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544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5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docx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管辖,风景区地处东经122°13′——124°02,北纬49°——51°24′,地处鄂伦春旗辖区内,总面积581.75平方公里,其中在阿里河镇境内168.94平方公里,克一河镇辖区内192平方公里,诺敏镇辖区内220.81平方公里。

风景区处在鄂伦春境内中西南部与鄂伦春旗所在地阿里河镇、克一河镇、诺敏镇分别相距9公里、2公里和30公里。

距地级市黑龙江省加格达奇32公里、呼伦贝尔市290公里、齐齐哈尔市320公里。

拥有便捷的陆空交通。

铁路牙林线、嫩林线纵横穿越鄂伦春旗境内,公路111国道、301省道均连接旗境内5镇。

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市内有国内国际航班机场,其航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大连、韩国、日本、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主要城市。

风景区各重要景点之间有便捷的道路交通联系。

二、气象与水文

风景区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兴安岭主脉阻隔,风景区气候呈明显四季变化,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夏季温暖、湿润降水多,享有大兴安岭“小江南”之称,年平均气温-0.3℃,极端最高气温36.8℃,极端最低气温-40.3℃。

年平均降水量在611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

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有效积温1850℃,年日照平均时数2406.8小时,平均无霜期95天,南部区年平均无霜期可达115天。

风景区域内地表水十分丰沛,以致境内河流纵横,地表茂密的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提高了土地的蓄水能力,区域境内有嫩江一级支流甘河、诺敏河,较大的二级支流有毕拉河、阿里河、克一河、扎文河、大二沟河、托河、牛耳坑河、车斯木科河、西斯木科河、索都罕河、霍布奇河。

甘河、诺敏河贯穿风景区,河流含沙量甚小,水质优良,无污染,二级支流遍布风景区各主要景点。

天然地表水水量经化验属国家一级水质。

风景区内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山泉、水流星罗棋布。

河流的水量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和常年积雪融化汇入河流,其次是山泉和地下水补给。

三、地质地貌

风景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脉的北段东麓中部地带,以中等切割的中低山为主,连绵起伏的山地大部分呈浑圆状、各山呈散立而不连续,是欧洲——西伯利亚与东南亚两大植物区系成分的生态交错区和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最高峰是诺敏山、海拔1218米,最低处是克一河的河口、海拔539米,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山地南坡较缓而北坡较陡。

平均坡度在15度左右。

境内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1000多座。

四方山、达尔滨湖自然保护区具有大兴安岭北段典型的第四纪火山、熔岩地貌类型。

四方山天池、达尔滨呼通、马鞍山及达尔滨湖即为典型的死火山口和熔岩阻塞河谷形成的火山堰塞湖;石塘林为典型的熔岩地貌,神指峡为区域性断裂形成的峡谷地貌。

景观类型的多样而独特,是大兴安岭北段最具代表性的火山地质遗迹。

四、生物与土壤

风景区内的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92%,植物区系上属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针叶林区,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其次为白桦、山杨、黑桦等,还有少量的樟子松。

森林植被分布不太明显,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分布带:

1)、海拔900米以上,是山地灌丛和岩石裸露带,也有少量的杜鹃——落叶松林,主要植物有岩蒿、白屈菜、兴安桧、杜香、越橘等;2)、海拔500-900米,分布着杜鹃——落叶松、草类——落叶松、草类——白桦林、杜鹃——白桦林,阳坡上还有柞树和落叶松混交林等;3)、海拔500米以下,分布着胡枝子——黑桦林、榛子——柞树林、草类——山杨林、榆树、蒙古栎、香杨、青杨、榛子等的灌丛。

其中有16,056公顷未开发的原始森林。

采集到的标本共有种子植物75科、290属、518种,蕨类植物8科、8属、15种,合计83科、298属、533种,分别占已掌握的大兴安岭植物科、属、种的72.8%、60.8%、37.2%。

主要经济植物用途分有1)、药用植物458种;2)、淀粉植物;3)、油用植物;4)、野果类;5)、香料类;6)、野菜食用菌类;7)、饲料类;8)、观赏类。

观赏类植物有50种左右:

杜鹃,花期4月—5月;接骨木,花期5月—6月;芍药,花期5月—6月;金老梅,花期6月—8月;珍珠梅,花期7月—8月,另有菊花数种。

从早春4月到金秋9月,黄菠萝等各种野生花卉争奇斗艳。

风景区内有野生动物266种。

其中鸟类207种,隶属于17目、38科,代表种类有松鸡科的花尾榛鸡、鹰科的鸢、鸱□科的雪□,黑颈雉、丹顶鹤、天鹅、鸳鸯等;兽类动物6目14科59种,主要有马鹿、驼鹿、麋鹿、狍子、赤狐、雪兔、貂、东北兔、狗獾、东北鼢鼠、艾鼠、黄鼠、水獭、猞猁、獐子、黑熊、野猪、狼、白鼬、伶鼬等。

