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0961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docx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

09年高考的考生不得不读的作文资料1

高山不必仰止 俯拾皆是宝玉

一、认清自己

60分的高度,你能够多高?

60分的距离,你能走多远?

60分的渴望,你能否实现?

认清自己的优势:

擅长什么?

准备了什么?

将有限的发挥到极致。

避开自己的缺陷:

境界不高的怎么办?

思想不深刻的怎么办?

只会写四平八稳的文章的怎么办?

文章病句多、爱写错别字的怎么办?

惧怕出现跑题的怎么办?

二、区别于别人

总有那么一点,你是与众不同的。

一个用得精当的词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一份打动人心的真情,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头,一波三折的情节,一个余音袅袅的结尾,一种巧妙的构思,一个鲜明的形象,一手漂亮的好字……

 

                            第一板块:

作文·复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大学者钱钟书说:

“文章如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追求的效果:

让人眼前一亮,或者“有视觉冲击力”。

采取的措施:

作文课不仅仅是写作课,也不仅仅是评作文,还可以是新材料展示课、围绕主题的谈话课。

作文复习,最好解决的是如何写考场作文。

 

                           第二板块:

复习策略

一、审题准,入题快

(一)认识

“松绑”不等于“解放”

减少审题障碍,淡化审题,但不等于自由写作

(二)要求

准确、全面。

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

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三)办法

1.对于任何一道作文题,都要通达命题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2.区分关系型、重心型、自定义型三种类型的命意。

《树木·森林·气候》;“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建议”;“人文素养与发展”;“语言与沟通”

《北京的符号》;《心灵的选择》;《转折》;《必须跨过这道坎》

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材写作;《怀想天空》

3.通用策略

⑴借助联想想像拓宽。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追忆联想、因果联想、推测联想等。

⑵通过补充扩展。

即在概念性话题的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

譬如“书”,可以从写实角度扩展为“我爱读书”“一本难忘的书”“一次买书”,但这是低层次的;更可以从虚化角度扩展为“父亲是一本书”“人生是一本书”“打开生活的书页”,这一角度才是高层次。

⑶通过提问深入。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⑷辩证分析得法。

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

一是形式逻辑思维;一种是辩证逻辑思维。

在多样性的辩证逻辑思维之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具体的体现就是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

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对立与统一    形式与内容          外因与内因

表象与本质    数量与质量          主观与客观

静止与运动    教条与灵活          必然与偶然

原因与结果    动机与效果          局部与整体

纵向与横向    共性与个性          宏观与微观

过度与适度    可能性与现实性   名与实

本与末           主与次

.通用策略(辩证分析得法)

析例深入启深思

形象材料理性化

结果材料原因化

现象材料本质化

同类材料比较化

分散材料集中化

一部分关系型的题目或话题本身就体现出思辨性。

【示例】

国家二卷的“位置与价值”,审题时对“位置”与“价值”的关系就应辩证分析,位置有高低,价值有大小,但价值的大小却不能仅以地位的高低论,伟大与平凡都有其价值,人生贵在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非关系型的题目或话题本身也存在辩证关系。

【示例】上海卷“对当今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北京试卷的“说‘安’”等,都需要考生用辩证的思维进行分析。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分析理解都离不开辩证的思考,作文更是如此。

⑸忌讳钻牛角尖。

【题目示例】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无辜烧死。

试以“善待生命”为话题作文。

【错误分析】

有人可能就老想,这个碗怎么放,装上水蚂蚁就爬不上去了吗?

弘一法师是不是不懂科学?

——这种想法就是对材料的流连、依赖导致了钻牛角尖。

——不管你的分析多么有道理,但如果与命题者给定的话题无关,就是做无用功。

4.分类策略

⑴对于比喻、寓言类文题或材料,找到其与生活面(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的对接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方法】

①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挖出事物的本质。

②通过对比或类比,凸显事物的某种本质。

③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或由因及果,或由果探因,从而得出事物的本质。

这几方面,要灵活选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示例】如“桥”,从其“本身”看,它只是架设在水上或空中供行走的建筑物,它可以接通两头。

从“接通两头”这一表象或者说桥的功用,我们可以“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联想到相关的事物。

这样,就可以找到新的立意角度得出新的立意:

①从桥的外形延伸

从人的角度:

妈妈的驼背——母亲的无私奉献;爸爸的挑担——父爱的崇高与伟大。

从物的角度:

弯月会一天天“长大”——只要心存希望,总归会得到圆满;断桥——残缺也是美。

②从桥的内涵、意义角度:

老师微笑的目光是桥——爱心与奉献;同学情是桥——友善与沟通;人世间的真情爱意是桥——构建和谐社会。

思乡之桥——拳拳赤子心。

⑵对于话题作文要把握话题范围,明辨话题关系。

⑶对于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眼。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

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2006年上海《紧握你的手》,题身是“手”,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你的”,即限定范围,而题眼就是“紧握”,即核心关键。

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二、立意高——一言九鼎的识见

(一)要求

立生命的意,立天地的意,立情感的意,你就能笑看风云,借路经过。

作为考生,我以为要确立起来下面这些思想:

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清静、淡雅的情思;亲近下层,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

(二)做法

1.小中见大——

2.平中显奇——

3.在求稳的前提下求新(包括琵琶反弹)——

(二)做法(4.多角度立意、多方面分析)

4.多角度立意、多方面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⑴多角度:

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

多方面分析:

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

⑵具有共性的、常用的角度

①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

②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

③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

④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

⑤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

⑥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论角度;

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

⑧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不同角度。

譬如话题“沟通”,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相关”角度看,它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关系”角度看,它是双向的;从“功用”等角度看,它能使关系和谐、有效地与人合作等等;还可从相反的角度举出不善于沟通的种种弊端。

⑶至于事,也可以展开多角度思考。

譬如:

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小孩游公园,他们让孩子在前边独自走。

突然,小孩被石阶绊着,摔在地上,哇哇大哭。

一个中国人见了,连忙上去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

“谢谢!

谢谢!

让他自己爬起来。

这件事透露了很多信息,如果从“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一点来作深层思考,那么,从重大严肃的主题切入,可以考虑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从哲学角度切入,学走路时难免摔跤,可以考虑到“人生道路”“成长历程”“工作成败”等;从时代高度切入,可以得出“在创新竞争中要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课改实验中要敢于实践”等观点。

⑷涉及到抽象概念,也可以通过多角度择取,化抽象为具体。

譬如:

“冷与热”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切分:

①从人际关系角度,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上级与下级、同学与同学、丈夫与妻子等等关系中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立意:

老师的热情帮助融化了学生冰冷的心——对学困生要给予热情的帮助;父母对子女外表的冷、内心的热——严格要求才能健康成长,父母的爱是深沉厚重的;对上司则热情,对下属则冷淡——做人不正直坦诚不可取;同学之间关系的冷热变化——不断化解矛盾携手并进;家中饭菜“热—冷—热”的变化——只有夫妻恩爱才有家庭幸福……

②从人生态度角度,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得出“学习过程中忌忽冷忽热”的立意;由“冷血动物的冬眠”得出“我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立意。

③从社会现象角度,可对“追星热”“炒作热”作冷静思考,对热恋城市冷落山村现象进行分析。

④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冷热无常,提出“要立足世界必须加强综合国力”的见解。

⑤从自然现象角度,可以由全球变暖引出对环保的忧思。

(三)禁忌

1.忌讳“病态”,拒绝“低俗”,走出“庸俗”,提倡“脱俗”。

2.忌讳刻意拔高。

3.不踩雷区。

庸俗的恋爱题材;无原则地、带情绪地批评师长;挑战公认的法律、正义、道德、伦理;挑战严肃的经典和公认的名人。

 

三、材料足——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材料源

材料——记叙的对象;评论的对象。

固有之象——优秀作文选、作文素材库、期刊杂志、自己的作文

(一)材料源

1.身体力行的材料——第一方材料(“我”作为践行者)

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

2.心灵解剖的材料——第二方材料(“我”作为被审视对象)

与他者的矛盾冲突(思想的冲突、误会、冲动、认识、赌气)

与他者的感情纠葛(爱恨情仇)

3.当下生活的材料——第三方材料(“我”作为观察者、听闻者)

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

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

社会所处的特定时期

学校生活:

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家庭生活:

家庭成员、家庭生活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社会生活:

4.历史记载材料——第四方材料(“我”作为历史的解读者)

5.各门学科材料——第五方资料(“我”作为贯通者)

【教材是一座富矿】

6.联想想像材料——第六感材料(“我”作为理想主义者)

