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2420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38.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赵宗智)(12-17).ppt

,主讲人:

赵宗智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2014年12月,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2,主要内容,四、有关文件的学习与理解,一、隧道工程施工现状,三、技术管理对隧道坍塌影响及对策,二、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控制及案例分析,3,主要内容,四、有关文件的学习与理解,一、隧道工程施工现状,三、技术管理对隧道坍塌影响及对策,二、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控制及案例分析,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山岭隧道工程发展迅猛,隧道数量增幅很大,2000年我国已有公路隧道1684座,总长度628Km,到2010年铁路运营隧道10174座,总长度达7500Km。

隧道的长度也有所突破,如现使用中的太行山铁路双洞单线隧道长度27848米,在建铁路工程中成昆铁路峨米复线阳糯雪山隧道长度54000米,已建成运营的长度为18.02Km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等。

另外施工技术也逐步走向现代化,如秦岭的线铁路隧道为我国首次采用直径8.8米的TBM修建,不是采用单纯的钻爆法施工。

同时随着高铁的发展与带动,必将更加快速地迈入“遇山必钻洞,逢沟必架桥”的时代,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隧道施工现阶段主要采用矿山法、沉管法及盾构法,但相对山岭隧道而言,则主要以矿山法为主,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施工,很难采用其他方法,并且我国隧道施工技术还处于以人工为主,机械为铺的阶段,还未全面跨入机械化施工阶段,因此,现阶段必须不断提高与完善山岭隧道矿山法施工技术水平。

国外如日本的“隧道十训”、奥地利的“22点原理”等都是在结合本国国情隧道施工现状总结提炼出来的,对本国隧道施工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主要施工方法介绍,

(1)矿山法主要是采用钻爆法开挖断面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因借鉴矿山开拓巷道的方法而命名。

用矿山法施工时分部开挖至设计轮廓,并随之修筑衬砌。

当地层松软时,则可采用简便挖掘机具进行,并根据围岩稳定程度,在需要时应边开挖边支护。

分部开挖时,断面上最先开挖导坑,再由导坑向断面设计轮廓进行扩大开挖。

分部开挖主要是为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分部的大小和多少视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支护类型确定。

在坚硬地层中围岩稳定性好,可以减少分块、减少工序,有利于使用大型机具,加快施工进度。

如遇松软、破碎地层,须分部开挖,并及时设置临时支撑,以防止土石坍塌。

主要方法有漏斗棚架法、上下导坑法、蘑菇形开挖法。

(2)新奥法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监控、测量来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其基本要点归纳如下:

(1)充分保护围岩,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开挖轮廓线,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允许并控制围岩的变形。

(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

(4)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新奥法基本原则可扼要地概括为“光面爆破、锚喷支护、监控量测”。

(3)挪威法该工法是在新奥法的基础上完善、补充和发展,其特点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观察和量测求出Q值进行围岩分级,根据岩体质量预测支护需求,施工中只对重要断面进行监测,用于适度调整支护参数及类型。

挪威法施工特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适用岩体或非常破碎岩体、含粘土岩层,地应力可导致岩块剥落情况。

(2)开挖方法大幅员和特殊外形地下洞室、短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中等断面、长隧道、硬岩采用掘进机(TBM)开挖;含粘土地层采用轻型机械或风动工具开挖。

(3)遇到流变软弱围岩,一次支护和永久支护二者联合作用,共同受力。

(4)施工进尺快,施工安全、事故和返工极少,施工环境改善。

(5)传统的新奥法最适用于开挖后可以形成完整的承载岩环的岩盘,而较不适合节理极度发育或过度破碎的围岩,在软弱地层中局限于采用机械或风镐开挖,工效较低。

而挪威法则普遍适用于节理发育与极度松散地层,对于隧道含黏土夹层、断层破碎带、膨胀岩土以及其他不良地质特殊地段采用挪威法施工是较理想的。

(4)新意法该工法又称为岩土控制变形分析(ADECO-RS新意法)施工工法,是通过对隧道工作面超前核心围岩的勘察、量测,预报围岩的应力-应变形态,据此信息化设计支护措施,确保隧道安全穿越复杂地层和实现全断面开挖的一种设计、施工指导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浅埋、大断面、风险较高的穿越水底及敏感建筑物、以及软弱围岩或土质容易出现掌子面失稳的隧道,本工法在武广客专浏阳河隧道下穿河底段成功应用。

