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728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docx

南京市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word精校版

南京市201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2012.0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偏僻/譬如褒义/电饭煲伎俩/栉风沐雨

B.缉私/稽查捭阖/柏油路磕头/不落窠臼

c.案牍/渎职骁勇/肖像权污秽/百喙莫辩

D.奶酪/贿赂米粥/文绉绉祛除/曲尽其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屈原本可以不死,如果他明哲保身,与世俯仰。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正是对当时丑恶现实的绝望以及对苟且人生的否定。

B.朗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c.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在于进攻。

你不进攻,别人就会反戈一击,置你于死地。

D.这些年来我经常审稿,发现有些论文虽有导师署名,但读起来文理不通、艰涩难懂,尤其是英文文稿,破绽百出,不忍卒读。

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在横线上续写合适的一句话,不超过15个字。

(4分)

匠人们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的年轮。

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木料选出,风干切割后,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

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样从未头中渗透出来。

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

▲▲

4.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出下联。

(5分)

6月24日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皇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12时55分,神舟九号航天员驾驶飞船在一片柔和的淡紫色光晕中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

一天之内,我国同时诞生了载人深潜和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上联:

驾神舟重霄直上

下联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始病,以书属辙曰:

“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

“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

“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日属:

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亢:

匹敌

c.以虞水之再至虞:

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恨:

遗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

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

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

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

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

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

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

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3分)

▲▲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分)

▲▲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思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

(2分)

▲▲

(3)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

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5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筒中的空缺部分。

(1)▲,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4)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J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一14题。

一个人的春天艾小羊

咖啡馆里并不常见老先生。

他来的时候,穿一件浅蓝夹深灰的格子衬衣,深灰西裤,没有系皮带,而是用了深米色的皮质外用背带。

衬衣里面一定穿了保暖衣,春寒料峭,大多数人还穿着短风衣。

老先生的头发已经灰白,没有染,国字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

他自我介绍姓方.我们便称他为方先生。

方先生在某个下午轻轻推门而入.接下来的几天.总在午后的三四点钟准时到来。

他点一杯蓝山咖啡,不加糖与奶精,手机随意地放在桌上,是很老款的诺基亚,早已下线.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保持了它的崭新与清洁。

打过几通电话后,会有一两个人来与他碰面,从偶然传来的只言片语,我知道他是一个来出差的生意人。

咖啡馆优雅宁静的外衣下,有一颗八卦喧嚣的心。

大家纷纷好奇一位年长的男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半生,才会习惯于在异乡的咖啡馆里谈生意。

那日,方先生约的人似乎爽约了。

他喝完咖啡,百无聊赖地坐在靠窗的桌边。

他的手机仅有接打电话功能,他也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的习惯。

咖啡馆的旁边有一所小学,正逢学生下课。

家长领着小学生从窗前经过,不时有孩子将脸紧贴在落地窗上,苹果似的小脸蛋挤成了一个比萨饼。

“有点吵。

”我抱歉地说。

“我喜欢。

”方先生笑笑。

“您一个人出差?

”我问。

“去年冬天,我太太走了,我把本来已经交给儿子的生意接过来。

一个人,在家呆不住。

尤其……”他顿了一下,深深的法令纹为笑容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说道:

“这春天来了。

“夫人很漂亮吧?

”这样的时候,他一定愿意谈谈与她有关的事。

“唔,很爱漂亮。

”他沉静的眼眸里跃起一丝顽皮的火花,仿佛要故意保留自己的赞美,以免让她太过骄傲。

“她每天晚上都问我第二天穿什么,然后熨烫整齐挂在衣帽钩上。

有时候我不耐烦,年轻气盛的时候还经常为此吵架。

现在,她走了,每晚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倒成了我的习惯。

“您是我所见过穿着最优雅的老人。

”我想换个话题。

“她听到要高兴死了,比夸她自己还高兴。

”方先生把话题又拉回太太身上。

得知方先生明天就要离开,我请他吃一块大理石芝士蛋糕,算作饯行。

他点了一杯鲜榨西芹汁,说这是一顿健康而完美的晚餐。

我转身欲走,他忽然又开口了。

“你一定在想,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这样注重保养?

