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483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新县龙潭冲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与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新县小界岭宜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地点:

新县沙窝镇龙潭冲区域

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新县工程咨询中心

证书号:

工咨丙12020

1.2研究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办法》;

(2)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7)《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旅游局2005年

(11)《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5)新县龙潭冲旅游区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内容是对河南省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就建设项目的资源优势、建设背景、建设必要性、环境容量和规模预测、建设内容、劳动定员、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上级决策部门和承办单位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河南省新县以“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和“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主题,依托红、绿色旅游资源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弘扬“将军之光”,通过发展红绿色旅游,让深藏在大别山脚下的“将军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13万人次,收入2.94亿元,占全县GDP的6.2%,今年前5个月,接待游客43万人次,收入8385万元,同比增长18%。

自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试验区”后,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大讨论,举办了县委中心组“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集中研讨活动,树立了发展理念。

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新县龙潭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新县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促进新县旅游开发的红绿结合;

3、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有利于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因此,龙潭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为新县旅游新增一个重要的亮点,同时提高了景点质量,提升了旅游区的文化品位,挖掘了旅游区文化内涵,从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特色经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5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

(1)环境容量

采用面积估算法和线路估算法进行测算,经综合分析后,龙潭冲旅游区日环境容量为0.32万人,年环境容量为83.2万人。

(2)旅游规模

根据客源条件、客源市场类型分析,参考项目所在区域近年的游客人数,对龙潭冲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预测,取12年客流量的平均值,设定为本项目的旅游规模,年均接待游客27.46万人。

1.6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龙潭冲和香炉寨为载体,以淮南文化为灵魂,把淮南文化和自然生态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

把龙潭冲景区打造成集观光、度假、游乐、探险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文化主题景区,成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1.7建设内容

河南省新县龙潭冲旅游区建设项目主要有: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道路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信信息工程;

(2)旅游配套项目:

景区大门、旅游主题活动项目、停车场及引导标志、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3)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

环卫设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

1.8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本项目规模总投资41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94万元,建设期利息23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9万元。

融资方案:

项目拟采取申请银行贷款1763万元(含建设期利息),承办单位自筹2423万元(含铺底流动资金59万元)。

1.9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计算期内,本项目的年均收入为2596万元,总成本费用48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971万元,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7.72%(税前),投资回收期为6.6年。

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基准参数,财务评价可行。

1.10结论与建议

项目建成后,不但能促进旅游发展,带动相关行业方面发展,而且可以完善新县旅游的分布格局。

因此,本项目符合河南省旅游发展区域政策的要求,经济效益较好,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模

游客人数

万人

27.46

12年平均

2

劳动定员

75

3

年耗动力

3.1

万度

90.9

年均

3.2

万吨

年均

4

规模总投资

万元

4186

4.1

建设投资

万元

3894

4.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33

4.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59

5

资金筹措(规模总投资)

万元

5.1

申请银行贷款

万元

1763

5.2

承办单位自筹

万元

2423

6

财务评价

6.1

营业收入

万元

2596

年均

6.2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82

年均

6.3

利润总额

万元

1971

年均

6.4

净利润

万元

1478.6

年均

6.5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27.72

税前

6.6

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6.6

税前

6.7

借款偿还期

6.8

盈亏平衡点(BET)

%

53.8

 

第二章项目环境概况

2.1区域交通

小界岭即江淮分水岭,岭南水入长江,岭北水入淮河。

龙潭冲位于岭北的新县沙窝镇,距新县县城35公里,紧临G106公路。

其所在的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南北过渡带,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襟合肥,南视武汉,北达郑州,京九铁路、大广高速、106国道纵穿而过,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旅游可进入性强。

2.2地理条件

2.2.1地质地貌

新县属于秦岭地层区桐柏—大别山分区,地层复杂,母岩为花岗岩及少量的片麻岩、石灰岩等。

区内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势,属低山区。

其地貌特点为山峦起伏连绵,山势雄伟,峰高谷深,溪涧纵横,中下部较陡,坡度多在30--400之间;上部较平坦,坡度多为15—200,海拔高度多在100—700米之间。

