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362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docx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docx

文言文阅读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华美学校12月第二次月考复习卷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甲)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遽契其舟②不亦惑乎

③冀复得兔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A.楚人有涉江者宋人有耕者B.遽契其舟因释其耒而守株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折颈而死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3.翻译句子。

(2分)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3分)

(1)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什么成语?

(2分)

(2)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怎样的人?

(1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解释加点字词(5分)

(1)私拟作群鹤舞空拟

(2)项为之强强:

(3)盖一癞蛤蟆也盖:

(4)明察秋毫明:

(5)以土砾凸者为丘丘:

6.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心之所向昂首观之B、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D、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7.翻译句子(6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8.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是什么?

,说说作者的童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趣事?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共19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8分)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饭疏食饮水(4)不舍昼夜

11.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2分)

示例:

学而时习之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温故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愠D、传不习乎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为什么?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本题共4小题,共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幼时记趣》)

14.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3)徐喷以烟()(4)鞭数十()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6.请概括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

(3分)

17.作者童年为什么会发现这些“物外之趣”?

(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

(2)相委而去()

(3)去后乃至()(4)元方入门不顾()

20.翻译句子。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1.元方先从“”的角度言明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再从“”的角度言明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道歉。

(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字回答)(2分)

22.“下车引之”与“入门不顾”各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2分)

文言文阅读(17分)

【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

北方人;②仕:

做官;③菱:

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④并:

连同;⑤以:

用来⑥何:

哪里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遽契其舟()

(2)不亦惑乎()

(3)项为之强()(4)席上啖菱()

24.选出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其人自护其短

C、常蹲其身D、自度其足[来源:

Zxxk.Com]

25.翻译句子:

(6分)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

26.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

(2+2分)

《陈太丘与友期》(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7.解释划线词语:

(2分)

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

28.翻译句子: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友人惭,下车引之

29.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0.请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每句停一处,共2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待君久不至

3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与友期行()②尊君在不()

③太丘舍去()④相委而去()

32.翻译句子: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3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2分)

35.(2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B.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离开)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38.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

遽:

立即,匆忙②惑:

迷惑,糊涂③冀:

希望④释:

放下

2.A

3.兔子是不会再捉到了,但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得分点“得”“而”“为”)

4.

(1)刻舟求剑守株待兔(2分)

(2)这两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

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

注意“遽”的含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

A项的“者”解释为:

的人。

B项的“其”解释为:

他所坐的;他的。

C项的“而”解释为:

转折连词,然而;然后。

D项的“于”解释为:

于是个介词可以不翻译的;在。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

注意句中的“复得”的含义。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

则两个成语很简单,答出两个成语,围绕“不知变通”回答即可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拟:

比;强:

同“僵”,僵硬;盖:

原来是;明:

眼力;邱:

同“丘”,土山

6.C

7.

(1)心中想像的景观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把凸出地面的小土块当作山丘,把凹下地面的小土坑当作山沟。

(3)突然有一个庞大的物体,像搬开山推到树那样而来。

8.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作者爱好想象和联想,才会有这么多乐趣。

【解析】

5.

试题分析: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

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

注意“强”的通假。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

A项的“之”解释为: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

B项的“以”解释为:

用;把……当作。

C项的“于”解释为:

在。

D项的“而”解释为: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翻译。

,而:

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

注意1句中的“向、则”的含义,2句中的“以”的含义,3句中的“忽、拔山倒树”的含义。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

第一问要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文中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还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可见一是有极强的观察力,二是有观察的兴趣。

从中的体会应该从认真观察事物方面来说,因为观察对了解事物,对明察事理有直接作用,如初中生认真观察对写作大有好处等。

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对于拓展题可结合文章内容对自己的启示来谈,说说对自己的益处是什么,自己明白了什么,有了文章中写的这些方法,自己将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等。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思而不学则殆不义而富且贵

10.“说”通“悦”罔:

迷惑无所得饭:

吃舍停

11.C

12.

(1)多人在一起,其中必有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3.略

【解析】

9.

试题分析:

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如本题中“殆”,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

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饭”为名词动用,“舍”为多义词,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本题是考查词类活用知识点。

例句中“时”是名词作状语,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进行比较。

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乐”是形容词动用,“故”是形容词名用,“传”是动词作名词,都与例句中“日”一样属于词类活用。

而C句中“愠”本义就是“恼怒”,没有活用,故为答案。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行”“焉”“博”“切”“近”“仁”,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分析“三省吾身”蕴含的道理,然后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阐述“三省吾身”的作用,最后总结归纳。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

(1)眼力

(2)同“僵”僵硬(3)用(4)鞭打(用鞭子打)

15.

(1)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6.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17.①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能明察秋毫)②特别爱好观察且观察仔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③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

④能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1点1分,能写出两点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

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强”为通假字,“鞭”为名词动用,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藐小”“纹理”“向”“果然”,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

本文为所学课文,内容浅显,阅读文段,根据所学所记,抓住人物的活动,即可概括情节。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为行的特点和心理活动,从兴趣爱好、观察力、想像力等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C

19.

(1)约定

(2)丢下(3)才(4)回头看

20.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元方径直跑进门去,头也不回。

21.“信”“礼”

22.“下车引之”表现了“友人”的惭愧和后悔;“入门不顾”表现了元方对友人的行为十分不满。

【解析】

18.

试题分析:

A应是:

期/日中;B应是:

对子/骂父;D应是:

故人/至暮不来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比如“委”这个词,在这里是“丢下”。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

所谓“翻译句子:

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里注意关键词“引”“顾”的理解。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

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文本内容。

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这里总结出“信”“礼”二字即可。

考点: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

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扣原文主题进行描述,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1)(立刻,匆忙)

(2)(迷惑,糊涂)[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3)(同“僵”,僵硬)(4)(吃)

24.B

25.

(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3)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26.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解析】

23.

试题分析: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

这里的“强”同“僵”,僵硬。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

B为“指人”;其他的都是“物主代词”。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

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

所谓“翻译句子:

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里注意关键词“向”“否”的理解。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

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离开回头看

28.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友人惭愧,下车拉元方

29.做人要守信用,懂礼貌

【解析】

27.

试题分析:

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顾”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回头看”。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8.

试题分析: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此处注意“期”“引”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9.

试题分析:

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里学生应理解中心围绕“信”“礼”来谈。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0.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待君久/不至

31.①约定②通“否”句末语气词③离开④丢下、舍弃

32.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4.此题是开放性的题,回答时言之有理就行。

【解析】

30.

试题分析: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1.

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几个字词都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2.

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惭”“引”“顾”,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

直接摘引“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此句回答即可。

考点: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4.

试题分析:

根据元方的言行来概括其性格,对元方的行为可以作一分为二的评价,即指出其行为的原因,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35.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本题是要求答出“言外之意”,即说话者真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