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358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docx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34页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海淀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9分)

吾尝谓医之在天下,其资生民之用,盖与谷帛等,窃怪世之工其道者何少也。

自三代以来,以医名世者多矣,其为论说方术大备矣。

又尝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学。

使孝子慈孙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可不悲哉!

予少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心得而能原其所以说者也。

而世医不以术易衣食者鲜矣,何暇及此哉!

宜工之者寡,而古学之废也。

意必有聪明微妙之君子,悯兹学之不振,悼生人之疾疠,独治其道,修其术,而莫或知之者焉。

绍圣丁丑,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馬。

其于医,殆所谓聪明微妙者也。

君讳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

儿时读书,尝问医于父,父授以《脉诀》,君曰:

“是不足为也。

”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

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君时未冠也。

已而病聋,君曰:

“天使我隐于医欤!

”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贯通。

时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有與疾自千里踵门求治者,君为辟第舍居之,亲视膳粥、药物,既愈而后遣之,如是常数十百人不绝也。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亦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戊寅之春,予见君于蕲水山中。

视其貌伟然,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

告予曰:

“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也。

予欲以其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解》数万言。

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古今异宜,方术脱遗,备伤寒之变,补仲景《伤寒论》。

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一卷。

”吁!

其备矣。

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

“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是冬而君疾作。

明年春而剧。

门人请自视脉,君笑曰:

“予察之审矣,胃气已绝,死矣。

”因尽屏药饵,忽焉韵语数句,授其婿,盖超然达者语也。

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年五十八,时二月初六也。

(取材于张耒《庞安常墓志铭》)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而世医不以术易衣食者鲜矣易:

改变

②悼生人之疾疠悼:

为……担心

③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治:

研究

④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乃:

于是

⑤靡不贯通靡:

没有

⑥亦不复为治为:

因为

⑦其史之妄乎其:

恐怕、大概

⑧予察之审矣审:

清楚

A.①⑥B.②⑦C.③⑤D.④⑧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与谷帛等

大概是和谷物布帛相同的

B.天使我隐于医欤

这是上天让我无法行医了

C.秩其职任

整编排列它们功用的次序

D.因尽屏药饵

于是完全不服用任何药物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表达了对当时部分从医者的不满,但也相信有“治其道,修其术”的良医存在

B.庞安时医术高明,有仁爱之心,为求医者提供居所,调理饮食,事必躬亲,不取分文。

C.庞安时对古代医学理论常有自己的见解,对名医扁鹊的医书、华佗的事迹有客观评价。

D.文章结尾处写庞安时痼疾加剧,却能够淡然处之,表现了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心得而能原其所以说者也。

10.第三段中的“吁!

其备矣”,是作者对庞安时著述完备的感叹。

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述作者这样感叹的理由。

(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

(共7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1】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注释:

【1】鞟(kuò):

去毛的兽皮。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分)

(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6.(3分)A

7.(3分)B

8.(3分)B

9.(4分)参考译文:

(当世的医生)大都沿袭前人通行的说法来治病,(他们)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不能去推究前人这样说的原因。

【评分标准】其中“率”“成说”“原”“所以”,每错一处扣1分;整句表达不通顺扣1分;4分扣完为止。

10.(6分)参考答案:

作者感叹庞安时著述完备,是因为庞安时医学著述多,且研究方向全面。

其著述中:

①有将扁鹊《难经》中深奥的医学理论解说给后人的《难经解》;

②有研究记录药物性能与人体脏器匹配关系的《主对集》;

③有对张仲景《伤寒论》遗漏药方和对伤寒症状的表现进行补充的著述;

④有对古书没有记载的新出现的有效药物,进行研究记录的《本草补遗》。

【评分标准】整体解说,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条分析,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7分)

(1)参考译文:

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评分标准】每句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

(2)参考答案:

第一问:

“质”“文”同等重要。

【评分标准】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评分标准】例子具体、恰切,2分;分析“质”和“文”的关系有逻辑,认识到位,2分。

言之成理即可。

附录:

文言文译文

我曾经说过,世间的医生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来说,他们的作用大概是和谷物布帛一样的,我私下里奇怪现在擅长医道的人怎么那么少啊。

