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199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docx

钢筋计算公式按图集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步骤

(1)确定构件砼的强度等级和抗震级别;

(2)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的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

(4)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重量

(5)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现浇构件钢筋重量

(6)计算或查用标准图集确定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7)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二、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

(1)计算规则:

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钢筋下料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

钢筋下料长度(m)=构件图示尺寸-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弯起部分的增加长度-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中已经注明的搭接长度【施工用】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2(一级抗震,非一级抗震弯钩=0)

(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

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三、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

梁钢筋的种类

纵筋

箍筋

拉筋

梁上部筋

梁腰筋

梁下部筋

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

构造筋

抗扭筋

通长筋

非通长筋

1框架梁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腰筋)分为构造钢筋和受扭钢筋,分别用字母G和N表示;

下;下部钢筋(通常筋集中标注“;”后面是通常筋或不通长在每一跨下方原位标注)

左;左支座筋,

右;右支座筋;

中;架立筋【用“()”;跨中钢筋】

箍筋;

拉筋;

附加钢筋;吊筋,加腋钢筋,次梁加筋

上部梁垫铁,下部梁垫铁;

(1)上部通长筋的长度=净长+左右锚固

锚固:

1.直锚固:

取53页表格

Max+5d,lae)

2.不能直锚固:

①(取支座宽度-bhc+15d)*2

②+15d)*2

(1)端支座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2*净跨长

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直锚=Max{Lae,+5d}+净长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弯锚计算方法=支座宽度-保护层+15d+净长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2)构造筋长度=L净+2*15d

(3)受扭钢筋=净+2锚固值

(4)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150*2

架立筋根数=箍筋的肢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7)拉筋长度=L梁宽-2bhc+2*+2max(75,10d)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2)+1]*

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8)吊筋长度=次梁宽度+50*2+2*20d+2*斜长[斜长角度,

主梁梁高≤800mm时,取45°*(梁高-2bhc);﹥800时,取60°*(梁高-2bhc)

吊筋的尺寸;

上部水平长度=20d

下底边长度=次梁梁宽+100mm

斜边水平夹角a;主梁梁高≤800mm为45°

主梁梁高>800mm为60°

对于斜边垂直投影高度H斜计算

当次梁位于主梁下部时;H斜=主梁梁高-2bhc

当次梁与主梁高度差距很大时H斜=次梁梁高-1bhc

(9)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ln取相邻净跨的最大值】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ln取相邻净跨的最大值】

注意:

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面中间支座值)+Ln/3(后面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面中间支座值)+Ln/4(后面中间支座值)】

(10)

L箍筋=[(b-2bhc)+(h-2bhc)]*2+2*+2max(10d,75)

箍筋的根数

一级抗震。

加密区max(2*h,500)

N=【(加密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净长度—加密区长度*2)/非加密区间距-1】

二级~四级抗震。

加密区max*h,500)

N=【(加密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净长度—加密区长度*2)/非加密区间距-1】

2非框架

非框架梁梁两端支座锚固长度计算

(1)上部钢筋锚固和框架梁一样

(2)下部钢筋锚固取12d

非框架梁两端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1)端支座负筋长度=左支座锚固+Ln/5【当支座钢筋只有一排时取1/5,有两排及以上时按框架梁Ln/3,Ln/4计算】

3框支梁

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

(6)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四、柱子的钢筋计算公式及规则

 

基础层

 1框架柱的基础插筋

(1)基础插筋—基础平板中,没有地下室的情况;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的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上层纵筋搭接lle(如果采用焊接搭接长度为0,这时候算焊接接头)

当筏板基础>2000时;

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

(2)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

   

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钢筋外露长度Hn/3

+与上层纵筋搭接lle

 注解;

柱插筋保护层厚度>5d时,hj>lae(la)  取a=max(6d,150)

    

当hj≤lae(la) 取a=15d

2框架柱的纵向钢筋计算

(1)地下室纵筋计算

地下室的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果采取焊接搭接搭接长lle是0)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如果是圆柱才是直径

(2)首层纵筋计算

首层的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本层露出的max[二层楼层的净高Hn/6,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500]+与二层的搭接长度lle 注;只有首层取Hn/3,其余层为Hn/6

