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3900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及解析.doc

.

2013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l.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新课改中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3·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A·难度适中B.便于检测

C·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D.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

5·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点掌握()。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重D·先掌握直接经验,后掌握间接经验

6.教师上课时一边授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这是利用了()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

A.50%B.100%

C.1.50%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B.自觉性

C.果断性D.启发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的二因素论B.智力的三维结构论

C.智力的三元理论D.多元智力理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时,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

A.沉思型B.场独立型

C.冲动型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培养的课程类型是()

A.研究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A.定势B.正迁移

C.记忆D.负迁移

18.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A.流畅性B.独创性

C.目的性D.变通性

19.组织学生参社区服务,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说理法B.榜样法

C.陶冶法D.锻炼法

20.对于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行为改变的方法是()

A.肯定性训练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D.改变认知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l分,共2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腱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

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8.最早从理沦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9.能力的发腱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

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

()

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

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

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

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

17.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18.教育刚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

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

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1.小刘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课。

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来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我是一个英语“差生”,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

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

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许

多休息时间,功夫不负苦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好成绩。

我非常高兴。

想这次老

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

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原有的课程评价和考试制度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弊端。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2.C【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故选C。

3.D【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

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故选D。

4.A【解析】‘‘跳一跳,摘桃子”说明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所定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能让学生摘到桃子又不能太过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难度适中。

故选A。

5.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故选B。

6.C【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

【错因分析】对注意的品质理解不透彻。

7.B【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

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抽象直观是个迷惑选项。

因此,本题描述的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模像直观。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8.C【解析】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

记忆效果最好。

也就效果最好、精力上耗费最经济。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过度学习。

★★★★

【错因分析】对过度学习的理解不透彻。

9.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

【错因分析】略。

10.A【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怯、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

【错因分析】略。

11.A【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

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

动;后者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

★★★★

【错因分析】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

12.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

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启发性原则的把握。

★★★★

【错因分析】对教学原则把握不牢固。

13.D【解析】H·加德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

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

言语智力(即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逻辑一数学智力(即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即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即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自知智力(即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4.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小组活动主要包括:

(1)学科小组;

(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等。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认识。

★★

【错因分析l对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掌握不牢固。

15.C【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命题立意l考查的是认知方式的种类。

★★★

【错因分析】对认知方式的种类记忆不清。

16.A【解析】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则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形态: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知识。

★★

【错因分析】略。

17.B【解析】定势是一种旧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

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

因此,正迁移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正迁移概念的理解。

★★★

【错因分析】对正迁移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18.B【解析】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

变通性是和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

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思维的特点的认识。

★★★

【错因分析】对思维的特点理解不透彻。

19.D【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

说理法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

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向某个榜样人物学习。

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

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

区活动,因此选D。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德育方法的认识。

★★

【错因分析】略。

20.A【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

系统脱敏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

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所以选A。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

【错因分析】对各种治疗方法理解不透彻。

二、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4.√【解析】略。

5.√【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的物质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在于执行方式不同:

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8.√【解析】l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

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9.√【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是同步发展的。

10.×【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

烈、难以抑制等特点。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解析】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讲授法和问答法是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和启发式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13.√【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简言之,这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14.√【解析】略。

15.×【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

因此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丁作效率。

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当个体凶趋向或接受它而僻刮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凶称为负诱因。

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例如,对学

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丰富起来的,同时,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因此,师生奖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I)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做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做出努力,具体如F: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2.【答案要点】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

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

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2、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

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

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

我国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主

要体现在考核目的、标准、方法和不正确的学生观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答题。

五、作文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秘檄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

比如:

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

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人点问题。

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比如:

父母健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