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211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 危险源控制资料.docx

9危险源控制资料

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充分辨识生产作业及其相关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并实施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企业生产作业及相关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管理活动。

3.职责

3.1各公司总经理负责对重大(要)危险源实施防控措施所需资源的提供与审批。

3.2各公司分管安全副总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与实施的组织与指导,审批重大(要)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及公司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3.3各公司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将各部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汇总、分析、调整、修订、补充和上报;并拟定目标管理方案以及防控措施落实过程中的评审。

3.4各公司车间、部室负责本部门工作区域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编制本部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4.危险源分类

4.1从导致事故与伤害的作用角度分类,有以下两类危险源。

4.1.1直接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恶化的能量、能量载体、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为第一类危险源;也叫固有型危险源(动能、势能、电能等)。

4.1.2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也叫触发型危险源。

(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4.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的直接原因分类,有以下六种类型。

4.2.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4.2.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物质)

4.2.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4.2.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

4.2.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

4.2.6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异常天气)

4.3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分别有以下20类和10类。

4.3.1事故类别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4.3.2职业病类别10类:

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4.4重大危险源分类,有以下7类

4.4.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流程

5.1.1各公司要随时根据一线作业事故事件情况及异常风险进行辨识、评价与控制;

5.1.2当作业场所发生重大变化,产生新的较大风险时;或当新设备或由于技术改造发生重大变化时,各有关部门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5.1.3每年1月份由安全职能管理部门督促和协助各部门进行一次集中、系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的活动,形成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并提交给安全职能管理部门。

5.1.4各部门根据辨识结果和风险控制需要,要制定出本部门措施明确、有效并能覆盖风险的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由本部门主管确认审批后实施,完成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1.5安全职能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辨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调整、修订、补充和确认,形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要)危险源控制清单》。

根据对重大(要)危险源的控制需要,制定公司层面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后,包括《重大(要)危险源控制清单》一并向公司分管副总提交。

5.1.6公司分管副总对提交的《重大(要)危险源清单》以及对应采取的《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确认并审批签字。

5.1.7安全职能管理部门根据方案中的措施计划予以落实,适时进行进度评审和计划完成后的效果评价。

5.1.8各公司要按照纺织集团安全信息报告相关规定的时限及时提交一般和重大(要)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5.2危险源辨识

5.2.1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

5.2.1.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5.2.1.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5.2.1.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它人为因素;

5.2.1.4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5.2.1.5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5.2.1.6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5.2.1.7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5.2.1.8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适用的法律义务;

5.2.1.9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5.3危险源辨识方法

5.3.1询问和交谈。

对于组织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的危害。

5.3.2现场观察。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5.3.3查阅有关记录。

从有关类似组织的负面事故资料方面可从中辨识。

5.3.4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存在危险源。

5.3.5安全检查表(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5.4危险评价

5.4.1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均要进行危险评价;可采用LEC法进行评价。

5.4.1.1D=L﹡E﹡C评价方法

式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1-1

表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6

3

1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0.2

0.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2。

表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序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6

3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暴露

2

1

0.5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规定其分数值1——100。

如果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摊为1与100之间,如表1-3。

表1-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后果

分数值

后果

100

40

15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3

1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起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表1-4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表1-4危险等级划分

D值

危险程度

D值

危险程度

>320

160——320

70——160

极其危险,不可接受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4.2对重大(要)危险源的确定采用以下原则

5.4.2.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5.4.2.2按照GB18218-2000标准辨识确定;

5.4.2.3经“LEC”法评价为不可接受风险;

5.4.2.4涉及发生过死亡、重伤、两次以上轻伤事故的危险因素。

5.5危险源控制

5.5.1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综合考虑降低风险。

5.5.1.1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

5.5.1.2各部门内部和公司对确定的重大(要)危险源;均要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其中所采取的措施要能够覆盖和控制危险源风险。

5.6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培训

5.6.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是专业性质较强的工作,各公司要拟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知识培训。

5.7表格

5.7.1表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5.7.2表二《重大(要)危险源控制清单》

5.7.3表三《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清单

 

更新时间: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状态

可导事故

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性评价

风险级别

风险控制措施

L

E

C

D

1

2

3

4

5

A

B

C

D

注:

风险级别:

5、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4、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3、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或控制;2、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计划:

A、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B、应急准备和响应,C、运行控制D、培训。

控制原则:

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

重大(要)风险源辨识控制清单

序号

作业流程

危险源

状态

可导事故

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性评价

风险级别

风险控制计划

L

E

C

D

1

2

3

4

5

A

B

C

D

 

 

 

 

制表:

批准:

日期

注:

风险级别:

5、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4、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3、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或控制;2、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计划:

A、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B、应急准备和响应,C、运行控制D、培训。

控制原则:

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

 

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涉及重要危险源

目标

指标

责任部门

辅助部门

预算投资

启动时间

完成时间

具体方案措施

 

 

评价分析

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表

一、安全管理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1

安全管

理制度和

组织机构

有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制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防雷、防火、动用火、安全教育、隐患整改等等),查制度目录清单和制度

有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各种作业、劳动防护用具的佩戴和发放),查操作规程目录清单和规程

有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应设立安全领导小组,厂长任组长,配专职安全员,查企业文件、安全管理网络图和安全管理人员登记名册

