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17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湾鳄和暹罗鳄人工饲养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鳄鱼Crocodile

如无特别的明确指出,本标准所指的鳄鱼(鳄)是指湾鳄与暹罗鳄。

3.2

湾鳄Crocodylusporosus

属爬行纲,鳄形目,鳄科,鳄属,大型鳄,可生活于咸水与淡水之中,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

体体长6m~7m,最大可长达10m。

吻较窄长,眼大,卵圆形外突。

体背橄榄绿色或黑色,腹部浅白色。

四肢粗壮,后肢较长。

尾粗壮,侧扁,尾长超过头和身长的总和。

3.3

暹罗鳄Crocodylussiamensis

属爬行纲,鳄形目,鳄科,鳄属,中型淡水鳄,体长3m~4m。

成体吻部宽,喉部鳞甲横排,后枕鳞由4块稍大的鳞片组成,体侧每边有2纵列稍大且略突起的鳞片。

尾下鳞环列,泄殖腔孔周围为许多小鳞所环绕。

上体呈暗橄榄绿色或浅棕绿色,带有黑色斑点,尾和背上有暗横带斑,前肢指基部有

1

微蹼,腹部呈白色或淡黄白色。

3.4

幼鳄InfancyCrocodile

刚孵化出壳至30日龄之间,尚未开口吃食或刚刚开口吃食,生存能力还比较差,需精心护理的鳄鱼幼体。

3.5

鳄鱼苗JuvenalCrocodile

孵化后30日龄至1年之间,已经能较好适应外部环境,可作为种苗出售的鳄鱼。

3.6

商品鳄CommercialCrocodile

经1年~3年养殖后,体重规格达15kg以上,可直接上市的鳄鱼。

3.7

种鳄ProgenitiveCrocodile

在经过5年~10年的养殖后,身体健康,可正常参与繁殖的成年鳄鱼,暹罗鳄体重规格达45kg以

上,湾鳄体重规格达60kg以上。

4养殖场建设

4.1饲养场资质条件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具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主要技术人员具有鳄鱼人工繁育、饲养工作经验,且已获得相关专业资质证明文书;

——具备规范化人工饲养鳄鱼的场地条件与各种相应的设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申请和审核。

4.2建设原则

——便于人工条件下大规模养殖操作与集约化管理。

——满足鳄鱼饲养和繁育最基本的条件。

——保证鳄鱼与人的安全。

——在满足安全饲养与繁殖的前提下实现设施建设成本最低化。

4.3选址

——必须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域,并保证水电充足;

——使用无污染水源,湾鳄可用咸水或淡水,暹罗鳄用淡水进行饲养;

——应距离农药厂和化工厂1km以上,且所用水源上游3km以内无农药厂和化工厂排污口;

——场区无恶性疫情史;

——附近500km范围内饲料资源丰富,有足够的饲料供应能力。

4.4养殖场分区

2

4.4.1饲养场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注重实用原则,制定合理的功能区规划。

4.4.2场区按功能分经营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养殖生产区、卫生防疫区。

4.4.3场区道路按经营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养殖生产区推进,呈循环通道,人员、动物、物品流动方向按循环通道运行,卫生防疫区应位于场区下风处。

4.4.4生产经营管理区应位于驯养场的上风处,主要由办公室、陈列室、宿舍和后勤服务等组成,门前应设场标。

4.4.5养殖生产区包括饲养池、孵化室、越冬室、工具房、防护围墙等设备设施。

4.5养殖设施

4.5.1饲养池

4.5.1.1幼鳄饲养池

需放在室内温度波动不大的环境下,温度介于24℃~32℃之间,一般以1m×

2m~1m×

3m为宜,池内水深约0.2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1/2~2/3,并有适当的光照条件和隐蔽物。

4.5.1.2鳄鱼苗饲养池

一般以(4~6)m×

(2~3)m为宜,池内水深约0.5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1/2~2/3,遮荫蓬应占陆地面积1/4。

4.5.1.3商品鳄饲养池

15m2以上,池内水深约0.7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1/2~2/3,遮荫蓬应占陆地面积1/4。

