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367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备课教案

以下教案是2018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备课教案,包括教材分析、教案14课时,机动课时教案3课时,下载后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修改。

2017-2018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

简析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能够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基础上,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主要内容包括: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用加、减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

教学

目标

1.是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整十数家整十数(和大于100)整百数家整百数(和大于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正确地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

2.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探索并理解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进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能通过估算确定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和或差的大致范围,以检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3.使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加减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归纳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下基本方法,积累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5.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难点: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教学

措施

1.教学稍复杂的口算,鼓励学生通过分解和转化,利用已经掌握的口算完成新的口算,并通过评价各种算法,在比较中自主选择易行、高效、少错的方法。

2.联系旧知识,突出新知识。

3.回顾反思所进行的计算,总结计算法则。

4.及时指导学生验算,培养他们自觉验算的习惯。

5.整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善相关的认知结构,丰富计算经验。

课时安排

14课时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1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15+48+920+3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红跳了多少下?

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明确问题:

“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28下”是什么意思?

分别怎样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

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

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

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提问:

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交流中小结: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集体订正。

小结:

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

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

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能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出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结果。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2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24+4512+7536+1820—7

24+4915+7555+1850—20

说说“36+18和20—7”的口算方法。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23+5235+1469+1354+17

说说估算方法。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2.

出示教材情境图: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们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不退位的)56—24(退位的)56—27

这节课我们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

你能口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到小组里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再听别人的算法。

全班交流。

重点放在退位减上,多让学生说一说。

比较:

上面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

不同点:

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小结:

同学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2题让学生体会退位与不退位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集体订正。

小结:

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

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

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教材上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再通过计算,检验估算的情况。

四、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

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3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用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

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

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

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小结:

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

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34+18—15或34—15+18.

怎样计算呢?

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

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

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可以怎样解答?

请同学板演算式。

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

表格告诉我们什么?

(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

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提问:

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方法上的异同。

2.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4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练习六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知识再现

1.口算(练习六第1题)

指名口算。

先比较前面两组每组上下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再比较前面两组每行左右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2.揭示课题。

板书:

练习六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2题。

同桌两人合作练习。

2.完成“练习六”第3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交流估算方法。

在教材上用“Ο”圈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用“□”圈出得数比50大的算式。

3.完成“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直接写得数。

注意速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下车15人”“上车11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练习六”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用这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进行相关计算。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

教学难点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的口算方法。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5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练习六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知识再现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这节课老师想知道大家计算的熟练程度,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课题:

练习六

完成“练习六”第7题。

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地1小题,再算第2.3小题。

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8题。

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怎样变化的。

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学生读题,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

学生口答。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1题。

说说原有、卖出、还剩的之间的关系。

学生各自填表。

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六”第12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整十数、整百数加减的口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6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练习六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知识再现

1.提问:

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自己举例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些知识。

板书:

练习六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4题。

学生独立口算,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同一组三道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六”第15题。

学生根据加法、减法的关系填表,做完后交流。

3.完成“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完成在教材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教师评价时,表扬做得对、做得快的同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六”第18题。

看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

3.完成“练习六”第19题。

根据条件,你能提出问题解答吗?

学生解答。

4.动脑筋想一想,完成教材第67页的“思考题”。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十位向百位进位的方法。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7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

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

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

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64+8

问:

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导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板书课题: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

”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2+86=?

(幅)

提问:

你会用竖式算出142加86的和吗?

大家来试一试吧。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重点说说十位上4加8得12应如何继续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

谈话:

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学生验算。

2.教学“试一试”。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643+752=?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讨论6加7得13怎么继续算。

再让学生交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

3.总结计算方法。

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10向千位进1”。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发现上下两题交换位置,两人相互检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不要求做得快,只强调全做对,并认真验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

四、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练习巩固了知识。

用竖式计算加法应注意数位对齐。

 

教后

反思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授课

学校

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意识的培养。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第8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师生活动

二、三次备课

(二次备课用黑色、三次备课用红色)

一、先学探究

1.竖式计算。

154+942=87+261=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

第1小题为什么千位上是1?

第二小题百位上应该是几?

为什么?

2.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接着学习进位加法,与上节课不同的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5.

学生读题,思考:

怎样求两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一年级捐的本数加上二年级捐的本数)

提问:

你能列式吗?

教师板书:

298+405=?

你能先估算一下一共几百本吗?

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只要合理就可以,把它们看成整百数估计。

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计算吗?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方法。

和的十位应该是几?

百位呢?

为什么?

(学生回答)

你做对了吗?

你能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一下吗?

(学生验算)

小结: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向千位进1.

集体订正,并验算。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医生帮助啄木鸟。

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然后改正过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竖式计算并验算,小组内检查,互评完成情况。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结果。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答。

四、反思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归纳: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