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694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作业早读11.docx

文言文作业早读11

 

一、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

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

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

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

丹曰:

“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

”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还为容州刺史。

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

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

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

宪宗褒美。

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

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

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

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

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

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

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

“吏岂自费邪?

”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

召诸吏曰:

“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

”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

会卒,年五十八。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

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

“元和时治民孰第一?

”周墀对曰:

“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

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

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

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

约定时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

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

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二)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5—8题。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

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

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

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

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

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

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

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

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

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

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

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

宣德四年言:

“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

”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

六年,瑄言:

“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

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

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

若令江南民拨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①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

”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

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

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

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初,瑄以濬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

正统中,命有司春秋致祭。

①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浸至五百石浸:

浸渍B.省费不訾訾:

计算

C.帝念瑄久劳劳:

辛劳D.往返一年,失误农业失误:

耽误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陈瑄治理漕运的具体做法的一组是

①濬河有德于民②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

③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④缘湖十里筑堤引舟

⑤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⑥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瑄总督海运时,成效卓著;后来管理漕运,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

为便利漕运,继宋礼开凿会通河后,陈瑄又开凿了清江浦、白塔河等。

B.为了节省漕运的费用,陈瑄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开凿了二十里长的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并修闸筑堤,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黄河。

C.陈瑄治理漕运,筹划周密:

设置水闸,利于船只通行;建造粮仓,用于转运粮食;设馆置卒,避免船只搁浅;凿井植树,方便行路之人。

D.宣德四年,陈瑄与侍郎黄福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5分)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

(2)(5分)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

“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闲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

“吏不当若是邪?

尉无赖!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上曰:

“长者也。

”又复问:

“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

”上复曰:

“长者。

”释之曰: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

“善。

”乃止不拜啬夫。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

具以质言。

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文帝免冠谢曰:

“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

“县人来,闻跸[1],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

“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

“法如是足也。

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久之,乃许廷尉当。

由此天下称之。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

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

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

久之,释之卒。

其子曰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

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选自《史记·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节

注:

[1]跸:

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良久,上曰:

“廷尉当是也。

”当:

判处,判罪

B.释之久之前曰前:

走上前

C.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疾:

痛恨

D.卒见谢,景帝不过也过:

责怪,责罚

10、下列句子都能体现张释之不畏上、敢于直言的一项是

①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闲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②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③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④法如是足也。

⑤欲见谢,则未知何如。

⑥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

11、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帝的追问下,张释之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

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B.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张释之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文帝由此看出张释之的与众不同,让他做了廷尉。

C.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人惊了圣驾,张释之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非常生气。

这件事体现了张释之为法律尊严而不畏上的高尚品质。

D.张释之被贬谪为淮南相之后去世,他的儿子张挚,官职一直做到大夫,后被免职。

因为他不能迎合当时的权贵显要,所以直到死也没有再做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

具以质言。

(2)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

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

中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

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

条上时务十五事。

成祖决计都北京。

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

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

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

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时勉锦衣于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

“时勉廷辱我。

”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

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

帝震怒,命使者:

“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

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

帝遥见骂曰:

“尔小臣敢触先帝!

疏何语?

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

“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帝闻言,色稍霁。

徐数至六事止。

帝令尽陈之。

对曰:

“臣惶惧不能悉记。

”帝意益解,曰:

“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对曰:

“焚之矣。

”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

六年代贝泰为祭酒。

八年乞致仕,不允。

十二年春乃得请。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

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

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

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

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

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

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

十五岁以上。

②大渐:

病重。

③谅阴:

居丧。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衾裹足纳桶中纳:

归纳B.趣言之趣:

通“促”,赶快

C.成祖决计都北京都:

国都D.褒表忠节节:

节约

14、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B.①④⑥C.①②⑥D.②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闻言,色稍霁。

徐数至六事止。

帝令尽陈之。

(2)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

二、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遣怀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1)古人评论说:

“愁眼二字,便见所怀。

”“愁眼”所见的是什么?

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5分)

(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

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

(6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口月夕书怀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

作者是如何写“凉”的?

