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017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docx

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韶关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讨会文章

实现韶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李俊勤邱祖发

【摘要】韶关学院经过仅10年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协调发展的地方高校办学之路。

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是有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切合需要的人才培养,关注区域的地方特色,协调均衡的综合发展,广开财路的财务筹措,聚才用才的人才强校,类型多样的办学层次,高效务实的管理运行,分而治之的校园经营,全面发展的校园和谐。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地方特色;人才强校

韶关学院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过战胜困难,改革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2年10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上,作为8所发言院校之一,我校做了题为《探索一条跨越式、协调性发展的地方大学之路》,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但是,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巩固跨越式发展成果,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既要依靠政府,更要立足自己,从长远计议,将是我校今后相当长时间的目标。

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准确定位,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选择好发展战略。

我们认为,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切合需要的人才培养,关注区域的地方特色,协调均衡的综合发展,广开财路的财务筹措,聚才用才的人才强校,类型多样的办学层次,高效务实的管理运行,分而治之的校园经营,全面发展的校园和谐是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内涵。

一、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策略

科学有效的规划策略,即是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要求高等学校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建设什么样的大学”,二是“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并要求认真制定好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周部长还举例具体阐述道,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朱九思曾亲口跟我说过,他在华工实际上就做了两件半事情:

第一件事,确立了新时期办学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思路;第二件事,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延揽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从全国各地引进了600人;还有半件事,就是校园建设、种一批树。

我校以上三件事都做了,特别是第三件事还做得卓有成效。

但切合新的战略转型期,针对我校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发展谋划,制定发展规划,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首先必须要有规划的思想。

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建设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而,要有用规划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的意识;其次,要科学、民主地制定好规划。

科学发展的规划,必然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反映集体主义思想;再次,要建立对规划调整的机制。

与时俱进,善于捕捉时代气息,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积极调整规划,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要强化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规划一经确立,就必须有序地加以贯彻落实。

坚决杜绝朝令夕改,或虎头蛇尾现象。

我校制定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应当是:

立足韶关,服务全省,覆盖红三角,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重点实施本科教育,调整优化专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放开搞活成人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

二、切合需要的人才培养策略

切合需要的人才培养策略,应当是全新实用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这就是“平台加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魏院长在今年6月学校董事会工作报告中说: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及应用型人才。

我们认为,这是对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们应该很好地为这样一个目标去努力。

同时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所培养的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来决定的。

如果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就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进而必然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认为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就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正确观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发现规律、创新知识、转化应用、生产实践的过程。

根据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人才大致划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大类。

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相比,只是类型的差异,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周济部长指出,“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

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高等学校肯定不是合格的学校,但高水平的学校一定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校,肯定不只一种类型,不只一种模式,各高等学校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学校。

这就是高等教育统一性和多样化的辩证关系。

”【1】我们要克服重学轻术,好像只有研究型大学才地位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的地位就低的思想观念,坚定走好我们自己的路子。

要提升办学特色,改变单纯追求上层次、上规模的思想,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优势。

(二)建立“平台加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所谓平台,即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三个相对固定的课程组合;所谓模块,即是具有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学生先选择大专业,在本科的四年级和专科的三年级,距离就业市场很近时,才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在模块的设计上要以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为主体,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坚持以就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还要同时兼顾建立部分继续升学的需求模块。

(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说到底就是给学生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

在上课时间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教学方式上,应不拘一格,在模块内的选学课程,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大力改革公共理论课的教学,如外语学习的学分,可以用平台内的课程组合互换学分。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就是要最终落实到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上。

(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开展创业大赛,对于参加省级以上各种竞赛并获得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作品,以及对进行科技推广并产生经济效益,或取得创造发明专利等其它科研成果的学生,均可根据获奖等级、研究水平等,给予一定的学分,并可免修相应课程或奖励专业任选课程的学分。

(五)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但最关键的还是全面素质的提高。

知识是素质形成、提高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而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

人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人格、意志、情感、兴趣、气质、思维、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等,其中人格是最具魅力的人的基本品质。

这些基本的品质,影响着一个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决定着一个人如何做人、做事,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重视的是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人的基本品质的提升,在使学生学会做事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可持续发展。

我校学生入学成绩一般不会太高,但非智力因素不一定比资深的本科院校学生差。

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得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第一课堂是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

但是学生的成长,培养模式还要包括第二课堂。

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第二课堂也各具鲜明的特点,或者说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第二课堂模式,也不尽相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研究型大学比较,我们有多样性的社团、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队伍、活跃的校园文化,丰富的第二课堂是我们的特色。

而在第二课堂成长起来的一批实际工作能力较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团队精神、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毕业生,更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特色。

我们学校的工作规划、教学安排、科研工作等都要关注第二课堂。

要将学校的活动课程与学校的社团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更加注重与学校学生工作、党团建工作队伍的结合,使学校第一、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力。

(七)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链

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是“高职——应用本科——一线岗位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几年来,为解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缺口问题,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发展了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如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

