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2076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昭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

麻昭公路A合同驻地办监理实施细则

麻柳湾至昭通段高速公路凉水井隧道

监理实施细则

工程概况和特点

该工程《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麻柳湾至昭通段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主线全长105.7566公里,另有联络线长11.2公里,工程总占地面积884.0公顷,土石方挖填总量2005.4万立方米估算总投资134.5亿元,总工期36个月;该隧道设计工期为26个月;

该隧道设计型式为普通分离式双向行驶四车道,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设计划分在第三合同段(K9+293~K13+458)里程内,隧址区属中山峡谷地貌,同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1、该隧道全长:

K9+293~K11+139;(ZK9+396~K11+112);总计分别为:

右1846m;左1716m;设计有3个人行横洞,2个行车横洞;

2、隧址区为:

第四系覆盖层为更新统坡积成因角砾、含碎石粉质粘土分布不均匀,根据部分地段露头基岩情况调查,隧址区分布地层岩性为泥灰岩,产层产状为右线麻柳湾端J177°∠77°;J2128°∠71°;左线昭通端J165°∠79°;J2139°∠82°;根据地形来看,麻柳湾、昭通端进、出口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压。

围岩为Ⅳ、Ⅴ类,设计衬砌类型为Sfma/Sfmb、SF5a+、SF5aSF5b、SF4a、SF4b、SF3、S4jt、S3jt为保证安全及解决偏压、洞门设计采用φ108×6mm长30米管棚施工,明洞工法进行施工,予确保安全。

3.本隧道主要穿越中风化泥灰岩,围岩级别较低,完整性较差;

4. 麻柳湾端洞口,地面横向、纵向均相对较陡,偏压较重,拱肩外侧覆盖层较浅,设计中采用SFmb型明洞衬砌结构,隧道右线采用反压回填注浆加固处理,暗洞提前进洞,同时洞身衬砌结构选用SF5a型加强衬砌,覆盖层较浅的段落,设计了地表锚杆加固地层,提高洞口段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减弱洞口偏压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5. 本隧道昭通端洞口穿越岩堆体,围岩破碎,埋深浅,结构较松散,均匀性差,在施工扰动,暴雨、地震等不利作用下容易失稳,设计中对这一区域设置了SF5a+型,初期支护采用Ⅰ22工字钢加强,仰拱采用注浆小导管加固处理,同时隧道浅埋段采用地表注浆加固也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降低垂直压力;

6. 仰拱、填充砼、调平层和矮边墙先施作,二衬随后,优化洞内文明施工,并确保主洞二次衬砌质量。

从上述隧道地质条件来看,隧道进出口段施工难度大,坡积碎石层厚度大,围岩较松散,洞口左、右侧边坡及仰坡稳定性差,易失稳;碎石坡积体松散,开挖后自承能力差,原结构在开挖成形后第二次分布受力状态改变会诱发坍塌,施工洞口段应作为一个重点严格按设计施工来控制,麻柳湾端右线洞口,地面横向相对较陡,外侧覆盖设置挡墙反压回填注浆加固,隧道暗洞提前进洞,对此项目施工方应引起足够重视。

现按照相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有针对性的制订如下隧道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监理服务依据

一、监理服务依据

1、项目施工监理服务合同;

2、业主与第三方签订的正式合同、协议及附件;

3、土建合同图纸及说明;

4、土建合同工程数量及说明;

5、土建合同指定使用的《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麻柳湾至昭通段高速公路》K9+293~K11+139;ZK9+396~K11+112;标准图纸、相关的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等;

6、国家、交通部颁布的有关监理规范等;

7、业主及驻地办根据本项目情况制定的有关监理实施细则等;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9、其它。

第二章工程管理

一、质量控制原则

1、总体原则

系统考虑分项控制,进度、费用服从质量,分项服从总体按照投标文件、合同文件、设计文件、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2、质量预控

做好地质观察及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与钻孔相互印证的工作,对地质病害、构造破碎带、断层、涌水等制定对策,对关键工序提出控制要点,报驻地办审批,对隐蔽工程封闭前报驻地办全面检测。

3、坚持程序,严格自检原则

承包人应有完善的自检体系且运行良好,由驻地专业监理工程师掌握其运行情况,在自检合格的前提下,按照监理程序,完成检查,体现“严”字当头。

4、“三全”的原则

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质量控制。

5、数据为依据的原则

对各项工程都要有完善的检查数据、试验检测数据和测量数据来证明。

6、“六不”原则

⑴、未批准的施工工艺不得采用;⑵、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⑶、工、料、机准备不足的不准开工;⑷、未经批准的图纸和变更不准施工;⑸、工序未检查合格的下道工序不准进行;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计量,严格把好材料关、设备关、工艺关、工序关、旁站关、计量关;