2.2.2气候条件

新县位于我国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以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受江淮流域的影响,气候较河南省其他地区较为温和湿润。

区内年平均气温15.2℃,一月平均气温2℃,七月平均气温27.6℃,最冷年平均气温14.4℃,最暖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为222天。

区内冬季多为西北风和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5m/s。

2.2.3水文条件

新县的河流水系可概括为“二大流域六大水系”。

淮河流域面积为1307km2,占全县面积的85.7%,含潢河、白露河(龙潭冲即白露河源头)、竹杆河、寨河四大水系。

长江流域面积为304.5km2,占全县面积的14.3%,含倒水、举水两大水系。

境风河流总长度684km,河网密度0.8km/km2。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277.5mm,最多年为1662.3mm(1980年),最低年为738.1mm(1966年),日最大降水量202.3mm(1980年7月17日),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达500.8mm,占年降水量的40%,年平均湿度为76%。

2.2.4土壤条件

新县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局部为水稻土和潮土。

黄棕壤多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山区,呈黄棕色,质地较为粘重,有机质含量1.069%,速效磷28ppm,全氮含量0.0691%,有利于林木生长;区内局部为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山谷平地,土壤为水稻土,质松肥沃、耕层厚,PH值在5.1-7.7之间。

河谷阶地中,多为潮土,土层较厚,水热条件好,适宜于水杉、柳杉、池杉、毛竹等多种林木生长。

2.3区域旅游业发展状况

2008年新县接待游客113万人次,收入2.94亿元,占全县GDP的6.2%。

今年前5个月,接待游客43万人次,收入8385万元,同比增长18%。

目前新到已建成了许世友将军故里旅游区、郑维山将军故里旅游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江淮岭生态园等8大景区,其中国家3A级景区5个,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游、红色首府游、将军故里游和革命历史文化长廊游4条旅游线路。

2.4社会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新县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开发不断升级、劳务输出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但是,新县仍是贫困县,与我国发达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新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改革创新,寻找突破口。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一产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7.8%,二产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5.9%,三产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7.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10万元,同比增长24.1%。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4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亿元,同比增长17.5%。

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机动车。

城镇化率达35.3%。

第三章旅游资源概述

3.1区域旅游资源概述

3.1.1信阳市旅游资源概述

信阳市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规律。

即大致以国道312境内西段与省道339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带。

一是大别山区红绿色旅游带,立于位于国道312境内西段与省道339连线以南,是大别山北麓山区,这里集中了规划区主要的山水林生态旅游区以及红色、宗教旅游景点,是全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带,以休闲度假、生态科考、红色教育为主要功能。

二是山前平原观光休闲旅游带,位于国道312境内西段与省道339连线以北,这里以丘陵平原为主,城镇、人口分布较密集,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景点以文物古迹、产业、水域风光、红色以及人造休闲娱乐设施等为主,资源丰富,但规模小,资源吸引力不及山区,以文化、休闲及产业旅游为主要功能。

从资源等级分布看,优良级(三、四、五级)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大别山红绿旅游带,一般资源则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平原。

从资源类型分布来看,人文、生物、天象与气候等自然生态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大别山区,湖泊、河流等水域景观以及水库、堤坝等水工建设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与平原。

古迹遗址和墓葬主要分布在北半部的平原地区,古代建筑与设施主要分布在山区及城镇,现代建筑与设施主要分布在城镇,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新县、罗山、光山、固始等的山地丘陵地区。

3.1.2新县旅游资源概述

新县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红色文化资源凝重而独特,绿色生态文化瑰丽而奇特,民俗文化厚重而多彩。

这些都将为新县文化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

1、红色文化资源

新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首府所在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

