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549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光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学复习题.docx

《光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复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学复习题.docx

光学复习题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在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以及正在工作的探照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2.夏天,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树阴下形成圆形光斑,这种现象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    的;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景物的    像(填“虚”或“实”).

3.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    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4.下列光现象:

①静湖映明月;②池清疑水浅;③小孔成像;④隔墙潜望;⑤立竿见影;⑥星星闪烁.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    ;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    ;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填序号)

5.日食、月食、小孔成象等现象都可以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某个同学,是由于光在这个同学身上发生了    反射的缘故.

6.小红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太阳的像.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游动的鱼,其中“倒影”是树的    像,这是光的    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    现象.

7.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在公园的湖边,小明看到美丽的柳枝在水中舞动,这是光的    现象;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里面游动,这是光的    现象.(以上两空填“反射”或“折射”)

8.一只白鹭在平静的笎筜湖面上飞翔,我们看到白鹭在湖面上的阴影,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我们看到白鹭在湖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9.

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请在图中画出红外线经过的光路.

10.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所示就是其中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填代号)

      A.湖边夜景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11.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2.

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因水清可鉴,形似圆镜而得名.湖水“水清可鉴”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题“镜面”或“漫”)反射,能形成物体的    (选题“实像”或“虚像”).春日的镜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成荫.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中的;人们闻到“花香”说明    ;“柳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3.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光在课本上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小红用小镜子晃小明的眼睛是太阳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14.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    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选填“迎着”“背着”)

1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     传播的;“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涉及的光学知识是     .

16.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17.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0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    的    像.

17.光线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入射角是    ,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18.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课堂上,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①    ;

②    .

(2)实验的第二步需要把纸板F向后折或向前折,则不能看到    射光线,这说明:

    .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4)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9.

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    度,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

20.同学在照镜子的时候,通过镜子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甲同学的眼睛,这是由于    的缘故

21.

如图所示是牙医在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用到的小镜子,它的作用是    .诊断中常在把小镜子放到病人口中之前总是先将小镜子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烤,这样做的目的是    .医院用“B超”给病人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    .

22.

如下图所示: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理由是    .

23.

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2)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3)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4.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玻璃板两侧,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

(2)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

(3)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蜡烛所成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

(4)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设玻璃板的厚度为d,则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

(5)照镜子时,发现人在镜前伸出左手时,镜中的像就伸出右手.你如何用实验证明这一现象呢?

说出你的方法:

    .

25.人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s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米,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27.

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28.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29.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    辨别出是小玲的.

30.

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1.65m的小明从镜前3m处沿直线以1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    m.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则其像的运动速度是    m/s,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5m.

32.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如果有一块较厚的玻璃板和一块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应选    的玻璃板.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移去蜡烛B,在原处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的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

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

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33.

如图所示,MN是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中其中一种是空气,一光线从A介质入射到B介质,则折射角大小等于    ,其中    介质是空气.

34.

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玻璃在    侧.

35.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另一种物质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5°,则折射角为    .

36.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    照射(选填:

上方、下方、正对方向).

3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38.潜水员在水中观察岸边的景物时,所看到的景物比实际景物    (填“高”或“低”),这是由于    造成的.

39.星期天,陈娜和爸爸在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看到河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这现象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看见天空中的行云在河中走,这现象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看到树阴下光斑点点,这现象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40.

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41.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白云,是由于光的    射而形成的    像;我们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    射而形成的,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    而产生的.    像.

42.

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如图9,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    (选填“实像”、“虚像”).

43.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4.请你简要写出两种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    ;

(2)    .

45.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近视眼应该配戴    透镜才能看清    的物体;远视眼应该配戴    透镜才能看清    的物体.

4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    的烛焰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47.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点上,成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48.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cm处,如图(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的虚像.

4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像是放大还是缩小

像的倒正

1

30

15

缩小

倒立

2

20

20

等大

倒立

3

14

35

放大

倒立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立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A.    ;

B.    .

②在第5次实验中,应该是从    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    的同一侧所成的放大的像(都是选填“光屏”或“蜡烛”).

5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已知):

(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并记录    的性质特点;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4)实验发现:

当物距在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52.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5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为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第1、2两个实验小组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1小组

第2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写出两条即可)

5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吴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他发现光屏上承接蜡烛的像偏下,则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4)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