4.5.1.4种鳄饲养池

40m2以上,池内水深大于1.5m,水面占陆地面积的1/2~2/3,遮荫蓬应占陆地面积1/4,陆上还需种有0.4m~1.5m高的植被,繁殖期还可根据需要提供母鳄营巢所需的枯草。

4.5.1.5天然池塘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利用天然的池塘进行鳄鱼养殖,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要水质达Ⅲ级以上,二要排灌方便,三要ph值介于6.5~9之间。

4.5.2孵化室

应选用较先进的保温材料,减少四周墙体、天棚及地面的散热指数;

墙体与天棚应光滑、防水,室内地面平整和坚实,不应渗水,面积根据生产量确定。

4.5.3越冬室

4.5.3.1越冬室内应保温良好,并备有加热与控温设备,最低温度不能低于8℃,如有条件可把温度调到20℃~30℃,使鳄鱼在冬季也能开口吃食,继续成长。

4.5.3.2对于户外的越冬池,池水最深部位应达2m以上,冬季再盖上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薄膜保温棚,保温棚配有可封闭的通气口,保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8℃。

3

4.5.4工具间

工具间要求配备有鱼网、鳄鱼套绳、水泵、电工等设备,需设置上下水,通风良好。

4.5.5饲料间

要防水、防潮、防火,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设置饲料架。

4.5.6兽医室(院)

饲养场附近必须有与饲养规模大小相配套的兽医室(院)或兽医技术人员,以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5饲养管理

5.1方案制定

饲养管理方案应依据鳄鱼的生理特点及防疫要求进行科学制定。

5.2饲料

5.2.1饲料配方

5.2.1.1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鱼肉、鸡肉、猪肉、动物内脏等。

5.2.1.2应根据鳄鱼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制定满足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需要的各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性。

鳄鱼全价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可参照附表A执行。

5.2.2饲料质量

5.2.2.1饲料应保证卫生、无毒、无害,营养含量达标、适口性强。

5.2.2.2严禁用腐败、变质、冰冻的“三害”饲料投喂鳄鱼。

5.2.3饲喂方法

5.2.3.1幼鳄的开食时间为出壳后7天~22天,开食饲料应选用卫生、鲜活的动物性饲料,每2天喂一次,五分至八分饱即可。

5.2.3.21个月~6个月的鳄鱼苗,投食比例中的30%为活的小鱼、小虾类,70%为不含脂肪或低脂肪的雏鸡肉,1天~2天喂一次,五分至八分饱即可。

5.2.3.36个月~12个月的鳄鱼苗,隔日投食一次较小块的动物饲料,每次投食量占幼鳄体重的1%~2%。

5.2.3.4商品鳄可根据天气情况和鲜活饲料(基本上只要是动物性的饲料即可)的供应状况,1天~7天投喂一次,注意不要过量。

5.2.3.5种鳄可根据其食欲,气温,营养需求等情况,1天~7天投喂一次,注意营养搭配,不要过量。

5.2.4 饲料存放

饲料分类存放,标记清楚,定时检查和清理变质的饲料。

4

5.3管理

5.3.1日常管理

5.3.1.1人工饲养种群应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在保持其自然生长规律的原则下,切实做好动物防暑、保暖、清洁和消毒等工作。

5.3.1.2保证饲料供应、坚持饲喂的规律性、不要突然变更饲料。

5.3.1.3饲喂量及饲喂次数根据气候和食欲情况而定。

5.3.1.4根据情况定期换水,确保水质良好。

5.3.1.5每天将剩余饲料从饲养池中清理干净。

5.3.1.6合理布局与分群管理、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创建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适当运动、加强鳄鱼的驯化、随时注意鳄鱼的状况变化以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5.3.2幼鳄的饲养管理

5.3.2.1饲养密度宜适中,可5条/m2~10条/m2。

5.3.2.2幼鳄由孵化室转至饲养室后的前2天内,两地间的温差最好不超过2℃,饲养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4℃~32℃之间。