实践证明,这是社会和市场的迫切需要。

对我们学校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我们认为学校的硕士点申办方向,也要以培养应用型硕士为发展目标,并因此形成高职——应用本科——一线岗位硕士一条龙的人才培养链。

(八)继承和发扬办学的优良传统

我们有在几十年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实用和实践一线人才培养传统,在办本科教育中同样可以借鉴和发扬。

例如,专科办学中为培养学生一线岗位的动手能力的实习、见习和基地体系等教育系统;注重产学结合,注重动手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能力教育体系;注重创业意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意识的培养教育体系;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三、关注区域的地方特色策略

关注区域的地方特色策略,主要是指贴近粤北,立足地方来构筑学院发展平台,走互动发展之路。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

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除了不同地区在历史、地理以及生产力基础等存在差别外,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机紧密地相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功能是否在本地区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不仅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相结合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许多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美国是最早以法律的形式保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国家,英国19世纪中叶的“新大学运动”,也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

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四组的主题报告是《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它有一段关于区域性大学的发展的主要指导意见:

“地方性”是教学型大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学型大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思路就应该在“地方性”上做文章。

教学型大学应凸显于服务地方的大学精神,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才能超越自己。

我校是粤北这个大区域内唯一的普通本科高校,这个区域占广东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十分之一,是广东一个重要战略意义的区域。

为这个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服务支持,将是我校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生存立足的沃土。

我们应该充分意识自身服务地方的使命和优势,主动贴近地方、服务地方,在自身所处的区域内办出特色,立足地方来构筑学院发展平台,实现与地方互动发展。

高校同地方互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信息优势,加大服务地方的力度,更好地推进本区域文明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综合实力优势、产业优势、地方财政优势、劳动力等要素优势,推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当前乃至相当长时期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一是把自身的发展目标建立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之上。

利用同地方政府和学校董事会的关系紧密、直接的优势,参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为地方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成为地方高新产业的‘孵化器’和技术改造创新的服务站,成为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

二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建设需要,整合优化学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学科优势,面向区域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

要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当发展一些新兴应用型学科,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如粤北是一个小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

而比较难建设的学科,如我们的英东,招生比较难,就业比较难,学科建设经费比较大,但是不是就不要搞,回答是否定的,关键是如何搞;

三是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展科研。

我们可以通过邀请地方的公司或企业联合共同确定学校的科研任务或制订科研计划,使自己的科研项目能够适应地区经济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

按“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产学研体制创新。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参加科技项目的应用开发和科技服务,深入建设和管理第一线,解决应用技术难题,直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与市及县的重大项目的建设论证、对重大的事件进行评述、对重大的规划参与设计等;

四是调整学校的政策。

科研工作量的计算,一定要将横向服务的量给予足够的分值,这是目前学校能做的工作。

因为评和聘学校都有自主权,学校要站在服务地方为己任的高度来看待这样的工作,就像培养学生的双目标一样,既要有考取研究生的,而更多的主体是毕业面向地方就业的应用人才。

对于教师也是既要有往高尖方面发展的教师,更要有服务地方发展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的评价指标只有学校才能认可,不是核心期刊和重大科研课题认可而能关照到的地方。

我们还要鼓励科技工作者尽快改变过去对科技成果市场化不关心的状况,跳出以往“立项—申请一一研究—报奖—评奖”的科研过程,跳出追求论文、职称、获奖的成果评价体系,在面向地方市场,依靠地方市场,自主创业中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五是与地方企业联合办学。

面向地方调整办学格局,主动与地方接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地方的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成为地方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中心。

高校在与地方企业联合办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联合,双方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学校得到了企业的资助、贷款、奖教学金,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而企业由于得到了高校科学技术的支持,提高了经济效益和雇员的素质;

六是把为地方服务放在首位。

面向地方办学,立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从培养目标、招生、培养过程、毕业后的去向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尽量多办宽口径学科,少办过窄的专业性学科,找准正确、合适的学科方向和侧重点,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面向地方调整成人教育的发展思路。

通过成人教育学院、自考辅导学院、远程教育站点和职工培训中心等,实行多种办学形式,为地方生产,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培训与教育基地。

而当前我们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结构性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

七是学校的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我们的体育场馆已经向社会开放,我们还要将图书馆、实验室利用假期向社会开放。

我们可以整体设计在假期为公众服务的项目,以此充分提高我们在服务地方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协调均衡的综合发展策略

协调均衡的综合发展策略,是指规模、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

一是适度扩大规模。

办学资源要实现最大的利用率,在设备使用频率上要向民营学校看齐,指标的底线要向公立的名牌大学学习。

我省公布的2004年学校办学资源排序,我们处于全省本科院校的中上的位置,省的很多名牌大学的主要指标都处在30位以后,如果我们将我们的指标与他们比较,使学校资源处于30位的位置,在本科评估之后用4年内的时间来最大利用学校的资源,这样学校将会从这4年里获得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达到25%,2010年达到28%以上,2015年力争达到40%,2020年力争达到50%。