两栖、爬行类的动物主要有蛇、蜥蜴、蚯蚓、青蛙、蟾蜍、哈士蟆等7种(爬行动物5种)。

水生类动物主要有:

细鳞鱼、狗鱼、柳根鱼、草根鱼、华子鱼、鲶鱼等35种,分属于4目8科。

在266种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6种,如丹顶鹤、细嘴松鸡、貂熊、猞猁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5种,如大天鹅、小天鹅、黑琴鸡、花尾榛鸡等。

区内土壤类型主要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等五个土类,水土保持良好,土壤PH值6.8—7。

五、自然资源

目前区内的自然资源有

1)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53,521公顷,其中未开采的原始森林16.05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553,006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2,193,798立方米,疏林蓄积9,344立方米,,散生木34,962立方米。

主要树种有落叶松、蒙古栎、白桦、柞树、黑桦和樟子松、黑杨等。

2)药用植物资源

区内有要用植物458种,常用药用植物126种、如黄芪、芍药、细叶柴胡、桔梗、升麻、五味子、金莲花、黄菠萝、轮叶贝母、苦参、关苍术、薄荷等。

3)牧草资源

已有优等牧草65种,如羊草、冰草、羊茅、看麦娘、巨序剪股颖、山野豌豆、无艺雀麦、耐酸草、草木犀、黑龙江野豌豆、扁蓿草、苜蓿、广布野豌豆等。

4)鱼类资源

区内有鱼类35种,分属于4目、8科,其区系属古北界蒙新区。

按其起源分为6个区,系复合体,分别为:

⑴上古第四纪鱼类复合体,⑵北极淡水鱼类区复合体,⑶北方平原鱼类区复合体,⑷,北方山区鱼类复合体,⑸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⑹亚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

5)兽类资源

区内共有兽类59种,分属于6目14科,其中以啮齿目和食肉目种类最多,其次是食虫目和翼手目。

6)两栖、爬行类资源

区内有两栖类动物7种,爬行类动物5种。

7)鸟类资源

区内分布鸟类207种,分属17目、38科,古北种有149种,广布种有56种,东洋种有2种;迁徙种有165种,其中旅鸟25种、冬候鸟10种、留候鸟42种。

8)河流湖泊

区内有诺敏河、甘河、毕拉河、扎文河、克一河、阿里河、大二沟河等,总蓄积能量为100万KW;湖泊有达尔滨罗、达尔滨湖、特勒湖、姊妹湖等,总面积达690多公顷。

六社会环境背景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1952年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到1958年鄂伦春民族从游牧生活全部实现了定居。

1988年为彻底摆脱单一的狩猎生产方式,提出“林农为主、牧猎结合、工贸并举、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

1995年4个猎民乡先后兴办了21个集体农场,首次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1996年全旗范围全面禁猎,生产方式根本改变。

1999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401元。

如今的猎民全部住上了砖瓦房屋,实现了通电通信通路,逐渐与发达地区缩小着差距,但与此同时,特色的鄂伦春民族文化也正走向衰退。

风景区社会经济一览表

村镇名称

人口(人)

户数(户)

劳动力(人)

备注

阿里河镇

45,000

12,162

14,850

克一河镇

20,000

5,405

6,600

诺敏镇

15,000

4,054

4,500

托扎敏乡猎民村

176

42

50

乌鲁布铁猎民村

128

32

36

古里乡猎民村

117

28

32

诺敏镇猎民村

96

24

29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一风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经实地踏勘调查,鄂伦春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民族历史人文和生态自然资源,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提出的风景资源分类结构进行分类,将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共8个中类,37个小类,112个景点约有景物景观近500多处。

二风景资源评价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直接采用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风景资源分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和原理、依据规范中的风景资源景点评价指标对风景名胜区内112个景点筛选并划分等级。

景点等级评价为

特级景区:

1处,占参评总数的0.9%。

景点包括:

鲜卑祖先家庙嘎仙洞。

一级景点:

10处,占参评总数的8.9%。

景点包括:

四方山、神指峡、相思谷原始森林、诺敏河原始森林、毕拉河原始森林、天池、石塘原始生态系统、鄂伦春民族博物馆、达尔滨罗、石海黄菠萝林。

二级景点:

43处,占参评景点38.4%。

景点包括嘎仙山、窟窿山、双峰山、达尔滨呼通、马鞍山、小四方山、烟囱石、达尔滨湖、毕拉河口、神指峡谷森林、河谷平原森林景观、诺敏河线叶菊草原、阿里河源头、克一河源头、甘河源头、西热克特奇呼通、刘少奇纪念林地、布苏里战备军事地储备库地、克一河生物标本室、诺敏河漂流区、毕拉河河谷漂流区、甘河滩地河谷湿地、低山针叶林区、低山阔叶林区、四方山火山锥原始植被区、山地草甸草原、四方山湿地、达尔滨湿地、月亮湖、鸳鸯湖、克一河了望山、陈列馆、将军楼、特勒湖、克一河吊桥、利克斯生态图、特勒林海植被园和杜鹃园、托河水湿地、嘎仙生物园、嘎仙植物园、南山了望区、鄂伦春风情图、成吉思汗行营。

三级景点:

20处,占参评景点的17.9%。

景点包括阿里河镇区、克一河镇区、诺敏镇区、托河猎民村、诺敏镇猎民村、乌鲁布铁猎民村、古里猎民村、斯木科村、烟囱石村、森林火车原始生态圈、野猪林、狼窝、黑熊窝、鹿园、露天浴场、连心桥游区、木草亭群、乳泉溅、舟船赛场、森林氧吧。

四级景点:

38处,占参评景点33.9%。

景点包括相思谷木屋群、布苏里露天泳池、克一河动物饲养园、克一河植物栽培园、植物移植园、植物观赏园、嘎仙山植物栽培园、野生动物饲养园、奎园度假村、嘎仙度假村、克一河度假村、北国第一哨(布苏里度假村)、水上餐厅、猎民村赛马场、弓箭射猎场、动物展览馆、森林之神、雾雪林居、木排漂流、水上乐园、滑雪中心、霍都奇狩猎场、特勒林海、古松迎客、特勒湖、桦林秋韵、密林探源、原始林风光、林海雪道、踏雪寻踪、雪岭松涛、利克斯蛇山、勒力科度假村、雪山垂钓、森林浴场、湿地栈道、花讯蝶影、火狼山。

三、风景资源特征概括

特色之一:

世界历史文化地

拓拔鲜卑根祖地,兴安山神鄂伦春

英雄民族的根祖地,中华文明的北归源

“中华民族的主流是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

一个你来我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的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嘎仙国家森林公园内,1980年在此处发现了鲜卑族长期居住的旧墟石室,嘎仙洞内石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即北魏鲜卑人皇室拓拔氏太武帝四年也就是公元443年)拓拔派大臣李敞来此祭祖时所留下的石刻祝文,共19行201字,为汉字隶书,内容与《北史》和〈魏书〉的有关记载相符。

反映了拓拔先辈发祥兴安到驰骋草原最后入主中原的历史过程。

证明了这里是鲜卑族发祥地,距今1550多年,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之二:

中国少数民族之乡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建旗时鄂伦春族只有774人,分散在6万平方公里的大山内,生产方式是游猎,无定居场所,居室为撮罗子,穿兽皮食兽肉,与外界几乎无联系。

1952年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1958年鄂伦春猎民从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1996年全面禁猎。

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使这个民族从原始社会一步进入了社会主义,人文资源具有垄断性、唯一性,历史价值很高。

人文底蕴浓厚,地区文化特色鲜明、民族文化丰富。

特色之三生态系统的特性。

1、风景区地处大兴安岭北段东麓中部地带,是欧洲——西泊利亚与东南亚两大植物区系成分的生态交错区和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寒温性针叶林和温带阔叶林相互过渡地带,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泰加林和以车亚阔叶林的典型代表——蒙古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公共构成了风景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大兴安岭北段东麓最典型的针阔混交原始林生态系统。

特色之四:

地质遗迹的特性

风景区内的山峰湖泊具有大兴安岭北段典型的第四纪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有死活山口、熔岩阻塞河谷形成的火山堰塞湖、区域性断裂形成的峡谷地貌,是大兴安岭北段最具代表性的火山地址遗迹。

也是大兴安岭北部地址遗迹景观最丰富的地区。

特色之五:

景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风景区内有中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以及火山锥、堰塞湖、石塘、峡谷等地貌类型,同时具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灌丛植被、草甸植被、草原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7种植被类型,51个群系,植物物种共有维管植物90科351属719种,是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区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而构成了风景区景观种类多样,生态系统负责的景观生态格局。

特色之六:

景观生态系统的稀有性

风景区神指峡附近,在火山熔岩流——石塘上生长着国家二类保护植物——黄菠萝。

在此特定条件下,生长着如此大面积黄菠萝群落,这在我国北方是绝无仅有的。

风景区内的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火山锥、堰塞湖、石塘以及峡谷等地质遗迹及景观生态系统不仅是大兴安岭北部独一无二的,而且在国内仅此一处。

特色之七:

地质遗迹及其生态系统的自然原始性

风景区内地质遗迹及其生态系统大部分范围内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因此保持了较好的原始状态。

林内老树、枯树、枯倒木随处可见,乔木、灌木、草本层片均比较发达,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发挥稳定、物质循环正常、能量流动顺畅,植物生长茂密、植被类型多样、种类丰富、表现出高度的自然原始价值。

特色之八:

景观生态系统的科研性

风景区内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地质遗迹、独特的地形地貌,对古地理、地质、古生物、古文物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极好的条件,多种类型的自然原始生态系统,以及保持良好的原始植被、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难得的玄武岩堆植物演替序列、以及丰富的动物资源和文化遗迹为开展动植物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特色之九: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宝库

风景区内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聚居地,也曾经是鄂伦春人的游猎场。

他们崇拜大自然、珍爱生灵、更热爱自己的生存环境,保持了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活方式,至今仍然保持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特点。

在鄂伦春族聚居区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风景区内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朝鲜、汉、满、回等多个民族,多年来他们在此生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民族文化,使这里成为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保存较好且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第三章风景区发展分析

一优劣势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风景资源类型和数量多、品质高、空间组合好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内资源种类多,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共8个中类,37个小类,共有景点112处,景物景观500余处

其中嘎仙洞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景区,鄂伦春博物馆为国家AA景区,嘎仙洞鲜卑祖庙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安森林公元申报国家AA景区已通过初评,布苏里旅游度假山庄为国家AAA级景区。

相思谷原始森林风景区、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生态价值突出,具有垄断性资源,在空间上相对集中与沿诺敏河、毕拉河、克一河、甘河、阿里河流域的诺敏镇、克一河镇和阿里河镇,空间组合良好。

2)风景区生态环境优良、气候随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舒适度高。

风景区内群山连绵、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

林间泉水小溪——河流、湖泊、湿地密布、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林相好、草原植被丰富多样颇具观赏价值,是开展森林旅游的佳地

受山地气候影响,风景区的夏季气温低于城镇3℃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17-20℃之间的舒适天数达3个月之久,降水量也多于邻近平原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气候为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风景区民风淳朴好客,生态环境意识强

鄂伦春及其他少数民族民风淳朴由来已久,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待客纯朴、诚恳。

少数民族的生态保护意识非常高,鄂伦春人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沿袭义务护林的传统,在成年时即可获得国家正式护林员的公职。

鄂伦春人有记载以来就不伐树、不捕鸟鱼,进山狩猎严格地分季节、分种类(现在已经全面禁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4)与呼伦贝尔市、齐齐哈尔市区资源形成互补性

作为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重工业基地重镇齐齐哈尔市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长期以来两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其优越的感知环境不相符合。

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主要为形式上老化,客源层次少。

从风景资源状况看鄂伦春可为两市填补高品位的独特自然风景资源的缺位。

两市为鄂伦春提供知名品牌、重要的水陆空交通资源和感召度。

2.劣势(Weaknesses)

1)风景资源历史文物价值高、但观光吸引力弱

风景区内鲜卑祖庙遗址、鄂伦春民族风情原始森林、火山遗迹的风景资源品质较高,主要基于这些资源历史文物价值高、生态遗迹价值高,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唯一性,但是开发宣传力度不足,不为外界所知晓,以致于即使是近程游客也难以感受到它们的吸引力。

2)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风景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虽然鄂伦春猎人放下了猎枪,放弃了有计划的狩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仍然有一些通过合法和非法途径获得枪支的人员在乱捕乱猎,对野生动物资源及食物链结构造成严重破坏、采集野菜、挖掘中药材。

过去交通不便,采集人数尚少,随着山野菜、中草药价格的上升、道路交通的便利,采集人数逐年上升,对野生植物资源,尤其使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破坏,而且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目前,旗政府已组织专门机构对乱捕乱猎、采集野菜、中草药进行长期专项治理,责任落实到人,对采集野菜、中草药由镇、村组织定点、定项、定时有计划地进行正常采集工作,对乱捕乱猎实行强制性治理,分片分段落实专人负责。

