法及保证措施@#@

(一)检测及试验的目标@#@1.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保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2.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检验,及时发现质量缺陷或不足,保证各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3.通过对完工工程的检验、试验,保证交付给业主的工程项目均能符合设计、规范和合同要求。

@#@@#@

(二)检验及试验的原则@#@1.只有经过外观检查或理化试验被确认为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才能被允许用于现场施工。

@#@只有上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所有分项工程经检验证实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分部工程质量检验。

@#@所有分部工程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单位工程的最终检验。

@#@@#@(三)检验人员设置及职责@#@1.检验人员配置@#@项目部配备计量监测组长1人,配备检验员2人,其从事检验工作的年限不少于3年。

@#@@#@2.项目有关管理人员的试验、检测工作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主管项目的试验检测工作,配齐试验人员,购置必要的试验仪器设备,督促各部门管理人员做好试验检测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试验检测计划的编制,并委托公司试验室或有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负责检查、督促项目试验员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根据试验检测工作反馈的资料和信息,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应用;@#@负责组织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鉴定、检验工作,并对焊接等工艺参数及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

(2)施工员:

@#@@#@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未经试验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领用原材料时,向材料部门索取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副本或复印件)。

@#@在材料使用时应认真核对品种、规格、型号并检查外观质量,发现有误应及时提出,不得随意使用,防止错用、乱用和任意降低标准,会同项目试验员进行施工半成品的抽检工作。

@#@@#@(3)试验员:

@#@@#@在项目总工程师试验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的取样、试验、送检工作,并及时将试验结果通报有关人员,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熟悉常用材料的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配合有关管理人员对原材料的采购、保管、标识、检验及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认真整理有关的试验资料,做到及时、准确、不遗漏;@#@根据项目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计划的要求,做好有关的试验工作,以推动科技进步。

@#@@#@(4)材料员:

@#@@#@原材料采购前应征询有关人员意见,并做好材料供应商的质量调查,负责对现场原材料按规定要求及时抽样(可会同试验员共同进行);@#@提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产地、批量等资料;@#@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随意发放,对现场材料按品种、规格及检验状态的不同做好相应的标识,避免混用、乱用。

@#@@#@(四)试验检测制度@#@1.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建全现场质量检测制度@#@2.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条件、制定相应的送检请检制度。

@#@@#@3.建立试验台帐、完整、准确记录送检请检试验检测项目及最终试验检测结果。

@#@@#@4.按照统一的检测标准、方法和频率对本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检测。

@#@@#@5.建立不合格检测台帐,对监理、检测中心抽检不合格的材料通过监理指令提出处理意见,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核实。

@#@@#@(五)试验室工作管理@#@试验工作是试验室的基本工作,包括取样、试验、报告等几个环节。

@#@试验工作管理应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进行管理。

@#@@#@1.试样管理是试验工作关键的一环@#@试样的采集,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应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进行。

@#@在取样时应按既定的编号方式对试样编号,书写在容器或袋子上,并书写同样标签放入容器或袋子中,以便复合对证。

@#@同时填写取样单,内容包括试样的编号、品种、规格、取样地点、里程桩号、拟作用途、取样人等。

@#@对可以保存一定时间的试样,取样时应一式两份,一份供目前试验用,一份作为样本保存,如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供仲裁试验室试验用。

@#@试样从运输到试验应分类堆放,以免不同品种之间互相污染。

@#@试样在存放期间应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2.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是试验工作的主要标准。

@#@每一个试验项目,从取样、试验到提出报告,都必须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要求每一个岗位责任人熟悉自己所分管项目的相关试验规程,熟悉每一个试验的操作步骤、试验条件、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并能熟练地操作试验设备,能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无误。

@#@@#@3.健全原始记录填写及保存制度@#@原始记录是试验过程的真实记载,是分析试验结果,提出试验报告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填写。

@#@原始记录一般直接在制成的表格上填写,内容包括试验项目名称、产品的规格型号、试样的编号、产地或生产厂家、拟作用途、采用试验标准、试验条件、试验环境温度及湿度、试验日期等。

@#@原始记录书写应整齐,字迹工整,不得随意涂改;@#@确实因笔误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改数据时,应在原数据上划一水平线,将正确的数据书写在其上方。

@#@原始记录试验人、计算人、复核人签名要齐全,并按规定保存。

@#@@#@4.建立健全试验室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合法性,试验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约束,才能让检测结果符合标准。

@#@@#@(六)试验室文件资料管理@#@文件资料管理也是试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件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试验室工作有关的行政文件,如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等;@#@另一部分是试验技术资料,这一部分资料必须做到准确、齐全、及时、规范。

@#@@#@1.准确是指凡由试验室提供的试验结果必须真实可信,必须是通过试验得出的结果,经得起验证和推敲,能真实反映工程所用原材料、成品材料及结构物的内在质量,对控制工程质量具有指导作用,使工程所用材料和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2.齐全是指由试验室提供的试验资料,内容必须完整。

@#@一是试验项目无漏项,二是按要求的格式提供全部所需的信息。

@#@及时是指按时提供工程建设需要的有关试验资料或数据。

@#@@#@3.及时是建立在准确、齐全的基础上,缺乏准确、齐全的及时是毫无意义的。

@#@工程施工需要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一个部门或环节的工作滞后,就会对整个工程进度带来影响,甚至造成浪费。

@#@@#@4.规范是指由试验室提供的资料语言精练通顺,用词恰当妥当,无错别字,字迹清楚、工整,签字印章清晰齐全,打印装订整齐,格式、份数符合要求。

@#@@#@(七)试验采用的规范、规程@#@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TGJ18-2003@#@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4.《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25776-2010@#@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八)主要材料结构取样及检验方法@#@1.原材料检验@#@

(1)水泥@#@同一水泥厂、同品牌、同强度等级、同一出厂编号,袋装水泥不得超过200t为一验收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验收批,每批抽样不少于12kg。

@#@@#@

(2)砂、碎石@#@1)普通混凝土用砂:

@#@按同一产地、同一规格不超过400m@#@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

@#@按同一产地、同一规格不超过400m为一验收批,每批取样数量20~50kg,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

@#@3组为一验收批,每批取样数量40~60kg。

@#@在料椎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共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各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3)外加剂@#@每50t为一批,不足50t的也作为一批做一次试验。

@#@@#@(4)混凝土结构用钢材@#@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热轧带肋@#@每批由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在每一验收批取一组试件(拉伸、弯曲各2个、重量偏差5个)。

@#@@#@2)钢筋接头连接@#@①电弧焊接头:

@#@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2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每一验收批取3个拉力试件。

@#@@#@②闪光对焊接头: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2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200个为一验收批,每批取3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折试件。

@#@@#@2.混凝土及砌筑砂浆@#@

(1)普通混凝土:

@#@以同一混混土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同种原材料: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2)每一工作台班;@#@@#@3)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为一取样单位,留标准养护试块不得少于1组并根据需要制作相应组数的同条件试块。

@#@@#@

(2)抗渗混凝土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基本相同,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延米应留置一组标准养护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

@#@@#@(3)喷射混凝土双车道隧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脚和边墙各取1组;@#@其它工程每喷射50-100m³@#@或小于50m³@#@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一组。

@#@@#@(4)砌筑砂浆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100m@#@七、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测量放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

@#@@#@

(1)原因分析:

@#@主控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

@#@@#@

(2)防治措施:

@#@依据定位点平移轴线控制线,投测点设成加、减形主控轴线,在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

@#@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

@#@@#@2.标高误差偏大:

@#@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围。

@#@@#@

(1)原因分析@#@1)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

@#@@#@2)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

@#@@#@3)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

@#@@#@4)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

@#@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

(2)预防措施@#@1)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

@#@@#@2)架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弓起的误差;@#@@#@3)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

@#@@#@4)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调焦螺旋,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

@#@@#@

(二)土料填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现象:

@#@@#@

(1)黏性土填筑压实指标未采用压实度,无黏性土填筑压实指标未采用相对密度。

@#@@#@

(2)单元工程压实指标合格率未达到规范要求。

@#@@#@(3)填筑体竣工后相对沉降率大,产生裂缝、位移等现象。

@#@@#@2.主要原因:

@#@@#@

(1)填筑土料不合格;@#@土料的天然含水量偏离最优含水量。

@#@@#@

(2)卸料面未均匀上升,铺料厚度不均匀,且超过允许偏差。

@#@@#@(3)未进行击实试验、碾压试验,凭经验确定压实干密度指标。

@#@@#@(4)施工中使用的碾压机具、碾压作业参数与碾压试验不一致。

@#@@#@(5)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取样数量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3.防治措施要点:

@#@@#@

(1)根据设计压实指标,对土质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并进行击实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土质的设计压实干密度作为施工的控制指标。

@#@@#@

(2)控制黏性土料的黏粒含量、含水率、土块直径;@#@控制砾质黏土的粗粒含量、粗粒最大粒径;@#@控制砂砾料级配、砾石含量、含泥量,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3)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卸料、铺料、碾压作业。

@#@@#@(4)根据不同土质、碾压机具及其他施工条件调整碾压遍数和施工工艺。

@#@@#@(5)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取样部位应有代表性,检测方法和频次应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

@#@@#@(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

(1)造成原因:

@#@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

(2)防止措施:

@#@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

(1)造成原因:

@#@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

(2)防治措施:

@#@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

(1)造成原因:

@#@塑性土膨胀。

@#@@#@

(2)防治措施:

@#@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4.钻孔过程中钻孔偏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

(1)造成原因:

@#@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

(2)防治措施:

@#@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

@#@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

@#@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办法。

@#@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5.桩底沉渣量过多@#@

(1)造成原因:

@#@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

(2)防治措施:

@#@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

@#@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

@#@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

@#@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开始灌注混凝土";i:

6;s:

5702: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表@#@工程名称:

@#@编号: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张家港市港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江苏省宏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开工日期@#@2012.5.22@#@工程地点@#@苏州相城区@#@竣工日期@#@2012.6.30@#@序号@#@防治项目@#@主要措施@#@1@#@主变渗油@#@1.密封面处理清洁、无划痕,严禁使用已用过的密封圈,正确使用密封脂;@#@@#@2.密封面螺栓紧固时采用力矩扳手,其力矩值符合厂家规定;@#@@#@3.本体抽真空时严格按照厂家技术资料和规程规范进行;@#@@#@4.严格按照已审批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各工序施工。

@#@@#@2@#@母线安装@#@1.硬母线制作要求横平竖直,母线接头弯曲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尽量减少接头。

@#@@#@2.支持瓷瓶不得固定在弯曲处,固定点应在弯曲处两侧直线段250mm处。

@#@@#@3.相邻母线接头不应固定在同一瓷瓶间隔内,应错开间隔安装。

@#@@#@4.母线平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母线立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左向右、由里向外穿,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5.直流均衡汇流母线及交流中性汇流母线刷漆应规范,规定相色为“不接地者用紫色,接地者为紫色带黑色条纹”。

@#@@#@6.硬母线接头加装绝缘套后,应在绝缘套下凹处打排水孔,防止绝缘套下凹处积水、冬季结冰冻裂。

@#@@#@7.户外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应在线夹底部打直径不超过φ8mm的泄水孔,以防冬季寒冷地区积水结冰冻裂线夹。

@#@@#@3@#@屏柜安装@#@1.屏、柜安装要牢固可靠,主控制屏、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等应采用螺栓固定,不得与基础型钢焊死。

@#@安装后端子箱立面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电缆较多的屏柜接地母线的长度及其接地螺孔宜适当增加,以保证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2个接地线鼻的要求。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应接地或接零。

@#@@#@4@#@电缆安装@#@1.电缆管切割后,管口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以防损伤电缆,也可在管口上加装软塑料套。

@#@电缆管的焊接要保证焊缝观感工艺。

@#@二次电缆穿管敷设时电缆不应外露。

@#@@#@2.敷设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及机构箱电缆管时,应根据保护管实际尺寸进行开孔,不应开孔过大或拆除箱底板。

@#@@#@3.进入机构箱的电缆管,其埋入地下水平段下方的回填土必须夯实,避免因地面下沉造成电缆管受力,带动机构箱下沉。

@#@@#@4.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伤电缆。

@#@@#@5.电缆沟十字交叉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间距大于800mm时应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下坠。

@#@转角处应增加绑扎点,确保电缆平顺一致、美观、无交叉。

@#@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mm以上。

@#@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要规范、统一。

@#@@#@6.不同截面线芯不得插接在同一端子内,相同截面线芯压接在同一端子内的数量不应超过两芯。

@#@插入式接线线芯割剥不应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线外裸或紧固在绝缘层上造成接触不良。

@#@线芯握圈连接时,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栓外径匹配,握圈方向与螺栓拧紧方向一致;@#@两芯接在同一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片。

@#@@#@7.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屏(箱)底部100~150mm。

@#@@#@8.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线芯绝缘层;@#@屏蔽层与4mm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电缆线芯绝缘层。

@#@@#@9.电流互感器的N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防止不接地或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处两点接地;@#@防止差动保护多组CT的N串接后于一点接地。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线应套端子头,标明绕组名称,不同绕组的接地线不得接在同一接地@#@点。

@#@@#@10.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应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一致,排列整齐有序,电缆编号挂牌整齐美观。

@#@@#@11.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数据线等应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并规范整理,以保证工艺美观。

@#@@#@5@#@接地安装@#@1.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损伤、锈蚀。

@#@@#@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

@#@@#@3.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加装热缩套,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防@#@止氧化腐蚀。

@#@@#@4.镀锌扁钢弯曲时宜采用冷弯工艺。

@#@@#@5.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安装在钢构架上的爬梯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混凝土环形杆架构可将爬梯底端抱箍与架构接地引下线焊接。

@#@@#@6.混凝土环形杆架构上的地线支架、避雷针应采用栓接或法兰方式与杆头板连接,并满足电气通流要求,尽量避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7.构支架接地引下线应设置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施工项目部总工:

@#@年月日@#@施工项目部经理:

@#@年月日@#@";i:

7;s:

3:

"@#@";i:

8;s:

22666:

"附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的指导意见@#@为防止发生发电机损坏事故,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2009版)及大唐集团生〔2008〕531号《防止发电机、励磁机集电环和碳刷烧损的反事故措施》、安生〔2009〕59号《关于做好发电机定子铁芯松动检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生〔2009〕62号《关于防止发电机转子引线螺栓烧损的反事故措施》等文件,编写本指导意见。

@#@@#@第一章发电机管理@#@第一条各基层发电企业必须制定发电机设备的订货、安装、验收、运行、检修(维护)规程或管理规定,对发电机设备实行寿命期全过程管理。

@#@@#@第二条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建有每台发电机的技术档案。

@#@包括设备规范、图纸,主机和附属设备的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监造、出厂、交接、验收试验报告及事件说明,运行记录、检修记录、保护装置配置等。

@#@@#@第三条新(扩)建电厂的设备管理和运行人员必须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生产准备管理办法》的要求提前到位,并经培训合格上岗。

@#@设备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负起从前期准备到投产运行期间的设备管理责任,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移交。

@#@@#@第四条建立标准管理体系,学习、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加以运用。

@#@及时更新标准,保持标准的时效性。

@#@并对发电机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检查,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部分应及时修订。

@#@@#@第五条按照集团公司300MW、600MW机组定期工作标准及相关规程做好定期试验、轮换和检查维护工作(其他容量机组参照执行),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可知、可控、在控,以有效减少发电机设备事故。

@#@@#@第六条各单位应制定发电机在线监测装置管理办法,积极有效地开展发电机故障监测及诊断工作。

@#@如采用漏氢在线监测、氢气纯度和湿度在线监测、绝缘在线监测等,对发电机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趋势分析,判断和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根据设备状态指导检修,有效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第七条重视氢、油、水系统的综合管理。

@#@大型发电机涉及机务、化学、金属、热工等专业问题,发电机专业人员应树立大专业管理的概念,学习、吸收相关专业的知识,协调相关专业,共同管理好发电机。

@#@@#@第二章设备选型、监造和安装@#@第八条在设备订货时,应要求厂家详细介绍出现过的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

@#@并对以下几方面提出重点要求:

@#@@#@

(一)为防止定子端部绕组发生短路故障,应确认制造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从引线手包绝缘、水电接头处绝缘、引水管与引线间的安全距离等几个方面采取了提高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绝缘的措施。

@#@并要求制造厂提供表面电位试验报告。

@#@@#@

(二)为防止定子端部绕组固定件松动引起绝缘磨损,应要求制造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从改进端部压板(绑绳)、支撑板、槽口垫块结构,改进引线固定等几个方面考虑加强定子绕组端部和引线的固定。

@#@在设计、材料使用及工艺上采取措施提高发电机绕组端部的固定强度,防止绕组松动并注意绕组固有频率应避开电磁共振。

@#@并要求制造厂提供振型模态试验测量数据。

@#@振型模态试验不合格的发电机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不得出厂。

@#@@#@(三)为防止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应要求制造厂保证转子绕组匝间绝缘的制造工艺并采取措施防止焊渣或金属屑等微小异物进入转子通风道,提高转子匝间绝缘的质量水平。

@#@出厂试验波形图应交付电厂。

@#@@#@第九条订货合同中应明确相关罚则以要求制造厂家对投产初期发生的问题负责。

@#@如要求制造厂改进绝缘材料及制造工艺以减少发生定子槽楔松动,否则应在机组第一次计划检修时负责免费修复。

@#@@#@第十条对于氢冷发电机,为防止发生转动部件飞逸,发电机转子护环应采用耐应力腐蚀的18Mn18Cr材质。

@#@@#@第十一条电气重要参量应纳入DCS监控系统显示并具报警功能,如发电机各部位温度、温差,氢压等。

@#@还应显示高压母线电压,启备变高压侧电压等。

@#@@#@第十二条应充分发挥设备监造和工程监理的作用,监督制造厂高质量地完成设备的制造,监督安装单位按照制造厂图纸和技术要求完成设备安装。

@#@把好各见证点和试验、检验工作的质量验收关,对发现的设备质量问题和安装质量问题及时与业主沟通,做到闭环处理。

@#@应建立追溯制度,对于因监造和监理监督不力造成的设备损坏应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发电机安装时,应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防止锯条、螺钉、螺母、工具等金属杂物遗留在定子内部。

@#@特别应对定子端部线棒的夹缝、通风孔、上下渐开线之间位置等详细检查;@#@对机内隐蔽部位、背部死角,应借助一些必要的专用工具和特殊措施彻底清查。

@#@@#@第十四条氢内冷发电机转子在安装时,应对转子所有通风孔进行通风试验,并对所测得的数据与出厂时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来确定畅通与否。

@#@@#@第十五条发电机安装时,应对转子平衡螺丝、平衡块、风扇固定螺丝、引线固定螺丝等逐个进行仔细检查。

@#@如发现有松动或未锁紧现象,应彻底处理。

@#@对风扇叶片应进行探伤检查,如发现有伤痕和裂纹,应进行更换。

@#@风扇固定应用采取措施防止紧力过度。

@#@@#@第十六条发电机安装时应检查定子铁芯压紧情况以及压指有无压偏现象,特别是两端齿部,如发现有松弛现象,必须处理后方能投入运行,交接中对铁芯绝缘有怀疑,特别是重新组装或更换、修理硅钢片后,应按规程要求进行铁芯试验。

@#@@#@第十七条穿转子时必须严格执行吊装作业要求。

@#@作业过程中停止工作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脱措施或支撑措施,并且现场必须设专人看护。

@#@@#@第十八条除常规试验外,机组试运前必须进行下列检测:

@#@@#@

(一)定子热水流试验@#@

(二)定子端部振动模态检测@#@(三)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表面对地电位检测(含引线与套管连接处)@#@第三章发电机的检修维护@#@第十九条发电机检修时,必须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Q/CDT107001-2005)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不得甩项和随意降低标准。

@#@@#@第二十条新投产的发电机第一次大修,应把投产以来暴露的和同型号机组发生过的所有缺陷全部消除。

@#@建议新投产的发电机投产一年左右(实际运行小时达一年)进行抽转子检查。

@#@重点检查定子端部绝缘情况,定子结构件、槽楔松动情况,铁芯紧固情况(铁芯定位筋螺杆及穿心螺杆的预紧力),转子导电杆、导电螺钉部位紧固情况、结构和绝缘完整情况等,并全面检查校验测量系统。

@#@检查转子引线槽楔下垫条,防止垫条断裂造成转子绕组接地。

@#@检查转子引线与线圈连接处是否开焊。

@#@@#@第二十一条每次大修及两次大修中间安排一次紧固件检查,重点检查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线圈、过渡引线、绝缘夹件、层间垫块、绑绳的磨损、紧固情况,发电机端部绝缘支架、过渡引线、内冷水汇水管及进出水连接法兰、夹件螺丝的紧固锁止情况,发现有松脱、磨损痕迹和油泥等应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绝缘盒内绝缘填料填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凡处理过的部位,下次检修时应进行复查。

@#@@#@第二十二条200MW及以上的汽轮发电机在大修时应做定子绕组端部振型模态试验。

@#@对模态试验频率不合格(振型为椭圆、固有频率在94Hz-115Hz之间)的发电机,应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必要时进行端部结构改造。

@#@对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存在先天性缺陷的机组,宜安装定子绕组端部振动在线监测装置监测振动情况。

@#@对发电机端部加固、更换过的线棒应继续加强监视。

@#@@#@第二十三条在检修过程中应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Q/CDT107001-2005)的规定,对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不合格的应及时消缺。

@#@@#@第二十四条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发电机膛内检修管理规定,携入、携出发电机内的任何物件和在发电机内使用的备件、材料、工具等都必须一一登记。

@#@发电机检查、检修结束后要对记录情况进行核查。

@#@在发电机内进行检查、检修等人员的着装应符合要求,在回装端盖前应对发电机内部进行彻底检查后才能进行。

@#@加强转子大修的现场施工管理,防止遗留物进入转子风道。

@#@@#@第二十五条为防止发电机水路堵塞,内冷水系统中的管道、阀门的密封圈应采用聚四氟乙烯垫圈,并保证法兰压紧后垫的内孔大于法兰内径。

@#@内冷水系统的滤网应采用激光打孔的不锈钢板新型滤网。

@#@大修时,应对水内冷定子水路、端部引线水路、转子线棒分路做流量试验。

@#@内冷水及其冷却水的滤网应在大小修时进行清洗。

@#@新机投产初期应安排冲洗内冷水系统,内冷泵电机过热元件应注意调试,联动回路应按规定进行检查试验。

@#@@#@第二十六条发电机检修时,应对绝缘引水管进行检查,发现绝缘引水管有漏水或有物理性缺陷,应对绝缘引水管及引水管密封进行更换。

@#@更换的绝缘引水管应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单根水管的水压试验。

@#@更换绝缘引水管,应由经验丰富及受专门培训的合格人员进行装配,以确保质量。

@#@严格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防止杂物遗留在水路内引起阻塞。

@#@严禁引水管交叉接触,引水管之间、引水管与端罩之间应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

@#@@#@第二十七条若检修时发现转子、轴承、轴瓦已磁化,应退磁处理。

@#@退磁后要求剩磁值为:

@#@轴瓦、轴颈不大于2×@#@10-4T,其他部件小于10×@#@10-4T。

@#@@#@第二十八条在发电机氢系统进行检修或检查试验工作时,必须确认气体混合比在安全范围内方可进行。

@#@@#@第二十九条大修时应检查发电机端盖结合面、冷却器、测温板、出线套管、氢气管路及阀门系统等处密封,修后气密试验不合格的氢冷发电机严禁投入运行。

@#@为防止氢冷发电机的氢气漏入封闭母线,在发电机出线箱与封闭母线连接处应装设隔氢装置,并在出线箱顶部或上部设置排气孔和加装漏氢监测装置。

@#@@#@第三十条检修中应采取外观检查、气密试验等措施,使发电机封闭母线处于良好的密封性,并使防止封闭母线受潮结露的封闭母线微正压及热风干燥等装置处于完好状态。

@#@@#@第三十一条汽轮发电机大修中应仔细检查转子绕组有无过热变色现象,检查引线螺丝是否紧固,并认真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直流电阻和历年的记录比较,差值超过1%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每次大修应对转子护环与中心环的嵌装处进行检查,有无裂纹、位移、接触腐蚀等异常情况,并对护环进行装配状态下的探伤检查,发现有2mm以下的裂纹时,应打磨处理,发现2mm长度以上的裂纹时,应报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主持研究确定处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应加强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检修、维护工作,加强非全相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的校验工作,防止非全相运行损伤发电机。

@#@大小修时应对同期装置进行检查校验,防止因同期装置发生故障造成发电机非同期并网。

@#@大修时应仔细检查定子绕组等测温元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运行中数据准确。

@#@@#@第三十三条为防止发电机转子局部过热,大修时应对氢内冷和空气冷却转子进行通风试验。

@#@@#@第三十四条新机投产后第一次大修应做定子绝缘老化试验,留取初始值。

@#@累积运行20年以上且运行中或预防性试验中绝缘频繁击穿的发电机应做老化鉴定。

@#@@#@第四章发电机运行@#@第三十五条为防止电腐蚀,对电压为10.5kV及以上的发电机,运行中应每半年测量一次层间测温元件对地电位,发现问题结合大修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应严格控制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在标准范围内,运行中氢气露点温度应保持在0℃~-25℃,当发电机内温度低于5℃时,氢气露点温度应保持在-5℃~-25℃。

@#@新建、扩建电厂补氢用新鲜氢气在常压下露点温度应≤-50℃,已建电厂应≤-25℃。

@#@200MW及以上的氢冷发电机,应装设氢气湿度在线监测装置。

@#@应保证氢气干燥器连续运行。

@#@氢气干燥器宜选用吸附式干燥器。

@#@@#@第三十七条合理控制内冷水的温度和冷氢温度,最低冷却水温度应略高于冷氢温度,以防发电机壳内结露,降低发电机的绝缘水平。

@#@@#@第三十八条应严格控制内冷水质,贫氧系统的pH值(25℃时)应控制在8~9,电导率应控制在0.4-2μS/cm,含铜量应≤20μg/L。

@#@水质长期达不到要求的发电机应加装专用的水处理装置,必要时可对内冷水箱充氮进行保护。

@#@@#@第三十九条应加强发电机线棒和出水温度、温差及内冷水压力、流量的监视、记录和趋势分析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线圈温度异常。

@#@运行中一旦确认个别定子线圈堵塞,应加强监视,并适当提高进水压力,增大冷却水量,必要时还应适当控制发电机定子电流,以避免故障线圈的温度继续升高,并及时安排反冲洗。

@#@如果反冲洗无效,线圈温度继续升高达到允许温度上限或温差超标报警,为避免发生事故,应立即控制发电机定子电流,使线圈温度不超过允许值上限。

@#@并及时安排停机处理。

@#@在内冷水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内冷水流量变小,要分析、查明原因。

@#@要检查空心导线出水侧是否有结垢。

@#@@#@第四十条定期对定子线棒进行反冲洗,如大小修间隔较长,其间应酌情增加反冲洗次数。

@#@冲洗水系统管道时,不仅要检查系统水质,还要检查、清理出水滤网上的杂物。

@#@@#@第四十一条加强对定子水内冷系统及补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保持系统的密封性。

@#@正常运行时定子内冷水箱对空的手动空气门应关闭,正、负压门处于良好状态。

@#@充分重视发电机定子线圈的排气工作,运行中定子内冷水泵一旦发生过停泵必须同机组启动时一样按要求进行排气。

@#@避免定子绕组并联环发生气堵事故。

@#@@#@第四十二条运行中加强对铁芯温度的监督和分析,注意记录并分析铁芯温度的变化趋势,特别注意对相同工况下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以及时发现铁芯的异常变化。

@#@运行人员在巡视发电机时应注意其噪声的变化,如发现噪声异常增大,应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定子外壳振动测量,在适当时机安排停机检修。

@#@为防止发电机运行温度的变化对铁芯的松紧度造成影响,发电机运行中要尽可能保持发电机负荷的连续稳定。

@#@对于端部铁芯健康状况较差的发电机应尽可能少安排进相运行。

@#@对在运行中负荷变化和进相运行较多的发电机要注意发电机噪声的变化,检修时注意查看铁芯状况。

@#@@#@第四十三条运行中,发电机与汽轮机之间的大轴接地电刷一定要投入运行。

@#@每月应检查一次励磁机侧轴承绝缘,保持良好状态。

@#@在运行中加强对发电机转子电流和转子轴振动的监视。

@#@随时监视运行中发电机的振动与无功出力的变化情况。

@#@如果振动伴随无功变化,则可能是发电机转子有严重的匝间短路。

@#@此时首先控制转子电流,若振动突然增大,应立即停机处理。

@#@@#@第四十四条300MW及以上汽轮发电机的转子接地保护应只投信号,要求信号要有明显的声、光报警。

@#@报警后应立即进行确认检查,当确认转子接地应立即停机处理。

@#@各单位应明确检查确认的方法及责任部门。

@#@@#@第四十五条合理调整密封瓦的密封油压,应使密封油压始终高于发电机内氢气压力0.05MPa左右,防止因密封油压力不合理造成氢气外泄和密封油向机壳内大量泄漏。

@#@密封油含水量应小于50ppm。

@#@油系统在线滤油装置应正常投入运行。

@#@@#@第四十六条应定期检测氢冷发电机油系统、主油箱内、封闭母线外壳内的氢气体积含量,超过1%时,应停机查漏消缺。

@#@当内冷水箱内的含氢量达到2%时报警,若含氢量超过10%,或确认机内已经进水,应立即停机处理。

@#@@#@第四十七条发电机运行中应检查排烟风机可靠运行,并定期从排烟机出口和主油箱取样,含氢量超过规定值(2%)时应查明原因,并消除。

@#@密封油泵工作、备用切换应正常,并做好定期试验记录。

@#@运行人员发现补氢异常增大,则应迅速联系有关人员查清漏点,及时消除,不能消除的要停机处理。

@#@@#@第四十八条运行中当发电机内部液位异常升高,且有水连续排出,内冷水箱水位下降,可判断为发电机内部定子冷却水大量泄漏,应立即停机。

@#@如连续排出油,判断为密封油大量进入发电机,为防止发生氢爆,亦应立即停机。

@#@@#@第四十九条发电机并网操作时,严格执行并网操作票。

@#@发现同期回路有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退出装置运行。

@#@机组并网之前,若发现主开关控制回路有故障,或者直流110V接地时,应立即断开主开关控制电源,退出励磁,进行检查。

@#@机组长时间不能并网时,应断开发电机出口刀闸。

@#@做假同期试验时,应加强检查、联系,确认出口刀闸在断开位。

@#@当汽轮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方可合发电机出口刀闸。

@#@@#@第五十条为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对新投产机组、大修机组及同期回路(包括电压交流回路、控制直流回路、整步表、自动准同期装置及同期把手等)进行过改动或设备更换的机组,在第一次并网前必须做到认真仔细检查试验。

@#@发电机在自动准同期并网时,首先在“试验”位置检查整步表与自动准同期装置的一致性,以防止自动准同期装置故障,然后投入自动准同期并网。

@#@@#@第五十一条发电机应装设负序电流表和负序保护装置,为了及时监视稳态负序电流,应加装报警装置,并按制造厂提供的允许值及国家标准规定值整定,负序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停机。

@#@要加强保护装置的维护工作,认真做好每次开机前的整组试验,确保线路的零序保护完好。

@#@运行人员应认真监视发电机定子三相电流值,并根据值班规定按时将电流值记录在运行记录表上,当发现三相电流不平衡值超过规定时,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员,并通知维修人员检查测量值的准确性。

@#@@#@第五十二条励磁调节器的自动通道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复并投入运行。

@#@严禁发电机在手动励磁调节(含按发电机或交流励磁机的磁场电流的闭环调节)下长期运行。

@#@在手动励磁调节运行期间,调节发电机的有功负荷时必须先适当调节发电机的无功负荷,以防止发电机失去静态稳定性。

@#@在机组起动、停机和其他试验过程中,应有机组低转速时切断发电机励磁的措施。

@#@@#@第五十三条按照集团公司定期工作制度及相关反措的要求加强电刷、集电环系统的专职维护。

@#@同一台发电机应采用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的碳刷。

@#@运行中应坚持红外成像检测,及时调整,保证电刷接触良好。

@#@及时对集电环沟道和刷握进行吹扫,防止积碳引起转子绝缘下降。

@#@停机后对集电环、刷架和通风冷却装置进行清扫,清除积灰和污垢。

@#@必要时检查集电环椭圆度,椭圆度超标时应处理。

@#@运行中碳刷打火应采取措施消除,不能消除的要停机处理。

@#@一旦形成环火必须立即停机。

@#@@#@第五十四条加强发电机运行管理,运行人员要树立保设备的理念,发生异常紧急状态时,应果断采取措施,确保设备安全。

@#@运行人员要精心操作、精心调整,参数监控到位;@#@认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缺陷并消除;@#@做好运行定期工作;@#@开展运行分析,根据设备监测数据的变化进行趋势分析,掌握设备健康状况,为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第五十五条加强发电机封闭母线的管理。

@#@微正压装置要连续投入自动运行方式,运行中应加强巡视检查,保证空压机和干燥器工作正常。

@#@若采用吸附试干燥器,应经常检查干燥剂是否失效或按期更换,以保证除湿效果。

@#@微正压装置应处于断续启动状态,如果微正压装置长时间连续运行而不停顿,应查明原因。

@#@有条件的发电企业可采用仪用压缩空气作为微正压装置的气源,与就地空压机并列运行。

@#@根据需要,可进行气体干燥度的检测(露点温度低于环境温度)。

@#@@#@-14-@#@";i:

9;s:

28486:

"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细分研究@#@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细分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基本发展情况 4@#@第一节行业概况 5@#@第二节电力自动化的主要构成 6@#@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6@#@二、调度自动化 10@#@三、配电自动化 16@#@第三节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态势 26@#@一、市场层面分析 26@#@二、技术层面分析 26@#@第二章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分析 29@#@第一节电力自动化产品的购买行为分析 30@#@一、购买者的特征 30@#@二、购买者的特征 31@#@三、影响购买的因素 31@#@第二节电力自动化市场细分评估 33@#@一、电力系统内的高压市场 33@#@二、电力系统内的中压市场 33@#@三、电力系统内的低压市场 33@#@四、电力系统外工业领域市场 34@#@五、铁路行业自动化 34@#@第三节电力自动化产品营销渠道分析 35@#@一、电力自动化产品营销渠道特点 35@#@二、典型营销渠道 35@#@第四节电力自动化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37@#@一、在位优势形成的品牌壁垒对潜在进入者形成一定阻碍 37@#@二、营销渠道的壁垒 37@#@第五节替代产品的压力分析 38@#@第三章中国电力自动化产品市场容量及行业竞争分析 39@#@第一节电力自动化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40@#@一、主要需求因素 40@#@二、电力自动化产品市场容量预测 43@#@第二节电力自动化市场竞争分析 48@#@一、电力系统内市场竞争 48@#@二、电力系统外工业领域市场竞争 49@#@图表目录@#@图表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图 10@#@图表2:

@#@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图 16@#@图表3:

@#@配电系统结构图 25@#@图表4:

@#@“西电东送”总体规划规模单位:

@#@万千瓦 40@#@图表5:

@#@国内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 41@#@图表6:

@#@“十一五”期间重点城市分电压等级投资结构 41@#@图表7:

@#@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方式及时间安排 42@#@图表8:

@#@中国铁路建设规划单位:

@#@万公里 42@#@图表9:

@#@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自动化产品所占比重 44@#@ @#@第一章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基本发展情况@#@【内容提要】当国家对电网建设持续不断的投入,从而形成对继电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产品大规模需求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未来五年继电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市场是否仍然会保持如此大的需求量?

@#@根据最新的分析和预测,“十一五”期间,继电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市场需求量每年大致40亿不到的规模,相比“十五”期间平均每年50亿以上的规模,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预计未来5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每年用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以及计量计费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将高达60亿,增长迅猛。

@#@该研究报告建立在继电保护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为10-15年的假设基础上,实际上,电网改造人为因素比较大,而且技术进步的速度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造成产品更新换代实际周期可能大大提前。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业内朋友与我交流。

@#@ @#@@#@ @#@ @#@ @#@“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增速加快、预计年复合增长率15%@#@ @#@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家电力投资主要用于电源建设,电源投资每年基本上都在一千亿元以上的规模,而每年电网投资仅有二三百亿,最多不超过四五百亿。

@#@历史上的“重发轻输”导致我国的电网结构一直非常薄弱,不能适应资源优化配置和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需要。

@#@三年城乡电网改造时期(1997年-1999年,实际延续到2000年),国家开始集中力量加大电网投入,经过大规模的建设,电网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得到部分缓解。

@#@但是我们认为,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平衡的矛盾是长期的、周期性的,互为条件和因果关系。

@#@电源建设拉动电网建设,电网输送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电力需求增长。

@#@@#@ @#@ @#@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2002年下半年以来电力供应表现出严重短缺,国家不得不再次加大对电源建设投资的力度,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在4000万kW左右,据估算,2001年-2005年这5年期间电力新增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6%,预计到2006年用电紧张的矛盾能基本得到缓解,而电网建设在这几年基本上保持相对缓慢平稳的增长,每年增速在5%左右,年投资规模1000亿元以上。

@#@@#@ @#@ @#@ @#@尽管新建电源项目陆续投产运行,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城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城网供电能力与城市用电需求和安全运行水平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剧。

@#@特别是与2002年以来新一轮电源建设相比,城市电网投资短缺/建设滞后、网架结构薄弱/安全风险大、设备老化/可靠性差,以及控制手段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等短板问题仍十分突出。

@#@因此,长远来看,为确保新增电力的顺利输送,为确保城市电网完全可靠运行,今后五年电网建设势必要再次加快。

@#@2003年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生城市大规模停电事故,波及纽约、伦敦、罗马、莫斯科等重要中心城市,给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可估计的严重影响,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GDP中,地级以上城市创造的GDP总量已达63%,带来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电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一点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

@#@@#@ @#@ @#@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会议精神,“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的重点将是着力解决特高压电网和城市电网两头薄弱的问题。

@#@特高压电网主要解决的是大规模、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城市电网主要解决的是电力送得进、落得下、供得上的问题。

@#@国电动经中心预计,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1亿kW,“十一五”净增3亿kW,电力新增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8%,每年在6000万kW左右,电源投资约1.5万亿,平均每年3000亿。

@#@按照电网与电源投资的合理比例,“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每年平均2000-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

@#@初步测算,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所属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共计31个重点城市“十一五”期间城市电网建设共需投资约2200亿元。

@#@所以,综合判断,电网建设将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i]。

@#@@#@ @#@ @#@ @#@继电保护市场存量几无空间,主要依靠增量来推动@#@ @#@ @#@ @#@按现有投资水平对国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存量粗略估算,即在高压220KV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微机保护以平均400万/套计,那么相应的市场存量约合76亿,而截至2003年底,我国220kV及以上系统(含线路、母线、发电机、变压器等)保护微机化率达到70.29%,220KV及以上线路保护微机化率达到97.6%[ii],国家相关部门预计到“十五”末,220kV及以上的线路保护微机化率达到100%。

@#@这意味着,“十一五”国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存量市场空间已经很小。

@#@@#@ @#@ @#@ @#@我们认为,国内电力系统继保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增量市场,具体从两方面分析:

@#@@#@ @#@ @#@ @#@一方面,国家计划建设“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骨干网架”。

@#@我国现有电网主要以500千伏交流电和正负500千伏直流系统为主,最远电力输送距离为500公里,使电力输送能力和规模受到严重制约。

@#@而特高压电网是以1000千伏交流电和800千伏直流系统为主,电力输送距离可达1000公里至1500公里,具有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优势,可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四横六纵”特高压电网,输送电量将达到2亿千瓦以上,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25%。

@#@其中800kV直流约为0.5亿千瓦,另外约1.5亿千瓦由交流构成。

@#@从投资角度看,2020年,特高压交流加直流的市场累计约为4060亿元,其中交流2560亿元,直流1500亿元,以继电保护占全部投入的3%计,市场容量大约为120亿元,平均每年8亿元。

@#@@#@ @#@ @#@ @#@另一方面,城市电网需要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包括变电站升压改造(110KV变为220KV等),以及城市中心新建220KV和500KV变电站,以增加输电通道,满足负荷增长和供电可靠性。

@#@我们预计今后五年31个重点城市平均每个城市增加1-2个受电点(500KV变电站),相应的需要新建220KV变电站120-250个,需要新建110kV变电站300-600个。

@#@合计新建高压220KV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150-300个,继保设备投资按照400万/套计,则保护产品增量市场规模为6-12亿元,平均每年2亿元左右。

@#@@#@ @#@ @#@ @#@此外,每年电力系统新建线路增长一般在10%左右,对继保的需求至少保持同比例的增长,因此,以2004年为基数,新增部分每年约为5亿左右。

@#@ @#@@#@ @#@ @#@ @#@三者合计每年约为15亿元左右,如果再考虑一般城市电网建设的话,未来几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市场每年应该保持在15亿以上的水平。

@#@@#@ @#@ @#@ @#@变电站自动化市场存量空间大于增量空间@#@ @#@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末,全国有500kV变电站近100个,500kV变电站的运行与控制全部实现了计算机化。

@#@全国约有220kV变电站1800多个,实现无人值班的已超过260个;@#@约有110kV变电站5900个,实现无人值班的已超过3400个;@#@66kV/35kV变电站5700有多个,其中开展无人值班工作的约为3300个。

@#@@#@ @#@ @#@ @#@另有数据显示,全国110KV以下、35KV以上的终端变电站有18000余座,其中近一半实现自动化,35KV等级以下的各类配电变电站数量众多,其自动化率还较低。

@#@@#@ @#@ @#@ @#@如果按现有投资水平即在500KV、220KV-110KV、110KV-35KV的变电站大致投资分别为450万、180万、80万的条件下,粗略统计变电站自动化存量大约在150亿左右。

@#@从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投资缺口看,变电站自动化约为100亿左右,其中110KV及以下变电站约需80亿左右的投资,220KV及以上变电站约需20亿左右的投资。

@#@若以5年的建设周期看,则静态每年形成20亿左右的市场。

@#@@#@ @#@ @#@ @#@此外,还要再考虑每年新建变电站的市场,如前所述,主要为特高压电网和城市电网变电站建设,其中的110kV变电站由于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方式。

@#@粗略计算,每年市场容量合计约2亿元左右。

@#@ @#@@#@ @#@ @#@ @#@综合前面所述,未来几年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市场每年保持在22亿左右的水平。

@#@@#@ @#@ @#@ @#@研究结论——电力自动化行业市场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 @#@ @#@ @#@总的来看,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市场需求量每年大致40亿不到的规模(已经把特高压输电网建设和城市电网建设对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的需求考虑进来),相比“十五”期间(平均每年50亿的规模[iii])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呈下降趋势。

@#@@#@ @#@ @#@ @#@我们分析,随着供电需求基本平衡,电力市场建设成为一项新的重点内容,相关自动化产品包括:

@#@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和电厂竞价系统;@#@此外,城市配网建设将大规模启动,目前,国内城市配网馈线自动化率不足10%,配电可靠性的提高,除了依靠一次设备的更新改造外,就是对配网二次设备的需求,主要包括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因为10kV以下城市配网管辖的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馈线线路量非常大,因此对配网二次设备的需求量也相当惊人。

@#@此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2002年以前基本上改造完毕,经过5年周期后,基本上也要面临新一轮的升级换代改造。

@#@用电持续增长对计量计费系统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

@#@@#@ @#@ @#@ @#@综合上述,我们判断,“十一五”期间,电力自动化行业的投资,除了每年用于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约40亿外,剩下60亿投资将全部用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以及计量计费自动化系统。

@#@因此,当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市场规模下降的同时,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等产品市场将呈现快速甚至爆发式增长态势。

@#@(李勃)@#@第一节行业概况@#@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电力系统的安全不仅仅涉及行业本身,而且涉及其他用电行业的安全,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是社会的稳定。

@#@@#@电力自动化设备主要职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保障输电质量和提高输电效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加快了发展脚步,电力行业近年来对电源和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城乡电网的改造、西电东送、小火电的关停、新电厂的投入,为包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商在内的中国电力设备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

@#@@#@电力设备行业主要包括四个子行业:

@#@电源设备行业、输变电一次设备行业、输变电自动化设备行业和电力环保设备行业。

@#@不同子行业具有不同的产品。

@#@@#@电源设备行业主要生产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及电站空冷机组等。

@#@@#@输变电一次设备行业主要生产变压器、电抗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设备、电线电缆等,简称电力一次设备。

@#@@#@输变电自动化设备行业主要生产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监控和保护的设备,又称电力自动化设备,包括: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线路保护、主设备保护和电能计费自动化产品等。

@#@@#@电力环保设备行业主要包括处理烟尘、废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相关设备,包括除尘器、烟气脱硫和脱氮设备。

@#@@#@电力自动化设备用于对一次设备的保护以及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调度,主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等软硬件产品,主要职能是保障输电质量和提高输电效率。

