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2224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doc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1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况 2

2.1工程概况 2

2.3水文、地质、地貌 2

2.3主要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8

第三章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10

3.1安全生产方针 10

3.2安全管理目标 10

3.3环水保目标 10

3.4职业健康目标 10

第四章安全保证体系 11

4.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1

4.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1

4.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2

4.4安全控制程序 12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13

5.1一般安全措施 13

5.2用电安全措施 14

5.3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5

5.4开挖作业安全措施 15

5.5火工品安全保证措施 16

5.6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20

5.7出碴运输作业安全措施 22

5.8喷锚作业安全措施 22

5.9防水层作业安全措施 24

5.10二次衬砌作业安全措施 24

5.11通风与防尘安全措施 25

5.12洞内排水安全措施 25

5.13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6

5.14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26

5.15冬、雨季及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26

5.16隧道内瓦斯、有害气体预防措施 27

5.17隧道内突泥突水事防治措施 28

5.18高应力隧道防止岩爆措施 29

5.19隧道塌方预防措施 29

5.20临近既有线防爆破飞石措施 32

5.21压力容器防爆措施 35

第六章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9

6.1自然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9

6.2水资源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39

6.3大气环境、噪音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40

6.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40

6.5大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0

6.6小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0

第七章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42

7.1劳动保护措施 42

7.2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43

7.3职业病防治措施 44

第八章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46

8.1应急救援预案 46

8.2宣传、培训及演练 46

8.3预案的维护与更新 47

第九章附则 48

9.1制定与解释 48

9.2实施 48

3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各类安全检查,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切切实实地保护好国家财产和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1.1编制依据

1.本工程安全生产策划的编制主要根据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进行策划。

2.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分三大类:

A、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地方管理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法、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桥涵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建筑安装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浙江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其他地方性文件,参照历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有关文件、通知。

B、安全技术方面的标准、文件规范有: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安全标志;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

C、本公司内部管理文件有:

机械设备管理规定、安全奖罚办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

3.本工程的调查报告、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工程相关资料。

第二章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标段内共有三座隧道,官岭山隧道(DK2+505~DK4+158.745),本隧道长1653.745m;六岙隧道(DK5+352.465~DK6+145),本隧道长792.535m;江北岭隧道(DK6+229~DK11+040),本隧道长4811m。

1.官岭山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进口紧邻G330国道,出口紧邻金丽温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进口地形陡峭,场地较开阔,进洞便利;出口位于金丽温高速公路高陡路堑边坡顶后面约15m,场地狭窄,进洞条件一般;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2+505、DK4+158.745,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2+505、DK4+158.745,全长1653.745m,为单线隧道,进口轨面标高18.219m,出口轨面标高29.464m。

最大海拔高程为341m,最大埋深312m。

2.六岙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境内,进口紧邻G333国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施工场地狭窄;出口位于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北侧沟谷,场地狭窄,交通不便;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5+352.46、DK6+145,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5+352.465、DK6+150,全长792.535m,为单线隧道,进口轨面标高32.232m,出口轨面标高26.684m。

最大海拔高程为99m,最大埋深70m,纵坡为单面下坡。

3.江北岭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境内,隧址位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进口位于永嘉县六岙村附近,交通不便;出口位于永嘉县下白岩村附近,距温州绕城高速S10路较近,交通便利。

隧址最大海拔高程为440m,隧道最大埋深400m,纵坡为人字坡;出口里程分别为DK6+229、DK11+040,隧道分界里程分别为DK6+229、DK11+045,全长4811m,为单线隧道,进口轨面标高26.216m,出口轨面标高30.829m。

2.3水文、地质、地貌

2.3.1官岭山隧道地质概况

⑴.地理位置

本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进口紧邻G330国道,出口紧邻金丽温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⑵.地形地貌

隧址处于剥蚀低山及山间谷地,地形陡峭,山谷深切,常有水流,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出口交通均较便利;

⑶.地层岩性

1)Qel+dl粉质黏土:

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夹少量碎石,隧址区零星分布与地表,层厚0~0.5m;

