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1084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docx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

语文

第I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田塍(chéng)狡黠(xiá)解(jiè)元供(gòng)销两旺

B.簿(bó)册枸杞(qǐ)背(bēi)包双腿痉(jìng)挛

C.分泌(mì)砒(pī)霜央浼(měi)描红临贴(tiè)

D.胴(dòng)体皴(cūn)裂辟(pǐ)谣熏陶渐(jiàn)染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融汇贯通山青水秀治丝益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敝帚自珍分道扬镳以逸待劳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C.提要钩玄秉公办事恶惯满盈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D.必恭必敬寞不关心鱼米之乡不吃一欠,不长一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张宏患了心肌炎,向领导请假,领导他休息一个月。

②他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日子,又闲不住了。

③作文的开头写不写,要视情况而定,切不可千篇一律。

A.批准清净导语B.批示清静导言

C.批示清净导言D.批准清静导语

4.下列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小布什么为了拉选票,在各州进行演讲、游说,真可谓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B.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必须先确定正确的方面,否则就会陷入歧路亡羊的困境。

C.董县长深入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的疾苦,无时无刻都把农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上。

D.徜徉于世界文化的长廊,呼吸着文明的馨香,淋浴着智慧的阳光,如韬光养晦一般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为解决五组村民的种地用水,自2000年以来,五组村民多次去找三合乡政府。

B.今年上半年,经测量发现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周边地基发生沉陷,略有偏斜,纪念碑和观景台周围20多米高的挡土墙出现裂缝。

C.香港明爱医院有男孩女孩34名年龄4岁至17岁的病童在此次副流感病毒感染中患病。

D.入世谈判中,他和他团队最大的“劳功”就是将缺乏中华文化背景的国际惯例和规定“消化”后,准确地向中央决策层进行表达。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DER地板因质量优异在CCTV—1的午间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受到特别表彰。

B.本月30日上午9时,听证会将在远洋大厦一层会议中心举行。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8号)

C.也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美发行业无非就是洗洗头呀、剪剪发呀、吹发定型而己。

D.但是,对于“连锁‘连’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的文化企业并没有回答得很好。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

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1954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个。

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

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100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巨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

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灰使用亿万年。

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

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

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难题所在。

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

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下世纪中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

7.比较“核裂变”与“核聚变”,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核反应的条件相同B.核反应的原理不同。

C.都通过原子核反应获取能量。

D.核变材料蕴藏量前者少,后者多。

8.认真研读第三段画线的一句,选择对太阳与核聚变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

A.太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氢元素

B.太阳的极高温作用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产生了核聚变。

C.太阳光线的照射是宇宙中氢元素产生巨大核聚变的条件。

D.太阳无穷无尽的光和热是太阳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9.下列不是“受控核聚变”反应条件的一项是()

A.一定量的核聚变反应材料B.将反应材料加热至上亿度高温

C.氢原子充分接近放出的大量能量。

D.对极高温反应材料的足够长时间的约束。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所以不断寻求未来能源是因为化石能源和核裂变能源的蕴藏量极为有限。

B.核聚变要真正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新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规模性的聚变。

C.核聚变原理告诉我们:

氢原子核之间“引力”与“斥力”并存。

只是“斥力”大于“引力”。

D.氢弹已研制成功的事实与示范性商用核聚变反应堆下世纪中将会问世的预测,两者并不矛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孙蕃传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蕃年五十,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曰:

“大丈夫外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性方峻,不接宾客。

士民亦畏其高。

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

帝颇纳其言,为出宫女五百余人。

自蕃炮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八年,代杨秉为太尉。

大司农刘礻右、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

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言及反复,诚辞恳切。

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

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曰:

“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

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又诏蕃,蕃上书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而帝乳母赵娆,但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与共交构,诌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及其支类,多行贪虐。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

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必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攘臂呼曰:

“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

”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遂令收蕃。

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黄门北寺狱,即日害之。

徙其家属于比景,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后汉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为乐安太守迁:

官职调动

B.性方峻,不接宾客方峻:

正直严厉

C.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典:

主管

D.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竟:

竟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①皆以忤旨,为之抵罪②蕃以书责之曰

C.①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D.①而为势家郎所谮诉②为出宫女五百余人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陈蕃为官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②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③言及反复,诚辞恳切。

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④蕃上书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⑤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

⑥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遂令收蕃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蕃少有大志,“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令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大为惊奇。

B.太尉李固表荐,征拜孙蕃为议郎,任职期间他先后替白马县令李云、大司农刘祐、廷尉冯绲等人申诉。

C.陈蕃担任光禄勋时,主管选拔官吏,不偏袒权贵,因此获罪免职回家。

D.陈蕃七十岁时还与权臣曹节等人作斗争,带领属官和学生八十多人,拔刀冲进承明门援救窦武,终被捕,不屈而死。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5.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魏武侯问于李克曰: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

“数战而数胜。

”武侯曰:

“数战数胜国之富,其独以亡,何故也?