(二)用材料

1.原则

真——

新——

小——

巧——

有情感——

有意义——

2.方法

⑴直接引用

⑵加工改造

3用材料(方法:

⑶化用认识)

①故事新编:

如《赤兔之死》、《刺秦》、《阿Q新传》等。

2003年有一名考生写了一篇《也就是一只猴子》的作文。

这篇文章用的是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人物故事。

怎么用的呢?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选定“美猴王”孙悟空作吉祥物。

唐僧师徒三人各写一封短信给组委会表示自己的态度。

唐僧的信完全赞成选用美猴王,信中说,悟空是忠心耿耿保我去西天取经,可是我不太了解他,怪他多管闲事,随意杀人,因此动辄念“紧箍咒”惩罚他、驱逐他,但他一如既往。

猪八戒写信坚决反对,理由是孙悟空经常戏弄自己、打自己,破坏自己的“好事”,“坏极了”。

沙和尚的态度是赞成的,也从自己切身体会中说了一番理由。

应当说,这篇文章运用的材料一点也不新鲜,但文章给人以新鲜之感,这既是因为对准了“题目的要求”,从“感情与认知”的关系方面来写作的,还因为作者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把这个材料放在一定的背景下加以运用,所以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②借题发挥:

如《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与邹忌书》等。

一名考生在2003年写了一篇《屈原之输》,写的是屈原一腔热血,忠心为国,结果一输再输。

他不是输在忠心上,也不是输在才智上,而是敌不过血脉亲情。

讽刺的却是现实生活。

文章最后两问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问问那些高官们,你们身边的李原、王原有没有输?

你们身边的子兰、子花有没有赢呢?

”这两问点明了真正的写作目的。

如果这名考生不是这样来用材料,而是机械复述《屈原列传》中的故事,还有什么“新编”可言呢?

3.禁忌

⑴不要写“万金油”“老掉牙”的材料。

张口居里夫人,闭口文天祥,千篇一律。

“李白”不能适用于一切话题,一味钻在名人名事的素材堆里迟早要遭遇尴尬。

⑵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懂得关注时事的人,是不符合人文关怀的时代需求的。

⑶拒绝幼稚。

不要动不动就回忆发生在幼儿园、小学的一些往事,毕竟再怎么开掘还是那档子事,我们不是童话作家,大多数学生挨上这种题材就容易犯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病。

 

四、情意真——无情未必真豪杰

(一)做一个多情种

1.正面讲

讲恩情(于人有恩、恩惠及人)

有交情(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懂人情(人情是一杯酒,纯粮酿造)

生活有激情(激情似海,汹涌澎湃)

办事有热情(伸出你的双手,拥抱别人的梦,作个热心肠)

人于你有恩要会补情(为情负债)

不乏同情

有豪情、温情、柔情(豪情万丈、百般柔情、柔情似海、侠骨柔肠)

(亲情、离情、师生情、朋友情)

2.反面说

切忌薄情寡义。

(二)作文是一门传情的艺术

1.讲实情(不矫揉造作,不无中生有,不无病呻吟)

2.抒真情(真情不会老)

3.发深情(深情似海)

4.现隐情(男儿有泪不轻弹)

5.常动情(情动于中,情不自禁,情不能自已,触景生情)

(三)对作文要一片痴情

1.言而尽情(写日记)

2.不能忘情(更不能无情,无情未必真豪杰)

3.千万不要难为情

4.当情不自禁地拿起笔

(四)怎样传情

1.巧择材料,凸显真情。

2.熟悉生活,体察真情。

3.巧书细节,强化真情。

4.巧用修辞,尽释真情

5.巧写叙议 深化真情。

6.仁者无敌,善心无价。

虚构不等于虚假。

它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是提炼过的真实。

 

五、文体明——文无体不立

1.选什么?

⑴适合题目的文体。

一谈题目和文体的适切性问题。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比较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诚信”比较适合写议论文或抒情散文,写记叙文就比较难以出新。

二谈运用哪种文体最能够写出深度和写出新意的问题。

⑵自己擅长的文体。

谈扬长救短的问题。

⑶占有素材的文体。

谈可写性问题。

2.怎么写?

十二字方略:

选什么,写什么;

写什么,像什么。

3.实例展示

【例1】下面记叙片断符合记叙文体吗?