2)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灰色,灰白色,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碎屑为少量晶屑和玻屑,强~弱风化,弱风化岩质坚硬,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节理产状240°<80°、135°<87°、155°<36°、165°<82~85°。

⑷.地质构造

F1断层:

断层交线平面产位于DK3+320附近,为压性断裂,岩体破碎,物探EH-4揭示为低阻凹陷特征,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宽度约110m;

⑸.水文地质

DK3+250~+360段为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较发育,预测最大涌水量为88.2m3/d,属中等富水区;其它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⑸.物理地质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2.3.2六岙隧道地质概况

⑴.地理位置

本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境内,进口紧邻G330国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施工场地狭窄,不具备进洞条件;出口位于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北侧沟谷,场地狭窄,交通不便;

⑵.地形地貌

隧址处于低山丘陵及丘间谷地:

低山丘陵,地形起伏,植被发育,多生长树木、杂草,山体稳定,进出口交通均较便利;丘间谷地,地形稍有起伏,谷底地势低洼;

⑶.地层岩性

1)Qel+dl粉质黏土:

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夹少量碎石,隧址区零星分布与地表,层厚0~0.5m;

2)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灰色,灰白色,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碎屑为少量晶屑和玻屑,强~弱风化,弱风化岩质坚硬,局部节理裂隙发育。

⑷.地质构造

隧址区未见断裂构造;

⑸.水文地质

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⑹.物理地质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⑺.不良地质

隧道右侧边坡裸露,陡峭,高达100m,节理裂隙发育,可见危岩落石。

2.3.3江北岭隧道地质概况

⑴.自然地理概况

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隧道进口位于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附近,洞口紧邻山坳,地形偏压严重,交通不便;隧道出口位于永嘉县黄田街道下白岩村附近,距温州绕城高速S10路较近,交通便利;

②地形地貌

隧址位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局部山体陡峭,沟谷多深切,部分沟谷沿流向形成陡壁,自然山体坡度25~55°。

隧址最大海拔高程为524m,沟谷最低处高程21m,最大高差503m,隧道最大埋深400m;

③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参数: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场地抗震有利和不利地段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该场地隧道断层部位为抗震不利地段,余为抗震有利地段;

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型:

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规定,隧址区场地土为中软土-岩层,隧道出口段场地类别为Ⅱ类;其余地段场地类别为Ⅰ类。

(2)工程地质特征。

⑵工程地质特征

①地层岩性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ζγπ花岗岩;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坡残积层。

现从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坡残积层(Qel+dl):

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成分以粉黏粒为主,含有少量碎石,进口段零星分布,出口段较厚,层厚1~5m。

2)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1c)

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进口段未见全风化,强风化厚度3~5m,出口段全、强风化层相对较厚,约3~9m;弱风化岩石多为青灰色,局部夹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受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侵入接触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或破碎。

3)ζγπ花岗岩

ζγπ花岗岩:

浅肉红色,弱风化,花岗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主要分布于DK9+820~+960段。

②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背景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测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为加里东期褶皱回旋之年轻地台,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

由于基底固结程度高,在陆缘活动阶段,以强烈的块断活动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自印支期及燕山早期,断裂活动十分发育,其承袭基底的北东向断裂,至燕山晚期断裂偏转后,北北东向等断裂也得到发育。

线路位于其次级构造单元——浙东南褶皱带,褶皱构造不明显,断裂构造发育,线路经过区域性大断裂NNE向温州—镇海大断裂、NE向的泰顺~黄岩大断裂和NW向淳安~温州大断裂,受大断裂影响,北西和北东向构造发育。

2)隧址区地质构造

通过对地质调绘、遥感解译和物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判定隧址区主要有2条断层、2条侵入接触带。

F1断层(泰顺~黄岩大断裂):

产于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岩体较破碎,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大里程,倾角约55°,与隧道洞身相交于DK7+860附近。

F2断层:

产于K1c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为压扭性断裂,断层产状30°<80°,测绘成果显示破碎带可见宽度2~6m。

带内岩体呈角砾状、粉末状,岩体极破碎,与隧道洞身相交于DK10+140附近。

侵入接触带:

隧址地表DK9+820、DK9+960为花岗斑岩与K1c地层侵入接触带,接触带附近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③水文地质特征