”对曰:

“数战则民罢,数胜则主骄,以骄王使罢民,而国不亡者鲜矣。

”(《淮南子·道应训》)

答:

1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6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17.默写名句(任选两句)(4分)

①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②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③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为政》)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天籁

冯骥才

你仰头、仰头,耳朵像一对空空的盅儿,去承接由高无穷尽的天空滑下来的声音。

然而,你什么也听不到。

人的耳朵不是聆听天体而是听取俗也的;所以人们说茫茫宇宙,寥廓无声。

这宇宙天体,如此浩瀚,如此和谐,如此宁静,如此透明,如此神奇;它一定有一种美妙奇异、胜过一切人间的音乐的天籁。

你怎样才能听到它,你乞灵于谁?

你仰着头,屏住气,依然什么也没听到,却感受了高悬头顶的天体的博大与空灵。

在这浩无际涯、通体透彻的空间里,任何一块去彩都似乎离你很近,而它们距离宇宙的深处却极远极远;天体中从来没有阴影,云彩的影子全在山地山川上缓缓行走,而真正的博大不都是这样无藏于任何阴暗的么?

当乌云汇集,你的目光从那尚未闭合的云洞穿过极力望去,一束阳光恰好由那里直射下来,和你的目光金灿灿地相撞,你是否听到一种这激动人心的灿烂的金属般的声响?

当然,你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还有那涌动的浓雾,不安的流光,行走的星球和日全食的太阳,为什么全是毫无声息?

而尘世间那些爬行的蝼蚁、歙动的鼻翼、轻微摩擦纸面的笔尖为什么都清晰作响?

如果你不甘心自己耳朵的愚蒙,就去听取天上那些云彩——

它们,被风撕开该有一种声音,彼此相融该有另一种声音,被阳光点燃难道没有一种声音?

还有那风狂雨骤后漫天舒卷的云,个个拥着雪白的被子,你能听到这些云彩舒畅的鼾声吗?

噢,你听到了!

闪电刺入乌云的腹内,你终于听到天公的暴怒;你还说空中的风一定是天体的呼吸,否则为什么时而宁静柔和时而猛烈迅疾?

细密的小雨为了叫你听见它的声音,每一滴雨都把一片叶子做为碧绿的小鼓,你已经神会到雨声是一种天意!

可到头来蒙昧的仍旧是你!

只要人听到的、听懂的,全不是天体之声。

辽阔浩荡的天体,空空洞洞,了无内容,哪来的肃穆与庄严?

但在它的笼罩之下,世间最大的阴谋也不过是瞬息即逝的浮尘。

人类由于站在地上,才觉得地大而天小;如果飞上太空,地球不过是宇宙中一粒微小的物质。

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

它们在宇宙间偶然邂逅,在相对时悄然顾盼,在独处中默默遐想,它们用怎样的语言来相互表达?

多么奇异的天体!

没有边际,没有中心,没有位置,没有内和外,没有苦与乐,没有生和死,没有昼与夜,没有时间的含义,没有空间的计量,不管用多巨大的光年数字,也无法计算它的恢宏……想想看,这天体运行中的旋律该是何等的壮美和神奇?

你更加焦渴地仰着头——

不,不是你,是约瑟夫·施特劳斯。

他一直张着双耳,倾听来自宇宙天体深处的声音,并把这声音描述下来。

尽管这声音并非真实的天籁,只不过是他的想象,却叫我们深深地为之感动。

从这清明空远的音响里,我们终于悟到了天体之声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题:

永恒!

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

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

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

尽管如是,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

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

听到了永恒之声,便是听到了天籁。

18.文章第二段作者说“它一定有一种美妙奇异胜过一切人间的音乐的天籁”,你认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4分)

19.作者为什么说“只要人听到的,听懂的,全不是天体之声”?

