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3397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满堂支架的预压方案.docx

解放大道下延线道路6标桥梁部分(三)施工现浇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

解放大道下延线道路6标桥梁部分(三)施工

现浇箱梁支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复核:

武汉市江汉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解放大道下延线道路6标桥梁部分(三)工程项目部

2017年6月

目录

一、满堂支架预压的目的…………………………………………..1

二、支架预压的方法………………………………………………..1

三、施工保证措施…………………………………………………..6

1、组织保证措施…………………………………………………..6

2、质量保证措施…………………………………………………..7

3、安全保证措施…………………………………………………..7

4、应急预案………………………………………………………..9

四、单跨预压荷载计算……………………………………………..12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编制依据:

1、专家论证的本标段《支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2、《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5、《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一、满堂支架预压目的

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

二、支架预压方法

1、底模安装前先安装好临时支座,底模、侧模安装后开始支架预压,但预压前采用胶合板和彩条布铺在模板上,保护模板不被受损和污染。

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抛高要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处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

支架的弹性变形运用沙普软件程序节点计算确定。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支架施工沉留值在15~20mm左右,待预压沉降观测后调整。

2、预压材料选用砂石料,砂石料的堆码按设计梁体的结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防止支架偏压失稳。

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加载时分五次进行。

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掉砂石料,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画出弹性变形曲线,作为调整模板预拱度的依据。

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

3、本方案预压方法依据箱梁钢筋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数为1.2)。

施工前,每袋砂石按标准重进行分包准备好,然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并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

4、一般梁跨预压时间为三天。

卸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

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成果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支架的标高。

5、采用分段预压,先预压边跨,再预压中跨,最后预压另一个边跨。

在安装好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箱梁混凝土自重、内外模板框架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的120%,用砂石料进行支架预压。

砂石料的堆积高度按梁体自重分布曲线图变化取值,从而使预压荷载的分布与梁体荷载的分布相吻合。

加载时按照25%、50%、75%、100%、120%设计荷载分五级加载,加载时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地基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

支架预压重量根据箱梁实际断面计算平均分配到底模上,预压的最大荷载为箱梁重量的1.2倍。

6、测点的布置:

压重前先在底模和下部支架顶端及支架基础上布设观测点,测量位置设在梁跨的1/2、1/4处及中间,布置测量标高点,测点布置位置:

顺桥向布置5处,为支点1/4、1/2,每一处横断面方向布置5点,共布置测量标高点15点。

压重前,测量观测点的原始标高,并作详细记录,(观测点布置如下图)。

7、压重材料的选用:

压重荷载选用砂石料,用等重量的编织袋装好砂石料,便于压重时记录。

8、吊装设备的选用:

压重吊装设备采用2台25T吊车,以加快施工进度。

9、压重顺序:

压重顺序理论应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先压重,后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后压重,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压重的顺序应为:

9.1、先压靠近墩身处,再依次加载向远离墩身的位置排列,堆放顺序(如下图箭头方向),第一层堆放完毕后在堆放下一层,直至达到设计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9.2、预压首先采用纵向满铺底板达到底板混凝土重量,然后在腹板位置纵向堆放与腹板重量相同的重量,最后横向堆放与顶板及翼板相同重量的钢筋。

9.3、测量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并用悬线重锤测支架水平位移量。

9.4、全部重量达到50%时对支架、底模等处的观测点进行标高和平面位置坐标测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分析支架的变形规则。

9.5、继续按上一步的步骤进行压重,待压至总重量的100%时继续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9.6、压重至总重量的120%时停止压重并持荷一天。

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完毕观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毕,每2小时观测一次,一天之后每6小时观测一次,一直观测3天,若每次观测每点下沉量均不超过1mm,即认为支架已经稳定。

然后根据观测值绘制出支座预压变化(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

9.7、预压时间和卸载

自加载完毕,3天以后确认支架已经稳定,即可卸载。

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原则是后加载先卸,先加后卸。

分级分批卸载。

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批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并绘制出支架卸载(时间-----回弹)变化关系曲线。

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变形量。

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上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预留弹性变形上拱度。

10、卸载:

按照压重顺序后压重的先卸载,先压重的后卸载的顺序进行卸载。

在压重重物全部卸完后对现浇支架全面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

11、支架调整:

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

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

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

12、预拱度设置:

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挠度δ1。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2。

(通过预压测量)

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3。

(通过预压消除)

4)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4。

(通过预压消除)

5)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δ5。

预拱度根据上述计算之和确定最大值,设于跨中,其它各点按二次抛物线公式y=f挠×(L-x)/L2计算分配确定。

经支架超载预压之后,根据预拱度计算结果,(减去连续梁预应力施加后产生的上拱度后,差值为实际预拱度值)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