因为如果我的生命没有熄灭,她的记忆就不会死亡。

’’我什么也没有说,想说的话,被一种美好而感伤的情绪紧紧地凝结在喉管。

那一天晚些时候,我打电话给一位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讲了方先生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8日,有删节)

11、方先生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

12.筒析文中画线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

13.说说题目“一个人的春天”的含义。

(4分)

▲▲

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我看文化热王小波

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

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

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

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

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

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

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别的。

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枇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

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

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

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

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

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

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

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

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

文艺复兴。

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

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种人文的成果。

佛罗伦萨还有无数的画廊、博物馆,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当时的作品——精妙绝伦,前无古人。

由于这些人文的成果,才可以说有人文精神。

倘若没有这些成果,佛罗伦萨的人空口说白话道;“我们这里有过一种人文精神”,别人不但不信,还要说他们是骗子。

总而言之,所谓人文精神,应当是对某个时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

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

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

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

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

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

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15.作者批判的观点是什么?

他针锋相对提出的观点又是什么?

(6分)

▲▲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

17.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6分)

▲▲

七、作文(70分)

18.请以“肯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201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12.9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解析】(Apìbāojì/zhì;Bjībǎikē;Cdúxiāo/xiàohuì;D1ào/1ù

zhōuqū)

2.A【解析】(B“琴瑟和谐”比喻夫妻恩爱,和美融洽。

c“反戈一击”比喻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营垒,或原来支持过的人。

D“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3.长期积淀,韬光养晦。

(4分,每点2分)

4.示例;驭蛟龙碧海深潜(前三字结构、语意对,得2分;后四字结构、语意对,得2分;整句语意连贯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解析】(防备)

6.c【解析】(排除③⑤)

7.B【解析】(“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8.

(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

(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附参考译文

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

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

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

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肃叹息流泪。

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

呜呼!

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

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

“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

”我拿着信哭着说:

“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

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

母亲高兴地说:

“我有个好儿子了!

”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

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

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

家兄派人对他们说:

“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弗。

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

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

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

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

家兄说:

“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

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

”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

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

“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

”卒长喊着说:

“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

”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

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

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

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

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

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

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

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

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

“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

”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三、古诗鉴赏(10分)

9.

(1)A(3分)

(2)路途远,阻隔多。

(2分,每点1分)

(3)“已”和“还”。

(1分)更进一层写出乡路上障碍重重,(2分)突出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怨恨之深。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惟草木之零落兮

(2)气吞万里如虎(3)冰泉冷涩弦凝绝(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山岛竦峙(7)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①衣着考究,春寒料峭时穿起了格子衬衣背带西裤。

②习惯在优雅宁静的咖啡馆里谈生意。

③饮食注重保养。

④言谈举止儒雅有节制。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2.①与上文大家对他的好奇相呼应;②引出下文“我”与方先生的对话。

(每点2分)

13.①当时正是春天,方先生丧妻不久,孤身一人。

②尽管方先生痛失爱妻,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③方先生关于妻子的美好追忆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春天体验。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4.文章的主旨:

肯定并赞美充满真爱的幸福的婚姻。

(2分)

①文章着重描写了方先生晚年丧妻后优雅的生活状态,这正是他幸福婚姻影响的结果。

借此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分)

②结尾借“我”给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打电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5.文化是一种操守(文化即伦理道德)。

文化是多方面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每点3分)

16.先点明最近一次文化热的实质和荒谬之处;再以文艺复兴为例,阐释什么是真正的人文精神;最后,揭示这次文化热的原因及危害。

(6分,每点2分)

17.这次文化热是把伦理道德当文化,(2分)再这么热下去,就会越走越窄,(2分)把伦理道德的细枝末节当文化,而真正的文化就没有了。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