工艺原理由于新奥法重视的是开挖后围岩的径向位移和变形,其内涵就是保护围岩,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而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也是隧道开挖后产生变形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主要发生在超前核心土内。

挤出变形的大小取决于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及其所处的原始应力场,挤出变形发生在隧道掌子面的表面,沿隧道水平轴方向发展,其几何形状大概呈轴对称(掌子面鼓出),或在掌子面形成螺旋状突出。

掌子面预加固工法着重强调加固工作面以及工作面前方核心围岩的重要性,并认为工作面及前方核心围岩的失稳是隧道的塌方、失稳的诱导原因。

反之,如果保证了掌子面围岩的稳定,相应也就可避免出现隧道坍塌、失稳等现象。

因此,掌子面预加固工法核心主要是关注工作面前方围岩的稳定,控制掌子面的挤出变形(即纵向位移),对掌子面开挖前,通过在拱部打设超前管棚、掌子面打设可切割的锚杆,以稳定开挖面的土体,并以此为基础对施工方法进行选择,调整支护参数。

13,主要内容,四、有关文件的学习与理解,一、隧道工程施工现状,三、技术管理对隧道坍塌影响及对策,二、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控制及案例分析,隧道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洞口段开挖,贯彻“零开挖”理念,尽量保护自然环境,坚持少开挖或不开挖。

在洞口开挖、隧道进洞之前,由于洞口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先进行仰坡加固处理及做好洞顶截水沟,再进行洞口开挖、明洞施工、洞门、挡墙、排水系统等洞门附属工程施工。

(1)洞口边仰坡加固处理洞口边坡处于暂时平衡状态,为确保洞口仰坡的长期稳定和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安全,并满足抗震要求,在隧道施工前,做好抗滑桩、挡墙、框架锚杆梁、地层固结注浆、锚喷支护等防护,加强排水和植草防护。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洞口工程施工,

(2)洞口开挖洞口边、仰坡开挖施工时,为确保边坡的平顺和稳定,自上而下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严禁上下垂直作业,尽是避免超、欠挖和对边坡的过大扰动,如需爆破开挖,采用控制爆破,严格控制爆破参数。

边仰坡开挖后,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防护。

(3)导向墙及管棚施工进洞前根据设计和地质情况做好导向墙、洞口超前管棚施工,确保洞口安全稳定。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尽量保护自然环境,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在超浅埋段、暗挖难度非常大、坡陡、危岩落石、底层不稳定地段等采用明洞,钢筋混凝土纵梁,管棚施作,内模,护拱施作,分层回填,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洞口工程防护及环境对比,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进洞前施做好洞口防护,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做好洞口防排水,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洞口边坡垮塌,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洞口防护不当造成坍方,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隧道洞口塌方处治洞口塌方多数是滑坡,其治理方法是:

以某一种措施为主,辅以其它工程措施。

当以明洞作为整治滑坡的主体工程时,还应针对滑坡产生的原因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和抗滑要求,辅以其它工程措施,如疏排地下水、减载或反压、设支挡建筑物等综合治理。

(1)疏排地表水在滑坡边缘以外稳定地段(一般距边缘不小于5m的位置)设置环行截水沟(一道或数道),拦截地表水,避免流入滑坡范围。

同时在滑坡范围内布置树枝状排水系统,整平夯实滑坡范围内的裂缝,以防表水下渗。

(2)引排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位置以及水量等不同情况,可选用支撑渗沟、截水渗沟、渗水隧洞或水平钻孔等引排地下水。