二、质量控制方法

1、预控

分项工程施工前14天制定开工报告并经驻地办审批,施工过程调整方案需经论证并获得批准。

为此,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完整的流程图,并制定出各工序的主要控制要点及各项程序。

2、旁站

隐蔽工程、主要工序以及容易发生返工的工序,要坚持旁站并填写旁站记录,详细施工过程、检查项目及发现的问题与处理结果,填写监理日志。

3、巡查

专业监理工程师每天至少巡视施工现场一次,检查承包人的工、料、机进场情况,安全生产状况,施工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驻地办定期、不定期或夜间巡查。

4、工序检查

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承包商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禁止承包商与监理工程师同时抽检及现场签认承包人的自检资料。

5、工作指令

现场工作指令,对承包商违反合同、设计、规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施工行为,发生质量事故和存在质量隐患或违反施工程序、施工工序及时发出监理工作指令给予纠偏、制止。

6、专题会议

对承包人在施工方案、工序调整、工艺改变、支护参数调整等及处理突发事件时,随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形成纪要,需要履行手续时,由业主或监理主持,设计代表验算,形成书面意见后通知监理、承包商。

7、试验检测与测量、量测

按项目频率要求,进行试验、检测、量测,洞口、浅埋、偏压、断层、破碎带时适当加密,为工程质量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

8、暂停施工

对承包人违反合同、设计、规范、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的施工行为或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以及指令不执行的,实施工序停工、分项停工以至标段停工,防止后果进一步恶化。

9、暂停计量支付

承包人有违反合同、设计、规范要求和监理程序,造成恶劣影响和一定后果的,应暂缓项目支付。

三、对承包商质量体系的监督

1、监督要点——施工准备阶段

1)预测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2)对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进行方案比选;

3)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4)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讯、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5)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订供水方案;

6)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方案、

7)可资利用的电源、动力、通讯、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8)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

9)施工中和运营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10)要求施工单位要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对,作好以下工作:

掌握工程的难点和重点,了解隧道方案的选定及设计经过,核对隧道平面、纵段面设计、了解隧道与所在总平面、纵段面设计的关系;核对洞门位置,式样、衬砌类型是否与洞口周围环境相适应,核对洞外排水系统和设施的布置是否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相适应。

要求施工单位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和复查测量控制点、施工测量用的基准点及水准点、并定期进行复测。

11)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措施、运行情况。

12)检查项目方进场人员的资质、到场情况、责任心、职责分工落实情况。

13)重点检查分项工程质量控制人员的现场到位工作情况。

14)必要时对质检人员进行考核(理论与实际能力相结合的方法)。

2、管理方法

1)隧道专监随时对项目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不足或问题发出指令。

2)对项目方保证体系发生重大问题,致其不能正常运转时,暂停其永久工程施工,限期整改并书面报告业主。

四、审批开工报告

签订合同28天内,报项目开工报告,附施工组织设计的八个方面内容,分项工程开工前14天内,报分项开工报告,驻地办审查审批。

1、报告内容

1)施工实施计划、方案、工艺、特殊地质及地质灾害的处理措施;

2)质量控制要点、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

3)测量放样、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技术交底资料;

4)人员、材料、设备的到场情况;

5)施工材料及商品构件的试验报告;

6)质量保证体系;

7)环保措施、安全措施;

8)监控量测计划。

2、审查要点

1)施工计划必须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2)方案可行、合理、技术措施应有针对性、有效性、施工顺序安排合理;

3)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案(预案)是否妥当;

4)人员、材料、设备落实并满足施工要求,机械设备选型及数量符合要求,所有的材料必须经承包人检查,中心试验室复核其数量、批次、规格型号、质量等;

5)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标准符合合同规定及规范要求,未明确的参照其他行业的标准或设计院指示,技术负责人及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运作方式是否满足需要;

6)对承包人上报的测量资料进行复核、审查;

7)各项施工工艺操作规程符合要求。

3、上述内容直至驻地办认可批准为止,经专业监理工程师与高监审批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工艺,不得随意更改,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改变施工工艺、方法或方案,事前应提出充分的书面具体理由,或邀请专家评议确定,并得到高监的批准。