通过写“凉”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

请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

(6分)

三、基础训练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日本接连发生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正在考验着菅直人的政治能力,日本经济的现状也已如履薄冰,濒临崩溃的边缘。

C.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D.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科林菲斯凭借在《国王的演讲》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崇高的社会地位、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少有的殊荣,连篇累牍且不无夸大的称赞之辞,使季羡林难以拒绝而被迫接受“国学大师”的称号。

B.冯雪峰提出阿Q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的观点,现在看来这一观点的始作俑者是王任叔,而非冯雪峰。

C.随着雨季的到来,黄河水量有了大幅度的上涨,在离开壶口瀑布几百米远的地方,人们就能听到它那振聋发聩的巨大涛声。

D.读《论语》而不知《论语》,即读了却不会准确使用,或者即使读懂了却光说不练,口惠而实不至,也会引来微词和批评。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正日此次访问俄罗斯并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B.针对康菲公司近期C平台附近新发现渗漏点的问题,表示新溢油点的溢出物只是从海床浅层渗漏出来的油气混合物。

C.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4日表示,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已成功将受困的黎波里某酒店的5名中国记者安全接出并妥善安置。

D.经多次测试后,中国首艘航母明年预计在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节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温暖。

B.影片《唐山大地震》首播后就取得了5个亿的票房收入,成功原因是讲述了一个被撕裂的亲情故事所致。

C.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经济管理。

D.我们的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其实是来自于历史深处,对于这一点,即使是普通人也不怀疑。

2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机会向对方道个歉、解释清楚,以便消除误会。

B.天津市援建陕西省强县“农家书屋”,目的是送知识、送信息到灾区;这一举措一开始就特别引起当地广大农民的关注。

C.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落实情况。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拉特里奇认为,从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总量来看,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提升,这将有利于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B.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与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层融化、冰层面积缩小相反,南极冰层的总面积仍在扩散。

C.李荣融表示,在困难时期,裁员对于公司来说可能是必须的,但是对于被裁人员的家庭来说,则是灾难性的;因此企业可以减薪,但是尽可能不要裁员。

D.第二届全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将分评选、推荐、表彰三个阶段进行,最终评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五类道德模范各十名。

2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各种竞争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力的竞争”是下面语段中的一句话,它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

①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是一种创造力的竞赛,简称OM竞赛,旨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②它的发起人是美国葛拉斯堡罗州州立学院教育博士塞米尔米克卢教授③米克卢先生认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飞跃发展的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都无不在变④有时变化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⑤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A.①②句之间B.②③句之间C.③④句之间D.④⑤句之间

2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王宝树原创

①从衣着神色判断,多半是来自北方的小本生意人或者纯粹的流浪汉。

②再细看一看,也不是南方人。

③这时候,从繁华的南京路口走出一个手提破人造革皮箱的人。

④从外表上一看便知道这不是本市人。

⑤衣服穿的不伦不类,既时髦又通俗,既不像夏装,又决非秋衣。

⑥他头发零零乱乱,脸上带着明显的风尘之色。

A.

B.

C.

⑥D.

2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2010年2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离任招待会上说,中美关系31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互信则进,猜疑则退”,,,。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难免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利益分歧,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去考虑问题。

伙伴比对手好

合作比遏制好

斗则俱伤

对话比对抗好

和则两利

A.

B.

C.

D.

 

高三语文上学期实验班第二周作业二答题纸

一、文言文翻译

1、

(1)答:

(2)答:

8、

(1)答:

(2)答:

12、

(1)答:

(2)答:

17、

(1)答:

(2)答:

27、

(1)答:

(2)答:

18、

(1)答:

(2)答:

 

高三语文上学期实验班第二周作业二之答案

1、C“济”是“补救、帮助”的意思,“当济以威”应该理解为“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

2、D“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是说韦丹不愿多花费国家钱财,精简机构,整顿吏治;“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是周墀对韦丹的高度评价和褒扬,不符合题目“使民安居(安定地居住、生活)”这个要求,故排除ABC三项。

3、C并不是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也不是下令他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应该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粮食,韦丹下令侵吞粮食的“权吏”一月之内如数补还。

4、

(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应准确翻译“复、为为、畀(给与)”几个关键词。

(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

(应准确翻译“告、实、治状、明”等关键词语。

【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

师从外祖父颜真卿读书。

顺宗做了太子,他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被召去成为舍人。

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

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

韦丹说:

“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

”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拨付给他。

韦丹回国后做了容州刺史。

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打算奴隶。

开始兴建州城,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

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编者认为是审理的官员打算释放他而不杀他),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视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杀)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城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处了。

”宪宗皇帝褒奖赞扬了他,封他为晋慈隰州观察使,封为武阳郡公。

过了一年,自己上奏朝廷说所管辖的三个州,并非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这么一个职务,为国家(节约)费用,不如让它隶属于河东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他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

韦丹计算着家里的人口接受俸禄,余下的都交给官府。

他罢免了八个州多余的官吏,收缴这笔钱财(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