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1849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doc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

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

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

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

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

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

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5、绿化景观工程设计

6、路灯工程设计

7、工程设计概算

第二章设计依据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

2、《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

3、关于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浙发改农经[2006]574号)

4、建设范围1/1000地形图

二、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5、《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9)

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54-95)

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Π

10、《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11、《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

2004)

12、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第三章道路工程

一、设计原则

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各规范的要求。

2、满足道路交通功能要求。

3、竖向在满足两侧地块标高要求和防洪要求下,考虑工程的土方平衡进行设计。

二、道路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Π:

一号路、二号路

城市支路II:

三号路

2、设计车速:

城市次干道:

V=40Km/h

城市支路:

V=30Km/h

3、路面结构设计轴载:

BZZ-100。

4、设计年限:

混凝土路面30年。

三、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平面依据甲方提供的电子文本文件中所确定的坐标进行定位。

一号路,为城市道路次干路,道路设计起点为五号路,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为205国道,桩号为K0+636.578,本次道路设计全长为636米,道路规划红线宽16米,与设计道路相交的规划道路由南向北依次为五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六号路、205国道。

其中K0+157.870~K0+232.088段为一半径为500米的圆曲线,其余段为直线。

二号路,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设计起点为四号路,桩号为K0+000,终点为46省道,桩号为K0+473.130,道路设计全长为473米,道路规划红线宽16米,与设计道路相交的规划道路有西向东有四号路、一号路、六号路、46省道。

设计范围内道路线型为一直线。

三号路,为城市道路支路,道路设计起点为四号路,桩号K0+000,终点为六号路,桩号为K0+381.027,道路设计全长为381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12米,与设计道路相交的道路有四号路、一号路、六号路。

设计范围内道路线型为一直线。

本次设计道路沿线基本无拆迁,但由于道路所属范围为丘陵地区,地势复杂,高差变化较大,因此填挖土方量比较大。

四、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可研的道路控制标高进行设计。

由于设计道路范围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变化大,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结合规划用地控制标高,考虑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大小,依据规范要求确定的纵坡和坡长,拉坡时综合考虑行车安全、舒适、排水顺畅、造价经济。

一号路道路设计最大纵坡2.471%,最小纵坡0.500%;二号路道路设计最大纵坡2.608%,最小纵坡0.94%;三号路道路设计最大纵坡0.692%,最小纵坡0.619%。

五、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红线宽度内进行。

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按照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内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证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具体为:

一号路:

3.0m(人行道)+10.0m(机非混合道)+3.0m(人行道)=红线宽度16米。

二号路:

3.0m(人行道)+10.0m(机非混合道)+3.0m(人行道)=红线宽度16米。

三号路:

2.5m(人行道)+7.0m(机非混合道)+2.5m(人行道)=红线宽度12米。

六、路基设计

道路大部分位于山坡、农田,施工前应清除表层约25cm厚的杂填土或耕植土。

结合管道施工,以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土基。

道路红线位于河塘及暗浜地段,若河塘底淤泥不深时,挖尽河塘底淤泥至原状土;若淤泥较深时,可抛石挤淤,一提高其承载力,清淤时河塘填挖成台阶形,然后用塘渣回填,塘渣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含泥量不大于15%,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分层填塘渣碾压至路槽底标高。

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压实后的基层应平整、结实、结成板块,无松散现象,表面无明显粗细分离现象,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大于5mm。

压实后土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

填方路段原地面高程以下的各种管道应先期做完。

管道周围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土应按下水道施工技术规程要求对称、均匀、薄铺轻夯实,密实度要求见管道部分;其它深度的回填密实度要求按施工技术规程进行。

本工程填方边坡为1:

1.5,挖方边坡1:

1,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七、路面结构设计

本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如下:

一号路、二号路机动车道:

22cmC30水泥砼+18cm5%水泥稳定砂砾石+20cm级配砂砾石=结构厚60cm

三号路机动车道:

20cmC30水泥砼+15cm5%水泥稳定砂砾石+20cm级配砂砾石=结构厚55cm

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灰色透水铺砖人行道板+3cm厚M10水泥砂浆座底+15cm厚3%水泥稳定砂砾石=人行道结构层厚度24cm。

八、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应保持道路上所有车辆的交通安全,此外应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照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0.7倍,转弯车取0.5倍。

