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602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5)

测试范围: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姓名:

;得分:

一、[2017·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期初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思想有光,人才有光

谢湘

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

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

语言学家、上海《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发言中表示了遗憾:

“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

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

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

”仿佛是心有灵犀,身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

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

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

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

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

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

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

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

“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

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

——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

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

——他反对国学之说。

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

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

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

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

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

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

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

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

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

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

“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

“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

(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

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XX百科)

②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中新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周有光思想独立,豁达睿智,对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如反对文化的轮流坐庄论以及国学论等。

B.本文以周有光的生日起笔,经由座谈会上各媒体人的话语,引出了对周有光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的叙述。

C.周有光的思想提高了他生命的质量,他在金融领域、语言文字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D.由于周有光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所以他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答案 D

解析 强加因果。

之所以说“他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因为周有光“思想有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周有光先生创造了111岁的奇迹,所以人们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B.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30多部专著,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被人们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C.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

D.晚年的周有光,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E.从金融学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启蒙思想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

答案 BE

解析 A项“所以人们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周为民积极建议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C项“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理解有误。

D项“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错误,应该是在“在文化思想界”。

3.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引用周有光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他思想求新、追求进步的精神和认真的品质。

②引用马国川、马勇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从侧面写出了周有光作为启蒙思想家的贡献。

③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

解析 该题考查材料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

内容方面,引用了周有光的哪些话,分别能表明他哪方面的品质,引用别人的评价,别人评价了他什么,再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考虑其作用。

此外,结构上与上下文有无联系,这也是考虑点,当然要客观实际地考虑,没有的点,不能生拉硬套,牵强附会。

二、[2017·衡水中学阶段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高清愿:

台湾阿信 胸怀大陆

在台湾,高清愿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有的人说他是“台湾的阿信”,还有的人称他为“台湾的松下幸之助”。

与阿信和松下一样,他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经历了很多辛酸和波折,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事业集团。

1991年,台湾开始准许大企业到中国内地投资,高清愿派遣了166个统一人到内地设厂、工作。

他希望统一人去内地工作能带去统一的企业文化。

现在,北京、天津、上海、昆山、重庆等地总共有“统一”的30多家工厂,以方便面和冰红茶为代表的统一饮食,也已成为内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高清愿对此十分满意和高兴,他说:

“我们的东西在内地接受度很高,消费者很喜欢,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嘛,做出来的当然是中国味道。

李登辉时代,高清愿在台湾担任工业总会理事长时,曾多次直言建议当局开放两岸三通,取消戒急用忍政策,他认为:

“大陆市场幅员广阔,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必然的趋势,台湾的经济前景我很清楚,只有跟大陆之间建立和谐的基础,对台湾才会有利,虽然我的论调得罪了一些政坛上的大人物,但是一般企业界和老百姓都支持我的看法。

对两岸取得的每一点进展,高清愿都十分关注,并随时为之呼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向外拓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焦点,台商若不能及时布点,等于是把机会拱手让人。

如果不是当年的大陆政策,统一集团在内地早已经有上百家工厂,13亿人口,空间大、机会多,再投资个10年20年都还不够。

高清愿认为,统一集团21世纪的主战场,就在中国大陆。

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曾说过:

“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在过去30年中,高清愿与统一企业推动了一次台湾生活方式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发源地是台南;这个“革命”的对象是传统的生活;这位“革命”领袖,不属于一个政党,而属于全体消费者;“革命”的事业是统一的各种“产品”,它们包括了各类饮料、食品。

每天有两百万人次进出遍布全省的两千家7Eleven便利商店。

它们的年营业额419亿元,比台积电的502亿元相去不远。

另外还有16家家乐福批发超市、14家咖啡店、66家康是美、统一证券、统一产险,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几百家工厂……

在台湾,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像统一集团一样,和2300万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统一集团的各种产品已经遍及每一个年龄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

也许人们会问,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怎么就能够一手撑起庞大的事业王国,高清愿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旗下事业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高清愿是个乐天派。

他目光温和有神,爱拉家常,爽朗的笑声无形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在这位乐观的台湾企业家身上,很难看出任何童年困厄的痕迹:

高清愿幼年丧父,13岁就到台南当囝仔工,受过的全部正规教育只有小学6年。

人到中年时,在逆境中长大的高清愿迎来一生最重大的转折点——由纺织业改行到陌生的食品业中创业,并最终成就了今日的统一食品王国。

问及成功的心得,高清愿说:

“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

强调做事先学“做人”,这的确是高清愿经营企业的理念核心。

记者发现,他在谈论经营心得时,也就是在聊人生的经验。

比如说,高清愿深信“家和万事兴”“正派是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而认为“做人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改造靠嘴巴,一切等于零”,等等。

与他的产品一样,高清愿的经营哲学充满了“中国味道”。

“平心而论,西方的企业文化较为功利,对现实利益斤斤计较,比起传统的东方企业文化,少了几分敦厚和感情,”高清愿说,“我对统一企业,就像是自己亲生、一手带大的孩子。

这份感情,与随之而来的责任感,一生都无法割舍。

高清愿认为,有私心就会有偏心,偏心就会有人产生不满,有不满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所以一个人若无私心,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标准可循,好的人就会留在公司,为公司而努力。

高清愿对待公司的人十分尊重,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是出了名的“笑眯眯先生”。

统一的员工,即使是基层的工厂作业员,都散发出一种以统一人为荣的骄傲感,因为老板对每个人都重视。

一位干部级的女职员说,只要是高清愿亲自面试过的员工,往后再见面他几乎都能叫出此人的名字。

1989年,高清愿把统一企业总经理的棒子交给林苍生这个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自己的后代子孙。

他说,我把棒子交给他,我很心安。

他认为林苍生的操守经得起考验,他会很放心把大事业交给他。

正如高清愿对林苍生的放心,林苍生也十分了解这个伟大的创始人,他是这样评价高清愿的:

“他在统一的第一个10年是个生意人,第二个10年是个企业家,第三个10年则是个宗教家,因为什么样的心量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节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三好一公道”(品质好、信用好、服务好,价钱公道)及“诚实苦干”“创新求进”是统一企业一直坚持的文化。

②高清愿曾说:

“我就是希望做出中国人的味道,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十几亿同胞享受。

两岸如果能够好好合作,21世纪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一定最强。

③高清愿人生体悟:

贫穷教我惜福,成长教我感恩,责任教我无私地开创。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高清愿认为,从经济全球化而言,大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焦点,台商若不能及时布点,等于是把机会拱手让人。

B.高清愿在担任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时,曾多次建言开放两岸三通,以致得罪了政坛上的大人物,但却获得了一般企业界和老百姓的支持。

C.高清愿觉得,统一做出来的是中国味道,台湾人喜欢,肯定会受到内地消费者的欢迎,现在统一产品已成为内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D.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曾从统一企业身上引发如此感慨:

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在这点上,统一做到了。

答案 D

解析 约瑟夫·熊彼得的话并不是针对统一企业说的。

文章只是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表现统一企业的产品已经和台湾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高清愿童年遭受困厄,中年遭遇逆境,白手起家,成功缔造了统一这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与阿信、松下一起书写了台湾商业界的传奇故事。

B.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认为,只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才能改变世界。

高清愿和统一企业用30年的时间推动台湾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就证明了这一点。

C.高清愿建议台湾当局开放两岸三通、率先派人到内地界办厂、敢于转行经营等行为充分反映了高清愿作为企业家的高瞻远瞩。

D.高清愿把企业交给情同父子的林苍生,一方面出于他对林苍生操守的放心,另一方面也践行了他“责任教我无私地开创”的人生体悟,的确是“什么样的心量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E.“家和万事兴”“正派是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做人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改造靠嘴巴,一切等于零”,这些既是高清愿经营企业的理念核心,也是他的人生经验。

答案 CE

解析 考查综合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松下是日本人,不是台湾人;B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D项,“情同父子”原文无据。

6.文中高清愿反复提到了“中国味道”,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味道”的理解。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合文本:

①从人物身份来说,无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同宗同源,都是中国人,在饮食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台湾人的饮食自然是中国的味道;②从统一经营哲学来说,高清愿认为,西方的企业文化较为功利,对现实利益斤斤计较,比起传统的东方企业文化,少了几分敦厚和感情,所以他的经营哲学充满了“中国味道”,体现了民族文化特点;③从产品推广来说,统一是台湾的企业,要打开内地市场,要获得内地消费者喜欢,所生产的饮食产品必须要有中国味道。

(3分)联系实际略。

(2分)

解析 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意蕴。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涵的拓延,不仅要沿着作者的思路,还要体味到文本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折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喷发英武正气

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

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

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甚至还看了不少成人读物。

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

1948年,宗璞的短篇小说《A.K.C》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1957年,《红豆》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爱情悲剧,凸显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

这篇小说为宗璞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麻烦。

《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写了《弦上的梦》《三生石》《我是谁》等作品。

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革”。

在《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中写到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的——她不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

“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

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的荒谬,怎样的灭绝人性!