预拱量采用厚度分别为1~10mm的各种木屑在相应设计位置处水平支垫底模的横梁;采用螺旋千斤顶时,调节千斤顶至相应预拱位置处,并固定支撑。

调节预拱度时,由水准仪配合,精确测量。

13、支架拆卸

箱梁初张拉完成后,即可采用分配梁下部支托的螺旋调节顶使支架及底模统一均匀下落与梁体脱离,抽出底模,拆除纵横梁体系。

14、预压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2)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

三、施工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措施

1.1、指挥机构迅速成立及时到位,为加快本工程的建设,我方将成立强有力的现场指挥机构,对内指挥施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络,精选经理部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一旦支架开始预压,即可到位行使职能。

1.2、施工组织不断优化,以施工计划为龙头,切实加强计划管理,认真落实施工进度计划,及时进行计划纠偏,保证施工进度。

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改进、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更趋向合理和完善。

1.3、施工调度高效运转,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队的调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与协调,对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材、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1.4、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施工作业专业化、正规化。

1.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机械化程度高、工程量大的工程即土方开挖及填筑等储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机械。

施工机械和设备及人员必须依计划按时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进场影响工程进度。

1.6、确保劳力充足、高效,根据工程需要,配足充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1.7、确立检查制度,由项目部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检查,检查采用计划与实际进行比较的方法。

对存在延误工期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是施工队伍的原因将进行处罚,要求其在后续作业中争取赶回工期。

1.8、进度自检制度,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每周、每天进行自检,发现延后及时纠正。

2、质量保证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是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求效益的重要条件,我们将严格遵循招标文件提出的规范、规程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见后附图。

2.1、所有操作及质量检查标准均应严格遵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11)的要求进行,严格按图施工。

2.2、对于桥梁墩柱结构设计图部分,施工时应认真阅读和领会设计图中有关说明和施工要点,并遵照执行。

2.3、所有测量标志施工前均应进行复测,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护并定期复测。

对于施工中增设的临时测量标志,其埋设和测量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所有测量标志须经监理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2.4、劳务队的各班组之间互相监督检查是否有技术错误。

项目部质检员经常在现场监督检查是否有质量、技术上的错误,保证每个劳务队的每个班组对施工的工序清楚、明了。

2.5、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劳务队负责质量、安全的人员先自检,自检合格再报项目部质检员检查,项目部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检验时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规范要求。

3、安全保证措施

3.1、对所有施工人员做严格的安全技术书面交底,施工操作人员接受交底,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应在书面交底上签字。

做到人人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人人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3.2、严格检查所用架主材,不合格者坚决不予以使用。

3.3、所有操作人员均应执证上岗,证件必须留施工现场待查,并做到人证相符。

3.4、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带、安全帽,安全带应高挂底用,并遵守施工现场的其它安全规章制度。

3.5、操作有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得吸烟、闲谈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应急预案

为保证该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从开始施工时项目部做好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防患以未然。

4.1、应急小组

组长:

吴友喜

组员:

孙猛、梅建国、杨利龙、汪新华、郑士林、韩辉、魏建明

联系方式:

0278560938013607110199紧急救援联系电话:

120、110、119

4.2、事故报告程序

在施工现场一但发生紧急事故,现场人员迅速拨打救援电话,30分钟内报告给项目部主管领导,2小时内报告给分公司主管部门,4小时内上报给公司工程管理部。

4.3、应急行动

4.3.1、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本分项工程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高处坠落、支架垮塌等自然灾害等。

4.3.2、针对各种事故或紧急情况本岗位应采取的应急行动

(1)自然灾害应急处置

当发生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

大风、地震、暴雨等,项目部要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进行自救,将现场人员移动至高处背风的地方,同时现场的值班人员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拨打110、120、119应急救援电话。

若有受伤者,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2)高处坠落

当施工现场发生高处坠落安全事故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好人员、车辆及设备,情况严重者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

(3)支架垮塌

当施工现场发生支架垮塌安全事故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好人员、车辆及设备,情况严重者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

表A.0.2-1支架沉降观测表——地基测点(mm) 日期:

年月日

测点

加载前

加载中

加载后

卸载6h后

总沉降量

ho

hj

hi

hc

标高

h60%

h80%

h100%

h=24

h=48

h=72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表A.0.2-2支架沉降观测表——支架测点(mm) 日期:

年月日

测点

加载前

加载中

加载后

卸载6h后

总沉降量

ho

hj

hi

hc

标高

h60%

h80%

h100%

h=24

h=48

h=72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沉降差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