九、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规定设置。

十、无障碍设计

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的要求,本工程道路实施无障碍设计。

依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ZBP33D01-88)进行无障碍设计,本工程主要在人行道设置导向块材、停步块材,在行人过马路处设置三面坡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范围内,并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盲道: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置位置;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的颜色为中黄色。

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5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人行道成弧线型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第四章排水工程

一、设计原则

1、基地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制。

2、排水管网布置要求管线短、埋深小,排水尽量以自流排水为原则。

3、排水走向结合地块竖向及周围受纳水体确定。

4、尽量降低管道埋深,特别是干管埋深,减少工程造价。

5、雨水分区就近排放水体,避免因汇水面积过大而设置排水渠。

二、雨水工程

1、设计参数

采用江山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暴雨强度设计。

(1)暴雨强度公式:

q=935(1+0.536lgp)/t0.56(L/s.ha)

t=t1+mt2

t1=10min(地面集流时间)

m为延缓系数暗管2.0明渠1.2

t2=∑L/V60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2)雨水流量公式:

Q=ψqF(L/s)

Q—设计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为0.6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流域汇水面积(ha)

2、排水走向

根据基地竖向设计及基地周围水体分布情况和雨水分区、就近自流排放的原则,将设计范围排水分成二个排水方向进行收集、组织。

沿一号路敷设雨水主管道,收集其两侧雨水后由北向南汇入基地南侧水体中。

沿二号路(一号路以东)敷设雨水主管道,收集其两侧雨水后由西向东汇入基地南侧水体中。

3、管网布置

根据以上排水走向,布置雨水管网,预留雨水接口。

管网布置应有利于道路及地块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雨水管网与竖向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输送。

同时应根据地形、道路坡向及排水水体的位置综合考虑,使雨水得以就近排放。

起端雨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1.50米左右。

雨水管道采用满流设计,最小流速取0.75m/s。

设计雨水管径有D200、D300、D400、D500、D600、D800、D1000。

三、污水工程

1、污水量

污水量根据给水量推算,污水量以给水量的85%计,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参照生活污水的变化系数。

2、污水系统

污水采用自流收集、处理排放。

根据基地竖向规划及基地污水汇水划分,污水收集后,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进行污水收集,最终送入新建的江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3、管网布置

污水管网与竖向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输送。

污水管道在规划道路下按收水一侧布置。

于一号路、二号路设置污水干管,于三号路布置污水支管,并预留地块污水纳入的接口。

污水管管径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确定;市政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取0.6m/s,最小管径取D300,其最小坡度取0.3%。

预留污水接口管道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2.00米以上。

设计污水管道管径有D300、D400。

四、排水结构

1、管材与接口

雨水D200、D300、D400、D500、D600、D800、D1000管采用钢筋砼管,承插连接,橡胶圈接口。

污水D300、D400管采用钢筋砼管,承插连接,橡胶圈接口。

2、管道基础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砂基础,钢筋砼管采用C15砼基础。

3、检查井

雨水检查井有支管接入为落底检查井,其余为不落底检查井;

污水检查井为不落底检查井,均应做流槽。

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Mu10机砖M10水泥沙浆砌筑,内外1:

2水泥沙浆抹面厚20。

井底板均采用C20钢筋砼底板,并与第一节管道的基础浇注成整体。

检查井处在道路上时,井座周围均应有C30钢筋砼井圈加固。

第五章给水工程

一、设计要求

1、根据基地实际情况进行给水管网布置。

2、满足基地开发建设对供水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

3、满足基地消防用水需求及其他用水要求。

二、设计参数

根据可研报告,基地用水量根据不同性质地块规划按面积比流量进行计算,获得最高日用水量,并进行管网布置和管网平差,同时按消防和事故用水量进行校核。

三、给水系统

根据基地所处位置,基地采用生活、生产与消防合并的给水系统,消防采用低压制。

四、管网布置

根据用水量情况和给水系统进行管网布置。

于镇区接入给水主管道。

沿一号路敷设给水主管道DN300管,并预留地块用水接口;沿二号路、三号路敷设给水管道,管径均为DN200,同时预留地块用水接口。

同时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布置市政消火栓,满足市政消防要求。

五、给水结构

1、管材及接口

给水管道均采用K9及承插式接口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球墨配件,橡胶圈接口;

主管阀门采用Z45T-10型闸阀(为不锈钢杆)或GSD47X-1.0型蝶阀。

2、管道埋深控制

DN100管控制在1.1m,DN150、DN200管控制在1.2m,DN300管控制在1.3m,

3、管道基础

管道一般敷设于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上;