@#@电力自动化设备按适用的电压分类,可分为高压产品(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和中低压产品(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两个不同的领域。

@#@@#@经过几代电力和机械制造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制造、安装、运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短短的五十年,已经赶上并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第二节电力自动化的主要构成@#@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1、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配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

@#@而在电力系统中常见有危险故障和一些异常运行状态,而这些现象会发展成事故,使整个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以致造成对用户少送电、停止送电或电能质量降低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

@#@而电力系统各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或磁的联系,任何一元件发生故障时,都可能立即在不同成度上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切除故障元件的时间常常要求短到1/10s甚至更短。

@#@而这个任务靠人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一套自动装置来执行这一任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装设在每一个电气设备网上用来反映它们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从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有效的反事故的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着眼于事故后和系统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紧急处理,以防止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和保证对重要负荷连续供电及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害;@#@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应能及时反应,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

@#@@#@继电保护的组成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电力系统发展的。

@#@熔断器是最早出现的简单过电流保护,由于电力的发展,用电设备功率、发电机的容量不断增大,发电厂、变电所和供电往的接线不断变化,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单纯的熔断器保护无法满足要求。

@#@而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

@#@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

@#@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

@#@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且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这一名词,国际电工委员会解释为“在变电站内提供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在内的自动化系统”。

@#@在国内,所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含传统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设备,是集保护、测量、控制、远传等功能为一体,通过数字通信及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的一套微机化的二次设备及系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热点技术之一。

@#@每年都有千百座新建变电站投入电网运行,新建变电站基本上都采用了自动化系统模式,同时每年还有许多老变电站的技术改造,也基本上以自动化系统模式为主。

@#@@#@

(1)变电站自动化发展阶段@#@变电站二次部分传统按功能分为四大类产品:

@#@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当地监控和远动。

@#@按系统模式出现顺序可将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RTU加常规保护模式。

@#@80年代及以前,是以RTU为基础的远动装置及当地监控为代表。

@#@该类系统实际上是在常规的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的基础上增设RTU装置,功能主要为与远方调度通信实现“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联结通过硬接点接入或串行口通信较多。

@#@此类系统称为集中RTU模式,目前在一些老站改造中仍有少量使用,此阶段为自动化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

@#@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第二阶段始于90年代初期,单元式微机保护及按功能设计的分散式微机测控装置得以广泛应用,保护与测控装置相对独立,通过通信管理单元能够将各自信息送到后台或调度端计算机。

@#@特点是继电保护(包括安全自动装置)按功能划分的测控装置独立运行,应用了现场总线和网络技术,通过数据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此系统电缆互联仍较多,扩展性功能不强。

@#@@#@第三阶段:

@#@面向间隔、面向对象设计的分层分布式结构模式。

@#@第三阶段始于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按间隔为对象设计保护测控单元,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家均采用了此类结构模式。

@#@@#@

(2)分层分布式技术成为潮流@#@若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分布现状可纵向分为三层:

@#@变电站层、网络层、间隔层;@#@也有厂家或学者将网络层归入变电站层进行描述,即纵向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两层。

@#@@#@变电站层横向按功能分布为当地监控、保护信息管理及远方通信。

@#@变电站层功能分布的形式取决于网络层的结构、变电站电压等级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

@#@@#@当地监控功能作为当地运行人员的人机交互窗口,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警等各种方式实现当地的“四遥”。

@#@通过“五防”系统联锁控制开关的分合,按VQC原理调节变压器档位或投切电容器组。

@#@@#@保护信息管理功能作为当地继保人员的人机交互窗口,也可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警等各种方式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状况以及故障发生后通过故障录波及保护动作信息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

@#@@#@远方通信功能是将当地监控和保护信息管理功能通过通信在远方实现,是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的前提条件。

@#@远方监控和保护信息管理功能同样可以各自独立即通过不同的通道和规约分别接至调度中心和保护信息管理主站,也可以合二为一即通过同一通道接至远方主站。

@#@@#@网络层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对时等功能。

@#@通过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减化变电站的设备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目前国内外产品流行两种网络层结构:

@#@即双层网和单层网结构。

@#@@#@现场总线具有使用方便、简单、经济的特点,以太网具有网络标准、开放性好、高速率、传输容量大的特点。

@#@但目前由于以太网在性能和应用特点上仍不能完全替代现场总线,面向实时控制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及标准正处于研究和制定过程中,所以现场总线将会和以太网并存相当长时间。

@#@@#@间隔层主要是继保、监控设备层。

@#@可集中组屏也可分布在各继电保护小间内或安装在开关柜上。

@#@继保、监控既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合二为一。

@#@它对相关一次设备进行保护、测量和控制,响应就地层、变电站层、远方主站的操作要求,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上传,并在变电站层、远方主站控制失效的情况下仍能完成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

@#@@#@三层之间的关系。

@#@变电站层、网络层、间隔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变电站层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网络层和间隔层的完好性;@#@但是间隔层功能的实现,特别是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功能的实现决不能依赖于网络层和变电站层;@#@远方主站监控功能的实现应不依赖于变电站层设备。

@#@@#@(3)运行管理模式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和远动专业管理模式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影响。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源于传统的“四遥”,并在微机保护、远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护和远动分属不同的部门和专业,运行管理是分开的,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阶段,在中低压站已经采用保护和测控合一的综合装置,许多厂家在研制高压和超高压站的装置时,已经考虑将保护、测控、故障录波等功能综合在一个装置内。

@#@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关系。

@#@目前已实现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并不都是采用所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但是应该看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变电站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持,使变电站设计更加合理,布局紧凑,运行更加可靠,更利于无人值班的管理。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将会进一步应用在继电保护和测控装置上,如32位CPU、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大容量Flash、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等。

@#@这些新器件的应用将使保护和测控装置的电路板更加小型集成化,装置通信、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更强。

@#@将间隔的控制、保护、故障录波、事件记录和运行支持系统的数据处理等功能,通过模块化设计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多功能数字装置内是可行的,间隔内部和间隔间以及间隔同站级间的通信可统一用一层网即光纤以太网来实现。

@#@高集成化系统的发展,无疑能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有利于实现统一的运行管理。

@#@目前在许多中低压站已实现。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伴随着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自动化系统以按对象设计的全分层分布式为潮流,朝着二次设备功能集成化,一次设备智能数字化方向发展;@#@运行管理朝着各专业协调统一和站内无人值班模式发展。

@#@@#@图表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图@#@二、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化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和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综合处理和集成网上的实时数据,离线数据、电网结构、设备参数和地理信息等多种信息,形成调度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逐渐扩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各级调度中心的任";i:

10;s:

6797:

"运行/化水车间班值长履职清单@#@序@#@履职周期@#@履职项目@#@履职@#@性质@#@履职责任@#@来源@#@履职记录的体现形式@#@1@#@每天@#@召开班前会@#@组织@#@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前会记录表@#@2@#@交接班检查@#@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记录表@#@3@#@进行1-2次安全巡检@#@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记录表》@#@4@#@每个月@#@《班组安全活动台账》@#@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安全活动台账》@#@5@#@班组安全活动2次@#@组织@#@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值长安全管理台账》签到@#@6@#@每年@#@参与危险源年度辨识与评价@#@执行@#@直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OHSAS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学习记录@#@7@#@与员工签署安全承诺书@#@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承诺书》@#@8@#@参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培训@#@执行@#@直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签到表@#@9@#@无固定时间@#@日常安全生产教育@#@组织@#@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值长安全活动台账》学习考试记录@#@10@#@三级入职安全教育@#@执行@#@直接@#@《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规定@#@安全教育表、课件、试卷@#@11@#@特种作业持证培训人员申报@#@执行@#@直接@#@《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规定》@#@《特种作业培训上报名单》@#@12@#@安排特种作业人员培复训@#@执行@#@直接@#@《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规定》@#@部门通知@#@13@#@危险源事故动态辩控、四新辩控@#@组织@#@直接@#@《特种作业管理规定》@#@《OHSAS危险源辨识评价表》@#@14@#@异常情况报告车间主任@#@执行@#@直接@#@《异常情况领导带班管理规定》@#@电话报告@#@15@#@异常情况领导带班@#@执行@#@直接@#@《异常情况领导带班管理规定》@#@电话报告@#@16@#@参与协力区域作业环境安全交底@#@执行@#@直接@#@《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交底确认书@#@17@#@对区域事故进行上报@#@执行@#@直接@#@《安全事故管理规定》@#@相关事故记录@#@18@#@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演练记录、评估记录@#@19@#@检查区域警示标识是否齐全并上报@#@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验证@#@20@#@参与规程、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危险源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及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预案、危险源清单、规程编制、修订签字@#@21@#@工作票审核、许可@#@执行@#@直接@#@《工作票管理制度》@#@工作票@#@2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签字@#@执行@#@直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有限空间作业票》@#@23@#@发生各类事故时及时如实上报@#@执行@#@直接@#@《安全事故管理规定》@#@事故快报表,@#@事故学习记录@#@24@#@对区域内协力作业进行监护、检查@#@执行@#@直接@#@《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检查表,签证单@#@25@#@负责本区域贵重物资检查巡检@#@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表@#@26@#@负责区域交通安全@#@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快报表,巡检记录@#@检修车间班长履职清单@#@序@#@履职周期@#@履职项目@#@履职@#@性质@#@履职责任@#@来源@#@履职记录的体现形式@#@1@#@每天@#@召开班前会@#@组织@#@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前会记录表@#@2@#@进行1-2次安全巡检@#@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记录表》@#@3@#@每个月@#@《班组安全活动台账》@#@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安全活动台账》@#@4@#@班组安全活动2次@#@组织@#@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值长安全管理台账》签到@#@5@#@每年@#@参与危险源年度辨识与评价@#@执行@#@直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OHSAS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学习记录@#@6@#@与员工签署安全承诺书@#@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承诺书》@#@7@#@参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培训@#@执行@#@直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签到表@#@8@#@无固定时间@#@日常安全生产教育@#@组织@#@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值长安全活动台账》学习考试记录@#@9@#@三级入职安全教育@#@执行@#@直接@#@《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规定@#@安全教育表、课件、试卷@#@10@#@特种作业持证培训人员申报@#@执行@#@直接@#@《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规定》@#@《特种作业培训上报名单》@#@11@#@安排特种作业人员培复训@#@执行@#@直接@#@《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管理规定》@#@部门通知@#@12@#@危险源事故动态辩控、四新辩控@#@组织@#@直接@#@《特种作业管理规定》@#@《OHSAS危险源辨识评价表》@#@13@#@异常情况报告车间主任@#@执行@#@直接@#@《异常情况领导带班管理规定》@#@电话报告@#@14@#@异常情况领导带班@#@执行@#@直接@#@《异常情况领导带班管理规定》@#@电话报告@#@15@#@参与协力区域作业环境安全交底@#@执行@#@直接@#@《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交底确认书@#@16@#@对区域事故进行上报@#@执行@#@直接@#@《安全事故管理规定》@#@相关事故记录@#@17@#@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演练记录、评估记录@#@18@#@检查区域警示标识是否齐全并上报@#@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验证@#@19@#@参与规程、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危险源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及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预案、危险源清单、规程编制、修订签字@#@20@#@工作票填写、办理、实施@#@执行@#@直接@#@《工作票管理制度》@#@工作票@#@21@#@有限空间作业办理@#@执行@#@直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有限空间作业票》@#@22@#@发生各类事故时及时如实上报@#@执行@#@直接@#@《安全事故管理规定》@#@事故快报表,@#@事故学习记录@#@23@#@对区域内协力作业进行监护、检查@#@执行@#@直接@#@《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检查表,签证单@#@24@#@负责本区域贵重物资检查巡检@#@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表@#@25@#@负责区域交通安全@#@执行@#@直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快报表,巡检记录@#@";i:

11;s:

12820:

"事故案例分析笔记及答题技巧@#@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          物体打击      @#@坍塌        车辆伤害       @#@容器爆炸      机械伤害      瓦斯爆炸@#@其他爆炸      触电        火药爆炸@#@中毒和窒息     火灾        冒顶片帮@#@淹溺        其他伤害      透水@#@锅炉爆炸      起重伤害      放炮(爆破)@#@          高处坠落@#@          灼烫@#@(蓝字)      (红字)      (黑字)@#@(先写红字,在写蓝字,黑字不写)@#@危险危害因素控制@#@二、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三、选择预防对策原则:

@#@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事故预防优先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4、电气安全对策;@#@@#@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7、个人防护用品。

@#@@#@六、报告事故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5、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八、事故分析;@#@@#@直接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它。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经典答案@#@问题一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2、违章指挥、违章操作;@#@@#@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4、作业现场混乱;@#@@#@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6、设备未经检验。

@#@@#@问题二事故责任@#@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问题三整改防范措施(教训)@#@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换成经典答案五);@#@@#@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问题四参照GB16441-1986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作业中?

@#@@#@九大类(红字+蓝字) @#@其他伤害:

@#@滑倒、摔伤、摔伤等。

@#@@#@问题五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

@#@@#@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

@#@@#@问题六  应配备的救援设备@#@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问题七  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问题八  应急准备的不足@#@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问题九  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1、撤离的方式、方法;@#@@#@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问题十  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问题十一  技术上的问题和措施@#@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条目取反。

@#@@#@问题十二  事故报告内容@#@问题十三  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答案:

@#@九+六  (红字+蓝字)@#@问题十四  指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五个答题技巧@#@1、审清题目,明确考点;@#@明确问的是什么,@#@关键词:

@#@并、性质、与@#@注意隐蔽的含义:

@#@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2、涵盖要点,有的放失  关键词:

@#@故意、责任、之内。

@#@@#@3、避重就轻,合理用时;@#@  先看问题,再看题干。

@#@@#@4、宁滥勿缺,查遗补漏;@#@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        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本技巧只适用于不会答或不明确的情况:

@#@@#@1、如果四个条案中有三个与安全无关,只有一个有关,那么答案就是这个有关的;@#@@#@2、数字题:

@#@一般不是最大什和最小值;@#@@#@3、四个答案中三个长,一个短取短的;@#@三个短,一个长,取长的;@#@@#@4、选项中有三个很熟悉,一个不熟悉,又无法确定熟悉的是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5、选项中有三个不很熟悉,一个很熟悉,又无法断定不熟悉的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6、选项中有三个是通用术语,一个是安全术语,取安全术语;@#@@#@7、四个答案都很长,通常在前两个里;@#@@#@8、大多数题目都完成以后,个别实在不会,可以考虑观察项的大致分布,曲线分布;@#@@#@最后的办法:

@#@猜      切记:

@#@不要空着不答。

@#@@#@案例分析》的新思维@#@案例题@#@熟记以下内容,没有东西可写时,可先把下列内容合适的部分写在试卷上。

@#@@#@1、事故类型分析:

@#@记住GB6441-86的20类。

@#@以下口诀是为了帮助记忆,并非严格的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三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个煤矿(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五个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五个常见(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一个中毒和窒息@#@一个其他伤害@#@2、事故性质分析: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人、物、环)@#@2)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精神)@#@3)主要原因(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原因)@#@4、事故责任分析:

@#@1)直接责任者(一般来讲“三违”者,都属于直接责任者)@#@2)领导责任者(一般来讲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7条的内容者属于领导责任者)@#@3)主要责任者(一般来讲,谁离事故越近,谁就是主要责任者)@#@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往往还会用到以下描述责任者的词语(因为以上分类并不能概括所有责任者):

@#@@#@重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可将这几个词语用在以上三类责任者的前面,例如:

@#@重要领导责任。

@#@@#@5、事故教训分析:

@#@从3E的角度分析。

@#@即:

@#@@#@1)安全工程技术2)安全教育3)安全法治(或安全管理)@#@5@#@";i:

12;s:

16204:

"@#@10kV柱上断路器及负荷开关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10kV柱上断路器及负荷开关的订货招标。

@#@@#@1.2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并符合本技术规范书。

@#@@#@1.3如卖方未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明确提出异议,则卖方提供的产品应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4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

@#@@#@1.5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其中要求较高标准执行。

@#@@#@1.6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设备规范@#@2.1设备名称:

@#@10kV(真空/SF6)(断路器/负荷开关)@#@2.2设备参数@#@额定电流1250/63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0KA@#@额定短路关合电流50KA@#@额定短路持续时间4S@#@3使用环境条件@#@安装于户外@#@3.1海拔高度1000m@#@3.2最高温度+40℃@#@3.3最低温度-15℃@#@3.4最大日温差25℃@#@3.5最大风速30m/s@#@3.6复冰厚度10mm@#@3.7日照强度0.1W/cm2@#@3.8污秽等级@#@要求泄漏比距不小于31mm/kV,按最高工作电压计算。

@#@@#@3.9地震强度地震裂度8度@#@水平加速度0.5g@#@垂直加速度0.25g@#@安全系数1.67@#@4监造@#@双方应相互支持,卖方充分尊重监造代表提出的意见。

@#@@#@5质量保证及试验@#@5.1设备制造应遵守的规范和标准@#@5.1.1GB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5.1.2DL/T402-91《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5.1.3GB311.1-311.6《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高压试验技术》@#@5.1.4GB2706《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5.1.5GB763《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5.1.6GB3309《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5.1.7GB2955《电工产品人工日照试验方法》@#@5.1.8GB772《高压电瓷元件技术条件》@#@5.1.9GB191《包装贮运标志》@#@5.1.10GB11022《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5.1.11IEC56-4《高压交流断路器》@#@5.1.12GB11023《高压开关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导则》@#@5.1.13DL/T593-19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5.2设备性能保证@#@卖方提供的设备应符合上述设备规范和技术要求。

@#@@#@5.3技术服务@#@5.3.1首台开关在现场安装时,(起吊、装配、调试等)以卖方为主,施工单位配合,以后各台开关卖方应派人现场指导。

@#@@#@5.3.2卖方免费为买方培训检修维护人员,并提供方便。

@#@@#@5.3.3在质保期间,因制造质量问题而发生损坏,或不能进行正常工作时,卖方应免费为买方修理或更换零部件(质保期三年)。

@#@@#@5.4试验@#@试验应满足相应国家标准及电力行业的有关标准。

@#@@#@5.4.1型式试验@#@卖方应提供该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并能证明其产品能完全满足本技术条件的要求。

@#@型式试验不少于如下项目:

@#@@#@5.4.1.1绝缘试验@#@5.4.1.2温升试验@#@5.4.1.3主回路电阻测量@#@5.4.1.4机械试验@#@5.4.1.5短路耐受电流试验@#@5.4.1.6短路开断、关合能力试验@#@5.4.1.7近区故障开断试验@#@5.4.1.8额定线路充电电流开合试验@#@5.4.1.9空载变压器开合试验(可免试)@#@5.4.1.10端子静拉力试验@#@5.4.1.11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5.4.1.12密封与防雨试验@#@5.4.1.13真空漏气率和含水量测量@#@5.4.1.14其它本规范书提到的用于检验设备性能的试验@#@5.4.2出厂试验项目@#@5.4.2.1结构检查@#@5.4.2.2机械操动及机械特性试验@#@5.4.2.3主回路电阻测量@#@5.4.2.4主回路工频耐压及其它绝缘试验@#@5.4.2.5二次回路工频耐压试验及保护动作特性测试@#@检漏试验:

@#@@#@6.4.2.7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其它出厂试验项目:

@#@出厂试验应由买方代表参加见证。

@#@@#@5.4.3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应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并不少于下列项目:

@#@@#@5.4.3.1绝缘电阻的测量。

@#@@#@5.4.3.2测量泄漏电流的直流电压试验@#@5.4.3.3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的试验@#@5.4.3.4主回路电阻的测量@#@5.4.3.5气体纯度检查、水份检测@#@5.4.3.6辅助设备检查,如继电器、压力开关、加热器等的电气和机械检查@#@5.4.3.7合闸和分闸线圈的电阻和最小响应电压的测量@#@5.4.3.8检漏试验@#@5.4.3.9闭锁和防跳能力试验@#@5.4.3.10操作试验@#@5.4.3.11三相操作的不同期时间测试@#@6供货范围@#@6.1断路器本体,包括安装固定螺栓、接地螺栓、起吊吊环等。

@#@@#@6.2断路器辅助设备,包括操动机构柜,柜内二次控制和测量设施及接线应完整。

@#@@#@6.3基层单位特殊要求(自行补充)@#@7技术文件@#@8.1卖方应填写的备品配件和专用工具表见附件一。

@#@@#@8.2技术资料@#@在技术协议签订后15天内,卖方应尽快提供下列书面资料8份。

@#@@#@

(1)断路器安装说明书及外形图@#@

(2)断路器运输尺寸及总重量@#@(3)操作柜原理接线图及安装接线图@#@8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可以其它形式补充。

@#@@#@@#@@#@10kV柱上断路器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本技术规范书的专用部分使用范围,仅限于10kV柱上断路器的订货招标。

@#@@#@断路器型式:

@#@户外柱上断路器.@#@9.技术要求:

@#@@#@额定电流630A@#@表4.1技术参数@#@序号@#@项目@#@招标方要求值@#@投标方@#@保证值@#@说明@#@4.1.1@#@断路器型号@#@4.1.2@#@额定电压/最高电压(kV)@#@10/12.@#@4.1.3@#@额定频率(Hz)@#@50@#@4.1.4@#@额定电流(A)@#@630@#@日照0.1W/cm@#@风速0.5m/s@#@4.1.5@#@额定操作顺序@#@O-0.3S-CO-180S-CO@#@4.1.6@#@额定短路开断电流(KA)@#@20/25@#@首相开断系数:

@#@1.5;@#@@#@4.1.7@#@额定短路关合电流(KA)@#@50@#@4.1.8@#@额定热稳定电流(KA)4S@#@20@#@4.1.9@#@额定动稳定电流(KA)@#@50@#@4.2电气性能参数@#@表4.2电气性能参数@#@序号@#@项目@#@招标方要求值@#@投标方@#@保证值@#@说明@#@4.2.1@#@1.2/50us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相对地(kV)@#@75@#@断口间(kV)@#@75@#@4.2.2@#@1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相对地(kV)@#@42@#@断口间(kV)@#@42@#@4.2.3@#@电寿命[开断短路水平(20/25kA)]@#@≥30次@#@————@#@E2级@#@开断额定电流@#@≥10000次@#@次@#@4.3机械性能参数@#@表4.3机械性能参数@#@序号@#@项目@#@招标方@#@要求值@#@投标方@#@保证值@#@说明@#@4.3.1@#@燥音水平@#@≤100dB@#@距断路器设备外沿垂直面的水平距离2米测得@#@4.3.2@#@电瓷表面最小泄漏距离(mm)@#@372@#@4.3.3@#@额定电压全负荷开断次数@#@10000@#@25KA短路电流开断次数@#@≥30次@#@4.3.4@#@机械寿命@#@M2级@#@4.3.5@#@六氟化硫气体年泄漏率@#@≤0.5%@#@4.3.5@#@壳体防护等级(采用喷塑不锈钢)@#@IP44@#@4.4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断路器AC相各安装一只电流互感器@#@表4.4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序号@#@项目@#@招标方要求值@#@投标方@#@保证值@#@说明@#@4.4.1@#@测量互感器@#@4.4.1.1@#@接线抽头@#@电流比@#@准确级次@#@K1-K2@#@/5@#@0.5@#@K1-K3@#@/5@#@0.5@#@K1-K4@#@/5@#@0.5@#@4.4.1.2@#@额定二次负载@#@0.8Ω@#@4.4.2@#@相间保护互感器@#@4.4.2.1@#@接线抽头@#@电流比@#@准确级次@#@K1-K2@#@200/5

(1)@#@10P15@#@K1-K3@#@400/5

(1)@#@10P15@#@K1-K4@#@600/5

(1)@#@10P15@#@4.4.2.2@#@额定二次负载@#@0.8Ω@#@4.5操作机构特性@#@见表4.5@#@表4.5操作机构特性@#@序号@#@项目@#@招标方要求值@#@投标方@#@保证值@#@说明@#@4.5.1@#@型式@#@永磁/弹簧(手动、电动)@#@4.5.2@#@操作电压(直流)(V)@#@4.5.3@#@合闸操作@#@按“说明”中的条件,保证断路器可靠合闸且关合后,应能立即开断@#@当操作机构的电压或气压在表4.5.1规定的范围内时@#@4.5.4@#@分闸操作@#@满足“说明”中的要求@#@分闸线圈的电压范围为65-120%之间,且分闸线圈30%及以下额定电压时不应动作@#@4.5.5@#@远方/就地操作(是/否)@#@留自动化航空接口(是)@#@4.5.6@#@机电方面要求@#@————@#@————@#@抗环境干扰@#@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操作机构箱应能防尘、防寒、防潮、防水和防止异物进入。

@#@@#@闭锁装置@#@满足“说明”中的要求@#@如断路器配有隔离开关,两者之间应有闭锁装置@#@防跳跃性能@#@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操作机构本身应具有防跳跃性能和保证合分时间的能力@#@4.5.7@#@辅助接点@#@常开不少于两对@#@常闭不少于两对@#@仅限于用户使用@#@4.5.8@#@操动机构防护等级@#@弹簧IP67/永磁IP44@#@4.5.9@#@机械位置指示器@#@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断路器均应装设机械位置指示器,其安装部位应显而易见。

@#@指示器的标字和颜色如表4.5.2所示。

@#@@#@4.5.10@#@动作记数器@#@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断路器均应装设动作记数器,其位置应便于读数@#@4.5.11@#@其它@#@满足“说明”中的要求@#@4.6合闸操作性能@#@表4.6合闸操作表@#@断路器额定短路@#@操作机构参数@#@开断电流(KA)@#@电压@#@20/25@#@直流@#@交流@#@85%至110%额定电压@#@85%至110%额定电压@#@表4.5.2机械位置指示器标字和颜色@#@标字@#@颜色@#@分闸位置@#@分@#@绿@#@合闸位置@#@合@#@红@#@4.7操作机构之弹簧机构特性@#@见表4.7@#@表4.7操作机构之弹簧机构参数@#@序号@#@项目@#@招标方要求值@#@卖方保证值@#@说明@#@4.7.1@#@应配备的装置@#@满足“说明”中的要求@#@4.7.2@#@控制回路电源@#@直/交流220V()@#@合闸线圈电流(A)@#@————@#@分闸线圈电流(A)@#@————@#@4.7.3@#@电动机电源(KW)@#@<@#@50VA@#@电压(V)@#@交/直220V@#@4.7.4@#@电机不启动情况下的允许操作次数@#@1@#@4.7.5@#@合闸弹簧储能时间(S)@#@2@#@说明:

@#@表4.1—4.7中,无论“买方保证值”一栏是否有要求值,“卖方保证值”一栏除划有“---”的栏目外,其余栏目卖方必须如实填写,并可视需要在“说明”栏中做适当说明;@#@无法填写时要在“说明”陈述理由。

@#@@#@4.8断路器的钢支架应有足够的高度,支架应便于用他方提供的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卖方应提供断路器和操作机构作用于基础上的静/动态力,包括支架在内的整个装配好的断路器的自动频率、地脚螺栓的规范,并在外形尺寸图中表示。

@#@@#@4.9卖方应随每台断路器提供一台控制器,包括所需的全部机械、电气控制部件和接线端子。

@#@买方将自控制室和辅助电源处引出的电缆接至接线端子。

@#@卖方则必须提供必要的设备以完成控制器到各单相断路器的连接,包括所需的电缆、穿管、管道等。

@#@@#@4.10断路器应设两块铭牌,一块用于断路器,一块用于操作机构。

@#@站在地面应能看清楚内容,应铭牌内容符合IEC56的规定。

@#@@#@4.11电动机构应具备手动操作功能。

@#@@#@10.附件一@#@卖方应填写的备品配件和专用工具表@#@1、检修及操动所需专用工具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范@#@数量@#@用途@#@重量@#@单价@#@2、买方应填写的免费备品配件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范@#@数量@#@用途@#@重量@#@单价@#@3、试验及调试专用设备备品配件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范@#@数量@#@用途@#@重量@#@单价@#@10kV柱上负荷开关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本技术规范书的专用部分使用范围,仅限于10kV柱上负荷开关的订货招标。

@#@@#@负荷开关型式:

@#@户外10kV柱上负荷开关@#@9.技术要求:

@#@@#@额定电流630A@#@表4.1技术参数@#@序号@#@项目@#@买方要求值@#@卖方@#@保证值@#@说明@#@4.1.1@#@负荷开关型号@#@4.1.2@#@额定电压/最高电压(kV)@#@10/12@#@4.1.3@#@额定频率(Hz)@#@50@#@4.1.4@#@额定电流(A)@#@630@#@日照0.1W/cm@#@风速0.5m/s@#@4.2电气性能参数@#@表4.2电气性能参数@#@序号@#@项目@#@买方要求值@#@卖方@#@保证值@#@说明@#@4.2.1@#@1.2/50us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相对地(kV)@#@75@#@断口间(kV)@#@75/85@#@4.2.2@#@1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相对地(kV)@#@42@#@断口间(kV)@#@42/48@#@4.2.3@#@电寿命@#@10000次@#@————@#@E3级@#@4.3机械性能参数@#@表4.3机械性能参数@#@序号@#@项目@#@买方要求值@#@卖方保证值@#@说明@#@4.3.1@#@电瓷表面最小泄漏距离(mm)@#@372@#@4.3.2@#@机械寿命@#@10000@#@M2级@#@4.4操作机构特性@#@见表4.4@#@表4.4操作机构特性@#@序号@#@项目@#@买方要求值@#@卖方@#@保证值@#@说明@#@4.4.1@#@型式@#@弹簧/永磁(手动、电动)@#@电动带PT@#@4.4.2@#@操作电压(直流/交流)(V)@#@220@#@4.4.3@#@电动操做时(远方/就地)@#@留自动化接口(是/否)@#@4.4.4@#@抗环境干扰@#@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操作机构箱应能防尘、防寒、防潮、防水和防止异物进入。

@#@@#@闭锁装置@#@满足“说明”中的要求@#@如果负荷开关带隔离开关的情况下,负荷开关和隔离开关要求有闭锁装置@#@4.4.5@#@辅助接点@#@常开两对@#@常闭两对@#@仅限于用户使用@#@4.4.6@#@操动机构防护等级@#@弹簧IP67/永磁IP44@#@4.4.7@#@机械位置指示器@#@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断路器均应装设机械位置指示器,其安装部位应显而易见。

@#@指示器的标字和颜色如表4.5.2所示。

@#@@#@4.4.8@#@动作记数器@#@满足“说明”中的要求@#@断路器均应装设动作记数器,其位置应便于读数@#@4.4.9@#@其它@#@满足“说明”中的要求@#@表4.5.2机械位置指示器标字和颜色@#@标字@#@颜色@#@分闸位置@#@分@#@绿@#@合闸位置@#@合@#@红@#@说明:

@#@表4.1—4.5中,无论“买方保证值”一栏是否有要求值,“卖方保证值”一栏除划有“---”的栏目外,其余栏目卖方必须如实填写,并可视需要在“说明”栏中做适当说明;@#@无法填写时要在“说明”陈述理由。

@#@@#@4.6负荷开关的钢支架应便于操做。

@#@卖方应提供负荷开关安装尺寸。

@#@@#@4.7负荷开关应有铭牌。

@#@站在地面应能看清楚内容,铭牌内容符合IEC56的规定。

@#@@#@10.附件一@#@卖方应填写的备品配件和专用工具表@#@1、检修及操动所需专用工具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范@#@数量@#@用途@#@重量@#@单价@#@2、买方应填写的备品配件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范@#@数量@#@用途@#@重量@#@单价@#@3、试验及调试专用设备备品配件一览表@#@序@#@号@#@名称及规范@#@数量@#@用途@#@重量@#@单价@#@";i:

13;s:

12735:

"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评定表综表1@#@工程名称@#@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基本建设程序@#@规划、施工许可证,审图报告,质安监手续,招投标的合法性,建筑面积的统一性@#@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及质量责任制度@#@现场组织机构、质保体系,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抽样检验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及奖罚制度@#@3@#@施工操作标准及质量验收规范配置@#@4@#@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5@#@质量目标及相关质量保证措施@#@检查组人员:

@#@检查日期:

@#@年月日@#@地基及桩基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1@#@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地基@#@地基强度、压实系数、注浆体强度@#@地基承载力@#@2@#@复合@#@地基@#@桩体强度、桩体干密度@#@复合地基承载力@#@3@#@桩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4@#@材料、预制桩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材料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及钢筋、水泥复试报告@#@预制桩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5@#@施工@#@记录@#@地基、复合地基、地基处理、验槽、钎探施工记录@#@预制桩接头施工记录@#@打(压)桩试桩记录及施工记录@#@灌注桩成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检查记录及施工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施工@#@试验@#@灰土、砂石、注浆桩及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配合比等试验报告@#@钢筋连接试验报告@#@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预制桩龄期及强度试验报告@#@备注@#@@#@检查人员:

@#@@#@结构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2-1@#@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砂、碎(卵)石、掺合料、水泥、钢筋、外加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及水泥、钢筋复试报告@#@预制构件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预应力锚夹具、连接器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及复试报告@#@施工@#@记录@#@预拌混凝土合格证及进场坍落度试验报告@#@混凝土施工记录@#@装配式结构吊装记录@#@预应力筋安装、张拉及灌浆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及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钢筋连接试验报告@#@结构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2-2@#@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2@#@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紧固质量@#@钢结构涂状@#@防腐@#@防火@#@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钢材、焊材、紧固连接件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及钢材、焊接材料复试报告@#@加工件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防火、防腐涂装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施工@#@记录@#@焊接施工记录@#@构件吊装记录@#@预拼装检查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记录@#@焊缝外观及焊缝尺寸检查记录@#@柱脚及网架支座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试验@#@螺栓最小荷载试验报告@#@高强螺栓预拉力复验报告@#@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试报告@#@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报告@#@结构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2-3@#@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3@#@砌@#@体@#@结@#@构@#@砌体实体强度@#@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水泥、砌块、外加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及水泥、砌块复试报告@#@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试验@#@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砂浆试件强度评定及砂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地@#@下@#@防@#@水@#@层@#@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防水材料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及复试报告@#@施工@#@记录@#@防水层施工及质量验收记录@#@施工@#@试验@#@防水材料配合比试验报告@#@备注@#@@#@检查人员:

@#@@#@屋面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3@#@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屋面防水层淋水、蓄水试验@#@2@#@保温层厚度测试@#@3@#@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瓦及混凝土预制块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卷材、涂膜材料、密封材料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及钢筋及复试报告@#@保温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4@#@施工@#@记录@#@卷材、涂膜防水层的基层施工记录@#@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等细部作法施工记录@#@卷材、涂膜防水层和附加层施工记录@#@刚性保护层与防水层间隔离层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5@#@施工@#@试验@#@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配合比试验报告@#@备注@#@@#@检查人员:

@#@@#@装饰装修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4@#@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幕墙工程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及金属框架的连接检测@#@2@#@外墙块材镶贴的粘结强度检测@#@3@#@室内环境质量检测@#@4@#@材料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装饰装修材料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幕墙的玻璃、石材、板材、结构材料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门窗及幕墙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结构胶相容性试验报告@#@有环境质量要求材料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及复试报告@#@5@#@施工@#@记录@#@吊顶、幕墙、外墙饰面砖(板)预埋件及粘贴施工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施工@#@试验@#@有防水要求房间地面蓄水试验记录@#@烟道通风道通风试验记录@#@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单@#@备注@#@@#@检查人员: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5@#@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生活给水系统管道交用前水质检测@#@2@#@承压管道、设备系统水压试验@#@3@#@非承压管道和设备灌水试验、排水干管管道通球、通水试验@#@4@#@消火栓系统试射试验@#@5@#@采暖系统调试、试运行、安全阀、报警装置联动系统测试@#@6@#@材料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材料及配件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器具及设备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7@#@施工@#@记录@#@主要管道施工及管道穿墙穿楼板套管安装施工记录@#@补偿器预拉伸记录@#@给水管道冲洗、消毒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施工@#@试验@#@阀门安装前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给水系统及卫生器具交付使用前通水、满水试验@#@水泵安装试运转@#@备注@#@@#@检查人员: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6@#@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2@#@照明全负荷试验@#@3@#@大型灯具固定及悬吊装置过载试验@#@4@#@材料、设备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材料及元件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设备及器具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5@#@施工@#@记录@#@电气装置安装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施工@#@试验@#@高、低压电气设备及布线系统交接试验记录@#@电气装置空载和负荷运行试验记录@#@备注@#@@#@检查人员: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7@#@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空调水管道系统水压试验@#@2@#@通风管道严密性试验@#@3@#@通风、除尘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空调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净化空调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4@#@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材料、风管及部件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仪表、设备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5@#@施工@#@记录@#@风管及部件加工制作@#@记录@#@风管系统、管道系统安装记录@#@防火阀、防排烟阀、防爆阀等安装记录@#@设备(含水泵、风机、空气处理设备、空调机组和制冷设备等)安装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施工@#@试验@#@空调水系统阀门安装前试验@#@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防火阀、排烟阀(口)启闭联动试验@#@备注@#@@#@检查人员:

@#@@#@电梯安装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8@#@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电梯、自动扶梯(人行道)电气装置接地、绝缘电阻测试@#@2@#@层门与轿门试验@#@3@#@曳引式电梯空载、额定载荷运行测试@#@4@#@液压电梯超载和额定载荷运行测试@#@5@#@自动扶梯(人行道)制停距离测试@#@6@#@设备、材料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技术文件和进场验收记录@#@土建布置图@#@电梯产品(整机)出厂合格证@#@重要(安全)零(部)件和材料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及型式试验证书@#@安装说明书(图)和使用维护说明书@#@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液压系统图@#@装箱单@#@设备、材料进场(含开箱)检查验收记录@#@7@#@施工@#@记录@#@机房、井道土建交接验收检查记录@#@机械、电气、零(部)件安装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机械、电气、零(部)件安装施工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施工试验@#@安装过程的机械、电气零(部)件调整测试记录@#@整机运行试验记录@#@备注@#@@#@检查人员:

@#@@#@智能建筑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9@#@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系统检测@#@2@#@系统集成检测@#@3@#@接地电阻测试@#@4@#@材料、设备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设备、软件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随机文件@#@5@#@施工@#@记录@#@系统安装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施工@#@试验@#@硬件、软件产品设备测试记录@#@系统运行调试记录@#@备注@#@@#@检查人员:

@#@@#@节能工程资料审查记录@#@表10@#@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查日期@#@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综合评价及存在问题@#@1@#@风管及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2@#@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漏风量测试记录@#@3@#@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4@#@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记录@#@4@#@材料、设备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墙体节能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网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5@#@施工@#@记录@#@节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施工@#@试验@#@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报告@#@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报告@#@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报告@#@备注@#@@#@检查人员:

@#@@#@";i:

14;s:

678:

"自制方法评审表@#@HGHJ/CX-20-03-2016@#@方法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方法确认技术评审:

@#@(适用范围、检测原理、参考资料、仪器设备、人员水平、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稳定周期)@#@审核人:

@#@日期:

@#@@#@方法有效性评审:

@#@(与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的校准、与其它方法的比对、与其它实验室的比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审核人:

@#@日期:

@#@@#@评审鉴定意见@#@鉴定人:

@#@日期:

@#@@#@批准@#@批准人:

@#@日期:

@#@@#@备注@#@";i:

15;s:

3106:

"组织保证措施@#@1、针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成立各职能部门,在机构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建立质量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各部门按企业的质量手册,负有各自的质量责任。

@#@在质量责任制的基础上,签订质量保证书,明确岗位的质量职能、责任及权发,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活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建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并采用风险工资制等经济手段来辅助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

@#@@#@3、严格按照公司《质量手册》的要求,编制《质量创优计划》,对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评审、物资采购、检验和试验、要与制定质量承控措施,将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动态管理,全面实施过程精品战略,设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施工中加强对各控制点的监控。

@#@@#@5、认真贯彻落实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

(1)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各工区经理对该工区的质量负全部责任,各专业工长对所管分部分项工程负责,施工人员对操作面和工序质量负责。

@#@@#@

(2)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专检和互检。

@#@班组在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没有进行自检、互检或自检,互检不合格者,质量检查员不予核定质量等级,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3)严格实行奖罚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组织、规划、控制与协调工作,确定项目施工各阶段的承包责任目标,制定考核依据。

@#@考核目标管理的过程、结果,按依据对目标管理的结果实施奖罚挂钩。

@#@@#@(4)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上道工序质量问题一经发现,专职质量检查员有权下令下道工序停止作业。

@#@@#@(5)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6、认真实施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工程施工中,结构要求高,每一个重要部位,事先要做出施工方案,经论证,项目部经理、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签字后方可实施。

@#@@#@7、坚持召开质量例会制度。

@#@@#@定期由质量安全部召开质量专题会议,针对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寻找克服的办法,在以后的施工中禁止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要求通过质量例会的召开,提高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8、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重点部位和关健工序均设质量管理点。

@#@@#@";i:

16;s:

12396:

"BVVB型、BLVVB型、RVVB型(300V/1000V)@#@型号@#@截面积/mm2@#@导体种类@#@参考外径/mm@#@20°@#@时最大单位长度直流电阻/(欧/km)@#@70°@#@时最小单位长度绝缘电阻/M欧km)@#@25°@#@C空气敷设载流量/A@#@成品参考质量/(kg/km)@#@BVVB型@#@铜芯@#@2x0.75@#@1@#@4.6x7.0@#@24.5@#@0.012@#@13@#@42@#@2x1.0@#@1@#@4.8x7.4@#@18.1@#@0.011@#@16@#@49@#@2x1.5@#@1@#@5.4x8.4@#@12.1@#@0.011@#@20@#@65@#@2x2.5@#@1@#@6.2x9.8@#@7.41@#@0.010@#@27@#@97@#@2x4.0@#@1@#@6.8x11.0@#@4.61@#@0.0085@#@38@#@130@#@2x4.0@#@2@#@7.2x11.5@#@4.61@#@0.0080@#@38@#@140@#@2x6.0@#@1@#@7.4x12.0@#@3.08@#@0.0070@#@50@#@179@#@2x6.0@#@2@#@8.0x13.0@#@3.08@#@0.0065@#@50@#@192@#@2x10@#@9.6x16.0@#@1.83@#@0.0065@#@69@#@306@#@3x0.75@#@1@#@4.6x9.4@#@24.5@#@0.012@#@9.5@#@60@#@3x1.0@#@1@#@4.8x9.8@#@18.1@#@0.011@#@11@#@70@#@3x1.5@#@1@#@5.4x11.5@#@12.1@#@0.011@#@13@#@95@#@3x2.5@#@1@#@6.2x13.5@#@7.41@#@0.0010@#@21@#@142@#@3x4.0@#@1@#@7.0x15.0@#@4.61@#@0.0085@#@27@#@198@#@3x4.0@#@2@#@7.4x16.2@#@4.61@#@0.0080@#@27@#@213@#@3x6.0@#@1@#@7.4x17.0@#@3.08@#@0.0070@#@34@#@265@#@3x6.0@#@2@#@8.0x18@#@3.08@#@0.0065@#@34@#@284@#@3x10@#@9.6x22.5@#@1.83@#@0.0065@#@55@#@457@#@BLVVB@#@型铝芯@#@2x2.5@#@1@#@6.2x9.8@#@11.8@#@0.010@#@21@#@66@#@2x4.0@#@1@#@6.8x11.0@#@7.39@#@0.0085@#@27@#@82@#@2x6.0@#@1@#@7.4x12.0@#@4.91@#@0.0070@#@35@#@105@#@2x10@#@2@#@9.6x16.0@#@3.08@#@0.0065@#@54@#@179@#@3x2.5@#@1@#@6.2x13.5@#@11.8@#@0.0010@#@17@#@95@#@2x4.0@#@1@#@7.0x15@#@7.39@#@0.0085@#@23@#@124@#@3x6.0@#@1@#@7.4x17@#@4.91@#@0.0070@#@27@#@154@#@3x10@#@2@#@7.6x22.5@#@3.08@#@0.0065@#@42@#@265@#@BVVB型铜芯@#@ @#@@#@2x0.5@#@2@#@3.8x6.0@#@39.0@#@0.012@#@10@#@28@#@2x0.75@#@2@#@3.9x6.4@#@26.0@#@0.010@#@13@#@35@#@2x0.75@#@2@#@5.0x7.6@#@26.0@#@0.011@#@13@#@44@#@VV22、VLV22型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0.6/1.0KV)@#@型号及芯数@#@标称截面面积/mm平方@#@参考外径/mm@#@载流量推荐值/A@#@成品参考质量/(KG/Km)@#@空气中敷设@#@埋地敷设@#@铜芯@#@铝芯@#@铜芯@#@铝芯@#@铜芯@#@铝芯@#@VV22@#@VLV22@#@单芯@#@10@#@13@#@76@#@59@#@97@#@75@#@314@#@250@#@16@#@14@#@101@#@78@#@127@#@99@#@389@#@287@#@25@#@15.7@#@132@#@103@#@166@#@129@#@527@#@366@#@35@#@16.9@#@161@#@125@#@202@#@156@#@648@#@426@#@50@#@18.7@#@191@#@148@#@240@#@186@#@813@#@511@#@70@#@20.5@#@242@#@187@#@302@#@232@#@1050@#@612@#@95@#@22.7@#@298@#@231@#@361@#@280@#@1371@#@765@#@120@#@24.4@#@347@#@270@#@415@#@323@#@1638@#@873@#@150@#@26.4@#@395@#@306@#@508@#@362@#@1959@#@1019@#@185@#@28.7@#@459@#@356@#@530@#@412@#@2395@#@1215@#@240@#@31.9@#@554@#@429@#@623@#@483@#@3333@#@1783@#@300@#@36.2@#@637@#@493@#@708@#@548@#@4091@#@2145@#@400@#@39.7@#@750@#@582@#@814@#@632@#@4972@#@2573@#@500@#@843@#@655@#@862@#@670@#@630@#@978@#@765@#@1001@#@776@#@VV22@#@VLV22@#@2芯@#@2x4.0@#@16.3@#@34@#@27@#@41@#@33@#@388@#@338@#@2x6.0@#@17.3@#@43@#@34@#@53@#@42@#@454@#@379@#@2x10@#@20.0@#@58@#@45@#@70@#@54@#@589@#@459@#@2x16@#@22.0@#@77@#@60@#@92@#@71@#@748@#@543@#@2x25@#@25.5@#@104@#@81@#@122@#@95@#@1029@#@704@#@2x35@#@27.8@#@129@#@100@#@149@#@116@#@1276@#@825@#@2x50@#@26.5@#@146@#@113@#@171@#@133@#@1487@#@871@#@2x70@#@30.3@#@188@#@144@#@214@#@165@#@2178@#@1315@#@2x95@#@34.2@#@237@#@184@#@267@#@207@#@2800@#@1626@#@2x120@#@36.5@#@274@#@213@#@306@#@238@#@3365@#@1869@#@2x150@#@40.0@#@316@#@245@#@346@#@268@#@4059@#@2209@#@2x185@#@43.8@#@368@#@286@#@394@#@306@#@4984@#@2610@#@VV22@#@VLV22@#@3芯@#@3x4.0@#@17.0@#@29@#@23@#@36@#@28@#@450@#@375@#@3x6.0@#@18.1@#@37@#@29@#@45@#@36@#@538@#@425@#@3x10@#@20.8@#@50@#@38@#@60@#@46@#@745@#@551@#@3x16@#@23.1@#@66@#@51@#@79@#@61@#@983@#@675@#@3x25@#@26.9@#@90@#@70@#@105@#@82@#@1344@#@857@#@3x35@#@29.3@#@111@#@86@#@127@#@99@#@1702@#@1025@#@3x50@#@31.2@#@129@#@100@#@148@#@115@#@2344@#@1424@#@3x70@#@34.4@#@165@#@127@#@185@#@142@#@3017@#@1725@#@3x95@#@38.6@#@206@#@160@#@221@#@176@#@3913@#@2158@#@3x120@#@41.7@#@242@#@188@#@261@#@203@#@4741@#@2507@#@3x150@#@45.4@#@281@#@218@#@296@#@229@#@5790@#@3023@#@3x185@#@51.0@#@328@#@254@#@337@#@261@#@7013@#@3614@#@3x240@#@57.3@#@386@#@299@#@389@#@302@#@8930@#@4498@#@3x300@#@61.5@#@445@#@344@#@441@#@342@#@11350@#@5447@#@3x400@#@81.0@#@519@#@403@#@504@#@391@#@15825@#@ @#@@#@VV22@#@VLV22@#@4芯@#@4x4.0@#@18.2@#@30@#@24@#@37@#@29@#@529@#@429@#@4x6.0@#@19.3@#@38@#@30@#@46@#@37@#@641@#@491@#@4x10@#@22.5@#@53@#@41@#@64@#@49@#@905@#@644@#@4x16@#@25.0@#@71@#@55@#@83@#@65@#@1218@#@804@#@4x25@#@29.2@#@94@#@73@#@108@#@84@#@1690@#@1034@#@4x35@#@33.5@#@117@#@91@#@132@#@102@#@2479@#@1568@#@4x50@#@34.3@#@140@#@109@#@157@#@122@#@2963@#@1733@#@4x70@#@37.8@#@178@#@137@#@196@#@151@#@3831@#@2107@#@4x95@#@43.1@#@219@#@170@#@234@#@187@#@5032@#@2689@#@4x120@#@46.3@#@255@#@198@#@268@#@208@#@6105@#@3119@#@4x150@#@51.0@#@294@#@227@#@301@#@233@#@7475@#@3781@#@4x185@#@56.2@#@333@#@258@#@338@#@262@#@9097@#@4534@#@4x240@#@61.3@#@397@#@308@#@393@#@305@#@11664@#@ @#@@#@4x300@#@69.3@#@464@#@359@#@448@#@347@#@15018@#@ @#@@#@4x400@#@90.1@#@548@#@425@#@515@#@400@#@20202@#@ @#@@#@VV22@#@VLV22@#@3+1芯@#@3x4+1x2.5@#@17.6@#@30@#@24@#@37@#@29@#@495@#@405@#@3x6+1x4@#@19.1@#@38@#@30@#@46@#@37@#@608@#@471@#@3x10+1x6@#@21.8@#@52@#@40@#@64@#@49@#@834@#@603@#@3x16+1x10@#@25.5@#@70@#@55@#@84@#@65@#@1143@#@770@#@3x25+1x16@#@28.2@#@93@#@72@#@108@#@84@#@1607@#@1017@#@3x35+1x16@#@30.5@#@113@#@88@#@130@#@101@#@2060@#@1197@#@3x50+1x25@#@37.0@#@142@#@110@#@158@#@123@#@2795@#@1711@#@3x70+1x35@#@40.7@#@181@#@139@#@198@#@152@#@3581@#@2061@#@3x95+1x50@#@45.0@#@222@#@172@#@236@#@183@#@4676@#@2611@#@3x120+1x70@#@49.7@#@258@#@201@#@269@#@209@#@5751@#@3066@#@3x150+1x70@#@52.0@#@297@#@230@#@303@#@235@#@6788@#@3571@#@3x185+1x95@#@59.5@#@338@#@262@#@340@#@264@#@8371@#@4350@#@3x240+1x120@#@69.5@#@404@#@313@#@396@#@307@#@10523@#@5305@#@3x300+1x150@#@70.0@#@472@#@365@#@450@#@349@#@13572@#@6767@#@3x400+1x185@#@84.2@#@544@#@422@#@514@#@399@#@18398@#@ @#@@#@型号及芯数@#@标称截面面积/mm平方@#@参考外径/mm@#@载流量推荐值/A(环境温度25°@#@C)@#@成品参考质量/(KG/Km)@#@空气中敷设@#@埋地敷设@#@VV22@#@5芯@#@5x4@#@19.4@#@31@#@38@#@606@#@5x6@#@20.7@#@39@#@47@#@739@#@5x10@#@24.2@#@55@#@65@#@1072@#@5x16@#@27.0@#@72@#@85@#@1450@#@5x25@#@31.9@#@96@#@108@#@2143@#@5x35@#@36.4@#@119@#@131@#@3098@#@5x50@#@41.6@#@145@#@156@#@3992@#@5x70@#@46.8@#@187@#@195@#@5356@#@5x95@#@54.1@#@225@#@230@#@7138@#@5x120@#@58.8@#@263@#@264@#@8616@#@5x150@#@64.7@#@301@#@296@#@10429@#@5x185@#@71.6@#@348@#@335@#@12817@#@5x240@#@80.8@#@409@#@387@#@15226@#@5x300@#@89.0@#@472@#@439@#@20062@#@VV22@#@4+1芯@#@4x4+1x2.5@#@10.9@#@31@#@37@#@572@#@4x6+1x4@#@20.5@#@39@#@47@#@710@#@4x10+1x6@#@23.6@#@54@#@65@#@1003@#@4x16+1x10@#@26.5@#@72@#@84@#@1369@#@4x25+1x16@#@31.1@#@95@#@108@#@2006@#@4x35+1x16@#@35.2@#@117@#@130@#@2820@#@4x50+1x25@#@40.3@#@143@#@155@#@3678@#@4x70+1x35@#@45.1@#@184@#@194@#@4850@#@4x95+1x50@#@52.2@#@224@#@229@#@6511@#@4x120+1x70@#@56.9@#@260@#@262@#@7948@#@4x150+1x70@#@61.9@#@296@#@294@#@9387@#@4x185+1x95@#@68.6@#@329@#@333@#@11652@#@4x240+1x120@#@77.1@#@408@#@388@#@14821@#@4x300+1x150@#@85.0@#@469@#@442@#@18148@#@VV22@#@3+2芯@#@ @#@@#@注:

@#@单芯电缆铠装应采用非磁性材料或采用减少磁耗的结构。

@#@@#@3x4+2x2.5@#@18.5@#@30@#@37@#@543@#@3x6+2x4@#@20.2@#@38@#@47@#@686@#@3x10+2x6@#@22.9@#@53@#@64@#@935@#@3x16+2x10@#@26.0@#@71@#@84@#@1296@#@3x25+2x16@#@30.2@#@94@#@107@#@1880@#@3x35+2x16@#@33.5@#@116@#@129@#@2554@#@3x50+2x25@#@38.8@#@141@#@154@#@3396@#@3x70+2x35@#@43.6@#@182@#@193@#@4447@#@3x95+2x50@#@49.4@#@222@#@229@#@5848@#@3x120+2x70@#@55.0@#@256@#@261@#@7349@#@3x150+2x70@#@59.1@#@291@#@291@#@8454@#@3x185+2x95@#@65.6@#@337@#@331@#@10568@#@3x240+2x120@#@73.7@#@401@#@385@#@13362@#@3x300+2x150@#@81.5@#@462@#@439@#@16419@#@B、R系列阻燃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型号及电@#@压等级@#@标称截面面积@#@/mm平方@#@最大外径@#@/mm@#@20°@#@最大单位长度直流电阻/(欧/km)@#@70°@#@最小单位长度绝缘电阻/(欧/km)@#@载流量推荐值(环境温度25°@#@)@#@成品参考质量/(kg/km)@#@ZR-BV@#@300/500V@#@0.5@#@2.4@#@36.0@#@0.015@#@13@#@8.3@#@0.75@#@2.6@#@24.5@#@0.012@#@17@#@10.9@#@0.75@#@2.8@#@24.5@#@0.014@#@17@#@11.8@#@1.0@#@2.8@#@18.1@#@0.011@#@20@#@13.7@#@1.0@#@3.0@#@18.1@#@0.013@#@20@#@14.8@#@ZR-BV@#@450/750V@#@1.5@#@3.3@#@12.1@#@0.011@#@25@#@20.0@#@1.5@#@3.5@#@12.1@#@0.010@#@25@#@21.3@#@2.5@#@3.9@#@7.41@#@0.010@#@34@#@31.5@#@2.5@#@4.2@#@7.41@#@0.009@#@34@#@34.5@#@4.0@#@4.4@#@4.61@#@0.0085@#@44@#@46.8@#@4.0@#@4.8@#@4.61@#@0.0077@#@44@#@50.0@#@6.0@#@4.9@#@3.08@#@0.0070@#@58@#@66.7@#@6.0@#@5.4@#@3.08@#@0.0065@#@58@#@71.0@#@10@#@7.0@#@1.83@#@0.00645@#@68@#@118.0@#@16@#@8.0@#@1.15@#@0.0050@#@79@#@178@#@25@#@10.0@#@0.727@#@0.0050@#@111@#@280@#@35@#@11.5@#@0.524@#@0.0040@#@146@#@378@#@50@#@13.0@#@0.387@#@0.0045@#@180@#@508@#@70@#@15.0@#@0.268@#@0.0035@#@228@#@717@#@95@#@17.5@#@0.193@#@0.0035@#@281@#@991@#@120@#@19.0@#@0.153@#@0.0032@#@344@#@1228@#@150@#@21.0@#@0.124@#@0.0032@#@397@#@1551@#@185@#@23.5@#@0.0991@#@0.0032@#@456@#@1894@#@240@#@26.5@#@0.0754@#@0.0032@#@519@#@2469@#@300@#@29.5@#@0.0601@#@0.0030@#@ @#@@#@3089@#@400@#@33.0@#@0.0470@#@0.0020@#@ @#@@#@3935@#@ZR-BV@#@450/750@#@1.5@#@3.5@#@13.3@#@0.010@#@25.4@#@21.6@#@2.5@#@4.2@#@7.98@#@0.009@#@34.4@#@34.0@#@4.0@#@4.8@#@4.95@#@0.007@#@44.5@#@50@#@6.0@#@6.4@#@3.30@#@0.006@#@58.3@#@73@#@10@#@8.0@#@1.91@#@0.0056@#@79.5@#@132@#@16@#@9.4@#@1.21@#@0.0046@#@111.0@#@187@#@25@#@11.5@#@0.780@#@0.0044@#@146@#@289@#@35@#@13.0@#@0.554@#@0.0038@#@180@#@380@#@50@#@15.0@#@0.386@#@0.0037@#@225@#@549@#@70@#@17.5@#@0.272@#@0.0032@#@280@#@754@#@ZRZR-BVVB@#@300/500V@#@2x0.75@#@4.6x7.0@#@24.5@#@0.012@#@13@#@42@#@2x1.0@#@4.8x7.4@#@18.1@#@0.011@#@16@#@49@#@2x1.5@#@5.4x8.4@#@12.1@#@0.011@#@20@#@65@#@2x2.5@#@6.2x9.8@#@7.41@#@0.010@#@27@#@97@#@2x4@#@6.8x11.0@#@4.61@#@0.0085@#@38@#@130@#@2x4@#@7.2x11.5@#@4.61@#@0.0077@#@38@#@140@#@2x6@#@7.4x12.0@#@3.08@#@0.0070@#@50@#@179@#@2x6@#@8.0x13.0@#@3.08@#@0.0065@#@50@#@192@#@2x10@#@9.6x16.0@#@1.83@#@0.0065@#@69@#@306@#@3x0.75@#@4.5x9.4@#@24.5@#@0.012@#@9.5@#@60@#@3x1.0@#@4.8x9.8@#@18.1@#@0.011@#@11@#@70@#@3x1.5@#@5.4x11.5@#@12.1@#@0.011@#@13@#@95@#@3x2.5@#@6.2x13.5@#@7.41@#@0.010@#@21@#@142@#@3x4.0@#@6.8x15.0@#@4.61@#@0.085@#@27@#@198@#@3x4.0@#@7.2x16.2@#@4.61@#@0.077@#@27@#@213@#@3x6.0@#@7.4x17.0@#@3.03@#@0.070@#@34@#@265@#@3x6.0@#@8.0x18.0@#@3.08@#@0.0065@#@34@#@284@#@3x10@#@9.6x22.5@#@1.83@#@0.0065@#@55@#@457@#@ZR-BVR@#@450/750V@#@2.5@#@4.2@#@7.41@#@0.11@#@34@#@34.0@#@4.0@#@4.8@#@4.61@#@0.009@#@44@#@50.0@#@6.0@#@5.6@#@3.08@#@0.0085@#@58@#@72.0@#@10@#@7.6@#@1.83@#@0.0072@#@79@#@127.0@#@16@#@8.8@#@1.15@#@0.0062@#@111@#@184@#@25@#@11.0@#@0.727@#@0.0058@#@146@#@304@#@35@#@12.5@#@0.524@#@0.0052@#@180@#@399@#@50@#@14.5@#@0.384@#@0.0051@#@228@#@548@#@70@#@16.5@#@0.268@#@0.0045@#@281@#@739@#@ZR-BV@#@300/500@#@0.3@#@2.3@#@69.2@#@0.016@#@10@#@6.2@#@0.4@#@2.5@#@48.2@#@0.014@#@11.7@#@8.0@#@0.5@#@2.6@#@39.0@#@0.013@#@13.3@#@9.0@#@0.75@#@2.8@#@26.0@#@0.011@#@17.0@#@12.2@#@1.0@#@3.0@#@19.5@#@0.010@#@20.0@#@14.8@#@ZR-BVV@#@300/500V@#@0.75@#@4.3@#@24.5@#@0.012@#@17@#@22@#@1.0@#@4.5@#@18.1@#@0.011@#@20@#@25@#@1.5@#@4.9@#@12.1@#@0.011@#@25@#@33@#@2.5@#@5.8@#@7.4@#@0.010@#@34@#@47@#@4.0@#@6.4@#@4.6@#@0.0085@#@44@#@66@#@4.0@#@6.8@#@4.6@#@0.0077@#@44@#@71@#@6.0@#@7.0@#@3.08@#@0.0070@#@58@#@88@#@6.0@#@7.4@#@3.08@#@0.0065@#@58@#@94@#@10@#@8.8@#@1.83@#@0.0065@#@79@#@146@#@2x1.5@#@9.0@#@12.1@#@0.011@#@20@#@110@#@2x1.5@#@10.5@#@12.1@#@0.010@#@20@#@117@#@2x2.5@#@11.5@#@7.41@#@0.010@#@27@#@151@#@2x2.5@#@12.0@#@7.41@#@0.009@#@27@#@164@#@2x4.0@#@12.5@#@4.61@#@0.0085@#@38@#@195@#@2x4.0@#@13.0@#@4,61@#@0.0077@#@38@#@211@#@2x6.0@#@13.5@#@3.08@#@0.0070@#@50@#@252@#@2x6.0@#@14.5@#@3.08@#@0.0065@#@50@#@272@#@2x10@#@18.0@#@1.83@#@0.0065@#@69@#@447@#@2x16@#@20.5@#@1.15@#@0.0052@#@ @#@@#@618@#@2x25@#@24.5@#@0.727@#@0.0050@#@ @#@@#@935@#@2x35@#@27.5@#@0.524@#@0.0044@#@ @#@@#@1247@#@3x1.5@#@10.5@#@12.1@#@0.011@#@13@#@130@#@3x1.5@#@11.0@#@12.1@#@0.010@#@13@#@138@#@3x2.5@#@12.0@#@7.41@#@0.010@#@21@#@181@#@3x2.5@#@12.5@#@7.41@#@0.009@#@21@#@197@#@3x4.0@#@13.0@#@4.61@#@0.0085@#@27@#@241@#@3x4.0@#@14.0@#@4.61@#@0.0077@#@27@#@258@#@3x6.0@#@14.5@#@3.08@#@0.0070@#@34@#@328@#@3x6.0@#@15.5@#@3.08@#@0.0065@#@34@#@352@#@3x10@#@19.0@#@1.83@#@0.0065@#@55@#@559@#@3x16@#@22.0@#@1.15@#@0.0052@#@ @#@@#@804@#@3x25@#@26.5@#@0.727@#@0.0050@#@ @#@@#@1220@#@3x35@#@29.5@#@0.524@#@0.0044@#@ @#@@#@1607@#@ZR-RVV@#@";i:

17;s:

23256:

"11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导、地线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11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导、地线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单位:

@#@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O年四月@#@11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导、地线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批准:

@#@日期:

@#@年月日@#@审核:

@#@日期:

@#@年月日@#@编制:

@#@日期:

@#@年月日@#@施工单位:

@#@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导地线展放前提条件@#@三、架线工程的准备工作@#@四、导地线的展放@#@五、导地线的修补@#@六、防振措施及跳线安装@#@七、相序配合@#@八、交叉跨越防护准备@#@九、放紧线施工危险点预测及预控措施@#@一、工程概况@#@110KV新建工程,全线共11.7KM,新建杆塔46基,其中铁塔6基,混凝土电杆40基。

@#@铁塔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电杆采用预制底、拉盘基础。

@#@本次工程全线铁塔型式为自立式铁塔,有4种塔型,即:

@#@ZM、JG1、JG2、DSN。

@#@导线采用LGJ-240/30,地线一根采用LBGJ-50-20AC,另一根为OPGW复合光纤与导线配合使用。

@#@导地线采用液压耐张线夹。

@#@全线共22个耐张段。

@#@其中穿越500KV线路1次、穿越220KV线路1次、跨越35KV线路1次、跨越10KV线路10次、跨越低压线路30次、跨越通信线路39次、跨越房屋4处、公路10次。

@#@@#@二、导地线展放的前提条件@#@1、基础浇制后养护期必须达到28天,组塔后螺栓一次性紧固率达到95%,同时不得有差件,否则不予紧线。

@#@@#@2、混凝土电杆组立完毕,并经过中间检查验收。

@#@@#@3、紧线前导地线必须作导、地线拉力试验。

@#@@#@4、紧线前应对铁塔的倾斜率进行详细检测计算,若超过规范的铁塔应进行调整.又特别是转角塔的斜倾。

@#@@#@5、紧线前:

@#@导地线的临时拉线,本工程各耐张段的临时拉线均采用挖地锚坑,其深度应根据地质,在1.7~2.4M之间,临时拉线的对地夹角不得大于心45°@#@.@#@6、临时拉线的规格:

@#@本工程所采用的临时拉线用GJ-70或近似GJ-70的钢丝绳作临时拉线,二个不允许的是:

@#@不允许导地线临时拉线在同一个拉线位置受力;@#@不允许临时拉单缠绕在横担的某一挂线点,前后挂点应受力均匀.确保横担不变形。

@#@@#@三、架线工程的准备工作@#@1、图纸部分@#@

(1)熟习机电安装及杆塔明细表等施工图纸。

@#@@#@

(2)对机电安装图中的材料表与图示内容是否相统一。

@#@金具型号、规格应核对是否属国家标椎产品。

@#@@#@(3)核对绝缘子的订货有无特殊要求:

@#@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绝缘子型号分别采用:

@#@U70BP(瓷质和玻璃)、FXBW4-110/100(复合绝缘子),地线绝缘子采用XDP-70CN绝缘子,直线悬垂串采用FXBW4-110/100型合成绝缘子,导线耐张串、跳线串均采用U70BP防污玻璃绝缘子,进出线档构架侧耐张串采用U70BP型瓷质绝缘子。

@#@@#@(4)金具串型式:

@#@WDN、WTN、HGX、HTX、SHX、TX、BJN、BN、GBX等。

@#@@#@2、技术准备@#@1)架线施工的技术交底措施。

@#@@#@2)架线前应组织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制定可行的预控措施,编制本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3)导、地线连接管进行检验性压接试验,试件不得少于三组,施工中的接续管两端出口处必须点上油漆和液压人员的钢印代号。

@#@@#@4)管压后检查公式:

@#@S=0.866×@#@0.993D+0.2(MM);@#@其中D为接续管外径,S为压后对边距,即压后最大允许值。

@#@@#@5)划印:

@#@本工程属单回线路,为确保紧线弧垂达到设计要求,在划印时采用锤球和丁字尺进行划印。

@#@@#@6)对铁塔的要求:

@#@铁塔的缺件、螺栓、执圈、挂线板的火曲及主材的弯曲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架线段杆塔的接地装置必须敷设完好,并与杆塔可靠连接。

@#@@#@7)导、地线展放前,为了保护杆塔导、地线横担和杆塔本体不因受力不平衡而变形,需在杆塔导、地线松弛侧使用临时拉线固定杆塔。

@#@此时,临时拉线应装设在杆塔导、地线横担和杆塔本体受力处。

@#@@#@8)对于临时拉线的要求:

@#@所有临时拉线使用6股37丝强度高柔性好的钢丝绳,禁止使用白棕绳作临时拉线。

@#@根据现场地形,本工程采用梅花桩锚作为临时桩锚,其深度根据地质结构打入1米左右,马槽的对地夹角在15°@#@~30°@#@。

@#@紧线牵引绳的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9)临时拉线的布置:

@#@严禁将导、地线的临时拉线固定在一个桩锚上;@#@严禁将临时拉线只拴在横担的某一挂点,造成横担变形。

@#@@#@10)根据厂家提供的导、地线:

@#@应合理布线,首先考虑孤立档和不允许接头档的线长,连续档的接续管每公里不得超过1根。

@#@@#@11)放紧线过程中对导、地线造成损伤应根据损伤程度,按照规程规范处理。

@#@@#@12)累栓的穿向:

@#@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一律向受电侧穿入,累栓及脚钉凡能顺线路方向穿入者,一律向受电侧穿入,特珠情况两侧边线由内向外穿入,中线由左向右穿入。

@#@注金具双串连接累栓由外向内穿。

@#@@#@3、材料的准备@#@1)各种架线材料(包括导地线、绝缘子、金具)必须取得出厂合格证,核对架线材料的型号、规格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

@#@@#@2)施工工器具(绞磨、液压机、导地线卡线器等)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其它方面@#@1)本次工程线路展放跨越电力线路较多,施工时前,应到线路运行单位办理停电申请和工作票后,方可施工作业。

@#@@#@2)本线路通道内树木较多,为保证线路安全,在放线前应对通道内的树木进行砍伐。

@#@@#@3)本线路在#12-#13、#13-#14档内跨越村民的大堋蔬菜基地,施工前期,应协调好当地村民,避免施工放线时受阻。

@#@@#@4)本工程在#22-#23、#44-#45档内跨越县级公路,施工时应作好交通安全措施,必要时请交警协助指挥。

@#@@#@四、导地线的展放@#@220KV棉丰变电站~110KV草池变电站全线路为单回线路架设,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铰线,地线一根采用GJ-50镀锌钢铰线,另一根采用OPGW复合架空地线与导线配合。

@#@共计耐张段22个,沿线交叉跨越较多,尤其是电力线路和房屋,停电范围大,停电次数多等特点,在导地线展放时:

@#@根据棉草线现场地形位置、线路交叉跨越、以及施工经验分析。

@#@采用人力牵引和导引绳牵引相结合的两种展放方式进行施工。

@#@在导地线紧线时:

@#@采用机械绞磨进行施工。

@#@@#@1、作业原则@#@1)导引绳一般采用人力展放,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其他方式展放。

@#@@#@2)导引绳应分段展放,布线应考虑适当的裕度。

@#@@#@3)导引绳展放区段应与张力展放导引(或避雷线)区段相一致。

@#@@#@4)区段内放线滑车已悬挂完毕。

@#@@#@5)区段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公路、房屋等跨越物的跨越架搭设完毕。

@#@@#@6)区段内影响导引绳展放的协调工作已基本完成。

@#@@#@2、劳动组织原则@#@每个作业点应设置专人安全监护人。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施工地段。

@#@@#@3、作业流程图@#@4、作业人员行为@#@㈠作业准备。

@#@@#@⑴作业人员必须对专用工具和安全用具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检查现场的导引绳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⑶确认跨越架搭设及放线滑车悬挂完毕。

@#@@#@⑷确认影响导引绳升空的障碍物已清理完毕。

@#@@#@⑸通信联络已畅通。

@#@@#@㈡展放导引绳@#@⑴将导引绳分散运到放线区段内的指定位置,用人力沿线路前后侧展放。

@#@@#@⑵高处作业人员将棕绳穿过放线滑车(中轮槽)。

@#@@#@⑶导引绳与棕绳连接,缓慢拉棕绳,将导引绳牵过放线滑车落地,此过程要确保导引绳在放线滑车的中轮槽内。

@#@@#@⑷导引绳跨越公路跨越架时,应设专人观望车辆通行情况,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牵引过架;@#@该盘放完后,按要求做好临锚等保护措施。

@#@@#@⑸线路跨越河流、水库、河塘等水面时的导引绳展放;@#@@#@1.有摆渡工具时,应在岸边放出足够余绳,将余绳放在摆渡工具上,随摆渡工具展放至对岸;@#@水面不宽时可将引绳按上述方法放至对岸,用引绳牵放导引绳至对岸;@#@严禁作业人员直接背负引绳或导引绳涉水展放。

@#@@#@2.无摆渡工具时,应挠行展放引绳,用引绳牵引导引绳。

@#@@#@3.当上述两种办法不能实施时,应有特殊措施展放导引绳。

@#@@#@⑹导引绳展放过程中遇有陡坡、悬崖时,作业人员将引绳从高处抛下连接导引绳,作业人员绕行通过牵引展放;@#@展放过程中应注意废弃的机井、深坑等;@#@过沼泽或湿陷地段时,应有防沉措施。

@#@@#@㈢导引绳连接@#@⑴导引绳放完一盘即用抗弯连接器连接到另一盘导引绳,继续展放,直至接头处没有余线。

@#@@#@⑵循环重复直至放完一相,其他相按上述职程序展放。

@#@@#@5、人力放线GJ-50架空地线和LGJ-240∕30导线操作要点@#@1)人力展放较长的导线时,如果现场整盘搬运困难,可从线盘上集中盘绕出来,盘成小捆线圈进行运输,将线圈运到欲放的线段的一端向另一端展放,或搬运到线段中间向两端展放,展放时要对准方向,中间不能形成大的弯折。

@#@@#@2)人力放线时应有专人领线,一般拉线人相互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均匀分布,以人跌到影响别人,行走时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放线速度要均匀,不得采用一拉一松,或急速猛冲办法拽线。

@#@@#@3)放线遇有河沟水塘、房屋时应采用绳索引渡,以防导线落水伤线。

@#@通过带电线路时,必须进行停电跨越。

@#@必要时进行搭设跨越架。

@#@@#@4)放线过程中,放线圈的人不得站在线圈的里面,整盘展放时,放线架要平稳牢固,线轴要水平,如果在转动时线盘向一侧移动,应急时调节线轴高低,使不向两侧移动为止,展放时应有可靠的刹车措施。

@#@@#@5)要穿过铁塔上面的放线滑车时,一般余线要多出铁塔高的两倍,与预先挂在滑车上的引绳接头穿过滑车,穿滑车时拉线人员不得站在垂直下方拉绳,以免引起绳头连接处断脱,使线头掉落伤人。

@#@@#@6、紧线及挂线@#@1)紧线杆塔位必须采用临时拉线进行补强,以防杆塔发生倾斜,临时拉线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2)紧线杆塔拉线应每一根导地线都要打设一根临时拉线,打设位置应在相对应的导地线延长线方向,对地夹角不大于45°@#@,并装有双钩紧线器调节。

@#@@#@3)临时拉线上端的绑扎位置,应在横担靠近挂点处,但不能妨碍挂线,绑扎方法应在横担上至少绕两道并要有衬垫物,然后加U型环扣牢,紧线塔应进行横担临时补强。

@#@@#@7、现场布置及其要求@#@1)紧线方式采用单线紧线法,即每次收紧一根导(地)线。

@#@@#@2)紧线牵引地锚的位置,设置在紧线挡中垂线的延长线上,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宜大于30°@#@(相当于不小于挂线高度的2倍)一般越远越好,以减少磨绳和卡具倒换的次数。

@#@@#@3)当余线收紧后因拉力逐渐增大,应利用滑车组紧线。

@#@如下图@#@4)现场布置就绪,经施工负责人检查无误后,沿线信号畅通,方可进行紧线。

@#@@#@5)导(地)线接近弧垂要求值时,观察弧垂人员应及早通知指挥人,使绞磨慢速牵引。

@#@@#@6)当导地线弧垂达到要求时,线上的拉力极大,此时应看后位的杆塔,如发现倾斜应及时调整临时拉线,以免影响弧垂的准确性。

@#@@#@7)本次导地线采用液压耐张线夹固定,先一端压接完成经检查合格后,挂在杆塔的导地线横担上,然后采用人力牵线地线至耐张杆塔的另一端。

@#@当地线牵引至导地线横担上时,根据施工弧垂表确定地线弧垂,杆上人员采用红色胶布画上印号,确定耐张线夹液压位置后,将导地线松回地面进行压接,当紧线挡内有重要跨越时应采用高空挂线,为了防止导地线卡具跑线,锚固时应采用前后双卡具做双保险,断线时,应在断线处两端用铁丝绑扎以防散股。

@#@@#@8)本工程导线宜采用对接挂线的方法挂线,即划印后,将导线卡具卡于导线上,在地面锚固导线后松下线头在地面量好尺寸做线夹,做好后通过滑车组与提前挂在杆塔上的绝缘子对接挂线。

@#@@#@9)挂线时应严格控制过牵引长度,如果过牵引长度过大,会使导地线张力急骤增加,所以施工时要求紧线滑车尽可能近挂线点,其距离一般不大于250毫米,对孤立档,一般导线不大于100毫米,地线不大于50毫米。

@#@为减少过牵引长度,挂线采用对接方式挂线,具体操作与布置如下:

@#@@#@1将耐张绝缘子金具串先安装在横担挂孔上。

@#@@#@2在金具二联板与导线卡线器之间布置滑车组,过横担下方的5T滑车,至机动绞磨。

@#@@#@3收紧滑车组,对接耐张线夹与连接金具。

@#@@#@4未紧侧的绝缘子串是在导线张力松弛的情况下悬挂,悬挂后因高空临锚继续受力,故在拆除高空临锚前将未紧侧导线用绞磨牵拉,待高空临锚不受力时再拆除,然后缓松绞磨,为避免导线在回松时与障碍物接触,应在紧线场配合牵收。

@#@@#@10)绝缘子串挂好后,应慢慢回松磨绳,使紧线塔全部承受拉力,在回松牵引的同时,铁塔侧面应有人观察横担倾斜变形情况,边松牵引边调紧铁塔的临时拉线,使铁塔保持正直。

@#@@#@8、悬垂线夹的安装@#@1将悬垂线夹的接地引流板朝向塔身侧,安装悬垂线夹的外层夹板,检查各部位正确后,将里层及外层护线条的末端全部缠完。

@#@@#@2将悬垂线夹的夹板与悬吊金具连接并拧紧螺栓,松出手扳葫芦,使悬垂金具处于受力状态。

@#@@#@4、人力放紧线工器具一览表:

@#@@#@导、地线工器具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机动绞磨@#@5t@#@台@#@3@#@2@#@牵引磨绳@#@φ13×@#@200m@#@条@#@2@#@3@#@卡线器@#@240导线@#@只@#@6@#@4@#@拉线@#@φ13×@#@60m@#@条@#@6@#@5@#@钢绳套@#@φ13×@#@0.5m@#@5@#@φ15×@#@0.5m@#@条@#@6@#@φ15×@#@30m@#@根@#@4@#@6@#@地锚@#@5t@#@只@#@10@#@带地锚套@#@7@#@单轮滑车@#@1t@#@只@#@3@#@3t@#@只@#@3@#@5t@#@只@#@3@#@9@#@小棕绳@#@φ16×@#@100m@#@条@#@6@#@10@#@链条葫芦@#@5t@#@只@#@2@#@11@#@双钩@#@5t@#@只@#@6@#@14@#@U型环@#@3t@#@只@#@20@#@15@#@材料直角挂板@#@5t@#@只@#@10@#@16@#@棕绳@#@φ14×@#@60m@#@条@#@1@#@9、劳动力组织@#@91展放线劳动力组织@#@项目@#@工作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工@#@民工@#@合计@#@车辆配备@#@人数@#@1@#@3@#@15@#@20@#@39@#@2@#@9.2紧线劳动力组织@#@名称@#@人数@#@主要岗位职责@#@工作负责人@#@1@#@全面负责组织紧线、松锚升空、高空断线,挂线施工@#@安全负责人@#@3@#@负责本队的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机械工@#@2@#@机动绞磨维修、操作、保养@#@测工@#@1@#@弛度观测,耐张塔画印,割线长度计算@#@施工技工@#@15@#@紧线、松锚升空、断线、挂线等工作@#@民工@#@20@#@配合施工操作@#@合计@#@42@#@若因放线或紧线过程中造成导地线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作补修,只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砂纸磨光.@#@※铝合金单股损伤截面积为4℅及以下。

@#@@#@※钢芯铝绞线及钢芯铝合金线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且强度损失小于4%。

@#@@#@※单金属绞经损伤截面积为4%。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上述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

@#@@#@五、导地线的修补:

@#@@#@1、导线损伤补修处理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及本工程导地线不允许接头塔号@#@@#@损伤情况线别@#@处理方法@#@钢芯铝绞线与钢芯合金绞线@#@铝股线与铝合金绞线@#@以缠绕或补修预绞丝修理@#@导线在同一处理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前面所述的规定,但因损伤导致强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伤又不超过总导电部分截面的7%时。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前面所述的规定,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时。

@#@@#@以补修管补修@#@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损失已经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且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25%。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强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

@#@@#@2、镀锌钢铰线损伤处理规定@#@ @#@处理方法@#@绞线股数@#@以镀锌铁线缠绕@#@以补修管补修@#@锯断重接@#@7@#@断1股@#@断2股@#@19@#@断1股@#@断2股@#@断3股@#@六、防振措施及跳线安装@#@1、导地线均采用防振锤作为防振措施,对于大档距及重要交叉跨越的直线塔导线采用防振锤与预绞丝护线条联合进行保护。

@#@@#@2、导地线防振锤安装示意图:

@#@@#@3、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值如下。

@#@@#@工作状态@#@运行电压@#@内过电压@#@外过电压@#@带电作业@#@间隙值(米)@#@0.25@#@0.70@#@1.0@#@1.5@#@4、导地线跳线安装@#@导线耐张串、跳线采用:

@#@安装时参看转角塔金具组装图,耐张绝缘子串引流线对地部分最小安装距离1.2米,并钩数量3个,间距0.2米。

@#@@#@地线跳线采用:

@#@接地端子与铁塔接地,安装时参看转角塔金具组装图@#@七、相序配合@#@参照棉丰至草池11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相序配合示意图。

@#@@#@八、交叉跨越防护准备@#@在关键地方搭高跨越架防护,特别的房屋、低压配电线路、公路等,安排专人监护。

@#@@#@九、放紧线施工危险点预测及预控措施@#@序号@#@作业活动@#@危险点/危险源@#@危害结果@#@控制措施@#@备注@#@1@#@一、前期准备@#@施工方案@#@方案不合理@#@人身伤害、设备事故@#@1、对沿线全线调查@#@2、方案经审批后执行@#@放线区段过长,造成导线磨损、超过机械负载、弧垂调整困难、附件安装时间长@#@1、张力放线:

@#@导线通过放线滑车的个数不宜超过18~20个@#@2、牵引放线:

@#@一般根据耐张段选择放线区段@#@3、放线区段长度最大不宜超过8KM。

@#@@#@放线区段划分不合理@#@放线区段宜划分在会出现放线严重上场,不易处理的直线杆塔处。

@#@@#@2@#@通道砍伐@#@未控制竹、树等倾倒方向@#@人身伤害、设备事故@#@砍伐时,控制竹、树倾倒方向,人员反向躲避@#@多处砍伐安全距离不够@#@1、砍伐安全距离为竹、树高度的1.2倍@#@2、禁止多人同处对向砍伐,禁止安全距离不够时相邻砍伐。

@#@@#@未检查工具@#@使用前详细检查安全工器具,确认手柄安装牢固@#@无措施上树@#@1、上树使用安全带@#@2、不得攀扶脆弱、枯死、易断的树木@#@3、注意蜂窝@#@树林或路边无安全监护人@#@1、设立安全监护人@#@2、树木倾倒前,予以警告@#@临近电力线路无措施@#@事先采取安全措施并设立安全监护人@#@3@#@工器具@#@选型不合理;@#@布置不合理@#@人身伤害、设备事故@#@1、通过计算,合理选择@#@2、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工器具@#@3、合理布置放线滑车和其他工器具@#@4@#@杆塔整理@#@高处作业@#@无人监护@#@人身伤害、设备事故@#@1、严禁无监护人进行高处作业@#@2、遵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拉线调整@#@在拉线调换中松掉拉线@#@1、整理拉线禁止松出拉线的全部螺帽@#@2、在需要调换拉线时,必须打好临时拉线,有双层拉线时,须保证一根拉线完整@#@拉洞处理@#@拉洞返工未打临时拉线@#@拉盘移动或取出,打好临时拉线后方能开挖@#@5@#@跨越施工@#@普通公路@#@搭设跨越架未设置警告标志@#@人身伤害、设备事故@#@搭设公路跨越架时,在公路两头设置“前方施工,车辆慢行”等标志。

@#@@#@跨越架宽度过宽,路面未封顶@#@跨越宽面公路时应封顶,不能封顶时应增加架顶高度@#@跨越架上无警告标志@#@除跨越架高度符合要求外,并应悬挂“严禁攀登”类标志,公路封顶跨越架须加设“红灯”。

@#@@#@停电跨越架空线路@#@停电操作@#@私自短接@#@人身伤害@#@停电前须向运行单位提出停电申请,并办理工作票@#@无专人负责@#@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口头或约时约定@#@严禁采用口头或约时送电@#@未接到停电工作命令开展工作@#@在未接到停电工作命令前,严禁任何人接近带电体@#@验电@#@未按规定进行验电@#@人身伤害、设备事故@#@1、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合格验电器@#@2、戴绝缘手套@#@3、设专人监护@#@4、同杆塔架设有多层电力线路时,必须先验低压,后验高压,先验下层,后验上层。

@#@@#@接地工作@#@未按规定动作挂接地线@#@人身伤害、设备事故@#@1、执行接地线接拆登记编号核对制度@#@2、验明线路确无电压后,须立即在作业范围内两端挂职工作接地线,同时将三相短路@#@3、凡有可能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也必须挂工作接地线@#@4、杆塔上有多层电力线时,必须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下层,后挂上层@#@5、接地线不得用缠绕法连接,应使用专用夹具,连接可靠@#@6、装设接地线时,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或地线端。

@#@拆除时顺序相反。

@#@@#@7、操作人员必须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鞋@#@接地线不符合要求@#@1、各种设备及作业人员保安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2,停电线路工作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

@#@@#@2、接地线采用编织软铜线,不得使用其他导线。

@#@@#@3、接地棒宜镀锌,截面积不小于16mm2,接地体的深度大于0.6m@#@";i:

18;s:

16428:

"卡尔曼,滤波器,(KalmanFilter),滤波的基本概念,滤波是什么?

@#@,所谓滤波,就是从混合在一起的诸多信号中提取出所需要的信号。

@#@,信号的分类(数学关系)?

@#@,滤波的基本概念,确定性信号的滤波,可采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模拟滤波器或者计算机通过算法实现常规滤波,随机信号的滤波,根据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功率谱设计滤波器维纳滤波(WienerFiltering)或卡尔曼滤波(KalmanFilter)随机信号的滤波也可以看做是估计问题。

@#@,卡尔曼滤波的由来,卡尔曼滤波的由来,卡尔曼,全名RudolfEmilKalman,匈牙利数学家,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1953,1954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

@#@1957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我们在现代控制理论中要学习的卡尔曼滤波器,正是源于他的博士论文和1960年发表的论文ANewApproachtoLinearFilteringandPredictionProblems(线性滤波与预测问题的新方法)。

@#@,卡尔曼滤波的由来,卡尔曼滤波的由来,卡尔曼滤波理论作为最优估计的一种,它的创立是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在1795年,高斯为测定行星运动轨道而提出最小二乘估计法。

@#@为了解决火力控制系统精度跟踪问题,维纳于1942年提出了维纳滤波理论,利用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功率谱确定线性滤波器的频率特性,首次将数理统计理论与线性理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对随机信号做平滑、估计或者预测的最优估计新理论。

@#@但是采用频域设计法是造成维纳滤波器设计困难的根本原因。

@#@于是,人们逐渐转向寻求在时域内直接设计最优滤波器的方法,而卡尔曼研究的卡尔曼滤波理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卡尔曼滤波器是什么?

@#@,卡尔曼滤波器是什么,简单的说,卡尔曼滤波器是一个“optimalrecursivedataprocessingalgorithm(最优化自回归数据处理算法)”。

@#@从形式上,卡尔曼滤波器是5条公式。

@#@对于解决很大部分的问题,他是最优,效率最高甚至是最有用的。

@#@他的广泛应用已经超过了30年,包括机器人导航、控制,传感器数据融合甚至在军事方面的雷达系统以及导弹追踪等等。

@#@而近年来更被应用于计算机图像处理,例如头脸识别、图像分割、图像边缘检测等等。

@#@,卡尔曼滤波的特点,卡尔曼滤波的特点,

(1)卡尔曼滤波处理的对象是随机信号;@#@

(2)被处理的信号无有用和干扰之分,滤波的目的是要估计出所有被处理的信号(区别于维纳滤波);@#@(3)系统的白噪声激励和测量噪声并不是需要滤除的对象,它们的统计特性是估计过程中需要利用的信息;@#@(区别最小二乘)(4)算法是递推的,且使用状态空间法在时域内设计滤波器,适用于对多维随机过程的估计;@#@(5)被估计量既可以是平稳的,也可以是非平稳的;@#@(6)估计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及当前时刻系统状态的统计特性。

@#@(计算机计算时,所占空间小),思路,思路,Part1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线性离散系统线性连续系统,Part2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思想,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思想,在海图作业中,航海长通常以前一时刻的船位为基准,根据航向、船速和海流等一系列因素推算下一个船位,但是他并不轻易认为船位就一定在推算船位上,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通过仪器得到另一个推算船位。

@#@观测和推算这两个船位一般不重合,航海长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选择一个可靠的船位,作为船舰当前的位置。

@#@,以时刻的最优估计为准,预测时刻的状态变量,同时又对该状态进行观测,得到观测变量,再在预测与观测之间进行分析,或者说是以观测量对预测量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时刻的最优状态估计。

@#@,卡尔曼滤波思想,例子,假设我们要研究一个房间的温度,以一分钟为时间单位。

@#@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这个房间的温度是恒定的,但是对我们的经验不是完全相信,可能存在上下几度的偏差,我们把该偏差看做是高斯白噪声。

@#@另外,我们在房间里放一个温度计,温度计也不准确,测量值会与实际值存在偏差,我们也把这偏差看做是高斯白噪声。

@#@现在,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经验温度和温度计的测量值及它们各自的噪声来估算出房间的实际温度。

@#@,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方程,例子,假如我们要估算k时刻的实际温度值。

@#@首先你要根据k-1时刻的温度值,来预测k时刻的温度(K时刻的经验温度)。

@#@因为你相信温度是恒定的,所以你会得到k时刻的温度预测值是跟k-1时刻一样的,假设是23度(*公式一),同时该值(预测值)的高斯噪声的偏差是5度(5是这样得到的:

@#@如果k-1时刻估算出的最优温度值的偏差是3,你对自己预测的不确定度是4度,他们平方相加再开方,就是5(*公式二)。

@#@然后,你从温度计那里得到了k时刻的温度值,假设是25度,同时该值的偏差是4度。

@#@,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方程,例子,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方程,现在,我们用于估算K时刻房间的实际温度有两个温度值:

@#@估计值23度和测量值25度。

@#@究竟实际温度是多少呢?