五、质量控制的基本步骤

1、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

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

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附属设施安装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2、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分项工程开工前14天,驻地监理要求项目方提交分项开工报告并进行审批,审批时应检查材料、设备、劳动力及现场管理人员(施工员)的情况,项目方的自检系统运转情况,施工方案、工艺、质量措施、控制要求、测量放线、标准试验、批准的文件、施工图、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部分加工记录检验的基础资料等,杜绝未批准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

3、工序自检报告

项目方的自检按照专业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的工序检查程序及检验频率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申报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

4、工序检查签认

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工序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现场签认资料,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补修、补强、返工或停工,并签发现场监理工作通知或监理工作指令、工序停工令。

前道工序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下一道工序施工。

5、中间交工报告

当分项工程完工后,项目方要再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汇总各道工序的施工纪录、测量、抽样试验结果并提出交工报告,驻地办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邀请业主代表、设计代表、量测单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高监签发《中间交工证书》。

杜绝对项目方自检资料不全或自检不合格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6、中间计量

对签发了《中间交工证书》的工程,签发《中间计量证书》,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具体计量方法除按业主管理办法进行外,其余按照业主同意驻地办批准的计量方法计量,杜绝超前计量或没有核实的计量。

(由驻地监理核实)

六、施工图会审

对施工图纸提出问题、疑问及数量上的差异经承包商提出,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业主工程部,以便修改和优化,力争做到施工图准确无误。

质量控制的基本步骤

填报分项开工申请批复单

承包人

审查开工申请批复单

驻地监理工程师

做必

要的

复检

测及

平行

试验

审核结果

批复开工申请并作指示

驻地监理工程师

自检合格填写自检记录工序交接单一每道工序

承包人

工序检查

专业监理工程师

检查结果

签认承包人工序交接单、自检记录

专业监理工程师

继续施工至单项工程完工

承包人

按要求填写有关说明:

1、施工实施计划方案,工艺

2、质量控制指标试验频率和方法

3、施工放样报样、标准试验、施工图等资料

4、材料、设备、人员数量及到位情况。

5、各项施工材料及商品构件试验报告。

进行一次系统自检,汇总已完成工程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量测,抽样试验资料

承包人

审核中间交工证书,对完工的单项工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测验收和必要的抽样试验

经系统自检,填报分项工程检验申请批复单,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及量测,试验报告单

承包人

签发中间交工证书

驻地监理工程师

检查结果

返工或进行处理

补充完善

返工

同意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73-

第三章测量监理

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监理,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一、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型应短捷、顺直、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单曲线或复曲线,或运用回旋线组成卵型、凸型、复合型等曲线。

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短直线,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组合S型曲线。

5、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

隧道洞口连接与隧道线形的配合,隧道与公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有关规定。

隧道采用曲线线形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或超高为2%~3%的圆曲线半径。

隧道洞口内侧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与洞口外侧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形应一致。

洞口外与之相连接的路段应设置距洞口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且小于50m的过渡段,以保持横断面过渡的顺适。

二、控制测量检查

1、承包人应按《公路隧道勘测规范》洞外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进行一切必要的测量和计算工作,并将测量工作计划和采用的方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承包人应根据合同图纸和有关勘测资料,对交付使用的隧道轴线桩、平面控制三角网基点桩以及标高控制的水准基桩等,进行详细的测量检查和核对,不得有误,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任何由于测量原因造成的误差、错误而产生的后果,应由承包人负责。

承包人在放线中除公里桩、平曲线基本桩外,应设置必要加桩,在工程实施中隧道中桩最大间距直线上不得大于10m,曲线上不得大于5m,并明确标出用地界桩、路面和排水沟中心桩、辅助基准点、以及其他为控制正确放线的水平和垂直标桩。

3、隧道每个洞口应设中线桩点及两个以上的后视点桩,并设立两个水准点,作为进洞的依据。

需进行联测,核对其是否达到精度的要求。

4、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的测量成果进行检查,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的精度以及洞口水准点间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均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JTJC10-2007)的规定。

三、控制测量(附流程图见本章末)

(一)、基准点的复测

1、设计交桩

开工前,业主和设计单位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向承包人进行现场交桩,并提供基准点(导线点和水准点)的详细成果资料。

2、基准点的复测

1)、承包人接到上述基准点资料后七天内,组织合格的测量人员(具有上岗证),用经鉴定合格的测量仪器、设备(经鉴定、在有效期内的)对基准点进行复测。

同时对相邻标段相邻点进行联测。

2)、复测的导线点、水准点成果与设计成果进行比较,同时根据各标段的施工方法、隧道的长度进行贯通误差预计,设计成果是否满足贯通要求。

(1)、贯通误差的测定:

①、在贯通中线附近选一临时点,由两端测其坐标,将坐标闭合差分别投在贯通面上,即得出横向、纵向贯通误差,并观测点的水平角求算出方位角贯通误差;

②、由两端高程点分别测量贯通面临时点的高程,其高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2)、贯通误差的调整

①、精密导线测量用坐标平差调整中线;高程误差,由分别引进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②、高程及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的100米段进行调整。

<1>、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隧道中线极限贯通误差

类别

两相向开挖洞口间长度(m)

两端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mm)

横向

<3000

±150

3000~6000

±200

>6000

±300

高程

不限

±70

<2>、由洞外设置洞口投点桩时,测量误差和洞内支导线放样测量误差引起的贯通面产生的中误差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贯通中误差

测量部位

两开挖洞口间长度(m)

高程中误差(mm)

<3000

3000~6000

>6000

贯通中误差(mm)

洞外

45

60

90

25

洞内

60

80

120

25

全部隧道

75

100

150

25

本监理段按《公路勘测规范》(JTJC10-2007)要求执行。

<3>、公路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对于隧道洞身开挖采用等级水准。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等级

公路路线控制测量

桥梁控制测量的最大边长(m)

隧道最大贯通长度(m)

四等

——

500~1000m

2000~4000m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

中误差(″)

起始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三角闭合差(″)

测回数

DJ1

DJ2

四等

1.0

±2.5

1/100000

1/40000

±9.0

4

6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km)

边数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

长相对

闭合差

方位角

闭合差(″)

测回数

DJ1

DJ2

四等

≤20

≤20

≤±18

≤2.5

1/35000

≤±5√n

4

6

注:

表中n为测站数。

水准测量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00~2000特大桥、2000~4000m长隧道用四等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长30km。

水准测量的精度

等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偶然中误差MΔ

全中误差Mw

平原微丘区

山岭重丘区

四等

±5

±10

±20√L

±6√n或±25√L

±30√Li

注:

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器类

水准尺类型

视线长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辅面读数差(㎜)

基辅面高差差(㎜)

四等

DS3

双面

100

5

10

0.2

3.0

5.0

③复测后,应将复测的原始记录、计算成果、精度评定以及参加复测的人员、单位的资质证明、仪器的标定证书等资料上报驻地办审批。

(3)监理工程师批复

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承包人上报的复测报告七天内予以批复。

批复前,应组织测量人员对上述基准点进行复测,以确保准确无误。

如果资料满足设计和规范的精度要求,驻地办批准使用。

当有一方测得的成果不符合要求时,双方再组织复测,直至取得一致结论,否则,报业主通知设计单位解决。

(4)基准点的使用和保护

①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基准点,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承包人应对其妥善保护,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受破坏。

当冬融、大雨后、每隔三个月进行洞内联测或监理工程师认为基准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承包人对基准点进行重复测量,并以监理工程师重新批复为准。

监理工程师对基准点批准使用的结论,并不免除承包人在测量工作中出现任何偏差造成的工程不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责任。

②受施工影响或其它原因破坏的基准点,施工前应当加固或移设,加固或移设后应按原测精度重测。

点位应牢固、通视条件好、便于使用,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洞内导线和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点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对其方案进行审查,观测中进行旁站和抽检,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对成果进行核算,同时要求测量人员必须经常对仪器、工具进行检校,记录整理、计算必须采用独立的对算,对提交的成果进行认真的复核。

(1)洞口投点

①洞口投点应纳入原精密导线网中;

②每个洞口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及其相联系的导线点)和两个高程点;

③由洞外向洞内引点宜在傍晚或阴天,与后视方向的距离应大于300米;

④测角、量边操作程序、精度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

⑤投点桩埋设与施工底版相适应,点位稳固可靠;

⑥点的名称必须记载正确,同一点名在各种资料中和现场必须一致。

(2)洞内导线测量

①应以洞口投点为起点,导线宜布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

②导线边尽量采用长边,支导线应进行两组独立测量,相对校核;

③测角在测回间、仪器、坐标可多次对中,以提高测角精度;

④洞内导线的平差,也可采用近似平差。

(3)洞内高程测量

①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100米设一对高程控制点;

②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必须进行往返观测;

③洞内高程点必须进行定期检测。

四、施工测量与放样(附流程图见本章末)

监理工程师审查施测方案,检查放样资料,观测时进行旁站或抽检,检查原始记录并进行复算。

在检测开挖断面时,同时检查高程和中线偏位,每20~50米检查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