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1792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上报).doc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

复测设计方案

xxxxx监理项目部

2012年05月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

复测设计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xxxxx监理项目部

2012年05月

目录

1任务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施工控制网复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1

1.3技术规范和依据 1

2复测设计与实施方案 2

2.1概述 2

2.2技术要求 2

2.3人员组织 6

2.4仪器设备 6

2.5进度计划 7

3质量保证措施 7

3.1基本原则 7

3.2质量保证措施 7

4进度保证措施 8

5安全保证措施 8

5.1安全组织保证措施 9

5.2管理措施 9

附录控制网布置图:

9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

1任务概述

1.1工程概况

道路、桥梁工程是地区的一条重要城市干道,本工程的建设,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密城市干道密度,有效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军山地区“四横四纵”的道路网络建设任务,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网络作用和地位,改善通顺河两岸交通和城市发展有显著和重要作用,实现“人便其行,车捷其疏,物畅其流”的交通环境,为城市功能转化提供基础支撑。

本工程位于开发区西南端,整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是军山片区整体规划“四横”中最外侧的一横,起点黄陵污水处理厂,顺接官莲湖路(黄陵污水处理厂)道路工程,跨越通顺河,与通顺河路平交,终点平交路口。

设计里程为K0+000,终点里程为K1+798.495,道路全长1798.495m,其中桥梁部分长1464m,路基部分长334.495m,包括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景观亮化工程、照明工程、标志标线。

1.2施工控制网复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本次复测的官莲湖路跨通顺河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由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建立的首级控制网和施工单位加密的控制网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

复测控制网的主要目的是:

检查测量基准点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点位的稳定性,能否满足现场施工测量控制精度要求,做好官莲湖路跨通顺河道路、桥梁工程及附属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本次复测的主要任务是:

通过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用复测成果坐标与原网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控制网中各点进行稳定性、准确性及可靠性评价,提出对拟用于本工程的控制点的使用、保护和监测的建议和要求。

1.3技术规范和依据

本次测量拟采用下列主要依据和技术规范:

⑴《官莲湖路跨通顺河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⑵《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⑶《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⑷《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⑸《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⑹《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⑺《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⑻《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⑼工程勘察院提供的《道路、桥梁工程控制成果表》

2复测设计与实施方案

2.1概述

在桥址测区内,工程勘察院在通顺河两岸各布设了3个测量控制点(高程和平面公用),在桥址测区内,为了便于施工,施工单位在原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控制网基础上在通顺河两岸增设了9个加密控制点;与原有6个首级施工控制网点共同构成施工控制网,具体的测量工作量见表1。

官莲湖路跨通顺河道路、桥梁工程控制点复测工作统计表表1

序号

项目

工作量

备注

1

D级GPS控制测量

15点

 

2

三等水准测量

15点、15千米

 

2.2技术要求

2.2.1已知资料的收集利用

利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首级控制网点成果作为本次复测起算数据依据。

所用起算数据成果见表2

起算数据成果表表2

点号

坐标

高程H(m)

备注

北坐标X(m)

东坐标Y(m)

GPS01

3362472.356

508380.873

24.117

D级GPS平面控制成果,三等水准高程成果

GPS02

3362272.351

508315.146

24.137

GPS03

3362276.262

508797.865

37.145

GPS04

3363163.769

508090.425

26.221

GPS05

3362671.234

507991.020

26.217

GPS06

3362816.269

507599.692

26.407

2.2.2施工控制网测量

⑴施工控制网精度要求

与原施工控制网等级相同,平面按公路四等GPS网精度,高程按公路三等水准精度施测。

⑵观测

计划采用4台Leica530双频GPS接收机观测。

按照公路四等网精度施测,其主要的技术指标应满足:

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º,有效观测卫星总数不得少于4颗,最小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为4颗,时段长度不得少于60分钟,数据采集间隔为10秒,每颗卫星连续观测时间不小于20分钟,各控制点观测时段不得少于2次,PDOP值应不大于8。

观测前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表,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开机前要确保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联结无误。

天线必须正确安置,基底必须精密对中和整平,观测期间必须随时检查。

观测前、后必须正确测记天线高度,三方向量得的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1mm。

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10米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

