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103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掌握好答题时间并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

他还说:

“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时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C.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

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

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C.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

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D.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向拱字星民,怀州河内人。

少倜傥负气。

弱冠,闻汉祖在晋阳招致天下士,将往依之。

中途遇盗,见拱状貌雄伟,意为富家子,随之,将劫其财。

拱觉,行至石会关,杀所乘驴市酒会里中豪杰,告其故,咸出丁壮护拱至太原。

以策干汉祖,汉祖不纳,客于周祖门下。

周祖即位,授宫苑使。

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贼平,命为陕州巡检。

显德二年,世宗亲征淮南,以拱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

时扬州初平,南唐令境上出师,谋收复。

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妻女者。

及拱至,戮其不奉法者数辈,军中肃然。

时周师围寿春经年未下,江、淮草寇充斥,吴援兵栅于紫金山,与城中烽火相应。

而舒、蕲、和、泰复为吴人所据。

拱上言欲且徙扬州之师并力攻寿春,俟其城下,然后改图进取。

世宗从之。

拱乃封库,付扬州主者;复遣本府牙将分部按巡城中。

秋毫不犯,军民感悦。

及师行,吴人有负糗粮以送者。

宋初,太祖征李筠,拱迎谒至汜水,言于上曰:

“筠逆节久著,兵力日盛,陛下宜急济大河,逾太行,乘其未集而诛之,缓则势张,难为力矣。

”帝从其言,卷甲倍道趋之。

筠果率兵南向,闻车驾至,惶骇走泽州城守,遂见擒。

拱尹河南十余年,专治园林第舍,好声妓,纵酒为乐,府政废弛,群盗昼劫。

太祖闻之怒,移镇安州,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之。

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五。

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向拱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B.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C.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D.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C.显德,年号,指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D.兼,古代官职用词,指兼任两种或两种以上官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向拱年轻时有才智,但求功名未果。

向拱听说汉祖招揽人才前去依附他,半路上遇见强盗,强盗想打劫他,他卖驴买酒款待石会关豪杰得到了保护。

因汉祖没有采纳他建议,他求取共鸣的目标没有实现。

B.向拱富有军事才能,多次击退敌军。

周祖在位期间,向拱带兵先后击败并人的侵军,征讨慕容彦超获得胜利,后来跟随世宗平定扬州叛乱,消除寿春一带充斥的草寇。

C.向拱治军严厉有方,部属爱护军民。

向拱到达军纪混乱、都将违法乱纪的淮阳后,杀掉几个不守法纪的人致使军中严肃谨慎。

后来他派遣部属巡查扬州时秋毫无犯,军民感动。

D.向拱晚年疏于政务,触怒了太祖。

向拱在担任河南尹的十余年里,不事政务,专心园林住宅建造和声色酒乐,致使府政废弛,盗贼白天抢劫,最终被太祖调离河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

译文:

(2)筠果率兵南向,闻车驾至,惶骇走泽州城守,遂见擒。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8~9题。

临江仙①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③。

※[注]:

①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

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③穷通:

困厄与显达。

8.作者是怎样诉说自己“幽怀”的?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

9.有人说这首词“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却催人感奋”,请结合下阕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表达作者对刘裕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赞叹。

⑶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根玉米

陈永林

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

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

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

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

村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

村人都来到槐树下。

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

村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

村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

村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

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

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

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顶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

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

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

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

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

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赤地千里,往哪儿走?

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

但根本弄不到东西吃,土根只能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

灌。

吃了三天,土根拉不出来,肚子却涨得痛极。

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

土根说,吃什么呢?

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

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

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

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

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

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

“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说,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

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

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

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

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

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

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村长。

村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

土根看到村长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土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

村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

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

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

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

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份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

十几天又熬过去了。

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

槐花说,我就煮了。

槐花从罐里拿出那根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

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

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点野菜野草什么的。

槐花说着出了门。

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根玉米让给土根吃。

或许土根吃了那根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

槐叶不就长出来了?

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

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

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

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

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

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

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说不定能找到种子。

就有村人在土根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

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

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

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

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蛤蟆村除了老弱病残以外的村民在前所未有的旱灾面前都出去逃荒了,而土根夫妇最终没有逃荒的根本原因是对家乡眷恋深沉。

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按照时间、空间转换顺序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感人至深的故事,主题具有教益。

C.本文对村长形象的塑造不多费笔墨,寥寥数语之下,一个善良、负责甚至带有点苦中作乐幽默感的村长形象跃然纸上。

D.“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抒发了村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的情感,文章以此作结,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E.本文语言独具特点:

一方面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带有口语性质的通俗语言,另一方面是作者叙述时凝练精致的文学性语言。

⑵请简述小说前两段

在文中的作用。

(6分)

⑶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土根夫妇的形象特点。

(6分)

⑷本文的主人公是土根夫妇,可不可以将标题“一根玉米”改为“患难夫妻”?

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百年杨绛亦芳华

杨绛老先生105岁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1911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

“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

“一星期都白活了。

”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1935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

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

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

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不料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

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

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

“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

译稿历经“九死一生”,终得出版。

1978年10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社科院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

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

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管锥篇》,而杨绛也完成了译著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

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

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

“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

“你放心,有我呐!

”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

“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

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面世。

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注]:

2016年5月25日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杨绛去世,谨以此题悼念这位著名的女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搜狐网)

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

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评)

⑴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性格沉稳而刚强,在小说、戏剧、散文、翻译几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文学神话。

B.《干校六记》写一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胡乔木的评价和钱瑗“芳香沁人”的说法截然相反,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因为惧怕造反派的迫害,杨绛把社科院污垢重重的女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因此争取到了造反派的同情。

D.杨绛翻译《堂吉诃德》长达20多年,期间历尽劫难最终收获成功,证明了逆境成才,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E.本文撷取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宠辱不惊、淡泊豁达、坚强从容的个性和潜心学问、与世无争、关爱亲人的事迹。

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与野蛮的批判。

⑵在人品和才学两方面,杨绛一生有哪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请分条陈述。

(6分)

⑶杨绛的好读书体现在哪里?

(6分)

⑷作者说,100多岁的杨绛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表达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她没读多少书,但她单凭______,也认得了一些字,而且能够背出一些简单的古诗。

②主题曲《爸爸去哪儿》成了小朋友________的歌曲,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哼上两句。

③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______的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A.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B.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C.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D.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空间站中长出的红生菜是此前“龙”号宇宙运货飞船送来的,它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蔬菜盒子”里,是由位于美国威斯康星的麦迪逊轨道中心设计出来的。

B.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的“东方彧卿”的扮演者张丹峰俘获。

C.据《光明日报》报道,今秋开学,江苏扬州梅岭小学将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哲学课,所用教材将由该校老师和外聘专家共同编写。

D.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提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