(3)减载或反压减载主要是在滑坡的主滑地段将滑体的上部清除一部分,以减小滑体的下滑力,减载措施适宜于滑床上陡下缓,且后缘及侧缘地层稳定,不致因减载而引起滑坡向侧缘发展。

反压是利用滑体上部之减载弃方,填于滑体的抗滑地段(滑体前缘),以增加其抗滑稳定作用。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4)抗滑挡墙抗滑挡墙是整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中常与其它整治措施配合使用。

(5)抗滑桩抗滑桩是能承受滑体较大推力的抗滑建筑物的一种形式。

成排布置的抗滑桩,能借助桩的受荷段(滑动面上)及桩背土体与桩两侧的摩擦阻力形成的土拱效应,以稳定土体不致由桩间滑出。

滑动面以下部分(锚固段)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以及滑动面以上桩前滑体的被动抗力来支撑滑坡推力。

(6)注浆当地质条件适合时,整治滑坡采取注浆措施,具有保证安全施工和改善衬砌结构受力的作用。

(7)暗洞明作对于塌至地表的洞口塌方,可采取暗洞明做的办法处理。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施工过程应加强对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变化的监测,并应依据监测结论动态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

2、应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

3、应遵循“防、排、堵、截”相结合的原则治水。

4、施工中出现浑水、突水突泥、顶钻、高压喷水、出水量突然增大、坍塌等突发性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异常原因,并应妥善处理。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2.富水隧道、高压隧道,隧道注浆,1、应先开展地质调查,并根据综合地质预报对溶洞里程、影响范围、规模、类型、发育程度和填充物、储水及补给情况、岩层稳定程度以及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做出预测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2、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施工。

3、隧道溶洞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联系时,宜在旱季进行溶洞处理和隧道施工。

4、岩溶段爆破开挖应严格控制单段起爆药量和总装药量,控制爆破震动。

5、应备用足够数量的排水设备。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3.岩溶隧道,渝怀线圆梁山隧道(11.68m)设计与施工的难题进行攻关。

京广线南岭隧道(6060.33m)南岭隧道洞身通过5处较大的溶蚀洼地,为浅埋岩溶隧道。

洞身岩溶发育,断裂、裂缝交错,岩溶洞穴串连成网状分布,雨季洞内总涌水量达每日87.11千吨,溶槽内充填大量软塑状粘泥。

施工过程中洞内发生突水涌泥24次,地表陷坑52处,属国内罕见。

渝怀线郁山隧道全长7205米,隧道内地质复杂,溶洞甚称全线之最,为国内长大隧道所罕见,全隧道11个大溶洞,位于隧道中央,最大溶洞长25米、宽100多米、高20米。

沪蓉西高速齐岳山隧道8155米。

溶洞沿隧道线路方向长40米,阔53.1米,最大空间高度24米,溶腔体积约1.6万立方米。

1.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3.岩溶隧道,1、施工前应重点查明地质特性、规模、水文地质等情况,并应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施工方案。

2、含水沙地段开挖应遵循“先治水、后开挖”的原则,风积沙地段开挖应遵循“先加固、后开挖”的原则;循环进尺应严格控制,并应加强监控量测。

3、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支护、尽早衬砌、封闭成环。

施工过程中应遇缝必堵,严防沙粒从支护缝隙中漏出。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4.含水沙层和风积沙隧道,1、施工前应验证黄土的年代、成因、含水率、强度、压缩性、孔隙率、抗水性等情况,掌握详细的地质信息。

2、进洞前,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应施做完毕。

应采取回填夯实、填土反压、改变地表水径流等方法处理地表和浅埋段的冲沟、陷穴、裂缝。

3、宜在旱季开挖洞口,雨季施工应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4、地层含水率较大应及时排水,墙脚、拱脚处不得浸泡。

5、施工中应密切观察垂直节理。

6、施工中应密切监测拱脚下沉情况。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5.黄土隧道,郑西客运专线某隧道坍塌死亡事故,事故经过:

2006年郑西某隧道发生坍塌,死亡2人。

隧道塌方段位于二级阶地,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为级围岩,且处于即将进入山体的错落体内,受浅埋、偏压影响。

暗洞采用双侧壁导坑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经项目部提议,业主、设计、监理、咨询和施工单位在项目部召开了“隧道开挖及不同开挖方式转换施工方案”审查会,同意将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埋深16米)变更为CRD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

原因分析:

在塌方段简化施工工序,大型挖掘机在掌子面作业,横支撑(25IA钢)架设不及时(距离掌子面12米左右),支撑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项目部为加快进度,在地质不良地段(即将进入山体的错落体正下方)要求变更施工方法(原则上在此地质条件下应按原设计施工方法施工,直至进入山体);技术交底仅交至工区管理人员,未交至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盲目蛮干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施工前应查明膨胀岩土岩性、规模、各项异性程度、吸水性、围岩强度比、水文地质、膨胀机理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预控措施。

2、除常规监测项目外,尚应加强监测围岩净空位移、围岩压力。

3、应控制开挖循环进尺,逐次开挖断面各分部,分部开挖不得超前独进。

4、隧道开挖断面轮廓应圆顺。

5、隧道开挖后应尽快初喷混凝土封闭岩面,控制含水量发生变化。

应控制施工用水,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防止岩面被水浸泡。

6、应根据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6.膨胀岩土地质隧道,1、施工中应加强围岩特性、岩爆强度等级、水文地质情况等的预报、预测和分析。

2、宜在围岩内部应力释放后采用短进尺开挖,每循环进尺宜为1.0m2.0m,光面爆破的开挖面周壁宜圆顺。

3、拱部及边墙应布设预防岩爆锚杆,施工机械重要部位应加装防护钢板。

4、每循环内对暴露的岩面加大监测及找顶频次。

5、施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岩面剥落、监听岩体内部声响情况,出现岩爆迹象,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7.岩爆地质隧道,1、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围岩岩性、地应力、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变形机理分析,确定可能产生的变形程度与危害度。

2、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底鼓、围岩内部位移、支护结构变形等,并应依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

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3、应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台阶不得过长,仰拱、二衬应及时施作、封闭成环。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8.软弱大变形地质隧道,1、洞口段应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采取合理保温措施,换填、保温、防护排水等设施宜在春融前完成,季节性冻土段宜安排在非冻季节施工。

施工前应查明冻土类别、含水率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厚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

2、洞口边、仰坡开挖应遵循“快开挖、快防护”的原则,宜缩短边、仰坡的暴露时间。

洞口应设置防寒保温门。

3、开挖爆破后,应及时喷锚支护封闭围岩。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9.冻土隧道,1、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通风设计方案、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作业要点手册等。

2、应建立专门机构并设专人进行瓦斯检测工作。

建立瓦斯检测制度、记录台账和日报制度,并配备瓦斯监测仪器、检测装置、消防设施等。

瓦斯含量低于0.5%时,应每0.5h-1h检测一次;瓦斯含量高于0.5%时,应随时检测,发现问题立刻报告。

瓦斯隧道人员聚集处应设置瓦斯自动报警仪。

煤层、瓦斯突出较大、变化异常时应加大检测频率。

3、瓦斯检测应至少选择瓦斯压力法、综合指标法、钻屑指标法、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R值指标法”中的两种方法,并应相互验证。

4、进入隧道施工前,应检测开挖面及附近20m范围内、断面变化处、导坑上部、衬砌与未衬砌交界处上部、衬砌台车内部、拱部塌穴等易积聚瓦斯部位、机电设备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岩石裂隙、溶洞、采空区、通风不良地段等部位的瓦斯浓度。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0.瓦斯隧道,5、各作业面应配备瓦斯监测仪进行瓦斯检测,高瓦斯工点和瓦斯突出地段应配置高浓度检测仪和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6、通风设施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应配置一套备用通风装置,各工作面应独立通风。