新县拥有历史纪念地365处,其中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苏区税务总局旧址、鄂豫皖军委政治保卫局旧址、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许世友将军故里、吴焕先故居、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卓越等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中国工农经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等5个全国第一和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等10个鄂豫皖三省第一。

2、绿色生态文化资源

新县地处南北过渡带,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高达73%,拥有500多种野生动物和1000多种植物,被誉为“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

境内有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毛尖省级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淮岭生态园和天台山、龙潭冲、九龙潭、九女潭等自然风景区。

新县盛产银杏、茶叶、油茶、板栗、中药材、山野菜和猕猴桃等土特产,其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之冠,被誉为“银杏之乡”、“茶叶之乡”、“板栗之乡”。

3、民俗文化资源

新县民风淳朴,民俗文化特色独具,有汉潢古道、苏河龙山文化遗址、天亮寺新石器文化遗址、艾洼商周文化遗址、战国墓遗址等;有保存完好的周河毛铺、八里丁李湾等明清建筑群、沙窝明清商业街和田铺、卡房等豫南山区民居群;有舞狮子、耍龙灯等民间艺术表演;有花会、书会、菊展、庙会等民间活动;有豫剧、曲剧、越剧、花鼓戏、黄梅戏等多种戏曲以及当地特色山歌和民谣等。

另外,新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为“信阳毛尖”主产区之一,茶文化早已植入民俗文化之中。

3.2景区旅游资源概况

1、自然旅游资源

龙潭冲森林茂密、绿竹幽幽、涧溪清澈、鱼儿悠游,山上古木参天、盘藤冉枝、峭壁摩崖、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石奇: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处景色。

锞子石、冲天石、乌龟石、石仓、棺材石、猫儿石等,栩栩如生,奇趣无穷。

(2)花香:

龙潭冲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每到春季,繁花似锦,争奇斗艳,芳香扑鼻,特别是映山红格外迷人。

(3)草美:

龙潭冲草甸广阔幽静,芳草茵茵,牛羊在其间,更有世外桃源的意境,美不胜收。

(4)水秀:

冲内水流潺潺,清澈见底,拥有多种矿物质,甘甜可口。

尤其是景区内的龙潭瀑布,落差百余米,气势雄伟、壮观。

(5)林密:

香炉寨森林覆盖率高达93%,夏季时分,满山碧绿。

(6)气爽:

白云森林茂密,负离子含量高,空气清新宜人,是一个度假疗养的绝佳去处。

(7)洞幽:

香炉寨上有一处天然洞穴,幽静深邃,巧夺天工。

2、人文旅游资源

龙潭冲人文旅游资源较少,主要有:

(1)香炉寨旧址:

目前有水井、寨墙等部分保留完好。

(2)观音庙:

建在一座莲花形奇石上的国内最小古庙宇。

(3)骑龙寺:

小界岭吓得一座古寺。

(4)宋冲豫南古民居:

以纳入河南省古民居保护系列。

(5)汉潢古道:

一块天然石板上车辙遗迹尚存。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项目建设的背景

1、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加快其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全球旅游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世界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旅游业、电讯业,、资讯科技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主要推动力。

今天的旅游业,不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同时也已形成了社会的系统工程,从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市场营销以及与配套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构成了一统一的大产业体系。

作为现代社会基本需求之一的旅游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1997年12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土耳其《旅游业:

2000年前瞻》的展望报告,到2020年世界每年将有16亿人次到外国旅游,每年的国际旅游花费是2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用在国际旅游上。

而且,大体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比率是1比10,因此,到2020年每年就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花费是20亿美元。

以上数据充分展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它表明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现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世界十大旅游国行列,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正受到世人瞩目。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带薪假日及双休制的实施,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旅游消费与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大众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现代旅游发展方式也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人们通过旅游活动不仅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要品味和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达到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的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

