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589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docx

旅游资源与鉴赏讲解概述

模块一旅游资源及鉴赏讲解概述

现代旅游活动是由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介体(旅游业)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其中,旅游者的作用对象——旅游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

旅游活动容丰富,但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之大成,融山川、河流、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服饰、民俗风情于一体,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

因此,旅游活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旅游审美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评价旅游资源的特色,以求获得旅游美感,最大程度实现旅游的价值,即我们所说的旅游资源鉴赏,它是决定旅游者旅游品质的关键因素。

旅游资源讲解可以借助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思维,并使其保持最佳状态,引导和帮助旅游者完成鉴赏活动。

课题一旅游资源认知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多年来许多学者作了诸多建设性的探讨。

而对有关旅游资源的一切认识、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赖于一个相对科学的旅游资源概念的建立。

旅游资源的概念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评价及开发等诸多方面。

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为学界公认的旅游资源概念。

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旅游资源的定义。

这里介绍6种:

(一)对旅游资源认识的分歧

1、黄辉实认为,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物的事物。

(1985)

这一定义注意到了非物质性的旅游吸引物。

2、郭来喜认为,凡是能为人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1985)

这一定义提出劳务作为旅游资源,是值得重视的。

199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号指南第6版标准中,产品的概念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四项。

服务成了产品的必要组成部分。

这样,旅游中的接待服务也可理解成旅游产品,与风景资源等一样,成了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传康、振礼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1990)

这一定义表述简洁,涵盖面广,可以包括人类全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心目中的旅游资源。

4、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的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视为旅游资源。

(1992)

这一定义着眼于旅游者、旅游产业和有可能被用来开发及其产生的效应三方面。

5、保继刚等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1993)

这一定义注意到了旅游资源的三个层次,特别是对当代为发展旅游业而开发的人工创造物的重视。

6、彦君等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1999)

这一定义避免了把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混为一谈。

(二)学术界对旅游资源定义的一致理解

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三)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诸种论述,都充分表达了作为旅游资源必需具有的吸引向性及特性。

根据以上学者的看法,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我们把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

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与一般的资源相比较,具有较为丰富的涵和独特的属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对上述定义作如下解释: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非物质的。

旅游活动除满足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物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因此,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旅游资源都是旅游开发中重要的资源形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鉴赏水平的提高,非物质性资源越来越在旅游开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成为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核心之一。

旅游开发中常说的“深化旅游产品文化涵”,其实质就是强调要在旅游资源的文化涵方面做文章,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

充分发掘无形的精神文化旅游资源,可拓宽旅游的容,并为有形的、物质的旅游产品创造出一种新的附加值。

2、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功能。

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等精神需求,吸引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

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游客的吸引力上。

游客之所以从客源地到某一旅游地去旅游,就是因为这一旅游地有吸引游客的事物,旅游资源成为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间客流的推动因素。

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指对旅游者群体而言,而不是以个别人的好恶为标准。

是否具有旅游吸引力成为判断事物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狭义的旅游资源概念应界定为能吸引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旅游的旅游景观要素,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辅助完成的旅游接待因素,如导游、司机、服务员、经营管理人员等提供的服务。

这些接待因素在旅游活动中仅仅起到了媒介作用,并不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主体事物。

但广义的旅游资源概念应将其包括在,如造诣较高的书法家、艺术家、名厨师和别具一格的工作人员等,不仅他们的作品或产品为旅游者所欣赏或享用,而且他们的创造、制作或工作过程也成为了游客的参观项目。

旅游接待中,“人人都是旅游资源”就包含这层含义,带有某种特色的接待服务已不仅仅是旅游媒介,而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景观构成因素,应属于旅游资源畴。

3、旅游资源的概念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畴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

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畴在不断地扩大。

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全国乃至于全球旅游业发展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旅游资源的涵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旅游资源畴的扩大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旅游资源的界定应有一定技术经济前提。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使得旅游资源的容不断扩大,资源潜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原来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和因素,今天就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予以开发。

如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作为游客遨游太空已不是梦想。

2001年4月28日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乘坐俄罗斯“联盟”d—32”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度过了为期8天的太空旅行,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游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已经能够使人与虚拟三维环境进行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觉的实时交流,所谓的虚拟旅游资源也应运而生。

虚拟旅游资源可是人类现有资源的数字化形式,如全息文物图像;也可是人类丰富想象力的产物,如星际穿梭、海底探险。

与真实旅游资源相比,虚拟旅游资源更具有题材的开放性和组合的完美性。

一些以虚拟旅游资源为容的主体公园已在国外开始建设。

总之,旅游资源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旅游主体所能认知的旅游吸引物;其次,旅游资源指的是旅游介体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新的吸引物。

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许多新创造出来的旅游景观,也可视为一种旅游资源,因为在构成对旅游者形成吸引力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不同。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既有与其它各种资源所共有的属性,又有它许多自己所独有的特性:

(一)观赏性

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的特点,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尽管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赏活动几乎是所有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形形色色的旅游资源,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既有雄、秀、险、奇、幽、旷等类型的形象美,又有动与静的形态美;既有、白云、青山、绿水、碧海、雪原的色彩美,又有惊涛骇浪、叮咚山泉、淙淙溪涧、苍莽松涛等的声色美;既有建筑景观的造型美、气势美、时代美,又有地方特色菜肴的味觉美、嗅觉美和视觉美。

它们都给游客以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美的享受,使人们的精神、性格、品质等在最有美质的各类旅游资源中找到对象化的表现。

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

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如我国的万里长城、故宫、始皇兵马俑、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二)区域性

旅游资源总是分布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受到该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因此旅游资源也反映了该区域环境的特色,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

因为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主要制约着自然地理环境,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他们在适应自然、顺应自然、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这些文化不可避免地带上一定的地域色彩。

如民居建筑特色的区域差异,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的区域差异,都同气候的区域分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区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

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

从全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三)组合性和整体性

孤立的单个景物,往往很难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即使资源的品位很高,也会影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因为游客总是期望花最少的时间和财力,游览与观赏到尽可能多的景物。

另一方面,单个景物,在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面前,真所谓是“众口难调”,只能吸引其中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游客。

再者,“红花需有绿叶衬”,美需有组合,美需有层次。

因此一个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尺度景物的数量越多,比例越协调,联系越紧密,就越能显示出其观赏价值,才能是大限度地释放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它们在特定的区域围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旅游资源整体,这就是旅游资源组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组合是多样的。

例如,有山有水、有草有木、有洞有泉、有园林和寺庙,有古迹和遗址。

不仅类型多样,而且组合有序,层次清晰,整体性强。

无论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有何差别,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游览地与观赏点,游客量久盛不衰,成为誉满海外的“天堂”世界。

组合性和整体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

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地域的固定性和不可移置性

旅游资源总是分布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即旅游资源在地域上是固定的和不可移置的。

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

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

其次,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

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

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

最后,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许多有关民族风情的主题园仿制了逼真的诸如竹楼、蒙古包等兄弟民族的村寨或居室等,但它缺乏地域背景、周边环境与民族习俗等的依托,在游客的视域中,真假经纬分明,无法替代。

那些历史感强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地理环境的历史背景,否则将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五)时代性与季节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含义是不同的。

现有的某些旅游资源因没有新的容会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退出旅游市场,新的旅游资源会不断被开发出来。

因此,旅游资源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旅游资源具有季节变化性的特征。

一些景物随气候的季节变化而变化,节日庆典活动只在特定的时段举行。

也会形成旅游的旺季、淡季和平季。

时代的变迁,季节的变化,都会促使旅游资源的含义、特性、引力大小等产生影响或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海湾战争战场,随着时代的推延,现已成为追求猎奇者的旅游热点地区。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也直接对旅游资源产生影响。

例如开展冰雪旅游,只能在严寒的冬季;、海滨避暑城市,盛夏季节才倍受青睐;西山的红叶,要到深秋才能展现其魅力;民俗风情中的节庆活动,如藏族每年秋收前举行的“望果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蒙古族的“那达慕”等,都只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时段。

旅游资源的这种时限特性,会导致有关旅游线、旅游点呈现旺季和淡季、热点和冷点。

因此重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组合,从而延长旺季时段,促使淡季不淡,显得格外有意义。

(六)民族性和文化性

不论是自然赋存或社会创造、不论是自然为主辅以人文、或人文为主利用自然的各类不同形成机制的旅游资源,都有其科学性和自然、社会哲理。

正是旅游资源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涵,才使它具有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型的经济活动,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

但应指出的是,自然情趣作为人的精神享受的一部分,要受到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制约。

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水平。

因此文化涵的深浅,艺术水准的高低,在某种场合不与吸引力大小成正比。

甲骨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不可能吸引大批人去观赏,就是这个道理。

(七)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

而旅游资源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永续性是有条件的,只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和切实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旅游资源,除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可以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

例如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著名三大寺之一,1969年被毁夷为平地。

泉城,过去那种“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好景象,由于对水源地缺乏保护,已不复存在,甚至连著名的趵突泉、珍珠泉,也濒临断水的危机。

旅游资源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

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可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有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能加以永续利用的资源,突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

值得指出的是,旅游资源的这种可永续利用,是有种种条件限制的。

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和破坏。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分类同样应遵循分类法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归并,划分出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型)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之上。

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类是认识复杂对象的一种方法。

其次,分类是旅游资源研究的重要容。

再次,分类是区域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

(二)旅游资源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社会游资源从人文旅游资源中划分出来,形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分法。

也有学者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高等院校教学需要,结合中科院地理所与国家旅游局开发司为查清中国旅游资源状况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中对旅游资源的系统分类,这里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2个大类,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如下表所示。

旅游资源分类表

类别

基本

类型

类 型

类别

基本

类型

类 型

 

 

 

 

 

 

 

 

 

