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672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哪(né)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qián kūn)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搅,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

“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

”说着,举枪便刺。

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①依仗权势,欺压别人,成为一方霸主。

________

②形容做了许多坏事情。

________

③形容波浪极大。

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

”这句话是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应该怎么定罪。

②哪吒用两件法宝“乾坤圈”和“风火轮”惩(chéng)治了夜叉和三太子。

③哪吒是想治一治作恶多端的东海龙王父子,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④东海龙王的儿子三太子原来是条小黑龙。

(3)读完短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   )

A. 在海里打闹                    

B. 在海里闹事                    

C. 在海里比武                    

D. 制服海里的霸王

(4)哪吒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我国还有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的作者是________(A.吴承恩  B.罗贯中  C.曹雪芹),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5)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滔天巨浪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3)D

(4)A;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斩妖除魔

(5)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日常学习中对成语的积累,根据题目所给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2)根据题目的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是否正确。

(3)“哪吒闹海”中的“闹海”是制服海里的霸王;

(4)《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根据你喜欢的人物写出原因即可;

(5)我国的神话故事很多,写出你还知道的神话故事。

故答案为:

(1)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滔天巨浪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3)D

(4)A;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斩妖除魔;

(5)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成语的积累、阅读理解、名著作者等知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第1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________;“睡觉”是指________;“起床”是指________。

(4)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   )

A.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B. 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我”喜欢蒲公英吗?

为什么?

【答案】

(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蒲公英的花

;手掌

(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

(4)B

(5)喜欢。

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1自然段主要讲“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蒲公英;“睡觉”是指蒲公英的花合拢;“起床”是指蒲公英的花张开。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  蒲公英的花  手掌(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4)B(5)喜欢。

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

________     周游:

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

(1)后退

;长久

;遥远    

(2)很好的机会

;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

(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前进——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短暂一一时间短;持续时间很有限的;转瞬即逝的。

附近——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良机:

很好的机会。

周游:

到四周游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而且……”;

(4)、(5)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鮣乘的“船”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故答案为:

(1)后退  长久  遥远

(2)良机:

很好的机会。

周游:

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

(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课内阅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选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句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3)小雨滴敲敲打打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当他们汇聚起来,从一首轻快的________,唱到波澜壮阔的________,水越来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___。

【答案】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拟人;水

(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把“水”当做人来描写,说“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这是拟人句。

句中的“他”指的是水。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细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拟人、水;

(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

“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选择划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居高临下________①住;②住所;③处于;④安着,怀着。

    

纹丝不动________①蚕丝;②细线;③细微,极小;④情感。

  

漫山遍野________①水过满,出来了;②淹没;③满,遍,到处都是。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得以下几件事中哪些是详写的,请写出来________。

    

①那一天,天还没亮,我军埋伏起来准备拔掉敌人的“391”高地。

②到了中午,敌人突然开炮,邱步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③黄昏时候,战友们在邱少云的英雄行为鼓舞下,夺取战斗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①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________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________

③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________

【答案】

(1)③;③

;③

(2)①和②

(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

(4)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居高临下: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

站在,处于。

纹丝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丝:

细微,极小。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

漫:

满,遍,到处都是。

(2)考查详写略写,文章材料详写、略写的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如①和②),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如③)。

(3)考查呼应句,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分析:

①从“看见地堡和火力点、听得见敌人讲话”中体会到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从“担心、年轻的战士、突然、跳起来、叫起来”中体会到“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心像刀绞、泪水模糊”中体会到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故答案为:

(1)③、③、③;

(2)①和②;(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4)①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点评】

(1)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略写的判断及运用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根据词语体会句意,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 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 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

A. 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 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 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

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答案】

(1)B

(2)C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

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语句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花朵”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仿照课文发挥想象,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

(1)B;

(2)B;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

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课外阅读。

聪明的老鼠

   一只老鼠钻出洞口,两只猫同时逮(①)住了它。

   白猫抓住鼠尾说(  )是我先捉住了这只鼠(  )应该归我享用(  )黑猫抓住鼠头说(  )你没看见我捉着鼠头吗?

是我先击中(②)了它的要(③)害部位。

”两只猫争执不下,谁也不让谁。

   老鼠见状,忙对两只猫说:

“反正我已经被你俩捉住了,谁吃都一样,但为了使你俩不伤和(④)气,是否先放我回洞里,让我重新钻出来,你们(⑤)抓,就能比出谁先抓到了。

   两只猫同意了。

它俩一左一右守在洞口,几个时(⑥)过去了,可惜它俩连老鼠的影子也没见到。

(1)给文中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①A.dǎi  B.dài________  ②A.zhōng   B.zhòng________

③A.yāo  B.yào________ ④A.hé      B.huó ________

⑤A.在  B.再 ________   ⑥A.晨      B.辰 ________

(2)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

”:

“                          

B. :

“,。

”“                          

C. “,。

”:

(3)两只猫为什么连老鼠的影子也没见到?

(  )

A. 因为老鼠要过会才出来。

        

B. 因为老鼠在他们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