A、地表水

隧址处于中低山区,沟谷深切,冲沟常年有水,呈树枝状分布,径流条件良好,以山脊为分水岭,向两侧洼地冲沟排泄,流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

线路在DK7+700、DK10+100附近穿越山间溪流,常年有水,水量受季节性变化明显,两处溪流恰好为断层通过处,暴雨季节可能引起隧道瞬间大量涌水。

B、地下水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

由于山体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地下水径流途径较短,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局部构造带处直接受附近地表溪流短距离补给;

基岩裂隙水:

裂隙水分布于基岩裂隙中,主要赋存于强~弱风化带中,隧址区岩性主要为熔结凝灰岩、花岗斑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基岩裂隙水一般不发育。

构造裂隙水:

隧址区的断层在地貌上均沿冲沟洼地展布,发育地表径流,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导水性较好,地下水较丰富;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补给量的多少受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形及地表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按照工作经验,按照《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附录B结合工作经验,求取各富水地段涌水量,经过比较,采用值为降水入渗法预测的最大涌水量:

F1断层处482m3/d,中等富水;F2断层处125m3/d,中等富水。

④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不良地质

隧道进口坡体见危岩危石,施工中需清除或采取加固措施。

隧址区未发现滑坡、地陷、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但隧址区内断裂发育,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

2)地温、地应力及岩爆的预测与评价

隧址区内未见有热泉点及地温异常点出露。

根据估算,隧址区地温均≤28℃,不存在地温危害。

隧址主要岩性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熔结凝灰岩,最大埋深为400m,为极硬岩,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对隧址区预测,对应隧道洞身范围DK8+020~+660,DK8+806~+942,DK9+086~+297段为高应力区,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弱岩爆,可能有岩块弹出,洞壁岩体剥离、新生裂缝多等现象。

⑤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隧道洞身所处山体地形起伏,自然边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隧道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弃砟、废料、废水的排放和堆积,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隧道洞口如开挖防护不当,可能会造成滑坡、地面坍塌等;隧道施工穿越断层时可能导致山体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流失,应加强止水措施。

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

本隧道属低山区,未发现活动性断裂,近代无强地震记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属相对稳定地块,隧址区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分布。

隧道围岩级别总体以Ⅱ、Ⅲ级为主,隧道进出口及断层发育段为IV、Ⅴ级,总体稳定性较好。

2.3主要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序号

类别

作业活动

导致后果

预防措施

1

坍塌

施工全过程

掩埋、伤亡

严格按照设计超前支护\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

2

山体滑坡

洞口施工

掩埋、伤亡

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及时支护\监控量测

3

火灾

焊渣\油污等引燃引起明火

伤亡

落实消防检查预防制度

4

听力损伤

爆破钻眼\切割作业等噪声

伤害

采取消音、吸音措施

机械防护设施配备齐全

5

触电

焊接作业电焊机无防触电装置,移动电\电力线路安装不规范

伤亡

三相五线制架设\三级漏电保护\落实三检查制度\施工人员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6

窒息

在密闭场所无排风措施

伤害

通风

7

爆炸

压力容器\民爆物品\油等化学品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落实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按规程操作\保证安全距离

8

职业病

开挖钻眼

人员伤害

加强通风\喷洒水降尘\采用湿式钻眼

9

第三章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3.1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2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一般及以上因工责任生产安全事故;杜绝一般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杜绝一般及以上特种设备责任事故;年度重伤率控制在0.3‰以下,年度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率达100%,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特种设备检测合格率达100%;安全标准化建设和文明施工达到国家、行业、当地政府及上级单位规定的要求争创地市级及以上级别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3.3环水保目标

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实现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及施工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环保达标率100%,污染投诉率为0;环境保护必须做到“三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各项目标。

3.4职业健康目标

加强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的监测和治理,达到国家或行业卫生标准;强化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发病率为0,杜绝急性、大范围、群体性职业中毒事件。

第四章安全保证体系

4.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也是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为保证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工程的安全目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照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及国家、省、部级、地方政府相关安全法规要求,做好安全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