必须正确填写测量手簿中的各项记录。

⑶平差计算

①外业工作结束后,采用LeicaGPS随机软件Geo对所观测的基线进行解算,并从中选择足够数量的合格的独立基线进行同步环和异步环的长度或坐标闭合差的验算,限差验算按下列公式

(1)、

(2)和(3)进行,剔除超限的基线观测值。

重复基线的长度闭合差限差:

(1)

三边同步环闭合差限差:

(2)

独立闭合环的坐标闭合差限差:

(3)

式中:

n——闭合环边数,σ——相应级别规定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4)

经检验所有基线如满足上述限差规定,说明观测值中不含粗差,可以用于控制网平差计算。

②基线满足平差需要后,在WGS84椭球下进行无约束平差计算,计算合格后,在北京54坐标系下,采用经典三维方法进行约束平差计算,求得各个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值。

2.3人员组织

根据测区条件及控制网布设特点,监理部决定由5人组成的测量队伍具体实施本次复测工作,以确保复测工作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目标的全面实现。

由1名高级工程师担任技术负责人,队伍由1名高级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组成。

2.4仪器设备

本次测量拟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4:

主要仪器设备表表4

名称

数量

精度

生产厂家

Leica530GPS

双频接收机

4台

5mm+3ppm

Leica公司

计算机

1台

R60i

Lenovo

对讲机

5部

小汽车

1辆

2.5进度计划

本次复测工作从准备工作到整理资料及成果技术报告审批,预计总共需要三周时间,外业观测计划一周时间,内业整理二周时间。

3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测量成果正确、可靠,挑选技术骨干组成测量队伍,按照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中规定,对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成果签认和上报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

3.1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对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质量控制标准。

作业前由参加本次复测任务的成员,对本次任务专门制定质量计划、质量目标,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要求进行细化,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分工到位,各负其责,严格执行测量作业制度,保证每个数据都有可追溯性。

3.2质量保证措施

⑴严格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中规定实施本次控制网复测认真贯彻企业质量方针。

将“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品验收”过程控制,三环节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环节。

使各项测量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⑵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相关技术规定。

从组织方案设计和实施、技术交底、人员培训、仪器检测、外业作业及检查、内业整理及检查、成果提交等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测量作业全过程。

⑶组织具有相当资格的承担过类似工程的技术人员承担测量工作。

⑷测量策划:

技术负责人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重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事先指导,并编制具体的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并由总监批准。

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使所有参与人员明确分工和职责,心中有数。

⑸现场测量实施中,严格按照有关现行相关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作业,在测量过程中和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切实做好各项衔接工作,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精,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测量作业。

确保测量工作及全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

⑹外业工序检查验收:

各参与外业作业人员对自己经手的所有外业资料进行初审合格。

⑺资料校审制度:

外业现场技术人员对已完成的野外资料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总监进行汇报,根据具体情况对野外技术要求及时作出调整;资料编制完成后交审核、审批,并根据其意见修改后,进行内部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形成正式的成果资料申报相关部门或单位。

4进度保证措施

⑴根据工程的特性、桥位区地质、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实施计划。

⑵选派身体好、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测量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参与本项目。

⑶加强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和管理,选用性能好的仪器设备。

5安全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安全,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做好本岗位安全工作。

特制定如下安全措施:

5.1安全组织保证措施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责任。

5.2管理措施

⑴树立和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接受安全教育和再教育,时时刻刻不能带病作业,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⑵针对测量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全员检查落实。

⑶建立现场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推动测量人员的安全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积极性,消除隐患。

4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确保安全。

附录控制网布置图:

附录IIGPS外业调度计划表:

GPS外业测量调度计划表

时段号

点名/机号

点名/机号

点名/机号

点名/机号

1

GPS01

GPS02

GPS03

JM09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2

GPS01

GPS02

GPS03

JM09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3

GPS01

JM06

JM07

JM08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4

JM06

JM07

JM08

GPS05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5

GPS04

GPS05

GPS06

JM05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6

JM04

JM05

GPS04

GPS06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7

JM01

JM02

JM03

GPS06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8

JM01

JM02

JM03

JM04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9

xxxxx监理项目部东荆河片区基础建设监理项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