试予以简析并修改。

“我站了起来,把课本举起,开始了朗读。

读着读着,我被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悲壮举动感动了。

读着读着,我的声音颤抖了。

读着读着,我的泪珠滚落了下来。

【解说】以上这个记叙文片断不符合记叙文体的要求。

叙事文体的写作有三个要领:

要把事件充分展开;

具体情况要叙写清楚;

要让事件本身来说话。

例文的作者没有掌握叙事文体要求的三个写作要领,在文章最需要展开的地方,偏偏来了三个“读着读着”的概叙,因而不能给人以生动真切的感受。

应将这三个“读着读着”的概叙改为有层次的具体描写,突出记叙文体“以事显理”的特点。

【例2】下面的考场作文《习惯》(片断)在符合议论文体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试予以简析。

“习惯一般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

好习惯一般有勤奋学习,早起早睡,不暴食暴饮,生活非常有规律等;所谓坏习惯,就是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随地吐痰,在马路上教室里乱扔果皮。

早晨不起晚上也不睡,饭前便后不洗手,粗心大意,好说大话等等。

【解说】这是应考议论文《习惯》片断,它是不符合议论文体要求的。

这个考生只看到概念所包含的客观事物间的外在联系,没看到其内在联系;只看到事物的个别性表现,没看到它们的共性本质。

写作时,这个考生的思维过程有解剖而无综合,有分析而无概括,对概念又缺乏准确而深入的理解,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论点就不可能确立起来。

这段考场作文把论证过程变成了对好习惯的肯定,坏习惯的否定,这样一条条地写下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章成了一个现象的堆砌,成了一种条款式的罗列,彼此间没有逻辑联系,最后再来一个抒情式的结尾,这样的议论文只能称做“四不像”,这种文体不符的毛病,是思维方法不当的产物。

 

六、结构巧——精思巧构的设计

(一)文章结构求变,思路讲点线面

在写之前,要打腹稿,哪些内容放前,哪些放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开头、结尾要达到什么效果,各内容板块怎么排列,怎样过渡、衔接、呼应等等,总之要胸有成竹,千万不要想一句写一句,不分段,黑乎乎的一大片。

除此之外,文章的思路要清楚,层次要明,读者要能在读完文章后,从中顺利地提取人物线、感情线、事件发生发展的主线,要能不费力气地找到论证的层次,说明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传统结构文章的方式正在被当代的学生所抛弃,新型的结构文章的方式正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高考如此,中考也如此。

的确,一马平川的文章读起来往往枯燥无味,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文章往往能吸引读者,这是人们阅读的一般体验。

应该说,只要形式确实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允许的。

(二)可以尝试的文章结构样式

1.日记体                      2.小标题

3.题记

小时候,我身体很虚,父母常熬些中药以开胃健脾。

在吃完苦涩的药后,又喂我些甜甜的糖,药能治病,糖能生甜,我青睐的是哪一种呢?

(《苦药·甜糖·我》))

我一直相信最美丽的花儿是为别人开放的。

(《开端》)

感受到被爱,才是真正的去爱别人的开端。

(《开端》)

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因那一刻它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

(《圆润锋芒》)

(二)可以尝试的文章结构样式

4.小标题+题记            5.戏剧类

6.语录体                     7.传记体

8.仿写体                     9.读时间

10.辩论会实录           11.梦幻体

12.比拟体                  13.寓言

14.童话

16.戏说                         17.文言文

18.旧题新作                  19.忏悔书

20.散文诗                      21.新诗

22.序言                         23.诗词入文

24.播音稿                     25.书信体

26.光盘的AB面

15.线索体(实虚两条线并进)

(三)分段技巧

把文章分成几段最好呢?

800字左右的大作文,分成5~7段就可以了。

确有把握和必要时,分成4段也可。

最不可取的就是三大段。

如果写成对话体,则依据对话的情势自然而然地分段。

如果写成小标题形式,则用3—4个就可以了。

(四)温馨提示

避免头重脚轻;

避免开口太大;

避免憋屈,即写到高潮处,文字格却不够。

 

七、语言美——简洁凝练、气韵生动

(一)方法

1.标点的多样。

2.词语的丰富。

3.句型的多变。

4.修辞的妙用。

5.句式的自由。

长短结合,骈散结合。

(二)实例

如何让你的语言亮起来?