党工委书记

项目总工程师

副经理

安全总监

作业队队长

专职安全员

作业队群安员

4.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定期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状况,讨论、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由项目部经理任组长,书记、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副经理任副组长,所属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焦少鹏

副组长:

易跃宁吴良明赖世广郑发元季宁任俊邹铭

组员:

王建华张学鑫王静方文昇刘斌代迅郑希 陈伟民 葛云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总监担任,办公室负责项目环保和领导作业队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由作业队队长及作业队专职安全员负责。

4.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项目部设置安质部,专门负责本单位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1、安质部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使监督检查职能,业务上受公司安质部指导,并定期向公司安质部报告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2、劳务队伍(专业分包单位)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使监督检查职能,业务上受项目部安质部的指导,并定期报告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4.4安全控制程序

确定施工安全生产目标→编制项目安全保证计划→项目安全计划实施→项目安全保证计划检查验证→安全保证计划总结、评比、奖惩兑现→持续改进。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5.1一般安全措施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保证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安全员是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制订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检查、督促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实施;各作业队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保证各项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在本工序内有效实施。

(2)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参与生产的全体人员均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考核。

积极开展各项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拓展和丰富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生产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场地布置时,将生活区和生产区明显分开。

生产区域按标准化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进入生产区的所有人员应遵守生产区域的各项安全制度。

(4)设备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各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熟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保养维修方法;重要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二衬台车、加工机械等,在操作者附近的醒目位置还应张贴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特殊作业的工种如电工、电焊工等应经过安监局组织的专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重要区域应进行隔离或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①发电机房、配电柜要设置在专用的工房内,并应设置如“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的警示标志。

②电力变压器、预应力张拉区应有可靠的隔离栅栏及警示标识

③各种燃料如汽油、柴油应由专门的库房存放,库房内配置配足各种消防器材,应有“严禁烟火”的警示。

④氧气、乙炔的存放、使用要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有关的规定,库房及使用区域应有“严禁烟火”字样的警示。

⑤移动台车或台架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栏杆,预防人员高空坠落。

高处上、下应安装牢固的铁梯,并应有“小心高空坠物”、“小心碰头”等字样的警示。

(6)保持施工场地的环境整洁,做到文明生产。

5.2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用电要求

①危险场所临时用电必须用36V安全电压。

②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及拆除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的维修电工)进行。

③配电箱边应放置灭火器具。

④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的监控、检查,并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立即告知电工进行整改。

⑤对移动机具及照明的使用实行二级漏电保护,并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且做好记录。

⑥施工现场的大型用电设备、大型机具等有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2)实施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设置,由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①夜间施工必须安排电工值班。

②特殊情况下需要带电操作时,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用具,采取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监护。

③电工作业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贯彻“装得正确,用得安全,修得及时,拆得彻底”的十六字方针。

5.3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进场施工设备和机具必须事先经专职人员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

各特种作业、技术工种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2)驾驶、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操作,驾驶员应作好《机械例保》记录。

(3)各类安全(包括制动)装置的防护罩、盖等要齐全可靠。

(4)机械与输电线路(垂直、水平方向)须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5)作业时,机械停放稳固,臂杆幅度指示器灵敏可靠。

(6)电缆线绝缘良好,不得有接头,不得乱拖、乱拉。

(7)各类机械设备应张贴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识牌。

(8)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

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

(9)机械设备夜间作业须有充足的照明,夜间施工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5.4开挖作业安全措施

(1)采用钻爆作业时,不仅应遵守本章节的要求,同时应遵循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开挖作业前,应进行地质超前探测。

超前探孔长7.5m,开挖后预留保护不得少于2.5m。

(3)开挖作业应在前次开挖地段已支护后进行。

(4)采用风钻钻眼前,应对风钻、软管进行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符合使用性能。

(5)钻眼作业面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及照明用电电线敷设规范。

(6)采用自制台车钻眼时,爬梯及临空面必须设置护栏。

(7)开挖作业时,应时刻注意掌子面的稳定性及已喷射混凝土的变形情况,一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5.5火工品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工程火工品的使用及保管,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并按当地公安部门规定严格执行。

(一).爆破器材运输保障措施

(1)在任何情况下,雷管与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