典型地质构造

标准地层剖面

生物化石点

岩石与矿物

自然灾变遗迹

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

火山熔岩

岩溶景观

风沙地貌

丹霞地貌

海岸与岛礁

其它地貌

 

 

 

 

 

 

帝王园林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

公共园林

 

游记、诗词

楹联、题刻

神话传说

书法、绘画

影视、戏曲

音乐、舞蹈

 

建筑

活动

艺术

 

江河

湖泊

瀑布

海洋

其它水体

 

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都市

特色城镇

乡村景观

 

气象

气候

天象奇观

太空景观

 

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

科学教育文化设施

体育健身设施

娱乐休闲设施

 

森林景观

草原景观

古树名木

奇花异卉

观赏动物

表演动物

珍奇动物

自然保护区

 

 民

 俗

 风

 情

 类

传统民居

民族服饰

特色饮食

婚恋

节日庆典

 礼仪

 

古人类遗址

军事遗址

古建筑

石窟碑碣

古代工程

陵墓

名人遗址

重要史迹

其它古迹

名菜佳肴

土特产品

旅游纪念品

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

著名店铺

 

(二)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3、省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有的省还公布了历史文化名镇。

4、市(县)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其它分类

1、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主要功能的不同,把旅游资源分为以下类型:

(1)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

以各种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城镇风貌、园林建筑为主,供旅游者观光游览和鉴赏,使旅游者冶性情,并从中获得各种美感享受。

(2)参与型旅游资源。

也有人称作体验型旅游资源,包括冲浪、漂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动、集市贸易等。

旅游者可以亲自参与活动,得到切身的体验,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3)购物型旅游资源。

包括各种土特产、工艺品、艺术品、文物商品及仿制品等旅游商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以纪念他们的旅游经历。

(4)保健休疗性旅游资源。

包括各种康复保健、度假疗养设施与活动如疗养;院、度假村、温泉浴、沙疗、森林浴、健身房等,主要供旅游者度假、疗养、健身之用。

旅游者从中可以锻炼身体,得到体质的恢复与提高,还可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5)文化型旅游资源。

包括富有文化科学涵的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等。

旅游者从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增长阅历。

(6)感情型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等,可供开展祭祖、探亲、访友、怀古等旅游活动,以表达旅游者的思古、怀念、敬仰、仇恨等感情。

2、依据旅游动机的不同进行分类

(1)心理方面的(圣地、重大历史事件、探亲等)

(2)精神方面的(科学知识、消遣娱乐、艺术欣赏等)

(3)健身方面的(沙疗、温泉疗、各项运动等)

(4)经济方面的(各地土特产等)

(5)政治方面的(国家政体状况,各种法律等)

课题二旅游资源鉴赏

一、旅游资源鉴赏的含义

鉴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鉴定和欣赏”,《辞海》解释为“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鉴赏包含了欣赏,欣赏是鉴赏的初步,鉴赏是欣赏的高级发展阶段。

鉴赏不仅要赏,更要鉴——审察、鉴别,在寻找美的同时,需要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鉴别其优劣,认识其价值和哲理,正如康德所说:

“鉴赏乃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

因而,鉴赏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文化积累,需要鉴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及鉴赏经验。

同时,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得到提高。

二、旅游资源鉴赏行为构成因素分析

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旅游者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在探索特定的生活情境以及独特的物质或精神的对象当中实现其某种在需求的一种行为。

它的实现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现代旅游活动是由这三者通过市场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因此这三者被认为是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旅游鉴赏行为与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同样也是旅游资源鉴赏行为的构成要素。

由于各构成要素本身又是多变的、互不相同的,从而决定了资源鉴赏的复杂性。

(一)旅游主体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决定性要素。

旅游主体是旅游行为的出发者,是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设施、气氛、民情及其综合文化素质的观赏者、感受者和评判者。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分析,旅游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旅游主体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目的是实现旅游主体某种在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审美的鉴赏则是旅游活动的特性。

作为旅游鉴赏行为的承担者,旅游主体首先要有在的审美需求,并具有审美鉴赏的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已有的审美结构和功能对旅游客体进行美的鉴赏。

旅游景观鉴赏的结果,往往又因为旅游主体的不同而呈现相当大的差异。

由于旅游者的民族、性别、年龄、职业、阅历、爱好、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信仰各不相同,其鉴赏能力水平差异很大,对景观的领悟水平也不尽相同。

同时,旅游者特定的心境和情绪也会影响鉴赏结果。

(二)旅游客体

旅游客体是旅游者活动的目标,即旅游对象。

它和旅游主体构成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有旅游行为的发生。

在旅游资源鉴赏行为中,旅游客体就特指旅游资源。

不论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不论是自然为主辅以人文,还是人文为主利用自然的各类不同机制形成的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自然哲理、社会哲理,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美学特征。

正是旅游资源的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涵,才使它对游客具有吸引力,从而与旅游主体结成了一定的鉴赏关系。

旅游资源繁杂多样,它截取了自然界和人文社会中优美的部分进入了旅游开发的畴,其美质、丰度、价值、结构、布局等各不相同;即便是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