@#@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温度计?

@#@究竟相信谁多一点?

@#@我们需要用他们的均方误差来判断。

@#@因为,(*公式三),所以我们可以估算出K时刻的最优温度值为:

@#@度(*公式四)。

@#@得到了K时刻的最优温度,下一步就是对K+1时刻的温度值进行最优估算,需要得到K时刻的最优温度(24.56)的偏差,算法如下:

@#@(*公式五)就这样,卡尔曼滤波器就不断的把均方误差递归,从而估算出最优的温度值,运行速度快,且只保留上一时刻的协方差。

@#@,无控制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的基本公式,系统的状态方程:

@#@,系统的测量方程:

@#@,为过程噪声;@#@,为测量噪声;@#@,如果,满足,系统测量方程的输出量,是可以实际测量的量。

@#@,为噪声驱动阵,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1无控制的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无控制离散型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方程,

(1)状态的一步预测方程:

@#@,

(2)均方误差的一步预测:

@#@,(3)滤波增益方程(权重):

@#@,(4)滤波估计方程(K时刻的最优值):

@#@,(5)均方误差更新矩阵(K时刻的最优均方误差):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1无控制的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带有控制的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系统的状态方程:

@#@,系统的测量方程:

@#@,如果,满足,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2带有控制的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

(1)状态的一步预测方程:

@#@,

(2)均方误差的一步预测:

@#@,(3)滤波增益方程(权重):

@#@,(4)滤波估计方程(K时刻的最优值):

@#@,(5)滤波均方误差更新矩阵(K时刻的最优均方误差):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2带有控制的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带有控制的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线性离散型卡尔曼滤波方程的一般形式,系统方程和测量方程的一般形式:

@#@,如果,满足,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3离散型卡尔曼滤波方程的一般形式,引入矩阵,对状态方程进行等效变换:

@#@,其中: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3离散型卡尔曼滤波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的卡尔曼滤波方程,

(1)状态的一步预测方程:

@#@,

(2)均方误差的一步预测:

@#@,(3)滤波增益方程(权重):

@#@,(4)滤波估计方程(K时刻的最优值):

@#@,(5)滤波均方误差更新矩阵(K时刻的最优均方误差):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3离散型卡尔曼滤波方程的一般形式,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

(1)滤波初值的选取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递推算法,启动时必须先给初值情况一:

@#@一般情况下,取,卡尔曼滤波器是无偏的,即滤波稳定,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初值很难得到;@#@情况二:

@#@如果系统是一致完全随机可控和一致完全随机可观测的,则卡尔曼滤波器一定是一致渐近稳定的,此时盲目的选取滤波初值不影响最终估计值(大多数情况下)。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4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

(2)估计均方误差的等价形式及选用,公式

(1)形式简单,计算量小,但是积累误差容易使协方差矩阵失去非负定性甚至对称性,所以实际中常使用公式

(2);@#@如果在滤波初值对被估计量的统计特性缺乏了解,选取滤波初值盲目,则宜采用公式(3)。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4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3)连续系统离散化,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方程只适用于系统方程和测量方程均为离散的情况,但实际的物理系统一般都是连续的,动力学特性用连续微分方程来描述,所以在使用基本方程之前,需要对系统方程和测量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

@#@连续系统的离散化处理包括对过程白噪声的等效离散化处理。

@#@,1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1.4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连续系统的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系统模型一般为连续型的。

@#@连续型卡尔曼滤波方程可在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基本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

@#@基本思路:

@#@将连续系统离散化,应用离散型卡尔曼滤波器的基本方程和导数概念推导出连续型滤波方程。

@#@采用递推算法是离散型卡尔曼滤波的最大优点,算法可由计算机执行,不必存储时间过程中得大量测量信息。

@#@连续型卡尔曼滤波则根据连续时间过程中的测量值,采用求解矩阵微分方程的方法估计系统状态变量的时间连续值,因此算法失去了递推性。

@#@,2基于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其中:

@#@,2基于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2基于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与连续系统模型等效的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其中:

@#@,是零均值分段常值白噪声过程,其协方差为:

@#@,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引入矩阵J来去除过程噪声与测量噪声的相关性,

(1)状态的一步预测方程:

@#@,

(2)均方误差的一步预测:

@#@,(3)滤波增益方程(权重):

@#@,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2基于连续系统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公式,(4)滤波估计方程(K时刻的最优值):

@#@,(5)滤波均方误差更新矩阵(K时刻的最优均方误差):

@#@,将其变形求极限,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普通卡尔曼滤波是在线性高斯情况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获得目标的动态估计,适应于过程和测量都属于线性系统,且误差符合高斯分布的系统。

@#@但是实际上很多系统都存在一定的非线性,表现在过程方程(状态方程)是非线性的,或者观测与状态之间的关系(测量方程)是非线性的。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用一般的卡尔曼滤波了。

@#@解决的方法是将非线性关系进行线性近似,将其转化成线性问题。

@#@,对于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常用的两大途径:

@#@

(1)将非线性环节线性化,对高阶项采用忽略或逼近措施;@#@(EKF)

(2)用采样方法近似非线性分布.(UKF),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1扩展卡尔曼滤波器,非线性系统模型:

@#@,其中:

@#@,假设在时刻已获得系统状态的滤波估计,将和在附近线性化,即非线性系统将随时在新估计的结果附近进行线性化。

@#@,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1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将和在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忽略二阶以上的高阶项,则得线性化方程为:

@#@,将其变形,取,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后的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1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基本方程,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1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不足,当非线性函数的Taylor展开式的高阶项无法忽略时,线性化会使系统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于滤波器难以稳定;@#@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很难得到非线性函数的雅克比矩阵求导;@#@EKF需要求导,所以必须清楚了解非线性函数的具体形式,无法作到黑盒封装,从而难以模块化应用。

@#@,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1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2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由于近似非线性函数的概率密度分布比近似非线性函数更容易,使用采样方法近似非线性分布来解决非线性问题的途径在最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UKF是一大类用采样策略逼近非线性分布的方法!

@#@UKF以UnscentedTransform(UT,无迹变换)为基础,采用卡尔曼线性滤波框架,具体的采样形式为确定性采样。

@#@,UT变换采用确定性采样策略,用多个粒子点逼近函数的概率密度分布,从而获得更高阶次的均值与方差。

@#@,无迹变换(UT),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2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变换原理:

@#@基于当前状态的均值和方差,构造一组固定数目的采样点,利用这组采样点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逼近非线性变化的均值和方差,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2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UT变换的具体过程(三步):

@#@,1)取点:

@#@根据输入变量的统计量和,选择一种点采样策略。

@#@得到输入变量的点以及对应的权值和;@#@2)点非线性变换:

@#@对所采样的输入变量点集中的每个点进行线性变换.得到变换后的点集:

@#@3)新变量的统计特性:

@#@对变换后的变点集进行加权处理,从而得到输出变量的统计量和。

@#@具体的权值仍然依据对输入变量进行采样的各个点的对应权值。

@#@,UKF整个估计过程:

@#@

(1)点采样;@#@

(2)利用状态方程传递采样点;@#@(3)利用预测采样点及权值计算预测均值和协方差;@#@(4)利用

(2)预测测量采样点;@#@(5)预测测量值和协方差;@#@(6)计算UKF增益,更新状态向量和方差。

@#@,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2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UT变换,UKF的估计过程,UT变换,UKF的特点,对非线性函数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近似,而不是对非线性函数进行近似;@#@可以处理不可导的非线性函数;@#@不需要求导计算雅克比矩阵;@#@对高斯输入的非线性函数近似时,使均值精确到三阶,方差精确到二阶;@#@计算量与EKF相当。

@#@,3非线性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3.2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Thankyou!

@#@,";i:

19;s:

16908:

"@#@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记录及质量验评表@#@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单位工程资料核查项目表@#@序号@#@资料名称@#@应有份数@#@实有份数@#@备 注@#@1@#@施工、检验及安装调整记录@#@1@#@电抗器运输冲击记录@#@Q/CSG表2-6.0.1@#@2@#@电抗器破压前气体压力检查记录@#@Q/CSG表2-6.0.2@#@3@#@电抗器绝缘油试验(新到油每批取样,油处理后注油前、后,@#@电抗器投运前、后取样)记录@#@Q/CSG表2-6.0.3@#@4@#@气体器气体继电器检验记录@#@Q/CSG表2-6.0.4@#@5@#@电抗器器身检查(隐蔽)签证@#@Q/CSG表2-6.0.5@#@6@#@电抗器冷却器密封试验签证@#@Q/CSG表2-6.0.6@#@7@#@电抗器真空注油及密封试验签证@#@Q/CSG表2-6.0.7@#@8@#@导线液压施工检查记录@#@Q/CSG表2-6.0.8@#@9@#@箱柜基础检查记录@#@Q/CSG表2-6.0.9@#@10@#@电容器组安装签证@#@Q/CSG表2-6.0.10@#@11@#@组合式油浸电容器安装签证@#@Q/CSG表2-6.0.11@#@2@#@质量评定、验收记录@#@1@#@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表@#@Q/CSG表2-6@#@2@#@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验收单位@#@核查结论@#@签 名@#@施工单位(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1 电抗器运输冲击记录@#@工程编号:

@#@ Q/CSG表2-6.0.1@#@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短路阻抗@#@%@#@调压方式@#@油 重@#@t@#@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电抗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冲击记录值:

@#@@#@注:

@#@1.冲击记录仪应在电抗器就位后,方可拆下@#@2.应附厂家冲击记录仪的记录复印件@#@3.如电抗器未装设冲击记录仪,应在此注明,并应填写电抗器外观检查结果@#@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制造厂代表@#@年月日@#@施工单位(项目@#@部)@#@年月日@#@监 理@#@年月日@#@Q/CSG表2-6.0.2 电抗器破压前气体压力检查记录@#@工程编号:

@#@ Q/CSG表2-6.0.2@#@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短路阻抗@#@%@#@调压方式@#@油 重@#@t@#@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检 查 项 目@#@油箱内气体压力@#@各阶段@#@气体压力值@#@MPa@#@环境温度@#@℃@#@检查日期@#@检查人@#@到达现场时@#@保管期间@#@第1次检查@#@第2次检查@#@第3次检查@#@第4次检查@#@第5次检查@#@第6次检查@#@第7次检查@#@第8次检查@#@破压前@#@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备:

@#@保管期间内,油箱内气体压力检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5天@#@电抗器绝缘油试验记录@#@工程编号:

@#@ Q/CSG表2-6.0.3@#@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绝缘油牌号@#@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油总重@#@t@#@冷却方式@#@绝缘油批数@#@绝缘油桶数@#@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绝缘油验收@#@批次@#@桶数@#@出厂试验报告编号@#@抽样桶数@#@抽样分析报告份数@#@(后附)@#@(后附)@#@(后附)@#@(后附)@#@绝缘油试验报告登记表@#@试验项目@#@电抗器内@#@残油@#@报告@#@编号@#@注油前@#@报告@#@编号@#@局放前@#@报告@#@编号@#@冲击前@#@报告@#@编号@#@简化分析@#@或全分析@#@-@#@色谱分析@#@-@#@-@#@-@#@微水含量@#@ppm@#@-@#@含气量@#@-@#@-@#@%@#@电气强度@#@试验@#@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 理@#@年月日@#@Q/CSG表2-6.0.4 电抗器气体继电器检验记录@#@工程编号:

@#@ Q/CSG表2-6.0.4@#@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冷却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气体继电器@#@电抗器气体继电器@#@型 号 规 格@#@管路内径@#@mm@#@报告编号@#@(后附气体继电器检验报告)@#@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5 电抗器器身检查(隐蔽)签证@#@工程编号:

@#@ Q/CSG表2-6.0.5@#@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容 量@#@Mvar@#@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检查日期@#@气象条件@#@环境温@#@℃@#@相对湿度@#@%@#@检查方式@#@铁芯暴露时间@#@开始放油或排气时间@#@开始抽真空时间@#@检 查 记 录@#@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时支撑是否拆除@#@器身无位移@#@螺栓是否紧固@#@螺栓防松措施@#@绝缘螺栓@#@铁芯有无变形@#@绝缘部件@#@铁芯对地绝缘@#@铁芯点接地点数@#@铁轭螺杆与铁芯绝缘@#@铁轭与夹件绝缘@#@螺杆与夹件绝缘@#@铁轭钢带对铁轭绝缘@#@铁芯屏蔽绝缘@#@绕组排列@#@绕组引出线绝缘包扎@#@油 路@#@引出线裸露部分@#@引出线焊接良好@#@引出线绝缘距离@#@出线与套管连接@#@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 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6 电抗器冷却器密封试验签证记录@#@工程编号:

@#@ Q/CSG表2-6.0.6@#@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冷却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油 重@#@t@#@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冷却器组数@#@试压介质@#@冷却器密封试验@#@检查项目@#@各组冷却器检查结果@#@1@#@2@#@3@#@4@#@5@#@6@#@7@#@8@#@9@#@10@#@油系统试验压力@#@MPa@#@油系统承压时间@#@min@#@承压下检查结果@#@冷却器试压后循环冲洗@#@试验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7 电抗器真空注油及密封试验签证@#@工程编号:

@#@ Q/CSG表2-6.0.7@#@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结线方式@#@额定容量@#@Mvar@#@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真空注油记录内容@#@气象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电抗器接地@#@抽真空@#@储油柜隔离是否符合厂家要求@#@安全气道隔离是否符合@#@厂家要求@#@真空度允许值@#@kPa@#@真空度保持值@#@kPa@#@真空保持时间@#@h@#@器身温度@#@℃@#@真空注油@#@绝缘油温度@#@℃@#@绝缘油耐压强度@#@kV@#@绝缘油tgδ值@#@%@#@油中微水含量@#@ppm@#@注油速度@#@L/min@#@油面距油箱顶@#@mm@#@热油循环时间@#@h@#@排气方法@#@注油后静止时间@#@h@#@排气次数@#@密封试验压力@#@MPa@#@密封试验持续时间@#@h@#@器身外观检查@#@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施工班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8 导线液压施工检查记录@#@施工日期:

@#@ 年 月 日 Q/CSG表2-6.0.8@#@线夹型号@#@线夹制造厂家@#@导线型号@#@导线制造厂家@#@检 查 项 目@#@装@#@设位置@#@相别@#@压前钢管@#@压前铝管@#@压后钢管@#@压后铝管@#@外观@#@检查@#@压接人/@#@钢印代号@#@外径@#@需压@#@长度@#@外径@#@需压@#@长度@#@对边距@#@压接@#@长度@#@对边距@#@压接@#@长度@#@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检查结论:

@#@@#@验收单位@#@质量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理@#@年 月 日@#@说明:

@#@1、主、旁母线以背向主变自左至右分为:

@#@1、2、3、…档,每档中左侧三相分别记为:

@#@A1、B1、C1,右侧三相分别记为:

@#@@#@A2、B2、C2。

@#@2、进出线耐张线:

@#@母线侧三相分别记为:

@#@A1、B1、C1,线路侧三相分别记为A2、B2、C2。

@#@@#@主要技术指标:

@#@1、压接后对边距不得超过0.866D+0.2mm;@#@2、相邻两模间重叠不应小于5mm;@#@3、压后表面光滑、无裂纹,@#@管口导线无隆起和松股;@#@4;@#@最大允许弯曲2%L。

@#@@#@注:

@#@D为接续管外径,L为接续管全长。

@#@@#@Q/CSG表2-6.0.9 箱柜基础检查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表2-6.0.9@#@箱柜型号@#@安装位置@#@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检 验项目@#@基础型钢安装@#@不直度每米误差㎜@#@允许值@#@<1@#@实测值@#@不直度全长误差㎜@#@允许值@#@<5@#@实测值@#@水平度每米误差㎜@#@允许值@#@<1@#@实测值@#@水平度全长误差㎜@#@允许值@#@<5@#@实测值@#@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允许值@#@<5@#@实测值@#@基础接地点数不少于2点@#@接地连接是否牢固,导通良好@#@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质量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10 电容器组安装签证@#@工程编号:

@#@ Q/CSG表2-6.0.10@#@产品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r@#@额定电流@#@A@#@出厂日期@#@安装位置@#@生产厂家@#@产品编号@#@检查项目@#@性质@#@标准@#@检查结果@#@A@#@B@#@C@#@电容器规格核对检查@#@主要@#@符合设计@#@电容器外观检查@#@主要@#@无渗漏凹凸不平@#@电容器出线套管芯棒检查@#@主要@#@无弯曲滑扣@#@电容器外壳间距检测值@#@主要@#@符合设计@#@母线支线安装检查@#@符合规范@#@熔断器熔丝检查@#@符合厂家规定,指示牌指示@#@正确@#@电容器编号检查@#@清晰一致@#@电容器铭牌布置检查@#@在通道一侧@#@放电回路检查@#@主要@#@完 整@#@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施工班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表2-6.0.11 组合式油浸电容器安装签证@#@工程编号:

@#@ Q/CSG表2-6.0.11@#@电容器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r@#@额定电流@#@A@#@出厂日期@#@安装位置@#@生产厂家@#@产品编号@#@检查项目@#@性质@#@标 准@#@检查结果@#@绝缘油试验结果@#@主要@#@符合交接试验标准@#@设备底座与基础连接@#@主要@#@牢固@#@器身检查@#@无变形、瓷瓶无破损、无裂纹、无@#@渗漏油、油枕油位正常@#@附件检查@#@主要@#@油温计指示正确、压力释放器无渗油@#@设备接线@#@符合设计、三相引线一致,相色正确,套管出线连接紧固@#@器身接地@#@主要@#@牢固、接地良好@#@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 名@#@施工班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 表2-6 无功补偿装置安装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表2-6@#@项目名称@#@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开工日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竣工日期@#@序@#@号@#@项目@#@验收内容@#@业主项目部核查意见@#@启委会验收@#@组抽查意见@#@1@#@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结果统计@#@分部工程名称@#@验收结@#@论@#@1.1干式电抗器安装@#@1.2油浸式电抗器安装@#@1.3电容器间隔安装@#@1.4网栏安装@#@1.5电容器组带电试运行@#@1.6油浸式电抗器带电试运行@#@验收结果@#@应核查分部工程数@#@实核查分部工程数@#@符合标准及设计要求的分部工程数@#@2@#@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出厂证@#@件及试验资料@#@2.1出厂证件及试验资料@#@2.2厂家及图纸资料@#@2.3厂家设备信息电子化移交文件@#@主要技术资料及施工记 录(试验报告见电气试验工程分@#@册)@#@2.4施工图纸及图纸会检纪要和设计变更文件@#@2.5开箱验收记录@#@2.6施工、检验及安装记录@#@2.7并联电容器交流耐压试验报告@#@2.8测量电抗器绕组的直流电阻试验报告@#@2.9测量电抗器绕组的绝缘电阻试验报告@#@2.10非纯瓷套管的试验报告@#@2.1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报告@#@2.12电抗器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报告@#@2.13测量绕组连同套管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报告@#@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1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2.15分部工程验收消缺整改记录@#@监理过@#@程控制@#@资料@#@2.16监理旁站记录@#@2.17监理初检消缺整改记录@#@核查结果@#@应核查资料项数@#@实核查资料项数@#@符合标准要求项数@#@3@#@安全和主要@#@功能抽查@#@3.1 气体继电器轻、重瓦斯接点动作正确,动作值符合整@#@定要求。

@#@@#@检查结果:

@#@@#@3.2集合式电容器,压力释放装置动作可靠。

@#@@#@抽查结果@#@应核查功能项数@#@实核查功能项数@#@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功能项数@#@4@#@观感质量验@#@收@#@4.1干式电抗器本体外观,表面洁净无异物,油漆完整美观,@#@铭牌标志清楚。

@#@@#@4.2安装基础应水平,本体安装牢固,线圈绕向、摆放相序@#@符合规范,一次接线板连接螺丝采用非磁性材料。

@#@@#@4.3电容器的铭牌布置面向通道,每个电容器编号均有相序、@#@数字编号清晰一致。

@#@电容器组安装尺寸和最小空气间隙符合@#@有关规定。

@#@@#@4.4集合式电容器:

@#@每台集合式电容器编号均有相序、数字@#@编号清晰一致,呼吸器与储油柜间的连接管的密封应良好。

@#@@#@4.5高压并联电抗器验收散热器,外观清洁,油漆完整,编@#@号清晰,密封盖板完好,风扇风叶无卡壳。

@#@@#@4.6高压并联油油浸式电抗器气体继电器,安装方向标示清晰,坡度符合要求,观察窗的挡板处于打开位置;@#@压力释放阀、套管、引线,符合相关要求。

@#@@#@验收结果@#@应验收项数@#@实验收项数@#@符合规定标准要求项数@#@5@#@业主项目部综合验收结论:

@#@@#@启委会验收组综合验收结论:

@#@@#@6@#@评定结论:

@#@@#@参@#@加验收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业主项目部@#@启委会验收组@#@(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月 日@#@(签字)@#@验收组负责人:

@#@@#@年 月 日@#@备注:

@#@1.检查意见栏填写要求:

@#@符合要求的检查项打“√”,不符合要求的检查项打“×@#@”,未检查项打“/”;@#@@#@2.验收结论栏填写“合格”或“不合格”;@#@@#@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是由业主项目部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等单位参加的验收,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启委会验收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投产前的启动验收;@#@@#@Q/CSG 表2-6.1 干式电抗器安装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表2-6.1@#@序号@#@分项工程名称@#@性@#@质@#@验收结论@#@备 注@#@1@#@干式电抗器安装@#@Q/CSG表2-6.1.1@#@2@#@硬母线安装@#@Q/CSG表2-6.1.2@#@3@#@引下线及设备连线安装@#@Q/CSG表2-6.1.3@#@监理单位验收意见:

@#@@#@验收单位@#@质量验收结论@#@签 名@#@施工单位(项目@#@部)@#@年 月 日@#@监 理@#@年 月 日@#@Q/CSG 表2-6.1.1 干式电抗器安装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表2-6.1.1@#@产品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家@#@安装位置@#@工序@#@检验项目@#@性@#@质@#@单位@#@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器具@#@施工单位@#@自检结果@#@启委会验@#@收组抽查结果@#@合格@#@推荐值@#@基础安装@#@相间中心距离误差@#@㎜@#@≤10@#@≤8@#@用尺检查@#@预留孔中心线误差@#@㎜@#@≤5@#@≤3@#@支柱绝缘子安装@#@外观检查@#@主要@#@清洁,无裂纹@#@观察检查@#@瓷铁浇装联接@#@主要@#@牢固@#@找平用钢垫片检查@#@主要@#@固定@#@绝缘硬纸板或橡胶垫片(电抗器叠装时)@#@位置@#@主要@#@在绝缘子顶帽上@#@观察检查@#@大小@#@与顶帽相同@#@厚度@#@mm@#@≤4@#@用尺检查@#@螺栓连接@#@紧固@#@用扳手检@#@查@#@电抗器安装@#@";i:

20;s:

9357:

"一、项目概述@#@需实现每户内的水电表实现远程自动抄读、终端管理控制、数据统计分析、网上自助缴费等功能。

@#@@#@二、功能实现@#@本系统要求实现水电表远程自动抄读、终端管理控制、数据统计分析、网上自助缴费等功能。

@#@@#@远程自动抄读:

@#@可实现用户用能数据采集,未抄读数据自动补抄;@#@可实时监测各类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清晰掌握每日/月/年的用能汇总信息。

@#@@#@终端管理控制:

@#@可实现远程阀控,可远程关阀和开阀;@#@对欠费用户可自动断路关阀,也可远程人工通断控制操作,并且带有远程阀控功能。

@#@@#@数据统计分析:

@#@每日、月应收金额,实收金额、耗量信息自动分类汇总等一般数据分析功能;@#@可实现短信通知设置,实现对缴费信息提醒等短信提醒功能;@#@可实现票据打印、电费补助等发票功能。

@#@@#@网上自助缴费:

@#@用户可通过手机自助缴费(以APP或微信公众号形式)、能查询水电表的日月用量、缴费情况、欠费告警等信息,一个住户开通一个电表用户、一个水表用户,且水电表为统一平台(包括管理和缴费功能)。

@#@@#@通信费用:

@#@通信费(包括短信费、联网费)由中标供应商负责,至少担负3年以上。

@#@@#@三、技术方式@#@电表远传技术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方式,即集中器下行采用载波组网,电表上不存储预付费相关信息,拉合闸完全由主站系统来控制。

@#@系统根据设置的电价和通过自动采集的电表日冻结数据计算电费以及账户剩余费用。

@#@@#@水表远传技术可采用NBIOT物联网方式,即“一表一卡”,将各个水表数据直接发送至接入设备,并上传至服务器;@#@也可采用数据采集器方式的,即将远传水表内数据通过集中器采用载波组网,水表上不存储预付费相关信息,拉合闸完全由主站系统来控制。

@#@系统根据设置的水价和通过自动采集的水表日冻结数据计算水费以及账户剩余费用。

@#@@#@四、方案框架@#@

(一)系统网络拓扑图@#@系统由云服务器、客户端工作站、通讯网络、集中器、电表、水表组成。

@#@主要完成对电表用户用量的计量和计费。

@#@网络部分主要完成客户端和数据库的数据传输,通过交换机连接售电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

@#@集中器的上行通信信道:

@#@无线网络;@#@集中器的下行通信信道:

@#@电力载波或者无线网络。

@#@系统结构拓扑图如下:

@#@@#@系统结构拓扑图(电力载波方式)@#@系统结构拓扑图(无线网络方式)@#@

(二)方案架构组成@#@1.三层设备@#@计量设备:

@#@主要功能是对用电量进行精确的计量,对由数据采集设备发起的数据采集命令进行响应,返回当前用量值,日冻结表码,月冻结表码,具备远程预付费(跳合闸)功能。

@#@@#@集中器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是指数据集中器,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主站的数据要求,自动定时对表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并根据主站要求进行上传。

@#@@#@主站设备:

@#@主站软件系统的运行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主站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硬件设备,主站计算机设备可为服务器、PC工作站等任何符合工业标准的计算机设备。

@#@@#@2.二级通道@#@下行通道:

@#@计量表计与集中器之间数据传输通道,可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方式或无线通信方式,通常采用RS-485总线、电力线载波、小无线等多种通信载体组网,建议采用电力通讯方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上行通道:

@#@主站与集中器通信称为上行通道,上行通信组网方案可根据当地的现场通信环境或外部移动运营商能提供的服务来确定,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运行稳定。

@#@@#@3.一套系统@#@预付费集抄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有的数据采集、管理、应用分析都由主站后台软件来完成,系统主要实现对水电能表计量点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共享,实现主站后台结算。

@#@@#@(三)付费方式@#@表计上不存储预付费相关信息,拉合闸完全由主站系统来控制,可设置预付费和后付费功能模式。

@#@后付费模式主要用于管理营区分栋水电消耗情况,可实现统计分析和远程控制。

@#@预付费模式主要用于管理公寓区水电消耗,具体流程如下:

@#@@#@1.用户先预交水电费,然后使用水电,系统每月(日)计算,每月(日)结算。

@#@@#@2.当剩余水电费等于或低于报警门限值时,主站通过短信方式发送剩余(或欠费)水电费,发催费告警通知,通知用户及时缴费。

@#@@#@3.当剩余账户费用等于或低于跳闸门限值时,系统主站自动下发跳闸命令,电表跳闸,水表关阀。

@#@@#@4.用户缴费成功后,主站自动发送合闸命令,电表合闸,水表开阀;@#@缴费方式有现金缴费、手机缴费。

@#@@#@5.用户缴纳的水电费直接转入可直接转入旅基本账户。

@#@@#@(四)系统安全要求@#@系统的安全对于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授权需方的侵入和机密信息的泄漏。

@#@@#@1.数据安全@#@具备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和应用软件级多级安全机制。

@#@主站应用系统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和分级授权的方式来达到整个系统分级管理的目的。

@#@系统可以根据操作员权限显示相应系统功能。

@#@@#@2.功能权限控制@#@功能权限控制系统从控制对象、对象操作和操作人员三个维度进行权限管理,权限控制的精确度可以到具体的控制对象和操作人员,系统根据三个维度确定登录人员的操作权限。

@#@@#@(五)主要设备参数@#@1.LORA电表@#@单相(三相)电子式有功电能表(以下简称“仪表”)是用来测量参比频率为50Hz有功电能的电能表。

@#@关键元器件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元器件,产品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数据显示采用液晶LCD,显示直观,同时具有红外通讯,方便用户对电能数据的管理。

@#@仪表符合GB/T17215.321-2008和DL/T645-1997/2007标准。

@#@@#@n总有功电能计量功能。

@#@@#@n液晶显示6位整数加1位小数用电量。

@#@@#@n校验脉冲输出。

@#@@#@n支持红外通讯和LORA无线通讯。

@#@@#@n支持远程拉合闸功能。

@#@@#@n基本误差见下表:

@#@@#@电流值@#@功率因数@#@误差%@#@cos@#@1级@#@2级@#@0.05Ib≤I<@#@0.1Ib@#@1.0@#@±@#@1.5@#@±@#@2.5@#@0.1Ib≤I≤Imax@#@1.0@#@±@#@1.0@#@±@#@2.0@#@0.1Ib≤I<@#@0.2Ib@#@0.5L@#@±@#@1.5@#@±@#@2.5@#@0.8C@#@±@#@1.5@#@0.2Ib≤I≤Imax@#@0.5L@#@±@#@1.0@#@±@#@2.0@#@0.8C@#@±@#@1.0@#@n启动电流(功率因数cos(D=1.0):

@#@<@#@0.004Ib(1级)、<@#@0.005Ib(2级))@#@n潜动:

@#@电压线路加115%Un,当电流回路无电流时,电能表输出的脉冲不多于1个。

@#@@#@n功耗:

@#@电压线路功耗≤1W/8VA,电流线路功耗≤1VA;@#@通信状态下电压线路功耗≤3W/12VA工作电源电压:

@#@0.9Un-1.1Un4.6规定的温度:

@#@-25℃-+60℃;@#@极限工作温度:

@#@-40℃-+70℃,相对湿度:

@#@年平均≤75%@#@2.LORA水表@#@远传水表由水表基表与无线远传水表电子装置两部分组成,具有无线通讯远程抄表功能,无线远传水表电子装置内集成有微功率多通道嵌入式无线数传模块,可利用空间的无线信道实现数据的传送。

@#@无线远传水表电子装置能够和无线采集设备组成无线抄表网络,实现远程抄表。

@#@远传水表,符合GB/T778-2007《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和CJ/T224-2006《电子远传水表》的技术要求。

@#@@#@n分体式结构,便于更换、维护便捷。

@#@@#@n符合工信部无[2005]423号《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n数据传输技术协议采用CJ/T188—2004《户用计量仪表传输技术文件》。

@#@@#@n全密封设计,所有线路全部用高性能灌封胶密封,适合潮湿环境下使用。

@#@@#@n安装简单,计量可靠。

@#@微电脑、微存储器技术,高度集成,高度可靠。

@#@@#@n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

@#@@#@口径(DN)@#@15mm@#@20mm@#@25mm@#@过载流量(Q4)@#@3.125m³@#@/h@#@5m³@#@/h@#@7.875m³@#@/h@#@常用流量(Q3)@#@2.5m³@#@/h@#@4m³@#@/h@#@6.3m³@#@/h@#@分界流量(Q2)@#@0.05m³@#@/h@#@0.08m³@#@/h@#@0.126m³@#@/h@#@最小流量(Q1)@#@0.0313m³@#@/h@#@0.05m³@#@/h@#@0.0788m³@#@/h@#@测量范围(Q3/Q1)@#@80@#@计量单位@#@0.1m³@#@@#@最小读数@#@0.0001m³@#@@#@最大读数@#@99999m³@#@@#@工作温度@#@冷水水表:

@#@0.1℃~30℃;@#@热水水表:

@#@0.1℃~90℃@#@允许水压@#@0.03MPa~1MPa@#@压损等级@#@△p63@#@流动剖面敏感度等级@#@U10,D5@#@气候和机械环境安全等级@#@B类@#@电磁兼容性等级@#@E1@#@";i:

21;s:

16255:

"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技术@#@刘义安 姜 健@#@(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河北省肃宁县,062350)@#@摘 @#@ 要:

@#@ @#@ @#@ @#@ @#@随着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本文介绍了一种人工湿地与雨水排水系统相结合的人工湿地开发利用新的方式,其是一种新的雨水排水方式,在一些修建雨水排水系统困难的地区,应用其能解决雨水就近渗透排放和雨水回灌等难题,并且能涵养水源,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主题词:

@#@分散型人工湿地 雨水 排水 @#@0 引言@#@一些偏僻地区或远离城市的地方由于条件限制,大多没有雨水排水系统,以至于雨后道路积水严重,泥泞不堪,对于混凝土道路等硬化地面还要好些,但由于雨水没有出路,其也是积水成片,严重影响了通行,甚至由于积水时间过长,造成地面下沉,路面过早损坏。

@#@铁路沿线更是如此,由于其大多远离城市,因此雨水排水系统大多设置不全,有的根本没有雨水排水系统。

@#@朔黄铁路全线六百多公里,三十多个站,仅肃宁北、原平南等大站有雨水排水系统,其他各站大多没有雨水排水系统或设施。

@#@@#@2007年雨季,朔黄铁路定州西站由于没有雨水排水系统,每次雨后地面都是积水严重,职工通行困难,为此我们将积水严重地段的路缘石通过开孔或拆除,将雨水就近排入绿化带,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得部分雨水迅速排走。

@#@原来每次下雨过后积水总要几天,并且很深,路缘石开孔后水流入附近的绿化带,地面积水量少了,并且存水时间也少了,存水蒸发的也快了。

@#@但是,由于我们的地面与绿化带标高基本相平,因此通过路缘石开孔将雨水引入绿化带的作法效果毕竟有限,再者部分绿化带植物不耐水,经常过量水淹将会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

@#@@#@面对铁路沿线由于没有雨水排水系统,造成雨后积水严重、道路泥泞的无奈景象,通过我们多年对湿地技术的跟踪研究,我们提出能不能将人工湿地技术引入到雨水排水系统中呢?

@#@如果我们将雨水的排出接入到人工湿地系统中,通过湿地的渗滤作用将雨水渗入地下排走,其不仅解决了雨水出路问题,而且还能使雨水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充分利用,为涵养水源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在路边做好雨水口,将部分绿地植物改为耐水的湿地植物,通过雨水口将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入附近的湿地内,其将解决了地面雨水积水问题,也解决了过量雨水对绿地植物的影响问题。

@#@@#@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同样具有绿化作用,因此我们选用分散型人工湿地等形式用于解决雨水排出问题,既能考虑绿化,又考虑湿地植物根系发达能满足渗水需要和耐水淹能力强,能使雨水通过雨水口、雨水管道以最短的距离,尽快进入湿地渗入地下。

@#@这就是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技术。

@#@@#@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可以解决雨水快速渗走问题,并且其雨水口位置设置灵活,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有的雨水排水系统配合,混合设置,其将是湿地景观与雨水排水技术相结合的新形式,是雨水排放、处理利用的一种新方法,是解决雨水回灌难题的新途径。

@#@@#@1 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模式@#@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是在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绿化景观工程和雨水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前设计的雨水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口、雨水管道、雨水排出口等,有的雨水系统单独设置或者是采用的是雨污混流形式。

@#@针对既有雨水与污水系统有最后的排水口的,我们可以在排出口设置洼地形人工湿地,将排水系统排出的污水集中处理。

@#@对没有雨水排水系统的地方,或积水严重的地面,我们设置雨水口,并铺设管道,并结合绿化工程建设小片湿地,将雨水排入湿地,用于绿化灌溉从而利用、渗走。

@#@@#@根据既有排水系统的布置方式和雨水管道的汇流量不同,分散型湿地雨水排水系统的湿地布置方式、工艺设计流程和处理方式等有以下方式:

@#@@#@

(1)对于既有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污水混合的排水系统,以及汇流面广、水量大的地区,可以在排水系统的最后一级——排水出口处设置洼地形湿地,集中处理收集后的雨水。

@#@即:

@#@“既有排水系统的排水口→洼地形湿地处理、利用→渗透或收集排入地下或绿化灌溉利用”。

@#@@#@

(2)对于没有雨水排水系统的地区,可以根据现场绿化情况,设置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

@#@即“在地面设置雨水口→排水管道(或湿地植物导水沟)→条状或片状人工湿地→渗入地下、绿化利用”。

@#@@#@(3)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用分散型湿地减轻对排水管道的压力。

@#@@#@2 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建造方法@#@2.1 雨水口@#@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中的雨水口,是地面积水收集、处理的第一关。

@#@根据国家《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雨水口主要在路面边部设置,对于经常积水的地方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雨水口的建设方法,国家有相关的定型图设计,但考虑到雨水排水系统的水要排入附近湿地景观中,为了保证地面杂物尽可能少的不会冲入雨水管道、流入湿地,防止杂物堵塞湿地滤料,因此雨水口的沉淀坑要按要求设置,同时在雨水口与雨水管道连接处也可设置蓖子等过滤装置。

@#@这在今后的雨水系统维修过程中要定期清理雨水沉淀坑及其杂物,从而保证湿地的渗透性良好。

@#@@#@2.2 湿地@#@雨水收集后要排入湿地,地面积水排除效果的主要取决于湿地,因此选择最佳的、能适应雨水渗透排放应用的湿地设计形式,保证能适应雨水排放是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湿地的建设方式,可以采用地表流与潜流形式相结合或分别单独设置等方式,其可以与当地绿化工程相配合,可以是长条形的,也可以是成片的,甚至是多种形式的结合,以利于排水顺畅为主。

@#@其中,对于汇流量较大地区,其湿地形式还可以建成池塘或水景工程等形式。

@#@@#@湿地填料及其设计安装方式是分散型湿地雨水排水系统的关键中的关键,其关系到能否满足植物生长和渗水排水快慢等重要问题。

@#@目前我们跟踪研究的块状填料技术,有很大的优越性。

@#@@#@另外,湿地中的植物及其种植方式对湿地的应用效果也很关键。

@#@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在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中,既要考虑周围环境相适应、协调,还要考虑雨水的季节性,有时雨水大,有时由于雨水较少,湿地植物既要耐水淹又要耐旱。

@#@由于雨水只是量有变化,但其水质一般较好,因此针对非雨污水混流制排水方式的雨水,其可以考虑采用当地一般的耐水植物与湿地景观相结合的方式。

@#@@#@3分散型人工湿地的应用前景@#@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经过初步试验尝试,认为技术上可行的,并且投资要较常规的雨水排水系统投资少,并且建设灵活,管理方便,其是雨水回灌的一种新途径,对涵养水源有极其重大作用,其环境意义是远比经济效益大的多。

@#@@#@如果我们以朔黄铁路定州西站为例,采用常规的全面的雨水排水系统,要修建雨水口、全面的排水管道,并且收集后的雨水还要铺设管道到附近的河道或低洼地带,投资至少在60万元以上。

@#@另外,由于现实条件限制,在附近找到雨水排出位置极其困难,同时修建至附近河道的雨水排出口的管道,还涉及到征占非铁路所辖土地等辣手难题。

@#@相对于一个仅有一百多人的中间小站,其可以说投资巨大,得不偿失,可以说没有必要。

@#@但对于一个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的车站如果没有雨水排水系统,在下雨之后总是积水成片,道路泥泞,也是非常不协调的,对住站职工的工作生活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如果采用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利用湿地就近渗透,投资少,并且在铁路管内所属土地范围内就可以解决。

@#@以朔黄铁路定州西站为例,建设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其投资不会超20万元(需要根据规模确定),投资将比全面的雨水排水系统经济的多,由于不涉及再占用非铁路用地,因此建设难度要小得多。

@#@@#@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就地渗入地下,雨水是天然的优质淡水,如果能及时将雨水及时渗入地下,其对涵养水源有极其重大意义。

@#@因此说,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系统的修建,其社会效益更加明显,环境效益更大。

@#@人工湿地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环境保护技术,其美化了环境,涵养了水源,也为周围动、植物提供了新的水源和栖息场所。

@#@人工湿地和湿地保护是《国际湿地公约》极力推广和支持的工作,我国自2006年以开展了广泛的湿地保护和湿地建设推广工作,而在铁路沿线建设湿地则更是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铁路沿线各站雨水排水设施很少,雨后积水严重,而修建雨水排水设施投资大,并且雨水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还要找出路。

@#@如果采用湿地就地接收、处理、利用雨水,不仅投资小,维护简单,还能节约大量的绿化用水。

@#@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技术还未进行过全面的试验应用尝试,其中有些参数还需要我们通过试验应用去掌握,还需要全面的试验研究。

@#@如果其应用成功,必将形成种新的雨水排水设计方式,也为雨水排水找到了一种非常经济的就地解决办法,尤其是对涵养水源意义更为深远。

@#@@#@      @#@参考文献@#@1.NationalRiskManagementResearchLaboratoryoffic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Manualconstructedwetlandtreatmentofmunicipalwastewaters.@#@2.李善征等.人工湿地工程实例简介[J].北京水利,2004,

(1).@#@3.何成达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4).@#@4.陈德强等.不同湿地组合工艺净化污水效果研究[J].中国给排水,2003,19(9).@#@5.杨敦.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

@#@334-336@#@作者简介:

@#@刘义安(1967年9月---),男,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安国站区,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给排水、水处理、消防、环保以及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20多年,在给水、污水处理以及消防、环保、工程施工建设等方面发表过论文30多篇,其中有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目前主要研究污水处理利用与人工湿地的结合应用。

@#@@#@通讯地址:

@#@河北省肃宁县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安国站区)[邮政编码:

@#@062350],电话:

@#@13930702921或03177967732,电子信箱:

@#@anyi852003@。

@#@@#@主营:

@#@地下车库排水板;@#@屋顶绿化排水板;@#@防根刺排水板;@#@隔根板阻根板;@#@夹层板;@#@滤水板@#@·@#@临沂地下车库排水板【151.5387.5780】;@#@临沂屋顶绿化排水板;@#@临沂蓄水板;@#@临沂塑料排水板;@#@临沂疏水板;@#@临沂塑料防水板;@#@临沂防根刺排水板;@#@临沂夹层板;@#@临沂3公分排水板;@#@临沂滤水板;@#@临沂阻根板;@#@临沂绿化种植排水板;@#@临沂排水板;@#@兰山区排水板;@#@罗庄区排水板;@#@河东区排水板;@#@沂南排水板;@#@郯城排水板;@#@沂水排水板;@#@苍山排水板;@#@费县排水板;@#@平邑排水板;@#@莒南排水板;@#@蒙阴排水板;@#@临沭排水板;@#@蓄排水板是针对建筑园林绿化市场专门研发的新型排水产品。

@#@现已是多项建筑绿化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验合格。

@#@本产品具有优良的排水沟功能与蓄水功能,是绿化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

@#@成卷排水板:

@#@0.8——6公分。

@#@成块蓄排水板500*500(2公分——3公分)  @#@蓄排水板,是用聚乙烯塑料注塑而成。

@#@是集排水、蓄水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排水材料。

@#@它同时具备了蓄水、排水、透气、保温隔热、阻根刺(防止植物根系破坏混凝土结构)等多种功能。

@#@结合土工布一起使用,可以避免细颗粒基质堵塞蓄水槽和排水通道,保持排水通畅和空气流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蓄、排水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