5.3.2.3保持饲养室内环境的幽暗,每天可进行4小时~8小时的自然光照。

5.3.2.4保持饲养室内安静,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除饲养员外其它人员不可进饲养室。

5.3.3鳄鱼苗的饲养管理

5.3.3.1鳄鱼苗应根据体型的大小进行分池饲养,1条/m2~10条/m2。

5.3.3.2鳄鱼苗可在室外养殖,刚转移到室外1个月之内要注意与饲养室的温差不可超过5℃,温度应控制在24℃~34℃之间。

5.3.3.3饲养池内要有遮阴设备,每天应有一定量的光照。

5.3.3.4保持饲养池的安静,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除饲养员外其它人员不可进鳄鱼苗饲养区。

5.3.4商品鳄的饲养管理

5.3.4.1主要采用大池混养的方式,每条商品鳄应有2m2左右的空间。

5.3.4.2减少外来干扰对鳄鱼的惊吓,喂食后12小时之内不可开展捕捉工作。

5.3.5种鳄的饲养管理

5.3.5.1可10条/池左右饲养在一起,雄雌比1:

1~1:

4,每条种鳄应有4m2以上的空间。

5.3.5.2注意观察种鳄的各种行为,如有剧烈的攻击行为需进行池间调整。

5.3.5.3根据种鳄各种生理期的需要,给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5.3.6冬眠期管理

5.3.6.1如鳄鱼冬眠,可使温度保持在8℃~12℃之间,相对湿度60%~95%之间。

5.3.6.2越冬池内多放置杂草、树叶等对保温有利的物品。

5.3.6.3定期进行观察与环境消毒,发现有死亡的鳄鱼及时清理。

5.3.6.4严禁外来干扰。

5

5.4繁殖

5.4.1繁殖前准备

5.4.1.1在种鳄发情交配期适量增加鲜活饲料、动物肝脏及生长素。

5.4.1.2饲喂量及饲喂次数根据气候和种鳄的食欲情况而定,使种鳄达到较好的性欲及配种体况。

5.4.1.3在产卵前期提供一定量的杂草、小树枝等,供种鳄筑巢产卵。

5.4.2种蛋搜集

5.4.2.1种鳄产卵后必须尽快收卵,收卵的时间最好在温度变化小的时间段内。

5.4.2.2种蛋搜集时要注意卵的自然位置,要按照卵的原来方位收集,在卵的朝上部分用铅笔横向划线作为记号,不要倒置或斜放,如不清楚卵的原方位,可使动物极(受精卵在1天~2天后动物极区域会呈乳白色)朝上摆放。

5.4.2.3收卵后尽快送到储存室或孵化室,种蛋在运输过程中戒忌摇晃、震荡。

5.4.2.4要按照卵的原来收集方位作为储存方位,储存温度以参照卵穴内的温度为宜。

5.4.3种蛋选择

5.4.3.1种蛋的表面不应有泥土、粪便以及其他污物。

5.4.3.2合格种蛋外形呈卵圆形,在产下24小时后,卵的中部有透明的白色带区域。

5.5孵化

5.5.1孵化前准备

5.5.1.1种蛋入孵前对孵化机进行检修;

对孵化室及其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之后进行熏蒸消毒。

5.5.1.2种蛋入孵前2天开动孵化机,使温度、湿度达到平衡。

5.5.2入孵

要按照蛋的储存方位进行入孵。

5.5.3照蛋

入孵前对种蛋进行受精情况检查,入孵的7天进行头照;

21天进行二照,45天左右进行三照。

5.5.4破壳

暹罗鳄孵化期约为70天,湾鳄孵化期约为80天,通常会自动破壳,对于少数不能自动破壳的,要进行人工协助破壳。

5.5.5注意事项

5.5.5.1孵化期间应确保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的适宜和稳定。

5.5.5.2定期测定成活的胚胎,若发现死胎或卵的颜色反常,应立即转移到室外。

5.5.5.3温度控制在26℃~34℃之间,根据孵化目的设定适宜温度;

湿度90%左右;