旅游业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其极其美妙的发展前景。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示: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西移,各地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按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13万—14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率将达到8%左右,旅游业将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可见,中国旅游业在新的世纪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因此,新县将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口,顺应了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2、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的过度膨胀,这些不良后果正在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因此,要求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使资源使用的速度低于更新的速度,保证现代社会和后代社会的发展有充足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主要以欣赏和研究生态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特征为目的,旨在突出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它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①生态旅游以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和人类文化知识为主;②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旅游活动;③生态旅游所需的游览条件较简单;④生态旅游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迅速引起国内外旅游界与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生态旅游的发展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景,植物,动物及当地文化创造新的价值。

生态旅游区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协调性;保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得性。

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活动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强劲。

199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

据估算,生态旅游正以25%—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众多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新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正是这种旅游发展趋势最现实的反映和必然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是切准了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脉博,选准了旅游开发的项目导向。

3、新县龙潭冲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龙潭冲,距新县县城35公里。

是一处以绝壁瀑布,幽谷清溪,原始生态为主的峡谷风景区。

其景点分为龙潭冲、香炉寨两大区域,特景16处。

龙潭冲景区是新县众多旅游资源中的龙头。

她不仅具有首屈一指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

而且有便捷的交通。

重要的区位,良好的开发基础。

龙潭冲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是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景观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为依托,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带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

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进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七”以来,中央、省、市相继制定了加快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文件,使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同时,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四位一体”建设的战略举措,并确定了全省八大文化改革试验区,新县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历史文化悠久,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新县小界岭宜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启动了龙潭冲旅游区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设是推进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是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县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促进新县旅游开发的红绿结合

区域内拥有良好的绿色旅游资源,物产丰厚,山清水秀。

龙潭冲旅游区的开发在保护好绿色资源的同时,展示出新县的生态旅游资源,达到红和绿结合、历史文化与休闲度假的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增强游客的选择性和舒适性。

3、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式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县属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受观念、信息、资金等多种因素限制,农民脱贫致富步履艰难。

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发展旅游业,是带动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4、有利于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新县旅游业发展,增强新县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新县把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各景区连为一体。

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综合开发推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4.3承办单位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为河南省新县小界岭宜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

公司注册号:

4130292000106;注册资本:

壹仟万元;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

旅游开发服务,中药材种植养殖,工艺品销售,纯天然植物开发,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

第五章环境容量和规模预测

5.1环境容量分析

进行旅游区(景点)的环境容量和游客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预测该旅游区(景点)游客规模发展趋势,以便参照旅游市场需求正确预测其交通、服务接待和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开发规模,更重要的是为规划中游客量的控制、游人疏导提供依据。

龙潭冲景区面积有10km2,但实际供人游玩的面积有限,因为景观只有通过一条2.5km的景区道路(宽1.5-2m)才能进入到林地,因此谷底游循环线就成为限制客容量的瓶颈。

龙潭冲分别有农田景观,经济林景观,林地景观,水域风光类,地文景观和人文风情景观。

游客环境容量是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生态容量的综合,只有同时考虑旅游者心理需要及满足程度,旅游资源保护及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维护及优化的需要而科学确定的游客容量,才是合理的游客环境容量。

根据这一原则,参照类似景区基本空间标准,综合考虑生态旅游区游客心理,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因素,确定游客环境容量标准,运用面积法测算景区的游客容量。

其计算公式为:

C=A/AO*T/TO

式中:

C——基本空间游客环境容量;

A——可利用基本旅游空间规模;

AO——人均最低空间标准;

T——日开放时间;

TO——人均利用时间.

本项目生态旅游风景区适宜旅游月份为3~12月,考虑淡旺季变化因素,取260天为可游天数,人均最低空间标准200m2,日开放时间为10小时,人均每次利用8小时,计算出龙潭冲景区游客环境容量,见下表

 

龙潭冲正常开放时日年环境容量计算一览表

计算指标

龙潭冲区

计算面积

300000平方米

单位规模指标(m2/人)

200

平均游览时间(小时)

8

日开放时间(小时/天)

10

年开放时日(天/年)

2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