(5分)

20.结尾处“听到了永恒之声,便是听到了天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分)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声音入手,放眼整个宇宙,充满激情地歌颂了“天籁之声”,并指出“天体之声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题便是永恒”。

B.文中第六段作者说“可到头来蒙昧的仍旧是你”,这句话分明是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上反面人物的抨击与鄙夷。

C.作者在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辽阔宇宙的神往崇拜,对渺小人类的同情怜悯,表现出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这正是文章最令人感动之所在。

D.都市林立的高楼已把广袤的天空肢解得狭窄而破裂,那是文明的悲哀,作者呼唤“天籁之音”正是对大自然的深切呼唤。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悲观失望。

六、(12分)

2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淋巴细胞”下定义。

(4分)

①医学界称淋巴细胞为“免疫细胞”

②白细胞中的一种叫淋巴细胞

③淋巴细胞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

④淋巴细胞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功能

淋巴细胞是

23.用下面语段的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另选对象,表达一个集中的意思。

字数可稍有不同。

(4分)

如果说高适的边塞诗犹如朔方浩瀚的大漠,那么柳永的婉约词就像南国多情的平湖。

不同风格的诗词流光溢彩,才形成了文学天地的瑰丽与繁荣。

答:

24.选用下面材料中的一条,扩展成一段话,这段话要以“人应该有所选择”为中心。

(50字左右)(4分)

①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秦韬玉《贫女》

④“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论治安札子》

答:

七、(60分)

25.岁月如歌,我们一起走过,回忆和期待演奏着生命的交响。

回忆是美好的,也是悲伤的;期待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留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回忆,我们珍惜。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五彩缤纷的梦想,我们期待,我们追求。

如果徒留回忆,生命就会充满悲哀;如果没有期待,生命就会失去支撑。

请以“回忆和期待”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阐述见解。

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检测

语文答案

一、

1.C[A.供(gōng)B.簿册(bù)背色(bèi)D.辟谣(pì)熏陶渐染(jiān)]

2.B[A.融会贯通山清水秀C.恶贯满盈D.漠不关心不吃一堑,不长一智]

3.A[批准:

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批示:

(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

表示意见。

清净:

没有事物打扰;清静:

(环境)安静。

导语:

长篇新闻报道的开头,概

括消息内容、背景的简短文字;导言:

学术论著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文字]

4.B[歧路亡羊:

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A.喻不善于团结人或拉拢人,把可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向去。

C.“无时无刻”应与‘不’连用,为“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D.韬光养晦:

喻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

5.D[A.成分残缺,应为“解决……的问题”。

B.逻辑错误,不是地基偏斜,而是纪念碑发生偏斜。

C.语意不明,“男孩女孩子34名”有歧义。

]

6.D[A.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B.本句为句内括号,把括号放在“大厦”的后面;C.顿号应改为逗号]

二、

7.A(核反应的条件不相同,因为原文说“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说明核裂变的条件是“轰击”;“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可见,核聚变的条件是“加热”)

8.C(“太阳光线的照射是宇宙中氢元素产生巨大核聚变的条件”在文中没有根据)

9.C(C说的“氢原子充分接近放出的大量能量”是受核聚变反应的结果,不是条件)

10.D(A中“核裂变能源的蕴藏量极为有限”是无中生有;B中的“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规模性的聚变”错,问题是“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映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C中“斥力大于引力”没有根据)

三、

11.D(最终)

12.A(加强判断语气)

13.B

14.B

四、

15.译文:

因为屡次对外作战,人民就疲惫不堪;屡次赢得胜利,国君就自高自大,(用)自高自大的国君去统治疲惫不堪的人民,(像这样的情况)国家不被灭亡是很少的啊。

(关键词“罢”“鲜”)

16.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17.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②朽木不折;金石可镂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五、

18.这宇宙天体,如此浩瀚,如此和谐,如此宁静,如此透明,如此神奇。

19.人的耳朵不是聆听天体而是听取世俗的,天体之声,只可神会。

20.因为天体之声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题就是永恒。

人类渴望永恒,那么就走进自然,倾听宇宙,领悟天籁之声。

21.AD(B“对社会上反面人物的抨击与鄙夷”文中无依据C“崇拜”“怜悯”“悲天悯人”用错E作者无“悲观失望”之意)

六、

22.淋巴细胞是一种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功能的被医学界称为“免疫细胞”的白细胞。

23.①如果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犹如奔腾的江河,那么舒伯特的小夜曲就像淙淙的小溪。

各种形式的乐曲竞相鸣奏,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丰富与美妙。

②如果说洛阳的牡丹犹如富贵的公主,那么水边的芦花就像清丽的村姑。

姿态各异的花草争奇斗妍,才形成了大自然的缤纷与美丽。

24.(4分)评分要点:

扣住中心,1分;语言,人物、诗文,3分。

可以写材料中人物的选择,也可以写其他人(包括自己)的选择。

字数不及30字的,2分以下(含2分)酌情给分。

七、参照高考作文阅读阅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