严禁两个作业面之间串联通风,隧道贯通后应继续通风。

7、风筒、风道、风门、风墙等设施应保持封闭,施工中应设专人维修和保养,不得频繁开启风门。

8、应配置两套电源供电,并应采用双电源线路,电源线不得分接隧道以外任何负荷。

9、瓦斯隧道洞口20m范围内严禁明火,隧道内作业严禁产生高温和火花。

10、应按规定设置灭火器、消防水池、消防沙等消防设施。

11、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使用防爆型。

12、应采用湿式钻孔开挖,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爆破工、班组长和瓦斯检测员应现场检查瓦斯浓度并全程参加爆破全过程。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0.瓦斯隧道,13、爆破作业应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并应使用防爆型发爆器起爆,禁止使用黑火药、冻结、半冻结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的炸药。

14、爆破母线应成短路状态,并包覆绝缘层。

15、炮孔应使用炮泥填堵,填料材料应采用黏土或不燃性材料。

16、起爆网络应由工作面向起爆站依次连接。

17、揭煤地段施工宜采用微振动控制爆破掘进,并应根据煤层产状、厚度范围选定石门揭煤方法,爆破后应及时喷锚支护、封闭瓦斯,仰拱、二衬应及时施工,衬砌背后应及时压浆填充空隙。

18、铲装石渣前应浇湿石渣。

19、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喷锚支护、封闭围岩、堵塞岩面缝隙。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0.瓦斯隧道,瓦斯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有针对性施工工具、设备及材料选用根据瓦斯隧道的等级选用施工机械设备。

隧道内所用的爆破器材必须采用煤矿专用爆破器材。

施工通风编制全隧道和各工区的施工通风设计,必须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通风。

瓦斯预测警报瓦斯预测(主要含气地质构造的探测和是超前探孔预测),瓦斯防突、防爆及瓦斯检测。

由于瓦斯对隧道施工的特殊影响,安全性是瓦斯隧道的施工最基本要求,应该采取措施确保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

2.瓦斯隧道,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10.瓦斯隧道,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培训。

编制瓦斯隧道施工应急预案-包括技术、组织、安全、通风、抢险、救护等技术组织措施。

瓦斯隧道的施工注意事项:

加强通风,回流风速不得小于1m/min,通风是主要的施工措施。

加强瓦斯监测,是指导瓦斯隧道施工的重要依据,主要是浓度监测,高于0.5%是高瓦斯隧道。

防止瓦斯涌出的措施:

注浆封堵(围岩注浆、衬砌注浆)、加强施工缝处理、采用抗渗性混凝土、采用气密性混凝土、设置防漏层、粘贴剂等。

(一)不良地质及地形段施工,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全长4975米,隧道洞身有1085米是煤系地层,斯压力测算值大多超过0.6Mpa,最高的达到1.34Mpa,瓦斯涌出量最多达到每小时349立方米。

侯月铁路云台山隧道。

全长8144米。

广渝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全长4705.95m。

内昆铁路朱嘎隧道,隧道全长5194米,瓦斯浓度为5.4,最大压力达1.3兆帕。

达成铁路炮台山隧道(3078m),平导瓦斯涌出速度为354m3/min,压力0.120.20Mpa。

事故经过:

(一)基本情况:

董家山隧道是都汶公路都江堰至映秀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日的重点控制工程之一,该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左右线隧道,洞口线间距39m,左线长4090m;右线长4060m。

董家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煤层,此外在砂岩段中零星分布冲刷煤屑或包体,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发生瓦斯爆炸地段的掌子面位于龚家向斜和龚家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中,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该地带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构成瓦斯赋存的空间。

董家山隧道“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二)、事故经过2005年12月22日白班先后有40多人进入隧道,洞外人员突然听到从右洞传来巨大爆炸声,此次事故共造成44人死亡(其中洞内死亡34人,洞外死亡10人)、11人受伤。