明确主要领导人为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动力厂安全管理工作,查企业文件

2

重大危险源档案台帐、档

案、记录等

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档案,有电子档案和文本档案

重大危险源档案填写规范、准确、完整

重大危险源档案及时更新、及时上报备案,有备案登记表

设备是否有运行记录

钢瓶、储气罐定期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备

会议、生产、运行记录是否完备

有职业健康档案,档案填写准确、完整

及时申报职业危害因素,有申报备案登记表

有重大危险源定期巡查制度和巡查记录,制度完善、记录完整、准确、无漏项,查制度和记录

三类人员档案是否完备,查三类人员登记台帐

按时报送重大危险源监控报告表,查留存报告表

3

隐患排查治理

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有安全检查记录,记录完整、准确

有隐患登记台帐,记载完整、准确

有隐患整改通知单,有整改复查销号记录,签字手续完整

有隐患排查统计分析资料,分析资料及时上报,查每月隐患统计报告表

重大隐患有整改计划、有整改实施方案、有整改期间应急预案、有验收记录,并及时上报有关资料。

4

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理

有安全考核奖惩办法,并严格执行。

查考核制度、记录和台帐

事故按照“四不放过”进行调查处理,查事故台帐和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记录

建立完备的事故处理资料及定期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查事故台帐

5

安全评价

定期进行安全评价(评估),查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报有关部门备案,查备案登记表

针对评价中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查整改记录

6、

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有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

应急处理组织与职责、事故类型和原因、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处理原则和程序、事故报警和报告、抢险和医疗救护。

查预案文本和发布文件

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定期进行演练(每年至少两次),查演练记录和有关资料

有互助救助协议

应急救援预案及时修订和报送备案,查预案文本和备案登记表

7

培训、教育和安全活动

液化气站领导、主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省级或者市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

其他从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并记录在案,查安全教育档案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查活动资料

开展“夏季百日安全赛”活动,查活动资料

开展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查相关资料

8

设备检验检测、维护保养

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台帐记录完整、准确

设备设施是进行期进行维护、保养,查维护保养记录

特种设备、储罐等及时进行检测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查检测检验记录

储气罐的安全附件:

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定期检测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查检验检测报告

定期对监控报警装置(固定式、便携式)进行维护保养、检测鉴定,查维护、检测记录

维修保养(动火、动土、登高、入罐、临时用电等)遵守安全规定,办理相关批准手续,查批准手续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查检测报告

消防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查维护保养记录

防静电、防雷设施定期检测检验合格,查检测检验记录和报告

9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有劳动防护用品台帐

有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按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进销存严把质量关,查进销存验收凭证

 

二、生产现场

(一)平面布置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依据标准

检查结论

1

疏散

是否满足车辆着火时紧急撤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防止静电事故通则》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安全标志》

《安全色》

2

液化气站是否设置两个以上的安全疏散出口

3

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

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4

道路

液化气站的进出口的设置和进出口道路的坡度及流水坡地是否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5

车辆入口和出口是否分开设置

6

站内单车宽度不应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

7

站内停车场及道路路面不应用沥青路面

8

变电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3.5m。

地势不低洼、不积水。

变配电站场地应有排水措施,所有地段坡度最小不应小于0.3%

9

安全距离

站的危险工艺设施与站外建筑物质检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米以及小雨或等于相关标准规定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米的非燃烧实体围墙

10

储罐区与室外变电室配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11

储气罐防火堤外侧基线脚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12

当防火净距小于规范规定值时,应设置防火隔墙,墙长应大于储罐区两侧各0.5m

13

配电装置室内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时,柜后通道800mm;柜前通道:

固定式1500mm、手车式单车长+1200mm

14

配电装置室内低压开关柜双排面对面布置时,屏前通道:

固定式2000mm、抽屉式2300mm;屏后通道1000mm

(二)电气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依据标准

检查结论

1

配电站

站内的照明用具是否均为防爆灯具、防爆开关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2

变电所应设置围墙或围栏进行防护

3

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当断开一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60%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一、二级负荷

4

35-110kV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

5

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10kV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

6

在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的互为备用的所用变压器

7

重要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的容量,应满足:

 全所事故停电1h的放电容量;事故放电末期最大冲击负荷容量;应满足分闸、信号和继电保护的要求

8

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

9

管型母线应选用单管结构,固定方式宜用支持式

10

屋外配电装置应设置必要的巡视小道及操作地坪

11

配电室

配变电站(室)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接近电源侧、设备运输方便,避开剧烈振动、高温、多尘、有腐蚀性气体场所,地势不低洼不积水,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12

配电装置室应设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装弹簧锁。

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

13

配变电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14

变配电所的高压及低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接线

15

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为0.4kV的总开关,宜采用低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16

配电所所用电源宜引自就近的配电变压器220/380V侧

17

户外箱式变电站的进出线宜采用电缆

18

配电间内的线路应无搭接、凌乱现象

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电线路,应在室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

19

电工用具(令克棒、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定期检测合格

20

变压器、发电机

变压器本体及所有附件应无缺损,且不渗

21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变压器,工作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芯线或铜、钢硬连接线,变压器外壳接地装置连接可靠

22

作为应急电源时应设自起的装置,当正常电源中断供电时,机组自起动,并在15S内向负荷供电

23

继电保护

电力设备和线路应装设反应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24

常用测量仪表应能正确反映电力装置的运行参数;能随时监测电力装置回路的绝缘状况

25

电气线路

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和金具的安全系数应符合规范规定

26

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

27

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28

电缆支架、槽盒、保护管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接地应良好

29

系统接地

380/220V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做到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分开敷设

30

变电所内,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31

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

32

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

33

明敷接地线应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和检修,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150~300mm,与墙壁间隔宜为10~15m

(三)防雷防静电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依据标准

检查结果

1

接地

储气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2

站内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

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储气罐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4

埋地罐应与露出地面的工艺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5

站内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

6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7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8

储气罐区及钢瓶库区应设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宜设置能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