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066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乌海市首届“专家型学科带头人”课题论文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许海波

乌海市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

指导教师:

李志远

摘要: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而冷落或忽视了“发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国教育的变革,我国也在本世纪初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引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含是什么?

为什么要旅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在教学中该如何合理使用各种方式?

本文对以上问题做出一些个人解答,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正。

【正文】

所谓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彼此相辅相成。

一、为什么要变革学习方式

纵观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不难发现:

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而冷落或忽视了“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窒息了个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返观当今世界,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发现新知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促使世界各国教育的变革,其中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接受”变为同时重视“发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究,如:

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教学”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性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省则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香港特别行政区确立的基本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现状……②而我国也在本世纪初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改变我国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精选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获取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①“新课标”的这些理念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形成具有自主、探究、合作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变革,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发现”式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

“发现”式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形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制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2)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对于各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积极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新课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发现”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各种学习方式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观念,平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备”好课,“上”好课这里的“备”课和“上”课有别于传统的“备”课,它不是指老师“备”课和“上”课,而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备”课、上课,青少年有与生俱有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作用,我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

当然,教师要在上课前注意写好导学案以指导学生自学,把握好双基。

我要求每节课上,多位小老师轮流讲课,讲课时,小老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乐”中学,在“乐”中做。

为了上好课,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的开展讨论,互相帮助,过去不想学,学不会的也变成“我要学,我能学”,不愿给为讲课小组抹黑,这样就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学生虽然讲得不好,进度也很慢,但热情高,每个同学都争着抢着讲,虽然讲的内容缺乏感染力,上台时扭扭捏捏、吭吭哧哧,甚至只是面对黑板,而不敢面对大家。

我鼓励他们说:

“我相信你们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上讲台,变得自然大方了、思维敏捷了、语言流畅了,表情也丰富了,感染力强了,效果好了。

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时,过去,我死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的字眼,从字面上让学生去理解,结果不懂的学生还是不懂,而学生却是这样讲的:

“只要遇到异号,别看符号,用大数减去小数,再添上大数的符号就行了”。

没有违反法则,且浅显易懂!

我非常兴奋,这解决了我多年来的一个难题,后又练了几道题,学生很快就接受了。

再如:

在进行“图形初步认识”的一章教学时,过去教材的编排是由点、线、面到体,而现在首先是体、三视图、展开图过渡到点、线,学生用牙签、橡皮泥做,以比赛形式,看哪组做得好,做得多,只要能把各种图形做出来,想咋做就咋做,放飞他们的能动性。

他们做三棱锥、三棱柱,以至二十面体,多种多样,错了又拆,拆了重做,这样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又改用纸做各种图形,学生用各种体的三视图、展开图为题材,编了《智擒间谍》的数学课本剧。

剧情是解放前夕,某部的机要文件丢失,间谍用三视图、展开图为联络暗号进行一系列活动。

我公安人员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去分析、去研究,在短时间内,擒获间谍。

这尽管是一节识图课,但它并不是单纯的识图游戏,而是动手动脑去思考、去研究、去创作。

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主持人。

这样的课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既有美学知识,又体现语言运用能力,他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这在过去是绝对没有的课,也是他们终身难忘的课,真是棒极了!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即有教师指导学生备课的接受式教学,也有学生为了上好课共同目的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合作创新的自主学习,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及责任感,学生一旦“会学”,就会享受到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的成功喜悦,由此,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2.多元化的评价在2003年5月的《中国教育报》上,一篇名为《详析中小学评价考试方案》的文章引发了我的思考。

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评价与考试改革方案规定,考分和名次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升学率不能成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成长记录将成为中考、高考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对学生评价突出强调了过程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观察、收集,不仅仅考查知识与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该怎么做?

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我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一个组织者、合作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成功,为了能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之真正做一个有胆识、有自信、有创意的人,逐渐形成能力,他们还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这也就是要解决怎样评价学生的问题,我尝试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1)老师点拨、评价学生知识讲解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尽管课前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但在学生讲解时仍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错误,教师作为听众,要及时的发现予以点拨、纠正和补充,使学生知识讲解、传授精准,注重学生知识讲解能力的培养。

(2)家长代表不定期参与听课,评价学生的参与投入程度;

孩子总是希望在家长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家长听课可有效的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程度,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课改的认可度。

(3)学生听众评价讲课者的优、缺点;

学生是授课者、学习者,作为评价者的学生听众,会在认真听课的同时,以他们自己的视角评价授课者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4)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最后将每人的综合测评成绩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

任何好的教学都应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当堂检测可以很好的检验教学的效果,发现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经过多远评价,改变了过去一考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能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以便改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3.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改过程中,我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求学生做“小老师”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使自己所讲的课更精彩,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精炼和教学的仪态等等,这些要求不仅仅是为了讲好课,久而久之,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责任心、自信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真是“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赋予学生自由,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作为老师的我,在鼓励学生登台讲课的过程中,成为了教学的点拨者、指导者,而学生是真正的实践者,是自我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了转换,学生从开始时的畏惧逃避到现在能主动参与和教师集体备课;从一开始的上课死板到现在的形式多样;从选题的一般到特殊;从讲15分钟到讲满一节课都是值得可喜的进步,学生逐步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越来越得到科学的发挥。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愫。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任重道远!

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愿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附注】参考资料: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第版第三次印刷

②《课程开发与设置》

③《辞海》

④《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