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018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docx

三国演义中的组织行为关系

——戈嘉瑜

摘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章回体小说,在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与荡气回肠的时空脉络之外,也有着一系列细腻的组织行为理论在其中蕴含。

曹操作为领导者如何能上位并稳定北方并称霸一方,刘备如何在夹缝中始终保持自己下属对自己的绝对忠心,孙权如何打破守业更比创业难的魔咒,本文将通过对三位人物的分析来一一揭示其组织行为关系。

关键字:

三国演义宽仁团队激励机制

曹操的宽仁与知变通

作为一名领导者,需要有领导的风范,领导者的修养。

宽大为怀才配得起上级,与下属一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就不是领导的风度,就是缺少领导者的胸怀。

《三国演义》中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当查抄袁绍府宅之时,找到一箱子曹操手下官员与袁绍的私自书信,曹操没有追究他们的过失,反而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

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

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刘备的团队作战

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

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个人员结构合理、各自职责清晰的集体组合,其成员组成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其一,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袁术是最不善于审时度势的典型人物,他在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优的情况下,强行称帝,招致各路诸侯的围攻,很快就走向了覆灭。

因此,团队中需要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其他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即是团队的领导者。

作为团队的核心,领导者的关键是“做正确的事”。

其二,团队中需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

如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周瑜、曹魏的荀彧、郭嘉等。

其三,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既执行者,如张辽、赵云等勇冠三军的武将。

他们的最主要任务是“把正确的事贯彻和引导下去”。

刘备的团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刘关张三结义是团队形成的基础,赵云、孙乾等人的加入也只是巩固了这个基础,直到诸葛亮的加盟,这个团队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团队的基础,也改变了此前长期打不开发展局面的状况。

此乃团队的形成阶段。

有了合理的人员配备,不一定能立刻成为高效团队,因为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不够,不能使各自的能力形成合力,在诸葛亮刚辅佐刘备时,就有关羽张飞对其能力的怀疑。

只有经过火烧博望坡这样的实战证明后,才达到了“1+1>2”的效果,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团队。

此乃团队的磨合阶段。

刘备团队的正常运作是在经过赤壁鏖战,有了荆州这个立足之地之后,这个团队才能围绕自己的奋斗目标,“文臣运筹于帷帐之中,武将搏杀与疆场之上”。

由于方略正确,战术合理,很快就攻占零陵、桂阳、长沙等地,开拓出一大片疆土。

并最终进占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

此乃团队的正常运作。

在刘备团队的短暂历史过程中,与曹操团队角逐汉中是该团队最高效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曹操在军力、财力均占优,又是在守方的形势下,还是不敌刘备团队的进攻,除了战术上的原因外,刘备团队成员表现出来的对团队高度的忠诚和承诺也是连战连胜的因素。

这也最终发挥出高效功能。

这可看做团队的超常发挥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里,刘备团队能根据自己相对弱小的情况,坚决贯彻“联吴抗曹、据荆攻蜀”的战略方针,符合了一个优秀团队发展的要求,也取得了巨大胜利,如果能坚持执行这一方针,并不断创新思路,其发展前景应当更为广阔。

但是,由于关羽对“联吴抗曹”的忽视,引来“吕子明白衣渡江”,刘备报仇心切,不顾大局,拒纳忠谏,导致兵败,这一证明:

当一个团队目标错误的时候,就不能形成合力,也不会取得成功。

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必定是一位成功的用人者。

一位领导可以在所有的地方都不如其部下,除了一种本领:

用人。

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惟有善于用人,才能服人之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

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常思考,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

这也是史玉柱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成功的原因。

孙权的识人与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领导者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

孙权19岁时接过父兄开创的基业,至71岁时去世,其间主政52年,超过三国时期任何一位统领人物。

而与曹操、刘备相比,孙权的国势最微,生存压力也最大,但他能够延年益寿,稳握江山,且看他是如何识人与运用激励机制。

孙权的领导方式一大特点是绝少亲赴前线带兵打仗,而是交给属下去完成使命。

这当中突出的有周瑜指挥的赤壁之役,吕蒙指挥的荆州之役和陆逊指挥的彝陵之役,这三役都是决定东吴命运的大战,可孙权却完全放心属下在前线御敌作战。

这说明了孙权的用人妙在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但细细琢磨,孙权的长处还在于他善于卸载压力,并通过“恩压”、“信压”和“弹压”这三种压力来驱动属下处心积虑为他分担忧愁。

恩压:

用恩惠调动属下积极性。

具体地说,“恩压”就是用大恩大惠来调动属下的积极性,令他们忠心耿耿为上司效劳。

凌统早死,其子尚幼,孙权便将其幼子领入宫中抚养,爱如己子。

吕蒙患病,孙权将其安置在内殿就近治疗,不惜重金悬赏以求名医名药。

其间孙权常来探视,又恐吕蒙伤神劳累,就在墙壁上穿一小洞,随时看望。

孙权恩宠属下是为了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爱护。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格拉泽的观点“爱与被爱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对它的充分满足会极大地增强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孙权以此恩压属下,是为了极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报恩意图。

信压:

用充分信任激发属下的责任感。

“信压”就是用充分信任来召唤属下的责任感,令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上司分担忧愁。

例如,彝陵之役时有人告发诸葛瑾里通蜀汉,孙权坚定地说:

“我与诸葛子瑜,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

”陆逊坐镇荆州抵御蜀军,孙权复刻了一枚自己的大印交给他,委任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

在上述事例中,孙权恩信属下,用人不疑,不但会给属下以更大的鼓励,也会给属下以更多的权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无条件地肯定会无限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可以说,诸葛瑾与陆逊之所以能为东吴开创盛业,与孙权的充分信压是分不开的。

弹压:

用不安全感令属下不断努力。

“弹压”就是指对属下适当设置不安全感,令他们免生骄傲情绪,并不断努力表现自己。

例如,孙权对老臣张昭一向保持距离,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用他为丞相,尽管张昭一直是众望所归,也是东吴最大的氏族。

一次两人发生争执,孙权干脆说:

“吴国士人莫不入宫则拜我,出宫则拜君,我之敬君亦算到家了,要是这样一再当众折辱我,我倒有点担心万一失计怎么办?

”一句话说得张昭良久无言。

后来,孙权见老臣张昭一再反对自己与公孙渊结盟,并称病不朝,就命人将他家门口用土堵上,其不满之意尽在其中。

在这里,孙权对张昭保持适当距离,令他不因自己是三朝元老就可以自命不凡,倚老卖老。

孙权弹压张昭,就是为了推动他不安于现状,不自我陶醉。

结论

由此看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兼具各种优秀的性格,并且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优点,并加以最大化。

这样的话,用《三国演义》中出现最多的话说是:

“大事可期矣”

参考文献:

[1]谭玉芳.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J].中国人力资源网团队领导,2013-10-15

[2]刘备如何塑造个性团队,电气中国2010年07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