未来的15年全省的高教处于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如果别的高校发展我校不发展,就会坐失良机,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以生均校园面积情况第30位的湛江师范学院(50.7平方米/人)为标准,我们可以增加到学生规模为40196人;以生均师资第33位的广东工业大学(21/人)、34位的华南师大(21.6/人)为标准,我们可以增加到学生规模为:

22529=1043*21.6人;以学校社会科学系老师的课时数(434节/人)为标准,我们可以增加到学生规模为:

27756人。

以上数字说明,我校2万多人的规模,是符合实际的。

二是争取较好的效益。

作为地方院校,要使学校的效益在保持学校办学质量前提下的最大化,扩大学校规模就是最可靠的途径,也是教学型院校的优势所在。

2005年我省的6间本科院校增加了专科的招生,增幅最大是广州大学(29%)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74%)。

所以,我们在扩大规模中可以采取主要是扩专科人数路子,如果我们使校本部的在校生达到20000人,本科生与专科生对半,我们的学费收入将增加一倍,4年总额将增加2个亿。

三是确保办学质量。

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多少也是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提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测量不同的高等教育的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指出:

“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要发扬我们培养人才质量普遍受欢迎的传统,继续打造山区高校人才规格的品牌。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发挥我们长期形成的培养一线人才为学校宗旨的办学优势,以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评价的标准为指导,明确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

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机制,使学生成为不但掌握精深专业知识,还通晓广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更学会求知创新,学会为人处事,大事小事都能做、乐于做,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人才。

尤其对于我校这样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而言,要坚定这样一个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

五、广开财路的财务筹措策略

(一)树立经营理念,进行经营管理

企业需要经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大学也需要经营,而地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更需要经营。

“事实上,随着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学也正在远离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的巨手已开始影响到大学。

目前,‘大学是需要经营的’这一观念正日益成为中国大学校长们的一个共识。

适当地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的管理中进一步强调成本与效率的重要性,可谓适得其时,而且刻不容缓。

”【2】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实施经营管理,主要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一切办学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立足自己,开源节流

我们办学当前的困境,主要是财政困境。

要解决这样一个困境,一定要有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打算。

政府是依靠对象,但是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自己。

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支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比如,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就有48%的份额来自学生的学费、社会力量的捐赠、企业向高校支付的服务费等非官方渠道。

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就更应该尽可能摆脱对政府财政的过度依赖,走政府与社会联合办学之路。

【3】为此,除了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之外,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扩大招生规模,鼓励服务当地经济以图合理回报,发动校友中的成功人士向母校献爱心,加强董事会工作,积极争取国内和港澳董事会捐资办学,用市场化的手段科学经营校园,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深化后勤改革等等,都可以成为缓解经费压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通过扩大规模一年增加5000万,通过后勤改革一年增加600万,董事会工作一年增加100万,校园经营一年增加100万,这里一年的总增加额度就是5800万,10年就是5.8个亿。

(三)规划好债务的运行策略

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是负债经营,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稳健的财务运行政策,是学校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构建好一个长期负债运行的策略。

对债务要长中短期结合;对预算要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充分利用市场的因素来缓解学校的财务压力。

六、聚才用才的人才强校策略

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力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人的现代化,人才的大量涌现,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最为根本的条件和最具本质的因素。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体会我们的高校领导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谋事,思考学校发展的思路;第二是谋人,想办法揽更多的人才;第三是谋钱,其中核心是谋人。

我校用于人员分配的投入已经占学校总预算的70%,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经济上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学校最有效益的工作。

(一)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程

以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思想为指导,制定好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我们要以构建好学校学科和教学带头人、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遵循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素质

人力资源相对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来说,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一资源”。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进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创新,已势在必行。

由于受传统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意识薄弱,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按照学校制定的人才规划合理配置好人力资源。

(三)完善考核评价标淮,加大激励力度

研究显示,通过激励能量,人的工作效率可以调动4倍,即一个人可以完成4个人的工作。

所以要深化我校人事制度的改革,而且这样的改革要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来调整。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最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大家为学校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激励的基础是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职工考核评价机制。

要针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重视同行认可;对于管理服务人员的考核,要重在师生认可。

将考核完全同薪金分配和职务升迁进行挂钩。

在这一转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的完善体系:

一是全面性和完整性,要包括考核的主要方面,避免片面和烦琐;二是有效性和明确性;三是可操作性和精确性,尽量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四是原则性和可靠性,要一视同仁,增强考核可信度;五是公正性和客观性,执行者应抛开个人好恶等感情成份;六是民主性和透明度,扩大考核标准制订的参与面,保障被考评者申诉和解释的权利。

(四)人才的价格要贴近市场

韶关钢铁集团20%的人才是单位发展的中坚,必须稳住、用好,其余要与市场机制来管理与使用。

这样的思路对学校也是很有启发的,人员的工资体系要灵活地用市场的机制,虽然,管理上是比较麻烦,但是有信息化的手段支撑,是不成问题的。

新进的人员前5年可以完全按照市场的价格来使用,通过5年的锻炼与培养,进入学校的同一岗位竞争,上什么样的岗位就获得什么样的待遇,从而实现用市场的人才效益来改善学校的经营。

(五)创建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

探索和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