每天至少排除孵化室内废气一次。

(如条件有限可参考此一方案:

恒温31.5℃,恒湿90%,用沙盘放置蛋,每天6

洒水保持沙土的湿度,以潮湿但透气为宜,每天给孵化室换气一次。

5.6种鳄筛选

5.6.1依据饲养场的生产需要及动物遗传学原理,保留优良性状、淘汰劣质性状。

5.6.2用于繁殖的种鳄,必须掌握其来源、谱系、繁殖性能,建立繁殖档案和统计制度。

5.6.3饲养场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鳄鱼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或通过个体交换来改善血缘,提高种群质量。

5.6.4种鳄每年进行一次繁殖性能评估,进行种鳄淘汰选留。

5.7引种

5.7.1种源引进必须经国家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办理野生动物运输证明后方可进行。

5.7.2引进种鳄的种源谱系应清晰,保证没有遗传缺陷,并与现饲养的种鳄亲缘关系较远。

5.7.3新引种动物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进入场区须经过隔离饲养和严格检疫。

6卫生防疫与治疗

6.1日常卫生防疫

6.1.1饲养场的出入口,应有消毒设施。

6.1.2坚持平时卫生消毒制度。

6.1.3垫料等物品应保持干燥、通风、无虫、无鼠害。

6.1.4饲养管理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的不能从事饲养管理工作。

6.2人员、工具、鳄鱼排泄物的防疫

6.2.1生产区内每个饲养组、饲料库和检疫区等的清扫、消毒、维修、运输等应有专用工具,不得随意挪用,并定期消毒。

6.2.2饲养人员不准擅自进入非管辖区。

衣帽等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

6.2.3检疫区、兽医室的废物和鳄鱼排泄物要单独进行无害化处理。

6.2.4生产区不与其它排污道相连,其排污物集中在粪池做无害处理,生产区垃圾应及时收集和处理。

6.3采购物品的防疫

6.3.1严禁在疫区或途经疫区采购饲料和物品。

6.3.2运输容器、水槽、食槽等购入后必须做消毒处理。

6.4疫情发生时的防疫

6.4.1保护易感的鳄鱼,密切注视周边地区疫情,及时接种相应疫苗。

6.4.2疫情发生时,及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来控制疫情。

6.4.3发生危害性大的动物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在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防疫部门。

7

6.4.4病死和淘汰动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合理处置。

6.5处死、剖检的防疫

6.5.1处死

患有烈性传染病的鳄鱼及时进行处死,并做焚烧处理。

处死动物的工具、场地进行终末消毒。

6.5.2剖检

疑患或患有烈性传染病鳄鱼尸体,禁止剖检,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进行处理,除烈性传染病外的死亡动物必须进行剖检,工具、场地进行终末消毒。

6.5.3尸体处置

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尸体必须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进行焚烧处理,非传染性疾病的动物尸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行处理。

6.6疾病防治

6.6.1对患病鳄鱼,应迅速采取治疗措施,鳄鱼常见疾病的防治见附录B。

6.6.2鳄鱼病亡必须及时进行解剖和必要的病理检查,填写剖检记录和死亡登记,并做出死亡报告。

6.6.3每年春季和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是阴雨天气时,要注意适量投喂预防药物,防止疾病发生。

7安全措施与动物福利

7.1饲养安全

7.1.1饲养池的建筑要牢固,饲养池护栏高1.2m~1.8m,饲养场护栏高1.8m~4m,并定期查看与维护,不可存在漏洞。

7.1.2饲养池出入口(门)要做好防范措施,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饲养区。

7.1.3被隔离的鳄、病鳄逃逸被捕回后,场区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地消毒。

7.2运输安全

7.2.1鳄鱼在运输过程中应封好嘴,防止咬伤运输人员,较长距离的运输还应装在通气良好的木箱中。

7.2.2夏季运输过程中应每3小时~12小时洒水一次,冬季运输则必须做好保温工作。

7.2.3运输过程中如有鳄鱼逃逸,应立即通知养殖场的专业捕捉人员搜索捕回。

7.2.4运输过程应参照《国际航协活体动物运输规则》,《活体野生动植物装运准备及运输规则》来进行。

7.3人员安全

7.3.1饲养管理人员上岗时必须更换工作服、靴、帽、防护手套,所有衣物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