@#@@#@蓄排水板,塑料排水板价格,排水板厂家,排水板施工规程,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防排水板,防水排水板,蓄水排水板,公路用排水板,公路排水板,铁路排水板,铁路路基排水板,铁路路面排水板,路面排水板坝堤排水板,护坡排水板,护坡层倒流排水板,交通排水板,市政排水板,道路路基排水板,道路排水板,路基排水板,地铁排水板,隧道排水板,地铁隧道排水板,垃圾填埋场排水板,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排水板,垃圾填埋场地表水排水板,垃圾填埋场地下地表水排水板,建筑排水板,建筑用排水板,建筑基础上层排水板,建筑基础下层排水板,地下室排水板,地下室内外墙体排水板防水板,屋顶绿化排水板,屋顶防水排水板,屋顶防渗排水板,屋顶防渗土工膜屋顶隔热排水板,屋顶绿化隔热排水板@#@石家庄正定新区1#雨水泵站工程@#@调蓄水池顶部绿化蓄、排水施工工艺说明@#@正定新区1#雨水泵站位于上海大街与河北大道交叉口的东北角,总占地约2.14万平方米,调蓄水池尺寸为66.7米*82.3米,调蓄水池顶板上绿化不透水,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保证绿化施工质量,在调蓄水池顶板上铺设W型蓄排水架空板,W型蓄排水板是绿化工程的新型排水产品。

@#@本产品具有优良的排水沟功能与蓄水功能,是绿化工程一种新型材料。

@#@蓄排水板,是用聚乙烯塑料注塑而成。

@#@它同时具备了蓄水、排水、透气、阻根刺(防止植物根系破坏混凝土结构)等多种功能。

@#@结合土工布一起使用,避免细颗粒基质堵塞蓄水槽和排水通道,保持排水通畅和空气流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蓄、排水系统。

@#@@#@W型蓄排水板排水系统结构层为:

@#@C15找坡砼+防渗漏层(防渗土工布)+隔根层(SBS聚氯乙烯卷材)+6cmW型蓄排水架空板+过滤层(渗水土工布),在通风孔与W型架空板接触面开洞,洞口间距5cm,直径为20mm。

@#@@#@W型蓄排水板上回填90cm种植土,种植土表面按2%自两孔中间向孔找坡。

@#@为了防止雨量过大,及时排除地表雨水,在每个通风孔四周距孔中2.5米设置四个排水篦子,排水篦子采用D200mm的PVC材质,通过D150mmPVC管道排入通风孔,在通风孔的四周切割4个D180mm的孔洞,通风孔周围自地面至板顶缠绕两层透水土工布防止泥土渗入通风孔,管道与通风孔连接处用砼浇筑严密。

@#@@#@";i:

22;s:

7901:

"张北油篓沟元山子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A标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冬季施工安全措施@#@河北张北油篓沟元山子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地处坝上小二台乡与油篓沟乡,位于N41°@#@04′20"@#@~N41°@#@08′、E114°@#@46′30"@#@~E114°@#@56′20"@#@,平均海拔高程为1500m。

@#@地形主要为分散起伏的丘陵,最大海拔高程差为70m;@#@地表多为草场,其间分布有自然村落、农田和林地。

@#@@#@张北油篓沟元山子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A标段架设线路途经段主要以山地为主,沿线场区山梁、山丘多为荒坡草地,低缓处为贫瘠的农耕地。

@#@沿线地形:

@#@一般山地约占100%。

@#@线路工程沿线地质状况为:

@#@主要为石质地貌,表面有覆土层。

@#@@#@气候属大陆性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3.2度,年平均降水量403毫米,海拔1400-1600米,雨量充沛,冬季严寒、夏无酷暑,并具有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在基础浇筑阶段临近冬季,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和消除不安全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措施,望遵照执行。

@#@@#@1冬期施工安全防范重点@#@1.1防止施工中自伤和他伤事故。

@#@@#@1.2防火灾、触电、冻伤事故。

@#@@#@1.3防煤气中毒。

@#@@#@1.4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及施工道路防滑。

@#@@#@2安全组织管理@#@2.1本工程11、12月处于基础浇制阶段,项目部各技能部门在各工序开工前一定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冬期施工的有关规范、规定和冬期施工的理论、技术操作,进行冬期施工防滑、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冬期施工安全意识。

@#@@#@2.2在冬期施工阶段开始前,项目部技术部、安监部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冬期施工措施的安全教育,同时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驻点、材料站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内整改和消除,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2.3冬期施工期间,项目部由安全第一责任人带队每半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各施工队由现场负责人带队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掌握施工生产的变化情况和安全动态,整改和查处各类隐患和违章、违规行为,认真做好事故的预测、预控工作,使冬期施工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2.4项目部在冬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做到定期检查,责任到人,坚决杜绝不合格品进入作业场所。

@#@@#@2.5铁塔组立冬期施工要切实做好雨雪天登高人员的防滑措施,严禁无证人员登高作业。

@#@铁塔有覆冰时,禁止人员登高作业。

@#@主要跨越及特殊危险性作业,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安全、技术人员必须到岗到位,加大对施工的安全监督和监护,首先做到思想到位,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防治结合”的方针落到实处。

@#@特殊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施工作业指导书、安全保证措施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2.6加强工程组织管理,切实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员、全面、全过程。

@#@项目部安监人员、施工队兼职安全员必须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巡视、指导,加强安全监督和监护。

@#@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和处罚力度,真正做到用“三铁”反“三违”。

@#@@#@2.7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施工管理人员要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重要工序、危险作业、特殊作业必须亲到现场监督、指导,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和杜绝事故发生。

@#@@#@2.8各施工队要认真执行安全施工管理检查表,认真分析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条对照检查,逐条落实整改,坚持不懈,就能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问题,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9要加强对员工宿舍及现场看守人员的生火取暖和电热毯用电的安全管理,做好看守人员的防冻、防盗、防煤气和防火工作,严防煤气中毒。

@#@触电、火灾事故的发生。

@#@@#@2.10项目部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针对其特殊性,要体现出人性化管理,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注,及时给施工人员配备施工安全防护用品。

@#@@#@3冬期安全施工预控措施@#@3.1加强对库房、工具房、伙房、施工驻点的用电、取暖设施等的安全检查,对上述地点视具体情况悬挂“禁止烟火”的警示牌或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

@#@@#@3.2在材料站焊接作业时,要远离易然易爆品,或将其搬运至安全地点,防止发生灾害事故。

@#@@#@3.3对电炉子、电褥子等生活用电作为冬季施工安全用电的重点防范对象,严禁超负荷使用,谨防人身触电,每天上班前要认真检查,并切断各种电器的电源,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3.4严禁将煤炉放置在职工寝室内,对于煤炉取暖的房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应保证房屋通风,重点检查烟囱等排烟设施,严防煤气中毒和火灾事故发生。

@#@@#@3.5施工前要将浇筑混凝土平台上的雪、霜或冰清除干净,以防摔跌伤人。

@#@@#@3.6养护基坑的暖棚应留通风口,施工人员下坑时,应提前把煤气排除之后,让坑内充满新鲜空气,再下坑操作,下坑作业时要使用梯子,坑上应留监护人员,以防坑下人员煤气@#@4加强车辆、交通安全管理@#@4.1冬期施工前,对项目部及所属各施工队所有驾驶员和车辆(包括外聘驾驶员和外租车辆)统一组织进行一次冬期安全行车教育和车辆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超速行驶、疲劳驾车、偷开私车的违章违纪行为,严紧使用不符合条件和手续不全的外聘驾驶员及外租车辆。

@#@@#@4.2及时收听天气预报,了解掌握天气情况和路况,要对雨雪后的施工便道和危险路段派人及时修复,项目部负责人、车管员要掌握驾驶员的工作状态。

@#@严格执行车辆定期维修保养及“三检”制度,杜绝带病车上路。

@#@派车要执行“可派可不派的坚决不派,可缓派的一定缓派,非派不可的必须有安全交待”的原则。

@#@@#@4.3施工现场使用车辆,严禁客货混装,严禁运输大件的捎带人员。

@#@施工人员严禁乘坐小四轮拖拉机及三轮机动车等农用车辆,防止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4各类机动车辆应提前制定防滑措施,已配置的防滑链的必须随车配放。

@#@在冰雪霜冻的道路上行驶,严格执行限速规定,要注重提高驾驶员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5交通安全管理,组织驾驶员学习交通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6加水车辆收车后要及时放水,防止冻裂发动机及水箱。

@#@@#@4.7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通过的陡山坡路要及时检查或清除积雪,便于车辆或抬运材料人员安全通过,行人通过河滩冻冰时,要查明冰的冻结程度及水深,严禁冒险通过。

@#@@#@4.8施工现场使用的小型机械,如发电机、振动机等,如发现油冻和发动不着时,严禁采用火烤,应用热水预热后发动。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张北油篓沟元山子风电场项目部第5页共5页@#@";i:

23;s:

8572:

"风机吊装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控制措施@#@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无安全施工措施@#@安全施工措施不完善@#@人生伤害@#@设备事故@#@1.必须按安全规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重大、重要、特殊项目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按权限报批;@#@@#@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宣传、安全技术开发研制、实验等方面,能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职业病、职业中毒等。

@#@@#@2@#@安全交底@#@未经安全交底施工@#@人生伤害@#@设备事故@#@1.认真做好交底,有针对性讲解危险点及预防措施,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签字;@#@@#@2.认真执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任务,即安全。

@#@环境”要求的“四交”任务;@#@@#@3.对无安全措施或未经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

@#@@#@3@#@安全培训教育@#@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和考试,不懂安全操作知识@#@意识水平低下,安全意识与技能掌握不够@#@人生伤害@#@设备事故@#@1.安全搞好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2.每两年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管理、安监人员和班组长参加教育培训和考试,每年初和新工程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制度的培训学习与考试;@#@@#@3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材料时,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4.临时招用当地民工施工前,由施工发展人见解工作范围、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宣传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安全监护制度。

@#@@#@4@#@大型机械拆卸@#@大型机械拆卸措施不符合要求@#@榔头或打击物碎片飞出伤人@#@设备事故@#@起重伤害@#@物体打击@#@1.正确选择吊点;@#@@#@2.千斤绳绑扎合理,受力前清除附加的受力条件;@#@@#@3.设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必须作好其他保险措施;@#@@#@4.不得戴胶手套使用榔头;@#@@#@5.榔头与手柄清洁,无污染;@#@@#@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7.作业人员站立位置正确。

@#@@#@5@#@机械操作@#@吊车超负荷吊装,易造成机械损坏甚至吊车倾覆。

@#@@#@设备事故@#@起重伤害@#@1.严禁超负荷起吊;@#@@#@2.坚持十不吊;@#@@#@3.起吊大件或特殊环境下吊装必须办理安全作业票,并需要有证人员在场。

@#@@#@6@#@操作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或起重指挥操作人员配合不协调,易发生机械损坏,碰撞甚至倾覆。

@#@@#@1.合理安排人员,合理安排休息,加强教育保证每天按时休育;@#@@#@2.明确操作人员与起重人员责任,加强协调配合;@#@@#@3.起重人员加强监护。

@#@@#@7@#@各吊机交叉作业,易发生碰撞事故。

@#@@#@1.制定详细防碰撞措施@#@8@#@起重工具@#@起重作业工机具,索具未检查就使用。

@#@或偷懒降低安全系数使用,易发生机械,设备事故及人生伤害事故。

@#@@#@设备事故@#@起重伤害@#@1.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处罚力度;@#@@#@2.严禁降低安全系数使用。

@#@@#@超负荷使用@#@人身伤害@#@设备事故@#@1.起重机械不得超负荷使用;@#@@#@2.每年至少做一次机构全面检查;@#@@#@3.起重机械不得超负荷起吊,不明质量的物体不得起吊;@#@@#@4.起重机械各部位的机构和装置不得随意变更或拆除;@#@@#@5.起重机在工作中发生故障或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放下重物,停止运转中进行调整或检修。

@#@@#@9@#@起吊带棱角的物体时,会因千斤绳的滑移而导致千斤绳断丝,断裂。

@#@@#@起重伤害@#@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2.在棱角处加垫包铁或软木;@#@@#@3.严禁吊物下站人。

@#@@#@10@#@起重索具吊具@#@大夹角兜挂重物时,夹角大千斤绳受力大,易断裂,同时千斤绳容易向中滑移,致使千斤绳断丝。

@#@断股或重物失去平衡而发生重物掉落事故@#@设备事故@#@起重伤害@#@1.千斤绳的夹角一般不大于90度,最大不超过120度;@#@@#@2.大夹角起吊时,须有防止千斤绳滑动的措施;@#@@#@3.作业中加强监护。

@#@@#@11@#@起重索具吊具@#@千斤绳锈蚀、短丝@#@人生伤害@#@设备事故@#@1.使用前必须检查索具;@#@@#@2.千斤绳安全要求;@#@@#@3.锈蚀、短丝的千斤必须报废。

@#@@#@12@#@起重索具吊具@#@起重索具、吊具作业未检查以小带大@#@人生伤害@#@设备事故@#@1.按规程要求的安全系数和荷载等级,正确选用吊具,禁止以小带大;@#@@#@2.定期检查索具,吊具破损的严禁使用;@#@@#@3.加强检查,监督未检查的严禁使用。

@#@@#@13@#@起重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对机械性能不熟悉,指挥不清,信号不明,精神状况不好。

@#@对所用机械情况不熟悉@#@设备事故@#@人生设备事故@#@起重伤害@#@人生伤害@#@1.加强指挥人员的培训;@#@@#@2.指挥人员需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办事,指挥信号明确。

@#@清晰;@#@@#@3.指挥,操作配合协调;@#@@#@4.操作人员应休息好集中精力密切关注施工机械状况;@#@@#@5.由了解其性能并熟悉使用知识的人员操作施工机械,对重要的施工机械持证上岗;@#@@#@6.应严格按施工机械,规程,出厂说明书的规定使用;@#@@#@7.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时间,控制娱乐时间;@#@@#@8.注意人员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

@#@@#@14@#@指挥人员对机械性能不熟悉。

@#@指挥不清,信号不明,易发生,设备事故及人员事故@#@设备事故@#@1加强对指挥的培训;@#@@#@2指挥信号严格按照规程办事。

@#@@#@15@#@两机抬吊@#@两机抬吊同一货物措施不完善或指挥失误。

@#@吊机配合不协调。

@#@两机吊点受力不均匀@#@人身伤害@#@1.方案应有详细计算,技术交底时,因交待清楚;@#@@#@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指挥人员懂得相关知识;@#@@#@3.同一指挥,每台吊机设专人监护;@#@@#@4.指挥明确,信号清晰。

@#@@#@设备事故@#@5.严禁单绳起吊,应用双绳起吊;@#@@#@6.做好防物件挤压滑落伤人措施。

@#@@#@16@#@设备卸车@#@设备摆放位置不正确处理@#@起吊时未对设备作保护@#@刮风时设备受损@#@机动车擦碰@#@设备起吊时受伤或倾翻@#@1.按交底内容在平坦地面顺风摆放设备;@#@@#@2.采用专用吊具起吊,起吊时对设备表面做必要保护;@#@@#@3.必须由起重工指挥吊装,起吊时注意重心位置。

@#@@#@17@#@叶轮组合@#@叶片起吊不合适@#@叶片受损@#@1.采用专用吊具;@#@@#@2.按要求双机台吊,倒两链提前做栽荷实验。

@#@@#@叶片组合操作不当@#@支撑倒塌@#@叶片触地@#@1.选择平整硬实的场地摆放轮毂;@#@@#@2.严格按交底内容做好支撑。

@#@@#@18@#@吊装作业@#@起吊时出现瞬间强风@#@设备碰触吊车臂架@#@电抗器支架被刮倒@#@1.起吊前观察风情,必要时电话查询现场风速;@#@@#@2.起吊前用麻绳绑定设备,尤其在起吊叶轮组件时,还把麻绳与五十铃汽车做连接,确保顺间风力下设备的稳定;@#@@#@3.吊装小型设备时,吊车不完全松钩做保护,待紧估后方可松钩。

@#@@#@高空坠落@#@人身伤亡@#@1.作业人员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才允许上岗;@#@@#@2.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正确佩带三包,进行作业;@#@@#@3.塔架爬梯边提前设置好安全绳,攀爬时正确使用安全自锁器。

@#@@#@高空落物@#@人生伤亡@#@设备损坏@#@1.施工人员需把工具放进工具包;@#@@#@2.钢丝绳.吊具符合吊装安全系数;@#@@#@3.吊装发电和叶片摘钩时,要挂好安全带,必须两人操作;@#@@#@4.在吊装发电机时要用钢丝绳在到链处做保护。

@#@@#@19@#@设备就位@#@吊装方式不符合要求@#@设备损坏@#@1.起吊过程中,加强监护,防止发生碰撞;@#@@#@2.设备吊至就位的位置时,要轻微落下。

@#@@#@20@#@电气安装@#@电缆敷设@#@电缆损坏@#@人身伤亡@#@1.敷设电缆时要把电缆绑牢固;@#@@#@2.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电缆安装@#@人身伤亡@#@电缆损伤@#@1.在塔筒内施工电线绝缘良好,无破损,要加漏电保护开关;@#@@#@2.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i:

24;s:

3914:

"clc@#@clear@#@%%1.计算风速weibull分布@#@%数据处理@#@loaddata;@#@@#@mu=mean(speed);@#@%原始数据的统计参数@#@sigma=sqrt(var(speed));@#@@#@%计算威布尔分布参数@#@parmhat=wblfit(speed);@#@@#@k=parmhat

(2);@#@@#@c=parmhat

(1);@#@@#@%k=(sigma/mu)^-1.086;@#@@#@%c=mu/gamma(1+1/k);@#@@#@%威布尔分布拟合@#@[y,x]=hist(speed,ceil(max(speed)/0.5));@#@%x是区间中心数,组距-1.5@#@prob1=y/8760/0.5;@#@%计算原始数据概率密度,频数除以数据种数,除以组距@#@prob2=(k/c)*(x/c).^(k-1).*exp(-(x/c).^k);@#@%威布尔分布@#@figure

(1)@#@title('@#@Weibull分布拟合图'@#@);@#@@#@bar(x,prob1,1)@#@holdon@#@plot(x,prob2,'@#@r'@#@)@#@legend('@#@历史数据'@#@,'@#@Weibull拟合结果'@#@)@#@%legend('@#@Weibull拟合结果'@#@)@#@holdoff@#@save('@#@result_weibull.mat'@#@)@#@%%2.ARMA模型预测风速@#@clc@#@clear@#@loaddata@#@y=speed(1:

@#@300);@#@@#@Data=y;@#@%共300个数据@#@SourceData=Data(1:

@#@250,1);@#@%前250个训练集@#@step=50;@#@%后50个测试@#@TempData=SourceData;@#@@#@TempData=detrend(TempData);@#@%去趋势线@#@TrendData=SourceData-TempData;@#@%趋势函数@#@%--------差分,平稳化时间序列---------@#@H=adftest(TempData);@#@@#@difftime=0;@#@@#@SaveDiffData=[];@#@@#@while~H@#@SaveDiffData=[SaveDiffData,TempData(1,1)];@#@@#@TempData=diff(TempData);@#@%差分,平稳化时间序列@#@difftime=difftime+1;@#@%差分次数@#@H=adftest(TempData);@#@%adf检验,判断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化@#@end@#@%---------模型定阶或识别--------------@#@u=iddata(TempData);@#@@#@test=[];@#@@#@forp=1:

@#@5%自回归对应PACF,给定滞后长度上限p和q,一般取为T/10、ln(T)或T^(1/2),这里取T/10=12@#@forq=1:

@#@5%移动平均对应ACF@#@m=armax(u,[pq]);@#@@#@AIC=aic(m);@#@%armax(p,q),计算AIC@#@test=[test;@#@pqAIC];@#@@#@end@#@end@#@fork=1:

@#@size(test,1)@#@iftest(k,3)==min(test(:

@#@,3))%选择AIC值最小的模型@#@p_test=test(k,1);@#@@#@q_test=test(k,2);@#@@#@break;@#@@#@end@#@end@#@%------1阶预测-----------------@#@TempData=[TempData;@#@zeros(step,1)];@#@@#@n=iddata(TempData);@#@@#@%m=armax(u(1:

@#@ls),[p_testq_test]);@#@%armax(p,q),[p_testq_test]对应AIC值最小,自动回归滑动平均模型@#@m=armax(u,[p_testq_test]);@#@@#@@#@%-------------------------------------------@#@P1=predict(m,n,1);@#@@#@PreR=P1.OutputData;@#@@#@PreR=PreR'@#@;@#@@#@Noise.std=sqrt(m.NoiseVariance);@#@@#@e=normrnd(0,Noise.std,1,300);@#@@#@fori=251:

@#@300@#@PreR(i)=-m.A(2:

@#@p_test+1)*PreR(i-1:

@#@-1:

@#@i-p_test)'@#@+m.C(1:

@#@q_test+1)*e(i:

@#@-1:

@#@i-q_test)'@#@;@#@@#@end@#@%-------------------------------------------@#@%----------还原差分-----------------@#@ifsize(SaveDiffData,2)~=0@#@forindex=size(SaveDiffData,2):

@#@-1:

@#@1@#@PreR=cumsum([SaveDiffData(index),PreR]);@#@@#@end@#@end@#@%-------------------预测趋势并返回结果----------------@#@mp1=polyfit([1:

@#@size(TrendData'@#@,2)],TrendData'@#@,1);@#@@#@xt=[];@#@@#@forj=1:

@#@step@#@xt=[xt,size(TrendData'@#@,2)+j];@#@@#@end@#@TrendResult=polyval(mp1,xt);@#@@#@PreData=TrendResult+PreR(size(SourceData'@#@,2)+1:

@#@size(PreR,2));@#@@#@tempx=[TrendData'@#@,TrendResult]+PreR;@#@%tempx为预测结果@#@plot(tempx,'@#@r-.'@#@);@#@@#@holdon@#@plot(Data,'@#@b'@#@);@#@@#@legend('@#@ARMA拟合时序曲线'@#@,'@#@实际时序风速'@#@);@#@@#@save('@#@resultarma.mat'@#@);@#@@#@";i:

25;s:

10198:

"福建省2016年上半年变电安全生产知识及运行规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如果发电机的电流达到额定值而其电压不足额定值,则需__线圈的匝数。

@#@@#@A.减小淬火变压器一次@#@B.增大淬火变压器一次@#@C.减小淬火变压器二次@#@D.增大淬火变压器二次@#@2、电磁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__。

@#@@#@A.电流的热效应@#@B.电流的化学效应@#@C.电流的磁效应@#@D.机电转换@#@3、直流电动机是把直流电能换成__输出。

@#@@#@A.直流电流@#@B.机械能@#@C.直流电压@#@D.电场力@#@4、电位是__,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压是绝对量,不随考点的改变而改变。

@#@@#@A.衡量@#@B.变量@#@C.绝对量@#@D.相对量@#@5、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__的重要组成部分。

@#@@#@A.思想体系@#@B.社会体系@#@C.精神领域@#@D.道德体系@#@6、__以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和平面布置图最为重要。

@#@@#@A.电工@#@B.操作者@#@C.技术人员@#@D.维修电工@#@7、关于变压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

@#@@#@A.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B.变压器用来变换电压@#@C.变压器可以变换阻抗@#@D.变压器可以改变频率@#@8、在计算机网络中,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______。

@#@@#@A.传输率@#@B.误码率@#@C.信息容量@#@D.频带利用率@#@9、组合机床电磁阀和信号灯采用直流__电源。

@#@@#@A.6V@#@B.12V@#@C.24V@#@D.36V@#@10、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回路中,当温度升高时,集电极静态__,造成静态工作点上移,靠近饱和区,容易引起饱和失真。

@#@@#@A.电流降低@#@B.电压降低@#@C.电流增大@#@D.电压增大@#@11、过电流继电器主要用于__的场合,作为电动机或主电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

@#@@#@A.不频繁起动和重载起动@#@B.频繁起动和重载起动@#@C.频繁起动和轻载起动@#@D.轻载起动和不频繁起动@#@12、__是使用最普遍的电气设备之一,一般在7Q%~95%额定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最高,功率因数大。

@#@@#@A.生活照明线路@#@B.变压器@#@C.工厂照明线路@#@D.电动机@#@13、可编程序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微处理器和__来组成逻辑部分。

@#@@#@A.运算器@#@B.控制器@#@C.存储器@#@D.累加器@#@14、__的储能元件用于缓冲直流环节和电动机之间的无功功率的交换。

@#@@#@A.继电器@#@B.放大器@#@C.中间直流环节@#@D.交流环节@#@15、桥式起重机接地体安装时,接地体埋设位置应距建筑物3m以上,桥式起重机接地体的制作距进出口或人行道__以上,应选在土壤导电性较好的地方。

@#@@#@A.1m@#@B.2m@#@C.3m@#@D.5m@#@16、一个电阻接在内阻为0.1Ω、电动势为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电阻的电流为1A,则该电阻上的电压等于__V。

@#@@#@A.1@#@B.1.4@#@C.1.5@#@D.0.1@#@17、弱磁调速是从n0向上调速,调速特性为__输出。

@#@@#@A.恒电流@#@B.恒效率@#@C.恒转矩@#@D.恒功率@#@18、停电操作应在断路器断开后进行,其顺序为__。

@#@@#@A.先拉线路侧刀闸,后拉母线侧刀闸@#@B.先拉母线侧刀闸,后拉线路侧刀闸@#@C.先拉哪一侧刀闸不要求@#@D.视情况而定@#@19、在MGB1420万能磨床的砂轮电动机控制电路中,接通电源开关QS1后,__交流控制电压通过开关SA2控制接触器KM1,从而控制液压、冷却泵电动机。

@#@@#@A.24V@#@B.36V@#@C.110V@#@D.220V@#@20、关于电位的概念,__的说法是正确的。

@#@@#@A.电位就是电压@#@B.电位是绝对值@#@C.电位是相对值@#@D.参考点的电位不一定等于零@#@21、高频电源的核心部件是电子管振荡器,振荡器的核心部件是__。

@#@@#@A.真空三极管@#@B.高频三极管@#@C.晶闸管@#@D.可关断晶闸管@#@22、在交流电路中__平均值。

@#@@#@A.电压才有@#@B.电动势才有@#@C.电流才有@#@D.电压、电动势、电流都有@#@23、在线路工作正常后,通以全电压、全电流__,以考核电路元器件的发热情况和整流电路的稳定性。

@#@@#@A.0.5~1h@#@B.1~2h@#@C.2~3h@#@D.3~4h@#@24、在MGB1420万能磨床中,温度补偿电阻一般选__左右。

@#@@#@A.100~150Ω@#@B.200~300Ω@#@C.300~400Ω@#@D.400~500Ω@#@25、控制盘的控制回路选择__mm2的塑料铜芯线,敷设控制盘和两个电动机、限位开关和直流电磁阀之间的管线。

@#@@#@A.0.75@#@B.1@#@C.1.5@#@D.2.5@#@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双窄脉冲的脉宽在__左右,在触发某一晶闸管的同时,再给前一晶闸管补发一个脉冲,作用与宽脉冲一样。

@#@@#@A.120°@#@@#@B.90°@#@@#@C.60°@#@@#@D.18°@#@@#@2、磁通的单位是__。

@#@@#@A.A/m@#@B.Bm@#@C.Wb@#@D.T@#@3、外部环境检查时,当湿度过大时应考虑装__。

@#@@#@A.风扇@#@B.加热器@#@C.空调@#@D.除尘器@#@4、X6132型万能铣床主轴变速时在主轴电动机的冲动控制中,元器件动作顺序为:

@#@__动作→KMl动合触点闭合接通→电动机M1转动→SQ7复位→KM1失电→电动机M1,停止,冲动结束。

@#@@#@A.SQ1@#@B.SQ2@#@C.SQ3@#@D.SQ7@#@5、接地体多采用__制成,其截面应满足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A.任一种金属材料@#@B.铜铝材料@#@C.型钢@#@D.绝缘导线@#@6、若反馈到输入端的是直流量,则称为直流负反馈,它能稳定__。

@#@@#@A.直流负载线@#@B.基极偏置电流@#@C.集电极电压@#@D.静态工作点@#@7、__材质制成的螺栓、螺母或垫片,在中频电流通过时,会因涡流效应而发热,甚至局部熔化。

@#@@#@A.黄铜@#@B.不锈钢@#@C.塑料@#@D.普通钢铁@#@8、正确阐述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的关系的选项是__。

@#@@#@A.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会获得成功@#@B.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前提条件是要有职业道德@#@C.事业成功的人往往并不需要较高的职业道德@#@D.职业道德是人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9、电路的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信号的__和处理。

@#@@#@A.连接@#@B.传输@#@C.控制@#@D.传递@#@10、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过程中,由电网供给的电磁功率和拖动系统供给的机械功率,__转化为电动机转子的热损耗。

@#@@#@A.1/4部分@#@B.1/2部分@#@C.3/4部分@#@D.全部@#@11、为了方便编程序和减少加工程序的执行时间,__应设在靠近工件的地方,在换刀前让刀架先退出一段距离以便刀架转位,转位完毕后,再按相同距离返回。

@#@@#@A.参考点@#@B.换刀点@#@C.坐标原点@#@D.其他位@#@12、在振动较大的场所宜采用__。

@#@@#@A.白炽灯@#@B.荧光灯@#@C.卤钨灯@#@D.高压汞灯@#@13、各位的段驱动及其位驱动可分别共用一个锁存器。

@#@每秒扫描次数大于__次,靠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便不会感觉到闪烁。

@#@@#@A.20@#@B.30@#@C.40@#@D.50@#@14、一个电阻接在内阻为0.1Ω、电动势为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电阻的电流为1A,则该电阻上的电压等于()V。

@#@@#@A.1@#@B.1.4@#@C.1.5@#@D.0.1@#@15、可编程序控制器自检结果首先反映在各单元面板上的__上。

@#@@#@A.七段码指示灯@#@B.LED指示灯@#@C.信号灯@#@D.指针@#@16、三相半波有源逆变运行时,为计算方便,引入逆变角β为__。

@#@@#@A.90°@#@+α@#@B.180°@#@+α@#@C.90°@#@-α@#@D.180°@#@-α@#@17、常用的拆卸工具是__常用工具,如拔销器,各种扳手、旋具等。

@#@@#@A.电工@#@B.钳工@#@C.车工@#@D.维修电工@#@18、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时的交流通路,由于耦合电容C1、C2对交流的容抗很小,可把C1、C2看成是短路,直流电源UCC的内阻很小,所以可把UCC看成是__。

@#@@#@A.断路@#@B.开路@#@C.接通@#@D.短路@#@19、过渡时间T,从控制或扰动作用于系统开始,到被控制量n进入__稳定值区间为止的时间称作过渡时间。

@#@@#@A.±@#@2@#@B.±@#@5@#@C.±@#@10@#@D.±@#@15@#@20、为了保证三相桥式逆变电路运行必须用间隔__的双窄脉冲或双窄脉冲列触发。

@#@@#@A.30°@#@@#@B.60°@#@@#@C.90°@#@@#@D.120°@#@@#@21、移动式电动工具用的电源线,应选用的导线类型是__。

@#@@#@A.绝缘软线@#@B.通用橡套电缆@#@C.绝缘电线@#@D.地埋线@#@22、交流电压的量程有10V,100V,500V3挡。

@#@使用完毕应将万用表的转换开关转到__,以免下次使用不慎而损坏电表。

@#@@#@A.低电阻挡@#@B.低电阻挡@#@C.低电压挡@#@D.高电压挡@#@23、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是__。

@#@@#@A.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联锁@#@B.正转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和反转接触器的常开触点联锁@#@C.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反转接触器的常开触点联锁@#@D.正转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和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联锁@#@24、可逆电路从控制方式分为有__可逆系统。

@#@@#@A.并联和无并联@#@B.并联和有环流@#@C.并联和无环流@#@D.环流和无环流@#@25、由一组逻辑电路判断控制整流器触发脉冲通道的开放和封锁,这就构成了__可逆调速系统。

@#@@#@A.逻辑环流@#@B.逻辑无环流@#@C.可控环流@#@D.可控无环流@#@";i:

26;s:

17391:

"附录F:

@#@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记录及质量验评表@#@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单位工程资料核查项目表@#@@#@序号@#@资料名称@#@应有@#@份数@#@实有@#@份数@#@备注@#@1@#@施工、检验及安装调整记录@#@1@#@电抗器运输冲击记录@#@Q/CSG表2-6.0.1@#@2@#@电抗器破压前气体压力检查记录@#@Q/CSG表2-6.0.2@#@3@#@电抗器绝缘油试验(新到油每批取样,油处理后注油前、后,电抗器投运前、后取样)记录@#@Q/CSG表2-6.0.3@#@4@#@气体继电器检验记录@#@Q/CSG表2-6.0.4@#@5@#@电抗器器身检查(隐蔽)签证@#@Q/CSG表2-6.0.5@#@6@#@电抗器冷却器密封试验签证@#@Q/CSG表2-6.0.6@#@7@#@电抗器真空注油及密封试验签证@#@Q/CSG表2-6.0.7@#@8@#@导线液压施工检查记录@#@Q/CSG表2-6.0.8@#@9@#@箱柜基础检查记录@#@Q/CSG表2-6.0.9@#@10@#@电容器组安装签证@#@Q/CSG表2-6.0.10@#@11@#@组合式油浸电容器安装签证@#@Q/CSG表2-6.0.11@#@2@#@质量评定、验收记录@#@1@#@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表@#@Q/CSG表2-6@#@2@#@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验收单位@#@核查结论@#@签      名@#@施工单位(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1电抗器运输冲击记录@#@工程编号:

@#@Q/CSG表2-6.0.1@#@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短路阻抗@#@%@#@调压方式@#@油重@#@t@#@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电抗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冲击记录值:

@#@@#@注:

@#@1.冲击记录仪应在电抗器就位后,方可拆下@#@2.应附厂家冲击记录仪的记录复印件@#@3.如电抗器未装设冲击记录仪,应在此注明,并应填写电抗器外观检查结果@#@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制造厂代表@#@年月日@#@施工单位(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2电抗器破压前气体压力检查记录@#@工程编号:

@#@Q/CSG表2-6.0.2@#@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短路阻抗@#@%@#@调压方式@#@油重@#@t@#@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检查项目@#@油@#@箱@#@内@#@气@#@体@#@压@#@力@#@各阶段@#@气体压力值@#@MPa@#@环境温度@#@℃@#@检查日期@#@检查人@#@到达现场时@#@保@#@管@#@期@#@间@#@第1次检查@#@第2次检查@#@第3次检查@#@第4次检查@#@第5次检查@#@第6次检查@#@第7次检查@#@第8次检查@#@破压前@#@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 收结论@#@签名@#@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备:

@#@保管期间内,油箱内气体压力检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5天@#@电抗器绝缘油试验记录@#@工程编号:

@#@Q/CSG表2-6.0.3@#@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绝缘油牌号@#@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油总重@#@t@#@冷却方式@#@绝缘油批数@#@绝缘油桶数@#@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绝缘油验收@#@批次@#@桶数@#@出厂试验报告编号@#@抽样桶数@#@抽样分析报告份数@#@(后附)@#@(后附)@#@(后附)@#@(后附)@#@绝缘油试验报告登记表@#@试验项目@#@电抗器内残油@#@报告@#@编号@#@注油前@#@报告@#@编号@#@局放前@#@报告@#@编号@#@冲击前@#@报告@#@编号@#@简化分析或全分析@#@-@#@色谱分析@#@-@#@-@#@-@#@微水含量@#@ppm@#@-@#@含气量@#@-@#@-@#@%@#@电气强度试验@#@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4电抗器气体继电器检验记录@#@工程编号:

@#@Q/CSG表2-6.0.4@#@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冷却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气体继电器@#@电抗器气体继电器@#@型号规格@#@管路内径@#@mm@#@报告编号@#@(后附气体继电器检验报告)@#@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5电抗器器身检查(隐蔽)签证@#@工程编号:

@#@Q/CSG表2-6.0.5@#@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容量@#@Mvar@#@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检查日期@#@气象条件@#@环境温@#@℃@#@相对湿度@#@%@#@检查方式@#@铁芯暴露时间@#@开始放油或排气时间@#@开始抽真空时间@#@检查记录@#@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时支撑是否拆除@#@器身无位移@#@螺栓是否紧固@#@螺栓防松措施@#@绝缘螺栓@#@铁芯有无变形@#@绝缘部件@#@铁芯对地绝缘@#@铁芯点接地点数@#@铁轭螺杆与铁芯绝缘@#@铁轭与夹件绝缘@#@螺杆与夹件绝缘@#@铁轭钢带对铁轭绝缘@#@铁芯屏蔽绝缘@#@绕组排列@#@绕组引出线绝缘包扎@#@油路@#@引出线裸露部分@#@引出线焊接良好@#@引出线绝缘距离@#@出线与套管连接@#@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6电抗器冷却器密封试验签证记录@#@工程编号:

@#@Q/CSG表2-6.0.6@#@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冷却方式@#@额定容量@#@MVA@#@额定电流@#@A@#@油重@#@t@#@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冷却器组数@#@试压介质@#@冷却器密封试验@#@检查项目@#@各组冷却器检查结果@#@1@#@2@#@3@#@4@#@5@#@6@#@7@#@8@#@9@#@10@#@油系统试验压力@#@MPa@#@油系统承压时间@#@min@#@承压下检查结果@#@冷却器试压后循环冲洗@#@试验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班组@#@年 月 日@#@施工队@#@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理@#@年 月 日@#@Q/CSG表2-6.0.7电抗器真空注油及密封试验签证@#@工程编号:

@#@Q/CSG表2-6.0.7@#@电抗器型号@#@额定电压@#@kV@#@结线方式@#@额定容量@#@Mvar@#@额定电流@#@A@#@冷却方式@#@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真空注油记录内容@#@气象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电抗器接地@#@抽@#@真@#@空@#@储油柜隔离是否符合厂家要求@#@安全气道隔离是否符合厂家要求@#@真空度允许值@#@kPa@#@真空度保持值@#@kPa@#@真空保持时间@#@h@#@器身温度@#@℃@#@真@#@空@#@注油@#@绝缘油温度@#@℃@#@绝缘油耐压强度@#@kV@#@绝缘油tgδ值@#@%@#@油中微水含量@#@ppm@#@注油速度@#@L/min@#@油面距油箱顶@#@mm@#@热油循环时间@#@h@#@排气方法@#@注油后静止时间@#@h@#@排气次数@#@密封试验压力@#@MPa@#@密封试验持续时间@#@h@#@器身外观检查@#@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施工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8导线液压施工检查记录@#@施工日期:

@#@年月日Q/CSG表2-6.0.8@#@线夹型号@#@线夹制造厂家@#@导线型号@#@导线制造厂家@#@检  查   项  目@#@装设位置@#@相别@#@压前钢管@#@压前铝管@#@压后钢管@#@压后铝管@#@外观检查@#@压接人/@#@钢印代号@#@外径@#@需压长度@#@外径@#@需压长度@#@对边距@#@压接长度@#@对边距@#@压接长度@#@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检查结论:

@#@@#@验收单位@#@质量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理@#@年  月  日@#@说明:

@#@1、主、旁母线以背向主变自左至右分为:

@#@1、2、3、…档,每档中左侧三相分别记为:

@#@A1、B1、C1,右侧三相分别记为:

@#@A2、B2、C2。

@#@2、进出线耐张线:

@#@母线侧三相分别记为:

@#@A1、B1、C1,线路侧三相分别记为A2、B2、C2。

@#@@#@主要技术指标:

@#@1、压接后对边距不得超过0.866D+0.2mm;@#@2、相邻两模间重叠不应小于5mm;@#@3、压后表面光滑、无裂纹,管口导线无隆起和松股;@#@4;@#@最大允许弯曲2%L。

@#@@#@注:

@#@D为接续管外径,L为接续管全长。

@#@@#@Q/CSG表2-6.0.9箱柜基础检查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表2-6.0.9@#@箱柜型号@#@安装位置@#@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检验项目@#@基@#@础@#@型@#@钢@#@安@#@装@#@不直度每米误差㎜@#@允许值@#@<1@#@实测值@#@不直度全长误差㎜@#@允许值@#@<5@#@实测值@#@水平度每米误差㎜@#@允许值@#@<1@#@实测值@#@水平度全长误差㎜@#@允许值@#@<5@#@实测值@#@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允许值@#@<5@#@实测值@#@基础接地点数不少于2点@#@接地连接是否牢固,导通良好@#@ 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质量验收结论@#@签       名@#@班  组@#@年  月  日@#@项目部@#@年  月  日@#@监理@#@年  月  日@#@Q/CSG表2-6.0.10电容器组安装签证@#@工程编号:

@#@Q/CSG表2-6.0.10@#@产品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r@#@额定电流@#@A@#@出厂日期@#@安装位置@#@生产厂家@#@产品编号@#@检查项目@#@性质@#@标准@#@检查结果@#@A@#@B@#@C@#@电容器规格核对检查@#@主要@#@符合设计@#@电容器外观检查@#@主要@#@无渗漏凹凸不平@#@电容器出线套管芯棒检查@#@主要@#@无弯曲滑扣@#@电容器外壳间距检测值@#@主要@#@符合设计@#@母线支线安装检查@#@符合规范@#@熔断器熔丝检查@#@符合厂家规定,指示牌指示正确@#@电容器编号检查@#@清晰一致@#@电容器铭牌布置检查@#@在通道一侧@#@放电回路检查@#@主要@#@完整@#@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收结论@#@签名@#@施工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表2-6.0.11组合式油浸电容器安装签证@#@工程编号:

@#@Q/CSG表2-6.0.11@#@电容器型号@#@额定电压@#@kV@#@接线方式@#@额定容量@#@Mvar@#@额定电流@#@A@#@出厂日期@#@安装位置@#@生产厂家@#@产品编号@#@检 查 项 目@#@性质@#@标   准@#@检 查@#@结 果@#@绝缘油试验结果@#@主要@#@符合交接试验标准@#@设备底座与基础连接@#@主要@#@牢固@#@器身检查@#@无变形、瓷瓶无破损、无裂纹、无渗漏油、油枕油位正常@#@附件检查@#@主要@#@油温计指示正确、@#@压力释放器无渗油@#@设备接线@#@符合设计、三相引线一致,相色正确,套管出线连接紧固@#@器身接地@#@主要@#@牢固、接地良好@#@检查意见:

@#@@#@验收单位@#@验 收结论 @#@签   名@#@施工班组@#@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项目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Q/CSG 表2-6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 表2-6@#@项目名称@#@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开工日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竣工日期@#@序号@#@项目@#@验收内容@#@业主项目部核查意见@#@启委会验收组抽查意见@#@1@#@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结果统计@#@分部工程名称@#@验收结论@#@1.1干式电抗器安装@#@1.2油浸式电抗器安装@#@1.3电容器间隔安装@#@1.4网栏安装@#@1.5电容器组带电试运行@#@1.6油浸式电抗器带电试运行@#@验收结果@#@应核查分部工程数@#@@#@实核查分部工程数@#@符合标准及设计要求的分部工程数@#@2@#@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出厂证件及试验资料@#@2.1出厂证件及试验资料@#@2.2厂家及图纸资料@#@2.3厂家设备信息电子化移交文件@#@主要技术资料及施工记录(试验报告见电气试验工程分册)@#@2.4施工图纸及图纸会检纪要和设计变更文件@#@2.5开箱验收记录@#@2.6施工、检验及安装记录@#@2.7并联电容器交流耐压试验报告@#@2.8测量电抗器绕组的直流电阻试验报告@#@2.9测量电抗器绕组的绝缘电阻试验报告@#@2.10非纯瓷套管的试验报告@#@2.1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报告@#@2.12电抗器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报告@#@2.13测量绕组连同套管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报告@#@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1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2.15分部工程验收消缺整改记录@#@监理过程控制资料@#@2.16监理旁站记录@#@2.17监理初检消缺整改记录@#@核查结果@#@应核查资料项数@#@实核查资料项数@#@符合标准要求项数@#@3@#@安全和主要功能抽查@#@3.1气体继电器轻、重瓦斯接点动作正确,动作值符合整定要求。

@#@@#@检查结果:

@#@@#@3.2集合式电容器,压力释放装置动作可靠。

@#@@#@抽查结果@#@应核查功能项数@#@实核查功能项数@#@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功能项数@#@4@#@观感质量验收@#@4.1干式电抗器本体外观,表面洁净无异物,油漆完整美观,铭牌标志清楚。

@#@@#@4.2安装基础应水平,本体安装牢固,线圈绕向、摆放相序符合规范,一次接线板连接螺丝采用非磁性材料。

@#@@#@4.3电容器的铭牌布置面向通道,每个电容器编号均有相序、数字编号清晰一致。

@#@电容器组安装尺寸和最小空气间隙符合有关规定。

@#@@#@4.4集合式电容器:

@#@每台集合式电容器编号均有相序、数字编号清晰一致,呼吸器与储油柜间的连接管的密封应良好。

@#@@#@4.5高压并联电抗器验收散热器,外观清洁,油漆完整,编号清晰,密封盖板完好,风扇风叶无卡壳。

@#@@#@4.6高压并联油油浸式电抗器气体继电器,安装方向标示清晰,坡度符合要求,观察窗的挡板处于打开位置;@#@压力释放阀、套管、引线,符合相关要求。

@#@@#@验收结果@#@应验收项数@#@实验收项数@#@符合规定标准要求项数@#@5@#@业主项目部综合验收结论:

@#@@#@启委会验收组综合验收结论:

@#@@#@6@#@评定结论:

@#@@#@参加验收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业主项目部@#@启委会验收组@#@(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公章)@#@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签字)@#@验收组负责人:

@#@@#@年月日@#@备注:

@#@1.检查意见栏填写要求:

@#@符合要求的检查项打“√”,不符合要求的检查项打“×@#@”,未检查项打“/”;@#@@#@2.验收结论栏填写“合格”或“不合格”;@#@@#@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是由业主项目部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等单位参加的验收,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启委会验收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投产前的启动验收;@#@@#@@#@Q/CSG 表2-6.1干式电抗器安装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编号:

@#@            Q/CSG 表2-6.1@#@序号@#@分项工程名称@#@性@#@质@#@验收结论@#@备注@#@1@#@干式电抗器安装@#@Q/CSG表2-6.1.1@#@2@#@硬母线安装@#@Q/CSG表2-6.1.2@#@3@#@引下线及设备连线安装@#@Q/CSG表2-6.1.3@#@监理单位验收意见:

@#@@#@验收单位@#@质量验收结论@#@签  名@#@施工单位(项目部)@#@年 月日@#@监理@#@年 月日@#@【W017】@#@Q/CSG 表2-6.1.1干式电抗器安装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编号:

@#@           ";i:

27;s:

1265:

"@#@干挂石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工程名称@#@沧州市民防馆项目布展施工工程公共空间装修@#@项目经理@#@顾钗@#@分项工程名称@#@干挂石材工程@#@专业工长@#@隐蔽工程项目@#@石材干挂@#@施工单位@#@华艺博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标准名称@#@及代号@#@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施工图纸名称及编号@#@隐蔽工程部位:

@#@@#@11-21层干挂石材@#@质量要求@#@施工单位自查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材料质量@#@后置埋件、8#槽钢、5#角铁骨架构件产品质量;@#@后置埋件施工操作流程符合设计要求@#@构件连接@#@后置埋件位置、数量、间距,后置埋件施工操作流程符合设计要求@#@防锈处理@#@后置埋件和骨架焊接处均涂刷防锈漆,除锈防锈处理符合要求@#@施工单位@#@自查结论@#@经检查,本分项工程符合设计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20210-2001)@#@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 2017年6月12日@#@监理 @#@(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 年月日@#@";i:

28;s:

23711:

"大唐文山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质量自查自纠报告湖南湘江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合同工程概况 2@#@1.1工程简介 2@#@1.2、工程沿线地质、地形概况 3@#@1.3、项目划分 3@#@1.4、工程质量目标 3@#@1.5、工程形象面貌 3@#@1.6、工程量完成情况 3@#@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 4@#@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4@#@2.2质量保证体系 5@#@2.3质量管理程序 6@#@2.4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7@#@3、主要施工方法及参数简述 8@#@3.1、土石方工程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 8@#@3.2、基础工程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 16@#@3.3、杆塔工程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及要求 22@#@3.4、架线工程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 30@#@3.5、接地工程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 41@#@4、送检原材料及砼试块情况综述 41@#@4.1、水泥原材料送检台帐 41@#@4.2、钢筋原材料送检台帐 41@#@4.3、砂原材料送检台帐 41@#@4.4、碎石原材料送检台帐 41@#@4.5、导地线及配套连接金具送检台帐 41@#@4.6、塔材材料送检台帐 41@#@4.7、C25砼试块送检台帐 41@#@5、工程质量验收检查与评定情况 41@#@6、本次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2@#@7、自查自评意见 43@#@大唐文山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质量自查自纠报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通知》(国能安全【2014】206号),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下发了《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2015年电力工程质量专项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云监能安全【2015】50号),大唐丘北工部[2015]29号文件关于认真开展大龙山风电场工程质量专项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项目积极展开工作,立即组织人员传达和学习通知内容,项目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着加强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展开项目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1、合同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

(1)大龙山风电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腻脚乡。

@#@本工程线路基本为南北向走线,大龙山共24台风机(分为2组),形成35kV架空集电线路2回,35kV集电线路分主线和分支线,主线从风电场升压站架设至风机附近,再通过分支线分别T接至各风机。

@#@@#@

(2)本线路共用杆塔70基,其中直线铁塔27基,占总数量的38.6%;@#@耐张转角铁塔43基,占总数量的61.4%;@#@@#@(3)线路全长:

@#@17.447km。

@#@(A回长5.829km、A-1支线长0.278km、B回长5.134km、B-1长0.27km、B-2长0.538km、双回长5.398km)。

@#@@#@(4)导线型号:

@#@A、B两段及双回段采用JL/G1A-240/30-24/7钢芯铝绞线,各分支采用JL/G1A-120/25钢芯铝绞线;@#@@#@(5)地线型号:

@#@地线采用双地线,单回主线部分,采用一根为LBGJ-80-20AC铝包钢绞线,另一根为OPGW-24B1-80架空复合光缆。

@#@分支线采用两根OPGW-24B1-80架空复合光缆,双回段采用两根OPGW-24B1-50架空复合光缆。

@#@@#@1.2、工程沿线地质、地形概况@#@

(1)线路路径地形比例划分:

@#@山地45%,丘陵55%。

@#@@#@

(2)地质划分:

@#@坚土:

@#@5%,松砂石:

@#@15%,岩石:

@#@80%。

@#@@#@(3)运输距离:

@#@汽车二次转运:

@#@25km,人力运距:

@#@0.4km。

@#@@#@(4)植被覆盖:

@#@约占线路10%,多为杂木林及少部分松树。

@#@@#@(5)跨越情况:

@#@一般公路1次,小路4次,跨越10kV线3次。

@#@@#@1.3、项目划分@#@项目单元工程划分:

@#@大唐文山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中主要包括的单元工程有:

@#@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电气工程。

@#@@#@1.4、工程质量目标@#@杜绝质量事故,分项工程(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一次验收合格率≥95%;@#@单位工程优良品率:

@#@建筑工程大于96%,安装工程大于97%;@#@有效控制质量通病,观感质量和施工工艺达国内先进水平;@#@工程实现“达标投产”;@#@创国内同时期、同类型机组一流水平;@#@创行业及以上优质工程。

@#@@#@1.5、工程形象面貌@#@已完成70基塔基复测;@#@基础开挖70基;@#@基础浇筑70基,接地装置埋设70基、立塔68基,放线15.356km。

@#@(A回长5.829km、A-1支线长0.278km、B回长3.043km、B-1长0.27km、B-2长0.538km、双回长5.398km);@#@@#@1.6、工程量完成情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单位@#@设计工程量@#@开工累计完成@#@工程量@#@占合同量(%)@#@大唐文山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工程@#@土石方开挖@#@基@#@70@#@70@#@100@#@基础浇筑@#@基@#@70@#@70@#@100@#@接地@#@基@#@70@#@70@#@93@#@组塔@#@基@#@70@#@68@#@97@#@架线@#@km@#@17.447@#@15.356@#@88@#@终端塔附件安装@#@基@#@25@#@14@#@56@#@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结合我公司中标的合同的实际情况,特成立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项目部管理本工程的工作。

@#@根据上述情况,项目部建立了与质量体系和工程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其框架结构如下图(图一)@#@图一: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湘江电力@#@大唐公司@#@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彭德良@#@项目总工@#@吴永全@#@@#@质量生产副经理成光连@#@@#@资料员吴伟芳@#@质检员@#@龙志忠@#@技术员邹海军@#@材料员高宇群@#@第三施工队@#@罗子平@#@第二施工队@#@李东移@#@第一施工队@#@李明义@#@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项目部制定了《管理计划》,根据《管理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同时明确了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同时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部经理为主任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例会,讨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等,同时对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加强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能力,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明确各管理职责和所有人员的工作质量都将最终影响到工程质量,只有各管理职责和全体人员对质量管理承担义务并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并获得期望的工程质量。

@#@为此项目部特制订了《各管理人员管理责任制》。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本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基本满足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

@#@各管理职责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共同为建设优质工程而努力工作。

@#@@#@2.2质量保证体系@#@2.2.1质量体系文件建立@#@大龙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体现,是质量体系运行的法规性依据,通过对各类质量活动、方法作出规定,使项目部内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1:

@#@2008质量认证体系的程序进行生产和管理,同时满足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工程达标投产施工办法(2014年版)》的相关要求。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项目部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程开工不久就建立了针对本工程特点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管理计划》、《工程质量管理措施》、《质量、安全体系保证措施》、《质量考核办法》、《质量控制强制性条文》及一些支持性文件。

@#@并严格按照管理计划、合同规定实施质量管理工作,明确了工程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以及实施细则。

@#@@#@2.2.2质量体系的改进@#@1)项目部经理通过对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目标的实现、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及业主与监理满意程度的收集、分析,组织研究改进的方向和确定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改进;@#@@#@2)分管质量的总工及质量生产副经理通过对质量(岗位)目标的分解和考核、业主与监理满意信息及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收集、分析,确定改进的方向,并组织、监督实施;@#@通过对产品实施过程的策划(如技术方案的确定等)和监视、测量以及识别潜在不合格等方面,通过信息收集、分析,确定改进的方向,并组织、监督实施;@#@@#@2.2.3质量奖罚@#@根据《质量考核办法》和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出现的具有明确的质量责任时,及时进行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对质量做得好或质量改进有贡献的施工队或个人进行奖励。

@#@另外,每月末项目部对各个施工队进行质量考核,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主要总结质量情况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2.3质量管理程序@#@根据已制定的质量管理各项制度,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以项目部为主,各施工队配合,各管理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各管理职责、各施工队及人员的质量管理如下:

@#@@#@

(1)项目部:

@#@项目部应根据本工程工作内容,配置具有相应施工管理、质量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

@#@应熟悉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方法、图纸、现场放样情况,并对施工队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保证现场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根据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图纸、监理要求等指导、督促、检查现场施工质量,同时对现场施工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履行是“三检”制度。

@#@@#@

(2)项目部经理:

@#@全权负责本工程施工工作,代表公司处理和决策与本项目工程有关部门的一切事宜,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

@#@执行项目承包合同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

@#@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全面负责本工程的计划、技术、质量、工期、资金、降低成本等项目的管理,并组织实施。

@#@@#@(3)项目部总工: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负责在本工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法规、规程、设计图纸以及招标单位、本公司的有关规定等。

@#@熟悉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方法、图纸、现场放样情况,并对施工队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施工技术交底,保证现场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满足设计质量要求;@#@@#@(4)质量生产副经理: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协同项目部总工对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负责在本工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法规、规程、设计图纸以及招标单位、本公司的有关规定等。

@#@编制施工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并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使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员掌握施工方法、设计标准等,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5)测量人员:

@#@施工队配置专职测量人员,测量工要持证上岗;@#@对测量仪器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校检,并发放合格证书,测量仪器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

@#@在上述基础上,测量工应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现场地形等对施工队进行测量放样,做好现场放样标记及现场测量放样交底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精确的施工位置及方向;@#@@#@(6)材料员:

@#@材料员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按时提供优质、合格的材料,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7)质检员:

@#@负责工程质量检查并进行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

@#@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对监理单位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进行取样送检。

@#@@#@(8)资料员:

@#@对本工程有关的所有资料进行收集、编制、归档等工作。

@#@@#@上述各主要管理人员,在项目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各部门相互合作,确保在各个环节、各个工序下施工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4质量管理资源配置@#@2.4.1人员配置@#@表一质量管理人员配置统计表@#@序号@#@姓名@#@岗位@#@资质情况@#@学历@#@备注@#@1@#@彭德良@#@项目部经理@#@工程师@#@本科@#@2@#@吴永全@#@项目部总工@#@工程师@#@本科@#@3@#@成光连@#@质量生产副经理@#@工程师@#@大专@#@4@#@邵海军@#@项目部技术专职@#@土建施工员@#@大专@#@5@#@龙志忠@#@项目部质量员@#@质量员@#@大专@#@6@#@高宇群@#@项目部材料员@#@材料员@#@大专@#@7@#@吴伟芳@#@项目部资料员@#@资料员@#@大专@#@8@#@贾志明@#@测量工@#@测量工@#@中专@#@9@#@曹江陵@#@测量工@#@测量工@#@大专@#@10@#@韩晓建@#@测量工@#@测量工@#@大专@#@2.4.2设备配置@#@表二设备配置一览表@#@序号@#@型号名称@#@数量@#@数量@#@1@#@振动器@#@台@#@4@#@2@#@现浇混凝土搅拌机@#@台@#@4@#@3@#@SYD-16切割机@#@台@#@1@#@4@#@5T机动绞磨@#@台@#@6@#@5@#@对讲机@#@台@#@28@#@6@#@混凝土试块模具@#@套@#@10@#@7@#@扭力扳手@#@台@#@2@#@8@#@全站仪TC1010@#@台@#@1@#@9@#@经纬仪SDJ-021@#@台@#@1@#@10@#@水准仪DS3@#@台@#@1@#@11@#@游标卡尺@#@件@#@1@#@12@#@接地电阻测试仪ZC-8型@#@台@#@1@#@13@#@液压机@#@台@#@3@#@14@#@拖拉机绞磨@#@台@#@1@#@3、主要施工方法及参数简述@#@3.1、土石方工程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3.1.1、线路复测及分坑质量要求@#@在施工前,应根据平断面图和杆塔位明细表,对线路转角度数、档距、高差、定位高差等进行全面复测,误差必须在规定范围以内方能分坑开挖。

@#@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代表,采取处理措施。

@#@测量桩编号详见断面图及杆塔明细表,“Z”表示直线桩,“J”表示转角桩。

@#@分坑测量前,应根据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定出必要的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辅助桩,并对桩位作好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转角杆塔的分坑,均以线路实际转角度数的一半分坑,即横担轴线与线路转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同时应核对中心桩的位移值并认清位移方向,对转角塔应认清拔腿和压腿。

@#@本工程中几个特殊塔位的分坑,参见杆塔明细表编制说明部分。

@#@@#@1、基础布置示意图:

@#@@#@2、基础分坑:

@#@@#@1)、本工程耐张塔为正方形塔,分坑时以角平分线方向为准,按中心桩位移尺寸及设计尺寸分坑。

@#@@#@L1@#@C@#@B@#@@#@L2@#@L@#@d@#@Z1Z角平分线方向@#@E@#@A@#@D@#@@#@施工步骤:

@#@@#@

(1):

@#@仪器架于线路中心桩Z1上,在角平分线方向按中心桩位移值L钉出施工用中心桩Z。

@#@@#@

(2):

@#@仪器架于中心桩Z上,对准角平分线方向转45º@#@,钉出L1,L2桩,用皮尺按坑下底板宽E水平勾出坑口位置。

@#@@#@(3):

@#@依同样方法按设计尺寸钉出其余三个坑口的坑口桩。

@#@@#@(4):

@#@计算公式:

@#@L1,2=√2/2(E±@#@d)@#@注:

@#@中心桩不位移时按L值为0分坑,方法步骤不变,基坑如需放边坡,则d值为考虑放坡尺寸后的值。

@#@@#@2)、本工程直线塔采用正方形塔。

@#@其分坑大体如下:

@#@@#@L1@#@C@#@B@#@@#@L2@#@L@#@d@#@Z@#@E@#@A@#@D@#@@#@施工步骤:

@#@@#@

(1):

@#@仪器架于线路中心桩Z。

@#@@#@

(2):

@#@仪器架于中心桩Z上,对准平分线方向转45º@#@,钉出L1,L2桩,用皮尺按坑下底板宽E水平勾出坑口位置。

@#@@#@(3):

@#@依同样方法按设计尺寸钉出其余三个坑口的坑口桩。

@#@@#@(4):

@#@计算公式:

@#@L1,2=√2/2(E±@#@d)@#@注:

@#@中心桩不位移时按L值为0分坑,方法步骤不变,基坑如需放边坡,则d值为考虑放坡尺寸后的值。

@#@@#@3、复测分坑时注意以下规范要求:

@#@@#@1)测量仪器和量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经纬仪最小角度读数不应大于1′。

@#@@#@2)分坑测量前必须依据设计提供的数据复核设计给定的杆塔位中心桩,并以此作为测量的基准。

@#@@#@3)以相邻直线桩位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应大于50mm。

@#@@#@4)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设计档距的1%。

@#@@#@5)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1′30″。

@#@@#@6)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其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桩之间的距离与高程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同向两测回或往返各一测回法测定;@#@@#@②测距相对误差,同向不应大于1/200,对向不应大于1/150;@#@@#@7)杆塔中心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采用视距法测距@#@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测距的5‰@#@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1′30″@#@8)分坑时,应根据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的、作为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辅助桩,其测量精度应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施工中保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必须钉立可靠的辅助桩并对其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3.1.2、土石方开挖及爆破施工流程及要求@#@1、土石方开挖施工流程及要求@#@1)、基础基坑土石方开挖施工流程@#@@#@@#@场地清理@#@质量验收@#@验收合格@#@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基面开挖@#@基础分坑@#@基坑开挖@#@施工准备@#@2)基础基坑土石方开挖施工要求@#@

(1)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施工基面为基准。

@#@当设计施工基面为零时,杆塔基础坑深应以设计中心桩处自然地面标高为基准。

@#@@#@

(2)基坑开挖时,如发现地基土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及有关单位处理。

@#@@#@(3)人工开挖时,坑壁宜留有适当坡度,坡度的大小应视土质特性、地下水位和@#@挖掘深度等确定。

@#@@#@(4)坑口边0.8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土、材料、工器具等。

@#@易积水或冲刷的杆塔基础,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

@#@@#@(5)杆塔基础坑深允许偏差位+100~-50mm,坑底应平整。

@#@同基基础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基坑操平。

@#@@#@(6)杆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大于+100mm时,其超深部分应铺石灌浆。

@#@@#@2、土石方爆破施工流程及爆破设计@#@1)、基础基坑土石方爆破施工流程@#@@#@现场勘查@#@监理工程师审@#@爆破设计@#@报公安部门备案@#@@#@机具人员配备@#@施工准备@#@爆破器材准备@#@钻孔@#@装药@#@联接起爆网络@#@起爆@#@警戒防护@#@检查处理哑炮@#@解除警戒后出碴@#@2)、基础基坑土石方爆破设计@#@

(1)主爆区参数设计@#@孔径取40mm。

@#@每个分层开挖高度为1.0m,浅眼爆破参数的选取:

@#@@#@①底盘抵抗线(W)@#@可采用下式计算:

@#@W=(0.4~1.0)H@#@式中:

@#@H—分层(台阶)高度,m@#@计算得:

@#@W=0.4~1.0m@#@取W=0.8m@#@②炮孔深度和超深@#@L=H+h@#@h=(0.10~0.15)H@#@式中:

@#@@#@L——炮孔深度,m;@#@@#@H——分层(台阶)高度,m;@#@@#@h——超深,m。

@#@@#@计算的:

@#@@#@h=(0.1~0.15)m;@#@取h=0.1m@#@L=1.0+0.1=1.1m@#@③孔距(a)和排距(b)@#@孔距按下式计算:

@#@@#@a=(1.0~2.0)W=0.8m~1.6m,取a=1。

@#@@#@排距按下式计算:

@#@@#@b=(0.8~1.0)W=0.64m~0.8m,取b=0.7。

@#@@#@④单位炸药消耗量(q)@#@该工程岩石为中硬岩层,浅孔松动爆破时其单位炸药消耗量q可取0.35kg/m3。

@#@@#@上述各参数实际合理的数值,还应进一步在工程初期的实践中通过试爆而确定具体数值。

@#@@#@⑤单孔装药量@#@Q=qabH=0.35×@#@1×@#@0.7×@#@1.0=0.245kg,取Q=0.20kg@#@炸药选用直径为32mm的乳化炸药药卷,每支长20cm,重200g,则装下200g的炸药,其装药长度为0.2m,炮孔深度为1.1m,则能够供填塞部分长度为0.9m。

@#@@#@⑥填塞长度@#@l填=(0.7~1.0)W=0.56m~0.8m,根据计算可知,选取的参数经计算能满足填塞的要求,故填塞长度取0.9m,在距离孔口0.9cm处用牛皮纸捣填,上部90cm用炮泥填塞捣实。

@#@@#@浅孔爆破参数详见表1,浅孔爆破工艺每孔装一个起爆体,敷设一塑料导爆管雷管,见图1。

@#@@#@表1浅孔爆破参数计算表@#@孔径@#@d(mm)@#@段高@#@H(m)@#@抵抗线@#@w(m)@#@孔距@#@a(m)@#@排距@#@b(m)@#@超深@#@h(m)@#@孔深@#@L(m)@#@单耗q(kg/m3)@#@每m装药量(kg/m)@#@单孔@#@药量@#@(kg)@#@装药@#@长度@#@L1(m)@#@填塞@#@长度@#@L2(m)@#@40@#@1.0@#@0.8@#@1@#@0.7@#@0.1@#@1.1@#@0.35@#@1@#@0.2@#@0.2@#@0.9@#@图1炮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2)预裂排参数设计@#@①炮孔直径@#@预裂孔的孔径可取d=40mm,考虑实际情况,炸药仍选用直径为32mm的乳化炸药药卷,每支长20cm,重200g。

@#@可采取导爆索上捆绑炸药,再装入炮孔内部的方式进行装药。

@#@@#@②炮孔深度@#@确定预裂孔深度的原则是确保不留根底和不破坏调节地步岩体的完整性,根据这一原则可选择孔深为L预=1.1m。

@#@@#@③孔距@#@a预=(8~12)d=0.32m~0.48m,取a预=0.4m。

@#@@#@④线装药密度@#@线装药密度,根据岩石具体情况取系数k=0.15kg/m3。

@#@@#@⑤填塞长度@#@l填=(12~20)d=0.48m~0.8m,取0.6m。

@#@@#@⑥孔装药量@#@Q预=k(l-l填)=75g,取75g(不含导爆索的药量)。

@#@@#@⑦装药结构@#@为防止爆破噪声,使用导爆索绑药卷的串连装药,导爆索长度1.1-0.6=0.5m,底部药包为25g,上部4个12.5g的药包均匀分布,导爆索上端用l段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

@#@距离孔口0.6m处捣填牛皮纸,上部用炮泥密实充填。

@#@@#@缓冲孔与最后一排主炮孔排距,以及缓冲孔与预裂孔的排距均取0.8m,缓冲孔孔距为主爆区孔距的一半,即取";i:

29;s:

10157:

"《一》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简介@#@1.概述@#@能源管理系统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以实现对能源设备、能源实绩、能源计划、能源平衡、能源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介质种类主要包括:

@#@高炉煤气(BFG)、焦炉煤气(COG)、转炉煤气(LDG)、氧气(O2)、氮气(N2)、氩气(Ar)、压缩空气(Air)、蒸汽、氢气(H2)、生活水、工业净环水、工业浊环水、浓盐水、除盐水、软化水、电力等。

@#@@#@能源介质信息包括:

@#@压力、流量、温度、煤气热值、供水品质(水质)、阀门开闭、调节阀开度、开关信号、动力设备运行状态、主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环保信息包括:

@#@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流量、主要废气排放点的外排放废气中烟(粉)尘、SO2、NOx、CO2等污染因子的浓度和流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质量指标、厂界噪音等。

@#@@#@2.系统架构@#@典型能源系统架构包括能源调度管理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单元等三级物理结构,如下图示:

@#@@#@系统结构示意图@#@数据流@#@3.系统功能@#@EMS监控部分分为4个子系统,即电力系统、动力系统、水系统和环保系统。

@#@其中动力系统包括燃气系统、蒸汽系统、氧氮氩系统,水系统包括化学水、工业水和生活水。

@#@@#@1)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通过建立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SCADA系统)对能源潮流数据(如电流、电压、压力、温度、流量、环境数据等)、设备状态(如开、停、阀门开度、报警信号等)等进行采集;@#@提供过程监视、操作控制、实时调整等画面,过程曲线及信息显示等辅助界面、大屏幕等完成能源设备状态及潮流的监视功能;@#@提供过程控制和实时调整,参数设定窗口等实现控制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档。

@#@@#@2)基础数据管理@#@包括介质参数管理、维护单位管理、计量设备管理、测点耗量关系、用户权限设置、以及其他需人工录入的参数管理界面。

@#@@#@3)能源管理功能@#@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结合生产计划和检修计划的数据,实现基础能源管理功能,包括能源实绩分析管理、能源计划管理、运行支持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能源平衡管理等。

@#@@#@4)环境监测功能@#@对环保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对水、烟气等污染源排放进行监测、分析和管理。

@#@@#@《二》钢铁企业主要工艺涉及的节能技术@#@à@#@焦化工序(干熄焦技术、焦炉煤气脱硫净化技术)@#@à@#@烧结球团工序(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球团废热循环再利用技术、烧结烟气湿法/干法脱硫技术)@#@à@#@炼铁工序(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发电技术TRT、高炉热风炉双预热技术、高炉煤气汽动鼓风技术、高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技术、高炉炉渣利用技术)@#@à@#@炼钢工序(转炉“负能”炼钢技术、转炉烟气高效利用技术、转炉烟气干法除尘技术、电炉烟气余热回收除尘技术)@#@à@#@轧钢工序(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综合性节能技术(能源管理及优化调控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技术、全燃高炉煤气锅炉发电技术)@#@《三》钢铁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结合公司的目前在节能环保方向(余热回收及发电)的主要业务,归纳了如下11种节能技术:

@#@@#@1、干熄焦技术(焦炭显热、焦炉煤气余热)@#@2、烧结余热@#@余热利用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热利用,即利用余热来助燃、预热、干燥、供热、供暖等。

@#@@#@

(1)用作点火炉助燃空气:

@#@将冷却机废气除尘后,输送至点火炉空气管道内,以节省点火燃料;@#@@#@

(2)预热烧结混合料:

@#@在点火炉前设置预热炉,冷却机废气由鼓风机送入预热炉内,对混合料进行预热,以提高混合料温度,降低固体燃料消耗;@#@@#@(3)热风烧结:

@#@此方法是在烧结机点火后,继续以300~1000℃热风或热废气向料层提供热量,进行烧结;@#@@#@(4)产生蒸汽供暖、供热:

@#@该方法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送至管网供全厂使用。

@#@@#@第二种是动力利用,即将热能用作余热锅炉或其它余热回收装置的热源,生产蒸汽将其转化为电或机械能,如余热发电。

@#@@#@3、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TRT@#@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装置(TopGasPressureRecoveryTurbine,简称TRT)是在减压阀前将煤气引入一台透平膨胀机作功,将压力能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TRT在运转中不需要燃料,不改变原高炉煤气的品质和正常使用,却回收了相当可观的能量(约占高炉鼓风机所需能量的30%),同时又净化了煤气,减少了噪音,改善了炉顶压力控制品质,且不产生新的污染,发电成本极低,是典型的高效节能环保装置。

@#@@#@4、高炉热风炉双预热技术@#@高炉热风炉双预热技术是指同时预热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的技术,这不仅会明显提高热风炉的理论燃烧温度,而且有利于提高热风炉的寿命,降低能源消耗。

@#@@#@5、高炉煤气汽动鼓风技术@#@高炉煤气汽动鼓风技术主要是利用高炉本身产生的富余煤气,通过锅炉燃烧产生蒸汽,蒸汽驱动工业汽轮机带动风机运转对高炉鼓风。

@#@常规汽动鼓风技术通常是采用中温中压参数凝汽式汽轮机,由工业汽轮机直接带动鼓风机运行,实现高炉煤气→蒸汽→冷风的能源转换。

@#@@#@6、转炉“负能炼钢”技术@#@负能炼钢指炼钢过程中回收的煤气和蒸汽能量大于实际炼钢过程中消耗的水、电、风和气等能量总和。

@#@@#@要实现转炉工序“负能炼钢”,一方面要努力降低炼钢耗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能量回收,提高回收效率。

@#@提高转炉煤气和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率和利用率是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的重要保障。

@#@@#@7、高炉炉渣显热回收技术@#@炉渣的显热回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利用循环空气回收炉渣显热,然后通过余热锅炉以蒸汽的形式回收显热,如风淬法;@#@另一类是将高温炉渣注入容器内,在容器周围用水循环冷却,以蒸汽形式回收炉渣显热,如环形床法。

@#@@#@8、转炉烟气高效利用技术@#@烟气能量的高效转换与回收利用是转炉工序能耗实现“负值炼钢”的主要途径。

@#@烟气能量回收主要以烟气显热和化学能转换为中、低热值的转炉煤气,中、低压蒸汽两种方式并加以回收利用。

@#@@#@转炉余热锅炉生产蒸汽既可以供饱和蒸汽发电设施,也可用于精炼。

@#@@#@9、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除尘技术@#@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形式基本都是蒸汽,回收装置主要有两种: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和余热锅炉回收装置。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有较大优势。

@#@@#@10、轧钢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是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其核心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即利用高温烟气对助燃空气或/和煤气进行预热。

@#@@#@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组蓄热式烧嘴在正常工作时,两只燃烧器不会处于同一种工作状态。

@#@当一只烧嘴处于燃烧工作状态时,此燃料通路开通、常温空气(常温煤气)通过炽热的蓄热体,被加热为热空气(热煤气)去助燃(燃烧);@#@另一只烧嘴一定处于蓄热状态作为烟道,此燃料通路关闭,燃烧产物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经燃烧通道到蓄热体,使蓄热体蓄下热量后,经烟道由烟囱低温排出。

@#@经过一段时间后,换向阀换向,两只烧嘴的工作状态互换,两种工作状态交替进行,周而复始。

@#@通过蓄热体,出炉烟气的余热得到回收利用。

@#@具有足够传热能力和含热能力的蓄热体,能使烟气余热得到充分的回收,将空气预热到很高的温度。

@#@@#@1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充分利用钢铁企业低热值高炉煤气,由燃气轮机循环以及汽轮机循环所组成,煤气的热能既利用了烟气的做功能力发电,又利用了蒸汽的做功能力发电,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该技术将钢铁企业高炉等副产煤气经除尘器净化加压后与经空气过滤器净化加压后的空气混合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内混合燃烧,高温高压烟气直接在燃气透平内膨胀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完成燃机的单循环发电。

@#@燃气轮机做功后的高温排气送入余热锅炉,产生高、中压蒸汽后进入蒸汽轮机作功,带动发电机组发电,形成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系统中锅炉和汽机均可外供蒸汽,灵活组成热电联产系统。

@#@该技术主要工艺流程图如下:

@#@@#@《四》能源管理系统的效益@#@a)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b)实现对能源介质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c)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减少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d)降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e)加快系统的故障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f)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g)深化能源数据的挖掘、加工、处理、分析,为“节能改造”提供能源决策依据@#@附录: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i:

30;s:

6703: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家沟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设计方案@#@甘家沟煤矿@#@2017年12月12日@#@会审人员签字@#@规程(措施、方案)名称@#@顶板管理隐患整改方案@#@部门或职务@#@签字@#@日期@#@机电科@#@地测科@#@技术科@#@通防科@#@安全科@#@调度室@#@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会审意见:

@#@@#@矸石山综合治理设计方案@#@摘 @#@ @#@要:

@#@本文从甘家沟煤矿煤矸石山堆积现状出发,通过采用摊矸放坡、浇筑挡墙、设置栅栏、黄土覆盖、植被绿化的方法对矸石山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煤矸石、摊矸放坡、浇筑挡墙、设置栅栏、黄土覆盖、植被绿化@#@一、前 @#@ @#@言@#@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包括岩石巷道掘进时产生的掘进矸石,采煤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和夹在煤层中的岩石夹层里采出来的矸石。

@#@煤矿多年开采之后,排出的矸石堆积如山,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其中所含的硫化物散发后会污染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的后果。

@#@拟对甘家沟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二、工程概况@#@据不完全统计,矿历年共产原煤约70万吨,伴随着煤炭的开采,矿煤矸石的堆存量按9%左右的速度增加,堆积已达近80万立方,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

@#@@#@煤矿煤矸石堆场位于矿区北约2500米处,一乡间公路侧边山沟内。

@#@堆场长约131m,宽约85m,深约30m,形似倒椎矩形状,近东西向延伸。

@#@煤矸石采用汽车运送、顺坡堆放方法堆积,其成分以炭质泥岩和炭质页岩为主,含有砂质泥岩、粉砂岩以及砂岩等岩块(见现场图片)。

@#@西边平整面以下剩余堆积空间约12.75万m3。

@#@@#@对煤矿来讲,治理大量堆存的煤矸石,妥善解决煤矸石污染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造福周边地区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按照省、市能源发展规划要求,结合煤矿的实际,对煤矿矸石山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建设投资约为250万元。

@#@@#@三、工程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要求和该煤矿矸石山的地理特点及物质组成,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加快建设”的方针,考虑到煤矸石风化和淋溶的必要条件,采用消矸护坡、黄土覆盖,复垦种植,导排雨水,大力推广采用新型环保材料(生态垫)的应用,对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实现以害治害,变害为利的目的,取得双重环境和经济效益。

@#@@#@四、矸石山综合治理设计方案@#@针对上述状况,我们提出对应的设计方案,对煤矿的矸石山进行彻底的治理。

@#@依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方案:

@#@@#@1、整治场地、摊铺矸石,该矸石山现堆放坡度约为48°@#@,时常出现滑坡塌方现象。

@#@矸石山的治理首先应着手对矸石山的坡面坡度进行消减工作,由上至下推散矸石,将现状的48°@#@坡消减为30°@#@(1:

@#@1.732)坡,稳定坡面。

@#@@#@2、砌筑挡墙,防止矸石塌方。

@#@在矸石场西部边界砌筑挡墙,挡墙长165m;@#@挡墙基础深2.0m、宽3.0米;@#@挡墙高15米,呈正台阶状上升,第一台阶高5.0m、宽2.0m,第二台阶高5.0m、宽1.5m,第三台阶高5.0m、宽1.0m。

@#@挡墙用Ф25mm螺纹钢扎筋,搭架设模砼浇制,砼C25:

@#@水泥强度32.5Mpa,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塔罗度35~50mm,每立方米用料量:

@#@水190:

@#@水泥463:

@#@砂子489:

@#@石子1258,配合比为:

@#@0.41:

@#@1:

@#@0.958:

@#@2.462,砂率28%,水灰比:

@#@0.41。

@#@该挡墙预计砼为4703m3,需投入砼(280元/m3)计131.7万元,人工工资计80万元,共计211.7万元。

@#@@#@3、土地复垦种植,在已堆积矸石的区域面积约为5265㎡,较为平整,在东西走向留一条10m宽车道,两侧进行黄土覆盖,绿化种植林草。

@#@在实施煤矸石治理工程前,先采集熟土壤,就近堆置,以备日后复垦时利用。

@#@在平整后的矸石地面上,铺800mm厚的种植土。

@#@该处实施牧业复垦,因为牧业复垦一般是在未经平整或稍加平整的矸石山上进行。

@#@整地要提前半年进行,以保证表层矸石充分风化,这样易于种植。

@#@@#@牧业复垦草种的选择:

@#@选择适应种植的牧草是牧业复垦成功的关键,应选播种栽植较容易、成活率高、种源丰富,育苗简易且方法较多,适宜播种栽植时间长,发芽力强、繁殖力大,幼苗活力强,施肥反应快、抗旱能力强的种类。

@#@煤矿草种采用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等品种。

@#@@#@4、修建排水沟,汇集降雨,避免雨水沿坡面流淌过程中冲刷覆土,防止矸石发生滑坡。

@#@排水沟设置位置:

@#@@#@①矸石山上部平面中间处,构筑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沟,连通南北边界的水沟,以避免平台上的雨水冲刷矸石斜坡,水沟长约65m;@#@@#@②矸石山南北两侧分别构筑一条水沟直达西边界下面河沟,可将矸石山上的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水沟长各为140m;@#@@#@ƒ矸石场底部四周建混凝土砌筑排水沟65m,将雨水引入下面河中,以防止雨季雨水排泄不畅。

@#@@#@排水沟做法采用毛石砌筑,宽600mm、深500mm,水泥砂浆勾缝处理,用预制盖板覆盖。

@#@@#@排水沟预计材料资金、人工工资投入:

@#@410m*350元/m,计14.35万元。

@#@@#@5、为防止人员进入矸石场遛哒发生意外事故,在上部东边、南边、北边设置2.3m高栅栏,共计长260m。

@#@栅栏采用每隔8m立一个砼立柱,其中上、中、下栓三根钢丝绳,钢丝绳上用铁丝扎结金属网片。

@#@@#@6、在整个矸石场四周设置严禁入内警示牌。

@#@@#@五、总结@#@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的设计和使用办法,甘家沟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项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并且确保了矸石山的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i:

31;s:

13442: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化学清洗与水质稳定处理@#@科技之声2009-11-0509:

@#@41:

@#@51阅读117评论0字号:

@#@大中小@#@ @#@@#@在工业生产中,循环冷却水系统贯穿于某些生产装置或设备中,以水为冷却介质循环运行,在交换设备余热保护其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按照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敞开式循环体系和密闭式循环体系,前者一般在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应用,如火力发电机组、中央空调机组等,与空气直接接触,补水量较大;@#@而后者一般存在于小型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如加工机床、空压机、空分设备、电焊机等设备,不与空气直接相通,耗水量较小。

@#@@#@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实际运行中,由于循环冷却水的温度、盐份、pH值等均适合微生物的繁殖和水垢的生成,若不加以控制,微生物繁殖将导致粘泥堵塞热交换器,而水垢也会影响输送管线的流量,并且在粘泥沉积的地方会产生垢下腐蚀。

@#@@#@而且从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排污方面考虑,一般要求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率设计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得水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势必造成设备换热管和水管道内壁生成附着物和换热管材质发生腐蚀。

@#@由于附着物的传热性较差,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换热效率;@#@而换热管的腐蚀会减弱其机械强度,甚至出现穿孔,使冷却水发生泄漏,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在外界条件(如温度、流速、浓度)改变时,循环冷却水水质多表现为不稳定的状态,极易产生金属材质腐蚀、设备表面结垢、粘泥沉积与微生物滋生等三类问题。

@#@如不进行科学的水处理,势必会引起管道堵塞、腐蚀泄漏、换热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对系统设备和管道造成损坏或非计划性停机停产。

@#@@#@为了使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循环冷却水在冷却设备、输水管线内形成污垢、产生腐蚀及附着生物粘泥,提高热交换设备的冷却效果,确保生产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就必须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清洗除垢及缓蚀、阻垢分散、菌藻控制等日常的水质稳定处理。

@#@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通过投加阻垢分散剂、缓蚀阻垢剂、杀菌灭藻剂等化学水质稳定剂以降低设备和管道的腐蚀,控制结垢生成,抑制微生物繁衍,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这不仅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动力消耗,并且能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保护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由于水质不稳定而易引起系统结垢、腐蚀、生物粘泥及菌藻滋生等不良后果。

@#@@#@1腐蚀@#@1.1碳钢材质与水中的氧气作用而发生腐蚀,其反应如下:

@#@@#@Fe+O2+H2OFe(OH)3↓@#@1.2有害离子引起的腐蚀@#@循环水在浓缩过程中,各种盐类的浓度相应增加,当Cl-和SO42-离子浓度较高时,会使金属表面保护膜的防腐性能降低。

@#@尤其是Cl-的离子半径小、穿透性强,容易破坏金属表面的保护膜增加其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速度,引起金属的局部腐蚀。

@#@@#@1.3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因金属间电位差而造成电池腐蚀,例如热交换器的铜管与碳钢端板,其接触部分的钢铁材质会因此加速腐蚀。

@#@@#@1.4水中微生物的滋生也会产生细菌性腐蚀,如硫酸还原菌、铁细菌等。

@#@@#@1.5其它引起腐蚀的影响因素有:

@#@pH值、溶解的气体、温度、流速等。

@#@@#@2结垢及沉积@#@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所溶解的重碳酸盐浓度随着蒸发浓缩而增加,当其浓度达到饱和状态,或者在经过换热器传热表面使水温升高时,水中盐份溶解平衡遭到破坏,会发生下列反应即水垢的生成:

@#@@#@Ca(HCO3)2=CaCO3↓+CO2↑+H2O@#@生成的CaCO3水垢沉积在换热器的传热表面,形成一层硬垢,导热性能很差,严重影响换热效率。

@#@@#@其次,循环水系统设备、管道主要材质是碳钢,其腐蚀产物主要是氢氧化物和铁的氧化物的水合物,呈胶体状态,稳定地悬浮于水中,但当通过热交换器时易在受热面胶体相互凝集沉淀。

@#@沉淀的Fe2O3由于它的不连续性和不致密性而对金属无保护作用,而且由于它的磁性,粘着力强,且比重大,消除困难,形成污垢。

@#@@#@另外,循环水中也有天然有机物、泥沙、微生物群落等悬浮物,它们于流速慢或温度高的地方慢慢沉积而形成污垢沉积在设备、管道表面。

@#@此类污垢一般较为疏松,易用水冲洗去除。

@#@@#@3微生物影响@#@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及藻类,由于其散布在自然界各个角落,而循环水之温度、盐份、pH值、溶解氧等比较适合微生物繁殖。

@#@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微生物不断滋生,并分泌出大量粘液,将水中不溶性杂质粘结在一起,产生粘泥附着于设备和管道的内表面,阻碍水的流动和系统热交换,且在粘泥沉积地方往往会造成沉积物下腐蚀。

@#@@#@4危害与不良影响@#@上述的水垢、腐蚀和微生物滋生等这三者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如水垢和污垢往往结合在一起,结垢和生物粘泥又能引起或加重腐蚀。

@#@这些水垢、腐蚀物及生物粘泥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4.1设备管道水垢附着:

@#@水垢的导热系数极低,降低传热效率或传热不匀,影响设备制冷效果,使换热器压力升高,增大压缩机正背面压力差,导致电机负荷增加,造成高压运行,增加电能消耗,严重时可直接造成主机高压事故停机。

@#@@#@4.2使系统水循环量减少:

@#@沉积物(如水垢、微生物粘泥)覆盖在循环水系统设备管道或换热器流道表面,严重的将堵塞管道,阻碍水流动,使冷冻水循环量减少,热交换效率进一步降低。

@#@@#@4.3腐蚀设备和管道:

@#@系统管道及设备内壁常因腐蚀造成锈渣脱落,脱落的锈渣会堵塞盘管,使换热效果下降,严重时造成穿孔泄漏等重大停机事故;@#@同时腐蚀的存在还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二、化学清洗说明@#@首先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化学清洗。

@#@清洗之前需对水质进行采样分析,调查了解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判断污垢主要成分。

@#@根据水质分析、系统材质和设备系统运行与结垢情况制订清洗方案。

@#@其具体操作步骤分为:

@#@@#@清水冲洗:

@#@启动系统循环水泵,用大流量的清水尽可能的冲洗掉系统中的灰尘、泥沙、脱落的藻类及腐蚀产物等疏松的污垢,以节约用清洗药剂量,降低清洗成本,为下一步的化学清洗做准备。

@#@@#@杀菌剥离:

@#@排放出污水后补充清水,在循环水系统内的冷却水池中分别一次性的加入杀菌剥离剂,杀死系统中菌藻类微生物,并使设备、管道内表面附着的生物粘泥剥离脱落;@#@通过水泵循环运行12~24小时,进行杀菌灭藻剥离污垢,最后从最低点排放污水。

@#@@#@清洗除垢:

@#@系统补入清水后加入具有溶垢、渗透与分散作用的清洗剂和清洗缓蚀剂,启动水泵将管道系统内的浮锈、水垢、油污等清洗下来,分散于水中,随水排出,还原清洁的金属表面。

@#@循环清洗两次,每次12小时,并要求加清水置换排污至浊度小于20ppm即视为清洗结束,最后将Y型过滤器上的过滤网拆开,蘸药剂手工清洗干净。

@#@@#@钝化或预膜:

@#@设备管道经过清洗后其金属表面处于十分活跃的活性状态,极易二次氧化锈蚀。

@#@A:

@#@若设备清洗后封存,则对设备进行预膜钝化处理;@#@B:

@#@若设备清洗后立即投入使用,则需进行预膜缓蚀处理,以更好的保护洁净的金属表面防止氧化锈蚀。

@#@@#@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过程完成后,就进入了日常水质稳定维护阶段,即通过加入水质稳定剂,降低金属材质生锈速率,抑制水中菌藻滋生,防止钙、镁盐结垢、沉淀,最大限度的保持设备和管道的金属表面清洁。

@#@这样就可减少设备清洗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水质稳定处理@#@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日常水质稳定处理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可延长管线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即水处理的效果是使管线和设备达到设计的使用寿命;@#@而且能节约大量的电能及水资源;@#@还可防止设备水系统结垢、腐蚀,菌藻附着,保证系统设备经济而安全运行。

@#@@#@目前,采用化学加药处理方法是循环水质稳定处理中最为有效且经济的技术措施,即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和材质特点,采用合适的水质稳定剂以维持和修补系统内金属表面形成的保护膜,并阻止和分散各种成垢离子结垢,控制菌藻的生成,达到防腐、防垢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加药处理后的循环水质要求符合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其中:

@#@碳钢腐蚀率≤0.075mm/a;@#@铜腐蚀率≤0.005mm/a;@#@污垢热阻≤4.0×@#@10-4mk/s;@#@异养细菌总数≤5×@#@105个/mL。

@#@@#@一般来说,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水质稳定剂主要有三大类:

@#@阻垢缓蚀剂、缓蚀剂和杀菌灭藻剂。

@#@@#@1.阻垢分散剂@#@该水质稳定剂为复合型水处理药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化学稳定性强,耐高温,低磷环保,可同时控制多种金属材质的腐蚀及污垢的产生,具有良好的阻垢缓蚀效果。

@#@本品能通过络合增溶、晶格畸变及吸附分散作用,破坏垢物形成与增长的条件,使Ca2+、Mg2+等致垢离子稳定地溶于水中,对碳酸钙、硫酸钙、磷酸盐及碳酸钡等有卓越的阻垢效果,能很好地控制系统结垢,并对氧化铁、二氧化硅等胶体也有良好的分散作用,同时能在碳钢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腐蚀性离子的浸入,对设备表面起到良好的缓蚀保护效果,是阻垢性能优良兼具缓蚀效果的高效阻垢缓蚀剂。

@#@@#@2.缓蚀剂@#@这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稳定性能好,能在碳钢、铜及其合金材质表面形成多层致密的高分子防护膜,使金属表面不起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

@#@@#@3.杀菌灭藻剂@#@本品是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极易滋生菌藻的特点而设计的杀生剂配方。

@#@@#@本杀菌灭藻剂为低毒、高效、广谱的杀生剂,分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种杀菌剂,能够不可逆的有效控制和杀死范围很广的微生物,本身也能被分解或被微生物降解;@#@具有穿透粘泥和分散或剥离粘泥的能力,兼有优良的粘泥剥离和抑制菌藻繁殖的效果。

@#@同时在使用浓度下,与水中的缓蚀剂和阴垢分散剂能够彼此相容。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种杀菌剂交替投加,则可取得更好的杀菌灭藻和剥离效果,能削弱微生物的耐药性。

@#@@#@四、水质管理@#@1.浓缩倍数管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控制一定值的浓缩倍数对保护设备和节约水资源,减少开支有很大好处。

@#@一般要求浓缩倍数在3至6这个范围内为宜,太高了节约水资源意义不大,且增加了结垢的趋势。

@#@@#@由于循环水浓缩时,水中的各种离子随之浓缩,而电导正是反应水中离子浓度多少的数值,浓缩倍数与电导的增长基本上成正比关系。

@#@当水浓缩一倍时,电导率值浓缩0.93—0.98倍,所以一般采用浓缩倍数为3时水的对应电导率作为控制值,当水浓缩倍数过高时,则启动排污口,同时加药泵启动,补入相应的被排污水带走的药量。

@#@@#@2.药剂浓度的管理@#@平时水处理药剂若不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则不能充分发挥阻垢缓蚀和杀菌剥离效果;@#@而过量加药则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加药要及时适量。

@#@目前,循环水系统加药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采用自动加药装置投加;@#@二是根据计算量而采用连续滴加或间歇式投加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保证水中药量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3.日常监测@#@机组运行期间,最重要的水质管理是掌握补水和循环水的水质。

@#@一般来说每月应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如出现某个项目超标,则应优化水质稳定剂的配方及其加药量,使之达到合同规定的水质标准。

@#@在腐蚀或结垢情况监测时,可采用现场悬挂标准试片或试管,每月或两个月测定一次腐蚀或结垢数据。

@#@@#@经过多年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现场经验积累与技术总结,我们开发出了多种适合工业循环@#@";i:

32;s:

12248: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1、绪论@#@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2.1现状情况要明确@#@

(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2.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2.3规划布局@#@

(1)基本要求@#@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 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灌溉、排水应兼顾,一般地,若农渠灌排结合,则斗渠、斗沟应分开。

@#@@#@渠道衬砌形式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充分论证。

@#@@#@排水沟护坡,要阐述其必要性,并注意其生态效应。

@#@@#@(4)重要工程布局要细化@#@对于大规模的管道灌溉系统、喷滴灌系统等,要在规划布局中专门论述,并绘制专项布置图。

@#@@#@2.4图件要求@#@

(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应反映项目区的区位、交通状况、骨干水源与排水河道的情况等,因此图幅范围要恰当。

@#@@#@

(2)项目区现状图@#@应反映主要工程现状,特别是项目区内的灌溉水源与渠道、排水沟布设与排水出路、现有的交通情况等。

@#@@#@(3)项目区规划布置图@#@项目区“四至”边界要明确,图例要清晰易辨,比尺符合规定,工程标注全面。

@#@@#@工程衔接要明确,特别是渠道与泵站的衔接、电力线路与泵站的衔接、道路与桥梁的衔接、项目区主干道路与外部公路的衔接、各级排水沟相互之间的衔接、@#@2.5注意引用标准、规范的有效性问题@#@相关的规范主要包括: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3、评审重点@#@3.1评审内容@#@

(1)项目建设必要性。

@#@@#@

(2)申报单位的合规性。

@#@@#@(3)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4)环境影响和节能评价的科学性。

@#@@#@(5)投资方案的可靠性。

@#@@#@(6)效益分析的合理性。

@#@@#@(7)材料合规性。

@#@@#@3.2评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1)通常性要求:

@#@①材料的合规性;@#@②申报单位的合规性;@#@③申报单位的准入性。

@#@@#@

(2)评审重点:

@#@①项目的规划布局;@#@②工程规划设计;@#@③项目建设内容;@#@④工程概(估)算;@#@⑤投资投向;@#@⑥材料合规性。

@#@@#@(3)不可行的情况:

@#@①不在省级“四沿”规划范围内,或与已建项目区重叠;@#@②规划布局严重不合理、缺少工程设计或存在严重错误、水资源不能满足需要、主要单项工程缺少建设的必要性;@#@③投资投向存在严重问题;@#@④概算明显偏高;@#@⑤报告未达到规定深度,编制提纲不符合要求,材料明显不合规。

@#@@#@3.3项目评分@#@项目评分包括7个方面,共28项指标(见附表)。

@#@7个评分项包括:

@#@

(1)项目区概况表述;@#@

(2)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3)项目区规划设计;@#@(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效益分析;@#@(6)实施管理和运行管护;@#@(8)申报材料质量。

@#@@#@得分60分以下的为不可行。

@#@@#@附表: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家评分表@#@项目名称:

@#@ 评审编号:

@#@@#@专家组组长签名: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审参考要点@#@标准分@#@得分@#@1、项目区概况表述@#@1.1区位@#@项目区地理位置;@#@四址范围;@#@涉及的县、乡(镇)、村组情况;@#@与其他项目区的关联度@#@2@#@1.2自然状况@#@主要水文气象特征;@#@地形地貌及土壤特点;@#@主要自然灾害及影响程度@#@2@#@1.3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及劳力;@#@土地利用现状;@#@生产布局与发展水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经营主体及带动情况;@#@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2@#@1.4基础设施状况@#@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田间灌排工程现状;@#@农机化作业水平;@#@交通与电力设施;@#@其他制约因素@#@2@#@1.5综合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2、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2.1耕地资源评价@#@耕地数量及质量水平;@#@集中连片程度;@#@植被覆盖率@#@2@#@土地流转情况;@#@可开发利用潜力@#@2.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水资源数量;@#@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的确定;@#@@#@4@#@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及富余或短缺的计算过程与结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及富余或短缺的计算过程与结论;@#@@#@针对存在问题拟采取的对策及预期效果评价。

@#@@#@2.3环境影响评价@#@对水资源和土壤环境的分析评价;@#@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够有效利用,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4@#@3、项目区规划设计@#@3.1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建设目标是否明确@#@5@#@与当地区域规划是否相衔接?

@#@是否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3.2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是否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建设标准相一致@#@4@#@各项治理措施的建设标准是否符合项目区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农业综合开发和相关行业建设标准的要求@#@3.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因地制宜原则@#@8@#@主要单项工程建设是否能够有效消除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单项工程建设规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水源工程建设必要性是否充分;@#@采取的灌溉和排水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并全面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实用@#@典型设计水力计算是否准确;@#@设计参数选取是否经济合理、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主要单项工程设计方案是否进行了方案比选@#@3.4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方案必要性是否充分、区域范围与面积是否明确@#@8@#@良种基地、晒场、仓库建设的必要性是否充分,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购置是否从实际出发,品种、型号、数量是否明确,补助标准是否符合规定@#@农用输变电线路铺设的必要性是否充分、布局是否合理@#@3.5农田道路@#@新建或改建机耕道路必要性是否充分、规格是否明确@#@6@#@硬化道路的必要性是否充分、规格是否明确@#@骨干农田道路工程是否进行了典型工程设计,并据此进行了方案比选@#@3.6林业工程规划设计@#@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苗圃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是否充分;@#@树种选择的适宜性是否合理@#@2@#@3.7科技推广实施方案@#@科技推广的主要就是路线是否明确;@#@主推的品种和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内容或任务是否明确;@#@技术依托及承担科技推广任务的单位是否明确;@#@安排的科技推广经费是否符合规定比例@#@2@#@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1资金筹措的可靠性@#@项目资金来源与构成是否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配套比例是否配合规定;@#@本级地方配套是否列入财政预算;@#@@#@5@#@自筹资金构成是否明确,并提供有关农民同意投工投劳的"@#@一事一议"@#@决议;@#@@#@4.2资金投向的合理性@#@各项治理措施是否与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相互对应,建设重点是否突出;@#@@#@5@#@各项治理措施的资金投入比重是否合理;@#@资金使用范围是否符合规定@#@4.3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计算内容是否完整@#@5@#@估算依据是否充分、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有无错算、漏算、重算;@#@仪器设备购置规格、数量、价格是否明确;@#@@#@投资估算相关表格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4.4取费标准的合规性@#@勘测设计费、建设监理费、项目管理费、工程管护费等不形成实体工程费用的计列是否符合规定@#@5@#@5、效益分析@#@5.1经济效益@#@新增粮油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其他农产品产量;@#@新增种植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直接受益农民人均增收额等国民经济评价内容是否完整;@#@其评价依据是否充分,结果是否真实、客观。

@#@@#@3@#@5.2社会效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节约水量、新增机耕面积、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等效益是否明确;@#@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是否完整@#@4@#@5.3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是否透彻,所提出的防治措施是否得当@#@3@#@6、实施管理和运行管护@#@6.1机构设置情况@#@组织机构是否建立健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2@#@6.2管理制度安排@#@是否按照农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规定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并对项目实施中的管理环节做了相应制度安排@#@2@#@6.3进度安排与建后管护@#@计划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可行;@#@工程运行管护模式、管护经费的落实等情况是否明确@#@2@#@7、申报材料质量@#@7.1内容的完整性@#@编制单位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申报材料是否按照编制大纲和编制规定编写,内容是否完整,文图表数据是否一致@#@3@#@7.2格式的规范性@#@文本章节是否齐全,条目是否清晰,装订是否规范,相关手续是否完备@#@3@#@7.3附件的齐全性@#@附件、图、表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真实@#@3@#@合计@#@ @#@ @#@100@#@7@#@";i:

33;s:

2121:

"钢丝绳重量及拉力一览表@#@一般用途钢丝绳常用数据参考(GB/T20118-2006)@#@结构@#@钢丝绳公称直径(mm)@#@百米参考重量(Kg)@#@最小破断力(Kg)@#@单根起吊重量(t)@#@1570@#@1670@#@1770@#@1870@#@6*19@#@6.2@#@13.5@#@18.5@#@19.7@#@20.9@#@22.1@#@0.328@#@7.7@#@20.8@#@28.6@#@30.4@#@32.2@#@34@#@0.507@#@9.3@#@30.4@#@41.7@#@44.3@#@47@#@49.7@#@0.738@#@11.0@#@42.5@#@58.3@#@62@#@65.8@#@69.5@#@1.033@#@12.0@#@50.5@#@69.4@#@73.8@#@78.2@#@82.7@#@1.230@#@12.5@#@54.8@#@75.3@#@80.1@#@84.9@#@89.7@#@1.335@#@14.0@#@68.8@#@94.5@#@100@#@107@#@113@#@1.667@#@15.5@#@84.3@#@116@#@123@#@131@#@138@#@2.050@#@17.5@#@101@#@139@#@148@#@157@#@166@#@2.467@#@18.5@#@120@#@165@#@175@#@186@#@196@#@2.917@#@20.0@#@140@#@193@#@205@#@217@#@230@#@3.417@#@21.5@#@162@#@223@#@237@#@251@#@265@#@3.950@#@23.0@#@186@#@255@#@271@#@287@#@304@#@4.517@#@24.5@#@211@#@289@#@308@#@326@#@345@#@5.133@#@26.0@#@237@#@326@#@346@#@367@#@388@#@5.767@#@28.0@#@275@#@378@#@402@#@426@#@450@#@6.700@#@29.5@#@305@#@419@#@446@#@473@#@500@#@7.433@#@31.0@#@337@#@463@#@493@#@522@#@552@#@8.217@#@6*37@#@8.7@#@26.2@#@35.1@#@37.3@#@39.5@#@41.8@#@0.622@#@9.3@#@30@#@40@#@42.6@#@45@#@47.7@#@0.71@#@11.0@#@41.9@#@56@#@59.6@#@63.2@#@66.7@#@0.933@#@12.0@#@49.8@#@66.7@#@70.9@#@75.2@#@79.4@#@1.182@#@13.0@#@58.5@#@78.3@#@83.3@#@88.2@#@93.2@#@1.388@#@14.0@#@67.8@#@90.8@#@96.6@#@102@#@108@#@1.610@#@15.0@#@77.9@#@104@#@111@#@117@#@124@#@1.850@#@16.0@#@88.6@#@119@#@126@#@134@#@141@#@2.100@#@17.5@#@106@#@142@#@151@#@160@#@169@#@2.517@#@19.5@#@132@#@176@#@187@#@199@#@210@#@3.117@#@21.5@#@160@#@214@#@228@#@241@#@255@#@3.800@#@24.0@#@199@#@267@#@284@#@301@#@318@#@4.733@#@26.0@#@234@#@313@#@333@#@353@#@373@#@5.550@#@28.0@#@271@#@363@#@386@#@409@#@432@#@6.433@#@30.0@#@311@#@417@#@443@#@470@#@496@#@7.383@#@32.5@#@365@#@489@#@520@#@552@#@583@#@8.667@#@34.5@#@412@#@551@#@586@#@621@#@657@#@9.767@#@36.5@#@461@#@617@#@656@#@696@#@735@#@10.933@#@39.0@#@526@#@704@#@749@#@794@#@839@#@12.483@#@43.0@#@640@#@856@#@911@#@965@#@1020@#@15.183@#@47.5@#@781@#@1040@#@1110@#@1180@#@1240@#@18.500@#@52.5@#@936@#@1250@#@1330@#@1410@#@1490@#@23.137@#@";i:

34;s:

8005:

"公司工厂车间生产线安全用电管理规定@#@一、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电气线路使用中的基本要求  @#@⑴使用电气线路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应定期检查。

@#@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要及时更换。

@#@  @#@⑵不准将暖气管、煤气管、自来水管到作为保护线用。

@#@  @#@⑶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

@#@严禁将插头(座)内保护接地给予工作中性线连接一起。

@#@  @#@★用电设备基本安全要求  @#@⑴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

@#@  @#@⑵电器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  @#@⑶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应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电缆或护套软线做电源线,同装设漏电保护器。

@#@  @#@★电器火灾的预防  @#@⑴正常使用时会残生飞溅火花、灼热飞肖或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用电设备,如电砂轮、电锯、电热炉等应远离易燃物质或采取相应的密封、隔离措施。

@#@  @#@⑵当发生电器火灾时,应立即断开电源,并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  @#@⑶用电设备应安装合理容保险装置,禁止用捅死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  @#@二、电气设备使用和维保安全  @#@★对电器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  @#@⑴电器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  @#@⑵电器作业人员作业时,应正确穿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  @#@⑶非电工禁止从事电器作业。

@#@  @#@★带电作业安全要求  @#@⑴带电作业,拆线时,先拆相线后拆零线;@#@接线时,先接零先后接相线。

@#@带电作业段街道显示,不许带负荷操作。

@#@  @#@⑵不得再有导电粉尘、易燃、易爆、高温、特潮湿环境下带电操作。

@#@  @#@⑶断接导线应用绝缘布包好。

@#@  @#@★按要求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  @#@⑴在变电所(室)内、送电的开关、隔离开关操作手柄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或“有电危险”等警示牌。

@#@  @#@⑵再用电设备的控制柜、控制线路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根据使用内容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小心有电”等标示牌。

@#@  @#@⑶在变(配)电所外悬挂“配电重地,闲人免进”的标志牌。

@#@  @#@★长期不使用的电器设备,使用时的安全要求  @#@⑴长期停用的电器设备重新使用时,应进行电器安全检查。

@#@用500v摇表进行绝缘检查,如绝缘电阻小于规定值,应修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  @#@⑵使用前,应做空载试验,听声音是否正常,又无异常发热部位和气味,转动是否正常,正常后再使用。

@#@  @#@三、电动工具及照明设备安全  @#@★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的安全要求  @#@⑴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适用前必须进行外观和电器绝缘检查,保证完好。

@#@  @#@⑵用电设备应有连接接地保护的插头、插座。

@#@如单相三孔和三项四孔插头、插座,其一孔为保护接地用,禁止将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使用。

@#@  @#@⑶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启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

@#@  @#@★.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照明设备安装要求  @#@应作防腐处理。

@#@  @#@⑶照明灯具按章高度:

@#@室内距地面不能低于2m,室外2.5m,厂房内2.5m  @#@⑷存放易燃、可燃物品竖直上方、不能安装照明灯具  @#@四、照明器具安装使用的安全要求  @#@⑴.照明器具必须设专用保护零线并接到熔断器前面的零线上。

@#@  @#@⑵照明器具外壳的保护接零线应单独与中性线相连。

@#@不能够将多个照明电器具的外壳保护接零线串联后与中性线相连。

@#@  @#@⑶行灯、机床、工作台等局部照明应使用36v安全电压;@#@在特别危险场所,如在金属容器内或超市场所照明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单位内)  @#@4.触电急救的方法  @#@★将触电电人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⑴.救护人不得直接用手或金属及潮湿得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

@#@  @#@⑵防治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  @#@⑶如事故发生夜间,应迅速决临时照明问题。

@#@  @#@⑷迅速将触电人脱离危险区,抬至通风干燥处立即进行抢救,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是120中心么请火速过来抢救这又一个触电的伤员!

@#@)  @#@★使触电人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  @#@⑴迅速断开开关火拔掉插头,切断电源。

@#@  @#@⑵用绝缘钳或干燥的木柄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

@#@  @#@⑶用绝缘物品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  @#@★根据触电人的具体情况,迅速采用心肺复苏对证施救。

@#@  @#@⑴当触电人呼吸停止时,应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⑵当触电人心脏停止时,应采用胸外心脏技压法。

@#@  @#@电器设备的安全防护  @#@★电器设备遮拦和阻挡物的种类  @#@⑴固定式防@#@护。

@#@配电装置设遮拦、导闸等开关设罩盖,母线设护栏等。

@#@  @#@⑵临时性防护。

@#@电器设备检修工作是应设临时性防护这栏等装置。

@#@  @#@⑶移动是防护。

@#@天车设移动的天车滑线防护装置。

@#@  @#@⑷户外变电装置应装设围墙,高度应大于2.5m。

@#@  @#@⑸凡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防止意外造成触电,必须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

@#@  @#@★电器设施、防护遮拦和阻挡物的安全要求  @#@⑴防护装置不能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应有足够的强度。

@#@  @#@⑵防护装置应设板状屏护或网眼屏护。

@#@  @#@⑶室外地上变压器,以及安装在车间或公共场所便配电装置、均设遮拦或栅栏做防护。

@#@  @#@1.易燃易爆场所用电安全  @#@★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  @#@⑴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火、防暴、防潮仿腐的要求。

@#@  @#@⑵电器设备的外壳,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

@#@  @#@⑶易燃易爆场所应设导除静电的装置。

@#@  @#@★电气线路的安全要求  @#@⑴导线和电缆芯线的电器连接都应可靠压接。

@#@  @#@⑵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器导线应穿镀锌铁管保护。

@#@  @#@⑶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荷,合理选用导线,随时检查线路负荷情况,适当减少线路中的负荷。

@#@  @#@⑷电缆导线通过的墙空洞应密封良好。

@#@(要经常地进行检查、电缆线过墙眼的密封情况不能有泄漏。

@#@)  @#@★变配电室的安全要求  @#@⑴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置变配电室,如需要设置必须为正压室。

@#@  @#@⑵变电室的门应向外开,门、窗、必须通向非易燃易爆场所,并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  @#@⑶变配电室的门、窗应设防小动物钻入的措施,门设门坎,墙应无孔洞,窗户应安装铁丝网,门、窗应有预防雨水侵入的措施。

@#@  @#@⑷配电室内的照明应完好,并配备应急照明设施。

@#@  @#@⑸变配电室内的电缆沟踏板应齐全无破损  @#@⑹通入易燃易爆场所的电缆沟应添沙,防止易燃易爆气体侵入造成火灾或爆炸。

@#@  @#@⑺配电柜前应配备和各绝缘胶垫,保证绝缘良好。

@#@@#@文章原创于:

@#@@#@";i:

35;s:

25356:

"高压电工作业新培训人员理论机考题库@#@一、单选题:

@#@@#@1、如果电流表不慎并联在线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B)。

@#@@#@A、损坏仪表B、指针无反应C、指针满偏@#@2、三相星形接线的电源或负载的线电压是相电压的(B)倍,线电流与相电流不变。

@#@@#@A、B、C、1@#@3、1伏安等于(B)微伏安。

@#@A、1000B、1000000C、1000000000@#@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半导体的是(C)。

@#@A、橡胶B、铁C、硅@#@5、信号继电器线圈的工作电流在线圈上的电压降不应超过电源额定电压的(A)%。

@#@@#@A、10B、15C、25@#@6、定时限电流保护具有(A)的特点。

@#@A、动作时间不变B、动作电流不变C、动作时间改变@#@7、值班人员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继电保护动作将断路器跳开,自动重合闸将(A)。

@#@@#@A、不动作B、完成合闸动作C、完成合闸并报警@#@8、额定电压为35kV的跌开式高压熔断器用于保护容量不大于(C)kVA的变压器。

@#@@#@A、540B、750C、320@#@9、箱式变电站10kV配电装置不用断路器,常用(B)加熔断器和环网供电装置。

@#@@#@A、隔离开关B、负荷开关C、空气开关@#@10、(A)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隔离电源。

@#@A、隔离开关B、断路器C、熔断器@#@11、箱式变电站的强迫通风措施以变压器内上层油温不超过(C)℃为动作整定值。

@#@@#@A、100B、85C、65@#@12、Ⅱ类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A)MΩ。

@#@A、7B、2C、5@#@13、当伤者牙关紧闭,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C)。

@#@@#@A、用工具把嘴撬开B、加大压力口对口吹气C、口对鼻吹气@#@14、人体触电时,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是由于电流的(C)效应造成的。

@#@@#@A、火花B、机械C、热量@#@15、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是(B),限制防雷装置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至过高。

@#@@#@A、削弱雷电能量B、泄放雷电电流C、切断雷电电流@#@16、10kV及以下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A)m。

@#@A、2B、1C、3@#@17、架空导线型号TJ-50的含义是(B)。

@#@@#@A、截面积50mm2的铜绞线B、标称截面积50mm2的铜绞线C、长度50mm2的铜绞线@#@18、我国电缆产品的型号由几个(B)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A、小写汉语拼音字母B、大写汉语拼音字母C、大写英文简写@#@19、对于10KV的配电装置,常用的防雷措施是(A)。

@#@@#@A、在母线上装设阀型避雷器B、将母线分别接地C、将母线通过高阻接地@#@20、脚扣使用时,将脚掌穿入脚扣的皮带与脚扣踏板之间,再在皮带扣的扣压两侧接上一段适当长度的橡胶带,将橡胶带扣在(B)。

@#@A、脚掌B、脚后跟C、小腿@#@21、遮栏高度不低于(C)m,底部离地不应超过0.1m。

@#@A、1.3B、1.5C、1.7@#@22、(C)属于变配电所的一次设备。

@#@A、控制电源开关B、电箱C、隔离开关@#@23、(A)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效措施。

@#@@#@A、安全组织、技术措施B、严格的奖惩措施C、合理的晋升制度@#@24、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C)类型软电缆。

@#@@#@A、带有屏蔽层B、塑胶绝缘C、橡皮绝缘@#@25、10kV/0.4kV配电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的匝数比K等于(C)。

@#@A、10B、20C、25@#@26、变压器(C)保护动作后在未查明原因前不能再次投入运行。

@#@A、温度B、失压C、重瓦斯@#@27、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一般都选择(B)作为防雷用保护装置。

@#@@#@A、跌落式熔断器B、避雷器C、跌落熔断器和避雷器@#@28、在室外构架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邻近带电部分的横梁上,以及与之邻近的可能误登的架构上悬挂(B)。

@#@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B、止步,高压危险C、在此工作@#@29、在变电站外线路工作,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施工线路的线路开关和刀闸操作手柄上应悬挂(B)标示牌。

@#@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B、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C、在此工作@#@30、电气设备由事故转为检修时,应(B)。

@#@@#@A、直接检修B、填写工作票C、汇报领导后进行检修@#@31、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接在110V电源上,灯泡的功率是原来的(B)。

@#@A、4B、1/4C、1/2@#@32、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最大值、频率及(C)。

@#@A、相位B、角度C、初相角@#@33、电力电容器组配置的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可取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B)倍。

@#@@#@A、1至1.5B、2至2.5C、3至3.5@#@34、信号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C)。

@#@A、KTB、KAC、KS@#@35、变压器差动保护器从原理上能够保证选择性,实现内部故障时(A)。

@#@@#@A、动作B、不动作C、延时动作@#@36、带有撞击器的新型熔断器配合带有熔断联动的高压负荷开关有效地解决了(A)问题。

@#@@#@A、缺相B、短路C、过载@#@37、高压开关柜进行停电操作时,各开关设备的操作顺序是(C)。

@#@@#@A、断路器一电源侧刀闸一负荷侧刀闸B、电源侧刀闸一断路器一负荷侧刀闸@#@C、断路器一负荷侧刀闸一电源侧刀闸@#@38、在人体触电过程中,(C)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能引起心室障碍而造成血液循环停止,这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A、感知B、摆脱C、室颤@#@39、(B)是为了人身安全,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可靠连接。

@#@A、保护接零B、保护接地C、工作接地@#@40、下列过程不易产生静电的是(B)。

@#@A、两丝织物摩擦B、液体冲刷金属C、固体研磨粉碎@#@41、我国输电线路的交流电最高电压等级为(A)kV。

@#@A、1000B、660C、110@#@42、架空电力线路的绝缘子定期清扫每(B)进行一次。

@#@A、半年B、一年C、二年@#@43、电力电缆按照电缆的电流(A)来选择的。

@#@A、载流量B、电压等级C、最小值@#@44、由于倒闸操作而引起的过电压,称之为(A)过电压。

@#@A、操作B、换相C、设备@#@45、安全标志是提示人们识别、警惕(B)因素,对防止人们偶然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而触电具有重要作用。

@#@A、安全B、危险C、危害@#@46、基本安全用具包括绝缘棒(拉杆)及(A)。

@#@A、绝缘夹钳B、绝缘隔板C、绝缘垫@#@47、(C)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网络,简称主网。

@#@A、配电网B、变电网C、输电网@#@48、电气设备检修时,工作票的有效期限以(C)为限。

@#@@#@A、当天B、一般不超过两天C、批准的检修期限@#@49、钢丝钳带电剪切导线时,不得同时剪切(B)的两根线,以免发生短路事故。

@#@@#@A、不同颜色B、不同电位C、不同大小@#@50、并列运行的变压器,若短路电压不等,则(B)。

@#@@#@A、变压器在空载时有环流B、变压器负载分配不合理C、变压器运行损耗大@#@51、变压器型号第一项用字母S表示(A)变压器。

@#@A、三相B、单相C、自耦@#@52、变压器防爆管的作用是(A)。

@#@@#@A、防止油箱破裂B、使瓦斯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C、用于观察油的压力@#@53、在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回路工作,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时应使用(A)。

@#@@#@A、第一种工作票B、第二种工作票C、口头指令@#@54、倒闸操作前,应先在(A)进行模拟操作。

@#@A、模拟图板上B、实际设备上C、操作票上@#@55、测量直流电流时,如果极性接反,则电流表的指针(C)。

@#@@#@A、正向偏转B、无偏转C、反向偏转@#@56、电路主要由负载、线路、电源、及(A)组成。

@#@A、开关B、变压器C、发电机@#@57、在三相四线制中,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三相电压相等,中性线电流(B)。

@#@@#@A、等于零B、不等于零C、增大@#@58、电荷的基本单位是(C)。

@#@A、安培B、安秒C、库仑@#@59、手动操作断路器跳闸时,自动重合闸继电保护处于(B)状态。

@#@@#@A、动作B、不动作C、再次动作@#@60、电力电容器接入线路对电力系统进行补偿的目的是(C)。

@#@@#@A、稳定电流B、稳定电压C、提高功率因数@#@61、当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只有离故障点最近的保护装置动作,而供电系统的其他部分仍正常运行,满足这要求的动作称为(A)动作。

@#@A、选择性B、快速性C、可靠性@#@62、额定电压为1000V及以上的设备,测量其绝缘电阻时应选用(C)V的摇表。

@#@@#@A、1000B、500C、2500@#@63、液压操作机构适用于(A)kV等级的断路器。

@#@A、6至10 B、20至35 C、110至220@#@64、箱式变电站所在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小于(B)Ω。

@#@@#@A、10B、4C、15@#@65、电容器组允许在其(C)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

@#@A、1.1B、1.2C、1.3@#@66、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如用钢绞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B)mm2。

@#@@#@A、35B、25C、50@#@67、在三相四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或者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共用的电路,应选择(C)漏电保护装置。

@#@A、三相三极式B、三相三极和单相二极两种C、三相四极式@#@68、Ⅱ类设备的防触电保护是采取(A)措施。

@#@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

@#@A、双重绝缘B、安全电压C、变压器油绝缘@#@70、干粉灭火器适用于(C)kV以下线路带电灭火。

@#@A、0.6B、10C、50@#@71、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送到配电变压器或将配电变压器的电力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都属于(C)线路。

@#@A、输电B、架空C、配电@#@71、安全标志要求标准统一或(A),以便于管理。

@#@A、符合习惯B、符合标准C、符合行规@#@72、梯子分为人字梯和(A)。

@#@A、靠梯B、挂梯C、拉伸梯@#@73、干式变压器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度应不大于(C)℃。

@#@A、100B、150C、155@#@74、运行中的电压互感器相当于一个(B)的变压器。

@#@@#@A、短路运行B、空载运行C、带负荷运行@#@75、手车式开关柜,小车已拉出,开关断开,于本室内接地刀闸已闭合,称之为(C)状态。

@#@@#@A、备用B、运行C、检修@#@76、所有断路器,隔离开关均断开,在有可能来电端挂好地线,说明设备处于(B)状态。

@#@@#@A、运行B、检修C、备用@#@77、操作票填写中,合上或拉开的隔离开关,刀开关统称为(C)。

@#@@#@A、负荷开关B、开关C、刀闸@#@78、电能表属于(C)仪表。

@#@A、电磁式B、电动式C、感应式@#@79、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其阻值较大的电阻发热(B)。

@#@@#@A、相同B、较大C、较小@#@80、电流速断保护是防止(A)故障的保护。

@#@A、相间短路B、单相接地短路C、电路过载@#@81、负荷开关常与(B)串联安装。

@#@A、高压隔离开关B、高压断路器C、高压电容器@#@82、负荷开关与(C)配合,可保护电力线路。

@#@A、隔离开关B、断路器C、熔断器@#@83、FN型中的F表示(B)。

@#@A、户内断路器B、负荷开关C、户内熔断器@#@84、电磁操动机构是利用(A)产生的机械操作力矩使开关完成合闸的。

@#@@#@A、电磁功B、电动力C、弹簧力@#@85、在高压设备上作业时应由(A)人或以上进行。

@#@A、2B、3C、4@#@86、接闪网和接闪带可等用圆钢制作,圆钢的直径不得小于(A)mm。

@#@A、8B、6C、10@#@87、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B)。

@#@@#@A、工作接地B、保护接零C、工作接零@#@88、电气设备的绝缘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电气绝缘检查主要是检查绝缘是否老化破损,受潮和(B)等。

@#@@#@A、绝缘层厚度B、绝缘电阻C、设备服役年限@#@89、对于建筑物的防雷击采用接闪带和(A)来进行保护。

@#@@#@A、接闪网B、氧化锌避雷器C、接闪线@#@90、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一般只在(B)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应用。

@#@A、35B、6C、110@#@91、雷电过电压又称为(A)过电压。

@#@A、外部B、内部C、磁电@#@92、电工专用的安全牌通常称为(B)。

@#@A、警告牌B、标示牌C、安全牌@#@93、我国交流电的额定频率为(A)Hz。

@#@A、50B、40C、80@#@94、(A)kV及以下的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必须装设高压熔断器。

@#@A、35B、110C、220@#@95、10kV变压器当停电检修时应先断开(C)。

@#@@#@A、低压侧总开关B、高压侧开关C、低压侧各分路开关@#@96、变压器吸潮器内的硅胶吸潮后变为(C)色。

@#@A、淡蓝B、黑C、淡红@#@97、一式二份的工作票,一份由工作负责人收执,作为进行工作的依据,一份由(C)收执,按值移交。

@#@@#@A、工作票签发人B、工作负责人C、运行值班员@#@98、手车式开关柜,小车已推入,开关断开,称之为(B)。

@#@@#@A、运行状态B、备用状态C、检修状态@#@99、降压配电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要高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目的是(C)。

@#@@#@A、减小导线截面B、补偿功率因数C、补偿线路电压损失@#@100、产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C)。

@#@A、XL<@#@XcB、XL>@#@XcC、XL=Xc@#@101、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应用万用表的(C)档位。

@#@A、电流挡B、电压挡C、电阻挡@#@102、图中符号A表示(B)。

@#@A、电压表B、电流表C、功率表@#@103、三极管基极的作用是(A)载流子。

@#@A、输送和控制B、发射C、收集@#@104、线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装置动作,可能是(A)部分发生短路故障。

@#@@#@A、始端B、全线C、末端@#@105、电力线路电流速断保护是按躲过本线路(C)来整定计算。

@#@@#@A、末端两相最小短路电流B、首端三相最大短路电流@#@C、末端三相最大短路电流@#@106、弹簧操作机构的分闸弹簧是在断路器(C)时储能的。

@#@@#@A、分闸B、操作C、合闸@#@107、箱式变电站10kV配电装置不用断路器,常用(B)加熔断器和环网供电装置。

@#@@#@A、隔离开关B、负荷开关C、空气开关@#@108、无功功率的单位是(B)。

@#@A、瓦B、乏C、伏安@#@109、射极输出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C)。

@#@@#@A、与共发射极电路相同B、很小的输入电阻C、很大的输出电阻@#@110、在生产工艺过程中,静电时有出现,它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A)。

@#@@#@A、使产品质量下降B、使电气开关跳闸C、使人昏昏欲睡,工作效率降低@#@111、人工急救胸外挤压法应以每分钟约(A)次的频率有节奏均匀的挤压,挤压与放松的时间相当。

@#@@#@A、100B、80C、60@#@112、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直流电压时极性接反,则(C)。

@#@@#@A、有可能损坏万用表B、可以直接测量出电压值@#@C、测出的电压值需取反才是真正电压值@#@113、对带有接地闸刀的高压开关柜必须在主闸刀(A)的情况下才能闭合接地闸刀。

@#@@#@A、分闸B、合闸C、操作时@#@114、备用电源只能投入(C)次。

@#@A、二B、三C、一@#@115、架空电力线路跨越架空弱电线路时,对于一级弱电线路的交角应大于等于(C)。

@#@@#@A、15°@#@B、30°@#@C、45°@#@@#@116、人体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电流引起(C)而死。

@#@@#@A、肺呼吸不畅导致大脑缺氧B、肝脑受损C、血液循环停止@#@117、过电压作用于电气设备时可引起设备(A)。

@#@@#@A、绝缘击穿B、过载损坏C、过热损坏@#@118、对于中、小容量变压器可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与(A)配合构成主保护。

@#@@#@A、瓦斯保护B、断路器C、时间继电器@#@119、补偿电容器组断电后仍有残余电压,若需再次合闸,应在其断电(B)min后进行。

@#@@#@A、1B、3C、30@#@120、断路器用(C)表示。

@#@A、FUB、QSC、QF@#@121、跌开式高压熔断器在户外应安装在离地面垂直距离不小于(C)m。

@#@A、4B、3C、4.5@#@122、用电烙铁焊接时,但焊头因氧化而不吃锡时,不可(C)。

@#@@#@A、停止B、用焊剂C、硬烧@#@123、用于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的高压熔断器其额定熔断电流一般为(A)A。

@#@@#@A、0.5B、5C、大于线路额定电流@#@124、当设备发生碰壳漏电时,人体接触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C)电击。

@#@@#@A、静电B、直接接触C、间接接触@#@125、干式变压器属于(C)变压器。

@#@A、稳压B、隔离C、节能型@#@126、高压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防止检修人员走错位,误入带电间隔及过分接近带电部分,一般采用(C)进行防护。

@#@A、标示牌B、绝缘台C、遮拦防护@#@127、在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回路工作,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时应使用(A)。

@#@@#@A、第一种工作票B、第二种工作票C、口头指令@#@128、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按(A)的原则进行。

@#@A、等电位B、电流方向C、规定@#@129、下列共射极电路特点说法正确的是(C)。

@#@A、输入阻抗较大B、输出阻抗较小@#@C、电流、电压和功率放大倍数以及稳定性与频率特性较差@#@130、2000KW以下的高压电动机应采用(A)保护。

@#@A、过流速断B、纵联差动C、过电压@#@131、用摇表测量电气设备绝缘时,“线路”(L)接线柱应接在(A)。

@#@@#@A、电机绕组或导体B、电气设备外壳或地线上C、电缆的绝缘层@#@132、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在分支或转角杆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B)米。

@#@@#@A、1.2B、1.0C、1.5@#@133、配电线路的作用是(B)电能。

@#@A、输送B、分配C、汇集@#@134、低压照明用户受电端电压的波动幅度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B)。

@#@@#@A、±@#@5%B、±@#@(5%—10%)C、10%@#@135、第二种工作票的有效期最长为(B)。

@#@A、2天B、1天C、3天@#@136、挂接地线的作用是防止发生意外的突然来电及(B)。

@#@@#@A、防止误操作导致反送电B、防止邻近高压线路的感应电C、安全警告@#@137、变配电所运行管理实行(C)制度。

@#@@#@A、“三票两制度”B、“两票两制度”C、“两票三制度”@#@138、可移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A)移动手车。

@#@@#@A、不能B、能C、可根据需要@#@139、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C)。

@#@@#@A、电流B、最小电流C、最大电流@#@140、雷电的(C)效应可使巨大的建筑物坍塌,造成家毁人亡。

@#@@#@A、冲击B、电气C、机械@#@141、架空电力线路在同一档距中,各相导线的弧垂应力求一致,允许误差不应大于(C)m。

@#@@#@A、0.1B、0.05C、0.2@#@142、电气工程的安全用具分为两大类:

@#@即绝缘安全用具和(B)安全用具。

@#@@#@A、特殊B、一般防护C、非绝缘@#@143、消弧线圈对接地电容电流采用全补偿会引起(B)。

@#@@#@A、并联谐振过电压B、串联谐振过电压C、串联谐振过电流@#@144、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由(C)决定。

@#@A、二次电流B、一次电压C、线路负荷电流@#@145、封闭式的干式变压器,最适合用于(C)。

@#@A、配电所B、变电所C、恶劣环境@#@146、因故需暂时中断作业时,所装设的临时接地线(A)。

@#@@#@A、保留不动B、全部拆除C、待后更换@#@147、液压操作机构一般采用(C)。

@#@A、间接驱动式B、直接驱动式C、储能式@#@148、严禁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因为隔离开关没有(B)。

@#@@#@A、快速操作机构B、灭弧装置C、装设保护装置@#@149、为了避免静电火花造成爆炸事故,凡在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种易燃液体、气体时,设备都要@#@(A)。

@#@A、妥善接地B、分别隔离C、各设备外壳电气连接@#@150、保护接零属于(C)系统。

@#@A、TTB、ITC、TN@#@151、各种变配电装置防止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是(B)。

@#@@#@A、采用避雷针B、采用(阀型)避雷器C、采用避雷网@#@152、正常情况下,氧化锌避雷器内部(B)。

@#@@#@A、通过工作电流B、通过泄漏电流C、无电流流过@#@153、对于高压电气设备,无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A)措施。

@#@@#@A、防止接近B、防止碰撞C、防止触摸@#@154、35kV及以上用户受电端电压的波动幅度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B)。

@#@@#@A、±@#@7%B、±@#@5%C、10%@#@155、由于手持式电工工具在使用时是移动的,其电源线易受到拖拉、磨损而碰壳或脱落导致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导致(B)。

@#@A、断电事故B、触电事故C、短路事故@#@156、改变变压器分接开关的位置时,应来回多操作几次,目的是保证(B)。

@#@@#@A、下次操作灵活B、分接开关接触良好C、不会出现错误操作@#@157、开启式干式变压器小容量的采用(A)冷却方式。

@#@@#@A、空气自冷式B、风冷式C、空气自冷式加风冷式@#@158、紧急事故处理时可不需填写(C),但应事后将有关事项记入值班日志,并及时汇报。

@#@@#@A、第一种工作票B、第二种工作票C、倒闸操作票@#@159、静电电压有时很高,其中液体和粉体静电可高达(C)V。

@#@A、数千B、数百C、数万@#@160、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A)。

@#@A、脱离电源B、恢复呼吸C、保持清醒@#@161、在生产和生活中,静电时时出现,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引发爆炸或(C)。

@#@@#@A、使人触电死亡B、使电气设备失控C、引发火灾@#@162、35kV架空铜导线的最小允许截面应选(B)m㎡。

@#@A、25B、35C、16@#@163、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在直线杆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B)米。

@#@@#@A、1.0B、1.2C、1.5@#@164、10kV及以下高压供电用户和低压电用户受电端电压的波动幅度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A)。

@#@@#@A、±@#@7%B、±@#@5%C、10%@#@165、填写工作票时要字体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和不得用(C)笔填写。

@#@@#@A、圆珠笔B、钢笔C、铅笔@#@166、电气火灾时,在火灾区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切断电源正确的方法是(C)。

@#@@#@A、先拉隔离开关,有明显断电后再拉断路器B、可直接用手操作断路器@#@C、用绝缘工具操作断路器再拉隔离开关@#@167、在变配电所中B相的着色是(A)色。

@#@A、绿B、黄C、红@#@168、纯净的变压器油具有优良的(A)性能。

@#@A、冷却B、导热C、导电@#@169、设备的隔离开关在合闸位置,只断开了断路器,说明设备处在(C)状态。

@#@@#@A、检修B、运行C、热备用@#@170、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如果被测电阻未接入,则指针指示(B)。

@#@A、0位B、∞位C、中间位@#@172、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按保护侧短路时的(B)校定。

@#@@#@A、最大短路电流B、最小短路电流C、超负荷电流@#@173、电流继电器的文字符号表示为(B)。

@#@A、KMB、KAC、KT@#@174、可移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断路器与手车之间有机械联锁装置,只有断路器在(B)位置时才能移动手车。

@#@A、合闸B、分闸C、任何@#@175、高压断路器型号第一单元代表名称,如L表示(B)断路器。

@#@@#@A、直流B、六氟化硫C、真空@#@176、在爆炸危险场所,应尽量少安装(C)。

@#@A、开关B、电动机C、插座@#@177、变压器采用星形接线方式时,绕组的线电压(B)其相电压。

@#@@#@A、等于B、大于C、小于@#@178、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变压器绕组电压高的一侧,电流(A)。

@#@@#@A、小B、大C、和绕组电压低的一侧一样@#@179、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和(C)措施。

@#@A、安全B、绝缘C、技术@#@180、设备的断路器,隔离开关都在合闸位置,说明设备处在(A)状态。

@#@@#@A、运行B、检修C、设备用@#@181、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电流一般为(A)安培。

@#@A、5B、10C、15@#@182、对于10KV电容器的电流速断保护,动作时间为(A)秒。

@#@A、0B、0.1C、0.5@#@183、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伤、(C)两种类型。

@#@A、电烫B、电烙C、电击@#@184、电缆终端头,根据现场运行情况每(C)停电检修一次。

@#@@#@A、三个月B、半年C、1年@#@185、绝缘物在强电等因素作用下,完全失去绝缘性能的现象称为(C)。

@#@@#@A、绝缘破坏B、绝缘老化C、绝缘的击穿@#@186、二次线路中,时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表示为(A)。

