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3918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doc

2002年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画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称称赏简称拍手称快割据称雄

B.倒倒悬颠倒倒行逆施本末倒置

C.度度量风度度德量力以己度人

D.落落寞部落失魂落魄落井下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妆束 泻漏 林阴道 与时俱进

B.赡养 篡改 绿茵场 如火如荼

C.隐避 玷污 吓马威 反躬自省

D.勾消 秸杆 照相机 不可理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_______着这个小镇的经济发展。

(2)最近上演的表现当代戒毒工作的电视剧《红处方》______了众多观众。

(3)天山最高峰有常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闪射出_______的白光。

A.限制 感染 剧烈 B.限制 感化 强烈

C.制约 感染 强烈 D.制约 感化 剧烈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苏南地区地面沉降加快,防汛能力持续下降,这种情况表明超采地下水的行为亟须遏制。

B.中国电信已经扬帆起航,他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正亦步亦趋驶向新的征途。

C.春节晚会上丰富多彩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这场涉及三省五市多家企业的债务纠纷,经省中级法院多次翰旋,终于圆满解决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位蜚声影坛的外国导演近期要来中国拍摄一部有关末代皇帝的影片。

B.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

C.她被从树上救下的镜头,是当地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拍下来的。

D.我此次来京,见到了诸多老师,请教了很多问题,真是获益匪浅。

6.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子监街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___________另外一座牌坊坐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

(1)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牌坊

(2)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现已辟为北京博物馆

(3)街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

(4)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都图书馆曾设在这里

A.

(1)(3)(4)

(2) B.(3)

(1)

(2)(4)

C.(3)(4)

(2)

(1) D.

(1)(3)

(2)(4)

7.下列各组句子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趋于完备。

除了已有的古体,还产生了近体。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古体诗,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近体诗。

B.巴金的《灯》和茅盾的《白杨礼赞》都属于抒情散文,鲁迅的《灯下漫笔》和聂绀弩的《我若为王》则是杂文。

C.一些优秀的古代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都吸收了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D.海明威是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小说《老人与海》、《百年孤独》是他的代表作。

9.对下面这首白话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冰雕

李琦

温暖的心 雕塑了它们

在北方的奇寒里 它们才如此美丽

我仿佛突然知道 能快乐地走来

由于严冬的爱抚和鼓励 就能快乐地离去

柔弱的水

也会坚强地站立 啊,让北方

并且,用它的千姿百态 也把我雕塑了吧——

呈现生命的神奇 雕成天真的小鹿

雕成自由的游鱼

当春天到来 雕成孔雀和燕子

它们会融化的 即使有一天消失了

融化也不会叹息 也消失在

毕竟有过骄傲的站立啊 春天的笑容里

A.这是一首咏物诗,歌颂了冰雕的坚强品质及其骄傲与快乐。

B.诗的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冰雕艺术家的崇敬和赞美。

C.诗的第二节写“柔弱的水”受到“严冬的爱抚和鼓励”而“站立”,立意新颖,构思奇特。

D.诗的后两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对下面这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

许浑,字用晦,晚唐诗人。

A.这首诗写秋日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古之情,音韵婉转,格调苍凉悲慨。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联,实写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生动传神。

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

其中“秦苑”和“汉宫”用了借古称今的写法。

D.全诗除了第一句含有议论的成分,其余诗句都是寓情于景,没有议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20分)

燕昭王收[从齐国手中收回]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

“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兵败,闵王出去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1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燕昭王收破燕后, 残破 B.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降低

C.燕王吊死问生 询问 D.而朝其门下 拜见

12.与“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一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D.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和

(2)不同、(3)和(4)相同

B.

(1)和

(2)相同、(3)和(4)相同

C.

(1)和

(2)不同、(3)和(4)不同

D.

(1)和

(2)相同、(3)和(4)不同

14.“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

”的意思是(3分)()

A.所需求的是活马,怎么买来死马?

却花了五百金!

B.所寻找的是活马,怎么买来死马?

并且花了五百金!

C.所需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处?

并且花了五百金!

D.所寻找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处?

却花了五百金!

15.对“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几句话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国之君与贤者相处的态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B.一国之君的人格气度不同,与贤者相处的态度也就不同

C.一国之君的人格气度不同,决定了他的前途和命运

D.一国之君和哪一类人相处,反映了他人格层次的不同

16.下列句子都表现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一组是(3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2)往见郭隗先生

(3)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

(4)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5)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6)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A.

(1)(3)(6) B.

(2)(4)(6)

C.