加强宣传、巡逻、调查、专访、拘留、法办等一切手段刚柔并举防患于未然。

这对风景区整体保护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客源市场分析

1、客源市场现状

鄂伦春风景名胜区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现有客源数据不能为未来的客源走向分析提供充分依据,为使客源市场现状分析更具有预测价值,本规划把呼伦贝尔市客源历年数据、加格达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行署,鄂伦春旗属地黑龙江代管,距阿里河32公里)的客源市场近年数据等于鄂伦春客源市场现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把握鄂伦春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

1)鄂伦春风景区客源市场现状

据统计,2004年风景区共接待游客58,817人次,旅游人均消费150元/人次,旅游总收入约882.26万元。

从现状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来自呼伦贝尔市的游客量占鄂伦春风景区游客总量的43%,来自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哈尔滨的游客占游客总量的32%,来自外省游客占25%。

到访游客游览的景点依次为:

鄂伦春博物馆85%、嘎仙洞(先辈祖庙遗址)85%,相思谷75、布苏里旅游度假山庄、四方山、达尔滨湖90%,克一河森林公园85%,因旅游路线从阿里河进入风景区,沿阿里河——布苏里——克一河——诺敏出境,或从诺敏入境——克一河——布苏里——阿里河出境,也可从克一河入境——布苏里——阿里河——诺敏出境。

从统计数分析单独入一两地旅游者只占15%左右。

反映出目前城市周末休闲度假和本地区居民休闲为主的市场结构,这部分市场的需求是偏好自然风光。

目前鄂伦春风景区游客中,大多数来自于呼伦贝尔和加格达奇地区(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和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哈尔滨市是鄂伦春风景区主要客源输出地或集散地。

上述客源现状说明,鄂伦春风景区在发展起步期主要面向近中程客源市场的特征。

2)呼伦贝尔市客源市场现状

据统计,呼伦贝尔2004年接待游客335.3万人次,旅游收入5.03亿元人民币。

从现状调查的数据可知,呼伦贝尔市的客源市场主要市国内外两大部分(因满洲里市是国际边贸城市),以近省、京津地区为最,其次是内地省份游客。

3)分析结论

上述两个相关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基本分析结论如下:

本风景区将以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连线景点和游客集散地,以近中远程并存,以近邻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哈尔滨的客源为重点开发补充。

从三个地方的旅游现状市场均表明,在风景区开发初期,客源增长与市场开发力度高度关联,宣传促销的效果极为明显,而随时间的推移,风景区建设项目的不断完善,客源将逐渐趋向稳定。

2.客源市场的定位

1)一级客源市场,辐射半径为500公里左右

呼伦贝尔市场、加格达奇地区、齐齐哈尔、哈尔滨居民节假日旅游。

包括呼伦贝尔市区满洲里市,有25万人口,并有近邻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30万人口,齐齐哈尔、哈尔滨市东北重工业基地,这两个地区的居民除了有远距离旅游的需求外,周末也有休闲度假的要求,特别是大多数人还不具备经常远出旅游的能力,周末或黄金周到本风景区一日游是较普通的。

这一市场主要是大众市场,市场面较宽,以散客自助为主,依赖适当的信息与交通条件,并呈季节性特点。

2)二级客源市场:

辐射半径为1000公里左右

京津唐地区,这个地区是环渤海城市群中出游能力最高、市场容量最大的客源城市,由于集中了大量的高收入旅游消费阶层,北京旅游客源产出多,含金量很高。

从距离与交通条件看,北京距本风景区近1700公里,北京——本风景区大杨树镇、加格达奇有直达火车和111国道相通,行程25小时和20小时。

呼伦贝尔市、齐齐哈尔市游航线与北京相连,如选择航班,通达更为便利。

北京虽然是远程,但本区风景资源特色完全可以对其特定的客源层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成为本地区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市场。

3)三级客源市场:

境外市场和专业市场

本客源市场主要以考古文化、民族文化、地质植被科教为对象的专业旅游人员,包括:

⑴境外市场:

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观光市场,考古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专项旅游市场。

境外旅游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很感兴趣,尤其对北魏皇帝拓拔祖先旧居遗址考古研究的兴趣就更是强烈。

但由于海外游客入境时间有限,行程紧、加之风景区的区位劣势是交通不便,难以吸引大量海外游客前来,但如果在规划期内对外公路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加之呼伦贝尔市及齐齐哈尔市的机场条件的改善,本区的航空交通便利性大大提高,就有可能大量吸引这部分观光客前来感受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及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其丰富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活古老的民风民俗。

⑵专业市场:

影视、绘画、摄影、文学、考古、地质、植被、湿地、生物、民族传统文化、民情民俗科研专业市场。

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特别是古聚落及古风韵,都是影视、绘画等艺术工作者所喜爱的,另外古代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古地质等科研专业工作者也会因研究的需要而来。

第四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2、法律与规范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