【示例1】

原句:

我们圆满地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

改句:

我们在一学期学习的跑道上胜利地冲过了终点线。

【示例2】

原句:

如果青少年没有科学文化知识,那就不能真正成为现代人。

改句:

如果青少年没有科学文化知识,那么他们只好躲进山洞去钻木取火。

【示例3】

原句:

对外开放要引进好东西,而不能让腐朽的东西侵蚀我们。

改句:

我们打开门窗是为了吸纳新鲜空气,决不能让灰尘和蚊蝇飞进来。

(三)温馨提示

1.大处着眼。

提醒某些考生要从大处着眼,不要为了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花费太多的时间,以免影响了自己总体水平的发挥。

2.眉清目秀。

每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了,“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应试作文每段的首句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是最好的。

因为应试作文是写给评卷老师看的,他们评卷时不像平时阅读时那样从容,每段之首都是中心句就给他的阅读提供了方便,这有什么不好呢?

3.把住口风。

观点不能绝对,论证讲求严密。

“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在快要结尾之前,放一马,收一笔,“当然”一下,既显谦谦君子,又不失风度、大度,还使行文紧紧凑凑。

 

八、树立两种意识

(一)读者意识。

写作文为了谁的问题,还涉及到为了什么的问题。

作文的前前后后都要考虑读者。

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一直以来,在写作时,更多的是把教师作为读者,第一读者,也是唯一的第二方读者。

一方面,学生把写作仅仅只看成作文,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和学生从来就不打算把写作成果交与第三方品评。

也就说是,学生写作文既不为自己,也不为读者,如此看来作文就是一个怪胎了。

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了:

写作文是为了自己。

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心灵的安逸,心里有冲动了,记下来,让冲动以文字的形式释放,内心也就释然了;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后的思念和凭吊,人不可能总向前看,偶尔回蓦,无论悲喜,都是有颜色的记忆,都是生命过程中的元素。

其次要引导学生明了:

写作文是为了读者。

心中装着读者,写作文时就有方向感和使命感,就知道要把自己的这颗心怎样交给读者,就知道真善美的价值、力量。

作为对作文的考评,也应该充分考虑文章有无自我、有无读者。

从这个层面上讲,学生写作行为不仅仅是任务,也不仅仅是师生交流技法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我心灵历练的过程,是师生智慧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

(二)自我意识。

审题时,多往自己身上靠靠。

贴近自己的年龄、贴近自己的生活,甚至贴近自己的幻想,就可以很快形成自己的主题。

行文中一定要有“我”,但当拿起解剖刀解剖自己的时候,不能一味丑化自己,甚至把自己当作反面教材,让读者一看就是故意丑化,而是要真情解剖,深度解剖,因为这样才能看出你的思想,看出你的情和感,觉和悟,最终看出你思想的深度,境界的高度。

九、慧眼传神的标题——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

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

缺题影响远不止扣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目的】

新颖、醒目、点睛

(富有文采、蕴藉丰富)

——吸引眼球

【要求】

1.不宜长。

长则散乱。

2.不宜胖。

身段合适,不瘦不胖。

胖了,大而无当。

题目要与文章内容相符,含义要清楚,宽窄要合度。

3.避免多义,力求简约。

多义则惑,惑则乱象丛生。

题目的文字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

4.避免白开水,提倡含蓄隽永。

白开水寡淡无味。

含蓄隽永,则言有尽而意无穷。

5.避免照搬话题,必要时加个小标题。

例如:

《开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方法】

(一)嵌入式

1.嵌入修辞。

即运用适当的修辞来为文章命题。

⑴比喻:

【示例1】《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

【示例2】《理解是路,爱是桥》,把爱和理解比喻成缩短心灵距离的桥梁和路,极富文采。

【示例3】《拔除心灵的杂草》,把人类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比做“杂草”,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其他示例】《为感情装上滤网》;《乘着理智的翅膀飞翔》;《在认知的天平上不要加感情的砝码》;《诚信是金》;《诚信是那片洁净的绿叶》;《诚信——开启未来的钥匙》;《父亲为我撑起蓝天》;《做一片云,真好》;《铲平了,心中的大山》。

⑵反问:

【示例】《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

》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其他示例】《难道无情就是真豪杰?

》;《人生岂可丢诚信?

》。

⑶设问:

【示例1】《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