@#@@#@A、KTB、KMC、KA@#@187、变电所开关控制";i:

36;s:

22716: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方法、顺序及工艺流程 1@#@3.1施工方法 1@#@3.2施工顺序 2@#@3.3工艺流程 2@#@四、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 2@#@4.1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操作平台 2@#@4.2人工凿打清除坡面松散岩石 2@#@4.3锚杆施工 2@#@4.3.1施工工艺流程 2@#@4.3.2钻机安装 3@#@4.3.3钻进成孔 3@#@4.3.4操作规程 3@#@4.3.5清孔 3@#@4.3.6锚杆制安 3@#@4.3.7锚孔注浆 3@#@4.3.8锚杆验收试验 4@#@4.4钢筋网片施工 5@#@4.5喷射混凝土施工 5@#@五、机械设备、人员及工期计划 8@#@5.1机械设备 8@#@5.2人员配置 8@#@5.3工期计划 9@#@5.4工期计划保证措施 9@#@六、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9@#@七、安全保证措施 11@#@八、环境保护措施 12@#@12@#@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主要施工导流兼泄洪洞工程,导流兼泄洪洞布置在左岸山体内,出口位于阿拉山口引水枢纽上游。

@#@由进口引渠及埋涵段、盲洞段、进口闸井段、洞身段、出口闸井段、消力池段组成,全长588.7m。

@#@采用有压泄流方式,出口消力池消能。

@#@@#@出口高边坡防护工程采用C25,L=4米砂浆锚杆,间排距2m,梅花型布置;@#@C25砼挂网喷护(,10@200),喷护厚度150mm;@#@边坡设置排水孔,孔径,100,伸入岩石4m,间排距3m,下倾10°@#@,梅花形布置;@#@在边坡设置8×@#@8m,T=60t,L=25m,下倾15°@#@的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对导流洞出口闸井正上方孤立破碎岩石做锚喷封闭处理,具体技术要求为:

@#@挂网钢筋,8@150(挂网4m自钻式锚杆随机布置),喷30cm厚C25混凝土,孤立破碎岩石喷锚与开挖岩石面喷锚应平顺衔接。

@#@@#@二、编制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3、依据会议纪要、来往文件以及业主、监理对本工程节点工期要求;@#@@#@4、根据我单位对现场的勘察,以及积累的成熟技术、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三、施工方法、顺序及工艺流程@#@根据规范要求凡边坡工程均应按照在石方施工中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进行,但由于本工程前期为了抢进度,边坡锚喷支护工作严重滞后,为此给后期边坡锚喷支护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此高边坡没有施工道路,最大喷锚高度约为1390m,施工机具材料全靠人工往上背运,施工工效大大降低,成本增大。

@#@根据现场查勘出口高边坡锚喷高度达150m,后期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3.1施工方法@#@在制定本施工方法时结合以上特点而制定:

@#@从整体到局部再到各分部分项。

@#@@#@3.2施工顺序@#@先清除高边坡上下游两侧碎石土→从下至上将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毕→从上至下清理坡面松动和凸出部分岩石→从上至下钻孔→从下至上注浆安装锚杆→从上至下分级挂钢筋网片→从上至下分级喷射砼→养护→验收→从上至下分级拆除脚手架@#@3.3工艺流程@#@锚喷支护边坡: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施工平台→人工清坡→坡面锚孔施工→锚孔验收→锚孔注浆→锚杆安装→分级挂钢筋网片→固定钢筋网(焊接)→分级喷射砼→全部拆除脚手架→养护→锚杆抗拔试验(施工预留)边坡锚喷支护验收@#@四、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4.1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操作平台@#@a、本工程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钢管为,50无缝钢管,无破损和变形现象,上下对齐。

@#@@#@b、此工程属于高边坡工程,搭设施工平台采用竹跳板搭设,故搭设过程中注意施工安全、扣件间的螺丝松紧程度、跳板两端应牢牢固定在脚手架上,禁止搭“瞎子跳、悬挑跳”。

@#@@#@c、平台搭设宽度为2米,每层高度为2米,脚手架及平台搭设要稳固、具有抗冲击、振动能力。

@#@@#@4.2人工凿打清除坡面松散岩石@#@a、进场后采用人工,从上往下清除坡面杂物和松动石块,凿掉小块松动、悬浮岩石,达到施工面平整,以利于喷射混凝土与坡面紧密连接。

@#@@#@b、对大块岩石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切割方法,化整为零,逐步消除。

@#@@#@c、清除危岩时在平台四周挂好安全网,每层平台铺满跳板,防止岩石滚出施工场地,损坏机械设备及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3锚杆施工@#@4.3.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搭设施工平台→钻机安装→钻进成孔→清孔→锚杆制作→压力注浆→锚杆安装→锚杆抗拔试验→锚杆验收@#@4.3.2钻机安装@#@根据测量放出的孔位,调整主轴角度,使之对准孔位,且与设计倾向一致,钻机安装水平、周正、稳固。

@#@@#@4.3.3钻进成孔@#@根据设计要求锚杆为C25,L=4m砂浆锚杆,孔深平均为3.9m。

@#@排水孔孔深为4m,孔径为100mm。

@#@结合本次进场的施工机械锚杆成孔采用YZ-28型气腿式钻机全面钻进的施工工艺,排水孔采用支架式潜孔钻机全面钻进的施工工艺。

@#@钻机就位后,调整立轴角度,使之对准孔位,且与设计倾角一致。

@#@钻机必须保持水平、稳固。

@#@合理选择钻进技术参数(钻压、转速、泵量)提高钻进效率,确保成孔质量和施工工期。

@#@@#@4.3.4操作规程@#@a、开孔慢速钻进,待正常后全速钻进;@#@@#@b、施工机具、钻杆必须垂直,以确保锚孔斜度达到设计规定;@#@@#@c、钻孔的施工记录是作为原始资料建档的第一手资料,必须及时、全面、准确、清楚的填写。

@#@@#@4.3.5清孔@#@成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采用机械清孔,将孔内岩粉、岩屑、沉渣清除干净,确保孔底沉渣厚小于5cm。

@#@@#@4.3.6锚杆制安@#@a、锚杆钢筋、应有专门的库房堆放,避免污染和锈蚀;@#@@#@b、钢筋用前要平直、除锈去油污、表面无损伤,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合格复检报告;@#@@#@c、锚杆钢筋在加工房按孔深下料。

@#@下料应用切断机切断或砂轮锯切割,严禁采用电焊机、氧气切割;@#@@#@d、锚杆安装时外露端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外露端预留长度为100mm,与钢筋网片焊接;@#@@#@4.3.7锚孔注浆@#@a、灌浆用M50水泥砂浆,水泥根据本公司送检材料采用P.O425;@#@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得大于1%;@#@水中不应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

@#@@#@b、支护锚杆按先注浆后插筋的方式施工。

@#@注浆前应将孔内清理干净,注浆管插入孔内管口距孔底100mm,锚杆应插入孔内距孔底20cm;@#@由于锚杆在插入锚杆后锚孔内有空洞或锚孔口处缺浆应在45min内及时补浆,保证注浆的饱满和密实。

@#@@#@c、灌浆前应检查灌浆管路是否畅通,发现堵塞应及时起拔重新下注浆管。

@#@@#@d、砂浆现场按配合比计量过磅制作,砂浆浆液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

@#@@#@e、注浆作业前,先用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和管路然后压力注浆。

@#@为防止孔内溢出的砂浆留到下排锚孔内凝固后阻塞锚孔,故注浆应从下往上注,边注浆边拔注浆管直至孔口泛浆为止,判断孔内注浆是否合格应看孔口所泛出的浆液是否有杂质(孔内所残留的积水、石块、土粒等),若有应继续注浆直至没有为止。

@#@@#@f、灌浆用水泥为普通P.O42.5硅酸盐水泥。

@#@@#@g、砂浆灌注采用BW-150型压力注浆泵进行灌注,灌注压力为0.35MPa。

@#@@#@h、灌浆时如遇岩层里有裂缝贯通漏失,采用加速凝剂或分次注浆法进行解决。

@#@@#@4.3.8锚杆验收试验@#@a、注浆密实度试验@#@选取与现场锚杆的直径和长度、锚孔孔径和倾斜度相同的锚杆和塑料管,采用与现场注浆相同的材料和配比拌制的砂浆,并按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

@#@不同类型和不同长度的锚杆均进行试验,试验计划及结果,报送监理人审批。

@#@@#@b、拉拔试验@#@按作业分区,每300根锚杆抽查3根作为一组进行拉拔力试验。

@#@@#@砂浆锚杆灌注砂浆28天后,即可进行拉拔试验。

@#@破坏性试验时,逐级加载至拔出锚杆或将锚杆拉断。

@#@喷锚支护中抽检的锚杆,当拉拔力达到规定值时,立即停止加载,结束试验。

@#@@#@c、钢筋、水泥、砂浆等原材料和半成品,按规定要求取样试验。

@#@并报送监理人。

@#@@#@d、检验和试验资料及时送交监理。

@#@@#@4.4钢筋网片施工@#@a、钢筋网钢筋应严格按设计规格、型号进行购买。

@#@每批钢筋进场时要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样送检,经检验符合要求才能使用。

@#@@#@b、钢筋网根据设计采用,10钢筋,应先对钢筋进行拉伸调直(可起到除锈作用),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照现场进行计算下料长度。

@#@@#@c、钢筋下好料后应按要求分类堆放在指定地点,以便安装时方便快捷不易出错。

@#@@#@d、钢筋网安装:

@#@根据本工程施工要求应从上至下逐级施工,钢筋网格间严格按设计要求200mm×@#@200mm进行控制。

@#@钢筋网应按规范要求对各网格进行梅花形绑扎牢固,使其网片钢筋交接处不产生位移现象为准。

@#@@#@e、钢筋网应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为3cm,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钢筋网与锚杆连接处锚杆应锚入钢筋网内与钢筋网焊接牢固,使其喷射混凝土后边坡锚喷整体性能良好。

@#@@#@4.5喷射混凝土施工@#@出口高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cm,出口闸井上方孤立部位为30cm,喷射砼标号C25。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速凝剂@#@搅拌机@#@砼搅拌运输车@#@湿式砼喷射机@#@喷嘴@#@喷射面@#@空气压机@#@水@#@细骨料@#@粗骨料@#@水泥@#@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4.5.1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选定,在满足施工图纸和喷射工艺要求,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初凝和终凝时间、喷层性能指标符合施工图纸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

@#@@#@4.5.2配料、拌和及运输@#@采用0.35m3拌和机拌制;@#@9m3砼搅拌运输车运输;@#@配料、拌和及运输时遵循下列规定:

@#@@#@①称量允许偏差@#@水泥和速凝剂±@#@2%@#@砂、石+3%@#@②搅拌时间@#@搅拌时间不少于1min;@#@混合料掺有外加剂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搅拌时间。

@#@@#@③运输@#@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严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装人喷射机前过筛。

@#@混合料应随拌随用,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保持物料新鲜。

@#@@#@4.5.3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在喷射前对喷射面进行检查,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在喷射混凝土之前,清理所有松散岩块、浮石,坡墙脚的堆积物及影响砼粘着力的污迹、脏物,用高压风、水冲洗、润湿岩面,处理表面积水和疏排裂隙渗漏水。

@#@然后按设计要求挂好钢筋网,钢筋网用镀锌铁丝绑扎,如遇坡面不平整,应调整铁丝网与坡面间距。

@#@安装好砼垫块,并作好喷厚标识。

@#@对排水口孔口进行包扎封口,避免喷射施工时堵塞,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封口塑料布。

@#@喷射混凝土之前应仔细检查风、水、电管线,并进行设备的试运行,确保喷射砼时设备的正常运行。

@#@@#@4.5.4喷射混凝土的喷护方法@#@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

@#@喷射混凝土作业采用分段分片依次进行,明挖进出口段边坡采用自下而上进行喷砼,对于连续平稳地段按圆形或椭圆形旋转喷射,并遵循一圈压半圈的规律移动;@#@分层喷射时,一层喷射厚度按施工图纸的规定选用;@#@每层喷射应在前一层尚未完全凝固前进行,后一层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1h后再行喷射,喷射前先用风水清洗喷层面;@#@严格执行喷射机的操作规程,连续向喷射机供料,保持喷射机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喷射作业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喷护面到喷嘴的距离与骨料粒径、颗粒级配和风压有关,距离一般控制在0.8~1.5m,操作人员在施工现场根据喷射效果适度掌握,喷嘴方向大致垂直于岩面,倾斜角不大于10°@#@,以达到工作要求的最佳效果,回弹量最低,压实度最好;@#@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低于+5℃;@#@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不低于+5℃,不得受冻;@#@所有量测喷混凝土厚度而预埋的检验钢筋条,在喷混凝土工程检验后割除露出喷混凝土表面的残余段;@#@残余钢筋条的切割面保持与混凝土表面平整,不损伤混凝土表面。

@#@@#@4.5.5喷射混凝土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工程部位为7天,重要工程部位不少于14天,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当喷射混凝土周围的空气湿度达到或超过85%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采用自然养护。

@#@@#@4.5.6质量检查和验收@#@a.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向监理人员报送混合料配比报告及作每种配合比试块试验报告,在测定喷射混凝土工艺质量和抗压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喷混凝土施工。

@#@@#@b.喷层厚度检查。

@#@检查记录定期报送监理人,如未达到设计厚度,按监理指示进行补喷,所有喷射混凝土在监理人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验收。

@#@@#@c.粘结力试验。

@#@按监理人指示钻取直径100mm的钻孔、取出芯样进行喷混凝土与岩石间及喷层之间的拉拔试验,试验成果报送监理人。

@#@所有试件钻孔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回填。

@#@@#@d.对喷混凝土中的鼓皮、剥落、低强或其它缺陷部位及时清理、修补,并经监理人确认验收。

@#@@#@五、机械设备、人员及工期计划@#@5.1机械设备@#@出口高边坡支护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潜孔钻@#@台@#@4@#@2@#@手风钻@#@YT-28@#@台@#@8@#@3@#@固定式电动空压机@#@20m3@#@台@#@1@#@4@#@移动式柴油空压机@#@12m3@#@台@#@1@#@5@#@载重汽车@#@20t@#@辆@#@2@#@6@#@液压反铲挖掘机@#@台@#@1@#@7@#@水泵@#@7.5kw@#@台@#@2@#@8@#@混凝土喷射机@#@HPZU5@#@台@#@2@#@9@#@砂浆泵@#@C232@#@台@#@1@#@10@#@制浆机@#@ZL-400@#@台@#@2@#@11@#@钢筋切断机@#@GQ50-1@#@台@#@1@#@5.2人员配置@#@出口高边坡配置的人员见下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管理人员@#@人@#@4@#@2@#@机械手@#@人@#@8@#@3@#@钻工@#@人@#@16@#@4@#@普工@#@人@#@10@#@5@#@其它@#@人@#@10@#@6@#@合计@#@人@#@48@#@5.3工期计划@#@导流洞出口高边坡锚喷支护工期计划见下表:

@#@@#@序号@#@项目名称@#@工程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注@#@1@#@高边坡排险@#@2016.04.01@#@2016.06.01@#@2@#@锚喷支护@#@2016.06.01@#@2016.09.30@#@5.4工期计划保证措施@#@1.成立精简高效的项目部,项目部管理层按照“业务好、觉悟高、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标准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施工作业层按照“一专多能、任劳任怨、有施工经验”的标准抽调。

@#@@#@2.由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和现场生产调度部门对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统一调配,组织足够的性能优良、施工配套的先进的工程施工机械投入到本工程施工中,保证施工强度和施工质量。

@#@@#@3.各施工队紧紧围绕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工作,在各工序、各环节的施工中由现场生产调度部门负责协调,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由归口领导进行协调,杜绝各部门之间发生推诿扯皮现象。

@#@@#@4.在施工过程中坚决按业主和监理的指示调整施工计划,必要时采取赶工措施,一旦工程需要赶工时,项目部协调全部的资金、材料、设备和人员,采取积极的经济激励和其他鼓励政策,制定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保证赶工计划的顺利实现。

@#@@#@六、支护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为主要责任人的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质量规章及奖惩制度,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对支护工作进行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

@#@@#@2、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施工,所有人员均持证上岗。

@#@在施工前按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层层交底;@#@施工中严格各施工程序及工艺要求,配备精良的先进的施工设备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以最优良的施工工艺作风完成本工程支护工作。

@#@@#@3、对各道工序严格实行三级质检制度,在此基础上再由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对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并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清理整改质量隐患。

@#@@#@4、施工中所有工序都须认真填写详细的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记录单,对施工中发生的任何质量异常情况都要快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和拖延。

@#@@#@5、支护施工使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均须“三证”齐全,严格未经检验的“三无”材料或产品进入施工流程。

@#@锚索施工用的张拉机具须定期检查、标定,以标定曲线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6、结合施工,作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以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

@#@@#@7、支护作业严格按照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进行。

@#@锚杆的安装方法,包括钻孔、在孔中锁定和注浆等工艺,均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和批准。

@#@@#@8、锚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标准要求进行制作,严格执行锚杆安装工艺。

@#@@#@9、锚筋施工后,按照规范及监理人的要求进行抗拔力试验,对不合格的锚筋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保证锚固有效性。

@#@@#@10、喷砼施工的位置、面积、厚度等均按照施工图纸的规定,喷砼采用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要求的砂、石、水泥,认真做好喷砼的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喷砼施工前,必须对所喷部位进行冲洗,预埋规定长度的检验钢管以量测厚度,在喷砼结束后,进行喷砼厚度检验后割除露出表面的钢筋。

@#@@#@11、喷射施工时,喷嘴按螺旋形轨迹一圈压半圈的方式沿横向移动,层层喷射,确保厚度,使砼均匀密实,表面平整,喷嘴与喷射面尽量保持垂直,以减少回弹,确保喷砼的质量。

@#@喷身砼初凝后,立即洒水养护,持续养护时间不小于7d。

@#@@#@12、分层喷射混凝土时,一次喷厚以喷层不坠落和滑移为标准,上层喷护需在前一喷层终凝之后进行,若时间间隔超过1h,须把喷层中冲洗干净后方可喷射后面一层混凝土。

@#@@#@13、钢筋网搭接处必须用铁丝绑扎牢固,在有锚筋的部位,压网钢筋应与锚筋外露点点焊固定。

@#@@#@七、安全保证措施@#@支护施工经常在地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进行,施工机具许多是高压容器,并且大多为高空作业,因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确保安全。

@#@@#@1、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设置专职安全员,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及严格的安全奖惩措施。

@#@@#@2、支护施工前应对所有参与该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只有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作业。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按要求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每日进行安全巡检,每月进行安全者考核。

@#@对不服从安全人员检查,拒不执行安全的施工人员严肃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部位、工序等应责令整改后施工。

@#@@#@4、各种支护施工前都必须对施工面进行排险,及时清除松动岩石以确保施工安全。

@#@各种比较固定的机械应布置在围岩稳定或设支护的地段。

@#@@#@5、经常检查施工电源和线路及设备电器部分,按有关规定设置保护装置,以确保用电安全。

@#@@#@6、喷射机、注浆泵,使用前须全面检查,满足安全要求后再投入使用。

@#@@#@7、施工作业时,任何情况下,喷射机喷头,注浆管及锚索张拉时的锚孔前方都严禁站人。

@#@混凝土喷护机械必须布置在稳定或已支护的安全地带。

@#@@#@8、严禁违章操作、野蛮施工,高空作业时搭设的工作平台须牢固可靠,并设置拦杆、挂安全防护网,高空作业人员配带安全带。

@#@在醒目处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9、在支护过程中,应对边坡和围岩稳定采取监测措施,进行变形监测,并及时将监测资料送报监理人,随时分析边坡及围岩的稳定性。

@#@@#@10、对有可能发生坍塌或坍落的危险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在保证人员、机械安全的情况下快速支护。

@#@@#@11、严格按照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的开挖支护施工程序组织生产,严禁违反施工程序施工,以免造成边坡失稳,崩塌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12、支护施工的钻孔及喷护应采取降尘措施工,尽量减少粉尘对人及环境的伤害及污染。

@#@@#@八、环境保护措施@#@1、在施工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不做破坏环境、违背社会道德的事。

@#@@#@3、生活垃圾不能随意倒置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4、建筑废料不得乱堆乱倒,必须清理后同意填埋。

@#@@#@";i:

37;s:

27796:

"@#@5304供电恢复及设备检修、排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

@#@综采安装工区@#@@#@编制人:

@#@赵士超王兴银@#@施工负责人:

@#@胡述标@#@@#@措施编号:

@#@GC/ZA-8-2012@#@@#@编制日期:

@#@2012年8月4日@#@5304供电恢复及设备检修、排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编审人员签字@#@编制人员:

@#@年月日@#@编制人员:

@#@年月日@#@施工负责人:

@#@年月日@#@@#@审核人员@#@综采办:

@#@年月日@#@生产科年月日@#@安监处:

@#@年月日@#@运输副总工程师:

@#@年月日@#@通防副总工程师:

@#@年月日@#@综机副总工程师:

@#@年月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审批意见@#@5304供电恢复及设备检修、排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根据矿总体工作安排,由我区负责对5304工作面启封前的外围供电恢复及设备检修、排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化施工。

@#@为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准备工作@#@

(一)地面准备@#@1、QBZ80开关4台,37kW排水泵4台,3×@#@10mm2的电缆150m2根。

@#@Φ51mm高压胶管10m.@#@2、矿车2辆。

@#@@#@三.施工工序@#@

(一)施工工作量@#@1.对接好两巷排水管路具备两巷正常排水。

@#@@#@2.5304轨顺、运顺各敷设一路3×@#@10mm2的电缆150m,安装2台37kW排水泵对两顺槽低洼点进行排水。

@#@@#@3.在轨顺移动电站前头安装一部22kW绞车为运输移动电站做准备。

@#@@#@4.轨顺低洼点积水排尽后,整理移动电站轨道,为运输移动电站设备做准备。

@#@@#@5.运顺排尽积水后整理皮带设备.@#@

(二)施工方法及顺序@#@1、施工方法:

@#@@#@开启第一道密闭前,在5304轨顺、运顺两巷各敷设一路3×@#@10mm2的电缆150m,搭好开关和排水泵并具备正常开启。

@#@开启第一道密闭后,正常通风后,把两巷的排水泵运到低洼点,对低洼点进行排水。

@#@低洼点积水排尽后,轨顺整理移动电站轨道,运顺整理皮带设备。

@#@@#@2、施工顺序@#@2.1在5304轨顺、运顺两顺槽第一道密闭外,分别敷设一路3×@#@25mm2的电缆150m,搭好2台开关和2台37kW的排水泵,供电后备用。

@#@@#@2.2第一道密闭开启后,根据现场条件,如果两顺槽低洼点积水多,分别把搭好的排水泵停电后运到低洼点后供电排水。

@#@@#@2.3轨顺积水排尽后,整理移动电站轨道。

@#@@#@2.4运顺积水排尽后,整理皮带设备。

@#@@#@2.5每班工程结束后,材料、工具码放整齐,保持文明生产动态达标。

@#@@#@四、技术要求@#@1.移动电站轨道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轨距误差不大于5mm,不小于2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5mm,内错差、高低差不大于2mm,水平误差不大于5mm,轨枕间距不大于700m。

@#@扣件齐全完好、紧固有效并与轨型相符,轨枕无浮离,悬空现象。

@#@@#@2.皮带设备安装调试严格按照《5304-2综放面安装要求》执行。

@#@@#@3.两巷排水泵供电后备用,符合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4.排水时由外向里逐级排水,及时延伸排水管路。

@#@@#@五、施工劳动组织@#@本工程采用“四六”制作业方式,各班工长或跟班领导是现场安全负责人,各班副工长是施工负责人。

@#@@#@六、避灾路线@#@若施工地点发生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时,施工人员应按如下路线进行撤离并熟悉各避灾路线:

@#@@#@1.发生火灾时人员撤离路线@#@5304轨道顺槽—→5304-15304轨顺联—→1305联络巷—→北翼轨道大巷—→-430m井底车场—→副井—→地面@#@5304输道顺槽—→5304-15304运顺联络巷—→1305联络巷—→北翼轨道大巷—→-430m井底车场—→副井—→地面@#@2.发生水灾时人员撤离路线@#@5304-15304轨道顺槽—→5304-15304轨顺联络巷—→五采边界临时回风上山—→五采新总回—→北风井—→地面@#@5304-15304运输顺槽—→5304-15304运顺联络巷—→五采边界临时回风上山—→五采新总回—→北风井—→地面@#@七、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凡参加本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2011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价办法》和本措施规定,各岗点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同时做好班前对安全“不放心人”的排查,对不放心人严禁下井上岗作业,搞好文明生产和工程质量。

@#@为保证本工程的安全施工,提出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

(一)施工准备@#@1.工程开工前,必须对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认真传达本施工措施及涉及的所有有关条文(原文),并进行学习签字。

@#@凡不签字学习者不准参与工程的施工,所有施工地点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杜绝无证作业。

@#@@#@2.工程开工前,必须将风、水、电等准备好,施工后路的各种材料、安全设施以及工业卫生等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的标准要求整理好,达到动态达标要求,否则不准开工。

@#@@#@3.开工前必须由带班副工长对施工环境、设备及后路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所有安全设施齐全、完好、有效、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认检查无隐患后,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填写安全开工牌板,才准开工。

@#@@#@4.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检查后路支护情况,发现顶板有下沉、冒落、底鼓、开裂、压力增大等安全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撤除全部人员,由外向里按“顶肩帮底”的顺序进行处理,处理不完不得向前继续施工。

@#@@#@5.当班发现存在或造成的安全隐患,当班要处理完毕;@#@处理不完的安全隐患,由带班工长及时汇报工区值班人员,安排下班处理,且带班工长要组织全组人员现场把隐患交接清楚。

@#@接班后要首先组织处理隐患,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工作。

@#@@#@6.施工中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现场施工负责人必须参加,必须做到“五清”,即安全交接清、工程质量交接清、工程进度交接清、材料使用交接清、工具设备交接清。

@#@@#@7.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三工序控制原则,认真搞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及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

@#@@#@

(二)顶板管理@#@1.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临时支护制度,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找顶人员站于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利用专用找顶工具及时找净施工地点及后路巷道帮顶的活矸危岩,然后利用长钎子、风镐将其逐渐破除掉。

@#@严禁空顶空帮作业。

@#@进行此项工作时,必须有专人监视巷道顶帮活动情况。

@#@敲帮问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

(1)此项工作应有2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监护一人用长柄工具按“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工作顺序找掉顶帮活矸危岩。

@#@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

(2)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柄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2.施工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威胁的人员,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单位汇报:

@#@@#@

(1)顶板来压,支护变形速度骤增。

@#@@#@

(2)瓦斯等有害气体超限,温度骤增骤减时。

@#@@#@(三)通防管理@#@1.灾害预防:

@#@井下所有机电设备严禁失爆,消灭火源,避免电气设备、电缆发火。

@#@加强瓦检工作及洒水降尘等,杜绝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2.瓦斯管理:

@#@@#@

(1)带班工长或组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悬挂于施工地点巷道上方,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观测现场瓦斯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除人员,并通知向调度室汇报,不排除隐患不能进行工作。

@#@@#@

(2)在工作中发现有害气体超限,应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除人员,进行处理。

@#@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3.防灭火:

@#@@#@

(1)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杜绝失爆,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

@#@@#@

(2)因电气设备造成的火灾,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3)严禁设备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揩净设备外部表面的油液和油脂,电工维修用过的废旧棉纱不准乱丢乱放,要及时装车上井。

@#@@#@(4)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地点的避灾路线,当施工地点发生火灾时,要按规定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并尽力组织灭火,火情威胁生命安全时,按避灾路线及时撤离。

@#@@#@4.防治水:

@#@@#@

(1)施工地点遇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底鼓、涌水、水色发浑有臭味、产生裂隙渗水、顶板岩石压力骤增破碎、支护变形、温度骤增骤减突变者,瓦斯超限或其它异状之一者,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报告矿井调度室。

@#@@#@

(2)所有现场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地点的避灾路线,当施工地点发生透水预兆,情况危机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按避灾路线撤除所有受水灾威胁地点的人员。

@#@@#@(四)运输管理@#@<@#@一>@#@小绞车运输@#@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岗位人员不得同时身兼二职,即绞车司机不得兼把钩工,把钩工不得兼绞车司机。

@#@严格按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下)》第二篇“辅助运输”中的有关规定、鲍煤发〔2005〕129号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关于转发<@#@鲁西监察分局辖区煤矿斜巷运输管理规定>@#@》、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井辅助运输安全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兖煤股生发[2005]107号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印发<@#@矿井辅助运输安全技术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执行。

@#@@#@2.提升运输前必须由现场负责人派专人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认真检查运输区间的轨道质量以及道路畅通完好情况;@#@认真检查使用机械设备、工具的使用状况及完好情况;@#@认真检查上下山各种辅助运输安全设施、信号的使用状况及完好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准带隐患进行提升运输。

@#@在提升运输过程中,每个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不准违章作业。

@#@@#@3.上下山运输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不作业,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4.把钩工及上下信号工在提升运输期间严禁脱岗。

@#@把钩工进行工作时,要等车停稳后再摘挂钩,并且头、脚、身不准伸入两车之间,工作完毕迅速进入安全峒躲避。

@#@@#@5.小绞车在运行中,严禁用手或脚拨动运行中的钢丝绳和检查处理机器的运转部位。

@#@@#@6.上、下山提升运输,必须带电松车,不准放大滑,严禁有余绳松车,严禁蹬钩随行。

@#@@#@7.绞车运输其绳索、钩环、保险绳、挡车器、不倒翁、吊梁、声光信号、绞车制动、安全装置以及保护罩等,必须安全完好、灵活可靠,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上下勾环处有绳皮保护,钩头插接长度为钢丝绳绳径的20倍。

@#@钢丝绳因断丝,磨损需要更换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零二条执行。

@#@@#@8.把钩工要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严禁超挂车。

@#@@#@9.由上向下松车时,上车场把钩工打点通知下部把钩工,下部把钩工回清信号后方可松车。

@#@且把钩工要在安全峒进行躲避。

@#@在执行上述各项运输规定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执行鲍煤发[2003]16号《鲍店煤矿运输管理若干规定》中及《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相关规定。

@#@@#@10.斜巷运输中途需停车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

(1)绞车司机必须精力集中,刹紧闸把,坚守岗位,防止矿车下滑。

@#@严格按信号开车,听不清信号不准开车。

@#@@#@

(2)装卸人员将车掩好,用绳套系在轨道上或在车的下方用道板打设“十”字码才能装卸,否则不准装卸。

@#@提升的材料、设备、工具等要系牢,以防下滑。

@#@矿车下方(下山方向)严禁有人。

@#@@#@(3)上提或下松车辆时,必须有可靠的信号联系,不得用口令传递信号,待人员全部躲到附近安全地点后,方可发出开车信号。

@#@@#@11.小绞车运输必须做到“三好、四有、二落实”。

@#@三好:

@#@绞车设备完好.巷道规格及支护好.轨道质量好;@#@四有:

@#@有可靠的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有托绳辊.有信号及躲避峒室,有声光兼备信号;@#@二落实:

@#@岗位责任制落实.检查维修维护制度落实。

@#@@#@12.小绞车司机上岗必须做到“六不开”。

@#@即:

@#@绞车不完好不开、钢丝绳打结断丝或磨损超限不开、安全设施及信号设施不齐全不开、超挂车不开、信号不清不开、“四超”车辆无运输措施不开。

@#@@#@13.把钩工上岗必须做到“六不挂”。

@#@即:

@#@安全设施不齐全可靠不挂、信号联系不通不挂、“四超”车辆无运输措施不挂、重车装车不标准不挂、连接装置不合格不挂、斜巷有行人不挂。

@#@发信号前必须对车辆的连接和保险绳等全面检查,确认连接正常、绞车无余绳后方可发信号开车。

@#@@#@14.斜巷运输严禁蹬钩,行车时严禁行人。

@#@人员上下时必须经把钩工同意并发出停车信号、绞车停止运行后方可上下;@#@斜巷上下车场和各甩道口必须安设与绞车联动的声光报警装置。

@#@@#@15.斜巷运送“四超”车辆时,必须捆绑稳固,分提分运,重心不偏,必须用专用的多链环连接器连接。

@#@如果采用其它物品代替,必须有措施并经分管领导批准。

@#@@#@16.车辆掉道复轨安全措施。

@#@@#@

(1)一般规定@#@①严禁用电瓶车.绞车等机动设备牵引复轨(用复轨器除外)。

@#@@#@②现场安全负责人在处理事故前,必须布置好现场操作人员的退路,并做好安全防护。

@#@@#@③进行复轨前,现场安全负责人必须检查巷道支护情况,支护不牢或有片帮危险时,必须先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复轨作业。

@#@@#@④两个或两个以上车辆掉道时,必须逐个进行复轨,严禁同时复轨。

@#@@#@⑤超高、超长、超宽的车辆或重心高.重心偏有倾倒危险的车辆复轨时,必须首先采取可靠的防止车辆歪斜措施后方可复轨。

@#@@#@⑥采用复轨器复轨时,复轨器要垂直放置,底部必须用木料垫实、垫牢、垫平。

@#@@#@⑦采用人力杠杆复轨时,杠杆必须牢固定位,严防杠杆转动或滑脱;@#@一次撬抬高度不得超过150mm;@#@撬起车轮垫木料时,垫料人不得将头或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两车之间及没有采取防歪措施的车辆一侧。

@#@@#@⑧矿井运输车辆掉道确须起吊复轨时,必须根据巷道支护形式及支护强度,制定特殊复轨安全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各种巷道起吊生根的方法和支护要求。

@#@必须设专人观察顶板。

@#@使用手拉葫芦起吊时,起吊重量不得大于手拉葫芦的额定重量。

@#@人员必须站在有退路的地方操作手拉葫芦。

@#@@#@⑨锚喷或锚索支护的巷道,不得用支护锚杆或锚索作生根点。

@#@特殊地点确需起吊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经分管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不得用矿车销子上的把手环作起吊点。

@#@@#@

(2)平巷车辆掉道复轨规定@#@①平巷车辆掉道复轨应严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

@#@@#@②平巷运输车辆掉道后,现场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在掉道区域前后40米的地点设置警示标志和车挡,防止其他机车、车辆闯入作业区域。

@#@@#@③平巷列车掉道复轨时,必须把未掉道的车辆与掉道车辆摘开并掩好。

@#@牵引机车掉道一般用千斤顶或液压复轨器复轨。

@#@矿车掉道时,有条件的应采用复轨器进行复轨。

@#@没有千斤顶和复轨器时,可采用垫拉或翘抬的方法复轨。

@#@@#@④矿车(材料车)掉道,必须单个矿车进行复轨。

@#@采用垫拉方式上道时,使用硬质长木料牢固地填入掉道车轮下部,连好车,人员离开掉道车辆后,方可向机车司机发出开车信号。

@#@严禁作业人员随车扶料而行。

@#@一次高度不到位时可以重复进行,待车轮轮缘高出轨道后,拨正矿车上道。

@#@司机开车必须精力集中,慢起稳拉,不得强拉硬拽;@#@采用翘抬方式上道时,必须使用硬质木料或木楔将另一头掩牢。

@#@用撬杠将掉道的一头撬起,用木料逐级垫起车轮,待车轮轮缘高出轨道后,拨正车轮使踏面与轨顶重合,然后撤除垫木,放下车体。

@#@@#@⑤采用翘抬方式上道时,支撑物必须放置可靠,起撬点必须牢固,按压撬杠时,人员不得满把抓杠,必须躲开双脚。

@#@@#@⑥特殊运输车辆掉道复轨时,必须首先检查车辆装载重心及封车固定情况,必须采取防止装载物品滑脱或车辆歪斜的安全措施。

@#@@#@⑦双轨线路出现掉道时,必须两股线路同时禁止通行。

@#@特殊情况确需通行时,必须在满足安全间隙的前提下,停止复轨工作方可允许另一线路车辆通过。

@#@@#@(3)斜巷车辆掉道复轨规定@#@①斜巷车辆掉道复轨必须严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

@#@@#@②斜巷串车车辆掉道时,斜巷各车场信号把钩工应立即关闭斜巷各车场的阻车器和挡车器。

@#@@#@③斜巷串车车辆掉道后,必须先由上把钩工下行进行检查,并首先用道木在掉道串车车辆下方支设木马掩挡后,方可让下把钩工上行参加复轨工作。

@#@@#@④绞车司机在掉道矿车没得到稳车处理前,不松开绞车制动闸,不得离开司机岗位。

@#@复轨过程中必须刹紧制动@#@⑤斜巷串车车辆掉道复轨前,上中下各车场入口处,都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禁止其他人员进入斜巷。

@#@@#@⑥斜巷串车车辆掉道复轨前,必须对串车所有车辆实施可靠的稳车固定,然后才能将掉道车辆和没掉道车辆摘开进行上道。

@#@稳车的方法视车辆掉道的情况而定。

@#@@#@⑦斜巷稳车材料应选择不小于Φ16mm的钢丝绳及相匹配的绳卡或用不小于40t的刮板链及相匹配的联接卡。

@#@@#@⑧斜巷稳车的方法:

@#@@#@A.用钢丝绳套或刮板链锁好未掉道的车辆。

@#@最下方车辆掉道,先锁牢上方车辆;@#@最上方车辆掉道,先锁牢下方车辆;@#@中间的车辆掉道,应锁牢上下方所有车辆。

@#@@#@B.锁定的方法应采用绕轨道底下和矿车轮轴进行固定。

@#@钢丝绳缠绕不得少于2圈,绳卡不得少于2付。

@#@@#@C.四个车轮掉道时,一端复轨后,要重新固定另一端方可上道。

@#@多个矿车掉道必须逐个固定。

@#@@#@D.斜巷复轨时,不得摘掉钩头、连接器、保险绳;@#@提升钢丝绳严禁有余绳。

@#@@#@E斜巷复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穿越轨道时,必须从车辆的上方通过,严禁从矿车的下方穿越。

@#@@#@F.复轨完成后,解除矿车的掩锁必须严格按由上而下顺序进行。

@#@@#@(4)连续牵引车及所牵引车辆掉道复轨规定@#@①连续牵引车及所牵引车辆掉道复轨必须严格执行复轨一般规定和平巷、斜巷车辆掉道复轨的有关规定。

@#@@#@②连续牵引车及所牵引车辆掉道复轨时,必须先反向点动绞车使牵引钢丝绳缓解张力后方可复轨。

@#@@#@③连续牵引车在斜巷段下行时车辆掉道,必须反向点动绞车使处于斜巷上方的牵引钢丝绳拉紧,不得留有余绳。

@#@@#@④确需使用连续牵引车牵引复轨时,必须有可靠的通讯信号。

@#@司机开车必须点动。

@#@严禁强拉硬拽。

@#@@#@17.运送长物料时,必须将车刹紧封牢,以防物料在斜巷段捅车。

@#@@#@18.在执行上述规定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按照车辆复轨严格按照鲍煤字(2000)第201号关于转发集团公司《矿井窄轨运输车辆掉道复轨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执行。

@#@执行。

@#@@#@(五)机电管理@#@<@#@一>@#@一般规定@#@1.所有井下机电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检修,定期维护保养”的制度。

@#@@#@2.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专职电工担任。

@#@@#@3.电气维修工必须熟悉本工作地点的供电系统,清楚本职范围内的电压等级及线路的带负荷情况,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电气》部分的各条规定。

@#@@#@4.容易碰到的裸露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5.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可靠,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检修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严禁约时、约信号停送电。

@#@@#@6.井下供电要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完好率达到上级规定要求。

@#@@#@7.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装置要齐全、完好、灵敏、可靠,整定值符合要求。

@#@@#@8.在停电没有闭锁的情况下,禁止任何人将手、脚、身伸入转动体内。

@#@@#@9.机电设备检修或停用时开关必须停电闭锁。

@#@@#@<@#@二>@#@停送电的规定@#@1.停送电必须坚持停电申请制度。

@#@@#@2.停送电必须坚持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严格按设备的停送电程序操作开关。

@#@@#@3.停电后,检查瓦斯浓度低于1.0%,应用与电源电压等级相应合格的验电笔验电,再进行接地放电,验放电后,把负荷侧电缆三相电源扭缠在一起,压接在接地极上短路接地。

@#@@#@4.不论高压电低压电,停电后必须挂牌、加锁或派专人看管开关,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非执行该项工作的人员不得摘牌送电。

@#@检修完后,认真清点参加检修人员,查看现场,确认安全,方可送电,严禁约时、约信号停送电。

@#@@#@5.供电严格按照兖煤股机电发【2012】261号兖州没有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加强供用电安全管理八项硬性规定》的通知内容执行。

@#@@#@(六)管路连接@#@1.连接管路前,必须关掉上级阀门,安排专人看守,并把阀门前的管路卸压,严禁使用工具敲击法处理漏风漏水。

@#@@#@2.施工地点连接管路工艺流程:

@#@停高压上级阀门→安排专人看守阀门→打开末端阀门卸压→管托固定→检查准用管路、卡栏完好情况→管路上托→连接卡栏→固定管路与卡栏的连接螺丝。

@#@@#@3.新接管路连接完毕后,跟班工长或现场施工负责人清除新安装管路范围内的原管路2m内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安排专人开启阀门,开阀门时应缓慢打开,15min后(加压不小于10min)远距离(2m)检查管路的安装合格情况,如果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必须按原程序再次停止上一级的截止阀门卸压后进行处理,不允许管路带压进行再处理。

@#@严禁使用大锤直接敲击漏水的卡栏部位。

@#@@#@4.延接管路后,开阀门时要放慢,做到开开、停停,尽量保持高压风水匀压进入刚接好的管路内,严禁将阀门一次拧到位。

@#@@#@5.平时管路维护:

@#@@#@

(1)沿途路线上发现管路有跑、冒、滴、漏现象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同上。

@#@@#@

(2)每班必须有专人对沿途管路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汇报和或及时处理。

@#@@#@(3)因检修或其它原因或由矿调度通知的停风水计划,必须严格控制停送风水时间,在送风水期间,人员躲入附近安全峒。

@#@管路承载压力后,至少观察15min后方准进行其它工作。

@#@@#@(4)进入工作地点的各种管路,必须采用高压软管快速接头连接,并使用配套“U”型销连接,严禁使用铁丝代替“U”型销,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磨损及时更换。

@#@@#@八、“三位一体”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1.“三位一体”安全确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在作业现场开工前、停工前(包括临时中断作业前、复工前),由班组长对检查内容进行手指、口述,跟班区队管理人员记录,安监员负责监督,联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环境和工程质量进行安全评估。

@#@安全环境和工程质量符合规定,具备开工、停工条件的,不具备条件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标准规定,重新确认并签字后方可开工、停工。

@#@没有执行安全确认的,一律不得开工、停工。

@#@记录内容由区队、安监处和现场各保存1份。

@#@@#@2.“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是在生产作业前(包括中断作业前、重新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对设备、设施、工艺程序及岗位、作业环境等,按照“三大规程”的标准及岗位危险源辨识的要点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手指要从事的工作对象,口述对安全作业的要求及应采取的安全行动,达到辨识危险因素,处置危险因素,规范作业行为,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从而实行脑想、眼看、手指、口述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实现工作前、工作中对安全状况的确认、提醒和警示。

@#@实现加深应知应会记忆,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现场中不执行安全确认的,一律不得作业。

@#@@#@3.本工程所涉及的“手指口述”内容如下:

@#@@#@确认人动作规范:

@#@@#@身体直立,双腿分立与肩同宽,面向工作空间或设备物体,伸出右手与身体呈45°@#@夹角,右手食指指向被确认的工作空间或设备物体,声音宏亮,呼号确认。

@#@@#@执行说明:

@#@本确认法每循环执行一次。

@#@@#@

(1)入井前准备及大巷行走:

@#@@#@矿灯、自救器、安全帽、毛巾已全部戴好";i:

38;s:

1329:

"高压电气设备巡检规定@#@一、为保证变配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做到安全用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制定本制度。

@#@@#@二、值班人员值班期间要对全厂变配电室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值班人员每天巡视一次,做好高压总柜、分柜及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记录,检查各路负荷的运行情况,做好总负荷及变压器温升记录,并切实做好运行负荷的调整和功率因数补偿。

@#@@#@四、检查运行中的设备时,禁止取下警告牌,禁止进入遮栏后触及导电部分。

@#@@#@五、巡视中要认真查看运行设备的完好状况,巡检必须到位,注意听、摸、看,发现设备缺陷及时记录上报,情况严重时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扩大。

@#@@#@六、对有缺陷的设备,在未消除前应加强监视,当发现其严重程度,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七、当发现有火灾、爆炸及人身事故情况时,如导线折断、接地断路等,必须立即采取停电措施,当不能立即停电时,应派人看管,并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并向供电部门汇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