在岩基及淤泥和其他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均应进行技术处理。

4、管道支墩

支墩混凝土采用C20,支墩后背为原状土,支墩浇捣应捣实。

5.、阀门井

阀门井一般采用Mu10机砖,M7.5水泥沙浆砌筑;

井壁抹面采用1:

2水泥沙浆抹面或原浆勾缝。

井底板采用素砼底板。

第六章交通工程

本次设计包括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标三条道路的标志、标线布置。

1、标志

交通标志包括警告、禁令、指示。

其支撑结构为单柱式。

所有标志按夜间反光方式要求设计,均采用反光膜三级,行人标志反光膜采用二级。

单柱式标志尺寸采用规范中40Km及小于40Km时速规格尺寸。

行人标志采用φ76单柱杆件,其余标志均采用φ165单悬臂式杆件。

2、交通标线

设计交通标线包括车道线、中心线、人行横道线等,各类标线的尺寸、颜色均须按规范规定严格执行。

第七章通信工程

一、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通信管道初步设计,设计管道总长为1.4km。

新建中四人孔5个,中三人孔7个,中直人孔21个,三号手孔7个。

二、需说明的问题

1、根据业主要求6家(电信、联通、移动、铁通、网通、广电)弱电单位合建(同沟、同井)通信管道工程(具体孔数量见相应通信平面图)。

管道埋深可根据其它管线标高作相应调整。

2、本工程管道全程采用10cm#150混凝土包封,管道进入人(手)孔窗口部分2米,做混凝土基础。

当管道遇土壤太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3、通信管道手孔标准参照《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人孔标准参照邮电部《通信管道人手孔和管块组群图集》。

4、各区块及各支路管道按通信管道常规进行考虑,考虑其他管线及各路埋深因素,管道过路一律采用手孔形式。

第八章电力工程

一、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为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标三条道路的电力管道初步设计,设计管道总长约为1.4km。

二、需说明的问题

1、本设计中约50米一个工作井。

2、电缆导管拐弯处和终端井采用1#井(长2.91m、宽2.05m、高1.8m),其余采用2#井(长2.11m、宽2.05m、高1.8m),在可设开关站及高压电缆分接箱处的工作井也需采用1#井。

3、导管沿人行道敷设,与其它管道之间竖向、水平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第九章绿化景观工程

由于人们欣赏园林景色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园林植物配置要根据因地、因时、因材制宜来创造园林植物空间的景变(主景题材的变化)、形变(空间形态的变化)、色变(色彩季相的变化)和意境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要求。

因地制宜,根据江山市气候特点,绿地土壤的条件,对植物材料的要求,合理选择树种,力求适时适树,采用不同植物的间隔搭配,组成城市的绿色通道。

本次设计一号路、二号路考虑采用香樟为行道树种,三号路采用香苞为行道树种。

第十章路灯照明工程

一、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路灯初步设计。

二、需说明的问题

1、路灯电源可由就近直埋电缆引入,路灯电缆沿道路侧石0.5米敷设,电缆埋深0.8米,电缆横穿马路时,需用DN80钢管进行保护。

2、路灯采用单叉路灯,高10米,容量为250W。

采用单侧布置。

路灯形式由业主自选。

3、路灯设置间距30-40米,遇有路口可做相应调整。

4、电气保护采用TN-C-S系统。

5、机动车道以下横穿钢管覆土厚度0.6米。

6、钢管连续采用套接法,套管采用φ64和φ94钢管,套管长30cm,外部用沥青麻丝封口。

第十一章工程投资概算

一、编制依据

《浙江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

《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

《浙江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图纸》

二、概算组成部分

1、设计概算编制说明

2、市政工程造价一览表

3、市政工程概算书、安装工程概算书、绿化工程概算书

三、编制说明

1、工程量根据初步设计图进行计算,图纸不详处按常规计算.

2、费用按2003版费用定额中值计取。

3、材料价格:

参照《2007年衢州造价信息》第4期、《2007年浙江造价信息》及现行市场补差。

四、结论

本工程概算总造价为899.9515万元,设计费等其他费用未计入。

工程概算具体详下表。

工程概算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造价(万元)

1

道路工程

452.8431

2

给水工程

64.2847

3

排水工程

107.8871

4

交通标志工程

36.4350

5

电力、通讯工程

158.6814

6

绿化工程

61.1448

7

路灯工程

18.6754

合计

899.9515万元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