从夏商周以来,凭借医术而闻名于世的人很多,他们论说医术的著作也很完备了。

我又奇怪于现在的医生都轻忽那些医书而不研习。

因此,致使众多孝子慈孙在亲人遭受疾病痛苦,需要救治的时候,留下了许多遗憾,这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我小时候身体孱弱多病,因此经常与当世的一些医生交游,(当世的医生)大都沿袭前人通行的说法来治病,(他们)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不能去推究前人成书立说的原因。

况且世上的医生不拿医术作为谋生手段,来换取衣食的人已经很少了,又哪里有精力顾及到这些呢。

自然擅长医道和医术的人越来越少,而古代的医学传统也荒废了。

(但是)我想世间一定会有明察事理、精微深奥、才能出众的医者,悲悯医学的的凋敝,为老百姓长期遭受病痛感到极度的哀伤,独自专心研究治病的本领,钻研精进医疗技术,只是目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罢了。

绍圣丁丑,我获罪被贬谪到齐安,后来认识了蕲水的庞安时。

他在医学方面,大概就是我所说的明察事理、精微深奥的人。

庞君名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

庞安时小时候读书,曾向父亲求问医学,父亲将《脉诀》给他,庞安时说:

“《脉诀》内容浅显,不值得学。

”然后,他只选取了黄帝和扁鹊的脉书潜心研究。

不久,他便能通晓书中的全部内容,并且时常有自己新的见解,(别人)与他辩驳诘难也不能使他改变。

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未成年。

不久,庞安时因患病而耳聋,他感叹道:

“这是(上天)让我退隐为医(潜心研习医术)啊!

”于是他更加刻苦地研究《灵枢》《太素》等珍贵的医书,经传百家之言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无不融会贯通。

庞安时常常为人治病,一般十有八九都能痊愈。

有抱病乘车从千里之外上门来求治的人,庞安时为他们腾出房间,让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食物、药品,等病人痊愈后才让他们回家,这样的情况常常是数十上百人不断。

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他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也不再为(他们)治疗。

庞安时治好了无数的病人,一些患者拿着财物来感谢,他并不都收取。

戊寅之春,我在蕲水的深山之中见到了庞安时。

我看他形貌出众,听他言谈,(其言论)既渊博丰富又切要简明,既精深微妙又通俗易懂。

(庞安时)告诉我:

“世上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只有扁鹊的医术写的最深奥,就是那本《难经》。

我想把《难经》里记载的医术解说给后人,所以著《难经解》共数万言。

我仔细观察植物(药物)的性能,及其与人体脏器间的匹配关系,整编排列药物功用的次序,评定药物的寒热性气,分辨药物的阴阳属性,用它们来治疗各种疾病,并著《主对集》一卷。

(对于)古今观点不同有争议的,医术有所缺漏的,(为了)使得伤寒的不同症状表现能记录得更加详细,我对张仲景的《伤寒论》进行了补充。

有些药物是后世才出现,古人没有记载,现在的人又不能辨别的。

我经过尝试,确认了这些药材的功效,认为医书中不应该遗漏,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卷。

”啊,实在是太完备了!

我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

“医术如果真的像书中所写的这样,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并不真实吧!

这年冬天,庞安时顽疾发作。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病情加剧。

他的学生请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

“我已仔细地研究了,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

”于是他完全不再服用任何药物。

有一天他忽然说了几句韵语给他的女婿,都是些超脱旷达的人常说的话。

过了几天,他在与客人坐着谈话时安然辞世,时年五十八岁,时间是二月初六日。

丰台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

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叙其篇目,曰:

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

此史之所以作也。

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杌嵬琐、奸回凶慝【1】之形,可幸而掩也。

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何以知其然也?

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为治天下之本。

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以为治天下之具。

而为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记者岂独其迹也?

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

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

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

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乎?

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

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

夫自三代之后为史者,如迁【2】之文,亦不可不谓隽伟拔出之才、非常之士也。

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何哉?

盖圣贤之高致,迁固有不能纯达其情而见之于后者矣,故不得而与之也。

迁之得失如此,况其他邪?

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3】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

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

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

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礼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著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

可不惜哉!

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岂可忽哉!

岂可忽哉!