7.3.2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7.3.3严禁饲养人员单独进行危险性较高的操作,如捕捉鳄鱼、收集蛋、清理鳄鱼池等。

7.4动物福利

8

7.4.1饲养过程中在控制成本与提高产量的同时重视鳄鱼的基本福利,保证其生物学上的基本需求。

7.4.2在捕捉、运输与宰杀鳄鱼的过程中,应由经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按相关法规来进行,以减少鳄鱼的痛苦和受到的伤害。

8档案管理

8.1技术档案

8.1.1饲养场必须建立鳄鱼个体基础档案和谱系档案,鳄鱼资料收集,应长期坚持,每日进行。

8.1.2有关鳄鱼的习性、饲养管理、医疗、检疫的著作、论文、应编号分类归档。

8.1.3种群数量较大的,应对不同年龄、不同用途的鳄鱼分层管理。

8.1.4鳄鱼的引进、转移、调栏及运输时,必须对进出的鳄鱼及时进行登记,新引进的动物混群前要建立动物基础档案卡。

8.1.5建立繁殖档案卡,种鳄必须标识,对种鳄的繁殖状况、繁殖性能、每次的配偶编号等内容进行监测。

8.2饲养资料

8.2.1饲养人员应每日填写观察日志,妥善保管,适时归档。

8.2.2饲养种类、数量、经费开支和饲养方案、饲料单等资料,应妥善保管,适时归档。

8.3医疗资料

8.3.1鳄鱼发病后,兽医应认真填写发病记录和病历表,分类保存。

8.3.2解剖病死的鳄鱼,应填写解剖登记表和病理解剖记录,并做出死亡报告存档。

8.3.3鳄鱼健康检查报告、发病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等应统计后归档。

8.4档案归档

养殖的技术档案、馒头资料、医疗资料等参照附录C的要求填写归档。

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鳄鱼配合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1kg干饲料中含量

配合饲料蛋白质

中各种氨基酸种类

各种氨基酸占蛋白

质的百分比(%)

可消化蛋白(%)

45

精氨酸

5.5

脂肪(%)

10~16

甘氨酸+丝氨酸

6.5

纤维(%)

<

4

组氨酸

1.8

钙(%)

1~2

异亮氨酸

磷(%)

0.5~1.0

亮氨酸

5.9

钾(%)

0.7

赖氨酸

5.3

钠(%)

0.3

蛋氨酸

2.1

氯(%)

胱氨酸+蛋氨酸

镁(%)

0.05

苯丙氨酸

5.8

铁(mg)

90

苏氨酸

铜(mg)

色氨酸

锰(mg)

80

缬氨酸

锌(mg)

碘(mg)

1.5

硒(mg)

0.5

钴(mg)

0.2

钼(mg)

1.2

VA(IU)

12000

VD(IU)

1200

VE(IU)

120

VK(mg)

VB1(mg)

VB2(mg)

12

边多酸(mg)

25

烟酸(mg)

70

VB6(mg)

15

VB12(mg)

0.03

叶酸(mg)

生物素(mg)

VC(mg)

450

胆碱(mg)

1000

消化能(MJ)

18.81

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鳄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病名

发病季节

症 状

主要防治方法

真菌性皮肤病

1月~4月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如絮状,寄生部位充血、组织坏死、溃烂、发炎。

1)用2%~3%食盐水浸浴10min,或400mg/L食盐:

小苏打(1:

1)全池泼洒;

2)用0.5%~1.0%的硫酸铜溶液浸洗患病鳄鱼;

病灶严重的再用2%的硫酸铜溶液清洗

患部,最后在患病皮肤上涂抹达克宁软膏。

外伤

5月~10月

鳄鱼相互争斗而造成的身体局部损伤。

1)分隔开喂食,降低饲养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