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七七事变后,一大批教授、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圣地”。

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800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

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

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编号。

“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

小说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

一方面,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巨痛;一方面宗璞热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

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

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

“喷发着一种英武,一种凛然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

近30年,她在病中笔耕不辍,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

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才写完。

《南渡记》写完,父亲去世了;《东藏记》写完,先生去世了。

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她对人生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

宗璞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

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

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打过仗。

她害怕凭借材料只会写成一般的报道。

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了宗璞极大的启发。

用人物统领材料,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

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活起来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宗璞的哥哥冯钟辽于1943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19岁。

随着战事的推移,他用双脚从宝山走到畹町。

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

②在宗璞的作品里,除了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只鸟、一只猫的那种大爱。

(李建军《宗璞:

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童年时期阅读古诗词以及大量的儿童读物和成人读物,为宗璞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B.抗战的特殊经历使宗璞认识到了作家的责任,在她的长篇作品《野葫芦引》中就记录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和抗日老兵的事迹。

C.文革中的经历,促使宗璞反思历史,《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为代表的许多作品都写到了“文革”。

D.尽管宗璞经历过战争的灾难,但没有亲身打过仗,所以她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

正因如此,她的材料只能写成一般的报道。

答案 D

解析 “她的材料只能写成一般的报道”错,从文中看,这只是宗璞的担心。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红豆》为宗璞赢得了声誉,让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也被打上“毒草”的标签,使她一度被迫搁笔。

B.抗日战争爆发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却被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

C.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帅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写作活跃而有新意。

D.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由此可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

E.宗璞在病痛中坚持写作,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用自我生命守护着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令人钦佩、赞美。

答案 CE

解析 A项,让宗璞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发表在《大公报》上的《A.K.C.》;B项,知识分子南迁的故事,没有出现在男儿笔下,无依据;D项,“一直是沉痛的”错误。

9.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二者有何关系?

有哪些表现?

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系:

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

(2分)表现:

①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对人对物的大爱。

②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

③“文革”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革”的忧思。

④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谱写中国学人的抗战史诗。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大爱”和“担当”的含义与关系。

“大爱”是宽广博大的爱,是施予众人的爱;“担当”是承担、担负责任。

有了大爱才会勇于担当,而担当正是大爱的表现。

然后从文中找出宗璞的作品中体现对众人的爱,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部分,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如“1957年……凸显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在《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及相关链接②。

四、[2017·张家口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2分)

连环画家贺友直

1980年,贺友直先生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他说自己是1937届的,学生们纷纷猜他是1937年毕业于比利时或巴黎的美术院校,他却回答说是小学毕业。

面对满堂的大笑,他正色道,我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所以我珍惜现在学习的环境及展示的舞台,我就是一直没有放弃,才能在64开小本上,在方寸小框里一步步提高。

如今若问先生一开始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他只记得自己从小就喜欢画。

先生是宁波镇海人,5岁丧母,由于父亲无法独自抚养他,就将他托付给乡下的姑妈。

他所就读的小学校舍设在庙里,里面有个戏台,周围画着《三国演义》中的场景,先生迷上了那些传神的画——他一次次细心地去描摹、比照、思索、修改,凭着这些“瞎折腾”性质的实践,他的美术成绩在小学里遥遥领先。

虽然姑妈待他不错,但家境贫困,早年失学的先生开始了做学徒当小工的日子。

彼时的生活体验,对身边人群事态的观察,成就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或缅怀,或嘲讽,或旁观,尽将老上海的风貌人情绘成一幅幅连环画,过去连着现在,短暂连着永恒。

先生说过,他来自民间,所以他懂得升斗小民关心啥。

2004年出版的《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中,先生画了卖报童、那摩温、黄包车夫、裱画师傅、白相人、兑币黄牛、押宝人等,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劳动者们,都从尘封的老上海记忆里走出来,陈旧而鲜活,简单而深刻。

这三百六十行的连环画也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

先生曾感慨道:

“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那时画连环画是当做饭碗的。

1996年我在美术馆举办一个连环画展,我给它取名为《谈情说爱》,情就是我对连环画的感情,爱就是我爱上了这碗饭,当时真的非常投入,画什么像什么,现在画什么都不像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生活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