 (取材于曾巩《南齐书目录序》)

注释:

【1】慝:

邪恶,罪恶。

【2】迁:

司马迁。

【3】缋:

通“绘”。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叙其篇目      叙:

作序      B.而为法戒       戒:

戒除

C.周万事之理      周:

综括      D.其言至约       约:

简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史之所以作也               使由之者不能知

B.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           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

C.小大精粗,无不尽也            故不得而与之也

D.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      数世之史既然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乱其实           有的窜乱了那些历史事实

B.郁而不发           积结在一处而不能传扬

C.其任可得而称也      他的能力与良史之名相称了

D.以为治天下之具      觉得治理天下的条件都具备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曾巩校勘萧子显著《南齐书》时所作序文,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观。

B.曾巩认为“良史”应该满足四个条件:

见识广博,思想合用,才智出众,文辞精妙。

C.撰写唐虞二典的史官是圣人的门徒,因而他们执笔写作都能言词简洁,紧扣史实。

D.司马迁是一位俊逸英伟、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史学家,却无资格进入良史行列。

10.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不惜哉”的感慨?

请结合全文分条简述。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7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

“雍【1】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

“可也,简。

”仲弓曰:

“居【2】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

“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

【1】雍:

冉雍,字仲弓。

【2】居:

居心,存心。

(1)孔子评价子桑伯子时所说的“简”,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语境加以解说。

(4分)

答: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仲弓是怎样的人。

(3分)

答:

                                                                        

                                                                              

                                                                              

二、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25分。

6.B(3分)【解析】戒:

鉴戒。

7.C(3分)【解析】A.助词,可不译;代词,他(们)。

B.助词,无义;代词,……的人。

 C.语助词,加强肯定语气。

 D连词,表转折;代词,这样。

8.D(3分)【解析】应理解为“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措施”.

9.C(3分)【解析】无因果关系,“他们执笔写作都能言词简洁,紧扣史实”文中无据。

10.【参考答案】(6分)

为萧子显修撰的史书个人喜好突出,内容不合史实,语言过分雕饰而痛惜。

为萧子显个人见识、思想、才智、文采难以胜任史官之职却勉强为之而痛惜。

为三代之后的历史著作大多不能为后代执政者提供有效的借鉴措施而痛惜。

为三代之后的帝王选择的史官大多能力不济,不能胜任其职而为君王痛惜。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答及3点即可得满分。

概括不全面、语言欠准确酌情扣分。

11.

(1)(4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

简,简要。

(1分)可:

可以,好。

这里表达一种肯定语气。

孔子肯定了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对子桑伯子处理政务简要而不繁琐的治政能力深为赞赏。

(2分)体现了孔子处理政务要简要的治政理念。

(1分)

示例二:

简,简要。

(1分)可:

还可以,不坏,还过得去。

孔子对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持保留态度,(2分)体现出孔子重视对职业心存敬畏而又要简要行事的治政思想。

(1分)

【评分标准】4分。

“词义理解”2分,“内涵理解”2分。

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3分)【答案示例】

要点一:

有为官才德。

要点二:

敬业而善于处理政务。

要点三:

勤学好问。

要点四:

追求自我完善。

【评分标准】3分。

每个要点1分,答满3点即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南齐书目录序》

《南齐书》,南朝梁代萧子显编撰。

臣下我等人因奉命校勘订正本书的错误,就为本书篇目作序文说:

要把前代的是非得失和兴亡治乱的原由作为法式与鉴戒,就一定要找到那种能够托付的执笔人,然后才能够传播久远。

这是撰修史书的原因啊!

然而那种所该托付的执笔人却没择取到合适的人选,就会有的失掉那原本的意图,有的窜乱那史实,有的剖析事理不通达,有的遣词不当。

所以,即使有突出的功业、美好的德行、异乎寻常的治迹,也会幽暗而不显明,闭结而不扬布,可那些凶顽至极、狂险猥琐、奸邪凶恶的形迹,却能侥幸掩盖住啊!

古代所说的良史,他的识见一定足够用来综括万事的道理,他的记史思想一定足够用来适合天下的行用,他的才智一定足够用来通晓很难领悟的意旨,他的文辞一定足够用来阐发很难显露的情状。

达到这样的标准以后,他的能力就能够与“良史”相称了。

凭什么知道良史是这样呢?

从前,唐尧、虞舜拥有如神之明的心性,具有深奥玄妙的德行,使得跟随的人不能觉察到,觉察到的人也不能称赞他,(可是人们)把这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所传布的号令,所设置的法规制度,那言辞极其简略,体式极其周备,(人们)把这作为治理天下的措施。

而撰著《尧典》与《舜典》的人,推布并宣明这些,所记述的,哪里仅仅是尧、舜的治迹啊?