(3)中间层纵筋计算

中间层纵筋长度=二层(中间层)层高-ma*(Hn/6,Hc,500)+三层露出的max[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的搭接长lle(如果采用焊接,lle是0)

(4)顶层纵筋计算

   角柱纵筋长度

   

外侧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500]-梁高+1.5Lae

   

内侧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数目为3根角筋,h边钢筋总数的1/2,b边钢筋总数的1/2;内侧钢筋数目为1根角筋,b边和h边各位钢筋总数的1/2

    其中锚固取值范围

当柱纵筋深入梁内直段长<lae时,则使用弯锚形式,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当柱子纵筋深入梁内直段长≥lae时则使用直锚形式,柱子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边柱纵筋长度

 边柱外侧纵筋长度与角柱相同,只是外侧钢筋数目为2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或者h边钢筋总数的1/2;边柱内侧钢筋长度与角柱相同,只是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取全部)或者(h边钢筋总数的1/2,b边取全部).

 中柱纵筋长度

顶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锚固取值为

当柱纵筋深入梁内直段长<lae时,则使用弯锚形式,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当柱子纵筋深入梁内直段长≥lae时则使用直锚形式,柱子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5)箍筋

      首层箍筋根数=Ceil【(Hn/3-50)/加密区间距】+Ceil【LLE/加密区间距】+Ceil【max﹙Hn/6,500,Hc﹚/加密区间距】+Ceil(节点高/加密区间距﹚+Ceil【﹙Hn-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1

标准层箍筋根数=Ceil【[max﹙Hn/6,500,Hc﹚-50]/加密区间距】+Ceil【LLE/加密区间距】+Ceil【max﹙Hn/6,500,Hc﹚/加密区间距】+Ceil(节点高/加密区间距﹚+Ceil【﹙Hn-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1 

 注解:

Hn表示净高,LLE表示搭接长度,机械连接时=0

五﹑板

板筋主要有:

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

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筋(马镫筋,加强钢筋)

(1)底筋

①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S/2)/间距S+1

②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底筋长度=净长+2*max{120,h板厚}+2*(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S/2)/间距+1

(2)面筋

①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面筋长度=净长+2*la+2*(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S/2)/间距S+1

②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面筋长度=面筋伸至中心线向下弯折

根数=(净长-2*S/2)/间距S+1

(3)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板厚-保护层或者2*bhc)+【一级钢筋用】

根数=(净长-2*s/2)/间距+1

(4)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保护层或者2*bhc)+【一级钢筋用】

根数=(净长-2*s/2)/间距+1

(5)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或者300

(6)温度筋

温度筋一般用于较大面积的楼板上部,抵抗温度应力及传递荷载,一般与支座负筋进行搭接。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负筋的长度+左右两端与负筋“搭接长度”

根数N=ceil(温度筋布置范围-2*s/温度筋间距s)+1

(7)附加筋

附加筋包括马镫筋和加强钢筋。

马镫筋按照所布的有效面积计算根数,加强钢筋需要人工指定根数和长度。

马镫筋根数N=取整(选中马镫筋的有效面积/每平米数量)

马镫筋长度L=单根总长(由人工指定)

注;1、关于负筋,跨梁扣筋的梁上部分是没有分布筋的,板扣筋上的分布筋就扣筋伸出梁外的长度按间距布置。

也可以说,在“距梁边1/2间距”的地方开始布置第一根分布筋,不过在扣筋的弯折部位必须布置一根分布筋。

2、现浇板上的负弯矩筋的直角钩减去一个保护层。

3、板受力筋、板扣筋距梁边缘s/2处开始布置

 

第一部分基础钢筋

1、基础分为: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

2、独立基础:

钢筋计算公式:

1、独立基础长度<2500mm时,

L=基础长(宽)-2bhc(保护层)+【一级钢用】

N={基础宽(长)-min(S/2(间距),75)*2}/间距+1

G=L*N*理论重量[按钢筋直径查询]课本P249

或者理论重量=*d2d=钢筋直径{kg/m}

2、独立基础长度≧2500mm,

L1=基础长(宽)-2bhc(保护层)+【一级钢用】

L2=基础长(宽)*+【一级钢用】

N1=2根(长方向)或N1=2根(宽方向)

N2={基础宽(长)-min(S/2(间距),75)*2}/间距+1-2

G=(L1*N1+L2*N2)*理论重量[按钢筋直径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