(1)

(2)(5) D.(3)(4)(5)

17.文中郭隗所讲“求马”的故事,其主要意图是(3分)()

A.说明怎么样才能把天下的贤才招来

B.说明要不惜重金招致贤才

C.告诉燕昭王骏马难得,要高价买马

D.告诉燕昭王人才可贵,不要错过招贤的机会

二.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18—21题(10分)

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

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病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细菌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型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

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程,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

这种细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菌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细菌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汁等。

各种病菌均可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疾患,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

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菌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

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L型菌是细菌外壁受损缺失后形成的

B.L型菌会使某些疾病久治不愈

C.L型菌是葡萄球菌缺损后形成的

D.L型菌可以恢复为原来的病菌

19.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病菌表皮受损 B.病菌胞壁受损

C.病菌失去表皮 D.病菌失去胞壁

20.下列说法组成四个选项,全都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1)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长短与形成L型菌有关

(2)抗生素的使用目的是为了预防L型菌疾患

(3)使用抗生素的剂量越大越有效

(4)使用抗生素可以破坏病菌的繁殖

(5)有些抗生素只对细菌细胞壁起抑杀作用

A.

(1)(3)(5) B.

(2)(3)(4)

C.

(2)(4)(5) D.

(1)(4)(5)

2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L型菌的特性、类型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B.L型菌的成因、特性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C.抗生素治疗细菌L型疾病的原理及功效

D.抗生素治疗细菌L型疾病的方法及副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22—26题(20分)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

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

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

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22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

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23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

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

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24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

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25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密切相联的。

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没有情感因素的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

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善的意境吗?

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26

22.阅读从开头到“艺术就越优秀”几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们

(答案不超过20个字,尽量使用文中现成的话)(3分)

(2)文中所引李白和苏轼的诗句,语意上既有相似之点(例如都是把酒问天,都写了人们对月的共同感受),又有不同之处。

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李白是从_____的角度写的;苏轼是从______的角度写的。

(4分)

(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除举了李白、苏轼的诗词,还举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主要要目的是为了论证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对读者(观众)影响的。

(每空一字)

(2分)

23.从这段文意看,作者认为,科学家的劳动在哪一点上跟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问题是(2分)

A.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变化 B.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C.科学发现的重要性 D.20世纪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25.“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造成这两个“普遍性”不完全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科学家_________;艺术家____________。

(2分)

26.最后这段文字论述了科学、艺术、智慧、情感的相互关系,请简要说明科学与情感,艺术与智慧的关系。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下面的短信,完成27—19题(10分)

李迎悦:

你好!

暑假过得真快,转眼间几个星期没了。

我之所以急于给你写信,是想把这些天在新疆新鲜的耳濡目染的事儿告诉你,让你早点分享我的快乐。

我8月5日到了乌鲁木齐——这个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大城市。

第二天,去了天池。

新修的高速公路十分笔直,几百里地,用不上两个小时就到了。

在海拔1980米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一个湖泊,真是不可思议。

8月6日,我们去了吐鲁番。

这里是咱们国家陆地最低的地方,四周高山环绕,热量难以散发,因而炎热异常。

《西游记》中描写的火焰山,很难说不就是在这里吗?

27

吐鲁番的葡萄可真甜,这几天也不贵,因为大量成熟,价格逐渐贬低。

但要注意:

在吃葡萄时,千万不要随便脱下旅游鞋,因为那难闻的品味会使葡萄“变质”的。

28

明天要去博斯腾湖,据说是一个有香港那么大的淡水湖,有芦苇,也有野鸭。

我想,新疆之行会给我留下永远不会磨消的印象,等见面再向你汇禀。

29

先写这些吧。

快乐

友婉愉

2001年8月6日

27.这封短信的第二、三、四段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把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找出第五段中两个使用不恰当的词语并加以改正(2分)

(1)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29.找出第六段中两个生造词语并加以改正(2分)

(1)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以“机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拟题目,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

【试题答案】

一.

1.C 2.B 3.C 4.A 5.A

6.C 7.A 8.D 9.A 10.D

二.

11.C 12.D 13.C 14.D 15.B

16.C 17.A

三.

18.C 19.B 20.D 21.B

四.

22.

(1)能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情感

(2)时间对比(或“古今对比”);空间对比(或“地域对比”)(意思对即可)

(3)普遍性(答成“广泛性”也对)

23.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答“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也对)

24.B

25.所有(或全部)的自然现象;整个人类(意思相同即可)

26.科学需要情感因素的促进;艺术需要智慧去完善(意思相同即可)

五.

27.

(1)在新疆新鲜的耳濡目染的事儿,改成“在新疆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儿”

(2)新修的高速公路十分笔直,改成“新修的高速公路笔直”

(3)《西游记》中描写的火焰山,很难说不就是在这里吗?

改成“《西游记》中描写的火焰山,就在这里”

28.

(1)贬低改为下跌或降低。

(2)品味改为气味。

29.

(1)磨消改为磨灭。

(2)汇禀改为汇报或禀告。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