他们深切微妙的用意也一道传达出来。

细小和重大的、精微与梗概的,没有不穷尽的;本源和末端、先行和后续,没有不明晰的。

让诵读他们的言论的人,就像自己出现在当时一样;研求它的意旨的人,就像接触到所记述的本人一样。

这难道还称不上是识见足够用来综括万事的道理,思想足够用来适合天下的行用,才智足够用来通晓很难领悟的意旨,文辞足够用来阐发很难显露的情状吗?

正当尧、舜的时候,哪里只是分掌政务的人都是天下的英士呢?

恐怕执持竹简、操握笔管而跟随左右的人,也都是圣人的门徒啊。

从夏、商、周三代以后撰写史书的人,像司马迁这样的文才,也不能不称得上是俊逸英伟、出类拔萃的奇才、非同寻常的杰士了。

但是,只能认为他是识见尚未能足够用来综括万事的原理,思想尚未能足够用来适合天下的行用,才智尚未能足够用来通晓很难领悟的意旨,文辞尚未能足够用来阐发很难显露的情状,为什么呢?

因为圣贤的高妙思致,司马迁原本还不能够纯正地表达出他的情志并显现给后世啊,所以,就不能进入到良史行列中。

司马迁的得失尚且是这样,何况其他人呢?

就萧子显于他的这部史书而言,喜好自己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他更动窜改、截断拆开、斧凿雕琢、增饰文采的变动手法更多,因而他的文笔就越低下。

难道那才质原本就不可以勉强而拥有吧?

好几朝的史书已经是这样,所以那事迹模糊不清,尽管存在随顺时世去成就功业威名的君主、共同联合谋议的臣僚,却没有显赫地能耸动起天下的视听、在天下人口中传播的人物啊。

而一时间偷安、争夺、倾轧、陷害、背弃礼法、违背道义的人,也侥幸没有明白地显露在世人面前,难道不是所托付的人没选择合适的缘故吗?

能不痛惜嘛!

史书是用来宣明治理天下的原则与方法的。

所以,修撰它的人,也一定是天下一流的才士,然后他的才能就可以与良史相称了。

这哪能忽略呢!

这哪能忽略呢!

二、《论语》

孔子说:

“冉雍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

“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

(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

”孔子说:

“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

“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石景山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7分)

万物不①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

故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于用之。

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

“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

”汤曰:

“嘻!

尽之矣。

非桀,其孰为此也?

”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

“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

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

“汤之德及禽兽矣。

”四十国归之。

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

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

“更葬之。

”吏曰:

“此无主矣。

”文王曰:

“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

今我非其主也?

”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

天下闻之曰:

“文王贤矣!

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

“子之公不有恙乎?

”搏杖而揖之,问曰:

“子之父母不有恙乎?

”置杖而问曰:

“子之兄弟不有恙乎?

”杙②步而倍之,问曰:

“子之妻子不有恙乎?

”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于以尊位厚禄乎?

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

今之人贵能射也,以攻战侵夺也。

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

仁人之得饴,以养疾侍老也。

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③也。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

注释:

①不:

此字应是因传写错误而多出来的。

②杙(yì):

小木桩。

③楗(jiàn):

门栓。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原:

根本

②其孰为此也其:

那,那么

③昔蛛蝥作网罟罟:

④非徒网鸟也徒:

只,仅仅

⑤吏以闻于文王闻:

报告上级

⑥又况于人乎于:

对,对于

⑦杙步而倍之倍:

反也,背过身

⑧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暴:

凶恶,残暴

A.①⑥B.②⑧C.③⑤D.④⑦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商汤、周武王使用物之材,成就了他们的王业

B.皆离吾网

飞禽走兽都离开我的网

C.孔子荷杖而问之曰

孔子扛着手杖问他

D.古之人贵能射也

古代的人重视善射的技艺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汤认为禽兽想向哪去就向哪去,天命使然不可抗拒。

B.“朽骨”无主,作为一国之主,文王认为有责任安葬它。

C.孔子富有智慧,用活一根手杖,问候了弟子的家人们。

D.跖与企足这类盗人用饴行窃,与仁人用饴目的大不同。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3分)

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