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1902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doc

分项工程名称:

软土路基(抛石挤淤)

起止桩号:

K24+700~k30+200

一、编制依据:

(一)、根据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序自身特点,制定该分项工程组织设计。

(二)、该分项工程组织设计以我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为基点。

(三)、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图纸资料。

2、《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二、工程概况

沌口至水洪口高速公路是规划建设的武汉市七条快速出口公路中的一条,东端起于武汉市中环路的陈家湾互通,西南止于在建汉荆一级公路的东荆河大桥,途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汉南区。

本合同所经区域水系发达,湖泊、池塘星罗棋布。

塘堰的设计处理方式主要有:

抛石挤淤和排水挖淤,抛石挤淤法是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外的一种施工换土形式,此法施工简便易行,无须抽水和清淤。

抛石挤淤工程数量表

序号

起止桩号

长度(m)

抛投片石(m3)

碎石垫层(m)

玻纤格栅(m3)

1

K25+655.0~K25+755.0

100

8199.9

911.1

3188.9

2

K25+770.0~K25+970.0

200

24000

2400

8400

3

K26+015.0~K26+211.96

196.96

27574.4

2363.5

8272.3

4

K26+428.04~K26+858.91

430.87

39855.5

4782.7

16739.3

5

K27+800.0~K27+908.0

108

11988

1198.8

4195.8

6

K27+920.0~K27+945.0

25

360

60

210

7

K28+065.0~K28+164.90

99.9

12147.8

1138.9

3986

8

K28+170.0~K28+234.0

64

4051.2

405.1

1417.9

9

K28+235.0~K28+295.0

60

4536

486

1701

10

K28+490.0~K28+540.0

50

7650

765

2677.5

11

K28+548.0~K28+810.0

262

25938

2593.8

9078.3

12

K28+975.0~K28+997.0

22

950.4

158.4

554.4

13

K29+000.0~K29+070.04

70.04

2179.8

363.3

1271.5

14

K29+125.29~K29+167.0

41.71

3029.4

336.6

1178.1

15

K29+670.0~K29+805.0

135

18225

1822.5

6378.8

三、施工组织

1、施工计划。

我项目拟投入3支作业队分别从黄金线和纱荆线两侧进行抛石挤淤的施工,计划开工日期为年月日,计划完成日期为年月号。

2、施工准备

2.1施工便道。

经过现场踏勘,尽量选择合适的原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并进行适当的加宽和加固,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便道的维护。

2.2材料。

片石不能采用风化石,其尺寸不小于30cm,且不宜大于80cm,明水较深地段加大至50~100厘米。

3、施工方案

3.1测量放样

导线复测完毕后,对导线点及中桩进行加密,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按照图纸进行抛投片石的施工放样。

即先按抛投片石设计标高计算出抛投片石路段顶面的路基宽度,在塘埂上定出抛石路基顶面的边桩和路线中桩。

3.2抛投片石

抛石料径下大上小,原则是大于50cm的石料抛于塘底。

用自卸汽车将石料运至抛投现场塘堰边缘(严禁直接向塘堰中直接倾倒),先用挖掘机进行分选抛投,即由挖掘机将大粒径的片石均匀分层抛投。

直至片石露出淤泥面或水面,然后由推土机将小粒径的片石推平嵌缝。

当路线从塘堰的中间穿过时,挤淤从路堤中心呈等腰梯形向前和两侧抛填至路基宽度,使泥沼及软土向两侧挤出;当路线从塘堰的边或角穿过时,则从塘埂向塘堰中心抛投,并使泥沼及软土向塘堰中心挤出。

为了增加挤淤效果,抛石采用推土机和挖掘机配合进行,方法为进占法。

抛投至淤泥面或水面以上30~50cm后即可进行碾压。

3.3碾压。

抛投过程中首先由自重较大的推土机及挖掘机来回走动进行碾压,使片石沉入基本稳定。

待作业面展开后,再用自重18T以上的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振动碾压4~5遍,碾压过程中,用人工将片石空隙以小石或石屑填满铺平,直至抛石层顶面平整无明显孔隙。

3.4检测

压实度检测采用沉降观测法,以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当压实层顶面稳定,无轮迹,可判为密实状态。

在检测路段选择检测点,用白灰做出明显标记,先记录初始高程,然后用压路机振动压实2遍后,再观测检测点的高程,如前后两次检测点高程差在3mm以内,可判定沉降稳定,压实度满足要求。

沉降观测检测点的抽检频率参考灌砂法的检测频率。

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碎石垫层。

如检验后不符要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或继续碾压,直到合格。

3.5碎石垫层

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按不同粒径进行了拌合,使级配良好。

碎石垫层铺填厚度为30cm,用推土机推平后,振动碾压3遍。

碾压完成后进行玻纤格栅的铺设。

3.6土工格栅铺设

土工格栅采用双向玻纤土工格栅,纵(横)向屈服伸长率小于4%,在土工格栅施工前对准备铺土工格栅范围内的碎石层整平,按设计桩号和宽度放出大样,并用白灰划出界线。

按撒好的灰线开始铺土工格栅,灰线以外余出10cm,然后用直径6mm钢筋加工成的U形卡将格栅两边固定,铺到路基对面宽度按边线铺好,每隔5m用U形卡固定,顺序铺土工格栅,搭接两个栅肋约6cm,并每隔3—4个栅肋用铅丝绑扎,绑扎时将其用双层铅丝绑扎牢固。