大量施工设备损坏。

(三)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由于掌子面处塌方,瓦斯异常涌出,致使模板台车附进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模板台车配电箱附近悬挂的三芯插头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违规将劳务分包给无资质的作业队。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到位,有部分瓦斯检查员无证上岗;通风管理不善,右洞掌子面拱顶瓦斯浓度经常超限;检测设备不足、监测频率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董家山隧道“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间接原因2、施工单位虽然制定了瓦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对董家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力,没有认真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防治瓦斯措施,未能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间接原因3、监理单位没有认真覆行监理职责,没有对监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管理混乱,监理人员长期缺编,人员岗位交换频繁,关键岗位人员不符合资质条件,无证上岗,对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监理不到位。

间接原因4、业主对施工单位违规分包、现场安全管理混乱、监理单位人员缺编和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未能加以纠正,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董家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瓦斯隐患问题。

董家山隧道“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间接原因5、设计单位对涉及施工安全的瓦斯异常涌出认识不足,在施工现场技术服务中对瓦斯异常涌出的防范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处于预测出高瓦斯工区和发生塌方的情况下,没有充分考虑瓦斯异常涌出情况和瓦斯异常涌出后可能造成的危害,未能及时商有关单位提请修改原设计,提高瓦斯设等级。

间接原因6、质量监督站对董家山隧道项目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力,未能及时督促各有关单位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不到位问题。

董家山隧道“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1)终南山公路隧道死亡事故

(2)乌鞘岭隧道重大死亡事故(3)西柞高速公路某隧道死亡事故(4)精伊霍铁路某隧道死亡事故(5)2012年沪昆客专湖南段某隧道(6)2013年厦蓉高速贵州境某隧道(7)2014年安徽望东某隧道(8)2014年贵州高速公路某隧道,

(二)其它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事故经过:

2005年9月终南山公路隧道在进行欠挖爆破后,找顶工在未对作业面的安全状况进行仔细检查的情况下即上操作平台准备作业,几分钟后为躲避拱顶落石,不慎左手触到碘钨灯裸露接线处,造成触电,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队违反规定使用220V电压照明和找顶工违规冒险作业,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施工队伍的监控、对职工的安全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和漏洞。

(1)终南山公路隧道“9.8”死亡事故,事故经过:

2005年,乌鞘岭隧道陡坡斜井。

牵引矿车的卷扬机钢丝绳突然断裂,矿车迅速下坠,将在斜井底部工作的4名员工当场压死。

原因分析:

此前卷扬机曾违规牵引挖掘机出井,在超载使用后,卷扬机司机和设备管理人员未对钢丝绳进行任何检查,没有及时发现钢丝绳的毛刺和损伤,事故后对钢丝绳进行检查,钢丝绳磨损严重超限。

设备管理混乱,日常的管、用、修等制度形同虚设。

构成重大责任死亡事故。

(2)乌鞘岭隧道重大死亡事故,事故经过:

隧道爆破作业时,因隧道洞口与爆破洞口不通视、警戒人员麻痹大意,未疏散在此等候上班的施工人员,就开始通知点炮。

炮响后,发现施工人员头部遭受硬物打击倒地负伤,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爆破作业时,掌子面距洞口和事发点有高于拱顶2030米的山包和河阻隔,事发现场和作业隧道洞口不通视,掌子面爆破时硬岩小块石沿抛物线飞行击中死者头部,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项目部对硬岩地质构造认识不清,爆破用药量偏大,警戒措施不到位,在技术管理中没有采取准确的技术措施,没有划定规范的安全警戒范围,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西柞高速公路某隧道死亡事故,事故经过:

精伊霍铁路某隧道即将贯通。

爆破前未设好警戒人员,警戒工作缺失,致使测量的技术人员进入爆破危险区域。

导致洞内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被飞石擦伤及人员伤亡事件。

(4)精伊霍铁路某隧道死亡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1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发生本次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