已铺好的土工格栅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如有折损、刺破、撕裂等问题时,立即修补或更换,保证土工格栅的使用质量。

4、施工工艺流程(见附件)

5、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现场技术员:

项目总工:

质检工程师:

试验:

工区负责人:

测量:

项目经理:

6、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6.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明确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

6.2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和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制度,严把工序质量关。

6.3加强控制铺设质量及回填层压实质量。

6.4加强片石等原材料料的质量控制,不合格原材料料严禁使用。

6.5施工前对塘堰的水深、淤泥深度、塘底坡度进行认真调查,指导现场施工。

6.6严格按程序施工,每个塘堰进行施工前必须先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6.6合理组织现场施工车辆,尽量避免施工车辆交叉干扰,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7、施工注意事项。

7.1片石抛出水面后,用较小的石块填塞垫平,碾压密实,表面平整,顶部设置不透水层或隔离层,然后分层填筑路堤。

7.2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以及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性能劣化。

8、安全保证措施

8.1、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8.2、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8.4、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施工车辆,避免车辆交叉施工,注意施工安全。

8.5、禁止运输车辆超宽、超载,积极配合当地交通管理部分的工作,自觉维护交通安全。

8.6、在交叉路口设置明显的交通标示、警示牌。

8.7、积极维护施工便道,保障交通通行顺畅,减少扬尘、噪音污染。

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专职安全员:

工区负责人:

现场技术员:

9、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环境、地貌进行全面了解,并与地方相关单位部门进行沟通,按要求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相关措施包括:

9.1所有员工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文明施工。

9.2尽量实行封闭施工,客观上不能满足要求的在施工区域设置警示说明。

9.3材料按规范要求统一堆放,并设置标牌。

9.4对废弃料集中处理,不乱堆乱放。

9.5视工程进展及施工要求,及时恢复施工区原貌。

9.6定时对施工便道洒水,避免扬尘。

抛石挤淤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施工放样

碾压

施工放样

填塞垫平

分层抛石

塘梗处理

碎石垫层

土工格栅

四、几个施工控制要点。

1、塘埂处理

六标塘堰数量多,分布密集,塘埂数量多,经过实地调查,其塘埂组成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为在原地面直接开挖而成,其特点是地势低洼,水深不大,塘埂为原地面,面积较大,土质情况较好,塘埂壁多为直立状;第二种为原地面开挖后,又用开挖后的土在四周培埂,其特点是地势较高,水深大,土质情况较差,塘埂壁直立状和坡状均有。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和现场取样分析,塘埂的土质基本是高、低液限粘土、亚粘土或淤泥质土。

且受塘堰内水位影响,土的含水量较高,承载力差。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抛石挤淤地段出现纵向软弱夹层,我们将对塘埂部分进行挖除换填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为了不影响总体施工进度,塘埂采取集中处理,即先在塘埂上用片石填筑施工便道,保证抛石挤淤施工的正常进行。

即先全断面抛填,达到高程后碾压,然后处理塘梗。

2)处理深度。

处理深度根据塘埂的实际情况来定,第一种塘埂按图纸设计,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1米,高度为塘底至塘埂顶。

第二种塘埂处理深度根据塘埂的土质情况来定,首先挖除塘埂的培填土,即原来挖塘埂时的弃土、堆土全部挖除,如原地面为承载力较好的硬塑粘土,则可直接抛投片石处理;如原地面为承载力较差的淤泥质土、亚粘土等,则继续开挖,直至出现承载力较好的地质层。

3)回填、碾压。

水下部分的回填材料选用片石,片石粒径为30~50cm,要求具有一定的级配,以获得较好的密实度。

回填前会同高监办、总监办有关人员共同测量回填区域的面积、深度。

水下部分的回填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配合,推土机推入一层后(层厚50~80cm),用挖掘机进行整平、插捣,直至露出水面30~50cm。

水面以上部分的回填材料选用毛渣石,挖掘机向塘埂两侧开挖、放坡、挖台阶,用自重18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压实工艺和检测方法同抛石挤淤。

回填毛渣石前后处理完成后各测一次回填面积和高程。

2、塘堰底部横坡处理。

经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和询问了解,大部分塘底都用小东方红推土机推平过,塘堰底基本平整,没有较大的坡度。

但有些人工开挖的塘堰底成中间低两侧高的锅底状,在抛石即淤的过程中会出现从低处往高处抛投的现象,影响抛石挤淤的效果。

为此,对边角、死角,我们将采用边挖淤,边抛投的方法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